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我写的每一首歌精选(九篇)

第1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在这次与丁炜的访谈中,可以说丁炜跟所有读者都分享了很多他自己作为一名“娱乐人”的各种工作经历,比如他采访各个艺人的感受、他自己被采访的经历以及他作为一个歌手与创作人的工作等等。可以说,从丁炜身上会让很多人都看到这个早已被网络化的娱乐行业中的一个新的角色――能唱、能写、又能说,或许这样的全能型艺人在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而对于自己即将发行的全新专辑,丁炜说里面的作品会坚持自己的一贯特质,要透过旋律与歌词来营造出那一份属于作品的画面感,相信会让很多熟悉与不熟悉他的听众都会大感惊喜。

主持人:丁炜

蓝蝴蝶:你有好多不同的身份,如主持、歌手、创作人等等,对你来说最享受的是哪一个?

丁炜: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娱乐化工作。不过如果要从那么多身份里挑选,我还是最爱现在的创作歌手,因为在唱歌写歌的时候我是最没有束缚感的,是最享受的一件事。曾和魏雪漫老师聊天,她说这就是灵魂的选择。

蓝蝴蝶:你是怎样走进主持这个工作的呢?这项工作里面,最让你感到快乐的是什么?

丁炜:我其实一直想做歌手,但是因为我是下岗子弟啊,像我一首歌里写的“你又没钱买选秀排名,别人又看不上你肉体”,不过这首歌还没发表。所以上大学后要先考虑生存、生活,还要养爸妈,先做了娱乐网站的工作。因为请主持人太贵,而且有时会有一些比较独立、个性的歌手的通告,所以那时候网站就让我先去代班主持,慢慢也发现自己在主持上可以做一些事,从一开始的救场到后来主持节目的规划,再到后来被其他媒体请去做客座主持。那时候做主持真的也是因为喜欢唱歌,我经常把被访问对象当作我自己,我会问他们一些假设是要问我的问题。当时可能是觉得做歌手对我来说太遥不可及,通过主持算是圆自己半个梦想。但是也因为主持我认识了一些音乐上的好朋友,像我几次访问黄义达,看到他性格上一点点开朗的变化;还有因为认识了易桀齐,他在创作上鼓励了我很多年。记得有一次采访完陈小霞,她说创作就是孤独的,你只要一直写就好了。同道认同和鼓励应该是我坚持音乐的一个很好的动力。

蓝蝴蝶:你曾在搜狐、百度等媒体上主持过节目,对你来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

丁炜: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参加过一个比赛,那时候张瑶刚刚出第一张个人EP,我在比赛场见到她,肆无忌惮的就跟她说“张瑶我要给你写歌”,结果她很大方的让我去找她经纪人。后来主持节目再碰到她,她已经记不得我了,可是提起这件事,我俩哈哈大笑了半天。以前总会觉得自己是个采访的工作人员,可是在做了歌手后再去采访歌手和艺人,那种奇妙的感觉很难用语言形容,但有一点,肯定是愉悦的。

蓝蝴蝶:你曾经采访过很多艺人歌手,如姚贝娜、曾轶可等人,在她们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丁炜:认真,不耍大牌,有自己的坚持,同时尊重你的职业。这些是现在人工作起来很少有的好品质。有一次庾澄庆发新专辑,唱片公司说不要问感情问题,但那时我刚工作没多久,天不怕地不怕一直在追问,眼瞅着公司的人都在挠头了,庾澄庆却很风趣的回答我了问题,因为他知道,要问问题是我的工作职责,但是他也有他的底线,所以他尽量的配合,让我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蓝蝴蝶:你觉得自己主持的节目有什么特质呢?

丁炜:如果做脱口秀,用北京话说我其实忒贫了。若是做艺人访谈,其实我事先都会做功课,以前是浏览他们半年的新闻,现在是浏览他们的微博。并且我列的提纲总会有某个问题是我假设别人会问我的。这就像做菜一样,我总有一些小秘方,放进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味道出来。

蓝蝴蝶:除了采访过很多艺人外,你还曾担任过很多节目的嘉宾。对你来说,你觉得自己更适合哪个呢?

丁炜:我觉得我不能做选秀或才艺比拼节目的嘉宾,因为实在不忍心去摧毁一个有梦想人的心中的坚持。虽然我知道这也是工作需要,我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因为我也是被很多人鼓励才一直坚持下来的。不过话说回来做嘉宾的压力其实真的没那么大,我很怕做冷场王,偏偏我做的很多主持都是直播,所以你懂的,每次主持下来都是一手的汗。

蓝蝴蝶: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在主持方面的工作吗?

丁炜:如果主持的时候我就能瘦下来,大家就搜不到还是很胖的时候穿衣难看、脸很像大饼的我的截图了,那该多好,开玩笑的。主持工作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和音乐人聊天,从他们那里得到鼓励和坚持下来的动力,坚持着我的坚持一直到现在。

创作人:丁炜

蓝蝴蝶:你是歌手,也是创作者,对你来说你觉得这些工作有没有共同点呢?

丁炜:我不太会写命题作文,所以基本上我都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写歌、唱歌。即便是别人的歌,我现在的唱法也不再是去模仿了,可以很明显的听出我自己的方式。写歌和唱歌,其实都是在表达我自己某个时刻的心情感受。

蓝蝴蝶:在音乐创作方面,你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丁炜:我从幼稚园开始喜欢唱歌,不过如果说唱歌和创作,最早认同的应该是创作人,可能跟我小学拿北京市作文一等奖有关,那时候起我意识到也许我能做点创作方面的事情。后来继续唱歌,就自己画封面、做自制的专辑。可是发现我不能一直唱别人的歌曲,又不可能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有人为我写歌,所以就在初一开学的第一天给自己写了第一首歌,从那以后写了很多年,终于有一些比较成型的歌曲了,觉得,哇,自己还能写一些歌,这样我就不用花钱买别人的作品了。

蓝蝴蝶:到目前为止写了多少歌曲呢?有哪些最能让你产生创作灵感的事?

丁炜:我有一个柜子,放着我的创作本,一本本摞起来,大概留下来的有几百首,扔掉的就记不得了。我的创作三大宝是:睡觉、坐车和洗澡。我经常在坐车的时候回想一些画面,会记录下来一些东西。洗澡是件很奇妙的事情,不光是创作,就连以前不会的习题,都是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开窍,你们可以试试看。

蓝蝴蝶:最难忘的一首创作是什么?它又是在你有什么样的经历时写出来的?

丁炜:我第一首创作作品,尽管初中离现在有些年月了,那时候还不会写谱子,更没有智能手机录音,生生靠着记忆力记下词曲到现在。这真的是一首为了写而写的歌曲,虽然这是一首不成熟的无法发表的作品,不过若不是逼了自己一下,让我发现写歌没有那么困难,也不可能一直写下来。这首歌算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转折点。

蓝蝴蝶:你是不是从小就是很喜欢音乐的人?哪位歌手和音乐人,对你的影响最深?

丁炜:很喜欢R&B,所以杜德伟和早期的周杰伦对我影响很大,国外的的音乐人必须要听Babyface和Mariah Carey以及Ne-Yo。但是他们都说我唱歌和品冠一样,有磁音。

蓝蝴蝶:到目前为止,你已经为很多歌手写过歌,你满意自己现在作为创作人的成绩吗?

丁炜:不满意。不是因为没有拿奖,而是之前在给别的歌手写歌时,往往是公司收歌时期,我手里正好有作品就给到他们并且幸运的被选中了,但是我非常希望能跟一位歌手一起真正面对面创作一首歌。因为我认为好的创作,一定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

蓝蝴蝶:哪一次和别的歌手合作的经历最为难忘的?

丁炜:其实和我的专辑制作人合作最有默契,他同时也是一位歌手。我们在一起一边弹琴一边随意唱歌,唱了很久,感觉找到后,用半个小时就录完了一首歌。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录音这个工作时间太短,意犹未尽。

蓝蝴蝶:目前,又有哪个歌手是最想写歌给他的呢?

丁炜:一直想给魏雪漫、金海心和蔡淳佳写歌,哪怕只是合作。她们每个人都有明显而独特的气质。我这样说会不会得罪其他人?其实我都想合作啦,不过这么说又太博爱太假了吧……

蓝蝴蝶:今年还会和别的歌手合作吗?下一首歌是写给谁的呢?

丁炜:今年和一位很多男生心中的女神戚蓝尹合唱了一首歌,叫作《星星》。这首歌我写的很甜蜜,但是总觉得自己唱吧,太浪费了,给别人唱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正好有个机会和这位女生合作,她中和了我身上的一些元素,让歌曲听上去甜而不腻。

蓝蝴蝶:歌手的身份会是你身上最为突出的一个,已经发表过几首单曲的你,满意自己这几年的成绩吗?

丁炜:我相信每个歌手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也不例外。不过因为我以前被很多公司退稿、谢绝,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每每前进一步都会跟自己说:你现在所得到的已经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成绩了,加油吧!我这样有没有很林志玲?不过真的是这么鼓励自己的,不看以前,再多努力一点就好。

蓝蝴蝶:在你看来,写歌给自己和写歌给别人,哪一项会更难?

丁炜:不是命题作文就还好,如果是的话,我希望能跟邀歌者感同身受一下,情境的带入是创作的源泉,我写歌是一定坚持有画面感的,所以如果写不出有画面感的歌曲,我会重写。

歌手:丁炜

蓝蝴蝶:你去年发表的EP《那秋》,里面收录了三首风格各不相同的作品,对你来说哪一首的创作过程最为特别?

丁炜:《那秋》好了,因为我以前很少会写这种感觉的歌曲,写完后我自己无法把它归类,民谣、流行、独立、band song?说不出来,这首歌旋律越简单,就越让我印象深刻。不过我一定要给自己正名,我写的每一首歌,我真的都爱。

蓝蝴蝶:刚刚发表的单曲《朋友样》,其实是一首关于友情与青春的歌曲,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丁炜:我有看到一些学生朋友发的故事,他们对感情的纠结。因为我也有学生时代,也曾经历过那种懵懂不成熟的情感,现在想起来都会有些沉重。如果你认识的人和你反反复复在朋友与好朋友之间跳跃,这种感觉就像在拉锯,拉的人只会觉得累,但被锯的人则是疼痛。我们都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因为不够成熟。所以我在歌词里写的“如果当初我们还是朋友会是什么样,如果我还把你当作朋友你会怎么想?如果当初我们不是朋友会是什么样,如果你只把我当作朋友我要怎么想?”这些情绪是很错综纠结的,没有对错,只因两种不同的认知在两条平行线上,却总以为对方是会走入自己那一轨。因为年轻,所以疼痛吧。不过因为歌曲写的已经很纠结了,所以制作人让这首歌的编曲轻松了很多,想传达一种“你看,还是太年轻了吧”的自嘲。

蓝蝴蝶:除了刚刚发表的《朋友样》外,今年你还会推出自己的首张专辑《也许。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才发表首张专辑,心情是怎样的?

丁炜:不敢想象吧。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唱片公司,那时候看着歌手们发片宣传,我还在每周给他们写新闻稿;就算是后来把歌曲递到公司选歌部,被选上了也是无疾而终,再加上各种公司的退稿,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可以找个工作度过就好了。所以直到专辑做完,都一直处于梦游状态,不相信自己真的要发个人专辑了!

蓝蝴蝶:这张作为你个人首张专辑,里面会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丁炜:我坚持歌曲一定要有画面感。所以如果你在听《那秋》、《我们》、《放心走吧》的时候,一定要看着车窗外。另外像《你是否快乐》这样玩心稍微重一点的作品,里面有提到张信哲。我还和制作人玩了一首one take一遍过的实验小品,大家听到我的唱词不知会不会笑。这是一部电影情节不断闪现的作品辑,在选歌上公司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考虑到我不同的音乐喜好和歌曲的创作时间跨度,但是每首歌曲的创作感觉都会“很丁炜”。对了,这张专辑是我荣幸地患上咽炎后录制的,所以更磁性了。

蓝蝴蝶:里面收录了《小王子》、《爱情甜品》、《放心走吧》等情歌作品,哪一首对你最具有意义?

丁炜:你提到的《爱情甜品》和《放心走吧》对我来说意义很大。《爱情甜品》是我自己做出来的第一首DEMO成品。而我的经纪人就是因为听到了《放心走吧》这首歌的DEMO,才决定签我的,放在专辑里也是对她的致敬。

第2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芒克是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芒克虽然不同于顾城写下了众多的童诗,但是阅读芒克的诗集,却能发现众多闪烁童心光泽的佳句。如“庄稼悄悄地来到我的脸上,/我成熟了。”《庄稼》“我将和所有的马车一道/把太阳拉进麦地。”《劳动》“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可爱的目光,太阳像那树上的苹果,它下面是无数孩子奇妙的幻想。”《果实》“我想和你说:让我们并排走吧。”《风》这些佳句来源于芒克对生命的真诚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真诚热爱,虽然很多诗歌读者并没有把这些诗歌当做童诗来阅读,但是如果用童诗的眼光去解读诗歌,却能够带给芒克诗歌一种难得的异质光芒。

《葡萄园》这首芒克的代表作写于1978年,评论界对《葡萄园》的解读,多认为表达了“芒克对大自然的膜拜,是对大地母亲的赞美”[1]。如果我们抛弃这个主题,用童诗的目光回到《葡萄园》,就能发现这首诗中创造了一种奇异而又伤感的童年生活,带读者走进了失落已久的童年回忆。

《葡萄园》这首诗歌并没有运用过多的写作技巧,全诗没两行为一节,每一个小节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共七小节,诗的结构简洁明朗。在诗歌的开头,起首两行作者就把诗歌主题植入了诗歌之中,把读者的目光聚焦在了“葡萄园”。“一小块葡萄园,是我发甜的家。”带读者进入了一个甜蜜的童年回忆,这段童年的回忆是在葡萄园,是一块甜蜜的充满童趣的园地。一小块充满了甜蜜的葡萄园,诗人用这简短的两句诗树立了整首诗歌叙事和抒情的母形象,在这个母形象之下,葡萄园中的其他的子形象才能应运而生。“发甜的家”这个形象的比喻带上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一种温暖的爱意围绕作者心目中的“葡萄园”,此刻的“葡萄园”上升为了一个中心意象。围绕这个中心意象,作者用了白描的手法,在诗中出现了众多的描述性的意象:秋风、葡萄、墙头、鸽子、男孩,小狗,小鸡、落下的葡萄。这些描述性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孩子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这些意象,原本应该是属于一个“发甜的家”,应该是和煦的秋风,甜蜜的葡萄,欢快的动物和快乐的孩子。但是在芒克的诗中,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却变成了狂乱的秋风、含着眼泪的葡萄、惊慌的鸽子、暗下来的墙头、胆怯的孩子、消失的小狗、惊慌的小鸡、流血的葡萄。这些充满荒凉和破败之感的意象描述出了一个被破坏的家园,这个家园和那个“发甜的家”形成了对比,成了一首忧伤的儿童之歌。

“一首诗歌,如果只描述性意象,而缺少了想象的空间,那么这首诗歌背后则缺少了强有力的意义支撑,诗歌的深层含义则得不到揭示”[2]。在《葡萄园》中,描述性意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破败的葡萄园,而想象性的空间则通过“胆怯的孩子把弄脏的小脸,偷偷地藏在房后”,“这真是个想安宁也不得安宁的日子,这是在我家失去阳光的时候。”这两句诗歌建立了起来。一个胆怯的孩子,一个失去阳光的家庭,这样一幅场景组成了一个忧伤的画面。失去阳光的家虽然和葡萄园的破败没有特定关系,但是却和整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安宁不得安宁”成了作者一个心绪焦点,这个焦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恐惧和忧伤,成为整首诗歌的情感焦点。这种忧伤灰暗的心情,是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的,只不过在诗中诗人用最后的两句诗建立起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情感共通的想象空间。

作为一首童诗,对于儿童来说,体会到诗歌中的破败和忧伤就足够了,毕竟一首童诗不必担负什么深意。对于一个成人,借助于诗歌提供的情感基调和想象空间,这首诗歌则带领读者进入了早已失落的童年时光,去体验人生的成长和蜕变,只不过《葡萄园》带领读者进入的不是童年的快乐和甜蜜,而是一种快乐和甜蜜丧失之后的悲伤。童年不只是无忧无虑的快乐,还携带着大量的难以避免伤痛。“我家失去阳光的日子”,“阳光”在这里是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它象征了那些童年明朗而甜蜜的岁月,是构成那个“发甜的家”的厚实的材质,但是“阳光”失去之后,“想安宁不得安宁”这种岁月带给童年的伤痛,是每一个成年人都有的经历。可能失去“阳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阳光”里那个“发甜的家”的丧失却是每一个成年人关于童年的充满悲伤的成长记忆。正是因为这种悲伤的童年经历,让每一个看到《葡萄园》的读者走进了自己的童年,记忆起了童年里不可避免的伤痛记忆。正因如此,芒克的《葡萄园》超越了简单的童诗的意义层面,而进入了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生命经验层面。

“芒克在‘白洋淀诗群’中和根子、多多一起被称为诗坛‘三剑客’,但是芒克的诗歌不同于根子和多多的诗歌,根子和多多的诗歌多是在表达对时代的反抗,但是芒克的诗歌更靠近自然和生命本真。”[3]正是由于芒克诗歌的这个特质,使他的诗歌能够超越特定的时代,在广阔的人类精神时空中找到永恒的价值。《葡萄园》就是一首超越了时代,把读者带入忧伤的童年记忆中的诗歌。

但是,芒克毕竟属于“白洋淀诗群”,属于“地下”诗歌写作,他的诗歌不可能不带有时代特征。这首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两年的诗歌,就是芒克对童年时代的生命感触。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是一个孩子的芒克就像是诗中所写的“胆怯的孩子把弄脏的小脸,偷偷地藏在房后。”他曾经生活过的“发甜的家”,那个甜蜜的“葡萄园”在时代的冲击下消失了,变成了一个秋风吹拂、墙头晦暗、鸽子离去、鸡狗消失、流血的葡萄坠慢园地的荒凉的“葡萄园”。这个悲伤而荒凉的“葡萄园”在诗中就有了特定的象征含义,它变成了一个时代的写照,每一个人都过着一种“想安宁也不得安宁的日子”。芒克把这样一个时代用童年的眼光具体化,象征化,葡萄园成了象征的客观对应物。联系具体的时代看这首诗,《葡萄园》便拥有了一种形而上的境界,也体现了芒克对时代的真实生命体验。在这首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瘦弱而胆小的孩子,躲在房子后面,悲哀地看着曾经带来无数甜蜜的葡萄园,只是这时被践踏和毁坏。“我看着葡萄掉在地上,血在落叶中间流”。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愤恨,正如这落叶中流出的血液。面对一个逆势而动的“秋天”,诗人只能发出来自内心的“秋天”的控诉。这种悲愤之情,正如诗人在另一首直接以《秋天》命名的诗中所写的一样:“果子熟了,这红色的血!我的果园染红了,同一块天空的夜晚。”一片用血液染红的天空,就是芒克对那个时代真实的生命体验,也是作者对时出的来自内心的呐喊。

一个用成年人的笔触写出真诚的童诗的诗人是值得尊敬的,一个忠实于自我内心生命体验的诗人更值得后世的纪念。阅读芒克的许多诗作,会发现其中真诚的童年笔触,也能够得到一种关于时代和人生的形而上之思,正如他的《葡萄园》,正如他许许多多的诗……在这里,只对他的《葡萄园》从童诗的角度做一次尝试性的解读,同时发掘出这首诗歌背后的时代意义,算是对诗人的尊敬,算是对已经不写诗的芒克的一种纪念。

参考文献:

[1] 李遇春.芒克“地下”诗歌的精神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第89页

第3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说起《难忘今宵》的创作,李谷一回忆说那是在1984年春节晚会前,当时的总导演黄一鹤为了烘托晚会的气氛,找到了词作家乔羽让他写一首歌曲,希望在晚会结束前演唱,希望能马上就写出来。乔羽写的歌词国人尽知,几乎没人不是从小就唱他作词的歌的。黄导演还要求内容要有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都要写出来。乔羽问黄导:马上是什么意思?黄一鹤说:就是我在这儿坐着,你现在就写,写完我就拿走。乔羽笑道:这个马上也太快了。这可不行。一番商量后,最后乔羽答应黄导翌日一早来取。

第二天黄一鹤拿到歌词一看,非常满意,简直是出乎他意料的好,他对乔羽所说的主题思想,在歌词里全体现出来。乔羽创作这首歌词的基本思路是:在全国人民观看春节晚会时,大家的共同想法就是希望祖国更加富强美好。他即从此切入,先共祝愿祖国好。又一想是这个好看的晚会把大家都团聚在一起,得夸夸晚会;因为晚会好,大家都高兴,所以就很难忘,所以就难忘今宵。歌词终于完成了,但还要谱曲。黄一鹤很快找来了当时知名的作曲家王酩(1997年去世)。但没想到王酩作完曲,导演组内部对这首还没全部完成的歌曲发生了争议。

李谷一说她后来才知道此事。王酩的曲子写得特别抒情,有人就说:这曲子写得“不太健康,软绵绵的”。但作为总导演的黄一鹤并没被这种声音所左右,他明白自己策划的这场晚会的主题,坚持要把这首歌做到位,而且一定得找李谷一唱。因为当年她是全国最红的歌星。

李谷一坦言拿到此歌一看,大为赞叹:“当时感觉歌词太棒了,曲子也非常好听,决心用自已的声音去进一步地美化它、唱好它。”此前的晚会,往往到最后一首歌结束的时候,就容易落下一个俗套:来一个高潮大合唱。可那年李谷一在春节晚会结束时,唱的这首短小的歌曲,不仅别开生面,而且令人耳目一新。就这样,一首今天听起来仍不失为经典的老歌《难忘今宵》诞生了。

第4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扁舟凭浪河道弯曲,管弦丝竹吴侬软语,小桥边吴茱萸,风盈雨斜香气辛烈,那灯影桨声的诗篇里哟写下江南多少烟雨。”

这颇有宋词风格的词出自安妮女士创作的歌曲《江南悠梦》,它不同于以往描写江南的歌曲大都刻画了江南的某一点,而是犹如一串描绘江南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的胶片,完美演绎了江南独特的风韵。当然,一首动听的歌只读了词未免意犹未尽,您可以打开网页http:///去点播这首歌,还可以欣赏安妮创作的《相依》、《你还好吗》、《岁月流莹》、《有你我不再孤单》等不同风格的歌曲。

安妮和我们一样也是上班族,创作音乐只是她的一个业余爱好,此外她还喜欢摄影、绘画,虽说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却是样样知晓。艺术的熏陶让安妮的生活五彩斑斓、趣味盎然。同是上班族,她的生活为何有别于疲于奔命的我们?带着羡慕与好奇,我有幸采访了安妮,走近她和她的音乐。

《科学生活》:您平时是不是就很喜欢音乐,而且在这方面也很擅长?

安妮:对,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从小就喜欢音乐,我父亲以前是位老师,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很擅长琴棋书画,特别是音乐,他能演奏多种的乐器,而且还做过国乐指挥。也许这是种遗传,我从小就喜欢这些东西。

《科学生活》:那您是怎么想到要创作歌词的呢?

安妮: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突发奇想。因为我表弟是从事这方面专业的,他是唱美声的。我受了他的启迪,而且我对文学也很感兴趣,就想自己是不是能尝试着写几首自己的作品,于是就写了这些歌曲。

《科学生活》:我觉得您写的《江南悠梦》有种宋词的韵味,是这样的吗?

安妮:我的歌曲风格不一,有些是民族的、古典的,像《江南悠梦》,有些则是流行的、通俗的,这取决于写什么风格的歌曲。举个例子,像我创作的第一首作品《相依》,我的初衷是要弘扬一种真爱,现在的人们过于功利主义,更看重对物质的追求,而精神上却越来越荒芜,特别是真爱越来越少,于是我创作了《相依》,希望人们的精神能更富足。在这之后我创作的每首作品,这其中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

我最满意的一首歌曲是《江南悠梦》。这首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因为常常会有朋友们来,我会带他们去游历江南。之前呢,我父亲曾和我说,“孩子,你能不能写一首关于江南的歌曲,看看你写的有什么独到之处”。我当时回答说:“好的,老爸,我尝试着写一首江南的词。”之后我也想了很久,其实关于江南题材的曲子有很多,我如何突破现有的限制、束缚,别出心裁呢?人家该写的都写了,我如果也和人家一样,那不是如出一辙,很没有新意吗?后来我突然想起来,人家是从一个点来写,那我就从面上来写。整首歌共18句话,涵盖了江南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和丰富的物产,从不同的角度带你领略江南的风韵。

《科学生活》:您在写词的时候,对这首词如何谱曲是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说作为一个词作家,对音乐的理解也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安妮:我在写词的时候,它的音乐的总体轮廓就已经有了,音乐、乐器我都曾学过一些,虽然不能说是很精通。但艺术都是相通的,琴棋书画我都略知一二,这方面受我父亲的影响特别大。我父亲年轻时总在家拉琴,小提琴、二胡、口琴、扬琴他都会演奏,我们家可以说是音乐世家,我叔叔二胡拉得特别好,在我们那个地区是有名的。我爷爷的弟弟擅长笛子、扬琴,我的好多亲戚都特别喜欢音乐。还记得我小时候,家里逢年过节,我表演唱歌,他们就给我伴奏,这种家庭式的音乐会让我记忆犹新。像前几年,一家子过年也是如此,我叔叔和我爸爸拉二胡,我唱沪剧,其他人也跟着哼,大家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特别温馨。

可以说,音乐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做任何事情,耳边都有音乐环绕,包括我在工作时、手上在写东西时,耳边都有音乐相伴。这种习惯其实在我和弟弟上学时就养成了,我们会一边写作业一边哼歌,却不会互相干扰。这是一种潜意识,就像是茶餐厅的背景音乐一样,音乐并不会影响我的思维,反而使人更放松,心境会更好,思维更加活跃。如果没有了音乐的陪伴,我反而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反而不自在。闲暇的时候,我会一边喝着茶,一边静静地欣赏音乐,这时则是一种投入到音乐中的状态。所以说,我虽然不是专门从事音乐这个行当的,但我的生活中却一直都离不开音乐,一直在琢磨着、实践着、尝试着去创作些歌曲,这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对音乐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因为喜欢,所以我也会主动地去学习、去钻研一些和音乐有关的知识,包括一些演唱技巧什么的。

《科学生活》:请您给我们解读一下您创作的这些

作品。

安妮:《你还好吗》这首作品其实很简单。现如今通信很发达,人和人的交往已经不局限在面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我对朋友们的思念就选择了通过音乐、通过歌曲来传达。记得有一次,我与这些喜欢音乐、创作音乐的朋友们好久没见了,彼此都很想念对方。我想起他们多才多艺的一面,大家在一起聊起音乐时的情景,就写了这首《你还好吗》。“快乐洋溢的你,是否还记得那次偶遇,超凡脱俗的才艺,散发着你迷人的魅力。忙忙碌碌的你,是否还记得那次偶遇,声情并茂的演唱,绽放着时代的活力。……远方的你还好吗,让微笑融化冰雪,让春天不再有假期。游走的槐花地,印满你精彩的足迹。”就像歌词中说的那样,虽然地域拉远了我们的距离,但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这里寄托了一种我对朋友的思念。

我写东西从来不刻意的为了写而写,或者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就像那首《江南悠梦》,当时我父亲说了以后我一直没有动笔,有一次和朋友又去了江南的古镇玩。朋友们都去乘船游玩了,我独自一个人在河边小摊上喝着茶等他们,悠闲的我看着眼前江南的美景,小船悠悠,看着人来人往,安静的小村庄,一叶扁舟,船夫唱着小调,看着看着顿时有了写些什么的冲动,就这样一首词就一气呵成。为什么叫《江南悠梦》呢?我想传达给人们的是:江南的生活既有快节奏的一面又有悠闲的一面,表现了江南独有的一种生活情调。

第5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万马齐喑、不拘一格”等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能讲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诗歌的题目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没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万马齐喑、不拘一格”等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能讲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诗歌的题目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没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导入:

展示:诵读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今天一起来学三首诗。

预设:《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走近诗人:

出示图片:陆游

林升

龚自珍

对这几位诗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世界名篇《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乃

2.我有识字绝招!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比一比谁得绝招多。

图片识字:祭祀

精神抖擞

形近字识字:恃

3.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班级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

4.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5.学习词语:不拘一格。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理解诗里的意思,体味表达的情感。

3.读通古诗《示儿》。

4.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1)怎样可以读通古诗。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读懂古诗。

(3)怎样可以把后面的两首也读通顺啊?

预设: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要求:

(1)读好诗歌的节奏。

(2)读准每一个字音。

2.诵读三首古诗,进行整体感知,这三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预设:爱国

3.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扩展

1.诗歌朗读比赛。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

2.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分享背诵方法。

六、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生字: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找一找说不同。

七、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

1.出示会写生字: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给形近字进行口头组词。

4.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并组词,并观察形近字,进行组词练习。

5.谈话导入:

国家生死存亡,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一些爱国诗人用笔墨来表达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二、古诗背诵

小组之间进行背诵检查,然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背诵情况。

三、古诗赏析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讨论:怎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

预设:

(1)参考课后注释理解。

(2)借助工具书查询。

(3)听一听别人的理解。

(一)示儿情怀

1.想一想从《示儿》这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示儿:给儿子看。

(2)我的问题:陆游想告诉儿子什么?

(3)出示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展示一下搜集的资料:

预设:

(1)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2)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3)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4)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所以一生都致力于抗金事业。

3.你有哪些字词理解不了呢?一起交流讨论讨论。

预设:

(1)元:本来。同“原”。

(2)王师:南宋王朝的军队。

(3)九州:这里代指全国。

(4)乃翁:你们的父亲。

4.抓住关键提出问题进行诗句的理解。

(1)诗文的关键词是哪一个?预设:悲。

(2)诗人“悲”的是什么?

(3)他的遗愿是什么?

5.结合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预设: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二)临安感慨

1.《题临安邸》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预设: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2.我的问题:作者在墙壁上题写了什么内容?

3.解决有用的问题,理解诗中意。

出示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问题预设:

(1)临安城有什么特征呢?试着用诗句来回答,再试着描述一下临安城的景象。

(2)诗人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3)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疑惑?

(4)这疑惑中有诗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呢?

4.解释字词:

(1)几时:什么时候。

(2)休:停止。

(3)直,简直。

5.讨论:临安这花天酒地的靡靡之风是繁荣的真相吗?

预设:不是。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里的意思。想一想作者感慨些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

预设:诗人对国家命运深切忧虑,对统治者苟且偷安饱含愤恨。

(三)呼唤变革

1.《己亥杂诗》写作背景。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2.了解写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3.出示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4.解释字义

(1)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2)恃:依靠。

(3)风雷:是指重大的变革。

(4)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5.讨论:

(1)想一想,作者用“万马齐喑”比喻什么?

预设:比喻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2)我的问题:为什么会“万马齐喑”?

预设:从社会谈起。

6.学完《己亥杂诗》,请谈一谈你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选拔人才的机制有什么看法?可以简单论述一下班级“班干部轮岗制”。

四、课堂展示

1.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小组研讨,然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2.把你认为诗中最能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写到积累本上。

3.展示你所搜集的爱国名言。

五、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第6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初中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社会经验少,要他们写好作文,教师有必要不断多手段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灵感。

在生活中,一支流行歌曲、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都会让人触景生情,或潸然泪下、或心旷神怡,或浮想联篇,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的再现中回归生活,乃至产生顿悟即灵感,他们定会有感而发,奋笔抒怀。

二、激发写作灵感的两种情境:音乐情境和美术情境。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每一首歌,其歌词内容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计划地安排音乐欣赏课,就能很好地陶冶学生情操,激发随笔抒怀的兴趣,创设这一情境可分三步骤:

1.选歌。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作选择。

2.欣赏。分三步:听赏旋律析歌词感受歌曲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美感。

3.仿写歌词或抒写听歌后的感触。

有一次作文课,学生选听《蜗牛》这首歌,一听歌就特别兴奋,我借此激情让学生欣赏这首歌后写作文。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一边欣赏歌曲,我一边把歌词写到黑板上。

(2)学生谈谈听歌后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再次感受歌曲。

生活中,我们身上多多少少都背负着种种沉重的东西,但只要你抛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坚定信念,朝你的梦想“一步一步往上爬”,你最终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天”。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听歌到学生谈感受再到教师引导赏析,学生对这首歌的思想内涵应有自己的认识与收获,并且已产生了联想,融入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此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三个话题“奋斗、梦想、人生”。

(5)评点佳作,共享收获。

一节课过去了,学生纷纷交来作文,我用十分钟的时间浏览了学生作文,的确有了惊喜的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文章都写出了真情实感,即便结构和文笔还有粗糙,但也学会了在叙事中融情,真真切切地讲述了自己的一些苦难的经历,并能做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印象较深刻的是《感谢苦难》这篇文章,我在班上朗读了这篇习作后,让学生进入下面几个环节的点评:

(1)同学互评:

同学A:该文语言朴实、感情真实,很有感染力,我很喜欢《蜗牛》这首歌,也很欣赏这篇文章,但我更想知道作者如何能在听歌后就能写那么感人的文章。

(2)作者自评:

我是第一次听这首歌,但它却拨动了我的心弦,感染了我,它的旋律让人产生一种挫折中奋起的感觉,尤其歌词中“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很形象地传递出蜗牛那种坚忍的精神。我想,其实人在困境或在实现理想的漫长过程中,的确很需要具备蜗牛的这种毅力。而我,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欣赏这首歌后,就觉得值得用我手写写我心写出这段经历,于是就写出了我的《感谢苦难》这篇文章。

(3)教师点评:

可见,作者善于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一首我们喜爱的歌都能让我们激情涌动,灵感博发,此时,倘若我们都能抓住这些灵感随笔抒发的话,相信大家都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创设美术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图画或书法都是作者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结晶,是作者感受的浓缩。利用多媒体,为写作课创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艺术情境,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积累,触发学生的灵感,并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审美经验去创造出充满个性和活力的作品。

例如,在一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文课中,我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红、绿、蓝等几种颜色,让学生在音乐和画面的流动中进行联想。有的说:看到蓝,想到海的宽容,想到海浪那股搏击的力量。有的说:看到白色,我就会想起白衣天使,想到他们那救死扶伤、永远浴血奋战在生命第一线的崇高品质……在这样的艺术情境中,学生灵感激荡,纷纷动笔写下自己的感悟。

第7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一、卡明斯诗歌模式形成原因

(一)意象派诗歌的影响意象派诗歌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开路先锋,其代表人物是埃兹拉•庞德。他们主张摒弃严格的传统诗歌形式的约束,标志着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1912年,首次采用意象派(Imagists)这一名称。在庞德之后,艾米•洛威尔继续领导该派活动,她提出诗歌的语言应该贴近生活,诗歌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直接描绘主观或客观的事物,表达诗人的感受和体验。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诗歌的表达要具体、简练,避免那些无助于表达、用作装饰的诗歌惯用词汇;在韵律方面,用自然的乐句,创造新的节奏,避免片面追求格律,为效果而效果;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20世纪初美国传统价值观的破灭,战争的负面影响,经济危机的阴影,贫富悬殊的加大等社会因素促使人们反对以往的浪漫主义诗歌,更强调人的本能和直觉。而意象派诗歌的出现符合时代要求,迎合了人们的诉求。他们主张诗人以含蓄和高度凝练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用自由体写作,短小精练。他们反对空发议论及感叹,反对词语的堆砌,要求灵活使用韵律,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风格及语言特征,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简洁精练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伤感而空洞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诗风。意象派的诗无论从描绘事物本身,还是诗歌词语段落的组织编排方面都常常显示出其鲜明的视觉性特点。视觉性特点是意象派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卡明斯受意象派诗歌影响,把意象融入于诗歌创作之中。他一方面注重语言的意象性,用语义描绘出奇特的语义视觉,另一方面注重诗行等的排列,在诗歌中直接呈现出表达抒情的意象,用视觉意象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让读者感悟意象中所蕴含的思想。他的诗反对僵硬的韵式和诗体,语言精练,注重意象和语义的动态结合,通过对文字及诗的结构精心安排和处理,使其诗具有很强的视觉性效果,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感官印象。

(二)达达派和立体派艺术的影响卡明斯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位多产的画家,曾成功地举办多次私人画展。在绘画方面,卡明斯比较崇尚达达派和立体派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战”期间出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其宗旨是反对一切传统和常规。立体派艺术也是同时代产物,主张破碎,解析和重新组合,即打破物体的完整形态,使其成为支离破碎的碎片,再重新拼贴。卡明斯把达达主义和立体派的美学原则和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打破传统模式,重新对语言进行组合和排版,从新的角度对诗的意义进行诠释。与其绘画作品相比,卡明斯的诗歌实质也是一幅画,只是他的诗歌是以语言文字为材料和媒介而不是用线条和颜料表现出来的一幅画。受达达主义和立体派艺术的影响,卡明斯最崇尚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和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而形象的表达具有相似之处。他喜欢使用一种轻描淡写或迂回曲折的手法进行描述,期望读者能参与进去,自行体会其诗中的含意。卡明斯的诗歌被称为字画(wordpicture),也称为诗画(poempicture),其注重语义与图像的动态结合,注重视觉特点,反对抽象陈腐的道德说教及冗长的评论,强调避免过多的传统维多利亚文风的多愁善感。他指出诗歌应当简练,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表达出一个意象,是一个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情与景在诗歌里和谐交融,体现出诗歌的视觉效果。言有尽而意无穷,卡明斯的诗画诗在有限的字句里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视觉美感和思考。

二、卡明斯诗歌模式特点解读

由于受时代种种思潮的影响,加上卡明斯本人具有卓越的绘画才能,这使得卡明斯的诗歌无论在诗的排版、词汇拼写及语法使用上,都突破了传统韵律诗的严格束缚,注重诗的视觉性,创造出具有奇特文体特征和文体价值的诗画形式。

(一)诗中有画的诗歌排版传统的诗行排列是由大写字母开头,若干断行构成一节。卡明斯打破了以往的分行形式,常以小写字母开头,并别出心裁地对诗行进行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种直观可视的视觉诗。卡明斯是诗人兼画家。他曾经在一封写给编辑的信中说:“我最关心的是每一首诗画都要保持原样。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的诗,少数除外,实质上是画。”他的诗的特点就是诗歌中有画的成分,充分利用图像的可视性,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冲击,因此在解读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发掘视觉的直观性。例如,其脍炙人口的名作“1(a”这首诗,语言简短干练,就只有四个单词:a,leaf,falls,loneliness(一片,树叶,掉下来,孤独)。但这首诗的排版有些特殊,如下所示,这几个单词的字母是分开来竖着排列,给人以孤独的直观感觉,形象地表达了树叶飘零的过程,把孤独(Loneliness)这个单词分开写,字母L孤零零地排在最上面,让树叶掉下来这几个单词穿插在中间,后面再跟上oneliness,写出了那孤独的漫长和煎熬。卡明斯通过对这首诗歌的特殊排版,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孤独凄凉的树叶慢慢飘零的画面,图像与语义的完美结合,使读者领会到作者对于世界的孤独感受,从而引起读者共鸣。同样在他的诗“one(孤独)”中,他将这首诗的这7个单词thissnowflake(alighting)isuponagravestone”(这片雪花,闪闪烁烁,落在一块墓碑上)随意进行了组装排列,把单词也分拆开来,竖着排列,跟“l(a)”的排列类似,也给读者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通过联想从而感受到一片雪花孤零零地从天空中忽闪着飘落到墓碑上的凄凉而生动的画面。而在“r-p-o-p-h-e-s-s-a-g-r”(蚂蚱)这首诗里,卡明斯也用其特殊的排版,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蚂蚱的画面[6](P111)(图1)。同样在“BaffaloBill”一诗中,卡明斯巧妙地将诗歌特殊排版后,整首诗歌看上去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卡明斯善于利用与众不同,突破常规的排版,使他的诗歌具有图画的效果。而在另一首诗中,通过把这些单词都连接起来,按照之字形排列:the/sky/was/candylu/minous/edible/spry/pinksshy/lemons/greensCoolchoc/olate/under/alo/co/mo/tireSpout/ing/vi/o/lets,汉译文:天/空/是/糖果/晶莹/秀色可餐/轻盈/粉红的羞涩/柠檬/碧绿/巧克,力/下面/一/辆,火车/冒/着/紫/紫,烟。[7]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表示色彩的词汇如粉红、碧绿、紫罗兰色等,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色彩丰富的画面:一列冒着紫烟蜿蜒而行的火车正徐徐行驶在五彩斑斓的天空之下。无论是排列的图形还是语义中五彩缤纷的颜色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语义与图形的结合启发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通过视觉作用于情感及心灵,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二)词汇拼写的变异卡明斯还善于利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及字母拼写等语言符号的使用,勾勒出生动的线条。例如,同样是在“r-p-o-p-h-e-s-s-a-g-r”(蚂蚱)这首诗里,卡明斯把蚂蚱grasshopper这个单词的字母打乱顺序写成gRrEaPsPhOs,通过大小写字母一高一低的排列,让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蚂蚱正在杂乱的高高低低的草丛中忽高忽低地不停跳跃的画面,巧妙的拼写组合使英语字母拼写出的单词具备了象形文字的表形功能。另外在这首诗里R是个摩擦声,这个字母放的位置如图1所示,是腿和翅膀之间,让人似乎还能听到蚂蚱的腿和翅膀之间摩擦的声音。同样,在上面提到的那首著名的“1(a”这首诗里,单独拼写的字母“s”是个丝擦音,也让人产生联想,似乎让人由此联想到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卡明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重新排版,使得英语语言文字既能表音又能表形,增强了文字表达的张力和感染能力。同样,在卡明斯的另一首诗里,他把thunder(雷声)排列为ThuNdeR,这跟蚂蚱那个单词的排列一样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ThuNdeR这个词大小字母的交错排列造就了一个想象中的交响乐,这个词似乎让人不仅听到了雷鸣声,而且还能看到打雷时的闪电,直观感受到忽大忽小忽远忽近的电闪雷鸣。卡明斯看似静态无声的描述,在正确的解读后,非常生动形象,声色俱全,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而在描写月亮的一首诗中,卡明斯也违反常规,把单词moon(月亮)中间的两个字母大写,用mOOn来表示,让读者产生一种一轮圆月在天空中高高挂起的意象,在此诗中其他单词的字母“O”开始也都大写,但在诗的结尾部分其他的字母都大写,而字母“O”却小写,写出了月亮在云彩间漂移由大变小、由近而远的动态感,卡明斯利用常规语言符号的变异,造成了陌生化效果,给读者带来了美感。在词汇方面的创新,除了拼写的变异以外,卡明斯还善于合成新词来表达独特的联想,以达到表意的功能,比如在“injust(正是春天)”这首诗里,卡明斯造出了新词eddieandbill和bettyandisbel,第一个词的意思是指两个男孩eddie和bill,第二个词的意思是指两个女孩betty和Isabel,卡明斯通过词汇拼写的变异,造出新词,让人联想到春天里这些小男孩小女孩们手挽着手一起戏耍游玩亲密无间的样子,非常形象生动。

(三)打破传统句法的束缚卡明斯颠覆了传统诗歌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诗歌中有关书写形式、连字符的使用、断行、标点和大小写、词性等方面的严格束缚。他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使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把副词当动词、形容词使用,刻意违背惯用的搭配关系等。卡明斯在写给著名女诗人、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玛丽安•穆尔的一首诗中,打破语法的束缚,巧妙地运用诗的排列次序,把女诗人MarianneMoore的名字的每一个字母都大写单独排在每句诗的第一列初次阅读会让人觉得每行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比较费解,由于不符合传统的句法习惯而似乎不知所云,但细细一想便能豁然开朗。这种打破句法常规的做法使得作者所描述的女诗人的名字一目了然,整体读完后便能映入读者的眼帘,让人联想到一束高傲的、亭亭玉立、引人注目的花朵,从而感知该女诗人出类拔萃的优秀品性。13行诗句中都只用了动词不定式来表述女诗人的特质,每一行都含有一对反义词如cruel(残忍)-mercy(仁慈),treacherous(背叛)-loyal(忠诚)等,通过语义的对比,表达出该女诗人与所处环境的格格不入,凸显其清高孤傲的特性。在诗中的最后一句中把oneself(自我)这一单词中的ONE全部大写,与前面的他自己新造的一个词Un-self(没有自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新词unself(没有自我)强调了当时部分迷惘的一代美国人没有自我、失去个性、只顾追求物质享受的工业化时代的背景,赞扬了该女诗人富有个性及与众不同,在“迷惘”之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品质。语义与图象的结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品格高尚、个性鲜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杰出女诗人的形象。

三、结语

第8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揣着80块钱闯广州

早在1992年,阿斐12岁时就因18岁的大表姐意外去世,写了一作业本的文字。他说,或许可以说他的写作是从“死亡”开始的。

阿斐说:“青春期可能天然有诗歌的细胞,算是一种缘分,每个人都这样。但在初中的时候开始写习作,反倒是因为我的懒惰,因为我认为写诗歌这种体裁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但我从来不认为诗歌是我的全部,因为我想拥有的文字世界更开阔。”

他发表的第一首作品名叫《守灵》,大意是自己的朋友逐渐老了、死去,每次自己都守灵,直到最后一个朋友去世才瘫痪在地。

他把1997年看做诗人生涯的开端。那一年,他离开家乡,远赴京城读大学,开始独立生存、独立思考。他把这背后藏着的一把利剑,叫做“孤独”。

读大学时,他是系刊的主编,也做过校报的主编,还办过诗刊,但并不认为自己适合做报纸。当上记者对阿斐而言算是一个偶然,因为他自认为不会与人交往,对记者这个行业是敬而远之。实习时经给了他很多帮助的恩师杨克(《1998中国新诗年鉴》主编)牵线,他认识了一家报纸的编辑部主任,就去了那里实习,每月还有一定量的稿酬。“就是这段时间,我对记者这个行当产生了兴趣,因为相对自由。大学毕业时,我没有考虑过其他职业,只想做记者。想起来,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实习期间,那些有我的署名的报纸,我都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找工作遇到了麻烦。我毕业的学校是理工大学,学的专业跟新闻毫无关系,又找不到有能力做报纸的凭证,所以在北京混不下去,找不到工作。后来我跑到南昌,在江西《信息日报》做了三个月左右后辞了职,揣着80块钱跑到广州,找到了杨克。杨克推荐我去《南方都市报》,经过面试分到副刊做文化记者。”

曾抗拒“80后第一人”这顶“草帽”

做了一年副刊记者,阿斐被调去生活版块。本以为自己做不好这种版面,但事实证明他的适应能力很强,“从对生活一无所知到懂得享受生活好的一面,全是工作改变了我。我做了三年时尚记者,又做了三年时尚编辑,感觉还不错。记者、编辑是我生活里的一个身份,而诗人这种角色是我骨子里的东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因素作祟。前者让本来不习惯深入生活的我不得不走街串巷,跟各种人打交道,改变了我许多外在行为方式,而且,它更是我的一个饭碗;后者让我在精神上保持独立、自足状态,有时候就像我的本质生命。”

尽管从1999年开始,阿斐就被人称为“80后第一人”,但他自嘲:“这顶桂冠或曰‘草帽’伴随我至今,尽管从一开始我就试图甩掉它,但徒劳无功,我只好迎合命运的安排,继续被80后下去,不以为荣,不以为耻。我很清楚,因为这顶帽子我将‘新锐’到不惑之年,我的创作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但无妨,年轻的感觉很受用。”

当初,阿斐从未想过写诗有什么用。后来终于明白,诗本来就“无用”,即便有用也无用,“但正因为这种无用,我收获了虚无生命的充实感。在我主动虚无的那些年里,我一度视诗歌为生命的全部。事实上我对‘文名’是迟钝的,无感觉的。我更喜欢写诗的过程,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大学到现在,一直傻乎乎地写着,很少去想为什么写。包括在‘下半身’时期,我都努力做到自我写作的独立性,大多数作品基本上能诚实于内心。一直到现在,我还在写着。我到底有没有‘出来’?我不知道,如果‘出来’是‘出名’之意的话。如果我真的‘出来’了,我相信也是自己写‘出来’的。诗歌、诗人这东西,不是包装明星,不需要经纪人,吹牛、操作之类都无用,除了写,还是写,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写——而不是根据‘别人的需要’去写。诗歌与他人之间,一般不存在供求关系——最多,也只是跟写诗者本人产生供求关系而已,而是一种共鸣。”

诗歌是什么?不是问题的问题

阿斐的第一本纸质诗集,诞生于而立之年即将来临之际。

这本诗集收录了他从1999年到2009年初的诗作,经过自己“还算苛刻”的筛选,保留了不到80首诗。附录中的《三十自述》,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写的一些回忆性文章,因为写得随意,只想把脑袋中藏有的记忆说出来,所以他自认为毫无文采,“仅供自己库存之用,集结于此,权且当做一个所谓80后的回忆录,历史学家若有兴趣,可任意采用,不收资料费。这本诗集全部都是我在自说自话。不是因为我的清高,而是因为,我希望我的第一本集子,干净一些、纯粹一些,让这么多年我所坚持的‘我’,清晰无误地展露出来。诗歌必须‘我’一些,所谓‘无我之境’也是因为‘我’在。有人说‘无我’的诗境界更高妙、更超脱,而我则认为,完全无我的诗是替所谓大众谱写的流行曲。”

对于“诗歌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诗歌?”这个问题,于他而言,不成其为问题,“形而下而言,诗歌是身体的一个器官,我通过它发出内心郁结的声音,它就是它而已,我不会摸着它问:什么是你,你是什么?形而上而言,诗歌是一种信,类似于信仰,信它,它就是、就有、就如此,没有更多的疑问,没有为什么它是它(的困惑)。”

他说:“我使劲地活着,看云起云落,闻世态沧桑,然后,写诗——写出来的必定是诗,我的诗。”

文学的香格里拉装在心里

到如今,在阿斐发表的所有作品中,相比之下他很喜欢在1999年写的那首短诗,叫《风暴》:

风暴渐至/我独自走在路上/我孤独,乃至自恋/我倔强地承受风暴将至的恐惧与悲凉。

“这首诗所表达的东西,陪伴我走到现在。别人的反应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这首诗首先是发表在《诗刊》上的。”这么多年来,他在创作中不断求变,求变的过程很煎熬,但他说自己不会刻意求变,而是愿意顺其自然地变化,顺着生命轨迹而变,“作家最应该坚守的,是自己的那颗心。心里面藏了些什么好东西,就坚守什么好东西。”

第9篇: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

对于淮玉,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但说起他的作品,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毛阿敏演唱的公益歌曲《平安相伴》、戴玉强演唱的《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妈妈》、王莉演唱的《另一个世界的你》、被誉为新时代打靶归来的《军人的名字就是第一》、纪念雷锋的《想起你的名字》……

这些主旋律歌曲一经推出,在网络的点击量、播放率一直高居不下,在“超女”、“快男”、“好声音”的裹挟下一路“逆袭”,成为让年轻人喜爱,广泛传唱的歌。

令人意外的是,淮玉并不是一位专业词作者。对于从事青年工作的他来说,其实写歌词只是副业。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玩票”的副业,而是他事业的一部分。他说,每一首歌中都倾注着他的情感和思考。他要写“好听的主旋律”,影响、激励更多的青年人。在这个八零后“过早老去”的时代,他愿意做一个唤醒者,关照温暖他们的心灵。“为祖国赢得更多优秀青年”,这是他作为一个青年工作者一如既往的使命。

春天里的绽放

淮玉开始写歌,源于在2011年央视春晚,他听到了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他立马爱上了这首歌,也喜欢上这两个年轻人。

不久后,在网上看到了汪峰的五千言声明,旭日阳刚不能再唱这首歌了。淮玉觉得有点惋惜。他明白当然应该尊重汪峰的版权,但是他也想到了,像旭日阳刚这样的草根组合,适合他们、属于他们的原创歌曲其实不是很多。

不如就自己写一首歌给他们?虽然从来没有写过歌,但是淮玉的诗词功底却是一流的。他觉得写歌词难不倒自己。当天晚上,他就满怀热情写出了一份初稿。

后来趁着一次参加元宵晚会的机会,淮玉将这首歌词拿给一位著名的歌唱家看,对方看过后说,很好啊,感情很充沛,但是结构不对,这不是歌词的结构。回到家,淮玉找来了专业书籍,专门研究起了歌词的结构。几经修改,这首《春天里的绽放》终于诞生了。

这首歌写的正是旭日阳刚的故事:“一朵小花的激情绽放,融化了角落里无言的悲伤。”旭日阳刚就是这一朵小花,他们的走红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他们给了很多“草根”青年希望,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的起点有多低,你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写命运,创造奇迹。

在拿到歌词后,王旭和刘刚分别找到了淮玉,表达感谢的心情,并希望能演唱这首歌。

《春天里的绽放》只是一个开始,从此淮玉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发现,写歌是一种非常好的与青年沟通的方式,因为他们都热爱音乐。“所谓‘文化’,以文化人,就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功夫,用好的作品影响人。”

运动员李端也是一位经淮玉的音乐找到希望的年轻人。

李端是前八一男篮青年队队员,王治郅的队友,曾荣获全国青年男篮比赛的扣篮冠军,两次入选国青队。18岁时,在一次意外中被爆炸的灭火器炸瞎了双眼。他没有消沉下去,而是以超人般的意志,先后四次参加了残奥会,两度包揽男子跳远和三级跳远F11级的冠军。

淮玉与李端是好朋友。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淮玉给正在参赛的李端打去了电话,问他今后打算做什么。

“还是重操旧业”,李端回答。他失明之后,曾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盲人按摩。

“按摩一次多少钱?”

“二三十元。”电话那头的李端,声音低沉而微弱。

那怎么行?淮玉觉得无法接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他为祖国赢得了这么多的荣誉,他的精神值得让所有人学习。这样优秀的一个青年人,真的要靠着按摩一次二三十元的微薄收入度过余生吗?

不能这样!淮玉说,“你唱歌唱得好。我给你写歌吧!通过歌曲,让更多的人领略你奋斗的风采。”

就这样,淮玉与青年作曲家黎冬在几天之内,拿出了《奔向太阳的路上》。

这首歌对于李端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灯,让他重新燃起了人生的希望。就像歌中所写的:“在奔向太阳的路上,突然的黑暗把我阻挡,光明飞得很远很远,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在奔向太阳的路上,迎面的春风带走忧伤。星星月亮刻在心底,告诉我希望就在前方。”

淮玉说,写歌对他来说从来不是任务,而是当内心有所感时,发自内心的创作需要。每一首歌都凝聚着情感,倾注着思考,“是我当时对某一个问题最高水平的认识”。

好听的主旋律

从《春天里的绽放》到现在,淮玉的歌词创作量是惊人的。围绕童年的记忆、青春励志、军旅情怀、亲情爱情友情、社会公益这五大主题,至今已经创作了近百首。

《另一个世界的你》是淮玉为汶川大地震三周年而创作的。

2008年大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淮玉就参与了救灾组织工作,在办公室几天几夜未曾回家。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变成冷冰冰的数字摆在面前的时候,巨大的伤痛萦绕着他。三年过去了,那种痛积淀成凄美的思念和深沉的爱。2011年5月6日早上,他用两个小时写出了《另一个世界的你》。

淮玉说:“我忽然有一个感觉,觉得逝去的人,没有离开我们,他们只是在另外一个时空存在。那么,另一个世界,有没有冷暖?另一个世界,有没有甘甜?希望时光不会无情隔断思念。”

歌词中那种淡淡的哀伤温柔的熨帖曾经饱受苦痛的心灵,淮玉希望通过这首歌可以告慰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

第五代江姐、空政文工团著名歌唱家王莉看到这首歌词后,被深深打动,含着眼泪录制完成了歌曲。中央电视台4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专题片”将这首歌作为片尾曲予以特别报道。频道总监有些纳闷:“怎么放支歌儿,还上新闻呢?”工作人员答:“我们听过数不胜数的歌曲,可还是被打动了。”

这首歌后来被互联网广泛转载,有10万多网友跟帖评论,其中不乏“大v”媒体人杨锦麟、作家陆天明等,更有数不清的“赞”、“爱心”和“加油”。

被淮玉的歌词打动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著名歌曲家毛阿敏拿到淮玉作词、刘青作曲的《平安相伴》时,连夜自费从上海飞回北京录制。与淮玉素昧平生的毛阿敏,只是因为喜欢这首歌中寄寓的现实意义和公益情怀。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在一摞厚厚的歌词中,挑出了淮玉为教师节创作的《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妈妈》,带病完成了录制。由淮玉作词、小曾演唱的《军人的名字是第一》,慷慨义烈,充满军中男儿的热血豪情,广受青年官兵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打靶归来》”……

2012年5月,由淮玉创作的《青春的约定》,在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时,作为中国青年送给巴基斯坦青年朋友的文化大礼,在晚会上演唱。经由翻译解释了歌词的涵义后,巴基斯坦外交部一位女官员握着淮玉的手流下了眼泪,她说,这首歌的意义超过了几亿元的援助,因为从这首歌里,我们听到了中国朋友对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人民,深深的情感。

在多瑙河畔,淮玉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一首《成吉思汗》。“一骑东来万里风云起狂飙,黄沙漫卷看群山谁敢比高,疾风、劲草、雁鸣、虎啸,知前路迢迢仍剑指九霄……”

一位油画家看到后,被词中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他以淮玉为原型创作了一幅金戈铁马的戎装像。画中的他面向远方,目光透出坚定的忧思,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有朋友说,这幅画正是淮玉灵魂的写照。

与雷锋的故事

有一首歌对淮玉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想起你的名字》。这首歌是为纪念雷锋而创作的。

“多少回雨雪冰霜,你更加珍爱阳光,多少人像妈妈一样,融化你心中悲伤。用微笑换来微笑,你让别人过得更好,心窝里飞出金凤凰,唱支山歌引来万人传唱。”

虽然通篇没有出现一次“雷锋”,但又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他。

对于雷锋,这个太多人熟悉但已经符号化的名字,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有人说,在当代最了解雷锋的人有三个,除去雷锋生前的战友同事外,还有一个淮玉。

其实开始,对于雷锋,淮玉也仅限于小时候的口号:学雷锋,做好事,乐于助人。

后来,作为《永恒的丰碑——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集》一书的主要编创人员之一,他才知道,现在对于雷锋,原来有那么多的质疑。这些怀疑是真的吗?他决心自己寻找答案。

整整七个月的时间,他和同事把军事博物馆里尘封了几十年的雷锋日记手稿、雷锋资料都翻了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就连雷锋生前从学校到工厂再到部队的线路,他也亲自走了一遍。在这些研究中,一个真实的雷锋渐渐地浮现在他面前。

淮玉说,不止现在有质疑,在那个时代雷锋做好事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的。不请假出去做好事,挨过很多批评。有人说他“净搞沽名钓誉”,“整天带着个奖章干什么,爱出风头”。他在日记里也诉说他的委屈,这些篇章里字迹是潦草的。但是慢慢地他说服了自己,心平气和后,字迹也规整起来。

七个月的研究,淮玉认识到:“雷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2012年,淮玉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20多位师生一起参观雷锋团。期间很多同学老师都对雷锋提出了疑问:雷锋是假的吧?在那个拍照还很奢侈的年代,一个小兵怎么能受到如此的青睐?那些照片怎么可能是抓拍?再说,就算雷锋是真的,我们现在学雷锋,还有什么意义?

淮玉提出,可以开一个座谈会,对于任何关于雷锋的疑问,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给出解答。

开始,大家都有些将信将疑,座谈会上,同学们果然毫不客气地抛出一连串尖锐的问题:雷锋的手记、手稿,是他本人写的,还是为了宣传而伪造的?他有没有女朋友?他勤俭节约为什么还穿皮夹克?照片是不是摆拍?

对于这些问题,淮玉一一做了澄清,而对于最焦点的“摆拍”问题,淮玉这样解释:“的确,很多照片没有办法在雷锋做好事的当时、当下拍摄。因为在做好事的时候,雷锋没有出名,不会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拍下来。但是后来,团里为了宣传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精神,让更多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需要这些照片,用补拍的形式对雷锋日记中的事件进行了还原。或许时间不是那个时间,空间也可能不是原来的空间,但这些照片和雷锋所做的事情,和雷锋精神,是丝毫不矛盾的!”

开始,座谈会人很少,后来人越来越多,直到屋子都挤满了。座谈会到很晚才结束,但是大家都很兴奋,不愿散去。后来,该校团委的一名干部对淮玉说:“毕业后我就留校工作,这么几年下来,我感觉自己基本成了‘橡皮人’,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和朝气,但今天晚上,你让我重新找回了青春、激情还有斗志。谢谢你,淮玉!”

做真实的自己

传递正能量,引领青年人,对于淮玉来说,或许是再适合不过的工作,因为他也经历过一个从迷茫困惑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那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同学们都在按部就班学习生活的时候,淮玉却在被一个人生的终极问题所困扰:“我可以想象自己以后学习、毕业、找工作然后娶妻生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样的生活天天过,人生意义为何?”

这问题让他苦思无解,甚至一度想过退学。

后来他想到,我遇到的问题,前人一定也遇到过。于是,他一头钻进图书馆,从书中去寻找答案。不知道翻了多少本历史、传记、哲学典籍,最吸引淮玉的,是二战时期美国将领巴顿的传记。巴顿将军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名伟大的将领而准备,最终如愿以偿。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

与巴顿的“相遇”似乎让淮玉“顿悟”了,他为自己的人生总结了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无论每天做什么,都是让我更加客观地认识我所生存的世界是个怎么样的世界。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让我获得新的讯息,新的认识。这一点解决了我的人生动力问题,面对每一天我都十分兴奋,即使我遇到了挫折,我也学会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自己,告诉自己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这样,每一次逆境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跃升的机会。第二点是,人生或长或短,怎么让人生更有意义?我的答案是:让更多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快乐。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无论是写歌还是本职工作,淮玉都秉承着自己的两个信条,用热情拥抱这个世界,传播爱,传递正能量。

淮玉经常到高校和同学们座谈,不备讲稿,而是对他们工作、生活、情感上的问题答疑解惑,拨云见日。

有同学问:淮玉老师,现在社会上读书、工作,都要靠关系,怎么看这个问题?

“客观地看,不可否认,社会上确实存在找关系的现象,但是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我就是来自农村的一个普通的孩子,现在我在单位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重视。这是不是一种‘关系’呢?只不过这不是金钱关系,也不是亲戚关系,而是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关系。你将来也可以通过努力去创造这样的‘关系’。”

有一个女孩问:“我现在每天就是从宿舍、机房到食堂,三点一线,这样的生活我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

“从宿舍到机房,请你今天留心看一看,这一路上有什么风景?有几朵花,几棵狗尾草?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每一朵花在晴空下和傍晚有什么不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这世界哪里都有梦想,但愿有更多读懂梦想的心灵。”

……

有人说,淮玉是一个唤醒者。“当理想、信念,渐渐遗落在尘埃里,成为不敢被端出、成为被揶揄、嘲笑、戏耍的名词时。他仿佛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天真无惧的孩子,一直在努力。”这评价很是贴切。

他说,现在很多青年,没有青年人的锐气、朝气,失去了活性。这是我担忧的,也是很多青年工作者的共识。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我的呐喊,也包括我的歌曲,为祖国赢得更多优秀青年。

在这条路上,他一路前行,从未觉得孤单。他说,在与雷锋的时空对话中,他汲取了力量,雷锋在面对外界压力的时候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不怕人笑话,做自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