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精选(九篇)

女性卫生保健知识

第1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本地区妇女病由于各种原因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使农牧区育龄妇女,特别是18~35岁年龄段的人群掌握各期妇女卫生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提供妇女保健知识和服务,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妇女身体健康素质,对2000-2002年3年的妇女病发病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和排序,分析原因后制定出了干预措施及方法,使本地区妇女病大幅度降低。

1 背景

刚察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青海湖北岸,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全县辖3乡2镇1场31个行政村,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十二种民族集居的偏远牧业县。全县总人口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8%。全县总面积8137.38平方公里,地广人稀,群众居民分散、经济文化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群众文化素质低是本地区的基本特征。据调查,12岁以上文盲人数占全县人口的35%以上,因农牧民群众的文化、卫生、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缺乏卫生知识,特别是没有家庭保健和自我保健意识。此外,由于性病防治知识不普及、性随意、不洁、不健康性行为风俗严重,致使妇女病和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并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据2006-2008年全县妇女病及性传播疾病抽样调查资料统计:调查妇女15~50岁年龄的5390人,患妇女病及性病的2426人,发病率达45.01%,18~35岁年龄段的患病人数为2110人,患病率达39.17%。

经过普治后,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发病率仍然较高。为使农牧民中育龄妇女,特别是18~35岁年龄段人群掌握各期妇女生理卫生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提供妇女保健知识和服务,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妇女身体素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刚察县妇幼保健站在今后5年内,对全县未婚人群、婚育群众、新婚人群等适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和性健康教育活动。

2 近3年妇女病的排序

我站收集了近3年(2000-2002年)县医院、县妇幼保健站、5乡卫生院的妇女病普查资料,前十位排序如下:

第一位:附件炎(占患病人数的40.83%);

第二位:急慢性宫颈炎(占患病人数的15.20%);

第三位:滴虫性阴道炎(占患病人数的11.58%);

第四位:盆腔炎(占患病人数的7.86%);

第五位:真菌性阴道炎(占患病人数的5.10%);

第六位:细菌性阴道炎(占患病人数的4.29%);

第七位:卵巢囊肿(占患病人数的4.14%);

第八位:子宫内膜炎(占患病人数的1.86%);

第九位:乳腺小叶增生(占患病人数的1.81%);

第十位:子宫肌瘤(占患病人数的1.52%)。

调查中有30.74%的妇女至少患有一种生殖道感染,7.5%的妇女同时患有两种生殖道感染,0.71%的妇女同时患有三种及三种以上的生殖道感染。在生殖道感染中,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真菌性阴道炎、梅毒等,虽然在传播途径上属于内源性感染,但由于可反复发作,并且与流产、早产、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感染有关,所以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经过普治后,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发病率仍然较高。此外,抽样调查470名男女青年,平均年龄23.5岁,调查后发现未婚青年中未接受过青春期教育的占78.6%,已婚年龄段中掌握一种避孕方法的只占18.1%,在省州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两年三轮综合卫生防治工作,本县性传播疾病得到有效的扼制,但性传播疾病在目标人群中仍散发存在,群众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和综合防治工作势在必行。为使农牧民中育龄妇女,特别是18~35岁年龄段的人群掌握各期妇女卫生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提供妇女保健知识和服务,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妇女身体素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刚察县妇幼保健站在今后三年内,拟对全县未婚人群、婚育人群、新婚人群等适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开展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和性健康教育活动。

3 开展妇女病防治规划的目的

加强生殖保健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广大妇女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服务,增强妇女身体素质,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预期寿命,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农牧区妇女转变观念,减缓和控制妇女病及性病的患病率,使妇女病发病率以2006年为基数,逐年下降。

4 措施

(1)提高对保障农牧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农牧区妇女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利用。(2)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观念,减少避免因认识不到位对地区妇女保健工作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保证农牧区妇女依法享受到生殖健康服务。(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近几年来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已成为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常见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防治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应为今后本站的重点工作。(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妇女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加强生殖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对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5 具体实施和五年规划

第2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工厂 女性生殖疾病 发生率 健康教育

生殖道感染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疾病,有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的高发病率是性病/艾滋病的促进因素之一[1]。虽然发病率高、危害较大,但妇女就医比例却普遍不高。为提高工厂女性的保健意识和能力,对社区某一工厂120例前来就诊的生殖道感染的女性进行健康教育,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丹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20例工厂女性生殖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均为育龄妇女;职业为工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

方法:对所有就诊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卫生习惯和居住情况,用常规妇科病普查方法,由妇科医生作一般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在这120例患者中,大都有合并感染,其中合并宫颈糜烂阴道炎78例(65%),合并宫颈糜烂盆腔炎28例(23.3%),合并盆腔炎阴道炎32例(26.7%),合并外阴炎阴道炎23例(19.2%),合并盆腔炎宫颈糜烂阴道炎19例(15.8%)。

健康教育:①女性生殖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中心对120名生殖感染疾病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月经史、婚育史、疾病史以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居住情况、就医行为、女性生殖疾病的基本知识等,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女性“五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播放防治女性生殖感染疾病教育录像,发放有关妇科疾病的科普资料、出版宣传栏,联合妇科医生到厂区进行义诊,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她们对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确率、育龄妇女个人卫生习惯及行为的正确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女性生殖感染疾病发生率,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②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卫生习惯和就医行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工厂多,而女性占大部分,基本上都居住在厂宿舍,居住条件差,没有淋浴条件,混用别人的生活用具甚至手巾,造成交叉感染;平时工作非常紧张,经常加班加点,对自己身体出现不适时,没有时间看病,或自行到药店购药;30~39岁年龄的职业妇女承担着来自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相对较大[2],怕花钱,能拖就拖;18~25岁未婚同居偏多,一旦意外怀孕做人流术后又得不到休息和营养,引起急、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盆腔炎症,导致继发不孕[3];有的则经常做阴道冲洗来预防治疗妇科病等。对她们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耐心、爱心,针对患者的正确行为进行重点指导和讲解,循序渐进,多鼓励安慰患者。同时也要对厂有关负责人作健康教育,改善女工居住的生活条件,多关心体贴女工,合理休息和营养,定期组织体检或作妇科检查。

结 果

女性生殖感染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女性生殖感染疾病复发率干预前、后比较,见表2。

讨 论

健康教育前、后女性生殖感染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工厂育龄妇女缺乏防治女性生殖感染疾病知识及对健康行为的识别能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健康教育,使工厂女性对女性生殖感染疾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3.6%上升至干预后77.8%;女性生殖感染疾病复发率由干预前的86.6%下降至干预后的45.8%。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是关键:育龄妇女以宫颈糜烂和阴道炎居高,这可能与性生活多、卫生知识缺乏、未婚人流等有关。另外工厂居住的卫生条件差,生活卫生习惯差,不良的就医行为等导致外阴阴道局部环境的紊乱也是发生女性生殖感染的重要因素。

工厂女性生殖道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应关心工厂女性弱势人群的健康状况,加强厂区妇女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妇科病普查,提高女工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华,任娟,蒋幼芳,等.浙江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知识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8-9.

第3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已逾2.4亿,其中女性流动人口已超过总流动人口的1/3。由于她们的年龄普遍偏小,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作,居住与工作环境较差,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致使健康问题呈现多样化的趋势[1],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10个区女性流动人口的教育、经济、环境、医疗保险、健康意识等健康影响状况调查,系统分析了影响女性流动人口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临床资料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1年在广东省中山市10个区进行的关于女性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女性流动人口的教育、经济、环境、医疗保险、健康意识等。考虑到女性流动人口众多,流动性大,职业分布广泛,居住情况复杂等因素,采取的是多阶段抽样调查的方法,并在调查过程中运用了访谈技巧,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9份,回收率为97.80%,有效问卷475份。

结 果

教育和经济:在475份有效问卷中,女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即流动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以及本科及大专以上文化者比例比较低,分别占7.37%和6.00%,而小学文化者占20.84%,初中文化者占44.42%,高中及中专者占14.95%,本科、大专及以上者占11.79%。在调查的人群中,有308人月收入1000~2000元,占64.84%。而在工资收入中,有多少用于医疗健康支出这个问题上,大于收入的50%者23人(4.84%);大于收入的30%者70人(14.74%);大于10%者185人(38.95%);小于收入的10%者166人(34.95%)。

环境:①工作环境:女性流动人口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感觉“一般”者占40.42%,感觉“满意”者占18.74%,感觉“很满意”者为5.47%。工作环境经常遭受高温(32.2%)、多灰尘(25.3%)、高噪音(18.5%)、多辐射物质(9.6%)等有害因素的影响,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为10~12小时,这些因素均易导致职业病及工伤的发生。②居住环境:女性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多为租房(39.16%)和单位提供的宿舍(20.84%),其他的居住方式有与她人合租、买房、自己搭房以及住工棚等等。居住面积统计显示,人均居住面积为5~10m2、10~15m2、15~20m2的分别占27.7%、19.9%、21.7%。显然,过于狭小、简单的居住方式和居住场所对女性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极其不利。

医疗保障:单位向女性员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只占55.58%,其他险种比例更低,失业保险占26.32%,医疗保险占18.11%,工伤保险占16.00%。员工自己购买保险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只有93人(19.58%)。

健康意识:①政府的健康意识:在475份有效问卷中,89人(18.74%)在过去的1个月里未接受过诸如预防保健、妇科知识、合理膳食等健康教育的宣传;290人(61.05%)接受过1次健康教育宣传;80人(16.84%)接受过2~3次健康教育宣传;10人(2.10%)接受过4~5次健康教育宣传。②自我健康意识:在调查的500名流动女性人口中,一般不会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绝大多数人选择“不舒服时再检查”,共214人(45.05%);只有少部分人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共84人(17.68%)。绝大部分女性在感觉身体不好(包括生病、受伤、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及不稳定)时会去药店买药治病,共335人(70.53%);少部分会去医院就医,共92人(19.37%)。说明女性流动人口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仅仅限于买药治病,就医率依然很低。

影响女性流动人口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育和经济与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流动女性的教育程度与经济状况基本呈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而良好的经济基础又是健康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工作条件、卫生状况、保健水平也会显著改善。调查显示,女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工资收入不高,因此卫生状况、保健水平并不乐观。

环境与女性流动人口健康:工作环境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健康至关重要。流动女性主要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噪声大、人员拥挤、通风除尘条件差、有害气体超标、且工作强度较大,给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的流动女性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居住环境对流动女性的健康影响也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外来女性不论是居住方式还是基本生活设施,都比较差。居住方式主要以集体宿舍、合租房、单位提供的工棚等为主,人均居住面积狭小;居住地多为城市卫生保健较为薄弱的郊区、郊县或城乡结合部,基本生活设施十分有限,卫生机构人员与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居住环境的恶劣给其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其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女性流动人口健康:医疗保健被列入社会保障体系,卫生事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女性流动人口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一方面,由于多数的流动女性缺乏自我维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寻找用工单位时并没有考虑到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只要用工单位按时发工资、提供食宿就满足了,而不会在意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包括什么;用工单位为追求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也并不会主动向没有签订合同的女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这就造成了职业病和工伤的逐渐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大、再加上流动人口的流动特殊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女性流动人口中没有得到较好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女性流动人口中没有全面普及,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女性流动人口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健康意识与女性流动人口健康:①社会和政府对女性流动人口健康疏于管理:由于女性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职业分布广泛,居住复杂,社会和政府很难对这一部分人进行系统有力的健康宣传,使许多有关促进流动女性健康的宣传或活动没有达到普及健康知识的目的。②女性流动人口的自我健康意识普遍不高[2]: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这一常理,由于女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的限制,致使许多流动女性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她们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对卫生保健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卫生保健需求低下。很多人认为,只要没病就是健康,从而导致了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延误。③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过于狭窄:由于流动女性的交际圈局限,社会关系网络狭小,很难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的融洽的人际关系,边缘化现象严重。高负荷、长时间的工作使许多女性对日常信息传播渠道的需求不高,流动女性对于一些常见病(如妇科病)的预防和自我健康的维护缺乏了解的途径。

提高女性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对策

把促进女性流动人口健康纳入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都应体现女性发展的主要目标,倡导男女平等,让流动女性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倡导同工同酬,给女性流动人口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善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地位。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保障机制,提高女性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国家要制定关于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机制,建立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法规,把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纳入法制轨道[2]。进一步落实女性流动职工的劳动保护政策,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劳动条件,以解决她们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政府应倡导用人单位把特殊劳动保护条款纳入劳动合同,健全和完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同时要加强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改变现行卫生保健模式,合理配备卫生资源,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充分认识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把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纳入城市卫生事业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整卫生人力资源的结构分布,为流动女性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设立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基金,将女性流动人口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3]。建立流动人口卫生保健信息网络,及时、准确、长期连续地掌握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及时掌握服务信息,制订解决办法和应急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健康意识:健康教育要适应女性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结合流动人口卫生保健、疾病和健康的突出问题,根据她们的保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知识。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以及在女性流动人口聚居地兴建公共健身场所,鼓励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参考文献

1 胡连鑫,陈燕燕.我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6-98.

第4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法两纲”,以民生工程为重点,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为主线,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制度,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和优质的卫生服务,努力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与指标

1.叶酸发放2000人份以上,服用率≥90%,叶酸服用依从率≥70%,知晓率≥95%。

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巩固在99%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达100%。

3.全区已婚妇女(20—64周岁)妇科病普查率≥60%,低保妇女妇科普查率≥95%。治疗率达100%。

4.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产妇产前筛查诊断2000例。

5.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病原体的检测率均达到80%以上。儿童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先天梅毒的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90%以上。

6.35-64岁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即:“两癌”)普查分别达1500人以上。

7.完成婚检男女双方和孕15周之前孕妇夫妇双方免费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任务数600对)。

三、主要措施

(一)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

1.全面实施全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增补叶酸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并张贴宣传栏、宣传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广播和电视专栏、学校课程、节假日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的宣传,提高服务对象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服务的认识和利用。

2.区妇幼保健院应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计划生育等多种途径,以婚检为龙头,设立全区统一发放窗口,妇保科按照方案流程组织叶酸接收发放和督导管理工作,信息科按要求汇总上报全区叶酸发放情况相关信息。

3.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叶酸发放责任主体,应全面掌握本辖区计划怀孕妇女动态,做好计划怀孕妇女叶酸服用台账,积极做好叶酸发放服用情况的随访及补缺补漏工作,对领取叶酸的妇女每月至少进行随访一次,督促妇女按时服用,并将妇女在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服用情况进行登记,每月汇总上报上月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凡婚检对象一年内未怀孕者,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督促乡村医生或保健员收集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妇女信息,入户通知其领取叶酸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使服药对象正确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1.各乡镇卫生院要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国家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助产机构要按照规定的服务项目,为农村孕产妇提供规范、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要规范高危孕产妇筛查、转诊和救治流程,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控制剖宫产率;要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相关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从而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2.实行财政资金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管理,并执行正常分娩限价接生标准。

3.把推进住院分娩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抓紧抓实,进一步提高边远山区住院分娩工作,落实好贫困孕产妇、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将住院分娩率巩固在99%以上。

4.相关单位应按照项目的要求,及时报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有关信息。

(三)城乡低保妇女常见病免费检查项目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大已婚低保妇女常见妇女病免费检查项目宣传力度,积极与妇联、民政、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开展第三轮第二阶段低保妇女免费健康检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4年10月底前完成目标人群的普查工作。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实施辖区内已婚低保妇女常见妇女病的检查,组织培训、技术咨询和质量控制,组织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到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已婚低保妇女常见疾病检查,并做好检查资料的登记、汇总、分析及报表的上报工作。

3.各乡镇卫生院应做好当地未接受普查的低保妇女人员情况的统计,利用当地墟天或节日等契机召集未普查低保妇女,配合区妇幼保健院为城乡低保妇女进行妇女常见病普查,并对普查出有妇科病的低保妇女进行相关的治疗;同时,通过新农合补偿、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民间慈善机构捐助等渠道,为确诊“两癌”的低保妇女进行困难补助,并建立定期随访制度。

(四)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筛查与诊断项目

1.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在实施孕妇系统保健管理中,应宣传动员农业户籍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自愿接受筛查,告知孕妇持联系单、身份证(城市低保孕妇还应持低保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到项目实施医院采集血样和进行超声筛查。

2.产前筛查血样采集机构负责产前筛查血样采集、集中血样标本并进行检测,并将初筛有异常情况的孕妇转送至市第一医院进行诊断,同时将应转诊孕妇名单报相应的产前诊断机构、未及时转诊孕妇由各个初筛单位进行追访。

3.产前筛查机构指定经过产前筛查培训的医生,负责对超声初筛发现异常或可疑异常孕妇进行质量把关,并指定专人对项目服务孕妇进行随访至其分娩,定期收集、上报项目报表,确保2014年全区完成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2000例以上。

(五)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要求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大艾滋病、梅毒及乙肝等筛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并张贴宣传栏、宣传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广播和电视专栏、学校课程、节假日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为育龄妇女、农民工、青少年及其家庭发放宣传册、小折页等宣传材料,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大众防治知识水平。

2.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3.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把孕产妇HIV、梅毒和乙肝检测列入孕早期常规检查项目,发现阳性病例应填写个案登记卡及时上报。同时,各助产机构应认真做好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追踪、随防管理,为三种阳性孕产妇实行免费母婴阻断。

4.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及时填写和逐级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并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网络报告。对所发现的孕产妇及婚检妇女中艾滋病、梅毒感染者或乙肝患者,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

(六)农村妇女“两癌”普查项目

1.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广泛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相关政策和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扩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帮助广大妇女树立文明健康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为全区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的技术牵头单位,协助区卫生局做好宫颈癌检查项目的日常业务工作,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检查和信息收集、审核、报送等。

3.区妇幼保健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初筛机构,负责对所有受检妇女进行妇科盆腔检查、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检查、乳腺的视诊、触诊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涂片送至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区妇幼保健院和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受检对象原始资料,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受检对象,完成个案表登记,按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4.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对检查出的可疑病例提供相应的便捷医疗服务,主要包括承担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至初筛机构。

5.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为乳腺癌检查初筛机构,负责承担乳腺视诊、触诊和彩色B超检查,并综合检查结果做出临床诊断和诊疗建议。做好检查对象原始资料收集,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受检对象,完成个案表登记,按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6.区卫生局指定人民医院承担对初筛异常者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初筛机构。

7.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两癌”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开发制作“两癌”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负责组织技术力量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有关健康教育、咨询和宫颈癌检查技术服务;指导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宫颈癌检查技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两癌”检查阳性和可疑人员的随访。确保2014年年底前完成第三轮“两癌”普查任务。

(七)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

1.在婚前、孕前和孕期保健服务中普及预防地中海贫血相关知识,利用新婚学校和妈妈班发放宣传材料普及地贫防控相关知识,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地贫防控知识知晓率。

2.筛查:完成地中海贫血筛查任务600对,对象主要为参加婚检的男女双方和孕15周前孕妇夫妻双方。检测血常规如MCV〈82fl和MCH〈27pg,即视为“地贫”筛查阳性。筛查工作主要由区妇幼保健院负责。

第5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妇产科护理学的第一章便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阐述的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内容,生命产生等方面的知识。[1]教学中涉及到生命的产生时,便引申到性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指导基础之上的,而绝不是“无师自通”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卫生知识,理解到这对于个人幸福、夫妻和睦、家庭稳定、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2]而大学生的生殖系统正处于发育成熟的时期,自我防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成,倘若这时候进行性生活,便会损害自己的生殖系统,进行性生活后且又害怕怀孕,这样越害怕怀孕就越容易引起异常的妊娠,将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及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2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以及女性从属的观念,深深渗透在社会心理、思想观念以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与评价难以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和商业机制又恰恰将女性的容貌和身体商品化,以此作为卖点。这种社会角色期待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自我角色的定位。课堂教学中在涉及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时结合当前女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意识的讲授妇女心理调适、妇女与传统文化、妇女与恋爱婚姻、女性的成才与就业和妇女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知识,启发她们悦纳自己的性别,唤起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尤其是知识女性所具有的特殊优越意识,激发她们的人格尊严感,包括性尊严感,引导她们用主体的眼光来看待性和两性差异[3]。

3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

3.1生殖卫生保健

很多调查表明,大学生们的生殖卫生状况较差。事实上,多数学生知道生殖卫生的重要性,但因缺乏相关生殖卫生保健知识而不知道该如何做。在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时,重点阐述月经是怎么产生的,经期卫生与保健等相关问题,加强对学生生殖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提高她们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科学健康行为的建立,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这对保证她们的生殖健康有积极意义。

3.2防治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们咨询各种异常生殖健康状况问题,由于生理结构原因,女性生殖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可就一些常见的疾病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如痛经的处理,引起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月经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处理等。一些个别的、隐私性较强的问题则在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答,如妊娠、人工流产、不孕症、异位妊娠等。

3.3加强学生的性病及艾滋病教育

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性病在那些有的大学生群体中已不少见,形势十分严峻,广泛开展性健康教育也是预防日益增多的各种性病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教学把常见性病及艾滋病的危害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些疾病与人们的性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关。再结合临床上大量的性病患者图片和案例,讲清预防这类疾病的根本途径在于保持健康、文明、道德的两性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放纵自己的,后果就是不良的生殖健康状况和某些妇科疾患及性传播疾病的高危状态。这些内容可促使大学生们理智地对待性成熟、性冲动,对增强她们自控能力,克服婚前和婚外十分有利。

4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避孕知识教育

对大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婚前的发生,但随着人们对婚前越来越宽松,其发生率越来越高,故避孕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避孕教育应该作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计划生育这章内容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避孕知识,对生理结构处于劣势的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具重要意义,可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和人工流产率,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人流并发症,节省医疗开支等。

5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校大学生大都已进入正常的恋爱年龄,许多学生已开始恋爱,由于恋爱心理和人格的不成熟,她们常常把等同于爱,将理解为爱情的升华,使恋爱心理被冲动所主宰。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婚前发生率增长越来越快,且性经历日益呈低年级化趋势,结果往往是对女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带来烦恼和痛苦。另一方面,如社会不良环境、媒体的不健康内容、性骚扰、犯等外界因素越来越给女大学生性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妇产科护理学在涉及女性保健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女大学生自信、稳重、正派、大方的性格品德,珍惜自己的情感,不为物质、权力所惑,做一个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大学生。同时要让女生学会辨别性骚扰和犯的行为特征和发生背景,掌握防避技巧以及事后正确及时地利用社会机构和法律武器处理不幸遭遇的方法,增强女性的人权意识和自卫意识。课堂上还应该培养女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帮助她们在必要的时候依靠自己应对和调适心理的不良影响。

第6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4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需求也不断增多,同时伴随着工作压力的加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加重,尤其妇女,由于社会竞争、婚姻问题、经济压力等种种原因,使其在生理、心理上不堪负重。社区妇女健康不仅关系到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而且与人类健康繁衍,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准确了解社区妇女健康的需求情况, 我们对社区2415名妇女进行健康调查, 以期找出最佳健康教育途径, 满足广大妇女健康需求。

在2415名被调查人员中,年龄最小35岁,最大60岁;其中35~40岁466人, 41~45岁427人,46~50岁448人,51~55岁530人,56~60岁427人。文化程度:小学632人,初中以上大专以下1368人,大专以上415人,职业分布:工人1267人,农民324人,服务人员457人,干部131人,其他人员236人。

1 研究方法

时间从2010年1月初至2010年月12月底,整个调查由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三部分构成。其中,问卷主要包括生育史、月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临床检查主要做常规妇科检查、妇科B型超声、乳腺扫描;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阴道分泌物镜检革兰氏染色(光镜下见真菌丝或真菌孢子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见滴虫则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病,涂片清洁度++以上但未见肉眼病菌者则诊断为其他病因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炎[1])和巴氏染色等。

2 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查出72种病,其中以慢性宫颈炎、超重、阴道炎、高血压、子宫肌瘤占据前五位。总患病人数为1795例,占74.33%。慢性宫颈炎1278例,占52.92%;超重324例,占13.42%;阴道炎259例,占10.72%;高血压126例,占5.22%;子宫肌瘤109例,占4.51%。居前15位。

本次大规模社区妇女检查中发现患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由资料显示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在35~60岁妇女中发病率为52.92%。慢性宫颈炎是这次普调查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其中以35~40岁年龄段为最高,其次为41~49岁年龄段,总的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此年龄段妇女大多数已生育或在生育旺期,经过阴道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比较频繁。还可能与妇女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同时也与夫妻性生活频繁、人流、引产密度大和性卫生知识缺乏有关。

超重排在第二位,女性一生中内分泌系统有巨大的变化,要度过青春前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和闭经期等几个时期。女性体内脂肪代谢容易受体内内分泌改变的影响,一旦内分泌紊乱,除了月经失调等症状外,最明显的就是发胖。女性肥胖的第二个原因是食物摄取过剩。女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身体活动量减少,生长发育也渐趋缓慢。在这个阶段如果饮食习惯和进食量不做相应调整,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会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如果没有适当的体育锻炼,体重相应地增加。

阴道炎是第三位,其患病主要是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的原因。致病率最高的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它可通过经手或经口直接传播以及经公共浴池、游泳池污染的衣物、医疗器械或敷料等间接传播[2]。本病易复发,不易治愈。但由于致病后未引起足够重视而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高血压占调查第四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三次(1959年,1979年,1991年)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推算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人。其中1991年的普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为36.3%,农村13.7%;治疗率城市为17.4%,农村5.4%;控制率(经治疗血压<140/90mmHg)城市为4.2%,农村0.9%。本次调查显示:患病率与年龄相关,45-60岁发病率为123例,占7.68%。

子宫肌瘤患病率位居第五。子宫肌瘤患病率有明显的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子宫肌瘤患病率分别为:35岁~40岁19例,占4.07%,41~45岁33例,占7.72%,46~50岁21例,占4.68%,51~55岁28例,占5.28%,56~60岁7例,占1.28%。本组患病率在绝经期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绝经期后又下降,41~55岁患病率最高。由此我们可很容易得出子宫肌瘤是一种性激素依赖的疾病,在生育旺盛期,肌瘤也会随雌激素的变化而乘机生长,并随着雌激素的降低而逐渐萎缩或消失[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以下特征:1、女性的体力劳动强度和时间比过去小,但精神压力明显加大妇女健康状况堪忧。2、78%的被调查者表示,她们是家庭成员健康的主要维护者,但对自己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排在老人、孩子之后,表现出对自身健康的忽略。女性身心健康状况逊于男子3、妇女作为女儿,妻子、母亲、雇员等角色的矛盾与冲突长期存在,给她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虽有一定的健康保健常识,但行动和执行能力差。4、有一定的健身保健知识,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真正参加体育锻炼(每星期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人数仅为被调查人数的25%。5、妇科病患与超重问题严重。

3 对策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卫生主管部门要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顺关系,落实责任,使其履行好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避免职能重复,资源浪费,把党和政府对广大妇女的关怀落到实处。

3.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全科医师和护士岗位培训,建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支援社区服务的制度,发挥大医院妇幼保健技术人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3.3 加快发展社区妇幼保健学科,为女性提供全面、综合、个体化的保健服务,为保健对象做好健康综合指导、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

3.4 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的宣传引导作用,普及计划生育及妇女病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普查率。

3.5 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强化治疗措施,优化服务流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治愈率,改变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不信任的现状。

3.6 构建新型妇幼保健网络,积极创新社区妇幼保健模式,促进妇幼卫生与社区卫生的结合,逐步完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新型妇幼保健网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开创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局面。

只有扎扎实实地从以上几点着手,充分发挥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优势,构建新型的妇幼保健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充分地发挥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模式,服务到位,群众真正受益,妇女保健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6-267.

第7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保健工作 妇幼保健院 建设

妇幼保健工作是降低母婴死亡,减少出生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基础工作。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卫生工作状况的三大主要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中,妇幼卫生指标就占了两项。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妇幼卫生投入和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母婴生命安全和出生人口素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妇幼保健工作,重视妇女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政府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长远规划。做好妇幼保健院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素质。要不断加强和稳定我县的妇幼卫生保健队伍,合理解决各式各级妇幼卫生防保人员的报酬和待遇问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采取学习、下去指导的培训方式,提高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技能知识和保健救护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做好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人员组织保障。一是注重发挥县妇幼保健院的业务指导作用,调整和充实妇幼保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选拔年轻力壮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担任保健学科带头人,保健人员由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二是加强县、乡、村三级保健队伍的业务培训。针对孕产妇急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妇幼保健工作实践需要,该院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强基层妇幼人员的管理。加强培训考核,严格人员资质准入,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严格进行资质考核,通过考核和资质准入,提高了产科急救知识及产科技术水平。

二、坚持妇幼卫生公益性,加强其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专为妇女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提供妇幼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它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妇女病普查普治、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因此,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三网监测”工作。在政府和社会支持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体系。完善县、乡、村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各乡镇和企业医院必须建立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报告制度。逐步完善和加强“三网监测”工作,切实收集整理有关数据,统一制定各种报表,并及时、准确、完整地分析反馈妇幼卫生保健信息,为做好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三、加强三级预防,着力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

掌握出生缺陷相关知识,开展孕前、孕期遗传的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和健康检查,筑牢妇幼保健第一道防线(一级预防),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开展孕产期系统保健,全面实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及时发现胎儿有无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早采取措施,筑牢妇幼保健的第二道防线(二级预防);加强产时处理,强化产后访观,加强儿童系统管理,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减少儿童智力低下,降低残疾儿出生,筑牢妇幼保健的第三道防线(三级预防)。各级重视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提高普查覆盖率,降低年轻妇女宫颈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四、转变观念,突出工作特点和专科特色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调整业务范围,转换工作模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针对妇幼儿童不同时期生理特点,开展系统的妇幼卫生保健服务。

第8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女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肩负着建设国家和孕育后代的双重任务,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她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子孙的健康,母亲的卫生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卫生水平。因此,做好妇女保健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群的素质、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昌盛和国家的富强,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也是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女保健是根据妇女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医学科学技术,采取直接和相关的防治措施、管理方法,保障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项保健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 青春期保健指导

1.1 心理卫生指导

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成长、智力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确立的重要时期,心理学家将这个时期称为“危险时期”,教师、家长和保健工作者应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

1.2 营养指导

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活动多,营养和热量需求增加,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保证机体的需要。在青春期营养指导中,不仅要强调营养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还应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不合理的节食减肥。

1.3 经期卫生保健

针对青春期女性进行有关月经生理及卫生知识教育。月经初潮后,应建立月经记录卡,详细记录月经周期、经期、经血量和白带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周期、经期或月经量的异常变化。月经期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不宜用冷水洗浴,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禁止。不宜饮酒或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告知月经期有轻度下肢坠胀、腰酸、胀痛、疲乏、易怒均属正常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安全度过月经期。

1.4 个人卫生指导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有计划的安排教育内容。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应睡足10h,中学生应每天睡足9h。注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适当劳动,以促进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口腔卫生、用眼卫生以预防龋齿和近视眼。总之,青少年时期就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5 青春期性教育

现在生活水平较以前大大提高,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普遍趋于提前,适时开展性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关于性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对象来确定教育的内容和重点,要密切结合实际,以严肃科学的态度来进行。性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男女生殖器官的解剖生理知识;(2)青春期的表现和卫生知识,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发育;(3)性器官和性生活卫生;(4)关于人类的生育过程;(5)月经病和问题;(6)性道德教育;(7)避孕、计划生育和优生知识。注意将性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使性教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婚姻美满和家庭幸福的动力。

2 围婚期保健指导

是为准备结婚的男女进行以生殖健康为核心,有关婚育、性、优生及节育避孕等知识的婚前健康教育。通过和教育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或发放宣传资料及影像播放来提供信息,使受教育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认识到生殖健康的重要性,自觉主动的接受婚前检查,充分做好孕前准备,作出对双方和下一代健康有利的决定和安排。对婚后不急于生育的妇女,可根据其要求避孕期限的长短再结合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居住条件及月经情况、健康条件等选择可行的避孕方法。婚后短期避孕一般以外用避孕药具为宜;婚后较长时期避孕(1年以上)除选用各种外用避孕药具外,也可选用女用甾体口服避孕药;需长期避孕者应选择长效、安全、简便、经济的避孕方法,最常用的为放置宫内节育器,也可选用长效避孕针、药、皮下埋植药物等方法。

3 孕期保健指导

3.1 孕早期保健(妊娠0~12周)

妊娠初期是胎儿身体诸器官依次发生、分化并逐渐趋于完整的时期,易受药物、X线、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畸形,是预防胎儿畸形的关键时期。指导内容包括:(1)及早发现和确诊妊娠,定期孕检,不做无医生指导的各种检查;(2)了解孕妇身体状况以估计孕妇能否负担妊娠和分娩;(3)每日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活动,充足睡眠,避免劳累;(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冷暖,预防疾病,不滥用保健品、食品和药物;(5)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指导孕期钙、铁等合理补充的重要性及方法,禁烟酒;(6)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感染,不宜束胸紧腰,不穿高跟鞋;(7)孕早期应节制性生活,有流产及早产史者,宜停止性生活。

3.2 孕中期保健(妊娠13~27周)

一般情况下孕中期比较平稳,重点指导孕妇加强营养;做好产前诊断与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胎儿发育异常及妊娠并发症。

3.3 孕晚期保健(28周以上)

妊娠晚期易发生各种生理异常和危险症状,在此期内,除增加孕妇的营养补充外,还要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异象,对孕妇和胎儿加强监测,定期做产前检查,预防并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指导孕妇及其家属对分娩、产后保健及母乳喂养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

4 产褥期保健指导

指导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将有利于产妇的正常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注意阴道流血、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注意清洁卫生及会阴护理,防止感染;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科学喂养;合理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

5 哺乳期保健指导

建立母亲喂奶信心,提倡母婴同室,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和姿势;开奶前用清洁温水洗和乳晕,不喂糖水和牛奶,不用和奶瓶,让婴儿吸空一侧后再吸吮另一侧,并挤空剩余乳汁,这样可促使乳汁分泌增多,预防乳腺炎及两侧大小不等。哺乳期间母亲服药应考虑对婴儿的影响,禁用锂、放射性制剂、抗生素、抗癌及抗凝等药物,以免导致婴儿中毒。母亲患甲亢、HBV、艾滋病等疾病不宜哺乳。

6 更年期保健指导

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机体内部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原有的内部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不女被一些疾病和症状所困扰。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中,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在社会影响因素下易产生心理问题。开展更年期保健,指导更年期妇女正确处理和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度过更年期。

6.1 心理卫生指导

(1)首先使家庭、保健机构认识到更年期保健的重要意义,关心更年期妇女保健,以各种形式向家庭及妇女宣传更年期的卫生知识,使大家认识到更年期是人生旅途中必然经历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使妇女对出现的生理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积极配合治疗,并主动进行自我保健。(2)要使精神有所依托,坚持脑力劳动锻炼,学习新知识,即推迟脑细胞萎缩,又可以了解社会,开辟一些新的生活领域,增强生活的乐趣。(3)要重视对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疏导、精神安慰,培养乐观的性格,用宽容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保持心情舒畅。

6.2 更年期常见疾病防治指导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疾病较为常见。对更年期妇女最好每半年至一年进行1次妇科检查,并有选择性的做血尿及内分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更年期常见的疾病。

第9篇:女性卫生保健知识范文

2017年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我院在县卫计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妇幼科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较好的完成了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家以产科、妇科和儿科为主的非营利性专科医疗保健机构,现有编制20人,实际48人,其中自聘人员10人所有人员均在职在岗,无吃空饷现象。我院现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4人,护师13人,医技3人,后勤8人。开放床位20张,开设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等科室。科室拥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产床、电动外科手术床等设备。2017年全院门诊6万余人次、住院15人次,总收入477余万元,由于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同时也提升了对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技术指导能力。

二、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依法推进妇幼保健工作

进一步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河南省母婴保健条例》、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新医改政策等法律法规和卫生政策,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增强妇幼卫生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提供服务。开展自愿婚检咨询,扩大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覆盖面,严格标准,规范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使全县的妇幼卫生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三、主要成绩及具体作法

1. 加强保健院自身建设

保健院是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中心,我院自身的发展,关系到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因此,我院从加强软、硬件建设上入手,提升我院自身业务能力与服务能力。

在管理上坚持不断创新,深化内部改革,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行业行为,狠抓医疗保健质量管理,有效地增强了医疗保健技术综合实力,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指导工作

我院每季度对各乡镇卫生院督导一次,并进行业务指导,还建立了妇幼例会制度,每两月召开一次妇幼例会,安排产科、妇科、儿科及保健科专业人员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培训,提高了全县妇幼保健员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能力,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3、强化妇幼卫生工作信息上报工作

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直有产科的医疗机构及时上报报表,并按时完成了桐柏县2017年度的妇幼信息年报工作,2017年全县共出生活产儿4832人;住院分娩人数4832人,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人数为4832人,新法接生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管理人数为35928人,儿童管理率为85%;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为4085人,孕产妇管理率为85%,孕产妇死亡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18人,儿童死亡率3.73‰;婴儿死亡6人,死亡率1.24‰;新生儿死亡4人,死亡率0.83‰。

4、加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加强宣传“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重要内容。我院通过采取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以及利用LED字母等形式宣传准备怀孕妇女及孕早期妇女补充小剂量叶酸的好处及领取叶酸的程序。通过宣传提高了准备怀孕农村妇女及孕早期妇女知晓率。全年我院共发放叶酸1600盒,发放宣传页5000余份。

5、努力开展免费婚检工作,降低我区新生儿出生缺陷

    我院制订了免费婚检实施方案,印发宣传彩页10000余份,宣传读本4000余本。专门成立了免费婚检体检中心,婚检仪器设备齐全,安排专职男、女主检医师进行现场体检。今年共开展免费婚检人数1616对,婚检率91.3%。

6、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妇幼保健知识

我院制定了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微信服务平台定期推送妇幼保健知识,利用LED屏幕、版面、标语、宣传单、宣传手册,宣传保健、优生优育、安全分娩、母乳喂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觉利用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开办宣传栏10期,宣传板面8张,发放宣传单10000余张,宣传手册2000余份。

7、普及两癌筛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妇女群众健康意识,普及防癌科普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妇女身体健康的目的,针对我县农村妇女对宫颈癌、乳房癌的认知缺陷,我院深入各乡镇在妇女群众中开展宣传、摸底、调查、登记、筛查等工作。大力宣传妇女健康知识和“两癌”预防知识,认真向群众讲解“两癌”免费筛查的意义、方法和流程。提高了农村妇女对“两癌”的认识和参检意识。

自2017年7月1日以来,由政府出资、妇联牵头、我院实施,在桐柏辖区16各乡镇进行了妇女两癌筛查。共发放宣传页8000余份,乳腺癌筛查7203人,宫颈癌筛查7105人,其中筛查出乳腺癌2人,疑似13人;筛查出宫颈癌3人,疑似30人。

   “两癌”直接关系到妇女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为确保本次“两癌”筛查工作落到实处、惠及乡民,县政府与妇联统筹规划提前部署,确保组织领导到位、责任明确到位,力求把“两癌”检查项目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办实,拓展“两癌”检查项目实效、长效。

8、加强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筛查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为提高我县广大市民优生优育意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2017年,我院为贯彻落实《2017年河南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要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免费对早中期孕妇开展一次血清学筛查和一次四维彩色超声筛查,对新生儿开展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筛查(以下简称“新生儿两病筛查”)。我院即是项目实施单位,还是技术指导单位,此两项筛查工作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有效的措施。

 自2017年7月1日以来县血清学筛查(唐氏)701人,四维彩色超声筛查(NT)478人,新生儿两病筛查1650人,新生儿听力筛查1591人。

9、项目楼建设

1、根据《南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下达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项目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宛发改投资【2014】492号)、桐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呈报桐柏县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桐发改《2013》24号)文件,桐柏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建设项目,拟建七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中央预算内投资408万元,省市县投资892万元,总投资合计1300万元,于2017年8月4日完成招标。

2、根据《南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下达卫生领域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宛发改投资【2017】202号)、桐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对桐柏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桐发改《2016》205号)文件,桐柏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建设项目,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中央预算内投资960万元,市县投资240万元,总投资合计1200万元,于2017年11月24日开标。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1100.27㎡。

项目建成后基本解决我院长期以来存在的规模较小、基础薄弱、房屋紧张、布局不合理,业务开展难等问题。将依据妇幼保健机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导向,实施“三大中心”即围产保健中心、妇女保健中心及儿童保健中心的建设,提高我院保健服务能力。

四、存在问题

    1、人员方面:妇幼卫生人员匮乏 

    目前,我院妇幼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超负荷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广大群众对于保健服务质量和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妇幼卫生人员匮乏,制约了我院妇幼卫生保健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 

   2、由于我院性质特殊、经费严重不足。无力购买急需的诊疗设备,再者业务用房不足,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约了保健院的发展。

   3、虽然我院收入有所提高,但药占比偏高。

   4、健康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较薄弱,造成婚检率、早孕建卡率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

   5、三级妇幼保健网仍不健全,影响着全县妇幼卫生信息上报及妇幼公卫项目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贯彻宣传学习精神,以精神为契机,努力做好妇幼卫生各项工作,力争在下一年度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对农村妇女两癌的宣传,多渠道宣传孕产妇保健知识,加大对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建设的监管。

   3、加强产科、儿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不断提高住院分娩率,逐步健全完善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转诊、急诊绿色通道和死亡报告评审制度。抓好乡妇幼人员的例会制度,强化基层人员对高位妊娠的识别,筛选的应变处理能力。

  4、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做好乡村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将年报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纳入到妇幼卫生的日常工作当中。

   5、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认真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