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中的空间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第1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设计创新;概念设计

中国的环境设计行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无到有,走过了一段东拼西凑和学习借鉴的艰难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素质设计师队伍的不断成长,曾经的粗放式发展,重复建设,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需求,以设计创新谋求发展之路成为当代设计界的主旋律。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环境下,环境设计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向创新思维要效益,在设计与教学中,探讨环境设计的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1创意产业背景下,创新产生价值

环境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设计师必须丢弃单调的功能主义设计观,逐渐认识到产品和服务包含象征性意义和非功能性价值。借用经济学家JosephAloisSchumpeter对于创新给出的概念:“创新”(Innovation)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JosephAloisSchumpeter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所淘汰。同样,在环境设计领域中“创新”赋予环境空间前所未有的生趣和意境,发挥人们的想象力,承担起艺术“改变生活”的承诺,这种设计将是顺应时代的创新性设计,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付诸实施,否则将被设计市场所淘汰。在创意产业语境下,产品的设计创新具有特殊性。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创新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以新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通过新颖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形象,开发新的使用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而在创意产业语境下,设计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的非实质性品质的创新。产品的价值(价格)更多依赖于它们无可测量的非实质性品质,而不是依赖其具有的有用性(使用价值),这些非实质性品质,如风格、新颖性、商标声誉、匮乏性或“独占度”——能授予产品一种与艺术匹配的地位[1]。其中产品的风格、新颖性以及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的发掘,正是设计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设计创新带来产品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同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创造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设计品质的优劣与市场受欢迎程度,关键在于创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满足了“基本需要”后,还有“爱、友情和归属感的需要”和“尊重需要”,社会现在还能继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逐渐增加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人们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而设计创新就是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要为目的。针对于产品的基本功能需求的设计,处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金字塔的底端,难以调动大众潜在的购买欲望。例如,作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用餐活动的餐厅,只注重饭菜品质就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要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甚至更高层次的需要,就要诗意地把握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社会文化心理,塑造新颖的餐厅空间情境,让顾客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增加顾客的认可度,这样才有可能带来高附加值,提升餐厅的经济效益。

2概念设计是设计创新的有效方法

从总的社会层面来说,设计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设计师个体来说,创新是设计师的立身之本,是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创新的重要性无需多说,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创新模式。在环境设计中,乃至于设计教学中,设计创新不是具体的知识,它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能力,记住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即可。我们必须去探求这样一套方法去应对设计项目——从客户需求出发,分析研究设计项目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概念设计正是这样一种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可组织、有目标的设计思维模式,它表现为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进化的思维过程。概念设计是从设计对象的众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提取出本质属性,用某种媒介手段概括起来,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2]。就环境设计而言,“概念设计”就是用视觉语言把我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就是我们从事物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概念或思想。这些概念和思想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点子、创意、想法,区别于其他领域,在室内设计中它们都要归结为视觉形态和空间语言。它们构成三维视觉形态,建构特定空间关系,形成市场价值,呼应人们高层次需求。

3概念设计的步骤

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清华美院设计的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就是一个运用概念设计思维模式进行设计创新的成功案例。世博会展馆不仅引领着各个时代的建筑思潮,而且在空间和技术的创造上也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空间观念和体验[3]。根据米兰世博会的场地和要求,经过综合分析,中国馆确立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麦浪、田野、城市天际线等视觉形象的展现成为语言媒介的视觉形象转述,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主题。最终用放样技术把田野和城市天际线相连,自然景观元素与群山型的建筑相呼应,呈现出一片壮阔的中国大地景观。同时,建筑外形提取了传统歇山式屋顶的造型元素,让中国馆打上深深的中国建筑文化烙印。在世博会的国际舞台上,其体现了中国气度,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在有效利用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从米兰中国馆的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概念设计做为一种设计创新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分三步走。

3.1概念的提出

概念设计的第一步是对事物作出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认识,一方面有对于场地空间的历史、现状、功能需求、技术参数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在空间中那回眸一望、记忆中的一份感动、使用者的生活琐事等等感性的片断和灵感的闪现,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认识就是我们从事物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概念或思想。美国当代建筑大师斯蒂芬•霍尔在其著作《锚》中也就设计概念的提出讲到,一方面是理性思考的,即“从功能方面对场地的解析、远处的景观、日照的角度、交通的运行以及通道”;另一方面则是灵感、经验的,即“从场地的第一感觉中产生意念……赋予一个新的空间确切内涵。”概念设计的关键在于思想,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具有同样功能属性的空间不计其数,尽管现代主义大师们提出“功能决定形式”,但这些空间不可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不同的地点、不同人使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一场、冬天的一缕阳光,抑或门前一棵柳树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为空间带来无数的可能性。设计者根据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对室内空间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空间定位,最终形成一个对该空间的独特认识,提炼出设计概念。

3.2.概念的转化

当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确定下来之后,对于空间的完整认识起初可能是以文字语言这样一种媒介表述出来,也可能是文字语言与影像相结合的,最终在环境空间中都需要转换成空间语言与图形语言。概念转化的关键在于设计概念是否能够全面透彻执行下去,设计想法能否有效表达出来并适用于环境空间。在这个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平时训练有素的空间组织能力,需要对图形语言的抽象与构成能力,需要建筑史与建筑理论知识,形成该设计项目的一整套系统造型组织模式语言,用这套模式语言统筹该环境空间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设计语言学的角度说,也就是形成一个特定的句法,把这些单个设计词汇组织起来,表达一定的语义,塑造其特有的空间意境。同样的词汇由于句法不同,可以有多种语义,这正是概念设计的创新本质,是我们能够产生新形式、新语言的关键。同样是设计灵感来源于山川的视觉形态,但设计的形式语言组织方式不同,譬如说句法运用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方式与运用立体构成的方式建构出来的空间,肯定是大相径庭、各有特色的。

3.3概念的实施

概念设计可以让设计师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精神的世界,但要想概念设计结出硕果,那么就要在概念实施的过程中紧扣主题,始终以设计概念为中心,保持设计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在设计概念的框架下有了整体的视觉形象,让视觉形象统筹整个空间,这样就避免了设计中东拼西凑所造成的空间中各个界面形象的凌乱、不协调。概念设计要有可行性的材料和技术支持,如果现有技术不能完全支撑我们的创意,首先要想办法去解决。在弗兰克•盖里设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时候,其外墙曲面在技术上是个难题,但整个项目没有为此放弃,设计者不是修改设计方案而是请技术人员设计了相关的软件,用于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从而成就了这一解构主义的建筑杰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之后一系列巨大体量的曲面有机形态建筑。如果以当时的技术无论如何跨越不了现实与想像的鸿沟,也可以做一些技术上的替换和妥协。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以海面上的白色风帆作为设计概念,计划把屋顶设计成壳结构,但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无法完成,最终妥协,用同样形状的混凝土结构代替,最大化保持了设计概念,为世界留下了童话般的建筑并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在信息化时代,强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让概念设计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为概念的表达和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设计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4概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简而言之,在基于概念设计的环境设计创新模式过程中,首先,设计师从理性分析和感性的灵感闪现中确立设计主题,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然后,用视觉语言替换文字语言,对视觉图像和空间进行处理,形成独特的环境空间视觉语言;最终,与现有的材料技术进行整合,把概念转换为物质实体,完成现实环境空间建构。总之,概念设计模式在设计创新过程中思路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如能在设计实践和教学中适当加以运用,可发挥较好的效果,大大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竞争力。

作者:王莹 单位: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英贾斯汀•奥康诺著,王斌,张良丛译.艺术与创意产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50.

第2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1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的定义

为了充分利用“概念驱动”思想促进武器装备发展,需要构建面向装备发展的作战概念———新型装备作战概念,并建立相应的设计方法。就其内涵而言,新型装备作战概念是在新型作战理论指导下,以装备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武器装备的使命或任务、作战运用方式、系统构成、关键能力、实现途径等进行的综合描述。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设计是通过分析、推理、运算、综合、归纳等过程,发现合理满意的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以使论证人员发掘武器装备运用需求,构想装备运用方式、体系构成、能力指标,实现军事需求向装备发展要求的前瞻性映射。

2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的作用

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在军事需求生成过程和军事需求牵引装备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1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是武器装备发展的起点每型交付部队使用的装备,都是在新型作战理论指导下,通过构想作战概念而获得其基本蓝图的。任何武器装备都需要经历从概念到实体的演变过程,因此,新型装备作战概念作为起点,必然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的映射过程,它在整个武器装备的研发过程中处于上游阶段,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阶段。

2.2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是武器装备发展的主线新军事变革时代,装备发展已经演进到“战争从实验室打响,概念从实验室走向战场”的模式。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贯穿于装备发展的始终,在武器装备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牵引作用,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完善。整个装备发展过程处于不断的生成概念、改进概念和实现概念的过程,服从螺旋式上升规律,每次提高都使新型装备作战概念更好地牵引装备的发展。

2.3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平台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有机融合了作战研究、装备策划、仿真评估等设计过程和论证过程,以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为平台,将充分吸收作战、装备、后勤部门,基层部队以及科研机构人员的群体智慧,实现研制的装备项目最大可能地满足实战需要,确保论证对装备发展的有效牵引。

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基本要素、设计机理和设计方法

1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

为了突出作战需求牵引装备发展、装备发展旨在作战运用的本质,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基本架构需包括四个方面。(1)使命任务,是在一定的作战环境、约束条件和作战对象下,武器装备达成特定的作战目的所执行的行动和担负的责任。

(2)运用方式,是规划武器装备的作战运用、作战样式,形成完整的作战概念方案解,实现对武器装备作战运用的初步分析判断和创造性构想。

(3)系统构成与交联关系,是为了进一步物化作战行动,将作战运用方式映射到武器装备具体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上,提出和勾勒实现武器装备使命任务的战斗装备和保障装备连接关系及编配关系,从装备体系的层面构建武器装备运用构成。

(4)关键能力需求,是提出武器装备在一定作战环境下完成特定使命任务需要具备的性能指标、能力特征以及关键技术体系。

2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设计机理

依据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基本构成,对各个要素进行细化,将抽象层次的概念进行具体化,随着作战概念主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标志逐渐清晰和细化,设计出装备的系统结构和交联关系,并在行为和性能层次,提出武器装备主要性能指标。

3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设计方法

3.1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生成和描述基础

新型装备作战概念涉及到作战、指挥、装备、技术等许多领域,属于复杂系统的范畴。系统工程中,体系结构是指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制约其设计与随时间演进的原则和指南。从体系结构的视角考虑和描述新型装备作战概念,是做好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外对体系结构的研究标志性成果是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以及DoDAF中的视图描述思想。美国国防部根据国际系统工程领域的技术进展和美国最近20年来的军事系统研发经验,先后颁布了DoDAFv1.0、v1.5、v2.0作为指导所有军事工程项目研发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基于DoDAF,一些国家也提出了自己的体系结构框架,如英国提出了MoDAF,北约提出了NAF。本文利用较为成熟的体系结构描述工具进行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以多视图方法为指导,采用图形、图像、文本、表格和矩阵等直观的形式,从多个视角生成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主要活动和基本要素,描绘作战能力需求、任务分配、结构组成、性能参数、信息交换和其它相互关系等,实现新型装备作战概念每个细节层次的设计。

3.2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流程

本文借鉴DoDAFV1.5版、V2.0版以及MoDAF体系结构框架,通过对视图的针对性改造和构建新的视图,实现对新型装备作战概念中的每一个基本要素的生成和描述,图1是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方法流程图,它由7个基本视图构成。

新型装备作战概念的基本要素设计

1武器装备使命任务设计

武器装备的使命任务运用“全视图”的方式进行表述,主要采用文字的形式,简明扼要地阐述需要执行的使命任务的环境、条件、目的、意义等基本情况。设计内容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作战环境,主要描述武器装备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所受的所有外界环境及其影响的综合。主要分析自然环境、诱发环境和对抗环境,重点分析:战场环境对武器装备发展和运用的影响,未来作战可能面临的战场环境,战场环境可能发生的改变等。

(2)约束条件,是在武器装备作战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武器装备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所受的几何、运动、电磁等各个方面的限定和制约。

(3)作战目标,是需要毁伤或夺取的对象,包括敌人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于军事行动的部队、军事技术装备和设施、工厂、城市等。武器装备作战目标是指武器装备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所要打击的对象或要控制的领域。

(4)作战目的,是武器装备执行特定任务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效果。

(5)意义地位,主要描述武器装备在执行特定任务中所起的作用,明确武器装备在我军武器装备中的重要性,以及发展该型武器装备的意义。

2武器装备运用方式设计

武器装备的运用方式采用“视图+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即:采用“高层作战视图”对整个作战构想进行初步生成和描绘;采用“作战活动模型图”对各种作战活动进行生成和描述;采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对武器装备具体作战构想、想定进行宏观顶层描述。

2.1高层作战视图设计

高层作战视图是将武器装备的使命任务描述成在一个前后关联的战斗环境中的一组任务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概要图形。图2是远程打击高层作战视图示例。高层作战视图为装备发展决策者和装备研发人员提供清晰明了的武器装备作战运用的基本情况。由于图形中隐含着许多不能直接表达的信息,因此除了给出图形之外,还需要给出关键的文字,辅助描述高层作战视图。

2.2作战活动模型图设计

作战活动模型图描述武器装备在执行一项使命任务过程中正常开展的各种活动。作战活动模型图是作战活动与装备能力建立关联的关键视图,准确绘制作战活动模型图中的各个作战活动,是提出新型装备作战概念“关键能力需求”的必经环节,也是实现军事需求向装备能力的映射关键步骤。作战活动模型图有两个模板,其中,作战活动层次图以武器装备特定使命任务为背景,依据作战阶段和节点功能对整个作战过程进行分解,形成树状的作战活动层次图,如图3所示。层次作战流图是在作战活动层次图作战过程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作战活动与各个作战子活动之间的关系。图4是根据图3中分解的作战活动所设计的层次作战流图。

3武器装备系统构成与交联关系设计

武器装备系统构成与交联关系主要采用“作战节点连接描述图”和“作战节点关联矩阵”两种视图描述装备作战节点之间的信息连接关系,反映武器装备系统构成以及相互的交联关系。

3.1作战节点连接描述设计

作战节点连接描述图,是利用图形化的方法描述武器装备体系构成以及作战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要求。其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双箭头表示双向信息交换,如图5所示。作战节点连接描述图的设计有利于明确武器装备的系统构成和相互的关联关系。

3.2作战节点关联矩阵设计

作战节点关联矩阵,是以矩阵形式表达三个基本体系结构数据元素(作战节点、作战节点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反应武器装备体系的交联关系以及信息的相关度。矩阵的列是信息发出的作战节点,行是信息接受的作战节点。

4武器装备关键能力需求设计

关键能力需求采用“作战活动与作战能力关系映射矩阵”和“装备能力谱系矩阵”描述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以及关键性能指标。

4.1作战活动与作战能力关系映射矩阵设计

作战活动与作战能力关系映射矩阵,是将作战活动与作战能力进行相关,建立作战活动与作战能力的映射,提取武器装备在完成作战活动中的关键作战能力,并作为输出汇聚到装备能力谱系矩阵。

4.2装备能力谱系矩阵的绘制装备能力谱系矩阵,是以矩阵的形式,提出武器装备高级作战概念图所描述想定的具体作战性能属性和量化需求。

案例研究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框架,现以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作战概念设计为实例,进行简要描述。

1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使命任务

1.1作战环境

某型飞机实施对抗任务在临近空间与在航空空间大为不同,重要区别在于作战环境的不同。临近空间作战环境:一是大气密度显著降低,随着高度的上升,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显著降低,发动机进气条件逐渐恶化;二是气温变化剧烈,对飞机的材料和电子设备带来考验;三是气象条件相对简单,20千米~40千米的临近空间更有利机飞行;四是侵蚀现象逐渐显现,臭氧和紫外线对飞机各种材料损害加剧。

1.2约束条件

一是作战高度约束,从大气密度影响,临近空间突防有利,飞行器动力技术发展等综合情况分析,在20千米~30千米内作战,是未来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最佳作战场。二是作战速度约束,从临近空间对抗目标,冲压发动机工作要求,突破敌防空体系、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等情况综合分析,具备3马赫的飞行速度对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最为有利。

1.3作战目标

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主要目标有三类:一是低速/亚声速(小于1马赫)临近空间飞行器;二是超声速(1马赫~5马赫)临近空间飞行器;三是高超声速(5马赫以上)临近空间飞行器。

1.4作战目的

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主要目的是拦截飞经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截断飞行器在临近空间的飞行通道,同时在临近空间遂行其他作战活动,形成临近空间制权。

2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运用方式

2.1高层作战视图图6是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高层作战视图,初步描绘某型飞机在临近空间中对抗作战构想,反映临近空间交战和防御,临近空间干扰与压制等对抗任务。

2.2作战活动模型

以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作战任务为背景,依据高层作战视图中所描绘的作战阶段和实现的功能任务等对整个作战过程进行分解,形成树状的作战活动层次图,如图7所示。 在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作战活动层次图的基础上,按照IDEF0(功能建模方法)的ICOM(输入、控制、输出、机制)标准,将各个作战活动按照高层作战概念视图中所构想的作战流程进行关联,形成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层次作战流图,如图8所示。

3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体系构成与交联关系

3.1对抗作战节点

以临近空间对抗为核心,对作战节点及其交联关系进行简化处理,绘制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作战节点连接描述如图9所示。

3.2作战节点关联关系

为描述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三个基本体系结构元素(作战节点、作战节点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反映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装备体系的交联关系以及信息的相关度,绘制表1所示的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作战节点关联矩阵。

4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的关键能力需求

4.1作战活动与作战能力关系映射

根据某型飞机临近空间对抗作战活动的模型,提取主要作战活动,并分别映射出其临战空间对抗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见表2所示。

4.2对抗中某型飞机所需关键能力

第3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现代设计词典》中写到“构思设计”等同于“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整个设计阶段的初期,它包括前期资料收集、理想化草图分析、基于现状分析、最终设计构想的提出和拓展。《设计词典》中将“概念设计”定义为一种以形象作为设计对象,宽泛思维的设计形式;它开始于对新观念的一种理想化思考,在其中提炼并产生新的设计方式。概念设计始发源于20世纪中期的意大利,它又被称为“观念设计”。在“观念艺术”影响下,起初的“概念设计”形成了在抛开所有技术限制的环境下,以无限制的全角度探索与探讨和自由的表现创意为最终目的。概念设计在平面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方面运用较多且理论探讨也较丰富。美国平面设计师爱伦?霍伯特(AllenHubert)曾撰写了一本书“ConceptualDesign”(概念设计),有关如何进行平面设计的创意表现,将创意理念赋予某设计对象,通过这种方式直观趣味地向消费者推广产品和企业。当时“概念设计”这个观点还不为人所熟知,人们没有从该角度理解、重视这个问题。而工业设计领域可以说是倡导“概念设计”的先驱者,由于工业产品具有批量化生产的特点,工业设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更直观,可以快速、高效的对大众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反馈。在汽车工业尤其明显,概念设计成为推动汽车工业不断创新的源头。但是在景观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并不能纯粹的只表现创意,而应重视对场地的思考,即从一理念出发,结合场地的现状及设计要求对方案在意向形态上进行的归纳与总结,为设计活动的深入开展指引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

2景观概念设计的要素

当今,世界众多设计师们都认为一个场所应该有其特征———“认同”(identity)是最常用的词———来使它有别于其他场所。而景观概念设计的最终目标也是赋予场所以认同感,通过对场地氛围的营造让人们身临其境的对其有一个概念的体会,在营造场所认同感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色彩、光线、材质是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同时也是景观概念设计中的三个要素。

2.1色彩———景观概念设计中恰当色彩的应用可以达到渲染环境氛围和影响人们情绪感受的作用纵观众多景观概念设计作品,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有关色彩运用方面的规律,即概念设计师们喜欢用干净的纯色、原色、自然色来赋予景观象征性达到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目的,因为纯色、原色具有很高的概括性搭配使用可以起到震撼人心和引导人们产生丰富联想空间的效果。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彼得?拉茨曾说过:“熔化的铁水在凝固过程中塑造的肌理和铁块被锈蚀后改变的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相对于花木的种植毫不逊色,甚至要更自然一些”。由此可见,色彩具有一种似语言的象征特点,概念设计师们可以很好地将其使用于作品中从而表现设计概念。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心理感受,例如,色调鲜明的空间给予人愉悦的感受,灰暗的空间带给人压抑、抑郁的情感。此外,颜色具有国度界限和民族特性,比如美国的股市,红色代表下跌,但是在中国,红色则代表上涨。由于色彩的这种特性,概念设计师们将其与空间形态很好地揉捏在一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觉空间。

2.2光影———包含所有的颜色,万物之源“光”,可以强烈地唤醒物质性,它孕育着时间和空间,光影的交错记录着场所的四季变迁光与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伙伴,安藤忠雄是一位将光影与空间巧妙运用的建筑大师,将清水混凝土材质运用于建筑外立面是其常用设计手法之一,同时通过对外观形态的改造将外界自然光线引入室内,随着时间或季节的变迁而光影流连,即使是最简单的元素形体,在光线缓慢的移动下光影千变万化,形态变得活泼而生动,随着居住人的行动实现移步换景。他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形态,用光线为人们创造一个微观世界。光影效果的运用不止体现在白天,夜晚通过人造灯光打造的效果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达到一种数字视觉概念的效果,这是概念景观设计表现的一大特点。

2.3材质———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有的质感与肌理,在景观概念设计过程中善于发现与重塑材料是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常用手法之一在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中我们通常只能见到如混凝土、玻璃板、木材等少数材料。在他的设计中,所有建筑表面都进行清水模处理,不加其他修饰,很多项目以近乎成本的低造价完成。他将谦逊、纯朴、节约的文化融入设计中,通过质朴的材料和单纯的几何结构来达到居住和生活上的精神满足,同时又具时代感和艺术性。彼得?沃克强调人类与环境的交流,强调追寻并表现大自然的奥秘,在他的作品中多见如石材与木材的运用。可见现代景观概念设计师们崇尚自然材料,他们尝试将普通廉价的材料将其艺术重塑从而变成有用耐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受让其独具艺术性,自然中现有的材料如生锈的铁、打磨的石材等在景观空间中都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最原始最质朴的感受。

3.结语

第4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教学模式;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背景与问题

传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基本沿用传统设计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其基本设计流程如下:

理论讲授——讲解规划设计任务书——现场调研和参观——一草——二草——正草——正图

不论是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专业,都是如此。在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需要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所以在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设计时间的充裕与否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深度有必然的联系。而建筑设计院中,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一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所我们所必须的。

二、问题解析

居住区概念规划设计的内容

居住区概念设计作为一种方案设计之前的设计铺设,其目的是将一个住区项目大体的认识和限定编织出来呈现给住区项目的开发者。是对住区项目可行性、操作性、及住区项目各项指标的综合阐述,是策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住区项目概念性设计通过二维图画或三维模型这类建筑手法将住区策划分析中得出的客观结论铺成出来,由于还未完全到位、成型,住区概念设计仍然具有进一步开发创造的时空余量,由此设计主创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设计过程中也就显得尤为突出的重要。

住区概念设计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部分。图纸部分建筑形体采用相对简单的体块形式,不对细部进行细致刻画,这样做既可以回避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又能够突出住区整体的设计理念。文字说明部分比较重大,系统的对住区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其中内容涵盖住区设计的构思和导则、相关因素的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开发及管理等意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住区的概念设计是设计院所必须的。

居住区概念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一)控规条件

在进行一个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守其控规条件(因各地规范不一,则必需遵循各地控规条件)。其中包含了: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多层建筑线、高层控制线、河道蓝线等,以及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日照要求、公建配套设施等控规条件。其中日照要求因各地而异而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着居住区是什么样的产品组合,如表1所示。

(二)强排住宅产品

在控规条件都熟悉的情况下,根据居住区规划控制条件的容积率、日照要求以及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等要求,选用一种住宅产品在建筑控制线内按兵营式排列,如图1鹰潭住宅项目。

强排住宅产品不需要考虑居住区的设计理念、空间等因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地的控规条件以及如何增加住宅产品的量。一般来说,居住区总平面概念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商所关注的问题:1、产品、2建筑容量。而建筑师在把控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所考虑的:1、规范(退界、间距)2、日照要求3、空间要求。那么,如果换了产品,如何控制总图的量?产品不同的组合,如何控制总图的量?以及如何自如控制产品组合与量的关系就是建筑师所必备的能力。以高层住宅为例。图2为一高层住宅的标准层,通过面积与进深控制——面积系数控制&。

一般来说,在空间布局相对固定时,单排的可用相对面宽相对恒定,&值越大,可达容积率就越高。在进行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时,高层住宅&的几点经验:1、&一般在11左右(11.5强排)以便后期户型的变化与修改2、计算平均&,以此为依据判断户型组合3、单排总面宽越宽,单元面宽影响越小。而联排、叠加、洋房&的几点经验:1、&的经验值2、进深大小对于建筑排数有一定影响,需综合考虑3、强排所用户型的&为参考值,综合考虑户型组合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总图规划趋势:1、产品&越来越小,牺牲规划换取产品升级。2、增加高端产品&,同样的容积率做出类似高端产品的品质。其次在选取户型时,还需考虑到周边楼盘的户型,避免市场竞争。

(三)空间需求

相对于其他单体建筑,居住区的空间在于居住区组团空间的设计,社区空间的开发性,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的设计、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以及街区的设计。一般来说针对地形相对规则的场地,一般的划分组团的手法有“轴线分割法”如图3。

“捣动空间组合”法,如图4。而针对一些分地块不规整的地块,一般都需遵循1、分区明确2、景观最大化3、商业利益最大化4、地块之间的联系性四项原则,如图5。选择怎么样的空间类型将对后期社区空间的开发性,交通系统及道路空间的设计、社区中心与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以及街区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筑单体设计

居住区概念规划设计的建筑单体设计阶段,建筑形体采用相对简单的体块形式,不对细部进行细致刻画,但应与概念总图呼应。其中还包含了建筑单体的风格,当然建筑单体的风格也可以在概念设计初期就可以确立。由于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单体的体块关系不一,如地中海西班牙风格的住宅单体,体块较多,风情线脚的勾勒。而adeco风格住宅单体则比较注重于垂直线条的突出,体块比较单一。所以,如果在居住区概念设计初期就已将建筑风格定下,对后期建筑单体的设计有很好的推敲作用。再者在建筑单体设计阶段,不仅需考虑到住宅功能的合理性,还需在建筑的造价方面加以严格的控制与制约。

第5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概念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鞋靴设计大师到鞋靴设计初学者,从鞋靴设计行业到其他行业,概念鞋的设计似乎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创作者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他有好的主题和敢于尝试,就可以构思创作出概念鞋。现今,人们对概念鞋中鞋的形象逐步的模糊起来,从最初的对实用类鞋靴进行夸张的表现到现在完全脱离鞋靴的基本穿着功能,从平面图案的变形夸张到空间构成的扭曲变化,从设计师主动的创意发泄制作到成为衡量设计师有无创新设计能力的标准,从最单纯的艺术创作到商业化的噱头,从少数人的思想发泄创造到大范围的概念鞋设计比赛等,概念鞋正在引领着鞋类文化创意产业的革命。目前,概念鞋这种鞋靴艺术的表现形式正在脱离传统的鞋靴制造产业,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和艺术创意产业,引领着鞋靴产业的发展。从创意形式来看,从最初的概念鞋到现在意义的概念鞋,其变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空间造型方面,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制造业的向前推进,给概念鞋新的灵感来源和空间造型变化思维,出现许多新的造型形态;第二,在制作材料方面,许多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概念鞋的创意设计可以采用材质肌理来表现;第三,在加工工艺方面,新工艺、新方法的出现给概念鞋加工制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性和可行性;第四,在色彩方面,当今社会新染料的出现和色彩多样性的搭配理念使得概念鞋更加色彩斑斓;第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空间的建模技术和平面绘图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概念鞋从最初的实物展现向平面展现转变)。

二、概念鞋的商业化进程

现如今,人们对个性化和高感度装扮的强烈消费需求使得许多大型的鞋靴品牌企业开始介入概念鞋的创意设计与制作,并加以现代的促销手段,变成了新商业噱头。概念鞋这种艺术形式从地下浮出水面,从边缘走向中心,从个人走向大众,从精神世界走向商业社会,展现出其蓬勃的活力。前几年阿迪达斯在市场宣传中推出一款汽车造型的概念鞋,随后耐克公司也推出了脚印造型的概念鞋。概念鞋已经从个人思维的创作走入商业化宣传之中,成为许多鞋靴企业宣传品牌的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另外,越来越多的高感度、个性化消费者从大众化商品消费者中分离出来,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消费品,而是着眼于自己独特的追求。概念鞋也伴随着市场上消费趋势的这种变化应运而生,并日渐兴盛。有些鞋靴设计者干脆直接将其实用化,这就更加剧了概念鞋的大众化和商业化进程。几年前王菲在演唱会上穿了个只有鞋跟的鞋,而辣妹维多利亚则喜欢穿没有鞋跟的鞋足以说明这一点。总之,概念鞋是介于商业和艺术之间且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的另类创意艺术。它在被大众接受且受追捧、被品牌宣传所利用后,这种包含艺术的商业形式必然会被商家所看重,坚定投资商投资概念鞋的决心,其创意设计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3概念鞋的设计价值概念鞋创作,又称文化艺术鞋创作。是创作者把自己对概念鞋设计的创作思维通过平面形式或立体形式展现出来,引起观赏者和穿着者共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成功的概念鞋设计既要展现设计者完整的主题构思和设计理念,也要能够引起欣赏者对美的感悟,而且还要能够带动大众鞋靴款式的更新和设计理念的发展。从本质上看,概念鞋的设计不是单纯的艺术行为或单纯的鞋靴延伸设计。但是,它虽然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却融入了艺术造型之美和设计方法,它是一种介于鞋靴设计与艺术设计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虽然不是单纯的鞋靴设计却领跑着鞋靴设计的方向,对鞋靴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概念鞋的空间变化设计为大众化鞋靴的跟部设计、楦头设计提供了新的创新思维。菲鲁1945年名为“快乐之家”的概念鞋,是2009年YvesSaintLauret的镂空式建筑结构鞋款的继承设计。概念鞋的材质运用广泛,材质搭配理念新颖,例如这几年流行的透明材质大众鞋靴,就是“灰姑娘的水晶概念鞋”引导的。为表现创作者的设计构思,概念鞋的色彩搭配是随心所欲的,大众鞋靴的色彩设计可以在不违背市场流行趋势和顾客消费理念的前提下大胆借鉴概念鞋的色彩搭配方法。概念鞋使用的图案千变万化,有平面、有立体、有抽象形体、有具象形体,这些新奇、创新的东西都符合大众化鞋靴设计求新求异的原则。

三、结语

第6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关键词】区间概念格 渐进式生成算法

1 引言

^间概念格是具备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内涵中属性的对象集合构成的格结构。目前,区间概念格大多采用渐进式的生成方法。由形式背景计算所有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幂集P(A),将幂集中的每个元素Y作为内涵,按照内涵基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生成初始的结点集G,并设定每个概念节点用六元组形式表示;扫描每个对象的内涵,将内涵中满足条件且的对象并入G的上界外延中,满足条件且的对象并入G的β下界外延Mβ中;构造出根结点和末梢结点,将其他结点以新增结点的形式渐进式地插入到格中,此过程中删除冗余概念和上下界外延为空的概念,进而构成区间概念格结构。此算法生成的区间概念格结构中只保留了部分概念节点,然而进一步的实现数据汇总及关联规则挖掘等应用是针对全体区间概念而言的。因此,现有区间概念格的渐进式生成算法不满足现实需要,为此,本文对算法进行改进,实现全体概念快速有效的生成并分类存储。

2 基本概念

定义1对于形式背景(U,A,R),设有区间 ,α上界外延Mα:

β下界外延Mβ:

X是经典概念外延,Y是概念的内涵。|Y|是集合Y中包含元素个数。Mα表示可能被Y 中至少α×|Y|个内涵属性覆盖的对象。 表示可能被Mβ中至少β×|Y|个内涵属性所覆盖的对象。

定义2设形式背景(U,A,R),三元序偶(Mα,Mβ,Y)称为区间概念。

定义3用Lβα(U,A,R)表示形式背景(U,A,R)的全体[α,β]区间概念,记:

,则“≤”是Lβα(U,A,R)上的偏序关系。

定义4用Lβα(U,A,R)表示形式背景(U,A,R)的全体[α,β]区间概念,若Lβα(U,A,R)中的所有概念满足“≤”偏序关系,则称Lβα(U,A,R)是形式背景(U,A,R)的区间概念格。

3 改进的渐进式生成算法

3.1 基本原理

为了在生成区间概念格的同时保留所有区间概念,根据区间概念的存在形式将全体概念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定义4 设在形式背景(U,A,R)中有两个区间概念G1=(Mα1,Mβ1,Y1)和G2=(Mα2,Mβ2,Y2),若,,且时,则称(Mα1,Mβ1,Y1)为冗余概念。

定义5 设在形式背景(U,A,R)中有区间概念(Mα,Mβ,Y),当且时,称(Mα,Mβ,Y)为空概念。

定义6 设在形式背景(U,A,R)中有区间概念C=(Mα,Mβ,Y),此概念既不是冗余概念也不是空概念,则称存在概念。全体存在概念的集合记为Lβα(U,A,R)。

定义7 用Lβα(U,A,R)表示形式背景的全体[α,β]区间概念,即包括:存在概念、冗余概念和空概念。记:

,则“≤”是上的偏序关系。

3.2 算法设计

为了区分不同的区间概念,定义概念节点以结构体方式进行存储,表示形式如下:

定义形式为:

Struct concept

{

String Mαi,Mβi,Yi;

Struct Y, parent, children;

Int flag;

}

其中,flag根据概念所属类别进行标记。

当flag=1时,存储概念为存在概念;

当flag=2时,存储概念为的冗余概念;

当flag=3时,存储概念为空概念。

算法:Improved ICAICL

输入:形式背景(U,A,R)

输出:区间概念格Lβα和

(1)计算属性集合幂集P(A)确定概念的内涵,生成初始化的概念节点集G。

(2)确定α上界外延Mαi和β下界外延Mβi,将空概念的Flag置为3,其它概念均置为1。

(3)对节点集合G,按照偏序关系确定节点的层次及父子关系,找出冗余概念,将其Flag置为2。

其中找出冗余概念的方法见函数Romove-redun(Ch,Gi).

Remove-redun(Ch,Gi) //找出冗余概念,标记存储,并从Lβα中删除

{ for each children Ch in Gi //Ch指针指向Gi每个孩子

{

If (Gi. Mαi= Ch. Mαi, Gi. Mβi= Ch. Mβi)

{ Flag=2

Delete Gi from Lβα

}

}

}

(4)对no=1的概念,构造出根节点;然后按No的值逐次将其他节点按照父子关系插入到格中,最终形成区间概念格结构。

4 实例验证

已知形式背景如表1。设α=0.6,β=0.7,形成的区间概念见表2。用Improved ICAICL形成格结构,见图1。

表1:Lβα(U,A,R)的形式背景

a b c d

1 1 1 0 0

2 0 0 1 0

3 1 0 1 1

表2:形式背景对应的区间概念

名称 区间概念 名称 区间概念

C0 (1,123,123, φ,φ,2 3 4 5,1) C8 (3,φ,φ,bc,3 4,12 15,9)

C1 (1,13,13,a,1,6 7 8,2) C9 (3,φ,φ,bd,3 5,13 15,10)

C2 (2,1,1,b,1,6 9 10,3) C10 (2,3,3,cd,4 5,14 15,11)

C3 (1,23, 23,c,1,7 9 11,4) C11 (1,13, φ,abc,6 7 9,16,12)

C4 (2,3,3,d,1,8 10 11,5) C12 (1,13, φ,abd,6 8 10,16,13)

C5 (1,1,1,ab,2 3,12 13,6) C13 (2,3,3,acd,7 8 11,16,14)

C6 (2,3,3,ac,2 4,12 14,7) C14 (1,3, φ,bcd,9 10 11,16,15)

C7 (2,3,3,ad,2 5,13 14,8) C15 (1,3, 3,abcd,12 13 14 15, φ,16)

参考文献

[1]刘保相,张春英.一种新的概念格结构――区间概念格[J].计算机科学,2012,39(08):273-277.

第7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林肯MKT概念车采用3.5升V6 EcoBoost涡轮增压燃油直喷发动机,能以普通V6发动机的油耗产生与V8发动机媲美的动力。福特EcoBoost发动机融汇了先进的变速箱、电子助力转向、车身减重以及经过改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等技术,是福特汽车公司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五年内,每年将有投放到北美市场的50万辆福特、林肯和安全品牌汽车装配福特EcoBoost发动机,使燃油经济性提升高达20%。明年推出的林肯MKS是最先装备福特EcoBoost发动机的产品。这款豪华轿车采用3.5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输出功率可达250千瓦左右,使用常规汽油时的扭矩可突破461牛顿米。

福特北美Mark Fields表示:“福特EcoBoost发动机能够带来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可搭载于所有车型,无论是小型车还是重型卡车。林肯MKT概念车拥有豪华轿车的舒适,全尺寸多功能车的空间和灵活性,以及运动跑车的卓越性能。它通过采用全新技术和材料,使得卓越的环保性能和优雅外观两者皆备。林肯MKT概念车看似沉静内敛,却又强劲有力,这在它的外观、内饰和发动机上均已体现。”

出色油效

林肯MKT概念车上搭载的福特EcoBoost发动机可适应多种燃油。驾驶者可自由选择优质汽油和E85乙醇汽油混合燃料。这些高能燃料使林肯MKT概念车的V6发动机可输出305千瓦的强劲动力和542牛顿米的扭矩,升功率可达到惊人的86千瓦。

林肯MKT概念车的发动机采用六档变速箱,实现了更高的燃油效率。油效的提升还得益于SABIC创新塑料公司(SABICInnovative Plastics)开发的“增值回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有助车身减重,还非常环保。

车身表盘、减震器、电线束和玻璃窗采用的Valox iQ和XenoyiQ增值回收塑料为合成树脂,都是从被丢弃的饮料瓶和其他聚酯材料制品中提炼而来的。这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也减轻了环境污染。此外,树脂也有助于提升汽车的抗热和抗腐蚀能力,降低噪音和提高抗震性。

空间宽敞,尊贵高雅

无论是驾驶者还是乘客,都能体验到林肯MKT概念车的宽敞空间。其空间舒适度可与飞机头等舱媲美,四张行政座椅带来了舒适和前所未有的腿部空间。更为周到的是,后排的加热/制冷腿部支架可从座椅下拉出,与安在前排座椅后面的脚踏搭档,使乘客得到完全的放松。

福特汽车负责美洲设计执行总监Peter Horbury表示:“在我们的构想中,林肯MKT概念车应当是一部最棒的现代化豪华旅行车,是行驶在陆地上的豪华商务飞机。这款概念车是商务人士的高档多功能座驾。可以让他在前往都会核心开会的途中在车子后座上舒服地休憩,体会如同全家周末前往海滩游玩所带来的愉悦。”

该车的内部设计是对称式的,车内空间的划分也费尽心思,这样车内的四名乘客均能便捷控制车内的各种设备。通过运用温馨色调、环保材料、车内氛围灯和灵活的存储空间,林肯MKT概念车为乘客打造了独特的宁静而相得益彰的车内空间。

车内地毯是手工编织的香蕉丝绒地毯,环保而舒适,与珍珠米色的无铬真皮座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又相辅相成。镀铬材质的内饰包括一体成型并刻有巴洛克风格的图案的门把手,正呼应了高雅的车身线条。

在中控台的设计上,设计师发明并运用了半导体照明专利技术,从而使光线可从立体轮廓表面发射。而此前则只能使用方形或矩形的平面光。这新技术的采用使得设计师突破常规,摆脱传统外形和位置的束缚显示车载信息,并在中控台上开辟了别致的存储空间。

宽阔的仪表板和双层中央控制台的饰面采用再生橡木,运用了诸多技术,包括设计灵感源自施华洛世奇水晶的仪表板。仪表盘采用的发光二极管(LED)布局精巧,使得光线看起来似乎来自刻度盘的中心,并向刻度盘的外缘辐射。

林肯MKT概念车的中控台包含各个独立出风口,音频和空调开关以及个人存储空间。中控台纵贯全车,令车内上下部分融为一体。而乘客头部上方的中控台还安装着一个屏幕,并有两个小型摄像头。后座上的乘客可以利用这两个分别对准自己的小摄像头开视频“电话会议”。

在后备箱区域,后排座椅后部的精巧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存储容量。设计师还采用了电动升降系统,用于升降座椅后面的导轨来放平或者或分区储存物品。

全新的林肯产品,经典的林肯设计

林肯MKT概念车的特点少不了其标志性双翼状镀铬前格栅。前格栅与两侧的LED大灯融为一体,围上充满雕刻感的发动机盖,令这部豪华多功能车极具气势。

林肯MKT概念车车体腰部的侧面是两个优雅斜面,而后轮拱则像是充满动感的腿部。林肯微标除了镶嵌在前格栅中央之外,也装饰在车头侧面。为了从视觉上加强车子的长度,设计师在发动机盖和两边门板上都拉出了一根流线的造型,好似星辰划过的轨迹。同时,轮廓分明、利落的车门也让人感觉林肯MKT概念车方向明确、身姿敏捷以及积极向前的态势。

结实的C柱为后排乘客创造了私密氛围。像豪华轿车一样,林肯MKT概念车的身形同样令人向往――低而长,并具有足够舒适的宽度。标志性的车顶轮廓线模贯整个座舱,一气呵成。自然光线可透过玻璃车顶投射进来。

不同寻常的是,在这款概念车的设计中设计师还别出心裁地借用了女士礼服中裙托设计的巧思。而这一杰出外观还带来了极大的储物空间,这无疑是各种旅行中都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全宽幅的LED尾灯横贯了整个车尾,使得人们能通过汽车尾部的设计即可一眼认出这是一部尊贵的林肯车。

第8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车发展设计科技文化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1“概念车”的定义

所谓“概念车”就是尚未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种设计独特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新车型。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是能给人以思考、能引导新观念的汽车。一般在它刚设计出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能力甚至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水平还难以承受。一般它会以它前卫的外形设计、创新材料的大胆运用、更完美的性能、全新的汽车室内设计等预示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自己的概念车,并在一些大型汽车博览会上展示。可以说,随着概念车的不断推出,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具有今天某些概念车的某些特征或功能的汽车。但不一定每一辆概念车都会最终演变为量产车进入市场,大多数的概念车最终只能是个“概念”为人们讨论、研究而已。

2概念车在现实中的意义

2.1概念车反映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趋势

2.1.1表现最高科学水平和最成熟技术的概念车

在历届的国际汽车大展之中,各大汽车公司和推出许多概念汽车,这些概念车除去造型优美之外,还更多的融入了大量现代的高新技术及手段,概念汽车的推出成为汽车公司引以自豪的理念,概念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往往都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开端,因为这个原因,汽车公司对概念汽车的开发都投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其显示汽车公司的强大发展势头。

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慢慢地演变为信息、通信、娱乐中心并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功能及互联网的全方位介入,车载信息,娱乐设备,高级导航设备,实时交通信息功能日趋普及,这些高新技术必然要求汽车设计师们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新的价值体系,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设计赋予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汽车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展,在概念汽车的开发中,汽车逐渐由冰冷的机器变成人类交流的信息平台,如有的概念车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具备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这些都使得概念汽车高高地超越于量产汽车,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概念汽车的设计对汽车产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是汽车公司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象征。

2.1.2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汽车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而汽车车身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则是要以人(驾驶员、乘客)为中心,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的运动出发,研究车身设计时,在布置和设备等方面,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操纵方便、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人—车—环境系统。

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分析首先需要对人体各部尺寸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在进行室内布置设计时以此为依据,确定车内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部件、总成(座椅、仪表板、方向盘等)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使座椅设计充分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根据对人体的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确定各操纵装置的布置位置和作用力大小,使人体操纵时自然、迅速、准确、轻便,以降低操纵疲劳程度。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驶员能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根据人体的运动特点,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正确地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乘客上下车的方便性,以确定车门的开口部位和尺寸。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地确定和布置空调系统。研究人的心理特性和要求,设计一个舒适、美观、轻松的乘坐环境。

2.1.3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运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公司及制造公司开始使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采用三维3D技术虚拟实境开发概念车。欧宝汽车即采用3D虚拟实境技术设计开发概念车。设计人员可以亲身体验飘浮在空中的虚拟影像汽车设计和制造,节省了可观的开发费用,并计划推广到其在北美的14座装配厂去。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雷诺、德国奥迪,以及意大利、瑞典等汽车厂都在积极进行这种虚拟设计、制造。

过去汽车研究开发中心要开发新车或是改型,都是先用油泥塑造车身实物模型,修改极为耗时。现在汽车的研发,尤其是概念车的开发越来越追求最短的开发时间。如果现在引进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只要在电脑中输入数据,建构出车型数字模型,在实验室中,即可呈现出一辆理想中的汽车影像,工程师们只要戴上目镜,就可看得一清二楚,就有如一辆真的汽车在眼前,经过各位设计工程师的讨论修改后,很快就可设计出理想的新款汽车。定型后,既可利用电脑中的数据,外包试制零部件和试装新车,实现组装零误差,而且开发时效比过去快多了。

2.1.4概念车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据专家估计,201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将达到7500万辆。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发动机配置,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催化净化装置、曲轴箱通风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发展代用燃料,开发研究新的环保能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快速充电蓄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设备与装备。

绿色汽车的回收再制造。

2.2概念车预示道路交通中人类行为方式的演变

2.2.1概念车预示了未来道路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地位也在慢慢地变化,如今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财富的象征和一种地位的体现,然而汽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方式的本质却被人们忽略。概念车设计正是基于汽车本质的一种具有预见性的创新设计。在概念车的设计中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方式、人类于道路交通中的使用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分析,设想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方式中的人与物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当今科技强劲而高速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在新车中应用。当前世界许多大的汽车公司已经意识到今后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再是技术上的限制了,而是设计师思维的限制了。

现在各大车展中出现的概念车一般为两种:一种是以现有的最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的概念车另外一种是那些提出了某些创新但还处于技术方案研究阶段的概念车。比如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车,能够随意更换车壳的汽车,能够方便地更改驾驶方式的汽车,能够在水中游的水陆两用车,能够飞的太空汽车,能够变色的汽车。像由丰田和索尼共同研制的“POD”车,就能通过车前灯、后视镜、尾部天线以及座椅向车主表达自己的“感情”。像德国大众旗下西亚特公司在美国国际车展上推出的多功能概念车“Sal?鄄sa”,就有运动型、舒适型和城市型3种驾驶方式可供你选择。

2.2.2概念车表现各国文化的差异

美国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在概念车的制造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为各种文化在美国交融、碰撞,因此其概念车更多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又引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国家,商业设计及实用主义盛行,因此其设计是建立在深厚的美学伦理之上而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与美国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概念车。日本作为世界产量第二的汽车大国,其概念车务实多与想象,技术胜于艺术,更关注解决技术问题,可以说这是日本概念车的设计前提,每一种车型都是为解决一种技术问题而开发的。而日本车造型保持小巧、简洁、经济的风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机关系处理均体现出了日本人作为东方人思维的细腻和折衷解决问题的处事方法。

美国把设计看作商业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把设计看作加速产品淘汰的一个工具,德国把设计看作社会文化的基础,而法国则把设计看作设计师表现的舞台。所以从各个国家的概念车设计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度的不同设计理念、以及其不同的设计文化背景。

3结束语

未来汽车设计的发展必然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众多设计师的艺术风格也会更广泛更强烈地体现在汽车设计之中,而给予人们更加广泛的选择。高科技下,个性鲜明、更加人性化的汽车将是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它符合人类对文化、个性的追求和需要。因此,加大对概念汽车的设计的重视和投入,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洪欣.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第9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

关键词:通用性;包容性设计;公园;人性化;理论

前言

在生活条件稳步提升的今天,城市公园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园成为了市民们锻炼、游玩、交流的重要公共空间,各种社会阶层、社会背景、年龄层的人群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城市公园中进行活动,城市公园的社会包容性也随之日益成为现今公园设计讨论的热点。

1 包容性设计内涵

1.1 城市公园的通用性

通用性设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RonMace于1990年提出的,他认为,“产品和环境的设计要能够为所有人使用,具有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不需要调整或作其他特殊的补充设计”,将通用性设计看作是一种超越了建筑空间实体的包容性理念(1-3)。

城市公园的通用性旨在在公园设计中把握人的实际需求和行为特征,在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原理的指导下,以人的空间需求为出发点,探寻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特点,通过设计使得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容纳多种人群的多样性活动需求。

1.2 包容性设计内涵

“包容性设计”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被提出,其内涵是,设计者通过设计使得其产品能过摆脱使用者年龄和能力的限制,适应尽可能多的人群需求。包容性设计是一种全面且综合的设计,在设计成果从构思到使用寿命终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被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使用者所使用。(4)

1.3 包容性设计与通用性设计等相关概念辨析

“包容性设计”与“通用性设计”、“设计为人人”、“多样性设计”等有着相似的含义,虽然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提出了不同的专业术语,但这些概念都是基于人口老龄化和残疾人士融入主流社会这两个主流趋势而孕育发展的。英国等地区广泛使用的是“包容性设计”概念,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是“通用性设计”概念,而在欧洲和印度使用的是“设计为人人”的概念。“通用性设计”是指产品和环境的设计无需作出调整或特别设计来尽可能适用于所有人。“设计为人人”是指创造产品、服务和系统来迎合尽可能广的使用者的能力范围和实际使用情况。包容性设计在英国贸易和工业部“前瞻计划”中则被定义为“一个过程,使设计师、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最广泛的受众的需要,不受他们的年龄或能力的限制”(5)。也就是说,“通用性设计”和“设计为人人”是一个比较难以实现的目标,相比较之下“包容性设计”是一个较易被民众参与使用并且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2 包容性设计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的实际意义

城市的公园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空间之一,应当更加注重包容性设计,以容纳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等这些在社会中需要特别关照的人群。城市公园的提供给这些人群社会、心理和文化上的支持尤其重要,这三方面也是公园包容性设计应着重的要点。

经过包容性设计考虑的公园可以起到一个纵向的功能作用,使得进入公园的孩子、家庭乃至周边社区都能得到不受年龄和能力限制的持续发展。

3 城市公园包容性包容性设计的相关理论探讨

3.1 行为迹象

“行为环境”是指把环境看成是人与物质环境互相作用的综合体,以此来衡量建成环境的合理性和受欢迎程度。通过人在活动中留下的“行为迹象”可以有助于分析人与环境的关联程度。从而可以使设计者从中发现设定的环境和实际使用者的行为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在日后改进。城市公园里存在多种年龄范围、能力等级的关系,因此只有更具多样性的环境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体验需求。将行为迹象的概念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时,就能为使用者提供切实可行又充满探索趣味的体验环境。

3.2 场所精神

场所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基地”,在广义可以理解为“土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个人情感在空间上的物化,可理解为对特定地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又因为文化的存在,使得这种场所精神得以传播和延续,使得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群有着同样的空间感受,在实际的空间体验中获得共鸣。将场所精神的概念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时,要求设计者既要在所设计的城市公园中体现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又要在这个共同的文化大背景下,寻找不同群体各自的文化认同,使城市公园具有文化包容性。

3.3 和谐性

和谐性是指在设计时需要在人与环境中去求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构建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和谐性设计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综合性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需要,相关的自然环境,不同人群的心理、情感、和审美取向,从这些方面激发使用者的参与兴趣,从而提升使用空间的附加值。和谐性的概念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时,可以用来分析行为活动场所之间的异同点。另外,也适用于分析同一类型各行为场所之间的活动变化规律。这样可以使设计专注于空间使用者认为真正重要的部分,对该空间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并能给设计者提供关于不同人群活动特征的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4 结语

包容性设计以广谱的角度来探讨人性化设计,相对于不同理论研究的重点提出城市公园包容性设计的可能。对于空间使用需求被排除在与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决定过程之外的群体,可以把社会包容应用为一种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可以推动我们建设可以将不同社会背景、年龄阶段、能力水平的使用者考虑在内的共享型的社会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Story MF, Principle of universal design.Universal Design Handbook, McGraw-Hill, New York, USA, 2001: 110-123.

[2] Eugene S, 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Design: A Primer on U.S. Regulations and Emerg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eature Article, Panasonic/Matsushita Electr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A, 2004: 36-40

[3] Keates S, Clarkson PJ, Coy J, & Robinson P,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work-place: A case study. Proceedings of the 5th ERCIM Workshop, Dagstuhl, Germany, 1999: 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