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精选(九篇)

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第1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协会作用,依托市场主体,营造诚信环境,健全诚信机制,加强综合治理,全面建设诚信旅游体系,促进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

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形成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信守合同、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的诚信经营秩序,营造旅游者安全旅游、健康旅游、文明旅游、依法维权的理性消费环境,使霸州旅游市场秩序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根本好转。

二、诚信体系构成

规范旅游市场,建立诚信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市场相关环节以及社会公众,协调联动,形成诚信旅游工作的大格局。

1、政府部门。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营造环境、制定规范、建立机制、强化监管。主要工作是强化诚信意识,畅通诚信信息,健全诚信法规,完善诚信执纪执法体系,建立诚信奖励和惩戒机制,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诚信旅游环境。

2、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职责是行业自律和政府协管。主要工作是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宣传贯彻行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不同服务门类的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行规行约和媒体舆论,对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企业予以保护,对违规违法、失信毁约的企业予以劝戒。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主体的意愿和诉求,促进政府部门准确行政、有效服务。

3、企业单位。规范旅游市场,建设诚信体系,关键在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依法经营、信守合同、公平竞争、优质服务。必须做到不超范围经营,不削价竞争,不做虚假广告,不诋毁竞争对手,不坑客宰客,严格职业操守,履行服务承诺,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诚信形象。

4、旅游消费者。诚信体系建设,离不开旅游消费者的参与和关注,消费者市场认知程度和消费理念的提升也是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通过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理性消费,文明消费,健康消费,依法维权。

三、活动范围、时间和步骤

活动范围:霸州市境内的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及相关旅游服务环节的经营单位,重点是旅行社。

活动时间:2006年初至2010年底,贯穿整个“十一五”时期。

活动步骤:

第一步从规范旅行社市场秩序起步。从本方案出台开始到2006年3月底为动员部署阶段,主要是进行全市旅游系统的思想发动和基础准备工作。2006年4月1日开始全面启动“诚信旅行社”创建工作。重点是解决旅行社市场无序竞争和诚信缺失问题。如,超范围违规经营、无证违法经营、违规、虚假广告、销价竞争、零负团费、购物陷阱、服务缩水、私收回扣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行为,以及黑社、黑、黑办事处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整顿,促进旅游环境的明显改善,真正做到让社会公众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全全旅游。

第二步从2006年6月初开始启动“诚信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根据省旅游局出台的“诚信旅游景区”评定标准和办法,结合贯彻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国家文明委、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的文明景区评定标准,把重点放在景区环境建设、服务功能、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

第三步2006下半年将适时启动“诚信旅游饭店”和其它诚信旅游经营单位的创建程序。

第四步从2007初到2010底,在2006年全面启动的基础上,深入扎实地全面推进我市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工作。

四、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建设诚信旅游体系的基础年,基础年的工作首先从规范旅行社市场突破。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下半年适时启动其它旅游经营单位的诚信创建工作。

1、学习提高和自查自纠。全面贯彻关于旅行社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已经印发的河北省旅游局《关于加强旅行社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旅行社设立门市部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组织旅行社积极推行河北省旅游局修订印制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两个合同范本,积极响应省旅游协会的《诚信旅游公约》,对照检查,找准问题,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制定整改措施。。

2、强化合同管理。与旅游协会和专业分会要密切配合,推动并帮助旅行社强化合同意识,规范合同管理。一是坚持不签合同就是过错的原则,完善合同体系。强调旅行社经营要落实三个合同,即:组团社与地接社的“委托业务合同”、旅行社与各相关旅游服务提供单位之间的合同(如,景区、饭店、餐馆、车船公司、购物商店等)、旅行社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其中重点是与旅游消费者的合同。二是要规范合同内容。合同范本中保障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敏感项目不得省略,要明确约定当事双方的相关权利义务、变更权责和违约责任追究;明确约定各项服务标准,明码标价,实行价格透明;明确约定旅游行程中购物和自费项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次数等。合同的内容要与广告宣传相符,提供信息真实可靠。三是督促旅行社建立和完善旅游合同档案,合同保存期限不得低于2年。

3、建立旅行社、导游员诚信档案。2006年年底之前全部完成这项工作。今后要作为常项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职责。

4、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有旅游、工商、安全、交通、卫生、质监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旅游市场监管体制,建立联合执法执纪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市场监督检查要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联合检查和业内检查相结合、属地检查和异地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建立表彰和惩戒机制。根据省旅游局将“诚信旅行社”评定办法。制定诚信旅行社的表彰和失信旅行社的惩戒办法。建立一个包括政府旅游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公众、旅游市场执纪执法单位在内的综合评定机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半年一次初评,年底进行达标评定,经过社会公示以后,对达标单位颁发相应证书和标牌,对诚信突出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奖励;对由于诚信缺失造成消费者或他人权益受损、破坏市场秩序的旅行社,视情节给予包括警告、停业整顿、调整资质等级,直到淘汰出局撤销经营资质的处理;建立重大违规公告制、违规档案公示制,对于受到停业整顿(含停业整顿)以上处分或发生重大失信责任事故的旅行社,要通过新闻媒体和行政网络定期公告、公示。

6、充分发挥旅游协会作用。协会各专业分会要通过组织制定和推行行业自律公约,协助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维护行业信誉。

7、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尽快建立“霸州旅游政务网”并开通诚信旅游专栏,并向媒体公布诚信旅游监督投诉电话,聘请诚信旅游社会监督员。建立与新闻媒体的沟通管道,及时报道诚信旅游建设活动动态,解剖典型案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五、领导机构

“规范旅游市场,建设诚信体系”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市旅游局局长

成员:***

***

第2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当前我国的“诚信危机”之所以构成危机,是因为其产生范围广、影响深,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在温州,诚信机制的缺乏使温州企业尝尽苦头。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温州人的产品与服务几乎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那时,温州产品被全国不少城市的商场拒之门外,温州企业饱尝信用缺失之痛。

温州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80%以上,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以信用为基本准则,创造并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此外,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温州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也从客观上要求加快信用建设。

缺乏诚信机制对温州经济的良性运转的制约

温州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温州GDP年增长速度为17.8%,同期全球的经济增长3%,我国为9%,浙江省为12%。然而,信用缺失曾经给温州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和严重的后果。

信用危机导致全社会交易成本上升,交易效率下降

在温州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信用缺失,全市经济受到市场和名誉的双重打击。不少地方拒售温州产品,对温州产品的不信赖,大大增加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成本。诚信危机增大了市场交换风险,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市场交易对象与范围大大缩小,从而妨碍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降低了经济运行的速度与效率,使经济增长受损。

在深刻吸取了曾经一度猖獗的区域性制假售假、恶性竞争,造成区域品牌声名狼藉的惨痛教训后,温州市痛定思痛,于1994年提出了“质量立市”的战略,并颁布《温州质量立市实施办法》,以扭转信用危机对温州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信用危机”阻碍温州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它是建立在经济信用基础之上的。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反复强调“信用就是金钱”,经济信用一向被视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石。事实反复证明,无序的市场不可能维系持久的繁荣,不讲信用的短期行为可能获益于一时,但最终必定以长远利益受损为代价。

我国已加入WTO,经济建设已与国际接轨,现阶段温州的企业又进一步面临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怎样进一步让外界认可温州的产品,使温州彻底走出信用缺失阴影,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新课题。温州目前有四五十万人在海外定居或做生意,温州每年都有大量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温州还要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在这些合作中信用就像一张国际“名片”。

温州民营经济的产权与治理机制以及运行状态对诚信机制的影响

民营企业对最大化利益的追求无法直接产生道德与诚信

亚当·斯密曾经预言:市场经济中每个自私自利的、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的行为会产生出比人们预想大得多的公益。在亚当·斯密看来,“利己”是经济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利他”则是连接这一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的途径。

按照亚当·斯密那个著名的假设,市场中“经济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怎样合理地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市场经济的秩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合理”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个“合理”只是一个平均的条件,如果每个市场主体及个人都诚实守信,那么大家得到的利益就会表现为平均利润。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都必须超越别人,必须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否则就会被竞争者击败。如果人们都去遵守规则而不去超越规则,就得不到超额利润。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一旦缺乏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很容易出现投机取巧、搭便车的现象。我们由此可以推断温州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本身对利益的追求是无法直接产生道德与诚信的。

温州家族制的产权安排难以建立市场经济契约、信用关系

“诚信危机”在温州之所以特别突出,这与温州的民营经济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深刻分析造成诚信缺失的制度安排,进而重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有效制度体系。

从历史上的产权制度发展看,有宗法制、种姓制与契约制。所谓宗法制,是指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所谓种姓制,实际上是指一种等级世袭制。即属于某种等级的公民有权世袭其等级。这种制度既有浓厚的血缘特性,又有如同鸿沟般的等级制(表现为“种”)特性,是两者结合的产物。所谓契约制,是指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如同做生意时的商品交换的关系,由此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因此,契约制兴盛是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联系的。

温州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和信用意识没有充分发育。温州家族制的产权安排,属于一种血缘关系,不是一种契约关系,因而是一种宗法制。以个人信任、人情、关系、面子为重要非契约特征的血亲与非血亲关系是家族化合伙创业企业的最主要特征。它特别地体现在创业成员间的个人信任程度和权利义务关系等要素上,家族化合伙创业企业成员间普遍存在高于纯市场缔约企业成员间的个人信任关系。在温州,职业经理很难进入企业,缘于家族企业对家族外的外人很难相信。实际上,家族化是对市场调节能力不强等多种市场不完备因素的一种反应。

另外,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产权法律保护,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的状况。

温州企业没有完全进入品牌制胜阶段也妨碍诚信机制的形成

经过多年的努力,温州虽然在鞋业、服装、电器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闻名国内外的品牌。产品先后有7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占了全省的1/4。全市100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占了全省1/4强。但是温州企业没有完全进入品牌制胜阶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内涵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强化品牌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净化作用来维护市场秩序,将会给市场主体的理性预期提供一个正确的依据,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也才有可能被有效遏制。

建立诚信机制,解决诚信危机,促进温州经济发展

要解决诚信危机,一方面要强调正规约束,尽快推动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与市场规则的完善,健全法制,实现真正的法治;另一方面,必须加强非正式约束,注重人们的道德与价值观念导向,将经济建设与人的素质提高结合起来,建立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伦理,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完善。

为创建“信用温州”,温州制定了3年、8年的战略部署,以建立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个人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政府信用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信用系统。通过8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信用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企业信用能力普遍较高,个人的经济社会活动基本遵循信用规则,政府有较高的信用度和信用形象,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服务业比较发达,并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依照这一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温州的诚信缺失问题。

通过正式约束解决诚信危机

推动中介机构的发展,建设高水平的信用服务公司实施“信用温州”必须有健全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前不久,温州在全国率先成立股份制性质的温州信用中心,采用国际信用标准,根据企业近3年的表现,评定其信用等级。目前,已有当地28家知名企业名列其中。

今后温州应该加强在征信、咨询、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在初始阶段,用行政手段推动联合征信的创建和发展,成立资信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采用市场化机制开展信用联合征信业务。资信公司按企业机制运营,信息采集和征信服务都实行有偿办法。同时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发挥商会、协会以及企业的作用,逐步推进社会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信用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促进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政府应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信用温州”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是发挥政策优势,利用政策的导向和感召力,完善重塑信用关系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二是政府要树立公正廉政形象,从自身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制度建设;三是根据各主体信用信息管理的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运作灵活的诚信网。凡是与信用有关的各种信息都纳入诚信网数据库,使诚信网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权威机构,实现信用资料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

民营企业要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全社会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一个个企业来完成的。近几年,温州的“正泰”、“德力西”、“美特斯.邦威”等一批知名企业就是靠“企业信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一是认真制定诚信经营准则。不少温州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狭小,缺乏自律机制。而通过制定明确的诚信经营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让职工愉快地接受企业的诚信经营准则,把企业的诚信经营准则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二是企业家群体应注重自律垂范。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诚信经营准则;三是要加强诚信经营教育。企业要有效实施诚信经营,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经营教育,丰富职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诚信经营水平。

建立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成本约束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行为的选择,主要是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主体才会付诸行动。同样,失信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小。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失信成本主要包括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经济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经济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

为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成本约束,温州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要建立社会公示制度,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出现恶意逃废债务、失约失信,经公证鉴定,受损方均可通过媒体的进行公示,督促其自觉守信履约,形成社会信用监督;要建立被吊销歇业的企业“死亡档案”,防止这些企业再次在社会上搞信用欺诈;要在评比信用优良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奖励措施,让获得较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享受贷款、税收、评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3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一、持续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治国、经商、做人都必须坚守诚信理念。古人云: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何谓“诚信”?诚者,天之道,人之道,真实无妄之谓也。“信”是讲信用,重承诺,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和“信”从结构上都有“言”字,言之有成乃为诚,人言无妄方为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诚信不但是一个道德概念、文化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经济概念。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靠法律规范,也要靠道德修养,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自古在商品交换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在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的美德来维系和支撑经济和文化活动。从宏观上说,诚信事关国家整体竞争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从微观上说,诚信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关乎个人的命运和事业发展。体现在价格诚信上,就是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必须诚实守信、不欺不诈。当前,进一步深入推进价格诚信建设,既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是长远的历史需要:

(一)价格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积极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是价格主管部门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的重要举措。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大量存在,侵害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困难群体的利益,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在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同时,积极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大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在经营者中形成一种人人守信、个个践诺的社会氛围,市场购物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价格秩序得到规范,这样就能够减少价格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做好经营者价格诚信工作,可以实现政府、企业、消费者多赢的局面,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价格诚信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总理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会议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是现代市场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是市场交易的最高形式,成本最低,最可持续。市场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价格。价格诚信是企业的良好口碑和无形资产。只有大力提倡价格诚信建设,在商品和服务价格行为上将信用交易不断升级、贯穿始终,才能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价格诚信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

价格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供求关系最终要反映到价格上来,完善的市场秩序离不开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价格秩序作为支撑。目前市场上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还比较普遍,消费者反映强烈,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任务很重。实践证明,加强价格执法是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关键。重典才能治乱,通过加强价格执法,纠正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检查力量不足又受到制约,我们必须一手抓查处,一手抓诚信,既要堵,更要疏,既要查处,更要规范。通过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延伸价格行政执法的触角,强化企业内部约束和社会外部监督,使执法检查的“关口”前移,促使经营者把恪守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发展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

(四)价格诚信建设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价格诚信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价格诚信建设活动,服务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对保障市场机制正常运转、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价格诚信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过: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基、拼搏取胜之本、发展壮大之源。在商言道,独尊人格,人格至尊,惟尚信用。对于那些真正的企业家来说,他们视信誉为生命,宁可亏损,绝不失信。在坚守信用的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未来。坚持诚信经营,对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作用。是否坚守诚信理念,在我看来,也是“企业家”区别于“商人”的重要标志。

二、价格诚信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价格诚信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7年6月,原国家物价局、国家计量局、商业部、全国总工会、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的通知》,各地陆续开展了“双信”评选活动,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开始成为价格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2004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的意见》(发改价检〔2004〕2832号),2005年召开了全国价格诚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积极推动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的总体思路。2006年以来,大力组织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价格服务进商场”、“价格服务进企业”等价格公共服务活动。总结过去价格主管部门推进的价格诚信建设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变化,成效不断显现。近两年,我们围绕“价格诚信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推进价格诚信建设

近年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紧紧围绕“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开展了反价格欺诈、打击恶意囤积、查处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几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大蒜、绿豆、中药材等经营者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对家乐福、沃尔玛、百盛等超市商场的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目前正在对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京东、苏宁、国美的价格大战进行检查。推进了反价格垄断执法实践,组织了医疗、教育、房地产、银行等行业价格收费的专项检查,加强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亮点纷呈。通过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稳定物价总水平、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强化了商家的价格诚信意识,有力地促进了价格诚信建设。

(二)推行明码实价工作,促进价格诚信建设

2000年,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第8号令)颁布以来,明码标价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存在个别行业、领域明码标价工作不落实,标价不规范问题,有的虽有标价,但标价严重不实,甚至利用标价搞价格欺诈等,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为了规范企业价格行为,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营造放心省心舒心的和谐消费环境,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大力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的同时,积极推进明码实价,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经过多年明码标价工作的探索积累,推进明码实价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已基本具备,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起“推进明码实价”活动,部分企业自愿作出《明码实价自律承诺》,在社会各界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响。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进明码实价工作。明码实价工作既方便了消费者,又提高了交易效率,对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价格诚信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参与“诚信兴商”活动,加强价格诚信建设

由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十六部委举办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年,各部门、各地方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周密部署,开展了别具特色的诚信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深入推动诚信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守法诚信意识,今年继续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参与,具体工作由价监局承担。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经司牵头组织起草、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价监局负责《规划纲要》中商务诚信建设有关“完善价格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价格诚信建设

多年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推进价格诚信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客观地讲,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还出现蔓延势头。价格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应当共同努力,为价格诚信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把价格诚信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

一要加快推进价格诚信法制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通过立法规范各种价格行为,鼓励价格诚信行为,制裁价格失信行为。继续完善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积极倡导诚实标价、明码实价,提高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的覆盖面、准确度和公信力,增强价格政策透明度,维护消费者的价格知情权,建设和谐的买卖关系。积极推进价格诚信数据库建设,从正反两方面记录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信息,进一步规范价格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应用,把价格诚信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衔接,把价格诚信数据库与社会信用数据库相衔接,使诚实守信者获得竞争上的比较优势,使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制约。

二要加大价格执法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是建立诚信的基础。要坚决依法查处不明码标价和巧立名目虚假优惠、虚假折扣、虚假促销、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依法对失信者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发现一个,严惩一个,绝不姑息。要深入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和民生领域的价格垄断行为,重点查处横向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价格垄断行为,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试点检查。

三要增强经营者价格自律意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政府是外因,企业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企业搭建价格诚信平台,使价格主管部门倡导的诚信理念变为经营者的自觉行动。要深入持久开展价格公共服务,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物价员制度。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消费者认可、社会监督的基本思路,完善社会评价机制,让社会力量更多参与到对企业价格行为的评判,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价格诚信”、“价格信得过”等活动。

四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传媒作用,加大价格诚信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价格诚信意识,努力形成价格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共识和理念。要广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政策透明,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价格诚信工作,加深社会各界对价格诚信工作的了解,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要积极宣传价格诚信单位,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帮助企业巩固诚信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主动参加到价格诚信活动中来。要公开曝光不诚信的反面典型,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增强失信约束。要把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结合起来,把信用信息引导作为价格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服务宣传价格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五要发挥整体合力。做好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并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衔接,一方面需要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信用管理职能机构、新闻单位等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要在各级政府搭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内,确立价格诚信工作的地位和工作机制,加强与银行、工商、质检、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价格协会及其它行业组织协助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促进经营者将价格诚信理念贯穿经营活动始终。在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人民生活安定。

第4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关键词:通信行业;诚信;问题;对策

一、通信行业诚信概述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消费者对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诚信经营,品牌经营,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拥有更多的忠诚客户,才能有更大和更稳定的市场份额。

(一)通信行业特征

通信行业不提供实物产品,其本质是服务行业,通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于为客户提供的电信服务,因此,电信服务就是通信运营商的立身之本。建立一套有效的客户服务体系,将成为各大运营商提高利润的主要途径,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是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二)通信行业诚信经营

通信企业诚信经营,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通信服务,包括电信业务和其它服务。通信企业要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电信业务,同时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具体内容有业务宣传、营业窗口服务、通信工程安装、通信质量保证等。

二、企业诚信经营比较分析

服务是通信行业的本质,以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是通信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稳定客户关系,是建立在客户对企业信赖的基础之上。打造诚信服务品牌,就要增加客户消费透明度。由于通信行业特征,客户的通信消费,只能以运营商的计量为准,客户难以重复计量验证,这一点有别于工业企业生产。因此,通信运营商的诚信,成为客户关注的热点。目前,提供“透明的、放心的”消费清单,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

(一)行业间经营诚信比较分析

“充值卡过期作废”、“投保容易,理赔难”、“本店商品售出概不退换”、“欠交物业管理费六个月以上的住户,物业公司有权停水停电”。我国消费者对这些条款和现象都不陌生,但是,日益成熟的消费者,对“霸王现象”和“霸王条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通信行业内部诚信比较

在价格诚信方面,广受好评的是中国移动,其次是中国联通,而评价最差的是中国电信。这样的调查结果,增强了企业危机意识,促使通信运营商加强诚信建设,规范通信市场行为。多年来,政协委员不断质疑移动双向收费,要求单向收费。直到2008年,移动公司对此才有所松动,准备改进资费政策,但是,还没有完全实行单向计费。可见,随着通信市场规范管理加强,运营商对诚信经营,其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三、通信运营商诚信问题

(一)经营中的诚信问题

一些电信运营企业,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提供服务业务。世通假账事件、Qwest通信涉嫌虚报利润等欺诈案,极大损害了通信公司的诚信。

(二)服务中的诚信问题

虚假广告宣传,欺骗用户;格式化合同、违约不负责、电话卡余额不返还、短信陷阱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小灵通掉线,覆盖范围小而无法通话却继续收费。

(三)互联互通中的诚信问题

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人为设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磁卡电话这一矛盾十分突出。

(四)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服务业务的不正当竞争,一轮又一轮的恶性“价格战”,电信企业网络间的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电话卡的随意打折、IP电话接通率不高、CDMA移动手机不畅等等,这样的竞争是一种无序的竞争态势,势必影响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虚假广告宣传,散布假信息,电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对用户的不尊重、不信任,甚至进行欺骗行为。

(五)企业履约中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管理局、行业协会的倡导下,为共同规范电信市场,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在协约中,各企业都本着诚信的原则,以自身的品牌、信誉向政府、企业同行、消费者做出了规范市场、诚信经营的庄严承诺,并表示自愿接受公约的约束,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四、通信消费者诚信问题

(一)用户频繁换卡

因为不需要办理任何身份证明和登记材料,一些人利用话费结算的滞延时间,恶意欠费,把手机卡打爆,扔掉换新卡。

(二)恶意欠费

取消电话初装费后,电信运营商经营风险骤增,恶意欠费现象大幅攀升。欠费者向电信局申请延期缴款,然后无限期地拖延时间,以及个人使用假身份证,在出租屋登记装机之后,又不停地变换地址,使电信部门难以找到事主。

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以及网上商业诈骗等,通信公司蒙受巨额损失。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电信用户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约占电信营运收入总额的5%。2001年,我国因盗用通信设施、用户恶意欠费的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占营运总收7%,户均60元,并且,这个数字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巨额欠费无疑会给运营商增添经营压力,扭曲企业财务信息,甚至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效益的增长。

五、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一)监管部门公信度不够

从2000年开始,国家设立了中央以人事权为主的电信管理体制,实行信息产业部、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对电信市场的两级管理,由于授权不充分、职责不明确、队伍不成熟等原因,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某一家运营商的代言人。这样,监管部门在市场竞争中,调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角色错位,信用缺失。

(二)管制政策和手段滞后

在电信市场改革初期,为了引入竞争机制,我国实行的是非对称管制政策,非对称管制是促进有效竞争的一个常用手段,它可以用扭曲的政策校正市场的扭曲。但是,随着新的电信竞争格局的形成,不对称管制成了一种某些电信运营商的保护政策,使市场竞争的主体处于不公平地位。

(三)通信法律不完备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电信业如何通过法律、法规,调整电信监管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关系、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已是摆在中国电信业面前的一个紧要问题。国外电信业大多是先立法、后改革,我国是改革超前于立法,至今只有一部《电信条例》,从而导致竞争规则不完善,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权威受到影响。短信息服务,以惊人速度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负面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而现行的法律对此还是空白。

(四)欠费中的法律漏洞

电信运营企业与用户,是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长期以来,电信用户一般是先消费后付款,致使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对一些恶意欠费者,难以避免和追究。其原因,电信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恶意欠费占欠费用户总数的40%-50%,其拖欠的费用占了85%以上。

(五)通信技术防范欠缺

目前固定电话未能做到适时计费、适时出账;欠费难以形成防范和催交合力;未建立固定电话充值系统,无法做到从源头上防范;未建立反欺诈联盟及数据库,各运营商各自为战,“抢拉”客户,为用户欠费提供了可乘之机。

(六)欠费工作管理松懈

近年来,由于通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发展、服务的巨大压力,重市场开拓,轻对欠费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具体表现在营业把关不严,用户资料修改不及时,欠费催交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为了增强开发市场力度,对商考察不严,素质差的商,为了增加业务收入,放松对用户资格审查,如认可复印身份证开户,从而增加了欠费概率。

(七)取消初装费

2001年7月1日,国家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用户装机费用降至几十元(除终端设备外)。承诺使用一年以上,甚至赠送话机等。因此,当欠费超过百元后,有些用户就弃机,另装或转用其他通信工具,从而形成欠费。

六、诚信问题解决途径

(一)用法律来约束诚信

建立诚信体系,必须依靠法律保障。我国已经把诚实信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并在多部法律中做出明确规定,但从实践来看,仅有这些法律规定还不够,还须制定信用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在全社会建立诚实信用受益,失信者受损,违法者受惩的机制,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全社会动员,着力构筑社会诚信体系,主要包括:

1、大力营建社会诚信氛围,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只有全社会确立了强烈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评判标准,才能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经济生活中,恪守最基本的准则,珍惜个人和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2、营造、整治企业诚信环境。企业诚信环境的营造和整治,要立足于治本与治标、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尤其要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构筑企业、个人诚信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诚信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制度,从物质、精神上鼓励公众检举企业、个人诚信缺失状况。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社会公共服务自律性组织。政府要结合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查、自纠、自管的自我约束功能,这有利于形成企业互相监督、自觉守法、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建立和完善电信企业诚信制度

1、建立企业诚信文化,使恪守诚信变为每一个电信企业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信用危机产生。企业诚信文化方面的建设包括:首先,将诚信经营上升到企业理念的高度,把诚信经营的理念,融入员工的潜意识。让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把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的准则,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电信企业应加强内部诚信教育,树立诚信经营的道德思想观,这是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的基础。此外,应加快建设电信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管理机制,促使企业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突出诚信,建立员工岗位信用制度、职责信用制度,并逐渐延伸到员工的个人生活信用。最后,建立健全公司诚信管理评价机制,将员工诚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按相关制度和标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估。

2、建立用户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对用户进行信用度的评价、对用户的消费过程进行监控、对信用等级差的,以及上了“黑名单”的用户,进行及时地清算和处理,从而引导和规范用户的消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诚信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电信行业,要加快培育信用观念,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体系,这对促使电信市场有序进行,保证电信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容.企业竞争力之源[N].赣南日报,2005-03-29.

2、王宁.电信欠费的原因及对策[J].亚太经济,2002(6).

3、关蓉晖.简论诚信文化[N].光明日报,2005-01-11.

4、付连辉.诚信引领企业制胜的法宝[N].鞍山日报,2003-08-15.

5、王振富.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之本[N].文汇报,2004-01-20.

6、赵兴烨.信用缺失已成为电信业做大做强的“瓶颈”[N].人民邮电报,2004-07-12.

第5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依托市场主体,推进“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旅游行业诚信道德,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和机制,优化旅游行业经营和服务环境,规范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张北旅游形象,形成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信守合同、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的诚信经营秩序。营造安全旅游、健康旅游、文明旅游、依法维权的消费环境,促进张北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建设目标:建立“旅游诚信单位”评定机制;逐步在全县旅游行业内构建起旅游诚信评定、监管、激励、惩罚、推广的诚信建设体系;树立旅游诚信品牌。

建设任务:推动全县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促进全县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建设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旅游车船、跑马场、游乐场等行业经营者的诚信经营服务体系。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特成立张北县旅游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旅游局局长

县食安办主任

成员县食药监局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物价局局长

县国税局局长

县地税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张北报社社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市容市貌管理局局长

县消防大队大队长

单晶河乡武装部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全面负责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方法步骤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15日-6月20日)。在全县旅游行业内进行宣传发动。召开会议,下发《张北县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电视台、报社等媒体负责向全县旅游行业经营单位和个人“致旅游行业经营者的一封信”,并进行专题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旅游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当中。

(二)治理整顿阶段(6月20日-6月30日)。工商、税务、物价、食药监、卫生、安监、消防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对旅游企业、农家院进行集中治理。对经营手续不全的、经营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旅游企业和农家院进行整改,及时补办各项手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三)申报核查阶段(7月1日-7月15日)。各旅游企业对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证件齐全、店面合规、设施安全、优质服务、明码标价、制度健全、培训上岗、着装统一、文明宣传、获得荣誉”的标准要求进行自查自改,符合要求的直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申报资料。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企业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和实地核查。与核查属实的企业签订诚信承诺书,建立诚信档案。

(四)评定挂牌阶段(7月16日-7月20日)。按照申报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旅游企业申报档案对其进行评定,合格的颁发“诚信旅行社”、“诚信饭店”、“诚信农家院”、“诚信跑马场”等牌照。对申报资料不全、核查不符的申报对象,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再次申报。对同时经营多种行业的旅游企业,建立责任连带机制,只要有一项经营行为不诚实守信,其他经营项目也不得申报诚信单位。

(五)监管推广工作(7月21日-11月10日)。建立和完善旅游诚信经营的长效监管机制,表彰诚信、惩戒失信。被评为旅游诚信的单位要定期上报单位服务质量、价格水平、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各类旅游行业进行明察暗访。张北草原旅游网站、旅游一图通、旅游宣传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媒介和机构要进行全面的宣传推介;对违法失信单位及个人,旅游局要根据失信程度进行失信通报、警告、限期整改、罚款、摘牌等处罚,同时记入诚信档案,并在张北电视台、张北报、张北草原旅游网站等媒体曝光。

五、具体要求

(一)积极参与,诚信经营。各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旅游车船、跑马场、游乐场等经营单位要积极参与到全县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中,诚信经营,以优质服务促进张北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6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经济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门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见诚信问题的重要性。

1 诚信的概念

所谓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诚”既实心实意,开诚布公;“信”即诚实不欺,言而有信。诚信结合在一起表明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实守信。企业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诚信状况不仅直接关系自身的信誉度,也影响到社会整体的诚信建设,企业诚信蕴藏着多元化的内涵。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生存活动始终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因此市场经济与诚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是重要,讲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基石和标志,我们的企业应该做到“商海无涯信为舟,心怀诚信走天下”。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易;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经营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

2 诚信与企业

在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中,都有一个通用的经济伦理规范,都有一个讲不讲诚信的问题。作为一个纳税企业是照章纳税还是偷税漏税;是正当竞争还是不正当竞争,都是与经济诚信相关的问题。

3 诚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已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对企业来说诚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通行证。企业的诚实守信,日积月累就形成良好的信誉,使企业在生意往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成为扩大交往、促进合作、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2)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一块金牌,是企业的基础和生命线。

(3)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信誉战 ,谁赢得了市场信誉度,谁就能赢得最大程度的市场。

(4)诚信是企业自我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强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形象的塑造,资源的运用,融资理财等多个领域,比有形资产更加可贵。

4 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目前一些企业信用意识薄弱、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尚未到位。众多的国有、集体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制的。一些企业经营者从观念上还认为企业是国家的,银行也是国家的,因而对逃避银行债务和偷逃国家税收行为没有违法的概念。

(2)完善的信用机制尚未建立。我国的信用机制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涉及到行政管理、法律约束、中介诚信机构的作用,而目前政府机关对企业信用监督力度不够,处理不公平,中介诚信机构刚刚起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就不能进行有效地的制约。

(3)企业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缺乏良好的预期,会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这是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4)社会对不守信现象惩罚不力,也是企业失信的重要原因。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旧的约束机制已经不起作用.新的约束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常常出现不守信用的行为。

5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构成关系如图l所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信用管理体制的形成又依赖和受制于政府行政监管、行政立法和中介诚信体系的建立。从以上2图可以看出,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内,指的是强化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外,指的是完善政府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推动和规范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职员的信用意识、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及外部消费者的信用意识。企业的参与者和非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6 强化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1)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来规范,需要企业主体自身的诚信和企业相互间的信任来维系。信用管理,能够减少资金低效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益。信用管理,更能促进市场的拓宽,区域的扩大,提高市场占有。信用管理,还能增强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的能力。完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能为企业创造巨额财富。 转贴于

(2)提高企业信用程度,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机制,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如对信用不佳者,根据程度的不同,规定几年内不得注册公司,不得以高层管理者的身份进入经济领域,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信用观念和道德水准。

(3)诚信是企业营销的手段和战略,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将诚信融入企业文化中,并为决策者、经营者和广大员工所接受,才能使诚信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把诚信孕育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才能使企业信用成为一种生产力,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7 加强企业经营者的职业素养和企业内部职员的信用意识

(1)企业管理者在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市场分析能力时采取的短期行为,往往只为赚取更大的利润,完成上层领导下达的任务。这些短期行为缺乏对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造成企业失信于消费者。

(2)企业的主要成员是企业的员工,对企业员工进行诚信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并建立员工诚信监督、考核部门,从根本上杜绝员工的非诚信行为。

8 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

(1)诚信面对经营管理。企业要做到诚信经营,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双方才能保持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到,任何利益的获得都要依靠诚实劳动、诚信经营和守法经营。

(2)诚信面对市场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应当以诚实的态度参与竞争。应当加强自律、坚持以诚信准则对待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外部:

9 完善政府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

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单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政府的推动力。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守信激励机制、失信行为约束和惩罚机制。

(1)政府应加大行政监督、监管力度,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此加大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使失信企业为失信行为付出的代价高到企业不敢、不愿再去冒失信的风险。

(2)银行系统与企业信息联网。政府也应加强各部门之间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切实加强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企业信息横向沟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信息不流通造成企业信用监管的漏洞。

(3)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因此应加快对社会信用制度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企业失信程度的量化标准。制定相应的处罚条款和制裁措施。通过惩罚机制的设立,约束和迫使企业诚实、守信、健康的发展。

10 推动和规范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

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没有完善的企业信用服务,企业间的信用交易行为就难以顺利进行。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主要为企业提供诚信服务,客户对交易的另一方的资历、信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判断,以供决策者在选择贸易伙伴、签约、确定结算方式、处理经济纠纷时参考。

(1)诚信中介机构开放所拥有的企业信用数据,推动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2)规范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①要建立信用中介行业的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②要建立信用中介机构的“退市”机制。约束和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行为。③对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建立资信评估师的资格考试制度。④建立企业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加强企业信用中介服务行业自律。

(3)打破地区、行业封锁,加强中介信用中介资源整合,形成规模发展。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做大、作强要想实现目标,首先要奉行诚信经营的理念,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茅于轼.社会信用与经济增长[M].特区经济,2002.

[2]颜晓峰.诚信与文明[M].北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3]李运福.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研究[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第7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一、从国有企业来看,国有企业诚信的缺失对民营企业会造成的外部不经济

1.造成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管理成本的增加

国有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政企部分,政府干预过多的根深蒂固,不但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政府说了算,就是企业的改革也是政府说了算,忽略了广大职工的意见,缺少应有的民主表决,否认了国有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民主表决的权利,这是国有企业内部诚信的缺失。某些国有企业在改制的前两天或者更有甚者在改制完成后,职工才知道企业已经被民营企业收购和兼并。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和管理上的不民主正是国有企业缺乏诚信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很容易给收购、兼并它的民营企业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比如因职工情绪激动而出现的罢工、示威等现象,使民营企业的管理成本直线上升,经济效益迟迟不能实现。

2.造成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国有企业形成一方垄断的重要原因,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基础,这对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诚信上的缺失,是不公平的竞争。按理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享受到公正的国民待遇。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挥之不去的暧昧关系,使得国有企业更有机会接近权利部门,通过不诚信的手段为公权利的寻租提供机会,从而影响、更改政府的意志为自己服务,造成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事实上的不平等。例如,重庆市的国有的渝运、长运等企业只需要向政府缴养路费、运管费、税金等900元~1200元的费用,公交集团不但什么都不交,还要享受政府的补贴,而民营客运汽车每年每月需要3000元左右,相当于国有企业每辆车的3—4倍。

3.破坏信贷市场秩序,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成本

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都姓“国”,很自然的,国有企业在信贷上较民营企业来说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阵痛期,还债能力较差,有的国有企业根本就还不上贷款,托、欠、赖帐现象比比皆是,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逐年增加,不断增加贷款门槛,“惜贷”现象日益突出,造成了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企业无处、无法贷款,发展严重受阻。即使民营企业贷款成功,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如,在重庆,一民营企业贷款6000万元,银行规定它只能使用3600万元,剩下的2400万必须放在银行作为担保,这无疑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效果。

二、从民营企业来看,民营企业诚信的缺失对国有企业会造成的外部不经济

1.扰乱了整个市场的和谐秩序,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民营企业经营初期,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处于市场竞争的底端。为此,不少民营企业假冒伪劣等不正当交易,从中渔利,损害了相关国有企业的信誉。在国家执法制度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只有自己亲自“打假”,这无疑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2.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机会

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促进国有企业转制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打着并购国有的幌子,用非诚信的手段,购买国有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后,却不按照原合同履行相应的义务,肆意对国有企业的信誉、商标等无形资产和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侵占、挪用和转移,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

国有企业通过与民营企业合作,引进民营企业灵活的管理模式,加快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但是,从某些角度来看,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的不诚信,也会延缓此进程。比如,有的民营企业进驻国有企业后,一反合同内容,对国有企业原有的职工全部无条件地解聘,这就使得部分群众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不满甚至敌对的情绪,从而出现职工静坐、罢工或围攻政府机关等现象,既增加了社会矛盾,又为接下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增加了改革成本。

三、总的来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诚信缺失对和谐的市场环境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诚信缺失导致博弈双方总的利益都受损,难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如果双方交换的不等价,必定造成一方利益的获得以另一方利益的损失为前提。在不诚信行为下进行的交易,就是不等价的交换,是非公平的博弈,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不诚信的一方以自身的信誉为代价,虽然取得了一次投机性赢利,却丧失了持续交易的可能性,因为这种建立在不诚信基础上的交易也是难以维持的,是短暂的交易,一次性的交易。在以后的交易中,缺乏诚信资本的支撑,交易完成的困难系数是相当大的。因此,这种缺乏诚信的交易破坏了多方共赢的前提,难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诚信缺失导致政府管理成本上升,市场经济建设进程放缓

第8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尊敬的纳税人:

“诚信兴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立足之本。为构筑社会信用基础,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营造消费者放心的市场环境,依法诚信纳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沈河区国家税务局向驻区广大纳税人提出倡议如下:

1、强化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建立健全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提高企业信誉,营造“诚信兴商”的良好氛围。

2、健全诚信服务制度。从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建立和健全以信用为核心内容的企业诚信制度,不断提升诚信经营行为,夯实诚信建设的基础。

3、恪守法制、遵循公德。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和宣传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收征管法等,不断增强依法经商、依法纳税意识,为诚信兴商、诚信纳税打牢基础。

4、树立诚信纳税理念。依法诚信纳税是最好的信用证明,以诚信为本,依法纳税,应缴尽缴,恪守纳税信誉;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争做诚信纳税模范,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5、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商业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6、做诚信经营的楷模。爱岗敬业,从我做起,树立“守信光荣、守信可敬”的意识,争做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诚信企业”。

7、真诚欢迎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争创国家免检产品,争创国家质量管理奖企业。

诚信兴商倡议书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力量源泉。适逢桂林市开展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之际,为构筑社会信用基础,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高企业信誉,根据自治区《关于开展XX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桂商秩发〔XX〕18号)文件精神,我们向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商务流通领域信用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树立诚实守信理念。继承和发扬“诚信为本、公道守规、货真价实、服务优质”的商业道德和经营理念。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树立诚信观念,建立健全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提高企业信誉,营造“诚信兴商”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建立包含价格诚信、员工信用、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客户评价等方面的企业诚信制度体系,夯实诚信建设基础。

四、努力强化品牌服务意识。大力拓展特色服务、差异化服务和专业服务,打造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为消费者营造和谐、文明、时尚的购物环境。

五、保证市场价格规范。严禁价格欺诈、价格歧视、价格串通、价格垄断、低价倾销、哄抬价格、变相提高或压低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六、坚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杜绝商业欺诈、暗箱操作和恶性竞争等有违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严格质量管理。

七、争创“价格诚信单位”。为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大力提倡争创以建立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执行价格法律法规、政策,明码标价,明码实价,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价格诚信单位”。

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认真履行承诺,关心公益事业,热心社会活动,并真诚欢迎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指导。

诚信兴商倡议书

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倡导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增强全社会守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监督失信行为,为此,今天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诚信”、“诚信纳税”、“重合同、守信用”等创建活动,促进新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向全县食品生产经营者发出诚信兴商倡议书: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以学法、知法、守法为立业之本,以诚实守信、优质经营为重点,努力争创文明企业,倡导品牌经营,提升企业形象,奉献“安全、卫生、无公害”食品,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自觉执行与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严格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不使用病死畜禽、不使用、销售非定点屠宰肉品、不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绝不经营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的食品。

第9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范文

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和原因

(一)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

有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损失约1800亿元。

建筑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参与建设项目的任何主体都是构成建筑市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信行为,都可能导致建筑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农民工的工资拖欠,从而引发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直接矛盾和冲突,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失信行为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失信会使企业信誉大大降低,人为造成经济纠纷增多,动摇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用基础,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外国大量建筑企业涌入中国,诚信建设势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整个建筑业的生死存亡。

(二)建筑市场产生诸多失信行为的原因

1. 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人们普遍缺乏诚信意识。由于受经济结构转变和改革开发的一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普遍不强,再加上我国产权问题及相应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有些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使得整个建筑市场的诚信意识都很缺乏。

2. 建筑市场缺乏诚信标准及必要的市场失信奖惩措施。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了一种人人向“钱”看的观念,且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机率很小。同时,缺乏市场的诚信标准,市场不规范,无法衡量其失信行为,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失信惩处措施,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屡见不止。

3. 一些建筑主体受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规则办事,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单位、招标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扰乱了市场秩序。

4. 供求失衡,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在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与建设项目的数量严重失衡,造成了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在我国虽然设立了一些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一套监管机制,但由于政府某些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和确实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使得来自外部的监管力度苍白无力。

5. 缺乏科学的诚信调查方法和评价体系。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所进行的一些诚信调查方法缺乏科学性,在消耗了大量的人、物、财力后也没有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于一些建设主体是否发生了失信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无法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是造成诸多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

建议和措施

(一)制定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

当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建设诚信市场的环境下,最为紧迫的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该体系要包括统一的信息收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由此得出可利用的评价结果,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管理,防止不同地区之间的“诚信壁垒”。此外,笔者建议从定性的角度建立如下的诚信评价等级。(见下表)

由表所划分等级所示,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诚信等级将作为招投标、控制动态管理、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筑市场将根据各责任主体所处的诚信标准等级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筑主体。

(二)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对建筑市场诚信行为进行信息化管理,明确记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要求对其记录在案和公之于众,并对相关责任部门与个人实行处罚,而对守信行为的责任主体也向社会公布其诚信行为,予以激励和表扬,这一做法便于建筑市场选择一些诚实守信的建筑主体,对于那些不守信的且没有改变其失信行为的企业和单位则早日清除出建筑市场。政府部门要通过资源整合和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完善从建筑虚拟市场到实体市场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三)建立诚信数字图书馆进行集成化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辅助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建筑市场的诚信行为,可以建立各级的诚信记录数据库,然后再将不同的建筑市场、实施主体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连网,从而建立全国的诚信数字图书馆,同时将各建筑主体的其他信息,如企业资质、规模、实施过的项目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收集实行信息集成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如业主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但是他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情况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就可以进入施工单位的诚信数字图书馆,来查找有关资料信息,也可以把这些信息纳入招标的评价体系当中,从而极大的节省了业主的招标时间。另外,应该根据信用原则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做到建筑市场的有法可依,为我国诚信体系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四)定期对建筑市场中的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加强诚信教育

加大监管力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联合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工商、环保、银行等对建筑市场中各参加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上黑名单,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失信行为,且所得的信用信息各个部门可以资源共享,如环保部门可以用这些信息对那些无视环保的企业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勒令其整顿,并在以后工作中对这些企业予以重点监控;而一些金融机构可以对一些资产不足,而又乐于“空手套白狼”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贷或少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中的诚信教育,使人人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从道德的层面树立诚信,以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形态。

(五)采用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

对于信用的评价,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体系,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除了跟自身履约能力有关外,还包括在主观意愿上与其他建筑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经营合作、合同履行、项目实施的过程或结果来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