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框架式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框架式教学设计

第1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软件工程 框架类课程 整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11-03

“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是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政策,旨在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大批量不仅有创新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个类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帮助,为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服务。这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以及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一、框架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卓越的软件设计工程师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计算机普及和开源编程的全面应用,在程序设计的实际操作当中,许多地方都使用框架,这是软件设计工程师所必须掌握的。然而,现在的高校虽然开设了较多的框架类课程,但在这些课程教学中,没有统一规划,不是存在一些知识点的空白,就是在几门课程中间有重叠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而且在这些课程的开头,都会介绍框架在程序设计中的好处,很明显这是一个重复的内容。

(一)理论与实践脱离

框架类课程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但原理也是抽象的,要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然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学环境、课时不够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实践往往很少,导致理论讲授和实践应用脱节。

(二)教学内容重复

在各种框架中,它们也有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在许多个框架里出现也正常,这体现了它们的重要性。可作为教学的课程,反复地讲解,就会使学生感到毫无新意,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但是现在的教学多数是以一门课程为单位来进行的,每门课程都只考虑本课程应完成的教学任务而不管其他课程,这就很容易使教学内容重复。

(三)教学案例之间缺少关联性

在框架类课程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都会讲解几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梳理一下这个课程中的知识点。但在多门课程中就没有这样的梳理,即学了几个框架,每一个框架都理解,可把这几个框架融合起来就不会了。

二、框架类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我国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而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首批改革试点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软件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其研究与实践涉及进度、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是开展最优化生产活动的过程。软件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工程应用的软件设计师,是要用软件的方法去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核心思想就是程序设计。

现在框架是程序设计过程中的基础,而且在高等院校教学的实践中从基础课到专业方向课,框架类的课程是一直存在的。框架可以解释成程序设计的原理或者程序设计的基础,也可以解释成程序设计的思想或者程序设计的方法。程序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程序设计的语言也是种类繁多,但在这些程序设计中,总有一些共性,对这些共性进行整理,就可以变成一种“框架”,可以在开发中反复地使用。但是框架的共同点如果在多门课程当中都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内容重复。这就需要在专业方向中做一个宏观把握,给这些框架类课程做一下统筹安排和整体规划,使整个教学的内容为各门课程的并集,但是他们相互交叉的地方,只在一门课当中讲解。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内容在框架类课程教学中,既是课程的重点,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些框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核心应用和优势,但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也避免不了会有重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有所删减,找到侧重点。在这些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当中,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是不能够孤立的,应该在教学计划中把这个专业方向上的多门课程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地再分配,认真地思考这个专业方向需要包括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放在哪门课程里来讲解,平均地分配每门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并且对每门课程的难度和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来进行合理地设计。在每一门课程当中可以设计一个较小的案例,案例应把该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全部包括进来。比如设计一个“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基于MVC的WEB开发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STRUTS2框架来进行实现;在ORM框架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添加HEBERNATE框架,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使学生非常简单直接的感受到所使用框架的优点。当然在其他的课程教学中,可以接着使用“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来讲解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把学习重心放到课程中知识点的理解上面。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

要想有效地提升教学成果,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现在大学学习主要是靠自主学习,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告诉学生如何学习,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这就涉及教学的方法问题。这些框架类课程,主要是讲述框架的原理和应用,原理的讲解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或者对比教学法,通过案例的应用和对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程序设计中框架的好处。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利就有弊的,框架也不例外。在讲解框架类课程的同时教师也要明确的给学生指出在使用框架的同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框架的两面性,才能让他们在以后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判断用框架解决当前的问题是否适合。比如在基于MVC的WEB开发中,框架的使用的确能够使程序代码明确分层,并且降低程序模块间的耦合性,还能使代码的健壮性和程序的可维护性得到提高,但这也增加了整个代码的难度,同时还降低了直观性。因此在应用中,框架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的,不能盲目地使用。一旦学生在学完一个框架之后,找不到这个框架的缺点,就表示学得还不够明白。

(三)教学案例的整合

框架类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中包含的科目较多,比重也较大,所以在整合框架类课程的过程中,不能把所有的框架类课程一下子都给整合进来。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笔者把原来的JAVA语言当作基础,以此来整合基于JAVA语言的三大框架的教学方法。在这三个框架中都有用JAVA语言实现框架的实例。在JAVA语言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解框架的起源――重用技术,怎样设计代码,可以使代码的重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里就得提到程序设计中的规范和规则,还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则存在,这些规则有什么好处,为了使规则更好地得到实现,就必须使用框架。在基于MVC的WEB开发当中,就是规则应用的一个具体体现,在STRUTS2当中,要想使用该框架,就必须要遵守STRUTS2的规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个案例贯穿其中,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图书管理系统。在ORM框架原理与应用当中主要改进原来的数据处理方式,在原来的图书管理系统当中需要大量的SQL语句进行数据处理,当任何一个地方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都需要修改SQL语句甚至程序代码,使用HEBERNATE,这一切仅仅动态地修改一下配置文件就可以了,可以通过本课程对原来的图书管理系统做一个改进。在轻量级J2EE框架SPRING当中,可以使用控制反转IoC机制实现对象的动态管理,进一步降低系统代码之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在该课程当中可以进一步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改进,把本课程的知识点融合进来,使图书管理系统更接近于实际应用。

三、整合后的教学效果

软件开发技术JAVAEE方向的学生数量是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中最多的,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通过实施框架类课程整合教学的方法,我院2010级、2011级、2012级的学生已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他们能把多个框架融会贯通,并且在项目实际的开发中,能根据项目的特点来选择框架,且能够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而他们对这个教学方法也表示接受和欢迎。在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通过实施框架类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知识点理解等都有明显的提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课程整合教学方法调查结果对比

注:1.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的选择范围为:非常满意(3分)、满意(2分)、一般(1分)和不满意(0分)四个选项。2.2012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实际有效返回人数为56人,2013届为63人,2014届为85人,表中显示为平均值,人员的选择是随机的,涵盖各个层次的学生。3.2014届毕业生为实施框架类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首届毕业生。4.表中显示的为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

四、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核心是要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一核心我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其中框架类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只是我院的改革探索之一,在以后的教学改革探索和研究中,可以把框架类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推广给其他的专业方向,以此来提升我院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孟大伟,吴秋凤,刘胜辉,隋秀凛,周美兰.“定制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9):51-52.

[2] 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31.

[3] 王刚.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28-31.

[4] 陈小虎,屈华昌,邵波.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5(2):59-60.

[5] 秦喜文,董小刚,李慧玲.线性代数与实验教学整合研究[J].大学教育,2012(5):76.

[6] 唐光义,张宏国,于波.软件工程专业框架类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4(10):31.

第2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网页设计 页面布局 CSS+DIV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对网站设计人员及网页美工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网页设计》是培养网页设计人员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网页的布局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网页布局教学环节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本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设计和改进。

一、网页布局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性

网页布局是指以一定形式或标准对页面中的信息进行加工组织,从而使网页易于阅读并达到一定的审美标准,使之符合大多数浏览者的习惯[1]。网页由文本、各种类型的图像、动画、列表、超级链接、表单等网页元素构成,网页布局合理,以最适合用户浏览的方式展示图片和文字等网页元素,不仅吸引浏览者便于浏览,还可以加快网页的下载速度,提升网站的品质。

二、网页布局的教学方法

根据网站的类型不同以及网页呈现的内容不同,网页常用的布局有T型结构布局、“口”型布局、“三”型布局、对称对比布局、“同”字型布局、“国”字型、“匡”字型、海报型和Flash型网页等各种布局方式。使用Dreamweaver CS5作为网页编辑的工具,实现网页布局主要有表格、框架及CSS+DIV三种方法。

表格是网页中常用的信息展示方式,是在HTML页面中排列数据与图像的非常有力的工具。表格可以用来布局网页,也可以在网页上以一个实际的表格呈现。在教学中采用两种表格实例,第一种实例是在网页上显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表格,如在网页上设计一个个人简历,在简历的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表格的绝对宽度、相对宽度、边框粗细、单元格间距、单元格边距以及对齐方式、背景等相关属性的意义及设置方法,掌握嵌套表格的使用方法;第二种实例是用表格设计网页布局,设计一个服装销售网站的主页面,在主页面的设计过程中,讲述利用表格对网页上的文本和图像进行布局及设计栏目的方法。通过该主页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在实际网页布局中,如何利用表格控制页面元素在页面上的位置,通过设置表格的宽度、高度和彼此之间的比例大小等,把不同的页面元素分别“框”在不同的单元格之中实现对页面元素的准确定位,以达到页面的平衡,合理地布局页面。在讲授过程中将表格和该表格自动生成的HTML代码进行比较,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前面章节中讲述的HTML语言中表格部分的代码,并能利用修改HTML代码的方法快速地修改设置表格的属性。

框架是实现页面布局的又一N方法,框架网页是―种特殊的HTML网页,它可将浏览器窗口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框架区域,每个区域都可以显示不同的网页。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们选择设计电子书的阅读界面为实例,建立一个上方固定,左侧嵌套的框架,在底部增加一个框架,此时浏览器窗口被分成了四个框架区域,上方框架用于显示书名等相关信息,底部框架用于显示书的版权信息,左侧框架用于书籍的导航设计,右侧框架用于显示具体章节的内容,当左侧框架的导航切换时,右侧框架中显示的章节内容随之切换。该实例中融入了框架的建立,修改、保存及框架的应用等相关概念,通过该实例将利用框架布局网页的方法完整地呈现给学生。

CSS+DIV页面布局是将DIV标签放在页面上作为容器,网页元素添加到DIV标签中,DIV可以添加到网页的任何位置,在添加DIV标签时,同时设计该标签的CSS样式,通过设置CSS样式,设定DIV在网页中的精确位置,同时对网页元素进行排版、修饰、美化。为了和表格布局页面的方法相比较,在教学案例上,仍然选择服装销售网站的首页,利用CSS+DIV布局网页的方法重新设计该页面。将整个网页划分成top、bottom、main1、main2共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采用CSS+DIV实现,网页共需要添加四个DIV标签,每个DIV标签都需设置其CSS样式。DIV的样式是由CSS来控制的,CSS样式的语法、选择器的类型及使用方法是这部分的难点,在网页上添加DIV标签时,讲述设置该DIV的CSS样式选择器的类型,CSS的语法,CSS的分类中的具体项目的设置,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何利用CSS控制页面中细节,实现网页的布局。

表格、框架、CSS+DIV是网页设计常用的布局方法,三种布局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利用表格布局页面,需要修改表格的属性对单元格中定位的网页元素进行修饰,网页元素和元素的修饰美化是融合在一起的,不能相互独立,不利于后期对网站的维护;CSS+DIV布局将页面独立分成了更多的区域,当打开页面时,是逐层加载的,这不像表格嵌套那样将整个页面套在一个大表格中,使用了CSS+DIV布局方式,后期的维护和修改变得更加方便,也不会破坏到页面中其他部分的布局样式。三种布局方法中,CSS+DIV是目前主流的网页布局方法,但在网页布局中,三种方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融合的,在使用框架或CSS+DIV布局页面时,整体的方法是利用框架或CSS+DIV,网页的具体元素的定位还需用表格实现。

三、总结

网页布局是网页设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将教学内容涉及的概念及操作融入到案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既掌握了网页布局的实现方法,又能举一反三,提升了学生的网页设计技能。

参考文献:

[1]崔利.浅谈网页设计中页面的布局方式[J].软件开发

[2]王爱菊,杨金川. DIV+CSS布局在《网页制作》课程中的教

学改革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9):116-117

[3]翁敏峰.《网页设计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电脑,

2015(10):159

第3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项目驱动 案例引导 项目开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49

Abstract In view of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S2SH framework,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oject driven and case leading, the reform of the examination method, the importance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stud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project development model.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promo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training qualified, improve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Keywords project driven; case guide; project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迅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在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仍有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具有企业开发经验的师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①

1 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都在认真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S2SH框架就是在这一环境中,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Struts2、Hibernate、Spring三大框架,简称S2SH),它的内容多,难度大,实训课时少,学生要学好用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教学预期目的。②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讨,我院计算机专业对S2SH框架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开始时有些同学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学了Web程序设计-JSP后,已经可以进行项目开发工作,对这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这就需要首先明确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1 认清课程开设的地位和目的

为什么还要学三大框架S2SH呢?这是由于现在开发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代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使得项目的难度、复杂度急剧增大,应用框架进行开发,使得开发人员便于明确分工和职责,同时,极大地减轻了重新开发一个项目在解决方案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其模块间的耦合度低,使得项目的可维护性、扩展性提高。

S2SH框架这门课程,是一门软件开发的实践课,涉及到Java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网页设计、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要掌握其精髓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难度很大。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很值得研究的。由于迁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我们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能没有重点、全面开花。S2SH框架这门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而设置的,直接面向学生的就业,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开发技能、经验和工具。在实际开发过程中,80%的时间都在用20%的核心技术,因此,要抓住应用环节重点,解决设计、开发中必要的技能和经验,为走向社会提供第一手开发经验。所教内容以“有用、能用、够用”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③

2.2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

S2SH框架是门应用型的课程,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的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开发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④案例引导就是在教学初始过程中,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能看到实际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驱动就是在完成阶段教学任务后,对一个项目的模拟开发,要明确项目的功能,通过模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的开发之中,做到融会贯通。

2.3 三大框架知识点的分析和确定

S2SH三大框架的内容多,教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从而做到精讲多练,自学与重点讲解有机结合,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经过分析,三大框架重点要掌握的内容如表1所示:

2.4 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方式,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考试达到促进教学的手段。以往的考试,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考查,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核不够,通过一次考试评定成绩的做法,具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我们对考试采取了项目验收和提问的相结合的考查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实际开发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结合平时实训验收以及考勤,综合评定成绩,这种考查方式ρ生学习情况评定较为全面、公平,学生对这种考试方式认可度是很高的。

3 引进企业项目开发模式

企业项目开发模式的引入对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模拟企业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3~5人一组,分别充当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程序员、系统测试员等角色,由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完成,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体验企业项目开发过程。

4 应用实例的设计与实现

在学完三大框架后,为了使学生能把所学内容整合起业,需要给学生一个完整和实用的实例,这个实例能把三大框架的知识串联起来,对学生将来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用一个在线考试系统做出一个示范。可以从三大步骤进行,首先对在线考试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的角色分为教师和学生,因此把系统分为二个子系统:前台考试系统和后台考试系统,系统模块图如图1所示:⑤

其次完成系统的架构设计,采用B/S模式实现系统,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访问和存Γ用JSP页面完成用户的请求和响应,用Struts2作为核心控制器,用户的具体请求通过action处理,由action调用各业务逻辑层实现业务逻辑,各业务逻辑通过Spring框架的依赖注入实现,对数据的访问通过Hibernate框架来实现,这样简化了底层对数据库的操作,提高了编程效率。

最后实现系统具体功能,这就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实体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后续开发工作包含:(1)编写JSP页面,如登录页面、管理页面、考试页面等。(2)编写Hibernate映射文件。(3)编写学生、试卷、试题的业务类。(4)用Spring实现对Struts2、Hibernate框架的整合。(5)面向切面的编程AOP,用以实现日志功能。系统各个业务类主要用于实现系统的具体功能,代码量大,调试难度大,对学生能力是一大挑战。

5 总结

计算机专业教学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性,我们一定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在S2SH框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案例引导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入了企业项目开发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胡晓锋.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技术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0(4):30.

② 刘敏娜.SSI框架在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2):43-46.

③ 刘小明,许进忠,樊银亭.集产学研一体的“Java EE”实践教学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5(1):147-151.

第4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TPACK;《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8--0036--06

一 引言

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10月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然而我国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施因存在诸如课程定位模糊、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学科联系、教学条件不足等问题而收效甚微。如何科学地“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以使课程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是Mishra(2006)等人在Shulman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框架基础上提出的。作为教师有效整合技术所需的知识框架,TPACK框架的三个基本元素一一教学法P(Pedagogy)、学科内容C(Content)、技术T(Technology)——相互交叉重叠形成新的交互元素,即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TP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Knowledge,TPACK)。Mishra(2006)等人指出“整合技术的教学实践不再是隔离式地思考三个基本元素,而是要系统关注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框架的基础在于理解教学是一种同时关注多种知识探究其相互作用的高度复杂性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的前期研究中,作者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对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理论政策指导、师范生技术基础、学科整合、扩展师范生技术应用经验、完善混合式教学及规范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对策。根据这些对策,结合当前TPACK相关研究,作者发现旨在探究教师有效整合技术所需知识的TPACK框架从教师技术整合的知识框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审视框架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语言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我国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我国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提供很好的改革思路。

二 TPAO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定位

TPACK框架作为教师整合技术的知识框架,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定位具有重要启示,即课程应定位于“教学设计信息化”。从TPACK框架看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定位应取决于该课程在发展师范生TPACK能力中所起的作用。这就需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置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整个课程设置中予以审视。一般情况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时间为大二下学期(专科)或大三下学期(本科),课程在师范生的教学安排中处于师范生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过渡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师范生已经学习了相应的T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或《信息技术》)、P类(如《课程与教学论》)、C类即学科专业知识、PCK类(如《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由此看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需能强调该四类课程的相互联系与整合,从而做好师范生学习从理论到实践间的顺利过渡,课程起到的是已学课程间与理论到实践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受教育技术学科的影响,课程中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即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重心是一般的教学设计,对“信息化”这一过程的指导甚少,技术的优势在师范生教学设计学习中难以突出。对于学科教学本位的师范院校而言,教学设计学习应是基于学科教学形成的,而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施条件显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由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教学应旨在在学科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技术,侧重于将技术(T)整合到学科教学(PCK)中,最终促进师范生TPACK能力的培养,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需基于学科教学设计,以PCK-TPACK为课程导向,明晰教学设计信息化的课程定位,突出对教学设计信息化过程的指导。

三 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

第5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是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Paton和Littleton,1966)。一些主要国家的概念框架均以理论性文件而非会计准则存在。考虑到现时的实际情况,葛家澍教授(2005)提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建设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修改、充实现行基本准则;第二步,等到时机成熟,基本准则可以转化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一设想,并非保守,而是实事求是”。另一方面,我国准则制定机构正在考虑《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基本准则》)的修订,并将其定位调整为规范具体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上述思路与做法可以归纳为我国概念框架建设“理论共识-基本准则-概念框架”这一两阶段形式转换策略。

显然,两阶段形式转换策略既有会计环境的诉求,也有现实的客观需要。

但概念框架的理论本质与其表现形式具有天然的联系,若以基本准则来展现概念框架的阶段性设计,可能导致其实质和形式的内在冲突。本文的主旨是分析这种冲突形成的根源及其影响,并在关注现实国情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缓解对策。

一、冲突的由来及其根源

1.概念框架的理论本质

直到今天,著名会计学家:Paton和Littleton在其经典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的“会计理论的框架应当成为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的观点不仅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认可,也得到各国以及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的积极认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发表的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2)指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连贯的理论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导致前后一贯的准则。通过制定财务会计和报告的结构与方向,促进公正的财务会计信息和有关信息的提供,以便有助于协助资本市场和其他市场的有效运行。该框架将能为公众利益服务。

确定目标和识别基本概念并不是为了直接解决财务会计和报告中的各项,而是要求目标指出方向,用概念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自FASB发表SFAC No.2之后,理论界关于概念框架本质的认识还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包括“宪法”和“章程”观点:“法”和“理性编纂”观点:“结构化的理论”观点;观点:“自圆其说的文件”观点等。总体而言,概念框架是一种具有指南作用的共识性的会计理论(孙铮,朱国泓,2004)或实用性理论(葛家澍,2005)的观点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因此,最符合其本质的表现形式只能是会计理论和共同的会计理念。

2.概念框架的适用形式及其国际实践支持

概念框架的理论本质要求有其适用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框架除了深入、系统地揭示事物本身的内在性外,还需要相应的表现形式来加强其理论效果,这些表现形式包括理论的推理、结构图形的巧妙运用、类比与比喻的措辞选择等。从其载体来看,IASC、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尽管将其归集于国际会计准则或各自的权威手册中,但都强调了概念框架的非准则性质。

3.概念框架理论本质与会计法规形式的冲突

两阶段形式转换策略的第一次转换实际上是通过基本准则吸纳概念框架的部分内容,力图实现概念框架的实质性作用。对概念框架而言,它经历了一种形式上的转换,即不再是理论性的权威文件,而是内化于我国基本准则的会计法规。法规的表现形式是条文化的,重结果,只规定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一般不讲究条文之间的内在逻辑推理,更不可能采用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层次结构图。为保证法规的严肃性,一般不会采用通俗易懂的比喻、类比措辞等。概念框架的理论本质与会计法规的条文形式之间难免存在冲突。其结果是,一个缺乏内在逻辑的条文很难成为使用者的共识,不利于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有关主体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更好地制定或修改准则,也不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做出职业判断。

另一方面,第二次转换若以基本准则为出发点的话,更有可能偏离概念框架理论本质所需要的表现形式,最终影响概念框架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

4.冲突的主要根源

概念框架形式转换过程产生的冲突根源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挖掘。从供给方面来看:(1)概念框架权威文件的推出首先需要有系统、成熟并得到公认、能形成共识的概念框架理论。截止,既反映我国具体国情,又体现其内在规律性的会计理论体系并未形成。(2)会计理论、规范制定的政府导向比较明显,会计理论研究独立性较低,加上概念框架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概念框架的推出面临众多困难。(3)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通常会促使准则制定机构偏向于以《会计准则》这一法规形式表述国外对应的理论性文件。(4)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与语言体系,学科之间的沟通通常会制约法律法规的出台,概念框架必然面临法律的程序困难以及准则制定机关和法制部门的沟通问题(葛家澍,2005)。

另一方面,现实对概念框架的形式转换提出了需求:(1)我国1992年出台的《基本准则》经过实践检验,在对具体问题的指导上,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又要求《基本准则》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满足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概念框架在现时部分地进入会计法规已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2)人们很难挣脱的路径依赖习惯使我国概念框架要在“只认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会计环境下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并起到指导人们实践的作用存在着相当的困难,所以采取《基本准则》这一法规形式是比较合适的权宜之策。

现阶段我国的概念框架建设必须进行相应的形式转换,概念框架的理论本质与会计法规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冲突由此形成,并在当前这一特定阶段内无法回避。

二、冲突的可能影响及其经济后果

1.表现形式制约其实质作用的发挥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新增加的第二条“本准则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是本次《基本准则》修订中最大的变化和亮点所在,它界定了《基本准则》所追求的目标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实质性作用。但《基本准则》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原因是,作为会计法规的具体表现形式,《基本准则》存在众多局限性,比如法规的强制性、封闭性,法律条文为迎合法律的表述形式可能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以及它与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协调的现实要求都可能影响作为会计理论共识的概念框架的开放性与独立性,此外法规所要求的结论性文字表述,以及比喻、类比措辞的极少使用都可能影响准则制定者、参与者及具体人士对它的理解,和它的被接纳程度。

2.理论准备不足影响其权威性和可接受性

会计法规的表现形式影响《基本准则》实质作用的展开,实际上有一个暗含的假设,即我们的概念框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高度共识,并成为指导人们准则制定、职业判断的共同理念。在概念框架理论尚未形成共识时,通过基本准则这种形式加以转换,以实现“实质重于形式”的目的,会面临更多难题。对于《基本准则》而言,在概念框架理论尚未达成共识时仓促修订《基本准则》很可能影响《基本准则》的权威性及其被接受程度,并进一步影响其所追求的实质性目标。尤其是当第一阶段转化后,若理论界和准则制定机构放松概念框架理论研究,《基本准则》的适时修订及其权威性保障就可能面临重大的危机。

3.形式转换降低效果

国外概念框架权威文件所蕴含的理性精神及其对认知规律的强调通过人们对相关共识的认可而对其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具有强制性,但其影响之深远往往是法律法规、准则、制度所无法比拟的。它的影响范围之大,受众对象之多,也可能是已有会计规范无法比拟的。它的构建与合理表述还使它具有非常典型的、深远的教育含义。这种教育含义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正规教育、会计职业教育,而且还体现在那些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群的自由阅读中(孙铮,朱国泓,2004)。一旦让概念框架的某些内容进入《基本准则》,由于上述表现形式的约束,必然导致其教育效果的降低。

4.路径依赖造成概念框架出台的拖延乃至偃旗息鼓

国内理论界及准则制定机构试图将概念框架的某些内容内化到《基本准则》的修订稿之中,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和认识: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只有法律法规才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很显然,上述思维更多地认同了路径依赖对规则制定的影响。如果不能对此进行系统思考,这一权宜决策可能会加重这种路径依赖——人们更多地关注《基本准则》具体条文本身,而忽视整个《基本准则》所依托的概念框架理论及其背后的会计理念。可能的结果是,概念框架理论研究被延缓乃至偃旗息鼓。路径依赖的增强很可能造成未来概念框架权威文件出台的久拖不决。

5.权宜决策影响会计国际化的方向与节奏

作为一种建立在经济理论逻辑基础之上的实用性会计理论,在不同国家之间仍然具有典型的相同相通性。尽管各国的会计环境存在差异,并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强调重点的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与会计实务的差异相比,终究是比较小的。所以,概念框架有助于一国会计国际化方向与节奏的整体把握。作为一种权宜决策,将概念框架的部分内容置于《基本准则》之中,由于法规自身的形式要求,以及上述的路径依赖,有可能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方向与节奏。

6.可能的经济后果

尽管概念框架的形式转换(《基本准则》)并不像具体准则的经济后果那样直接和具体,但它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评估及修改以及为人们提供相关的背景共识使得它在经济后果方面具有极强的杠杆特征。其经济后果可以从直接经济后果和间接经济后果两方面加以分析。就前者而言,上述形式转换所产生的冲突将增加《基本准则》的修订成本,包括人们与应用《基本准则》的成本、具体准则的制定及修订成本、为达成具体准则的讨价还价成本等。至于后者,则是因具体准则试错和频繁修订所导致的一系列经济资源的不当配置及其财富的漏损造成的。

三、冲突的缓解:《基本准则》修订的若干基点及其两难的排解

1.修订《基本准则》的若干基点

在概念框架尚未取得广泛共识前,为《基本准则》修订设置合理的基点尤为必要。

第一,关于《基本准则》的定位。征求意见稿第二条将《基本准则》的作用定位在“规范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规范时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由于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信息的生产,更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加以及时的传递。

上述定位应修改为“……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信息的列报与披露”。

第二,关于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目标。我国主义市场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要求我国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目标是“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所以,应坚持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兼顾的观点。

第三,关于《基本准则》的模块设定。现行《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和“附则”共十章。若将概念框架的有关内化到《基本准则》中,上述模块结构必须加以调整。为更好地体现概念框架的实质,建议国外概念框架的体例:首先强调《基本准则》的重新定位;其次列明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再次就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做出规定;随后分别对六大会计要求加以简单的定义,并就其确认与计量提供简明标准;最后就会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做出相应的规定。

2.《基本准则》修订的两难及其排解: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为例与现有的《基本准则》相比,征求意见稿专列了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该说,这种安排更好地体现了概念框架的精神实质,有助于实现其目标定位。

但是,会计法规的形式要求与基本准则所追求的实质性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再加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共识,使得《基本准则》修订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修改同样面临着两难困境,必须及时排解。

(1)“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合与分”。征求意见稿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仍然沿袭了现有《基本准则》中“原则”与“质量要求”不分的体例。但二者混为一谈,必然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充分理解。所以,建议将“权责发生制原则”、“成本原则”、“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四大基本原则放到“总则”会计假设之后,更加突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会计信息质量的“多与寡”。现行《基本准则》谈到了“如实反映”、“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等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和“反映受托责任”的基础上提到了“如实反映”、“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可比性”、“充分披露”、“及时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信息质量要求。二者相比较,征求意见稿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实现了“大扩容”。按照法规表述,这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只能采用罗列式表述,而不太可能采用国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图。其结果是,不便于阅读者理解这些质量要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为什么是这么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而不是更多或更少?哪些质量要求是主要的质量要求?哪些质量要求是主要质量要求的构成要素?可见实质与形式之间存在着两难问题是不言而喻的。要排解这一两难,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首先确定哪些质量要求是主要质量要求,哪些是主要质量要求的子要求。建议借鉴英国ASB(1999)的最新成果,将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与可理解性作为最主要的四种质量要求,然后分别就它们的子要求加以规定。

(3)会计信息质量的成本约束与重要性权衡。现行《基本准则》和征求意见稿都提到了重要性,但为什么要提重要性,并没有相应的解释。实际上,之所以会计信息的生产要有重要性标准,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信息的生产存在成本与效益的平衡约束。就会计法规而言,它不太可能讲述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约束条件。另一方面,它也不会解释为什么会计信息要讲重要性。要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基本准则》必须在揭示会计信息局限性的基础上展开重要性的基本内涵及其适用情形。

(4)各质量要求之间如何进行权衡?通常而言,会计法规只可能罗列各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而不可能讲述各质量要求之间的权衡问题。然而,在准则制定和评估以及职业判断过程中,各质量要求之间的权衡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准则或者职业判断的优劣。要排解这一两难问题,理论界和准则制定机构首先要在质量要求之间的权衡上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表述。

四、冲突的缓解:配套支撑系统的建构

要使《基本准则》部分地起到概念框架的作用,除了《基本准则》按概念框架的实质修订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支撑系统。

1.舆论的引导

尽管概念框架的地位和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实践所证实,但理论界仍有部分人士在概念框架的认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因而有必要通过主流媒体和会计类报纸、期刊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目的是不仅要让会计界知道概念框架的积极作用,更要让社会各界关心会计的人士知道概念框架的本质、作用及其基本构成等。

2.理论准备与应循程序

我国设定的概念框架两阶段形式转换策略选择的根本瓶颈在于概念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为此,理论界要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寻求符合我国会计环境的概念框架。准则制定部门应积极推动相关理论研究的公开讨论,在逐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备忘录,有序推进概念框架的理论研究,为形成共同的会计理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上述研究成果加以集中整合,形成的概念框架草案。随后组织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业内人士就草案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形成概念框架的征求意见稿。最后,就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终形成符合中国会计环境的概念框架。

3.方式的创新

《基本准则》是会计法规。除了这种表现形式外,准则制定部门和会计学术界仍有较大的伸展空间和多种具体表现形式来缓解概念框架形式转换所带来的内在冲突。比如,在《基本准则》(修订稿)时,拟订发行相应的“指南”和“基本准则讲解”,为每一个对会计特别是对基本准则感兴趣的人士讲述《基本准则》背后所隐含的会计理念。其二,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印刷“基本准则修订的背景、重点及其理论说明”单行本,让会计职业界人士理解《基本准则》的实质性目标,促进《基本准则》实质性目标的真正实现。

4.的深化

要缓解我国概念框架形式转换所带来的冲突,必须通过会计教育加以弥补。从教育的具体形式来看,无论学历教育还是职业化的继续教育都需要加入概念框架方面的理论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关于中国概念框架的教育内容。在中国概念框架还不成熟之时,可以采取上述创新所形成的具体载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会计教育的对象是多元的,它针对的应是关心会计、与会计有着切身利益关系的所有人士。

5.修订的动态化

由于概念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我国《基本准则》的修订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更好地发挥其概念框架的实质性作用,《基本准则》必须随着概念框架理论研究的和会计共识的渐次形成进行积极的修订。如果概念框架理论研究取得全面突破,那么出台概念框架理论性权威文件就应该是—个正确而重要的战略决策。

五、结论与建议

首先,在当前环境下通过《基本准则》吸纳概念框架的内容与基本精神,实现“会计理论一基本准则”的第一阶段形式转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现阶段《基本准则》对概念框架实质性作用的追求与其法规形式之间的冲突无法回避。在当前概念框架形式转换的过程中,概念框架理论研究不仅不能松懈,反而应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框架理论研究-概念框架”的成功转换。

第三,《基本准则》要实现概念框架的实质性作用,在修订过程中应设定合理的基点,并按照“基本共识先行进入基本准则,更多共识陆续进入基本准则”的原则进行动态化的修订。

第四,要缓解上述冲突,有必要建立起包括舆论引导、理论准备、方式创新、教育深化与动态优化在内的配套支撑系统。

最后,《基本准则》不能取代概念框架,更不能取代对概念框架的理论研究。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尽早推进适合我国具体环境的概念框架理论性文件的出台是我国未来会计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Z].2005.

[3]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翻译)。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葛家澍。实质重于形式欲速则不达——分两步走制定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2005,(6):3~9.

[5]孙铮,朱国泓。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验证与暂行结论(财政部重点课题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4.

[6]AASB.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Z]. 1990.

[7]ASB of UK.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Z]. 1999.

[8]CICA. Financial statement concepts[Z]. 1991.

[g]FASB. Analysis of issues related to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ir measurement[Z]. 1976.

[10]FASB. The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Z]. 1980.

第6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1.使用教材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

2.教学内容

网页框架。

3.课时安排

1课时。

4.教学环境

计算机安装office软件,教师端可以进行网络广播教学。

5.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素材、优秀作品。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网页框架是苏教版中学《信息技术》第4章第5节144到146页的内容,它是制作网页的一个重要模块。能够将浏览器页面分割成几个不等的窗口,每个窗口相对独立,在同一页面的几个窗口同时浏览不同的网页文件或者相对保持某些窗口的内容。

2.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学过有关网页的知识,对网页学生学起来兴趣极浓,初步学习和掌握了FrontPage,能制作图文并茂的网页作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浓,动手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部分学生能主动地探索学习。

基于以上思考,我拟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讨论法,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框架结构的含义和用途;

②掌握建立框架网页的方法;

③掌握框架属性的设置方法;

④掌握框架网页的保存方法。

能力目标:

①掌握建立网页框架及设置框架属性的能力;

②能够应用网页框架建立简单的网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网页设计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网页框架的建立;

②理解“设置初始网页”和“新建网页”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框架属性的设置:调整框架大小、设置框架边界、改变边框线的宽度等。

5.教学模式(或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讨论法。

6.教学手段

①实施任务驱动,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尝试、观察辨析、合作探究,运用教、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并制作框架网页;

②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直接制作,提高学习的效率。

7.教学准备

①教师准备一些文字和图片素材;

②教师提供一些制作框架网页的演示动画;

③教师准备一些用网页框架制作的优秀作品。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围绕信息处理提出任务,自主探索并完成任务;

2.让学生了解评价一个网页的大致标准,学生设计网页时,就会考虑这些关键因素,有了较高的起点,作品自然不会差。反之,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

第7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针对物质结构化学的课程特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框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建构框架———取其精髓,观其大略;第二阶段:专题梳理———纵横交错,浑然一体的脉络式整理;第三阶段:问题演练———畅游题海,高分高能;第四阶段:检验成果———科学考核。具体操作的思路和途径如图1所示。框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从每一章节及各章节间的整体联系出发,建立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这一方法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显著地缩短教学时间。该方法在其它学科的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在框架式教学中注重“三化”,即知识的结构化、模型化、口诀化。化繁为简、化简为趣、化趣为道。

2建构知识结构框架

物质结构化学的学科特点更适合于框架式教学法的应用,框架式教学法在物质结构化学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把建构课程的框架划分为3个层次:即课程构架、章构架和节构架。课程构架结构如图2所示。章框架和节构架的结构在后续论文中逐步展示给读者。

3认识和体会

(1)框架结构强调的不是教学的形式,而是众多知识点逻辑组合的科学体系。在物质结构内容不断增加,教学时数相对紧缺,教学更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完善性。

(2)笔者认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进而便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优势。框架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突出了在知识结构上,通过结构记忆和系统记忆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第8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逻辑框架法; 绩效评估; 高职会计实训室

一、引言

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公布,此后,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根据《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2 358所普通高等学校中,高职院校为1 246所,比本科院校多134所,招生人数也达到了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一半。和本科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不同,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投入大量经费用于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会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会计实训室的建设,并且呈现出投入加大、速度加快的趋势。随着会计实训室建设的不断深入,其建设、使用及管理水平已成为反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适应高职院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与科研工作质量的要求,充分发挥会计实训室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有必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高职会计实训室进行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

教育部曾于2003年下发《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但该标准仅是专业实验室条件合格评估标准,无法用其全面评估专业实验室的实际绩效水平,而且,该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本科院校的理工科专业。因此,直接套用该标准对高职会计实训室进行绩效评估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探讨和研究符合高职会计实训室自身特点的评估方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项目设计、计划和评估工具,主要用来对在建或完工项目的实施效率、效果、影响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实施提供借鉴。目前已有2/3的国际组织把逻辑框架法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后评估的主要方法。本文利用逻辑框架法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高职会计实训室进行综合的绩效评估。

二、逻辑框架法及其在高职会计实训室绩效评估中的适用性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将项目概念化的方法,是用框图来科学地分析一个项目的逻辑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使项目的动因、过程和结果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一)逻辑框架法的核心内容

逻辑框架法是将几个内容相关、须同步考虑的动态要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标、目的的确定来指导、管理、评价项目。逻辑框架法为项目策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逻辑分析框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条件间逻辑关系的分析,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内容。逻辑框架法的关键概念是事物层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内在的因素和事物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模式是一个4×4的矩阵,如表1所示。

(二)逻辑框架法在高职会计实训室绩效评估中的适用性

逻辑框架法不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种综合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逻辑框架法虽然主要应用于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但其同样适用于高职会计实训室的绩效评估,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逻辑框架法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是项目管理的一种方法。世界银行认为:“所谓项目,一般系指同一性质的投资,或同一部门内一系列有关或相关的投资,或不同部门内的一系列投资。”高职会计实训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很明显符合这一项目定义,完全可以视为一个项目。因此,作为项目管理方法之一的逻辑框架法自然也适用于高职会计实训室项目。

其次,逻辑框架法中,投入、产出、目的和目标四个要素构成了三个垂直逻辑关系:第一级是投入带来了相应的项目产出;第二级是由于项目产出实现,项目目的得以达成;第三级是目的的达成促使宏观目标部分实现。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建设会计实训室的实际工作中,管理层都充分考虑了会计实训室的资源投入、产出以及建设目标和目的。这些衡量因素与逻辑框架法的垂直逻辑关系是完全一致的。

最后,在逻辑框架法中,客观验证指标非常重要,在对一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时,必须找到能反映项目实际绩效的客观验证指标,这些指标必须明确或可以准确量化,而在对高职会计实训室进行绩效评估时,针对投入、产出、目的和目标四个逻辑要素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出明确具体的客观验证指标。例如投入要素的客观验证指标之一可以是建设会计实训室的资金额,产出要素的客观验证指标之一可以是建成的会计实训室。

三、逻辑框架法在高职会计实训室绩效评估中的应用步骤

在运用逻辑框架法对高职会计实训室进行绩效评估时,可以借鉴逻辑框架分析的一般步骤来进行,即:问题分析、目标分析、形成逻辑框架。

(一)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时一般使用问题树分析法。问题树分析法,是一种以树状图形系统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在分析时,第一步要找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师资方面问题、教材方面的问题等;第二步,在找出的主要问题中确定核心问题;第三步,确定导致核心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步,确定核心问题导致的主要后果;第五步,根据分析出的因果关系画出问题树。

第9篇:框架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SSH2;轻量级;软件架构;网络考试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在教学过程中,考试必不可少。通过考试,学生可以发现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建议。而传统的考试方法为“一纸定终身”,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因此造成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考试机制十分必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大规模试题库的计算机网络考试模式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1 J2EE轻量级框架――SSH2

轻量级框架J2EE是相对于重量级框架而言的一种程序设计模式。目前流行的J2EE框架主要由Struts2,Hibernate,Spring组成。利用J2EE框架,可以简化开发的复杂度,因此适合于中小型企业使用。使用轻量级框架一方面不依赖于任何容器,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另一方面轻量级框架大多是开源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和许多工具及大量的现有可供参考的代码设计,有利于项目的快速开发。

1.1 Struts2框架

Struts2框架是Struts的新产品。它将Struts1和WebWork技术进行合并,是一个全新的Struts框架。Struts2将WebWork作为核心,使用拦截器处理用户请求,来使业务逻辑控制器与Servlet API完全分离。

1.2 Spring框架

Spring是为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一个开源框架。Spring框架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它的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可以允许用户选择组件,同时为J2EE应用程序开发提供基础的集成框架。

1.3 Hibernate框架

Hibernate是开源的,是一种对角关系映射的框架(ORM),它对JDBC对象进行轻量级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任意的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采用Struts2+Spring+Hibernate的软件框架,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开发效率,其优势在于:

(1)组件之间是以松耦合的方式耦合在一起的,采用AOP模式,因此各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仅仅在接口层次。

(2)独立于各种服务器,可以实现write once,run anywhere。

(3)开发过程中可以自由地选择、替换部分或全部组件。

(4)使用Hibernate提供的DAO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编写成本,方便对事务进行控制。

(5)使用的组件是企业级的,可以保持系统的独特性。

2 高校考试平台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

基于SSH2技术的高校考试平台采用J2EE三层架构。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三层。其中将数据访问、业务规则等工作交由中间层处理,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控制器与中间层进行连接,然后由中间层与数据交互。

在系统中,表现层使用JSP页面结构充当,它负责收集用户请求数据,将其提交到指定的控制器上。

中间层则采用Spring+Hibernate,同时为了分享业务逻辑层和控制层,又可将其细分为:

(1)WEB层负责表现层和业务逻辑层的交互,调用业务逻辑层并将数据返加给表现层。

(2)Service层(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业务逻辑,对DAO对象进行封装。

(3)DAO层(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持久化对象交互,将数据的增、删、改、查的原子操作封装起来。

(4)PO层(持久化对象层)通过关系-实体映射工具将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映射成为对象,以面向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对于整个系统来说,中间层是关键所在。而Spring贯穿于整个中间层,将WEB层、Service层、DAO、PO层无缝的整合起来。

数据服务层则是用Oracle数据库来进行数据存储。

2.2 系统功能结构

网络考试平台主要由用户模块、课程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系统留言模块及在线考试模块组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用户模块: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来实现对用户的授权。进行权限管理的目标是让系统允许具有某种权限的用户进行某些特定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员可以定义其他所有角色的访问权限,这样能以控制用户权限的方式来指定用户所访问的模块。

(2)课程管理模块:可以管理所有的课程信息,进行添加、查询、更改等操作。课程信息管理模块对于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使用。如:新开设的课程录入到系统中;对需要更新的课程信息进行删除或更新;对已有的课程信息进行查询;同时还具有查询课表和选课的功能。

(3)成绩管理模块:学生在查询成绩时通过学生角色进入系统进行查询,只能查看本人成绩,同时也可将成绩以EXCEL格式导出,方便保存。教师可以进行成绩录入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