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农网改造意义精选(九篇)

农网改造意义

第1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电网;改造;问题;对策

前言

当前,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可靠的供电网络,科学化管理农村供电系统,提高农村供电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供电质量,以期达到优质、安全的用电和高效、低耗损的供电。

1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1 带动经济增长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耗资大,工期长,牵扯到基建、电力、建筑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能够带动建材、机电等市场的发展,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长远上来看,电力系统的完善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和物质保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与城市不同,农村由于长时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基础设施普遍薄弱,电力系统落后、老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线路自身的电力损耗大,低电压问题比较严重,无法保证农村居民的正常用电。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转变和提高。因此,必须改造升级农村电网,让家家户户用好电,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

1.3 拉动动内需,造福企业

推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对于拓宽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内需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村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普及,电器设备在农村得到了大力推行。很多农村居民家里都装上了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但电力系统工程的不完善,导致了很多家用电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其提升生活品质的功用也未得到有效展现。方便用电,减低电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电器设备的使用和购买,拉动内需,开拓市场,对于当前我国的电器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2 农村电网改造中的问题

农村电网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践我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但是,众多原因仍然导致了不和谐因素存在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阻碍着电网改造工作的完成。这对改造工作造成了极大障碍。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农网线路改造的规划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城镇的供电需求量日趋增加,而各地区的负荷性质与以往有所不同,目前以辐射状的供电结构为主,而且许多地区的供电量出现超载现象。而在开展农网线路改造工程时,影响其线路规划设计的因素众多,包括整个农村电网的受电能力、单回线路的运行能力、电网网络结构的合理性、电网线路供电能力水平、电网电能质量水平、供电电网的可靠性及灵活性等。然而,目前农网改造升级的许多设计单位在进行线路改造时,并未完全考虑上述影响,而是直接采取以往的电网线路改造方法来开展改造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这无疑会使得电网线路改造工程的成本得不到控制,并且难以真正有效的实现农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更加难以实现高度灵活、安全、可靠的供电电网运行目标。

2.2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管理体制问题

首先是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编制混乱、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关技术和施工人才相对缺乏。基层的电网部门在编人员相对较少,普遍需要临时借助于非编制人员的帮助。这样一来,对于人员的管理难度大大提高。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但是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在当前的农网改造升级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其次,管理制度杂乱无章,层次混淆,公司式的法人代表简明易理解,在管理法人的统一领导下,各个部门、阶层意见统一,执行和操作方便,但是这种管理方式难以应用到复杂多变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当中来;工程监督制管理方式又无法实现高效、有序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方式容易导致改造不完善、改造过激等等问题。因此,工程管理方式的选取,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必须着重注意的首要方面。既要遵循管理学的原理和规律,又要与当地的生产建设实践和农网改造升级的工作特点相符合。第三,农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经常会被相关管理部门踢皮球,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谁都不愿意出面解决问题。但在另一方面,提及相应的管理职权时,不同部门又对自己范围内的权力死死抓住不放,直接导致了改造过程中的管理效率低下,覆盖面不够完善。

2.3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外部协调问题

工程建设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造成工程投资及建设规模控制困难,工程进度受到较大影响。一是10千伏线路经常需要跨村架设,部分村民因自身没有直接受益而强行要求线路改道或者索要“过路费”。二是青苗补偿方面,部分村民不切实际地漫天要价;三是有村民认为农网改造升级拆除下来的旧配变、旧导线等仍然属于集体资产或者农民个人资产,对施工队的拆除回收工作百般阻挠,甚至哄抢、截留拆旧物资;四是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部分村民特别是场镇居民以破坏风水为由,阻挠电杆、拉线以及变压器台架等按规划设计位置施工,强行要求移位。

2.4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技术标准执行问题

一是农网建设标准执行不到位,部分地方未能有效解决配变容量不足和低电压问题;二是全市农网改造升级采用一个标准,未能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实际提出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标准,造成经济发达地区标准过低,经济欠发达地区过度超前。三是普遍存在施工力量严重不足、工期长、施工过程复杂的情况。很多电力企业在农网改造升级中,过于注重工期和工程进度,这就导致了技术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缺乏科学细致的工程管理。施工队伍内部缺少监督、制约机制。很多公司对设备、物资的管理不严,导致物资的流失、浪费现象严重,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

3 农网改造升级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农网改造升级规划

在制订年度农网工程改造计划时密切跟踪政府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尽量配套政府的规划协调建设,共同推进。

3.2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

组织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各镇村涉及农网工程的人员共同学习讨论农网工程相关政策及规定,充分理解和领会农网改造政策,为争取出台本区农网改造工程政策创造条件。

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成果宣传和展示,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新农村电气化村等农网工程建设现场参观指导,让代表、委员们亲身体会农网工程建设成效,争取代表、委员呼吁对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支持,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定期向政府领导及发改委汇报工程实施进度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施工受阻情况、镇村的协调配合支持力度。政企良性互动协调解决工程困难,保证工程实施进度。

主动参与政府开展的农村经济调研,超前为农业发展迅速用电需求增长较快的地区进行农网规划,加强与村民关于电力企业价值的沟通,争取村民、村委会对农网工程的支持。

3.3 理顺管理体系

通过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加强项目法人的质量监控意识和对工程的责任感。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对于上级部门批复资金计划、物资设备等,要严格管理,妥善保管杜绝严重超出预算的支出。防止超出计划的工程项目的参与严把工程预算关和结算过程对于各项工程、工序的费用准确计算,监控到账这样一来,才能保障农网资金的妥善有效利用。

3.4 加强技术标准完善和应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推行农村配网设计、建设标准化,全面应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通用设计》;二是制定并实行差异化农网改造升级技术标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满足各地区小工业乡镇、农民新村、乡村旅游的不同需求;三是加强培训宣贯,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工程管理知识培训和技术标准宣贯,借助各种会议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管理交流,提高工程人员管理水平。对工程开展后评价,收集各单位工程管理情况、建设成效、资金使用情况、国家和上级单位政策执行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4 结语

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缺少成型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必须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不断努力,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宣传、探索、创新等各种方式,完善改造工作的实施,让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造福广大农村人民。

参考文献:

[1]田许勇,土学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02).

第2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高原,东经98°45''''~99°34'''',北纬26°53''''~28°02'''',全县总面积4661km2。××县地处三江并流腹心地带,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三江褶皱带中段,地势北高南低,澜沧江自北而南纵贯全境,东部为云岭,西为怒山山脉(碧罗雪山),这些山均属横断山纵谷地带、山高坡徒、谷深。全县最高山峰位于本县西北部的角莫西山,海拔4880m,。最低处为中路,海拔1486m。高差达3400m,海拔3000m以上的山峰共164座。

××傈僳族自治县县辖七乡三镇,共79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数149717人,总户数35012户。县内世居民族主要有:傈僳、纳西、藏族、白、汉、普米、回等19种民族,其中傈僳族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9%。

二、电网建设、农网改造情况:

至2008年末,××县10个乡(镇)全部通电,通电率100%,81个行政村有16个未通电,19.7%未通电。全县城镇和农村居民总户数35012户,已通电户30173户,户通电率86%。尚有4839户未通电。

××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城网、农网改造工程,至2008年底共计完成情况为:

1、110kv线路工程193.9km,投资6850.00万元;(公司贷款投资)

2、35kv线路工程5.91km,投资89.00万元;

3、10kv线路工程158km,投资900.00万元;

4、400v/220v线路工程164km,投资919.98万元;

5、台变工程15300kva,投资1101.60万元;

6、一户一表工程10307户,投资618.42万元;

7、无电村通电工程465户,投资890.00万元。

以上七项共计投资为:11369.00万元。

2009─2012年电网建设、农网改造投资规划

1、110kv线路工程32km,投资1280.00万元;

2、35kv线路工程43km,投资860.00万元;

3、10kv线路工程13684.9km,投资31320.90万元;

4、400v/220v线路工程8339.9km,投资62548.51万元

5、台变工程31065kva,投资2292.12万元;

6、一户一表工程25334户,投资1275.90万元;

7、无电村通电工程4839户,投资12266.57万元。

以上七项共计投资概算为:111844.00万元。

三、电网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电网等级偏低,设备老化严重,服务水平低。由于我县地广、人稀、村镇分散,偏远农村供电体制不顺,致使供电设备严重老化而无力维修,导致许多农村曾通电现在又处于无电状态。

2、抵抗灾害能力弱。高原气候和农户居住分散和以前实施的供电工程老化,使得供电设备抵抗灾害的能力非常弱,供电时断时供现象频繁,给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建设任务重,难度大。据调查我县还有19356人处于无电状态,解决这此地区电力建设任务重,难度大。

4、八年中实施的农网改造项目使农村电网降低了网损,理顺了农网改造地区用电管理体制,农网改造地区行的“三公开”、四到户”、“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农网改造的区域农村用电的质量,降低了农户负担。由于我县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已实施农网改造的地区都是农户较为集中的村镇,而偏远无电、缺电地区还未实施农网改造,这些地区的用电问题需丞待解决。

5、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工程建设资金无法筹措,项目配套资金无法解决。农网改造工程起点低,工程项目资金投年均投资少。

第3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电网 电网改造 技术经济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89-01

1 农村电网改造的意义

在使用的过程中,农村电网发生了许多问题。例如:农村电网基础结构薄弱、电网老化现象严重、电压质量差、用电费用较高、电网改造资金缺少等。农村电网并没有较好的后期维护,所以线路老化十分严重,供电设备较为落后,长时间的使用过程导致设备老化,一旦发生暴风雨天气,就会导致线路断裂或者设备损坏。农村电网建设年份较早,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已经无法满足新农村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用电需求。过去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并没有进行统一规划,而且也没有融资渠道为电网改造提供保障,所以电网损耗大、技术水平差、安全性低的问题,已经威胁了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用电价格较高的问题,也制约的新农村的发展速度。农村电网是工程量非常大的改造工程,而且建设时间较长,所以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但是往往因为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十分落后。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电网改造,使新农村建设无法快速实现,也会影响电网改造资金投入。

2 农村电网薄弱环节

2.1 农村电网结构薄弱

农村电网在“两改一同价”的帮助下,已经初步的进行了初级农网改造,经过大规模的改造与建设,农村电网的框架已经趋于完善,而且电网布局更加合理,农村电网覆盖率已经达成100%覆盖,供电质量与可靠性不断提高,综合网损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发现,在县城经济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农村经济无法与之契合,所以电网改造与县城电网改造相比,还是处于滞后阶段,影响了整体的电网改造工程。

2.2 设备水平较差

在经过农村电网初级改造后,电网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损设备基本已经更换完成。但是在许多偏远区域,仍然在使用S7配变等高损设备,而且产气式开关与低压开关仍使用了PGL型设备,这两种设备安全可靠性极低。

2.3 电网负荷特性

农村用电周期性较强,尤其是在进行农业活动的阶段,往往会出现较大的用电负荷,不同于城市用电的负荷特性,为匹配配变容量带来了较大难度与干扰。这种现象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报装过大,用电量过小,用电量长期处于较低范围,导致变压器损耗严重;其二是农村用电季节性强,一旦在农业活动繁忙的时间,用电量将有极大的提升,而且需要持续很长时间。这种情况需要配变的负荷供应较强,所以不能选择容量降低的类型。

2.4 户内改造与农村冲突

农村户内配电的最大特点就是接线混乱,尤其是户内配线界面较小,常年使用的导线往往会存在老化现象,甚至主配电线使用花线与胶质线,一旦家电容量过大,就会发生导线熔断现象。

2.5 电网改造缺乏统一规划

在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发生导线无走廊架设、配变安装无地点、接火用电无方案的现象,尤其是经济较为优越的地区,居民用电量较大,发生的问题更加严重。

3 农村电网改造措施

农村电网改造是长周期的大型工程,必须加强重视,根据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制定合理的改造策略,配合政府部门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农村电网改造更加顺利。

3.1 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积极的宣传活动,让人们了解到农村电网改造带来的好处。通过报纸、电视、宣传告示等媒介宣传农村电网改造内容,并且组织村干部、农民代表开展学习会议,分派电网改造问卷调查,收集农民对电网改造的意见。只有认识到农村电网改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才能在党与政府的支撑下,使农村人民了解电网改造的意义,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电网改造环境,使电网改造与建设更加顺利。电网改造可以发挥出农村电力市场的作用,促进内需增长,取消额外的收费项目,在完成电网改造后,使农村供电量有效上升,有助于农村电力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2 重视规划统一性

农村电网的主要问题就是电网布局不合理,导致供需矛盾加大,所以在进行电网改造时,需要结合当地电网规划方案,根据途径地区的经济水平与用电情况,合理优化电网布局,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使电量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降低电量消耗。在改造农村电网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用户与电源的位置,并且选择适合的接线方式。

3.3 选择变压器安装位置

选择位置合理的配电变压器位置,这是改造农村电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考虑低压网络损耗、线路投资、材料消耗等问题,尽可能选择消耗最低的位置安装配电变压器。农村电网安装变压器与用电安全和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选择适合容量与型号的配置变压器可以有效降低电量消耗,也可以在调整电量负荷的过程中,根据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可以使投资使用更加有效,有利于完善无功补偿相关制度,通过高效的无功补偿方案,使电网功率因数得到有效提高。无功损耗作为农村电网技术损耗的主要工作,无功规划必须做到平衡、合理、全面,只有通过适合的补偿装置,才能实现无功优化效果。

3.4 选择优质线路材料

农村电网的主要损耗就是因为材料问题,劣质的材料会降低电网使用寿命,而且会留下许多安全隐患。为了降低线路材料更换投资,可以发挥出原线路材料的作用,没有深度锈蚀的材料,可以通过除锈、镀锌、刷漆将材料进行修复,提高线路安全性。在线路的分支区域需要使用无接头铜芯铝绞线,在田间也可以使用该材料,一般传统线路都会使用无接头铜芯铝绞线,经过二次处理后可以直接使用,有效降低改造费用。

4 结语

农村电网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基础的设施之一,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拥有完善的电网系统提供物质支持,农村电网改造不仅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还是表现出政府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积极改革农村电网技术方法,并且加强当地政府与供电企业的配合,使农村电网改造获得更加卓越的成效,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J].国家能源局,2010(9):13-14.

[2] 吴文庸,汪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23):72-73.

[3] 赵明,汤红卫.农村电网合理配电方式的优化选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4):66-67.

第4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今冬明春,我镇将把植树造林工作当着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拟新建圩堤林12公里,通村公路林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5万亩,重点建设关陈、孙伙、贺家驿、南环、凤翔等绿化示范村。目前已新开挖塘口2万个,计划全镇植树总量25万株,确保全面完成今冬明春的绿化造林工作任务。

精心构建农田林网全力打造绿色秦南

盐都区秦南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搞好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到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高度,自觉地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绿化造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根据上级规划精神,我镇应新建林网11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22%。我镇根据规划要求精心编制了涵盖农田林网、道路绿化、圩堤绿化、村庄绿化等各个方面的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镇绿化工作的重点是完成以全镇三大圩区为单元、以环绕四周的圩堤和纵横其中镇村公路为骨架,新建1.3万亩农田林网,培植3个生态示范村,形成覆盖全镇10万多亩的农田防护林。

为完成上述的目标,我镇的具体措施是:

一、统一思想,转换观念,致力形成建好农田林网的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变动应付农田林网建设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林业产业化优势日益显现。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过去植树造林单纯是为了绿化的传统观念;必须把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来认识;必须把农田林网建设作为农村富民兴镇的重要措施来落实。我们将重抓宣传发动,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充分利用今冬明春植树造林的机遇,将在全镇开展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利用会议、画廊、板报、标语、橱窗等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植树造林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绿化造林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系,宣传植树造林与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内在联系,大力宣传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直接联系。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与群众算大帐、讲效益、提要求,进一步增强全镇群众植树的热情,同时,狠抓村组干部的思想统一,将召开有村组干部参加的专题绿化工作会议,部署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致力形成全镇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动手,推进农田林网建设的浓烈氛围。

二、夯实措施,栽管并举,努力提高农田林网建设的质量

根据农田林网建设的新要求、新特色,我镇精心编制了“十一五”绿化建设规划方案,按照科学规划、逐年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遵循建设和管理同步的规律,夯实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农田林网建设的质量。

一是抓好林地的落实,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将组织水务、林业、蚕桑等部门对全镇所有的圩堤、路边、实地等地段进行统一造册,按照当年植树造林的任务,统一测算分解到村、到组、到田块、到地段,以镇府文件的形式将植树目标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下发到村居,真正做到村村有任务,人人有责任。

二是继续加大林权改制力度。坚持将把林改作为农田林网建设的关键举措来抓,实行先改制后植树,不改制不栽树,不栽姓公树,实行栽树承包到人,管护责任到人,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林网建设中投入难、栽植难、管护难、成林难的问题。

三是树立植树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今年我镇将在南片召开林业建设工作现场会,介绍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的经验,推动全镇面上的林网建设工作。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激发全镇各村(居)干群植树造林的热情,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的工作中来。

四是制定林业发展激励政策。⑴资金投入政策。对上级明确规定的有关绿化建设投入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将各种支农资金、项目资金、集镇建设配套资金涉及绿化的部分全部投入到林业生产,同时通过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及时发放小额农贷,支持农田林网建设。⑵鼓励民资投入政策。对愿意到我镇发展林业的各界人士,在土地流转、收费费用上一切从优。

五是推动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节前后,在全镇广泛开展全镇义务植树活动,从学生到工人、从干部到群众,全员上阵。2006年计划义务植树10万株。镇班子成员及全体工作人员将新建公仆林,镇共青团、少先队、妇联在倡议为全镇青少年、妇女发挥示范作用,在全镇新建青年林、先锋林、巾帼林。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全镇林网建设的进展。

六是千方百计筹集绿化建设资金。为了完成今冬明春的绿化任务,我镇除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拍卖林地经营权等筹集林业资金外,镇财政将拨部分专项绿化经费,弥补投入不足,确保绿化任务按期完成。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农田林网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5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一、正确估价我县农网改造工作,充分肯定成绩。

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村电网改造是针对广大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具体实施的农村基础建设项目。通过农村电网改造,达到规范农村供用电秩序、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县于年启动了第一期农网改造,年启动了二期农网改造,年启动了三期农网改造,即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该工程现正在紧张积极地实施过程中。目前,县农村电网改造已累计下达投资计划31763.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2537.7万元,其中一、二期农网改造总投资达15837万元,新建了110KV龙潭变电站,架设了110KV线路14千米;新建了等6座35KV变电站,架设了35KV线路81千米;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2135千米、0.4KV及以下线路1534千米;完成户表改造3.74万户。三期农网改造计划投资1.3亿元,目前已实际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木等5个乡400千米10KV线路的架设和改造;完成了等17个乡镇1650千米0.4KV及以下线路的架设和改造;新实施户表改造16289户。

针对我县尚有部分不通电农户的实际,同时。市电力公司的支持下,县还于年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即通过该工程解决偏僻落后地区不通电的难题,实现全县户户通电目标。该项目投资计划2526.9万元,已实际完成投资1316.9万元,按“一户一表、直供直管”要求,一次到位,解决了4103户农户通电问题,基本消除了无电户。

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配合默契,从目前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实施情况来看。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工作效果较为明显,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映良好。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全县现已基本形成了以110KV变电站为支点,35KV变电站为骨架,10KV及低压供电网络为主体的农村电网体系,供电半径不断缩小,电力线损明显降低,农村电网结构日趋合理,全县电力基础得到较大改善,电力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全面分析我县农网改造工作中存在不足。正视问题。

但由于我县幅员面积广、电力基础脆弱、原有农村电网构成情况复杂以及农网改造时间跨度长等原因,虽然我县农村电网改造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目前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存在较多矛盾和问题。县原有农村电力建设主要依靠社会投资,一是原有农村电网构成情况复杂。因此形成了复杂的农村供电管理局面。较多乡镇电力资产既有国有、集体投资,又有农民集资、个人投资,所组成的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划转和供区移交纠纷多、矛盾复杂。如毛坝、、等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体制改革影响农网改造施工进程的情况,甚至改造结束后,县供电公司依然无法正常接管,原管电业主借改造后的优良资产占据着供电管理中间环节,依然按不合理的电价向农民收取高价电费,特别是乡、乡的体制改革问题已成为农网改造中的疑难病症,严重影响了改造施工。

宣传服务工作不力。由于农村电网改造时间跨度长、工程涉及面广,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呈现出疲、软、拖、推等现象,甚至认为农网改造单纯是县供电公司的事,要县供电公司负责所有人、财、物的安排和所有矛盾纠纷的处理,极个别乡镇甚至对农网改造工作不闻不问,不了解情况,施工过程中纠纷频出,调解不及时,施工中断,项目单位孤立无助。少数村组干部工作不负责,协调配合不力,县供电公司规划设计过程中,不按实情提供资料,以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档距过长、供电半径过大、供电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部分村民对改造工作不满意。年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中,麻旺镇居然将不通电的长兴村15组整组漏报,让这部分村民至今无电,请麻旺镇政府会后就此事向县政府作书面说明,并自行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同时,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村民对青苗损失、工程占地、抬杆打洞等方面补偿、补贴政策及村民应尽的义务不了解、不明白,误认为政府和企业要全额补偿,因此影响了配合施工的积极性。

工程进度受影响。由于我县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三是劳动力缺乏。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无力承担抬杆打洞等劳务,特别是交通不便的村组施工成本更高,劳力和经济方面都受制约,改造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施工矛盾较多。部分施工队伍存在不文明施工,四是项目业主对施工队伍的组织、管理、监督不力。不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村委沟通、协调,不及时兑付村民抬杆打洞补贴和劳务费用,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施工进度,以致施工中矛盾纠纷频发,且得不到及时调处,影响了工程进度。

资金缺口大。由于我县幅员面积大,五、农网改造面广、量大。农网改造点多、面广、投资规模较大,上级下达我县的投资计划根本无法全面完成我县的农网改造任务。因此,部分供电网络无法及时、全面、彻底地改造,这给县供电公司的供电管理、安全用电等方面带来了一定困难和压力。

三、强力推进我县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采取有力措施。

县供电公司龙佑泉副经理就下一阶段工作作了明确、细致、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刚才。即今年12月31日前全县要完成农网改造投资7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户表改造,实现“一户一表、直供直管”为此,要巩固和完善前一阶段农网改造工作成果,抓住机遇,集中一切工作力量,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激活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一切工作阻力,全面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明确农村电网改造的重要意义。农村电网改造是一项政府规划、企业实施、农民关注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体现我党和政府关心民众、服务于民的政治任务。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314总体部署的具体体现。同时,农村电网改造也是一个技术改造类的投资大、拉动力强、牵涉面广的经济项目,该项目可解决广大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可减轻农民负担,刺激农村消费,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已经实施该项目的乡镇来看,农村供电质量稳定了供电价格降低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等家用电器成为农村消费热点,部分农户还实现了以电代柴,生产生活逐步电气化,相对改造前电价高、电压不稳、时停时供的电力状况,农村用电量实现了大幅上升。

任何发展领域、任何经济项目事前必先谈电。曾经一度时期,电力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落后的电力基础极大地制约了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想必大家感同身受。就目前而言,县电力事业也只能算“通电”供电质量、保障系数均很低,电压不稳、时停时供、遇风雨就停电已成为广大居民惯定概念。特别是广大农村,很难想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居然还有高达2元/度的民用电,甚至还有不通电的农户,扪心自问,座各位能说没有责任吗?试想你若生活在此环境能保持沉默吗?近段时间,县供电公司正在实施县城的城网改造,因施工需要不时停电本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我也还是听到不少意见,电力公司是怎么搞的天天停电”政府不理事了这样的电力状况也不管一管”由此可见,农村电网改造势在必行,非搞不可。

密切各方面工作配合。工作责任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二是明确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工作动力,没有工作动力就无法完成预期工作任务。县农村电网改造自年实施以来,已有8年时间了乡镇政府和县府相关部门对自身工作职责应早已心知肚明。但为何在实际工作中矛盾重重,问题迭出呢?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飘浮,工作措施不力。为此,各乡镇政府和县府相关部门务必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工作配合,硬化工作措施,力保农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农网改造工作的总牵头和总协调,以全面完成“一户一表改造、实现直供直管”为总体工作目标,年底前全部向县政府交账,县政府只认结果,不讲原因。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农网改造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县发改委具体履行县农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项目投资、工作衔接、总体协调等日常事务工作;县经贸委主要负责全县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协调工作,协调处理各乡镇政府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资产划拨、供区移交等方面矛盾纠纷;县公安局负责农网改造工作中的社会治安维护,打击处理故意阻扰和破坏农网改造正常秩序的人和事;县电视台、报社等宣传部门要加强农网改造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各村民委员会及村组干部要从服务全体村民出发,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改造过程中劳动力不足问题、青苗损失和工程占地问题、村民集资款项管理问题等,确保所在村组农网改造顺利推进。为了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方便大家查询资料,掌握政策,县供电公司已将《治县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办法》府发[]47号)自治县农村用电户表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府办发[]23号)等相关文件进行整理汇编,并分发给各位,请大家妥善保管,认真学习。

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针对我县农村办电业主多、电力资产构成复杂、电力体制改革矛盾多的实际,三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各乡镇政府和县经贸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政策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协调处理好供区移交、资产划转工作中的矛盾纠纷,营造宽松良好的农网改造工作环境。农网改造工作中抬杆打洞主要依靠村民尽义务,项目业主适当补贴,乡镇政府及村委会要切实做好这方面政策的宣传解释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针对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负责劳动力的组织和调动,确保抬杆打洞等工作及时到位。同时,乡镇政府和县供电公司要加强各施工单位对抬杆打洞补贴和农民工工资兑现的监督,确保补贴费用到位,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该工作支持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在实际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只要我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服务宗旨去研究和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总会得到合理、妥善解决的常言道办法总比问题多。如村民委员会在收取户表改造集资款项、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大家集资共摊孤儿、五保等特别困难群体的费用。如原管电业主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后的就业问题,可以在乡镇政府推荐、县供电公司考核的基础上,由县供电公司作为农电工择优聘用。如体制改革中电力资产划转问题,可以考虑由原管电业主自行处置废弃资产,变卖残值,以此激励原管电业主对该工作的支持。

第6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新电力 新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做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生活必需品,必须要做好供应和服务工作。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用电的需要,这就对我们的农村用电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新电力的新服务。

1、开展新服务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新服务,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和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的常规服务从观 念上、内容上、技术上、规模上已难以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为农村经济提供新的电力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电力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新服务,电 力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安定与和谐,而这又主要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以新的服务,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解决用电客户的困难,从而创造和谐的社会氛 围,让农民满意,让政府放心;农电事业的发展需要新服务,经过“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农村的节能降耗需要新服务,当前我国正在实行节能减排方针。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电网较为薄弱,线损高,负荷率低,设备陈旧,耗能高 的现象比较突出,需搞好节能技术服务,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供电能力。

2、新服务的实施

传统模式的农电服务,在过去为农电的发展、农村的供电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新农村的建设,对农电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机制,在服务管理、服务方式方法、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突破和提高,让农民用上安全电、优质电、放心电。

2.1 树立新理念

新服务,首先必须实现服务理念的转变,把服务与新农村建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自己的工作和前途联系起来,建立起“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全心全意为农电服务的思想。

2.2 实施新举措

新农村建设为农电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实施“三个十条”(员工服务“十个不准”、“三公”调度“十项措施”、供电 服务“十项承诺”),完善电网结构,改善基层供 电所生产办公和营业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2.2.1 完善农村电网结构

乡村电网结构整体薄弱、供电半径局部偏大、部分配电变压器设备陈旧等问题依然存在。坚强的电网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农村改造, 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解决乡村供电网络用电“卡脖子”问题,使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营销标准化体系,改善基层供电所营业环境。

2.2.2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系统

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原则,按照“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和模式来设计服务机构和流程。建设规范的供电服务窗口,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95598语音客户服务系统,24小时受理客户咨询、查询、故障报修和投诉举报等业务;建立故障抢修服务队伍,帮助客户做好设备检修和全天候故障抢修 服务;简化业务手续,实施“一条龙”服务,缩短工作流程,加快报装速度。

2.2.3 实行供电服务承诺

为了给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可靠的供电,实行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对供电服务的项目,如供电可靠率、到达故障现场抢修地时限、供电方案答复期限等,进行服务承诺,服务承诺内容公开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2.4 实施品牌服务战略

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实施品牌服务,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以良好的组织管理、文化理念、服务创新树立服务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赢得农民认同。

2.2.5 建设高素质的农电员工队伍

农电工是农电服务的主体,将农电队伍素质工程纳入企业总体规划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指标考核,将指 标量化,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制定切合实际的农电工用工管理办法,规范用工管理,明确农电工的责、权、利,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缴纳相关保险,充分调动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2.3 推行新技术

充分利用互联网、计算机、通信等新技术,实行现代化服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广大客户,提升服务水平。建立95598语音客户服务系统,24小时受理客户咨询、查询、故障报修和投诉举报等业务,保障客户用电,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多种渠道的查询、缴费等服务功能。

2.4 开展新项目

2.4.1 保电服务

每到三夏、三秋、灌溉季节以及负荷高峰、重要节日、重要活动期间,都能做到及早制定保电方案,对相关的水库、灌渠、机井等秋冬种供用电设备进行了巡视、维护和检修,保证线路设备的可靠供电。充分做好事故抢修的人员和物资的准备,加强95598客户服务调度,对农业用电故障报修优先处理。组织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抗旱排灌和秋冬种用电开通快捷高效 的服务通道,切实解决用电需求。

2.4.2 重点服务

对于当地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重点服务,如新农村建设工程、工业园区建设,要由专人负责,时间从优、手续从简、确保到期可靠供电,用电服 务随叫随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重点工作对电力的需要。简化秋冬种和抗旱排灌用电办理手续,接到客户电话或书面申请后,迅速制定供电方案。

2.4.3 个性化服务

根据客户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对线路陈旧的村庄进行改造,提高供电可靠率,改善农民的用电环境;在农忙季节(夏收、秋收、 灌溉),靠上服务,及时处理供电出现的问题;主动上门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亲情服务,为其排忧解难。

2.4.4 “家电下乡”服务

第7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楼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设协调指挥部专门负责调度、督查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相关乡、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由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职具体抓。

二、加大政策宣传和解释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发动和宣传,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网改氛围。

三、不得擅自变更工程设计

各乡、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要配合电力部门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现场查勘设计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资料。电力部门要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变。

四、大力优化施工环境

各乡、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和区直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一是改造前各相关村、社区与区电力部门签订网改协议。明确村(居)委会在配合前期查勘、组织承担简单劳务、施工协调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对于尚未向电力部门办理资产移交的未改造村,改造前要与电力部门签订资产移交协议,明确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移交事宜。二是组织承担简单劳务工作。目前农村精壮劳力不足,农网改造任务重,时间紧,因此要求以村或社区为单位,根据工程需要,组织专业队伍,承包本辖区范围内所有抬杆、挖坑、配合立杆放线等简单劳务。电力部门要对各村和社区专业队伍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三是积极协助做好征地拆迁、青苗补偿及施工中的矛盾调处工作。35千伏及以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青苗补偿费用执行省政府批准的各市州补偿标准。四是坚决防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禁借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向群众摊派集资或者“搭车收费”,严禁向项目单位乱收费、乱罚款。电力局不得向农村居民收取农村电网改造户表费。区财政每年拨付适量资金用作农网改造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需要。五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电力部门及时收回废旧物资。对于阻挠废旧物资回收或者哄抢、截留工程废旧物资的行为,要做好劝阻工作,必要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第8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我县农村市场建设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差,农民生活水平低,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利于提升“三农”服务水平,有利于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观念改造提升传统经营网络,有利于方便农村购销、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经营企业规范化经营,实现农村安全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是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建设规范“农家店”,构建新型农村商品销售网络,在货源上保证商品质量,在经营上做到诚信经商,在销售形式上实行明码标价、开架销售,在经营品种上多而齐全,确保让农民买得放心,买得实惠,买得满意。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要深刻领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深入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建设新型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确保农村安全消费、方便消费,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家店”建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企业发展与农民受益相结合。

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分步实施

1、确定目标任务。

2006年全县新建日用品“农家店”200家,农资“农家店”300家,2007年实现“农家店”覆盖率达到行政村的100%,自然村的70%。

2、建设县城商品配送中心。

以县城试点企业—宁都县太阳购物广场和宁都世纪种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县城配送中心,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覆盖全县所有乡、村。试点企业要在商品货源上保证质量,供应价廉物美的商品。两个商品配送中心力争在6月底前,最迟不能超过11月份建成。

3、建立规范的“农家店”。

经商务部核准,农家店包含二种类型,即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农家店必须按国家颁布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和《农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标准进行建设与改造。根据我县实际,乡、村两级“农家店”本着“少投入、多改造、少建设、多联合”的原则,在现有经营户的基础上、采取试点企业开办分支机构或加盟等形式进行建设,尽量避免另起“炉灶”。

4、科学制定实施步骤。

①宣传发动阶段(5月1日-5月31日)

各乡镇要充分利用会议、电视、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影前宣传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性,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工程。

②选点布点阶段(6月1日-6月30日)

选点布点坚持按地域合理布局的原则,要求每个行政村必须布点一家以上。此外,新农村建设点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原则上也要布点搞农家店,尽可能达到点与点间距离相对均衡;在农家店经营业主的选择上,要选择现已从事商品经营或农资经营的对象为主,对营业场所相对较大,经营品种较全、诚信服务好的予以优先。

③培训改造阶段(7月1日-8月31日)

由县新村办牵头,试点企业主办,县商业行业总会、县财政局组织,县农业局、县供销社、基层工商分局(站、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对现有经营业主采取以会代训形式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经营业主对“农家店”的规范要求、“万村千乡”的政策和“农家店”改造的具体要求有一个比较清楚全面的认识,并按照国家标准对新增农家店进行改造。

④申报验收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各乡镇会同工商部门对所辖区域的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进行申报,县商业行业总会、县财政局对各地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组织有关人员实地进行初步验收,并将初步验收结果报市商务局、财政局,经市商务局、财政局验收合格报省内贸办、省财政厅进行抽检后网上向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申报。

⑤总结评先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

各乡镇要对一年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将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先进单位和诚信经营业主进行表彰。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顺利推进

1、成立领导机构。县里于2005年已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刘光文副县长任组长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各乡镇要相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科学实施方案,落实由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3-5名干部专门抓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机制,要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作为提升“三农”发展层次,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件大事来抓实抓好,确保“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顺利实施。

2、落实有关政策。县级试点企业建设商品配送中心,国家将给予3%贴息贷款支持。对乡、村两级的“农家店”,国家将分别给予4000元/家和5000元/家的资金补贴。县商业、财政部门要积极申报落实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支持资金。

3、及时培训、指导。试点企业要及时对“农家店”进行培训指导和改造,及时组织合格商品配送到各“农家店”。

4、加强部门配合。

①工商部门要及时为试点企业在各乡、村新开办的直营“农家店”办理分支机构有关证照,以便及时上报审批,在“农家店”加盟改造变更证照时,只收取变更证照工本费。

②国地两税要及时落实上级给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应的优惠政策。

③安监、环保、药监、邮政、烟草、盐业等单位在经营许可、商品配送等方面给予试点企业和农家店相应的支持和优惠。

④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过程中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搭车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等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5、认真搞好试点工作。

第9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会资本;路径选择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从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梳理中,我们发现,体现在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公民间的信任、互惠和合作等维度上的社会资本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中国农村社会资本面临着匮乏的状况。为此,本文着重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如何针对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存量匮乏的状况重建农村社会资本的相关问题。

一、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的缘起

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学家洛瑞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洛瑞虽然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但他并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因而也就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并把它界定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或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个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而对于声望则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1]布迪厄对社会资本概念作了社会学的解释,开创了社会学也能研究资本的先河,从而使社会学和经济学有了进行对话的可能。但是,这种解释仅仅将社会资本局限于网络这一种形式,缩小了社会资本这一范畴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从学理上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的界定和分析。科尔曼从功能角度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资本是根据其功能定义的。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和其它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并非可以完全替代,只是对某些特殊的活动而言,它可以被替代。为某种行动提供便利条件的特定社会资本,对其他行动可能无用,甚至有害。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它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的过程之中。”[2]然而,科尔曼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社会资本,这如同用其结果给社会现象下定义一样,混淆了前项和后项。我们知道,不同的前项可能导致同样的结果,或者说,同样的前项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不幸的是,许多研究者都错误地认为,社会资本可以从其结果来理解,或者认为社会资本总是导致“生产性”结果,即社会资本总是起积极作用,而忽略了社会资本也会带来“破坏性”结果,即社会资本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美国学者亚历山德罗·波茨正是持着对科尔曼的批判态度来界定社会资本的。他指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3]正是由于侧重从网络的功能意义上界定社会资本的概念,波茨进而提出了消极的社会资本概念,他在总结这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最近的研究至少已经指出了社会资本的四个消极后果:排斥圈外人;对团体内成员要求过多;限制个人自由以及用规范消除秀异。”[4]可见,提出消极社会资本的概念是波茨对社会资本理论的一大贡献。但波茨和科尔曼都没能把自我之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作用恰当地表述为影响创造、维护和破坏社会资本的因素。而区分开自我实现其个人特征的重要性的力量和自我实现其网络地位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美国社会学教授罗纳德·伯特在总结科尔曼、波茨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社会资本指的是“朋友、同事和更普遍的联系,通过它们你得到了使用(其他形式)资本的机会……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它是竞争成功的最后决定者。”[5]可见,伯特是从结构的观点来界定社会资本的,他注意到了自我凭借在网络中的地位拥有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他关注的是网络结构形成的过程及其分配结果,而不是组成网络的个体自我。

上述学者都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界定社会资本的,而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D·普特南(也有译作帕特南)是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政治学研究的第一人。普特南与同仁花了20年时间就社会资本问题对意大利行政区政府进行了调研,他在这项调研的基础上写成的《使民主运转起来》(1993)一书,则成为美国当年的最畅销书之一,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在这本书中,普特南是这样界定社会资本的——“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6]在此定义中,普特南强调的是集体行为或组织行为的重要性,强调信任、规范和网络的重要性。对普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现实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社会资本主要是由公民的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其关键是使人们倾向于相互合作、去信任、去理解、去同情的主观的世界观所具有的特征;其次,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那些将朋友、家庭、社区、工作以及公私生活联系起来的人格网络;第三,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性,它有助于推动社会行动和办成事情。

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就是存在于特定共同体之中的以信任、互惠、合作和规范为主要表征的参与网络。它具有社会结构资源的性质,其中信任、互惠和合作构成社会资本的三大基本要素。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社会,因血缘、地缘等因素而构成的关系网络,是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参与网络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从而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界定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资本不仅具有经济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政治学的意义。也就是说,社会资本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政治稳定等现象。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社会资本这一理论范式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社会资本这一范式可以帮助我们考量转型期政府的绩效、农村社区的效率与社会活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存量的现状分析

从上文有关社会资本概念的梳理中我们可以认为,社会资本特别是农村社会资本体现在以参与网络为载体的公民间的信任、互惠和合作等维度上。这是因为,与“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结构相联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中国人对自家人和外人的信任既会受人与人之间先天血缘联系的制约限制,也会受血缘关系泛化后所形成的各种拟亲属关系如同乡、同姓、哥们甚至亲密情感关系的影响,从而使中国人所信任的人群中既包括家属、亲戚和家族成员,也会包括一些与自己具有拟亲属关系的其他外人。因此,在中国人所信任的人群中,与“己”越近,则关系越亲密,信任感越强。可见,血缘家族关系是制约人是否信任他人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关系(包括血缘家族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中所包容的双方之间的情感内涵对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具有明显和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人根据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所确定的有选择倾向性的相互信任即特殊信任,与根据有关人性的基本观念信仰所确定的对人的信任即普遍信任,两者之间并非相互排斥或相互包容的,而是各自独立、无明显关联的。可以说,中国传统社会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存量。

可是,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农村社会原来丰富的社会资本开始变得不足甚至出现了匮乏。

1.生产过程中的互助与合作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互惠互利”取代。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易遭损害性特点使得一般个体家庭很难抵抗自然界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袭击。因此,在春播、夏收、秋种等农忙季节,农户难免要向亲属和社区邻居寻求互助合作,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这种基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交往与合作关系,本身就反映出一种经济活动中的网络关系特征。然而,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产活动逐步被纳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生产活动“讲效益”的观念开始为个体农民所重视。如今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许多人情交往都是以货币这种交换形式出现的。比如盖房子时请帮工要付工钱(以前吃顿饭即可),搭村子里的个体运输车进县城要付车钱(以前口头致谢就行),连带有“互助”性质的随礼都出现了货币化的倾向,且随礼的数量越来越大。因此,农户在经济活动中的互助合作关系,不再仅限于一种传统道义上的“无私”帮助,而是更多体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的原则。正如李守经所指出的,乡村社会的社会关系,“其深层结构是人们之间相互的利益关系”[7]。

2.网络性社会交换逐渐被非网络性社会交换所取代。

徐晓军(2002)曾将乡村社会的交换分为网络性交换和非网络性交换两种形式。[8]网络性社会交换指的是发生在社会关系网络内部的交换,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包括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这些关系是按照“差序格局”构成一个同心圆式的网络。而非网络性社会交换是指发生于上述“差序格局”网络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换,即陌生人之间的交换。这两种交换具有不同的交换模式,遵循着不同的交换法则。

第一,网络性交换的特殊主义交换模式被非网络性交换的普遍主义交换模式所取代。

网络性社会交换是在熟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进行的。正如费孝通所言,“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9]。然而,乡土社会中的信任是“差序”的,在同心圆式的网络中,每个人的位置是固定的,相应地具有不同的信任程度。网络性社会交换正是依据信任程度而具有个别性、选择性和特殊性。对于不同的对象或者买卖公平或者给多取少甚至分文不取。可见,网络性交换是特殊主义的交换模式。而非网络性交换则突破了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网络范围,因而其交换不存在“熟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可见,非网络性交换是普遍主义的交换模式。

第二,网络性交换的人情原则/感性原则被非网络性交换的经济原则/理性原则所取代。

在网络性交换这种交换模式中,赊欠是常有的事,往往是何时有何时再还上,也就是说,网络性交换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终极动因,而是表现为儒家文化中的“重义轻利”取向和费孝通概括的“人情”原则,或者说感性原则。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换不是为了获得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也不是某种权力,而往往只是为了维持自己已有的社会关系网。因为对于一个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来说,关系往往要比金钱更重要。而在非网络性交换这种模式中,不存在赊欠,奉行的是“一次交清”。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中,取而代之的是理性选择和价格机制的结合。因此,经济原则而不是人情原则成为非网络性交换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非网络性交换是一种理性工具,它追求的是货币,而不是社会关系;它关心的是权利和利益,而不是交换的对象。

3.和睦友好团结的农村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化。

农村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化,具体体现在家庭、邻里、村庄成员和村际等不同层面。[10]第一,传统的农村家庭结构是一种成员长幼有序的“差序格局”,其家庭内部关系是角色规范、分明: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则出现了父子不亲、婆媳不容、夫妇不和、兄弟不睦、老无所养的问题,这实质上破坏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与人最亲密的关系,离散了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内部的亲和力。第二,邻里关系在农村社会中具有生产上互济、生活上守望相助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作为唯一的政治、经济、生活共同体的农村,这些职能即使使社会担负得更多也不能在农村完全丧失。但在社会转型期,邻里由于利益得失引发矛盾和摩擦冲突不断,邻里功能大为削弱,使邻里关系更多地成为“地理”上的关系。第三,村庄成员传统上以质朴真诚情感和诚信有序好礼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友好、无私、团结、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体现在村庄成员之间。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村庄成员之间那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淡化,村庄成员之间的角色行为、思维方式、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村庄成员之间交往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越发浓厚,心理交往距离扩大。第四,毗邻的村庄在传统上由于通婚圈狭小大都有姻亲关系,因此村邻间的交往是和睦、恭让、友好的。即使人际关系有时出现不和谐的因素,那也是单一化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村际关系裂变的因素复杂化、多样化,使人际关系裂变产生了更大范围的影响,甚至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总而言之,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出现了普遍的下降趋势和负面影响。农村社会资本的这种匮乏状态已妨碍了农民利益表达、利益平衡、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有效实现,降低了社会的整合能力,对政府治理与农村社区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三、新农村建设与重建农村社会资本

如何才能改变当下农村社会资本的匮乏状态,如何才能使农村社会仅有的社会资本发挥出其正面的效用呢?我们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举措,应该是重建农村社会资本的一种理想的路径选择。

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发展”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实质所在,因为老百姓只有“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和主体,所以,农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程度,也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否能够集体行动起来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为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重建农村社会资本。

1.通过教育手段,尤其是利用在农村切实实施义务教育的机会,在青少年中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培育一种超越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广泛的信任与合作意识。

社会资本的获得要求人们习惯于群体的道德规范,并具有忠诚、诚实和互信等美德。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是基于道德习俗建立起来的,具有“路径依赖”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在中国农村地区,社会资本重建的关键是要超越血缘关系和家庭意识,克服现有社会资本封闭、分散和规模小的弱点,积累信任、合作、创新和规范等现代意识。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从青少年抓起,从德育教育做起。因为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教育给人们传输一整套伦理道德规范,从而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要制订出一套适合青少年的德育原则,针对农村社会资本缺失的具体问题,使青少年从小就懂得理解和运用信任、公平、平等、合作、勤劳、创新和博爱等理念,以达到对现有社会资本存量(即文化、习俗、规范、信仰等)进行改造。并通过加强农村中人们之间的认同感,来弘扬将社会资源共享和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批判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唯利是图的思想,为农村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文化和伦理基础。

2.加快经济发展,为建立农村新型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是农村人际关系协调的构成条件。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生产效益,使农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加大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技培训的力度,使农民能够运用先进的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以促使其向现代农民的转变;通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合理收费项目,做好帮扶工作,从而解决农民的一系列生活问题,促使人际关系与经济发展向着同一个方向变迁;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要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手段,正确引导、科学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营造优化群众交往环境,建立和完善促进人际关系健康有序发展的经营机制。

3.加强村委会的建设,提高农民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民主政治的现代社会资本总量的增长提供组织平台。

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公民参与能够巩固国家制度,意大利的经验表明,改变正规制度能够改变政治社会实践,地方政府的民主改革给地区政治社会生活带来了看得见的、大部分是有益的影响,改革转变了旧的权力模式,创造了意大利统一后从未有过的真正的地区自治。[11]中国的村民自治与意大利地区改革也有类似之处。从1987年《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通过算起,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推行也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虽然这一制度变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但是村民自治倡导的农村群众自主管理农村事务的精神,以及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行,村民自治总体上改变了以前农村基层干部由上级任命的传统。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的选举参与、依法抗争等政治参与活动,正在把老实巴交的“顺民”、爱顶撞权威的“刁民”塑造成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12]村民自治运动和自治组织的发展,在客观上会促进适合民主政治的现代社会资本总量的增长,也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的要求。因此,在中国推行村民自治就是一项能够创造现代社会资本的制度改革,这在一些村民自治规范运作的乡村地区已初见端倪。只有真正地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才能够发挥家族等农村原有的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实现家族、民间宗族组织等传统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现代社会资本。

物质与精神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只要在农村村民中间建立起一种能够理解和运用信任、公平、平等、合作、勤劳、创新和博爱的理念,也就是说培育了村民的“公民心”,即村民集体行动的意识,这样才能形成发展农村经济的“合力”,这种公共精神又会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如普特南所指出的那样:社会资本是民主进步的一种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即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与分布均衡,政府工作运行效率就高,这个社会就有效率和活力;反之,社会资本缺乏或下降与分布不均,政府工作运转就效率低下,社会就没有效率和活力。[1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