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精选(九篇)

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1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部分要求,将学生智力发展与学生能力培养置于数学教学首位,而思维作为智力构成核心,也是数学教学重点部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发展水平正处于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注重这一时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各科教学应始终注重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由此可知,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并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关注能力较差,且抽象思维较薄弱,其思维正处于动作与形象思维阶段,并逐步实现向抽象与逻辑思维阶段的过渡,因此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依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实际创设多样形式的教学情境,通过游戏、故事等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导入课题,从而予以思维活动强大的推动力。

例如:在教授“10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针对数字特点设计有趣的故事,0―9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字,这十个数字出去郊游,其中9当队长,其命令众数字按大小排好,而0最小排在队伍最前面,于是9说:“你比我小太多了,没头没脸还不一边玩去。”0听后十分难过,适时提问学生:怎么帮助0呢?学生展开讨论得出0可与其他数字组成以大过9,接着演示故事:1与0组合后变成10就比9大了1。通过此类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并开展探究,从而有效激活思维。

(二)注重语言训练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存在学生理解的知识与明白的道理无法通过语言完整表达出来的问题,这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语言表达不清晰的表现。因此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训练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以严谨清晰的表达展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口述数学解题过程等方法进行语言训练,要求叙述语言准确清晰,表达清楚明白,在解题中训练分析能力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

例如:在教授“5加几”时,展示算式5+7=?后,引导学生先摆好小棒,并在摆的过程中说出计算过程,有的学生想到5和5可组成10,而7可分为5和2,因此5+5+2很快得到12。还有学生想出3与7可组成10,而5可分为2和3,因此2+3+7很快得到12。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得到不同解题方法,在叙述时应要求其叙述完整、表达清晰,并适当进行纠正与表扬,从而有效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启发问题思考

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基于问题解决,通过质疑促使学生启动逻辑思维,并以串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深入,从而有效训练其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教学例题的设计,对于低年级学生,好的问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针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将抽象数学知识与熟知的生活经验结合,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二是既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也就是在保证学生能够解题的同时保留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简单的转换思维时,教师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展现题干“一年级有男生17人,女生15人”,可提出如下问题:一年级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之后引导学生依据已知条件与问题进行列式计算,并解释解题思路。通过此类训练,既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促进不同水平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智力开发。

(四)重视实践操作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多通过具体形象感知,并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实践操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并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3]。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可组织一系列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动手演示与测量,从而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既可巩固与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又可提高动手能力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数的组成”时,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以同桌为单位的小组,提出如“8加几”等问题后,要求学生进行摆小棒,同桌间交流如何摆与摆的结果,之后可引导学生发言并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将学生想法进行板书并以此组织讨论,分析何种方法最简便,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开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语言训练以提升其数学分析能力,并在问题解决中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高,实现动手实践中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综合发展的目的,从而有效为低年级学生的全面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8):52-53.

第2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推理思维能力;概括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在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后慢慢地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高年级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会运用掌握初步的定义,独立进行逻辑论证。笔者认为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教师隐身,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亲身体验知识获取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必处处都要讲解得很清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忽略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学会“装不懂”,以此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释放。

二、适当“追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追问”是一种教学技巧,是老师在学生前期问题回答或解题的基础上所做的追加提问。精致的“追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向思维深处慢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更要关注是怎么获得的。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学习“找规律”:

师:同学们,数学是好玩的。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玩猜颜色的游戏怎么样?老师袋子里有一些小旗,现在请猜一猜第一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追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要猜对小旗的颜色比较困难,怎么到了后面就变得很容易了呢?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深入思考,有的紧眉思索,有的会心微笑,有的低声交流。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事物的规律。通过有效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推理思维的能力。

三、善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听过很多老师的示范课,课前都会利用一个问题或者是一幅图画导入新课,会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回答。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教学环境,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其实学生可能自己心里明白,而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清晰地、系统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用恰当、灵巧的方法进行点拨和引导,开其心智,通其心窍。做一位倾听者,做到点到为止,不包办,不做满,适时放手,其中思维导图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后,学生容易将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杂糅在一起,认为所有的题目都可以使用简便运算,而忽视了简便运算中的数字特点和算式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总结和区分,明确并不是所有用四则运算计算的题目都有简便算法,而所有的简便运算都可以用四则运算来解决。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份“导学”图的简要结构,让学习小组展开合作(3~5分钟),由学生自主构建这样一个“思维导图”,接着又利用了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合作成果。最后,教师只对学生的不足及不当之处做出适当的引导与修正。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头脑中繁杂、易忘、零散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可视化、网络化、逻辑化、系统化,可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把一个个知识点链接成一个

整体。

四、巧妙“留白”,留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空间

小学中低年级,很多学生在教师所规定的题型里机械地操练,这种练习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很少涉及学生的思维。在新授阶段,通过机械操练的方式能够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进入不同的教学阶段(如复习阶段),教师处理教材的思路和方法就不能再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应当有思维深度的拓展和形式上的创新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

教师如果用自己的思维框定学生的思维,只能使学生的思维狭隘,磨灭学生的闪光智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僵化、简单,缺乏想象和创新灵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留白,留给学生思考、想象、发挥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智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创新灵感才能得到激发和呵护。要给孩子们留下一点自主学习与创新的空间,他们一定会还给你一份精彩。

学生的思维是一朵美丽的花朵,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上适应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进行适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语言的发展,将促进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一年级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导说好,培养会说、鼓励学生敢说。

1.运用直观教具训练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通过直观教学,加之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和学具与教具,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当,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形成学生正确的鲜明的表象,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一年级学生对色彩鲜明的教具极感兴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诱发他们自我的精心思维,许多抽象的道理在教师巧妙地运用直观手段条件下,会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首先让学生读例题,说出题意,再引导学生细读例题,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教具。指一名学生在粘贴板上摆,先粘出12只白兔,再粘出7只黑兔,粘时与前面12只白兔对齐摆,摆完7只黑兔为止。然后学生看图,从图中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这时学生看图说出列式方法:12-7,教师讲解,从12只白兔中去掉与7只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剩下就是多的部分。(教师把相等部分的白兔拿去)再让学生看图叙述之后,列出算式:12-7。

数学语言的训练,直观教具是有力的帮手。学具与教具有助于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很快的使学生理解题意。学生会愉快的接收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尝试练习语言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组成。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引导思维,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学习退位减法时,先复习口算:32-8,学生序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32-8。列出竖式,运用口算方法,让学生说出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2减8不够减,聪个十里拿出一个十,再加上个位上的2减去8,等于4。从十位拿出这1个十,也就是退位,为了能记住从十位中退去1个十,就在十位的数上点上一个"、"做记号,这个点在十位上是借给个位的标志。当从十位上向个位退1时,个位上应该怎样计算呢?个位上的数应是多少?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口算的退位减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很快地说出得数。

3.引导学生学说数学语言

第4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低年级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108-01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智能发展和脑神经细胞成长迅速,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技巧训练,可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创造,开拓创新性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加强,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与迁移性思维等方面出发。在教学课堂中创设相关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和归纳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使其畅所欲言,有效地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训练。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情境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的媒介,要想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创设出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有效情境,有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教学时需在短时间内通过谜语、童话故事、游戏活动、模拟表演、生活场景等方式创设情景,例如教授《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妈妈在超市里买了8个苹果,吃了3个后,还剩下几个?”;教授《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通过生活中分糖果进行教学,有些小朋友分到4个糖果,有些分到3个糖果,问他们哪个比较多。这些方式不仅具有趣味性,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但要注意创设的情景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科学准确地进行创设。

2. 学习情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和积累的经验,构建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体现出数学课堂学习的自主、开放、互动特点,在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生活中了解数学,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源源不绝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授《分类》时,可以通过学生对不同物品的分类为基础,对同种物品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利用数学的不同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

(1)数学数形结合及数形转化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教授学生加减知识后,将学生使用的铅笔整齐地在桌子上摆成5行4列,其中前4行每行摆4支,最后一行摆3支,让学生回答桌子上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可以通过逐项累加的方法(4+4+4+4+3=19)进行计算。数形结合的开放探索方式,可以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教授《认识人民币》时,可以通过将1元换成零钱的方法,让学生把手中的零钱通过等换法进行换算,得出的结果有10个1角、1个5角和5个1角、2个5角、5个2角等。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应只是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创造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并利用一切时机吸引学生的兴趣,有效发展其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3. 有效运用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的迁移性思维

数学学习作为创造性的活动,应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分析,并应用到实际当中,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导学生探索并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迁移性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在低年级数学图形教学中,如何运用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剪纸方式让学生对图形进行了解并有效运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报纸或其它剪纸剪出规定的图形。在剪纸过程中,教师可以边教导边向学生讲解图形的主要特征,有效强化有关图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加强其对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图形认知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迁移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合理组织,教师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年龄、已有认知、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创新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8岁左右的孩子,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不断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和反思数学学习,帮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成山.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

教育论坛(下半月), 2010(11):61-62.

[2] 王凤才.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教文汇,2009(31):145.

第5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策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2017级(大一)和2016级(大二)23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19~21岁。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为网络在线问卷调查,根据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设计问卷,共19个问题,包括单选题及开放性题目,内容涵盖“参加病例讨论、见习实习、学术活动的频次”“课堂病例讨论过程中是否会有与学习无关行为”“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程度”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建议”等问题及批判性、系统性、辩证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问题。问卷发放过程中笔者多次提醒相关学生认真答题,共发放问卷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30份,包括大一学生116份,占50.43%;大二学生114份,占48.57%,有效回收率为99.57%。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每个问题各选项的构成比,绘制饼图,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2结果

2.1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水平现状及问题

(1)低年级医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的认知情况在“是否听说过临床思维”问题的回答上,69.9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且主要是从学校得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临床思维能力的学生占3.91%,了解的学生占27.83%,不了解的学生占68.26%,约占总体的三分之二。另外,在态度方面的回答上,认为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临床思维的学生占85.65%。由此可见,医学生对提高临床思维的渴望度较高,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临床思维,相关理论知识匮乏,急需学校和教师的正确指导。对临床思维能力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了低年级医学生参加相应活动的积极性及自律性。在有关“课堂病例讨论过程中是否会进行与学习无关行为”问题的回答上,表示“会”进行无关行为的医学生占24.35%,表示“不会”的仅占“21.3%”,部分学生在思维培养过程中的无约束性反映其对临床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2)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自我评估批判性思维能力、循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是衡量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3]。调查结果显示,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大多数医学生寻求真相的能力较强,当面对有争议、复杂的临床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寻找事实真相,并能够积极的吸收新事物、迎接新挑战,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部分低年级学生在系统或循证思维能力上有所欠缺,30.43%的学生认为自己科研能力薄弱,还有33.48%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循证医学。大多数学生反映现阶段学校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仍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参与课堂病例讨论,参加课外见习实习、学术活动的机会很少,这些都是导致当前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但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临床思维的培养不足是导致其临床思维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2.2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认识不足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是导致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大多数低年级学生认为本科一、二年级阶段主要是学习知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到见习和实习也不为迟,但事实表明,很多见习实习生开始忙于考研、就业等问题,他们虽然完成了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真正面对临床问题时,却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一部分学生甚至片面的认为当今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仅依靠现有的先进医疗仪器设备足以进行疾病的诊治,忽视了循证医学等基本方法的应用。低年级学生不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缺乏自主培养与提高的意识,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不仅浪费了大一大二的宝贵时间,也失去了临床思维培养的良好环境与有利条件[2]。(2)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对临床思维培养的忽视现阶段我国的医学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压迫式的教学方法阻止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传统教学模式不注重课程间的衔接,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一方面使学生缺乏横向与纵向的知识联系,当对疾病进行判断时,不能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思维不活跃。另一方面,使学生不能灵活结合各器官的生理病理特点,缺乏整体概念。例如,对于由失血造成的低血压患者,医学生往往会忽视由血管收缩引起的灌注量不足,而只关注血压降低的表面现象[5]。另外,目前大多数低年级授课教师不注重临床思维流程方面的引导,学生不了解规范化的病例分析思路,最终导致临床工作时的束手无策。

3如何提高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造成低年级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认识不够、重视度不高。其次,医学教育模式、教师教学方式等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其培养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提高低年级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院校应主要加强以下工作。

3.1加强临床思维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并非仅仅局限于见习、实习阶段,而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6]。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后天积极的培养,在这一方面,医学院校应一直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人才培养宗旨,同时加大对低年级“早”的建设力度,可以从学生刚入学开始,通过开展“临床医学院医学生学业发展论坛”、师生座谈会、优秀学生学习经验报告会等对其进行临床思维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尽早认识到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并在课程中提前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内容,引导低年级学生了解临床决策的基本思路。

3.2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知晓临床思维的前提下,提高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临床专业知识繁杂、概念多、术语多的特点往往会令其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通过采取“学习—实践—学习”三步走的三明治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的消化管疾病,后通过列举实例、提出问题等方法引出章节学习目标,在授课结束时再组织分组讨论与汇报,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编顺口溜等幽默、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加强学风建设,实施“大学生训练营”,有助于树立起良好的学风、校风。

3.3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贴近临床

医学院校应打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侧重书本仅有知识的界限,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规划,引导低年级学生接触临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7]。可以开设以疾病为主线、问题为基础的低年级PBL系列选修课程,大胆实施器官与系统结合的新型授课模式,通过课程创新性改革引导学生贴近临床。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部级临床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并向低年级学生开放医学实验实训项目和临床医学虚拟实验项目,引导学生线上模拟、线下实训,反复训练其临床思维能力。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可推荐学生使用丁香园、用药助手、全科医生等医学学习平台,通过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利用医学软件引导学生接触临床。

第6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30

小学低年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除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上会变得更加活跃,同时还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创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都会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且会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平时生活中的事物融入数学教学中,很容易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还很小,思维也非常活跃,所以在学习基础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时,以背诵加法表和九九乘法表这样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未免会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所以,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帮助学生学会背诵加法表和乘法表。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游乐园里坐小火车,一排可以坐两个小朋友,那么两排就可以坐2+2=4个小朋友,三排就是2+2+2=2×3=6个小朋友以此类推,如果这列小火车一共有九排,那么就一共可以坐2×9=18个小朋友。这样将枯燥的背诵知识融入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的游乐场活动中,让小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很容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促使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形,从而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学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锻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长处,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形将数学题目中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用最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样就能充分解决学生理性思维较弱的问题,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相互交流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当代教育模式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虽然虽然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潮流发展的学生练习结合教师讲解的模式,但是仍然有许多的教师不愿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师准备的交流环节中经常容易开小差或是彼此之间交流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导致无法完成教师制订的教学任务。那么低年级学生难道就真的不适合交流?答案当然不是。每一个低年级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与个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孩子们的习惯和个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并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制订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4.巧设学习游戏,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还很小,他们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爱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天性为学生创建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会让低年级学生感到疲累,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后半部分时间来开展游戏,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并且对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加以巩固复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能将数学问题融入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把融入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游戏,从而来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等各方面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文章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引导学生形成创造能力的习惯,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拓,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是需要师生情感融洽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不会产生畏惧感,自由发挥想象,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敢于发言、积极探讨,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点评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启发他们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都与数学知识有关联。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常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以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和探究,进而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透彻、运用更加灵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高,从而优化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第8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品质

小学教育是为学生打好良好教育背景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分数和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思维,应该从小培养,但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阴影影响,一些教师并没有转变教学方式。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提几点建议,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为国家锻造栋梁之才。

一、重视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学中让其从直观的、最熟悉的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开始,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进行思考。如:我在一年级教学“圆柱、球的认识”时,首先,拿一个木柱让学生观察,让其说说像什么,上、下底面是什么图形,上、下底面形状大小是否一样。再拿一个皮球,让学生摸一摸,通过触觉先感知其面,再从不同角度,用视觉观察其形状。通过一系列观察提问、回答,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完整、正确的圆柱和球的概念。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和操作中,动脑动手,感知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看图说话,表述图意,编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学好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二、重视双基训练,唤起思维的敏捷性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教育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敏捷性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学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思维的起点和途径,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敏捷性。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首先,应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确保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过关。其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类严格要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内容。通过分类推进,严格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在练习过程中,应先让学生说算理,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到适当时间,简缩思维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三、利用习题训练,启发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式练习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巩固、应用新知识的练习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注重综合性练习

如:在小学生数学课本《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并与前面的复习题进行对比,然后计算。这样,学生在思考中产生多个思维指向,沟通知识的联系。加深、拓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注意变式练习

如:在小学数学课本《认识图形》一节课的教学中,讲了圆柱的特征后,出示一些位置、形状大小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去判断,使学生通过变式、比较练习,认识圆柱的本质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打好基础。

3、注意一题多解。

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

3×( )=( )×( ) ( )×( )=( )×( )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新学的乘法口诀中寻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死记硬套,诱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产生新的构思,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到多个答案。

4、注重顺逆思维的转化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多数题目是按照已知条件,通过顺向思维解题的。逆向思维是从反向(或结果)出发而进行逆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由于比较习惯顺向思维,在解需要逆向思维的题时,常常感到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逆向思维题进行练习,在顺逆思维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减法后,可设计“( )-( )=7”之类题让学生去练习,或在学生中掀起学习国际数棋热。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数量关系间的内联系,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5、注意总结规律

第9篇: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字】低年级学生 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

一、引言

在大多数人眼中,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安排和家长的逼迫下完成家庭作业,从来不去考虑小学生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往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需要从小培养,采用合理的办法。所谓的问题是需要研究和学习之后解决疑难的问题,这种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加入个人积极思维的活动,这也正是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针对数学问题,前人的解决办法和思路都是常规性的,没有突破性的思维,这种依赖式的思维方式只会要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进步空间。下文主要考虑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面要低年级学生也成为高手。

二、低年级小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

1.学会感受问题的存在。数学教学中虽然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知识量的限制,但是,人的认知能力一般是开始于“问题”这一环节。所以,需要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中体会到发现问题这点。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帮助,从发现问题,到学习,再去尽力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每个流程都很重要,必不可少。这也正是学习的可贵之处。

比如在教学中有一个问题,求圆的周长,在学生没有接触公式之前,先安排给学生任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工具主要有铅丝,此时相信小学生们都涌动起来,积极加入课堂中区思考考试给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这一点,进一步为学习和解决问题做铺垫。

相信以小学生现有的知识还不明白圆周计算公式,,他们一定会想到把铅丝绕着圆一周,最后把圆周问题变成度量直线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2.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导致今后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受到影响,所以,小学生从小就应该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机会去发问,爱因斯坦曾今也说过,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提出问题,给学生机会去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答案。

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自主的提出新型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替换法时,要思考为什么要使用替换法?不用替换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吗?用了替换法有什么好处,能简化计算的过程吗?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相信只要认真思考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三、学会自主思考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对解决问题这一概念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在发现问题之后的第一反应都是依赖家长或者等待老师上课讲。这种依赖性的学习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知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为了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要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摆脱单方面传授这一思想。给予学生更多是引导,而不是直白的答案,相信学生在思考的整个过程一定会发现很多知识,并且一定能学到更加宝贵的学习能力。要坚信低年级的学生照样可以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不仅仅是接受者这一角色。

传统的教学在教学方案上都是把老师当成主角,学生仅仅是听课状态,而新型的现代教学观念是把关系反过来,主体地位变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之下,积极的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比如在不能整除的除法问题中,多出来的那部分怎么办?老师分配给学生一个相关的问题:把8只笔发给3个同学,而且要保证每个人分到的数一样,该怎么分?老师分个每个小朋友8个小棒,学生自主去实践,最后要求学生提出解决的过程。

四、小组形式解决数学难题

低年级的学生对合作这一概念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但合作形式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很有帮助,所以从小就应该要他们适应这种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形式不仅可以要学生学会沟通,还可以互相之间提示,配合,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多数都是被广泛的用在高中大学群体中,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把很多精华思想汇聚到一起,虽然低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知识的局限性问题还不能发挥到极致,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还是应该从小开始,不断的去适应和成长。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老师可以把课堂上的教学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分配不同的任务,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分析,比如“球体的认识“,老师分配的任务有:什么样的可以说它是球体,球体的大小以什么区别等等,相信这样的形式可以促进小组的活跃性,小学生们可以把生活中见过的球体拿到小组中分享。类似的讨论性学习能够把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出来,比起老师上课一直讲课的形式更加有效,更加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习和增加知识,而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点为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更有价值。遇到问题首先要有勇气去尝试,独立的思考之后需要找到合适的办法,通过交流筛选出最优的办法,这些都是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培养起来的正确学习习惯。之后要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运用,低年级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对此深有体会。

六、结束语

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时候虽然只是在不断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但是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空间还是有很大的,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潜力去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把他们自己的思想风格加入到思考问题中,这也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只要我们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去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潜力会得到最大能力的发挥和挖掘。只要低年级的小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多的数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不要小看低年级学生的能力,也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思义.小学数学能力培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