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精选(九篇)

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

第1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39-02

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差额和自负盈亏3种类型,其发展与激烈竞争市场经济相关,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通常来讲就是事业单位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够实现预期财务收益的一种可能性。而财务风险是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它也会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分析财务风险成因、解决财务风险势在必行。

一、财务风险简述

(一)财务风险内涵

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是指因为公司财务结构设置欠缺合理性以及筹资不当所引起的公司还债能力变弱,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存在着下降的风险。而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客观而又真实的存在的,并且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事业单位投资决策以及经营策略的转变都很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的复杂性是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引发因素是多样的,既有事业单位内部的因素,又有事业单位外部的因素,同时原因还可能存在于事业单位运行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因此,称其复杂。而不确定性又是指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有一定几率的,但是这个几率就导致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时间不确定、财务风险形式不确定,同时所引起的结果也就不确定。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形式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多数是非盈利性的,因而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并不是由经营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并非是经营性风险,所以通常都是隐性风险。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逐渐的暴露出来,变为了显性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道德层面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经济活动中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自身经济利益的需求而做出损害他人和集体的事情。相对于事业单来说,财会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是决定单位财务工作是否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人员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仍有不足,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员工的职业道德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比较敏感的经济活动中,所以就导致了在财务关系和财务工作的处理过程中,总会出现财务工作职能权限部门中的一些工作人员对事实真相进行隐瞒、上报的数据虚假等现象,从而引起财务工作中的道德层面的风险。

2、支付层面的风险。财务风险中支付层面的风险来源一般都是事业单位内部的部门预算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制度性缺陷。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指标设置时,其工作人员的项目经费的结构还是呈现一种比较分散的状态,而这种状况的存在会严重导致财务部门出现支付层面的风险。同时,事业单位还存在商业信息辨识不到位的情况,对商家所的商业信息没有及时的辨识到位,所以导致对该信息的合法性、可靠性、真实性等缺少科学合理的判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事业单位支付层面的风险。

3、核算层面的风险。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把我国企业的发展带到了世界舞台上,企业中的理念、价值观、技术等都在逐渐的与世界相接轨。在企业财会工作中的会计准则就正在与国际准则相连接,因此,财会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加强对新准则的学习以及掌握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把握,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时展同步。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更新、核算能力提高方面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时展的步伐,在技术没有提高的前提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却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核算失误的现象,从而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大的原因,一个是单位内部自身的发展决策、发展方向、制度体制等原因,另一个就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原因。所以我们在分析财务风险成因时,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原因

1、管理者对风险认识不足。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负债经营的现象,因此,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出现,这也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特征。但是,目前我国还是存在着一部分管理者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导致整个管理层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都缺乏正确认识,他们没有认识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密切关系到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还是把目光放在经济利益中,单纯的认为之所以出现财务风险是因为经济利润较差,只要提高经济利润就会避免财务风险,这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很多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者缺乏全局意识,目光短浅,他们简单的认为财务风险就是资金风险,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也会引起财务风险,因此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也就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最终就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频繁发生。

2、财务决策科学性差。事业单位在进行日常财务决策中,总会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决策欠缺科学合理的判断,他们习惯于单纯依靠自身经营管理的经验来进行决策,而没有考虑到单位存在环境的变化。领导者的这一习惯行为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缺乏深入集中的研究,最后单靠领导者一人就进行了最终的决策。这种欠缺科学性的财务决策会较大程度的弱化事业单位偿债能力,最终结果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加大。

3、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不完善。正是因为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所以导致了事业单位缺少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将所有的财务共组都归于了财务部,没有通过建立正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来对财务工作进行正规的管理,甚至都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不足。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是,与会计核算部门缺少必要的联系,沟通不足,所以这一制度并没有在降低财务风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4、财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欠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因此,财务风险的防范就不再单单是领导层的责任,它也是任何一个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的财务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就没有积极的防范与观察财务风险,没有做到全员防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存在的几率。

(二)事业单位外部原因

1、事业单位存在与发展的环境复杂。由于事业单位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当中的,因此,其财务管理的环境也就比较复杂,总会遇到像通货膨胀、财务危机等突况,从而导致资金持续性短缺、资金成本升高等现象的出现。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也使得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较大,实体经济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2、我国预算制度还有待完善

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财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也是一样,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在逐渐显现。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管理,预算体系制定才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事业单位要在财务预算之内进行发展。但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也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了影响,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为了最大限度的寻求外部发展机遇,在忽视财政预算的情况下尽量加快自身发展的速度,从而导致发展规划中出现了负债经营观念,最终引起事业单位赤字预算现象的出现。

三、事业单位财务分先防范措施

为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要针对其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切实提高管理者风险认识与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领导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管理的风险大小,要想真正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就必须提高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使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中,才能实现低风险发展。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培养财务工作人员风险认识能力的力度,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隐含的风险。

(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实现全员风险防范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用预警体系的灵活性来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在风险较高的事业单位中,要设置较低的报警点,相反则设置较高的报警点,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保证事业单位的低风险发展。

(三)加强预算改革制度的完善

事业单位要根据我国现状并结合自身存在的制度缺陷,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经营理念的前提下,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制度,同时建立并完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以此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管理者可以进行横纵向的财务风险剖析比对,寻找出最优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四)科学风险政策的制定

事业单位通常通过一些投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但因投资会带来一定的资金紧张问题,会影响单位的财务状况,这也会引起财务危机。针对这一情况,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加强对单位财务状况的监控与把握,同时制定出详细的资金使用规划,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总之,财务风险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实现自身安全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适时的进行财务监管,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忻.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吉林农业, 2010,(12).

第2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作为当前处理金融风险问题的特殊模式,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政府职能的_项客观要求,也是现行财政金融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事一议”的金融风险化解方式正逐渐暴露出其体制性缺陷和不尽合理的地方,存在着诸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地方“倒逼”中央财政等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构建相关法律框架,建立潜在债务风险监控体系,进而弥补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运作模式之不足是本文的分析重点。

    改革开放20年来,投资一直是使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巨大引擎,而此引擎的动力源却又来自于财政与金融。在为国民经济发展“输血”、“供氧”的同时,财政与金融又因边界不清、职能模糊、体制摩擦等问题而给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带来了极大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加入WTO后,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全球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会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途径传人中国,这不仅增添了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执行难度,也使国民经济运行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一般情况下,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外来风险能否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视我国经济运行体系是否健康、安全而定。因此,理清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以及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国家宏观经济风险的前提与条件。

    一、引言:由理论界对我国财政危机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

    对于我国是否存在财政危机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按照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可将这些观点大致分为3类:一是存在论,二是不存在论,三是局部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童振源博士的“存在论”认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其主要论据有: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中国财政负担沉重,隐性支出严重;积极财政政策对财政危机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中央财政扩大收入有严重障碍,等等。该观点主要是从目前我国财政境况窘迫、隐性负债规模巨大等方面分析问题的,因其角度是静态的,所以得出了当前我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的结论。

    而以国内学者余永定为代表的“不存在论”则认为,我国目前并无财政危机之实。事实上,一直居高不下的国民储蓄率,为政府国债的顺利发行提供了债源上的保障。而且,近几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支持了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只要财政可持续性的内外部条件能够保持动态均衡,财政危机就不会发生。我国持续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不仅为我们逐步化解财政风险赢得了时间,也为我们化解财政风险提供了物质基础。该观点主要是从财政的可持续性来分析问题的,所以得出我国目前不存在财政危机的结论。

    以赵晓为代表的“局部论”认为,即使在总体上可以证明我国不存在财政危机,但也不能排除爆发局部、地区性财政危机的可能。

    由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角度、假设前提不同,所以观点的相左或不同并不奇怪。但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了我国财政领域存在的问题,这对我们更加全面地研究财政风险问题提供厂借鉴意义。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财政活动主体(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特殊性,政府债务是否会恶化到危机的程度,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政府除了可以通过增收节支、扩大举债规模等来缓解财政困境之外,往往还可以通过加快印钞机转速来解决债务问题。因此,从管理和效率的角度出发,在源头上搞清引发财政风险(危机)的主要原因,要比危机爆发后,再“开处方”更有实际意义。

    二、财政风险的涵义及主要来源

    (一)财政风险的涵义及分类

    所谓财政风险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府债务均衡状态遭受破坏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正逐步从“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与传统意义上的财政风险相比较,现代财政风险(或公共财政风险)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前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等问题,而对后者的研究,除了要涵盖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涉及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职能的方方面面。凡是涉及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都需囊括到现代财政风险的研究之中。借助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概念,可将我国的总体债务划分为四大类: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等。直接显性债务是任何情况下政府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以任何事件的发生为条件。由于直接显性债务的可控性,与之相对应的直接财政风险也是可控制的。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下面将三者简称潜在债务)是政府的条件债务,它是否构成政府的现时义务,还要以条件是否发生及政府是否会最终确认为前提。又由于它们大多是由准财政行为或非财政行为引发的,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和估计,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财政风险具有可测性差、可控性低等特征。

    (二)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财政风险是由直接显性债务和潜在债务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引起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教授2003年4月所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结果表明:由直接显性债务和潜在债务组成的国家综合负债水平约占(DDP的115%-118%,而其中潜在债务又约占CDP的90%左右…,可见潜在债务构成了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

    财政风险范畴的大小与财政运行体制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既非过去那种包打天下的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财政。由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常常出现政府管理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根据我国现行财政活动所涉猎的范围看,各级政府不仅生产“公共晶”,同时还生产着大量的“非公共品”。从表现形式上看,潜在债务主要包括:部分外债(主要是指“巧借”、“巧还”没有登记的外债)、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所形成的或有债务、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国家政策性银行及其他公共部门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国债投资项目配套资金形成的或有债务、国有企业亏损所形成的债务、对供销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组织援助所形成的或有债务,以及由地方层级所形成的隐性与或有负债等(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乱担保、乱集资,地方金融机构支付缺口与金融机构关闭、重组所引起的隐性和或有负债等)。

    从整体来看,外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社会养老保障欠款是我国隐性和或有债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体制转型期,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由各种债务所组成的链条之所以能够延伸下去并没有断裂,就在于金融在时刻给这个债务链“供氧”。为了保证不因债务链条断裂而产生危机,金融体系(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自愿或不自愿的首先担起了“救火队”的角色,通过进一步“输血”以保障原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正常维持。只有到了金融无血可输或不愿输血时,财政才作为最后的兜底买单人出场。在我国,绝大部分经济风险(包括各类改革成本)先是通过金融领域集小,然后再通过财政显性化。所以有人说,在中国金融风险就是财政风险,有一定的道理。

    (三)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引发风险主体不同,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财政风险可以分为:大类:一类是由财政活动引起的风险,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等;第二类是由国有金融机构的准财政活动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虽然首先表现为金融风险,但因国有金融机构的出资人是财政,它们也常常行使部分财政职能,金融风险最终还是要转化为财政风险;第三类就是由非财政活动引起的社会经济风险(包括金融机构因利己行为而引发的金融风险)。尽管这类风险初看与财政风险无关,但由于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弱化的计划与扭曲的市场并存,有关约束制度处于真空状态,使一些权力得到扩张的地方、部门以及经济组织在追逐自身利益时,既有可能摆脱原有计划手段的管束,又有可能逃脱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制度的约束,为了社会的稳定,国家往往不得不背负起它们造成的某些不良后果,所以这类风险最终还是会转化为财政风险的。本文主要围绕后两类情况研究金融风险的转化问题。

    三、金融风险财政化的主要途径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簿记”机关的银行,长期在金融领域是“一花独放”,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依然如此,虽然当时还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但其业务范围很小,所以当时的金融业很难算得卜是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毕,从监管机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到经营主体(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等)再到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基金市场等)均已到位。我国金融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发展质量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为了“跑马圈地”、“抢滩布点”,各金融机构已无暇“精耕细作”,原来不良资产存量问题未及解决,新的增量资产问题又出现了。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监管法律不健全、不完善;经营主体违法、违规现象严重;缺乏开放条件下金融业管理经验;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流动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在累积着金融风险。

    虽然证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比重还很小,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为主,所以金融业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银行业上,而银行业的问题又主要集中在它的不良资产上。

第3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想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认真分析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找出当前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1 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中,受各种难以预测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难以确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风险和广义风险两种情况,狭义的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被称为举债风险,是指企业在举债过程中为企业的财务带来不确定因素,举债会为企业带来很多流动资金,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还债负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收益率和贷款利率不确定,企业的收益率有可能低于借款利率,从而引起风险,这种风险和企业的借款规模有关系,规模越大,则风险越大,如果负债过大,企业到期不能还款,就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受环境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分析,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风险、结算风险、存货风险等几种风险。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2.1 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消除的,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主要来源在于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企业社会背景的变更、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经营决策的转变等都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

1.2.2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财务风险即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不产生,财务风险的发生是随机的,同时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确定的,因此,企业要尽量严防财务风险的产生,在保证预期收益的前提下,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

1.2.3 复杂性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市场外部环境因素、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可预测的原因、不可预测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各种因素,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1.2.4 损益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则收益越大,风险越小则收益也越低,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企业的承受能力差,就会对企业的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2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竞争有直接影响。良好的财务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内控质量,提高企业的利润,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财务管理还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活动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并且变化多、不确定性强,任何一种外部环境的改变都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财务决策只能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只有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3.2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差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购买能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源流动性有很大的关系,资产流动性越差,则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资金;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资产能在不损失的前提下,快速变成现金。造成资产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有存活积压、资金匮乏、三角债严重等,如果企业的资产变现率低,就很有可能引起财务风险。

3.3 企业缺乏盈利能力

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要想拥有良好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就需要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得利润,保证现金能长期、稳定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基础就越强,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发生财务风险的现象就越小,当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差时,就很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4 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比较差

财务风险和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涉及到财务活动,都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要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监控。但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过于注重企业生产,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加上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进行财务核算,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

4.2 没有针对性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存在问题,出现资产负债率高的现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成本比较高,投资项目不太明确,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比较差,导致出现财务风险后,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危害。

4.3 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想确保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的健全性。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如果发生一些突发情况,管理人员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处理,就会严重的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5 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的措施

5.1 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企业所有部门的责任,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宣传工作,提高各部门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5.2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企业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严格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专业的监督部门,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严肃的监督管理,发现有违规操作现象,要按照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理,只有保证各部门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才能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5.3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并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从而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补救措施,当发生财务风险后,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5.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务风险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企业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第4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脆性理论; 财务危机; 财务困境; 风险控制

众所周知,风险预警是风险管理的关键议题和核心任务,但财务危机预警是公司的薄弱环节,从而影响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危机预警的目的是找出财务危机的作用机理,以预测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采取措施避免企业财务状况继续恶化。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其风险主要来自于与市场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曾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次市场化改革预示着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从而更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如何避免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陷入财务困境成为又一重要命题。笔者认为只有抓住影响财务危机的内、外部因素,认清财务危机的微观机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更有助于经营者防范财务危机,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一、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脆性机理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在我国通常将被“ST”的企业称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脆性是描述系统遭受外部干扰,使整个系统陷于困境、陷于瘫痪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脆性即表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发生同样是由某一因素的干扰,波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引起财务状况恶化,使整个公司陷入困境的过程。文章从脆性因子、脆性过程和脆性结构三个要素来研究企业的脆性风险。

(一)企业的脆性因子

脆性因子是引起系统发生脆性的因素,企业的脆性因子即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根据熵理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当,会增加企业内部的熵增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该不确定性内涵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税收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由于内部因素包含更多的不确定性,内部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更大,但是由于内部因素带来的风险大部分和管理层的治理、决策相关,而由管理层自身防范此类风险就比较困难,这就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企业的脆性过程

从脆性源到脆性接受者具有某种关联性,决定着脆性接受者的响应程度,而两者之间的脆性关联是通过脆性过程来完成的。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无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它都一定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输入是系统的外部条件或内部条件,输出是所想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又使系统有时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又由于外界的干扰或系统本身的原因,使得系统不堪负荷从而激发了系统本身的属性――脆性。复杂系统通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复杂行为,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隐含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基本机制是不稳定性。

1.外部脆性过程

外部脆性过程主要发生在复杂系统的子系统之间,一个已经崩溃的外部子系统对于和它有一定联系的子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的过程就称为外部脆性过程。崩溃的子系统对于其他子系统能够产生影响也是由于两个子系统各自内部因素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影响到其他子系统,而其他子系统则通过内部脆性过程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影响。

2.内部脆性过程

一个子系统的崩溃也是由它内部的因素来表征的,而往往系统的崩溃都是由于内部一个小小的因素出现问题,由于系统内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这样下去很有可能导致系统内部的其他子系统的崩溃,这样系统内部的脆性过程就被完全的激发了。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作用过程就被称为内部脆性过程。

(三)企业的脆性结构

财务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部和内部某一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将这一变化作为系统的输入,一旦这些因素受到干扰,易对财务系统形成冲击,发生脆性事件。这些脆性事件会波及到系统结构,破坏企业的经营稳态,进而出现财务危机。这个从脆性因子到脆性事件到影响系统结构直至引起财务危机的过程,就是公司财务危机的脆性风险结构(见下页图2)。脆性因子的确定是预防财务危机的关键,脆性因子引起的干扰,通过逐层传递,波及整个企业,是导致企业脆性的主要风险因素。脆性风险的传递路径多样,更像一个黑匣子,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息息相关,同一行业、规模相当、业务相近的企业,也会由于决策的不同产生截然不同的脆性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该脆性风险,企业应建立起针对企业的脆性因子、脆性过程的危机预警系统。

二、财务危机的脆性控制策略

(一)采用风险分析调查法和流程图法进行事前预警

脆性因子是引发财务危机的主要因素,预警的关键是对脆性因子的识别,脆性因子的识别是指个体获取、处理并解读脆性因子的过程,先前知识经验以及评价这些因子所表现出的认知特征会影响不同个体对因子的识别。另外,部分脆性因子包含于脆性事件中,是脆性环境的内在本质因素,在公司内部主要表现为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选取战略,相互竞争,存在非合作博弈,处理不当也会引发危机。为了有效识别可能导致本企业陷入危机的脆性因子,企业内部应成立独立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成员不参与管理层决策,以保证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对风险判断的客观性。着重强化小组成员的危机意识,提高对脆性因子的识别度,根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实时采集、捕捉所有可能的脆性因子。根据流程图法和以往的经验,绘制出可能的风险传导路径,做好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此评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在风险评估报告中,详细说明该因素可能导致的结果,考虑最坏的情况,使管理层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形成预警预案。预警方案中应明确预警拟达成的目标,具体的应对、执行计划,预警点的信息等。

(二)采用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相结合实时监控预警

财务指标、现金流指标和市场收益类指标,是最常用的财务危机预测变量,通过衡量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资本构成等与企业财务危机的关系,判断并预测企业是否陷入了财务危机。非财务指标是对单纯依靠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预警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非财务指标预警更加关注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各项因子的情况。非财务因素更多的依靠管理层的经验和职业判断,可能比财务指标更能有效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比如,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战略不合理等非财务因素反映的信息都预示着企业有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而财务指标则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这些信息。因此,在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应该将非财务因素加入到模型的指标体系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预测的效度。

(三)采用风险拟合和再评估进行跟踪预警

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起的脆性过程不同,脆性风险在企业内部会产生不同的传递路径,加大了风险监测的难度。企业在对脆性因子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该风险的应对效果进行实时评价,跟踪风险的状况,收集预警信息,将观测到的最新信息与预定的企业目标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风险应对与预期的拟合程度,进行差异分析,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应对方案。跟踪预警应注重提高预警方案的灵敏度,一方面,当评价的风险与企业预期偏离较大时,分析偏差的原因,并在该脆性因子所处的阶段,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新的应对策略,并继续监测、跟踪。另一方面,对风险的评估效果较佳的风险因素继续跟踪评价,进行危机处理,直至危机消除。由此形成全过程预警的闭环系统。跟踪预警强调在风险因子的存续期间内,实现动态监测和全过程预警。

(四)采用风险评价持续改进优化预警

企业根据整个预警过程中的经验,对原因,处理过程等进行全民反思,总结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组成脆性风险因素集,将其固化到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中,形成企业内部的危机管理数据库,并运用数据处理、分析等手段,优化预警过程,形成优化预警方案。由于企业组织的复杂性,同一脆性因子可能有不同的风险传导路径,引起的风险水平也可能不一致。当企业再次面临类似风险时,及时地给出决策参考方案,通过预先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冲击。

脆性是复杂系统的根本属性。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财务危机的预警研究。根据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针对事前、事中、事后预警,构建了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体系,并给出了有效的预警实施方案。但是预警系统有自身的局限性,受管理层能力的影响,想要发现所有的潜在风险是不可能的,预警的难点在于合理区分与判别脆性因子,并且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不易被量化,各部门的关系也不易用数据反映,仍存在一些问题。复杂系统的脆性理论是比较新的理论,各领域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占篪,李晓龙.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2):63-68.

[2]于富生,张敏等.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3]祝志明等.企业战略风险识别[J].科研管理,2005(11):1-6.

[4]吴超鹏,吴世农.基于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财务状态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5(11):99-110.

[5]Johnson. Ratio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irm Fail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0.25 (Dec):1166-1168.

[6]Fouad A A,ZHOU Qin,Vittal V.System vulnerability as a concept to asses power dynamic security.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1994,9(2):1009-1015.

第5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创新

引言:

我国近年的发展状况良好,各企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做了很多的改变,很多的中大型企业都将财务管理当作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以此来适应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建设。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仔细研究如何将财务风险的概率控制到最低,要明白财务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变革,这些变革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是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要清楚的认识自身发展过程中时刻存在的风险问题,要正确的认识风险并且规避风险,这对于所有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管理

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影响,而企业在运行的全过程因为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原因都会面临财务风险的问题。企业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共有四个特征,第一是客观性特征,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人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于企业全部的生产活动中。第二是不确定特征,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无法对这些变化进行预测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第三是可认识特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有效的统计、分析、评估来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判断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从而可以及时作出应对。第四是行为相关特征,在相同的客观环境下,企业人员的不同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是在知晓了财务风险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风险,从而使风险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这需要企业管理者严密关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融资、投资以及收益等内容提起足够的重视,进而分析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

财务风险存在于运行的全部阶段,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也非常多,当将这些原因总结起来共有两个方面:

(一)内部因素

首先财务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因不同的操作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去主动的探寻更深一层的财务管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缺少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另外如果企业的高层不能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其次如果企业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而企业没有对项目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分析,因此就使企业的投资环境受到影响,最终使投资失败,企业也将因此遭受到巨大财务损失。最后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重合点太多,同时也缺少了对财务的监管制度,这样引发财务风险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二)外部因素

和我国经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正在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财务风险。首先是货币的因素,如果出了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企业就会来不及供给资金,同时通货膨胀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使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缓解,如此循环会产生更大的财务风险,有些企业甚至最后会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破产。其次是企业的资金因素,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会使企业的财务负担加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偿还能力。同时有的企业为了实现更大的发展会选择借贷性的融资,我国的金融环境导致了企业大部分融资渠道都来自于银行,如果此时国家调整了银行的贷款利率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就会出现巨大财务压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财务风险是暗中存在的、不可控的,但是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因此只要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种财务风险的因素加以预防,便可以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消失。这些预警机制的建立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是企业重点指标,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利润定为重点财务指标,平衡企业利润和负债之间的比例,以免出现无力偿还的问题。其次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的财务部门应通过现金流量的编制,掌握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从而实现对企业支出的掌控。最后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企业要及时收集和财务风险有关的信息,财务部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理、分析、反馈,使企业高层能够根据信息制定出相关的风险规避政策。

(二)采取多元化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因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此物风险进行控制不能只采取一种方式,要和实际因素结合更多元的进行风险预防。首先改革企业的财务机制,让企业可以更科学更合理的进行财务管理,这要求企业关注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其次要做好投资管理,企业在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之前要对市场和自身进行评估,分析市场对项目的影响以及自身资金能否应付投资。第三强化对现金流的管理,企业除了要重视应收款的管理也要建立起客户的信用体系,做好客户的账龄分析,通过对客户的管理来提高账款的回收率。最后强化企业的财务预算,企业要以发展战略为基础来编制财务预算,企业各部门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提出预算方案,随后企业对各部门的方案进行分析整合制定出企业整体的财务预算方案。

(三)完善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

人才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来讲,合适的人才可以使企业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因此企业要将财务人才组织起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首先强化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向企业内部做财务风险知识的普及,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对财务风险有个清醒的认知。其次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水平,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第三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从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强化,同时也要观察现有人员是否适合本职工作,如果不适合可酌情进行替换和培养。

第6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小微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体的统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的相关规定,中小企业可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因此,根据上述规定,笔者认为,小微企业可作如下定义:小微企业是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在一定标准以下且未达到中型及以上企业相关标准的经济组织,具有从业人员较少、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相对较少、经营管理权利相对集中的特点。

二、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较之相对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企业所有权、经营权、财务管理权等权利严重混同,实际由企业主一人独享。

小微企业的企业主普遍不能将自身与企业法人的法律身份区分开来,没有企业财产的法律概念,导致业主既是业务管理人员,又是实际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人员,享有随便处置企业财产、随便支配、命令财务人员按照企业主个人的意思从事财务工作的种种特权,业主集权现象非常严重。此外,企业主凭借亲情关系、人脉纽带等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招募和设置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业主也经常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家长”,对财务人员的设置、财务工作的处置享有随时、随便支配的特权,从而无视财务人员的真正职能,把财务人员当成单纯的“记账人员”而不能发挥其他任何职能。

(二)企业主经营理念落后,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和地位不能正确对待。

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企业主言听计从,财务管理岗位形同虚设。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小微型企业是由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经营实体等转型而来,企业主也想当然的认为企业就是自己个人的企业,对企业资产的支配就是对自己个人财产的支配,如何支配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业主即使雇佣了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也只是应付工商、税务等需求,实际真正的财会人员就是企业主自己,财务人员的工作完全制约和服从于老板,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甚至完全不能发挥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能。

(三)小微企业普遍不设置专职财务人员,习惯于“账务外包”,即使设置有专职财务人员,该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也普遍较低。

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方式基本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不能掌握财务核算工作,不能发挥财务人员的参谋、监督作用,而真正的财务专业人员也大多不愿到小微企业工作,从而造成小微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导致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

鉴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权利基本集中在企业主一人手中、财务人员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不能发挥参谋监督等职能、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行政甚至刑事法律风险,其中较为突出的风险可归纳为外因引起的风险和内因引起的风险。

(一)外因引起的风险,可通俗地表述为“老板交代”酿风险。

外因引起的风险,是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的多数情形,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安排,一般是“老板个人直接联系财务个人”的模式,没有中间的任何监督环节,老板一个电话或者一句话交代,财务人员马上照老板的意思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在此仅仅充当了老板的提款员或者记账员的角色。由于企业主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决策权,如果财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会因企业主的一个不满从而丢掉饭碗,而往往财务人员在企业主的交代、授意、要求下做了假账、提供了虚假财务报告而被问责时,企业主又会以“账是会计做的,我不懂财务管理,我也不知道……”等为由推脱责任,此时,财务人员苦于没有证据,相应的法律风险将因“老板交代”很大程度地转嫁给财务管理人员。

(二)内因引起的风险,可通俗地表述为“无能、无意”酿风险。

所谓内因引起的风险,是指外部没人强迫,财务人员本身也并非故意为之,但却招来了麻烦,这实质上是由于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等无意行为导致的。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主出于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以及正规财务人员对自身发展、自身利益方面的考虑等原因,导致小微企业不能吸收到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有的小微企业即使设置了财务人员,但并没有将之放到应有的财务管理位置,从而使得该人员不能真正地发挥职能,不能更新、提高业务水平,对财务管理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从而在处理财务业务时犯了无意识的错误,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

四、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

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面临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主应当转变观念,为财务管理人员创造坚持原则的外部环境,免除财务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小微企业主应当转变“公司即是我家、老板即是家长”的传统观念,确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让制度约束包括企业主在内的所有人员,设置真正的财务管理岗位,任命真正的财务管理人员,“简政放权”,真正做到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行其能、司其职”,免除其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参谋、监督职能。

(二)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端正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坚持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恪守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上文提到,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能坚持原则等普遍问题,从而导致诸多的法律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端正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强化财务会计的参谋和监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合格的财务人员要时刻牢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要及时获知并掌握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和执行会计法、税法、经济法、审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还应掌握企业管理知识、财政税务知识、电子工具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只有综合掌握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才能把握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有效防范形形的法律风险。

五、结语

第7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论文提要:本文从资本转换和增值的角度,阐述了财务风险的本质,进而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符合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财务的本质是本金,即资本的投入与收益。

一、财务风险的本质

公司财务收益及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即认为存在财务风险。由于来自不同风险源的各类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财务风险可以看作是公司风险的集中体现及最终表现形式。

既然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那么财务风险的本质应该在资本投入生产后收益达不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资本价值形态转换的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所以说,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1、内部原因。(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指资金从筹集、投入、运营、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在此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内在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筹资风险。它是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而带来的风险。该风险可分为收支性风险和现金风险,收支性风险为收不抵支造成企业不能到期偿债以至破产的风险;现金风险为企业某一时段上现金流出额超过现金流入额而造成手中没有现金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风险。

(2)内部投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对内部资金投入所产生的风险。投入资金不足会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形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投入资金效益低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3)经营内部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有销售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称其为内部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它是指收益确认是否适当和收益分配政策是否科学以及分配形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等而产生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汇率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上市公司哈高科按照分行业的数据计算,该公司大豆深加工行业所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4.28%。

因此,大豆深加工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遭受严重挫折,榨油行业大批企业亏损,相应的豆粕价格也在高位波动,影响甚大。2008年年初国内外大豆价格大幅飙升,下游生产企业面临豆粕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原料采购中没有话语权,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有依靠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带来的外部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二)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面临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防范财务风险,这对于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活动风险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将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2、投资活动风险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张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应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一定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参考文献:

第8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机制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贸易壁垒被打破,逐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对市场依赖性很强的中小企业赖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风险无处不在,中小企业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中小企业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机制是增强企业生存能力的关键一环。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当代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中小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的现象。传统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中小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它主要表现为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当代中小企业风险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二)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行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而非人为设计的制造物。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由引起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的。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竞争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等情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企业资金运行规律也是极其复杂的。只有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总结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才能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规律。(2)复杂性。首先,由上述可知,引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如:企业内部原因,企业外部原因;国内市场原因,世界市场原因;可知原因,不可知原因等等。其次,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认知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于认知规律的复杂和漫长,从而决定了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也是及其复杂的。再次,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具有隐藏性和欺骗性,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复杂性。(3)收益性。风险具有双面性,一方面给企业生存带来危机,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毫不例外具有这两面性。一般而言,风险程度越高其带来的潜在收益也就越大,风险程度越低相应的收益也就越小。(4)相对性。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受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等一些列因素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和收益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以这一时期是风险,在另一时期可能就是企业很好的机遇。企业往往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完善了企业的各项职能,使企业长期受益。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一)筹资风险。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脉。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向社会筹集资金。如果筹集资金所带来的收益不发支付到期需要偿还的本息,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企业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投资风险。如果企业所筹资金进行的投资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引起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下降就是所谓的投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缺少严格的控制机制,在资金利用上缺乏必要的风险预估或者风险预估能力不足,使企业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

(三)收益分配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剔除生产成本后剩余部分即为企业利润。这些利润一方面要给予企业经营者利益分配和员工必要的工作奖励,如提高员工福利、绩效奖励等;另一方面,提取一部分企业发展基金,为企业进一步发展预留资金,以便获得更大利益。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层的局限性往往在利润分配上带有主观性和短视性。一旦在利益分配上出现问题将会对企业后续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冲击。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由美国著名财务管理学家莫迪格莱尼和米勒提出了的MM 理论。具体指:在公司所得税的前提下,由于负债利息支付在税前,这样就存在减税的作用;因而,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同等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利息的节税收益。具体推导过程: Nl(P - KbB)(l - T)=P(l - T)-KbB(l - T) (1)

Ku=P(l - T)/Vu= P(l - T)/( Vl - TB)

P(l - T)= Ku Vl-KuTB (2)

将(2)式代入(l)式,得 Nl= KuVl - KuTB - KbB(l - T)

= KuSc - KuTB - KbB(l - T)

左右两边都除以 Sc,得Nl/Sc= KU-KuTB /Sc - KbB(l - T)/Sc

Kl=Ku+ KuB(l - T)/Sc - KbB(l - T)/Sc

=Ku( Ku - Kb)( l - T)B /Sc

第9篇: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工期长、一次性、影响因素多,使得项目实施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如果风险应对不当,施工企业将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甚至于破产倒闭。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安全质量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本文着重介绍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多种表述,这里讨论的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预料之外的大额支出增加或者收入减少,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

二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

(一)外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或者业主原因给施工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包括投标时低价中标,合同条款签订不严谨,市场的价格、利率、汇率的变动,经营中的决策失误,工程分包管理的漏洞,竣工决算的不及时,国家政策的变化等。

1 市场和政策风险

施工市场的好坏往往与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当周边环境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投资不足,施工项目亏损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尤其在目前的通货膨胀情况下,材料和劳力的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另外,国家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会计准则的修订等对施工企业的经营、资金筹集等都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带来财务风险。

2 投标风险

目前由于很多项目投资不足或资金来源尚未完全明确就先期开工建设,业主在招标时就通过苛刻的合同条款或者暗中协定,把施工企业大额垫资作为中标的条件。另外,业主还往往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前以质量保证金和工期保证金的名义预交资金,一般不少于合同造价的10%。无论是垫支还是预交保证金,都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成本,并且产生资金无法到期收回的风险。此外,目前施工市场基本实行低价中标法,为了能揽到工程,施工企业投标时竞相压价,最终只能以微利或者成本价(有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承包工程。工程报价过低,造成施工企业合理利益的流失,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财务风险。

3 合同风险

施工合同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建设、要求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业主强势的地位,或者施工企业市场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订立时可能会在工程结算方式、工程款项的支付、工程变更、违约等责任条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合同今后的履行埋下了地雷,使施工企业不能利用合同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产生损失,给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未得到业主“指令”或未经业主工程师同意,擅自变更施工设计,即使是合理的,施工单位也可能遭受业主的反索赔。

4 工程款回收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八条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即时拨付工程款项”。但是有的建设单位因种种原因故意不履行合同条款,不支付工程预付款,想法推迟或减少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完工后长期不决算拖欠工程款,工程款的拖欠导致施工企业不能及时结算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价款。而发生这种情况时,分包商和材料商根本不会顾及建设单位是否拖欠,而是一纸诉状将施工企业推上被告席。结果就是施工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工程没赚钱,反而要从企业里拿钱替建设单位赔付工程款。

5 工程分包风险

施工企业承包大型工程,必然要分包一些项目。施工企业要逐个项目审批分包的必要性,并且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分包合同的严密性,分包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分包工程款的支付方式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工程分包存在的风险,会给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带来财务风险。

(二)内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风险

内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施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投资、资本运营、收益分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应收工程结算款等给财务工作带来的直接风险。

1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一些因素造成的风险,如重大投资失误、关键诉讼失败、企业重大管理决策的调整等都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尤其在施工项目的经营中,由于决策的失误和管理的不善或存在安全、质量问题,都会带来财务风险,使项目不能达到预期利润及利润率。

2 会计核算风险

如果施工项目收入成本确认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就会造成收入与成本不配比、利润不实;如果项目对实施前期、中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不及时入账,加上合同报价低的影响,就会导致项目后期出现较大潜亏;如果项目在无业主方签认的情况下,预估入账,也可能形成潜亏;如果项目成本核算不规范、计入成本的分包工程价款依据不足……所有这些会计核算的方法,都会给财务工作带来直接的财务风险。

3 内控风险

如果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等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尤其是资金管理制度中分包工程预付款和债权债务等的规定不合理,就不能对经营活动中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