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精选(九篇)

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1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一、基本思路

以精准脱贫为核心,把握完善科技扶贫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全面推进21个乡镇建立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以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科技扶贫示范户。精准制定科技扶贫措施,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支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民生改善和平台建设等,努力推进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

二、主要目标

(一)推进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10户示范户;建立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20户示范户。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院校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围绕“特色果、绿色菜、道地药、生态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发转化新品种1个、新技术2项,转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2项,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

(四)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依托“县校合作”机制,联合县农牧水务局等涉农部门,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深入全县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以及64个贫困村等,有针对性进行科技扶贫服务,提高贫困群众种养殖技能和水平,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

(五)构建科技普及培训体系。有效整合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乡镇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一名农技员作为联系人,负责日常技术服务工作,协调顾问团专家开展技术帮扶。年内开展科普活动10次以上,培训农牧民6000人次以上。

(六)大力加强科技致富明白人培养。立足各村发展农业产业优势和实际情况,积极培养本村、本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科技明白人213人(64个贫困村每村2人、85个非贫困村每村1人)。2016年计划培育128农村科技明白人。

(七)强化科技服务民生工作。探索推广贫困乡村民生科技,联合相关部门、乡镇在人口健康、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项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构建科技扶贫示范体系。按照省科技厅科技扶贫方案要求,全面启动镇村、村等2个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和乡村、乡村、乡村、乡村等4个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培育30户示范户。摸清现状,抓紧拟定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科技扶贫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科技服务专项平台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依托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依托64个贫困村建立64个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点。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一是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以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道地中药、生态畜禽”为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以生猪、肉牛、山地土鸡等家畜家禽为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推广,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二是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加强贫困乡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成果转化,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加强技术链协同攻关,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脱贫模式,把吸纳贫困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加大人才支撑力度。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继续实施“三区”科技人员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提供精准科技服务。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组建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

(五)构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体系。争取省州科技扶贫培训项目支持,与县农牧水务局、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为64个贫困村各培养2名科技明白人,85个非贫困村各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

(六)全面推进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认真制定扶贫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科技项目和资金,强化措施、分类指导、逐年实施,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镇村、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开展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助农增收和整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新方法。

1.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2.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3.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紫山药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紫山药产业,深入开展种养殖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4.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示范带动,示范推广羌活、瓦布贝母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5.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发展瓦布贝母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6.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发展高山绿色蔬菜产业,推广海椒、洋葱等优质高海拔种植蔬菜品种;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七)大力加强民生改善。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开展川西北生态沙化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推广,加强地震预警、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等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区域防灾减灾技术防控体系。

四、进度安排

(一)制定工作计划(2016年1月1日-3月25日):深入调研,明确扶贫对象,摸清扶贫对象的现状,制定年度科技扶贫工作计划。

(二)工作准备阶段(2016年3月26日-4月10日):组织人员撰写科技扶贫材料,申报科技扶贫项目和资金,动员扶贫对象,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其他科技扶贫相关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三)攻坚阶段(2016年4月11日-10月31日):组织人员全力推进科技扶贫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四)自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日-11月15日):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查漏补缺,根据省、州要求严格组织自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

(五)成果提交阶段(2016年11月16日-12月31日):根据省、州统一安排,按照计划提交科技扶贫年度工作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扶贫组织领导。建立全县科技扶贫组织体系,成立县级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县农牧水务局、县环保和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全县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定期研究科技扶贫工作,指导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解决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知局,负责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的日常工作。

(二)创新科技扶贫投入机制。除精准脱贫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外,积极争取省、州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资源培育与研发,培养213名科技明白人等。2016年度组织县内企业、专合组织等预拟定上报省、州科技扶贫项目申报书5项以上,拟申报项目资金22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资金130万元。同时,健全科技金融长效对接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形成支持科技扶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改进科技扶贫项目管理。配合省州科技主管部门,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申报条件上,放宽申报人资格,逐步取消项目资金配套,鼓励科技人员牵头与民营科技企业、专合组织联合申报实施项目;支持方式上,实行无偿支持、后补助、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项目管理上,优化经费科目设计,注重绩效考核。

第2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科教兴农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使得全国7亿的贫困农民顺利脱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近年来,国家将扶贫工作提高到了更高层次,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明确了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应用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农业科技已然是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补齐“三农”短板的有力武器,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风向标和助推器

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动力源。当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作为扶贫任务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动力源,也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精准扶贫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种养技术,该技术有利于挖掘自我潜能,利用当地的优势,运用现代化养殖技术,提高蔬菜、水果、家禽等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安全能力,即抗风险能力。三是农业机械化,该技术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以现代化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劳作,不仅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专业化水平。农业科技在精史銎吨械淖饔貌欢显銮浚成为我国精准扶贫工程的动力源。

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风向标。农业信息分析、智能决策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精准扶贫开拓了新的思路,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风向标。农业信息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强化贫困地区人口精确管理,为我国安排各项精准扶贫任务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农业智能决策技术不断发展,直接提升了精准扶贫决策实施的有效性,促进扶贫开发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从而最高限度发挥精准扶贫的效益。

农业科技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助推器。农业科技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农业监测水平、农村电商水平,扭转落后生产方式,激活贫困地区后发优势。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加速贫困地区三次产业融合,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监测技术的植入,能够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的能力。通过农业监测技术,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获取及时、精确的市场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经营计划,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贫困地区经营模式的转型,打破了传统农村市场的渠道限制。

农业科技精准扶贫是引导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农业科技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必要举措。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扶贫政策,将科技与特色产业、重点产业、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作为扶贫新领域。

农业科技精准扶贫是实现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方式。农业科技是贫困地区居民脱贫的必要方式,是引导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向。扶贫开发过程中各项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关键在于这些政策是否能够改善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能力。农业作为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基础性产业,是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他们改善生活的重要依靠。

农业科技精准扶贫是引导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贫困地区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普遍面临生态脆弱、资源匮乏、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加上过度伐木与环境破坏,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农业科技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实现科技兴农,为我国精准扶贫提供持续性支撑,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提升精准扶贫的动力基础。农业技术落后是我国精准扶贫过程中一大重要的短板与瓶颈。因此,要发挥好农业科技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实际推动作用。要大力推进农业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针对贫困农村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积极应用和推广少耕免耕等还田农业技术;针对贫困农村存在的水资源匮乏问题,积极应用和推广节水农技,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应根据我国精准扶贫的实际需求,并切实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强处于前沿的、具有引领力的农技研发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高精尖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创新,提高对遗传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设施和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创新,全面推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业效率的提升。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集成与转化。围绕现代化精准扶贫对多元、综合农业科技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的集成,推进各种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平台打造,依托科技平台,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孵化与转化。

第二,加快创新精准扶贫的渠道与手段,强化精准扶贫的根本保障。国家应加快创新精准扶贫的渠道与手段,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政策扶持,为我国精准扶贫提供根本性保障。要坚持以横向融合、纵向衔接为原则,整合搭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大信息平台。要积极建设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评估监测系统。重点针对现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动态性,基于各种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科学分析、动态跟踪和全方位监测。要探索建设农业融合创新的示范性平台。应全力实施“双创”战略,探索扶持贫困地区农业融合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的政策制度,积极联合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拓展众创、众包、众筹等模式,共同推进农业融合创新。

第三,全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提高精准扶贫的发展活力。推进农业科技的精准扶贫,关键还在于提升农业科研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所以要积极培养一批懂技术、亲群众、优服务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科技造血水平。要强化贫困地区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区域性农业发展的科技带头人,在农业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贫困地区“互联网+教育”,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模式。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人才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贫困地区的合作,切实针对贫困地区在农业技术、资源要素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实际需求,推进“一对一”的帮扶,为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针对贫困地区产业特色、布局特征、生态条件和扶贫需求,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确保各个贫困农村都能获得行之有效的农技服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运行效率。

(作者分别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第3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据统计,*年,全市用于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各类扶贫资金总额达119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693万元。扶贫贷款5910万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05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365万元。利用扶贫资金主要扶持三类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一是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投入扶贫贷款3000万元,扶持塞飞亚集团建设2000万只肉鸭加工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在塞飞亚集团建设祖代种鸭场;投入扶贫贷款400万元,扶持康盛公司种兔繁育场建设;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扶持万利丰公司建设肉鹅繁育加工项目;投入30万元,扶持远大公司发展育肥牛项目。在扶贫资金项目的支持下,全市扶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增强了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大力扶持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1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化基地项目。其中投资100万元用于扶持敖汉旗北山优质肉羊繁育中心,购进优质种羊1500只;投资50万元在宁城县头道营子乡建设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投资50万元在喀旗龙山镇建设色素万寿菊种植基地;投资50万元在林西县十二吐乡建设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投资50万元在右旗巴彦和硕镇建设杂交牛繁育推广示范基地;投资30万元在右旗建设中草药产业基地;投资30万元扶持敖汉旗黄羊洼草业基地建设;投资50万元扶持红山区城郊乡大三家花卉基地建设。通过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示范带动,提高了贫困地区农牧民的科技应用水平。

三是大力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肉羊、肉蛋鸡、肉鸭鹅、梨枣、山葡萄、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的扶贫项目.利用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肉羊31.1万只、育肥牛35873头、奶牛3866头、肉蛋鸡735.9万只、肉鸭180.5万只、肉鹅53.5万只,食用菌577万袋、种草47万亩、种植山1790亩、梨枣3370亩。通过上述产业化扶贫项目扶持带动3.29万贫困户,15.6万贫困人口,其中有4.2万人解决温饱,9.5万人实现稳定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了对产业化扶贫工作的认识,切实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提高农牧民素质、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和实现贫困户收入跨越式增长的突破口。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产业化扶贫工作的领导,将产业化扶贫工作纳入本地区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和总体规划,作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认真抓紧、抓实。三是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各贫困旗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是产业化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扶贫办都指定一名副主任专抓产业化扶贫工作;市、旗两级社会扶贫单位都选派得力干部到定点帮扶的贫困嘎查村,帮助基层做好产业化扶贫工作。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产业化扶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年底考核各旗县区和扶贫单位的扶贫工作时,加大了对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权重。

第二,科学选项,规模布局。一是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点,依托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的辅射带动作用,科学合理地选定不同类型区产业化扶贫项目。按着“养鸡、兔起步,猪、羊上路,养牛致富”的基本思路,贫困农区和农牧结合区,主要依托龙头企业和市场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猪禽饲养等以舍饲和粮草转化、加工增殖及蔬菜、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贫困牧区主要以转变牧民生产经营方式为突破口,采取围封种草、种植饲料作物、青贮舍饲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牛、羊短期育肥等产业化扶贫项目;贫困山区主要以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羊、养兔、养肉鸡、蛋鸡、果树栽培、山葡萄种植等为主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二是按照全市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坚持“适度集中”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基地化建设,防止盲目选项,分散布局。三是市、县两级扶贫办都建立产业化扶贫项目库。

第三,加大投入,体现倾斜。一是各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主管部门,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牧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贫贫困农牧民”的思想,多渠道积极争取、筹集各类扶贫资金,切实加大了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凡已解决“两基”和人畜饮水的“千村重点村”、世行项目村和移民扩镇示范项目村以及水源条件不好贫困村,都把扶贫资金重点投放到产业化扶贫项目上。三是配合农行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扶贫贴息贷款使用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承贷承还,项目到户,资金封闭运行和龙头企业担保、贫困户承贷,建立产业化基地及建立担保组织等几种成功的产业扶贫模式,千方百计提高扶贫贷款的到村到户率。四是本着“性质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各自验收、各记其功”的原则,鼓励、支持、协调其它各类项目资金向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及基地建设倾斜投入。

第4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全球经济正处于缓慢上涨状态,我国的出口也出现了困难,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内需的扩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的重要途径。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扩展内需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但日前我国农村农民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也较低,难以实现内需的扩展。通过财政扶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不利于我国本土农业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强财政扶持,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的水平难以满足日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尤其是农田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不仅不能够满足农事生产,同时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用水。我国超过一半的农村地区没有较好的灌溉条件,灌溉条件太差,难以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灌溉需求,十旱和缺水阻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且近年来北方的干旱程度加深,南方的洪涝灾害也愈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通讯设施也较差,运输条件落后,通讯难以正常进行,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农村服务体系缺乏

首先,我国农村缺乏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较差,不能够进行统一的生产前、中、后的配套服务,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匮乏;其次,社会化服务效率较低,服务组织的职工队伍能力、素质过低;最后,服务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供种、收割、防疫几个方面,难以满足农事生产中的各种需求。

3.农业科学技术落后

首先,农村的农业科技较为落后,缺乏农业科技人员,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农业科技研发较少,我同仅有少部分机构专门进行农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再次,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研发出的农业科技成果仅有少部分转化为生产技术;最后,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部分,普及率很低,很多的成果转化后都没有应用到农业的实际生产中,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财政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加大农村财政扶持力度

我同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财政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加高产的良种,加大农村农事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农机设备等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在财政扶持的实施过程中,要将补贴的信息传达到每个农民,明确补贴的日标,直接让农民从中受益,简化操作的手续,从而实现财政扶持的日的。并且针对性的对贫穷地区以及灾害地区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另外,要对农村财政扶持资金进行科学整合,重视存量和增量的整合,通过整合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资金整合的制度,宣传、推广并且监督资金的整合和使用,确保扶持资金的科学使用。

2.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要建设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例如水利条件、交通、通讯条件等,确保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其次,要提高农村科技研发和转化的投入,促进农村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通过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利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我国政府要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通过科技的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生产。在农村建设技术推广的平台,通过农业企业联合、合作组织等形式,将科技与农业联系起来,引进并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增加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升技术人员的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

3.完善农村保险政策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的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要通过保险政策来保护农民的收益。政府可以对保险公司以及农业再保险公司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方式来鼓励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地方政府和农业合作社等农民机构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鼓励农民积极投保。同时,要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作用,建立自然灾害等风险补偿制度,鼓励农民进行特色、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5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了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小额信贷、劳务输出、科技培训、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58.2万元,解决了5600人的温饱问题,提高了14918人的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贫困户发展经济的能力和脱贫致富的信心,扶贫工作取得阶级性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特别是受“8•20、8•21”地震灾害的影响,我县返贫人口不断增多,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全县扶贫工作的重任,按照省、州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完成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任务。

一、基本思路

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总体规划和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整村推进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搞好易地扶贫开发,加大科技扶贫,继续推进社会扶贫和企业带贫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目标

㈠项目实施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上年基础上增加90元。

㈡力争解决5000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8000人(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水平,返贫率控制在3%以内。

三、主要任务

㈠争取省级整村推进项目40个。投入资金600万元。实施州县整村推进17个,投入资金170万元。

㈡争取边境贫困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19个。投入资金950万元。

㈢争取2009年易地转移安置396户1584人,投入资金792万元。

㈣争取小额信贷资金1000万元,扶持2000户以上农户发展种养业。

㈤争取利用国债资金支持扶贫开发项目,投入资金7906万元,其中:贫困村连片开发项目(小片开发)3个,投入资金2846万元;贫困村连片开发项目(整乡推进)2个,投入资金2810万元;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投入资金1900万元。

㈥抓好技术培训,搞好科技扶贫,全年完成1万人次的科学技术培训任务。

㈦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输出力度,完成富余劳动力转移1000人。

四、对策和措施

㈠加强领导,确保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把扶贫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继续坚持县乡党政一把手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县总负责,乡抓推进,落实靠村,扶贫到户”的要求把工作基点放在贫困村、贫困户,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不动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通过扶贫项目带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对涉及扶贫工作的重大事项,资金项目的安排,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要从大局出发,多支持,多服务,努力为扶贫开发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特别是扶贫工作涉及的几个主要部门,县扶贫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村信用联社,一定要按照工作部署和职责要求,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地做好各项扶贫工作。

㈡突出重点,全面完成整村推进工作目标。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的重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平台和好抓手,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整村推进要紧紧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本队伍”搞好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的总要求,以农村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做到“生产有发展,生存有保障,生态有改善”。使贫困农户实现“八有”:人均有一亩以上基本农田地;人均有一亩以上经济林果;户均有一头商品畜出售;户有一栋安居房;有卫生厨;有卫生厩;户有沼气池或节能灶;户均至少一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使贫困自然村实现“七有”:有进村入组的简易公路,村内有硬化畅通的道路,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入村入户的通电条件,群众有基本的就医条件,适龄儿童有就学条件,有一批劳动力受到培训和转移。通过搞好“五基”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良好条件,为增强群众脱贫信心,早日脱贫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多措并举,整合资源,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把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易地开发、定点挂钩帮扶等各项扶贫措施整合到整村推进中。水利、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畜牧、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尽可能整合到整村推进中。针对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和返贫率高、扶贫成果巩固难的扶贫开发现状,按照省、州部署,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在认真完成省州下达整村推进任务外,积极落实拼配资金。

按照现阶段扶贫整村推进工作要求,集中财力解决自建整村推进村的乡村道路、产业开发、沼气、农田水利等问题,使整村推进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提高。一是瞄准贫困群众,选择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列入扶持计划。二是从主要致贫原因和贫困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围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和调整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选准开发项目,打牢经济发展和农村增收两个基础。三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时报批,扎实组织实施,努力完成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㈢扎实做好以农村增收为核心的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造血功能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进一步夯实农民群众可持续增收产业基础。一是始终把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富民之路,大力发展周期短、覆盖广、见效快的特色种养业,继续扩大澳洲坚果、茶叶、咖啡、核桃、草果种植面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二是着力培植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市场营销等民营大户及各类致富能人400户,其中9个山区乡贫困村每村培养1-2个示范大户,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稳定增收。三是把产业扶贫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机结合,信贷支持招商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扩大资源开发和群众就业机会,实现招商和项目扶贫增收。

㈣认真抓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是目前贫困地区开发产业,扶持经济项目,扩大再生产的一个有效途径,可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是直接扶持到户,全方位帮助贫困用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按照“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积极发展“保谋生、可脱贫、能致富”的种养加工等产业,是使贫困户早日脱贫的新路子,也是扶贫脱困举措的一个有益补充,并继续抓好抓出成效。2009年计划争取小额信贷资金1000万元,扶持2000户以上农户发展种养业。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新方法,规范运作行为,把小额信贷扶贫与当年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与扶贫项目、推广实用科技相结合,尽可能简便手续,方便群众,增强服务功能,努力拓展资金使用的覆盖面,扩大覆盖范围,促使贫困农户增产增收,早日脱贫致富。

㈤抓好科技培训为主要载体的科技扶贫和劳务输出工作。把加强培训转移作为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的一项战略任务抓实抓好。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落后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苦干实干,加快发展。要以培养和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素质工程”,使18岁-45岁年龄段农村青壮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带头脱贫致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是抓好贫困农户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以农民技术学校为依托,邀请农业专家和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身素质和应用科技能力。力争全年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20期,使10000人每人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不断增强劳动力的技能和就业能力。二是采取联合办班的形式,加大各种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

第6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一、实施一批工业科技创新项目,大幅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推进机电装备、新型电子产品、节能降耗、新材料与推广应用、绿色化工及清洁生产、传统产业提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并拉长产业链。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势特色企业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先进节能技

术改造提升。重点培育现代植物药,以数控机床、节能型压缩机、自动化柔版印刷机械等产品为代表的新型装备制造业,新型纺织,有色金属延伸,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龙头企业和集团,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加大力度,全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组织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加快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支持企业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品种,着力提高产品品质和企业竞争力。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帮助各类优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帮助企业联系省内外高校、科研院的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各类科研和测试设备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

做到项目申报与跟踪服务相结合,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数。既要“跑乡进厂”,深入企业,充分挖掘我市可以整合的科技资源,帮助企业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多报项目。又要积极“跑部进厅”,做好重大科技项目专人跟踪服务,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数。

二、认真贯彻执行研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作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16号)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浙江地方税务局、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浙科发政〔20*〕195号)的精神,认真研究采取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落实研究开发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动力和实力。

三、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以国家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中国织造名城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努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暂时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要帮助其制定整改方案,尽早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抓好专利示范乡镇建设、专利产业化、专利中介队伍建设等环节,促进专利量的增长,使2009年专利申请达到500件以上,专利授权达到300件以上,培育金华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2家以上、兰溪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首次实现销售额过500万元的专利产品5只以上。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使服务贴近企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使服务更贴心、更切实。加大调研力度,充分掌握专利信息,推进专利企业产业化。组织好企业和镇乡(街道、开发区)相关人员开展专利培训,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

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和购买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加大专利开发、流转和保护的工作力度,对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购买国内外发明专利给予补贴,鼓励和支持企业抓住有利时机,获取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专利示范企业科技项目优先安排,经费优先保证。

规范专利执法,强化专利行政保护能力。用好委托执法权,为企业提供建议和服务,及时查处假冒、冒充专利行为,及时制止专利侵权行为,及时调处专利纠纷。

五、做好科技帮扶促调工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应对危机、创新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目标,组建“科技政策宣传组”、“科技创新服务组”、“困难帮扶组”,开展帮扶行动,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帮助企业建立和发展研发机构,构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六、强化科技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做好科技宣传工作。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加大科技惠企政策培训力度等行动,宣传国家和省、市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具体落实办法;宣传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宣传企业依靠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宣传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与科技成果、科技知识,帮助企业分析形势,把握方向,研究对策,增强信心,用好扶持政策,提高全体员工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七、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加大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力度。

第7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上海学生公寓”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科技扶贫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县科技局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省科技厅《关于加强科技扶贫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农村领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科技扶贫,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省科技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的通知》情况。县科技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共同印发了《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重点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科技成果。协调安排省市县三级名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72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全覆盖。

2.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协议签订、履行及帮扶成效情况。协调省市县59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72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根据绩效考评情况汇总,共开展培训293场次,受训6302人次,引进新品种173个,新技术155项,帮扶贫困户725户,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考核优秀33人,合格26人。

3.转移支付用于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省下达24万元,统筹用于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培训等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经费安排21万元,拨付科技特派员(59名)包干使用,科技特派员帮扶1个村经费3400元,帮扶2个村及以上的经费适当增加,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材料编印、技术指导、交通差旅费补助等。科技特派员培训安排3万元,由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承担,各1万元,用于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工作。

4.本年度县本级科技特派员认定及管理情况。制定《寿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20年“三区”人才工作实施意见。5月22-24日,举办1期科技特派员创新能力暨现代农业发展培训班,培训54人。2020年选聘县级科技特派员84人,其中新聘61人、续聘23人。

5.县本级调研指导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情况(含调查情况表等)。结合工作考评,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并组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专家组,深入全县72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二、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情况

1.辖区内省级备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情况。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启动第五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工作的通知》,2020年益丰生态、农门天下蔬菜2家企业申报了河蟹养殖、蔬菜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价,通过省级备案。至此,寿县已认定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用作用。各工作站建立了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席草工作站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

2.县本级对辖区内备案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调研和指导情况。多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工作站调研指导,并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支撑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我县各工作站技术力量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如寿县河蟹绿色养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隐贤镇贫困村姚祠村境内,依托当地水利、水生资源优势,在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河蟹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优化养殖业结构,促进水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寿县蔬菜无公害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由淮南市农科所和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服务团队,帮助贫困村和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产业发展。

4.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今年,我县新备案2家工作站获财政资金支持36万元,严格按照工作站建设要求,实行专款专用。

三、科技扶贫项目实施

1.对省级及以上科技扶贫项目,以及省转移支付科技扶贫项目监督管理情况。对2020年转移支付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并报经市科技局备案同意,共立项4个项目,拨付资金29.8万元。签订了项目任务书,明确预期目标和经费使用范围,督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取得实效。配合市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开展科技扶贫专项“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对反馈的问题及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2.项目取得的帮扶成效。我县科技扶贫项目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通过项目实施,让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增强了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如寿县联众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承担实施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湖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围绕草坪草百慕大与农作物秸秆、黑麦草等混合裹包青贮,生产营养价值高的青绿多汁饲草,并根据湖羊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裹包青贮的饲草与精料配置湖羊全混合日粮,提高湖羊的采食量,增加湖羊日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湖羊生长速度与肉品质。同时,通过收购贫困户的秸秆、贫困户进场务工和免费技术咨询等措施,使贫困户增加收入,为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消费扶贫工作

落实《安徽省科技系统“消费扶贫月”活动实施方案》情况。积极组织科研单位、科技特派员基地,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采购扶贫产品,并开展宣传推介。采购扶贫产品折合金额58.67万元。

五、创先争优工作

第8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rattled”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县2020年科技扶贫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县科技局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省科技厅《关于加强科技扶贫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农村领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科技扶贫,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省科技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的通知》情况。县科技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共同印发了《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重点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科技成果。协调安排省市县三级名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72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全覆盖。

2.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协议签订、履行及帮扶成效情况。协调省市县59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72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根据绩效考评情况汇总,共开展培训293场次,受训6302人次,引进新品种173个,新技术155项,帮扶贫困户725户,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考核优秀33人,合格26人。

3.转移支付用于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省下达24万元,统筹用于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培训等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经费安排21万元,拨付科技特派员(59名)包干使用,科技特派员帮扶1个村经费3400元,帮扶2个村及以上的经费适当增加,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材料编印、技术指导、交通差旅费补助等。科技特派员培训安排3万元,由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承担,各1万元,用于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工作。

4.本年度县本级科技特派员认定及管理情况。制定《寿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20年“三区”人才工作实施意见。5月22-24日,举办1期科技特派员创新能力暨现代农业发展培训班,培训54人。2020年选聘县级科技特派员84人,其中新聘61人、续聘23人。

5.县本级调研指导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情况(含调查情况表等)。结合工作考评,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并组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专家组,深入全县72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二、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情况

1.辖区内省级备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情况。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启动第五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工作的通知》,2020年益丰生态、农门天下蔬菜2家企业申报了河蟹养殖、蔬菜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价,通过省级备案。至此,寿县已认定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用作用。各工作站建立了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席草工作站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

2.县本级对辖区内备案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调研和指导情况。多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工作站调研指导,并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支撑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我县各工作站技术力量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如寿县河蟹绿色养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隐贤镇贫困村姚祠村境内,依托当地水利、水生资源优势,在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河蟹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优化养殖业结构,促进水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寿县蔬菜无公害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由淮南市农科所和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服务团队,帮助贫困村和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产业发展。

4.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今年,我县新备案2家工作站获财政资金支持36万元,严格按照工作站建设要求,实行专款专用。

三、科技扶贫项目实施

1.对省级及以上科技扶贫项目,以及省转移支付科技扶贫项目监督管理情况。对2020年转移支付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并报经市科技局备案同意,共立项4个项目,拨付资金29.8万元。签订了项目任务书,明确预期目标和经费使用范围,督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取得实效。配合市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开展科技扶贫专项“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对反馈的问题及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2.项目取得的帮扶成效。我县科技扶贫项目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通过项目实施,让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增强了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如寿县联众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承担实施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湖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围绕草坪草百慕大与农作物秸秆、黑麦草等混合裹包青贮,生产营养价值高的青绿多汁饲草,并根据湖羊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裹包青贮的饲草与精料配置湖羊全混合日粮,提高湖羊的采食量,增加湖羊日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湖羊生长速度与肉品质。同时,通过收购贫困户的秸秆、贫困户进场务工和免费技术咨询等措施,使贫困户增加收入,为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消费扶贫工作

落实《安徽省科技系统“消费扶贫月”活动实施方案》情况。积极组织科研单位、科技特派员基地,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采购扶贫产品,并开展宣传推介。采购扶贫产品折合金额58.67万元。

五、创先争优工作

第9篇: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范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围绕少数民族脱贫和发展问题,以扶持贫困户发展为重点,采取集中扶持、个别帮扶的方式,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富裕、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二)坚持解决脱贫和巩固脱贫并重。解决贫困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问题是第一位的重要任务。对已经脱贫的,要巩固脱贫成果,不断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控制返贫现象。

(三)坚持让贫困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受益。坚持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的发展方向,扶持对象是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扶持发展资金直接用于贫困少数民族增加收入和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使贫困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受益。

(四)坚持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生活。积极动员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劳创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对劳动能力确实很差的贫困户,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等途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三、总体目标

到**年,少数民族群众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全区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贫困问题基本解决,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民族法制进一步健全,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扶贫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要研究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扶贫问题,制订扶贫计划。把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加大少数民族扶贫资金投放力度。区财政加大投入,各相关部门予以倾斜。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技术指导,鼓励、引导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茶叶、林竹、蔬菜、养殖业等产业。

(三)加强实用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各项素质。适时开展实用科学技术培训,通过科技示范,提升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对文化水平低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技术型教育扶贫,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