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河湖环境整治精选(九篇)

河湖环境整治

第1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 水环境;现状;问题;综合整治;规划目标;对策;安徽池州

中图分类号 X171.4;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57-04

池州市天赋灵润,山环水绕,自古有诗云:“山离南郭两三里,景胜西湖六七分”。池州市主城区山体逶迤,水系发达,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且具特色。最著名的要数平天湖、南湖、清溪河三大水系。将池州市主城区的三大水系贯通并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是恢复自然生态、营造良好宜居环境的需要,是提升、挖掘和保护丰厚人文积淀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山水园林城市”景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举措。

1 池州市水系现状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概况

1.1 池州市水系现状

池州市是部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濒长江。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深厚,市区规划区面积359 km2,总人口35万人,目前主城区建成面积26.33 km2,市区人口22.61万人。

池州市水系发达,北濒长江,南依月亮湖、齐山湖、天堂湖等湖泊湿地,东接平天湖,西临秋浦河,白洋河、清溪河穿城而过。历史上池州城四面环水,各水系相互贯通,每至汛期,一片,江、河、湖成为一体,浩淼不分,枯水季节,江、河、湖泊方可分辨,形成依山绕水的独特景观风貌。建国后,池州市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修建了沿江堤防、下清溪江堤、白沙湖堤和白洋河堤等,原先相互贯通的自然水系,逐渐形成为现在秋浦河、白洋河、清溪河、平天湖、南湖等相互独立的水体。昔日广阔的水域滩涂大部分已演变为人烟稠密的城区和物产丰富的农田。

清溪河贯穿城市中心南北,城区段全长15 km,河面宽50~80 m,在城区段为封闭性水体,其水位由杏花村、南湖、白沙3座排涝泵站控制在7.60~8.10 m。平天湖位于城区东郊,来水面积为75 km2,平天湖的水位控制在10.80~12.10 m,面积11~12 km2。南湖位于老城区以南,因地势低洼,形成一片湖泊湿地。目前南湖被分割为几段,大部分为鱼塘、藕塘、水田等,相互之间仅以若干涵管勉强连通。天堂湖仅通过若干排涝沟与清溪河连通(图1)。

近年来,池州市依托良好的山水环境资源,充分发挥“依山、拥湖、临江”的自然环境,突出“山、水、城”相融的城市建设理念,形成“滨江环湖、组团发展”的城市布局,体现“城在山水中、城在园林中、城在文化中”的城市个性。特别是在城市山水景观环境整治与建设、城市湿地控制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1]。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45%,绿化覆盖率达40.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9 m2,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07%,2009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8月池州市获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安徽省首个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城市。

1.2 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概况

池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结概括为“3538”工程,即贯通平天湖、南湖、清溪河三大水系,整合搏浪平湖、绣春夜月、激情活力、东方巴黎、清溪塔影五大景区,建设齐山峡谷、体育会展中心、清溪船闸三大节点,改建万罗山路桥、寄隐路桥、齐山大道桥、长江南路桥、天堂湖西路桥、沿河路桥、平天湖堤桥、清溪大道桥桥梁。对清溪河、南湖等水体进行综合整治,促进水体流动,增强自净能力,恢复南湖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2],维护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构建环绕平天湖―南湖―清溪河的水上观光航线,将池州市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池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征地拆迁、河道开挖、桥梁建设、生态护坡与湿地恢复和建设、园林绿化景观营造等具体工程,需要较长时间地不断建设与完善。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池州市主城区水系格局及水环境状况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天湖超标准洪水缺乏调蓄空间,汛期防洪形势严峻。应尽快解决平天湖超标准洪水的出路问题。二是南湖水体缺乏保护,生态环境退化。南湖大部分已被改造成为一片片的鱼塘、藕塘、水田,不仅打破了自然生态平衡,削弱了其自我净化功能,产生的农业污染还会对清溪河的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图2、图3、图4)。三是景观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独特魅力尚未充分展现。池州市滨江环湖,山水相依,自然景观极具特色。但是清溪河、平天湖等水系互不连通,独特的山水景观显得较为散乱。齐山、平天湖、清溪河、百牙塔、下清溪塔等景观散落于市区各处,由于未能构建水上观光航线,游客需在市区内往返奔波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大大降低了池州市旅游业的吸引力。

3 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根据池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在研究城市的环境资源和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池州城区水系综合整治的规划目标[3-4]。

3.1 建立以水为脉络的山水生态城市

一是建立环湖景观体系。整合水体、堤坝、绿化、桥梁、建筑、山体、道路等要素,形成独具池州市特色的环湖景观体系。二是建立以水为主干的绿化系统。结合城市原有的河道体系,将绿地、休闲和步行体系等结合起来,形成以水为主干的城市绿化系统。三是丰富山水园林城市的含义。在建筑群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塑造上,强调与自然山水资源的完美结合。

3.2 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一是把池州市城区建设成为周边地区和城市旅游的接待中心之一;二是发展水上活动;三是建立环湖步行区;四是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

3.3 加强滨水区建设

一是促使滨水区成为市民的起居室;二是提高滨水区域的可达性;三是提高滨水区域的亲和性。

4 景观节点规划设计

池州市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河道、桥梁、通航建筑物及溢洪坝、生态湿地、景观绿化及水上观光航线等内容,在城市园林景观节点规划设计上遵循高起点、严要求,切实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和宜游、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在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景观节点设计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5-6]。

4.1 河道设计以“自然、生态、人水和谐”为主题

在符合防洪规划、满足通航要求的前提下,河道岸线尽量顺应原有地形,避免大挖大填,力求岸线自然生动,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尽量采用自然边坡,以生态手法营建沿河湿地,建设生态河道。结合沿河景观规划,适当设置亲水步道、戏水浅滩、下沉式广场等休闲游乐场所,构建人水和谐的滨河景观空间。

4.2 桥梁建设

池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需改造或新建桥梁8座,以拱桥方案为主,其他类型桥梁为辅,既突出其景观效果,同时也与周边环境较为协调。

4.3 通航建筑物的形式

升船机是常用的一种通航建筑物形式,被形象地称为“水上电梯”,主要由承船厢和位于其两端的闸首,以及上、下游引航道3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系统启动机械传动机构,升降承船厢和其中的船舶,使船舶能在有高差的2个水域中通航。已建成的清溪、齐山2座升船机是目前全国仅有已建成的2座液压式升船机(图5)。

4.4 生态湿地

根据水系现状,结合游览需要将生态湿地分为三大功能区,即南湖湿地游览区、平天湖游览区、清溪河风情水廊(图6)。

4.4.1 南湖湿地恢复。南湖湿地公园游览区主要位于南外环路以南,平天湖堤以西,长江南路以东区域,主要包括现状南湖和月亮湖等区域,总面积约314 hm2。规划区域为典型的湿地,由众多水塘组成,目前以渔业养殖为主,景观比较零乱。其南、西、北三面都是城市开发密集区,对湿地生态保护有一定挑战。规划整合齐山、月亮湖、南湖应以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进行规划,围绕着“悦动”的主题,重点突出文化揽胜、湿地观光、休闲游憩、时尚娱乐等功能。对南湖岸线进行清理整治,利用湖岸滩涂,以自然形成的土壤沙砾为湿地基质,种植湿地植物,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使水面与岸线呈现一种生态的交接,为鸟类、两栖爬行类等动物物种提供生活空间。湿地植物采用浮水型、挺水型、沉水型等多种植物合理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目前该区域已初见成效(图7)。

4.4.2 平天湖旅游度假区。平天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池州市东面,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37 km2,其中水域面积约11 km2(图8)。环水系旅游规划的重点是利用其开阔的水面和丰富的景观与休闲项目,以“悠然”的休闲度假为重点开发方向,开展水上游览观光、休闲接待,发展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其主要功能为度假养生、运动休闲、文化体验、生态人居;规划主要项目有:莲花台、星级宾馆、云香茶社、湿地公园、科研产业园、稻香鱼肥、杏花春雨、善结佛缘景区、野营拓展基地、旅游服务中心、GLOF休闲养生区、休闲旅游度假区、昭明宾舍等[7]。

4.4.3 清溪河文化长廊。2003年清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启动,通过驳岸、截污、引水、景观等多项工程的建设,南外环至清溪大道约5 km的河道焕然一新,原先污水横流、垃圾遍布的“龙须沟”变成河水清澈、景致宜人的生态景观带。目前,清溪河已经建成了南湖烟柳、古城遗风、诗韵飘逸、百牙晓月、贵口扬帆五大景区,形成了池阳怀古、画舟霜柏、傩戏之乡、岁月如流、清溪渔火、百牙荷风、山水情缘、水渺路复等十大景点。沿岸景观建设初见成效(图9、图10)。

结合水系旅游实施方案,清溪河主要突出文化风情,把目前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提升为具有城市景观空间和旅游空间功能一体的区域。具体措施为整合景区景点空间、提升业态、扩充内涵、完善功能、串珠成链。在原有景区的基础上,重点利用好十大景点景观效应的同时,拓展其文化展示、体验式活动内容,打造成为可游、可赏、可玩的综合性项目。

通过整治,使池州市主城区三大水系相互连通,可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50 hm2,大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味。

5 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近年来,城市水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国内众多城市通过水系整治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城市发展,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池州市水系纵横交错的河流水域勾画出了优美的江南水域风光,它们为池州市水系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的开发应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并优化,打造优美的水域风情。池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8-9]。

5.1 专家论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不破坏原有城市生态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整治后的生态效益、园林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聘请了国家和安徽省多名著名专家现场调研、反复论证。专家组最终制定了综合整治规划目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池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5.2 征地拆迁与居民安置

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占地面积较广,整治区域内涉及到诸多农户的房屋、土地及经济林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一思想、服从大局观念,通过移民建镇、补偿损失、转移劳动力与再就业,积极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与居民安置工作。

5.3 疏浚河道与水系贯通

在现有水系基础上,新开挖2段河道,贯通平天湖―南湖―清溪河水系,疏挖、清淤整治南湖,利用南湖作为平天湖超标准洪水的蓄滞洪区。对清溪河、南湖等水体进行综合整治,促进水体流动,增强自净能力。

5.4 桥梁建设

池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改造或新建万罗山路桥、寄隐路桥、齐山大道桥、长江南路桥、天堂湖西路桥、沿河路桥、平天湖堤桥、清溪大道桥等桥梁。

5.5 生态湿地、生态护坡恢复与建设

对南湖湿地内现有的农田、藕田、鱼塘进行改造,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对三大水系沿岸的护坡进行加固和强制绿化,维持现有的生态特色与景观效果。

5.6 景观营造与园林绿化

合理整合齐山、平天湖、清溪河、百牙塔、下清溪塔等自然景观,新建莲花台、平天湖1号、齐山峡谷、清溪船闸等一大批园林景观,进一步完善清溪河文化长廊。对平天湖、南湖、清溪河三大水系沿岸滩涂、道路、水面等进行合理园林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构建了一条环绕平天湖―南湖―清溪河的水上观光航线,将池州市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5.7 加大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以构建山水园林城市为宗旨,突显主城区水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综合功能,新建、扩建了沿湖景观道路。规划建设星级宾馆、云香茶社、湿地公园、科研产业园、稻香鱼肥、杏花春雨、野营拓展基地、旅游服务中心、GLOF休闲养生区、休闲旅游度假区、昭明宾舍等一大批配套设施[10]。

6 参考文献

[1] 邓毅.城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J].城市问题,2002(6):60-61.

[2] 段云海,边延辉,邓国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探讨――以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9):152-153.

[3] 安画宇.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山东农业科技,2004(6):84-85.

[4] 文井.园林景观设计实录[M].3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探析[J].南方建筑,2004(2):50-52.

[6] 但新球,吴南飞.森林生态旅游系统规划设计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4):84-85.

[7] 白光润.生态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8] 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8.

第2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保障国家水安全、解决复杂水问题的制度创新。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喀什地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地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为目标,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执法监管为主要任务,加大治理保护力度、突出管理保护实效,努力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体制机制

1.压实河长湖长责任。进一步压实各级河湖长、河湖段长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落实总河湖长是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河湖最高一级河湖长是责任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各级河湖段长是相应河湖段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有关部门是河湖管理保护的责任单位,形成党政牵头、部门协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规范河湖巡查工作,保证巡查频次、巡查质量,着力发现问题、组织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巡河巡湖日志,完善“一河(湖)一档”。

2.构建长效机制。健全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各级地方党委要加强对河湖长制的统一领导,健全兵地一体、部门联动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细化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各部门在河湖长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河湖长办要做好组织、协调、分办、督办工作,落实河湖长确定的事项。

3.落实工作人员。结合机构改革,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尽快解决河湖长制工作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经费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河湖长制工作力量。

4.切实发挥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各县(市)要认真整理基础资料,加快完成自治区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更新工作;组织各级河湖长及有关人员利用“河长通”App和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工作,推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长办”微信公众号,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河湖长制工作。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

5.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2021年全地区用水总量控制在95.56亿立方米以内;各县(市)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乡镇及每条河流。

6.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继续加强农业节水建设,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工业和城乡生活节水改造,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污废水处理回用率。

三、加强水域岸线管理

7.开展河湖三年整治专项行动。在全地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河湖三年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整治河湖管理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河湖的有关河湖长要组织编制三年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制定详细的年度实施计划,组织有关部门抓好落实。按照水利部和自治区的安排,持续巩固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果。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河湖、非法采砂。(各县(市)党委和政府负责,各级河湖长落实)

8.编制河湖岸线管理利用规划。积极配合自治区领导担任河长、湖长的河湖岸线管理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查、批复工作。按照《关于印发喀什地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喀署发〔2021〕2号)的要求,地区领导担任河长的2条河,应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审查工作,7月底前完成规划批复工作,县级领导担任河长的49条河、其他需要编制岸线保护规划的乡级河流,应于2021年9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审查工作,10月底前完成规划批复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水利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的要求,启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住建等相关部门,倒排工期,强化督导,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完成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划定的河湖,要及时设立界桩和标识牌。

9.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对有采砂任务的河湖,要抓紧编制采砂规划;没有编制采砂规划的河流,一律禁止采砂。严格采砂许可管理与审批,明确采砂量、采砂范围、采砂方式、采砂弃料堆放、采砂坑回填等要求;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历史上采砂形成的弃料堆、砂坑等,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0.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和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违法网箱养殖等环境违法问题。12个县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80%。开展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

11.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功能区和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整治入河湖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工业园区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改善水环境。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管,严格入河湖排污口设置登记、审批;对塔什库尔干河、叶尔羌河、盖孜河、提孜那甫河、库山河、喀什噶尔河、吐曼河、克孜河等地区8条重点河流1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研究制定更严格的河湖排污标准;督促按时限完成行署办公室《喀什地区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整改责任分解方案》(喀署办发〔2018〕1号)目标任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

12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面源和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落实农村河湖、渠道日常保洁巡查主体责任,推行管养分离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做好水域岸线巡查、保洁、管养工作。

五、加强水生态保护

13.加强生态补水。高度重视重点区域的生态补水,积极配合塔里木河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大工程和喀什噶尔河流域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制定重点河湖水系生态补水方案,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落实生态补水任务。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科学实施水系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生野生动植物、渔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六、加强执法监管

14.强化水环境预警监管能力。加强河湖水资源、水环境、取用水监测体系建设,及时掌握河湖水质动态,加强取用水监控,实现监测成果的全方位共享。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提升突发水环境事故处置能力。

15.强化涉河湖综合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保障能力,建立多部门、地方与兵团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河湖巡查检查,严厉查处涉河湖违规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七、强化保障措施

16.加强考核。加强对下级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指导,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采取督办、约谈、通报、媒体曝光等形式,推进问题整改。组织开展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3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提高政治站位、履行工作责任

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为努力建设生态同仁而不懈奋斗

——在全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再次召开全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年河湖长工作,这既是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相关工作,促进水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实现河湖健康管护的具体步骤,也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河湖长制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县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同志宣读了省、州两级总河长湖长1号令,对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接下来,××、××同志就履行河湖长职责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也很生动,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大家要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实施。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和水污染问题关切的重大部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保障,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4月29日,州委书记王振昌在全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守护河湖安澜的责任感,坚决打赢河湖管理保护攻坚战,要进一步筑牢主体责任、加强健康管护,奋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特别寄语各级河湖长要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其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十分突出。保护水生态,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我县长远发展。同仁地处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的中游,全县分布有大小河流21条,河沟12条,其中规模以上1条,库容达到10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长治久清,真正把河湖库渠治理好、保护好、管理好,让青山绿水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切实把青海“最大的价值、最大的潜力、最大的责任”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努力把良好生态环境变为打造山水黄南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不断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前进,按照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全面指导新时代我县水利工作,落实河湖长制;要紧紧围绕实现组织体系、制度建设和措施要求全到位,持续管好用好水资源,严格水空间管控,源头整治水污染,持续改善水环境,修复保护水生态,依法加强水监管,以崭新思路、创新举措和清新作风完成好年度各项工作。

下面,我就当前继续做好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

2019年以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州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治水兴水重要思想,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合力攻坚,河湖长制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及时成立了以党政主导、高位推进的双组长河(湖)长制领导小组,及时梳理登记全县大小河流21条,河沟12条,河段总长600.3公里,任命县级责任河湖长8名,乡镇级河湖长29名,村级河湖长57名,聘用53名群众为各级河流河段的监督员。全面完成了全县33条重要河流“一河(湖)一策”编制工作,完善“一河(湖)一策”基础档案,实现每条河流都有相应河长负责、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二是安排部署到位。落实河湖长制党政同责,各级河湖长带头巡河、深入一线,研究推动解决问题,将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综合防治、河湖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纳入河长制工作实施范围,明确河湖管护目标、河长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主要任务、部门分工及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定期召开了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对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明责任、定措施、抓落实。三是河岸管护到位。全力推行“清河”行动。以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为抓手,对重点河道内的乱占、乱采、乱建、乱堆现象进行全面的排除和整动,对发现的25项“四乱”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还有部分省州级指出的涉河违建项目已经明确整改要求、措施和整改时限。投资64682万元陆续实施隆务河一期、城镇段防洪、羊智沟、大南曼、等一批重大涉河项目陆续建设完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逐步变为现实。四是问题整改到位。加强河湖执法巡查工作,一年来累计迎检各级督查检查13次,发现问题26项,其中:水利部、黄委、省水利厅发现的问题7项,已全部整改完成,完成率100%;州级反馈问题主要是涉河项目的审批手续,已督促各单位正在落实。

过去一年,在全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全力推行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各部门为河湖生态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全县河湖监管宽松软的现象有了根本性扭转,河湖面貌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不足。比如:个别乡镇、单位思想认识不足,对河湖长制职责把握不清、定位不准;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政府、企业、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河湖巡查缺少常态,实际管护不够到位,制度建设、管理规范及任务落实有待加强;治水治污体制机制不健全,少数涉河项目未批先建、乱搭乱建、侵占河流现象时有发生;投入河道管护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污水直排、垃圾倾倒入河、非法采砂、破坏河湖护岸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全民关心支持河湖长制的局面任重道远等等。这些问题,既是我们工作中的短板,也是今后努力方向。对此,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透悟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把握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战略意图和省州河湖长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一优两高”决策部署和州委提出“打造‘山水黄南’、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的根本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担当,以更大决心、更强合力、更大突破,对河湖管护作出更细安排,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扎实做好管水治水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河湖长制落地见效,努力开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新局面。

二、严格监督管理、推进工作常态化

打赢河湖管理保护攻坚战,担负起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重大责任,需要各级河湖长的共同努力,要紧紧聚焦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统筹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努力推进我县水利工作新局面。一是提高思想认识。2019年,在全县各级河长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集中清理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县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河岸管护的责任落实有限,侵占河湖、破坏生态等问题依然存在,"清四乱"和“清河”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今年或更长的时间,是各级河长实现"有名""有实"的关键期,也是建设美丽同仁、打造山水黄南的攻坚期,各级责任河长、各部门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贯彻深入落实"十六字"的治水方针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以造福人民、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按照务实、高效、管用的原则,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二是落实属地责任。各级河长制办公室要将"清四乱"作为河长制湖长制的重要任务和河湖管理的日常工作,坚持县级负总责、乡镇具体落实、部门协同配合,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县河湖长办要及时提请县级河长湖长加强对"清四乱"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监督检查,将"清四乱"和“清河”任务压实到每一位河长湖长、落实到每一级河长制办公室,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各级河湖长要发挥好关键作用,严格执行常态巡河要求,从巡河、清河等各项基本工作入手,经常深入河道进行巡查,切实加强河湖库渠管护,了解所管河段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坚决制止、稳妥处置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大的工作力度,确保"清四乱"取得实效。三是强化管护措施。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整治城乡生活污染,全覆盖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水生态修复、河湖水岸保护与水土保持;要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管,组织落实好划定规模以上河湖管理范围图上划定工作,年底前务必完成规模以下河湖划界任务;要围绕让每条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加快硬件设施提标改造,抓实污染源普查、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清理、河道采砂整治、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双控、水域岸线管控、水生态修复和河湖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确保年底前基本实现河道内无垃圾漂浮物、无污水直排、无妨碍行洪物、无违章建筑物、无违法采砂、无损毁河湖堤行为“六无”目标。四是聚焦立行立改。要重点聚焦思想认识不到位、履职尽责不到位、基础设施不配套、乱象整治不彻底等问题短板,对明察暗访、交叉检查提出的问题,及时有效的整改;要在舆论监督上再下功夫,坚决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切实做到立行立改;

三、聚焦重点工程、提升治理水平

第4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2020年我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根据市河长办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镇河湖长制工作实际已出台《XX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以及示范河湖创建即《西河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在对我镇小微水体的摸底核查以及基本台账的建立;我镇河湖长制体系已经全面建立;完成了三级河长制公示牌16块;完成“一河一策”工作即荆竹河、仙人坝水库一河一策方案,推行规范化、制度化“周五清河大行动”全年开展12次清河行动,围绕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2020年7月我办制定了《XX镇小微水体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小微水体全面整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中。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构建责任体系,逐级压紧压实责任

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组织领导,全面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一是健全完善河湖长组织体系。按照市河长办贯彻落实《XX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的工作的同时,加强组建我镇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通过媒体、网络、公示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因工作调整等原因更换镇级河长2名,村级河长2名;全镇镇级河长15人,村级河长31人,民间河长41人;管护河道沟道212条,湖泊水系养护459处。二是建立河湖长制目标考核体系。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严格按照市河长办年内主要水系水质达到Ⅲ类的工作任务,考核指标等。三是加强河湖长制工作安排部署。召开镇级会议关于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工作以及示范河湖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落实镇、村河长责任。

(二)狠抓源头治理,减污提标控源头

以组织实施“周五清河大行动”和示范河整治等活动为抓手,完成了沟道底泥清淤、水生植物清除措施,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镇村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措施,强化“厕所革命”工作,27家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拆除水系沿岸“三违建筑”3栋,根据市养殖限养区、禁养区划定,进一步关闭、拆除预建、已建养殖场,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

(三)开展中段提升,逐段提升水体水质

结合全市“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多次侵占河道养殖清退、侵占河岸种植清除、水葫芦、水花生等专项清理工作。取缔非法黄沙场3处,对我镇西河、东河、丰收大港等进行了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在提升水体水质上效果突显。

(四)加大检查整治力度,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围绕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为核心,全面落实市委书记李新桥同志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痛下决心,重拳出击,彻底消除了一批长期影响水环境的突出问题,着力扭转制约水环境向好的不利局面。一是加大检查力度,通过县区自查、上级督导等方式,全面梳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破解长期影响水环境的疾症。开展农田化肥、农药、除草剂“三减”行动,大幅消除农业面源污染;严格审批影响水资源环境风险大的建设项目;针对陈山水库、石岗水库、团山河水库三大小型水库全面收回承包权;针对7月1日电视问政曝光的我镇河湖长制工作突出问题,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压实各级河长责任,不折不扣的完成了整治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虽然水体水质状况有所改善,但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二是水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渠道单一。我镇河流水域规模较大、水体零散分布、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相关水利建设资金有限,无专门的河湖长制工作经费来源,并缺乏其它渠道融资,造成投入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到水环境治理效果。

三是水质提升治理难度依然较大。我镇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全流域、全过程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但水质提升效果依然不达标且不稳定,水质提标难度较大。

三、明年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建设,充实市河长办工作力量,加大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创新,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组织领导,建立指挥有力、监督到位、协同作战、高效运行工作体系,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

二是持续加大污水排放监管,确保全市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标准达标排放,力争完成全市农村污水处理厂提标任务,坚决杜绝直排和偷排现象,做到严格监管、严厉执法、严肃处理。

三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滨河水体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银川西北部水系建设、城市清污分流工程、污水处理厂再提标等一批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建设,优化银川河湖水系框架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好清水畅河净源行动,坚决做好排污口封堵、园区企业排污监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违法乱排私排现象整治活动,巩固提升清河专项行动成果,消除水环境污染隐患。

第5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一、河湖概况。

X乡辖区内河流主要有X河。X河属于青衣江支流在我乡辖区内约长X千米,流域面积约X平方千米;李坝河属于X河主要支流,长约X千米,流域面积约X平方千米。石门子沟系李坝河较大支流,约X千米。大田、新民、八角、漆树、李坝村河沟河流都汇入李坝河,最终流入X河,进入青衣江。

二、工作开展情况。

X、水资源保护。我乡从节约用水入手,控制水资源总量消耗。强化污水处理站运行督查,实现污水达标处理排放,向区水务局申报入河排污口审批,加强我乡辖区内饮用水源地巡查与保护,完善相关制度,落实管理人员,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实现了水资源保护。

X、水污染防治。今年以来取缔违法排污口X处,整治养殖场X家,督促散户粪污设施修建完善,加强农药残留物回收,宣传引导农户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证农药使用零增长,进一步改善面源污染;配合区住建局强化污水处理站运行督查,每月对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进行巡查,每季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第三方运行机构工作考核依据,以此督促各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认真开展“清四乱”行动,无死角排查X河沿岸“四乱”行为,进一步改善了辖区X河、李坝河水环境质量。

X、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管理范围划定,制定“清四乱”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对X河流域无死角进行“四乱”行为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组织人员开展非法采砂行为的巡查,我乡没有砂石厂,未发现采砂行为。

X、水生态修复。协助国土、水务、林业等部门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等工作。严格落实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整改方案,乡村河长加强生态流量巡查,确保河坪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保持在X.XmX/s以上,建立专项巡查台账;通过努力,水生态修复得到进一步修复。

X、水环境治理。结合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强了河道垃圾、河面漂浮物治理工作,对X河河楠水阁外大坝处集中进行整治,进一步改善水体质量。各村组织力量不定时对河沟垃圾进行整治,改善河沟环境。

X、日常工作:制定完善了“四张清单”。严格按照巡河制度和要求,开展巡河问河,确保巡河次数达标,巡河记录规范。及时督办河湖重大问题,对村级河长制工作开展年度考核。认真落实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进一步改善我乡河湖环境。

X、执法监管。建立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制定上下游、左右岸问题协调处理机制,配合水务、农业等部门开展乱占乱建、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电毒炸网鱼等工作联合执法,联合乡派出所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进一步改善了河湖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河道巡查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不足。建议区河长办安排一定工作经费。

(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是非专业人员管理,达不到区水务部门相关要求,建议区水务局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三)河长制工作佐证资料较少,尤其是村级河长制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和文件要求,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微信、会议、横幅、广播等多形式开展宣传,提高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度。

(三)进一步加强检查监督。

第6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关健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一期工程涉及贵州省3市(贵阳、安顺、六盘水)1州(黔南)1地区(毕节)的10个县(区、特区)和贵阳、安顺市区。工程总投资80亿元,年调水量7.41亿m2,拟解决贵阳、安顺市城区城市供水,以及六枝北部和东部、普定南部、镇宁北部、关岭中部、西秀区南部和东部、平坝南部、长顺西北部等7县49个乡镇43 426.7 hm2农田灌溉用水和36.35万头牲畜饮水。

1工程运行

1.1工程环境及资源环境现状。 水利枢纽工程水源水库工程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的三岔河流域上游区,流经毕节地区的威宁、赫章、纳雍、织金,六盘水市的钟山区、水城、六枝等行政区,流域面积3 492 km2。区内喀斯特岩溶发育、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但煤炭等主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1.2工程区工农业生产布局。 三岔河流域煤、铁、铅、锌等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上游六盘水市的水城、六枝等地,区内工业行业主要为煤炭、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炼焦等,同时还有机械、化肥、酿造、粮油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流域内旱作坡耕地多,农耕基础条件差。据统计,流域内排放废水的主要企业有87家,排工业、生活污废水0.66亿m3/年;其中排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石油类、铜、铅、镉、六价铬、氰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5.2万t/年。流域区农业及农村面源通过各种渠道排放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约5.9万t/年。这些排放物不仅会污染当地水环境,同时一些有机物、氮、磷及成分复杂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也严重影响三岔河干流的水质。

2工程运行存在问题

目前在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若解决不好这些矛盾,一方面会给工程项目本身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会使工程建成后的有效利用率大打折扣,甚至成为影响整个工程的长期重大隐患。其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2.1流域水环境问题突出,水源工程河段水质污染严重。1工业生产污染。六盘水市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岔河流域,周边毕节所属市、县工业也有一定分布。环境污染和隐患主要是国有大企业生产排放。水矿、水钢等6个大型国有企业及部分地方企业已相应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但有的企业由于设施落后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目前区内地方煤炭工业的实际产能已达4 000多万t,相当于规划控制总产量的2倍;其中多数企业因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基本无废水处理设施,而严重污染影响区域水环境。2城市生活污染。目前六盘水市5万m3/d城市污水处理厂及500 t/d垃圾处理场已建成并运行,但辖区及周边由于设施建设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生活污水和垃圾尚未及时收集处理,直接对流域区水环境造成相应的污染影响。3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流域区上游生态环境质量最差、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除毕节的威宁等相关地区外,主要集中在大湾、大河、汪家寨等3个镇。但是因行政管辖或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该区域基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2.2工程灌区和供水工程调节水库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工程灌区和贵阳供水工程涉及到桂家湖等8座水库水质,其由于总磷、总氮等营养物指标超标,不能完全满足国家GB3838-2002Ⅱ或Ⅲ类标准要求。其中桂家湖等4座水库总磷、总氮等营养物浓度水平都在Ⅳ~劣Ⅴ之间,水质相对较差。因此,工程灌区和供水工程调节水库目前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压力大。如果工程建成运行后,其长期严重污染的水源水与已不同程度污染的调节水库水污染叠加,可能造成调节水库原水质受到水源水的二次污染而不同程度下降,从而导致整个供水“受益区”出现新的水质安全等问题。

3工程管理

3.1加强水源保护和水环境规划、治理,保证供水安全。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目标是解决黔中地区缺水问题,保障黔中地区用水和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全省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应加强工程区的水源保护、水环境规划和重点治理,以确保工程供水质量安全。1制定、实施三岔河流域水环境专项规划和治理方案。贵州省有关部门应尽快重点针对造成三岔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及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措施有效、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和治理方案。加大投入,抓紧实施,力争在工程竣工通水前取得满意实效,迅速扭转水源工程河段水质污染严重的被动局面,确保水源工程供水质量。2加快“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治理步伐,全面开展调节水库水源保护及治理。应加快“两湖一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全面开展调节水库的水源保护及治理。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方法、最经济的代价,争取预期效果,全面保证工程系统供水质量。3制定《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强化水源监管。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黔中地区缺水问题的关键性重大工程,为全面保证其供水水量的长期稳定与水质安全,应制定《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将工程的水资源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强化监管。4将工程的水源治理与保护纳入工程概算,确保资金支持。目前,三岔河水源工程河段水质污染严重,调节水库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严重制约着工程效益的整体发挥,因此解决整个供水工程的水质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第7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今天这次会议非常重要,X市长和所有班子成员一起出席,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市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信心和决心。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X市先进经验专题片和我市河长制工作专题片,X个县区和X作了表态发言。

从发言看,各县区和两个部门都积极落实河湖长制职责,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下一步工作都结合各自实际做了认真思考,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进河湖长制深入实施。等会,X市长和X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X年实施河长制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思想,迅速行动,积极作为,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了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在全市X条流域面积X平方公里以上河流设置各级河长X名,健全完善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各项制度,做到了所有河流都有相应河长负责、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二是编制了“一河一策”方案。委托第三方机构,高标准编制了“一河一策”方案,全部通过了专家评审,明确了每条河流治理的目标、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管理体制机制等,所有河流均建立了档案,为河流科学治理、长效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X市长作为总河长和各位市级河长带头巡河,主动深入河湖一线,研究水污染治理方案,推进问题解决;各县区、乡镇(街道)落实河长制党政同责,经常调度部署河流治理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淄河、挑河、沾利河等一批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水质持续改善;水利、环保、城市管理、黄河等有关部门履职尽责,与各级河长办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X也积极参与支持河长制,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是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在报社、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等推出专题专栏,建立X河长制官方微信平台,及时河长制工作信息;市县乡各级按规定设置公示牌,公布了河长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工作职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大基层河长、企业河长、青年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河长制,初步形成了全覆盖的工作网络。

五是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按照“一河一策”方案治理要求,投资X亿元,实施了X等综合治理工程,X河道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及市管河道三年绿化工程;认真排查污染源,X处排污口全部进行了分类处置,在清河行动中,整改河道“八乱”问题X处,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全市河道面貌大大改观,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所有省控及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上级要求相比,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通过刚才的专题片我们看到,阳河、织女河、淄河、广利河、支脉河等河流污染、岸线破坏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河湖治理距离上级要求差距还非常大。

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县区和部门没有把河湖长制摆到重要位置,财政投入力度不大,“一河一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河湖长对所承担的职责不清楚、责任不明确,工作被动应付,主动性不强。二是河湖治理任重道远。受雨污混排、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X等河流水污染情况仍然严重。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X月份网络负面敏感舆情信息X条,其中X条就是反映X出现油污问题。清河行动不彻底,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乱搭乱建、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没有整改完成,这是省总河长对市级河长考核必查事项,需要引起各级高度重视。部分河流岸线管理不到位,如支脉河、武家大沟等河流两侧毁绿、毁堤、非法取土严重,给防洪泄洪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X台风期间,我市部分河道行洪能力遭受了严峻考验,X受上游来水较大,堤岸出现险情,发生了X处溢流、X处决口,其他河道也不同程度存在行洪能力弱、雨水无法及时排出等问题。三是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建立了部门联动、河长会议、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工作制度,但落实不到位,比如部门缺乏联动,信息还没有实现共享;没有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导向不明显;没有按要求主动巡河,对巡河中发现问题整改不彻底等。四是河湖统筹治理格局没有形成。部门和部门之间、县区和县区之间,上下左右联动不畅,配合不够紧密,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治理还需加强。五是河长制氛围还不够浓厚。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广大群众参与河湖治理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民间河长、企业河长、“河小青”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民关心支持河长制局面还没有形成,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级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今年全省河湖长制现场推进会在X召开,X市作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近年来累计投资X亿元实施河道清淤、管网改造、生态治理和景观塑造等工程,在河长制方面重视程度高、思路办法新、治理力度大,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和水系景观打造一体推进,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学习。

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希望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立鲜明问题导向,严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部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河湖生态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水平。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狠抓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执法监管,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组织实施。我们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目的是为将来河湖治理、湿地保护提供遵循和依据。去年以来,市县两级“一河一策”方案都已经制定完成,今年“一湖一策”制定完成后,关键是抓落实。要明晰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工作职责,如市级河长负责指导协调督导河湖湿地管理保护工作,县区级河长牵头组织开展辖区内河湖湿地污染综合整治、执法监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上级河长负责等,还有乡镇河长、村级河长职责是什么,都要一一明确,各负其责,不能上下一般粗,职责不清。各县区政府要根据“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方案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从最棘手的问题干起,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工程年度推进计划,排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加快推进。对于明年河湖治理项目现在就要谋划论证,及时开展前期工作,提前列入财政预算。

特别是今年水毁工程,要统筹考虑,一并列入明年投资计划。对于跨县区、跨乡镇的河道,市县两级河长办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统一治理规划、统一治理标准、统一组织实施,要岸上岸下一起抓、上游下游一起干,实现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坚决避免重复、浪费投资。市水利局要牵头组织编制好我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规划方案,X月底前提交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研究。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验收之年,将农村水环境治理也列入了河湖长制工作任务,各级河长办在制定完善工作方案时要增加该项内容。对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的河塘沟渠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各县区和水利、环保、城管等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扎实开展“秀美河湖”行动,各县区要结合实际,选择部分河道集中攻坚,实施综合治理,打造X—X条(段)“秀美河湖”示范工程。

(二)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域岸线是河湖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市部分河流管理和保护范围边界不清、土地权属不明,导致侵占河湖、向水要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河湖生态健康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按照省里要求,X年进行验收,我市需要确权的河流还有X条,需要划界的X条。各县区和市水利、国土等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按时完成河湖确权划界,为河湖长制工作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对已完成确权的河湖,要尽快组织编制水域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年内县级以上重要河湖水域岸线利用管理规划要全部编制完成。要认真组织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清四乱”专项行动,按照省河长办要求,以县区为单位,逐河逐湖开展地毯式排查,年底前全面完成对清河行动以来遗留问题和反弹、新增问题的清理任务,重点是违法建筑、违法活动和入河湖排污口综合整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各级河长办要根据任务分工,对辖区内河湖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查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违法行为,建立整改台账,确保新问题不出现、老问题不反弹,切实解决河道行洪不畅等安全隐患。针对部分河流两侧非法取土行为,各级河长办、水利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严厉打击。

(三)重点治理入海河流水污染。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我市重要入海河流X条,水质达标情况不容乐观,河湖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河长办、环保局要认真排查入海河流污染源,逐个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入海河流水质达标。海洋污染表现在海上,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产业上。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气土污染整治,按照“四减四增”要求,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工程,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大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海水养殖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等;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扎实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坚持海陆统筹,突出海洋生态保护,对每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按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水利、城管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要加强联合执法,理顺执法体制机制,从重从快打击偷排偷放、恶意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企业和个人一律顶格处罚,形成严厉打击高压态势。市水利局、环保局、城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一定要抓好协调调度,及时督导县区按照时间进度推进河湖治理,主动给各位市级河长汇报,争取工作支持;各县区也要根据市里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落实,力争年年都有新变化,三年实现大改观。

(四)积极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河湖治理管护线长、面广、量大,仅靠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完成。X省长在X月X日全省现场会上讲到,要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凡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管护任务,均可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河湖管护体系,落实管护主体、队伍和经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工程维护、河道疏浚、水域保洁、岸线绿化、巡查检查等,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管护体制机制。另外,市河长办要主动对接智慧X建设,积极打造“智慧河湖长”,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构建河湖长制大数据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应用,做到一个平台全面可视、多项管理、各级共享。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河长制湖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科学施策、集中攻坚,确保河湖水生态、水环境持续稳定好转。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河长、湖长是河湖长制的责任主体,要主动对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河湖执法监管等工作全面开展巡查,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根据省X号总河长令要求,原则上市级河长每季度巡河不少于X次,县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X次,乡级河长每旬巡河不少于X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X次,每次巡河都要留有痕迹,做到有记录、有图片、有档案。同时,各级总河长每年要组织不少于X次的全面督察,要通过全面督察,督导工作进展,总结提炼经验,创造良好环境。要树立鲜明问题导向,通过巡河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大程度维护河湖、湿地生态。要切实加强河湖长制机构建设,落实机构编制、办公场所和经费等,请编制和财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加强协调联动。各级河长办都设在水利部门,但这并不是说河湖管护只是水利部门一家之事,也不是水利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办好的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部门和地域界限,加强协调联动,将水利、环保等数据资源整合到市级智慧平台上来,实现信息共享共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把工作标准提上去,把治理思路理清楚,把管护措施定精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加强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合力刑责治污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打击了一批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威慑态势已经形成。各级各部门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重拳出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打击合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保护河湖、湿地良好生态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应尽义务。去年以来,全市设立了许多民间河长,涌现出了一批巡河志愿者、社会监督员、“河小青”等社会力量,他们在宣传河长制、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在河湖长制工作氛围营造上下功夫,传统手段、现代信息化手段一起上,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方式,大力宣传河湖长制的政策措施、重要意义、取得的重大成果,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河湖保护意识,让河湖长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各级河长办要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等,制定奖励办法,鼓励公众通过“随手拍”上传、电话、公众号等方式举报破坏河湖湿地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马上兑现奖励,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构建起无处不在、全面覆盖的监督网络。要发挥好社会公益组织和护河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护河行动,让整个社会层面“动”起来,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湿地的浓厚氛围。

第8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1.1湖泊流域水质总体稳定,水环境依然脆弱

1.1.1柘林湖水质整体处于III类,部分入湖支流相对较差由《2000-2011年柘林湖水质状况报告》的监测数据可知,近10年来柘林湖湖体水质由2003年的I类水质下降到Ⅱ类;再从2004年开始下降到Ⅲ类水质,持续到目前一直保持在Ⅲ类水质。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4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和图2所示,总磷和总氮维持稳定在Ⅲ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在Ⅱ类[5]。由于柘林湖湖泊水面积较大,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水质较好的情况下,沿岸带及部分库湾水质明显差于湖心和坝上处水质,局部入湖水域还存在一定污染问题,水环境依然脆弱。

1.1.2柘林湖水体整体呈中营养状态,但在部分季节局部湖湾水体中蓝藻成为次优势类群之一,局部湖湾生态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在2010-2011年的调查中发现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从硅藻门演替为当前局部湖区蓝藻门占优势。柘林湖部分湖湾的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门藻类成为次优势类群之一,表明柘林湖部分湖湾水体呈现一定的富营养化趋势。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从河流特征的硅藻门演替为当前局部湖区蓝藻门占优势,表明柘林湖湖区外源输入的增加,水质的恶化,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凸显。因此,需要在流域尺度上降低入湖负荷,开展流域生态安全的保护与湖泊生态治理,阻止局部湖湾富营养化趋势的蔓延,逐步维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

1.2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饮水安全存在隐患柘林湖湖区范围目前共有3个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分别为源口水库取水口和东渡取水口和柘林大坝三附坝取水口饮用水源地,主要供应武宁县城区、共青城市和德安县的居民供水,“十二五”期间也将作为南昌市和九江市的备用饮用水源地,因此柘林湖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护显得尤为突出重要。但是目前柘林湖饮用水水源地处于开放状态,隔离防护设施落后,水源地自动监测、应急预警和规范化建设能力相当薄弱,饮水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因此,亟需在流域治理的基础上以预防污染为主,确保饮水安全。

1.3渔业发展尚未规范,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1.3.1过量发展网箱养殖已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近年来,网箱水产养殖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据调查柘林湖库区内副坝附近、武宁县湖区境内共有22000余箱网箱,345座养鱼库湾,柘林湖湖区网箱养殖面积共6593.13hm2,养殖面积占全湖区水面面积的20%,且无证养殖的个体户屡禁不绝,存在个体户将化肥和养猪废渣投入网箱进行水产养殖的现象。

1.3.2非法捕捞屡禁不绝,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据渔业联合执法队调查,湖区非法捕捞形式包括扳罾灯光诱捕、拖网捕捞、非法渔具捕捞等。非法捕捞造成渔业资源减少,水生动物多样性破坏。2003年前,用传统方式每天每船可捕捞柘林湖湖鱼200kg之多;2008年每天每船的捕捞量已经降到50kg以内,且鱼的种类比较单一。另据渔业部门在柘林湖的不同水域进行竹排银鱼灯光试捕,结果显示:永修水域每网只捕到几尾,武宁水域每网仅捕获0.25kg银鱼,与往年试捕的每网5~10kg相差甚远。

1.4旅游发展加速,污染风险增大近年来柘林湖流域人类活动强化,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共80.77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9.5万人次。2011年9月西海高速全线通车后,柘林湖的旅游人数成倍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柘林湖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对提高柘林湖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柘林湖东岸的庐山西海是一个新开发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各种投资项目纷至沓来,中信集团将投资150亿元用于中信庐山西海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生态度假地,项目的建设将使原本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且今后还将发展水上旅游产业,污染风险突增。水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矛盾亟须通过系统的保护规划和实践来进行解决。

1.5人为侵占湖滨带严重、缓冲能力下降湖泊自然带普遍受到人为干预,沿湖滨带人为侵占现象严重,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沿河湖镇区段建设了很多居民房,特别是武宁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就在湖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湖;沿湖一百多公里建设了很多农田,农药和化肥直接排入湖中,没有相应缓冲带的拦截,对水土影响较大。此外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了柘林湖宾馆、北戴河宾馆和清水山庄等宾馆,废水只经过简单的微动力和化粪池后也直排入湖,因此湖滨缓冲带缓冲能力下降,亟需对湖滨带进行生态修复建设。

1.6水土流失较严重、矿山径流污染大城镇开发建设和矿山开采产生的水土流失等已成为水土流失的新问题。尽管近几年来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积重过深,林分质量下降,森林保土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仍然比较严重。流域存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不但排放大量采矿废水(井坑涌水、废水堆淋溶水、选矿废水、尾矿库溢流水),而且破坏地表植被以及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柘林湖湖区内强度流失区主要分布在武宁县城、武宁县工业园、鲁溪镇316国道两侧;中、轻度流失主要分布在石渡、新宁镇、官莲、巾口、澧溪等乡镇。

1.7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尚未到位,历史欠账多

1.7.1生活和工业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缺乏柘林湖湖区总人口为38.9万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量近3万t。湖区范围仅武宁县建设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一期1万t/d处理规模已建成投运,由于污水管道建设尚未完善,只接纳了城区周边部分生活污水,沿湖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未能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排入湖,未经处理及脱磷脱氮的废水给柘林湖带来极大的压力。此外武宁县工业园区和太阳升项目园区的工业污水处理厂还未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较低。

1.7.2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存在缺陷目前柘林湖从垃圾收集到处理还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柘林湖流域范围内的垃圾清运范围局限于老镇区和旅游接待区,由于距离分散和资金缺乏等原因其它沿湖和沿河村落生活垃圾尚未得到有效收集,乡镇垃圾转运系统亟待完善。部分乡镇由于缺乏转运系统,收集的垃圾就地选择一处位置进行简易填埋,未进行无害化处置,未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部分乡镇由于没有合适的垃圾填埋场,就地对垃圾进行简易焚烧,焚烧的烟气对周边及湖区环境污染很大。

1.8管理机制体制尚未理顺,流域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1.8.1环境监测执法,生态观测及科研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柘林湖流域内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十分滞后,无自动监测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且监测装备条件较差,缺乏常规的监测仪器和现场快速监测仪器,无法对柘林湖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同时区内修河流域和柘林湖的生态观测与科研工作较为薄弱,尚未科学全面地掌握柘林湖区域目前陆生、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因此亟需对湖区投入强有力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对生态服务功能的现状及其恢复情况进行长期跟踪观测,以及对柘林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进行深入地调查评估。

1.8.2环境管理存在“断裂带”柘林湖流域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于流域范围涉及修水、武宁、永修及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区域,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交叉管理,重复管理,职权不明确等各种体制问题,导致许多生态保护工作不能很好的深入开展。

2柘林湖面临的主要形势

2.1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流域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解决做大产业规模与调整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又要解决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目前柘林湖流域范围的修水县和武宁县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工业新老企业更新,流域内各县近几年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尤其以工业发展最为迅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内外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和优化,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将步入稳定增长阶段,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

2.2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柘林湖流域内主要河流的水质目前基本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Ⅲ类标准,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亟需转变观念,需从水质保护向水生生态保护转变,从污染治理向防治并举转变,从点源控制向非点源控制转变。三方面转变难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在这些方面相关部门还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2.3环境风险防范形势目前柘林湖景区开发活动加快,网箱养殖及化肥投料威胁到饮用水源安全,线源(流动源)尤其是船舶增加了水污染事故发生的风险。

3柘林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对策

对于柘林湖的水污染防治与保护工作,应以控源与强化管理为首要措施,湖泊水体以保育为主,辅加治理。同时,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这正是与其它类型湖泊治理思路的核心不同之处。因此,对柘林湖水污染防治采取“分区保水、上游活水、湖边治水、湖面管水”为主要内涵的柘林湖保护与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3.1以湖泊生态安全为核心,保证湖区水质柘林湖目前处于水质良好和中营养状态阶段,经过对柘林湖进行水环境容量分析,除总磷现状负荷接近III类环境容量值外,其它指标现状污染物远小于III类环境容量值,因此影响流域经济发展和柘林湖水体水质的主要制约因子为总磷,其主要污染来源于居民生活、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化肥流失。因此,今后需要开展湖面网箱水产养殖取缔工程,取缔网箱养殖改为清水放养各种滤食性鱼类;实施清水入湖工程,加快建设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沿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接管率和处理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清六改四普及”,即清垃圾、污泥、路障;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路、改环境;普及电话、沼气、有线电视和太阳能),重点对沿柘林湖两岸乡镇和沿修河两岸乡镇进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对湖区周边畜禽养殖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加大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宾馆饭店污水实行回用与零排放工程,降低旅游业对水域的环境胁迫。采用以上措施能有效减少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入湖负荷,避免湖体局部富营养化,使柘林湖水体水质达到功能要求。

3.2以柘林湖入湖河流生态保育为重点,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柘林湖主要入湖河流有13条,在对柘林湖湖区治理的同时,需加强对入湖河流的生态保育和污染负荷削减,对污染较重的主要入湖河流,如沙田河、修河上游、横路河、盘溪河等河流实施生态保育工程,对入湖河段缓冲带进行生态护岸及内河清淤、疏浚整治工程,并配套相关景观树木和景观石,岸线旁边种植水生植物,配置宣传标识牌树木的种类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景观需要配备,主要以常年青的灌木乔木为主,在岸线水域周边种植荷叶、紫根水葫芦、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加快河流流速,提高河滨区的水体自净功能,种植的水生植物也能拦截一定的污染入湖负荷,对水质起良好净化作用。

3.3严格区域排放标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湖泊保护的关系“十一五”期间,我国水环境管理实施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从单纯化学污染控制向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方向转变,迫切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有水质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着手于水质基准、标准和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6,7]。然而,目前我国保护和管理湖泊水体的唯一标准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指标仅总氮和总磷2项,利用这些指标难以解决湖泊水华和生态退化问题。尤其缺少度量生态响应和初级生产力的指标,如表征初级生产力的叶绿素和生物量等指标。因此,建立科学的营养物基准,制定适合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提出适于柘林湖流域的环境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是有效解决柘林湖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举措。

3.4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流域土地资源调控方面,湖区范围内严格划定“三线”。根据柘林湖湖区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湖区产业布局等因素,将柘林湖区划分为红线保护区、黄线控制区和蓝线优化控制区3类功能区,严格执行“三线”环境保护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分不同产业实施资源利用调控。在农业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种植等农业面源对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在工业方面,需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布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节能减排降耗,针对柘林湖流域的钨矿、锑矿和煤矿等主要矿产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在第三产业方面,需要以生态旅游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柘林湖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柘林湖的生态特色,展示当地民俗文化,通过景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的快速聚集,形成以观光、览胜、度假为主的游赏项目框架,把风景区建成“江西最热、中部叫响、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9篇:河湖环境整治范文

关键词:城市内河;竹排冲;截污治污;思考与对策,南宁市

1 前言

城市内河是城市的连续空间,但由于城市内河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内河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使城市内河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破坏城市水环境,严重阻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提升城市水环境,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进行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城市内河截污治污是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西南宁市竹排冲整治为例,对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内河水质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城市内河截污治污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力求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以达到提升城市水环境的目的。

2 竹排冲整治概况

2.1 竹排冲概况

广西南宁拥有一江两库六环十八条内河,竹排冲是十八条内河之一。竹排冲位于南宁市东部,邕江左岸,是南宁市规划城区内最长的一条内河,源于高峰林场六里分场六怀山和高峰岭,出河口位于葫芦顶大桥津头村附近,河长33.5km,流域面积117k。竹排冲主干流的流向由北向南,在茅桥附近进入市区,经市区江北片东侧,于葫芦顶大桥津头村附近汇入邕江,市区段长约9.5km。竹排冲河道整治前主要功能是行洪和接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水质污染严重。

2.2水体污染状况

2.2.1水质状况

整治前竹排冲河道中下游及上游河段大多已受到严重污染,河水乌黑,有漂浮泡沫,闻怪臭味。2001年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在《关于确定南宁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批复》中,明确确定南宁市各水体执行标准:竹排冲(包括上游即沙江河)水质执行GHZBI-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

根据2010年2月由广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编制的《南宁市竹排冲河道污染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论为沙江河、竹排冲水质属于地表水劣Ⅴ类,竹排冲干流与支流的水质均为重度污染,其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2012年1月由广西大学、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编制的《南宁市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水质改善工程污染源调查报告》调查结论为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水质为劣Ⅴ类,污染级别为严重污染级,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已成为“纳污河”。其主要污染源为畜牧养殖污水,其次是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

2.2.2 排污口状况

经过2004年至2007年间的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河道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但仍然有很多排污口直接向竹排冲排入污水,导致竹排冲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再度遭受破坏。

根据实测资料,竹排冲中、下游北起茅桥湖,南至竹排冲入邕江口处,河道长约为9.5km,雨污水出水口共131个,其中51个雨水(合流口),80个污水口。上游植物园段从长路铁路桥至高峰水库,河道长为17.8km,主要排污口(沟)共有28个。

2.3整治目标

竹排冲是邕江重要支流,是南宁市东部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是南宁市东部地区生态防护景观带。为提升城市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南宁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决定,在打造成为中国南方“水城”的大环境下,对“水城”南湖――竹排冲核心环的建设等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和要求,于2009年启动了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项目对竹排冲的截污治污总体目标为“控制污染,提高水质,改善水环境”,并按景观和河道行船的水体水质要求达到《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用水河道Ⅳ类标准。

2.4截污治污现状

早在2004年,南宁市已开展实施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竹排冲河道沿线附近城市道路内均敷设了污水截流管,例如:竹溪大道、民族大道、怡宾路、悦宾路、青山路、茶花园路、贤宾路等12条路污水管设计。截至目前为止,该12条道路均已施工完毕,但由于某些原因该12条道路的污水截流管建设未能彻底实施,导致截污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9年12月启动的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了竹排冲截污工程,该截污工程建设主要是在2004年竹排冲综合整治工程基础上,在竹排冲河道两侧重新修建截污管道,对河道两侧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截流,以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目前一期工程茶花园桥至汇春桥下游竹溪苑附近施工已告段落,污水截流效果明显,该段河道水体水质已得到极大改善,并与两岸景观改造相辅相成,形成一道优美的水体景观。但由于二期工程及竹排冲上游整治项目尚未及时实施,未经截留处理的污水仍然不断排入竹排冲,上游污染直接影响下游水质,造成已整治的河段水质改善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河道Ⅳ类标准。

3 思考与对策

竹排冲河道属于典型的城市内河,整治建设工作已进行多年,但多次整治却未达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对这些年的截污治污工程进行反思,以供竹排冲后期建设及其他内河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借鉴。

3.1 坚决彻底实施截污治污工程,保证工程有效性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实施,必须从政策上强力推行,铁腕实施,尤其是截污治污工程,工程实施必须要有连贯性,不留后患,不留缺口,要坚决彻底完成工程目标,保证工程建设有效性。

3.2 充分采取引水补水措施,保证水体循环自净能力

根据城市内河的具体情况,加强引水补水系统工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取水、引水、蓄水、补水,促使城市内河水系的河道达到水体循环及水系联通,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同时保护水中植物,进一步提高水质。要设法创造活水源头,比如充分利用大型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活水源头,另外可考虑从其它江河湖泊或水库引水,为城市内河提供新的水源。

3.3 建立长效的河道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持续效果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开展连续水质监测,保证治理效果,防止突发事件。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开展生态修复评价,监测治理效果,系统评价工程有效性。

4结语

内河整治,治污先行。在城市内河治理中截污治污是根本改善水质的关键,把截污治污工程作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来有效实施,才是真正达到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