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

第1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师是关键。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实施“领雁工程”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总书记去年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省决定从**年到2010年组织实施以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要内容的“领雁工程”。目的是通过抓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省教师队伍中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师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领雁工程”是实现我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七大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的理念必须转到科学和谐发展上来。我省教育发展到现阶段,“有书读”的问题已经解决,随之而来,人们对“念好书”的愿望日益强烈,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念好书”,必须以科学和谐发展理念为指导,尽快把工作重心从外延建设为主转到内涵发展为主上来。教师素质是教育内涵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师资队伍的差距。这方面,社会反响很强烈,家长呼声很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领雁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领雁工程”的紧迫感、责任感。

——实施“领雁工程”是巩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成果,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2005年至**年,在省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全省组织实施了“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17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至**年底,全省共完成了21万人86万课次的农村教师全员培训、1000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和10000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各地高度重视,注重实效,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通过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鼓励创新培训模式,素质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超额完成了4万余人、18万课次的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以“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为重点,教师培训支援为主要内容,网络课程建设为抓手,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名师资源共享工作积极推进。但总体而言,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不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名师少、学科带头人少、骨干教师少、高职称教师少、高学历教师少”的现象仍然突出。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了1000名农村省级骨干教师,仅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比例的0.58%,引领广大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本培训、德育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等的各类“领雁人物”严重缺乏;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学科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较突出;离广大人民群众“念好书”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吕祖善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听了方青老师的发言后指出的: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实施“领雁工程”就是为了坚持不懈地抓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升。

农村骨干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农村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体现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省教育厅决定,在**年至2010年组织实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其宗旨就是要培养一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领雁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轻负担高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骨干作用,引领本校乃至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把组织实施好“领雁工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大事、实事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领雁工程”的各项工作

实施“领雁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骨干、倾斜欠发达地区”的原则,统筹规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骨干德育教师和骨干校长三支队伍建设工作,整体设计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领雁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至2010年,使全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包括校长)的比例达到20%以上,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至少有一名教师或校长参加省级骨干培训;每一所农村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学科至少有一位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省、市、县三级农村骨干教师梯队。

要达到上述目标,全省在**年至2010年,要完成3.3万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其中省级以脱产培训为主,择优选拔培训80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具体安排是:按地区分,一类地区4000名,二类地区1800名,三类地区2200名;按学科分,骨干教师6000名,骨干校长1500名,骨干德育教师500名。市级要择优选拔培训10000名骨干教师,县级要择优选拔培训15000名。这样,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的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分别不少于全省农村教师总数的1%、2%和3%。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农村骨干教师队伍。

今年是“领雁工程”的启动之年,省级计划安排20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脱产培训,其中1300名为学科骨干教师,500名为骨干校长,200名为骨干德育教师。考虑到上半年教学任务已经安排,为了尽量减少工学矛盾,上半年以安排校长和德育教师集中培训为主,校长300名、德育教师200名、学科教师150名。下半年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关于做好**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人选选拔工作的通知即日将下发。

要完成“领雁工程”上述培训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教师培训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制定计划,进一步分类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学校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管理队伍、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缺一不可。要根据农村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培养规划。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教书育人能力这一中心,科学确定培训内容。省教育厅将制定“领雁工程”实施办法、省级骨干培训总体规划和分年度的培训计划,组织好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目标,是着力提高农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引领校本培训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中小学校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改革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着力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化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德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带头人;着力提高校长依法治校、把握新时期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农村中小学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改革的优秀校长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带头人。

各市、县教育局要根据“领雁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领雁工程”具体实施意见,明确本市、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新方法。这次“领雁工程”培训,至少三个方面要改革:(1)改革选拔制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对象选拔,坚持自愿申报,择优推荐原则。做到条件公开、程序透明、结果公示。要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倾斜的原则。统筹兼顾不同地区、学校和各个学科、学段合理分布的需要。适当向没有参加过省级骨干培训的农村学校倾斜;适当向薄弱学科、紧缺学科倾斜,使我省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要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为使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的学科结构更好地适应各地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优化学科结构,原则上各地可根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数,结合本地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培训学科及人数。在此基础上,省自下而上确定分学科的培训项目。如上报的培训学科人数过少,确实难以组班,可在同一县(市、区)内进行相应的学科调整。培训什么人很重要。要引导教师正确对待事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要树立吃苦精神和勤俭办教育的思想。(2)改革培训组织模式,变“相马”为“赛马”。培训机构的选择体现开放性。“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实行项目申报制度。省教育厅根据各市上报的培训人员名单,按学科确定“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项目。省级骨干培训机构的确定坚持自愿、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后,由省教育厅审核确定。全省从事教师教育的高校和省、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可根据省级培训项目和培训要求,自愿申报培训项目,向省教育厅提交培训项目书。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所必需的教学条件、培训实践条件和生活条件,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鼓励高校与各级培训机构联合申报培训项目,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新机制。各市、县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自主确定培训机构。(3)改革培训方式,突出实践性。“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时间分别是骨干教师脱产培训半年(4个月),骨干德育教师和骨干校长脱产培训二个月。为突出实践性,培训时间安排上教育理论培训与实践教育活动将各占二分之一,并实行双导师制。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方案时,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明确培训重点和目标。当前,如何更好更快地提高农村教师的执教能力,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积极推进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改革,切实改变依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省级骨干培训要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校本培训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贴近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贴近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贴近农村课堂教学的实际。要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首位。以爱与责任为主题,把关爱后进生放在师德培训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要将教师处理教材、研究学生、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等能力作为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的重点,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始终把增强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升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要充分发挥功勋教师、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在“领雁工程”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功勋教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是我省教师队伍中的最优质资源,也是我省教育系统的宝贵财富。他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是高质量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师群体发展的专业引领者。在实施“领雁工程”中,功勋教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优秀教师要把指导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村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带徒授艺”的作用。

三要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省教育厅要制订“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项目管理和考核意见,加强对各市教育局和省级骨干培训机构的考核,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积极性。要实行优胜劣态的动态管理制度。

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要加强对任课教师包括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考核,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考核。参训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内容,通过考核后,才能获得“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将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工作总结等有关材料及时报省教育厅,将参训人员学业成绩和考核情况告知派出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领雁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实施“领雁工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素质提升工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领雁工程”的顺利实施。

省教育厅将成立“领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师范教育处,具体负责“领雁工程”日常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成立“领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承担“领雁工程”培训任务的单位,也要成立由单位领导负责的“领雁工程”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协调培训工作。

“领雁工程”省级已安排专项经费,并在积极争取对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各市、县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精神,每年按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小学校要根据**省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按照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教师培训。在新一轮教师培训中,各市、县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应不低于素质提升工程的投入力度。保质量,保人数,把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当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指标。

四、坚持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积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村教师的迫切愿望。我们只有科学地认识教师素质内涵的丰富性,才能进一步加深对提升教师素质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才能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不断得到“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满意。

今天专题部署“领雁工程”,主要是针对农村教师,这并不是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其他培训工作了,甚至可以放弃全员培训了。恰恰相反,实施“领雁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农村教育的领雁人,更好地推进和带动教师培训工作,更好地提升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所以在抓好“领雁工程”的同时,我想对面上的培训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要统筹规划教师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实施“领雁工程”为契机,统筹规划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统筹规划骨干教师培训与名师名校长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工作;统筹规划骨干教师培训与新教师培训、教师日常岗位培训工作;统筹规划教师培训与班主任培训、校园安全培训、校长培训工作;统筹规划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与高中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培训工作。

(二)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开展现代远程网络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将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打破时空阻隔,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努力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继续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以“百人千场”为重点的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最大限度地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共享优质名师资源。

(三)大力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中小学校的资源,深化校本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学校解决校本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加强对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加强校本培训的研究,提升区域内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规范校本培训行为,保证校本培训质量。

(四)积极创新培训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原则,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创新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实效。尤其在“领雁工程”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各市、县要在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各级培训机构与高校、中小学校加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在岗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骨干教师培训与名师名校长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扎实推进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五)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先导和典范,教师队伍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先导和典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先导和典范。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是构建教师培训长效机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2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牧村干部 问题 对策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各级培训机构和主管部门,结合各民族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教育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对提高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素质,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族地区农牧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族地区农牧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变化和发展,民族地区农牧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牧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农牧村党员干部认为,农牧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无关紧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党组织的培训任务不得而为之,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农牧村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性。二是对农牧村党员干部在培训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尤其是乡(镇)农牧村党员干部培训的长远规划还不够完善,年度计划还不够具体,培训任务还不够细化,难以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对农牧村党员干部的队伍现状、学习需求以及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以会代训“一锅煮”的现象。四是在培训方式上缺乏创造性。课堂教学多、现场示范少,书本学习多、实践操作少,学员被动适应多、师生互动和学员主动参与少,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五是资源不足。在培训的师资力量、阵地建设上投入精力还不够。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集体财力普遍减弱,维持正常运转尚且困难,要加大党员干部培训投入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经费的不足,一些好的设想和计划也只能成为空谈。

二、正确应对民族地区农牧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科学确定规划,增强教育培训的前瞻性。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各级党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相应的制订出农牧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农牧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各主管部门和各级培训机构要围绕新农牧村建设的主题,从培训观念、培训资源、培训主体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构建,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农牧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规划。在培训规划的制订上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内容,真正取得“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成效。

2.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要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增强培训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一是由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宣传、人事、党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涉农部门,以及乡镇技术和信息部门,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或轮训,使他们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二是挖掘培训潜力,内抓党校建设,外联各类高校,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解决基层党校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的问题,建立自主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健全电化教育网络,延伸远程教育站点,把党校建成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四是创新载体,加强基层涉农部门和乡镇站所服务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善组织的专兼结合的农牧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师资队伍,形成优势互补、开放互动的大培训格局。

3.合理设定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建设新农牧村是党和国家“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需要在思路上先谋一筹、在建设上先迈一步。这就要求教育培训部门立足解放落后的思想观念、立足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这个实际,精选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贴近新农牧村建设目标任务,贴近农牧村党员干部工作实际,贴近农牧民生产和生活,切实提高农牧村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带头致富的本领。

4.创新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培训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育培训部门要不断创新方式,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向双向互动交流转变。要从传统的以教员讲授为主转向教员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从以教员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结合民族地区地域广阔,人口稀少,不便集中培训的实际,大力普及农牧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培训形式,充分发挥牧区“流动党校”的特殊作用。同时,强化相关部门、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轮岗力度,增强农牧村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接受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第3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现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44-02

一、研究缘起

“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和手段的教师教育备受关注。

在此基础上,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对于落实《纲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幼师国培”作为“国培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

《纲要》、《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新时期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特别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求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很关键的一个举措。目前这项部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农村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主心骨,具有重要的培训价值和研究意义。它对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提升整个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具有突出贡献,为学前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需要明确的是“骨干教师”分为国家、省级、县级骨干教师。本文所指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是指工作在乡镇和村幼儿园(不包括幼儿园园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了部级培训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培养潜质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二)教师培训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国内现在比较习惯于用“教师继续教育”取代“教师培训”。本文把当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部分,它包括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三)部级教师培训

所谓“部级教师培训”,就是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规划,通过任务委托、招投标等形式遴选符合部级培训资质的院校组织实施的,主要面向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的培训。旨在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推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已经开始出台相关特殊保障措施,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整体素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给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和可持续性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法国对母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相当重视,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从工作到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年的继续教育。英国的教育《白皮书》中规定新任教师有1/5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每七年轮流脱产进修一次,力求在任何时间内有3%的教师能够带薪进修。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并促进幼儿教师的师资培养,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高等教育机会法》,要求确保和加强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有效实施。针对教师培训,发达国家制定的法规和重要文件,使教师培训有法可依,从而保证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同时,在相关政策保障措施方面,美国实行“农村教育成就项目”,通过对州和学区的差异性教

育经费资助,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推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墨西哥,对于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实施“农村及贫困地区教师教育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教师进行学习,加强专业知识掌握,促进专业技能运用。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第18条要求:制定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实施建议: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香港地区政府为了保障幼儿教师培训制定并实施“学券计划”,面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津贴,把一部分“学券”投放到幼儿园教师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上。

我国基本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对教师教育的培训,然而,从微观方面更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做出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法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到实处。

提起国内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首屈一指的当属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笔者分别以“幼儿教师培训”、“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四个主题对知网(1991年一2013年)的资料文献进行了专业检索,统计结果发现,从2001年以来,学者们和幼教工作者对幼师培训的关注和研究显著提高。 2.有关幼儿教师培训内容的研究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有研究者指出培训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培训缺少有针对性的分层,还有研究者认为传统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过于注重专家教授的理论讲座。教师普遍表示对于理论的培训讲座,难易接受,脱离实际,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帮助不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的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识知识)和专业能力(对于幼儿的观察与评估,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园所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探讨)。目前,《“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已经,有力了规定了各项培训内容,同时作为项目评审、绩效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3.有关幼儿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

培训形式是培训内容实施的途径方式。研究发现集体培训是最主要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外出观摩、园所交流、教研讨论等。参训学员普遍认为:针对个体培训的形式开展较少,如专家/名师具体指导、案例研究、师徒带教等。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度相对较高的形式欠缺,如参与式培训、案例研究、主题情景式培训。交流的形式居多,指导的形式不足,自主研究的形式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对于“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参训学员更倾向于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幼儿教师渴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并且得到学前教育方面专家名师的指点。

4.有关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于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相对欠缺,而且多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对于幼儿教师培训,更多是针对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出的经验探讨,还有研究者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专业发展和途径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方面主要存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脱离实际、课程传播途径单一;幼儿教师成长途径单一,成长环境狭窄,农村幼儿教师自我教育缺乏;没有适合我国农村国情的幼儿师资培训体制、内容和模式;民办教师生存状况堪忧,专业发展被忽视;外出接受继续教育的农村幼儿教师数量少、比例低,继续教育渠道不畅通;农村幼儿园内教研活动普遍偏少等。研究还显。同时培训团队教师的构成情况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训师资组建不够多元和开放等问题。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已有培训

所存在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现状的特殊性入手,提出挖掘与利用存在于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游戏以及作为培训课程物质,建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途径,如脱产培训、园本培训、巡回辅导、通讯联系、自我成长等来扩大、丰富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与形式,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问题研究,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现状研究很缺少。同时偏向于中北部省市的农村个案研究,没有对西部地区的农村状况进行研究。虽然个案研究能反应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部分现状,但代表性推广性弱。同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方面,主要集中于保障外部环境上,很少从教师发展需求探讨。

因此以我国西部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出发,探讨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对策,将有利于建构更为有效的、适合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宪明.法德幼儿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教育探索,2010,(11).

第4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为重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要求

1.坚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握党员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体现服务,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

3.坚持统筹协调,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并重。面向全体党员,突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抓好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把党员享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与履行学习的义务落到实处。

4.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大规模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创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主要任务

在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落实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有关精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

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党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分别由其所在地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和学校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

其他各类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均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除认真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

三、重点工程

——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着眼于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通过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将农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到县级及以上党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对新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

——新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切实抓好新党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使每名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培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切实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的培训。采取在县级及以上党校集中培训、到先进村实践培训、请优秀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等多种方式,组织大学生“村官”党员在上岗前培训一次,签约期内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时间一般均不少于40学时。

——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党员带头奔小康、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本领,切实加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将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

四、工作措施

(一)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方法和途径。

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解放思想、联系实际,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普遍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

建立健全党员集中轮训制度。加强党员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培训方式。推广菜单式选学等模式,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组织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使党员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

广泛开设党员“流动课堂”。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流动课堂”要紧贴党员实际,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术技能教起,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党员实际和工作需要,确定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或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

(二)开发整合资源,构建富有活力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开发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完善功能,强化服务,把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成为农村、街道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培训这一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的教育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结合实际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资源。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都要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干校和大中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科技人员、技术骨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党史简明读本。地方各级党委可编写制作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少而精的党员教育培训辅导材料。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倡导创建农村、社区“党员书屋”。

(三)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努力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现代化水平

继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到2010年底,实现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村网络基本覆盖。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党政机关,入街道社区、企业和高等学校。坚持重在使用,努力拓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服务的领域、对象、内容、手段、功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开办党员教育栏目。整合党员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建立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网。本单位建有网站的,党组织要在网站上设立党员教育栏目。倡导建立网上党校,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积极开发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对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

五、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联系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和党校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职能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基层党委可从实际出发,配备专兼职组织员,负责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妥善解决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党委(党组)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级财政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国有企业要从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足额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渠道合理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安排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中央组织部代中央管理的党费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承担党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单位要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和学籍档案制度,将党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及时向其所在党组织反馈。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

第5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村干部队伍,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市委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和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等制度,不断推进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我市推进“五大跨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总体目标。

通过3至5年努力,村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村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逐步形成以45岁左右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村干部年龄结构,45岁以下的村干部基本达到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各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女干部;二是村干部队伍的能力进一步提高,80%以上的村干部具有较强的“双带”能力,能有效组织和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执行政策比较到位,上级部署的任务能及时完成,各种困难矛盾能妥善化解;三是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处事公正、作风深入、廉洁自律,整体形象进一步改善,党员群众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个人的满意率在80%以上;四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进一步健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寓现任、离任、后备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的村干部队伍建设机制。

二、大力选拔优秀人才,进一步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

3、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到20__年底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一届内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一般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干部接任。从20__年开始,每年招考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时,采用切出一定比例定向招考或专项加分的办法,在政策上向大学生村干部倾斜,积极营造高校毕业生踊跃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良好氛围。

4、选优配强村实职干部。

村实职干部一般由村“三委会”班子成员兼任。如出现村“三委会”班子成员不能脱产到村工作等原因造成实职干部编制有空缺的,要注重从致富能手、专业协会负责人、复转军人、非公经济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挑选年纪轻、素质好的人员到村工作。对本村无合适人选的,也可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招聘。对集中换届过程中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没有顺利选举产生的村,各地党委要特别关注,依法照章采用下派、选调或指定负责人等多种方式,及时把人员调配到位。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5、明确教育培训责任。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分别编制村干部三年培训规划,每年应制订村干部培训方案。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组织。一般一届内至少应对全体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集中培训2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按条块结合的原则进行组织。各地党委在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应对新当选的村干部集中进行一次上岗培训,每年应分类组织举办村干部培训班2-3期。市直有关部门每年应组织相关村干部集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天。

6、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面向村干部提供菜单式培训。有计划地选派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干部到乡镇、街道机关和先进村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村干部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重视抓好村干部的学历教育,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高等院校,组织村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培训,鼓励、支持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全面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程度。

7、强化教育培训考核。推行“村干部学习登记卡”制度,村干部每次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均记入村干部个人教育培训

档案。建立学分管理制度,加强对村干部参与集中培训和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监督与考核,并把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本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四、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村务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8、严格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帐乡镇、街道制度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限额制度,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审批制度和村干部财经纪律“八不准”规定。数额较大的村级财产处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进一步健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村主要干部离任必审、一届一次必审,切实加大对村干部执行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监督力度。

9、强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党员大会、村民(社员)代表大会和村三套班子成员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认真实施村级党内四项民主制度,全面推行“阳光村务”,定期公开党务、村务和财务,严格按“阳光村务八步工作法”的规定办理村级重大事务、实施村级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推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度,并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和实绩考核,对承诺内容兑现情况进行对照检查。扎实推进基层廉洁工程,积极发挥村级纪检组织和村民监督、民主理财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村干部行为和村务、财务运行情况的监督。

10、健全考核机制。坚持采用现场述职、民主评议、个别谈话和组织定格的办法,每年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发放和评先评优直接挂钩。认真实施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届中考察制度,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诫免谈话;对不适宜继续担任现职的应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全面建立村干部档案,并把年度考核和届中考察情况作为村干部档案的重要内容及时整理归档。

五、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11、注重对村干部的政治激励。注重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乡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每年在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考计划中单独切出一定比例,定向从任职时间较长、工作实绩明显的优秀村干部中进行招考。积极拓宽村干部参政议政的途径,进一步提高优秀村干部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努力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每3年一次组织开展“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和“十佳村书记、主任好搭档”评选表彰活动,并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

12、加大对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和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对村干部报酬的统筹力度。从20__年7月开始,全市村实职干部基本报酬全额由市财政支付,年度考核奖和各类补贴由各乡镇、街道按照青党办〔20__〕124号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实际自行统筹。切实做好新任村实职干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制定出台《全市村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对优秀村干部加大激励力度的具体办法,进一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关爱。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未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重点帮助年老体弱、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离任村干部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13、努力优化村干部的工作环境。认真落实青党〔20__〕1号文件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按照“四齐全十配套”标准建设办公场所、配置相关设施,努力改善村干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环境。注重帮助村级组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村干部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与村级组织的事权划分,从严控制对村级组织的协管事项进行考核。依法严厉打击阻碍村干部正常开展工作、伤害村干部人身安全、诬陷诋毁村干部名誉、毁坏村干部私有财产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村干部合法权益。

六、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14、定期公开推选。村级后备干部公开推选工作一般3年组织一次,安排在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进行。公开推选工作由乡镇、街道党委组织,采用“三荐两考”(即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推荐和乡镇、街道党委组织考试、考察)的办法进行。一般各行政村常年应保持2-3名村级后备干部。

15、实施动态管理。各地党委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结合村干部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考察了解,对条件比较成熟的要有计划地选拔一部分上岗任职,对不符合村级后备干部条件的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要及时充实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始终保持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16、落实培养措施。各地应把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计划,定期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积极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上学历进修。要有针对性地给村级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对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干部,可通过担任群团组织负责人或负责某一项具体工作等方式,组织他们经常参与公共事务,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可通过聘用为村实职工作人员和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经济合作社社长

助理进行上岗锻炼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搭建按规定程序进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的阶梯。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经费和误工补贴由各地财政承担。七、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17、进一步提高认识。村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在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第6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落实管理到位。抓督促检查,围绕站点学用转化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开展全面督查活动,检查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四型远教”建设、站点分类定级、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等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限期整改。抓长效管理,坚持远程教育实行契约化管理模式,采取合同、协议等形式,签订远程教育“财产权属、设备安全、组织管理、设备维修维护、学用转化”五个方面合同书,实行了契约化管理新模式,有效促进了远程教育规范化运转。抓规范建设,统一建立远程教育管理制度9项,并规范上墙,为各站点印制《学习记录簿》等工作表册10余个,对站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分区域指导,有效保障了站点日常工作。

抓党员干部和群众培训。按照《2012年度铜仁市万山区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教学计划表》,采取站点集中观看、现场教学、发放资料等形式,结合开展的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干部下基层、“四帮四促”、组工干部下基层等活动的开展,搞好党员干部和群众大规模培训工作。据悉,万山区2012年度共培训党员干部群众4.3万余人次,其中,开展观摩培训达2000余人次。

抓骨干队伍培训。选派远教骨干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远程教育培训,组织站点管理员、远教学用标兵到周边县(市)考察学习,有效拓宽了视野,找准干事创业的方法和捷径。把远程教育操作管理员、课件开发制作员、远教专干、设备维修员、乡村网页管理等骨干人员进行整合培训,举办了《万山区2012年远程教育骨干人员培训班》和《万山区2012年乡村网页管理维护员培训班》。据悉,万山区2012年共选派44名远教骨干和学用标兵外出学习;举办区级远程教育培训班2期,参训人数达35人:举办乡级远程教育培训班9期,参训人数达96人。

第7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一、打造学习平台,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近年来,桂阳县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打造成多渠道选任、多形式培训、多层面考核村级干部的平台,全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村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是多渠道选任。在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桂阳县制作统一课件,开展选举工作业务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和村民学习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党内选举条例》以及“两推一选”的有关知识和程序,使每个党员和村民都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最后通过民主推荐、群众评议、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等环节,切实拓宽选任渠道,优先录用党性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县村两委成员中经济能人占1/3,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占1/4,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多形式培训。在严格选拔程序的基础上,桂阳县开展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成员后续培训。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数量多、层次不一的现状,我县由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科协、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分县、乡、村三级远教站点,采取集中办班和进村入户指导相结合,突出重点,分层进行,全方位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四年来,共通过196个终端远教站点开展乡村领导班子培训4000余场次,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犯罪和纪律处分率同比降低20%。

三是多层面考核。在对村干部的考核方面,桂阳县结合远程教育工作实际,制订了《桂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评标准》,对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管理、使用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对全县各站点的远教工作及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量化评价,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考核。

二、打造管理平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等特点,有着传统的读书、读报、读文件等灌输式党员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开展远程教育以来,我县各站点充分运用视频点播、网络查询等手段,着力把现代远程教育打造成农村党员学习培训、开展活动和强化管理的平台,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培训。我县利用全面覆盖乡镇(街道)和村(居)的远程教育网络,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学习培训新平台,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力求在思想上扶“志”,在发展上扶“业”,在政策上扶“贫”,在生产上扶“技”。三年来,全县4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90%以上掌握了1—2名实用技术,1850名农村党员获得实用技术职称。依托这批实用技术人才的带动,全县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35个,发展培养党员科技示范户176名,组建实用技术帮扶小组89个。

二是开展活动。我县农村党支部还把远程教育与“三级联创”、“三创三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上级部署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远程教育,明确上级要求,制定本支部工作方案,根据网上提供的线索,到先进村进行学习参观。另外,全县专门建立每月3次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制度,学习日既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又讨论商量党内村中事务,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生活的正常化、规范化。

三是强化管理。将远程教育融入以“”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总结、推广“党日活动必看课件”的经验。一方面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全县共有外出务工党员4500名,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30%。去年以来,在县党建网站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平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4400本,开展春节务工回乡党员培训600多场次,使广大外出务工党员实现了“离家不离组织”。同时,加强了对老龄党员的服务。我们从提高老龄党员的素质入手,在100余个建有终端站点的支部成立老年服务部,引导他们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参加学习教育,接触新事物,了解新形势,考虑新问题。并从生活上、政治上主动关心老龄党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更好地发挥余热。

三、打造服务平台,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科技服务,加强了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科技服务。我县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强化措施,狠抓党员干部和烟农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信息设备和人才优势,开展理论知识培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开始发挥作用以来,广大农民从中获取政策信息13000多条,结合我县实际的实用技术600多条,市场信息9000多条。全县39个乡镇的196个远程教育站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0多万人次,使20万多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第8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根据中共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规划纲要》精神和《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意见》(陕教工干〔2009〕36号)中提出的“实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采取在县乡办班的方式开展‘送培下乡’活动”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基础教育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在宝鸡市实施“2012年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送培下乡活动”(以下简称“送培下乡”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送培下乡”活动目的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大局,坚持面向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原则,集中优势培训资源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与水平,扩大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的覆盖面,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培训对象

主要为未参加过省级培训、经费缺乏的边远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正副校长和拟提拔的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培训名额分配见附件1)。

三、培训内容与师资

本次培训主题为“校长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管理”。在此主题下,开设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领导专题研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特色教师培养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管理经验与案例分析等若干培训专题。

培训师资由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长培训学院组建的培训团队担任。

四、培训时间和形式

培训采用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1。

五、其他事项

(一)“送培下乡”活动是由省教育厅专项经费支持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项目,参加培训校长所需食宿费、培训费、资料费以及专家课时费、场地租赁费等均由省教育厅专项经费支付,培训场地由市、县教育局负责提供。不得向参训校长收取任何费用。交通费从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

(二)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长培训学院根据培训主题拟定培训专题,落实培训资料,选拔培训教师,实施培训方案,建立培训档案,进行培训教学管理和考核。

宝鸡市教育局负责督导有关县区教育局按要求遴选参训校长,组织校长参加培训,落实培训场地和新闻报道,安排校长和培训工作人员的食宿,组织在相关县举行2012年活动开班典礼,协助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搞好培训管理、考核工作等。

第9篇: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范文

一、主要做法

远程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发挥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

(一)开展三项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开展党课教育。认真落实远程教育“每周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重大会议、、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规定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最新要求,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二是开展执政能力教育。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搜集了一批民主治村、强村富民的典型教材,用生动鲜活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会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带领村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目前,全市培育出后庄扶、东大寨、水集一村等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是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在全市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计划,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利用多媒体教材系统地学习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畜牧兽医等专业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有大专学历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市有263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计划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教育目标。

(二)搞好两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农业科技培训。围绕我市花生、果品、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六大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在电视台开办“远程教育30分”栏目,在《市情》开办“远程教育农事答疑”栏目,编制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和带领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科技致富技能。同时,发挥远程教育讲师团和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搞好教学辅导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知识向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全市有8000多名党员通过培训取得绿色证书,成为科技致富能手。二是创业素质培训。发挥远程教育培训功能,组织开展了“创业素质培训工程”,逐级制定创业素质培训规划,从提高文化水平、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方面,确定好培训内容,增强了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素质。目前,全市有10%左右的党员干部洗脚出田,参与发展二三产业,当上了“创业小老板”,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三)抓好三项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一是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发挥远教作用、提高科学素质、共建和谐”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上播放的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节能环保等相关课件,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和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发挥远教作用、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涉农政策法规、子女赡养、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自觉性,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搜集部分反面典型案例课件,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时刻警钟长鸣,做到违法的事不干、违纪的事不做,学会用法律手段,依法开展农村工作。三是文体娱乐活动。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余热,由他们带头组建起村级秧歌队、文艺表演队、老年人体协等文体队伍,利用“文化中心”娱乐设施,带头收看一些文体节目,开展书画、球类、棋类和读书等比赛活动,以及举办“卡拉OK消夏晚会”、“戏迷之友”、秧歌表演等文娱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先进文化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村,用先进文化教育和武装农村党员干部,营造起发展、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四)搭建一个平台,为全方位服务“三农”奠定基础。今年下半年,我们按照“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和“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的原则,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载体,整合全市农口部门、社会事务部门、各镇(街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单位的人力、技术、设备、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建立集远程教育、部门服务、视频互动、课件点播、专家答疑、网上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的综合性网站—涉农服务平台。虽然涉农服务平台目前尚处在试点应用期间,但以其形式新颖、服务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深受有关单位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教育培训内容不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需求。如基层反映,有的学用典型过“大”,不符合当地的实际,学不来;典型面过“窄”,目前典型主要介绍市级以上的先进党组织和党员的事迹,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吸引力不大;政策性内容理论性过“强”,不便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教育内容安排上,侧重于政策理论和生产性内容,生活服务类内容相对较少。

(二)教育培训形式不够灵活,党员干部接受热情不高。一是培训主要采取灌输式,现场互动较少。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课堂讲座多,到田间地头现场讲座相对较少,而基层农民群众更喜欢到乡间地头,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活动。二是培训手段过于单一。仅限于光盘、教材两种传统手段,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虽然我们发放了实用教材、光盘等培训资料,但从调研情况看,部分人员由于受文化水平制约,对教材和光盘内容不能够完全理解透,导致部分教材被搁置一边。

(三)党员干部计算机操作技能不符合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通过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目前党员干部中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很少,离开远程教育管理员,就无法开展教育学习活动。

三、对策和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远程教育应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教育、宣传、服务三大功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突出教育功能,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以农业科技培训为核心,抓好致富能力教育。以培养“双强”型党员干部为目标,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突出现场教学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和带领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确保有2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或更新1-2项农业新技术;突出抓好1000名“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和5000名“农业科技致富能手”的教育培训;培养100名以上高等学历农村实用人才。二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为核心,抓好方针政策教育。认真落实远程教育“每周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规定以及党的先进性、党风廉政方面的最新要求,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理论,提高先进性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三是以涉农服务平台操作技能培训为核心,抓好信息化教育。发挥镇村两级远程教育管理员的专业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培育出1个信息化示范镇、30个信息化示范村和2000个信息化示范户,带动全市20%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