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精选(九篇)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第1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编者按: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中国的皮影艺术也体现了这种地域间的文化差异。本栏目连续两期分别介绍了山西孝义和陕西地区的皮影艺术,展现了两地区皮影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文化内涵,希望读者读后能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皮影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致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

一、 陕西皮影艺术特征

皮影,是对影戏和皮影制品(包括人物、场面道具景物)的通用称谓,皮影制品有人物(头茬、身段)、马靠、神仙朵子、景片(彩帘子、室内外布景、车辇仪仗、飞禽走兽)等几大类。陕西影戏又称 “牛皮娃娃影”或“拍板皮影”,旧时称“隔帘说书”,其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省。皮影既是演出时的道具,又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观赏艺术品,陕西皮影尤以华县、华阴一带的皮影最佳,形体小巧、雕刻精细。

1、取材牛皮,雕镂繁密精美陕西皮影是用优质的牛皮(以4至6年的小母牛皮为最佳)雕刻成型。经处理过的牛皮为半透明的亚麻黄色,具有柔和的光泽和自然的肌理效果等自然形态特征,体现出天然的生命力和本真的亲和力,造就了陕西牛皮影子的独特审美意味和艺术个性。

陕西皮影在全国几大流派中,以雕镂精细,图案繁复且装饰性强而见长。尤其在清末民初时,陕西皮影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民间艺人创造了大量精雕细刻的皮影,其繁密的彩帘子、神仙朵子和细致入微的影人脸谱以及程式化的装饰纹样是我国皮影雕刻中空前绝后的艺术精品。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高人胆大的陕西皮影艺人,运用独创的推皮走刀法,控制手劲推皮依线运转而雕镂,体现出高超精湛的手工艺。

刻线主要有实线、虚线之分。实线去皮留线,造成镂空效果,虚线去线留皮,造成实体效果,这虚实对比的雕镂形式是皮影造型的主要手法。深植于民间哲学意识中的阴阳互补、虚实相生、互相转换、生生不息的阴阳太极宇宙观,在陕西皮影的雕镂中得以完美的运用发展。如皮影人头茬中生、旦角的镂空白脸,突出了眉眼五官的个性特征;净角的实体花脸,便于色彩渲染脸谱;丑角的半镂空半实体脸,突出“白豆腐块”,这几种风格迥然相异的脸谱在影窗的光影摇曳中相得益彰。

陕西皮影在简练的外形轮廓之中,运用适形的手法雕镂了大量的图案及纹样,其中繁与简的对比,点线面的穿插关系均完美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图1可谓乍看眼花缭乱,再观精美绝伦。

2、寓意五色,施彩强烈鲜明

陕西皮影的用色,以红绿为主色调,黑色调和,隔色平涂逐层烘染。加上牛皮的黄色、镂空处在影窗上呈现的白色,共有五色呈现。是民间传统五行五色观的包罗万象、简化归类的体现运用。

皮影人物角色的忠、勇、狡、奸等个性特征,分别以红、黑、黄、白色比德表现。皮影艺人从陕西社火脸谱、地方戏剧脸谱吸收借鉴了色彩的搭配程式,尤以净角的花脸呈现的特征最为明显,不同色块组合的隔色渲染细致描绘,配合变化有致的镂空线条,形成角色各异的脸谱程式,图3是陕西皮影中的最为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施彩上非红即绿的大众审美意识,反映出陕西人民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特征。红绿黑色的对比运用在繁复的景片中的庙宇楼阁、树木山石上,与影人的色彩相呼应,使影窗上的整体色彩效果和谐一致,色调温暖鲜明而沉稳。神仙朵子中的天官、仙姑(图10)、童子、等神话形象及想像创造出的奇灵异兽,赋色主观、夸张浪漫、幻想奇特,常见的有红绿相映的祥云、火狮子(图2)、大绿色的麒麟、大红色的飞龙等。皮影艺人及尽想像之能事,创作构思不拘一格。

陕西皮影整体色调艳丽而不浮夸,对比鲜明又协调统一,具有很强的装饰趣味,把传统民间美术中的意蕴表现的绚烂至极。

3、理想造型,人物善恶分明

各地皮影人物造型均遵循“五分头,七分相”的共性特征,即正侧面的头部与半侧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间求全面面观的体现。陕西皮影人物最为显著的造型特征是无论生、旦、净、丑均是高额头的理想造型,称为“岩颅”。人物前额饱满圆滑突出,神气十足。自古以来,“前庭饱满”被普遍认为是聪慧、自信的特征,在陕西皮影中得以夸张强化。在陕西民间剪纸、凤翔泥塑、年画人物造型中也可找到相似的特征。

自宋代以来,各地皮影脸谱造型均体现着 “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1)的褒善贬恶鲜明特征。陕西皮影艺人极其重视面部表情的刻画,对面部的个性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推敲把握。陕西华县流传的皮影谚语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2)的描述,女性为“弯弯眉,线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的温柔秀美程式造型。面部的造型口决有“眉眼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的造型规定,符合民间大众在生活观察中总结出的人物面相规律。具体人物脸谱特征与地方传统戏脸谱相结合,创造出净脸人物如张飞的豹头圆眼张牙咧嘴(图6),关羽的蚕眉凤眼合嘴长须等典型形象(图11)。为了衬托人物性格,奸诈脸谱多刻画为粗细变化的结构线条,尤如蜿蜒的蛇形(图7)。残暴脸谱多刻画为倒立的锯齿状毛发胡须,粗条状横肌纹。丑角脸谱为低额鼠目、张嘴嬉笑状等(图4),民间艺人通过夸张、概括的造型手法,突出强调了人物善恶美丑个性特征,达到一目了然的艺术效果。

4、寓情入皮,操纵技艺高超

皮影通过操纵人在幕后的技巧表演,配合各式的地方唱腔,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陕西皮影艺人的操纵技巧有“净角要撑,旦角要松,生角要弓,武角取当中”“青衣两手夹,闺门目不瞧,武旦风摇柳,梅旦手描腰”“提抢甩袖亮靴底儿,吹胡耍翎帽翅儿”,(3)这些程式化的操纵技巧,体现了假中求真,以少胜多的意象形态把握原则。影人侧面造型的特征,便于艺人对大动势的把握,抓住情节冲突,强化表演功能。

陕西华县的碗碗腔皮影,唱腔婉转悠扬,拖音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堪称原生态艺术中的经典。其分别以欢快、悲伤、平缓的不同情绪唱音配合影人入情入理的动态设计,再加上民间艺人幕后喷烟、烧酒松香、晃动灯光等虚拟特技手法烘托气氛,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二、 陕西皮影民俗文化特征

民间皮影艺术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形态。陕西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民族传统,皮影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与民间习俗相互承载着地方传统和民俗文化。

1、 陕西皮影的起源及形成

关于我国皮影的起源地,早有始于唐代西安之说,齐如山在《故都百戏图考》中 便提出:“按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玄宗又极爱提倡美术,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亦在意中。”(4)关于皮影戏的最早记载于宋代,从北宋的“素纸雕镞”(5)发展到南宋的“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6)记载了宋代影戏达到繁荣。北宋末年,避靖康之乱的中原影戏艺人西出潼关,流入陕西地区,几经时代变迁,中原影戏与当地生活习俗、乡音俚曲、伦理道德相融合,逐渐形成以华县、华阴等地皮影为中心的陕西皮影艺术。

2、 陕西皮影戏习俗及民俗文化

中外古人早期均有把人影当作灵魂的观念,被历代巫术所用,使之形成民间“弄影还魂”之术。舞动的影像便是与想像中的神灵沟通,达到意愿传达的载体。陕西皮影与众多的民间习俗活动相关联,在旧日广大农村地区,皮影戏非常流行,人们在祈雨、祈晴、谢土神、庙会、寺院“开光”及个人求子、求仙药等民间习俗活动后均有酬神还愿的影戏演出,称为“报神”,在影戏中,出现大量的天上、人间、地下的各路神仙朵子,“天官大帝”、“招财童子”、“福禄寿三星”,和寓意吉祥的“和合二仙”、“五子夺魁”景片、彩帘子用于祈祷、许愿。影戏的唱词则代替人们向神灵祈求吉祥平安。此外,在欢庆丰收、嫁娶生子之类的喜事,及为逝者超度亡灵的丧事时都有皮影戏上演,人们图热闹,寄哀思。由于皮影被民间大众赋予了神性,故陕西皮影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定,如男女影人不能对脸存放以免乱了阴阳,皮影的翻动要用签杆不可用手等习俗、习惯。

在陕西皮影造型中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观念。如在武将的甲靠中运用最多的“万字纹”(图8)寓意绵长不断,富贵不到头。皮影景片中出现的“古钱纹”(图5)为富寿双全之意, “盘长纹”(图9)又被陕西人称之为“蛇盘九颗星”为四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另外众多取谐音讨口彩的复合图案,如梅花和喜鹊为“喜上眉梢”,石头和雄鸡为“市上大吉” 鹿和鹤为“六合同春等,均体现了民间美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传统。

与陕西皮影艺术相互依存的民俗文化,符合民间大众向往美好幸福的主观愿望,在皮影造型意识中更是沉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皮影从形式到内容上多褒善贬恶,蕴涵了人们希望战胜自然的力量。历代变迁,陕西皮影艺术已成为研究民间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及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

三、 陕西皮影的艺术价值

1、陕西皮影艺术是以中原影戏为源、长期流传于民间、经历展而形成,以华县、华阴一带皮影为主向各方向传播,影响了晋南、甘肃、川北、青海等地的皮影艺术。陕西皮影在民间皮影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2、陕西皮影是民间美术中集大成者,它广泛吸收地方戏曲、民间剪纸、民间年画艺术的造型特征,以其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大量形态优美、雕刻精细、极具形式美感的影人和景片以及具有丰富想像力的神仙朵子,其造型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既丰富和充实了皮影的造型,又迎合了民间大众的集体审美意识,具有黄河流域母体文化的艺术特征及内涵。

3、陕西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乾县阿宫腔、富平县弦板腔均以极高的艺术造诣及原生态文化特征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项目》中,陕西皮影作为民间美术造型的经典在民间艺术品市场呈升值趋势,其中蕴涵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保护陕西皮影艺术,对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第2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纹理与图案设计在室内家居与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了纹理与图案在室内家居与建筑物装饰设计应用上所具有的优势,如造型灵活、题材广泛、亲和力十足、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简单介绍了动物元素及动物、植物元素组合纹理与图案在皮革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以皮革编织壁画为例,重点介绍了通过切割原材料、固定、编织处理、端口处理、后期整理等工序,赋予皮革室内装饰品独特的纹理与图案视觉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皮革纹理;室内装饰;编织工艺;元素糅合;壁画

前言

纹理是依附于物体材料表面而呈现出的线条和纹路等,一般与材料、质感、图案等诸多元素混合存在,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1]。纹理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室内装饰能够有效营造氛围、提升空间品质,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2]。经过艺术加工的纹理与图案表现形式多变,既可以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和民族特色,又是提高装饰品质的有效载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应用[3-4]。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们的审美趋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对室内装饰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功能性,而转向寻求具有更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室内空间,并且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反而开始更加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元素的运用[5-6]。纹理与图案作为典型的装饰语言,频频被引入到现代室内家居的设计与装饰中,将人与自然完美结合,也为现代人居空间注入了传统文化内涵,引领了室内设计的时尚之路[7]。

1纹理与图案在室内家居与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1.1在国外家居与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古希腊既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又是西方文化的起源地,其建筑设计风格更是对西方室内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8]。从古希腊留存下来的一些神庙建筑可以看出,动物纹理、图案在古希腊神殿建筑中的应用最早体现在其典型的柱式柱头设计上,由于当时的西方文化氛围推崇的是华丽精美的设计样式以及极具西方特色的古典风格审美趣味,因此自然流畅的动物纹理、线条图案设计,成为早期希腊人民喜爱的题材。17世纪对欧洲艺术风格影响最深的为巴洛克艺术,它强调采用夸张的动态表现力及精美的细节刻画,形成强烈且戏剧性的艺术反差效果[9]。巴洛克艺术在室内家居装饰设计上注重雕塑感及丰富的色彩,造型多取材于自然界动物本身形态,同时巴洛克室内家具设计都带有雕刻或镀金,形成灿烂辉煌、豪华富丽的装饰效果,成为室内家居设计中非常著名的风格,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与当时绘画雕刻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意向一致,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欣赏性美术的影响,注重塑造形式上的完美效果。现代新艺术运动以模仿动物形态的流动曲线为装饰主题而著称,其室内家居设计作品表现出自然、有机的风格,主张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体现了与工业时代精神相适宜的简化装饰思想,将曲线线条的表现力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营造典雅、柔美的视觉效果[10]。

1.2在国内家居与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古代室内家居装饰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人们生活起居习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兼具实用性和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纵观我国古代室内家居装饰艺术,动物纹理、纹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彩陶表面的纹饰体现了原始的动物纹理装饰艺术特点。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动物纹理、图案都作为主要装饰纹样大量运用在石窟壁画和彩塑艺术中。唐代后期,动物、植物纹理、图案的运用开始扩展到陶瓷、金银器、漆器以及丝绸等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时代动荡和民族大融合,当时佛教兴盛,动物纹理、图案装饰的纹样被赋予神话色彩,广泛应用于石雕、木雕、藻井、门饰、壁画中,同时不同审美趋向和造型艺术风格也在这个时期趋于融合[11]。

2纹理与图案在皮革家居用品装饰设计上的表现手法

自然界中纷繁的动物、植物种类为室内家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皮革材质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的造型、广泛的题材、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审美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2.1灵活的造型

皮革家居用品的纹理、图案取材于自然界,且具备灵活的造型结构和表现形式。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纹理单独或组合起来,能够形成丰富的纹样,不同样式等级的纹样可适用于不同空间场所,以满足各类室内空间的装饰需求。

2.2广泛的题材

动物、植物是自然界丰富且占主导地位的2种资源,为人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人类从与动物、植物之间的联系中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纹理与图案,并且赋予这些纹理与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

2.3特有的亲和力

皮革家居的纹理、图案装饰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取材于自然界而进行的创作,承载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独特情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2.4丰富的文化内涵皮革家居的纹理、图案装饰还可以体现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借纹样抒情,表达出设计者的志趣。这种表现方式含蓄内敛,具有一种柔和美,兼顾了实用性和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3纹理和图案在皮革家居用品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3.1动物元素纹理与图案夸张主要指通过强调和强化现有形态特征而达到其表现目的的手法,可将动物毛皮纹样的某些特征鲜明生动地突显出来,达到增强艺术表现力的作用。改变纹理与图案原有的比例和结构,强化其中的某一部分,不仅可以增加装饰效果,而且也使得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对纹理与图案进行整体夸张表达,则能更为强烈、鲜明、生动地表现其形象特征。简化主要指借助归纳性、概括性的处理手法,将纹理与图案中的主要特征总结和归纳出来,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艺术表达,进一步突出其形象特征,使之更完善、典型、富有代表性。

3.2动物、植物元素组合重构纹理和图案

在进行皮革家居用品装饰设计过程中,将不同的艺术元素或纹样、纹饰添加和组合到皮革材质表面,可以赋予皮革家居用品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如将多种具有特定寓意的动物题材进行组合,或在动物纹样中添加人物、植物纹样等题材,这类形式的装饰一般观念性比较强,在具有吉祥寓意装饰的纹样中有相当一部分采取这一手法。

3.3编织工艺纹理、图案

皮革材质具有很好的柔韧性,非常适合用于编织各类装饰用品。以下以皮革编织工艺壁画制作为例,重点介绍编织工艺纹理、图案装饰在皮革家居用品设计与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3.3.1切割原材料

根据室内其他物件设计的主色调,选取匹配度较高的几种不同颜色的皮革,将皮革切割成条。3.3.2固定画框根据需求将皮革底料固定于画框中,在固定过程中,注意皮革底料上不能有过于明显的折痕,否则会对成品效果造成影响。然后,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对皮革条进行编织。

3.3.3皮革条编织处理

由于本次制作中选择的图案较为简单,因此具体编织方法为:第1步,基础图案的完成。根据装饰图案及风格设计要求,在适当位置手工引入某一种颜色的经向皮条,简单地上下编织,从而形成整块的编织图案。第2步,细节设计。根据图案设计所需,在特定位置引入另一种颜色的纬向皮条,此颜色纬向皮条在织品的右边缠绕成圆弧状,从而获得别具特色的平纹皮革织品。第3步,打针织结。根据图案设计所需,在已编织好的平纹皮革织品上,先用有别于前2种颜色的足够长的纬向皮条在一经向皮条上打一结,再根据图案设计所需,挑选出上层3~5根经向皮条为一组,在此组经向皮条上再打一结。打针织结既能将皮革进行固定,又能赋予皮革灵动活泼的特性,形成简单而独特的艺术效果,使织品表面图案具有独特的粗犷风格。

3.3.4端口处理

皮革编织工艺壁画编织过程基本完成后,需要对编织端口进行必要的手工加工处理,主要目的是固定和艺术再创作。一般采用皮条对端口进行缝合,缝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1)针结法。用3倍于编织皮条宽度的缝合皮条,从任一边开始编结,缠绕在端口,这种编结方式让壁画风格更加粗犷,也使得壁画端口处更加稳固。(2)交叉缝合法。即反向缝合,与原本的编织方向交叉。这种缝合方式较慢,但缝合过程使皮条之间形成交叉图案,较为美观。(3)锁边缝合法。用一条纤维面料,对端口进行锁边缝合,这种缝合方法装饰性比较强,但缝合不够坚固。(4)经向皮条打结法。多根经向皮条系结拧成一股,相互之间进行固定,也可在打结时采用花边结,增加艺术效果。

3.3.5后期整理

当皮革编织工艺壁画的制作基本完成后,为增强其完整度,可将皮条两两相系形成菱形网状结构,能够更加凸显出壁画简洁明快的风格特点。

4结束语

皮革家居用品是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它包含了自然赋予人们的丰富财富以及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而将纹理与图案装饰融入皮革家居用品的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各类家居空间的装饰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硕.浅析我国传统室内装饰方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6,14(4):15-19.

[2]荣侠,王小冬.皮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15,44(6):122-125􀆰

[3]董楚涵.皮革在服装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8,29(4):28-30􀆰

[4]徐云慧,姚亮,李晓光,等.可调节长度和围度的室内拖鞋的设计[J].中国皮革,2014,43(6):104-105􀆰

[5]唐昱.花香不在多———浅谈室内装点艺术[J].家具与室内装饰,1996,17(3):55-59􀆰

第3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公共艺术;本土文化;艺术;传统文化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但软实力相对落后。随着中国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建设,原有的中华文明古国城市建设变得更加“现代化”,但随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城市为了体现“现代化”,毁坏了古迹原有的自然文化风貌,使得城市形象逐渐失去了特色,愈加趋同化。如何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使城市具有独有的品格与魅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1城市公共艺术应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文化元素的载体,它具有美学及象征意义,它以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来表现与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题材、表现形式等都体现着该城市的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是公共艺术总的发展趋势。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展现文化地域特色,每处公共艺术都仿佛留存着文化的痕迹,成为艺术生命的载体,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超越本身之外的文化艺术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文化立体多义的魅力所在,以形象彰显文化,以实体再现历史。留存的实体成了人们洞悉历史的窗口,也成为城市文化自信的缩影,见证并述诉说着城市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百花齐放的繁荣气象。

1.1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艺术不乏优秀的案例。例如,陕西戏曲大观园位于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东侧的休闲区,是一座展示陕西地方戏曲文化的主题公园。通过提线木偶雕塑、皮影戏雕塑等景观小品,将戏曲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完美融合,展现陕西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如著名的《弦板腔皮影戏》雕塑。此雕塑是戏曲大观园中的彩绘雕塑,是陕西地方戏曲重要的剧种——弦板腔皮影戏。皮影艺人与纱幕的当代设计手法与传统皮影的完美融合,既展现了西安皮影文化,又能够触动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游客流连忘返。

1.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井盖设计中的应用。井盖视觉设计在世界各国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在日本,井盖设计得到了广泛而独特的发展,各个城市、乡镇、农村自行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而且大多数图案都不重复,五颜六色的井盖极富设计感。比如日本函馆市的井盖,颜色对比极其强烈,为城市增色不少,同时井盖上的名胜古迹还会告诉你这个城市什么最著名,什么最好玩,有的井盖还具有导视功能,方便外地人游览观光;日本动漫侦探柯南形象的井盖,其漫画作者出生在大荣町,井盖上的漫画柯南形象成为该城市的代言人;北海道函馆市盛产墨鱼,井盖上印有三只跳舞的墨鱼娃娃,其造型会告诉你当地的盛产。井盖俨然成为日本的城市名片,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一种特殊文化。这种以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的完美融合设计的井盖,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对城市的宣传大有裨益。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共艺术尽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达是多元的,但总体上是公共艺术的地域性与当代性的完美融合。这种当代性是在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当代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审美观念的多元发展的新变革,更加关注创新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只注重地域性,展现地域文化特征而忽视当代性的开放、创新、进步,这样的公共艺术是保守的,对公众而言是乏味的。或只注重当代性而忽略地域性,这样的公共艺术是徒具其表,缺乏可持续发展、缺乏人情味的,犹如无根的花朵迟早生命枯竭,对公众而言是缺少文化之根的。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公共艺术由单纯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逐渐转向城市文化的建构与展现,并具有当代性,这样的公共艺术承载着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记,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使市民有归属感与自豪感,对提升城市鲜明而独有的城市形象、提升经济与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2本土文化元素介入城市公共艺术应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区域性、整体性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包容性,这样的城市才更具吸引力,芝加哥著名的千禧公园不同项目是由来自全球的艺术家设计完成的,这种国际视野使其获得了诸多奖项。在目前“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时代,城市公共艺术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并且能够跟上并引领时代潮流。有吸引力的城市不一定是大城市,却一定是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与开放性等现代都市风格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征集更应具有这种开阔的视野,在此征集中更是对城市进行了广泛而大力的宣传。公共艺术作品应在公众、艺术家、政府部门在相互交流下建立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下完成,它是检验公共艺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共艺术所服务的对象是公众,而非艺术家自身对公共艺术的艺术表达,不必太过考虑公众的喜好,所以公众应具有使用公共艺术作品的决定权,政府部门担任公共艺术作品实现的组织者,协调各方顺利进行,满足公众的愿望以体现民主性,这样的公众艺术作品才是公众所喜闻乐见的。城市公共艺术因其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以受到其存在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制约,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有商业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商业区也分为综合性商业区和专业性商业区,不同类型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功能的街区、巷道使用的元素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除了符合地理环境外,还要与人文环境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需求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逐渐演变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标准发生很大的改变。城市公共还应具有其城市区域的文化内涵与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以满足公众的心理需求,彰显着该城市区域的文化特色。

公共艺术的实施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制约,如美国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主要是指政府用立法的形式,从工程建设投资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应用到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建设当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部分发达国家普遍认同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它对塑造城市环境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体改善人文特色与城市人居环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公共艺术要长期健康发展,应做好整体规划工作,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艺术快速发展。

第4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一、民族艺术元素形态之内涵

“形态”(Form)是设计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从汉字意义层面上来讲,“形”和“态”有着不同的涵义:“形”主要是指事物的形式、形状,“态”则是指事物发展的态势、状态。[1]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民族艺术元素的“形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民族艺术元素的“形”,它是民族艺术观念的一种程式化表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主要是指民族艺术元素呈现的形式与形状,比例与尺度。从艺术哲学的角度看,这里的“形”是意向的物化,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形而下的“物质”属性;二是民族艺术元素中的“态”,主要是指民族艺术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状态,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处于传统美学中“道”的层面上。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形态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视觉化”“物质化”表达,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存在,是社会制度、价值规范等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物化。民族艺术元素的形态具有类语言属性,它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具有指示、表象和语义传达等方面的功能。书籍装帧设计中民族艺术元素形态之美不仅体现在文字与书法、图形与图案、材料与工艺等各类感官之美上,也体现在文化意蕴之美上,是“形与态”“文与质”等中国传统艺术哲学观念的完美再现。

二、民族艺术元素形态之美

(一)立象尽意,图案形态之美。图形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艺术元素,古人云:“图者画也,形者象也。”《周易•系辞下》中载:“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故曰:图必有形、形必有象,立象尽意、意欲吉祥。传统图案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图像物化,是实现信息传达的艺术媒介,常带有生命关怀、精神向往、吉祥寓意等人文观念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图案形态之美常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造型形式之美。传统民族图案深受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表现形式严谨稳定,而又不失浪漫洒脱之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图形造型简洁,繁简得当,方便人们通过绘、写、刻、印等方式进行复制传播,利于在现代书籍装帧中进行创新设计。如魏晋时代的忍冬纹、卷草纹,融异域文化于其中,具有古典中西合璧之美,体现出清新自然、简约至美的传统工艺美学观念,此类图形纹案可使用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社科类书籍装帧设计中。图案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书籍文化内涵,还能给受众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深刻的感受传统艺术元素形式之美。二是形态意向之美。传统图案的审美观念是在民俗文化、民族信仰、伦理道德观念的相互制约与影响下,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完整艺术形式。其选材广泛,图案生动,情景交融,其意向常带有祁福纳祥、趋利避害、因物寓意,托物言志的功利主义审美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充分了解图案的民族文化内涵,把握传统图案的意向美,才能更恰当地将图案运用到现代书籍设计之中。在设计应用时并非完全照搬传统图案形式,而是在继承图案民族性和文化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其形式与意向美的不同,通过提取、抽象、变形、对比、解构、重组等现代设计手法进行符号化再设计,以赋予书籍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美感。

(二)无形之相,汉字形态意蕴之美。汉字是书籍装帧设计中最基本的民族艺术元素之一,是构成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要素。汉字是现在世界上仍在使用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是古代先民在象形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其形美义更美。鲁迅先生曰:“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2]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不仅要取其“形”,更要延其“义(意)”,“形”与“义”互为表里,共同构成汉字形态意蕴之美。汉字从字体结构上来看是一种介于具象图形与抽象图形之间的一种艺术造型形式,它即脱离不了具象的事物形态,但又力图达到抽象的形态,是人们意识的体现和意象的物化,蕴含着独特的中国式审美价值观念。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巧妙利用汉字“意象”形态美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来进行创作,可以增强传统风格书籍的视觉表现力,有助于书籍整体之美的形成。现代书籍装帧中的文字意蕴之美常通过书法来呈现。自古以来,书法贤人常藏笔墨于胸竹,三寸柔毫尽情挥洒,无形却见心。“无形之相,不类自然之形,却得自然造化之理,简单而丰富,无奇不储。”[3]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艺术创造,文字的书写风格、大小、组合形式都会影响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之美。良好的书法造型、巧妙的文字排版设计,能够传递给受众更多的视觉美感,使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回归本源”。如《萧远海十三年作品集》,书籍版式整体采用现代简约设计理念,封面以汉字“海”为设计的基本形,利用传统书法艺术,将主观心性与自然之海融于一体,宁静而不失柔远之感。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合理运用汉字与书法艺术,不仅能深刻展现书籍设计的美学内涵,也能增强其视觉艺术张力。

第5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洒家思想富有哲学内涵,最为宏远精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哲学基础,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合就是老子说的道。在中国人的各种观念中,阴阳太极观念是最基本的观念,以“天人合一”观念,贯穿的阴阳八卦五行系统,是对万物存在形式的总结。中华古代先哲认为宇宙是旋转着的阴阳两极的复合体,阴静阳动,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而生阳,一动一静,双向逆反,互为其根,这就是太极的含义。“阴阳”表示着变化的对立性。“太极”表示着变化的统一性。《周易·系辞下》:“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是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既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阴阳哲学道出了中华文化观念的内涵,而也正是这种来自于我国远古的太极阴阳哲学理论对民间美术造型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讲求完整圆满、对称偶数、动静结合、黑白相守的造型法则,就成为了艺术家们普遍追求的美学理想。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在外在形式上主张对称与平衡,在思想上主张适度与均衡,这与阴阳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阴阳太极哲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造型影响极深,所以有阴阳太极哲学是造型哲学的说法。在皮影艺术人物造型中,体现着“阳”和“阴”的是表示着世界万物形状的基本“方”与“圆”。“方”属阳,它寓意着奇数、光明、动态、刚健、开放,对于性格来说方给人以刚、直、硬、简单、明快等感觉。“圆”属阴,它寓意偶数、黑暗、向下、内在、关闭等感觉,对于性格来说圆给人以软弱、滑润、满、柔等感觉。而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则给人以浑厚、饱满、结实、富于张力和重量感。因此,笔者认为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是艺术造型的最佳选择,也是中外一切优秀艺术品都具有的内涵品格。方中圆、圆中方的存在形式如同八卦图一样,负阳于阴,负阴于阳,有千千万万的差别,因此才造就了不同感觉的形状。唐山皮影在这种总的艺术形态风格的影响下,加上特定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民间传统工艺水平的不同,也就随之产生了特有地域特色。唐山皮影运用了大量阴阳的线型结构,构成平面性、图案化的造型,并巧妙地运用在人物的头茬和服饰造型中。就皮影地域特色而言,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秦晋皮影外在人物造型线条总体来说是圆中寓方,柔顺内在,给人以圆曲、秀密、阴柔之感。而唐山皮影外在人物造型特征则方中寓圆,外方而内圆,给人以方直挺拔、刚健、明快、向上的阳刚之气。而唐山皮影人物脸谱中的生、旦、净、末、丑五行也以三种脸线,以刚、柔、韧,阴阳结合的原则设计出来的。造型是以自然形态为基础又比自然形态更加鲜明,这就是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洒家美学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在精神上获得绝对的自由,把审美情趣同人生态度联系起来,这对审美与艺术的特征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后世对于一切有关审美和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的认识,绝大部分来自于洒家美学。中国古代艺术所具有的重直觉,讲意境、气韵,强调想象、体悟等特点,也大部分出自洒家的思想。这种特点至魏晋时期发展为一种以言、意、象为核心的理论,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原则。可以说,不了解洒家的美学思想,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奥妙。

二、法家文化对皮影造型的影响

法家学说是法家的经典,是一种以心智、伦理、政治三者相结合的学说,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其思想在后世成为主宰中国封建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正统主流思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法家思想逐步形成了以维系尊卑贵贱品级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体系,将伦理关系移于治国立政之道。法家的“礼治”,即以尊卑、贵贱为标准,老小每个人都各有其行为规范,都要严格地遵循由自己社会地位决定的贵贱、尊卑的等级制度。这个被提得极高的尊卑意识、名分观念和等级制度,不仅贯穿于人际的政治待遇、社会特权、家族地位,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家生、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这样就达到法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唐山皮影当中,从服饰造型和图案纹样的角度来看,都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这和法家思想所倡导的等级观念是相吻合的。

三、光头教壁画、雕塑对皮影造型的影响

第6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1、1资源优势

孝义皮影独特的资源优势,是旅游营销得以开展的基础。论文百事通孝义皮影在皮影艺术历史上,是最有资格代表中国和世界最早皮影之称的皮影戏,素有“三晋奇葩”之美称。孝义皮影制作精美、操作传伸逼真、表演手段独特、剧目丰富,现收藏有200余本,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即有民间传说,也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且极具学术价值。同时孝义皮影戏又是一项综合性的戏剧民间艺术,集民间工艺美术、文学剧本、音乐唱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孝义皮影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观赏性深受旅游者尤其是儿童旅游者的喜爱。有全国唯一的一座皮影木偶影视拍摄基地——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和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皮影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这些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旅游的“卖点”,成为孝义皮影开展旅游营销的基础。

1、2区位优势

孝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孝义皮影旅游更接近客源市场。孝义市是孝义周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贸易发展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身就是孝义人员集散地。紧临灵石、汾阳、介休,与平遥也相距不远,很容易吸引在平遥古城、介休绵山、灵石王家大院旅游的客人来孝义旅游。同时孝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为开展旅游营销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孝义距省会太原120公里,走高速也只需2个小时;距北京、西安、天津、郑州等各大城市600公里。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直插腹地,孝柳铁路向西延伸,成为晋西和陕北地区的物流通道。国道307和108、省道汾介和孝午公路与市乡油路、乡村公路,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运高速、太军高速从南北两侧擦境而过。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孝义皮影更接近客源市场,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必备条件之一。

2孝义皮影旅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营销意识淡薄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目前还处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发营销阶段,主要表现在旅游营销意识淡薄。人的观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没有正确的旅游营销意识,就不会有营销活动的开展。孝义市政府只把皮影作为民间艺术加以保护,特别是从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只注重对于艺术的挖掘、改革和创新,而没有将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向市场,从网络上的资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孝义皮影资源特色介绍,而关于是一种旅游产品的几乎为空白;当地民间的表演艺人大都岁数大了,对皮影开展旅游营销更是不甚了解;同时又缺乏专业的旅游营销人才。因此,政府、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淡薄,导致实质性的旅游营销活动迟迟不能展开。

2、2营销主题模糊

孝义皮影暂时没有准确而清晰的旅游营销主题,直接影响着旅游营销目标市场的定位。目前,孝义皮影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鲜明的营销主题,对外的宣传主要有:皮影与木偶、碗碗腔合称孝义艺术“三大奇葩”、孝义传统文化——皮影等,如果开展旅游营销的话,这些主题就有点模糊,既突出不了孝义皮影的特点,又说明不了它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地位,同时也忽略了旅游者参与皮影的体验。缺乏明确的主题使旅游者抓不到主轴,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也就无法留下长久的记忆。一个景点是否有准确清晰的营销主题直接影响这该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为孝义皮影制定鲜明的营销主题,才能突出它的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和旅游者参与的体验,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融入山西民俗旅游之列。

2、3营销内容单一

孝义皮影营销内容单一是制约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又一主要原因。孝义皮影目前的营销内容主要是文字性的介绍孝义皮影戏、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皮影艺术博物馆”。忽略了皮影人制品这一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营销和体验营销这两大营销内容。皮影人制品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高的收藏价值,是室内装饰、馈赠亲友、珍奇收藏、旅游产品的最佳首选。另外,皮影的制作、表演对旅游者具有较大吸引力,近年来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作为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更愿意加入某项活动中来,所以孝义皮影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体验营销,使游客既是观众更是演员,丰富游客在孝义的体验。可见,目前孝义皮影的单一的营销内容使得开展旅游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2、4营销渠道低级

孝义皮影营销渠道的低级严重地制约孝义皮影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孝义皮影的主要营销渠道是游客慕名而来或皮影演出团偶然外出演出,其中游客慕名而来的数量占少数,演出团外出演出虽然在演出地效果很好,但未能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后续营销且演出机会也不是很频繁。因此,这两种未经过旅游中间商的营销渠道不能使孝义皮影被庞大的客源市场所接近,同时也未能形成宣传推广孝义皮影的有效渠道。这种低级化的相对单一的营销渠道给孝义皮髟景区带来了经营风险,成了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瓶颈。

2、5宣传力度不足

开展孝义皮影营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足。网络上关于孝义皮影的资料90%都是介绍孝义皮影的制作和演出、种类和特色、起源和历史演变,很少宣传有关作为一个旅游产品的孝义皮影,没有一个正规的孝义皮影网站,照片和视频几乎是空白。媒体少有提及皮影这种艺术形式。作为山西人,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孝义皮影、更未看过皮影戏表演。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经营皮影木偶作品及收藏品展览、儿童游乐公园、木偶电视剧光盘的发行、皮影木偶事业后继人才的教育、皮影木偶旅游工艺产品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在网络上都很少提到。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人们不知道、不了解、更走不进孝义皮影。孝义皮影只有通过影视及广告等各种载体扩大对外宣传,才能刺激潜在旅游者需求,引导潜在旅游者消费,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策略

3、1提高营销意识,打响皮影营销品牌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必须提高孝义市政府、皮影旅游从业者及当地居民的皮影旅游营销意识,强化皮影营销品牌。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宏观引导职能,认识到并重视孝义皮影营销的重要性,成立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等组织,主要负责皮影艺术的搜集和整理、皮影旅游营销策略的实施。办公室的成立有助于改变目前皮影旅游营销的自发状态,有助于将皮影旅游营销纳入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之中,有助于打造皮影旅游品牌。打造皮影旅游品牌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皮影旅游产品同其他民俗旅游产品的异化,这种异化应立足于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并将这种文化内涵赋予相应的旅游产品中。另外,在皮影旅游产品开发初期,可以将其与晋中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捆绑销售,使其融入到民俗旅游中,又可以提高其知名度。

3、2准确市场定位,明确皮影营销主题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就是要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通过目标市场细分,科学定位目标市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前提,是制定旅游营销策略的基础,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是为了开拓目标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地调研,建议将孝义皮影艺术的目标市场确定为三类:一级目标市场:孝义市居民及周边居民;二级目标市场:山西省省内及周边市场和国外市场;三级目标市场:北京和东部沿海高出游率地区;四级目标市场:全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建议将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的主题定为“参与孝义皮影,体验山西民俗”,它既可以突出孝义皮影旅游的特色,又能让游客在旅游营销主题中增加自己的旅游体验,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3丰富营销内容,开展皮影体验营销

(1)加大皮影制品等旅游纪念品的营销,以皮影靠子、皮影挂画、皮影服饰、皮影灯、皮影小件饰品等文化旅游产品营销为重点。针对小朋友这种特殊的目标人群,可以营销如孙悟空、猪八戒、奥特曼等他们所喜爱的皮影制品。(2)开展皮影体验营销。为顾客真正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让旅游者加入皮影的雕刻制作和皮影表演之中,让旅游者身临其境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心情的放松、好奇心的满足,使之留下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寒暑假,主要针对学生开展学生体验营销。新晨

3、4拓宽营销渠道,开展合作营销

(1)与附近景区开展线路合作营销,如与周边的平遥古城、绵山、王家大院等景点组成各种旅游线路,如:平遥古城——孝义皮影——王家大院——绵山,通过这些渠道达到游客的双向流动和互动,景区间实现优势互补、共生发展。f2)与旅行社开展合作营销,孝义皮影应多加强与周边旅行社的沟通和合作,依托旅行社保证孝义皮影稳定的客源。(3)与其他民俗品牌开展合作营销。另外,近年来,旅游散客比重明显增加,大型团队有下降趋势,小型自助团队大幅上升,且多是自驾游、家庭游,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站这个平台,搭建起远距离沟通桥梁。

3、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形象

(1)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联合各旅行社组织专门的营销队伍,进入各种消费团体,尤其是学校、机关、老年协会和企业,利用宣传画册、年历赠送、学习赞助、友谊活动、体育交流和文化沙龙等进行广泛促销。(2)在途径孝义的高速公路沿线制作一批广告宣传牌,让“孝义皮影”冲击人们的眼球,让“孝义皮影”文化品牌深入人心,逐步为大众接受和青睐。(3)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扩大孝义皮影信息的区域范围,使其被广大的旅游者所熟知。(4)条件成熟后可到目标市场举办以“孝义皮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推介周”,适时建立“孝义皮影网站,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推介孝义、推介“孝义皮影”文化品牌?为孝义皮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第7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看中上海玉雕创作氛围

出生于安徽的王金忠从小就喜欢绘画,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高中刚毕业的他进入一家玉雕厂学习玉雕,一年后,他来到了扬州,继续学习,1997年。经过深思熟虑,他来到上海发展。对于选择上海作为将来发展的基地,王金忠说,主要是看到上海玉雕界良好的氛围,希望通过在上海的学习,能够得到更快的进步。

初来上海,他进入一家私人玉雕厂工作,什么题材的玉雕都做,后来,他把重点放在了花鸟和人物题材的创作上,对于此种转变,王金忠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在某一领域下更多功夫,才能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确立对于玉雕行业是很重要的。现在好的原料越来越少,玉雕师应该尽量把每一块玉的特质都体现出来,不要糟蹋了这些珍贵的玉料。”

工厂的工作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大多数玉雕大师的创业历程一样,经过在玉雕厂的锻炼后,为了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王金忠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

工必灵巧 料必完美

王金忠擅长花、鸟、人物的雕刻,他的作品大多选择带皮色的和田子玉,通过对皮色的巧妙处理和运用,既体现出了材质本身的特质,也让作品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成立个人工作室以后,王金忠在创作中力求作品没有太复杂的工艺,但视觉效果强烈,人物表情传神,花鸟构图美观,特征明显,充满了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金忠说,玉雕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积累,这样才能创作出神、形兼备的艺术作品。而自己也在不断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对于皮色的处理和运用,王金忠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经过他的再创作,每一块玉石的皮色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品更加情趣横生,俨然一副世间景象的浓缩版。他认为,玉石的皮色是上天赐予的,留住玉料的这种别有一番风味的纯天然美,作品不仅有传统的静态美,更有立体的动态美,动静结合,浑然天成,观赏性和艺术性都很高。

近几年,王金忠在创作中,也在有意识地把人物与花鸟进行有机地结合。他认为,创作玉雕人物作品,其景物陪利在作品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体现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同时,运用动物、植物作点缀,或用谐音寓意等艺术语言象征性地表达出来,都能极大地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在创作中,他讲究主体和陪衬的协调、自然,王金忠这次的获奖作品《云龙戏珠》,巧妙运用皮色,符合他作品一贯素雅简约的风格,评委说,王金忠的作品素雅、灵巧,把艺术的美感和精致的雕琢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凡是看过王金忠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的选材所折服,他所选用的都是材质上好的和田子玉,无论是白度、细腻度、油润度都称得上是上品。他说。自己对材料的选择是很苛刻的,所选用的原料必须是和田玉,皮色也必须是真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好料配好工,才能出精品。有人认为王金忠一定要选择完美的和田籽料,是因为心虚,以料的美补工艺的缺陷。王金忠解释说,其实在圈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事实,但是把好料做坏的人也比比皆是,真正的藏家不会因为料好工差而去收藏它。现在全国性的玉雕评奖百花奖、天工奖也不再以玉石本身的材质和玉雕工艺的精细程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现在更侧重设计理念和观念的创新。他认为,在这些全国性评奖的影响下,自己的创作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创作风格也在有意识去创新、挖掘玉雕创作的新内涵。

学习国画提升个人素质

第8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一、 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剪纸具有渊源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涵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剪纸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学会欣赏剪纸艺术,为他们打开民间剪纸文化宝库的窗口,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感,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审美观念,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师搜集资料,精心筛选,布置了民间剪纸作品展览。这些作品有的表现民俗喜庆、人物山水;有的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亭台楼阁;有的是十二生肖、图腾崇拜、历史故事、等。学生站在这么多蕴涵着丰富内容的剪纸作品前,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对剪纸艺术家的赞叹,他们对着作品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老师,这样的作品真的是剪出来的吗?”“多么精致、细致呀!这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剪成一件作品呢?他们真了不起呀!”……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引发了他们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

教师请来当地的剪纸奶奶来课堂,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老人首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创作和珍藏多年的剪纸作品,学生面对着这么多的剪纸作品,认真地欣赏,都不由得发出了啧啧赞叹。然后剪纸奶奶现场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向学生传授剪纸技巧。一双双小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奶奶那苍老却无比灵活的手指,只见剪刀在纸间灵活舞动,不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龙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发现小小的剪刀竟然也有如此大的魅力。学生的折服感及学习的欲望都一下子被激发了。历史美、创造美、艺术美在无形中得到了升华,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了艺术。

教师还带领学生参观横河剪纸陈列馆。那里展出的都是本地的剪纸作品,是横河剪纸历史的缩影。在馆长的带领讲解下,学生们知道了横河民间剪纸的历史,了解了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民间剪纸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在欣赏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作品后,教师启发和倾听学生们对作品的意见和评论。在活动中,教师充当作品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自由地评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也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 在教材的挖掘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课程理念的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洞察实际的能力,利用身边很多的资源,对教材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充分挖掘和思考分析,不忽视每个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把每个传统文化教学的“微小”价值点尽可能地将其放大,这样将会使美术课堂不断推向高潮,使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昂。

事实上,教材中涵盖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的内容在教材中已经有所提示,内容之间也会有相互关联之处。笔者通过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进行整理,在相关内容中挖掘出传统文化价值点。如:从第三册的《下雪天》想到的雪花,到传统纹样团花,到中国宝相花,以了解造型上相关之处来切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第二册《美丽的盘子》可以欣赏从古到今的各种盘子,如人面鱼纹盘等来了解盘子上的纹饰的特点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四册《看花灯》欣赏各种造型、各种材质的花灯,了解元宵节的由来,花灯从古至今的变化,再让学生设计图案花纹并剪下来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花灯上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十册《皮影》,对于现在接受着很多外来文化的学生来说知之甚少,这是一种陌生的艺术,但是它和剪纸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了解皮影造型以及表演特点时,合作研究用剪纸的表现方式来学习皮影的艺术特点,提高他们对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民间艺术。

三、 在构思和创作中体现当地传统文化

什么内容的美术课在什么时候上,什么情况下上怎样的美术课,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当地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灵活地结合实际,就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蓬勃生机,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角角落落,丰富人文精神。

慈溪拥有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教师应尽量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细微处不断挖掘出点点滴滴的素材,展示家乡慈溪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使课堂成为宣传和发扬慈溪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如第八册《蔬果造型》,引出闻名遐迩的慈溪特产杨梅。第四册《花瓶》,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并能用画或者剪贴的方法装饰美化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再借机引出慈溪越窑青瓷,让学生掌握瓶子对折特点的折剪方法,剪出造型美观、大小合适的瓶子,了解了几千年前在慈溪大地上凝聚着老一辈劳动人民智慧的越窑青瓷文化。第十册《民乐放光彩》也可以与剪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教学上体现系列性、层次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由“慈溪上林青瓷瓯乐团”创作的《九秋风露越窑开》《上林追忆》《梅花三弄》等瓯乐曲,来了解这门古朴的瓯乐艺术是慈溪的一块响亮的文化品牌。然后用剪纸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拉近,让他们快乐地操作。慢慢地学生在这种由散到聚的过程中进行着美术剪纸的学习,在拥有了学习的本领后,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感知文化的世界。而课堂内外的操作,更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文化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第9篇: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艺术语言;传承价值;文化

赫哲族鱼皮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女真”后裔,主要居住在黑龙江区域,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一带繁衍生息。历史上的赫哲族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改为赫哲族。赫哲族有悠久的历史,有迹可循的赫哲族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黑龙江文物考古队在黑龙江密山市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赫哲族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上均有鱼鳞纹、鱼网纹、水波纹等纹样。

鱼皮艺术反映了赫哲人的渔猎情形和社会历史变迁。赫哲族以渔猎为生、以鱼为食、鱼皮为衣,甚至生活用品也用鱼皮制成。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赫哲族已经不再穿鱼皮衣服,但是鱼皮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却更为广泛的流传开来。

赫哲族的鱼皮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气息。他们根据艺术主题,对生活中常见的鱼皮进行艺术加工,配以相应的图案和色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鱼皮艺术作品,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表达。《皇清职贡图》卷八载:“男女衣服皆鹿皮、鱼皮为之。”赫哲族鱼皮艺术反映了本民族对自然生物的独特理解和图腾崇拜,融合了现实与理想、历史与地方的独特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

1 鱼皮艺术形式的传承内涵

赫哲族人沿水而居,渔猎为生,其绘画形式、种类必然受地域特征的影响。赫哲族鱼皮画材料独特,利用野生鱼皮的天然纹理为绘画创作服务。赫哲族有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神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艺术中,但是多数鱼皮艺术都是对赫哲族人民日常生活情境的表现,也有反映和图腾的形式。所以,鱼皮艺术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承载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的进程,有助于我们认识赫哲族的历史进程、生活情景、生态人文以及赫哲族独特的审美观。

赫哲族的鱼皮艺术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鱼皮艺术作为赫哲族人的文化艺术,是黑龙江少数民族艺术的代表,具有民族传承精神。鱼皮艺术图案具有神秘的特征,其鱼鳞纹理质地不一,又浑然天成。常用云卷纹和螺旋纹来装饰边缘位置,线条的韵律感极强。赫哲人不断运用自身的审美意识来增强作品中的内涵,创作出符合创作者自身的审美感受的作品,并向民族情结转换,形成本民族自己的风格。

赫哲族的鱼皮艺术作品是非常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民族的艺术特征,鱼皮画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同时也融入了民族艺术文化的宝库。

2 象征语言图案的传承意蕴

赫哲族的鱼皮图案艺术非常发达,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汉族图案精华,多用动物形象,以形象思维塑造形象,表现图案样式运用拼贴等艺术手法表现,采用几何图形表现秩序感,将审美感受和融会贯通起来,蕴含象征主义的艺术审美,成为中国渔猎民族的图腾纹饰的代表。

赫哲族鱼皮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旋涡纹、菱形纹、螺旋纹、云纹、花鸟走兽、山水或者几何形图案。在服饰中,以螺旋纹图案运用最多,赫哲族人最爱螺旋纹和云纹,既有具象的形式,又有抽象的美感,经常被用来装饰衣袍的前襟和后身的衣角位置,增强了服饰的装饰美感。此外,赫哲族艺术运用图案也有性别的区分,一般女人和孩子多选用繁复艳丽的图案,而男人和老人则选择相对朴素简单的样式。在进行图案创作的时候,常运用装饰的艺术手法,运用线条的表现手段,强调装饰韵味,将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图腾的韵律感、象征性和节奏感,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鱼皮艺术创作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是运用图腾,是赫哲族萨满教中的艺术精神,能协助人们祛除妖怪、疾病等。在图腾表现中以动物形象为大多数,其中以象征长寿的鹿、象征自由的鹰和燕子、象征美好吉祥的天鹅为最多。因为,鹿是北方森林中常见的动物,与赫哲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鹿也具有吉祥的寓意,象征着长寿、长青等,萨满教又以鹿为神的象征,创作出来的鹿形象深刻、生动且具有图腾的神秘气息。

3 自由创作精神的传承形式

赫哲族人在创作图腾中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艺术语言,创作形式自由、奔放,不受艺术形式法则的束缚,能够自由表现艺术特征。在表现同一造型的时候,却运用不同的形式特征,造型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又表现出与古代岩画相近的艺术风格,传承了地域艺术的手法,在造型的运用上以装饰韵味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象征意味。

鱼皮技术包括特别复杂的加工过程,分为“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修饰美化”等步骤。由于采用天然鱼皮制作,每一件鱼皮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可复制、不可取代性。描绘手法上多采用剪影和线描的方式,外加雕镂、拼贴、缝制等艺术形式。构图简洁、单纯、粗犷、豪放,看似随意性很强,又感觉带着人们最直接的视觉记忆扑面而来,给你一种生动传神的审美感受。

鱼皮镂刻和剪贴画也称为“无纸剪纸”,在工具和技法上与剪纸有相似之处,但是鱼皮“天留纹锦”般的自然纹理和民间艺人的古朴技法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使普通的镂刻和剪贴也具有更加蓬勃鲜活的生命张力。

4 民族精神语言的传承价值

赫哲族表现传统的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水平,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蕴含着美丽、智慧、勇敢的民族精神。鱼皮画和鱼皮饰物收藏几十年也不会变质,是生态环保的艺术形式。在当今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鱼皮艺术品开始脱离鱼皮服饰、器物的附属地位,逐渐独立起来,显示了装饰艺术的本质,呈现了蓬勃的生机。从赫哲族传统的鱼皮画上,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它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情感,为特色艺术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赫哲族鱼皮艺术已经列入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所具有的历史、宗教、民俗、艺术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赫哲族高龄老人的离世,赫哲民族鱼皮艺术面临即将灭绝的危险,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传承鱼皮文化是想要更好地使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从而使赫哲族文化源远流长。

赫哲族鱼皮艺术史是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是我们当代美术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艺术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赫哲族鱼皮艺术不仅体现出本民族的艺术文化的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赫哲族的鱼皮图案对于当代绘画的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传承鱼皮艺术、发展鱼皮艺术、创作鱼皮艺术,是传承民族历史的纽带,同时折射出民族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历史,已经超越了图形本身的含义和寓意,为我们提供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传统。

参考文献:

[1] 张碧波,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2] 方衍.黑龙江少数民族简史[M].中国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3] 王伯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