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当前热门专业精选(九篇)

当前热门专业

第1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现实生活中,的确不乏这样的事实:两个高考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因为大学就读的专业不同,毕业后的人生际遇有着天壤之别。选择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对高考考生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而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影响,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一些热门专业就业遭遇寒流,这也给今年的高三生和家长带来了疑惑:上大学究竟该如何选择专业?

普遍心态――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好

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不能仅以当前市场哪个专业热门作为依据,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所要报考的专业,并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了解哪些行业是新兴行业,瞄准新兴行业选择专业。其实,招生时的热门专业就业时不一定是热门,冷门专业走俏职场的情况这两年一再出现。一些专业之所以热,实际上是被盲目追捧的结果,而且招生中的热门与就业市场上的热门没什么必然联系,相反一些人们眼中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却成了社会上的“香饽饽”。

然而考生和家长为什么要去追捧热门专业呢?记者采访了多位高三学生和家长,他们的回答都是一致的:读热门专业当然是为了将来就业,而判断专业是否热门的唯一依据就是录取分数。

一位家长说,他们不可能去调查社会上究竟需求哪一类人才,因此对他们来说,判断一个专业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录取分数。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所谓热门专业,其实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经济管理、会计这两个专业的人才,近年来已经相对饱和,而在一份针对考生和家长的调查中却稳居热门专业的前三位。

科学选择――考虑要全面,兴趣是关键

■可参考当地“紧缺人才目录”

在选择专业时,只有极少数考生能做到胸有成竹,绝大部分考生要么似是而非,不明就里,要么凭一时的感觉和兴趣。

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三毕业班老师、高校就业办负责人表示,如何合理地填报专业志愿,不仅直接决定着能否被自己满意的院校和专业录取,还事关考生未来的职业道路。考生、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考生本人的专长和性格特征。

2.专业的“冷”、“热”。

3.所报考院校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4.各种“紧缺人才目录”和各行业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参考全国各地公布的当地“紧缺人才目录”,以及有关部门、权威机构的各个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有关数据。

5.将来是否打算考研。也许相当一部分考生会考虑毕业后继续深造,即考研、读博士,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

■首先考虑感兴趣的专业

选专业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社会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将来的就业就有保证。

其次,选择专业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应以招生院校在当地近3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

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潜质、能力等综合考虑来选择专业是今后成功的关键,不要一味去追热门。市场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再热门的专业也有就业不如愿的,再冷门的专业也有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并且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永远的热门。

■选择专业不可“望名生义”

有些学校为了招生的需要,把原来的专业改一个好听的名字,就摇身一变成了“新兴专业”或“热门专业”。一些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应“望名生义”,首先应该仔细研究某一专业的内涵。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仅凭某一个专业的名称,就决定是否报考该专业,而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该专业进行了解。

考生、家长最好前往该校进行咨询,问清楚这个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些什么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目前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并询问清楚该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以及该专业所在的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师资等情况。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这一专业是否适合自己。

社会声音

考生和家长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将来希望留学,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选择基础学科更合适一些。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各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一样,选择的专业就不同。

专家建言

第2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是否当下的就业率就能代表一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否考生和家长想当然认为的高就业率专业就一定好就业……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更清晰地了解近几年各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指导考生与家长理性客观地了解专业,选择专业,本刊特推出“专业就业数据分析”相关内容。其中数据来源为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

在本次就业数据分析中,将围绕“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热门专业”“就业率最高的20个专业”“就业率最低的20个专业”“毕业人数前20个专业”“小众专业”“同一门类中就业率高的专业”“同一门类中就业率低的专业”等七个主题,通过数据统计、专业点评的形式来分析,为考生选择专业提供思考。

所谓“热门专业”,即受考生和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高的专业。本文选取新浪高考频道“专业关注榜”、网易高考频道“专业人气榜”与麦可思就业排行榜中统计到的最受关注前二十个专业中重合率最高的十个专业,分别为:金融学、税务、英语、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与物流管理。

从专业统计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热门专业”的指向也发生着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选择专业观念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有关,而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大力发展基建,“经营”“土木建筑”等专业又成为了考生专业选择的“座上客”。本文即对备受考生和家长青睐的十大热门专业近三年就业趋势进行分析。总体分析:热门,并不一定热就业

本次选取的受关注度高的十个专业分别属于经济学、文学、工学、医学与管理学门类,尤其是工学、管理学所占比重最大,分别有三个专业榜上有名。可以看出,在了解专业过程中,考生与家长倾向于工学和管理门类。

工学门类下最受关注的三个专业中,车辆工程2009~2011年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0%,是十个专业中最领先的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均以88.33%的就业率居于榜眼的位置。可见,这三个专业当下的就业情况还比较理想,这与汽车、电气、建筑等行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相比而言,管理学门类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86.67%,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3.33%并不算太高。这告诉我们:“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拥有较高的就业率。

再分析一下这十个专业,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有六个专业(金融学、税务、英语、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在高考录取时是文理兼收的。一般而言。文理兼收的专业更有利于不同科类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并能锻炼学生另一种思维角度和补充另一方面的能力。比如会计学,该专业既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字分析能力,又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十个专业2010、2011年的就业率均高于2009年的就业率,这是一个值得考生与家长欣慰的现象。针对前几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央明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这一政策下,大学生就业虽仍存在难度,但已经向良好的态势发展。考生与家长只要能够认真分析自身特长,研究各类专业后作出选择,就不用过于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

图2中,显示的各类专业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普遍较高,但在这些热门专业中也有一个特例――临床医学。它虽然备受各方关注,但它的就业率仅能勉强称得上“还行”。其原因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学类的就业情况一直是被看好的,医药行业也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考生与家长就理所应当地认为,只要是医学门类的专业都好就业。但临床医学专业的平均就业率还不到80%,也就是“热门专业”的冷就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据临床医学在校学子分析,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庞大的毕业生只有四年或五年的学习和实习经验,较难以满足医院对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并拥有较多经验的医生的需求。这就导致一方面医院缺人,另一方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难对口就业的现状。

图3的各专业近三年毕业人数都是稳定有增,没有出现人数下滑的趋势,可以说这几个专业在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结合它们近三年不断上升的就业率来看,这些专业仍然存在市场需求量。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需求量也因专业而异,比如车辆工程专业,三年的就业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毕业人数从2009年的8000人增加到2011年的20000人,这说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而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三年毕业人数未发生变化,而近两年就业率持平,说明这两个专业目前就业比较平衡。

第3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一、建设、开发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建设单位)在我区供热管辖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涉及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的,均应当缴纳供热配套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收。

二、供热配套费,用于热源建设以及热源至单位用户阀门井或从热源至用户楼前阀门井的管网建设。

三、我区供热管辖范围内的供热企业是我区供热配套费的收费主体。收费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收费。

四、我区供热管辖范围内的供热配套费的收费标准按照淄政办发〔2008〕114号文件执行,各供热企业应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配套费收支情况报区公用事业管理局供热管理科。

五、供热企业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在批准的经营区域范围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配套建设协议。该协议作为费用缴纳、工程配套建设以及部门监管的依据。

六、供热配套费专户存储核收。

七、配套费监管及解控程序

1.供热企业在办理工程立项手续前,由监管部门、银行和企业三方签订配套费监管协议,供热企业收取的供热配套费存入协议银行专用账户,企业支取使用时须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办理分期解控手续,资金权属和监管期间利息归配套企业所有。配套费存储银行由供热主管部门选定,银行同时向监管部门作出按规定付款的承诺。

2.建设单位和个人凭监管部门出具的缴存通知,按照批准或核定的用汽量、建筑面积足额缴纳配套费,并在3日内及时存入专用账户。

3.供热主管部门负责对供热配套设施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供热企业按照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分管区长批准后,由银行分期向供热企业解控配套费,配套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的,企业缴存的配套费予以全额解控。

4.供热配套费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解控:

(1)配套项目准备阶段,解控额度不超过配套费总额的40%。配套单位申请配套费解控应提供工程立项批文和《供热配套费解控申请表》。

(2)配套设施开工阶段,解控额度不超过配套费总额的40%。配套单位申请配套费解控应提供《施工许可证》和《供热配套费解控申请表》。

(3)配套设施竣工验收阶段,解控额度不超过配套费总额的20%。配套单位申请配套费解控应提供《供热配套费解控申请表》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工程备案表。

八、建设单位在我区供热管辖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涉及集中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的,应当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向相关镇、街道办事处和区供热主管部门申请确定供热单位并办理备案手续;不需要集中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和相关镇、街道办事处出具关于该项目不需集中供热的书面证明材料到区公用事业局备案,并由区公用事业局出具的准予备案的手续到住建部门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否则住建部门不得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建设单位应当和确定的供热单位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必须到区公用事业局备案。合同中应当约定以下主要事项:

1.开发建设单位集中供热设施、建筑节能质量责任;

2.开发建设单位和供热单位管理责任等;

3.集中供热设施验收、移交的责任。

九、工程竣工后,涉及集中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组织供热、施工、监理等单位参与建设项目集中供热配套设施建设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参与验收各方的共同签署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到区公用事业局办理集中供热设施验收合格备案手续,建设单位持区公用事业局出具的备案手续到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否则,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不予批准工程验收、不予出具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报告。

十、严格标准,强化责任

1.供热企业的配套费应按规定实行专户存储和计划管理,各供热企业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设立收费专项账册,严格按规定的收支范围使用,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收支情况。

2.在专用账户外存放配套费、未按规定存缴配套费的,由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3.配套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配套建设,不得擅自缩减或修改配套项目及其规模。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法定变更手续。

第4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基本信息:李兰(化名),2012年理科考生,高考成绩542分,超出所在省份一本省控线24分。

志愿情况:本科一批次平行志愿有五个院校志愿,但李兰仅填报了西南财经大学和重庆大学,专业都仅填报了金融学一个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其他批次,她均未填报。

投档情况:一本投档时,西南财经大学调档线为535分,李兰的成绩高出7分,被顺利投入,但结果却被退档,学校给出的退档原因是:所报专业分数较低,且不服从专业调剂。

【案例分析】分数不具优势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紧盯就业选专业是许多考生填报志愿的思路。在考生和家长看来,“热门专业”都是目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容易且待遇不错、行业所急需的专业,选择了这些专业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买了“保险”一样。正因为持以这种观念的考生很多,所以导致在专业选择时,有些“热门专业”录取分逐年见涨,让许多考生被无情地拒之门外。李兰即是如此,以超出一本24分的成绩来说,可选择的大学和专业空间还算比较大,被一本顺利录取并非难事,但李兰却品尝了退档的苦果。

如果李兰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多一些谨慎的思考和掂量,也不至于落榜。她的志愿填报是非常不明智的,具体有两点。其一,专业仅填报一个被当下考生追捧的“热门专业”——金融学。在每所院校之下,考生可以填报6个专业,还有专业调剂选项供考生选择。翻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介绍》,李兰可选择的专业多达几十上百个,而李兰却只填报了金融学专业,忽视了其他专业。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经济金融行业的就业待遇也不错,这些专业就成为了考生和家长眼里的“香饽饽”。但是否选择“热门专业”不仅要看这些专业是否为自己所感兴趣且有能力学好的专业,还要看自己的分数是否有把握被这些专业录取。如果考生真对经济金融行业特别感兴趣,又害怕无法达到金融学、经济学的高门槛时,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法,选择录取分数并不那么高的数学类专业。因为数学正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许多过来人的经验表明,本科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在考研时更受导师的“欢迎”。而且。当下拥有更高学历和专业素养的“经济精英”才更受就业市场欢迎。所以李兰完全可以在了解专业的内涵后,选择与其学习内容相近、就业方向趋近的专业一同填上,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其二,院校选择少,且不留后路。在本科一批次平行志愿中,考生可以填报五所院校,理性的考生一般会抓住这五个机会,将学校全部填满,而李兰却只填报了两所大学,主动放弃了其他机会。此外,她未填报本科二批次志愿,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落榜的风险。因为一旦本一批次未被录取,又未通过征集志愿被录取,很容易无志愿可接而一落到底。所以,当考生的分数不是非常有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优选专业,一般可以考虑将目标院校的档次适当降低一些,以稳妥为妙。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在下一个批次招生的院校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院校填报,以免被退档后无志愿可接,只能一落到底。因为我们深知,竞争力不强时,“鱼”(你的目标大学)与“熊掌”(你的兴趣专业)不可兼得。

第5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为规范燃气、供热配套费征收使用的监管,提高配套项目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燃气供热配套费征收使用监管的意见的通知》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燃气、供热配套费征收使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燃气、供热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配套费是指:燃气配套费,用于从气源至单位用户阀门井或气源至用户灶前阀的管网建设的费用;供热配套费,用于热源建设以及热源至单位用户阀门井或从热源至用户楼前阀门井的管网建设的费用。

二、建设开发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建设单位)在本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设项目涉及燃气、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的,均应当缴纳燃气、供热配套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收。

三、在我区经营的管道燃气企业及辖区供热企业是全区燃气、供热配套费的收费主体。收费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收费。

四、全区燃气、供热配套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执行。

五、燃气、供热企业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在批准的经营区域范围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配套建设协议。该协议作为费用缴纳、工程配套建设以及部门监管的依据。

六、燃气、供热配套费专户存储核收,实行市、区两级管理和配套项目属地管理。跨区的燃气、供热项目及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燃气、供热配套费监管由市公用事业局负责。其他燃气、供热配套费专户存储监管,燃气配套费监管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供热配套费监管由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

七、燃气、供热企业在办理工程立项手续前,由监管部门、银行和企业三方签订配套费监管协议,燃气、供热企业收取的燃气、供热配套费存入协议银行专用账户,企业支取使用时须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办理分期解控手续,资金权属和监管期间利息归配套企业所有。配套费存储银行由燃气、供热主管部门选定,银行同时向监管部门作出按规定付款的承诺。

八、建设单位和个人凭监管部门出具的缴存通知,按照批准或核定的用气(汽)量、建筑面积(民用户数)足额缴纳配套费,并在3日内及时存入专用账户。

九、燃气、供热主管部门负责对燃气、供热配套设施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按照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经燃气、供热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银行分期向燃气、供热企业解控配套费,配套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的,企业缴存的配套费予以全额解控。

十、燃气、供热配套费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解控:

1、配套项目准备阶段,解控额度不超过配套费总额的40%。配套单位申请配套费解控应提供工程立项批文和《燃气配套费解控申请表》、《供热配套费解控申请表》。

2、配套设施开工阶段,解控额度不超过配套费总额的40%。配套单位申请配套费解控应提供《施工许可证》和《燃气配套费解控申请表》、《供热配套费解控申请表》。

3、配套设施竣工验收阶段,解控额度不超过配套费总额的20%。配套单位申请配套费解控应提供《燃气配套费解控申请表》、《供热配套费解控申请表》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工程备案表。

十一、燃气、供热企业的配套费应按规定实行专户存储和计划管理,各燃气、供热企业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设立收费专项账册,严格按规定的收支范围使用,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收支情况。

十二、在专用账户外存放配套费、未按规定存缴配套费的,由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十三、配套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配套建设,不得擅自缩减或修改配套项目及其规模。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法定变更手续。

第6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关键词】工程传热学;安全工程;教学改革;跟踪反馈机制

1专业定位及课程教学目标

安全工程专业分为工业安全技术及管理方向和煤矿安全技术及管理方向[1]。工业安全技术是培养熟悉安全科学基础理论,掌握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控制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在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筑化工等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科学研究机构、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安全培训机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劳动保护部门等,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控、安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安全工程设计、认证评价和咨询、安全培训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2];煤矿安全技术及管理是培养熟悉煤矿安全技术及工程基本理论,掌握煤矿安全预测、分析、检测技术和灾害预防措施编制等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矿井通风和安全工程设计、矿井灾害预防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监察与管理等能力,在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企业部门等,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控、煤矿灾害事故预防与控制、安全工程设计、安全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3]。为了较好的实现专业分方向和培养目标,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都将“工程传热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热现象的有关知识是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是21世纪工科各类专业人才工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4-5]。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热能传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环节值得去完善。

2课程教学现状

2.1师资力量

《工程传热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对于本专业学生能否打好基础至关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师资力量上看,安全工程专业类的师资来源国内主要是分为三大块,首先是来自于矿业类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博士,其次是来自于非煤矿山类安全工程专业的博士,还有就是来自于其它综合性大学的公共安全和消防安全方向的博士[6],这些老师研究更偏向于各自领域的安全方向,对于《工程传热学》课程的理解不够,但是本课程涉及较多热力学基础、导热、对流换热等知识,对授课老师的工程传热学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在专业老师理解不深的情况下,他们难以带领学生较好的了解本门课程、拓宽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课程乏味,影响听课质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单一的课堂模式[7]、单调的课堂内容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授课老师没有从安全工程角度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误以为热学基础内容与安全工程专业关联不大,对于以后就业并无帮助,导致出现实际操作时动手能力不强。

2.2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以教师为核心,讲解幻灯片为教学手段。课堂缺乏师生互动,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缺乏对课堂内容的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最后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工程传热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迫于课时不够的压力,授课老师将晦涩难懂的公式及简单的推理过程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又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讲解,使得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书本内容。另一方面,工程传热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书中的重要概念及公式,还要求学生熟悉热工设备的原理及操作,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计算,因此本学科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

2.3教学课时安排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学习知识应该更为广泛,在课程种类不断增加的同时,减少了单门课程的课时,本次课程一共有32个课时,分为理论教学(28课时)以及实验教学(4课时),在教学内容没变的前提下,压缩了老师的教学时间,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本门课程知识。工程传热学的学习既需要理论基础的学习,也需要实际动手实践操作,大部分设有安全工程专业的有关院校,会为学生安排与专业有关的实验课,但由于实验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并不多,难以巩固所学知识,降低了实际教学质量。

3针对性改进措施

3.1增强本课程师资力量的培训

首先,需要增强现有老师工程热物理基础知识体系,学科应当资助教师参加一些关于工程热物理课程教学的学术交流会议,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其次,学院可以组织教师去热工设备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现场科技攻关项目,增强授课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更有利于实验教学;再者,应当建立动态的教学模式,聘任企业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作为课程实验、操作的校外指导老师,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2更新教学方式

第一,授课老师可以结合安全工程领域的重点实例,从安全的角度,以安全工程学科科学研究为背景,讲解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到本门课程与自身专业息息相关,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本门课程;第二,工程传热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还需要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知识[8]。学院可以举办与工程传热学有关的科技比赛,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在创新的过程中巩固了相关知识、锻炼了自己;第三,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算法的进步,数值模拟在应用性、高效性、精确性有了很大的提升[9],因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值模拟的手段,以传热学为例,老师在课前建立反映热量传递本质的数学模型,通过一种计算方法,在课上向学生进行演示热量传递的各种现象及细节,如平壁的稳态导热、圆筒壁的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等,通过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导热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第四,通过翻转课堂[10]的形式,从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集中讨论、解决在安全工程领域的一些实例问题,课堂上的讨论学习,加上课后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3.3增加教学和实验课时

建议将课程改为56个教学课时、8个实验课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另外,本课程所用教材将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分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工程传热学的连贯性,这就需要老师将两部分内容穿插在一起,紧密结合安全工程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让学生能学有所获。许多开设工程传热学课程的高等院校都面临着试验器具缺少的问题。因此,建议学院需要经常更新专业设备,并注意保养,为在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与此同时,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到勤情况、实验完成程度进行评分,让学生重视起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最终目的。

4教学跟踪反馈机制

4.1教学评价

2015年11~12月期间,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组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的形式包括督导听课、教师互评、学生网上测评、学生填写课程评价表、座谈会等。同时,通过考试成绩、基本教学文件检查和试卷分析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如下:(1)督导听课反馈:任课教师备课认真,课程内容熟悉,能够脱稿讲授,课程内容梳理好,讲课重点突出,条例清楚,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问题。但是与学生缺乏互动,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教学内容,并加强板书教学的辅助作用;(2)学生座谈会和学生填写《湖南科技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反馈:老师备课充分,讲课时精神饱满、认真,有热情,讲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对学生要求严格,并能启发学生思维。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建议增设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教师互评反馈:任课教师授课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设计安排合理,教学手段使用恰当。但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不够,需要根据学科发展,补充新内容。

4.2教学改进

针对督导、专业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教学副院长直接向任课教师进行了反馈,建议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应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加强应用方面介绍。在课程考核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016年秋季,任课教师在“工程传热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上述相关意见,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改革:(1)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宽,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特色,增加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传热学及煤矿瓦斯利用等相关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加了课程综合训练,任课教师给出具体的现场工程资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卡诺定律等课程所学的相关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和学有所用;(3)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并布置课程相关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进行汇报并答辩,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4)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将课程综合训练成绩和课题汇报答辩成绩计入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通过评价反馈与改进后,学校督导反映教师授课效果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改革效果明显;学生反馈老师互动性强,能够联系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第7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保定市供热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供热管理,积极推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规范供热用热行为,合理利用资源,推动节能减排,维护热用户和供热单位的合法权益,保障供热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供热用热办法》(河北省政府令〔20xx〕第7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设施保护和用热活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供热事业应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节能环保、保障安全、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 市公用事业局是全市供热主管部门,对市区城市供热用热实行统一规划,负责城市供热用热的指导、监督、协调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用热管理工作,并接受市供热主管部门的行业领导和业务指导。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发改、规划、住建、环保、工信、财政、国土、质监、人社、安监、物价、电力、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供热用热管理及安全监管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将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热电联产和大型区域锅炉等集中供热方式,保障城市供热;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供热事业;推广应用节能、高效、环保、安全的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依据供热专项规划制定城市供热管网建设计划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并分步实施。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建立健全供热应急保障制度,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供热应急预案,设置供热应急专项资金,提高供热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供热突发事件。

出现供热中断等突发事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恢复供热,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章 规 划建 设

第八条 供热主管部门会同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供需状况,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审批后实施。

经批准的供热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九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根据供热专项规划,统筹安排热源建设和管网布局。市区建成区内不得新建分散燃煤锅炉,各县(市)和白沟新城建成区内禁止新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对已建成使用的分散燃煤锅炉应当制定拆除计划,并将供热系统接入集中供热管网,或改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供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改建、变卖热源设施。确需拆除、迁移、改建、变卖热源设施的,应当提前60天向当地供热主管部门报告,并提供替代热源设施,保障用户的用热权益。

第十条 从事供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并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补建供热工程,以及其他建设项目涉及供热工程的,应当符合供热专项规划和相关安全要求。

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向市、县(市)和开发区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用热申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供热主管部门根据供热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确定供热方案,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供热方案进行建设。

新建、改建、扩建、补建供热工程,其安全和环保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利用集中供热的建设工程,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签订合同,根据供热专项规划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的供热方式和技术要求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应当按有关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供热设施,或者预留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市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时,应当保证热源厂、换热站、中继泵站和供热管线的建设用地。

预留的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用途。

第十四条 供热工程需要穿越地下、地上空间或者建筑物、构筑物时,应当制定安全保护措施,并征得产权单位同意,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因穿越施工造成相关建筑或者设施损坏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应当经过评估予以赔偿。

第十五条 新建房屋供热设施施工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市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供热设备、管材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市供热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供热产品和技术定期制定推广、限制、淘汰目录并予以公布。

第十六条 新建房屋竣工后,供热工程由市、县(市)和开发区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参与验收。供热工程严格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和规范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供热企业可不提供供热热源,该建筑不得正常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供热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供热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县(市)和开发区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单位移交供热设施资料,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竣工测绘资料。

第十八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承担供热系统保修期内维修、调试等保修责任,包括供热管道、阀门、计量表等供热二次管网范围所属设备。

供热系统的保修期不得低于2个供热期;保修责任未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供热系统的保修期不受2个供热期的限制。

供热系统的保修期,自正式投入运行之日起计算。

第十九条 利用集中供热的建设工程,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缴纳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建设费,将其纳入开发建设成本,不得向房屋购买者另行收取。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建设费专项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和换热站等供热设施的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供热工程建设费的收取和管理办法由保定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 供 热管 理

第二十条 供热应当实行管网、换热站、用户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由供热单位直供到户。取消由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管理换热站的模式。

多热源供热的应当实行联网运行。

第二十一条 从事供热经营活动应当取得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发的供热企业经营许可证,并到市供热主管部门备案,按供热企业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供热。供热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变更的,须到市供热主管部门重新备案。

第二十二条 申请供热企业经营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建设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供热专项规划要求,并竣工验收合格;

(二)有稳定的热源和市、县(市)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批准的经营区域;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五)有经过供热专业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

(六)有健全的供热事故抢险预案,并配备专业的抢险抢修人员、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

第二十三条 热源单位和供热单位之间、供热单位与热用户之间应当依法签订供热用热合同。

合同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供热面积、供热起止时间、温度标准、缴费时间、结算方式、供热设施维护管理界限、违约责任以及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热用户发生变更时,热用户应当与供热单位办理供热用热合同变更手续。

热用户未与供热单位签订供热用热合同,并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停止用热申请而形成事实用热的,热用户应当缴纳供热采暖费。

第二十四条 热用户应当按供用热合同约定及时缴纳热费。逾期未缴纳热费的,供热单位可以向用户发出催缴通知书,用户自收到催缴通知书15日内仍未缴纳的,供热单位在不损害其他用户用热权益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限热或者停止供热,并向当地供热主管部门备案。

对首次纳入供热管网的新建房屋实行整体供热,新建房屋未交付使用前的热费,由开发建设单位缴纳。

第二十五条 供热期为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供热单位不得擅自推迟供热或者提前停热。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在每年开始供热时间15日前具备供热条件。如遇异常低温情况,市、县(市)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可以决定提前供热或延期停热,并对提前供热或者延期停热发生的费用给予相应补贴。

第二十六条 供热期间,供热单位应当保证居民热用户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的室温不低于18℃。其他部位室温应当符合国家住宅设计规范要求。

非居民热用户的室温执行国家标准或者由供热用热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七条 热电联产或大型区域锅炉等热源单位应当具有备用热源。

电力调度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以热定电的原则,以满足居民采暖热负荷为主要目标,合理制定供热期热电联产机组的电力生产、供应计划,不得以电量指标限制热电联产机组对外供热。向供热单位供应水、电、燃气等必要条件的单位,应当保障供应,不得擅自中断。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未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热源单位、供热单位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确需停业或者歇业的,应当在当年供热开始之日起6个月前向当地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供热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及时进行回复。

经批准停业、歇业的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对供热范围内的热用户、热费以及设施管护等事宜做出妥善安排,并在当年供热开始之日起3个月前与承接的供热单位完成供热设施及技术档案、用户资料、热费等事项的交接工作,同时书面告知供热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对擅自停业、歇业、弃管以及被依法注销或者吊销供热经营许可证的,当地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组织其他供热单位临时接管。热源单位、供热单位擅自停业、歇业、弃管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建立供热应急准备金制度,按年度安排供热应急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应对城市供热的突发性事件。

供热单位应缴纳一定数额的供热质量保证金,用于出现供热室温不达标或供热单位违规收费、设施故障率超标、无故停供等情况时赔偿热用户的损失,由当地供热主管部门代管,实行专户存储、分户记账、专款专用。每年供热期满后或供热单位正常退出供热市场时,当地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将供热质量保证金及利息返还给供热单位。

供热应急准备金和供热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由当地供热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四章 供 热计 量

第三十一条 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须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计量装置和室温调控装置。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应同步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计量装置和室温调控装置。

新建建筑和完成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供热单位应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第三十二条 新建建筑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计量装置和室温调控装置的购置及安装费用应当纳入开发建设成本,市、县(市)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按开发建设单位出资、银行专户监管、供热单位使用、供热主管部门监督的原则,建立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资金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签订合同。合同中应包含建筑物热力入口、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计量装置和室温调控装置的技术指标、质量标准,明确开发建设单位建筑节能质量责任和供热单位对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计量装置、温度调控装置的购置、安装、管理责任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三十四条 供热单位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计量装置和室温调控装置。

供热单位应当与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计量装置和室温调控装置的生产销售单位签订合同,双方就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保修内容、保修年限、保修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造成的赔偿责任等事项在合同中约定。

供热计量装置、室温调控装置在保修期内,由生产销售单位负责维修更换。保修期外,由供热单位负责维修更换,费用纳入供热成本。人为造成损坏的,由责任人承担维修更换费用。

第三十五条 开发建设单位组织供热计量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供热单位参加;未经验收或者验收发现未按规定施工、计量装置和室温调控装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十六条 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热用户,热费按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方式计收,具体标准和办法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具备热计量收费条件的新建建筑和完成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供热单位不实行热计量收费的,热用户可以按面积收费标准的85%缴纳热费。

第三十七条 用于热费结算的热计量表应当依法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热计量表使用期间,应按有关规定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供热用热双方对热计量表的准确度发生争议时,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费由责任方承担。

第三十八条 供热单位应加强供热设施节能减排管理,对能效低、污染重的超标设备应进行节能改造,使其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供热主管部门应制定供热系统能耗统计、监测和评价制度,对供热单位能耗进行在线监测。

第五章 用 热服 务

第三十九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按规定保证正常、稳定、连续供热;供热单位应建立供热服务承诺制度,向社会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和投诉电话,在供热期间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发现问题或者接到投诉,应当及时处理。

供热单位工作人员在入户抄表和对热用户室内供热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时,应向热用户出示有效证件,文明服务。

第四十条 热价实行政府定价。制定和调整居民热价,保定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用户和供热单位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并采取措施减少对低收入用户用热的影响。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供热价格或者供热服务收费,热用户有权拒付。

第四十一条 供热单位不得因部分热用户欠缴热费,停止向相邻热用户供热或降低供热标准。

热费收取由供热单位直接管理到户,热费不得实行与物业费、水电费等其他费用捆绑收取,不得因不缴物业费、水电费等费用而拒收热费和限制用热。

第四十二条 供热期间热源单位、供热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因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原因停止供热的,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及时通知热用户并立即组织抢修,同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连续停止供热24小时以上的,供热单位应依据停供时间相应减收热用户热费。

第四十三条 热用户有权就经营收费、供热质量、供热服务等事项向供热单位、供热主管部门咨询或投诉;供热单位、供热主管部门接到咨询或投诉后应即时答复并及时处理。

第四十四条 供热单位应建立热用户室温检测制度。

热用户认为室温不达标的,可以向供热单位反映。供热单位应当在接到反映后12小时内提供测温服务,测温结果由双方签字确认。热用户与供热单位对室温达标有争议的,可以委托具备室温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因供热单位原因造成室温不达标,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予以退费;无合同约定的,按照室温检测办法和温度不达标退费办法处理。

室温检测办法和温度不达标退费办法由市供热主管部门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制定。

第四十五条 在不影响其他热用户正常用热和共用供热设施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热用户要求整个供热期暂停供热或恢复用热的,应在供热开始之日起30日前到供热单位办理相应手续,供热单位应采取措施满足符合报停条件用户的暂停供热或恢复用热要求。

第四十六条 对具备停热条件的热用户申请暂停供热的,可收取按面积计费总热费的20%,恢复用热时不再额外收取费用。

第四十七条 热用户供热设施发生异常、泄漏等故障时,应及时向供热单位报修,并承担维修、更新的相关费用;供热单位工作人员在抢修、维修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造成热用户财产损失的,供热单位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因热用户原因造成损失的,由热用户承担责任。热用户室内装修遮挡供热设施影响维修抢修的,热用户应配合拆除并自行恢复。

第四十八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建立并完善供热保障机制,对优抚对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用户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按有关规定实行热费减免优惠。该部分支出列入市、县(市)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财政预算,以发放补贴的方式实施,具体的补贴及发放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章 设 施管 理

第四十九条 居民热用户户外供热设施和户内共用供热设施由供热单位负责维护、管理;居民热用户户内非共用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负责维护,需更新改造的,更换供热设施的费用由热用户承担。

非居民热用户的供热设施管理责任,由供热用热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第五十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对其运营管理的供热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更新改造,保证供热设施设备完好和安全运行。重要供热设施应设置明显、统一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移装、报废、能效指标等,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覆盖、拆除、损坏供热设施和供热安全警示标志。

第五十一条 供热单位对供热设施进行改造时,应当执行施工规范和国家有关规定。热用户应予以配合,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应予支持。

第五十二条 建设单位从事工程建设,不得影响供热设施安全。在工程开工前,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或者供热单位查明有关地下供热管线的情况。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协商制定安全保护施工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施工中造成供热设施损坏的,应及时通知供热单位修复,并承担修复费用,赔偿相应损失。

第五十三条 热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室内供热设施上安装换热装置;

(二)从供热设施中取用供热循环水;

(三)未经供热单位同意,擅自改动供热管道、增设散热器或改变用热性质;

(四)在供热管道上安装管道泵等改变供热运行方式;

(五)改动、破坏供热计量及温控设施;

(六)擅自扩大用热面积、改变房屋结构影响供热效果;

(七)其他妨碍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热用户实施前款行为导致室温达不到标准的,供热单位不承担责任。给其他热用户或供热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在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距离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或敷设管线;

(二)挖坑、掘土或打桩;

(三)堆放垃圾、杂物或危险废物;

(四)利用供热管道和支架敷设管线、悬挂物体;

(五)排放污水、腐蚀性液体或气体;

(六)在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标志区域内抛锚或进行其他危害供热管道安全的作业;

(七)爆破作业;

(八)其他可能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制定供热事故抢险抢修应急预案,建立与保障供热安全相适应的应急抢修队伍,配备应急抢修设备、物资、车辆以及通信设备,在供热期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五十六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发现供热事故或接到供热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到达现场组织抢险抢修,并按规定及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对影响抢修的其他设施,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置和必要的现场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在组织抢险抢修时可先行组织施工,同时补办有关占道、道路开挖等审批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拒绝抢修供热设施。对阻挠、拒绝抢修供热设施的行为,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可依法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予以处置,当地公安机关应予配合。施工完成后对管线迁移部分应及时补测测绘资料,并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竣工测绘资料。

第七章 法 律责 任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供热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变更经批准的供热专项规划的;

(二)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未依法履行对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监督职责的;

(四)未依法受理有关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投诉以及发现违法行为未及时查处的;

(五)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下列规定予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一)未取得供热企业经营许可证从事供热经营活动的,处以100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罚款;

(二)热费实行与物业费、水电费等其他费用捆绑收取,因不缴物业费、水电费等费用而拒收热费和限制用热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移动、覆盖、拆除、损坏供热设施和供热安全警示标志、有第五十三条或者第五十四条规定禁止行为的,对个人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可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热源单位或者供热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给热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新建建筑和完成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未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停业或歇业的;

(三)在供热期间未安全、稳定、连续、保质保量供热或擅自停止供热的;

(四)因部分热用户欠缴热费,停止向相邻热用户供热或降低供热标准的;

(五)未按规定退还热用户热费的;

(六)发现供热事故或接到供热事故报告后未立即抢修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供热是指由供热单位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地热、分布式能源等方式所产生的热水、蒸汽等热源,通过管网及其他设施向热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二)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提供热能的单位;

(三)供热单位是指取得供热企业经营许可证,利用热源单位提供或自行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

第8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齐晓霓(1974-),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讲师。(山东 淄博 255049)魏丽霞(1976-),女,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助理实验师。(山东 青岛 266555)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理工大学教学项目基金《传热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112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23-02

热工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功热转换效率、热能转换及传递基本规律的工科课程。在工科领域,热工基础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培养专业化综合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前几年,高等院校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时展,许多院校提出了要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渊博学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级人才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众多高等院校在工科类以机械大类进行招生,[1]在大类下面进行专业细分,比如清华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西方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中,对热工基础课程很重视,基本都开设了“热力学”与“传热学”。陶文铨与何雅玲教授为了探索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案,对开设了热工基础课程的国外二十多所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2,3]笔者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材料学院、核能工程系、化工学院以及机械学院等工科类院系都开设了热工基础课程。还有不少大学将“传热传质学”和“热力学”设置为机械类学院的重要课程,比如普渡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也有些大学将热工基础课程设置为工科学院的公共课程,比如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工学院将“传热学”、“热力学I”、“热力学II”和“热流系统设计”这四门热学设置为他们的公共课程。山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学院在2006年时进行了专业设置改革,开始实行机械大类招生,但作为热工基础的核心课程——传热学仅在机械创新实验班被设置为专业基础课(44教学学时+4实验学时),而没在机械大类全部专业中进行开设。笔者基于考虑“传热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机械大类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传热学的教学范围、内容、方法、教材选用和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改善。

一、机械大类所有专业设置热工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主要将热力学与传热学归类为热工基础,也有不少学校将流体力学的基础部分添加了进来。热工基础课程是工程学科的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能量传递与转换的基本规律、提高能量利用率。机械大类中的热能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内燃机方向将热工基础课程设为基础课程,其中主要包括了传热学与热力学,同时都设置了较多的教学学时。不过随着我校开始实行机械大类招生后,大部分机械类专业都开始了热工基础课程,不过学时量不大。机械大类设置热工课程的有其时代背景,即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基本都会遇到能量传递与转换问题,具有扎实热工基础知识才能良好应对。比如动力机械设备、家庭供暖、家用电器、汽车等各种机械产品的研究设计阶段,以及生产运输等各领域环节都需要热工基础知识来解决相关热能问题。

二、机械大类专业热工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在课程教学规划中,机械大类尚未以学科平台课的方式设置热工基础课程,仅有机械创新实验班开设了短学时的热工基础课,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由于学院领导和学科骨干在进行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实践上有不少分歧和不同见解,导致该校遭遇了不少新问题和障碍。

1.课程教学时数设置

我校能源动力类方向的专业对热工基础课程的设置比较合适,课时安排了不少。例如,热力学有60课时,传热学50课时以及流体力学的40课时。目前,机械大类的机械创新实验班开设了48课时的传热学,对于教学实践环节,课时稍微过多。如果将传热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三门热工基础课结合为一门课程,即整合成学科平台课,机械大类的全部专业都需要学习,这将会是机械大类知识面的极大拓宽。当然这个学科整合,不是单纯的将这三门课程所有课时进行叠加,整合后的学科平台应该设置多少个课时比较科学?是否应该根据各个方向的不同需求而进行个性化课时设置?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教学内容方面

传热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热量宏观传递规律和现象。传热学主要研究了导热传热、对流传热以及辐射传热三种传热方式,这三种传热方式由受制于不同的物理原理,所以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将此三种传热方式整合,所以对传热现象研究的方式一般采用单个研究,而后进行综合。导热传热、对流传热以及辐射传热三种传热方式相互独立,各自构成一个知识体系。[4]非能源动力类的机械大类学生由于热工基础的知识并未系统化,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授课要讲透彻也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可以基于热工课程在他们将来知识需求上的低层次,将比较难的内容讲表面化即可,或适当略过。但是对于能源动力类的学生,热工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要求要高很多,必须熟练甚至精通,在教学课程规划时,怎么进行内容的增减、知识点的侧重,这些问题均还需要笔者更深刻的研讨。

所以,在进行“传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首先应该本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能够在一开始就能清楚学科轮廓,能理解这三种传热方式。

3.实验教学方面

当前,我校传热学的教学实践上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而有效锻炼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实验教学方面又存在较多欠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课时安排较少,实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大部分内容依然是基于课堂所讲知识而进行的验证。第二,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但是对于实验教学质量的考评,尚未有可靠的考核标准,导致实验教学比较散漫。第三,学校可用的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数量不多,且机械大类的每期学生都较多,只能多人一机,不少想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动手能力的同学最终也未能实现想法。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热工基础课程也是实行双语教学的工程技术类课程,[5]但是受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限制,并未实现双语教学。因为即使采用了,双语教学也无法受到实际教学效果。

三、机械大类专业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笔者针对上文给出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如下几个解决方案。

1.科学设置教学学时数

由于以大类专业的方式进行的招生,导致大类教学的课程较大,但所有课程的总学时是一定的,所以考虑了诸如教学内容、大纲、教学对象等因素后,设计了AB两套“传热学”课程设置方案,不同专业根据需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选修。

2.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的热工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上,有必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为教学目标。加快完善现代化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1)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在规划实验教学大纲时,对实验项目的安排上进行了科学分配,降低验证性实验与演示性实验比重,其比重分别为30%与10%,提高综合性实验项目比重,使其达到总项目的60%。演示性与验证性实验是属于传统实验教学项目,是教学任务的基础,通过它有益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帮助他们更好解释热工现象,证实热工基本规律与理论,并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实验流程及相关仪器设备。而通过大量的综合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热工基础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种递进式的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有效的实现实验教学任务,并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技能的能力。

(2)合理组织实验。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实验教学也应该有针对性,有些实验应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在实验快开始时考察学生预习程度,并给出相关预习成绩。有些实验不能通过一人完成,需要团队的配合,则进行实验分组,让他们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以及设备说明书,通过合作完成实验台的组装和实验任务,完成后进行统一评比,公开评比优劣,并当场给予成绩评定。而在综合性实验中则应该避开固化的实验指导书,让学生通过实验任务和要求以及实验仪器说明书为指导,自行拟定实验方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其创新能力。

(3)装配现代化实验设备,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当代科技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中,陈旧的实验仪器已无法满足当代热工实验教学的要求,而内容上也显得过于保守,缺乏新意。但是,由于我校机械类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实现完全现代化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不现实的,所以该校热工教师团队通过自行研究,将旧设备进行改造,并开发新的实验台。例如,该校教师将“水平管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中所用的人工手调测温的实验装置改造成计算机自动测温系统;再比如,改良了“准稳态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实验”所用双热电偶测温度与温差环节,实验中将热工测量技术知识与传热学知识相结合,提升了实验项目的综合性价值。而且,该校在教学实验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比如在“流体沿程与局部阻力实验”这一基础实验中,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提高中青年热工课程教师学术水平

提升热工教师队伍自身专业素质,强化与一流学校的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让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上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以强化学校之间的联系。国外高等工程学校具有丰富的热工基础教学理念,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建立联系,并形成学术互访机制,随时了解国外教学改革动态,学习他们科学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传热学作为机械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课程,必须对各个专业方向设置合适的教学课时,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全面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并着力改善热工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并重新选用合适的热工基础教材。笔者对于机械大类设置热工基础课程也仅是一次积极的探讨,还需要实践来检验,需要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将热工课程更科学地进行施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雅玲,陶文铨.对我国热工基础课程发展的一些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境外大学工科热工类课程的设置[J].高等工程教育,2000,(S1).

第9篇:当前热门专业范文

  1.高校历来有侧重理科的倾向

  高校招生历来比较侧重理科,招生计划历来也是理科多于文科,一般在7:3左右。前两年由于江苏高考采取。文理一条线的政策,理科学习难度偏大、文科比理科容易考高分原因,比较多的学生选择报考文科。而江苏省2010年开始实行文理分开录取时,在文理科考生的比例接近1:1,本科理科招生计划多于文科计划的情况下,理科考生很占优势,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发现,理科有近60%的考生是被本科录取的,而文科只有近40%的考生被本科录取,到了专一阶段理科生大多已被录取,致使专二的理科计划大于专二的理科生源数,很多专二的高校理科专业没有招满。2011年虽然报考理科的考生会恢复性地增长一些,但预计今年高校尤其是高层次学校会适当恢复理科的招生比例。所以今年对于理科来说仍是政策相对利好的一年。

  2.理科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去年首次文理分开录取后,我们将考生按成绩进行了排列(见下图),发现理科生的生源结构与文科生的生源结构是一致的,呈近似的正态分布曲线,只不过理科生的平均成绩相对要比文科生高出一些。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其数学成绩都会较好,也通常会选择理科,这样选理科的考生成绩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考时理科的高分考生相对容易考高分,致使理科的成绩分布曲线的最高点向高分段偏移,而文科生大多集中在成绩的中间段。由此不难推断出,理科生今年的录取率将比文科生高,录取的高校层次也将比文科生要好。但事情要从两方面看,虽然理科生比文科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理科集聚了更多的高分考生,所以高分段考生的竞争更加激烈,理科生在院校的选择、专业的把握上更需要缜密的分析和一定的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依次分析。

二、理科考生都进了哪些专业

  1.十大理科招生专业

  一般高校专业设置变化是不太多的。我们对去年最有代表性的本科第一批次院校招收专业按大类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高校近一半的理科计划招收的是工科类的专业,前三类依次为工、理、医,这三类占了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计划的80%。

  2.理科生报考的热门与冷门专业

  我们对江苏省2010年本科一批理科招生计划进行了统计,列出了招生学校最多的前二十个专业,排序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理科本一录取的“大户”专业门类相当分散,不仅有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也有临床医学这样的医学类专业,还有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等文科倾向的专业。可以说专业的选择面是相当地宽泛的。这些专业中有些专业报考的人数比较多,有些专业考生报考并不十分踊跃,由此就产生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我们可以从历年高校各专业的录取成绩中看出,同一所学校各个专业的录取成绩是不同的,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冷热程度也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这个专业的热门程度以及学校的品牌效应。

  要看清这些专业的冷热程度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方法,就是对各校征求平行志愿的专业进行统计,因为征平的专业就是平行志愿投档时没有投满的专业,也可以看做是冷门专业了。将各专业平行志愿时招生的院校数与该专业参与征平的院校数相比,就可得出专业的热门与冷门程度了。下表是根据去年公布的本一理科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热门与冷门各前二十个专业: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热门专业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虽然这些热门专业的招生数量较大,但考生的填报热情更高;冷门专业往往是一些人才需求量不大、专业与理科并不十分对口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往往招生计划较少。正因为如此,填报有一定风险,所以会出现冷门现象。

  3.理科专业差别引起的填报困惑

  在实际招生中,很多在甲学校是热门的专业在乙学校也许就变成冷门专业,这种现象在理科专业中尤为突出,这主要是与学校的历史和办学特色有关。由此产生了理科生在选择专业时经常会面临的两个比较纠结的问题,一个问题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学校的问题。专业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职业,选择专业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但选择学校又好比是选一个好师傅,选好了师傅,徒弟就会大有前途,否则师傅本领不行可是要误人子弟的;另一个问题是选择了学校要不要专业服从的问题。要是选择了专业服从就怕最后被录取到不愿意去的专业,但如果选择了专业不服从又怕被退档。

三、理科生选专业三个要诀

  理科生如何通过正确的志愿填报进入心仪的高校和中意的专业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个要诀:

  1.按成绩选学校

  考生高考的成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统考成绩,也就是语数外三门课高考成绩,另外还有选测科目等级。这两个成绩在志愿填报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统考成绩是决定录取批次的条件;而选测科目等级则是进入这一批次以后挑选学校的等级要求。

  由于选测科目等级越高,考生数就越少,所以选测科目考得好的学生要尽量选择高要求的学校,一方面这样的学校普遍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与自己竞争的对手数量,特别是统考成绩比自己高但选测科目比自己差的学生就没资格与自己竞争了。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到,本一理科不同选测科目等级的考生选择院校的范围是不同的。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可参考前两年各校的录取成绩,如果是只希望进入学校而不考虑专业的,那么选择的学校往年的录取成绩与自己的成绩可以很接近;但是如果是希望进入学校的某个心仪的专业,那么还要看自己的成绩是否达到了这个专业的录取成绩―一般成绩在这所学校线上的10分以上基本会被一志愿专业录取。

  按照成绩,理科考生在不同的批次选择专业也可采取不同的办法,本一阶段的学校质量较好,一些相对较弱的院校会将比较好的专业或者热门的专业放在本一,将其他非热门专业放到本二,因此在本一线上的考生可多考虑院校的录取,不要太计较专业的差别。为保证能够被这些院校顺利录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考生应选择专业服从。

  本二阶段招生院校和招生计划比本一多,学校之间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有些是“好”学校的“差”专业,有些是“差”学校的“好”专业。建议本二的学生应该以专业选择为重,尽量选符合自己的专业,专业服从应慎重考虑。如果选择专业不服从的院校,那么这所院校以往的录取成绩要比自己的成绩低一些,避免踩线进入,造成低分专业不服从退档的风险。

  本三阶段录取因为是本科的最后一批,所以考生最怕的是赶不上本科的末班车。从下表可以看出,尽管本三的收费较高,但一次性投档满足率反而比本二高。但由于本三属于民办性质,所以上本三线的考生并不会都报本三,通常只有六成左右的考生会填报,所以本三的录取成绩跨度相对要大一些,尤其是理科学校的录取,根据去年的情况,去年本三理科招生的277所院校中有149所院校进行了征求平行志愿,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院校投档时是没有完成计划的。本三及以上录取的考生占了理科考生的6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理科考生都会被本科录取,再加上本三的高收费因素,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理科考生都可以上到本科院校。但本三批次在志愿的填报上考生与家长往往一味地追求学校的品牌(也许考生和家长会比较看重本三院校的母体以及学校的地域等因素),但是随着民办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的脱钩,以及独立颁发文凭的政策,那种“傍名牌”的心态是得不偿失的,还不如扎扎实实选一个比较合适的专业来得明智。

2010年江苏理科分批次招生情况统计表

  专科分数段的理科生录取机会更多,考生在学校的选择上一般会首选品牌的专科学校或者是大城市的专科学校。另外有个突出的现象是苏北的考生愿意去苏南学习;而苏南的考生一般不愿意到外地上学,这样使专科学校的录取成绩差别很大。专科院校还有一个特点是很多学校办学历史都不太长,许多都是几年前刚从中专学校升格上来的职业技术学院,因此考生在填报时应该首先注重学校的历史沿革。

  2.了解专业内容,按自身特点选专业

  理科专业门类很多,很多专业从名称上看很难理解,甚至容易引起误解,如“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球化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所以考生在选择专业前一定要认真了解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最有效的方法是到各校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了解。

  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首先要了解自己学习的长处和短处,比如自己的学习强项是化学或生物,就可以选择化学生物方面的专业;分析能力较强就可以选择理科的专业;动手能力较强就可以选择侧重工科的专业。这是一种“扬长”的办法,另外还可以用“避短”的办法,比如自己某一科的学习偏弱,在专业选择时就应该避免选择相应对这一科要求比较高的专业。

  自身特点的第二个方面是自己的身体条件,比如根据自己身体的强弱,决定是否选择一些诸如需要野外作业的工作,如道路桥梁、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等。目前高校中除特别注明的少数几个特定的专业,如救助与打捞工程、护理学等对考生性别有特别要求外,其他专业是不限定男女性别的。但由于人们的习惯思维仍会将绝大部分理科专业分成适合男生的和适合女生的。其实这样的填报习惯反而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相反,有些专业性别的少数倒反而有优势,如学前教育、护理专业男性就业优势明显;一些工科类女生少的专业,女生反而相对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

  自身特点的第三个方面是家庭背景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点是理科考生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高校的学习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在就业方面,家庭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重要,家庭中有一个同专业的长辈将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本身就是一个世家或者有某个行业的深厚背景,那么就更有优势。同时每个考生要清醒地分析一下自己今后大学毕业后准备做什么。比如笔者遇到两个私营加工业主的孩子,一个学艺术设计,一个学会计,毕业后都回到了家族企业工作,前者工作很累,后者马上接手了财务工作。考生外出求学还要明确今后就业是回到家乡还是在外地。因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人才需求,所以只有明确了这一点后才能有效地选择专业,否则就是盲目的了。有两个学理科的农村考生,同样都考上北京学校,一个学的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另一个学的是无线电技术,回到家乡后前者立刻就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个至今还在家务农。

  3.抛开理科生选专业的误区

  理科通常给人的感觉就是三个字――脏、累、难,其实这只是人们普遍的一个误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理科很多专业确实比较脏,比如机械制造类的专业通常会一身油污,农学类专业天天在田里。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机械制造早已实现数字化控制,其工作主要是在电脑上完成的,碰到油污的机会相当地少,农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棚试验室四季如春,农学研究更像是一种实验室研究,即使要到农田进行工作,大部分也是以车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