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

第1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安全生鲜农产品;影响因素;扬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2-0034-06

一、引言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它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毒蔬菜”、“病死猪”、“毒木耳”、“荧光蘑菇”等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使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担心不断增加。为落实“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我国的强制性无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已进入试点和推广阶段,但生鲜农产品松散的产销衔接方式依旧是诱发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生鲜农产品主要零售终端的农贸市场也因为个体摊贩的小规模经营使得对其进行质量安全管制的成本大大增加,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极易引发农贸市场中部分不法商贩销售,甚至加工有害生鲜农产品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学者认为以个体摊贩为主体的农贸市场不适宜经销安全、优质农产品。

在我国生鲜农产品新型零售业态发育迟滞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对农贸市场中生鲜农产品安全性的识别能力,对消费者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有效遏制农贸市场中部分个体摊贩的“败德”行为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对安全农产品消费者认知方面的研究大都关注于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认知,以及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对市场准入标识QS的认知等方面。少有学者关注农贸市场中消费者对无标生鲜农产品安全性的识别问题。

为此,本文以2009年11月初发生在扬州市部分农贸市场的“荧光蘑菇”事件(当地媒体连续报道了部分农贸市场中的个别不法商贩使用荧光粉浸泡双孢蘑菇以提高“卖相”的事件)为调查分析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消费者正确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消费者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按照Nelson等对商品进行的分类,生鲜农产品品质兼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属性。生鲜农产品的搜寻品属性较易识别,不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信任品属性需要第三方质量见证(质量认证和标签等)将其转换为经验品才有助于消费者识别,而经验品属性消费者是可以识别的,但其识别的正确性则更多地依赖其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消费者学习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活动中,会不断积累购买和消费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完善其购买行为。无论是理性主义者的主动学习论,还是经验主义者的被动学习论,都认为消费者学习与其所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联。此外,Bandura又将个体因素引入到学习过程中,认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是动态交互的关系。就消费者识别具有经验品属性的安全生鲜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而言,在农贸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正确识别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也是其学习的结果,也会受到消费者个体因素和消费者面临的外部信息环境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考察消费者识别安全双胞蘑菇的影响因素时考虑了消费者个体因素和外部信息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1.消费者个体因素

消费者个体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体特征和消费者学习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主观态度两方面:

(1)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人口规模等。有着个体差异的消费者其积累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也会存在差异。年长的消费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更为重视,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其对相关质量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年轻消费者高;就性别差异而言,女性大多需要料理家务,由于经常采购和处理生鲜农产品,通过经验积累,其对相关质量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男性高;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其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较高,加上其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较多,对相关质量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较高;收入水平高的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会促使其了解更多相关质量安全知识;家庭人口数较多的消费者,家庭责任较重,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强,加上家庭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其对相关质量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较高。

(2)消费者学习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主观态度。消费者学习的主观态度也就是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的重视程度。消费者重视程度越高,其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也越强,而且,积极的信息搜寻行为也会提高这类消费者的相关质量安全知识掌握程度。

2.外部信息环境因素

考虑到“荧光蘑菇”事件的特点,在考察外部信息环境因素时,本文主要从消费者是否获取该事件信息,以及获取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渠道数两个方面来衡量消费者的信息环境差异。

(1)消费者是否知晓事件信息。知晓“荧光蘑菇”事件信息的消费者会因为对自身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考虑而主动了解相关知识以规避这类风险。

(2)消费者获取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渠道数。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关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信息数量以及传播速度都较以往增加和加快。在这样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取该类信息的渠道越多,说明其面临的信息环境越好,积累的相关质量安全知识会越多。

三、消费者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2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句容市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研报告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焦点问题①。

近年来,虽然句容市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量稳定在40万吨的水平,已形成了茶叶、草莓、花卉、水蜜桃、葡萄、无花果、茅山老鹅等众多农副产品基地,但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质量检测、质量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②。

1.2 调研目的

本调研旨在系统了解句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状以及途径,分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探讨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途径与机制,以创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基础,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2 调研内容

(1)了解本地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了解本地消费者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3)了解当地人们在农产品消费方面遇到的问题;(4)调查本地行政事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架构;(5)了解当地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和建议等。

3 调研方法

(1)采用网络查询、统计年报查阅、拦问以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2)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4 调研结果分析

(1)被访者基本情况。从被访者的职业来看,大部分是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少数的是医生、教师等;男女比例则相当。从年龄来看,则大部分是在20~40岁之间,收入则都是一般水平。

(2)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问题。52%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应该知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25%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无需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23%的被访者认为无所谓。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产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的,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上述事件多是有意为之,4%的人表示无法判断。本课题组认为加强监管和培训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出现安全问题的关键。

(3)农产品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57%的被调查者表示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43%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在购买农产品时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调查数据显示没有一个人是不关心农产品生产日期的,只是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不能主动去看生产日期。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关心生产日期时出于关心商品质量和习惯性,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是因为受他人影响。调查中,225份有效问卷中只有56位被访者表示几乎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注意农产品的保质期,50%以上的被访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注意,还有少数人表示一般情况下不会关注这类问题。关于农产品的分类问题,83%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这些问题,还有17%的被访者则表示知道一些但不是都知道。面对这样的现象,可见关于农产品分类,当地政府有必要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传输和教育。60%的被访者表示对农产品包装上标示的农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有80%以上的信任度,30%的被访者也表示信任这些农产品包装标示的,10%的被访者则是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中。87%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购买近期将要过期的促销农产品,13%的被访者表示会购买。从调查数据来看,人们总是将将要过期的农产品和已经过期的农产品混为一体,事实上近期将要过期的农产品还是安全的农产品,可能就在营养上有些丢失,但是对人体是无害的,从资源节约出发,还是提倡大家购买该类农产品的,但必须保证在农产品过期之前食用。

(4)遇到农产品质量问题时的对策。从调查中得知“农产品过期问题”是当前农产品经营存在的最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其次是虚假或者扩大宣传问题以及以次充好问题。这首先是因为经营者自身农产品安全知识的欠缺,其次是当地相关部门管理不够严格和到位,另外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没有养成看保质期的习惯也是一个原因。65%的被访者表示如果发现农产品包装袋上找不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日期模糊则会不买该产品并选择其替代品;35%的被访者表示遇见这类情况会询问销售员并向销售员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在无意间购买了过期产品和使用时发现包装上未过期的农产品实际已经过期时,被访者选择了同样的答案。66%的被访者均表示扔掉,自认倒霉;30%的被访者则表示找商家退货,只有4%的被访者表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从以上数据可知,一年来,因农产品问题致伤、致病的情况依然存在,有13%的被访者的家人都经历过相关事件,此比例不容忽视,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加大管理力度。

(5)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与建议。74%的被访者表示要搞好“农产品安全”就应当加大处罚、曝光力度以及加强检查制度,也就是说时通过硬性规定和强制性的措施使得生产厂家不得不配合“农产品安全”;只有4.3%的被访者认为应当开展消费者教育,使得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安全”,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保护自身安全,并起到监督作用;21.7%的被访者表示应该时企业自律,即企业自觉地规范生产,也就是对企业进行相关思想教育和知识灌输,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地响应“农产品安全”,并规范生产,对消费者负责。83%的被访者都表示农产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而经常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被访者则只有13%;一次农产品安全教育都没有参加的被访者有43%,认为农产品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的被访者有17%;偶尔会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有44%。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教育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视的,只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接受农产品安全教育,不知道途径是怎样的,所以相关部门和有关机构有必要在农村开展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讲座或者课堂。

(6)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0年组建句容市农委后,专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与市检测站合署办公。成立了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统筹、协调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2010年10月,完成了国家拉动内需项目“句容市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并通过验收。在产品上,能进行农产品的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等农药残留,铅、镉等重金属残留,瘦肉精、黄曲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定量检测。能基本满足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需要。在全市范围确定了319家种植业生产单位、农业“三品”生产单位、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屠宰场、奶站等企业作为我市第一批农产品重点监管对象,要求企业作出书面承诺,保证诚信经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在老方葡萄科技示范园等5家农业企业实施建设。企业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全过程的生产销售记录,建设农产品检测室开展产品准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平台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工作的落实。对种植业、奶畜、水产类农产品及农药、兽药、种子、肥料、饲料进行地产农产品的执法抽样、送检工作。抓农产品的品牌和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句容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有四点:一是监测任务繁重,检测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二是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三是工作经费缺口较多,解决需求难度较大。四是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松散,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均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但是普遍缺乏相关知识认知;(2)消费者普遍愿意了解农产品安全知识,只是对相关途径比较模糊不清;对农产品安全知识普遍认知程度不高;(3)监管部门力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4)缺乏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

第3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责任重、意义大。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施行,使得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里程碑。它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相关的基本制度,提出了原则性、规范性的要求。

平阴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创新机制,强化职能,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两条主线,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坚持用产业化引领基地、用标准化管理基地、用科技化装备基地、用市场化培育基地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严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高毒高残留及有害农业投入品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 “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县、镇(街道)、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县农业局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每个村确定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在品牌基地、都市农业园区、“三品一标”基地等标准化生产基地聘请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覆盖全县各个镇(街道)。

二、加大宣传培训,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农药管理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农药的合理使用尤其重要。

一是举办农药生产经营人员培训班。每年3月份,由县农农业监察大队组织举办农资生产经营人员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农药鉴别及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提高农资生产经营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

二是发挥农药经营者的作用。利用农药经营业户多、分散广的优势,把宣传延伸到镇村的每一个角落,并将有关农药生产、使用的技术指导材料发放到经营户手中,向前来购买农药的农民宣传,合理使用农药。

三是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制作展板、发送明白纸、送科技下乡、赠送书籍、现场咨询等形式,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禁(限)用农药目录、种类,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鱼药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鱼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运用,使安全生产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不断宣传无公害食品知识,提高广大市民农产品安全消费意识,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主攻方向,突出玫瑰、畜牧、林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化管理。

一是制(修)定农业地方性技术操作规程35项,并印发到各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坚持农业标准制度与实施相衔接、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原则,按照“统一建立生产记录、统一农业化学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要求,大力推进马铃薯、大白菜、食用菌、中药材、鲜食地瓜、沿黄瓜菜等五大特色品基地建设,推行“农超对接”行动,促进认证“三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顺利进入市场,提高我县农产品竞争力。

三是在全县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点,配备了速测仪器设备和检测车辆,加强了农产品质量日常监督检验。今年,配合市局完成3次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抽样,累计抽检样本53个,合格率100%;县级抽测194个样本,合格率100%。年初制定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将任务分配到镇(街道),加强辖区内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对上市农产品全程跟踪检测,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截止目前,全县特色品牌基地已建成核心区10处,面积1万亩,示范区10万亩,产地认证面积达34万亩,认证三品面积28.87万亩,累计产品112个,其中无公害84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转换产品22个,地理标志3个。

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配方施肥的技术水平,促进农民施肥由经验向精准、由定性向定量过渡,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污染,改善土壤肥力。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47万亩,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5%-10%,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认真落实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凡进入我县域内销售的农药产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备案。各农药生产经营单位需在《济南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平台录入相关产品信息,并把实际产品送农业监察大队申请准入审核,同时提交相应产品的完整包装样品、登记证书、生产批准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对审查合格的产品发放通过电子系统打印的条码及《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书》,对不合格产品提出责令整改。对准入备案的产品实施跟踪监督管理。检查各经营单位经营的农药产品标签、标识、剂型等是否与《市场准入书》内容相符,各农药零售商依据生产企业、批发商的《市场准入书》进货。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取消其农药产品备案资格,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杜绝不合格农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1家批发户上报备案,累计备案农药品种732个。

二是加大市场检查力度,规范经营主体。深入开展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绿剑护农”行动,开展春季农资专项清理活动,利用农资销售旺季,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市场、重点季节整治。做好禁限用高毒农药清查工作,加大农药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及在低毒农药产品中添加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普遍推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农药经营监管制度,确保每个农药经营点都有具体负责人。

三是与经营业户签订《农资专营店质量承诺书》。通过承诺书的签订,把好农药产品的进货质量关,在源头上有效控制质量不合格农药的流入。

第4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落实监管职责、搞好监管服务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年底,在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乡镇基本建立起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到年底,全面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加强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能力。

三、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依托现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瓜菜生产重点乡镇,鼓励单独规划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二)编制及人员。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实行工作人员“兼职专职”并存的工作模式,同时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依法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年度预算。

(四)人员培训。市农业局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鼓励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建设。鼓励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瓜菜生产重点村要专门安排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四、工作职责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市农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卓同志兼任,副主任、欧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结合实际,紧抓落实。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要确定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并从年月开始,每月日前将本乡镇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送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汇总后统一上报省农业厅。同时,市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对乡镇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考核内容。

(三)强化督查,精心指导。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将根据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横幅、电视新闻、广播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为加快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工作计划

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从年月份开始到年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市农业局按照农业部以及省厅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关于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各乡镇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

第5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49-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并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也更加注重营养、安全和健康。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农业部门开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体系的健全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业投入品,如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各级政府管理的重点和学术界的科学研究主要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方面(即从外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何实施有效监控),对消费者状况考虑不多,对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及其对安全农产品供给(生产、加工、流通等)的持久带动作用缺乏准确把握,从而在引导和培育安全农产品市场方面所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明显欠缺。在学术领域虽然有些研究,但也多从销售环节、体制建设等角度考虑,缺乏对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的系统分析,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农产品消费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与发达国家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农产品安全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选择从消费者角度来研究安全农产品消费问题。

二、调查范围和消费者特征

(一)调查范围

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长春市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行为,并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后设计问卷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主要包括:消费者基本情况、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关注情况、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消费者对政府管理安全农产品的态度等四方面内容,其中,消费者基本情况涉及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健康情况、职业和家庭月收入;对农产品质量关注情况涉及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是否担心质量问题及是否关注生产日期;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是否听说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及对这三种标志的识别等方面的内容;在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态度方面主要涉及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和建议方面的内容。2012年7-9月,在长春市9个区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访问220位消费者,问卷全部收回,剔除信息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196份。

(二)消费者特征

从被访问消费者的性别上看,男性占38.27%,女性占61.73%,这与我国传统习惯有关系,多数家庭是女性购买生活必需品;从被访者的年龄来看,40-60岁消费者占被访人数的65%左右,30-40岁的消费者占19.3%,21-30岁、61岁以上的消费者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8.16%和6.63%。我们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不经常做饭或者与父母同住,而导致这部分人购买农产品的比例较低;但就受教育程度看,本次被访者多为高中及大学学历,约占6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15%,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被访者占10.72%,这样的受教育结构更能客观真实地反应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及支付意愿;从职业方面看,42.86%的消费者为私企员工,20.92%的被访者为个体经营者,16.33%的被访者为国企员工,在国家机关、科研教育机构工作的被访者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9.69%和10.20%;从消费者健康状况来看,本次被访者大部分为健康及较健康状态,约占61%,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为一般的被访者为60.61%;从家庭月收入看,被访者月家庭收入在4001-6000元居多,其次是依次是6001-8000元、8001-10000元,而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消费仅占5.11%,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解决温饱已经不再是城市居民关注的主要问题,他们更多的关注食品的营养和健康,具体数据见表1。

三、消费者购买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行为分析

本文主要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情况、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知识了解情况及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在样本特征部分已叙述,本部分不再重述,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关注情况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性的评价,我们在问卷中设置的“您在购买农产品时有担心过安全问题吗?”结果显示,47.25%的消费者表示稍微有点担心,33.69%的消费者认为不用担心,大多数农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仅有6.12%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担心农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在购买农产品时特别关注质量问题;从消费者是否关注农产品品牌方面看,41.09%的消费者表示稍微关注一下,23.76%的消费者表示不怎么关注,仅有11.94%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关注产品品牌;从是否关注农产品生产日期方面看,37.22%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关注,29.17%的消费者表示一般关注,仍有10%左右的消费者不怎么关注。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长春市的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消费者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

当问到是否听说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时,90.33%的消费者表示听说过;当问及三者的区别时有56.41%的消费者稍微了解一点,有30.08%的消费者表示不知道,仅有18.26%的消费者表示知道三者的区别;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辨识过程中,38.27%的消费者能正确辨别三类产品的标志,大部分消费者不能准确辨别三种标志。由此可以看出,长春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大部分消费者不知道真正含义和具体要求。仔细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男性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要略低于女性,从年龄上看,21-30岁和60岁及以上的消费者认知程度差不多,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从学历和家庭月收入角度上看,学历、月收入越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和认知度越高。

(三)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农产品支付意愿

笔者在对消费者讲解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区别后,询问了消费者在普通农产品价格基础上愿意额外支付的价格范围:对于无公害农产品,40.76%的消费者愿意在普通农产品的价格上多支付0-3%的费用,以猪肉为例,假设普通猪肉20元/千克,消费者在购买无公害猪肉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为每千克20-20.6元,愿意支付4-7%、8-10%的消费者分别占25.01%和23.76%,愿意支付10%以上的消费者约占10%;对于绿色农产品50.41%的消费者愿意多支付4-7%的价格购买,30.56%的消费者愿意额外支付0-3%的价格;对于有机农产品,33.58%的消费者愿意在普通农产品的价格基础上多支付0-3%的费用,有40.51%的消费者愿意额外支付4-7%的费用购买有机农产品。同时还发现愿意支付10%以上费用的消费者选择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依次递增。

(四)消费者对政府监管安全农产品的态度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消费者对政府管理农产品市场的满意度情况及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建议两方面情况:从消费者满意度情况看,有30.02%左右的消费者对政府工作非常满意,其中年纪在41岁以上的消费者占80%左右;有52.61%的消费者对政府工作比较满意,仍有23.92%的消费对政府工作不满意,其中21-30岁的消费者约占76.95%。我们可以看出,年纪大的消费者对政府工作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现在吃穿不愁并且市场上食品种类丰富,政府起了很大作用;而大部分年轻消费者则认为近年来我国市场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经常发生,主要是因为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在问到消费者对政府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时,约65%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应在“生产监管”和“认证后产品的监管”方面加大力度。50%左右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另外有35%左右的消费者认为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消费者了解食用安全农产品更有利于健康,从而增加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意愿。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长春市居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对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多,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影响长春市居民购买安全农产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是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使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质量安全知识。调查过程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标志不能清晰的辨识,对三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同时,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良好的培训机制,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消费者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第二,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市场。近年来我国政府各部门和各界学者十分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监管力度已经有所加强,但是仍有少数不法厂商生产伪劣产品,因此,食品管理部门应采取企业年检与质量抽检、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促进农产品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只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支付意愿,才能保证在满足我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按照国际可追溯生产体系的标准,加强对农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丞.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0,(06).

[2] 王峰、张小栓、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3).

第6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原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05-0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绿色蔬菜和水果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然而,从对蔬菜和水果的农产品检测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也阻碍着我国蔬菜、水果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构建。如当前部分农产品种植单位仍用呋喃丹或氧化乐果高效高毒杀虫剂。不难理解,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大都是小群体,对应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民众是一个大群体。为此,探讨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梳理现阶段的有关文献可知,针对这一领域的相近主题讨论并不鲜见。但站在农产品质量检测视角的文本资料似乎并不多见,由此从全面质量管理的途径来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则构成了本文的逻辑思路。众所周知,基于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管的质量管理机制,将能显著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1 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

结合笔者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的工作体会,认为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可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主观方面

在农业产业化推动下,诸如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的种植一般由专业合作社来进行。从而,这种过去由农户种植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专业化种植,必然增大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当前农产品生产与商品市场之间依然隔离的情况下,专业合作社往往更加重视农产品的成活率和“卖相”,从而在主观上就可能忽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对于农产品检测站的工作人员来说,也可能因主观原因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如只针对送检的农产品进行检测,而未能进入到种植基地进行全面抽查等,都将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1-2]。

1.2 客观方面

尽管目前已经颁布相应法律法规来规制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但因农产品种植特征的影响,在现实中难以对农户和合作社的种植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特别是蔬菜和水果类的农产品,因其种植区域分布十分广泛,产品数量十分巨大,从而也使得常规监管无法达到质量管控的要求[3-4]。

2 对策

2.1 增强种植人员及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

在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首先需要解决种植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问题。根据国情可知,目前从事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种植的行为主体可分为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在质量安全意识方面应着重对农户进行展开。增强的途径包括对他们进行农药、化肥等施用方法的指导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以及根据市场需求特征对他们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而实施这一培训任务的主体,可以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及各乡镇监管站的人员组成。

2.2 建立过程监管的生产服务团队

质量安全意识范畴仍属于软环境,为此还需要强化硬环境的建设。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导向下,应建立起过程监管的生产服务团队。这里的过程应涵盖农产品种植的全过程,其别应对农药和化肥使用进行生产指导,对于那些无公害蔬菜、水果的种植单位,应强化对其过程生产管理的监督机制。由于生产服务团队属于专业化团队,因此团队成员应由质监站人员和农技人员共同组成。

2.3 优化各检测站点的专业设施与设备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所追求的全过程控制来说,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成为了确保农产品安全的最后屏障。但从现阶段所反馈的问题可知,虽然现在区农委已经对全区各农贸市场及各乡镇监管站配备了速测设施,聘请了相关人员,并进行了专业培训,但因资金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此项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对相关人员的工作也需进一步进行督促指导。

2.4 提升质量检测人员的岗位意识

在强调种植主体质量安全意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质量检测人员的岗位意识,这符合全面质量管理对于“全员参与”的要求。提升的途径除了传统的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使工作人员切实参与到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为此,农产品种植单位可以采取聘请质监站人员作为质量安全总监的方式,来增强质检人员的参与感和使命感。

3 已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一是监管体系日臻完善。近年以来,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达到了“人员落实、办公地址落实”,设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以及全区各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初步形成了三级行政管理一条线、检验检测一条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二是产品检测工作力度加大。农产品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是农产品上市前最后的控制关口。检测站积极实施主要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定期对生产基地蔬菜、水果开展农药残留检测,从源头确保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专项整治活动。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检测站人员多次深入到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迎“双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及春耕生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的开展,不但使生产者掌握了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增强了生产者是农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也营造了人人关心健康、关注农产品安全的氛围。

4 结语

本文通过主客观2个方面的原因分析后认为:应从增强种植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过程监管的生产服务团队、优化检测站的专业设施与设备、提升质量检测人员的岗位意识等方面进行对策构建,以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5 参考文献

[1] 贾鸿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民营科技,2013(11):278.

[2] 詹帅.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66-68,94.

第7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关注民生、关心农业、关爱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要求,大力弘扬“春雷精神”,以关注“三农”为重点,以增收入、促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与技术优势,强化执法,突出服务,彰显作用,深入推进“两个前移”工作,切实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转变为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有效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解

今年质监护农“春雷行动”主要内容是10项工作任务和20项免费服务。

(一)十项工作任务

1、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全力开展执法护农活动、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组织“执法打假小组”,深入开展“执法打假下乡”活动。质监、农委、工商、农机等部门要组成执法打假小组,对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及配件、农膜等农资产品和农资产品重点销售区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采取地毯式排查,逐一检查农资企业,对查办的涉农产品案件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立案结案,罚没款物收缴到位,罚没物品依法进行处置。在村级公示板上及时公布化肥、农药等涉农产品省、市级定期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结果。同时,加强对农用建材、家电下乡产品、抗旱物资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家具中甲醛释放量、铅镉等可溶性重金属含量超标和内墙涂料、油漆中游离甲醛、铅镉、苯等有害物质超标的违法行为;查处非法组装废旧家电、制售假劣家电产品等违法行为;查处制售假劣水泵、柴油机、农用汽、柴油、低压(灌溉)PVC输水管、混凝土输水管、电线电缆等抗旱物资的违法行为。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和工商局负责组织完成。

2、深入推广普及农业标准化,培育示范典型,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和科技推广活动,为促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服务。组织“农业标准化宣传队”、“专家技术咨询服务队”,深入到乡镇村屯、田间地头,开展宣传、推广和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的标准化种田水平。在迎兰乡德裕村巴兰河有机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立示范面积350公顷,重点抓好无公害、有机农产品,通过扶持培育,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精品园区。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筹建有实施标准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将“实施惠农工程涉农知识60问”、“化肥、农药知识问答”、“消费者维权指南”、“维权之剑”等宣传资料送到农民手中。重点帮建有特色、基础好、效益高的示范区成为精品示范区,让示范户发挥其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培养与推广、示范与普及有效衔接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网络。在松花江农场和团山子乡建立红姑娘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00公顷。在宏克利镇建立袁家优质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示范面积350公顷,积极推广“公司+标准+农户+基地”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两个半月时间,在县电视台开辟“春雷行动”专栏,播放有关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的购买、使用知识和农产品种植技术规程讲座,全面提高农民的标准化种田水平。动员丰达肥业有限公司在全县四个乡镇设点,为农民免费检验在用土地的氮、磷、钾含量,为实施标准化种田的农户测土配肥,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少投多产,增加效益。按照省局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以质监、农委和农民3方面代表为参赛队伍的农业标准化知识竞赛活动的要求,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此项工作由农委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3、继续推进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扩展质监护农的服务领域和范围。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一是继续做好行政村公共计量服务站建设,要通过今年的“春雷行动”,在全县132个行政村全部设置村级计量公正服务站,确保全县行政村计量公正服务站设置率达到100%;二是继续做好九乡镇的农业标准化广播站建设工作,完善在乡镇全部设置农业标准化宣传播放站的工作目标;三是继续做好农民维权服务网络建设,巩固上年质监护农“共青”维权网络建设成果,通过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使屯有维权岗、村有维权站、乡(镇)有维权中心,维权网络有固定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村级以上维权网点有标志牌的要求持续得到落实,三级维权组织设定率始终保持100%。同时,要完善已建立的行政村公共计量服务站、乡镇农业标准化广播站和农民维权服务网络的配套设施和装备,理顺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这些公共服务机构有效运作,切实为广大农民服务。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团县委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4、持续开展计量护农活动,严厉打击缺斤少两欺诈克扣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用物资公平交易和打击计量违法行为。发挥职能,服务民生,从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要注重股、所、队联动,执法部门与计量检定所密切配合,强化全局联动效应。重点查处农民反映强烈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定量包装净含量不足的计量欺诈行为;严厉查处农用汽(柴)油加油站的加油机、种子经销和粮食收购单位贸易结算中的衡器及乡镇大集计量器具的短斤少量等坑农害农行为;加强对农村计量器具的管理和规范,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用途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扩大检定覆盖面;进一步做好涉农加油站的监督检查和全面规范工作,按照计划全部完成应用防作弊pos系统的加油机和粮库等涉农贸易结算大型衡器的计量检定工作。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5、深入推进扶优扶强工程,强化优质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积极开展品牌利农活动。开展以“质量兴县、名牌兴企”为基础,从源头抓质量,围绕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之路,通过提高产品技术标准、申办名牌、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等措施,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帮助农民企业家提高产品质量,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之路。对优势产品、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和保护名优产品和合格产品,扶优治劣,增强企业争创名牌意识,帮助农民企业家通过申办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途径,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效益。设立全县名牌特色产品成果展示图版,展示我县名牌特色产品,扩大名牌特色产品知名度,促进生产加工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全县“质量兴县”、“名牌战略”的实施,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工商局和农委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6、全力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食品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结合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年”活动,对肉制品、饮料、白酒、酱油、食醋、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乳制品等12类重点食品开展全面检查,逐一排查安全隐患,彻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及时端掉食品加工黑窝点;要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原则,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鼓励其改进生产条件,适时进行产业升级,形成规模、规范生产;要积极组织名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与乡镇企业进行结对帮扶,积极传授质量管理经验,努力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丰富产品,拓宽市场,增加效益。要通过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现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达到100%;对乳制品等12类重点食品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小作坊承诺书签订、年审率达到100%;质检机构对定期监督检验计划内企业抽查、检验率达到100%。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和工商局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7、强化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确保农村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有效开展稳定安农活动。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和县安全办等执法部门,要在农村广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宣传工作,切实保证农村特种设备安全;对农村浴池锅炉、采暖锅炉和小作坊工业锅炉,乡镇小作坊使用的压力容器、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全面普查监管,严厉打击在农村销售翻新报废气瓶的违法行为,杜绝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引导农民改造现有的采暖方式,提倡家庭用高效节能采暖锅炉;全方位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安全常识,确保在农村在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和安全办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8、进乡入村普法宣传咨询,大力开展普法强农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维权意识。质监、农委、工商、农机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辖区内,采取组织质监法律宣传小分队等形式,深入农村送法下乡,开展送质量、标准、消费常识下乡、进社区等活动。通过深入农村,面向农民,开展普及法律、维权咨询服务、发放普法宣传单、开通维权热线及法律援助直通车等活动,深入农村,面向农民,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方针政策,宣传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等法律法规,免费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发放普法手册,宣传维权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与农委、农资协会联系,在3月末举办一期农资质量培训班,请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讲课,宣贯农资产品知识。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宣传打假维权成果,传授识假辨劣常识,促进消费者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发放投诉、举报便民卡,开通投诉、举报专线电话:59112365、12315,方便农民投诉、举报。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和农委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9、以“五百名干部进农村、服务农民促发展”为载体,以住村干部为监督哨,广泛开展帮农助农活动。要结合我县开展“五百名干部进农村、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把帮农助农作为“春雷行动”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充分发挥下乡包村干部的作用,把质监护农“春雷行动”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给他们,帮助农民制定促进持续增收的新举措、新办法;要针对因经济危机使农民工大批返乡的实际,帮助他们寻找新的致富门路;要采取多种形式,构建“春雷行动”与广大农民情感交流的平台,大力开展“一帮一”、“手拉手”、“心连心”帮扶爱农活动,与农民认亲交友,构建帮农爱农平台,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切实将服务送上门,将承诺做到位,将爱心献到家,提高“春雷行动”的有效性。

此项工作由农委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10、认真开展回访亲农活动,全面客观评议“春雷行动”,提升“春雷行动”的影响力。采取日常评议和集中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评议活动,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由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有关企业、新闻媒体共同参与,全面评议“春雷行动”。通过评议真实了解民意,全面客观掌握“春雷行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三农”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同时,要走乡、进村、入户、到田间,认真开展“春雷行动”“回头看”,特别是要对偏远地区农民、特定群体、重点帮扶对象和重要单位实行回访,采取定期巡访、连心卡、座谈会、电话通讯、网络联系等方式,检查各项护农惠农措施的落实效果,虚心听取广大农民对“春雷行动”和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相关工作部署,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厚与农民的感情。

此项工作由质监局和农委负责牵头组织完成。

(二)全面开放技术机构,开展20项免费服务

在“质监护农春雷行动”期间,开放全县的各技术机构,根据资质认证范围,向农民提供免费服务,对在资质认证范围以外的向上级推荐。向农民提供20项免费服务,巩固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1)为农民免费检验化肥、农药产品质量;(2)为农民免费检验农用红砖、水泥产品质量;(3)为农民免费检测农资产品的定量包装;(4)为农民免费检定销售自产农产品时所使用的计量器具;(5)为农民免费提供涉农产品标准、技术资料和各类宣传材料手册;(6)为农民免费提供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咨询服务;(7)为农民免费提供农膜计量检测服务;(8)为农民自办企业免费培训有关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9)为农民自办企业免费制修订产品企业标准;(10)为农民自办企业免费培训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有机认证检查员,并提供认证指导;(11)为农民免费检测在用土地的氮、磷、钾含量;(12)为农民免费提供农药、化肥使用技术;(13)为农民免费检测购买使用的农资产品商品条码;(14)为行政村公共计量服务站免费维护和检定在用的计量器具;(15)为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和乡村卫生所免费检定在用的血压计;(16)为农村中小学校、敬老院、福利院等集体食堂免费检验使用的酱油、食醋、食用植物油、大米、小麦粉质量;(17)为农村中小学校、敬老院、福利院免费检验在用锅炉;(18)为农村中小学校、敬老院、福利院人员免费检测眼镜质量。(19)为农民免费检验农用柴油产品质量;(20)为农民免费检测用于生产经营和家庭生活自用的电表;(21)为村办企业免费检验在用锅炉和起重机械;(22)向农民免费提品质量投诉法律援助。

三、行动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行动方法

这次质监护农“春雷行动”,在组织形式和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由质监部门单一开展活动的做法,广泛吸收各有关部门、企业及及社会各界的人员参与,将整个活动由过去的部门行为上升为社会行为,不断扩大社会参与面和影响力。质监局、农委、工商、团县委、农机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合力;要发动农资及食品生产企业,向社会发出倡议,做出质量安全承诺,开展优质产品展示等活动;质监、农委、农协要发挥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技术讲座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标准化种植水平;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使“春雷行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通过开展执法打假下乡、春雷工作信息下乡、服务下乡、优质产品下乡、文化卫生下乡、宣传教育下乡等“六下乡”和各项服务进农家活动,提高“春雷行动”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二)实施步骤

今年“春雷行动”整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启动阶段(2009年3月12日至3月15日)。学习上级文件,组织成立*县质监护农“春雷行动”指挥部,制定下发*县质监护农“春雷行动”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工作。筹备召开全县“春雷行动”动员大会和启动仪式。

2、实施推进阶段(2009年3月16日至5月20日)。按照*县质监护农“春雷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迅速推进,发动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组织全面实施。

3、考核验收和评议总结阶段(2009年5月21日至5月25日)。全面做好全县“春雷行动”的评议总结工作,采取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对“春雷行动”评价意见,进行全面分析总结,迎接上级验收。

第8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工作的总体要求,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工程,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源头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通过电视等各种媒体,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向管理者和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深入宣传,提高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关心的氛围。(责任单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标准实施,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指导农民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种养大户普遍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必须把住农业投入品质量这一关。严防违禁农药、不合格的化肥流入市场。要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监管,保证种植业生产不受污染。(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四)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大蔬菜产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力度,加强进入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全面掌握蔬菜农药残留情况,正确指导生产和消费,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完成全年检测任务,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6%以上。(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五)加强动物防疫,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做到早防严控,防患于未然;对国家规定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免疫率必须达到100%。(责任单位:兽医站)

(六)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开展农药市场安全检查,推进五种剧毒农药替代工作,推进病虫害防治专业化。(责任单位:供销社、农业服务中心)

(七)水产品监管。加强渔药市场管理,配合上级查处无质量安全说明书、无标签的产品和禁用的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品。(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八)加强家畜家禽检疫。加强生猪收购管理,收购生猪必须持有合格证和消毒证,对病、死猪要做到“不贩运、不加工、不销售”,进入屠宰厂生猪必须持有两证,检疫人员要对生猪从宰前到出场进行全程监控,配合有关部门对农贸市场的抽查,从严把好肉食品检疫关,做好外来畜禽的检疫和查证验物工作,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肉食品。(责任单位:三产办、兽医站)

(九)农业科技推广。推广无公害产品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种植企业、大户和广大群众的种植技术和水平,引导广大农户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逐步推广少用或不用化学投入品的生产技术。(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工作措施,细化工作内容,责任到人。

第9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农户 认知 质量安全 农产品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与民众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大众对此更加的关注。由此,“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等字眼开始为大家所耳熟能详。“从食品到农产品”的食物生产链中,与食品的质量安全的环节比比皆是。从源头抓起,控制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

我们是在当地调查走访后,对于数据的进行了分析处理,并且对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加以研究,迎合农产品未来发展的需要,以期政府在生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大其在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的相关投入,同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更加的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监管。

二、农户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分析

所用数据来源于暑假期间湖南省5县农户的调查后形成的问卷,其中有效的问卷为100份。我们的这次调查充分的考虑了样本的随机与分散,对于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和家庭月收入情况我们都有涉及。通过我们对于样本的整理,得到了如下的特征:

对于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中老年人(3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81%),这表明中老年人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体,同时也表明本文分析的农户认知状态是以中老年人为基础的。对于农户的文化程度结构,高中及高中以下程度的农户占了90%。对于家庭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有51%的农户为两口或两口以下从事农业生产。同时我们发现家庭年均现金收入在20000元以下的农户占到了80%的比例,据此可以表明被调查者的收入以中等偏低的水平为主。

(一)农户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

农户中分别有89%和91%的人对农产品价格和销路比较的关注,这里和有89%的农户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基本持平。这两点表明了目前农户在农产品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在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于人们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更加的重视。在调查中仅有3%的农户能够对于的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认识到位,有49%的农户知道其中的一部分,仍然有47%的农户对此完全不了解,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需要加大对于农户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而对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操作规范有8%的农户表示知道,39%的农户知道一小部分,52%的农户对此完全不知道。

在对于无公害的农产品还有绿色食品的认知上面,只有5%的农户认识和了解无公害的农产品,非常清楚绿色食品及其标志的占到了农户的1%;,但是有86%和87%的农户对此完全不熟悉。这表明农户对于这两类重要产品的认识水平都不高,都需要加强对于这方面的教育。

(二)农户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意识

在农户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过详细的用药和生产记录只有9%,22%的农户只做粗略记录,69%的农户完全的没有生产记录。关于农户的销售渠道的问题上,农户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商贩收购,所占比例为42%,其次18 %和11%的销售渠道为批发销售和农产品市场,有8%的农户选择企业收购,有4%的农户在生产地直接卖给消费者,还有3%的农户沿街直接销售。这表明,所调查的对象销售渠道以零售或者在不固定场合销售为主。

在调查中,关于农产品进行规范包装的问题,有27%农户会对售出的农产品进行详细的包装,还有23%和53%农户会简单的包装和完全不包装。针对售卖的农产品上面标注信息此问,有83%的农户从未标注过任何的信息,但是有6% 、5%和3%的农户会对生产的日期、生产地点和保质时间进行分别标注,各有5%的农户会对产品名称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信息进行标注。

(三)农户们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的认知

调查显示农户认为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生产源头的角度出发,政府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加强对于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其次要对禁限用的农药加强必要的监管。在对于农产品质量的相关监管上面,有42%农户认为要加强标签监管,41%的人则认为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有38%的农户觉得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监管。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于政府的技术指导有很大的需求。在对于农业的投入品质量方面的调查的结果显示, 对于政府相关机构提供的农业投入品质量等信息有65%的农户选择相信,但是有29%的农户更愿意相信第三方提供的结果,15% ,14% ,9%的农户更愿意相信生产企业、销售商和民间组织提供的结果。因而,作为农户最主要的信任对象,政府机关需在组织的协调、技术上的服务、监督以及检查等方面要更加重视,确保提供给使用者更加完整的信息。

问及“在出售前是否要对农产品进行检测”的问题,有高达68%的农户认为完全不用检测。选择检测方式上面,38%农户觉得抽验即可,不需批量检查。选择由检测机构检验后上市的比例为51%。选择由消费者承诺后免检上市和经企业认证后免检上市的比例明显偏低。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情况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农户年龄、调查单位的农业生产规模、调查单位的农业人口数量、以及农业收入水平等变量有关。从上述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农户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自身的利益十分关注,但是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亟待进一步增强。

(2)大部分农户对于国家禁限用的农药不清楚,农业生产安全意识淡薄。不清楚国家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无法更好的认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农户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意识淡薄,没有建立安全的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3)农户普遍缺乏做好包装标识、加强品牌打造的意识。销售渠道上主要通过批发和商贩收购两种销售方式,销售方式分散,可追溯性差,对于政府提供的农产品质量信息,农户更愿意相信。

(4)农户生产以小规模个人生产为主,大规模农业生产较为缺乏,大规模农业生产组织未得到较大普及,农业生产安全问题追溯较为困难。

(5)大部分农户对于安全农产品的市场情况不了解,对于政府的远程教育培训指导十分的渴求,同时也希望农技人员更多的对于他们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

(6)农产品安全意识较强的农户以青壮年、受过较好的教育、家庭农业人口较少、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为主。

政策上面的建议:

(1)扩大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对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要加以完善。不仅仅是要提倡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建设,重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而且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倡导合同生产的模式,使追溯成本大大的降低,对于不安全农产品生产的行为要更加抑制。

(2)加强培训与指导农户的生产。对于合作社以及农技推广机构开展的,包括农户合理施肥、安全用药等安全生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政府要加以支持。

(3)从可追溯的角度出发,要逐步逐步的建立固定的农产品交易场所,大力推进农产品销售市场化,对于农产品定点销售加强管理。

(4)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为农户购买到质量安全的农业投入品多做工作,同时不定期的抽检上市的农产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DOSS C R. Desig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r African Women Farmers: Lessons from 25Years of Experience [J].World Development 2001,29(12):2075-2092.

[2] KISHORA. Pesticide Us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A Gender Differences in Nepal[J].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7,104:305-311.

[3]李科,赵惠燕,李振东.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科技推广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40-9741,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