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合成材料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合成材料行业分析

第1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TB30-4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及对材料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材料科学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呈现出与工程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学科,单纯的注重培养专业素质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逐步实行和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相关材料专业也从课程教育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该体系应树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

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改革的相关经验,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以素质为前提,知识为载体,能力是关键的新型人才观。还要把各类材料和相关的合成技术以及分析测试技术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真正形成“大学科”,才能满足社会和时展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占总学分的45%。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获取知识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占总学分的6%。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知识。

专业核心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点组成部分,密切围绕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松柚茫即可以突出学科专业的共同特点又可以体现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设计与制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七大课程,占总学分的14%。充分体现了“大材料”学科的共同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科学素质、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3.专业选修课。按照二级学科设置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3%。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和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学生通过选修这类课程,可以在掌握“大材料”学科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也能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和一些特色选修课,使核心课程得到深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各种素质类课程和任选课程,占总学分的8%。这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人文主义和经济管理等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等。实验设计是理论教学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主要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材料性能实验室、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室、毕业实习等。占总学分的14%。

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材料和工程专业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应掌握材料现代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并且要具备从事各种材料合成制备、性能与结构分析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基本知识-专业综合-设计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基本知识实验教学体系服务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是独立于专业理论课程平台的实验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为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服务的平台实验教学。[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实验室下设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材料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形成了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实验教学体系不但能够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也为材料综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安排了专门的时间来进行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熟练掌握材料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对材料设计与制备、成分与结构分析、性能表征等也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助于理解材料的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为了获得性能达标的各种材料,设计出较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度,利用平台实验室进行材料制备,从而了解材料制备方法、工艺、设备性能与操作方法。利用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对所制备的材料成品各种无力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实验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

综上所述,我校在“大学科”的背景下,构建以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等四个方面以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体课程体系,体现了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了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但是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相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第2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完全成本法下自然垄断企业成本核算存在诸多弊端,提供给管制机构的成本信息缺乏可靠性,因此政府依靠其成本信息核算的定价成本存在不合理性。本文在完全成本法基础上,对各成本费用进行定性定量剔除,甄别出合理定价成本。有助于自然垄断企业通过涨价转嫁成本实现高额垄断利润。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自然垄断企业;定价成本

我国自然垄断企业具有资源独占、规模经济和成本弱增性等特点。因为这种特殊性导致我国价格主管部门难以真正掌握垄断企业成本的完全信息。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部分垄断企业还仍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意味着企业的一切成本支出都可以从价格中得到补偿,不能成为定价的可靠依据。

一、自然垄断企业定价成本的内容

自然垄断企业定价成本内容包括:(1)直接成本。指与管制业务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费用。(2)共同费用。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管制业务之间、管制业务和非管制业务之间共同发生的成本支出。(3)行业特殊成本。

二、直接成本的定性定量分析

(1)直接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直接为生产某一管制业务所耗用并能直接确定材料归属对象的称为直接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等。定性分析后,应将直接材料费用进行定量分析,可采用历史成本法或标杆法。

1.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在考虑物价变动、技术更新等因素后来确定成本标准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过去三年的历史数据作为依据并给与一定的权重来计算标准成本,权重比例如1:2:7。因此,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第一年材料成本×10%+第二年材料成本×20%+第三年材料成本×70%。计算出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后,应将本年度实际直接材料成本与其进行对比,变化幅度控制在行业要求范围内即为合理。

2.标杆法。标杆法是指通过不断寻找和研究同一行业中一流企业成本管理较高水平的项目,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标准成本的一种方法。

(2)直接人工的定性定量分析

支付给直接生产某一管制业务职工的工资总额和其他相关支出称为直接人工,包括工资总额和其他相关支出。定性分析后,应将费用分为工资总额和其他相关支出两部分进行定量分析。

1.工资总额的定量分析。生产人员人数的确定。在核定员工人数时,对实际员工(包括临时聘用员工)人数超过标准的,按标准核定;实际员工低于标准的或无定员标准的,按实际人数核定。生产人员平均工资的确定。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不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120%;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最高不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100%。

2.其他相关支出的定量分析。第一,社会保险费的确定。按照核定后的工资总额,企业计提的养老保险比率为20%;医疗保险为6%;失业保险为2%;生育保险为0.7%-1%;工伤保险为0.8%—1%。第二,住房公积金的确定。住房公积金按计入定价成本工资总额的5%—15%进行计提。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分别按工资总额的14%、2%和1.5%核定。

(3)直接制造费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1.折旧费的定性定量分析。折旧费是指为生产或组织管理生产某一管制业务而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其价值及折旧年限计算出应计入该管制业务成本的费用。

固定资产原值的定量分析。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不同情况分别确认,由各地监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新增的要以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为准;未经认定或未竣工决算的,由价格主管部门确认;评估增值的按原值计算;不能提供价值有效证明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合理认定。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残值率的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监审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的中值核算。折旧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残值率统一按5%计算。

2.修理费的定性定量分析。修理费是指维持某一管制业务正常生产运行所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日常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合计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2%。

三、共同费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1)材料费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材料费用核算的是各业务之间共同发生的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可选择固定资产比例、产量比例法。

1.固定资产比例法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各业务固定资产原值之和

某管制业务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管制业务固定资产原值×材料费用分配率

2.产量比例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各业务产量之和

某管制业务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管制业务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将分配后的材料费用金额再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同直接材料成本一样,用历史成本法或标杆法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耗用的合理性。

(2)人工费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1.生产工时分配法

人工费用分配率=实际人工费用÷各业务实际生产工时之和

某管制业务应分配的人工费用=该管制业务实际生产工时×人工费用分配率

2.固定资产比例法

人工费用分配率=实际人工费用÷各业务固定资产原值之和

某管制业务应分配的人工费用=该管制业务固定资产原值×人工费用分配率

(3)制造费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1.生产工时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业务实际生产工时之和

某管制业务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管制业务实际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2.固定资产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业务固定资产原值之和

某管制业务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管制业务固定资产原值×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企业特殊成本的定性定量分析

由于自然垄断企业生产的资源稀缺性,产生了区别于完全竞争行业的特殊行业成本,主要指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资源被利用消耗而付出的代价。环境成本是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垄断企业资源成本、环境支出一般各占企业总收入的 1%-2%。

五、自然垄断企业定价成本核算

经过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定性定量剔除后,自然垄断企业各管制业务定价成本的核算公式为:

管制业务定价成本=管制业务准许成本+管制业务特殊成本

管制业务准许成本=管制业务直接成本+管制业务分配的共同费用

由此,剔除了完全成本法中不应计入管制业务定价成本中的费用支出,形成了相对可靠的定价成本。为监管机构管制垄断产品定价、制定成本监管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方法。(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第3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奖优罚劣

材料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本在煤矿企业成本中占有非常显要的位置,煤炭企业的大多数材料主要是用于原煤生产,材料消耗投入很大,使用这些材料单位以及人员就是采掘区队和井下员工。为此,做好基层使用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和重视材料员配备是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管理中不可小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就怎样做好基层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做到奖优罚劣

要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实际,对采、掘、机、运、通各个专业的设备材料、电耗等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部门管理人,每人肩上有担子和指标,并制定考核文件。防止“只打雷不下雨”现象,确保扎扎实实抓管理,对管理好的区队、管理好的材料员进行表扬,重奖,对工作管理差、不重视的,材料浪费严重、超支超耗、材料私用的坚决重罚。

(一)着手计划材料成本的制定。材料成本的规划,除开单位要求考核基层区队的计划以外,还要制定考核材料消耗的标准依据计划,一定要确保在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急安全的质量进行要求规范制定,从而达到先进而合理。做到盯紧计划,从严管理,既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规范的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投入,节约材料陈本。

煤矿企业所消耗的材料品种复杂繁多,即使是同一个区队,其消耗水平、设备状况、运量等因素不同,这给成本定额制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材料消耗定额制度科学合理并便于实施,应定期召集各归口部门主要考核人员讨论,组织生产、劳资定额等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对各种情况下的材料消耗进行分析,提供定额修定的有力依据,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严格材料实际消耗的考核。对生产区队的材料实际消耗考核可划分为机电归口材料和生产归口材料两部分,凡生产区队的材料消耗,非生产归口即为机电归口。保证责任明确,科学分工。为了便于对区队的管理考核,使区队和归口管理部门合理分担材料费,还可以把生产归口和机电归口材料进行细分,即大型材料和普通材料,大型材料费用由两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普通材料费用归区队承担,这样更加便于分类控制考核。在材料消耗管理中,可提高责任意识,以技术优势促进材料管理。

(三)落实奖罚兑现。班组实际工作量与质量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班组材料消耗的高低,在对班组材料实际消耗量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区队材料管理员每天将上一天班组成本考核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公司考核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对成本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班组材料成本节超奖罚的考核实施,是做好班组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如果不做好考核实施这一步,班组材料成本控制规范化管理就会沦于形式。为此,实施考核材料成本节超的奖惩,必须及时清算,让职工及时了解掌握本班组材料成本的节超奖罚情况。

二、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在材料成本管理上,煤炭企业对基层材料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分析材料成本升高原因时,常常仅从材料采购上抓质量、生产消耗上找原因,但对区队材料核算的管理却重视不多,基层核算员的配备数量的也并不多。这无疑让大家感受到到材料员的任务就只不过是在领材料与发材料的范畴内,而发挥不出基层材料员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一)强化基层材料员成本意识教育。增强基层材料员自觉参与材料管理的主动性,杜绝材料人情化,使他们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材料管理水平,增强抓好材料管理的自觉性。摒除过去那些只注重产量进尺,注重个人工作量,从不合计材料的消耗。

应当在每月都组织召开定额成本管理分析会,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分析公司计划和归口管理部门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比分析原煤定额成本明细项目的消耗情况和升降原因;归口部门分析分管材料费的消耗情况,说明节超原因;总结节支降耗和材料考核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在会后按照任务进行解决落实,保证定额成本管理的深化发展和存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明确职责,建好台账。材料员要确保材料台账能够反映当天情况,便于分析于核实计算,以便班组及时准确了解当天材料的消耗,从而便于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且进一步相关统计材料的基础工作。如制定材料成本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材料消耗定额管、管理台账和报表、将材料装订成册,以便备查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充分发挥基层区队干部的领导、宣传、带头作用

基层干部领导是班组管理的直接委派者,他们和班组相处最多,还要负班组的消耗事情,因此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区队干部的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开展一些材料消耗等,做事的态度是送还是紧,效果在工作中都是很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奖励的时候都是根据责任的大小来定的。在区队干部管理当中,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同步进行、同等重要。要给职工做深刻的思想工作,要让职工精神态度端正,减少各种材料的乱丢乱放,就要从小事做起,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程度减少材料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要成本管理需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必须以增强认知、优化观念为前提,加强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为根本,执行责任、坚持考核为关键,依附员工进行现场管理为保障。只要能成本优化和成本管理全面的抓好,就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的成本管理模式,立足点定在依附员工的成本管理参加,重点定在成本的降低率,前提是执行责任、结果是考核兑现,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霞。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浅析[J]。中国商界,2010,(12)

第4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奖优罚劣

材料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本在煤矿企业成本中占有非常显要的位置,煤炭企业的大多数材料主要是用于原煤生产,材料消耗投入很大,使用这些材料单位以及人员就是采掘区队和井下员工。为此,做好基层使用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和重视材料员配备是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管理中不可小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就怎样做好基层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做到奖优罚劣

要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实际,对采、掘、机、运、通各个专业的设备材料、电耗等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部门管理人,每人肩上有担子和指标,并制定考核文件。防止“只打雷不下雨”现象,确保扎扎实实抓管理,对管理好的区队、管理好的材料员进行表扬,重奖,对工作管理差、不重视的,材料浪费严重、超支超耗、材料私用的坚决重罚。

(一)着手计划材料成本的制定。材料成本的规划,除开单位要求考核基层区队的计划以外,还要制定考核材料消耗的标准依据计划,一定要确保在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急安全的质量进行要求规范制定,从而达到先进而合理。做到盯紧计划,从严管理,既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规范的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投入,节约材料陈本。

煤矿企业所消耗的材料品种复杂繁多,即使是同一个区队,其消耗水平、设备状况、运量等因素不同,这给成本定额制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材料消耗定额制度科学合理并便于实施,应定期召集各归口部门主要考核人员讨论,组织生产、劳资定额等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对各种情况下的材料消耗进行分析,提供定额修定的有力依据,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严格材料实际消耗的考核。对生产区队的材料实际消耗考核可划分为机电归口材料和生产归口材料两部分,凡生产区队的材料消耗,非生产归口即为机电归口。保证责任明确,科学分工。为了便于对区队的管理考核,使区队和归口管理部门合理分担材料费,还可以把生产归口和机电归口材料进行细分,即大型材料和普通材料,大型材料费用由两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普通材料费用归区队承担,这样更加便于分类控制考核。在材料消耗管理中,可提高责任意识,以技术优势促进材料管理。

(三)落实奖罚兑现。班组实际工作量与质量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班组材料消耗的高低,在对班组材料实际消耗量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区队材料管理员每天将上一天班组成本考核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公司考核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对成本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班组材料成本节超奖罚的考核实施,是做好班组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如果不做好考核实施这一步,班组材料成本控制规范化管理就会沦于形式。为此,实施考核材料成本节超的奖惩,必须及时清算,让职工及时了解掌握本班组材料成本的节超奖罚情况。

二、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在材料成本管理上,煤炭企业对基层材料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分析材料成本升高原因时,常常仅从材料采购上抓质量、生产消耗上找原因,但对区队材料核算的管理却重视不多,基层核算员的配备数量的也并不多。这无疑让大家感受到到材料员的任务就只不过是在领材料与发材料的范畴内,而发挥不出基层材料员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一)强化基层材料员成本意识教育。增强基层材料员自觉参与材料管理的主动性,杜绝材料人情化,使他们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材料管理水平,增强抓好材料管理的自觉性。摒除过去那些只注重产量进尺,注重个人工作量,从不合计材料的消耗。

应当在每月都组织召开定额成本管理分析会,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分析公司计划和归口管理部门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比分析原煤定额成本明细项目的消耗情况和升降原因;归口部门分析分管材料费的消耗情况,说明节超原因;总结节支降耗和材料考核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在会后按照任务进行解决落实,保证定额成本管理的深化发展和存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明确职责,建好台账。材料员要确保材料台账能够反映当天情况,便于分析于核实计算,以便班组及时准确了解当天材料的消耗,从而便于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且进一步相关统计材料的基础工作。如制定材料成本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材料消耗定额管、管理台账和报表、将材料装订成册,以便备查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充分发挥基层区队干部的领导、宣传、带头作用

基层干部领导是班组管理的直接委派者,他们和班组相处最多,还要负班组的消耗事情,因此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区队干部的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开展一些材料消耗等,做事的态度是送还是紧,效果在工作中都是很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奖励的时候都是根据责任的大小来定的。在区队干部管理当中,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同步进行、同等重要。要给职工做深刻的思想工作,要让职工精神态度端正,减少各种材料的乱丢乱放,就要从小事做起,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程度减少材料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要成本管理需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必须以增强认知、优化观念为前提,加强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为根本,执行责任、坚持考核为关键,依附员工进行现场管理为保障。只要能成本优化和成本管理全面的抓好,就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的成本管理模式,立足点定在依附员工的成本管理参加,重点定在成本的降低率,前提是执行责任、结果是考核兑现,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霞。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浅析[j]。中国商界,2010,(12)

第5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1.1人工费分析

就企业的人工费支出状况而言,是非常不均衡的,但从人工费收入来看,大体上保持一致,即定额人工费用加上建筑施工企业措施费中的人工费用,真实支出大致上是实物量单价乘以完成量加零工,与市场价格差不多相符,然而从中呈现的企业盈亏状况,差距挺大,亏损额度小的,大约为20%,亏损额度大的,大约为40%,高低悬殊明显,人工费的亏损是因为市场价大于人工费的定额单价,对该工程一期工程而言,应是正常现象,然而仍存在紧缩空间。对人工费的分析力度一定要大,因为人工费用成本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必须充分重视起来,将分析关键点聚焦在实物量是否准确、审核工作者是否合格、实物单价是否偏高、零工数量是否取得有效管控。

1.2周转材料的分析

周转材料的分析具体指的是租赁费用和周转材料摊销费用两项,其一,这两项费用主要分析其中的周转材料周转利用率以及周转次数。周转次数增大,利用率愈大,经济效益愈好。其二,就周转材料的赔损率进行分析。由于周转材料的丢失毁坏是依据原价格赔付,因此若企业管理不佳,丢失毁坏的材料愈多,对项目成本支出的影响愈大。其三,是周转材料的进场计划不详尽,施工完结后的退场不够及时,势必增加企业成本支出。按照上述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搞好周转材料的管理,增加周转频率,才可以切实降低周转材料的亏损额度。

1.3机械使用费用的分析

就当下的项目成本支出而言,机械使用费均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具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每个项目会存在一定差异,经济效益的赢利水平通常在40%~80%间波动,究其原因,在于机械使用率较低,而使用率低的缘由是机械使用的不当调度和机械的完好率较低。

1.4临时设施费用分析

临时设施费作为一种独立费用,我们必须对临时设施费做独立分析,特别是临时设施费中的人工费、原材料费等,不应该将上述这些费用与建筑项目中的人工费、材料费相提并论。1.5现场管理费分析就当前项目管理状况而言,现场管理费用的支出不太平衡,高低差距挺大,究其原因,在于未严格履行项目责任承包协议,管理上过于自由,大体表现为项目管理者的工资奖金支出和业务费用的消耗等,缺乏有力的管控对策,再加上项目管理工作者的人数、工作分配不科学,使得企业的现场管理费不断升高,影响项目成本支出。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交叉,使得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明晰。如此以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项目管理费的支出成本,带来人力资源的无谓消耗。

2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2.1项目人工费的管理办法

项目部在工程合同签订之后应该按照施工的范围和特点聘请作业队伍,对作业队伍实施人工费清包,当时是建筑业的淡季,作业团队能够运用实物量清单包干的手段开展费用结算工作,因为作业团队必须考虑未来工资增加等情况,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按照市场价格,假如日后人工费用上涨,那么合同单价也随之上涨。我们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劳务分包费用进行严格的审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能够对人工费用进行有效的管控,有效管控企业施工的支出费用,避免出现合同以外的用工情况。

2.2材料费的管理办法

其一,材料需求量的计划编制。在就材料需求量进行计划时,必须依据完整性、实时性和准确性规则,在建筑项目的进展中,应该按照月度计划表对材料的需求量进行规划。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提出应该适时并且符合相关标准,至少应该包含1~2个月的材料需用量,特殊材料的需用量更应该准备充足,这样才能够为采购部门提供市场调查的时间,切实缩减材料的采购支出。其二,材料领用的管控。在建筑项目施工时,要对领料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核,项目预算工作人员根据施工的计划,对材料的需用量进行确定,之后向材料部门下达领料通知单,材料部门按照通知单的要求发放相应的材料给相关的人员。其三,材料进场验收和计量控制。材料在进场之后应该由材料负责人对材料进行验收,对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规避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定期对材料检测工具进行保养。其四,工序施工质量管控。项目施工的每道工序均环环相扣,上一道工序的完成质量,会对后一道工序的质量产生关键影响,例如,对于模板的正偏差和形状变化,必须加大混凝土的使用量,砌体的偏差必须加大灰的使用量,因此,各个程序都应该考虑到,对成本责任进行清晰的划分,规避材料的无谓浪费。其五,材料进场价格的管控。材料采购成本和运输费被视作材料的进场价格,因此,要想缩减材料的成本,其关键在于对采购费用和运输费用进行有效降低,那么在材料进场前应该对投标材料报价实施严格管控,由于市场价格处于不间断的波动中,项目工作者就应该及时按照市场的信息对材料的采购方式进行更改,全面掌握材料的费用浮动空间,把材料的采购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其六,周转工具使用费的管控。建筑项目应按照科学适宜的施工计划来有效管控项目的施工周期,采用科学的方案和周转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尽量减少施工阶段的租赁数量和时间,对租赁单位的选择也要符合质优价廉的标准,在使用的过程中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规定,对周转工具进行及时的修理和赔偿,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

2.3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办法

在机械使用费的使用期间,必须严格管控使用的机械数量、机械的租赁价格及机械使用时长,按照相应的计划进场,施工完结后应尽快退场,在机械施工时,如机械出现故障,应及时与租赁方联系,分清责任,提出索赔请求。

2.4现场管理费的管理办法

现场管理费用主要包含工作人员的薪水、交通费、奖金、办公费用及业务费等,现场管理费用包含类目繁多,也较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因此这项费用不太容易控制,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对这笔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

2.5临建费的管理办法

临建费的支出在项目的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率,所以在现场进行布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尽量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缩小临建费的支出,一是利用业主的旧楼房,解决食宿问题,另外是及时维修临时设施,提升设施的利用效率。

3结语

第6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 管理 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规范化向系统化发展。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服务模式;以医疗质量标准化和医疗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立足于信息一体化,基于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工具、业务表单、管理方案六大维度进行设计,内容涵盖医院整个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包括资源的获取、使用与产出的效果、以及投入资源的合规合法性。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新医改为背景

2015年11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预算约束,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的内在激励机制等8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将费用控制情况与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设备购置投入、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期考核范围以及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绩效考核评价挂钩。在深入医改的形式下,医院经济运营实施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必须构建精细化运营模式,进行有效数据分析。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一)为管理层决策服务

通过进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层直观的了解医院在一个时期内的动态,包括人员、资产、负债、效益、效率等各方面情况,及时了解各项经济指标情况,为进行经营管理的决策提供给数据参考。

(二)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促进医院效率的改善和整体协调;缩短医院分析、实施、控制资源信息循环周期;预测医院管理决策风险和收益情况;加快医院的运营速度。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效率,给医院带来额外的业绩增长潜力。

(三)选择并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根据医院的阶段发展提供不同的战略方针:成本领先战略,要求医疗集团具有有效规模的设施、就诊人次、严格的成本和费用控制、不断创新的技术平台;差异化战略,树立医院的品牌、提供特色专科、控制质量以及其他方式;集中战略,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来源于具体需要更好地特定细分市场,并快速调整医院的业务重点与管理模式。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卫生材料管理、药品管理、招标采购及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支出管理、投资管理、物价收费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绩效管理、内部审计管理、财务报告与分析管理、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等模块。

四、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法及分析模型建立

(一)规范经济管理数据

为了确保医院能够掌握经济运营的总体状况,在遵循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基础上,需医院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合作,建立统一的科室、人员信息、收费项目、收费类别、材料名称等基本数据字典,以规范数据交换,保证科目核算口径、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为经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合理性提供数据上的支撑。

建立精细化管理数据集成平台,采集会计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电子病历、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数据。

(二)按照精细化管理内容,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并进行有效数据挖掘,包含重点分析如下

1.经济运行分析模型

经济运行分析是通过医院的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评价。主要分析统计内容如下:

预算执行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收支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分析。

医疗费用控制分析。反映医院当期开展医疗服务收费及费用控制情况。

运行效率分析。反映医院运行中各种投入与产出情况。

偿债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使用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期末资产规模、结构、收益及质量情况。

成本管理能力分析。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收支结构分析。明确收入类别,反映医院收入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发展能力分析。反映医院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情况。

工作效率分析。反映医院的病床、医疗设备利用率及出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情况。

绩效考核分析。反映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当期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对汇总数据、平均数据、结构数据、行业平均值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合比较分析法(同比、环比)、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杜邦分析体系、因素分析等方法,寻找医院与本区域行业指标的差距,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财务ABC分析模型

财务ABC分析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一是汇总医院经济数据,生成所需要的财务报表。二是在汇总和报表的基础上,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并追溯钻取分析的源头,找出医院经营的症结所在。对同类型、同属性的科室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相互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财务汇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等。财务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结余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指标、成本管理指标、收支结构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工作量指标等。按照医院、科室不同属性进行汇总,进行同期比较、与行业参考值进行对比,提炼出医院与同类型行业参考值所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各具体指标,查看出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同时对查询出的医院进行细目分析。

3.物资领用分析模型

物资领用分析是通过对医院经营范围内的所有物资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医院物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所有状况进行可视化的多角度分析,提出整改方向与建议。并结合财务分析、经济运行分析的运用,对行政、管理部的合理化消化及使用效率提出建议。

物资领用分析主要反映医院的材料采购、消耗、库存等情况,同时对高值材料、手术室、介入放射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包括库存材料分析、材料消耗分析、专项分析、高值耗材分析、材料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库存材料:反映医院的材料使用效率及期初库存、本期增加、减少、期末余额等情况,并将材料按分类构成进行构成分析。

材料消耗:总体上反映了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并对材料消耗中的卫生材料进行重点分析,反映了卫生材料的创收能力及总成本占比、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科室消耗情况。

专项分析:供应室消耗对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手术室消耗对各或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

高值耗材:按高值耗材分类和明细反映高值耗材为医院带来的收益,按科室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告知耗材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高值耗材的创收情况。对植入和介入性医用耗材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控高职类耗材的去向,为监管医疗质量和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实现告知医用耗材风险监控、效益分析、质量安全灯监督职能,避免高值耗材流失。

材料采购:按材料分类分析医院材料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材料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材料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范围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4.固定资产分析模型

固定资产分析反映医院的资产使用效率、资产采购分布、处置等情况。包括资产总量分析、资产分布分析、资产处置分析、资产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资产总量:放映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原值、数量、折旧、资产构成比例、资金来源情况,使资产管理者清楚了解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

资产分布: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及明细的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反映固定资产在各科室分类和分布情况。

资产处置:反映不同使用状态的资产分布情况、待处置资产的分类构成和科室分布情况,为资产合理调配和购买提供决策依据。

采购分析:按规定资产分类分析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固定资产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固定资产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固定资产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5.进行大型设备效益分析

对国有资产按照配置标准体系及甲类大型医疗设备、乙类大型医疗设备、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等类别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析,实现国有资产的审批论证、评估检测、风险监控、效益分析等监管职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绩效分析模型

从管理决策和绩效导向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绩效管理、财务报告、绩效排名、关键指标、盈亏平衡分析等。绩效分析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财务唔系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对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结果进行总体反映,体现了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化的决策机制。

7.效率效益分析模型

分析医院人均工作量、人均住院和门急诊收益贡献,反映了医院人员、资产(设备、床位)的工作效率及创收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率效益。

8.收入分析模型

分析反映了医院业务收入的规模、增长趋势,以及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为挖掘到科室;同时能够支持工作量变化或均次费用变化对收入的预测。

9.成本分析模型

对医院成本、费用按照科室分类进行统计,放映医院支出的规模、增长趋势,医技支出构成情况等,并能够按照收入配比方式来预测成本的规模和结构,为控制医院的总支出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10.工作量分析模型

主要反映医院员工人数和构成比例、编制床位和实际占用床位、临床、医技工作量等,来衡量医院资源投入规模。

五、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

青岛市市市立医院自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2010年引入医院运营管理平台,精细化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实现按月、季度、年度进行精细化管理分析,提升运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出改进措施。收益于精细化管理,医院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工作量大幅度提升,收入稳定增长,2014年较2009年增长94%。实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成本管控,成本的增长率低于收入的增长率,2014年开始实现扭亏为盈。依据新医改要求,医院不断合理调整收入结构,药占比快速下降,2014年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并重点进行卫生材料管理,合理使用高值耗材,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基本原则出发,发挥公立医院作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第7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飞机装配钣金;相关问题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其硬度也相对较大,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抗疲劳等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正是凭借这样的性能和优势,在我国航空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机装配中的用量,和使用的位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飞机内部结构的平衡性,也是我国航空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在我国航空行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就以波音787为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整体结构占有50%的比例,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结构的质量,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安全、稳定、可靠等性能。总的来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飞机制造的过程中,被广泛的使用和重视,从而促进了我国航空行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如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也是文章主要阐述和分析的内容。

1 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其实,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其硬度相对较高,导热能力也相对较差,这样对高质量制孔工艺也带来了相对较大的难度。这样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孔出口高质量制孔存在的不足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过程各种,孔出口是其中非常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撕裂和起毛等两种形式。从撕裂的角度进行分析,照比起毛的尺寸比例相对较大一些,例如:因此孔出口的不足主要是以撕裂位置。同时,孔出口是撕裂和起到等现象,一般都发生在最表层面,并且该现象逐渐向外延伸,一直延伸到纤维层,这也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在发生和处理的过程中,相对较为直观,其问题产生的大小,也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重要的决定因素。

1.2 分层存在的不足

分层是指层与层之间应力形式,和制造过层中所引起的不足,从而引起碳纤维复合材层之间形成风力的状态。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过程中,材料层分离也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中的最主要的不足,也是困扰飞机装配钣金实际生产的效果和进程。其造成这样现象的主要的原有就是钻削力和钻削热,这样往往是导致分离的重要因素。

2 加强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几点措施

2.1 对钻头材料的选择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过程中,应当利用不同的钻头材料,一般情况下,其厚度为5mm,其含胶量为40%,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中的钻孔工作。并且,在钻出面加上相应的塑料垫片,其钻头的直径一般为5mm,其后角为13°速度达到n=1400r/min。通过对钻头材料的分析和了解,这样才能在最大过程中,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另外,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过程中,应当对钻头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观察,避免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之间,造成较大程度上的摩擦。一般情况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可以到达3.5mm,再利用硬度相对较强的钻头,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摩擦的程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制孔工艺的质量。

2.2 提升钻头的运行速度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对其钻头的速度也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选用硬度相对较强的合金钻头,一般情况下,其厚度为5mm,其含胶量为40%,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全面钻孔工作,并且相应的加强塑料垫片,其钻头的直径一般为5mm,顶角大约为118°。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全面的制孔工作,每组大约为10个孔,这样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其质量,避免了分层等现象的发生,也相应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钻头摩擦的程度,为飞机装配半径的制造过程中,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2.3 提升复合制孔的形式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刀具的形式,其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并且,刀具孔径的不同,所使用的刀具也是不同的,可以从以下的几个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

(1)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能够,可以利用刀具点前端的形式,对钻头的形式,进行全面的加工,并且要在最大程度上大于刀具后端的砂轮直径底孔,这样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因此,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应当对底孔的直径进行全面的处理,并且在零件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做出及时反映,根据运行过程中状态,对刀具后端的砂轮径向,进行全面的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质量。

(2)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磨削加工的形式,最终完成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工作,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传统的制孔工艺,所带来的缺陷。因此,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过程中,应当对新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应用。另外,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加工以后,应当进行全面的光学对比,大孔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和等于6mm,并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的质量,为我国的航空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过程中,存在不足和质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参考性的建议。只有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的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制孔的质量,逐渐成为我国航空行业的重点的发展方向,促进了该行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威,韦红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S1:115-118.

[2]郑伟.几种复合材料制孔的若干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李凤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孔缺陷及对策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张万君,刘永琪,钱秀松.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加工[J].纤维复合材料,2015,3:49-52.

[5]陈燕,葛恩德,傅玉灿,等.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孔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复合材料学报,2015,2:301-316.

第8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1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企业材料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甚至不熟悉操作流程,这种现象在当前施工企业内部是明显存在的。

1.2材料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新市场环境下管理对信息的需求,难以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变化。

一是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材料管理部门在工程投标活动中没能为工程单价分析提供有效信息,导致在中标后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与投标时调查的材料价格相差较大,给工程项目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前没做好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预测,没有制定应对建筑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的措施;三是材料成本核算、分析工作薄弱,使材料管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滞后,造成流动资产流失,不利于经营决策、资金安排。

1.3材料采购中未作材料预算或虽有预算但过于草率。未签订购货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过于随意,甚至暗箱操作。材料验收把关不严。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账之后便不闻不问。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甚至私下变卖。相关领导与材料人员串通一气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费用通过材料出账,虚增材料成本,损公肥私。

1.4材料储存保管中不注意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范。材料堆放零乱,无明显标识卡片、标记等。没有登记材料收、发、领、退、存台账,没有对材料进行盘点,无月、季度材料收支动态报表。仓管人员会通采购人员、领料人员虚列单据,中饱私囊。仓管人员故意刁难供货方,以索取好处费。

1.5忽视对工程分包劳务队伍材料使用的管理,造成工程项目流动资金浪费和项目资产流失,甚至会提高工程成本。没有针对分项、分部工程制定材料消耗定额。一些劳务人员领用工程材料后将其变卖,提前套取资金,造成项目流动资金浪费。个别项目忽视对业主或供应商提供材料的验收环节,直接由劳务队伍验收后到项目经理部办理领用手续,带来资产流失风险。

2解决措施

2.1加强培训,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通过培训,要让材料管理人员明确材料管理的基本思路,熟练掌握材料管理的基本流程以及程序;其次,要求材料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材料管理的相关技能,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施工企业或者项目部可以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对材料管理者进行考核,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2强化工程材料的信息化管理

材料管理要实现信息化,这是施工企业从粗放型到精细化转变的开始。材料管理者首先要熟悉工程所在地相关材料的市场价格,还需掌握当地不同材料的供应量,有效预测当地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此外,材料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掌握工程量清单的情况下,预算工程的结构材料,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保障。所有这些,都需要数据化,这样才能形成有效地信息资源。

2.3控制好材料的采购成本

2.3.1依据工程量清单,明确工程材料预算,做好材料的采购计划工作,切勿出现盲目采购造成库存积压现象的发生。

2.3.2对于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材料,比如水泥、钢材,需要进行投标采购,要求材料供应商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以及标准供应材料,严厉禁止不符合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材料进场,以免由此引发工程质量问题。

2.3.3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验。材料运输到现场之后,项目部需要安排材料管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主要验收材料数量、型号是否跟施工企业要求一致,此外,还要查阅相关材料的资质证明,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一律清退。对于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如水泥、钢筋,还需要抽样送检,以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

2.3.4工程所需材料需要提前就做好计划这边,及时就行采购,防止临时抱佛脚事件的发生,以免影响的工程的进度。

2.3.5材料采购人员需要及时的把相关材料合同、票据等原始材料报送到财务部门,这样才能有利于财务人员及时的进行材料核算,安排好工程材料款项,落实资金到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4材料的合理用料

2.4.1领料手续必须齐全。当工程需要材料时,领料人员评领料单到材料管理处领取材料,而领料单则是由相关的技术部门或者分项工程的负责人签发的,领料单必须根据工程施工图预算来签发。

2.4.2控制领料数量。实际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实际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用,对超额领料应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认并注明超用原因,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2.4.3及时回收处理边、角、废、残料。处理没有多大用处的残料所得的变卖收入应办理正规手续并冲减相应材料成本。另外,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劳保用品等的领用除办理正规领用手续外,仓管员应设立专门台账并及时摊销或回收,对损失或丢失用料追究责任。

2.4.4材料仓库管理员需要及时的将材料消耗的单据报送到项目部财务管理处,以便财务人员及时的对材料消耗进行实时的核算,做好实际消耗和计划消耗的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2.5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

2.5.1对不同的材料要分门别类堆放,并标明显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

2.5.2认真登记材料的收、发、领、退、存台账,及时报送各种材料报表,掌握、汇报材料动态,以便加强材料宏观监控和有效利用。

2.5.3加强对材料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偷盗现象,此外还需加强防火、防潮、防腐蚀的工作,有效保证材料质量。

2.5.4项目部的材料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使材料数据明朗化,有效实行仓库的零库存管理,有效节约管理资金,以降低工程成本。

2.6注重材料成本核算分析

注重工程材料成本核算分析环节,按照材料管理的要求进行材料核算,把材料核算、分析工作作为材料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使材料管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及时有效,使经营决策者能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克服材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按成本管理者、决策者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其他相关部门及时对整个项目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库存材料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较大,也利于相关部门对库存材料数额的合理性进行核算分析。

第9篇:合成材料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能力本位”教学模式逐步被职教界采纳。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有价值的行为总和,既不是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实践能力,而是知行合一的综合能力。本文就高职汽车材料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设计进行了阐述,以此为汽车检修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汽车材料 能力本位 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

汽车材料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基础课程,第三学期开设,108学时。它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项目,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于汽车材料的能力需要为主线设计,可称为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尝试。

一、课程定位

汽车材料课程定位取决于企业,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前期,笔者学校汽车工程系走访了枣庄地区的汽车销售维修企业,了解了本地区行业发展岗位对汽车材料的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汽车销售岗位需要向顾客介绍新车更新材质优势;二是汽车养护岗位需要正确选用运行油品、辨识零部件品质;三是汽车配件岗位需要辨识配件材料型号、真伪品质;四是汽车钣金岗位需要辨识车身材料,设计钣金整形工艺。

因此本课程是依据汽车使用环节,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构建的。前导课程为汽车机械识图和汽车机械基础,后续课程为发动机检修等核心课程,共同培养学生服务于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课程目标

在课程定位基础之上,我们确立的课程目标由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三方面组成,通过课程实施来完成。

1.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项目一Polo新车材料的调研报告,学会向顾客介绍该车型选材优势;学会新材料产品性能优劣势辨认和选取;能分析汽车材料的主要性能,具有工艺分析的能力,以完成钣金工艺施工。通过项目二POIO车型汽车运行材料的选用报告,学会辨别汽车运用材料真伪的能力,完成汽车机电工和配件管理工选购油品工作。

2.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使用特性、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掌握汽车运行材料的使用性能、品种、牌号、主要规格。

3.素质目标

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服务客户意识和企业利益意识;具有小组协作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

总课程设计理念是:行知合一,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融汇合一,体现综合能力,如陶老先生的名字“行知”一样,重视知行结合,实践与知识的统一;坚持能力本位,“能力”是动手动脑,“能力”不能传授,训练能力的载体是源自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任务引出问题,问题驱动学习,边做边学。不是讲各种情况应当如何“做”,而是用一个工作示范,用多个工作分解多情境,多重循环,边做边学。要学的内容来自任务的问题,不是来自教材。

第二,知识目标渗透于任务中。每项任务都要分析零部件的工作环境特点,查材料的性能指标,问题驱动知识学习,不断巩固,多重循环。

第三,表达与沟通能力渗透于任务中。学生不但要做,还要说、写、讨论。

第四,能力训练依据企业真实项目,以汽车销售——新车装饰——新车养护——新车清洗美容的汽车“4S”店售前售后所需为切入点展开教学任务。

四、教学内容设计

1.内容选取

内容选取依据以下五点:考虑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依据汽车销售、4S店机电钣金美容维修工岗位需求;考虑汽车新材料新技术;以某车型为切入点,包括大众车系使用过程中油品材料的选取和销售钣金所需材料方面的能力与知识。

2.内容序化

第一次课单独设计,主要是导入该课程简介、课程目标,布置学期大任务,以当前的知识基础做材质分析报告。4个项目,16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为销售、新车装饰、机电工汽车养护、美容等领域的选材与材质辨认任务。具体教学内容如下:项目一为12款Polo新车销售领域材质解说报告,具体任务是发动机零部件材质分析、变速器零部件材料分析、车身材料分析报告;项目二为12款Polo新车装饰材料选取;项目三为12款Polo新车养护运行材料选取,具体任务是燃料选取分析、润滑油选取、齿轮油选取、冷却液选取、制动液选取、新轮胎的选取;项目四为12款Polo新车美容材料选取;最后一次课是学期末的项目成果展示,包括个人成果纵向展示和小组间的横向比较。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