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森林资源现状精选(九篇)

森林资源现状

第1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关键词]桃山林场 ;森林资源现状;资源特点

中图分类号:S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85-01

一、自然地理概况

桃山林场位于延寿县城东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延寿镇3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8°12′46″~128°30′08″,北纬45°39′03″~45°45′37″。北与方正县交界,东为实验林场,西与宾县相邻,南与本县的奎兴林场接壤。

二、地貌 、气候、土壤

桃山林场地处张广才岭西北部的低山地带,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西走向狭长的完整沟系。境内山脉纵横,其特点是西南较高,东北较低,自西向东呈一趟沟状,海拔高度在200-600米之间。桃山林场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显著,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暖流季风控制,炎热多雨:春季风大少雨:秋季降温迅速。最高气温33.3℃,最低气温-36.5℃。年降水量550L,年10℃有效积温2400℃左右。土壤类型全部为暗棕壤,成土母质主要为松散沉积物。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状结构,适合林木生长,是理想的森林土壤。

三、森林植被

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张广才岭亚区。其原始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原因,逆行演替为次生阔叶混交林,天然树种主要以柞树、椴树、山杨、白桦和人工落叶松、樟子松为主。主要乔木树种有:柞树、椴树、榆树、白桦、山杨、黑桦、色木、水曲柳、胡桃楸、柳树、山槐;人工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杨类。灌木树种有:榛子、暴马丁香、忍冬、卫矛、刺五加、珍珠梅、绣线菊、悬钩子等。

四、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分类是以森林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依据立地的地貌、土壤、水热条件、森林植被类型及林木生长等生态因子特征,进行立地类型区、亚区、类型组和类型四级分类系统的划分。根据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的《黑龙江省森林立地分类》,该场属于小兴安岭立地类型区、小兴安岭南坡立地类型亚区。全场有林地各立地类型总面积为9301.58公顷。依据海拔、部位、坡向的不同,划分了1个立地类型组。

五、森林资源现状

桃山林场林地总面积为11701.9公顷。其中:用材林林种区面积2009.87公顷,防护林林种区面积9692.03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17.2%、82.8%。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9301.5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9.5%;未成林地面积102.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9%;无立木林地面积13.8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宜林地面积4.7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2278.9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9.5%。在有林地面积中,纯林面积2598.42公顷,混交林面积6703.16公顷,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27.9%、72.1%。

1、各类蓄积:桃山林场活立木总蓄积为729872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729734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100.0%;散生木蓄积138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的0.0%。在活立木总蓄积中:用材林区活立木总蓄积140378立方米,占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的19.2%;防护林区活立木总蓄积589494立方米,占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的80.8%。在有林地蓄积中:纯林蓄积171332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23.5%;混交林蓄积558402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76.5%。

2、各林种面积:桃山林场共区划2个林种,用材林蓄积76639立方米,占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的10.5%;防护林蓄积653095立方米,占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的89.5%。用材林中按亚林种分布为:一般用材林蓄积76639立方米,占用材林蓄积100.0%。其中:有林地面积为939.00公顷,蓄积76639立方米。防护林中按亚林种分布为:水源涵养林蓄积462471立方米,占防护林蓄积-2179.5%。其中:有林地面积为6200.63公顷,蓄积462471立方米。水土保持林蓄积190624立方米,占防护林蓄积2279.5%。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161.95公顷,蓄积190624立方米。

3、人工林资源现状:人工林面积为2735.42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9.4%;蓄积为183631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25.2%。其中纯林面积为2559.97公顷,蓄积为168263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93.6%和91.6%;混交林面积为175.45公顷,蓄积为15368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6.4%和8.4%。在人工林中, 落叶松林面积为2041.27公顷,蓄积为142729立方米,分别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74.7%和77.7%。其次为人工杨林面积为273.35公顷,蓄积为7933立方米,分别占人工林面积蓄积的10%和4.3%。人工林按面积结构幼、中、近比例为5:2.3:1按蓄积结构幼、中、近比例为1.6:1.8:1。

4、天然林资源现状:有林地中天然林总面积为6566.16公顷,蓄积546103立方米。其中纯林面积为38.45公顷,蓄积为3069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0.6%和0.6%。在天然林中无论面积和蓄积均以软阔混交林为绝对优势,软阔叶混交林面积为6429.68公顷,蓄积为534888立方米,分别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97.9%和97.9%天然林按面积结构幼、中、近、比例为1:3:0.2,按蓄积结构幼、中、近比例为1:4:0.2。

5、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生态公益林地总面积为10478.04公顷。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6192.73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59.1%;一般公益林面积4285.31公顷,占40.9%。在生态公益林中,有林地面积为6134.82 公顷,占生态公益林地总面积的9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7.82公顷,占生态公益林地总面积的2%。

6、主要森林类型特征:软阔叶混交林,此类型分布最广,面积为6429.68公顷,蓄积为534888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的69.1%和73.3%。软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坡平缓的地带,面积和蓄积均以中龄林居多。林分高12-16米,直径12-18厘米,年龄30-50年,郁闭度0.7,平均每公顷蓄积量83.2立方米。林内卫生状况良好,病虫害发生较少,林相整齐,土壤均为暗棕壤,团粒结构,土层厚度40厘米,土壤肥沃,林木生长较好。

7、人工落叶松林:为采伐后人工更新森林类型,面积为2041.27公顷,蓄积为142729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的21.9%和19.6%;林内卫生状况较好,病虫害发生较少,林相整齐,土壤多为暗棕壤,团粒结构,土层厚度40 厘米,土壤肥沃,林木生长良好。近、成熟林下更新较好,幼苗幼树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更新树种主要是樟子松,也有少量色木,更新等级为良好。

8、森林经营措施:抚育管理:抚育管理总面积102.72公顷。管护:管护总面积8496.73公顷。抚育伐总面积772.58公顷,蓄积62671立方米。其中天然林抚育面积735.32公顷,蓄积59161立方米;人工林抚育面积37.26公顷,蓄积3510立方米。

六、 森林资源特点

1、各类土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比重较大,森林覆被率为79.48%。天然林面积较大,占经营面积的70.6%。人工林面积少,占经营面积的29.4%;

2、森林资源蓄积:有林地蓄积按龄组分布:以中龄林蓄积最多,为501298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68.69%;其次是幼龄林,蓄积164562立方米,占22.55%;幼、成、过熟林共占8.76%。

3、各龄组单位蓄积量:全场单位面积蓄积78.45立方米/公顷, 其中幼龄林蓄积52.58立方米/公顷,中龄林蓄积89.16立方米/公顷,近熟林蓄积115.75立方米/公顷,成熟林蓄积130立方米/公顷。

第2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现状;解决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每一个生活着这个地球大家庭中的人类应该具有的责任,环境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好现在的居住环境,是人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与人类的协调中共同进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主题及自然资源,对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是林地和其成长的森林统一称呼,包含树木资源、林中以及林下动植物和森林环境等。森林资源管理是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更新以及运用等工作所进行的一整套具有决定性以及组织性的考察、组织、策划、管理、调整、检测、监管等行为,如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考察以及统筹策划,统计森林资源资料、创建森林资源档案、拟定森林经营方法,确定林地产权,对于森林采伐进行限制、重新种植、检测、检验,还有和森林经济有关的事项。当今社会中,森林在发展过程中因为人为经营行为以及自然要素作用的程度显著增强,森林资源一直处在增减动态改变的过程中。森林资源实质上归属于自然资源,不过其又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其不仅是森林生产的物质根本,同时也是衡量森林工作成果的关键标示。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重视以及增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创建更加合理有用的管理系统非常重要。

2.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林业能源管制上,国内林业能源管制机构不但拟定了一套林业能源管制系统,还拟定了相关的机制和标准,下了很大的功夫,完善了林业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木材市场供应了大批的木材。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中,林业覆盖从1949年的8.6%增到了现在16.55%,增长了一倍,由此可见,我国的林业资源从整体上来看,还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状态,林业增长的形势代表着国内林业能源美好的发展前景,并和全球林业整体下滑的总趋势相反。但是目前林业资源管制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管制不到位,力度不强,并且部分地区存在着损坏林业资源的情况。如过度开发,乱砍乱伐以及占用林业土地进行耕地等,使林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国家森林资源管制还不够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法规不配套,基本上还处于“人治”的状况中,给不法分子制造了钻漏洞的机会,从而经常发生有法不依的现象。另外,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不但存在着分配不均的情况,还存在着流失严重的情况,没有理清责、权、利之间的关系;二是我国很多林业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宗旨,缺乏永续前进的思想,只侧重于眼前的利益,生态环境认识并不到位,对保护林业和生态的意识薄弱,致使森林资源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它的经济效益。另外,缺乏开采砍伐的硬性标准,导致区域内具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从而降低了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保护森林成了形式主义,成了口号;三是目前,林业资源管制中,还没有找到切合实际的林业资源管制制度,管制措施不合理,手段也不高,如:考察、策划、管制、开采砍伐等制度。因此,为了使管制资料能够整体的分享,林业资源管制必须要创建完善的林业资源管制手段,完成精确地考察和计算,同时在整体上还要完成计划和策划,实施高效率强力的管制和监察,从而合理的开采砍伐;四是目前国内很多森林地区,并没有合理的森林运行计划,每年预测采伐量的时候数量不准确,没有制定可实施的林业运行计划。

3.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管理的策略

3.1杜绝林地逆转

以往在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时,忽视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一些乡镇为了局部利益,或对林业法律法规落实不够,造成超限额采伐问题,使有林地变成疏林地,疏林地变成无林地,使林地逆转。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首先进行林权证发证工作;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现超限额采伐,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经发现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三是加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杜绝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的事件发生;四是对一些低产林、疏林地由林业局下去调查,合理确定更新;五是加大执法力度。

3.2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意识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在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员工以及林区地方政府和群众中培养和树立“靠山育林”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并通过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使森林资源管理生态化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深入民心,并体现在具体的森林资源管护行为之中来。

3.3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要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首先,要针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策略,扫清法律法规的死角,使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其次,要根据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加大对森林资源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明确权利和责任,争取做到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把关,严厉打击和惩治乱砍滥伐、超额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管理的行为。

3.4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员工的素质

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和待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的业务技能、信息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加大投入,改善森林资源管理基层单位的办公和住房条件,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用人环境,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较好的体现。

4.结束语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是森林资源的再生速度却远远赶不上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使用和破坏速度,因此,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及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是一项非常艰巨、非常巨大的任务,这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通过这种措施来完成这项任务。

【参考文献】

第3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发展对策;宁国市

1宁国市森林资源现状

1.1森林资源概况根据森林资源年报统计,宁国市土地总面积2.48700×105hm2,林业用地面积1.90428×104hm2,占76.57%,其中有林地1.844978×105hm2,占林业用地的96.89%,疏林地300hm2,灌木林地4197hm2,未成林造林地762.83hm2,苗圃地44.3hm2,无林木林地614.87hm2,森林覆盖率75.3%,林木绿化率75.87%,活立木蓄积7.046228×106m3。宁国市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是:西部及西南部地区(西津河流域及港口湾水库库区)主要以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为主,还有少量人工针叶林,是宁国市生态林的主要分布区域;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水阳江支流东津河流域)主要是以经济林、竹林(含毛竹、早竹、笋干竹、元淡竹等)为主,兼有针阔混交林;中部地区(水阳江与东津河之间中津河流域)主要是以经济林、竹林、杉木针叶林为主,边远山区有阔叶林分布;北部地区(水阳江中上游流域)主要是以元竹、天然马尾松林和人工外松林为主,也有部分天然阔叶幼林分布。1.2森林植物种类经调查,宁国市的森林植物有162科1700多种。(1)树种资源:达61科195种之多,树种资源主要有以下4个类型:落叶阔叶,共有102种,常绿阔叶,共有34种,针叶,共有26种,竹类资源有33种,其中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有3种,分别为香榧、三尖杉、方竹。(2)食用植物资源:达204个,分属73科215种,划分为四大类型:蔬菜类58个品种,果品类41个品种,食品佐料类有59个品种,饮料保健类有46个品种。(3)中药材资源:全市药用植物材品种较为丰富,达1030种。(4)珍稀植物资源:宁国市的珍稀植物种类较多,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有13种植物为国家、省级保护珍稀植物。尤其在宁国市板桥乡发现有大片的青檀、青钱柳、金钱松、毛红椿等珍稀植物群落分布,在华东乃至全国都为罕见。1.3森林植被类型宁国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天然植被:以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主,现仅存于交通不便的边远深山区。如分布在宁国市板桥乡的大片青冈栎、甜槠、苦槠等群落,均生长在海拔700m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其中甜槠纯林面积约700hm2,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北的具有代表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2)次生植被:可分为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丛3种,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坡地上。(3)次生、人工混合植被:主要分布于市域中北部和东部的丘陵区,为天然次生和人工马尾林,此外,还有石竹、毛竹、淡竹等竹类次生林。(4)人工植被:宁国市人工栽培的主要树种有:山核桃、板栗、毛竹、淡竹、雷竹、银杏、青檀、杉木、松树、檫木、茶树、杜仲及桑树等经济、用材和园林树种。

2森林资源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

宁国市通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合现有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看,森林资源及森林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并逐步走向协调。但宁国市的林业建设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森林质量不高。乔木主要以用材林、防护林为主,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可伐资源比重较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林政管理不严,林农长期分散采伐,并且“拔大毛”现象严重造成的。二是经济林、竹林面积虽有大幅度增加,与其他林种的结构比例也趋向合理,但经济林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产值较少,效益仍处于中下等水平。这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一味追求产量,缺乏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措施。三是在有林地中,无论是经济林,还是竹林、用材林、防护林,其新造林和中幼龄林的比重偏大,抚育管理任务重、难度大,如不及时跟上,不仅会造成森林质量的下降,甚至会出现返荒的现象,造成更多的低产低效林。

3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强资源管理,扩大资源总量森林资源管理贯穿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在宁国市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调查表明,宁国市的森林资源总量在安徽省较为丰富,近年来有了较快增长,但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森林资源与人口、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始终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一是加强林权和林业用地管理。加快推进林权确认、登记、发证以及换证工作,切实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其正当利益。同时严格规范征占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严禁乱征乱占行为,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二是加强木材加工管理。合理布局木材加工经营企业,对其木材经营秩序进行规范,对未经林业部门批准许可的木材加工经营企业,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三是加强综合监测和管理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网络,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森林资源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促进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高。3.2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林分质量调查显示,全市有蓄积林地平均不足50m3/hm2,毛竹平均立竹2000株/hm2,盛产期山核桃年产量为1200kg/hm2左右,且林地水土流失较重,林地生产力较低,综合产出不高。因此,要加大森林科学经营力度,依靠科技手段坚持科技兴林,加快推进森林经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3.2.1强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对一般用材林中的天然次生林应安排封山育林,确定封育年限,落实封育措施,期满后保留既定留养树种,确定留养株数进行抚育改造,提高林地生物量。对部级重点公益林,严格管护措施,禁止经营性采伐,控制间伐强度。3.2.2加快低产林改造要结合林业项目的实施,每年下达经济林、竹林低改任务,强化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对山核桃、板栗林,应禁止使用灭生性化学除草剂,保留良性植被;提倡修梯田、筑小平台等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专用肥;实施集水灌溉,鼓励修建作业道路,改善果园基础设施。对山核桃林要推广砍草埋青、果蒲还林、有机肥上山,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林地涵养水份的能力。对毛竹林要因地制宜推广竹林深翻、科学施肥、引水灌溉、林地覆盖措施,提高毛竹林密度;积极加大笋材两用林改造,提高综合生产效益。3.2.3加强树木采伐管理禁止采伐珍稀植物,同时对国家、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加强分类管理,严禁采伐,一经发现加大惩罚措施;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加强树木的保护管理,对胸径5cm以上的树木严禁采伐。3.3强化分类经营,实行分区施策宁国市生态公益林面积相对较大,总面积达3.5326×104hm2,生态公益林占土地总面积、林地面积分别为14.2%、18.6%。加强公益林的保护,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逐步扩大商品林林主的经营自。根据全市“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总体布局,进一步调整森林资源空间布局,增强林业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宁国市“经济发展、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国发,邢韶华,姬文元,等.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11,31(19):5524-5530.

[2]代道兴,白克军.四川省夹金山林业局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2014,2:81-82.

[3]石春娜,王立群.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现状分析[J].林业科学,2009,45(11):90-97.

[4]罗会友.黄山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4):34-38.

第4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关键词 森林资源;森林结构;现状;调查;辽宁建平

中图分类号 S75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98-02

建平县属辽西山地丘陵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山区、丘陵和平川面积分别占30.4%、43.3%和26.3%。努鲁尔虎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横贯建平县中部,将全县分成南北2个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全县海拔372.0~1 153.7 m,其中中部的地势相对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建平县春、秋2季气候表现为多风易旱,冬季则盛行西北风,并且风力较强。建平县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为7.6、37.0、-36.9 ℃;年均日照时数为2 850~2 950 h;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50~50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全年无霜期为120~155 d。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为了摸清建平县的森林资源情况,于2010年对建平县的森林资源进行了第二次全面调查,结果表明,与1992年第一次调查时相比,建平县的森林资源呈稳步增长趋势,森林覆盖率达到38.8%。林业产业由单一的资源型向产业型转化[1]。

1 森林资源概述

全县土地总面积487 802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和非林业用地面积分别为243 086.3、244 715.7 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9.83%、50.17%。

林业用地分布情况:有林地面积135 565.9 hm2,疏林地面积4 182.7 hm2,灌木林地面积53 822.7 hm2,未成林地面积15 473.3 hm2,苗圃地面积82.7 hm2,无林地面积33 959.0 hm2;建平县活立木总蓄积5 730 040 m3,森林覆盖率40%。

2 森林结构

建平县有林面积为129 783.5 hm2,其中针叶林面积93 971.2 hm2、阔叶林面积34 612.1 hm2、针阔混交林面积1 200.2 hm2,分别占全县林分面积的72.41%、26.67%、0.92%。林分结构为纯林居多,混交林较少,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2。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39.79 m3/hm2,其中针叶林35.23 m3/hm2,阔叶林为52.46 m3/hm2,针阔混交林32.14 m3/hm2。

全县林分面积129 783.5 hm2,林分蓄积为5 164 698 m3。其中,天然林面积1 078.0 hm2,蓄积10 432 m3;人工林面积128 705.5 hm2,蓄积5 153 266 m3。

总体而言,建平县林分生态稳定性相对较弱,林木的生长活力一般,林分生长发育状况不强,林分的单位蓄积量较低。

2.1 林种结构

我国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其中,林分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四大林种。建平县防护林面积83 003.7 hm2,蓄积2 876 379 m3;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为16 296.3 hm2,蓄积733 227 m3;用材林面积30 483.5 hm2,蓄积1 555 092 m3。

2.2 龄组结构

在林分中,幼龄林面积45 659.5 hm2,蓄积1 194 268 m3;中龄林面积51 250.4 hm2,蓄积2 230 284 m3;近熟林面积7 008.9 hm2,蓄积355 194 m3;成熟林面积10 040.8 hm2,蓄积544 732 m3,过熟林面积15 823.9 hm2,蓄积840 220 m3。

3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1992年对建平县进行了第一次二类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以及林分面积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森林覆盖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活立木总蓄积和林分蓄积表现出较快的增长。

3.1 林业用地面积的变化

3.1.1 林业用地总面积逐渐增加。目前,建平县共拥有243 086.3 hm2的林业用地,比1992年(211 005.0 hm2)增加了32 081.3 hm2,增加了15.20%,年净增率为1.27%。林业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力度,加快造绿化造林的步伐,加强了如“三北”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绿化工程的投入和建设等;二是建平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重大成效,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有近13 806.7 hm2的面积纳入了林地管理;三是由于调查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区划调查精度的大幅提高,使前期区划遗漏及错误得到了纠正等。因此,相比1992年而言,建平县的林业用地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1-4]。

3.1.2 林分面积增加较快。建平县此次二调林分面积为129 783.5 hm2,与前期二调林分(117 013.2 hm2)对比增长了12 770.3 hm2,增加了10.91%,年净增率0.91%。重点实行天然林保护、积极开展退耕还林重点工程、不断加大造林和封育林力度是建平县近年来林分面积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3.1.3 乔木经济林的面积相对减少。乔木经济林地面积为5 782.4 hm2,比1992年(12 901.3 hm2)减少了7 118.9 hm2,净减率55.18%,年平均净减率4.60%。由于农地中的经济林并没有在本次进行区划调查,并且调查技术标准的变化,一部分以前定义为经济林的此次调查被划分为灌木林地。因此,乔木经济林面积表现为减少的趋势。

3.1.4 疏林面积减少较快。建平县疏林地地面积4 182.7 hm2,比1992年(7 427.2 hm2)减少了3 244.5 hm2,净减率43.68%,年平均净减率3.64%。疏林地减少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实施了封山育林,并且对低产林进行了改造。

3.1.5 灌木林面积增加。建平县灌木林面积53 822.7 hm2,比1992年(33 849.8 hm2)增加了19 972.9 hm2。净增59.00%,年平均增率4.92%。由于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实施了封山育林,并且技术标准发生了变化,因此灌木林面积表现出较快的增加。

3.1.6 未成林地面积增加。未成林地面积相比1992年(7 556.7 hm2)增加了7 916.6 hm2,净增率104.68%,年均净增率8.73%。大量迹地得到更新、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造林以及实施封山育林是未成林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

3.1.7 无林地面积略有增加。建平县无林地面积33 959.0 hm2,比1992年(32 051.0 hm2)增加了1 908.0 hm2,增加率5.95%,年平均增加率0.50%。在原有荒山造林条件下,新区划宜林地面积,无林地面积增加。

3.2 各类林木蓄积的变化

建平县活立木总蓄积为5 730 040 m3,比前期二调(3 554 200 m3)增长了2 175 840 m3,年净增率达到5.11%。其中,林分蓄积、四旁树蓄积和疏林蓄积分别增加了1 898 698、255 352、29 640 m3,但是散生木蓄积则略有减少。近年来有效实施封山育林和全面推行植树造林是林木蓄积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3.3 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由于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有效实施封山育林,并且效果显著,使得有林地面积大幅增加。目前,建平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8.8%,比1992年上升了11.8%,年均净增0.98%。

3.4 天然林面积、蓄积的变化

建平县天然林分面积1 078.0 hm2,比1992年(201.4 hm2)增加876.6 hm2。全县天然林分蓄积11 432 m3,比1992年(8 700 m3)增加了2 732 m3,增长了31.4%,年均净增率2.62%。天然林面积、蓄积的变化主要是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实施的结果。

3.5 人工林面积、蓄积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建平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特别是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推进,该县人工林林分面积达128 705.5 hm2,比1992年增加了11 893.7 hm2,增长率10.19%,年净增率0.85%。

随着植树造林的实施和生长迅速的中幼龄林比重逐步加大,建平县人工林分蓄积5 153 266 m3,比1992年(3 257 300 m3)增加1 895 966 m3,增长了58.21%,年净增率4.85%。

4 参考文献

[1] 于海军.建平县水资源环境状况分析[J].地下水,2010,32(3):97-98.

[2] 迟少军.北票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1(1):91-93.

第5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关键词 林业;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05-01

林业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它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1-2]。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的观念开始由以前的破坏森林资源向保护森林资源转变。但是,过去长久的掠夺,已经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偏低,且长期处于劣势状态,要想尽快恢复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是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的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森林资源也是多种多样,具有巨大的造林潜力[3]。

1.1 动植物资源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受到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因而保存有大量的特有物种。其中,约有476种陆栖脊椎动物为我国所特有,占我国陆栖脊椎动物种类数19.42%,其中约有2/3的两栖类为特有种。此外,我国还具有许许多多特有的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和水杉、银杉、珙桐、台湾杉、银杏、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高等植物32 800种,其中50%~60%为我国所特有,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 266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左右,此外,我国已经定名的昆虫3 000多种。

1.2 景观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景观资源丰富,至2011年,我国森林公园总数已增至2 583处,部级森林公园总数近800处,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南。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景观资源主要以未开发状态、初步开发状态、适度开发状态和过度开发状态4种形式存在,其中,未开发和初步开发状态的占大多数。

1.3 林木资源

据第7次森林资源调查,我国森林总面积达到19 545.22万hm2,天然林面积11 969.25万hm2,人工林面积6 168.84万hm2,占全国土地资源的20.36%,较第6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提高了2.1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稳步提高。

2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2.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人均资源占有量小

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仅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的森林资源面积就占到全国的41.27%,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森林功能的发挥。之所以出现这种分布不均的现象,除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很大的关系。此外,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0.36%,人均占有量为0.145 hm2,总体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水平的61%,人均水平则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55%。

2.2 森林质量较差且林地利用率低

我国森林经营较为粗放,林木生长量较低,而且原始林逐步向次生林转化,天然林向人工林转化,以致我国的森林资源逐渐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生态系统逐渐衰退。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有林地只占林业用地的50.1%,林地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2.3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资源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们大面积的采伐森林资源,使得用材林和成过熟林持续下降,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自身文化的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以致中、幼龄林在我国森林资源的林龄结构中占绝对优势[4]。

2.4 林业科技落后且专业水平较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科技方面还是在专业水平方面都还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于我国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现有技术人员队伍中专业水平达到标准的人也相对较少,而且,相关部门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占不到国家投入比重的1%,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较低,仅有27.3%,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林业科技的发展较为滞后。

3 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以科技为中心,创建林业创新机制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核心,努力增强林木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林业的综合效益为目的,建立新的林业机制,提高林业的生产水平。要切实加强林业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效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全方位地提高林业综合水平,提高林业的产业综合实力[5-6]。

3.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快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以采伐销售作为唯一经济收益手段的经营模式,要注重资源培育,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资源培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景观资源,开展森林旅游,完善林业产业的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7]。

3.3 制定和完善林业的政策体系和法制体系

林业政策体系和法制体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也可以反映我国法律体系对建设生态林业的关注与支持[8]。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我国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滥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天然林面积日益减少。虽然我国整体的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却依然没有降低,因此,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林业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3.4 加快林业改革步伐,建立中国特色林业经济体制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长期效益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融资等服务。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采伐制度,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9-11]。

4 参考文献

[1] 双.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150.

[2] 秦国伟.林业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定位与战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1(11):81-86.

[3] 黄选瑞,张玉珍,周怀钧,等.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J].林业科学,2000,36(4):85-91.

[4] APLET G.Defining Sustainable forestry[M].Island Press,1993:17-43.

[5] 李育才.面向21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 王庆礼,吴刚.中国林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4):38-43.

[7] 刘振英.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6-94.

[8] 罗小荷.人工林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2,29(2):69-71.

[9] 段文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J].安徽林业科技,2012,18(20):13-14.

第6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1 森林资源概况

钦廉林场位于广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林场总面积6万hm2,其中,林地面积5.9万hm2,占总面积的98.4%;非林地面积1000hm2,占总面积的1.6%;全场商品林地面积为5.6万hm2,公益林地面积2800hm2,活立木总蓄积量78万m3。林场人工植被以马尾松、杉木、桉树、湿地松等树种为主;林下植被以野牡丹、桃金娘、三叉苦、五节芒、莠竹、铁芒箕等为主。

2 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2.1 林下经济 林场富有创造性的谋划了“林——草——牧——沼”立体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种植牧草,刈割的牧草饲养牛羊,牛羊产生的粪便制沼,产生的沼气供职工生活使用,沼液淋草、淋苗,沼渣制生态有机肥。通过此模式的实施,综合效益明显,并发展了林下栽培食用菌和农作物模式,利用牛粪、树皮等作食用菌培育原料,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转变了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长期得林、短期得益的生产格局。

2.2 林分改造 林场对生产力低、质量差与密度太小的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进行林分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如生态公益林中有一部分马尾松“小老树”林,林分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树冠平顶,无明显主干,生态效益差;林场采用带状采伐或块状采伐,引种乡土珍贵树种降香黄檀、土沉香、柚木、火力楠等,调整树种结构,改变林种单一的问题。另外,采用疏伐方式进行林木透光抚育,培育大径材,并在疏林下套种珍贵树种或牧草,提高经营效益。

2.3 林产品剩余物综合利用 剩余物通常指在森林采伐过程中产生的枝丫、梢头、伐根及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截头、板皮、锯末、刨花等。林场将梢头、截头等生产木片作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的原料,枝丫、伐根、板皮作烧柴燃料;锯末、刨花用作栽培食用菌或培养苗木轻基质的原料,从多个方面较好地利用了剩余物,实现了不扩大森林采伐量的情况下,又可为人造板、造纸工业提供大量原材料,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

3 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3.1 三大效益相结合原则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带动职工、周边农民致富及林场经济的发展,实现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当地劳动就业结合起来,解决当地大量剩余劳动力,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

3.2 持续利用原则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防止资源破坏、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大力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持续利用。

3.3 因地制宜,科技兴林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发挥本地综合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依靠科技,发展“三高”林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4 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 林场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永续发展意义重大。如林场利用林下空地从事种养殖,既提高了复种指数,节省了土地资源,又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粪便制沼,“三沼”的再利用,有效地节约了物质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另外,通过林分改造,不仅调整林种结构,也提高了林分质量。

第7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森林资源,才能保证场内职工生活的基本需要,才能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总结了三界林场的森林资源的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 

    三界林场地处江淮分水岭滁州市境内,位于104国道旁。地理位置是东经118°12′,北纬32°97′,海拔62.8m。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水,冬季较干燥,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土壤多为角斑岩发育而成的普通黄棕壤和部分下属系黄土母质发育而成的黏盘黄棕壤。其中普通黄棕壤土层浅,石砾多,肥力较差。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多为马尾松、黑松纯林,少量混交林。林区内道路纵横交错,更有津沪铁路、蚌宁高速公路穿插其间,交通极为便利。 

    1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1999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及2008年资源统计资料显示。全场总经营面积2 823.4hm2,林业用地2 049.1hm2,有林地1 827.9hm2。其中公益林1 387.1hm2,用材林662hm2。非本场经营面积774.2hm2。森林覆盖率为64.7%,活立木蓄积为14.561 8万立方米。其中松类为12.562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6.6%,硬阔2 876m3,占总蓄积的1.9%。 

    2存在的问题 

    2.1林政管理力度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场内可用于营林生产的林地仅占总面积的72.5%。长期以来,由于林政管理力度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致使宜林荒山荒地长期闲置,未能及时造林,森林覆盖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再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建设征占林地,林区周围老百姓毁林开荒,牲畜破坏等都直接影响着林业用地给场内的发展带来不利。 

    2.2林种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林分质量差 

    自1953年建场以来,多营造马尾松纯林和黑松纯林。由于纯林的易致病性,使马尾松毛虫不断蔓延,扩大。再加上近几年松材线虫病,人工林整齐的林相已遭破坏,有的甚至出现疏林地,大片的林中空地。同时单一的树种结构也不利于森林防火。虽然近几年来也进行了一些混交造林(如马尾松、木荷2∶1混交,马尾松、乌桕块状混交),但是由于没有找到适合的混交树种,导致其生长不理想、整体林分质量较差。 

    2.3可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少 

    自从2004年区划公益林以后,公益林的面积占全场林业用地的67.7%,场内可采伐利用的森林仅为662hm2,而这其中还包括未成林地等。这就要依法放活、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且公益林的更新采伐要40年,这期间只能进行少量的抚育间伐导致全场职工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3发展对策 

    3.1强化林政管理,加大森林保护力度 

    森林保护一直以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森林保护而言,它不是单一的保护问题,而是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林区环境。而长期以来林政管理都是各管一片,没达到统一,特别是近几年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毁林开荒,林权争议越来越强烈。因此,应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森林法知识,让群众了解防火护林的重要性。其次,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奖惩分明。由护林员负责分管林区的森林保护工作,主任、副场长层层监督。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不要流于形式。此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护林队伍素质,切实做好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沟通协调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2加强低产林改造,逐步提高林分质量 

    在林场经营中,对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低产林应积极申报,将其砍伐,重新造林。而对于生产力较低的中幼林可结合透光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来改变林内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量的提高。如果条件允许,可对一些经济林进行中耕施肥,同步提高林木蓄积量。对于感病的林分应及时药物防治,严重的及时清除,不留隐患。

    3.3调整林分结构,大力营造混交林 

    大力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改善林内环境,提高林木抗病害的能力,改变林种单一的缺点。尤其是近几年松材线虫病在三界林场不断蔓延,改变林种结构也是阻断其蔓延的一个有效措施,可从整体上提高林分抗病害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应于场内采用多树种、多混交方式的栽培方法,从目前生长情况看,马尾松与麻栎的1∶1混交栽培方式生态效果表现优良,林木生长量较为突出,此方法值得在以后造林中大力推广。 

第8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加格达奇165000)

摘 要:文章依据塔河林业局2008年火烧区现状调查数据,对塔河林业局1987年“5·6”火灾区的恢复现状及特点作以阐述。

关键词 :火灾区;现状;调查;评价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1-19

作者简介:杨春涛(1971-),男,黑龙江省拜泉县人,林业工程师.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灾(简称“5·6”大火),塔河林业局在这场特大森林火灾中也未能幸免,并且是四个重灾区之一。这次火灾给塔河林业局森林资源造成重大损失。受灾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为防止火灾导致局部生态恶化,当年塔河林业局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的恢复、更新生态工作体系,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更新、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等方式,展开了大规模的火烧迹地更新和生态系统恢复工作。弹指一挥间,那场大火距今已时隔27a,当年的火烧迹地经过27a的恢复更新,现在已经恢复到了什么程度?当年过火区域的生态功能是否已得到了全面的恢复?这些疑问都将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1 塔河林业局“5·6”火灾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

1.1 “5·6”火灾区各地类面积统计

据调查统计,塔河林业局“5·6”火灾区过火总面积299634hm2,占全局经营总面积的32.64%。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9572hm2,非林地面积62hm2。有林地面积265564hm2、疏林地面积73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hm2、封育未成林地面积1183hm2、采伐迹地面积34hm2、火烧迹地面积7hm2、其他无立木林地面积33hm2、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558hm2、宜林沼泽地面积29391hm2、其他宜林地面积719hm2。非林地面积62hm2,均为未利用地。“5·6”火灾区恢复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为88.6%。

1.2“5·6”火灾区各类蓄积统计

“5·6”火灾区现有活立木总蓄积为10742234m3。其中:有林地蓄积9716579m3,疏林地蓄积l608m3,散生木蓄积1024047m3。

1.3 “5·6”火灾区有林地面积、蓄积统计

“5·6”火灾区有林地面积265564hm2,蓄积9716579m3。其中:人工林面积63187hm2、蓄积408733m3;天然林面积202377hm2,蓄积9307846m3。

1.3.1 “5·6”火灾区人工林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布

“5·6”火灾区人工林面积63187hm2、蓄积408733m3。其中:幼龄林面积62542hm2、蓄积397581m3;中龄林面积645hm2、蓄积11152m3。

1.3.2 “5·6”火灾区人工林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分布

“5·6”火灾区人工林按优势树种分:落叶松人工林面积60256hm2、蓄积388703m3;樟子松人工林面积2931hm2、蓄积20030m3。

1.3.3 “5·6”火灾区人工林面积、蓄积按径阶组分布

径阶组划分是参考林木径阶划分标准,将“5·6”火灾区人工林径阶划分为4个等级,即径阶0~3.0cm组、径阶3.1~6.Ocm组、径阶6.1~9.Ocm组和径阶9.1~13.Ocm组。经本次调查统计,“5·6”火灾区人工林面积、蓄积按径阶组分布,所占比重最大是径阶0~3.Ocm组,面积46606hm2、蓄积188012m3;其次为径阶3.1~6.0cm组,面积15213hm2、蓄积176384m3;径阶6.1~9.Ocm组,面积1331hm2,蓄积43334m3;径阶9.1~13.Ocm组所占比重最小,面积37hm2、蓄积1003m3。

1.3.4 “5·6”火灾区天然林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布

“5·6”火灾区天然林面积按龄组分布:各龄组以幼龄林所占比重最大,面积136931hm2;其次是中龄林,面积54148hm2;近熟林面积7892hm2;成熟林面积3324hm2;过熟林面积最小,仅为82hm2。

“5·6”火灾区恢复的天然林蓄积按龄组分布:各龄组蓄积以幼龄林所占比重最大,其蓄积为4360649m3;其次是中龄林,其蓄积为4129044m3;再次是近熟林、成熟林,蓄积分别为543561m3和268886m3;过熟林蓄积所占比重最小,蓄积为5706m3。

1.3.5 “5·6”火灾区天然林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分布

“5·6”火灾区天然林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分布,白桦所占比重最大,面积为148984hm2、蓄积为5262647m3;落叶松所占比重次之,面积为38582hm2、蓄积为3384969m3;柞树所占比重最小,面积为12hm2、蓄积为732m3。

1.3.6 “5·6”火灾区天然林面积、蓄积按径阶组分布

径阶组划分是参考林木径阶划分标准,将“5-6”火灾区恢复的天然林径阶划分为4个等级,即径阶0~4.Ocm组、径阶4.1 ~9.Ocm组、径阶9.1~14.Ocm组和径阶14.1~43.Ocm组。“5·6”火灾区天然林面积按径阶组分布,径阶4.1~9.Ocm组所占比重最大,面积为69460hm2;其次为径阶0~4.Ocm组,面积为64135hm2;所占比重列第三位的为径阶9.1~14.Ocm组,面积为51076hm2;径阶14.1~43.Ocm组所占比重最小,面积为17706hm2。

“5·6”火灾区天然林蓄积按径阶组分布,径阶9.1~14.Ocm组所占比重最大,蓄积为3660402m3;其次为径阶4.1~9.Ocm组,蓄积为2265865m3;所占比重列第三位的为径阶0~4.Ocm组,蓄积为1920353m3;径阶14.1~43.Ocm组所占比重最小,蓄积为1461226m3。

2 “5·6”火灾区恢复(生态功能特点评价)后的森林资源特点

塔河林业局“5·6”火灾区,历经27a的恢复性的更新,资源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年过火区域成片的焦土重新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一是据2008年调查统计,有林地面积蓄积占绝对优势,有林地面积占“5·6”火灾区面积的88.63%:有林地蓄积占“5·6”火灾区活立木总蓄积的90.45%。

二是人工林面积比重较大,人工林又以落叶松幼龄林面积蓄积占绝对优势。“5·6”火灾区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6.47m3,人工林面积、蓄积分别占全局有林地面积、蓄积的7.54%和0.79%;占全局人工林面积、蓄积的90.22%和80.33%。人工林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蓄积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98%和97.27%;而中龄林面积、蓄积所占比重较小。人工林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分:落叶松人工林占绝对优势,占“5·6”火灾区恢复的人工林面积、蓄积的95.36%和95.10%;而樟子松人工林所占比重较小。

第9篇:森林资源现状范文

(新源国有林管理局新疆新源835800)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位的观测分析和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为林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监测体系 工作现状 发展规划 合理建议

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位的观测分析和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为林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一、森林资源的监测体系及林场主要监测工作

新源林场的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包括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林场自身开展的天然林保护监测、公益林监测,以及其他专项监测(如森林抚育监测、中幼林抚育监测、病虫害监测等)。

新源林场一类清查第一至第五次复查工作,林场均组织有关人员积极配合和参与,但由于仅完成向导和配合、参与工作,因此未能形成监测档案存档。2011 年,按上级有关要求,一类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由林场技术人员在接受自治区林业规划院统一培训合格后为主体负责完成。我场多名技术人员在接受培训合格后负责完成了我场一类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此项工作在场领导关怀和各科室、管护所站帮助下,历时三个多月圆满完成,共完成复查样地86 个,积累了翔实的清查数据并已整理建档。此次清查,锻炼和培养了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全程参与和掌握了我场清查样地的资源状况和调查方法,为我场资源监测队伍的培养和掌握流程、技术培训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类调查成果更加具体些,包括:各地类面积及权属,各类森林蓄积,人工林面积、蓄积,林木生长量和枯损量,立地条件,森林资源消耗量,森林更新、森林病虫害及火灾,珍稀动植物资源等。

我场最近一次二类调查工作由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勘查设计院)于2008 年至11 年历时三年负责完成。在本次调查之前,新源林场先后经过四次二类调查,分别在1957 年、1975 年、1984年和1994 年进行,均由林业规划设计院或其前身为主要组织调查力量完成,调查的等级均为C 级。由于二类调查结果是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指导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我场对二类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抽调专人和业务骨干参与、协调和配合。在资料提供、交通、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为保障调查精度、维护林场利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2000 年二类调查显示,较1994 年二类调查:新源林场林地面积增加48 769.61 公顷,增幅为77.55%;有林地面积增加6 700.51 公顷,增幅为13.23%;森林总蓄积增加155.4 万立方米,增幅为13.65%;森林覆盖率从19.90%增加至21.74%,增幅为9.2%。相关成果汇总材料目前已全部备案存档,并全面应用于天保二期规划、公益林区划等实际业务中,为我场近期生态保护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县级实施单位根据二类调查成果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每年根据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调查设计、专项监测、样地复测工作和其他监测工作,并建立健全监测档案。林场近年来开展的此类监测工作简要归纳如下:

1.2009 年6 月~9 月,在接受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培训合格后,完成我场48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监测和整理建档工作。并于当年顺利通过林科院有关专家组验收。2011年,完成其中24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复测工作。2012年,另24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复测工作外业工作已接近尾声,目前正在进行内业整理工作。

2.2011 年4 至5 月,完成我场10 000 亩森林抚育8 个监测样地的布设和监测工作,当年整理建档。该项目样地复测工作计划于2003 年完成。

3.2012 年4 月~6 月,我场专门成立了森林抚育技术组,完成了我场森林抚育和中幼林抚育30 组(60 个)监测样地的布设和监测工作,目前已全部整理建档。计划于项目实施第三年即2014年完成样地复测工作。

4.2011 年,协助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完成《新源林场国家公益林分级区划界定》和《新源林场地方公益林分级区划界定》,目前该项成果已完成建档并应用于生产经营和管护实践中。

5.完成近年来征占林地采伐、植被恢复造林作业设计,目前均已作业完毕,并整理建档。

6.完成近年来塔勒德、波浪沟等倒木清理作业设计,并作业完毕整理建档。

7.完成病虫鼠害4 个监测点、四个测报点(面积均为2 000平方米)的设立和监测及档案整理建档工作。

二、森林资源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最主要的任务:一是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二是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动态,也就是说一是控制系统,二是监测系统。监测是为控制提供依据,是控制的基础,而控制又是监测的前提条件,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进行监督和预测,其目的是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情况,预测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满足制定林业方针、政策、长远规划和计划需要,满足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的要求。

三、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的分析与评价

通过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可以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生长、消亡等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关系,以制定国家、地方和生产单位的经济建设计划、林业计划,合理经营利用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

根据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可以分析、检查、鉴定森林经营效果,预测未来的森林效益及木材生产潜力和森林资源发展的趋势,检查各项林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及经营技术规定的执行情况,修订林业计划及森林经营方案。

四、新源林场开展资源监测工作整体现状

1.初步建立了现有条件下较为稳定的监测队伍。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内部组织学习交流,参与一类、二类调查等大型监测活动等形式,已初步掌握和熟悉资源监测工作相关流程、技术要求、体系建设等监测制度。

2.不断扩展和丰富了监测内容。在一类清查、二类调查等基本监测的基础上,正逐渐增加森林抚育、森林病虫害、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状况调查内容,使我场森林资源监测开始从单一的木材资源监测向多资源多功能监测转变。

3.逐步推广应用了新技术。近年来,抽样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数据库等新技术在我场资源监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提高了监测成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4.正在建立健全监测管理制度。随着监测体系不断发展,制度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我场正着手逐步建立形成队伍组建审核、技术培训评估、持证上岗、技术质量责任承包、跨期质量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制度,有力推进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资源监测已完成基础建档工作。

五、对林场资源监测工作的建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