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骨折患者救治效果

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骨折患者救治效果

预见性护理是最近几年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相比较,其有助于减缩急救时间,且还能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分析与判断,进而提前做好各项救治准备工作,降低意外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1]。我科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较好的救治效果,现对护理方案作出如下汇报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前来我院就诊,具有明确的临床诊断、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自愿参加。入组病例分为2组,每组250例,常规组中男性181例,女性69例;年龄19~56岁,平均(31±5)岁。试验组中男性175例,女性75例;年龄18~59岁,平均(33±5)岁。2组病例以上基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建立护理小组:任命骨科护士长担任组长,7名护士为组员共同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要积极学习、讨论最近几年中创伤性骨折相关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并发症等。立足于临床实况,持续改进创伤性骨折急救护理程序,进而促使患者救治效果得到根本性保障。护士长也要采用定期与不定期考察的形式,掌握小组成员理论及知识掌握情况,以设定后续培训内容、目标等。

1.2.2休克的预防性护理:小组成员在参与病患急救期间,应先观察其生命体征,落实评估工作实施护理支持措施。护理期间,实时关注患者各项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反常状况,应及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量维持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了解患者的血型与出血情况,和院内血库建设密切的反馈机制,以备血工作开展的时效性,必要时采用双通道为患者输血。观察并记录患者尿液相关信息,包括颜色、尿量等。

1.2.3预防窒息护理:严格检查患者呼吸状况,录入呼吸节律、氧饱和度等指标。若患者出现呼吸受阻表征,则需要快速检查气道阻塞状况,及时清理掉气道堵塞物,促进气道复通过程;若观察到阻塞情况较严重,应建议快速使用气管插管方法补充氧气,实现对窒息的有效预防。

1.2.4预防感染护理:在进行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等操作时应保证动作轻柔,观察创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情况,并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预防伤口感染,若使用了止血带则应适当松弛,以防干扰患肢血液循环。同时,也要禁止频繁搬移患者,将二次伤害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1.2.5预防低温护理:针对创伤病情严重者,护士应做好巡视工作,严格监护其体温变化。院方在接收到抢救任务时,应嘱参与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时记录患者状态,运送期间,为患者提供棉被或保温毯等保暖用具。在患者入院后,将抢救室温度调节至28℃,卧在保温毯上,将其温度调节至38~40℃,开通≥2条静脉通道,便于取血与扩容,30min内输注10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针对输入的液体使用加热器加热,将液温维持在37℃左右。

1.2.6预防心理护理:因为创伤性骨折疼痛感强烈,很可能使患者滋生多种不良情绪状态,影响治疗积极性与疾病预后。故而,护士应主动和患者交流,明确他们的心理状态,共同分析不良情绪状态形成的原因,并适时疏导,可以通过讲述本病治疗相对成功的病例,协助患者确立康复信心。针对患者提出的疑虑,尽量做到耐心、及时解答,并告知患者疾病治疗与护理方案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改善患者状态,提升依从性。

1.2.7预防并发症护理:在急诊救治后,护士应告知患者家属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特别是压疮、泌尿感染等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预防方法,常见的有每隔2h转换1次体位,每天定时按摩受压部位,自觉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多饮水及多食用新鲜果蔬。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急诊抢救指标,包括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与抢救成功率,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独立、正态、方差齐组间用平均数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率(%)表示计数资料,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救治成功率:

试验组成功救治患者240例,救治成功率为96%(240/250);常规组成功救治患者225例,占90%(225/250)。2组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成功率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有效急救及住院时间比较:

在有效急救及住院时间指标的对比上,试验组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均有部分病例出现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常规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在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实施正确的急救与有预见性的细致护理,能挽救骨折患者生命,同步降低致死率与伤残率。“预见性”可以被理解为个人对事物发展的判断与前瞻,预见性护理也被称之为“超前护理”,是护士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及落实护理策略过程中,预测病患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护理工作的侧重点,尽早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患者的痛苦感降至最低水平,优化护理质量,进而将被动救治转向为主动救治[2]。笔者认为,护士的预见意识及所积极实施的防范措施,是优化护理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其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能发挥显著的保障与促进作用。病情重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急诊救治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占据很大优势,该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相比较能有效预测患者的病情,并结合病情实际变化状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体现出较高的实用性。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先创建护理小组,这是各项措施实施的基础,加强小组成员技能与理念培训,为完善预见性护理流程奠定基础。加大休克、窒息、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的预防力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病情转归、优化救治效果均有很大现实意义[3]。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常规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加强对骨折患者不良心理及情绪状态的干预,及时解除他们不良情绪状态,提升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这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疗发展模式,进一步体现出预见性护理的前瞻性、现代性。另外,试验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相比较,更能协助骨折患者尽快接受急救治疗,这也是试验组患者救治成功率略高于常规组的住院原因之一,并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减缩住院治疗时间。张培和黄燕[4]将102例创伤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预见性创伤护理。结果表明,对照组、观察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6.1%、92.2%;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张培等认为,预见性创伤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其不仅能保证病患救治成功率,还能同时减缩抢救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综上所述,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这在确保救治成功率的基础上,还能缩短抢救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瞿丽娟.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0):89-92.

[2]王静.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体会[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82-83.

[3]陈月英,陈珍珍,王建国.创伤性下肢截肢患者预见性护理问题与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70-272.

[4]张培,黄燕.预见性创伤护理在骨科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6):2240-2242.

作者:万甜甜 陈金玲 史敬丽 单位: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急诊科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