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精选(九篇)

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

第1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在家种绿豆,写观察日记。

晚上,我让妈妈抓了一把绿豆给我,绿豆身上绿绿的,个子小小的,硬硬的。按妈妈的要求,我拿来一个杯子,把绿豆放进去,再加上一点儿水。

10月15日星期五天气:晴

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去观察绿豆,我发现喝饱了水的绿豆变大了,肚子涨得圆鼓鼓的。于是,我又按着妈妈的要求,把浸泡了一天的绿豆水倒掉,并把绿豆放在一个塑料碗盖上,还铺上一块大小相同的湿纱布。

10月16日星期六天气:晴

第2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豆子日记

富源县中安小学五年级(五)班

徐瑞航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观察豆子或其他东西的变化,于是我突发奇想打算种黄豆。中午时分,我找了七粒黄豆就想将它们种在花盆中。这时妈妈告诉我将种子先用水泡一下,这样更易发芽,于是我用盆将选出的黄豆种子泡了半个小时后,将它们均匀地埋在了一个大花盆中,并用喷壶给它们浇足水。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今天我去看种下的黄豆,花盆中只有泥土,什么也看不到,怎么还没发芽呀!种子是泡过的呀!我都等不及了。

2010年4月5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给黄豆浇水时,意外的发现土里有三个尖尖的,绿色的小芽,终于发芽了,绿绿的真是可爱。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晴

已经三天没去看我的黄豆了,我回到家便马上冲到阳台去看豆子,这时我惊讶的发现,那个绿色小芽,已经分岔出两片叶子,并且长高了许多,我真希望它快点长大。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给黄豆浇水时,又发现三棵绿色的小芽又分岔了几片小得可爱的绿叶,天哪,这几片绿叶怎么这么小呀,嫩嫩的,十分好看。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雨

又过了几天,不知道我的黄豆怎样了,我跑到阳台上,黄豆又长高了,那几片翠绿的小叶上,滚动着水珠,晶莹剔透,如同无瑕的翡翠一般。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我到阳台上去看黄豆,那三棵小芽又长高许多,又分出一层叶片,现在每棵已经有三层叶片了,两片均匀相对,我想这时应该称它们“小苗”了。这些绿色的小苗在我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一定会更加翠绿,更加可爱,更加健康的。

指导老师

第3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急忙向课室奔去。语文老师说这节课我们上写作课,写《我的好朋友》。老师在讲写法和要求时,我满脑子都是“小皮球一个......”老师说:“开始写。”我回过神来,可是怎么办呢?啥也没听见啊。于是,我记起了流水账:下午上学,我跟最好的五个朋友约好一起跳皮筋。张同学说:“我们下第一节课就去跳。”李同学说,她拿皮筋......我们跳啊跳啊,高兴地度过了一个课间。

第二天,评讲作文时,老师读了张同学的文章。我很认真地听着,从他的文章中,我听出了他好朋友的特点;从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产生了画面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朋友专心致志做手工的情景。这节课我听得很认真,下课后,我们又跳皮筋时,老师的课和跳皮筋的画面仿佛融合了,我突然顿悟。于是,写下了这样的片段:我的好朋友李同学特别爱跳皮筋,每次同学约她跳皮筋,她的眼睛都会闪闪发光,嘴角上扬,好像平躺着的弯月亮,两个酒窝深深的。李同学总是笑着说:“没问题!到时见。”跳皮筋的时候,她总是全神贯注地瞪着皮筋,小心翼翼地跳着,如果跳过了,会来回蹦跳;如果跳错了会非常生气地皱眉,弯月亮的嘴巴也会马上倒过来,还会边跺脚边嘟囔:“哎呀!真不小心,又跳错了。”

又是一节作文课,我的作文光荣地被老师读出来。

原来,老师是让我们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鲜活的人物。要想把人物的鲜活特点表现出来,又必须举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第4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一、全面科学规划,逐项落实,逐步到位

农村学校有着它特有的优势,可以大力开发闲散土地,开辟蔬菜及农作物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可以实行以班级为单位,学校领导牵头、班主任负责、任课老师配合的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基地管理和生产指导,做到上下联动,使小基地、大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走过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为课改工作得到新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把各班教室前后未硬化的土地作为“种植角”分到各教学班,开设四个区域。

区域1:菜畦分块,班级管理

区域2:集中栽培,统一管理

区域3:分块种植,自由管理

区域4:优种优育,试验管理

根据时令安排种植不同类植物,如黄瓜、豆角、西红柿、葱、南瓜、向日葵、玉米、大豆、白菜等农作物和蔬菜。按同种植物安排种植不同的品种,如春秋季的黄瓜有华南系黄瓜和华北系黄瓜 ;豆角有扁豆,四季豆,有上架的、有不上架的;白菜有北京青白、天津绿、秋绿78 等。通过不同品种农作物蔬菜栽培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观察事物,在同一土壤、同一气候、同样的管理,对品种进行比较,看哪个品种更适合本地的生长。通过观察,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把他们看到的、观察的记录下来,鼓励孩子们把实践结果告诉给家长,一方面起到社会效应,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孩子动手、动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校如家的品德,充分发挥了基地的活动、劳动、育人、服务的功能,真正使小基地发挥大教育,为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应坚持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实践活动。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原则

1.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家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过劳动,所以首先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同时,青少年正处在好奇心强、爱好思考的时期,因而要充分发掘他们的这种潜能,培养他们勤思索、好钻研的良好习性。 另外,他们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没有束缚性,在操作中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因而既要有基本的的实践途径,又要有实践活动的方法,鼓励创新,进行改革,使之将科学的态度,责任感与大胆创新结合起来,为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有目的实践。案例:某年级种植了北京青白、天津绿、秋绿78和玉田地方特色蔬菜——大白菜,在同一土壤、同一气候、同样的管理,对品种进行比较。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从而让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实践创新与探索。

其步骤如下:

(1)选种——翻地——种植——观察——记录——比较——总结——上交报告

(2)具体操作流程表

3.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首先在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教给他们使用简单工具的方法,了解一些现代的农业技术,对一些传统的耕作方法,要了解原理并能操作。其次,要通过实践,更多的进行体验与操作,从而使孩子们能熟练的动手操作劳动,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一是在实践的技能方面能与他人合作实践,掌握方法。再就是,在实践中能与他人合作、改进和创新,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4.编写教材要具有可读性,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要注意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力求通俗易懂、实用、实效;使人喜欢、好用,情趣盎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

5.权力要下放,由各班自主经营,学校统一管理,无论是栽花种草还是种农作物由各班主任与孩子们商榷决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学校除制定好学期前工作计划、创新能力机构及制度外,每学期要有组织评比、期末要有总结。

第5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一、留心观察,动手记录

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有着不可限量的生活视野和写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把它们自觉地记录到“乡土写作”采风本中,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懂得观察不仅是眼看,还要调动鼻、耳、嘴、手、腿、脑等多种器官,对身边的事物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问一问,尝一尝,听一听,想一想,访一访,试一试……

这些观察方法的培养和观察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参观工厂(农牧场)、走访大街小巷来感受家乡变化,通过游览自然景观、欣赏美丽风光,调查名胜古迹、了解家乡的古老,采访老人、知晓家乡历史变迁等活动来培养。

观察成了习惯,便是自觉的行动。看到家乡的碑文,就会自觉地去调查;看到飞过的蝴蝶,就会情不自禁地去观察它那双美丽的大翅膀,它那翩翩起舞的姿态,让自己的心情与蝴蝶一起飞……这时,动手记录,就不再是问题,因为生活中,谁会观察,谁就有发现,就不愁没事记录。

二、分类构建,自由记录

有观察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有写不完的“事”。此时,建立“乡土写作”采风本已经水到渠成,我们一般可分两大类构建:

第一类是以积累为主的素材采风本。它一般是直接记录看到的、听到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积极积累写作素材。

1.搜集记录家乡方言、谚语、童谣等。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家乡人的语言中常常会出现方言与普通话交融、口语与书面语并存、俗语与俚语结合的现象,这使得家乡人的言语变成独特、生动、优美、丰富的乡村土话。如:方言“一句闲话”(意为“爽快地答应”)“拆烂污”(意为“捣蛋、把事弄糟”)“绣花枕头稻草芯”(意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家乡就比普通话更为形象、生动、明了。这些扎根于乡土的言语,把它与普通话中相同意义的词汇一同摘抄到采风本上,再旁注一些体会到的言语背后所包含的乡土文化,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乡村的日常言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鲜活最生动的作文言语,学生边搜集边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能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还能激发写作文的兴趣。

2.搜集记录民间故事、传

说等。

民间故事作为乡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它又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时代乡民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同时这些民间故事还能激励人们热爱生活、颂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搜集民间故事、传说,能感受到传统的乡土文化,学习仿写、改写故事;搜集民间故事,可以让民间故事古为今用、传承创新、绽放异彩。

记录民间故事、传说,一般可以分如下板块:故事题目、故事内容、故事演变、内容人物的真实性、有关历史遗迹、传承的价值和搜集过程中的感悟等。这些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情况和爱好来增减,并确定某个板块作为重点记录。如:

【故事题目】

聪明的徐文长

【故事内容】

徐文长从小就很聪明,善于动脑筋思考。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出些问题考他。

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奖你一件礼物。”

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系住水桶,然后再把装满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竹桥。

伯父又出了一个更难的问题。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当然要给你,但你必须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在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对徐文长说:“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横下来。”伯父想,这下总可以把徐文长难住了。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往井里放,当竹竿顶放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人物写真】

徐渭(1521~1593年) 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的活动,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在入狱多年获释后,徐文长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73岁时,徐文长在贫病交加中以稻草盖身死去。徐文长蔑视权贵,亲民,多才多艺,同时也足智多谋,幽默乐观。他喜欢抱不平,扶弱济贫,惩罚凶暴。

【人物作品】

平湖秋月

平湖一色万顷秋,

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

月好四时最宜秋。

【记录感悟】

徐文长“提水过桥”和“轻取礼物”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的思维与众不同。可见,遇事要多动脑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解决的办法总是有的。

3.搜集记录民俗、民风。

民俗、民风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沿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民俗、民风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渗透着民族的传统。一些古老的民俗、民风,经过岁月的淘洗,之所以能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思想和生活的要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民俗、民风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所以民俗、民风是写作的好材料。许多作家都曾用他们生动的笔墨,勾勒过他们眼中的民俗、民风。《社戏》就是鲁迅取材于绍兴地方戏的作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家乡的节日习俗、风味小吃、居住习惯、服饰打扮、风土人情等,及时地记录到“乡土写作”采风本中。下面是记录春节习俗的两种形式:

【表格式】

【文字式】

腊月廿五,我市当地家家户户都要炒“变宝豆”。“炒豆”其实是泛指,其他还有炒瓜子、炒花生等,总之要炒的东西都是这天炒好,以备在正月来客时享用。“豆”一般指蚕豆,它有几种,考究点的是沙炒豆、芽蚕豆,普通的便是硬爆豆。炒豆时不时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加上锅铲声、吃豆声,很是热闹。民间传说在这炒豆、吃豆的过程中,人们要将炒好的豆撒在每个房间内,边撒边唱“变宝金,变宝银,变宝缸缸满,变宝坛坛满。变宝老鼠眼睛瞎,变宝猫儿眼睛亮”的民谣。这充分表达了人们期盼来年能发财、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同时,在廿五夜晚上,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洗“老虎脚”。洗老虎脚祈求来年能使身体健健康康、远离病痛,像老虎一样强壮有活力。夜里,百姓在晚饭后睡觉前,拿出木制脚桶,用炒“变宝豆”的余火烧的热水,慢慢洗双脚。一家老小洗脚按照“先小孩,后老人,最后中年人”的顺序。小孩子先洗,年幼的由父母帮助搓洗;其次是家中的老者,年纪大不能自理的由子女帮助洗;最后才是家中的中青年洗。洗脚先后顺序按古制“男左女右”的习惯,男子洗脚先洗左脚,女子则先洗右脚。洗脚的热水,水没至脚掌以上为标准,用手搓洗至少半个时辰。洗完后,用毛巾擦干,不再穿袜子,且不能再出门,直接上床睡觉。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蚕豆这一食品已成为百姓平常食物,廿五夜要炒“变宝豆”的习俗也渐渐淡去,但洗“老虎脚”的习俗一直沿传至今。

其实,记录的形式可由学生根据材料需要自由确定且可以不断创新,只要便于积累、便于查阅就好。搜集记录的内容也可以不断扩展,如记录名胜古迹的名人题字、亭台楼阁的楹联、庙宇寺院的碑文,等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编辑整理,分门别类,做专题积累,还可在整理过程中做些旁注或写一些心得。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类是以表达为主的写作采风本。有良好观察习惯的学生,在积累素材时,都进行着思索、判断、评价,萌发着“感想”。这时,有感而发,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虚构,不抄袭,自由活泼,形式多样,长短不拘,“我手写我心”,是采风本最好的记录。

乡土生活、乡土文化丰富多彩。有绚丽多姿的田园景色:柳枝青青,鸟鸣声声;山道弯弯,羊儿咩咩;河水清澈,鱼儿畅游……有充满欢笑的乡间劳动:草儿青青放牧忙,稻穗黄黄收割忙,柿子红红采摘忙……有惬意的乡村习俗:舂年糕,杀年猪,写春联,赶大集,看社戏,逛庙会……有聪明勤劳的乡土人物:巧手编制篮筐的姑娘,科学种田养殖的小伙,会传统绝活的大娘大爷,会下水摸鱼虾的娃子……有传统的乡土文化:有汤圆、粽子、黄酒、绿茶等饮食文化;有长衫、棉袍、毡帽等服饰文化;有陶艺、泥塑、剪纸、木雕等民间工艺文化;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有绍剧、越剧、莲花落等戏曲文化;有斗蛐蛐、猜灯谜、踢毽子、赛龙舟等游戏文化……引领学生走进乡土,就会有新的感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以下几篇就是学生描写故乡方方面面的作文。

1.描述故乡的田园风光。

秋天的田野

沈佳成

秋天的田野是美丽的,秋天的田野是迷人的。

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兴致勃勃地回老家去欣赏秋天的田野。远远望去,黄澄澄的稻田,翻腾着滚滚金浪,好像灿烂的彩霞飘落在田野。近了,我看清稻谷快成熟了,沉甸甸的,压得稻子直不起腰来。可是,它们还是使劲地随风摇摆,好像在为金色的秋天舞蹈。我踏着田间小路一边前行,一边闻着稻谷的清香,仿佛看到了人们挥镰收割的情景。

忽然,我的眼前呈现出一望无际的白色,像是白云飘落田野。我立即跑过去,原来是淘气的棉花桃焦急地咧开了大嘴,争先恐后地吐出自己雪白的棉花,迎接人们的采摘。你看,棉田里,年老的、年轻的,个个腰系竹篓摘得多欢哪!姑娘和小伙嘴上哼着丰收小调,两手穿梭似的摘个不停,一朵朵棉花纷纷落入竹篓。几个和我差不多大小的顽童,一会儿摘棉花,一会儿在棉花丛中捉迷藏,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沙沙,沙沙……”多么富有节奏的音乐啊!原来,我到了玉米地,是秋风在指挥玉米叶演奏《丰收之歌》。吐着红缨的玉米棒子,在绿绸带似的玉米叶间时隐时现,多么诱人……

“颖颖,来看奶奶?”奶奶家的邻居王大妈一边在玉米林里喊我,一边掰下几个玉米棒子,扔了过来,“带回家去烧着吃吧!”眼前的大玉米棒子,早就馋得我直流口水,我不客气地捧起玉米棒子,说了声“谢谢!”就向奶奶家走去……

小作者按移步换景的顺序进行观察,精心选取了秋天田野最有典型性的稻谷、棉花、玉米,具体地描绘了秋天田野景色的特点,深情地抒发了爱乡之情。描写时,小作者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从而加深了感染力。其间,还有人物活动的描写,真是绘声绘色,富有情趣。文章的结尾以小作者带着秋天的收获――玉米棒子去奶奶家作结尾,引人回味,其趣无穷。

2.记录故乡的传统文化。

大眼找“龙”年

黄奕心

一大早,我就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妈妈说:“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家都在迎接龙年呢!”“龙年在哪里呀?”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

妈妈指着窗外说:“你睁大眼睛仔细找找,龙年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我往窗外望去,突然发现人民大桥换上了龙年“新装”,一根根高大的灯柱上挂着一个个火红火红的灯笼,好像一条跳跃的长龙。江滨路两旁的大树上也挂上了大红灯笼。给曹娥江增添了新年的气氛。我开心地说:“我找到龙年了,它就是一个个挂着的大红灯笼。”妈妈笑眯眯地说:“大街上的龙年味更浓呢!”“那您快带我去找龙年吧!”

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来到步行街。步行街口耸立着一座漂亮的新年门楼,上面有两条腾飞的龙,旁边是两朵祥云。巨龙腾云驾雾,样子真威武。“哈哈!龙年在这里!”我乐得手舞足蹈。“是呀,新年是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和妈妈读起了门柱上的春联:“春日春风春浩荡,龙年龙岁龙

腾飞。”

妈妈刚带我走进上百万和城,我就被大厅顶楼挂着的一条巨大的条幅吸引了。条幅上面写着“龙年大吉”,还画着两个吉祥娃娃喜迎新年。“娃娃旁边为什么还画着金元宝呢?”妈妈告诉我:“那是人们希望龙年里财运滚滚。”商场里,老爷爷老奶奶争着购买过年的礼物;妈妈们正在衣柜旁试着一件又一件新衣,好像在比美。我也加入了新年购物的队伍,买了自己最喜欢的火龙玩具:“我把龙年抱回家喽!”

新年到,新年好!红红火火过龙年!

小作者结合家乡过年的习俗,以上街找龙年为线索,具体介绍了高挂大红灯笼,制作生肖“龙”图案,挂贴春联、年画和购年货等过年的传统文化特色。文章虽短,但始终凸显龙年的“龙”字,从灯笼排成“龙”,到两条飞“龙”,到“龙”条幅,到“龙”玩具,无不渗透着龙年的快乐和小作者对龙年的喜爱之情。

3.谈谈故乡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乡村

邵钰烨

什么是乡村?

一说到乡村就想到那淳朴的红砖黑瓦建成的幢幢小屋,一排排,一列列,中间是一条青灰的小巷。小道凹凹凸凸,全部用小石子铺成。也不知是什么时候铺的,已滋生出了一丝丝墨绿色的青苔,是岁月走过的足印,更增添了质朴的韵味。每当雨季来临,滴答滴答,雨打瓦片,这是乡村特有的乐曲,清脆中沉淀着历史的声音。静静走,静静看,忽然会跳出一个小女孩,梳着羊角辫,还插着几朵山花,一阵风似的从身边飘过,只觉得鼻尖有淡淡的花香。

最熟悉的,应该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吧。六月的夏风吹散了田间的鹅黄嫩绿,庄稼们换上了无比精神的碧绿军装。蔓延的绿色却也不觉得乏味――一道道庄稼纵横交错,嫩绿,浅绿,墨绿,怎么也看不厌。但相比之下,我更爱秋天的金灿灿――有着成熟韵味的美――映衬着农家人的笑脸。

而最令人倍感亲切的,还是一个个朴实的乡亲。碰见了,总是微笑示意,但更多的是亲热的招呼,一块儿坐下拉几句家常,这时才发觉岁月如梭。

在自家的石板上洗衣,洗菜,淘米,难免缺个啥,吆喝一声,便是满满塞了一怀。左邻右舍和气得像一家人似的,矮矮的围墙阻隔不了幸福的欢乐。每户人家里都飘荡着暖暖的爱,若是在城市中,也许早被高楼大厦拦断了。

小巷古老,田园迷人,乡亲朴实,心灵美丽,这就是我心中的乡村。

读到题目,心头不免自问:“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乡村?开篇的提问,强化了自问,吸引了读者。作者接着抓住小巷颜色青灰、路面凹凸、青苔墨绿和对雨声的联想,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小巷古老。然后以田野的色彩突显它的迷人,以乡亲的朴实突显心灵的美丽。这样的感受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仔细的观察。结尾照应开头,行文紧凑,点明了乡村的特点。

4.讲述故乡的习俗故事。

一篮馒头

钟黎英

“噼噼噼,啪啪啪!”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吵醒了我的美梦,我恼怒地用被子蒙住了头。

突然,我觉得有人在轻轻地推我:“小英,快起来。”我

掀开被子一看,原来是妈妈在

叫我。

我懒洋洋地问:“什么

事呀?”

妈妈笑盈盈地说:“今儿个你杨二叔家新房上梁,放完鞭炮就要丢馒头了,再不起来,就捡不到馒头了。”

我一听,“噌”的一下从床上蹦了下来,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直奔杨二叔家。

“嘭――啪”,几个“天地响”,杨二叔家可热闹开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新楼房前,向杨二叔道喜:“恭喜,恭喜,恭喜发财!”“他大叔,大富大贵,年年有余(鱼)……”把杨二叔乐得合不拢嘴。

不知谁喊了一声:“丢馒头喽――”于是那些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孩子们“哗”的一下跑去捡馒头,我也挤在里面。杨二叔乐呵呵地说:“别急,别急,大家都有份。”

丢馒头的是杨二叔的大儿子大春哥,只见他满面春风,站在屋顶上,逗趣地说:“喂,小鬼们,馒头下来了。快接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从天而降,小伙伴们争着去抢。大春哥笑着说:“你们别抢呀!等会儿要你们个个吃不了兜着走。”说着一个个馒头像下雨般地落了下来,弄得大家手忙

脚乱。

一会儿,我的口袋都装满了,连手里也拿了五个,实在没法捡了。看看旁边的伙伴们,他们的情景也和我差不多,最有趣的是“贪吃大王”小胖,他居然脱下了外衣,用衣服把馒头兜了起来,大家见他那股馋劲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正愁没地方装,正巧看见二姨拎着篮子去买菜。我灵机一动,跑过去,对她说:“二姨,借用一下你的篮子。”二姨一下子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

不着头脑:“你,你要篮子干

什么?”

“待会儿你就知道了!”我故作神秘地说,抢过篮子就跑。

上面还在丢馒头,可是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谁也没法再捡了。于是,我把一个个馒头放进篮里。哇!一会儿工夫居然捡了满满一篮。

二姨见我拎着满满的一篮馒头,笑着问我:“咦?捡

了那么多馒头,你一个人吃得

了吗?”

我做了个鬼脸,说:“怎么,你愁太多了?来,你先吃一个。”

杨二叔在一旁插话道:“吃吧,捡吧,如今咱家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馒头丢完再去买,大家高兴高兴。”

听了杨二叔的话,我们小孩儿个个拍手叫好……今天呀,真是高兴。

平凡的生活习俗,有丰富多彩的一面,只要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能从中撷取写作材料。小作者眼光敏锐,选取了“丢馒头”这一乡村风俗――盖好新房,选个好日子来丢馒头,据说可以大吉大利,来反映农村的变化。习作写得很有生活情趣。当懒洋洋的“我”一听说杨二叔盖新房丢馒头了,就“噌”地下床,穿了衣服,直奔杨二叔家。接着是丢馒头和捡馒头的场面:丢馒头的不断丢下“白白胖胖的‘娃娃’”,捡馒头的“居然脱下外衣”兜馒头,而“我”则“借用”二姨的篮子“捡了满满一篮”馒头。真是丢的开心,捡的高兴。

三、鼓励诱导,经常记录

“乡土写作”采风本建立初期,学生热情较高,但时间一长,可能也会逐渐失去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鼓励诱导,使学生经常记录。

1.采风交流评比。

每位学生从自己的采风本中选一两篇参赛,先小组海选,再班集体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班内表彰。评比内容自由选择,或规定专题;交流形式可以是讲述、朗诵、演讲;评比规则、标准集体制定,人人参当评委;评奖分组、班两级,扩大奖励面,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采风展览评比。

一是将自己的采风本附上自我评述(以介绍优点,提出困惑为主),让全班同学观看品评;二是从自己的采风本上选取文稿编制成小报,让全班同学观看品评。两种形式,以获得赞同、受到点评数量多者为优胜,同时评出最佳品评奖。这样展评,人人参与,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及时指出优缺点,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采风展示园地。

要育苗就得有苗圃。创办班级《采风报》,利用班级黑板报,以自荐或同学、教师推荐的形式,不断地将学生的采风佳作展示出来,从中挑选出更优的直接向校刊甚至是全国各地的少儿报刊推荐发表,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主动、积极地记好采风本。

4.采风域外交流。

第6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胡湘军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真的就和苦瓜、丝瓜、长长的豇豆为伍了,且耳鬓厮磨了十多年。1990年7月,胡湘军从西南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分配到攀枝花市农科院工作。那年她22岁,红扑扑的脸蛋。高高翘起的马尾辫,走路都是一弹一跳的,在攀枝花灿烂的阳光下明媚娇艳,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是很快,这道风景就融化到了蔬菜育种和蔬菜栽培的试验田里。胡湘军很快就用长裤换去了长裙,头上顶起了硕大的草帽,还在脖子上围一条毛巾,烈日下数小时地观察种子的变化,观察蔬菜结出果实前黄黄紫紫的花,她为这些神奇的生命元素着迷,常常一盯就是几小时。

一个优良品种的研发实在是靠时间和细心堆出来的。比如,很多蔬菜种子的改良,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最让人忐忑不安的是,如果这几千个日子的某一天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很有可能把所有的辛苦付诸东流。1994年。勤恳踏实的胡湘军开始主持完成攀枝花市攻关课题“豇豆新品种的选育”,即采用系统选育及杂交选育的方法,育成丰产、优质、早熟的攀豇一号和极早熟、丰产的攀豇二号。接到课题,胡湘军就再也没了自己的时间,几乎每周都要下乡,或者去试验田。早上天还朦朦亮的时候,她就下地了,下雨天穿上雨靴,披上雨衣,豇豆每一天的生长情况,每一个气候变化下的生长状态,她都要了然于心。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风里来雨里去。胡湘军伴随着蔬菜新品种的研发,开始为人妻,为人母,不知不觉间就长大了的儿子开始上幼儿园丁,上小学了。

2004年,胡湘军研发出的豇豆,肉质细,产量高,比一般豇豆早上市一周,许多农民试种后赞不绝口,同时因为早上市,带给他们很好的收入。而课题也通过了省级品种审定并正式定名,攀豇二号作为2004年四川省惟一的蔬菜重点推广品种向全省推广,获得省农作物育种攻关的项目补助,还作为全国农作物优势产区主要品种推广,获得了2005年攀枝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饭桌上,儿子嘟起小嘴吃着清香翠绿的豇豆喊:“妈妈,妈妈,这是你种出来的吗?”胡湘军就笑:“是啊,宝贝。”

胡湘军的先生彭善新也是攀枝花市农科院的研究员,园艺室的主任,部级专家,下乡也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先生会开她的玩笑:“我发现你有两大特点,一是只要给妈妈打电话,多半是请爸妈过来照看儿子,你要下乡了,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周都有;二是,从我认识你那天起,你嘴里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就是,苦瓜、丝瓜和豇豆,难道我娶的是个豇豆公主?”

本子、相机和凉开水

“知道那种头昏眼花、皮肤火辣辣的疼,脸上因为流汗太多满是盐渍的感觉吗?真的,我和同事们就经常这样。”胡湘军说。每次去试验田,她都要准备好三样东西:本子、相机和一大壶凉开水。本子用来记录蔬菜的生长状况和问题,相机要拍下挂果前花蕾的模样,而那一大壶凉开水,则变成了汗水,从皮肤渗了出来。胡湘军知道,豇豆花粉杂交的最佳时间是正午12点到下午3点之间,那时气温最高,阳光最强,尤其是这个时间段的攀枝花,烈日酷暑,马路上几乎看不到人,田间地头也很少看见农民在劳作,只有成群的蝉儿,在闷热的正午鼓噪着。但是,这个时候胡湘军一定得下地,在密不透风的丝瓜架和豇豆架下穿梭观察,记录。

有一次,胡湘军已经感冒几天了,但那段日子是研究花朵最好的时机,她咬了咬牙,拿起草帽下地了。高高的豇豆架闷不透风。豇豆角白色的花冠密密匝匝地铺陈在眼前,恍惚中她觉得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胸闷得透不出气,挣扎着喝了几大口水,摔倒了,硬撑着自己慢慢地爬到了外面……直到今天,她都会清晰地记得那些白色的有如云雾般的花冠,它们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喜悦和激情,也让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和汗水。

彭善新还记得妻子大哭的那次,胡湘军去准备职称的英语考试,加上考试那天,前前后后只有3天没去地里。从考场上下来,胡湘军飞奔着跑到试验田,刚到地头,她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虫子已经吃掉了大多数花朵,残碎的花瓣可怜巴巴地挂在架子上。胡湘军的眼泪喷涌而出,这可怎么办啊,一株豇豆最多也只能收上来十几颗种子,如果就连这十几颗也收不上来的话,那前几年的工作可就白做了。那几天,胡湘军焦虑得彻夜难眠,一下子就憔悴了很多,彭善新心疼妻子,不停地帮她想着补救的措施。终于,打过农药后地里的灾情得到了控制,胡湘军的脸上也有了一丝笑意,但从此后,除了晚上睡觉,她再也不敢离开试验田半步了。姆妈心疼地对女儿说:“你啊,就是盯孩子也没盯得这么紧过。”

18年过去了,胡湘军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22项,完成科研课题19个,获市级以上各级成果奖励17项,获奖成果共创社会经济效益7亿多元。我们看着这些闪光的数字,知道这些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那是智慧、勤奋、无:私、泪水和汗水的总和。

第7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案由

2003年2月21日,四川省阆中市兰氏蔬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到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绵阳经营部,以8元/公斤的价格购得“种都牌特早豇二号”豇豆种子2000公斤。

据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介绍:该“特早豇二号”豇豆同期播种比“之豇28-2”早上市10-12天,前期产量比“之豇28-2”高25%-30%,适应性和抗病毒能力强,亩产可达4000公斤。其关键技术在于:(1)大棚育苗早栽;(2)选择土地前作未种植过茄果类作物;(3)不宜在河滩荒坡种植。

2月28日,种都种业有限公司将这批种子托运至阆中,兰氏蔬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收货后,除该公司自种300亩外,其余则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将种子发至当地的13个蔬菜基地,即阆中市保宁镇沙溪办事处嘉陵村、清溪村、大河梁村、石桥子村、盖元村、大石板村、蟠龙村,文成镇大桥村、龙泉镇人民政府,扶农乡农机管理服务站,朱镇乡陵江村,江南镇天安观村、金银观村。

2003年6月底,兰氏蔬菜食品有限公司与种都公司电话联系,称种子有质量问题,要求派人去现场察看,种都公司立即指派由高级农技师等组成的专业服务队赶赴现场察看。服务队的同志在现场察看后,确认“特早豇二号”长势欠佳,原因不在种子质量问题,而是由于种植条件太差。从现场观察的情况看,兰氏公司将种子种在贫瘠的河滩地上。河滩地上四处乱石成堆,杂草丛生,再加上该地头年才种了西瓜,西瓜地遗留下的枯萎病菌对豇豆的正常生长影响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种都技术服务队的技术员们与兰氏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情况分析,建议兰氏公司按种都提供的技术资料要求,多施农家肥,注意增加磷肥、钾肥改变土壤结构。

后来的发展,令种都始料未及。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接到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诉讼文书。

原告四川省阆中兰氏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称:2003年2月21日,该公司向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订购“种都牌特早豇豆二号”豇豆种子4000袋,当月28日,公司收货后,除自种300亩外,其余发至13个蔬菜原料生产基地,其种子包装标明为四川省广汉蔬菜研究所(种都种业有限公司前身,记者注)生产,特征为:花淡紫色,每花序结荚2-3对,荚色嫩绿,尖端略带红色,荚长50-60CM;适应广,抗病毒,商品性好,亩产可达4000公斤,种子质量标明纯度97%,正常保质期2年。原告按被告随附的《早豇豆及秋豇豆高产栽种技术》资料种植,苗期开始表现正常,后期叶黄抗病能力弱,开花后表现种杂,有白色、红色、青色、紫色各颜色花,豆荚短,最长约40CM,短者约10-15CM,且鼠尾严重,早露籽,肉质薄,亮节节,早衰,产量低。该种子经检验“纯度低于标签标注的质量指标”。

原告认为,被告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法律禁止的劣质种子,致使原告承包地种植的300亩豇豆仅收获8万多公斤,13个基地种植的2000多亩豇豆,仅向原告交售7万多公斤,不仅减产造成了原告承包经营损失,由于其产品商品性和适口性差,致使原告利润较高的该品种丧失市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索赔500多万元人民币。

被告人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李波剑等律师从该民事诉状上发现了诸多疑点并向有关各方提出问题∶一是按照种都公司提供的栽培技术资料要求,种都牌“特早豇二号”种子亩用种量为1.5-2公斤,兰氏公司购买的2000公斤种子最多只能种植1333亩,但兰氏公司等原告在诉状中却称种植了3150亩;二是种都公司是直接将种子卖给兰氏蔬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兰氏公司以每公斤加价100%的高价卖给农户。依照法律规定,嘉陵村等13个原告不具备诉讼的主体资格,阆中市人民法院不该受理其诉讼请求。根据《种子法》相关规定,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应先由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然后经营者再向生产者主张权利。就是说,即使兰氏公司认为种子有质量问题,也应该由公司承担责任,然后再向种都公司索赔。之所以兰氏公司要与13个原告一同种都公司,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想利用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三农”问题,大造声势给当地政府和法院施压,想通过激化社会矛盾来达到自己不当索赔的目的。三是像这种庭审索赔500多万元的大案,依法应由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阆中市人民法院无受理权限。

但是,阆中市人民法院2003年12月受理了此案。

背景

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座落在成都市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专业从事蔬菜新品种研究、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现代农业科技型民营企业。该公司成立10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络和完善的服务推广体系,公司年销售辣椒、茄子、黄瓜、西瓜、甜瓜、番茄等20多个品种的种子400多吨,可种植面积5000万亩,部分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连年稳居全国同行前列。公司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连续10年被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总经理刘光基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2000年以来,先后当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理事,四川省十届人大代表。

兰氏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位于阆中市伞盖南街46号,注册资金50万元,公司以加工榨菜、泡菜为主,公司成立之初,所用蔬菜原料大都从成都、彭州等地贩运,成本较高。后来,公司在阆中市文成镇等乡镇到处收购蔬菜、承包地块栽种蔬菜。该公司现更名为三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处于亏损状态。阆中市工商局的工商档案这样描述兰氏公司亏损原因:农户对种植蔬菜信心不足,产量不高,成本上升,费用显著增大。

兰氏公司为了主张自己的的损失,委托阆中市种子站对“特早豇二号”豇豆作了真实性与品种纯度鉴定。结论为,该批种都牌“特早豇二号”种子纯度为95.5%,低于标签标注的质量标准。

四川省蔬菜专家林越群与部份四川种子专家向记者介绍称,“阆中市种子站等有关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在种都豇豆种子的纯度鉴定和丰产实验中存在八个方面的违法、违规操作:

一、出现质量纠纷后,所在地阆中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及时通知种子生产商派员到现场参加田间鉴定,核实面积等相关情况;

二、种子质量鉴定没有按规定由生产商和使用者提供封存的样品进行鉴定;

三、田间现场鉴定的专家名单需征求当事人和申请人意见;

四、田间现场鉴定要求书面通知当事人双方到场,而兰氏公司并没有书面通知种都公司到场;

五、参加田间鉴定的人员无一人具有法定专业资格;

六、阆中市种子站的田间现场鉴定错过了该作物典型性状表现期,属无效鉴定;

七、错过了种子适时播种期,违背了农作物生产的基本规律;

八、阆中市种子站无进行丰产性实验的国家法定许可。

真相

为进一步弄清事情真相,记者专程赶赴阆中。

6月28日,按照原告提供的农副产品购销合同,记者对阆中市保宁镇沙溪街道办事处嘉陵村、清溪村、大河梁村、石桥子村、盖元村、大石板村、盘龙村,文成镇大桥村、龙泉镇人民政府、扶农乡农技站、朱镇乡陵江村等大面积栽种豇豆的农户,特别是第一次庭审时出庭的51位证人进行了明查暗访,结果令人震惊。

在大石板村,记者向当地农民打听该村2003年豇豆的种植情况,在场的群众异口同声地说,大石板村没有人种豇豆,即使有种的,也只是种少量几株自己食用。该村七社的汤仕武说,没听人说过种豇豆的事,全村都没有哪个大面积种,即使种植都是零星的种一点点。

大石板村三社原社长汤仕奎说,兰氏公司提供的“证人”李连琼是大石板村支书兰永先的老婆,又是兰氏公司负责人兰炳坤的姨娘,作为村支书的兰永先和作为兰氏公司负责人的兰炳坤都是此案的原告,找李连琼作证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据村民们反映,去年,李连琼一家一株豇豆都没种,另一证人兰永奎种了一亩多地的蔬菜,但种的豇豆只有一分多地。

龙泉镇严颜寺村五社的冯永德在“证言”中说,他从村上领了1斤种都牌“特早豇二号“种子,共种了四五分地,总收成约40多斤。然而,冯永德的妻子罗琼却告诉记者,去年,冯永德春节过后就外出打工,7月初,冯才回家,在家呆了三个月,又外出打工去了,她家根本没有种豇豆。

嘉陵村村支书郑诚告诉记者,是兰氏公司组织十三个村民委员会向法院的,费3.4万元,全部由兰氏公司支付。兰炳坤还专门召集13个村的村支书开会,会议内容就是如何向种都索赔。

盖元村村支部书记曹感成、会计颉永卫及沙溪办事处大河梁村五社的任秀菊、刘会琼在“证言”中说,种都牌“特早豇二号”豇豆苗期开始表现正常,后期叶黄抗病能力弱,开花后表现种杂,豆荚短、且鼠尾严重,早露籽,肉质薄,亮节节,早衰,产量低。然经原阆中市人大代表、沙溪办事处农民牛成奎等人证实,沙溪办事处大河梁村只有一社种外销商品蔬菜,盖元村根本就没有种外销商品蔬菜,有农户种一点蔬菜均系自给自足,根本不外卖,也没有蔬菜及豇豆的减产现象。在原告提供的证词中,盖元村种“特早豇二号”豇豆175亩。

龙泉镇花树湾村三社的杨朝均在“证言”中称,他种了1亩多豇豆,大约采收200-300斤,卖钱不到170元……而面对记者,杨朝均却说,他去年拿了三袋“特早豇二号”豇豆种子,种了一亩地,产量与其它品种差不多……

阆中市沙溪办事处大桥村7社村民邓德贵告诉记者,去年,阆中市兰氏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曾发给他一袋500克种都牌“特早豇二号”豇豆种子,叫他拿回家种植,并叫他将包装袋保存好,准备打官司赚钱……

2004年8月18日,四川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受阆中市人民法院委托,对兰氏公司封存的种都牌豇豆种子作出了重新鉴定∶“一、根据专家鉴定意见,该封存样在田间的表现与广汉市蔬菜研究所描绘的特早豇二号的特性基本一致,整齐度(纯度)为96%,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5-1995规定的容许误差标准,该封存样的整齐度(纯度)与所标注的97%的纯度在容许误差范围内,视为合格。二、根据试验,特早豇二号豇豆的小区实收产量为147.52公斤,折合亩产为1311.35公斤,比“之豇28-2”(961.47公斤/亩)高36.39%,比“成豇3号”(1393.85公斤/亩)低5.92%”,

同日,被告律师李波剑向记者透露,阆中市人民法院罗心仪法官电话告知说,“已有两个原告撤诉。其余的原告想与被告即刘光基的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广汉市蔬菜研究所协商达成赔偿调解协议”

刘光基向记者表示∶“种都牌豇豆种子质量合格不可能赔偿!”

第8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关键词】 生物园 实践 探究 创新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祛。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生物》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最初的设想

网络流行"开心农场",我们能否开发一个现实版的农场呢?

在校园里,一楼第一生物实验室的北边,垃圾箱的东边,有大约20多平米L型空地,曾经的垃圾箱已经移走,偶尔有垃圾从楼上窗户飘落下来,显得有点脏乱,每天清晨,阳光从东边照射下来,下午,夕阳从西边洒下余辉,这块场地安静的差点被大家遗忘,为了清洁和树立学生良好风气,我们想把这里申请成为生物实验田,成为生物教学实践和观摩的园地。

如果有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有蜂蝶飞舞、鲜花绽放美丽的景象,那么这里不再是脏乱死角,或者寂寞一角,而是美丽绿湾,小小的花园。也许会变成学生学习生物、动手实践、探索观察的学习乐园。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我们就这样拥有了一片小小生物园。目的是集思广益、带领学生大胆创新,开辟一番新天地。

(二)开垦、规划、耕耘、播种

2011年春天的一天,小小生物园诞生了,同一天,手机报提示:西安市楼市平均房价每平米7447元,真是寸土寸金啊!在房价日益上涨的城市,突然得到一块免费的属于自己的自留地,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传达了这个信息,小小生物园让同学们热情高涨。

怎么规划呢?首先是设计标语牌,2米X2米的展板,前言思考了很久,还向领导、同行教研室的老师们征求意见,最后定稿如下:从蚯蚓到鼠妇,这里是动物的地下乐园;从玉米到洋葱,这里是"开心农场"的现实版;从书本到现实,这里是探索生命奥秘的试验田。这里展示了植物的一生:从种子萌发、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每个阶段都揭示着生命的奥秘。这里微缩了自然的和谐:种子与虫子相互依存,动物植物微生物重修旧好。看懂什么是遗传变异了吗?看到根瘤菌长在哪里了吗?让我们从这里出发,细心观察,大胆质疑,探索生命的真谛!

然后设计墙上7个窗户之间六块空白墙上的宣传展板,分类为:前言、无土栽培、园艺植物、传统作物、奇花异草、食肉植物。网上搜索相关图片,规划图片格局、大小尺寸、联络美术老师设计、出图、装裱、塑封、还要防雨、防风、上墙悬挂。

每个班级各分得一块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不仅仅是生物兴趣爱好者,自己的地,种什么自己决定,自己提供种子,就这样,放学同学们自带工具,脸盆、小铲等。开垦,挖掘、松土、平整、播种,三到五天的功夫,初一共八个班的同学依次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种下了玉米、向日葵、芋头、马铃薯、高粱、谷子、扦插的紫罗兰、天竺葵、兰草、朝天椒、茄椒、花生、黄豆、南瓜。在六个窗户下种有丝瓜、灯笼花、扦插的爬山虎、冬瓜等。第一次播种的场面很热闹,作为老师的我,为大家拍下了难忘的照片作为记录。

(三)自己动手,给植物挂标签

在生物课本上,我们了解了很多探究科学的方法,其中有分类法和收集资料分析法,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种植物,完全可以放手锻炼学生,检阅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由同学们自己给植物制作标签,设计性状,塑封、悬挂,这个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帮助解决了塑封标签的费用。

同学们大概调查、统计了一下,校园植物以及生物园植物有四十多种,数量较大,于是各班分小组布置了任务。时间规定两周。

课余时间积极调查、访问园丁和老师、家长、街坊邻居,查阅网络资料和花卉书籍,明确每种植物的学名、拉丁文名、当地俗名、科、属、种分类、分布用途,最后注明制签人。

时间到了,收上来的标签做得符合要求。而且形状、风格设计各不相同,很独特,有的标签像四叶草、有的像一片叶、有的像桃心,有的像月亮,有的是个胖娃娃样,真是漂亮好看。校园里的植物现在也有名有姓了。悬挂标签美化了校园,使我们美丽的校园知识味更浓了。我相信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合作学习、情感交流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分享着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四)期待--每日看三回,盼着开花结果。

种子播下去了,不仅我,同学们都很担心:"老师,你说会不会发芽?"

我说:"咱们一起观察、一起期待吧?"

一粒粒种子埋进土壤,好像微小的星光驮着无边的夜色,我们期待着新的变化。

"老师,会不会有人破坏啊?把咱们的小苗拔掉?"

每天早晨,都有来早的同学围着生物园在寻找,寻找什么呢?寻找绿芽?寻找希望。

有一天,学生奔跑着来告诉我:"老师,我们的黄豆全发芽了。真的,整整齐齐12行。那可是我妈妈打豆浆用的黄豆啊,没有想到真的发芽了。出芽率百分百呢!"

过了两周,陆续的,每一块自留地都发芽了,破土了,吐绿了。玉米苗很见长,没有想到南方的芋头在北方也能很好的生长,花生也发芽了,同学们问:"老师,它能结出花生吗?"带着问题,我也疑惑:这是硬土质,不时沙土,能结花生吗?

每天有人来早了去浇水,下午放学回家前,也背着书包三五成群去看望。那种急切的心情,我拍成照片珍藏起来。

盼望着、盼望着,向日葵的金黄色花盘越来越大,5平方米左右的花生盛开着金色的花朵,花柱深深扎进泥土,黄豆的小豆荚悄悄地藏在叶下,玉米个子最高了,高粱也不示弱、茄椒可爱的果型更加展现出果实变异的魅力,谷子低下了沉甸甸的脑袋,芋头的叶片更大了,小棒槌一般的丝瓜爬满藤条,灯笼花竟相亮相,生物园里欣欣向荣,绿的叶、绿的茎,红的花、黄的花,从不同的部位绽放着生命色彩。

(五)走出课堂,去生物园上课。

课本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植物的生长》《传粉和受精》、《开花和结果》等等,我们的小小生物园,就是活的标本,就是讲解、演示、学习、观察、探究的乐园。

有时生物课,学生提前整队下楼,跟随我,走在校园里,别的班级很羡慕。我的学生都很兴奋,脚步轻轻,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对知识的好奇,对生命的探究,不仅体现在宁静思考的脸上、满脸狐疑的神态还有激烈辩论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激烈的争论当中,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交流,各抒己见,老师就是其中的倾听者,指导者,我喜欢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场面,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

我走在路上,听学生家长向我反映:"我孩子可喜欢生物课了。"有的学生校园里遇见我:"老师,咱们下一次什么时候去生物园?咱们上次看的那个《虫虫总动员》下次还看吗?"无形之间,学生已经把上生物课当成一种期待,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渴望,心中有生物课,心已经飞出课本,飞到大自然,这何尝不是一种好现象呢?

热爱生物科学,培养学习兴趣,还有什么事情是推着、催着、逼着去做的呢?因为热爱,所以有效果。这与我们提倡的高效课堂相得益彰。虽然考试成绩也能说明教学效果,但是真正意义上长远的、深入持久的教学效果,我想不仅仅是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与其他科目学习方法的关联性、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成人以后的择业,成为人生事业的导向,生物技术、科研开发、养殖、生态环保,很多很多,这难道不是教学效果的延伸吗?

(六)秋天,收获的季节。

玉米棒子挂在枝头,已经成为老玉米了;高粱低下了沉甸甸的脑袋;谷子早已累弯了腰,经常有鸟雀飞来坐享其成;天竺葵花期很长,挺了很久;灯笼花的果实像铃铛一样悬挂在窗户上,随风摇曳;丝瓜有十几只了吧?满园秋色,硕果累累的景象如今真的成为现实,真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位学生都舍不得采摘下来。

花生面积最大,到底底下有没有花生?大家亲眼看见花生开黄色花的繁荣景象,仍然对结局充满期待,我说,等到中秋节后,咱们一起挖花生吧。

中秋节过了,花生一串串拔起来,揪着、剥着、吃着、笑声、赞叹声、惊讶声汇成一片、听说真的结花生了,学生课余纷纷跑来,争相抢工具挖掘的场面历历在目,争先恐后提一串花生和生物园合影,那花生和铲子简直就成了道具被一遍遍利用。也许不在乎有没有吃到花生,在乎的是真的结花生了,自己播种真的有收获了。

(七)加入我们的绿湾生物社吧

金秋十月,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到了,经过一轮的播种和收获,绵绵细雨中,我们的秋播也结束了,绿湾生物社又以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了。

这里是绿湾,L形的弯度位于教学楼寂静的一角,清晨,阳光从东边照射下来,黄昏,夕阳收走最后一抹余辉,生物社的孩子们把这里当成了阵地,这里凝聚了一群喜爱生物科学的孩子们。

绿湾是我们社团的名字,绿色,是充满生机的色彩,绿色,是满怀希望的色彩,绿色是生命和环保的象征,与生物社团活动的主旨相符,探索、动手、观察,希望同学们亲手种下的绿色能够成为生命中永不磨灭的色彩。希望生物社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港湾。

(八)结束语

《生物》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其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短短的一个生长季中,我和同学们精心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从种子到果实,从书本到现实,汗水中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探索着生命的奥秘,一起收获的不只是各样的果实,更有我们一起成长的喜悦。

第9篇: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范文

《预防近视眼》主题班会教案

四(2)班

罗长华

班会目的:

1.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使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和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注眼睛健康,学会用眼卫生。

班会重难点:

触动学生心灵,使之切身感受到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重要性。

班会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话题

师:(唱)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精彩,感受心灵的碰撞,交流心中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课件出示活动主题)

生齐:——呵护心灵的窗口。

二、近视知多少

三、近视大家谈

板块一:说说近视生

1.交流汇总课前调查一的情况。

2.观察调查数据,得出结论:随着年级升高,班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

3.小结:是的,这就是我们身边现实的近视情况。相信大家看了下面的小品会有更大的触动。

板块二:想想近视原因

1小组交流汇总课前调查二的情况。

2.各组汇总调查情况,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调查结论。

从大家观察可以发现,近视的同学大部分有以下行为习惯:

看电视距离太近,看电视的时间太长,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长时间的在电脑前,不合理饮食;

在车厢里看书,遗传因素,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小结:现在,我们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找到了同学们近视人数逐年增长的原因。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局面继续下去呢?

四、近视你我他

板块一:护眼常识我知道

1.看书“五个不”

不能在光线很暗的地方看书。不能在太阳光下看书。不能走在路上看书。不能坐在车上看书。不能躺着或趴着看书。

2.眼操要注意

勤剪指甲,手干净,节拍准确,姿势对。

3.吃上有讲究

嚼硬食:咀嚼就被誉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萝卜、土豆、黄豆、水果等耐咀嚼的硬制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多吃柑橘和绿色蔬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多吃柑橘类水果和绿色蔬菜,增加叶黄素的摄入量,防止视力退化。

补锌: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近视患者的发锌和血清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视力者,补锌可提高近视患者的视力。

补钙:不仅仅是对骨骼系统,钙对眼睛也很重要,钙的缺乏可导致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肌容易疲劳,使近视加深。

4.小结:同唱《护眼歌》

保护眼睛真重要,小朋友们要记牢;读书写字坐端正,眼睛离桌一尺遥;走路坐车和躺着,千万不要把书瞧;眼保健操天天做,一日两次不可少;

板块二:爱眼宣传我参与

1.“眼情”介绍:

如今,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近视率可达50%——60%,在医学院校,近视率甚至高达70%——80%,小学3、4年级的近视率也达到30%——40%。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而大学生高达76.74%。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加入到爱眼宣传活动中来。

2.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希望我们保护好自己眼睛的同时,人人争当爱眼宣传员。

总结: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永远美好多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爱眼护眼小卫士、小宣传员,共同呵护我们的心灵之窗,迎接美好的明天!

鹿寨县鹿寨镇第四小学

《预防近视眼》主题班会图片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