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家庭雾化;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207

在儿科门诊疾病中, 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达到了60%,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等。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 主要采用的方式为雾化吸入, 应用优势为起效快、疗效强及安全性高。为了探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 家庭雾化治疗的应用效果, 本文选取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12例, 对其展开观察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12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均为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其中, 男73例, 女39例;年龄3个月~12岁, 平均年龄(6.3±2.2)岁。112例患儿中, 支气管哮喘26例, 急性支气管炎23例, 毛细支气管炎13例, 肺炎50例。

1. 2 方法 依照患儿发病程度及年龄的不同对其实行针对化的家庭雾化治疗方案, 具体操作为:对患儿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家庭治疗方式, 用药量为0.5~1.0 mg/次, 雾化用药1~2次/d。依照患儿的病情缓解而对药物做减量处理。

1. 3 观察指标 对患儿治疗前后的RR、TPEF/TE、Ti、VPEF/VE、Te进行对比观察, 分析研究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状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 而RR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疾病中, 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 其病变部位多为气管、肺部、支气管等[1]。轻度的疾病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障碍等;而重度表现则为呼吸困难、缺氧、呼吸衰竭等。由于受到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 此类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自身身体发育尚不完善, 其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均较弱, 极易受到各类致病菌的侵入,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部分致病菌会经飞沫传播, 给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 可帮助进一步增强用药及时性及便利性, 为患儿提供一种安全科学的治疗方式。家庭雾化治疗方案的优势:①吸入装置操作及给药方式简捷易行, 患儿家属易于操作;②可有效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状况;③患儿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其治疗配合度较高, 心理情绪较为平和稳定;④在疾病发作后, 家属可及时对患儿实行科学治疗, 有效控制病情发展[2];⑤节省家长反复来往医院的时间。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患儿气道的炎症状况及其高反应性, 改善哮喘症状及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 尽可能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降低疾病致死率。布地奈德混悬液属于一种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 其雾化吸入颗粒直径约为1~5 ?m, 雾粒体积较小, 极易被吸入至小气道、肺泡中。而且雾粒的含水量较多, 可对患儿的呼吸道彻底湿化, 消除掉其支气管痉挛, 对痰液做稀释处理。与此同时, 还可缓解呼吸道黏膜水肿状况, 治疗起效较快, 效果较佳[3]。另外, 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 与口服激素治疗方式相比, 可有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 使整个治疗安全且有效。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 而RR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邬宇芬, 袁姝华, 殷勇, 等.家庭雾化治疗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6):631-633.

[2] 殷勇, 尚云晓.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 2014(9):898-900.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17-01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死亡率也日益上升,目前因呼吸系统疾病的导致的死亡原因,已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三位。而在这些死亡病例中,老年人的比例甚高,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日渐衰退,这为疾病入侵呼吸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并且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年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5例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结合实际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实验资料的选择均来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5例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历,其中男性53例,女性32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6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为主,经过诊断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支气管哮喘。其中慢性支气管炎35例,阻塞性肺气肿43例,支气管哮喘7例。

2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心里护理:老年人年龄偏大,身体免疫力降低,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减退,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老年人对此心里负担较重,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不够,往往会产生消极治病的想法。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考虑到自己的疾病可能会给家人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负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产生内疚感,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对于此类患者,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向其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及治疗方案如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存在焦虑的患者,我们应适时的进行安慰,与老年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存在的困难,并努力给予帮助。

睡眠护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本身疾病的所致,使老年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夜间难以入睡,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往往有较大的心里压力,往往使其难以入睡。睡眠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节律,与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此类患者,改善睡眠状态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降低病房内的噪声分贝,保持适当的温度以湿度,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安静和谐的睡眠环境促使患者入睡。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积极的心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解除患者的心里,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饮食护理:饮食与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的各个器官正经历着衰退,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的减退,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长期处于与疾病的抗争状态,身体能量的消耗较大,这样容易造成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对于这些患者,针对其不同疾病制订合理的食谱,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增强食欲,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用药护理:随着病情的发展,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也逐渐发生着改变,肝肾功能减退,对于药物的解毒及排泄能力下降,对于老年人的用药,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肝肾功能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于药物可能出现漏服或者过量服食等情况,要告知其家属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如果在用药后出现一些副作用,要及时的向医生汇报,积极的处理副作用,并且协助医生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产生的护理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老年的病情、年龄、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环境相关,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加重老年患者的病情。但是通过适当的解释、教育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冰, 呼吸内科病人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4. 2(2): 第126-127页

[2]崔红萍,浅析内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健康必读,2012.11(6):第488页

[3]裴丽秀,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医学信息,2011,24(3):第233-234页

[4]黄志敏, 浅议呼吸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保健问题,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02(7):第158页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气象因子 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U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59-02

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上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在呼吸道疾病中易感人群居多的是小孩其次是老人。这些疾病的产生或复发都与气象因子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杨宏青,陈正洪,肖劲松,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1]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6]。为了进一步探讨气象因子变化与常见病的关系,本文通过大量病例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进行单相关分析,找出影响疾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气象依据。

1.资料来源与处理方法

1.1 医疗资料和气象资料

本文选用2011-2014年近4年的博兴县2家医院提供的病案室住院资料, 呼吸道疾病共有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气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以及同期博兴县气象局的月平均温度(T)、月平均最高气温(TM)、月平均最低气温(TN)、月平均气压(P)、月平均最高气压(PM)、月平均最低气压(PN)、月平均相对湿度(U)、月降水量(R)等气象资料。

1.2 统计方法

对博兴县出现的呼吸道疾病的月、季发病规律进行描述性分析。

将4年内的9项气象因子分别与同期呼吸道疾病的月、季发病人数进行单相关分析,公式:

2.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季节分布特征

呼吸道疾病病例共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气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上感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15.5%,支气管炎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27.5%,肺炎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57%。逐月分布如图1所示,上感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131、107、162、128例,分别占上感总发病人数的24.8% 、20.3% 、30.7%、24.2% ,从上上数据可知夏季与冬季为多发季节,春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8、9月多发,5、10月为低发。支气管炎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412、186、172、166例,分别占支气管炎总发病人数的44% 、19.9% 、18.4% 和17.7% ,可知冬季为多发季节,秋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1、2月多发,7、10月为低发;肺炎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748、388、354、454例,分别占肺炎总发病人数的38.5% 、20% 、18.2% 和23.3% ,同样可得冬季为多发季节,夏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12、1月多发,5月为低发。

从以上分析可知,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仍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为其多发季节,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发病人数还要多,冬季次之。

3.呼吸道疾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3.1 上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从图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上感在冬季一月份发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兴县的最冷的月份,这说明在冬季低温是影响上感的主要气象因子。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上感发病人数减少,分析春季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气温在15-20度之间时上感与气温变化负相关。上感在夏季与湿度呈正相关,从表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随着湿度上升上感发病人数增加。在秋季上感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从统计资料中显示在秋季湿度小于60%时上感的发病人数明显减少。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上感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是湿度,而且上感与湿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在湿度上升会导致上感的发生。

3.2 支气管炎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支气管炎在冬季一月份发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兴县的最冷的月份,这说明在冬季低温是影响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春季支气管炎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从表2与有关统计资料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气温在15度以下时支气管炎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通过对表1与表2的资料数据分析得知,在夏季支气管炎随着气压的上升发病人数增加。在秋季与极端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秋季极端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对支气管炎的发病均有明显的影响。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支气管炎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与气压,就每个月来说支气管炎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这与马玉霞、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支气象管炎与气温、气压的相关关系一致。这说明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均会导致支气管炎的发生。

3.3 肺炎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肺炎在秋冬季没有与之相关的气象因子。从表1中可知,在春季肺炎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从表1与表2中可以看出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说明在春季降水量偏少,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均有利于肺炎的发生。从表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夏季肺炎与湿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在夏季湿度上升有肺炎发病率上升。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肺炎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与气压,就全年来说肺炎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这说明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均会导致肺炎的发生。

4.结论

(1)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为其多发季节,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发病人数还要多,冬季次之。

(2)湿度、温度、气压、降水是影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这与董蕙青、字春霞[8]分析的南宁市呼吸道疾病预测研究一文中的影响一致。

(3)上感最易在湿度上升时发生,支气管炎最易在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发生,尤其是在春秋两季表现最为明显;

(4)肺炎最易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发生,这与马玉霞和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肺炎的气象发生条件一致。在春季降水量减少也容易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宏青,陈正洪,肖劲松,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气象科技,2001,29(2):49-52

[2]宋文燕,刘新华,呼吸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分析与预测,中国医院统计,2006,9(2):81-83。

[3]马玉霞,王式功,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6):462-464。

[4]李永红.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居民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董蕙青、字春霞等,南宁市呼吸道疾病预测研究结论一致,气象科技,2005,33(6):559-564

[6]苏斌,季节变化和气象要素变化与呼吸道疾病关系及预防措施初探,广西气象,2004,25(2):27-28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呼吸道感染;治疗

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或细菌导致呼吸道出现炎症反应,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两种类型,老年人出现该病的几率较高[1]。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其机体系统和器官的机能都会逐渐衰退,抵抗力明显减弱。临床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案并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病情常会出现反复、加重,长期治疗耐药性也会明显增加[2]。本次研究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56.9±1.2)岁;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3.1±0.6)年;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56.7±1.1)岁;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3.2±0.7)年。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组间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用药方案静脉滴注氧氟沙星,每次0.2g,每天两次,计划治疗两个星期。

1.2.2治疗组用药方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每次0.2g,每天两次,计划治疗两个星期。

1.3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呼吸道功能恢复时间、持续用药总时间、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呼吸道感染病情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痊愈:临床症状表现已经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细菌完全消除,影像学表现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表现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表现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表现没有任何改变,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好转,或病情严重发展[3]。

1.5数据处理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持续用药总时间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后(11.74±2.18)d呼吸道功能恢复正常,持续用药接受治疗(14.63±2.29)d;治疗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后(7.61±1.55)d呼吸道功能恢复正常,持续用药接受治疗(10.97±2.06)d。两组患者呼吸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持续用药总时间等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治疗后,8例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达到痊愈标准,10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治疗仍然无效,该组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72.3%;治疗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14例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达到痊愈标准,19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治疗仍然无效,该组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1.5%。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3呼吸道感染病情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停止应用氧氟沙星治疗后,有10例呼吸道感染病情再次复发,复发率为21.3%;治疗组患者停止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有2例呼吸道感染病情再次复发,复发率为4.3%。两组呼吸道感染病情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左氧氟沙星是临床新一代的氟喹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实验室相关体外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对临床上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都可以产生非常理想的抗菌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于分裂细胞,对RNA和蛋白质产生抑制作用,还能够作用于非分裂细胞,使其存活能力完全丧失,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实际抗菌活性与右旋体比较要强出8-12倍左右,与临床上常用的氧氟沙星比较要强出2倍以上[4]。临床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案并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病情常会出现反复、加重,长期治疗耐药性也会明显增加。近年来临床已经将左氧氟沙星广泛应用于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左氧氟沙星的组织渗透性相对较高,且在肺泡巨嗜细胞和气道上皮分泌物中药物浓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血清浓度,是目前对各种病原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理想药物[5]。

参考文献

[1]游选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60.

[2]吴陈英.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4):3344-3344.

[3]左克,李生勇.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右江医学,2011,39(6):733-735.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疾病顺位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36-02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大型煤矿企业工伤定点医院。为充分了解本院疾病谱的构成变化,合理调配人力、设备、床位,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对本院6年前十位疾病构成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本院2007-2012年出院患者疾病分类报表,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第一诊断进行编码,资料完整、准确、真实。详见表1。

2 分析结果

从表1看出,本院住院患者逐年增长较快,定基增长速度为92.57%,说明这几年本院的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较大,地区患者逐年增加,医院飞速发展。

2.1 前十位疾病

2007-2012年6年总计出院患者70 600人次,其中前10位患者为62 177人次,占出院患者的88.06%。居首位的是损伤和中毒,总计14 510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20.55%;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总计8754例,占总数的12.45%;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总计8295例,占总数的11.75%;第四位是消化系统疾病,总计5963例,占总数的8.45%;第五位是肿瘤,总计5458例,占总数7.73%;第六位~十位依次是影响健康状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分别占住院总数的7.36%、6.77%、6.39%、3.53%、3.13%。通过分析看出本院前十位疾病占较大比例,故要提高前十位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和完善慢性病宣传防治工作。

2.2 顺位变化

从表1中看出,2007-2012年出院患者构成为损伤和中毒居第一位,循环系统疾病由2007年的第三位升到第二位,并保持不变;消化系统疾病2010和2011年有所变化,但一直在4~6位交替;泌尿系统疾病由前四年的第8位上升到2012年第5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由2007~2009的第5`6位降到第8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变化不大。

3 讨论

损伤和中毒居首位,因本院是国家大型煤矿企业医院,在创伤急救技术上是本地区带头人,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完善和锤炼,建立有严密的创伤急救组织和完善的创伤急救预案。骨科、颅脑外科和烧伤是本院的重点科室,且技术服务水平居该地区之首,所以周边的创伤患者就诊较多。损伤和中毒疾病的住院人数中,以骨折、颅内损伤、烧伤为主,且根据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编码得知,交通事故和意外跌伤较多。因其以危害健康人群为主,突发性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损失,建议提高交通管理,强调安全施工和安全生产,加强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人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1]。

循环系统疾病跃居第二位,以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压力大等原因,使循环系统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院要针对性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对心脑血管病的诊治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居第三位,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较多。由于本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过快,城市环境污染、吸烟、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居高不下。因此,本地区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生存环境,提高人群免疫力和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少感染机会。本院要加强相关科室技术诊治水平,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2]。

消化系统疾病居第四位,其病种主要是胆结石和胆囊炎、阑尾疾病、肝疾病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喜食辛辣,使消化系统发病率居高不下。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科学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

肿瘤居第五位,以食管、胃、肺恶性肿瘤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为主,这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源严重污染,农药化肥大剂量使用,以及各种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医院应努力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积极开展肿瘤普查工作,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保健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防病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

参考文献

[1]郭炜玮.2004-2006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14(4):369-370.

[2]杨仁霞.2005-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11):31-32.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教学

呼吸内科是对内科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是各级医院必备的专业科室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医学生选择从事呼吸内科专业的学习。临床教学与培训对象主要是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研究生,加强其专科教学水平,可持续提高医院呼吸专科诊治水平。

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为7个宏观领域和能力要求: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职业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交流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保健知识;⑥信息处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制定的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旨在规范全球医学教育,使世界各国医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均具有共同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1]。

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遇到真实病案为基本教学素材,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体验、去学习[2]。临床教学中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易形成对某一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加强对分析疾病的病因、病理特点的能力,逐步掌握疾病的规律,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案例教学将患者交给学生,而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的诊断思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利于其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案例教学通过问答、演示、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PBL教学法的应用概况

PBL 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3],是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讨论合作相结合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于20世纪末开始引入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中。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在临床教学中已经采用和实施了PBL 教学法。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自学及教师引导相结合的以小组讨论形式,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模式,是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次提出并实施的教育方法。该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临床患者疾病的问题来学习临床课程,学习并建立有效的临床推理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临床推理与终生学习的能力[4]。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分析问题、主动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进而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2]。

3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教学与培训的学生,其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诊治相结合,常常不会运用或不能很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判断临床病例,所以需要将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掌握规范的临床诊疗技能[1]。如何正确处理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将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他们在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张冬等[2]认为结合临床分析并进行讨论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因此将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引入内科培训教育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适当调整,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精心挑选临床病例,由学生去采集病史,汇总病例资料,然后指导老师提出临床相关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参考资料,最后把疑难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针对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重点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进行逐一讲解,最后总结点评,并指出讨论中学生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如何延伸应用给予相关建议。这种新鲜、活跃、有趣的临床教学模式,能激发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锻炼临床思维能力,能够在面对临床资料时进行分析、判断、整理、鉴别,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计划等,为今后更好地完成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首先让学生到床旁去采集病史,然后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临床相关问题,如哮喘的发病诱因,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要点,有无其他的基础疾病,治疗要点等。同时将其分成不同小组,将所见病例每周安排小组病例总结、提问题、讨论分析,这样不仅强化对自己诊治病例中相关问题的理解,而且通过交流接触更多病例,这样带教教师也能及时发现他们学习的薄弱之处和教学不足,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4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呼吸科临床带教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法具有以下好处:①以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点有利于住院医师临床思维的拓展;②学生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方式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③在小组讨论研究过程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④强调主观能动性,让医学生们参与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来,督促学生不断地思考。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中,通过临床实例教案,采用问题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总结,同时老师适当的引导,补充不足,充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不足:①临床带教老师要改变以往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模式;②带教老师应充分准备好临床病例,并对其分析、总结,以便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特点;③学生学历程度不同,教学效果不一致;④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们自学能力程度不一,致使其接受知识的进度不一。

5 总结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适用于内科学临床教学,特别在呼吸病学的发展中,对临床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标准。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呼吸内科教学中需进一步完善,发挥其优势,使临床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更趋完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临床教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呼吸内科;团结性;工作效率

传统的呼吸内科管理是一种单纯以“管理”为核心的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对各种制度、规定的遵守。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对医护水平提高的作用有限,并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它将知识作为管理对象,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创造力。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应用于企业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也多有运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开始在呼吸内科推行知识管理,一切围绕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进行,建立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和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等。本文就知识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有医护人员45名,其中医生15名,护士30名。男6名,女39名。医生年龄25~59岁,平均38岁;护士年龄18~50岁,平均28岁。管理依然采取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强调对医院制度的遵守。

1.2方法

1.2.1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对疑难病证的诊断、治疗能力,呼吸内科实施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对治疗中遇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疑难、复杂案例,或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每类案例中的共同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明确了每一类案例典型特征,从而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根据每一类典型案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标准,制定详细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案,为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标准和应对方案。这样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遇到类似案例就可以快速做好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诊断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对应每一类典型病例,呼吸内科配备了专门的医生和护理团队,并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医生与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有效避免了工作失误。

1.2.2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

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较多,每个危重症患者对医疗工作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并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呼吸内科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的临床资料外,还进一步建立了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患者入院后,由呼吸科的专家小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作出评价,对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纳入资料库进行管理。资料库不仅包括临床资料,还包括医疗团队的讨论记录、其他抢救治疗方案、医护人员针对病例进行的学习与研究成果等。要求对危重症患者必须采用专家团队进行治疗,配备专门的危重症护理护士。专家团队的成员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成员有较大不同,有可能是本科室的医生,也可能是本科室与其他科室医生共同组成。专家组在每次病情讨论的发言都要详细记录,以便在下一次诊断当中能够准确找到依据。此外,资料库还有危重患者详细的护理过程记录,包括护理中的心得体会等。

1.2.3护士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是指将呼吸内科护士根据能力、责任意识、经验等分为不同层次,从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护士分为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和秘书护士。责任护士为呼吸内科护理岗位的佼佼者,工作能力强,年度考核优秀,工作细致耐心,护理经验丰富,均有3年以上护理经历,多为本科学历,主要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执行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护理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呼吸内科工作1年以上,为护理专业的优秀人才,主要负责一般患者的护理。辅助护士大多为大中专学历,入职不到3年,工作经验和能力均较缺乏,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秘书护士为刚走上工作岗位者,与辅助护士一样,一般不独立承担护理责任。在管理方式上,四类护士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和奖金系数上,对应的奖金系数分别为1.3、1.0、0.5和0.5,三个类型的护士以考核决定类型,考核的标准以三类护士的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患者评价、日常绩效等。秘书护士必须做满1年以后才能参加考核。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知识管理前后医护人员在团结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差异显著(P<0.05)。在解决患者问题的及时性和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3结论

呼吸内科是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病床使用率位居医院前列,危重症患者较多,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对医护质量、医护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医护水平,才能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的痛苦,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呼吸内科疾病大都比较复杂,治疗和护理中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典型病例,对该科室的医护工作提出挑战。知识管理适应了呼吸内科建设需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知识管理要求呼吸内科在管理中要围绕提高医护水平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还是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对呼吸内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熊雪芳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病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52-02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多发于小儿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各方面原因导致患儿呼吸道反复、数次感染,最终形成习惯性的呼吸道感染[1]。RRTI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习惯性感染,有些患儿病情变化快,突发恶化,给患儿及家属经济上、身心带来极大的创伤[2]。本文对RRTI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完善病史追问、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小儿RRTI。其中,男性48例,女性24例,年龄1~9岁,平均3.4岁,体重9~30 kg,平均14.3 kg。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1例,混合型呼吸道感染患儿14例。选取相同年龄段的健康小儿72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儿在临床确诊后,综合评估病情,积极给予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常规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儿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有病情恶化或其他应激情况发生,给予积极抢救治疗,或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出现病情恶化的患儿均排除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完善相关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行常规身高体重测量,评估营养状况,查体结合辅助检查确定有无先天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统计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微量元素检查测定各种小儿微量元素含量(本研究中主要测量的微量元素指标有铁、锌、钙、维生素A)。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营养状况、微量元素、血常规、先天性疾病等方面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营养不良、微量元素异常、合并先天性疾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RRTI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国内有学者报道此类疾病在全部儿内科病种中占20%~30%,在学龄前儿童疾病中约占10%,且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3]。小儿RRTI往往病程较长,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有些患儿再次发病时会以急性起病为特点,这类患儿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往往向不好的方向转归[4]。目前对于小儿RRTI的治疗临床多主张实行以抗感染治疗为基本原则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案相对固定[5]。RRTI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国内外学者多从患儿年龄分布易感性、营养状态易感性及相关微量元素缺乏为基础的患儿整体自身免疫抵抗力方面分析其具体的病因[6]。年龄因素是RRTI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特别是0~2岁小儿,自身免疫力尚未完善,抵抗力差,极易发生各类感染性疾病[7]。饮食方式改变也是RRTI的一个影响因素,患儿由母乳改为正常饮食,饮食结构改变可间接导致营养状况差,造成身体抗疾病能力降低。微量元素缺乏也是学龄前儿童发生RRTI的诱发因素,尽管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小儿生活习惯培养欠佳,挑食在学龄前儿童中比较常见,由此导致的各类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在儿科患儿中极为常见,这与RRTI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方面已有学者报道[8]。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小、基础营养状况差、合并微量元素缺乏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故加强小儿营养,完善饮食结构,避免出现微量元素缺乏,对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雯杰,刘卫红,郑铁勋,等.北京朝阳区3-6岁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北京中医药,2011,30(4):258-261. [2] 谭锦华.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837.

[3] 杭敏. 152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5):559-560.

[4] 吴光声,王立,李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52-153.

[5] 乔静,梁爱萍,庞新丰.60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学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66-67.

[6] 郭骏.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 8(14):2528-2529.

[7] 苏素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病因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5):9-10.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63-02

近年来,重症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治疗困难 ,预后差 ,是肺科控制感染的难题。为提高对重症肺炎的认识及改善预后,现就我院38例患者做一临床分析。

1.一般资料:38例确诊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符合 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治疗指南 (草案 )中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1,2] :(1) 意识障碍; (2) 呼吸频率 > 30次/分;(3)动脉血氧分压(PaO2) < 60 mmHg ,氧合指数(PaO2/ FiO2)

1.1 合并基础疾病38例均合并有基础疾病 , 患肺癌 6 例 ,糖尿病 6 例 ,肾功能衰竭1例 ,原发性高血压 27例 ,冠心病 19例,长期卧床18例。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38 例重症肺炎患者中, T >39℃124例(63.2%) ,咳嗽、咳黄痰18例47.4%) ,呼吸困难32例(85. 0%) ,意识障碍9例(24%),BP < 90/60mmHg 12例(31.5%) , 肺部出现湿音 38例 (100. 0%) , 食欲不振 19例(50%).

1. 3实验室检查 白蛋白 ≤35.0 g/L 27 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32 例, 血沉增快 29 例,C2反应蛋白升高 19例,低血钠18例 (36. 7%) ,最低为 114 mmol/L,低血钾 13例(26. 5%) ,最低为 2. 7 mmol/L,低蛋白血症 32例(44. 9%)。痰培养检出革兰阴性杆菌 25 例 ,占51. 0%,以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大肠埃希菌多见;检出革兰阳性球菌 9例 ,占18. 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检出白色念珠菌 1例 ,占 2. 0%。合并呼吸、泌尿及消化道霉菌感染 21例 ,占 42. 9%。血清总胆红素 ≥34.2μmol/L ,ALT、AST大于正常值 2 倍以上者 5 例。其中1 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白蛋白最低为 20. 1 g/L。血糖 > 6. 4 mmol/L6 例。

1.4治疗与结果 38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 ,同时给是给予吸氧、营养支持及止咳、扩张支管、纠正水电解质、机械通气、祛痰等对症治疗。其中27 例痊愈 ,11 例病死。BP< 90/60 mmHg 者病死率明显高于 BP ≥90/60mmHg者;PaO2 ≤26. 3 mmHg 者病死率明显高于PaO2 >26.3 mmHg者。本实验20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占 52.6%。27例治愈 ,占71%,11例死亡 ,占 29%。

2讨论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轻、中型肺炎均能得到良好控制 ,但住院病人中重症肺炎的治疗仍较困难 ,患重症肺炎者以老年人居多 ,我院38例患者中 ,69岁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免疫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肺炎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本组老年人重症肺炎有以下特点: ①临床表现不典型 ,可无发热、咯痰等典型呼吸道症状,老年人肺弹性机能减退 ,咳嗽反射减弱 ,局部和全身反应减退均影响机体防御功能。重症肺炎多合并有基础疾 ,致使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或误诊。首发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脱水、食欲减退、呼吸困难。②基础病:老年人常存在基础疾病 ,如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慢性肺部疾病、肺癌、糖尿病、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等 ,使老年人全身免疫功能和呼吸道局部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 ,感染不易得到控制。免疫系统功能很差 ,感染易于加重。③医源性因素:一些老年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经常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导致菌失调或病原菌发生耐药; 致病菌耐药现象严重 ,且具有多重耐药,肿瘤病人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制剂 ,加重了免疫抑制;实施机械通气 ,增加了气道开放的机会 ,容易继发院内感染。④病原菌检测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44. 9%)。其次为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⑤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性,重症肺炎患者往往较早出现低氧血症 ,V/ Q(通气血流比率)失调、弥散功能障碍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因素;肺泡水肿或肺炎时肺内分流的存在 ,加重低氧血症 。病情严重时 ,发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使血氧分压进一步降低。当pH≤7.3 时 ,血循环中存在严重酸中毒 ,酸中毒可使氧离曲线右移 ,降低红细胞携氧能力 ,加重组织缺氧。⑥预后差。老年人重症肺炎患者往往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多脏器功能减退 ,限制了某些药物的使用 ,从而使病死率增加。合并基础疾病种类越多 ,其预后越差。

总之,重症肺炎治疗应尽早极采用广谱、高效、低毒、耐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尽早予以支持治疗 ,除了营养、液体一般意义的支持外 ,各器官的功能支持十分重要。核心治疗是呼

功能支持 ,避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最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呼吸竭。重视重症肺炎早期抗休克、纠正酸中毒、预防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 ,将使病死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