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精选(九篇)

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

第1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工 作 方 案

 

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教育系统“三查三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综合治理,集中开展“查学生学籍管理,整治跨片区招生导致大班额问题;查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问题;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园周边乱象”(以下简称“三查三整治”)工作,解决我县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营造学生健康安全成长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县教体系统大班额、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校园周边乱象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排查整治活动,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水平,努力为学校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全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从即日起到秋季学期开学,集中开展为期200天的“三查三整治”行动。消除大班额方面,进一步落实“三长”责任制,到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我县大班额比例控制在2%以内。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加大对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补课查处力度,加大对无证开展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培训及其他违规开展培训机构的整改力度,对符合标准的尽快进行办学许可,对不符合标准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停业整顿,直至取缔。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方面,对校园周边治安状况、文化娱乐场所、各类违规经营行为、交通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重点任务

(一)查学生学籍管理,整治跨片招生导致大班额问题

检查落实市政府《关于全面落实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三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榆政办发〔2020〕21号)工作落实情况。重点排查“三长”责任落实情况,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情况,消除大班额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照起始年级入学人数排查学籍异动情况等。集中整治“三长”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不健全、项目建设进度慢、消除大班额年度目标任务未完成等导致大班额的突出问题。特别整治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执行不力、学籍管理混乱、将生源信息外泄致使人籍分离等现象。整治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借学校共同体等名义抢夺优质生源、招收插转生、制造人籍分离,部分普通中小学完成招生任务后违规接收插转生导致大班额等招生乱象。县教体局要在5月份前,将本年度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招生方案报市教育局、县政府审核备案,并在城区范围公示。

(二)查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问题

检查我县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榆政办发〔2019〕40号)、市教育局等五部门下发的《榆林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基本标准(试行)》(榆政教发〔2019〕127号)和《定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定政办发〔2021〕1号)工作情况。重点排查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等行为,排查《榆林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基本标准(试行)》和《定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的校外培训机构名称、办学场所、师资队伍、培训科目、教学点设置、资金管理、章程制度及疫情防控等落实情况。整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过程中有关部门认识不高、责任不明、排查不准、整治不力等问题。集中整治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校内外有偿补课及组织、推荐或暗示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等师德失范行为;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无证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培训、超纲超进度培训、聘用在职教师兼职培训、违规收取培训费用、疫情防控和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规范不达标等突出问题。各学校要在放假前,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和签定《榆林市中小学教师师德承诺书》。

(三)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园周边乱象

检查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教规范〔2018〕4号)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省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十条措施》(陕市监发〔2020〕110号)落实情况,排查校园周边治安、文化娱乐场所、食品经营场所、交通安全等治理情况。整治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到位、部门日常管理职责体系不健全、警校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集中整治学校周边“护学岗”建设不齐,上、放学高峰期勤务机制不完善,网吧、电游室、音像书刊点、店、室治理不力等问题;整治食品安全承诺制度、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通报制度、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高盐高糖高脂食品风险警示等制度不健全问题,整治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培训、食品经营网格化监管、食品抽检等措施落实不力问题。各学校要认真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引导每位学生自觉遵守《榆林市学生校外安全倡议书》。

四、实施步骤

“三查三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安排部署阶段(1月16日前)。召开全县教体系统“三查三整治”专题部署会议,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整治重点及要求。

(二)自查整改阶段(1月31日前)。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三查三整治”工作。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全面开展自查,做到重点领域全覆盖。对于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向教体局报告。教体局要逐条建立问题台帐,形成整改方案。

(三)督查整改阶段(2月1日至3月30日)。根据整改方案,全面开展督查工作,逐条整改落实,保证“三查三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四)整改提升阶段(4月1日至9月10日)。县政府、教体局适时组织“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或整改后反弹现象持续跟进。总结“三查三整治”行动工作经验,推广典型案例,构建教育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三查三整治”行动是回应百姓诉求、治理教育乱象、净化教育生态、推进全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结合当前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追问初心,担当使命,全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我县“三查三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压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任务。县教体局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协调组织开展好“三查三整治”行动。对于消除大班额,以教体局牵头为主实施;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治理,由教体局牵头,市场监管、公安、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配合实施;对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立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统筹部署,夯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在认识上找差距、工作上找短板、措施上找弱项、落实上找问题、安全上找盲点,围绕2021年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坚持统筹实施、组合推进,全面强化依法治教。要严格按照“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全面细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坚决实行“零容忍”,该停止的立即停止,该整改的立即整改,该处理的严肃处理,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强化督导考核,严肃问责排查整治不力现象。“三查三整治”行动期间,县政府将对各部门、各单位综合治理开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同时,将“三查三整治”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大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对认识不足、治理不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单位,县政府将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教育系统良好政治生态。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等网络和新媒体,以专题形式全面、准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典型案例形式大力宣传“三查三整治”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榜样个人,以教师师德承诺书、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倡议书、学生校外安全倡议书等形式,加大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治理的宣传力度,主动发声,引领舆论,讲好教育故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附件:《定边县教育系统“三查三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定边县教育系统“三查三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为推动全县教育系统“三查三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经县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定边县教育系统“三查三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彦强   副县长

副组长:蒋登峰   县教体局局长

        姚万红   县政府正科级督查专员

成  员:雷睿翔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曹文平   县纪委第三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

王  斌   县发改科技局副局长

谢淳杨   县公安局副局长

叶肖雄   县人社局副局长

张渊博   县财政局总经济师

彭虎程   县交警大队教导员

何红飞   县卫健局党组成员

孙常青   县资源规划局副局长

韩  瑛   县住建局副局长

张生文   县民政局副局长

梁小宁   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副局长

高牛宝   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高小平   县教体局副局长

吕宏斌   县教体局副局长

李立辉   县教体局副局长

刘午亭   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

乔海军   县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大队长

韩世权   定边县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蒋登峰同志兼任。

 

 

 

 

 

 

 

 

 

 

 

 

 

 

 

 

 

 

 

 

 

 

 

 

 

 

 

 

 

第2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州委党校调研组:

根据州委党校调研提纲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我校组织教务科、科研信息科等科室进行自查,现作如下汇报。

一、本地主体班教学开展情况(包括班次结构、人员结构、民族结构、党派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

近几年来,在省、州党校(行政学校)的业务指导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使得主体班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在班次结构上,从2000年初开始,就相继开班主体班,特别是近三年来的主体班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学员和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领导的欢迎与赞扬。时间安排方面主要是长短期结合,最短的10天,中期15天,最长时间为30天的;办班形式上结合实际和省委党校、州委党校的要求进行办班;班次有后备干部培训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也有重要岗位干部培训班(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等培训班)。近三年有乡科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股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优秀后备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少数民族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妇女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等等;教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主要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案例教学、省内外出考察学习、学员微论坛,以及总结、座谈、交流、撰写考察报告和学习心得体会等。二是人员结构上,有县直单位、部门和乡镇街道办的优秀青年干部,有优秀后备干部,有少数民族干部,有优秀妇女干部,同时,也有乡科级领导干部等。三是民族结构上,有汉族、布依族、民族、彝族、回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四是党派结构上,有中共党员(汉预备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等。五是性别结构上,有男性也有女性,女性占比为三分之一左右。六是年龄结构上,主体班学员大部分在35周岁以下,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年龄比较大一些,在45周岁左右。七是学历结构上,参加主体班培训的学员基本上是大学本科学历(含函授本科),专科及以下的很少。

二、教学专题设置情况

教学专题的设置,基本是根据中央和省、州各级党校、行政学校的要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规定要求,结合各级各个时期的时事适时安排,重点放在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方面,时事政治、国情、省情、州情和县情,还有教唱红歌、书法等根据办班的需要穿插其中,如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重要讲话、省委书记的讲话,以及本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等等,效果突出,学员满意。

三、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学员的反响

从近几年的主体班教学效果来看,各个主体班授课教师都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县内外聘请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党性教育课,基本上是党校优秀教师授课,理论教学课基本上是从州委党校及以上单位学校教师或教授,当然也有本校优秀教师授课。业务知识课大多是请县直部门业务领导或相关工作人员授课。通过培训班学员对每一节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现场评价量化打分,从学员评价结果看,90%以上的教师授课教学效果在90分以上,达到优良以上效果。针对教学效果不佳的授课教师,下一节课学校基本没有再安排其授课。

四、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年轻教师多,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希望国家和省、州党校多举办一些培训班,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二是州与州、县与县党校间相互交流学习机会少,希望省、州多出台一些政策,多举办一些活动,让校与校之间教师有相互交流学习机会,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是省、州级党校领导和教师多到县级党校进行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多对县级党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让县级党校有工作紧迫感,责任感,有些压力。四是省州党校对县级党校工作及党校教职员工的表彰奖励实在太少,希望能够参照国民教育政策,做到每三年对优秀教师和先进党校工作者、名师、科研新秀、教学领军人物、优秀班主任及先进学校进行一次评比和表彰奖励,以此来鼓励、鞭策各级党校领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党校的发展、教师们的利益与事业进步创造良好条件。五是加大对贫困县党(行政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贫困县由于资金缺乏,学校建设难度大,基本的教育教学条件都不能够满足,严重制约着党校事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对全州党校系统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对全州党校系统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注意有:一是州、县学校内部自身培训少,内容单一,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多,建议今后多举办一些培训班。培训内容需多元化,要有理论教育方面的,也要有实际的、现场观摩的教学。同时,要分别分期分批分别培训,比如,学校领导干部(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骨干教师(名师、科研新秀、教学领军人物、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普通教师能力素质培训班等等。州委党校要多向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建议,也多举办一些培训班,多分配给基层党校一些培训名额,多出台一些培训政策,让基层党校教职员工都有机会参加培训,提升素质能力。二是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党校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建议省委党校和州委党校多为县级党校争取一些编制,最好是根据党校服务的范围或市县人口的多少核定出台统一的党校系统教职员工编制,进一步规范党校系统教师编制问题。

     特此报告

 

 

XXX县委党校

第3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外出务工人员的结构性矛盾

一是教育培训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政府每年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补贴无法发放,教育培训任务也难以完成。外出务工人员中文化素质和技能偏低,但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不愿参加培训和就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培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欠缺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对培训缺乏认知。二是用工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玉林市劳动力存量丰富,但同时存在着企业用工不足与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用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收入福利低,而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虽然能力素质相对偏低,但对自身价值的心理期望却很高。

(二)参加职业教育的人员逐年减少

据统计,2010年玉林市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人数为25436人,但2011年下滑到13832人,仅一年时间萎缩了11604人。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认为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开设的专业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及工种需求。

(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过于脱节

中国传统的观念使得学历教育的发展一枝独秀,大学在不断扩招,职业技术教育在不断萎缩。另外,中国的教育还存在着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过于脱节的状况,在以学历作为就业门槛的当今社会,外出务工人员即使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但由于没有高学历也难以找到工作环境好、收入待遇高的工作。

(四)培训机构配备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存在着培训机构的软、硬件配置不能满足职业培训需求的问题,县乡一级尤为突出。特别是乡镇以下的基层培训机构向县城以上收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失去就地培训的便利性。不少培训机构缺少技术型、专家型的教师,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培训效果不理想,造成培训对象动手能力差、难以学到适应务工需要的技能,难以满足外出务工人员所需所求。

(五)缺乏具有玉林地域特色的务工品牌

玉林是人口大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但由于教育培训的结构性矛盾,导致教育培训的效果不显著,而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只能适应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收入水平低的工作,难以树立品牌工种。加上玉林的劳务输出以自发转移为主,组织程度和专业工种较为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具有玉林地域特色的务工品牌。

玉林市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及素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培训效能

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建议:一是专门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实施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二是建议出台《玉林市实施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程总体方案》,为整体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水平提供政策保障;三是建议出台《玉林市实施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为全面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提供政策支持。另外,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司法局、安全生产监督局、工会、妇联等相关单位发挥本部门职能,通力合作搞好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效能提高和培训工程健康有序发展。

(二)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培训合力

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资源包括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大类,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就是在“学历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培训合力。

1.夯实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地位。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

2.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务工培训要慎思追远、宏谋大略,跳出孤立培训的思维定式,面向产业,定向合作。选择具有产业优势的品牌企业做定向培训,既能迅速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又能充分拓展学校的办学功能,实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融通、校企优势互补。

3.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示范点。在具有产业优势和技术密集的企业或园区,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示范点”,如玉柴集团、三环集团、春茂集团、容县经济开发区、北流陶瓷产业园区等。通过教育培训示范点的带动,使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普及性。

4.成立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讲师团。要精心挑选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专家和优秀教师担任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工地、市场、社区、乡村,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编写教案、论证教学方法、搞好示范讲学。

5.探索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准入规则。利用“农村党员大培训”平台开展活动,使外出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深入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适当放宽培训准入规则,降低开展培训的门槛。利用广播、电视、网上培训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覆盖率。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家党校、民工夜校、社区学校、农技夜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

6.拓宽基层教育培训的路子。需要接受教育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基层和农村,必须在资源整合上尽量让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积极拓宽基层教育培训的路子。一方面通过政府宣传、媒体感染、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消除教育培训与受训者的隔阂,使基层教育培训家喻户晓、人尽可学;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使教育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完善教育培训内容,构建务工品牌

1.完善教育培训内容,提升务工人员素质。强化“五大培训”内容:文明素质培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紧密结合国情、区情、市情,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礼节、礼仪、礼貌等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养成文明做人、规范做事的良好行为规范。法制观念培训,主要以案例讲解为主,讲解《劳动法》、《工会法》、《工资支付办法》等常用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职工权益保护知识。安全教育培训,主要进行防火、防电、防盗、防食物中毒、防煤气中毒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增强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文体活动培训,主要进行诗歌、书法、绘画、棋类、健身操等知识培训,普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培育外出务工人员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专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外出务工人员需求,提供中式烹饪、家政服务、铸造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内燃机装配与调试、模具制造、数控车床操作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电工、水暖工、瓦工等专业技能取证上岗培训。

第4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两主四元四段式;县域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4―0012―03

当前,从国家到省、市一级的骨干教师培训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调研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培训形式单一、关注教师实践及落实不够、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一、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出的背景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加强区域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骨干教师队伍,2010年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教育局提出了《百名名师培养计划》,并于2012年与新疆师范大学签订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建立了骨干教师培训合作关系。2013年,与杭州江干区教育局、广州天河区教育局、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先后签订了《区域友好合作协议书》,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非学历委托培训协议》,建立了跨省教育培训基地。2013―2014年又成立了14个区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形成了区域优势师资团队。

为了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区教研室研究问题,经过实践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形成了“两主四元四段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及操作策略体系,其基本思路是高校、市级专业机构、友好合作区名校和区级教研部门共同合作,对骨干教师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分批次、分阶段的培训。

二、“两主四元四段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

(一)培训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结构流程

“两主”即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两主”之一是区县教研机构,即指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教研室,在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负责选拔参训骨干教师,摸清参训教师情况和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目标和方案、建立培训资源、实施培训管理、统筹协调培训活动。“两主”之二培训对象即区级一线中小学骨干教师,由区教研机构选拔评比、命名,将其纳入培训计划,在培训中处于主体地位。

省内外高校、友好合作区名校和市级专业机构,共同构成了培训模式中的四个培训主体,简称“四元”。“四元”之一是省外高校,即华东师范大学、深圳龙岗区教师进修学院等协议高校,全面负责学员短期脱产集中培训的设计、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四元”之二是友好合作区名校,即整合后的省外教育发展先进省区(杭州江干区、广州天河区和深圳龙岗区)的知名学校,主要负责跟岗学员的理念更新和教学实践指导,帮助学员形成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四元”之三是省内高校,即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主要负责学员科研学习阶段的课题立项、中期检查及结题评审,以研训结合形式进行科研全过程指导。“四元”之四的市级专业机构是指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主要负责各学科学员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与改进。

“两主四元四段式”培训模式构建了县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形成了一个教育生态共同体。四个承训单位在区教研室主导下,围绕培训对象的专业成长,在四个阶段实施培训,实现联合协作与“教学相长”。

(二)“两主四元四段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应用后现代主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观点,在培训模式建构上,一是依据教师专业知识的情景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个体性特性,强调将参训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培训理念,提出“两主四元四段式”培训模式的“一主”为培训对象。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是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过程,建构了以关注教师实践知识形成过程为特点的培训形式。选择并设置“集中培训”与“跟岗学习”相衔接,体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设置“科研指导”与“教学指导”环节,强调了教师在具体的科研、教学情境中学习和实践理论,反思和改进行为,最终形成教师的实践知识和个人智慧。

以钟祖荣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为指导,应用于培训模式建构中,提出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开展培训和培训评价的依据,将模式定位于以促进参训教师向下一专业阶段发展为目标,逐步将区级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学科骨干或实践专家教师。依据这一理论,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素质和业绩定位,确立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

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视为一个立体网络、多向互动式的教育生态系统,以生态的理念和方式,构建模式特有的要素及其关系与结构,从而形成特色模式。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将区县教研室、省内外高校、市教研机构、友好合作区名校这些培训主体,和参训骨干教师这一培训对象,共同纳入县域骨干教师培训系统。将这些系统中各具特点、能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因子,定位为“两主”与“四元”。二是通过建构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凸显本模式特点。“两主”中的区县教研室发挥培训主导作用,参训教师则为发展主体地位,各培训机构在县域骨干教师培训中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分工合作、分段推进的“四段式培训”结构,培训机构之间的联合协作,培训机构与培训对象之间“教学相长”,搭建起系统的、交叉的、相互关联、和谐共生、功能统一的教育生态网,从而构成培训模式特有的要素结构与关系,形成了教育生态观理论指导下的特色培训模式。

(三)“两主四元四段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操作程序

第一阶段,在高校专家引领下开展短期脱产集中培训,提升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全体学员在高校脱产集中培训1―2周,学习理论、更新理念。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前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实践经验、名优教师实践经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采用讲座式、参与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和实地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培训期间,学员完成课程作业,参观当地名校,与专家面对面进行答疑沟通。参训者结合实践,主动思考自己在参训期间需要完成的教育科研选题。

第二阶段,在名师引领下跟岗学习,体验反思,确定专业发展目标。全体学员到友好合作省区(杭州江干区、深圳龙岗区、广州天河区)名校进行1―2周培训,分组、分学科、分校跟岗当地名师,进行实地跟岗学习。学习期间学员与当地名优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与名师共同备课、上课,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学员与名师进行同课异构,完成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确定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学员自主梳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立培训期间的教育科研选题。

第三阶段,在高校专家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以一年为期,分步实施。一是学员以学科、学段为单位,结合集中学习和跟岗学习期间的思考和教学实践问题,提炼形成课题。二是学员在本地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申报立项小课题,以一年为期,分组开展课题研究。在此期间,教科院专家教授负责课题立项、中期评估和结题评审,结合研究中的问题组织集中式教育研究培训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指导。每位学员都参与课题研究,在规定时间内形成科研成果。这样,全体学员在省内外高校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科研课题的选题、研究、结题,提高科研能力。

第四阶段,进行教研专业机构指导下的实践,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固化行为,发挥学科引领作用。聘请市教研中心各学科教研员和区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分学科对学员进行“教材与学科分析”与“同课题背景下的课堂研磨指导”,采用“学员上课―教研员评课―学员二次备课、再上课―教研员再评课”四个环节,通过“一课两上、一课两评”(以下简称“磨课”)形成每个学员有代表性的优质课。以每学期两次、全年集中四次的“磨课”,改进学员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在学习期间,学员分阶段完成一课两上教案,进行教学反思,与专家和其他学员围绕同课题教学进行互动研讨。

在上述四个阶段的培训中,区教研室发挥培训主导作用,全面负责培训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协助各承训单位做好课程设计、实施及培训的考核评价。骨干教师通过参训与实践,积极利用培训资源,融会贯通培训内容,自主形成实践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各承训单位根据培训目标,围绕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联合培训,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培训协作。

(四)“两主四元四段式”培训模式的行动策略

一是明确培训主体的责任分工。制定任务分工一览表,通过责任明晰,确保各主体发挥作用,确保各阶段培训工作。

二是课题研究贯穿培训全过程。首先,设立区级小课题研究指南。通过学员在集中学习和跟岗挂职期间的思考与反思,形成教育科研选题,由区教研室根据新疆师范大学的评审,向学员下达课题研究委托通知书。其次,委托专业机构全程指导课题研究。与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签订科研指导协议和项目规约,由高校组织专家组对参训学员申报的小课题进行立项评审、开题论证、阶段性审查和结题答辩评审。研究期间要确定课题导师,指导学员推进课题研究并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培训。最后,将教学实践改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培训中,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指导与第四阶段教学指导同步进行。参训学员在课题立项后,结合研究学段、学科和专题,在市区两级教学专家指导下,根据科研选题拟定“同课异构”教学内容,形成每个学员的优质课课例。

第5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安全事关家庭幸福、学校稳定,社会和谐。为强化我校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我校以贯彻落实《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评定规范》为契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力的保障了学校安全有序运行,现将我校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针对教育行业常规安全工作重点内容、相关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和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年度总目标及工作计划,各业务部门根据学校总目标制定了本部门目标。目标内容包含:制定依据、部门、人员,伤亡、火灾、食品安全事故、传染病等事故控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签约率100%、在岗教职员工、学生安全教育率100%、定期检验率100%、事故隐患整改率100%。同时,根据本单位年度总目标,制订了年度安全管理、隐患排查与整改、安全教育活动、培训演练、预防事故等的技术措施针对性计划。在安全防范设备设施的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安全评价评估、重要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隐患评估和整改;应急救援器材、装备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安全标志及标识;其他与安全直接相关的人员、物品或活动等方面按相关要求对技术措施计划进行实施和考核,考核记录齐全。

二、完善组织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根据规范要求,首先,我校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安全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各部门安全负责人、专职学校安全管理员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同时,建立了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校级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部门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全体教职工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内容包含:上级安全文件会议精神传达落实、总结上一阶段安全工作、分析校园安全形势、研究并制定阶段性安全对策、协调解决安全问题、检查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其次,根据《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主要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和各级具体管理人员,按年度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学校安全岗位责任内容涵盖学校业务工作的所有内容。

三、建立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教育培训、应急演练、隐患排查整改、建筑物和教学设施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等。制定年度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建立经费管理及使用台账。建立教职工工伤保险、校方安全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等管理制度。足额缴纳工伤保险和校方安全责任险保险费。按照上级行政部门要求,积极宣传、鼓励学生购买校园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完善安全事故责任保障体系,并为保险购买、理赔等提供必要协助。

四、加大对学生和教职工的教育培训

按照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和《生命.生态.安全》教材,将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常规教学管理,做到有教材、有阵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教研、有评价,有序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安全宣传教育任务。建立教职工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安全培训。

做好培训记录及效果评估。电工、保安等非教学岗位操作人员,培训每年不低于20学时,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培训不低于40小时、教学岗位每年不低于12学时。依法应当持证上岗的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学校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本单位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主要负责人每年培训不低于16学时;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培训学时不低于40学时。

五、加强教育过程中安全控制规范化建设

第6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广东 航海技术专业 评估

1.2012评估规范对航海技术评估项目的新要求

为提高海船船员实际操作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2010年1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以下简称10评估大纲和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并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下简称12评估规范)。

在10评估大纲和规范中,航海技术专业的评估项目共有5个,12评估规范规定航海技术专业的评估项目增加到7个,《雷达操作与应用》和《驾驶台资源管理》及《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是新增的3个评估项目。此外,《海图作业》合并到了《航线设计》中成为一个项目,把以前04规则的雷达两小证调整成为了一个评估项目《雷达操作与应用》。

2.广东航海技术专业各评估考试成绩分析

2.1各评估项目成绩分析

自12评估规范实施以来,广东辖区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从2013年起,参加船员适任考试人数为1874人次。各评估项目及格率如表1所示。

总体情况来看,除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评估成绩偏低以外,其他各评估项目及格率都超过了60%,差距不大。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评估及格率较低,成为一次性评估通过率的短板。从评估形式上来分析,除英语外,各评估项目都是由评估老师来决定评估成绩,其评估及格率偏高与其评估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由表1可以分析得出:1)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在各院校的7门评估项目中,及格率都是最低,说明该项目仍然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最需要提高的科目,其教学工作亟待调整加强。最高的通过率是广东海洋大学的本科学生59.2%,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及南通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仍然是偏低的。2)广东海洋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广州航海学院这3所院校总体的评估及格率要偏高一些,与其生源结构、师资力量、设备的配备有一定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除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外,整体的评估项目及格率偏高。但据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整体的动手能力不强,英语应用能力偏弱特别是对外沟通交流能力不足。这说明可能存在多种因素:一是在教学培训中学生实操训练不足,或培训质量存在问题。二是以目前的评估方式、评估手段、评估队伍进行评估的客观性不强。三是培训及评估的内容、设施设备可能与航运企业的实际工作脱节。要充分进行调研以制定评估方案来指导评估考试。

3.广东辖区考试资源情况分析

3.1师资队伍建设

广东辖区航海技术专业目前评估员队伍共有144人,其队伍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广东辖区内航海技术的评估员队伍已经建立,基本可以满足评估要求。评估员来自于各航海院校、航运单位及海事机构,队伍来源多样化,不再仅限于航海院校,结构合理,避免可能对评估造成的片面性以及影响评估的公平公正性。但海事机构中的评估员调配困难,实际上评估工作还是依靠院校评估员,因此结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当各院教学任务紧时,存在评估员难调配的情况,评估计划实施较困难。从科目上来看,各专业评估员队伍建设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比如GMDSS考证科目上,目前评估员仅11人,人数偏少。人员全部来自院校,队伍结构来源单一,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容易造成评估的片面性。航海英语目前27人,人员全部来自院校及培训机构,纯英语专业毕业的评估员占了90%左右,而从航海专业毕业的英语评估员数量偏少,严重不足,队伍结构极其不合理。

在评估员队伍的培训方面,海事局组织了两次全辖区的评估员队伍培训,但培训内容仅仅是评估理念和流程方面,没有组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3.2评估设施建设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1)广东辖区内航海技术计算机评估考试基地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湛江两地,以广州为主,其他地区尚未建立起来计算机评估考点;而其他评估项目的评估基地基本都集中在广州,整个辖区考点的建设和布局极不平衡,与辖区内各分支局权限范围内的考试业务不相匹配。2)海事局作为船员考试的职能机构,无论是计算机考场(除湛江海事局外)还是评估基地建设,基本都没有,处于空白状态。11规则实施后,对实操技能越来越重视,对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事局缺乏对评估基地及其内涵建设,不利于考试工作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广东辖区的评估工作都是依托各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场地、设施设备来开展,无论从评估方案的制定还是评估题库的建设都受到很大局限,而且各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评估设备各不相同,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此外,各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旧损坏、功能不全或数量不足等现象。

4.建议或措施

按照12评估规范开展的评估工作已经在广东辖区开展了两年,总体来说学员已经基本适应,但在评估实践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员对于评估规范理解不透彻、动手操作能力差、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等。海事局、航运企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只有协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可以采取以下建议或措施。

(1)整合设备资源,逐步推动建设布局合理、覆盖广东辖区的综合性的考试评估基地。评估基地要考虑实施开放共享原则,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好各培训单位及船员队伍。基地设备建设要统筹兼顾各个院校设施设备特点及实际企业生产需要,选用符合规范要求有代表性的品牌和型号,不宜种类太多。

(2)整合师资资源,建立多来源、高技能的院校、企业、行业合理比例的评估员师资队伍。

(3)重视英语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大航海专业毕业、现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估员的数量,或加强对英语专业评估员上船顶岗实习的培养,以提高航海技术专业的英语听力与会话的教学质量。

(4)研究评估规范,加强评估教学,整理评估方案。可采取集体办公形式,制定评估方案,统一评估标准,研究评估方式,训练标准及组织评估题卡的制作。

(5)联合院校、企业、行业搭建培训平台,对评估员要加强培训。培训不限于对评估大纲、评估标准和流程的熟悉,还要能提高评估员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交通部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S].北京.2012:1-5

第7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 干部培训院校 用户需求导向 馆藏建设策略 分类号 G253.2

在我国,干部培训院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单一型干部培训院校,指仅承担培训党政干部、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培训教学任务;多元型干部培训院校,指不但要承担干部培训任务,还要进行普通高校的招生和各类联合办学。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干部培训任务的强化,干部培训院校及为其提供重要支持的院校图书馆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提高干部培训效果是人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单一型培训院校“只承担党政干部、公务员培训”这种比较单一的办学特性,决定了其可以集中精力思考干部培训的需求,通过提供针对性更强服务来提高培训效果。单一型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的读者与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读者需求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这就决定其馆藏建设不能采用普通图书馆的建设模式,需要充分挖掘干部培训的信息需求,探讨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馆藏建设策略。

1 干部培训的信息需求分析

单一型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读者是来参加培训的高级党政干部和从事干部培训教学的教师。干部培训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培训相似,都是根据现阶段和未来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具有“查漏补缺”性质的教学。由于干部培训学员在校时间比较短,不可能像普通学历教育学生那样广泛涉猎某一个学科和专业的资料,对资源有严格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干部培训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培训,干部培训面对的是各级党政干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也有相当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其关心的问题与一般社会培训用户不同。干部培训的内容也往往涉及社会和政治热点、决策难点、工作顺利开展的智力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干部培训这种既不同于正规的学历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培训的特点,决定了干部培训用户相对独特的信息需求。概括起来,该类信息需求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1 以政策为核心内容的信息需求

党和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各级领导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政策。干部培训中,政策相关的培训也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每当有新的重大政策出台,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干部培训。干部培训政策方面的信息需求不但包括相关政策的权威原文,还包括各类政策执行细则、对政策理解的辅导资料、有关政策制定的发展状态以及执行情况、国内外与之相关的政策执行做法以及政策空白点信息、政策脱节点信息等。政策需求相关的信息还包括各类法律法规信息。法律是经过规范化,带有强制性的政策。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速,全民的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级领导也要依法执政才能保障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领导需要掌握那些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国外相关法律的成果和进程等方面的信息。

1.2 信息需求的新颖性、动态性和系统性

当今社会,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国内也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类有关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更新的频率都非常快。因此,各级领导对于各类信息的新颖性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掌握与现实关系密切的实践和理论的最新成果及相关信息。而且为了突出重点,顺利开展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相关的工作,每个阶段都有特别关注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各级领导信息需求的动态性,只有和各阶段主要任务相适应,才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另外,由于任何一项政策和工作开展的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会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需要的信息也需要对各个方面的信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这是各级领导干部信息需求的系统性。这些信息需求势必会带到干部培训中来,这些需求也应该体现在干部培训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

1.3 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性

干部培训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性取决于干部培训内容的多层次性。从培训的内容分析,干部培训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政治发展类培训,主要培训包括党的基本路线、党风政风相关内容、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决策支持类培训,主要涉及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需要的政策法规、国情省情以及本地具体情况、各类产业的发展情况等,包括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工作发展类培训,主要涉及各级领导顺利开展工作所需要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办公自动化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2 用户需求导向的馆藏建设内容

基于以上对单一型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信息需求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与普通学历教育院校图书馆虽然在两者“为院校教学科研服务”这一根本目标上相同,但是由于两者办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不同,决定着其承担的职能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学历教育院校图书馆由于其院校的“研究型”职能对馆藏学科资源完整性、稳定性要求比较高,资源类型则更强调是对知识内容较为成熟的图书、期刊等的采集和管理,而单一型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则由于其“培训型”职能对馆藏资源的政策性、新颖性等要求较高,而对学科完整性、稳定性要求相对较弱。而且由于干部培训时间比较短,如果馆藏资源对用户需求满足的针对性不够,那么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重要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单一型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比普通学历教育类院校图书馆更需要强调用户需求导向。

根据前文论及的干部培训的三大类内容,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业务发展类培训内容所需要的馆藏和普通学历教育院校图书馆的馆藏需求相似,馆藏建设所需要内容也差别不大,只是对实用性、新颖性和系统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对于政治发展和科学决策培训内容,则是干部培训院校所特别考虑的内容。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的科学决策理论认为,科学的决策过程至少要包括4个步骤:①找出存在问题,确定决策目标;②拟定各种可行的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分析比较各备选方案,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④决策的执行。在该过程中,前三个步骤需要掌握决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后一个步骤则需要获得决策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为了使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在培训过程尽可能获得科学决策的相关信息,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应该深入思考采集和管理哪些馆藏资源。

针对前三个步骤需要的信息,结合业务发展类培训的要求,干部培训学院图书馆应该重点采集以下4类资源:①履行决策职能所需的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

相关的资源。这部分资源具有长期稳定需求,内容上包括党建创新理论、法律法规、信息化技术、经济管理和实用科技知识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名人传记、励志类文献、廉政建设相关史实案例等在内可供各级领导干部自身发展参考的资源。②国情、省情、市情和社会热点相关的文献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反映国情、省情、市情的人口、文化、社会、经济等发展相关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论文著作等;反映当地文化传统、生活禁忌、民族民风等情况的著作(包括相关古籍);报刊、网络等媒体社会热点报道和分析;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各类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相关政策。③与当地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历史传统等相似的国内省市以及国外情况,跟踪收集这些省市和地区发展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法律法规、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及解决方案和执行效果。④中间信息和灰色信息资源。中间信息是信息机构所产生、获取或拥有的源信息中尚未传播或者只在小范围、不稳定或不完全传播的公共信息。而灰色信息是指没有公开的、潜在的信息,或需要通过一些合法的、特定的渠道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社会新闻、学术手稿、预印本、演讲稿、专题讲座、政府资助研究项目的主题报告,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社会动态、经验总结等。

针对决策的第四个步骤,干部培训学院图书馆应该采集那些相关决策反馈的资源:①采集本地媒体、国内重要媒体以及国外媒体对于本地重大决策的深度报道和分析资料;②重视目前网络媒体及相关论坛产生的各类有关当前决策的讨论、评论、意见和建议等。

3 用户需求导向的馆藏资源建设策略

3.1 拓展决策支持类资源的采集渠道

由于决策支持类资源,诸如各类统计数据、政策法规、各类领导讲话指示、国情省情市情的介绍以及其他中间信息和灰色信息,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取比较困难,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资源的采集必须在普通图书馆采购渠道基础上进行拓展。

3.1.1 利用传统渠道侧重采集决策支持和政策相关的信息资源 这里的传统渠道是指图书馆通过出版社、各类书商和数据库商获取公开文献的普通渠道。①利用传统渠道与政策类、管理类、法律类、统计类等专门出版社,比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学习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等,与他们建立密切联系,跟踪相关出版动向,及时购买相关的纸制和数字文献资源;②注意收集与地方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历代地方贤达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与地方方言相关的文献资料,与本地经济、科研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③密切跟踪政策相关或者决策支持相关的数据库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比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题数据库”、“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参考消息全文数据库”、“中国动态经济信息库”、“邓小平理论研究全文文献数据库”、“学习时报全文数据库”、“领导决策与案例数据库”、“行政管理文献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的“国研报告数据库”“宏观经济报告数据库”、“行业经济报告数据库”等,并及时采购。如果经费不足,可以选择购买那些挖掘比较深入而且能够长期更新的数据库。

3.1.2 加大中间信息和灰色信息的采集力度 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应该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采集中间信息和灰色信息。①充分利用培训院校与接受培训的各级各机构培训干部之间的联系,与相关政府机构、新闻媒体、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地方史志、党史研究整理部门等合作收集由这些机构产生的中间信息;②通过购买、索取复制或者自己录制的方式获得无版权要求或可获得版权的重要领导讲话、相关培训课程、会议、广播和电视媒体中重要领导和专家学者对于时政热点的分析;③对于政策法律法规类信息,除正规渠道获取外,还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密切跟踪国家立法机关、相关部委,及时获取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新动向和研究进展;④注意收集网络灰色文献,比如地方政府网站、地方新闻、媒体资讯网、社会团体网站和旅游网站以及决策相关的数据、情况介绍等灰色资源;⑤设专人跟踪社会热点和重大决策出台后当地重要媒体(包括网络媒体)上出现各类评论、意见及建议之类的网络资源。

3.2 利用先进信息技术采集和组织馆藏资源

3.2.1 网络资源的采集技术 干部培训院校图书馆对于前文提及要获得网上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网上各类灰色信息,单纯凭借人工浏览和查找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满足干部培训需求的新颖性、动态性,需要借助现有先进的信息技术:①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搜索引擎,除Google、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及其主流搜索功能以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博客搜索引擎(如:souyu,有道等)、视频搜索(如:sogou视频搜索、看看吧视频搜索)、统计数据搜索(如:百度统计数据搜索)、新闻搜索(如:有道热闻搜索)以及Google趋势搜索以及百度法律搜索等。调研熟悉各类搜索引擎,分析其侧重点和优势,将其应用于灰色文献采集中;②对于那些锁定的目标网站,则可以采用TRS网络信息雷达系统这类较为完善的商业系统,来实时监控和采集目标网站内容的变化,并自动收集和整理,也可以采用网络跟踪犬(X-Dog)之类的网站跟踪软件跟踪其变化。对于提供了各类RSS提要的网站,还可以采用RSS阅读器跟踪获取;③对于中间信息,培训院校图书馆可以与其他机构建立网络协作系统,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流服务平台供各个机构自己采访到的中间信息。

3.2.2 数字馆藏组织技术 对于采集到的数字资源、自己数字化的资源或者从本校教工以及培训学员那里征集到数字资源,只有有效地组织,才能方便地被培训干部用户使用,这也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软件和技术:①利用开放源代码的数字资源管理软件DSpace、Fedora等构建机构仓储库对数字资源进行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也可以利用MySQL等数据库管理软件自主设计虚拟网络馆藏或特色数据库以组织这些资源(比如:甘肃省行政学院构建的省情资料索引专题数据库、构建和谐社会专题数据库);②利用知识深度标引技术,突破原有的只对文献的描述,对文献的具体内容,如概念定义、统计数据、图表进行深度标引,对于经典原著则进行全文标引,便于培训干部和培训教师的知识搜索需求;③将从各级统计部门、农业部门、经济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和专业数据协会等处获得各类数据,利用数据集管理的相关技术建立数据集,满足用户对数据分析的需求;④利用OAI、Z39,50及SRU/SRW、OpenURL等资源互操作协议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数字资源与本馆原有书目资源等进行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⑤利用模糊查询技术、语义本体,借助于MAX技术实现用户检索数字馆藏时的自动提示、自动补充和查询趋势分析,方便用户检索使用数字馆藏。

3.3 根据干部培训需求动态补充调整馆藏资源

第8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ory, but ignore practice, and this doesn't meet with the industry employment needs. Therefore, the reform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iming at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regressing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From the realities in NEUQ, some questions about practical teaching i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re analyzed, and rel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DIO framework is proposed.

关键词:工程教育;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电子信息工程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CDIO framework;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250-02

0 引言

世界范围的工程教育经过从“务实”到“务虚”阶段,已经跨进新一轮“求实学”、 “重实际”、 “干实事”的阶段,正在推动工程教育的范式由“技术型”、 “科学型”向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程型”转变,因此,当前工程教育转型的标志为“回归工程实践”。美国欧林工学院是工程教育改革一个典范。它成立于1997年,是一所新兴的工科院校,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基于项目的体验式教学贯穿大学四年,重塑并实现了跨学科、重设计为特色,工程知识、技能和人品素质相结合的工程教育理想[1-3]。

针对我国工科专业“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方式,以及与产业界用人需求严重脱节的客观情况,2011年1月我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即卓越工程师计划。东北大学作为第二批高校加入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

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剖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与信息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是信息理论、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培养能够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4]。电子信息工程理论教育占主导地位,可以依次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以及专业教育三部分,而实践教育处于从属地位,由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构成,这也是工科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本质所在。因此工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教育,构建多层次协同的工程实践体系。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是以教学实践平台为载体,教学实践平台有课内实践平台、课外实践平台两种类型。课内实践平台一般有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外实践平台一般有学校、院系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及创新实践社团活动、各类竞赛、课外科研开发项目与学术研究活动等多种形式,如表1所示。

我院针对课外实践平台建立学生创新与电子实习实验室,以此创新实验室为基础,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如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学校资助科创项目以及自选项目等,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部级、省级奖项,申请专利多项,多篇,这是实践教学的亮点,但也存在不足,如实验课多为验证性的,学生缺乏兴趣;课程设计时间短,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即使完成也是拷贝往届设计方案,由于缺乏必要的设计环节,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是何原因。毕业设计目标不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科技创新项目虽然很好,但是惠及的学生较少。

2 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2.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5-7]。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目标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并以综合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2.2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根据CDIO工程教育规律,针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建议:

①针对学生反映实验课多为验证性的,对此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学院其实已经要求院属实验室提供一些开放性、体验性实验题目,但是学生并不了解,建议学院在网上或者通过别的途径告知学生,并告诉学生申请的流程,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开放性实验。

②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许多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即使完成也是拷贝往届设计方案,当电路出现问题不会分析。而根据CDIO教育规律,课程设计由于缺乏必要的构思、设计环节,其工程训练的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建议适当延长课程设计时间,或者提前要求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构思与设计。

③针对科技创新项目惠及面过窄的情况,学院其实已经要求专业老师在毕业设计同时提供两个科创题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建议学生积极主动和专业老师联系,申请加入老师研究团队,不要总是等学院安排。

④针对毕业生大量参与东软培训的情况,反映许多毕业生希望接受必要的工程训练,建议学院在院属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工程实训实验室,如可以将单片机、DSP、FPGA等实验室合并建成嵌入式实训实验室,将物联网实验室建成物联网工程实训实验室。而在校外可以海湾公司、康泰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实训机会。

⑤毕业设计是工程教育的最后环节,集中反映了CDIO工程培养模式思路: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填写选题表;其次根据课题任务要求,收集资料,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填写开题报告;接着,完成系统硬件设计,软件编写,PCB的制作以及焊接等,撰写论文初稿;最后,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联调,根据联调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系统方案,形成论文终稿。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工程教育现状与趋势,结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剖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验证性实验过多,课程设计过短以及毕业设计积极性比较低等问题,按照CDIO工程教育规律,逐一地给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完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婧姗,邹晓东.回归工程实践:欧林工学院改革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40-45,70.

[2]王孙禺,曾开富.针对理工教育模式的一场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8-26.

[3]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J].大学教育科学,2010(2):91-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雷环,汤威颐,EdwardF.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9-35.

第9篇: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开放性大学――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一)英国开放大学概况

英国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正式成立,是一所有学位授予权的独立自治的大学。目前,该大学是全英最大的开放性大学,拥有6个系部、两所学院和两个研究院。开放大学以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科研实力一直跻身全英高校前10名。

(二)英国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情况

英国开放大学沟通交流部、学生服务部和国际事务部等部门主管向培训团介绍了开放大学的教学机制、课程开发、媒体资源建设、学生支持服务等情况,重点介绍了该校的质量保证机制。

建校40年来,英国开放大学始终坚持英国传统大学严谨的校外专家检查制度和执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机制。

1.校外专家检查制度

(1)在课程设计阶段,由其他大学相同学科资深学术人员担任校外检查员,主要任务是帮助课程设计,并在课程开发全过程对课程整体结构、课程单元样稿和其他相关教学材料向课程组提供建议。

(2)在一门课程使用阶段的中期,资深校外学术专家参与中期评审,对课程和课程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在学业检测方面,每门课程都设校外考官,由负责课程和证书的执行副校长根据检测政策办公室制订的标准来任命。在每次证书授予结束阶段,校外考官向学校执行校长提交报告,对课程材料的合适性、课程检测制度、考试过程的管理和申请证书学生的质量做出评价。课程组对报告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的处理方案。然后由学科委员会确认完成报告讨论程序并已在教学部门采取整改措施。

(4)在专业层次方面,对每种证书的授予都任命了校外顾问,对校外考官体制提供适当的标准保证,并负责检查校外考官的课程报告。

2.校内质量保证机制

(1)质量标准保证和评审体系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高等教育资格框架》、《学校审核手册》和《高等教育资格学分准则》要求,英国开放大学建立并完善了《英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和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14个方面的内容:“开放大学A级结构”为本科教育3个级别的课程提供了一系列的通用级别指标,以支持课程设计和教学发展。“学科水准说明”标列荣誉学位的学术特性和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保障实施规范”包括一系列指导高等院校的文件,涉及学术质量和标准管理。“专业规格”包括学生完成学业应达到的学术要求、掌握的知识。“学分标准”为学生提供了10到60学分课程的灵活选择。“课程战略”阐明学校的使命、目标和发展重点。“证书审批”确保每个专业与校内校外规定要求接轨。“证书规则”包括注册条款、政策和声明、评价实施规则和学生纪律事务实施规则。“学分积累与转换政策”提供普通学分级别和开放大学远距离教学资格特定学分授予的转换授予形式。“课程审批”对新旧模块课程的审批制订指导性意见。“课程材料开发”包括课程组和课程建设校外评审规则。“开放大学图书馆”为课程建设、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使用图书馆提供专业性咨询和服务。“课程网络跟踪系统”对现有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证书与课程的关联”负责对课程和证书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

(2)校内全程质量评审和年度质量评审

英国开放大学校内评审遵循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教学设计、批准、监控和审查实施规则》的各项规定。英国开放大学的专业、课程和课程计划在使用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接受全程评审。学生支持服务则需每年接受评审。校内评审有校级和学科级两个层次。

校级评审范围包括:监控招生、学生坚持学业、学生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监控学生对专业设置、课程和服务的满意度;了解校外检查人员对开发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校外考官对已开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专业顾问对在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校外顾问对已有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搜集课程组成员和地区中心教学人员的反馈意见;监控教学质量和检查辅导教师批改的作业。

学科层次检查有两种时间段,每6年一次的评审和每年一次的年审。6年一次的评审主要检查专业和证书,评审的主要程序:学校指派校外检查小组成员进行同行评估;在学科自评基础上,形成评审标准程序和报告样本。评审的内容有:对应质量保障局校外评审框架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满意度、专业和证书方面的成绩和完成情况;评审课程计划,包括跨学科内容部分;对所有课程进行独立评估,了解其对校内质量保证整体分别发挥的作用;专业/证书质量和标准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以及信息的可靠性。每年一次的评审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专业和证书、课程、成绩评价与证书授予、学生支持服务、监控与信息回馈。专业和证书、课程、成绩评价与证书授予评审内容与6年一次的评审要求大同小异。

二、行业性教育指导机构――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一)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概况

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HEA)在全英建有24个学科中心,这些学科中心通过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包括提供在线数据库、出版期刊和简报、提供咨询/查询服务等)、举办相关专题研讨会和会议、开展调研分析、组建特别兴趣团体、开展部门联合、建立从业人员协作网络等方式,开展全国性的教学质量改进工作。如,在各教育机构和学科中心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教育机构提供项目资助,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共性问题,等等。经过近几年发展,学科中心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譬如改进了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经验共享、推进个人发展和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电子学习工具和资源使用效果等。

(二)培训情况

HEA主任助理Lawrence Hamburg博士在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现代通讯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为培训团做了题为“现代通讯技术如何改善学生学习”的报告。Hamburg博士指出,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用于教育领域,如黑板(Blackboard)、魔灯(Moodle)、可视会议、第二人生(Second life)等。这些现代通讯技术为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教育培训机构吸纳、集成和有效整合,使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育领域。同时,英国高等教育形势也正迅速发生变化: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成为一个多样化、相对自治的群体;作为“客户”的学习者和作为“股东”投资者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政府和经济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年英国政府的公共开支将有可能被压缩;各教育机构对学习者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教育机构需要开发现有技术潜力,等等。面对现代通讯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变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需要以学生为本,倾听学生的呼声。

如今,HEA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协调和引领作用,通过参与制定实施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采用新技术等多种途径,大力推进现代通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帮助教育机构开展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其“为英国学生提供世界上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最终奋斗目标。

三、行业性远程教育评估机构――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Open & Distance Learning Quality Council)

(一)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概况

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成立于1969年,原名为“函授学院认证委员会”,1995年更名为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以下简称ODLQC)。该机构虽然现登记注册为独立的社会团体,但是该组织是根据英国政府要求组建的,接受政府资助,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合作。ODLQC成员包括远程教育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教育领域的专业和社会人士。ODLQC工作目标是通过对私营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评估认证,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保护学习者权益。

(二)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开展的评估认证工作

ODLQC建立了一系列对私营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认证的评估标准,虽然该标准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却相当于行业标准,凡是达到标准的私营远程教育机构都可以向该机构申请评估认证。一旦通过认证,ODLQC将向学习者推荐该远程教育机构,并将每三年对该机构再次进行评估,以确保私营性远程教育机构能持续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未通过评估的机构则会被ODLQC从推荐名单上除名。

评估是从各个角度对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内容进行审核,形成内在的、一致的概述,提交给ODLQC。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习者和辅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第三方机构获得参考信息;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估;指导远程教育机构开展自我评估;对材料进行取样;远程教育机构提交内部审查报告;评估员实地考察;ODLQC进行审查。评估包括六个阶段:注册-申请-准备评估-提交评估材料-实地考察-ODLQC做出决定。注册阶段的程序是:ODLQC确定远程教育机构是否自愿参加评估;远程教育机构提交注册表格并付费。从注册到ODLQC召开会议审议,前后大约历时三个月。申请阶段的程序是:远程教育机构同意所有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时间进程安排;远程教育机构填写申请表格并递交ODLQC,一般要求至少在ODLQC审议前的二个月递交申请表格。准备评估阶段的程序是(远程教育机构应完成的工作):和ODLQC讨论申请表格;同意ODLQC的所有时间进程安排;填写课程列表和合作伙伴表格;准备课程评估材料;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辅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参考信息;向专家和ODLQC提交课程评估材料;商定实地考察时间。ODLQC在收到远程教育机构提交的评估材料后,将对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以保证评估结果可靠。

四、私立远程教育资源供应商――国际资源发展集团(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国际资源发展集团(以下简称RDI)成立于199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性质的为英国大学提供远程教育资源的供应商,RDI主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范围广的高等远程学习资源。RDI执行主席John Holden介绍了该集团概况和远程教育发展情况。

工作领域:包括为个人提供在线学习和校园学习服务,以及为机构客户提供学习服务两个方面。在机构客户方面,该集团已与加拿大航空、日本航空、劳斯莱斯等14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这些机构提供学习服务。在个人学习服务方面,RDI提供颇具特色的入学前支持,包括对查询者提供中性、专业性建议;帮助学生申请入学;采用灵活多样的付费方式;采用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从查询到毕业的一站式全程服务,退学后30天退款保证,等等。此外,RDI的在线学习模式有以下特点:灵活、支持、专业;指定RDI项目指导顾问;辅导教师积极主动;通过虚拟校园学习;网上图书馆资源丰富;开展创新性评估;坚持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质量:RDI的教育质量于2006年通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审计,并接受合作大学的监管和审计;每年通过爱德斯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检查审计;自1998年至今通过BS EN ISO9001:2000认证。

五、公立大学的远程教育部门――莱斯特大学尖端远程教育联盟(Beyond Distance Research Alliance―University of Leicester)、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Queen Mary―University of London)

(一)莱斯特大学尖端远程教育联盟

莱斯特大学最初创建于1921年,1957年由皇家授予颁发大学毕业证的权利。该校许多研究生课程为远程教育课程。除英国公开大学之外,接受莱斯特大学远程教学的学生人数为全英大学之冠。学校共有18000余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其中超过一半都是研究生。在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开展的教学与研究评估活动中,莱斯特大学的各个学系均获得很高评价,该校是少数多次获得高等教育女王奖的大学之一。

莱斯特大学设有尖端远程教育研究联盟,该部门受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和联合信息委员会资助。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电子学习、学习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高莱斯特大学在信息、通讯和学习技术方面的研究发展能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出版研究成果等多种形式,在全校所有院系和学科推动电子学习、学习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鼓励学术研究人员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推动该校远程教育和电子学习发展。通过开展电子学习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尖端远程教育研究联盟为莱斯特大学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开发、经验传播、教师远程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这也是该校虽为公立大学,但远程教育在英国仍位居前列的原因之一。

(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法律系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始建于1887年,于1915年加入伦敦大学。学校提供一系列的研究式学位,如博士与研究式硕士(PhD和MPhil)、授课式硕士(MA、MSc和LLM)以及包括人文、工程、法律、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本科学位。在英国政府最新的研究评估中,玛丽女王学院有60%的研究机构被评为5或5*级(最高为5级)。超过80%的研究及教学人员在最近的高等教育研究评鉴(RAE)中达到国家或国际级优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