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精选(九篇)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第1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诗词,特别是古代诗词,寥寥数语,浓缩了语言之精华,是价值极高的“营养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诗词教学中若能“读”“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读”“画”结合学诗词立足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所创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诗揣意说画卷   诗词理解中,“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西施”。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掌握大意。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应该有些什么景物,再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些景物?答案不要求唯一,这样,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如《钱塘湖春行》一文学生听完后很容易罗列出下列景物:小山、云、莺、燕、花……这时,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就大致了解了春意。就此一点,教师加以适时的引导:你认为还有哪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就可以说出许多。再问:为什么作者选取了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去揣摩文义,与此,为进一步加深,还可以引用《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比较,找出其中的景物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在揣摩比较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得更有效一些。   二、读诗明意勾轮廓   学生在揣摩比较之后,教师引导作关键词的欣赏,体味用词的精妙,离不开学生的诵读。学生根据听诗的范例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这样读?(2)为什么这里写这种景物,另一种景物在另一处?(3)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找到景物安排的理由、“画”的细节及色彩搭配,重点的确立也就迎刃而解。如《钱塘湖春行》中,春意融融,春水涣涣的景物分布等,学生的理解就会呈明显的个性色彩。在作画的过程中,诗中的细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增或删。然后在小组共同欣赏评议,学生个人阐述理由,小组成员作出评议,在小组中修改,在讨论中去明晰。   三、品诗析意添细节   教师为启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发现诗与“画”的绝妙搭配,引举“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等一些诗画的绝妙搭配,品诗析画,品画名诗,让学生对诗画有浓厚的兴趣。在看自己的诗画有哪些尚不如人的地方进行分析探究:我这样画来表现诗是最好的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法?为什么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之后,再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独特视角中发现诗的意蕴,明白诗人通过这么一幅画或几幅画想表达什么,诗情也就凸现出来。而且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完成真正的画,配上诗句,成功的自豪感自不待言。   四、借画还景品诗情。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他们结合自己的体验逐步理解诗情的过程。用绘画的方式学诗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空洞的评述,放飞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因为学生的体验不一样,所以绘画的内容也有差别,理解也会显出不同的色彩。在品的过程中,由个人创作到集体合作,一品诗,二品合作的快乐。在快乐中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2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现手法,三是抒情手法。

2013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方式主要有5种:

1.(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2.(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4.(2013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5.(2013年高考语文重庆卷)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以上5种题可分为提示问和非提示问两类,提示问是指题干中有限定具体分析角度的提示语的问法。第1~4四个题都是提示问类题,第5题为非提示类问题,即只在题干中以“手法”一词标示是分析手法题,不再有其他任何限定具体分析角度的提示语。

【解题技巧】

一、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1.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情、怀古伤今),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

2.描法。主要是指景物描写。包括衬托――正衬、反衬(如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对比描写,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侧面虚写或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以自己写对方),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想象联想、色彩描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远景近景、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双关(谐音双关)、设问、反问、用典、叠字、互文、反语等。

4.篇章结构。包括开门见山、小中见大(以小见大)、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画龙点睛、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情景分写或合写等。

二、按照程序、模式答题

步骤一:用术语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阐述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阐运用)

步骤三:此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

如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8题:“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这是要求对“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一句的妙处进行分析。竹梢随风摆动在茶碗中有倒影,风吹竹叶的声音与袅袅升起的烟缕相伴而来。可以看出这一联的画面感与动感比较强烈。考生要着重对“细从”“轻逐”这两个动词进行分析描述。通过具体分析,即可分析出这一联的妙处在于其营造的动态感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答题时可以按步骤答题:这一联运用了全联视听结合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一)。“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步骤二)这一联生动地描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生活的闲适。(步骤三)

三、准确答题二原则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

1.分问则分答,合问则分点回答。如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14题第(2)小题:“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这是一道分问题,命题者把出处和用意这两个要点分解为两个小题。对于这类题,考生要依照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作答。而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14题的第(3)小题“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是一个合问题,是将分析虚实相生手法涉及的三个小问题“哪些句子是虚写之景?哪些句子是实写之景?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有怎样的关系?”合成一个大问题。对于这类试题,考生则要坚持分步分点作答。

2.分析表达技巧一定要到位,语言力求优美有诗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时,考生既可简洁解释诗句意思,也可在自己的分析中使用原诗关键词语。如2013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第13题第(2)小题要求分析诗中“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的妙处。此题出题角度具体,考生可作答如下:“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作者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和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参考答案中,对前两组对比运用了简释句意法分析,而对第三组时间上的对比则运用了原诗关键词,由此可见,综合运用简释句意法和选词穿插法来分析,可收到全面而又简洁的表达效果。

【答题误区】

一、泛泛而谈,虚多实少

诗歌鉴赏是不能够脱离诗句本身的,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切不可不加分析地空对空作答,而应该结合诗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必要的诠释,让结论有据可依。如谈到形象生动,就得结合诗句讲清楚形象在哪里,生动在哪里。

二、单纯地以翻译代替鉴赏

诗歌鉴赏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命题者不可能仅仅让考生去翻译诗句,虽然翻译诗句也是常见的答题的一个环节。所以考生如果本末倒置,只译不赏,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赠花卿

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后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栾][囗]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

同黄香石诸子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

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尾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 轼[注]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当时,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欲与元八卜邻①,

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选择作邻居。②墙东:《后汉书・逸民传》有“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语。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1.白居易很想和元八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他讲了哪些理由呢?试简要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1、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A、唐高祖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6、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D、唐三彩7、对完善科举制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8、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⑴开元盛世 ⑵贞观遗风 ⑶贞观之治A、⑴⑵⑶ B、 ⑶⑵⑴ C、 ⑵⑶⑴ D、 ⑵⑴⑶9、"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10、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11、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12、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13、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1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祖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15、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16、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A、夜市 B、商业区 C、娱乐场所 D、居住区17、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南宋与金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D、西夏与辽18、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 )A、选择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填空题19、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五代和契丹B、辽和北宋C、金和北宋D、辽和南宋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2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 C、哥窑 D、越窑22、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①雕版印刷的普及 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23、中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B、唐 C、元 D、清2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官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5、《百子嬉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哪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26、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27、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8、我国首创殿试和武举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29、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是(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30、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A、商周时期 B、西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31、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3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3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唐“开元通宝”B、交子C、会子D、关子34、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35、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 )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 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 ( ) D、朝廷大兴“文字狱”36、"瓦舍"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37、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8、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39、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由北而南的正确排序是:( )A、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B、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D、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40、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1、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定都_____,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_____。42、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_____",他就是历有名的_____。43、唐太宗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 _____;武则天统治时,继续实行唐太宗政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44、_____是吐蕃历杰出的政治家,_____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45、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46、960年,__发动陈桥兵变,建立 ____,定都___,即今天的开封。47、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 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历称为南宋。4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___,它最早出现于我国_____(朝代)的四川。三、材料题(40分)4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回答:(1)这是谁的诗句?(1分)(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分)(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2分)(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1分)(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1分)(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3分)5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①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②简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③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6分)5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分)52.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阅读后回答: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②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③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④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分)⑤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1分)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分)⑥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的是谁?(1分)⑦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 一、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D C D B B A C A C B A D C B D D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A A C C B D C D B C C C B D D B B C C B二、填空题:41——48略三、材料题:49、①杜甫; ②开元盛世; ③唐玄宗;安史之乱; ④诗圣; ⑤诗史;⑥“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50、(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2分)(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 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6分)51. ①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3分)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1分)52. ①科举制度(1分); ② 隋朝(1分); 唐朝时期(1分); ③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④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分); ⑤状元(1分); 清朝(1分)⑥封建统治者皇帝。(1分)⑦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分)

第4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一、结合诗句来品析

例1:阅读徐元杰《湖上》,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009年陕西省中考题)

湖 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答题分析: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古人讲究炼字,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充分体现古代诗人的推敲和锤炼功夫。

“花开红树乱莺啼”中的“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引发读者的想象,展现莺鸟穿梭林间、上下飞舞的热闹景象。从听觉角度写,却能调动视觉,并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诗的意境耐人寻味。因此,在品析词语时,不能就字论字,应该把字词还原到诗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从而把握该词语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情感,烘托着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穿梭林间、上下飞舞的动态。

例2:阅读李商隐的《端居》,思考: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了“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答题分析:答这类带有比较性质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能含糊其词。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作者所用的词语和想替换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参考答案:“敌”字更好。“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

二、结合修辞来品味

例3:阅读《秋日行村路》,三、四句“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011年义乌中考题)

秋日行村路(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答题分析:“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之句。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诗句中的“伴”,指“陪伴,相依相伴”。红蜻蛉伴绿螳螂,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清新可爱、和美融洽的氛围里,让人读之而心动,顿生喜爱之情。作者能写出如此清新、和谐、融洽的情景,正是他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田园生活精神的外现。

解答此题,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如果诗句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答题时要结合修辞来谈。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这样,在具体做题时,才能准确分析,灵活运用。

参考答案:“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表现了作者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例4:阅读《村晚》,诗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村 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答题分析:“山衔落日浸寒漪”的“衔”字,将山拟人化,描写出太阳正要落山的情景,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使山似乎有了人的行为和情感。

参考答案:“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景象。

三、结合表现手法来鉴赏

例5:阅读郑谷的《菊》,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答题分析:赏析句子,不仅要注意作者用词的巧妙,结合修辞来分析,还要联系表现手法来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学生们应该注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具体做题时,就能准确分析,灵活运用。“由来不羡瓦松高”中的“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不慕高位品质。

例6:阅读王绩的《秋夜喜遇王处士》,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分析本诗三、四句的写作特色。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第5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一、熟读成诵,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如朱自清的《春》,优美如诗的语言把春天的新、美、力写得活灵活现;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美好的画面,深情的笔触,让人不能不想去放声的朗读,深情的去朗读,更不能不去背诵。自然,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授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串联,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我让学生先把写春天的诗句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那么写春的诗句还有哪些呢?”我紧接着问。此时,同学们纷纷举手,个个都想一显伸手。同学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迟日江水丽,春风花草香。同学乙: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同学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整个课堂成了众言堂,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对旧知也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复习。另外,平时的作业摘抄我也要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如最常用的精彩语句之古代哲理名句,最常用的精彩语句之优秀题记,百部世界名著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的去积累,去记诵。在不断的摘抄过程中你会慢慢品味出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渐渐喜欢上写作,深深爱上语文这个学科。“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类似这样优美的语言难道还不能深深的打动你吗?

二、师生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多启发、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式地探究,以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应起到引导的作用,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能让学生只充当收音机和“书记员”,死记老师的答案而没办法真正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则应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让问题尽量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三、指导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确,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古今中外的名著应让学生多阅读。起先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月至少要读一至两本课外书,再慢慢增加数量。同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必读书目,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做参考,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阅读。另外,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谁提出问题最多,就给谁表扬鼓励。学生先后提出:(1)针鼹为什么被称为稀有动物?(2)课文标题是“珍奇”的稀有动物,它的“珍奇”和“稀有”各体现在哪里?(3)针鼹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朋友?(4)为什么只有澳洲有针鼹呢?……问题共有十多个。这样课堂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学生发问,师生商讨,一方面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另一方面即使平常不愿提问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也跃跃欲试。

第6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一、 感知艺术形象

诗词的艺术形象指的是诗词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的具体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即意象)。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必须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与典型意义。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品性等。有时诗句中运用了含蓄、象征、双关、比拟等手法,就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人世际遇,展开联想,深入分析。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江苏泰州市:“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江苏宿迁市:“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甘肃天水市:“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例1 (2011年・湖北黄冈、鄂州、随州卷)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评析 对于景物形象,平时要积累其寓示或象征的固定意义,并结合诗句关键词与细节体会其特点和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的鉴赏,就要充分感知人物的精神内涵,有时还要注意形象是以比喻或比拟的方式出现。感知理解时,要识别形象及身份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形象的基本特征或性格如何,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等等。这道题诗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抓住“白头”、“搔短”、“不胜簪”等显露的形象特点,结合全诗“感”“恨”的情感基调,就能体察诗人内心的感情、精神和品质。

答案示例: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 品味炼字佳句

品析炼字佳句,是中考古诗词鉴赏关注的热点,是理解诗词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有效途径。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以期获得语言上独特的审美效果和特殊的艺术魅力。炼字,主要是领会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及诗眼、词眼;佳句,主要是品评具有哲理、比喻、暗示、象征、抒情等意味的句子。解题时通常先要明确手法;再阐明其语表义,有时还要挖掘它的深层义或言外之意;然后展开想象,描绘该句景象或形象;最后点明其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创设意境或艺术效果。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广西河池市:“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浙江义乌市:“‘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河北省:“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例2 (2011年・四川泸州卷)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①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②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评析 这道题是纯粹的语言赏析题,既要体会“飞”的多重意蕴,又要体会名句的妙处,词句均有,从表及里,充分挖掘诗歌表情达意的内涵。古人讲究篇中炼句,句中炼字,鉴赏炼字,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应联系全诗的主旨、情思、艺术境界从遣词、造句、色彩、动静、修辞、效果等不同方面来体会。诗前两句景中含情,联系下句船速之快和“注”中“进京待选”,就可从表层描绘中感受花飞的盛景和从深层衬托中感受花飞的心情。后两句写云,写诗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有诗人富有情趣的错觉,又有诗人“与云俱东”的抱负和信心,同时还蕴含哲理。

答案示例:① 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② 运用了静中见动(或以动衬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 描述意境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体会意境,就要反复揣摩诗词中融入情感的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感受“此时”“此景”“此人”的“此情”,从而把握诗词的画面气氛和思想感情。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图景画面;二是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三是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等)。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浙江湖州市:“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四川成都市:“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陕西省:“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例3 (2011年・广东清远卷、河北承德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评析 中考对意境的赏析,基本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具体生动的画面。描述画面,也需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否则所描画面就与作者所表达的情境不符。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充分展现诗词中形象的特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形象生动。有时还需把营造的氛围或图景用一句话点示出来。此题要抓住初春景物“莺”“燕”的特征,充分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意,把诗人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表现出来。

答案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啼鸣;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在湖边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四、 把握情感主旨

诗词中会倾注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近年来,情感主旨类试题一直是诗词鉴赏的一个热点。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可以细化为几个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诗人或形象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涵等。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怀古伤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烦闷抑郁等。要想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就要从诗词标题、反映的题材、关键词句、形象意境、作者生活时代与人生经历等方面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显露感情的词句和后部分议论、抒情的核心词句。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云南德宏州:“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青海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湖南娄底市:“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4 (2011年・江苏泰州卷)阅读杜甫的《不见》一诗,完成下题。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析 诗词中的情感主旨,可以是具体的心情感受,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可以是集中单一的抒发,也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此诗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悟和局部理解的能力,解答时应分四步:读全诗语句、揣题目注释、抓意象情词、悟感情倾向。从题目、注释和内容可知写的是对李白的怀念,抓住诗中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哀”“怜”)和形象的刻画(李白的奇才、世人的嫉恨及诗人的感叹),以及颔联的对比和尾联的渴盼,就可明确诗人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五、 分析手法技巧

手法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设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又一大热点。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诗词中的手法技巧通常包括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用典、对偶)、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或烘托、动静、虚实、正侧、抑扬、渲染、观察或感觉角度、照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大类。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意或在结构安排、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贵州遵义市:“‘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湖南怀化市:“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宁夏区:“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例5 (2011年・广西来宾卷)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评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领悟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既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去把握,又要从关键语句上去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品读感受。答题应抓住两点:一是找出表现手法,二是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既要分析表现景物的技法,如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又要分析景中融入的雄心壮志,特别要对全诗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细细品析。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六、 比较风格题材

比较古诗词,可以在同一诗词中比较版本差异、字词替换、前人评析与今人赏析等,也可在不同的诗词中比较同一诗人的创作风格、比较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下景物、形象、意境、情感、手法等的异同。比较鉴赏有时要同时品读两首诗词,它可以把同一或不同的形象、情感和手法区别得更加鲜明,从而对诗词理解更深入,感悟更透彻。开放性大,要求高,有一定难度,故近几年诗词比较鉴赏题有所下降。赏析时只要我们知晓、对比诗词的语言风格(如苍凉雄壮、豪放旷达、沉郁悲壮、凄婉柔丽、伤感缠绵、委婉含蓄、清新自然等)与题材内容(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赠友送别、羁旅思乡、边塞征战等)的异同,就能快速了解诗词内容,把握其情感与要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甘肃天水市“【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江苏连云港市:“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江西南昌市:“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例6 (2011年・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题。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 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② 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评析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深刻地感悟与理解,也容易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古诗词的归类比较赏析,通常选择题材类似而风格有差异的作品,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比较诗词在形象、内容、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例题中两首诗词都是写雪景以及雪天中的“钓鱼人”,营造出廓远旷茫的境界,但一个是动,迎风赏雪,超然自得,一个是静,顶风冒风,凄清幽独。答题时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构想情境,联系作者的境况、身世和情感寄托、人格志向来分析。

第7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是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构成典型环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它在整个艺术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鲜明性、主题的深刻性”。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包括场面)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其作用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深刻,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折射人物情感世界,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以及连接故事情节。

【高考连线】(2009年安徽卷第13题)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答案解析】抓住关键词“心静如水,十分自在”,同时要考虑与情节的发展联系,正是由于到湖边闲坐,才会巧遇小翠。答案:①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②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高考连线】(2009年四川卷第16题)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相关语段】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他什么疾病?

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来检查。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唯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我得了猩红热。

【答案解析】本文以“想象”为线索,一个鲜明的特色是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状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和多疑。

二、想象的作用

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虚实相生,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只要掌握了这个基本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把“实体”和“象征体”变换成具体的写作对象即可。

【高考连线】(2009年湖北卷第19题)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相关语段】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答案解析】本题要从内容、结构(或行文、构思)和表达技巧几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回答要容易些,后两个要点相对较难。其首要的作用是这些描写本身的作用――表现对北窗的爱,还要考虑对文章表达效果和结构的作用。考生需要调动平时的积累,比如课本中的《荷塘月色》一文,第五自然段写月下荷塘:“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作者借树叶、树影来写月光,选文与之有相似点。

【参考答案】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三、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或意蕴,表现某种情思或精神。

【高考连线】(2009年浙江卷第15题)有人建议把文章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语段】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答案解析】本题其实是作品以“魔盒”为题有什么好处的另一种表述,着重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把握能力。虽为开放型试题,但得能够自圆其说。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四、特定词语的作用

这里的“特定词语”是指词语的情景义,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离开了这个语境,临时义也就消失了。有时是指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或作用,这种词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可以结合文本从思想倾向、感彩、形象感受、语体特点以及风格特色等方面来揣摩其作用。

【高考连线】(2009年北京卷第18题)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语段】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答案解析】这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句。内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词,仰望谁?为什么要“仰望”?答案: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②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③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高考连线】(2009年浙江卷第13题)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①: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②: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③: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语段】①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②“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③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

【答案解析】通对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答题要点:①显示人物的情态。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五、写景的作用

文学类文本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构成人物活动的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凄凉的境遇。

【高考连线】(2009年浙江卷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相关语段】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答案解析】 要抓关键词“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满目萧条”“死气沉沉”,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段景物的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六、引用古典诗文(格言警句)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此外,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高考连线】(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答案解析】 第一问要抓住“何必”“不必”这两个情感倾向明显的词语。考题就最后一段设问,解答一定要考察它与首段的关联,它常常有首尾呼应的作用。答案:①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②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七、修辞的作用

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在各种修辞中,以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诚然,一般比喻句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具体,但是,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而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点:其一,呼应题目;其二,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其三,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达手法。如果只是两种事物的简单对比,那是属于修辞方法,其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印象深刻。如果是多种事物的分项对比,而对比的内容占全文一半以上,那就属于表达手法的对比,它的基本作用应当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高考连线】(2009年上海卷第7题)第①、②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相关语段】 ①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②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答案解析】画线句修辞显而易见为拟人,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

八、插入史实或回忆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容量。

【高考连线】(2009全国卷Ⅱ第14题)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行文思路结构,关键要抓住“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一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九、首段的作用

一般而言,首段的作用有: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铺垫,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激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高考连线】(2009年山东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关语段】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答案解析】 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这一句,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高考连线】(2009年江苏卷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答案解析】本题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要抓住关键词“水”“人”“精神”,才能作答: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十、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而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答题时可表述为: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根据卒章显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高考连线】(2009年四川卷第17题)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结尾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

【相关语段】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你不是药剂师?”我问。“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

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苦啤酒,每隔六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十英里;每天晚上十一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

【答案解析】文章标题为“想象”,主人公“我”显然是“臆想症”患者,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治”,答案可表述为: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十一、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

【高考连线】(2009年天津卷第19题)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相关语段】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万道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第8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九日陪董内召登高》 唐·廖匡图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九日雨中》 唐·徐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崖客。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醉落魄/一斛珠》 宋·赵善括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十日和张少监》 唐·徐铉

摘得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九日寄行简》 唐·白居易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祐

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书怀》 元·王冕

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漫兴 十八》 元·王冕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九日酬颜少府》 唐·高适

寻诗绕遍一篱花,落叶声中日易斜。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九日》 清·万夔辅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九日北楼宴集》 唐·权德舆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客中九日》 明·王翃

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两绝句》 宋·陈与义

闻道东篱菊已黄,无因移向酒樽旁。西风忽起野烟暮,落叶乱飞山树苍。雁带寒声归渚急,江涵秋水与天长。浮云遮尽登高眼,不许愁人望故乡。《九日登鸡鸣山》 清·韩畕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重阳》 南宋·文天祥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九日遇雨二首》 唐·薛涛

天涯重九。独对黄花酒。醉拈黄花和泪嗅。忆得去年携手。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尽黄花。还是黄花时候,去年人在天涯。《清平乐》 宋·石孝友

四时令节惟重九。况此日、逢佳偶。金菊已花杯有酒。瑶池宴罢,一枝斜插,好作渊朋友。翠眉淡淡匀宫柳。比似年时更清瘦。双绾带儿新结就。长情恩爱,随家俭约,素与君同寿。《青玉案》 宋·倪翼周

谁道他乡异故乡。泉江风物似湄湘。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今共古,几重阳。休将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鹧鸪天》 宋·郭应祥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朝中措》 宋·范成大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 南宋·陆游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严维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 唐·杜甫

秋树风高,可怜憔悴门前柳。白衣去后。闲却持杯手。一笑相逢,落帽年时友。群知否。南山如旧。人比黄花瘦。《点绛唇 重阳》 元·李俊明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铉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三笑旅怀开。《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破村寥落过重阳,独自撄宁葺草房。风撦红蕉仍换叶,雨淋黄菊不成香。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他日若修耆旧传,为予添取此书堂。《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唐·皮日休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只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重阳》 南宋·文天祥

年年羞见开,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九日》 唐·李群玉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庚午岁九日作》 唐·齐己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又是江南离别处,烟寒吹雁不成行。《有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句》 宋·方岳

老去登临兴未删,便乘小艇放溪湾。高原水浅苗初出,密树霜浓叶渐斑。《九日放舟山塘》 清·施何牧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觉人间岁月遒,愔愔窗户一灯幽。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病齿何堪食粱肉,残躯惟念制衣裘。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秋夜》 南宋·陆游

老怀多感惊佳节,病骨宜寒喜薄霜。玉脍齑中橙尚绿,彩猫糕上菊初黄。几年虚负登高兴,何许重寻落帽狂?浅酌易醒归薄暮,又成支枕独焚香。《壬子九日登山小酌》 南宋·陆游

夔州鼓角晚凄悲,恰是幽窗睡起时。但忆社醅挼菊蕊,敢希朝士赐萸枝。山川信美吾庐远,天地无情客鬓衰。佳日掩门君莫笑,病来纱帽不禁吹。《夔州重阳》 南宋·陆游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重阳》 唐·司空图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九日》 唐·王勃

九日无欢可得追,飘然随意历山陂。蒋陵西井风烟惨,也有黄花一两枝。《九日》 北宋·王安石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漂泊》 唐·郑谷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九日田舍》 唐·钱起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 唐·杨衡

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重阳日访元秀上人》 唐·司空图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杯。《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唐·崔曙

寒食吊之推,端阳悲郢客。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九日杂咏》 清·赵与楩

凤去台空,庭叶下、嫩寒初透。人世上、几番风雨,几番重九。列岫迢迢供远目,晴空荡荡容长袖。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天亦老,山应瘦。时易失,欢难久。到于今惟有,黄花依旧。岁晚凄其诸葛恨,乾坤只可渊明酒。忆坡头、老菊晚香寒,空搔首。《满江红》 宋·陈纪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九日家中》 宋·陈与义

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至正戊戌九日感怀》 元·叶顒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九日贾明府见访》 唐·戎昱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池馆隳催古榭荒.此廷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热,蟹螯充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九日小阁》 宋·韩琦

粲粲黄花手自持,登高聊答此佳时。纤云不作看山祟,斗酒聊宽去国思。落日楼台频徙倚,西风鼓笛倍凄悲。彭城戏马平生意,强为巴歌一解颐。《重九会饮万景楼》南宋·陆游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九日小疾不出》 南宋·陆游

病酒坚辞绮席春,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第9篇: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范文

漫天惊雷婴儿啼 毛氏门庭喜得子

大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阳历12月26日),在民间,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这天先是一阵雨夹雪,很快放晴,刮起阵阵瑟风。在田间小路匆匆疾行的毛贻昌还不知道,天公已把未来肩负治国大任的大英雄投向人间――韶山冲上屋场。婴儿的第一声长啼,正伴随着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在淤泥中跋涉的脚步声……

毛贻昌知道妻子的产期到了,却想不到儿子已经降临,否则,他也不会为讨两块银元的账,跑到十里之外的山那边去堵老表的。突然,他停住了脚步,望着路边的滴水洞出神,口中念念有词:“列祖列宗,良弼没有辱没毛氏门庭!日子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了。”

毛贻昌说的是实情。

滴水洞是“高人”勘定的风水宝地,毛家依命立坟于

毛家始祖,既非名门,也无缘高贵血统,也没有哪个祖宗留下过像样的遗产。依家谱上溯,周武王灭纣之后,封弟弟叔郑为毛伯,子孙世袭,遂称毛氏。在那漫长的繁衍中不见显赫的记载。直到朱元璋起义,江西吉州府龙城县毛太华应征,南征北战升至百夫长,才是毛家有史可查的鼻祖。毛太华随军南征云南、平定叛乱之后,便戍边澜沧江畔,娶滇妻而落户。直到几十年后,毛太华被恩准还乡,但他只带了妻子和儿子毛清一、毛清四,留下了毛清二、毛清三继续为国戍边……谁知义军又起内战:那朱元璋、陈友谅互相厮杀,跟随朱元璋的毛太华故没能回到江西,被遣往湖南湘乡绯紫桥。征途的劳累夺去了年迈老人的健康,毛太华不久病逝。不知何故,毛清一、毛清四再迁湘潭七都七甲即韶山。从那之后,毛家世代繁衍,遂成韶山冲大户。到毛贻昌得子,已是第二十代孙了!

毛贻昌的持家本事胜过父亲毛翼臣。他勤劳节俭又有好脑壳,十七岁便持家做主,种得地肥苗壮,稻谷装满了家里的谷仓不说,农闲时还做起粮米生意。毛贻昌不但还清了父债,还水田增亩、牲口添栏、钱袋子鼓起来。然而,毛贻昌却不大开心!堂客文七妹生过两胎伢子,竟两个夭折!毛贻昌望着滴水洞向列祖列宗祈祷:祖宗们保佑七妹生下个壮实伢子啊!保佑伢子生下来平安长大

蓦地,天空似有一声响雷惊他一跳!想起即将临盆的妻子,便匆匆赶回上屋场……他踏进家门第一眼看到父亲毛翼臣在天井里那欣喜的样子,就猜着个八九分。没等自己开口问,父亲乐得合不上嘴儿:

“生了,是伢子!接生婆说又胖又壮。”

毛贻昌三步并作两步抢进屋里,望着襁褓中的儿子,两眼分明湿润了,声音颤抖地说:“我有儿子了!毛家有后了!我有指望了!”产后虚弱的妻子文七妹撑起精神,提醒他:“别忘了给伢子认干娘。”

“我怎么会忘?就听算卦先生的,拜他外婆家里的那块大青石当干娘。”毛贻昌平日里那难得一见的笑脸此时乐得开花儿似的。

石三伢子,是毛贻昌早就准备好了的乳名。此前两个孩子夭折,新生儿行三,故为三伢子。遵照算命先生的嘱咐拜大青石为干娘,故名中不可无石。

毛贻昌添丁之喜,早旋风般刮得韶山冲风吹草动,男女老少皆闻。毛家宗族被邀赴宴,那些外姓人也借机蹭顿酒喝。

南岸私塾的先生邹春培,虽然几杯黄汤下肚,仍不失文雅之风,双手相抱恭喜毛贻昌:“恭喜恭喜!良弼先生,我看贵子决非凡人之相,日后必成大器。如不嫌弃,将来把石三伢子送到南岸学堂,我管教他成才!”

“先生只要教他认得字,读得四书五经,懂得孝道,打得算盘记得账就蛮好了。”

“那还不是小菜儿一碟……有大号了吗?”

“哦!石三伢子这一辈儿排‘泽’,就叫泽东。”

“好!好响亮的名字!”邹春培听了点头赞许。

文曲星语惊四座 七步诗信手拈来 1902年的初春,的个头儿已经蹿到门锁那么高,该进学堂了。邹春培先生一眼就喜欢上。天资聪颖的竟有过目不忘之才!不但教过的书,就连有些未曾教的书竟也早熟读于心。邹春培问:“你如何连没讲过的都背得熟?”

“学生从外婆家借得《康熙字典》,在家边看课本边翻字典,先生还没讲过的已先看过,所以功课都晓得。”

“原来如此!”邹春培恍然大悟。不到两年工夫,在邹春培的南岸私塾把入门功课《百家姓》《三字经》《干家诗》读完,又读《论语》《孟子》《诗经》……之后,征得家长同意,转学关公桥私塾、桥头湾、钟家湾再读,但那些课程他早熟读于肚。此时,对古典文学有了初步理解的,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从学欧阳询着手,再学颜、柳,小小少年便练得一手好字。到除夕过大年,毛贻昌再也不用求春联。

1906年伊始,又师从堂兄毛宇居,入井湾里私塾。虽然这里的《公羊春秋》《左传》之类的历史类教科书,比以前所学多了“故事性”,但总不比《三国演义》《水浒传》及《西游记》等占典文学作品吸引人。而这类“杂书”是不准在私塾看的。

一天,毛宇居发现在课堂上看“杂书”,便手拿铜戒尺“啪”地压在的书上,冷冷一笑:“毛润之!跟我来!”毛宇居走到院子里的水井旁,伸手指指:“以井作诗,以诗说井。如果我听着诗好,免你一罚。”

在同学们的簇拥下,绷着脸儿围着水井转,边转边瞅,瞅井台、瞅井帮,伸脖子瞅井里……转到两圈便停住脚步,望着毛宇居。毛宇居催:“吟,吟啊?”

张口道来: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好!”同学们一阵喝彩!

毛宇居禁不住暗暗称奇:“奇才!贻昌叔好福气!此人日后的前程不可估量。”

自那以后,毛宇居破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论看什么书,都不管他。而渐臻世事的觉得,韶山冲里里外外的师塾都读遍了,也读腻了,向父母祖父提出停学务农,自学读书。

不久,把韶山冲的藏书都借阅完了。对书的渴求,迫使他走出韶山冲寻求更多的精神食粮。后来,毛宇居还特地找到上屋场游说毛贻昌:“润之乃可塑之才,埋没乡里可惜了,当离乡远走高飞,展大鸿之翼。”毛宇居的一番话让毛贻昌警觉起来:石三伢子心思不在种田做生意上,该给石三伢子讨堂客哩!

一个月后选下吉曰,毛贻昌张罗着把罗氏娶进家门。令毛贻昌尴尬的是,小夫妻好似两个同住客栈的路人,看不出一点儿缘分在。几个月过去,文七妹没发现儿子“好上了”的蛛丝马迹。

考头名润之进一师 罢课潮恩师护爱徒

1910年秋,在毛宇居和亲友们的游说下,毛贻昌“恩准”去有名的湘乡县东山学堂继续读书。临行前,写了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东山学堂校长是毛宇居的故交李元甫,语文教员是谭咏春。在东山学堂,如鱼得水,不但知识面得以扩展,思想境界也有了大的飞跃。李元甫慧眼识英雄,谭咏春惜才助少年,使得在人生的道路上迈上新的台阶,二位师长还写信推荐他投考湘乡县驻省中学。

1911年,考入长沙一所中学。他在全校第一批剪辫子,并和另一个同学,把10个曾“相约剪辫子”而又反悔的同学的辫子强行剪掉。那年10月,投笔从戎,加入湖南革命军。半年后,军旅生涯结束,陷入何去何从的困境。他开始整天黏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就“像牛闯进了菜园子”。

1913年春,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第二年,“四师”并入湖南第一师范。第一师范聚集了杨昌济、徐特立、徐锦熙等教育界的名流雅士。

杨昌济,这位拥有爱丁堡哲学博士学位的老师,除了给讲授伦理学课程,还介绍他看《新青年》。杨昌济把列为所有学生中最出色的3名学生之一,另两位是萧子升(又名萧瑜)、蔡和森。

这天,杨昌济正在李氏芋园家中翻看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觉得对陈独秀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正在这时,只见爱女开慧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焦急地向他报告:

“爸!出事了!出大事了!校长张干要开除润之啦!”

杨昌济猛地回想起来:几天前,校长张干贴出一纸布告,要在校学生每人缴纳十元的“杂费”!可谁都清楚,一师开办以来对学生是免费的。当即行文表示抗议:“一师干名学生誓求省教育当局立即撤销张干校长之职”!学生无不拍手称快!教职员工也纷纷声援。想不到张干抢先一步,向自己的爱徒下手了。杨昌济忙去敲邻居徐特立的门,二人匆匆交换意见,马上联络同住李氏芋园的王季范、黎锦熙、方维夏几位先生,再和广大师生达成共识:如果张干不撤销开除的错误行为,全校将罢教罢课。杨昌济愤怒难耐,用粉笔在课堂的黑板上写道:

强避桃园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在师生们施加的巨大压力下,张干不得不撤销开除的决定,但仍坚持给记过处分。

是夜,找到好友蔡和森,道:“张干不去,一师难宁。我们组织同学们罢课,迫使当局撤掉张干一师校长之职!”

“我同意!”蔡和森马上支持,“我们要当局必须答应我们三个条件:一、撤销收取学生杂费的决议;二、撤销对的记过处分;三、撤销张干一师校长职务,改派进步、崇学之校长。”“好!”点头赞成,“再加上一条:学生有结社活动自由。”

早饭之后,一呼百应的学生们像烈火熊熊燃起,以班级为单位,排成条条长龙,手举“三撤一有”的横幅大标语向省政府进发。省长张敬尧只得答应学生们的四条要求。大家拍手称快,众人欢呼请讲话。向同学们致意,以幽默的口吻道:

我们摸了老虎的屁股,它回头咬我们,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为什么敢摸老虎屁股?因为它屁股坐错了地方,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摸”了它一下,它非但不认错把挡路的屁股挪开,反而咬人,逼着我们赤手空拳也得打虎!没有同学们千只拳头一齐举起来,“老虎”真的吃定哩!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千只铁拳对一只老虎,哪怕一只狮子,也不怕它!

在公众面前讲演,文人雅士们“拽文”是“游戏规则”,的“大白话”让入耳目一新,听着爽快。博得阵阵掌声。

首赴北平追梦想 情窦初开会师妹

大学时期,的言谈举止慢条斯理,聚会时沉默寡言。但他心中渴望朋友。一天他去报社刊登启事,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同他联系,并指明要结交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在此基础上,、萧瑜、蔡和森于1918年组建了纯政治性的团体,“新民学会”。这是湖南第一个进步团体。

1918年6月,杨昌济被聘为北大哲学系教授,携家眷自湖南迁至北京,住进豆腐池胡同一个不大的四合院。那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到中国招募华工,北大校长蔡元培等人因此筹建了华法教育会,组织中国学生开展赴法勤工俭学活动。杨昌济及时把这个消息传回湖南。

1918年8月19日,新民学会的十名会员和十三名非会员,在、毛子升的带领下,来到古都北平。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采访过关于青年时期在北京的生活,他在《西行漫记》里记录下的叙述:“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我是向朋友们借了钱来首都的,来了以后,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我的老师杨昌济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有八块钱。”

然而,年轻英俊的尽管在湖南已小有名气,并且已经是新民学会的领导人之一,但初来北大这块精英聚集之地,他还只是一个来自外地的默默无闻的普通青年。

以一种略带自嘲的语气回忆这段经历:“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

唯生性醇懿,经他指引,参加了新闻学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旁听了一些他感兴趣的讲座。他对当时在新闻学会讲课的著名报人邵飘萍十分敬佩,曾经多次上门求教。

可以说,在北大学习的这段时间,得以更广泛地接触新事物、接受新思想,这对于奠定他的思想基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终,没有随蔡和森远渡法国勤工俭学。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特里尔认为,可能是经济原因和对杨昌济女儿的牵挂所致。

比小8岁,他们初次相识时还是个14岁的小女孩,但当在北京再次遇到时,她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与杨昌济建立了极为深厚的师生情谊,课余时经常去杨老师家里讨论问题,他总是碰到,他们有了更多接触机会,这对青年人渐渐萌生了爱情。1919年早春二月,拜别,转道上海,拜见陈独秀先生,之后回湖南长沙,在小学找了个历史教员职位。

铠甲将军失在无道 布衣学子赢于有德

时值“”爆发,在长沙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罢课声援北京。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在创刊号上,欢呼:“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在《创刊宣言》中提出:“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做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创刊号当天全部销完。重印2000多份,仍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从第二期起改印5000份。

他首次公开称赞十月革命。但《湘江评论》只出到第五期,湖南督军张敬尧便派兵将其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也被取缔。

年底,张敬尧用刺刀和枪托驱赶焚烧日货的人群,著文呼吁张敬尧,1.3万人在这份宣言上签字,长沙学生罢课,工人罢工,驱张运动拉开序幕。

长沙学界的大游行、大示威惊得湖南反动政府如惊弓之鸟,更有主编的《湘江评论》特刊有文章似重磅炸弹炸得张敬尧之流魂不附体!在北平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上海的思想家陈独秀、文化巨人胡适等看过《湘江评论》的主编二十八画生――的文章无不拍案叫好。撰文说:

润之之文章,犀利而深刻,我辈革命认识之里程碑也!

当时,张敬尧借庆50大寿大肆敛财,激起长沙各界愤懑。他授意属下强迫绅士名流们“慷慨解囊”,单那干面锦缎寿旗就足以使“长沙锦缎贵”!爱憎分明的自然不肯漠然处之,亲写文章痛斥并发动学生和群众张贴标语抗议。张敬尧非但不予收敛,反而公然抓捕抗议学生,下令“缉拿首犯”。

在严峻的形势下,担任赴京百人请愿团团长,向北洋政府提出驱张要求,“三年以来,湘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今欲救湘,首在驱张!”还在湘乡会馆举行干人反张集会,他举起标语:“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从此,,一个响亮的名字为长沙人口口相传。

1920年5月,吴佩孚、冯玉祥出兵,张敬尧逃出长沙。

聚上海志士赴会 移南湖中共诞生

1920年初,也是第二次来到北京时,杨昌济不幸病逝。满怀悲痛地与在法源寺为恩师守灵,并发起募捐,安排后事。随后,随母亲回湖南。这一年冬天,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仅花了6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

婚后,二人在板仓小住两日,便告别母亲、哥嫂回到长沙清水塘。不久,就投入到革命工作之中。曾回忆,他能成为马列主义者,和两个人密不可分,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同时还读了三本书,让他铭记一生,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他说,此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1920年11月,受陈独秀委托,与何叔衡等6人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6月,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知。6月29日下午6点,他和何叔衡一道在长沙小西门码头,趁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当时,和何叔衡同在《湖南通俗报》工作的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15位与会者(13名代表加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的平均年龄28岁,正巧是的年龄。以后改变整个中国面貌的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这样一些年轻人成立起来的,是一色的知识分子。

除担任记录外,只作过一次发言,介绍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给与会者留下的印象是老成持重,沉默寡言。

会议期间,因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中共一大被迫于8月初转移到南湖一条游船上举行至闭幕。此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

会后,李达诚意留在上海协办《共产党》月刊,婉言谢绝了。当时,任课长沙一师且兼任附小校长之职。

志同道合伉俪情深 小别鸳鸯各分南北

长沙清水塘,与度过了一段蜜月,还把母亲接到清水塘来照顾工作和生活。清水塘畔的灯火无限温馨,凭实讲,作为师妹的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师兄的妻子,

20世纪80年代初,在离世50多年后,湖南政府修缮板仓杨家故居时,从墙缝中发现了开慧的诗文手稿,当时的初恋之情跃然纸上: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了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去杀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个命运!

住在清水塘的岁月,开慧一直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夏日的长沙酷热而气闷。不施粉黛的开慧素面朝天,却像一支盛开的白牡丹,朴素无华的衣装更体现素雅之美。

一次,看望开慧的说:“霞姑,听说你曾有诗赠友?”

“是啊!”开慧点头回答,又补充道,“我女中闰友李一纯――她赠我盆菊,我回她五言诗。”

“我听听。”

开慧年轻,在北平耳濡目染,很容易把南北语言混合,读起诗来更有韵味:

尚谊薄云霞,温和德行嘉。

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

月夜幽思永,楼台入幕遮。

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用心听着,又抚掌而笑:“此诗甚好。似写给我的一般!你看:‘尚谊薄云霞,温和德行嘉’,润之当之何愧?‘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分明闺中待嫁么!‘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霞姑,我心慕久矣!”

从上海回湘之后,更忙了。大家闺秀一步迈进主妇的坎儿,是忙上加忙:她要尽妻子、主妇的责任,丈夫的衣食住行、家里的油盐酱醋茶都要操心;接待同学朋友同志,她责无旁贷;入夜,她还要抄写的文章,为整理文件资料,是名副其实的没有薪水的秘书。经同意,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知不觉,春风又拂潇湘柳,燕儿重返小屋来。清水塘毛家居住的小院子里月季花开,绿草成茵。从案头站起来,伸伸懒腰,打个舒展,走出书房,望着飞进来飞出去的燕子,对院子里的保姆孙嫂道:“霞姑说得对,看样子还是去年的那对儿燕子呢!鸟儿也有灵性。”正说着,开慧抱着小岸青从屋里走出来,对说:“伢子听见你的声音啦,听你在院子里说话就小腿儿乱踹高兴啊。”

笑笑,把小岸青接过来,乐呵呵地道:“爸爸的大嗓门儿吵醒你啦?”

保姆孙嫂道:“小孩子一百天认母,五个月认父――当然能听得出爸爸的声音么!”这时,已会满地乱跑的长子从外边跑回家,闹着要抱小弟弟。正热闹,就见何叔衡急急忙忙进院来。把孩子递还开慧,对何叔衡道:“你来得正好,屋里谈。”

两人关系甚密,就互不客气,进了书房带上门。何叔衡向通报:“据上海传来的消息,孙中山要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说要请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道:“我也正是要为此找你商量。中央局要听取各省的意见,我们开省委扩大会议讨论一下,听取大家的意见。”何叔衡点头表示赞成,若有所思又问:“你的意见呢?”不假思索地回答:“参加。听说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大政策,其中就有‘联俄、联共’,并准备在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所以,我个人赞成应邀参加。”

“那好,”何叔衡点头道,“那就礼拜天上午到岳麓山?”

“行啊!和平常游玩一样,在书院后边的榕树下。”

礼拜天,走后,开慧为书记整理文件时,发现的那首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她看过多少次了,回回为那宽广的胸怀和超俗的诗意打动,情不自禁又轻轻朗诵起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短短几年的夫妻生活伴随的是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从“一大”回湘建立湖南支部、成立自修大学,到随夫君调任上海中央工作……开慧伴随夫君的,不光是幸福快乐,更有奔波的艰辛、事务的繁累,惊险和危险也时时伴随!她却从未彷徨过。既然跟定,就要和他“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开慧雷打不动的信念。

又是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岸英、岸青都睡了。夫妇相拥床边,双双瞅着他们的两个孩子,沉浸在深情和眷恋中。但美好的婚姻也会有磕磕绊绊,正所谓“马勺总要碰锅沿”。也委屈过,虽然她后来知道那是误会。而因工作经常离家到外地的对自己的眷恋和歉疚,在那首《虞美人・枕上》表露无遗: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霞姑,辛苦你了!”说,“此去又不知多少天。”

“你放心去,”开慧瞅着爱人,“我为你而生,我们为革命而生。在革命面前,一切都为它让路。”

心中不免感到震撼!

在轰隆隆的南下列车上,双手捧书而不读――他的思绪又回到长沙清水塘,开慧送别时的泪眼挡住他的眼帘。想到与开慧更多的是聚少离多,再也抑制不住感情,新词一气呵成: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