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精选(九篇)

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

第1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关键词:冠心病;预见性护理程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1]。为探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度应用效果,我院对收治的4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2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0.23±0.91)岁。B组患者男30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21±0.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与统计[2,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A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9.4%,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其主要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器质性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猝死等[4,5]。为有效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49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为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护理经验,对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已经发生或潜在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问题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6]。

我院对患者实施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病情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做好相关预防工作。②物品准备。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对相关器械、物品进行准备,保证其摆放顺序整齐,标识清晰,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失误。③心理护理。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不了解,导致内心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就冠心病相关信息进行讲述,引导患者保证心态平稳、平衡。④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食用清淡、丰富、易消化的纤维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满意度较高,可达到91.8%,明显优于一般性常规护理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深入思考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周小香,李丽.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94-995

[2]李晓燕.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家护理学杂志,2013,32(2):300-301

[3]苏丽平.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生的观察及护理[J].工企医刊,2013,26(6):493-494

[4]叶红.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58-959

第2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管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急性肾衰竭;肾功能

重症急性肾衰竭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常见危急重症,发病急,病情凶险,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在入院治疗期间容易产生多种风险事件,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增加护理人员工作负担。为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重症患者护理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有效管控,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患者就诊效果。本研究选取62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探讨临床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在我院ICU收治的62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呈现不同程度昏迷。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7~71岁,平均(57.36±3.77)岁;病因:严重创伤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1例,感染性休克6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38~70岁,平均(56.40±3.98)岁;病因:严重创伤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感染性休克8例。纳入标准[1-2]:(1)经相关检查确诊病情者;(2)无组织感染、坏死等情况;(3)无其他并发症者;(4)无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5)自愿参与治疗者;(6)符合操作指征者。患者家属对临床诊治方法及情况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结合患者实际需要,采用常规护理+ICU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选择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护理路径确定。根据已经制订好的标准化护理路径,为患者开展护理配合,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根据标准化路径开展护理服务,如果病情发展符合路径表中内容,则画“√”;若病情进展不满足按照路径表中内容,则打“×”。在此基础上,责任护士对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及时上报给护士长,结合领导意见,制订相应的护理改进措施。(2)护理路径执行。①入院当天,对家属开展健康宣教,结合患者情况,讲解发病情况、治疗方法、注意事项,解答家属疑问。②入院第2天,及时与家属就患者病情变化展开交流,及时做好治疗宣导,将流程、配合要点、术后并发症等传达给家属。入院第3天,护理人员对患者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是否存在ICU治疗风险,为患者做好准确标识,做好相应干预,降低风险。③入院第4~7天,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针对原发病做好积极处理,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合并症,如水肿、感染等,给予对应干预。做好皮肤管理,关注患者口腔清洁问题,避免发生严重口腔感染症状,对患者进食功能造成二次损伤。④护理配合,由于ICU精密仪器比较多,护理人员在为重症患者开展诊疗服务时,要经常性地用到呼吸机、除颤仪及心电监护设备,对精密仪器维护、保养、消毒工作加以关注,避免安全风险问题,降低护理差错。⑤出院当天,对患者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准确评估,预定回院复查时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与此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血清肌酐(Scr)、尿肌酐(Ucr)、尿氮素(BUN)。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通过问卷调查获知,每项20题,最高得分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3-4]。1.4统计学处理将数据代入spss15.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6.13%;住院时间(15.42±2.52)d,短于对照组的(19.58±3.7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相关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Ucr、BUN水平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满意度

评分为(94.32±7.56)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83.34±6.23)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4,P=0.000)。

3讨论

重症急性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是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死率高,在为其开展系统性治疗时,应配合更为良好和正确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改善患者恢复情况,降低不良风险,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护理为前提,能够为患者提供时间性、顺序性的临床照护。通过总结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实际护理问题,并对其进行特定化处理,制订临床解决方案,使理论充分指导实践工作,并且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5-6]。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以患者治疗时间为主线,将其应用在重症患者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率,透过优化医疗措施,不断完善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为重症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7]。通过分析证实,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更好,且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更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综上所述,在为重症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时,不断融入人文关怀,优化操作流程,完善护理干预方法,有效改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浛栎,林华珠,叶燕琴.精细化护理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横纹肌溶解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4):186-187.

[2]苏静.综合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2):300-301.

[3]王国霞.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111.

[4]杨阳.综合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4):177-178.

[5]黄凤姨.综合护理模式在ICU重症急性肾衰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1):2954-2955.

第3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关键词】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21-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职业的多元化,骨科创伤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提高救护创伤患者的质量,开展预见性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护理,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17-57岁,平均43.6岁。创伤类性:腰椎间盘突出14例,骨折40例,骨盆骨折10例,颈椎病8例,肿瘤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接到患者通知后,护理人员即对患者病情、性别、年龄进行询问,做好床位准备。依据病情进行如床栏、防褥垫、抢救设备等物品的准备,对患者的即往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文化水平、自理程度、对疾病认知程度、心理状况、对医生期望值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家属陪护的配合度、医护人员的合作度、进行预见性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如诱导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常规护理内容,不断依据病情变化进行完善和检查。协助患者在出院时办理出院手续及做出院指导,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在出院1w后对患者出院后情况进行了解,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回院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预见性护理的结果依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即行预见性护理,具体包括:入院护理:接诊患者的同时依据病情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嘱患者采取正确体会,患者病情危重时立即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路,做好术前药物过敏和配血试验,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详细记录抢救措施,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抢救时间[2]。安全隐患评价:对易跌倒和坠床的患者加设护栏,在长时间卧床后禁止快速下床,以免性低血压发生而致摔倒。设立警示标志,提供健康指南手册,并教会患者正确功能锻炼及采取正确体会的方法。并发症护理:大部分骨科患者术后需均较长时间的卧床时间,为防止压疮形成,需做好皮肤的相关护理,包括让患者对手术方式、卧床及时间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教会其术后正确翻身的方法,建立翻身卡,对皮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勤换衣物及床上用品,保持皮肤清洁,注意患者营养部状况,增强低抗力,以防止压疮发生。肺部并发症预防:劝吸烟的患者戒烟,指患者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呼吸方法,注意保暖,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做好消毒,采取合适,多饮水,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泌尿系系统感染的预防:患者术后易产生排尿困难,可鼓励其多饮水,对尿道口及导尿管外管消毒,对尿液进行观察并依据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训练膀胱肌功能,将尿管尽早拔除。预防便秘及静脉血栓:调整饮食结构并多饮水,术前练习床上排便,可行腹部按摩,降低便秘发生率,术后抬高双下肢置功能位,嘱患者行主动功能锻炼,对双下肢的血运情况和感觉动运进行观察,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综上,需依据骨科创伤患者的自身特点和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预见性的护理,以综合评估和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措施为目的,积极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的个体化护理服务,加快康复进程,使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治愈率增加,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医疗关系的和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培珠.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救冶中的应用[J].护理进修杂志,2000.15(5):354-355.

第4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肺炎;护理效果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呼吸系统病症, 咳嗽、气喘为临床主要特征, 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将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 危害患儿生命健康[1]。目前, 临床均借助药物治疗, 但由于治疗期间诸多因素的影响, 间接降低治疗效果。因此, 肺炎疾病患儿住院治疗中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将本院接收肺炎疾病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行不同护理措施, 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干预组男26例、女24例, 年龄2~9岁, 平均年龄(4.1±1.1)岁;病程2 d~1个月, 平均病程(15.5±2.5)d;常规组男31例、女19例,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4.2±1.2)岁;病程3 d~1个月, 平均病程(15.6±2.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疾病诊断 患儿均符合肺炎疾病诊断, 均经心电图、血常规、X线等检查确诊;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气喘等病症;排除心、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患儿。

1. 3 方法 常规组患儿行基础性护理措施, 如病情观察、给药指导等;干预组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该护理路径实施前期首先成立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实施该工作, 待护理小组建立后行护理措施、操作要点、临床过程等教育培训;根据调查资料、实践操作制定护理路径表, 叮嘱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该规章制度操作, 具有操作流程为:①患儿入院的第1天。患儿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治疗医师、负责人等, 并耐心讲解医院制定规章制度, 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严格遵循该制度;根据患儿身体现状、疾病病情等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 便于缓解病情发展, 帮助患儿取合适, 告知吸氧、药物治疗等相关注意事项[2];②患儿入院后的第2天。患儿及其家属初步掌握相应操作后, 护理人员需根据其呼吸、疾病症状等检查结果讲解检查时间、临床重要性, 便于提高患儿疾病治疗依从性, 按时带领患儿进行各项检查;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教会其咳嗽方法, 并行翻身拍打背部等措施;服用药物后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免病情加剧[3];根据患儿心理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鼓励患儿积极面对自身病症, 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病魔信心, 提高疾病治愈率;护理人员还应根据临床治疗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并做好皮肤、口腔等护理工作;③患儿入院后的第3~8天。继续监测患儿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儿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痰液颜色、总量等;叮嘱家属加强患儿营养, 行病症健康教育, 如肺炎疾病病发原因、疾病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 从而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认知度, 随后行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4];④患儿入院后的第9~12天。根据临床医师叮嘱再次检查相关项目, 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求, 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需注意事项, 包括饮食结构、身体锻炼、按时复查等;⑤出院1周后。待患儿出院1周后, 护理人员需电话随访情况, 耐心询问药物服用后反应、饮食情况等相关内容, 以加快康复进度[5]。

1. 4 观察项目 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治疗, 包括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判定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6]: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进行判定, 分数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 患儿入院后人手1份护理调查问卷, 让患儿家属根据日常护理情况填写, 于出院前期回收后统计总分, 满意>90分、一般60~90分、不满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病症, 病情相对复杂、多变, 且该病症病情通常不易控制, 间接加大并发症发生率。因此, 临床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措施的实施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为新型护理模式, 根据临床病症设计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方案, 对患儿实施实用性、动态性的临床护理, 旨在实现加快康复进度、缩短住院时间的临床目的。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还可保证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 可从根本上避免反复性操作或操作计划性差等所造成的教育不全面、浪费资源现象, 从而保证该临床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临床报告显示: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行标准化护理干预, 可转变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观念, 减少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 提高工作质量[7-10];护理人员根据执行规范严格执行护理路径措施, 可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治疗了解度的同时, 对疾病治疗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进而提高疾病治愈率。本组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儿经相应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后肺炎疾病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肺炎疾病患儿治疗期间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作用突出, 可缩短临床住院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昌花.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1):79-80.

[2] 杨秀芳, 王继军.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0):2164-2166.

[3] Casey C, Fullerton MJ, Somerville N. Common questions about pneumonia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m Fam Physician, 2015, 92(7):612-620.

[4] 李伟健.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9):51-52.

[5] 冼鸿欢.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1):50-51.

[6] 石凤英, 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10):83-98.

[7] 徐秀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5):114-115.

[8] 王金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910-911.

[9] Kusahara DM, Enz Cda C, Avelar A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Am J Crit Care, 2014, 23(6):469-476.

第5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医院,辽宁鞍山11401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54例进行研究分析,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给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 护理干预;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29-02

在妇科临床中,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因患者内生殖器官炎症导致周围组织结构出现炎症性反应,白带增多、月经紊乱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加重患者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育。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价值,特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54例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7例,患者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36.52±1.17)岁;14例有生育史,13有人工流产史。对照组27例,患者年龄为24~51岁,平均年龄(37.04±1.24)岁;15例有生育史,12有人工流产史。本次研究患者的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展开了解,之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和治疗方法等内容,稳定患者情绪。并给予患者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等,同时给予患者实施相应健康教育措施。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极其敏感,且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更全面的了解该疾病,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其实施相应饮食指导。基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抵抗力较低的情况,在饮食上应保障患者营养均衡,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抵抗力,还需叮嘱患者禁食辛辣食品。③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症和卫生进行护理,对患者体温和血压进行有效测量,鼓励患者,平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从心理上拉近患者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等。④健康教育:在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相应健康教育,让其认识该疾病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并指引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在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并保障外阴部干燥清洁,对白带颜色进行观察,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处理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评定,其中,焦虑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指患者焦虑评分为50~59分;中度焦虑,指患者焦虑评分为60~69分;重度焦虑,指患者焦虑评分≥70分),抑郁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轻度抑郁,指患者抑郁评分为53~62分;中度抑郁,指患者抑郁评分为63~72分;重度抑郁,指患者抑郁评分≥73分)[1]。通过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本次研究进行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交流沟通、书写质量和解决问题等内容,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调查表评分>80分;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调查表为60~80分;不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60分。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比较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给患者正常生活和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病情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患者家庭关系,甚至出现家庭破裂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患者提供较好护理措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为传统的护理,其未对患者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也没有为患者介绍更多关于疾病的基础知识,进而导致患者不能通过有效措施避免或是降低疾病发生率[2-4]。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干预措施应运而生,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进行了有效了解,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状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包含心理干预措施、饮食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等,可从整体上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家庭关系,促使患者家庭和谐[5-8]。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能起到促进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的5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可被广泛应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护理上。

参考文献

[1]乔军.心理干预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03):141-142.

[2]李丽.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6):264-265.

[3]李利军.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10):141-142.

[4]黄晓媛.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3,12(12):382.

[5]孙惠琴,陈兵.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4,03(09):165-166.

[6]吕志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1):237.

[7]冯雄文,朱彩屏,吴碧青.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附66 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3,07(2):344-345.

第6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http://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147-03

[作者简介] 赵红(1975-),女,山东人,本科,主管护理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王淑勉(1970.2-),女,河南人,本科,主任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电子邮箱:1078917264@qq.com。

骨科患者大多数是由外伤引起的,发病比较突然,因为功能障碍、疼痛、卧床时间较长等因素,致使患者情绪较为低落,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要求越来越高。预见性护理属于超前护理,指的就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医学专业知识,找出其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作为预先治疗原则,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该研究主要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了解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观察组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年龄在1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5)岁;疾病种类:颈椎病8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脊柱骨折10例,下肢骨折15例,上肢骨折17例。在对照组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4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2)岁;疾病种类:颈椎病9例,腰椎间盘突出12例,脊柱骨折12例,下肢骨折13例,上肢骨折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就是:患者入院之后,根据常规护理顺序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遵照医嘱开放患者的静脉通道之后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基本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给予健康指导,并且在出院后一周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

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的病史、病情、并发症等基本资料予以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床铺、抢救设备等。(2)当患者进入病区之后,及时给予抢救及护理治疗,并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疼痛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2]。(3)针对情绪不稳的患者而言,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手术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价,在病床前设置一些醒目标语或者栏杆,避免患者从床上坠落。确保医院地面的清洁、干燥,强化防滑处理,避免患者跌倒,出现二次伤害。(5)因为骨科患者的恢复期比较长,非常容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一定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翻身、清洁等。并且注意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均衡,逐渐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除此之外,针对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抗生素,治愈与缓解患者的病情[3]。(6)在患者长期卧床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排便困难或便秘的现象,为此,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床上小便进行训练,针对术后保留导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要求,避免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给予健康指导,并且在出院后一周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压疮0例,便秘1例,下肢静脉血栓0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例,压疮2例,便秘4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一般而言,骨科患者均是突发性损伤,经常因为疼痛剧烈、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导致出现较重的思想压力,并且因为卧床时间比较长,很多患者都存在着生活自理问题,进而经常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4]。为此,一定要重视骨科患者的护理,保证患者可以早日康复。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5]主要就是在基础医学理论、护理知识、专业护理观察技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针对性的临床问题处理系统,帮助医患双方选择恰当、合理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案,消除或者减轻潜在、现有的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在该组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全面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预见性护理中一定要注意:

(1)入院护理与护理方案制定方面。医护人员在接诊骨科患者的时候,一定要马上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操作,及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进行给氧、深静脉置管等操作,并且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建立患者护理档案,对抢救时间、方法等进行记录[6]。在完成紧急处理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查阅,和患者进行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7]。护理人员根据医师临床资料与建议,制定护理方案,并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和其一起讨论,不断优化护理方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护理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尽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方面。大部分骨科患者因为身体创伤较大,并且发病较为突然,恢复期较长,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抗拒等负性情绪。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调动患者谈话的热情与积极性,之后找出问题,帮助患者解决。有时候,因为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进而导致出现担心、忧虑等心理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而逐渐打消患者的疑虑,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骨科患者中,经常会出现局部部位功能暂时欠缺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训练中,可以让患者借助CPM机训练,可以避免出现关节僵化、肌肉萎缩的现象[8]。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可以增加运动项目与训练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3)营养护理方面。营养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在疾病状态下,因为机体消耗比较大,进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较高。在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搭配饮食,这样才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加快患者骨骼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在对骨科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详细制定,但是均要遵照基本原则,即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合理搭配营养,保证食物可口,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而言,骨科患者的食物中需要含有大量的热量与蛋白质,这样才可以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并且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这样可以有助于消化;食用含有无机盐、维生素的食物,补充患者的创伤损失;食用含有维生素D、钙的食物,促进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加快患者康复[9]。

(4)并发症护理方面。骨科患者因为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很少参加室外活动,非常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为此,加强骨科患者并发症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中,一定要时刻保证病房空气流通,在易发生流感的季节,注意病房消毒。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健康教育,尤其是一些有吸烟史的患者,要求其住院期间禁止吸烟,并且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扩胸运动、深呼吸等,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针对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注意患者的饮水情况,一般2 000~3 000 mL/d[10],同时,用碘伏对尿道口外管、导尿管进行消毒,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加强对患者饮食、腹部按摩、压合谷穴等方面的指导,减少便秘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保证患者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的洁净,帮助患者翻身,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让患者下床活动,进而降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

http://

参考文献

[1] 何建书.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8):58-59.

[2] 胡淑萍.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5):2718-2719.

[3] 高彩虹,高延芳.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8):229-229.

[4] 赵文芳.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13,12(7):491-492.

[5] 姚文敏.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2014(8):261.

[6] 董纪华.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2014(5):240.

[7] 刘红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55.

[8] 李子凤.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3,26(4):457-458.

[9] 杨和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5):2718-2719.

第7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来自同一街道的中度危险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服务方法进行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血压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慢性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能提高患者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改善血压、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社区管理;高血压;慢性病;健康教育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结构使得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它由患者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也使患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护理内容,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1]。本研究通过建立临床护理路径来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管理,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和预防慢性病的恶化,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系统中同一街道两个居委内中度危险高血压患者200例,排除神志不清、卧床不起、有听力或言语障碍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36例,女64例;年龄51~78岁,平均(67.55±13.51)岁;文化程度:小学29例,初中30例,中专及高中27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41例,女59例;年龄52~76岁,平均(65.75±15.51)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39例,中专及高中30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3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服务方法进行管理,实验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①第1周完成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血压水平、身高体重腰臀围、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状况、服药情况及依从性等);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包括健康教育讲座的时间、内容、方式、实施效果评价等)和运动时间表,并向患者说明表格的意义和填写方法等。②第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2—4周),主要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日常自我护理措施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③第2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5—8周),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高血压用药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常见不良反应的识别及预防、长期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指导高血压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④第3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9—12周),加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健康膳食的基本原则、低盐、低脂饮食、高血压患者食谱)。⑤第4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13—15周),介绍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原则及注意事项、运动方式、方法,协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⑥第16周再次评估患者,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家访等方式的随访,完成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达标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达标≥85分,不达标<85分。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达标情况

实验组干预前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34例,达标率34.00%,干预后达标92例,达标率92.00%,对照组干预前达标32例,达标率32.00%,干预后达标73例,达标率73.00%。2组干预前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达标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80例,满意12例,一般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2.00%(92/100),对照组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60例,满意16例,一般15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76.00%(76/1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2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

干预前2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压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3讨论

根据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给予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有利于患者主动自我监管意识,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在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中引入临床路径,将系统的医疗向家庭和全科延伸,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个体化的教育,督促患者和家属严格遵医嘱执行,从而提高了社区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基本保健知识[2]。针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管理,可提高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管理意识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并遵医嘱规律用药[3]。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下的健康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具体且可参考的教育计划,从而促使医护人员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的宣教,提高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流程,满足患者知情权,增强患者的主动性,便于获得更好的整体的连续,增加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另外,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化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优化了工作环节,避免了工作疏漏以及失误,消除过度的、不完整的、重复的服务,减少了社区工作中的随意性,从而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效果,提升了患者对健康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支持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全面、系统、具体的路径干预的同时,可进行一系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5]。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克服了常规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患者通过疾病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自我监测、自我调节和自护方法。社区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能根据计划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增加医患和护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适合个人的个性化健康教育[6-7]。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基本成熟,其应用范围由急性病向慢性病、由外科向内科、由院内向社区医疗服务拓宽,对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理顺护理程序以及减少重复劳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卢俊,朱叶,徐夏良.临床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2):20-22.

[3]刘晔,朱琳,安娜,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124.

[4]燕凤秀.临床护理路径的国内应用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641-1642.

[5]何顺锋,何旭研,邓惠欢,等.临床路径管理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6):592-594.

[6]刘福芝.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98-899.

第8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 80 例(男 52 例,女 28 例),年龄 4~10(7±2)岁;体重 15~34(21±6)kg,体重指数17~26(21.6±3)kg/m2,ASA I级,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史,均无手术麻醉史及先天性心肺疾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 Dex 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Dex 组:男 27 例,女 13 例,年龄 4~10(7±2)岁;体重指数 17~26(22±3)kg/m2;对照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4~10(7±2)岁;体重指数 18~25(21±3)kg/m2。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 30min 肌注阿托品0.02mg/kg,进入手术室后监测无创动脉血压(M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开放上肢静脉通道。Dex 组于麻醉诱导前以 0.1μg.kg-1.h-1速率予静脉泵注 Dex 注射剂10min,然后以 0.3μg.kg-1.h-1速率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容量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其余用药两组均相同。两组患儿均予静脉快速诱导,咪达唑仑 0.03mg/kg、舒芬太尼 0.5ug/kg、丙泊酚 3.0mg/kg 和顺式阿曲库铵 0.20mg/kg;麻醉维持药物为 2%~3%七氟醚,顺式阿曲库铵 0.10mg.kg-1.h-1,舒芬太尼0.2μg/kg间断静脉推注;手术结束前20min停用顺式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后停吸七氟醚。两组患儿术中均连续监测 ECG、HR、BP、SpO2和 BIS,术中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35~45mmHg,BIS 值维持在 45~55。术毕均使用新斯的明0.04mg/kg和阿托品 0.02mg/kg 拮抗残留的肌肉松弛作用,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继续观察。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分: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 分:严重躁动,定向障碍。当评分逸3 分时认定为 EA。记录入手术室后(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开始(T2)和手术结束(T3)的BIS、无创 MAP 及 HR。记录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能应答的时间)及拔管后呼吸抑制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儿 EA 评分的比较 Dex 组的 EA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呼吸抑制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呼吸抑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两组患儿 T0、T1、T2和 T3BIS、MAP及 HR 的比较 见表3。由表3可见,两组患儿 T1、T2和 T3时点的 BI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 T0、T1、T2和 T3时点的 MAP 和 H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疼痛刺激大,术后咽部疼痛和不适明显,且因小儿痛阈低,对疼痛反应强烈,容易躁动和哭闹,而镇痛不全是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5],另外,由于小儿扁桃体的炎症、水肿、血运丰富易出血、咽部分泌物和气管导管刺激等因素,在苏醒期容易发生躁动、喉痉挛、误吸、缺氧等。促使患儿在术毕迅速完全苏醒,尽快恢复各种生理反射和良好的自主呼吸,及时拔除气管导管,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Dex 是美托咪啶的右旋异构体,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作用而无呼吸抑制作用及术中易于唤醒等临床特点[6]。吴新民等[7]研究发现,静脉注射 Dex 1μg/kg 可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故本研究采用麻醉诱导前以 0.1μg.kg-1.h-1速率静脉泵注 Dex 10min,然后以0.3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

本研究发现,在麻醉诱导前以0.1 μg.kg-1.h-1速率静脉泵Dex 10min ,然后以 0.3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减少患儿 EA的发生,这可能与Dex激动中枢蓝斑核内的α2受体,产生类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并激动脊髓及脊髓上甚至外周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产生镇痛作用,同时激动脑桥和延髓的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效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产生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有关,这与Kuzucuo等的研究结果相近[8];并降低术中BIS值,对MAP和HR的影响不明显,而Dex应用于成人后降低 MAP和 HR[7-8],提示 Dex 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这可能与小儿大动脉弹性较好及基础心率较快有关;同时不延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且对呼吸无抑制作用,与国外文献[9-11]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Dex 辅助全身麻醉下行患儿扁桃体切除术能明显减少 EA 的发生,降低术中 BIS 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不延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且对呼吸无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杭燕南, 庄心良, 蒋豪. 当代麻醉学[M]. 上海: 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2:970-971.

[2]Kararmaz A, Kaya S,Turhanoglu S,et al.Oral ketamine premedication can prevent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desflurance anaesthesia[J]. Paediatr Anaesth, 2004, 14(6): 477-482.

.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08,21(4): 457-461.

[4]Cole JW, Murray DJ, McAllister JD,et al.Emergence b ehaviour in children:defining the incidence of excitement and agitation follow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100例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分别提供临床护理路径和日常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满意度人数比较显示干预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总有效率比较现实干预组经过临床护理路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优于常规组84%(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治疗费用,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及意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炎症过程,其病理特征主要以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变性为主,病变严重时可累及心包及心内膜[1]。患儿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可及时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病情严重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由于小儿身体素质较弱,抵御疾病侵袭能力低,往往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休息不充分等情况下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加重。对此类患儿若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可能对其心肌造成永久性损伤,对患儿预后及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指导医务人员有针对性、预见性的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使家属及患者主动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的诊断标准并行相关生理病理检查确诊。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其他严重疾病、恶性肿瘤及免疫疾病患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感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干预组患儿50例,年龄1~11岁,平均(6.3±5.2)岁;常规组患儿50例,年龄2~10岁,平均(6.1±4.3)岁。

1.2方法 常规组50例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及针对性治疗。干预组50例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首先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根据1997年美国东海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标准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表。包含内容有治疗措施、评估、检验、治疗及护理、饮食、知传、监测、出院及护理效果共10方面。自患者入院开始即开始严格执行临床路径、所有步骤均按相关流程进行操作。入院后由护士进行入入院指导;医务人员对其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详细记录患儿病情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检查指标,以方便医务人员随时跟进患者病情,修改诊疗计划;放松心情保最佳状态,多与患者家属对患儿进行安抚与鼓励,使其平复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恢复后由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对其进行保健知识、饮食及生活指导并嘱定期进行复诊。患者出院后由临床路径小组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其标准为[3]:患者未见不适症状,无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相关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嘱其坚持出院后定期进行复查。

1.3疗效标准与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标准为:①显效:患者各类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无其他疾病症状;②有效:治疗后不适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部分指标仍未恢复,需进一步用药治疗;③无效:患者各症状均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人数比较 干预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组经过临床护理路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优于常规组84%(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与转变已经由简单的操作工作逐渐扩大到整个护理过程当中。临床护理工作重心以患者为主,推行整体护理,以临床路径为手段实施循证护理于临床路径对治疗及护理模式进行严格规定,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完善各类检查及治疗。另外可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药物,缩短患者治疗及恢复住院时间,既能够降低治疗费用,更能够节约医疗资源。该模式采用最佳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使护理操作更具规范化、标准化,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各项护理服务落到实处,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获得优质护理并增加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治疗护理质量。治疗前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病史询问;检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并进行康复指导均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疾病治愈率。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健康服务模式,将在各类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第9篇: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2

【摘 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时间段接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划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一般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0%相较于对照组68.0%显著更佳,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能够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缓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得到提升,有着较高的临床广泛推广意义。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属于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心脏缺血、心绞痛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除采用基础药物治疗之外,护理质量对患者治疗及转归同样存在着重要的影响[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时间段接受的5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现进行下述探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受检人员为随机选取接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受检人员划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干预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9~77岁,平均年龄(59.1±6.9)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48~76岁,平均年龄(59.2±7.1)岁。两组受检人员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健康指标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具备研究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干预组接受健康教育及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分别包括:I.健康教育,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冠心病相关临床常识,包括:冠心病发病机制、冠心病的疾病常识、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等,强调患者自行更换药物、停止服用药物及不遵医行为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II.优质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通常会顾虑自身病情恢复情况,从而造成负面心理情绪,针对这一情形,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耐心的说明治疗情况,分析病情恢复结构,缓解患者过大的身心压力,还应当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鼓舞,组织病友相互间展开交流。III.优质生活护理,嘱患者设立科学的常规膳食,多食用维生素高的蔬菜、豆制品及水果等,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氧运动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50例受检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通过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结合医院冠心病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把一系列相关观察指标全面收纳进调查表中,采用计算机展开统计学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制定的问卷测验方式收集,测验内容分别有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医护人员态度等的评分,总评分为100分,结合评分由高分至低分划分成非常满意(超过90分)、一般满意(60到89之间)、不满意(不足60分)三种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以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之和计为护理满意度[2]。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3.00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计量数据对比选取t值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选取X2值进行处理,将P<0.05表示数据对比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0%相较于对照组68.0%显著更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期间,若单纯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话,往往提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机率,鉴于此,务必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认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患者针对的健康宣教,促使患者提升对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认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给予患者优质心理护理,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给予患者优质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3]。

总而言之,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能够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缓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得到提升,有着较高的临床广泛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少红,陈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8):1889-189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