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终身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终身学习计划

第1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韩国;终身教育体系;学习账户;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78-03

一、终身学习账户制的起源与内涵

世界各国为了提升本国劳动力素质,英国于2000年提出个人学习账户(Individual Learning Accounts),美国也于2007年提出终身学习账户法案(Life Long Learning Accounts Act of2007),另外新加坡、瑞典等国也有类似法规,这些个人学习账户制对于提升各国民众终身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7年12月14日,韩国《终身教育法》全面修订,新增学习账户的法规,这也是学习账户首次被纳入法律范畴。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的学习账户规定:“国家必须为了促进国民的终身教育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积极推动学习账户制度(包含国民个人的综合性学习经验,以集中管理)。”这次修订规定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发展方向。2008年,韩国总统李明博将终身学习账户制列为其核心教育政策之一,在2009年5月8日再次修订中,又增加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实际施行内容,将此制度作为科学教育技术部的主要工作,并提出课程认证的注意事项等,这就使学习账户制的法制化更加完备。

终身教育账户制的实行具有三点原因:第一,建立组织性系统,为学习者管理个人的终身学习经历、学历、资格证书、就业等相关社会学习经验;第二,为了提高国民的终身学习参与率,推行终身教育账户制以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资源与信息;第三,为了帮助弱势群体参与终身学习课程,通过这项制度鼓励其继续进修并补助相关教育费用,减少社会上因为收入或学历导致的弱势循环。韩国政府根据《终身教育法》规定,为了提供民众各年龄段的终身教育,并且帮助其管理个人的终身教育经历,设立了在线综合信息系统以集中管理全国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事务,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运用国家人力资源,并进行开发与管理。目前,终身教育账户制的管理由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负责,该院的终身教育政策本部设有学习账户制组,专门负责终身学习账户制的相关事项。2008年4月组成的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负责协调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工人教育账户制度之间的联系,确保两种制度之间的衔接。

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期间,教育科学技术部在韩国7个城市施行终身学习账户制示范开展工作(以下称示范开展),共投入2.8亿韩圆的特别教育经费,尝试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及方式,为终身学习账户的正式开展做示范和试验。最后总计认证了27个标准化课程,共计1277位参与者,并且为了学习结果的标准化认证,教育科学技术部组成了认证委员会,构建了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到2009年,共有17个终身学习城市实施了示范开展计划,其计划重点有三个:第一,构建信息策略计划和终身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构建咨询及相关信息的系统;第三,设立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标准机制。

根据2008年及2009年的终身教育白皮书,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方案目标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终身学习账户制通过人生各年龄阶段多样化终身学习结果的积累管理,加以认证并灵活运用,提高终身教育的参与率。二是各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需申请认证,课程按照领域及层次作整合管理,学习者自行参与课程并且开设学习账户记录,同时终身学习账户制也能整合终身教育机构的学习课程,给予咨询及提供信息的服务。三是对专为社会弱势群体开设的课程予以帮助,以帮助弱势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各项示范计划以及整合工作完成后,教育科学技术部于2010年lO月10日正式推行终身学习账户制,为韩国民众提供学习经验的整合及终身学习计划的服务。

二、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与计划的推行

终身学习账户制,从2008年正式纳入《终身教育法》后,教育科学技术部作为推动制度的负责人,开始带领各单位,列出每年的工作计划,让终身学习账户制能够在充足准备之下正式开展实施。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以及推行计划如下:

(一)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

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终身学习账户制由教育科学技术部负责,因此教育科学技术部是此制度的主持单位,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起草基本计划、确保预算及经费补助以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工作。终身教育振兴院主要执行教育科学技术部制订的计划、学习课程评估认证并且负责评估认证审议会的运作,以及学习经历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地区内的统筹工作,如各地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及接收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申请书。各终身教育机构则负责提供与学习课程相关的信息。学习者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必须自行主动申请终身学习账户,并参与终身学习课程。只有学习者的参与配合,这个机制才能顺畅运转,制度才能更加完善进步。

(二)计划的实行

1.基础建设期(2008-2009年)

此阶段作为基础建设时期,要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不仅要考虑到相关制度的协调工作,更要确实反映国民需求。首要工作是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法制化,通过立法的力量有效推动;教育科学技术部开始发展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进行与学分银行、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的整合与合作。在建立基本架构之后,便开始在不同的城市展开示范开展工作,以确定运行系统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再根据示范开展结果进行讨论与修订,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更符合需求且顺利运行。

2.施行期(2010年)

终身学习账户制从2010年10月10日正式实施。这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第一,加强倡导,以增加使用者以及强化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集中实施终身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工作。在施行期中,首先要对社会民众广泛宣传制度的内容,增加学习者的申请应用,并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内容建立具体标准,侧重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2010年达到1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建立评估认证课程的数据库,并继续完善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

3.推广期(2011―2012年)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推广终身学习账户制,并且扩展每一层面的工作内容。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计划提供支持及强化,并预计在此阶段能完成3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并扩充学习课程及学习者的数据库内容;确保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国家资格体制及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制的衔接;并连接初、中等学历以及高等教育学分认证的工作,扩充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学历信息。

4.稳定期(2013-2014年)

最后一阶段为稳定期,希望终身学习账户制在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之后,能够进入完善且稳定的制度开展阶段,此阶

段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质量以及确保实施上的安全,保障学习者的隐私。针对终身学习课程提出的质量稳定要求,以及提供学习者学费补助,预计此阶段要完成5 000门课程的评估认证,通过此制度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并与其他相关的国家资格认证或学习制度达到合作互通的效果。

三、终身学习账户制实施主要内容

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开展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进行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将认证的课程输入学习历史数据库,作为课程基本资料;第二,构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此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主体,个人可自行申请学习账户,开始积累个人学习经验;第三,活用学习结果,学习者可利用此系统参照学习历史与结果,规划未来学习计划或是申请学习履历证明材料用于应聘或者考试。

(一)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

由各种终身教育机关所提供的终身教育课程,需通过教育科学技术部的公开审查,确保课程具有一定的标准程度后,并登录到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才可以使用或登记。根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统计,仅2009年就有128门终身教育课程开设,2010年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施行期,第一步即为对各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先从示范开展的城市再到76个终身学习城市,最后再接受全国各地方自治单位的申请,达到1000门课程的认证。

终身教育机关的课程认证程序,首先由教育科学技术部公告当年终身学习课程评估的日程与办法,并且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十四条第二项所定的认证指标:“课程名称、教育设施与设备、教育目标、学习课程的内容与施行时间、学习者人数、教师/讲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学习者管理方法、其他课程运行的必要事项。”终身学习课程详细认证标准参见表1。

按照九个项目制定能够适用于各类型课程的基本标准,每个项目评分都要达到70分以上才算及格,如果评分结果有六个项目达到70分以上的课程,将被列为预备认证课程,可等待下一次的认证,而没有达到以上标准的课程则为不合格。

终身教育机关或地方自治单位收到公告后,即开始填写申请书以及准备相关数据以参加审查,相关资料将统一送到终身教育振兴院,同时终身教育振兴院组成评审团,进行课程的评估工作,将合格、不合格及预备认证三种结果写成报告书,提交认证审议委员会,认证审议委员会针对审查课程的结果进行审议,并上报教育部,由教育部核准发给合格证,之后再由终身教育振兴院向各教育单位通知审查结果以及给予课程发展的建议。最后通过认证的课程,将正在学习该门课程或是曾经学过该课程的学习者的数据输入学习历史管理系统(需取得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保密同意书,或由学习者自行申请填写)成为课程数据库的一部分。

(二)学习历史管理系统

由终身教育振兴院所构建的学习经历管理系统,是终身学习的综合数据库,数据库存有所有经过认证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资料。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中的终身教育课程在申请认证时,分为六大类:基础识字教育、学历补救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公民参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教育等。个人可以申请账户来管理记录个人的学习经历,记录曾经参与的课程,并且可以利用系统查询各种不同类别的课程,作为未来的学习计划。此系统还可以和国家其他相关资格证制度如国家资格系统、学分银行制、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衔接,提供给学习者全方位的终身学习信息,以及提供给国家完整数据,用于终身教育的统计和政策制定。民众可以通过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申请个人账户或是通过终身教育振兴院申请,再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四条的规定输入个人信息,终身教育振兴院也会与各教育机构确认个人信息的有效性。登陆后,学习者便可利用这个系统进行个人学习历史的积累与管理,该系统会根据学习者参与的课程类别做个人的统计表,学习者便可按照这个表格去规划未来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这个系统查询终身学习课程的开课机构、场所、内容等信息,如果学习者有学习上的困扰,也可利用系统的咨询功能解惑。

(三)灵活运用学习结果

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个人的学习经验进行管理并发给履历证明书。履历证明书内容包括学习者的正规学历、终身学习课程、资格证书等所有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也可以自由挑选需要证明的部分。个人除了通过履历证明书了解以往的学习经历及资格取得成果,例如,学分银行及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的情况,学习者也可以用此证明书积累学分获取学位。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使用此履历证明书应聘,作为个人经历证明,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与工作网等招聘网站链接,可以让学习者和公司企业利用数据库的信息分类寻找合适的工作或是人才。教育科学技术部及终身教育振兴院也可以利用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获得学习者的统计资料,如国内学习人口的基本资料、学习趋势、学习需求等信息,作为未来发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建议。

四、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启示

终身学习账户自2008年立法、2010年正式全面开放申请,在政府由上而下的推行倡导之下,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即成型。2009年韩国终身教育白皮书提到,这个政策是一项综合教育及经济的综合制度,开放给所有国民申请账户以管理个人学习经历,并和相关制度连结。虽然前期工作存在着如课程认证与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网络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使用人数亟待提升、评估认证课程数不足等亟待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完成后将会是政府推行终身教育最有效且省时便捷的方法。

第2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多元规划 轮滑 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理念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由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如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我国体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这一时期青少年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机能,学会自主的学习与锻炼,并且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要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和身体素质机能,而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最后一个环节,青少年身体机能及思想意识逐渐趋于定型,因此这一阶段是奠定人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近年来发生了诸多变化,从最早期的集体素质教学到后来的个性选项课教学,以及近期的俱乐部教学模式,这些不同模式的演变,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但是从效果来看,无论这几种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都只是教给学生关于体育项目的基本常识以及锻炼方法,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虽然学到了所需要的知识,但通常在结课之后就远离了体育,所学的知识也逐渐淡忘。因此根据笔者多年教授轮滑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多元规划”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此探讨此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产生影响。

“多元规划”教学模式含义

“多元规划”教学模式,就是在同一项目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性质及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为学生划分不同的项目发展方向,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发展方向教授不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并为学生制订好长远的体育技能发展方向,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1.“多元规划”教学模式在高校轮滑教学中的构架

通过长期对学生体育课程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要动因有强身健体、保持身材、预防疾病等,但选择何种项目则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感兴趣的项目,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积极性就较高,也就更易接受教师所授内容,也能让学生在结课之后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关键应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轮滑项目作为高校近年来新兴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选项课中较受欢迎,因此笔者选择将轮滑课与“多元规划”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验。在轮滑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多元规划”教学模式,是课程之初需要解决的问题。究其根本,是将轮滑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细化,可以将轮滑学习的目的划分为平地花式、速度轮滑、极限轮滑与休闲轮滑四个方向,学生在课堂教学初期学习的都是统一内容,同为轮滑技术中的基础部分,包括自我保护方法、直线滑行、弯道滑行、停顿方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为学生掌握轮滑基础动作打下坚实基础。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及学生兴趣爱好,将学生学习方向进一步确定,并根据不同选择教授不同内容,保持了学生对该项课程的兴趣。如下图:

2.“多元规划”教学模式与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结合

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逐渐由素质教学模式转向选项课教学模式,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种类繁多的体育选项课,通常有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这些课程从理论上都可以和“多元规划”教学模式相结合。如篮球可以根据项目性质分为街头篮球、三对三、五对五及斗牛等;足球项目可以分为五人制、七人制、正式比赛、花式足球及沙地足球等;健美操可以根据项目性质分为大众健身操、技巧项目、排舞等。此外还可以开设相关体育项目评论赏析,能让某些喜爱这项运动但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参加的人更加热爱这项运动,懂得并欣赏这些项目,让学生能够以另外的方式参与到终身体育之中。

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1.对学生体育课程选择的影响

“多元规划”教学模式在陕西科技大学轮滑课已经试行多年,通过对近三年来该校学生选项课数据统计显示,采用“多元规划”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项目选项课人数处于逐年增加中,而报名人数也是呈现上升趋势,另外由学生自行组织的轮滑协会人数,也由于该项目选项课人数的增加呈逐年递增趋势。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陕西科技大学轮滑选项课近三年人数统计

随着该选项课人数的逐渐增多,与该项目有关的比赛也取得一定成绩,该校获得了连续两年全省轮滑大赛的个人花式冠军,并且在2011年也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该项目在学校的进一步普及。

2.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授课过程中通常教给学生多种运动技能与方法手段,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通过对该校近几年采用“多元规划”教学模式,对进行授课的轮滑选项课学生发放了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如下,见表2:

表2 500名轮滑选项学生关于结课后运动情况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将近八成学生在结束课程学习后,仍然能够定期进行轮滑活动,有些学生甚至已经利用轮滑作为短程交通工具,真正实现了将体育融入生活,而愿意在以后工作中利用轮滑进行锻炼的同学也超过了六成。由此可见,采用该教学模式对学生未来的锻炼规划有一定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几乎九成以上的同学都愿意鼓励认识的人及其未来的孩子进行轮滑学习,从客观上也能增加该项目的受众人群,为普及该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结论与建议

“多元规划”教学模式的主旨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锻炼规划,它尊重学生的独特选择,也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其自身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因材施教,始终保持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通过研究也表明,在实施了该教学模式后,高校轮滑的普及人数有所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时间也有所增长,重点在于在课后也能保持对所选项目的兴趣,从多方面促进了该项目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建议在高校体育中尝试普及此项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许岩.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

[2]王洪梅.基于终身体育理念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3]张振涛.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

[4]田祖国,张建新,吴玲敏,周伟峰.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第3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风;学业生涯规划;学习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迷茫等问题。

第一,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同学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再接受高中严格的监督,自己有所放松,整日无所事事,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这样使得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习纪律松懈。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网络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第三,专业思想淡薄。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缺乏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甚至许多学生是调剂分配而来,学习主动性较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能动能力,难以从高中的学习方法转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关注时丧失学习信心和热情。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以往经验看,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实现学风建设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持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离开学校讲授式授课的前提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能够将学习和求知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寻求新知识,探求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时期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知识高度积累并向质变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管理、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同学之间的竞争,开始在所谓“自由”的大学氛围中放纵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同学认识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业安排,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带动效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氛围。

3.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学业生涯规划会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形成不同的计划、安排。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根据自己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形成简单的学习计划,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按计划”变为“定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狭义学习变为主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进步和自主能力提高,成就感不断提升,自信心增强,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和勇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撑。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未来求职的依据和保障,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完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通过依托于专业学习,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目标,总觉得进入大学后碌碌无为又好像每天很忙,渐渐萌生出“混日子”的心态。其实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会依据自身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初到学校,因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理想信念影响,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许会有不同。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学时间,敦促学生在校四年为其职业理想而奋斗。

2.入学初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业规划的制定更主要是目标激励和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学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大学阶段每个年级的不同,随着学生个人的成长、思想和见识的不断成熟,学业规划也会循序渐进。对于入学之初的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新生增加对学科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一个时间单元,周、月、学期、学年设定学习目标并敦促其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单元打基础。随着学生适应性的增强,后期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往往一开始就为学生制定了大量的规矩和惩罚措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动态,很多要求适应低年级但并是适应高年级同学。学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入学初期,学生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必将随着其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新生指定学业生涯后,一定要求学生定期对其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辅导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引导、规划其发展。 4.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

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通常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缺乏沟通和探讨,学生往往是“填鸭式”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研究热情,更有甚者认为“与其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书”的念头,课程过半逃课人数剧增。学生学业生涯的构建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无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大二大三的科技竞赛辅导,还是大四时期的考研指导,抑或者是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沟通贯穿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白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的需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课程的难点,更加深刻消化课堂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入学后,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存在差异和不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也会不断改变,学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涯做出指导和调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辅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

一年级偏重于学业适应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辅导、新生中的杰出学子培养、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新生研讨课等,通过对大学学科介绍和适应性培养,帮助新生适应自主生活、学习方式,做好角色转换定位,同时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年级重点做好学业规划辅导。此阶段包括基础课程辅导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业危机干预和科技竞赛辅导。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大多数同学大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生的优点也开始显现。这一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规划学业目标,鼓励个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或科创研究,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及时做出帮扶和学业危机干预。此外,该阶段针对发展目标明确地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研或就业指导。

三年级加强学业创新辅导。这一阶段的学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科技竞赛辅导、考验辅导计划和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入、拓展科研和努力提升学业。通过深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要求及大学生科技研究和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并对学生未来规划和选择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四年级学业发展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包括实习指导、学业危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和毕业生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三年的学业总结,有针对行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找准原因,探索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通过系统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第4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员工;终身教育;管理体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与推广下,终身教育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国际共识。企业员工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终身学习既是企业员工个人追求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终身教育也是企业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在竞争中争得先机和保持优势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我国目前有1.3亿农民工转移到城镇,这一群体的平均教育年限不足8年,有些西部城市还不足7年,达不到初中毕业水平。他们中的相当部分是18一22岁的年轻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初等或中等教育,各类企业在对农民工的使用过程中都面临着提升员工素质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终身教育管理体制,保证他们普遍能够接受适当的终身教育,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根据我国的现状,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可以实行分别以国家、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不同的管理级别有不同的职责内容,通过三方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使企业员工能方便地实现终身接受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说,三级管理体制就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计划指导、员工个人自主安排落实。

一、完善国家宏观管理体制

企业员工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在制度设计、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教育功能转变等方面建立起具有宏观指导和调控功能的管理体制,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开展终身教育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员工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1.1制定终身教育政策

终身教育政策包括针对全社会的和专门针对特定群体的政策两部分,二者均对企业员工终身教育起调控、指导作用。目前,在我国的许多教育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中,都已涉及到终身教育的内容。如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新世纪初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又提到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事例表明,我国政府已把终身教育列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只是把建设终身教育社会作为未来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还没有真正把终身教育理论作为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依据。现有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中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还缺少具体政策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要对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剔除阻碍终身教育发展的部分,积极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终身教育政策。此外,企业员工作为我国生产劳动的主力军,他们接受终身教育对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制定专门针对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政策。比如应当确立企业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的制度,督促教师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强制性规定企业在员工继续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出台有利于企业员工继续接受教育的政策,如带薪休假制度、定期进修、培训制度等。通过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企业员工终身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

1.2制定终身教育法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的构建和完善必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但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指导性的规定,还需要制定专门的终身教育方面的法规来进一步规范社会和个人的行为,推进终身教育的实施。在终身教育法规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使其体现出终身教育的要求;二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地区差异制定《终身教育法》和关于终身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三是在有关企业的各项法律中规定关于员工继续接受教育的内容。通过这些立法手段,使终身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正轨,保障企业员工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与权利的实现。

1.3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我国各类教育与培训资源之间缺乏联系、交流、共享与整合,原本有限的社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应该将各种教育活动用终身教育的理念统一起来,尽快成立跨部门的终身教育协调机构,协调分散于各部门的教育机构,建设相互承认和资源共享的机制,最终实现各种教育的一体化。各类正规学历教育机构(包括大、中、小学)、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教育机构(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私立的民间文化产业)、企业内教育培训机构、公立性质的职业训练机构等,均在终身教育政策的框架体制下统合起来,使社会成员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方便地获得学习机会,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力地促进终身教育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中向教育与学习形态不断多样化、形成网络化的迈进。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对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与运用,如象美国那样建立依托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制度,或象日本那样对学有所成的人颁发各种学习证书和资格证书,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激励个体实施终身学习,从终身教育机构和学习结果的认定两方面实现终身教育的“体系化”。

1.4健全终身教育管理机构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机构中,应自上而下地建立起职能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企业员工终身教育行为的组织和管理。此外,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及继续教育领域的专业团体,包括全国性机构和地方性或行业性团体,并且与国际性的成人教育组织合作。这些专业团体和机构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成人及继续教育氛围,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企业员工终身教育工作,有力地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二、建立企业微观管理体制

企业是人才培养的直接的受益者,且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条件,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员素质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参与者和投资者。

制定本单位员工终身教育方面的具体规章制度,使这项工作规范化、长期化。企业要有专职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企业工会组织切实保护员工接受终身教育的合法权益,将其作为为职工维权的重点内容来抓。企业要做好员工终身教育的计划安排,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采取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例如,对农民工不仅要提供文化基础知识教育,还要提供有关现代城市规则、法律知识以及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机会,而对那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则更多地强调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与提高。要关注各个群体的多种需求,保证员工终身学习的健康发展。企业要对员工的终身教育行为提出要求,对他们学习的方向和内容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积极推行企业内部教育的认定工作,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绩作为大学的正规学分予以承认,以提高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为员工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企业可以与社会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联合,聘请大学教授和企业内部的工程师、技师等在企业内部的职业培训中心大力开展继续教育,也可以将员工送出去到相应的教育机构接受终身教育。还可以利用网络传媒,开展远程互动式教学,采取“自助餐式培训”的方式,为员工的自选培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大型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要,可以建立自己的职业大学或培训学院。各类行业或企业联合会等组织则可以提供各种跨企业的职业适应和晋升的进修,提高员工在相近专业之间的流动能力,提升职业潜能。

三、落实个人自主管理体制

终身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个人是学习的主体。企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每个人的学习时间、职业发展规划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象对待在校学生那样对企业员工的学习提出统一要求,他们的终身教育行为,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自主学习上。所以说,在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个人自主落实这个环节。企业员工应充分认识当前终身学习的最大的受益者是学习者本人,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提供的学习资源,从阶段性的学习发展到终身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要应积极转变学习观念与动机,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企业员工不应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计划安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使这种学习能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李卫江.知识之树常青:现代终身教育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吕星宇.当代美国终身教育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3]韩艳.国外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9).

第5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继续教育的新内涵,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在国家教育体系层面,我国将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并列,将继续教育定位为整个终身学习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与学校正规教育相衔接纳入教育政策的调控范畴。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在终身学习的视角下重新认识和评估继续教育发展的意义、作用和功能定位,形成开放的社会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和连贯、综合的政策框架。

(一)功能定位: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变为真正满足脱离正规教育后的所有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广泛需求在转向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国际上对成人学习的目的和益处有着新的理念,全球的复杂性要求继续教育既要有一个工具性的理由,还要有一个赋权的理由。在人力资本的框架下,受经济利益驱动,继续教育的重点集中于与就业相关的、出于职业资格的更新和提升的目的,但随着一种更为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的出现,继续教育的首要目标则是人的能力的提高,继续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使人们能够对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挑战进行反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不仅仅是为竞争性经济服务,而且在确保追求社会公正和公平,维护民主和人的尊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具备识字能力的廉价劳动力,快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教育初步满足了快速工业化对技术工人及能够创造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普通学校和成人学校提供的“补学历、补文化”的“双补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弥补了正规教育资源不足,满足了社会成员错过学校教育机会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多地被视为学历补偿教育。但是,企业教育作为“企业办社会的包袱”予以脱离或关闭;“继续教育”也仅限于大学后的再教育。21世纪初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迈向发展型社会和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都将使继续教育从一个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初始教育)而言的边缘位置转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支柱角色,这必然要求大力发展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的职业导向的非学历教育,从而满足结束正规学校教育后的所有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广泛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体系构建:从初始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封闭隔离的双轨教育体系,向衔接沟通和并轨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转变,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在终身教育概念发展的初期,人们比较多地把它看作与人生早期教育或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概念同“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等相近。近年来,国际上已将终身教育视为广义教育与学习有机整合的综合性概念,是指初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一体,包括各个年龄阶段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许多国家越来越普遍地承认通过非正规教育或非正式教育的学习获得的技艺、知识和能力,与成功完成正规教育课程所得的技艺、知识和能力相类似,通过国家学历资格框架对个人的学习与培训成果(实际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等级评定,而不是拘泥于学习与培训的时限和形式,使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初始教育与继续教育等之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架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改革开放之初,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我国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扩大普通学校教育规模,发展成人教育,两个并行的教育体系在发展中呈现出快速和不平衡的特征,成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提供与正规教育相当的教育机会,成人教育的正规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人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涉及招生、毕业和证书制度等多个环节,且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割裂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典型特征。终身学习包含了一种系统的观点,它将学习者置于中心地位,并要求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和非常广泛的各种不同机构及组织中的学习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联接。建立终身学习框架下的继续教育体系,要求破除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壁垒,增强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通过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评估、积累和转换,在继续教育和正规教育之间建立相互承认、部门流动和资源共享的机制,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学习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次学习机会、多样学习途径和多种成才途径。

(三)政策管理:从以收入支持和就业补偿为重点的消极措施转向以终身学习为重点的积极措施,从主要依靠应急项目和临时手段推动向战略性制度保障转变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措施。消极措施是资助失业者和提供各种层级的补偿,包括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运用失业救济金、裁员赔偿、裁员后的工资保障、提前退休安排以及其他类似的补偿计划;积极政策则是确立“投资于人”的国家福利战略,把就业培训路径和求职资助作为减少失业人数的主要方式,其着眼点是在终身学习的条件下,更多地通过技能升级、再培训和知识发展提供机会加速劳动力结构的调整,通过扩大机遇和机会减少社会排斥。终身教育实践走在前列的国家,培训和再培训计划在有关的劳动力市场措施的支出中一般占有显著的份额,通常在40%和60%,更多地注意将教育政策与劳动力市场政策及社会政策整合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从比较消极的收入支持政策转向以鼓励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积极就业政策,通过实施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和补贴项目,在促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就业政策中教育和培训的力度还不够大,而且有关的职能分散在许多不同的部门,存在多头管理和相互掣肘现象。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大对提高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和提供改善资格机会的继续教育投入应被视为一种战略投资,并整合教育、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政策,将劳动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统一起来,使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经历和成果与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资格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建立高层次、跨部门的终身学习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和指导全国终身教育工作,改变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同时在教育培训供给、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和监督等方面更加协调和一体化,特别是要通过制定《终身学习法》,依靠法律的强制和规范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四)经费筹措:在突破传统福利体制的同时防止过度市场化陷阱,完善使人们能够持续学习的制度安排和多方筹资战略相对于初始教育,继续教育在教育成本及其利益分配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教育,至少是义务教育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相关的投资大量来自于公共领域,但投资于义务教育之后各阶段的教育和针对成人的终身学习打破了这种模式,因为其能够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因而企业和个人被要求在学习和培训计划的投资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继续教育的财政分担有着广泛的途径和机制。同时,继续教育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矛盾最为激烈的阶段,尽管在总体上属于准公共产品,但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阶段而言却带有不确定性的特殊性,需要充分而适当地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不同功能,确保市场导向的激励机制与公平导向的公共支持相匹配,政府在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不利环境下或者易受结构性调整影响的群体上弥补市场对技能培养的投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企业改革传统的福利体制,继续教育投入不再被看作一种消费,而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实行多元付费机制。但从执行情况看,继续教育投入不足,政府和企业付费比例偏低,个人付费比例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成人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其教育经费总支出的57.9%,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0.82%,财政预算内拨款占公共财政预算经费的0.9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成人教育是教育权利的基本组成部分”,建议成人教育应得到教育预算的“公平份额”即3%,“让政府把至少3%的国家教育预算用于成人扫盲项目”。为了有效解决经费问题,政府应创造条件使个人、企业和社会更容易参与成本分担机制和共同筹资战略,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终身学习,并确立政府对公共的继续教育所担负的基本职责,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应最优化地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加大对公益性和普惠性继续教育项目的经费支持,保证所有人获得基本技能的机会,特别是向社会弱势人群(包括受教育程度偏低人群、失业者、妇女、老人、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者、残疾人等)提供成人基础教育和培训,以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公平。

二、发展继续教育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策略

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除了在终身学习的视角下重新正确认识和评估继续教育发展的意义、作用、功能、价值和定位,使继续教育成为国家和政府教育政策中的重要优先事项,在实施和推进策略上需要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一)完善规划: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开展监测评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推动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全国从业人员年参与率达到50%。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实施的角度看,重点是加强以成人教育为主阵地的终身学习,以及开发与就业相关的学习机会,更加细致地关注如何将规定的目标转化为行动方案和对实施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估,建立符合国情的评估指标体系,落实对地方推进终身学习政策的基本要求,以保障统一的最低水平与目标实现,同时又能够为地方监测因地制宜的实施留有一定的空间。评估的标准包括:有参与终身学习的平等机会和权利(不同年龄阶段成人一定时间内的教育和培训参与率);基本的学习时间长度或成果(如学分);一定的人均终身学习经费等,目的是衡量各地终身学习发展情况与成效,检查既定目标的达成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和发现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从而为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指引方向。

(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取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合作模式终身学习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事业,需要利益相关者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贝伦行动框架》强调成人学习和教育所有利益相关方的代表权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创建并维持使各级公共行政当局、民间社会组织、社会合作伙伴、私营部门、社会、成人学习者以及教育者组织参与制定、实施和评价成人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及计划的机制。拥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和政府力量是我国实施终身学习政策的优势,但即使全能的政府也不能单独地完成这一复杂的任务。从实践来看,国家在资源、财政、制度等重要方面缺乏实质性支持,地方政府主导的创建学习型城市、社区、组织常以“运动”方式推进,并以政府工作进展和政绩为主要评估内容,忽视了“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组织”的本质要义。政府在发展继续教育、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要从继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向终身学习制度的设计者、推动者、监督者过渡,其具体职能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统筹管理、协调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督导评估和提供信息服务等工作。积极培育并引入各种社会力量,社会各部门和各行业负责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度建设、行业标准和机构管理办法;同时,推动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社会组织、地方社区、大众媒体及作为用户的学习者等更大范围地有效参与,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合力。

第6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Abstract: Goal is to struggle for direction in life.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do counselors help freshmen determine new struggling target. Combining his working practic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ree proposals: giving students scientific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education, counselors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ultimate concern; gi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education, counselor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subject; giving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counselor guide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scientific occupation development goals and learning program and task.

关键词: 终极关怀 专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key words: ultimate concernprofessional education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经过艰辛的奋斗和拼搏,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迈入了大学这座象牙塔。可是现今的这座象牙塔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他是一个充满竞争性、淘汰性等特性的准社会阶段。带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和几分神秘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在入学后不仅,一般情况下都会因为一时找不到新的奋斗目标,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进而感到迷茫、失落、空虚,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高校新生辅导员对此种情况必须给予足够地重视,尽快地帮助新生科学地认识人生的价值、专业学习和学科学习的作用与价值等,引导他们找到新的奋斗方向,从而科学地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图,健康地度过大学这段美好而重要的时光。本文主要是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引导大一新生确定新的奋斗目标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一、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终极关怀

保罗•梯里奇曾经说过:没有终极关怀,人生便没有意义,它将堕落为一系列互不联系的动物式的关切。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都将考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明确而具体,学习勤奋而刻苦。可是一旦进入了大学,这些学生们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时间找不到新的奋斗目标,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此种现象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个终极的关怀――即一个永恒的奋斗目标。

在进入大学以前,受家庭的影响、自身认知的不足等原因的限制,许多学生仅仅把上大学作为自己的一个奋斗方向,或者说,他们考虑到的仅仅是上大学这个目标――即使有一些学生曾经树立过远大的奋斗目标,通常情况下,也只是一时的念头,或者只是一个朦胧的感觉。至于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之后该做什么,很多学生却缺乏清晰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辅导员在新生进校后,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追求和发展、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的整合起来,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于社会的需要之中,而不是仅仅囿于自身的狭隘利益和眼前的当前利益。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当下所实现的一个个具体目标是相对于最终奋斗目标而言的工具性存在,上大学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是我们实现最终奋斗目标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进行专业和学科教育,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学科学习兴趣

相对于高中阶段简单的文理科分科而言,大学阶段的分科非常细化。面对着高考报考指南上边的各种各样的专业,学生感到陌生、困惑、迷茫、无助。面对此种境况,有些学生选择咨询他人,或者直接接受家人、亲戚和朋友的意见,还有的学生仅仅凭着感觉走。另外,因为高考的竞争性、选拔性,还有些学生最终录取专业并非是自己高考时所报考的专业。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大一新生进校后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缺乏兴趣,找不到学习的动力。针对此种情况的存在,我们要进行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所学习的专业和学科的性质及其价值之所在。进而将自己目前所学习的专业和学科与自己的终极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确定该如何立足现在的专业和学科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其科学的专业思想,建立专业学习信心,增强专业学习动力。

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与任务

终极关怀给人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奋斗的方向,要不断地接近这个方向,我们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条件与形势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规划图。作为辅导员,我们可以借助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性格特质、职业倾向、知识结构等主观因素,并且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行业特点、用人标准、社会竞争机制等等客观因素。进而更合理地认识到,自己现在与将来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制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与学习任务。有了清晰的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

但是,通常情况下任何具体目标的确定,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因为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与学习任务的制定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我们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修改,以免学生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

第7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一.学年教学计划的设计

学年教学计划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今年和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比例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的要求

1.贯彻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是构建课程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的原则,教材(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是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提供。因此,教师在制定学年教学计划时,不应以教师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竞技运动为中心,而应以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避免教师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认真的、系统的、科学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与需求。将科学规范办学,使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深化在实处,真正为实施素质教育。体育与健康先行起来,真正做到学生是大赢家,最终受益的也是学生。

2.实践性,灵活性与综合性

由于课程标准没有规定高中各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所以在设计全年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保证我校合班男女分组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如三个行政教学班,分成四个教学班分别由四位教师同时在操场进行上课)、灵活性(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等,对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男女分开教学的特点,适当进行调整)、综合性(不仅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

3.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内容

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要对男女分班形成后的教学班所教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兴趣、特长、活动能力、技能基础、体能状况、心理水平、社会交往等情况,为学年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另外,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具有修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学校整体的课程改革紧紧地配套起来,使现有的合理男女分组教学的做法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又简单易行等。

4.全年教学工作计划(附表一)

合班男女分组模块教学第一学年度教学周计划一览表

内容

学年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男生

女生

男生组

女生组

男生组

女生组

田径

4

4

2

2

2

2

篮球

7

6

4

3

4

3

足球

4

4

2

2

2

2

体操

4

4

2

2

2

2

排球

4

6

2

3

2

3

羽毛球

2

2

1

1

1

1

乒乓球

2

4

1

1

1

1

发展身体素质

4

4

2

2

2

2

理论课

2

2

1

1

1

1

合计

34

34

17

17

17

17

(二)设计说明

1.全年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现有的合班男女分组教学的特色和学校现有的场馆器材设施建设(我校系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2.本设计方案是按照全省规定的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二节课)来设计,每学期按十七周计算,一学期共三十四节课,一年为六十八节课进行设计。

3.一节课时可以为一个教学内容或两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但教师必须根据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来进行教材的选择和搭配及具体的课时比例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有效地实施有效教学,上好平常每一节课。

二.学期教学计划设计

学期教学计划又叫学期进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年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每一学期的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一节课中去,并为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案设计提供依据。

(一) 设计要求

1.学期教学计划是以学年教学计划为依据的,是以单元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统筹安排。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具体内容的搭配、选择及划分。

2.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内容顺序。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季节气候变化的自然条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新旧教材合理搭配等方法,优先组合好学习内容顺序。

3.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实施有效教学。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和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主要是靠学生自身练习来不断完成和巩固提高的。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能使全体教师较为科学的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安排好教学课时,掌握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加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不断 教师之间的交流、协调、调整、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

4.学期计划设计(附表二)

合班男女分组教学计划设计一览表

周次

课次

教学班1

教学班2

教学班3

教学班4

备注

1

1

现场分班,队列训练

现场分班,队列训练

现场分班,队列训练

现场分班,队列训练

2

常规教学训练

常规教学训练

常规教学训练

常规教学训练

2

3

田径

篮球

田径

篮球

田径-50米考核

4

田径

篮球

田径

篮球

篮球—技评

3

5

田径

篮球

田径

篮球

足球—技评

6

田径

篮球

田径

篮球

体操—技评

4

7

理论课

理论课

理论课

理论课

8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5

9

足球

体操

篮球

乒乓球

10

足球

体操

篮球

乒乓球

6

11

足球

体操

篮球

乒乓球

12

足球

体操

篮球

乒乓球

7

13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14

篮球

田径

足球

田径

8

15

篮球

田径

足球

田径

16

篮球

田径

足球

田径

9

17

篮球

田径

足球

田径

18

田径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10

19

田径

乒乓球

篮球

体操

20

篮球

乒乓球

篮球

体操

11

21

篮球

乒乓球

篮球

体操

22

篮球

乒乓球

篮球

体操

12

23

理论课

理论课

理论课

理论课

田径—跳远

24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田径

发展身体素质

体操—技评

13

25

体操

排球

田径

发展身体素质

排球—技评

26

体操

排球

乒乓球

发展身体素质

篮球—技评

14

27

体操

排球

乒乓球

排球

28

体操

排球

乒乓球

田径

15

29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乒乓球

田径

30

乒乓球

发展身体素质

体操

排球

16

31

乒乓球

发展身体素质

体操

排球

32

乒乓球

田径

体操

排球

17

33

乒乓球

田径

体操

考核

34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

(二)设计说明

1.本计划设计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全年教学工作计划来制定的。

2.关于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搭配,开设好选修课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来实施教学。

3.本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内容(必修和选修)与课时数量之间的矛盾,协调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更好的贯彻落实好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教材的使用率,实施有效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同时达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目的。

4.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建立和健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

三.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确保完成和实施。依据课程标准,保证必须和选修部分的教学内容得到全部实施,并具体落实在每一节课中。

(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实现学生的发展,从“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学生为发展为主体转移”,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的内容,强调设计内容的健身性、实用性、科学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和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第8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穆肃、杨帆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第6期中,撰文在国际视野下对终身学习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代法国学者朗格朗首次提出开展终身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观点,终身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并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广泛接受。我国从90年代末期开始关注终身学习,但是我国尚未开展关于终身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

接着,作者对国际终身学习能力及组成能力项进行了研究。欧盟实行了跨国研究计划,即《能力的界定与遴选:理论框架与概念基础》。该计划依据社会发展现状特点和共同价值观,将关键能力分为:1.个人需要能使用大量的工具来有效与环境互动;2.在异质群体中协调沟通的能力;3.管理自己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并自主行动的能力。欧盟进一步提出了知识社会必须的八个学习领域能力组成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框架,并构建了终身学习质量指标。

接着,作者分别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德国、中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组成。美国的终身学习技能包括承担学习责任;通过研究进行学习;反思与评价;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等。澳大利亚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组织信息,沟通观念与信息,规划与组织活动等七大基本范畴。英国资格与课程当局提出了交流技能、数理能力、信息技能等六项技能。新西兰教育部提出了四项关键能力。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所与西门子公司以及培训与教育协会提出了对关键能力的分类。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我国学者对终身学习能力的探索。

最后,作者得出了各国关于终身学习能力界定的特点:1.针对知识社会对人们基本能力的要求,各国各组织的研究基本达到一致;2.各国/组织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不同,对终身学习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从理论上讲,进行终身学习的目的并不仅是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追求人性的完善和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但实际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实施终身学习的目的不尽一致;4.终身学习能力与各国终身学习的运行机制及各国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第9篇:终身学习计划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党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我们系统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女教职工参加***区妇联、女职委组织的学习培训、知识讲座、创十佳学习型家庭等系列活动。我们教育系统推荐的两户女教师家庭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被授予***区“十佳学习型家庭”的称号。所有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女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了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促进了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全面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等阵地,向广大家庭成员传授家庭教育、卫生保健、新《婚姻法》知识,在教育系统内较好地倡导了文明健康的家庭文明新风。

2、教学扶贫,共同进步

由于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县市的经济相对欠发达,从而导致部分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较低。我区部分学校一如既往地在资金、物资上支援他们,而且在教学上也继续给他们传经送宝。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女教师不顾路途遥远条件差,踊跃参加。另外,她们还积极到本区的薄弱学校支教,除了上公开课外,还同兄弟学校的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妇女儿童的氛围。

为在我区教职工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活跃教职工特别是女教职工的课余生活,提高女教职工的体质,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三八节期间,我们组织了女教师登山比赛,全区各校也都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娱乐活动;下半年还举行了女教工篮球比赛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六一”期间,局分管领导陪同区领导走访慰问了部分幼儿园和学校,全区各校都组织了庆“六一”健康有益的少儿活动。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办实事活动,对本区户籍儿童少年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收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和生活护理费,高中阶段免收学费、代管费、住宿费,并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残疾学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残疾儿童在公办幼儿园接受教育的,给予减半或免收保育费;对于需要语言和康复训练的聋儿、脑瘫儿和智残儿,凡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予减半或免收教育康复训练费用。

4、配合区妇儿工委作好‘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落实工作

20__年是***市也是***区“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区“十一五”妇女儿童规划的编制之年,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我们积极配合区妇儿工委作好‘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终期监测评估和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意见,力争把规划做得更好一点,把发展目标定位得更准一些,把策略措施和工作要求考虑得更务实一点。

5、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提高全区广大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我们积极作好教师的各类培训工作,如:师德培训、学历培训、业务培训、教学骨干培训和新教师培训等。我区现有女教师1600人左右,在数量上将占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二,因此女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因而我们把提高广大女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努力为女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让她们在百忙的工作之余,挤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时,我们还举行了教坛新秀、课改之星评比等活动,为广大女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6、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作好计划生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