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精选(九篇)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

第1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毫无疑问,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将是运营商在奥运年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在2007年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将电信企业排在第三类企业,虽然照比煤炭和电力等第一类节能大户,针对第三类节能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的要求似乎小巫见大巫,但正如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副总经理崔荣春所说:“节能减排对于电信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电信运营商乐于承担这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收益无穷的责任。”正是秉承这种社会责任,电信运营商将节能减排列为日常工作重点,并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以快速的工作效率落实了节能减排的具体工作。

成立节能减排小组

首先在2007年年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都成立了以最高执行者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同时下设节能减排办公室,成员涉及计划部、运维部等各级业务执行部门。

崔荣春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中国联通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由总裁尚冰亲自担当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长,而此小组的主要工作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国资委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分析公司节能减排的具体形式,研究处理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问题。节能减排办公室则承担着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譬如跟踪、研究并推广节能减排最新技术,推动节能、环保型产品在网络中的应用,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各省级分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完善内部节能减排信息报送制度等。”

中国电信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高级业务督导,同时也是节能减排办公室主要成员杨世忠表示:“中国电信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长也由中国电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官王晓初亲自担任。下属节能办公室成员涉及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综合部、网络发展部、财务部、企业信息化部,和互联网与增值业务部等各个部门。由于目前中国电信能耗主要在通信设备及通信机房局点的空调耗电,所以机房节能重任落在运行维护部门肩上。”

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运行维护部不同,中国移动将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了计划部。中国移动计划部副总经理王溪澄表示,“中国移动每年基站数量以10%到20%的速率激增,为能够从网络发展源头将设备能耗降低,中国移动在采购之前,加大了对采购商品的环保要求和检查力度。”

环环节能

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节能主要是对于目前电能的消耗,也有一部分生产发电用油,而减排则是在电池的消耗上。电能的消耗占运营商能源消耗的95%,中国联通2007年电费支出初步估计高达45亿元,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仅2005年用电亦达52亿度,其中又以基站、局房占据用电大头,这其中包含基础通信设备用电、维护机房环境用电(空调用电)、通信配套设备用电等。

这就要求节能从源头做起,在新通信设备的选购时,要将节能纳入采购要求;维持机房正常工作环境可以采取自然风降温或应用节能空调等新技术,同时这也是节能的突破口,因地制宜,会有更好的节能方式供人们去发现;也可以借助无人机房、电源管理等新技术来加强对用电的管理。

中国移动在对于节能通信设备的选购上开了先河。中国移动已与4个主设备供应商及11个主流配套供应商,签署了“绿色行动计划”,合作建立专门的联合工作组,创建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新型合作模式,积极探索细化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进一步推进网络的IP化演进。

中国联通也在与各大设备商进一步洽谈中,也将空调、传输设备、电源、电池等20类涉及节能的产品纳入集采范围。具体采购标准将在一季度末产生。

但同时,杨世忠表示:“无论哪种节能方式,都不要本末倒置,以安全通信为代价来控制能源的消耗,必须要在保证客户通信安全的基础之上,应用新的节能技术。”

杨世忠也强调,随着高集成度元器件的不断发展,各种设备体积越做越小,功能越来越强,能耗也越来越大,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会使能源消耗进一步加剧,而节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收回成本时间长,所以对于中国电信业,持之以恒坚持节能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同心协力

作为产业链龙头的运营商积极主动,各大设备商及政府监督部门也在不断为节能工作添砖加瓦。作为节能减排工作主要负责部门的信息产业部经运司一方面组织对通信运营业进行节能降耗的实际情况调研,一方面也在着手启动通信产品管理方面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爱立信承诺,截至2008年年底,将其基站的能效比2001年提高80%,诺基亚西门子也宣称在2010年将节能40%以上,这种良性竞争会极大地促进节能产业的发展。

尽管运营商在节能减排工作摸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尚未出台衡量节能效果的统一标准和具体考核要求,由于各大运营企业业务种类、管理地域、网络覆盖深度不等问题,不能自然形成统一考核标准,所以,运营商企业期待着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统一通信运维节能标准,使运营商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节能、降耗、减排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国内电信企业作为走在国企发展前列的优势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用行动将节能减排贯彻到底,为世界电信企业作出表率。

链接节能措施

中国各大运营商根据各自的业务和企业特色,分别设立了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中国电信――重在长期坚持,加强节能领导管理,培养基础员工节能意识,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创新节能技术。在旧局改造上,本着两年回收成本原则,加强新节能技术的应用。但对于节能新技术使用要措施得当,必须要建立在安全通信的基础之上。

第2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岁末年初,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佟晓辉秘书长。 

    记者:当前,热处理行业的节能减排形势如何?中国热协为此开展了哪些工作? 

    佟晓辉: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压力的加大,先进、节能、环保的热处理装备、工艺和材料在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热处理行业的整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家对热处理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十分重视。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文,就如何做好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专门指示。作为行业的一级组织,中国热协有责任和义务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搞好这项工作。2007年4月,在太原召开的“全国省市地方热处理协会秘书长会议”上,我们把节能减排作为中心问题提出。会上决定,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热协共同开展针对热处理行业减排工作现状的调研活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王建忠副处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的动员讲话。 

    另外,在2007年3月召开的“精密热处理及表面技术会议”和9月份的“中国热处理行业厂长经理会”上,节能减排都被作为会议的中心内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调研活动具体是如何开展的?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佟晓辉:在太原的会议上,我们给各个地方协会的秘书长发了调查表,请他们将各地的调查情况加以统一,最后汇总到中国热协。另外,我们还安排了现场调研,与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一道,走访了上海、无锡、常州、哈尔滨、宁波、温州、太远、永康、齐齐哈尔、大连及沈阳等13个城市的43家从事热处理加工的规模以上企业,对企业的设备分布、使用、能耗和排放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目前调研统计结果已汇总到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

    记者:推广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和装备,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协会对此有哪些想法和具体做法? 

    佟晓辉:我们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搞好技术改造节能。在行业中,我们重点加大催渗剂、全纤维炉衬和精密控制系统的推广使用力度。 

    (2)通过管理节能。一方面加大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例如通过提高企业的设备利用率降低产品能耗;另一方面通过热协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市场准入、许可证等制度,避免低水平的热处理重复建设,从而降低整个行业的能耗水平。 

    (3)依靠政策推动节能。中国热协将召集有关协会、企业,争取在政策和税赋等方面得到国家的政策性支持,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的节能工作。 

    记者:今后协会将开展哪些活动?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景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第3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为了让大众更多的了解节能减排,更好的从自身实践节能减排,本刊第6期刊发了“数字解读中国节能减排”一文,引起了很大反响。节能减排将是本刊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2010年是完成节能减排的决战之年。今年五月份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重大举措,实施效果如何?今年一季度全国有十二个地区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升,5月份一些地区高耗能行业仍加快增长,对这些地区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上述问题给予了权威解答。

《财经界》:今年五月份以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重大举措,实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节能减排现在发展的状况如何呢?

解振华:“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全民行动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应该说,中国节能减排力度之大世界少有,成效居于各国前列,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今年一季度,由于高耗能产品需求旺盛,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一些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全国有十二个地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升;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9.6%,同比加快17.3个百分点。经初步核算,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3.2%。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部署,指出:“无论面临多大困难,我们的承诺不能变,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减弱”,“采取铁的手腕,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国务院印发了12号文件,提出十四项政策措施。

在国家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作用下,进入5月份以来,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5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5.8%,增速比4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从主要耗能产品产量看,除水泥、乙烯等少数产品产量继续加速增长外,火电、钢铁、有色金属、焦炭、烧碱等大多数产品产量增速回落。从地区看,24个省(区、市)高耗能行业增速比4月份回落。从这些情况看,政策效果初步显现,节能减排形势已经有所转好。

《财经界》: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节能减排形势比一季度已有好转,现在还存在什么不完善的方面呢?

解振华:虽然节能减排形势比一季度有所好转,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任务重。“十一五”前四年完成进度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加上一季度能耗强度上升,下半年不仅要完成本来任务,还要弥补前面的差距,任务非常艰巨。二是时间紧。现在距年底只有6个多月的时间了,加上经济发展的巨大惯性,以及政策措施落地需要一定时间,使各项工作十分紧迫。三是高耗能行业增速虽有回落,但仍在高位增长。四是一些地区高耗能行业增速继续加快,个别地区增速达30%以上。

《财经界》:刚才您讲到一季度全国有十二个地区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升,5月份一些地区高耗能行业仍加快增长。请问,对这些地区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解振华:加强重点地区节能监管是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地区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完成节能目标困难较大的海南、贵州、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地区;二是能源消费总量较大的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广东等6个地区;三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四川、广西、山西等地区。

对确定为重点地区的省(区、市),一要加强节能形势跟踪分析,督促重点地区跟踪监测本地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综合能源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指标。二是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三季度,国务院将组成督察组,检查各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12号文件精神情况,区别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三是对重点地区落实国家电价政策进行直接检查。日前,我委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立即组织开展全国电力大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执行对高耗能企业的越权优惠电价,从6月1日起对有关高耗能企业执行新的高差别电价政策。近期,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31个省区市采取跨区交叉的办法,对高耗能企业电价执行情况和上网电价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我委将组成检查组对节能重点地区进行直接检查。四是督促重点地区提前制定预警调控方案,并适时启动。完成目标有困难的地区,要采取高耗能企业停产限产等措施。五是合理控制重点地区能源供应。目前,我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措施,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地区,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六是加大对重点地区政策扶持。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专项资金等对重点省区在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淘汰落后产能、节能能力建设等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第4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 发展规律

1 前言

目前,很多地区的节能目标和节能考核方案仍没有确定,这也凸现了节能减排的困境。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家好像忘记了上一年的伤痛和压力,重新回到2006年那种不急不缓的状态。回想2010年第三季度,“十一・五”已经接近尾声,政治、经济的各项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可谓形势大好。可是在这个大好形势下难免会有一点不和谐,虽然不影响总体效果,但是一样不容忽视,这就是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有些地区出现很难达到或根本达不到节能目标的局面。作为政绩考核的一个项目,领导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一时间各种节能规定横空出世,有的地区全面限电,工业民用一刀切,牺牲民生利益;有的直接从电网压缩工业供电,用电缺口由企业自行解决等等。

纵观当前非理智的节能政策可大概归纳为牺牲民生型和强制限制工业用电型两种,简单举例如下:

牺牲民生型:2010年8月底,河北省某县曾实行全县用电户每三天轮换停电22h的“无差别限电”制度;河北省另一个县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自进入10月份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停电,每天全县只对居民供电4h,其余时间全部断电。

强制限制工业用电型:企业要生存,在没电的情况下,必然设法自行发电,导致能耗统计和排放失控。经典案例有: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从2010年9月11日起,广东省某市陆续对该市50家企业进行了限电,其中包括35家陶瓷企业。限电时间为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限电企业分为A、B两组,其中10月和11月两组交替限电,9月和12月两组同时限电。《通知》还特别强调,“采取限电措施期间,列入预警调控范围的企业不能使用电网电力进行生产,只保留生活和保安负荷(即用电负荷不得超过200kW),对拒不执行的企业将由供电部门强制停电”。河北省某县从10月份开始对全县企业进行限电,10月份限电50%,11月份和12月份限电70%。

节能减排,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执行起来却没那么顺畅,不妨把民生和企业分开进行简单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既没有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没有法律法规。对老百姓来说,简单的能源消耗结构如油(主要是柴油、煤油)、煤、电的使用都精打细算,一个小小的灯泡也一样会做到人走关灯,原因很简单,过日子,不精打细算、细水长流不行。但时过境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穷人越来越多,因此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减轻,精打细算的作风,根本不需强制限电,民生的节能减排一直在默默地推行。对于企业来说,更为简单,为了生存和发展,任何一家企业除了质量优势外,成本优势也非常重要,在目前能源供应日渐紧张,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能源消耗大的企业各显神通,设备改造、工艺改进,设法节能降耗,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2 节能减排当前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思路混乱,管理模式僵化

本来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只要因势利导,加以引导和扶持,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事实恰恰相反,领导和其出台的政策的出发点无不显示“官本位”的色彩。诸多地方突击限电的原因极其简单,无非是“十一・五”制度的大限电,但逐级下压的节能减排指标尚未完成,有些领导乱了阵脚,为了自己的“仕途”,在“一票否决”的压力之下,只好采取极端办法,强行“做”出合格的指标。另外,由于长期的模式都以强制为主。经过改革开放,政府喜欢说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的工作作风仍有残留,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一样有明显的痕迹。

2.2决策不够严谨

节能减排的规划、实施、考核都不够严谨。重点节能企业和节能量的确定存在规划的问题,被监控的企业确实是耗能较大,但是还有一些应该监控的企业没有纳入监控,这是透明度不够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节能量的确定也是一样,很多企业在节能量出来后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实施、考核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几年时间对于列入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来说,开始时浮于形式,后来刀光剑影,让企业一时间无所适从。

2.3缺乏科学依据

我们之所以会推行节能减排,主要是源于科学进步带动的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加快。因此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找出导致当前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可是在现实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些,只是一味的病急乱投医,盲目下结论,一厢情愿地去努力、去投入,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3 以科学方法实施节能减排

3.1端正决策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

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单位和个人,这是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问题,政府只承担提供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的责任,同时实施必要的监管。来自行政命令的节能减排是硬指标,GDP也是硬指标。但是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却是软指标,于是就造成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尖锐对立,当地方政府在需要GDP时,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再高的污染、再高的能耗也在所不惜。一旦节能减排成了一票否决的硬指标,便只好采取拉闸限电的极端措施,根本不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管理者在政治前途重压下往往容易忽略了健康的企业税收是一个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忘记了当初招商引资的种种承诺,这就导致政府失信于企业,政企之间矛盾激化,企业主失去经营发展的信心,最终双方都受到伤害。

对于个人耗能,一个政府所有的行为原则上都应该围绕着民生民计这个最根本的要素。同样,节能减排也应该建立在满足民生这个前提之下,如果确定了这个方向就不会产生对民生拉闸限电的规定了。

我国目前能源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997年颁布的《节约能源法》和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这些法律主要是规范了工业节能,如电力、钢铁、水泥等方面是目前国家重点监控的行业,而且没有规定交通节能、生活节能等,我国目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比较窄,没法满足当前节能减排大方向的要求。另外,在制度方面,外国大多是涉及节能规划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自愿节能制度、经济持续的制度等,国内相对就比较薄弱。同时,与其他法律法规一样,目前的节能法律法规过于简单粗放,可操作性较差,是导致在执法力度上不足或易于产生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此也不妨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节能法律法规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如美国最好的节能法叫国家节能政策法,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一个家庭建一个雨水蓄水池的补贴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法律执行起来就不易产生误解和分歧。

3.2科学决策,遵循发展规律

在节能目标建立、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都采用高透明度的决策程序,对于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耗能量现行公示,确保该监管的单位不会遗漏,能耗量数据准确可靠。目前在节能减排指标的制定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以耗能总量限制企业发展:企业要发展,需要增加耗能量,不可能存在只做低耗能或不耗能的产品的经济结构。

(2) 单位产品能耗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合理,但是会限制产业结构调整: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总量更大,可是国外GDP的能耗远比我国低,节能减排的目标为维护地球环境,保证人民的生活品质,而不是牺牲人民的生活品质。所以节能减排目标可以考虑引入类似绿色GDP的概念,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尽管这样的产品很可能会导致单位产品耗能较高,但如果它的售价、社会价值远超过能耗增加量,我们一样应该去支持、去鼓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层必须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不要再试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管理好节能减排工作,而是要根据行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趋势、科技进步等具体情况,制定出更细化的政策、目标,这样才能使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得到广泛的接受和支持。

3.3遵循发展规律,不可急功近利

面对目前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多人都会想到或听到一个词“”,的背景和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同理,目前的节能减排在有些地区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管理阶层不能理智地认识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盲目承诺,一厢情愿,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很多领导的想法和出发点或许是正确的,以行政力量强行“倒逼”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但这种力量是否能够持续存在和有效,却值得高度怀疑。

能源消耗随着工业发展慢慢增加,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能耗降下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限电导致的柴油发电机供不应求的情况,首先毫无疑问的是自行发电会导致成本增加;其次,柴油发电的尾气未经处理无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柴油的消耗需计入节能减排的考量,根本上就不能确定是否真的节能减排了。为何还要采取那样极端的限电措施,耗电是经过电网计量的,数据公开透明,而柴油的途径很多,可以走未经监管的渠道,或不去统计,导致成本增加和污染严重的情况。

4 结语

第5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众所周知,对于所有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共有的、永远的主题。而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已是“人心所向”,它不仅是世界共同关注的,更是中国政府的承诺,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一、从淘汰旧设备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能耗、低效能落后设备;淘汰落后的、旧的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所以,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

1.落后的、旧的设备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重要因素影响安全生产的原因很多,从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发因素看,由于使用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引发安全事故比例较高。如火灾事故中,因为电源线短路引发的比例很高,而它往往与老化落后的供电系统有关系。同样,落后的生产设备,陈旧的生产线,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从事生产,是离不开生产工具的。但如果生产工具不符合安全要求,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所有企业,从组织生产的那一天起,安全生产成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任何生产工具,都是有使用时限的;生产线,也有“消亡”的一天。生产线,越接近生命终期,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安全风险级别也在提高。

2.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是节能减排改造对象

陈旧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线,“超期服役”的设备,往往是高耗能、低能效的。技术的先进,使得新型设备能耗低于旧设备。应用先进技术的新型设备,在产能相同的情况下,能耗总会比落后设备低。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生产设备。从落后设备是安全隐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来看,淘汰落后设备,即是淘汰高安全风险设备。生产过程中,任何安全防范措施,都有不到位的地方;如设备内部某一元件出现发热异常现象,就是一个安全隐患,用普通的防范措施,较难察觉。但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参照目前技术条件,生产只要是高能耗、低能效,就可以提出生产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将内在的、深藏的安全隐患立即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任何企业,可以以节能减排为手段,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3.节能减排改造案例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通过节能减排,狠抓安全隐患,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具有一批持续运行十几年的通信设备。2010年、2011年,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公司斥资748万元资金,对23个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每年至少节省电费1428万元。对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后,设备故障故障率大幅降低。说明旧通信设备故障隐患相对较高。这些高故障率的旧设备,很难保证没有消防隐患。

二、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企业余能,特别是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在回收余能的同时,必定会减少、停止其他形式产能设备的运行,这里面,不乏一些高安全风险的设备。所以,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余热资源回收案例:2014年9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4000万元,实施烧结烟气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烧结烟气余热利用,主要改造现有105m2烧结机配套的140m2环冷机烟气系统,对环冷机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回收,通过余热锅炉将高温烟气转化为蒸汽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2)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主要是改造现有1000m3高炉冲渣冷却方式,对冲渣后的高温水进行余热回收,通过换热站高效换热后产生高温水供给生产生活采暖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项目建成后,新建余热锅炉年产蒸汽量10.44万t/a,新建换热站年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3.8016万t/a,合计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14.2416万t/a,可替代天津钢管公司现有的1台35t/h燃煤锅炉。2015年11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约6800万元,实施了二炼钢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项目。主要是对电炉第四孔高温烟气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配套建设一套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实现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产生蒸汽27.8t/h,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替代现有的1台20t/h燃煤锅炉。这两个余热利用项目,通过有效回收以前浪费掉的高温烟气余热,在满足原有蒸汽管网用汽需求的同时,停运了两台燃煤锅炉,1台35t/h燃煤锅炉和1台20t/h燃煤锅炉,杜绝了燃煤锅炉运营、维护潜在的高安全风险,防止了锅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对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是有积极作用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节能减排,完全可以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管理途径,帮助解决生产中深层次的安全问题。企业,可以借助节能减排,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树科.浅谈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7):389-389.

[2]毛海峰.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化发展的思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2):7-10.

第6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这次是动真格的了。”这是王建军9月7日接到《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电话采访时的第一句话。王建军是唐山市一家民营钢厂的总经理,他坦言:“如果这样下去,像我们这样小型的钢企是耗不起了,一天损失近百万。”

9月3日,唐山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唐山地区30家钢厂和26家焦化厂对到年底前的产能产量进行控制,所有钢企都要限电30%、限产50%,所涉及的钢企包括唐山钢铁、国丰钢铁、首钢迁安公司、津西钢铁等。

不仅是唐山,邯郸、武安等地都相继出台了限电限产或停产的政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等省份也都对未能达到节能减排标准的钢铁、水泥等企业进行了限电限产或停产。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对居民用电拉闸,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0年是中国政府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全国蔓延的强行限电停产的背后,反映的是“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残酷现实,以及地方政府的手足无措。“单位GDP能耗降低20%”,这个曾经令众人期待的“十一五”硬性约束指标,在大限即将到来时,成为压在地方政府头上的一座大山。

毋庸置疑,限电停产的行政手段将为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上赢得短期的漂亮数据,但在不久的将来,限电后遗症――高耗能企业的死灰复燃等仍是其必须面对的难题。

无计划无步骤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没有计划、没有步骤,期限将近时完不成任务,就利用行政手段,采取限电停产的措施,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邹结富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谁出现问题就应该问责谁,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本身就是个错,而在没有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一些地方政府又采取限电停产措施,这是错上加错。

当然,这是地方政府无奈之举。2010年5月4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强化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使得地方官员乌纱帽和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地方政府在大限将至时,只能通过行政手段临时抱佛脚。

“国家对节能减排不达标的城市问责,是要警示地方政府和企业,节能减排是必须要做的。不过,节能减排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剩下的半年时间远远不够。目前对政府而言,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关闭一些小的落后产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刊记者表示。

在此次席卷全国的限电停产风暴中,一些小的高耗能企业、落后产能有可能被永远关停,“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企业在风暴之后又死灰复燃。”林伯强说,“最大教训就是,节能减排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应提前做,不能等到后半年再去做。任何节能减排的手段都是需要时间的。”

邹结富也强调节能减排的循序渐进:“节能减排不是第一天提出来,它应该通过更多的渠道作宣传以引导企业。要让企业明确,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节能减排任务。”

矛盾后移

限电停产对节能减排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然而,这种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限电确实不是一个好办法。”林伯强说,“第一,一旦停止限电,高能耗企业还是会回来;第二,限电导致经济成本很高;第三,限电不一定节能,企业不用电,可以用其他能源代替,这与节能减排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据我的钢铁网测算,限电措施将使全国8~12月粗钢产量减少2570万吨左右。限电停产不仅仅是企业之痛,更是政府之痛――许多钢铁、水泥企业都是政府的纳税大户。

“限电措施起到的只是警示作用,它不是长效机制。”林伯强说,“节能减排应该是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行为,最好是利用市场调节作用使企业优胜劣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贾银松表示,节能减排要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应该采取运动式或一刀切。

风暴过后,随之而来的后遗症不容忽视。

“简单粗暴的限电停产将给‘十二五’带来更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

王震担忧限电停产的后遗症:“就像一个人发烧,吃点药是可以起到退烧的效果,不过发烧是有多种原因的,应该找到病因并根治它。后遗症将给‘十二五’带来很大的问题,等于是把矛盾后移了。”他认为,节能减排的初衷是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我们要求的是降低单位GDP能耗,可限电导致地方GDP也降低了”。这么一来,地方政府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

林伯强谈到,在不限电、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减排,才是靠谱的做法。

因为限电停产,钢材、水泥价格一路上扬,引起了市场的波动。林伯强说,资产价格上涨很有可能导致通胀。不过他也说,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产业升级

中国政府曾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而产业升级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之道,已经成为共识。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避免采取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错误做法。

林伯强说,节能减排其实是一个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的问题。能源强度是能源总量除以GDP,通过做小能源、做大GDP的方式同样可以降低能源强度。目前节能减排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关掉高能耗的落后产能,更换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当然,最重要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服务业等,这些行业是能够增加GDP又不增加能耗的。”

第7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危机;信息平台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节能减排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必经之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一、节能减排概述

(一)节能减排的概念

节能减排指的是企业采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能源,减少原材料的投入和浪费,降低能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节能减排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节能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对能源消耗时所产生的的污染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二)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

(1)我国现有的进行节能减排建设的单位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它是我国进行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的总指挥,制定节能减排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的技术指标,规定节能减排建设的基本方向等;2、事业单位。它主要指的是进行科技开发的科研所,它是节能减排建设的主体。我国进行节能减排的建设主体主要包括:下属的事业单位,如工商业、交通业、能源业等研究机构;部级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知识进行推广;3、信息服务平台。它主要是以商业网站的形式存在,用于全社会节能减排信息的互动,方便人们了解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等;4、实体企业。每个企业首先都是为了自己企业的经济效益着想。实体企业强调的是在保证企业利润和发展的大方向下,为人民提供节能减排的产品以及服务。

(三)我国现有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未达到全方位的建设。我国现有的节能减排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没有对其进行多方面、全领域的推广和评价,而且也只是对产业的技术标准进行推广和评价,并未从财政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虽然财政政策的研究所或多或少的对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实证研究却很少,使得政策研究和实验结果停留在两个层面。

2、研究和实践都较浅显。现有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从研究和实践角度看都不够深入。节能减排数据较分散、数据之间不能完整结合,使得对政策分析缺少数据来源,而且统计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的建设单位间进行数据交流时有困难。

3、各领域间缺乏协调性。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单位都是各自进行建设,缺乏沟通和指导,造成重复建设和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重复建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信息孤立,信息上下间沟通不便,全国信息很难达到共享态,地方的一些重要数据不能及时反馈给国家主管部门,影响其决策能力。

二、信息平台的介绍

(一)国家电网中节能减排的主要指标解释

(1)能源消耗总量:指的是在报告期间实际消费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数量。

供电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实物量+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实物量。

火电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发电量×电量折标煤系数-供热量×热力折标煤系数。

(2)综合能源消耗量:指的是报告期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能源总和的净值。

供电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工业生产消费实物量。

火电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工业生产消费-发电量×电量折标煤系数-供热量×热力折标煤系数。

(3)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总产值。

(4)减排CO2=综合节能量×标煤折CO2系数。

(5)减排SO2=综合节能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6)节能技术投资额:指的是用于节能技术的改造投资金额。

(7)节能率:节能率=本年累计综合节能量/上年同期综合能源消费量*100%。

(8)综合节能量:指的是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计算的节能量。

(二)信息平台的介绍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水平较低。在相关政策的鼓励、指导,互联网信息发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已成为趋势。

(1)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Web显示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此系统对于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都是实时的。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都是发电企业、集团下属公司中采集到的实时数据,然后将其传给实时数据库,如果想要对其进行处理则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想要观察此数据可通过Web网页进行实时数据的展示。

(2)信息平台可实现的目标。1、网络平台。它支持网络信息的调度和传输、有较好的安全防范功能、能进行审计分析以及拥有完备的网管能力;2、数据库体系。可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同时还拥有强大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3、应用体系。包括安全、可靠的内部通讯系统,可进行开放式数据库的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全局性的、支持公共政策分析和决策的应用系统;4、安全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标准统一的、分级管理的保证体系,从而保证此网络体系的安全运行,便于进行节能减排的监控。

三、利用信息平台,监控节能减排的意义

利用信息平台,监控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包括:

(一)资讯互动,节约财政。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可将节能减排领域的市场动态、行业新闻、标准信息等内容展示在Web网页上。同时用户可以自己通过搜索功能,搜索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还增加互动式服务,为用户提供资深专家讲座、政策解读、疑难解答等,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活动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行业新闻了解到如何有效进行节能减排,避免能源浪费,节约财政开支。

(二)在线监测,降低能耗。信息平台可实时采集煤炭的消耗数量,并对煤烟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同期煤炭的使用情况以及废烟、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对数据偏离正常值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紧急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三)自主管理,科学决策。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共享、用户互动的平台,同时还是一个独立的平台。可通过设立权限、信息管理、角色分配等模块,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的服务,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同领域的信息互动,而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

总结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搭建起高效的、实时的、可共享的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可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网络,并对其进行处理和统计,从而实时监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状况。可有效提高能源数据的利用率,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节能减排以及成本核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宏良,李一林.节能减排标准化系统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02)

第8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关键词】 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投资节能率;投资减排率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化工行业能源消耗大、废弃物多、产品有毒性、技术创新快的特点决定化工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九大重点行业之一,做好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实现江苏乃至全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资金投入,然而对于企业 “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普遍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影响各级政府及企业所投“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效益。化工企业要提高“节能减排”投资效益,首先应建立健全 “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评价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指标设计。

一、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系列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设计的,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投资效果的相关指标构成的有效组合。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内容全面、层次清晰,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指应针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内涵设计评价指标,设计的指标概念要科学,含义要明确,范围界定要清楚,统计口径要一致。或者说,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企业“节能减排”的涵义,结合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进行设计,要能体现投资带来的节能和减排的效果。

(二)系统性

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涉及“节能减排”的各个方面,在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指标,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以利于全面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三)综合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广泛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因素,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指标体系中,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四)代表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力求精简明了,所选的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说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相同或类似的指标不能重复出现。

(五)可比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当考虑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以及不同企业之间横向对比的需要,同一时期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各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便于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和评价。

(六)可操作性

为了使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实践,指标的计算方法尽量简单明确,具有易测性,具备相应的数据支持,数据容易获得,并且较为可靠。

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 “节能减排”的含义,结合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的要求和原则。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从节能效果、减排治污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方面设计。

(一)节能效果指标

节能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生产余热的回收利用等所产生的能源、资源节约的效果,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等所产生的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效果。

1.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占消耗能源、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已经使用过的能源、资源(如:水、气、生产余热等)经过回收(处理),再用于企业的后续生产过程。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消耗能源、资源总量×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越高,企业能源、资源节约意识越强,加大了对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对能源、资源的耗费。

2.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是企业一定时期消耗单位能源(或材料)所实现的收入额。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营业收入/能耗量(或材料消耗量)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指标反映了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实现的收入。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获得的收入越多,实现一定收入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越少,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节能效果越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效果也越好。

3.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用可以再生的能源或资源量占同期企业能源或资源消耗总量的比重。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量/能源、资源消耗总量×100%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可再生能源、资源使用比率的大小。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越多,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越少,表明企业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保护越重视。

4.投资节能率

投资节能率是指企业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比率。

投资节能率=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上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本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

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年营业收入

投资节能率指标反映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产生的能源节约效果。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在节电、节水、节煤、节气等方面的投资效果越好,也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投资效果越好。

(二)减排、治污效果指标

减排、治污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三废”回收利用、加强“三废”综合治理等所产生的“三废”达标率的提高、 “三废”排放减少和污染治理的效果。

1.“三废”回收利用率

“三废”回收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废水、废渣)总量。

“三废”回收利用率=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100%

“三废”回收利用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使用能力。企业加强 “三废产品”的回收利用,将废气(废水、废渣)作为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既节能又环保。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三废”的回收利用越重视,企业的减排、治污效果越好;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减排治污的效果越差。

2.“三废”排放达标率

“三废”排放达标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已达标的废水(气、渣)排放量占废水(气、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水(气、渣)排放达标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排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和行业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气、渣)量,这其中包括经过处理的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和未经过处理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两个部分。废水(气、渣)排放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过企业厂区的所有排放口排出的废水(气、渣)量。

“三废”排放达标率=排放达标的废水(气、渣)量/废水(气、渣)排放总量×100%。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差;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好。

3.单位 “三废”排放收入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企业年“三废”(废水、废气或废渣)排放总量之比。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营业收入/废水(气或渣)排放量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指标反映化工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单位废水(气、渣)排放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越多,或者说企业实现一定收入所排放的废水(气、渣)越少,企业减排效果越好。

4.投资减排率

投资减排率是指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百分比。

投资减排率 = 年单位收入“三废”降低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是指上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与本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之差。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是“节能减排”项目或投资年均占用资金额与年营业收入的比率。投资减排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在治理“三废”方面的效果。该指标越大,企业耗用单位“节能减排”投资所产生的减排效果越好。

(三)“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节能减排”投资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企业投入“节能减排”项目使得企业节约能源、材料等而降低的成本,增加的净收益;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运营后,充分回收利用“三废”产品,减少的成本,获得的净收益;通过“节能减排”,企业将一些“三废”产品加工为可销售的附产品而获得的净收益等。

1.“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年“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净收益额占“节能减排”投资项目年平均占用资金额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项目占用资金额×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节能减排”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好。

2.“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一定时期“节能减排”产生的净收益额占企业当年“节能减排”设备的折旧修理及项目的运营支出等成本费用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成本费用额×100%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指标反映了企业“节能减排”相关耗费所实现的收益率。“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越大,表明企业“节能减排”耗费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越大。

(四)“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指标

1.环境质量优化度

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工作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其产品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效果越好,其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受企业的影响应越来越小,环境质量应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优化度可以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确定。所以若化工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越好,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反之,则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往往越差。

2.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

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是指在化工企业周围一定范围内居住的居民对自身周围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该指标为定性指标,可以通过居民评议调查确定。如果化工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随意排放出去,污水横流;或者将未经过处理的烟尘、粉尘、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污染空气;或化工企业的噪声不断,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这样居民对该企业满意程度一定很低。该指标越高,表明居民的生活环境越好,对企业满意程度也越高,同时也反映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

三、“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应用的条件

(一)增设“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会计核算账户

在“固定资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明细账,在“累计折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账,便于核算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在收入类、成本类相关账户中增设节能减排收入或费用明细账,便于准确计算企业与节能减排项目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收益。安装专门的仪器测算企业年循环利用的能源或资源数量及企业年回收利用的废水、废气或废渣量。

(二)建立环境检测和居民调查制度

建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监测制度,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每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水、土壤等进行抽样检测,监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的变化。建立化工企业周边居民调查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或相关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三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进行评议调查,了解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对周围群众生活的影响状况,以便进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评价。

(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检测、调查由第三方独立进行

化工企业提供的会计账簿、报表等资料必须真实,计算的“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才可靠,相关的评价才准确;环境检测或居民调查必须独立于化工企业之外进行,每次检测或调查前相关工作进程或计划不应让化工企业知晓,避免化工企业的干预,影响检测或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文从“节能减排”和投资绩效评价的定义出发,从节能效果、减排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构建“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准确确定,还必须及时提供企业“节能减排”投资项目运营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建立环境检测制度、居民调查制度,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检测、调查制度的独立性。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的全面综合评价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学衷,蔡萍,等.基于节能减排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 (3): 25-26.

[2] 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31-32.

[3] 杨华峰,等.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 55-58.

第9篇: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

推进节能减排夯实县(市)开发区科学跨越的基石

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各地把促进县域振兴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任务。新型工业化是振兴县域的根本出路,而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出路又在于精心打造开发区。加快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保持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县(市)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要把开发区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园区建设客观现状的需要。许多县(市)开发区凭借良好的优势,成为吸纳重大项目和产业转移的“强磁场”。但少数开发区对进区项目把关不严,导致一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落户园区。由于开发区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比较差,加之园区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地区承受着先进地区淘汰产业转移之痛。节能减排对一些县(市)开发区来说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二是县(市)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县(市)已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开发区建设也进入了由“数量”扩张向“质态”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县(市)开发区承受更重的双重压力和双重责任。坚持一手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节能减排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略,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三是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追求的需要。一些县(市)虽属经济发展落后,但人民群众同样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更加追求“蓝天、碧水、绿色、洁净”的生存环境。县(市)在推进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和能耗治理,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二、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县(市)特殊的区情要求开发区建设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但不可否认,认为“快速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发展速度慢就意味政绩差的思想,在一些地方的领导脑子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只关心开发区经济“量”的增长,而对“质”的提高重视不够,结果是开发区总量指标年年超,增长率年年攀高,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指标却相形见绌。县(市)领导干部要承担起科学发展的重任,首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开发区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地发展园区经济。

二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真正的主体是企业。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做好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法宝。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对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根本原因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政府保护,不想节能减排。其二是成本太高,不敢节能减排。其三是能力有限,不会节能减排。县(市)领导干部要胸怀全局、放眼将来,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问题,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确保开发区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抓好节能减排要把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统一起来,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单纯以行政命令方式抓工作,造成开发区节能减排阻力大、进展慢、效果差。如何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县(市)领导干部抓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正确把握的问题。一方面,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的调控力,把政府应该管的事真正管住、管好,抑制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实现园区经济稳定增长。

三、扎实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一)源头控制是基础。突出源头治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县(市)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当务之急。要坚持规划先行。在编制和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全方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协调布局工业、交通、商贸、居住、绿化、集中治污等各类用地,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全覆盖。要充分发挥规划对节能减排的龙头控制作用,把是否影响环境质量作为建设决策的“红线”,使开发建设始终建立在规划控制和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要严把准入关口。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进区项目的强制性条件,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通过抬高项目进区门槛,吸引更多大而优的项目落户开发区,逐步把开发区建成新型工业集聚区和绿色生态园区。要整治“五小企业”。通过依法关闭一批、限期整改一批、转产调整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和区内转移一批的方式,集中整治“五小企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