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精选(九篇)

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

第1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文/鄢佳军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影响营销的因素也正在增加。一方面是营销费用的投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营销费用的投放效果却很难评估。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营销费用的投放政策制定缺乏科学评估,主要由业务制定;第二是营销费用的计划和执行只有业务人员负责,业务缺乏必要的监督;第三是业务人员未能按要求或如实上报营销费用的投入情况,造成信息不对称,营销费用投入完全由业务掌控;第四是营销费用投入与销售产出无法建立配比关系,无法准确评估营销费用投入的有效性。另外营销环节还普遍遇到一个共同营销瓶颈问题:营销费用增量投入却产生不了相应销售增量,造成营销资源投入边际效益递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执行预算制的企业当中一直是管理层想解决但是又感觉非常困难的问题。同时问题的解决从何处下手也是一个难题,毕竟这不是一个办法或一个措施就能彻底系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建立一个营销费用精细化管理体系。具体而言,营销费用精细化体系需要通过11大管理措施来落实营销费用精细化管理(见图1)。

建立责任中心

管理思路

运用管理会计思想来搭建营销资源配置体系。管理会计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责任会计,即建立各层级内部管理责任中心,目的是为了明确和细化营销费用投放对象,以及营销绩效产出对象,为营销绩效投入产出评价奠定基础。

管理方法

建立以营销六要素(人员、部门、项目、品种、客户、区域)为责任中心的费用核算、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其中客户、品种和人员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具体见图2所示,即要求营销费用投放和绩效产出核算到六要素。

预算管理

管理思路

在建立责任中心的基础上,再建立年预算和月计划两个管理层级。年预算为每年年预算时要求营销费用编制落实到营销六要素责任中心,作为考核和评价各级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的依据和基石,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不能随便调整,只是说明预算差异原因;月计划则为根据市场的变化,在当月申报下月营销费用投放计划,确保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管理维度

以营销六要素为颗粒度,以责任中心为基础(见图3)。其中年预算内容包括市场策划、区域经营活动方案、营销政策、费用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人员编制、销售预算、回款预算、推广指标、费用指标等。月计划内容包括:发出、回款、市场与销售活动计划、营销费用计划。

六维管理

管理思路

在建立责任中心和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以营销六要素为维度实施营销费用“六维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营销与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营销与财务产生矛盾的最基本原因,是业务人员最不愿意说以及也说不清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营销费用精细化管理最核心的内容。

管理目标

了解每一分钱的投资取向,在哪个区域投的、谁用的、哪个品种、哪一项活动、哪一个客户,同时要针对不同费用项目的管理维度不一样,例如与人相关的固定费用则不需要到客户和产品的维度,与客户和产品相关的变动费用则要求到六维。

管理方法

通过在标准化的预算表格、计划申请表格以及费用报销使用报告中明确每项费用投放的六个维度,同时在表格中明确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如不符合要求则不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个环节真正落实和记录营销费用的六维情况。

制度管理

管理思路

根据营销价值链确定经营费用项目和费用政策,按照营销环节制定费用管理制度。营销环节总体可以分成两个环节,第一是营销推动环节,即营销通路问题,解决愿意卖和买得到的问题;第二是有营销拉动环节,即营销宣传问题,解决愿意买的问题。为此要对推动环节和拉动环节的营销费用投入进行细分和归类,并通过费用项目的方式来定义和计量。但是如何来管理这些费用投入,则需要根据各个费用项目的投入实质来制定和明确管理措施与管理要求,即费用政策。

管理内容

确定费用项目、确定费用管理流程(预算、计划、借款、报销)、确定相关费用标准、确定费用和资金审批权限、确定费用内控要求。

属性管理

管理思路:解决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问题。

管理方法:费用分成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和活动费用。

(1)固定费用主要是指固定不变的费用,与销售量大小毫无关系,主要为办公和人员相关的系列费用。例如工资、五险一金、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房租、电话费、物业费、办公费等,这类费用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定编和政策标准来进行控制。这类费用属于事前费用,无须投入太多的管理力度。

(2)变动费用是指完全随销售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例如客户的协议返利、销售提成和佣金等。这类费用主要通过明确标的计算依据以及政策标准来管理,费用金额主要通过统计实际销售结果与政策标准来计算。这类费用属于事后费用,同样无须投入太多的管理力度。

(3)活动费用主要是指与销量无直接关系的市场或销售活动投入的费用。从管理角度来说是管理难度最大的,且大多数是无法对投入结果和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与分析的营销费用,是营销人员最愿意申请和投入的费用,同时活动费用投放又是集中体现和反映企业市场和销售差异化的方面,是解决和支撑企业未来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活动费用的管理水平是企业营销管理的非常关键的一环,必须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即从计划的申请、投放中的监控以及到结果与效果的评估与分析都必须进行必要管理。

(4)月计划的重点:审批下月的活动费用投放计划和评估以前活动费用的投放效率与效益。

政策管理

管理思路

在费用属性管理的基础上,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来进行的,目的为简化管理程序,体现公平性及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

管理对象: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1)固定费用:主要包含了工资、五险一金、交通费、差旅费、通讯费、福利费用等,通过人力资源政策和费用管理政策的方式来明确。

(2)变动费用:主要是解决内外部的激励问题,包含了客户返利、客户提成、业务员佣金等,通过客户管理政策、合同或协议、营销激励政策的方式来明确。

管理方法:如何制定合理政策,尤其是变动费用政策是非常关键的。

(1)政策评估:分析和评估公司及产品的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历史数据和竞争状况;通过建立产品价值链的方式来明确,从研发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政府、市场、销售)、售后服务来分析产品整个价值链,分析和评估每个环节的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从全局角度来明确政策标准。

(2)实施手段:固定费用的政策在公司费用制度中明确;变动费用政策在商务政策、产品政策、激励政策中明确。

作业成本管理

管理思路

把生产环节的作业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营销环节中去,即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理念。营销环节包含了政府环节(定价与经营许可)、市场投入环节(宣传、广告、差异化定位)、销售环节(推力和拉力)和售后环节(维修、质量问题)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耗用费用资源,且资源耗用均要体现在营销六要素上,且呈现网状式结构,例如每个产品在四个营销环节均会产生投入,这是与生产环节作业成本的直线式(流程式)结构所不同的。

管理方法

(1)梳理产品从出厂到患者的营销价值链中的作业内容,通过费用项目的设置来反映和细化作业内容,即做什么事尽量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准确的评估与计量,而不是笼统和粗略式管理,目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费用资源的投放效率和效益。

(2)建立以营销六要素为中心的四个营销环节投入网状式核算与管理体系,同时最基本的是客户和产品的投入,从而客观、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营销费用投入,为准确评估投入产出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例外管理

管理思路

精细化管理最大的优点是说清楚了营销费用都投入到哪些方面,但是最大问题是因此带来了核算工作量的剧增。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则需建立例外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报告体系,重点关注异常投入,查找原因并预警,提出解决方案,降低费用投放风险,属于事后管理阶段。

管理方法

确定对比标杆:预算、标杆、历史数据;制定例外标准:量、比例;确定重点关注费用投入项目;找到问题,分析差距和原因;提交分析报告或预警报告。

三性管理

管理思路

在对营销费用的管理中,需要对营销费用发生和投放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管理,以明确不同层级的管理责任,以确保精细化管理内容的客观、真实和准确。

管理方法

(1)真实性:业务活动的真实性,由费用投入的经办人和业务主管领导负责。

(2)合理性:费用投入事由、金额和结构的合理性判断和逻辑性推测,由财务人员与业务各级主管领导负责。

(3)合法性:费用报销票据的合法性,由财务人员负责。

价值创造评估

管理思路

(1)营销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合理分析和评估营销费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效,为下一步资源配置提供调整和决策依据。中心思想是体现管理会计的思想,是依据过去、现在的数据以及外部数据,为公司管理层和内部提供价值分析报告,为公司未来的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依据。

(2)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建立了营销费用投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体系,系统地解决了营销费用主动投放机制以及业务与财务信息对称的问题,业务与财务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如何提升营销费用投放的效率与效益问题,目标是要创造价值。为此要建立营销费用投入价值创造评估体系,即要建立以营销六要素为主线的各级责任中心的静态和动态的价值评估体系。

(3)在做好价值创造评估之前,必须要配套解决和明确营销六要素的各级责任中心的营销绩效的计算标准和口径,即营销产出精细化管理。

管理方法:营销六要素的价值创造评估

(1)部门投入产出评估:以部门为责任中心的营销费用投入与部门产生营销绩效之间的投入产出分析与评估,从而计算创造的价值。

(2)区域投入产出评估:以区域为责任中心的营销费用投入与区域产生营销绩效之间的投入产出分析与评估,从而计算创造的价值。

(3)产品价值评估:以产品为责任中心的营销费用投入与产品产生营销绩效之间的投入产出分析与评估,从而计算创造的价值。

(4)业务员价值评估:以业务员为责任中心的营销费用投入与业务员产生营销绩效之间的投入产出分析与评估,从而计算创造的价值。

(5)客户价值评估:以客户为责任中心的营销费用投入与客户产生营销绩效之间的投入产出分析与评估,从而计算创造的价值。

(6)项目价值评估:以投入项目为责任中心的营销费用投入与项目产生营销绩效之间的投入产出分析与评估,从而计算创造的价值。

技术平台

管理思路

在实施营销费用精细化管理以及营销绩效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颗粒度非常细,工作量和数据量都特别大。因此除了要有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之外,还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实现,并建立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流程化,否则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将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要实现企业营销运营资源的记录、控制和配置问题,也可称之为运营资源管理系统。

运营资源管理系统

共有三个模块来实现:

(1)营销费用投入模块:统计、控制营销六要素的费用投入情况,并且执行六维管理。

(2)营销绩效模块:统计、控制和管理各层级责任中心的绩效以及资源合理配置问题。

第2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一、成本管理方案实施的原则

成本管理方案的实施是成本管理各环节中执行力要求最高的环节,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成本方案的整体成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领导推动原则;(2)全员参与原则;(3)按计划推进原则;(4)分工协作原则;(5)流程标准化原则。在按照以上原则实施成本管理方案时,一定要坚持目标导向,各项目小组要信息共享,管理层对项目小组既要激励又要采取一定措施监督,定期对成本管理项目进行总结,确保各项成本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成本管理方案实施的流程

成本管理方案的实施主要包括几下八个步骤:

1.搭建攻关团队

企业根据相关程序策划成本管理方案,最终形成成本管理方案策划报告终稿并与下属各责任单位签订任务书,各责任单位根据成本任务书要求,立即搭建跨专业、跨部门、跨平台的技术攻关团队,明确负责人、执行组长、执行经理、联络员及其他协作人员,并立即启动成本管理工作。

2.分解目标

搭建好攻关团队后,团队负责人及执行组长组织团队成员经过反复研讨,将任务书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并纵向、横向层层分解到每个业务板块、每个员工或每个子零部件。如企业按照业务板块细分目标过程如下:总体目标—>业务板块目标—>项目组—>专责组:按照责任人员细分目标过程如下:分管副总—>部级领导—>中层领导—>室主任—>一般员工;按照产品零件细分目标过程如下:产品—>组成系统—>零部件—>子零部件。分解目标过程原则上要按照总体目标的120-130%进行分解,确保目标的完成。

3.细化方案

成本方案经过目标分解后,由团队负责人及执行组长牵头,通过多种方式,发动团队及公司全员的智慧,共同寻找降本突破口、路径,制定推进路线图,并细化到每个业务板块、每个员工或每个零部件,挖掘可行的降本点子方案,内容要包括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要求、时间节点、交付物等要素,形成一级网络图。

成本管理方案细化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公司领导、各业务板块、各责任单位、责任人、价值链各环节等;成本管理方案细化的方式主要有:头脑风暴、对标、交流学习、合理化建议等;在进行成本管理方案细化时原则上要按照总体目标的120-130%寻找方案,确保目标的完成。

4.方案的评估与论证

在进行成本管理方案的细化后,要对细化的成本管理方案进行评估与论证。评估主要分为自评估和评估组评估;评估要素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质量影响、市场影响、品牌影响、实施周期、成本效益等要素。在进行自评估时,由攻关团队内部对成本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与论证,如可行,提交评估组评估;如不可行,重新补充寻找新的降本点子和方案。评估组进行评估时,由成本管理专门机构、攻关团队、实施及协助单位组成评估组,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如可行,立即进行实验验证和实施;如不可行,重新寻找方案。同时评估组还要对所有方案完成总体目标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及时督促攻关团队挖掘新的降本突破口和路径。

5.实施推进方案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初步确定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案之后,就要进行成本管理方案的实施与推进。针对可行的降本方案,由攻关团队立即组织实施,包括协调技术、采购、市场、销售、质量、物流、财务、制造等单位开展实验验证、试装、切换等一系列工作。在成本管理方案实施推进期间,要建立和完善一些成本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都按照计划有序开展。

6.跟踪、监控

根据成本督办、周监控、周例会等成本管理机制,实时进行全过程监控、督促和落实,确保每条降本方案、每个环节、每个人都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并取得预期效果。如:每周组织召开一次以上推进周例会,对接、检查工作进度;日跟踪、周监控、月汇报,促进整个方案向目标推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7.协调、解决问题

在成本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公司领导、成本管理专门机构、团队负责人及执行组长三级决策机制,快速协调、解决各个层面、跨专业、跨部门的问题,提高决策及执行效率。公司领导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并决策公司级成本重大问题;成本管理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跨部门、跨平台、跨专业问题;降本团队负责人及执行组长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成本工作中存在的专业性问题。

8.工作总结

攻关团队在每年12月目标完成后,申请成果评审和结题,总结推进经验及不足,固化实施流程,制定推广及应用计划等,形成成本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上报成本领先办公室审核。

第3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辩论赛策划书一】

活动背景:

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提升企业高度、夯实企业基础和增强企业底蕴的必要步骤。为此,XX企业工会、企业党支部将加入共建企业文化的工作中来。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江西中再生的企业文化建设将在传统的文化宣传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大胆采用辩论赛的方式推进文化建设。通过以辩明理、以论布道,让员工在言辞和智慧的交锋中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 活动目的

本次辩论赛主要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活跃工作气氛,活跃思想,体现江西中再生员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培养发掘思维清晰,沟通能力强的人才,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员工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组织能力。 此次辩论赛的评判标准根据企业辩论赛的特点进行调整,更侧重于专业性,而非辩论技巧;更侧重于团队合理分工、有效配合,而非突出个人表现;更侧重于运用理论思考企业实际问题,分析企业自身案例,而非泛泛地罗列一般性的数据和事例。

二. 活动宗旨

促进员工交流,拓展员工思维,提升员工语言组织逻辑性,追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三. 主办单位:XXX公司党支部

四. 承办部门:XXX办公室

五、活动主持:XX

六. 活动时间:

20xx.03.15-20xx.03.17(待定)

七. 活动安排:

八、参赛要求:

1、参赛分组:总计8组,每组4人。 

2、参与方式:报名筛选分组比赛

3、参赛队于比赛前二十分钟到场准备,遵守比赛纪律及比赛规则,服从工 作人员安排,尊重评委评判,在每场比赛前做好准备工作,熟悉有关赛 程安排。

九、 比赛主题:(赛前抽签决定)

①、正方:企业选人观:德重于才 反方:企业选人观才重于德 ②、正方: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反方: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③、正方: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应遵守道德和法律原则 反方: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潜规则

④、正方:企业必须先规范再求发展 反方:企业可以先发展后规范 十、 赛制:1.正方一辩陈词 2.反方一辩陈词

3.由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4.由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5.由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6.由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7.由正方一辩作攻辩小结 8.由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 9.自由辩论

10.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11.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12.点评 13.宣布结果

十一、评委:邀请园区工委会领导3人,企业分管副总:6人

十二、摄影摄像、宣传布置:企划部

十四、奖项设置:冠军一队,亚军一队,最佳辩手4名,参与奖20人 十五、活动地点:管委会7楼办公室 十六、活动经费:(单位:元)

【辩论赛策划书二】

第一部分 参赛须知

一. 请参赛正反双方仔细阅读策划书,熟悉本次辩论赛的安排及比赛规则。

二. 参赛双方遵守各项时间安排,如有特殊问题,请及时与团总支负责人联系,以便协调安排,保证辩论赛顺利进行。

三. 参赛双方在辩论会开始前2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对赛事的统筹安排及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参赛双方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以及辩论规则,请在赛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辩手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五. 在提问阶段,所提问题要与辩题相关,不得故意刁难辩手。

第二部分 辩论赛整体情况

辩题:1、短期待遇和长期发展哪个更重要

2、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哪个是前提

3、合作和竞争哪个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4、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哪个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活动目的:通过此项活动,使员工正确认识个人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作出明智的选择。 活动时间:20xx年5月上旬 地点:88大酒店

第三部分 比赛细则

一、 辩论赛具体流程:

1、 辩论赛开始

2、 主持致开场词,介绍亲临比赛的领导

3、 宣布辩题并介绍正反双方所持立场及辩手,阐述比赛规则(详见辩论赛比赛规则)

二、 辩判标准依据

1、 辩论时立论的时代感、新颖的角度、宽广的视野、理论深度

2、 实例证据的真实、充分、细腻。 3、 策略、技巧、逻辑性。

4、 语言的幽默能力和亲和、包容的辩论风度。

三、评分标准

5、 辩论时立论的时代感、新颖的角度、宽广的视野、理论深度 35分

6、 实例证据的真实、充分、细腻。30分 7、 策略、技巧、逻辑性。20分

8、 语言的幽默能力和亲和、包容的辩论风度。15分

四、胜负判断:

1、评出获胜的一方(共4组)

2、辩论会的胜负判断由评委的综合评定决定。

第四部分 奖项设置

一、共评出四支辩论队获胜,获胜队:荣誉证书、奖品

第4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构建科学的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构建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系统状态或方案效果,为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所谓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组成的科学完整的总体,各指标间相互关系是该系统的结构。

3.2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环境的制约,是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因此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遵循系统性的原则。

(2)科学性原则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的评价指标很多,并且每一级的评价指标又涉及很多的因素,这些评价指标的设定应满足科学性的要求。首先,评价指标的设定应符合国际惯例,向国际权威的评价结构过渡,又要符合房地产营销的特性;其次,评价指标是房地产企业自身状况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抽象;再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规范科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3)针对性原则该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针对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进行,因为房地产市场营销自身的特性,导致房地产营销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在借鉴营销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必须针对房地产全程营销的特点。

3.3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

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房地产营销的各方面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市场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相关文献和对房地产公司深入调查之后,将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既包括目标层(A)、准则层(Bi,i=1,2,……,n)和指标层(Bij,j=1,2,……,n),同时确定衡量指标层各个指标的具体评价因素。

3.4指标构建的方法

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指标选取及指标之间结构关系的确立。对于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一个复杂系统,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比较困难,既要求对相关理论(房地产全程营销理论,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等)有深邃的把握,也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因此,本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主要是从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出发,考虑评价指标的充分性、稳定性、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协同等因素,是主观确定指标和指标结构的过程。定量研究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检验,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本章在构建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采用了德尔菲法,具体的构建过程如下:

(1)确定目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调查的目的是要通过调查确定一套适合房地产企业的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设置指标预选集在对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一系列与目标有关的基本概念,如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推广等等。然后再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加工或进一步分解,最后形成一系列描述目标属性的指标。在得出指标后,还要对指标间的关系以及指标与目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一些指标群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聚类,最后得出一个初步的指标集。这一阶段要尽可能多地选取指标以构成候选指标集。最后设置调查表对指标体系进行选择。

(3)调查表的设计调查表是运用德尔菲法向专家征询意见的重要工具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它制定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调查结果的优劣。本文设计调查表的目的,是在保证指标全面性前提下,对设置的指标预选集进行指标筛选,尽可能把那些对目标影响很小的指标剔除出去,以保证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效率,以尽量少的“主要”指标来评价研究对象。

(4)选择专家在调查表制定完之后,就要根据此选择专家。专家选择的如何,也是德尔菲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要想保证德尔菲法取得好的效果,在选择专家时,应选择那些在市场营销领域、房地产经营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策划企业一线工作的营销人员和策划人员。经验证明,一个身居要职的专家匆忙填写的调查表,往往不如一般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填写的调查表更有价值。为保证专家的代表性,应注意专家代表的构成和分布。由于房地产营销的实践性的特点,本次调查选择专家30名,笔者请该公司销售策划部的8位管理和技术人员,策划公司的6位资深工作人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3位老师和3位在读硕士参与了房地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发函在拟定好调查表后,将调查表交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尽快填写并返回。

(6)回收调查表,综合处理确定结果本次调查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100%,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检验。

(7)指标体系构建各指标经过上述检验,得到了较满意的评价指标体系。

3.5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的设定

目前房地产市场营销已处于全程营销阶段,全程营销包括:制定房地产营销战略,市场调研,项目定位,营销组合策略和营销实施保证五大部分组成,基本包括了市场营销中的各个主要环节[13]。所以,每个环节的营销竞争力都会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营销能力进行评价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各环节的营销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得出总体评价结果。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全面性、灵活性、可测性和敏感性原则来确定市场营销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市场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相关文献和对该房地产公司深入调查之后,确定该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1。

(1)房地产营销战略(B1)房地产营销战略是房地产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所作的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房地产营销战略规定了营销活动的基本方向,使营销能力聚焦,进而使营销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房地产企业营销战略的指标层包括战略目标、土地战略、资金战略、品牌战略。a战略目标(B11)。评价战略目标从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一致和战略目标是否切合企业自身情况两个因素来衡量[14]。b土地战略(B12)。土地是房地产业的命脉。土地战略通过土地的区位和土地获得的成本两个因素来衡量。c资金战略(B13)。资金战略通过融资渠道是否便捷,资金使用成本的高低,营销过程中有无资金缺乏现象这三个因素来衡量。d品牌战略(B14)。品牌战略通过品牌战略规划是否明确,项目品牌定位是否明确,项目品牌是否带动企业品牌的树立三个因素来衡量[15]。

(2)房地产市场调查(B2)房地产市场调查是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前提和基础,即是企业活动的起点,又贯穿于企业营销策划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营销策划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房地产市场调查的指标包括营销环境调查(B21),消费者行为调查(B22),房地产市场状况调查(B23),房地产市场竞争情况调查(B24),房地产价格调查(B25)五部分。房地产市场调查的这五个指标可通过市场调查信息的可利用度、可信度,市场调查的投入产出比,企业是否定期有目的进行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内容是否全面来衡量[16]。

(3)房地产项目定位(B3)房地产项目定位是通过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分析,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将房地产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市场,作好市场定位,以保证设计的房地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的营销策略有的放矢。在对房地产项目定位的评价中主要选择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房地产产品设计三个指标来进行。a市场细分(B31)。市场细分通过市场细分是否科学合理,细分后市场是否具有差异性和可进入性两个因素来衡量。b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B32)。市场定位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项目的目标客户群的定位,房子是要卖给什么人的,对这些人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他们的需求;项目自身的定位,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结合项目的背景、先天条件、目标客户及区域内项目间的比较,确定项目的整体形象、文化内涵、项目档次、进而对项目的功能进行定位,包括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对功能进行系统策划,满足客户需要。市场定位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定位的目的,是使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的销售具有一定购倾向性,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通过目标市场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的开发能力,目标市场是否符合企业自身营销能力,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否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三个因素来衡量[17]。c房地产产品设计(B33)。一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建筑方案的形成,要求制定者既要懂得市场,有丰富的房地产销售经验,对买家非常了解,对个人居住生活中的行为规律、喜好,社交特点非常了解,同时又要掌握建筑语言和专业知识,而这样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规划设计和方案的形成,需要由房地产发展商和专业建筑设计师共同进行。建筑设计的要求应当是具体而详细的,在建筑上每一部分应考虑哪些因素,应该表现什么,项目要赋予的特色是什么,功能是什么,这些特色和功能如何体现,只有这个项目的开发者心中有数。设计师只是负责设计出符合发展商要求的建筑,但如果发展商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他就无所适从,只能设计一个大众化的、毫无特色的方案。因为只有发展商才清楚项目的定位,区域的环境,楼盘的特色和卖点以及成本控制的限度。再高明的设计者,如果没有对他提出项目的市场定位,没有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那么他只能按以往的经验和猜测来设计,很难符合要求。建筑规划及设计要求,往往为项目所有的优势打下了伏笔,做好了准备。房地产产品设计通过小区规划是否满足目标客户的需要,房屋户型是否满足客户需要,物业管理服务是否满足客户需要这三个因素来衡量[18]。

第5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影响分区;防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159-02

乌鲁木齐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铜矿、石膏、盐、大理石等,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总储量84.9亿吨。内有各类矿山268座,均存在诸多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问题。通过对乌鲁木齐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而了解了乌鲁木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分布特征,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环境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乌鲁木齐268座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因子质量评价进行量分析赋值,对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最终对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建议。

1 评估的原则

1)以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主,重点突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兼顾矿区环境背景条件的原则。

2)综合分析的原则。

相同的开采方式、不同的地质环境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同;而不同的开采方式、不同的矿种,在相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评估时,必须分析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相关联的因子作为分区指标因子,才能较客观地进行评估分区。

3)综合评估分区按照三级分区的原则。

根据《实施细则》(修改稿),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三个级别。

2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选取:评估时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2.1 定性评估

采取以各矿区为单元,对评估因素综合评判进行评估分级,具体标准按照《实施细则》(修改稿)中的附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定性综合评判评估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2.2 定量评估

本次定量评估采取加权比较法。具体方法为:首先确定主要评价因子,然后对评价指标体系赋于一定的分值,同时根据各类指标体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予以加权,将分值与权重相乘,得分越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越差。其次将全区矿山开采前的环境影响背景值设为0,结合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实际情况,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最终得分的最大值与0之间进行分级,进而确定乌鲁木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区标准。评估因子的选取及评估因子的赋值见表1。

4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4.1 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并重原则,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闭坑全过程的地质环境综合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管理工作。

2)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落实力度,实行定期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有关部门与财政、审计、银行共同监督使用。

3)各类矿山企业在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必须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企业应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地区、地段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及最终达到的目标。

4.2 进一步开展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估及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试点工作

1)在现有初步调查基础上,切实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的详细调查工作,根据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状况,积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工作,争取治理资金。

2)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且工作开展早、基础条件好、实施后具有推广意义的典型代表矿区开展治理与恢复示范工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逐步推进、树立样板、建立生态矿区,对重点矿区矿山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进行计划。

4.3 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

1)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力度。

2)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和逐步完善有关地质环境保护的组织机构,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逐步建立、健全、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建立防治体系,切实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落实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徐友宁.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J].西北地质,2005.

[2]孙立新,白喜庆.“3S”技术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4,16(增刊).

[3]赵永久.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

[4]刘绍文.浅谈乌鲁木齐环境问题及对策[J].丝路学刊,1995.

[5]陈健,张崇德.乌鲁木齐采煤塌陷特点、危害与治理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4.

[6]徐友宁,武征,赵志长.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J].西北地质,2002.

[7]陈哲夫.新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

[8]《实施细则》(修改稿).2004.

第6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关键词】状态检修;设备状态评价;评价判据;信息平台

1、应用背景及目的

我局配网建设规模日益加速,设备增量巨大,传统的巡视维护、检修模式与供电可靠性、运检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兴宁分局为例统计,设备维护人员20人,人均维护配网线路47.65km,开闭所12台、电缆分接箱13.6台、公用配变35台、柱上开关39台,除去每月的重要用户保供电、低压维护、危险点特巡、树木砍伐、配合停电作业、班组建设等工作,定期每月一次对辖区配电网线路、设备的巡视强度较大,随着设备量的增大也对分局运行维护的工作质量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当前,我局配电网设备检修长期以来采用故障抢修为主和周期性检修为辅相结合的模式,随着技术进步和电网快速发展,该检修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因为故障抢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转时才抢修,事后抢修是一种被动工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更多的时间分析原因,查找事故源;而周期性检修针对性差,配电线路设备周期性检修内容繁多,针对性差。如架空线路5年至少登杆检查1次,公配变一般1年清扫维护1次、1至3年必须进行预防性试验等。存在“小病大治,无病也治”的盲目现象,设备过修失修现象并存,加上缺乏信息化支撑持续性的设备状态评价,使得状态管理的周期性较长,分局每年的大量电缆绝缘摇测试验以及公配变从来没开展预防性试验就是典型例子。

为此,本课题意在积极开展配网状态管理的探索及优化状态检修的策略,研究建设一个适合南宁配网,特别是适合基层班组的配电设备风险评估应用导则、信息平台,提高配网运行、检修的针对性、有效性,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第三方客户满意度。

2、主要内容和应用情况

2.1配网状态管理模式的实践

2.1.1以运维管理为基础,确立状态评价技术原则

按照从对电网、人身、资产、基础数据影响较大的配网设备为配电变压器、10kV电力电缆线路、10kV架空线路、开关类(包括柱上开关、开闭所、配电房开关盘柜)来确定评价设备种类。明确了配变终端、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等归为开关、变压器等主设备的附属设备的评价方式,按照主次列入主设备附件中评价,防止在进行状态管理和设备持续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抓不住重点。各类设备特性评定原则如下所述:

2.1.1.1配电架空线路评定原则:

①每条架空线路按主干线与分支线来评价,小分支线;②档线之内,可归并到上一级支线评价;③跌落式熔断器、柱上隔离开关与对应连接的架空线路一并进行评价。

2.1.1.2电力电缆线路评定原则:

①分接箱判据划入电缆中间头来评定,分接箱基础按电缆通道来评定;②每条电缆线路按主干线与电缆段来评定,即一个设备至另一个设备间电缆段进行评价。

2.1.1.3配电变压器评定原则:

①根据种类不同将变压器分为杆式变压器和箱式变压器,并分别制定判据;②跌落式熔断器、柱上隔离开关、避雷器与对应连接的配电变压器一并进行评价。

2.1.1.4配电开关设备评定原则:

①配电开关类评价按照柱上开关、开闭所来分别进行评价;②每台柱上开关单独评价,如遇到有外置PT、令克的“东芝开关”和带控制器的开关均归入开关类设备,但不作为评价的评分标准。

2.1.2以动态更新为依据,精确掌握设备状态信息

①加强对配网设备的巡检工作,做好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设备运行维护部门必须做好配网设备原始记录、设备台帐、图纸、技术资料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数据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②迎峰度夏期间应对重载或重要配网设备的特殊巡视,做好对配调SCADA系统、配变终端监测系统、配变远程温度检测系统、配网自动化远程检测数据、负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及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报警提示。

③利用红外热成像测温、超声波局部放电测试仪等各类先进的监测手段,对设备连接阻值较大、局部放电过热、负荷超限等缺陷反应直观、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配网设备的运行状态。

2.1.3以状态评价为核心,完善设备状态量评价判据

以现有的运行、巡视、带电检测、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获取设备状态信息,对配网设备异常、缺陷和故障的性质和概率统计分析。从负荷情况、生产厂家、运行年限、运行环境、缺陷纪律、状态监测记录入手,建立设备状态评价判据,定义判据的分类和权重。

完成了《南宁供电局10kV架空配电线路状态评价技术导则》、《南宁供电局10kV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价技术导则》、《南宁供电局10kV配电电缆状态评价技术导则》及《南宁供电局10kV配电开关设备状态评价技术导则》的制定和审核,重点修订设备状态量的评价细则,将原来的3至5个状态量细化,定位5至8个状态量,丰富状态评价的模块组成,解决了架空线、电力电缆和变压器之间存在交叉部分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的时间和风险概述输出的周期,同步调整《配电设备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表》等6类表格的内容。

2.1.4以设备状态评价输出为指导,优化运维检修策略

由配电设备的状态量表述方式对在线运行的配网设备按照综合性能进行评分,通过得分情况将设备分为“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四种状态评价库,并可依据状态结果输出至项目库模块(分为配网项目和修理、应急项目子模块)、设备缺陷模块、巡视期调整模块(细分为缩短巡视周期和延长巡视周期子模块)中,由此优化设备的巡视周期和指导制定主动检修计划,为完善配网、技改修理项目提供依据。

2.1.5应用效果

课题组以兴宁分局运维班为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点班组,开展设备状态检修流程推演和实际成果试运行。以班组“设备主人”在日常巡维中实现设备信息收集的实时,结合后台各类系统的远程巡视数据,将设备信息与状态评价标准进行动态评价,根据所得出的分值结果对设备进行分类(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对应检修策略运用到工作计划的制定。9月份,生产班组人员已完成498条架空线路段、572条电缆段、186座开闭所、468台变压器的状态评价库,并形成《设备评价风险概述》。其中170项异常状态设备列入配网项目,465项正常、注意状态设备调整巡视周期,16项严重状态设备马上需要安排缺陷处理。

通过逐步优化设备的人力巡视资源,9月至11月,兴宁分局良好设备巡视重复率减少22%;计划性停电检修12项,同比去年提高43%;线路紧急缺陷处理12项,同比去年降低18%。同时,还有170项改造工程列入配网项目库进行储备。积极规范了配网运行、检修标准,改变配网运行、检修管理百花齐放、放任自流的现状。

下面将进行试点实际成果的输出展示:图2、图3、图4、图5、图6。

(二)配网状态管理模式进一步探索

1、以信息管理为支撑,建立设备状态评价信息应用平台

将北湖1对公变纳入配网项目库储备,并通过2012年的修理项目得到了改造机会。

2.2配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下一步的探索

2.2.1以信息管理为支撑,建立设备状态评价信息应用平台

再精细、实用的评价导则,必须实现信息化方能实现更好的运转。课题组在课题开展初期已与局生技部进行设备状态检修与生产MIS系统设备台帐模块相关联的可行性研究,至今,已经完成《关于建立基于生产MIS系统的配网设备状态评价的需求报告》并提交课题组各成员征求意见,主题思想是将《配电设备状态评价表》的内容纳入系统生产MIS中,运用设备台帐提供数据支撑,让系统能依据输入的基础评分判据来自动计算设备状态分数,然后依据分数自动判别结果(结果有四类: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并可将结果自动输出至项目库模块(分为配网项目和修理、应急项目子模块)、设备缺陷模块(可自动关联至缺陷单)、巡视包调整模块(又细分为缩短巡视周期和延长巡视周期子模块)中,并具备EXCEL表格的导出功能。同时规范配电设备状态评价的计划周期性,可对“配电设备台帐”模块进行定义,并与生产计划模块相关联从而自动生成配电设备状态评价的生产计划。

2.2.2实现缺陷定级、评价导则、技术标准一体化

在主体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课题组下一步重点工作就是制定设备评价和风险评估输出至检修、预试、配网项目库的流程,及期间产生的表单和报表。并按照设备风险评估的状态量明晰条例,结合《南方电网配电运行技术规程》来对应目前正在应用的《配电设备缺陷技术标准》,将可量化、可执行的条例更新至标准中,配网设备的缺陷定级和巡视技术标准。届时整个“健全配网状态管理工作模式,优化检修策略”的课题将直接以导则、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适用于各分局、县级供电公司的配网类工作,并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的重要指导依据。

3、结语

从本课题目前的成果输出可以看出,整套配网设备状态检修系统动态掌握了设备状态,加强了配网基础工作管理,做到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状态量的表述方式对在役配网设备的运行性能进行综合评定,为设备运行和维护提供依据,及时调整巡视周期,优化班组计划管理,避免配网巡视周期过于僵化。

同时合理优化检修策略。设备的状态量表述方式让班组员工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确定设备的最佳检修时机,实现变被动抢修为事前控制,减少临时性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第三方客户满意度。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

第7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报表审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审计职业判断的具体含义

1.审计职业判断是什么

审计职业判断指的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实践经验,采用识别与比较法来科学估计、判断及选择具体的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其在审计工作中属于重点部分,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好坏会对审计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审计决策过程中对涉及审计证据及其他有关因素实施综合性分析及判断的工具,科学有效的审计职业判断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前提,同时,还是增强审计效率及质量的最终体现,所以,审计工作者与会计师事务所应在该方面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

2.新准则中的审计职业判断

首先,对会计师事务所有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中的审计模型将审计流程划分成了三个部分,即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新准则将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局部统一称之为“进一步审计程序”,还明确强调单一的靠风险评估程序并不能完全视作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全面的审计证据,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进一步审计程序进行设计与执行。当流程整改后,注册会计师应时刻观察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过程中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围绕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对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科学有效评估,已经是对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及审计质量全面评价的重要因素。随着流程的整改,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据此在风险程序评估中开展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到整个审计质量。

其次,对审计职业判断中一些新内容予以了相应的准则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中已经涌现出了诸多的新兴业务与企业,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时要对该方面的事项加以重视。业务性质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对新兴企业审计中常无法单纯的靠职业判断对风险有效控制,还需匹配的准则来科学指导审计工作。随着职业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将之前的《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准则、《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准则等中关于特别事项的准则内容加以了细致的补充。并且该体系还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情况,新添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从而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正确指导,有效缓解了因公允价值计量的繁琐性及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审计风险。这些准则的实施,不仅给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运用科学的职业判断予以合理的指导,而且,在新准则下的审计实务判断操作性更强。

二、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策略

1.审计计划的制定

审计计划指的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顺利的完成报表审计,实现最终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准备执行前而制定了工作计划。其有利于审计证据的全面收集,确保审计成本的合理性,保障审计工作具有较高效率及质量。对于职业判断能力水平高的注册会计师,首先要充分掌握、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通过自身职业判断,明确具体的职业目标、审计领域、审计策略及核心会计问题,有助于审计人员识别和评估由舞弊和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也有助于拟定最合适的审计策略,依据职业判断来决定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及其详细程度,这样,所做的计划就会符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实况,从而有效防止由于审计计划的变化多端而引起审计成本不断提升,确保审计工作效率。

2.评估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在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后,应通过职业判断对相关事项加以考虑,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获悉检查风险与审计总风险能够接受的水平,针对已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由于审计风险的评估仅属于一种主观判断,必须让审计工作者做出科学的评估。所以,由此而明确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及领域也无法进行详细的界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审计工作者所提结论的公允性。因此,科学评估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是审计判断中需注重的关键。

3.通过职业判断获取有利的审计证据

对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取舍,审计职业判断明确了审计证据的收集方向,并且,对实际收集的审计证据需要通过职业判断科学合理的进行分析和取舍,审计全程的职责任务是大量收集与取舍审计证据,从而进行精确的审计判断。

4.确立匹配的审计程序与方法

审计工作中的所有审计对象都有着不一样的审计内容,实际所用的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选择合理的审计程序与确立程序中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以贯彻落实审计程序都离不开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

5.提出合理性的审计建议

实际中,常会因为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等各类因素的制约,使得审计工作者所获取的证据大部分都呈现出了说服性而不属于结论性,所以,要想形成肯定细致的审计意见还具有较大难度,而若审计意见实际形成,依旧可能存在严重的错报、漏报等诸多不良情况。因此,审计工作者在基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与合理性进行某一结论和提出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必须在准确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后方可实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多端,十分的复杂,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有专业的判断作为支撑,以此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具有的重要性,要贯彻落实到报表审计全程中,并增强其运用质量水平。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对审计工作者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际工作中应树立起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参考文献:

第8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在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面积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城市发展不合理现象,城市能否按照既定的规划有序、和谐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针对规划实施的评估没有及时跟上,这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缺陷,《城乡规划法》已明确提出了应对城市、镇的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1.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主要内容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估,应当主要从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规划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以及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各项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规划实施评估还应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要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向校对空间布局是否与发展方向一致,要根据一般每两年一次的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判断城市阶段性发展方向,分析是否与总体规划一致。应对阶段性的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重要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估,考查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应全面的对《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各项强制性内容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客观评估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公众参与制度等都是规划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决策机制,是我国城乡规划民主化、科学化的重大进步,规划实施评价应对上述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具有重要影响,规划实施评价应着重分析各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具体存在什么影响,与规划实施有何关系,政府如何才能处理好规划实施与相关政策之间的关系。应对分区规划、专业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的制定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应全面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规划实施评估主要内容涉及的问题。

2.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路线

2.1构建规划实施评估的指标体系

本着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便于操作的原则,构建如下表所示的评估指标体系。

表1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2.2评估指标数据产生

上述指标体系建立后,评估委员会需要分组开展调查对比工作,将各评估指标的实际状况与规划状况对比,整体把握、量化打分,赋值在0―10之间,分数越高代表一致性程度越高。同时,需要邀请专家和市民代表对各指标进行打分,使两者的打分各占一定比例进行合成,达到公开、公正、客观的效果。

2.3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在明确了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评价值后,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具体评价时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为佳,即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以及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议,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在权重设定时,为了提高权重赋值的可把握性,并增加其准确性,把规划实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设上述指标的权重之和应为10。

2.4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结果

指标权重确定之后,结合各项打分,就可以计算得出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结果,如综合评估分数在60分以下,说明规划实施情况比较差;综合评估分数在60―80分之间,说明规划实施情况比较令人满意;综合评估分数在80―100分之间,说明规划实施情况令人满意。

2.5规划实施问题分析

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对策,对城市建设进行纠正和调整,使城市规划得到更好地实施。结合评估委员会、专家和市民对各指标的打分以及综合评估结果,可以对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指标分值在60分以下的,说明该指标反映的相关内容存在问题。

2.6提出优化规划实施效果的对策

根据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情况与规划预期之间的差距,提出优化城市规划实施效果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玉鸣.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施文、周宇.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汇刊,2003(2):15―20.

第9篇:策划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范文

程序是保证招投标工作规范开展的必要条件,工程量清单准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要让招标工作不仅能选择好的队伍、控制成本,同时,更应在招标工作中建立项目品质控制的防线,培养一支有评标能力的团队,也是招标工作应关注的。

本着如上原则,我们对招标工作的如下环节予以重点监控:编制招标工作时间计划表(根据工程进度动态调整)、确定招标中的设备参数及材料品质、拟选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上报推荐、组织联合考察、招标文件编制准确、确定拟投标单位、评标小组成员。

关键词:招标,计划,沟通,评分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许多人看来,招标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竞争降低成本,同时选择好的施工队伍。大家对工作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无非是找几个投标单位、编个投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通过评标确定中标单位。只要按照程序,并通过竞争手段,控制并降低成本,则完成招标的工作了。我们认为,如果这样解读工程建设中的招标工作,则有点浅薄了,难免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1、因在招标前对招标图纸的会审不仔细,将造成工程量计算不准确,为工程建设实施中的成本控制及工期管理带来隐患;

2、因在编制工程量清单中仅仅关注了工程量的准确性,未对设备的选型参数准确制定;未对材料的标准、等级清晰要求,则容易造成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的理解错误,为日后工程管理、品质管理留下隐患;招标工作和后期管理工作脱节,不能做到成本、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契合、紧密衔接以及综合控制;

3、尽管招标工作按程序开展,但由于参与的各部门或各位员工经验、能力参差不齐,对招标工作流程执行不力、对评标办法制定不慎,则反而被“有心人”利用流程掩盖了串标、围标的恶劣后果,损害公司的利益;

4、每项的招标工作都是跨部门的工作,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也有协同性,还有相互的牵制性。当招标工作开展时沟通不足,则易造成部门间的不和谐、不信任,甚至产生相互的抱怨和指责。

在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方面,鉴于各地的招标制度有所差别(如天津开发区实行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下面仅就前四项内容作以重点阐述。

编制招标计划时间表方面

在编制招标工作时间计划表前,房地产开发公司开相关的工作部署会。时间计划表由工程部编制、工程部、合同预算部、技术中心、开发部、销售策划部、财务部参与讨论、修订与完善。在工程建设开展的时间把握上,工程部考虑各分包工程是否需要预留预埋、最适宜的招标时间、组织施工承包商、设备厂家、材料、相关楼盘等考察需要的时间等事宜;合同预算部考虑编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和材料(设备)的询价需要的时间等;而技术中心考虑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技术参数论证时间等。对于一些专项工程是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还是设计、施工分离,公司也召集了专门论证,务必做到时间计划表的完整、前后工作的衔接、各项招标不打乱架等,评估时间计划表与工程建设的吻合程度。我们认为,招标时间计划表与工程建设的吻合度不仅是不能影响到预留预埋,还应关注到分项工程与主体工程的相互关系。由于同样的设备对于不同的厂家,其规格、沉降、工艺要求存在差异,生产安装厂家提前介入,有助于对土建施工图的完善,减少对已施工的土建部分实施整改而费时费力,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选择优秀的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方面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工程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对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业主舒心、放心、省心;而选择不当,除了带来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管理的隐患外,情况严重的还会产生纠纷甚至诉讼法律,给项目的开发建设、销售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发生,公司从资质预审这一基础工作做起,确立了由工程部组织实施、合同预算部和技术中心参与完成共同参与全部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决定与决策由经营班子统一决策的招标管理模式,将协作配合、各尽职责、相互监督、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贯穿在整个招标过程。

在分包工程的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上报推荐环节

每一项招标工作启动时,首先由工程部以内部联系单的形式征集公司内部推荐供方,按照企业资质。施工(研发)和技术能力、工程业绩、社会认同程度等基本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筛选,择优挑选出符合本次招标要求的单位6到8家,经另两个部门联合确认后上报公司领导批准。

获得批准后,由工程部组织联合考察

在考察环节,坚决避免“一哄而上、走马观花、例行公事”的敷衍作风,三个部门独立履行各自的职责,进行评审打分并形成考察报告,汇总分析、存档并上报。

三、在确保和优化材料(设备)的产品品质方面

我们公司强调对价格的评判是必须建立在对品质的要求上,即必须关注性价比,而不是没有性价比的最低价。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必须充分认识我们要求的产品品质内涵。我们通过公司内部讨论、联合考察、邀请物业服务顾问、邀请监理、设计单位、其他专业人士论证等形式,对要求的技术参数从规格、等级、部件及备件、功率、频率、驱动要求、运行速度、型材要求、保护装置、警告装置、控制系统、施工工艺要求等等,不仅从性能、价格、维修便宜进行评价,还对各参数组合后的优劣进行评价,评价的最后结果经设计院确认后,作为招标的技术依据。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务求在招标中对各技术参数把握准确、对品质要求界定清晰,使投标报价的最低价格是建立在品质最优的前提下。

招标文件编制方面

在招标工作中,资格预审及评分均基于对承包商能力、实力的评价,因此,评分办法制定的合理是正确体现承包商实力的依据。除了符合性外,价格、质量、工期、付款阶段及方式等是我们关注的要点,技术清单的符合、准确也是产品品质把握的要点。另外,我们还必须十分重视:

对于设计一体化的招标中设计能力、设计合理性、经济性的评价;

对施工组织方案合理性、完整的评价;维修保养时间的符合性、差异性、维修保养服务的及时性评价。

在评分办法中,我们通过加大竞争性的分值,使各投标人不仅在商务报价中体现显著差异,在设计、施工能力上也体现显著差异。同时,我们通过“投标人的优惠条件”作为补充分值,鼓励投标人在新材料、环保节能、服务等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

一项招标工作完成了,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疏忽和遗漏,也不能保证我们的管理和操作、能力和经验能够胜任所有条件和环境、万无一失。每一次的总结与回顾,让团队的同事们都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讨论时充分民主,决策时高度集中,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从制度、流程上规范招标工作,从细微入手,精益求精,才能使招标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龚维丽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年

袁代君&周志刚 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若干问题探讨[A] 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 2007年

赵卓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评标研究[D] 河北工业大学 2007年

王红勃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 郑州大学 2007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