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

第1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86-01

骨关节炎又被称为是退行性关节炎,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炎,多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老年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素质比较低,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多形成于关节边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没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会出现膝关节功能减退的情况?但是当前在临床研究中没有确切的治疗措施,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进而达到减轻关节疼痛的目的?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在60-85岁,平均年龄(69±2.1)岁?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69±2.1)岁?所有病例均经骨科及 X 片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排除其他膝关节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确定关节炎的类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年龄比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担心,在护理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给自身病情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其次必须让患者对该病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放松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并让患者心情舒畅?其次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对该病有明确的了解,在不同阶段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使其放松[2]?

1.2.2生活护理

老年患者自身敏感性比较强,护理不当会出现生活障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做好生活护理?例如帮助老年患者尽快熟悉医院周围环境,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检查,消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3]?

1.2.3功能训练

日常护理对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在综合性护理中必须对此引起重视?例如伸膝抬腿?伸膝压腿等,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锻炼?其次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告知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减少患者的恐惧感?为了保证护理效果,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禁止出现运动量过大的情况?

1.2.4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对老年患者异常重要,很多老年患者出现膝关节骨关节炎和日常饮食不合理,钙吸收不足有一定的联系?在护理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导患者进食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虾皮?豆制品以及黑木耳等,并保证日常饮食量,切勿暴饮暴食[4]?

1.3疗效评断标准

显效:所有不良症状明显消失,关节疼痛消失?有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关节活动趋于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重,关节疼痛感明显增强?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人数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SS膝关节评分的优良率为90.7%,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HSS膝关节评分的优良率为81.8%,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老龄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几率逐渐增大,对患者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需要临床实践中做好多种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积极接受全面的护理,进而达到提升自身体质的目的?

在综合性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和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积极和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明确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复发几率?此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素质制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让患者积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并告知患者活动时所带来的疼痛并不会加重病情?一旦机体适应了这种锻炼,疼痛感就会减轻?患者必须明白功能锻炼能很好地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和关节活动范围,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进而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呈香.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1,16(11):674

[2] 程月起,孙彩霞,郑九琴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18):2897

[3] 邢洛红,马红云.浅谈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0):245

第2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痴呆;预防;护理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痴呆是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表现为语言、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和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等能力方面发生退化和持续性智力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1]。因此,既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又要采取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的方法防治此病的发生、以保持老年人身体健康。具体做法如下:

1 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是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关键

目前老年痴呆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所以重视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痴呆的预防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关键。

1.1 正确评估中老年人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水平 首先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对此病的认知程度,根据他们所了解的情况,文化水平给予恰当的指导。只有患者真正了解此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不良的预后,才能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防治中,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达到发病率减低的目的。

1.2 去除病因,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老年痴呆是一临床综合症,无固定特异病因。首先应明确不同病因所致的痴呆,如中毒性痴呆、代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可以治疗的痴呆约占痴呆病人的19%-40%。经适当的病因治疗,在原发病的治愈或好转的同时,痴呆症也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好转。因此对原发病早期采取措施,故早期诊断治疗痴呆病尤为主要。

1.3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症发生和加重的有效方法 宜生活有规律,注意起居,保障有质量的睡眠,避免白天长卧,尽可能做到早睡早起;环境宽敞明亮但光线不可刺眼,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鼓励老年人参加户外活动、以锻炼身体、如散步、跑步、做操、太极拳等运动,有利于增加机体的抵抗力;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经常与他人交流、沟通,培养兴趣,训练思维,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

2 加强老年痴呆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老年痴呆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医学界认为“痴呆症的治疗,重点在于良好的保健护理”。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是目前减轻病人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根据老年痴呆的症状,应采取以下的护理措施:

2.1 加强日常生活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在饮食、卫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不同程度的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按时起床和就寝、进餐,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对于晚期住院患者自己能力下降,护士必须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褥疮护理及晨晚间护理,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发生感染,营养不良,褥疮等并发症。

2.2 心理护理 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在患病的各个时期都会表现出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如遇到生疏复杂的事情,易感疲乏,易怒和焦虑,有的会出现人格障碍,不爱清洁,依赖性强,自私和多疑,幼稚,欣快,哭笑无常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为此护理人员要以人为本,关心、尊重老年人,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和患者说话时目光注视病人,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说话要慢,句子简短、清晰,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大声叫喊,给患者一种信任感;遇到患者不明白的事情做耐心的解释,可以慢慢重复两三遍,直到他们明白为止;对其不正确的行为不要直接批评,应在病人情绪平静时给予正确指导、纠正;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加治疗的信心。

3 安全防护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智力障碍、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等,极易引发跌伤、走失、烫伤等不安全事件,是老年人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原因之一。为防止意外发生,首先要保持老年人生活的环境固定,不要经常变换室内摆设,以免引起患者的困惑;其次要去除患者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对电源、火源、热水瓶、剪、刀、化学物品等,严格控制、妥善保管、放在患者拿不到的地方。同时不让患者做有危险的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病人的药品妥善保管,每次发药应送到病人手上,看着服下,以保证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病区患者应有专人照顾护理,24h陪护,经常巡视患者是否在病房,不让患者单独外出活动。并在患者身上携带联系卡,注明:姓名、地址、联系人电话、病情等。以便迷路、走失或发生意外时,及时得到帮助。由于痴呆病人智能低下而致情感障碍,在医疗护理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予温暖,安慰,切忌言行生硬引起患者行为异常反应。

4 讨论

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而且它是目前难以治愈的一种渐进性疾病【2】。有研究显示,老年痴呆患者若得不到细心的护理,病人的生存期限会明显缩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为了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对老年吃呆患者进行科学的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减少或去除致病因素,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认知护理、安全护理等措施,提高了患者动脑、动手能力和理解,信息传递及语言表达能力,而达到训练目的,能够明显改善来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延缓疾病进展,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周素兰.老年痴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护理与健康,2006,5(4):

第3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龄化,而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危的严重病因,关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因此,也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点,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

转变观念、顺应角色、换位思考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责任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主动问候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做好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护理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休息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如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应限制钠盐摄入。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分,浓度30%~40%;严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便秘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严重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患者常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培养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行走方向轻轻揉压腹部,连续数日未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能下床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失眠的护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失眠,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护士可在一定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开床头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档,床尾有安全标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之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其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而导致病情突变,猝死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常用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各种抢救用物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实施抢救并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药;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护士执行各项抢救工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反应能力迅速敏捷、观察病情细致全面。

加强责任心,做好用药观察:护士应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七对。对于特殊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错服;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输液时护士要落实好查对制度,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也可根据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采取各种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人性化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人性化的护理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1],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各项护理工作中,降低了发病的致残率,减少了急、危、重症的发生以及发病的几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4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结果 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结论 对老年骨折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关键词】: 老年 骨折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

护理质量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增强,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空前提高“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交通工业也日益发达,因此老年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老年骨折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1、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1.1 老年患者的特点 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其他一种或多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肌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而引起病理变化,而且因创伤疼痛的刺激,紧张焦虑的情绪,极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应急性溃疡等。

1.2 骨科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

1.2.1 跌倒、坠床、烫伤 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迟钝以及老年感觉不灵敏等因素而发生烫伤

1.2.2 输液外渗 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消肿,因该类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如果处理不及时,发生不良后果,易导致护理纠纷

1.2.3 褥疮 因长期卧床、截瘫或牵引等因素,如护理不到位,及易发生褥疮。

1.2.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因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老年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1.2.5 坠积性肺炎 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感染。

1.2.6 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长期卧床病人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1.3 护理管理方面风险因素

1.3.1 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缺乏 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3.2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欠缺风险意,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1.3.3 缺乏沟通技巧 骨折患者为意外损伤较多,患者、陪员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她)们不知就诊程序,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如沟通不够也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2 管理措施

2.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拟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估,拟订各种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评估,针对评价的效果及客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2.2 很抓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 护士长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教育引导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作好每项护理工作,科室由主管护师级或责任心强的护师担任指控员,指控员发现问题及时向科护士长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3 加强理论学习,培养风险预见性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风险预见性思维的基础,科室定期组织理论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在岗继续教育,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针对个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和谐护患关系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把为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将人性化护理服务贯穿在整个护理进程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信任,和谐护患关系,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第5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在儿童、青少年中的患病率比较低,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指>60岁或是由于60岁之前发病后延续到60岁之后的患者,西方一些国家的老年性糖尿病患病率很高,约为20%,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也逐渐地升高,并将会进一步地增加。糖尿病还有很多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因此造成的高死亡率而丧生,必须要高度的重视,积极地进行防治与相应护理措施。对158例患者持续的进行社会护理干预后疗效佳,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158例,男96例,女62例,年龄60~82岁,平均66.5岁,病程6个月~15年。有并发症81例,都已进入慢性病范围,其中糖尿病肾病15例,伴有心血管相关疾病48例,糖尿病眼病12例,有6例合并其他疾病。

方法:把158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试验 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79例患者。A组患者除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外还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相关措施,B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的患者恢复状况及其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1正确用药干预: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其意识思维及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常常忽略或是并未掌握正确用药的重要性,造成服药了却并未有效控制病情,因此社区护理时就可以指导其正确的服用药物,也可以注意到防止患者低血糖及药物的禁忌证或不良反应的问题。2饮食护理干预: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饮食量,以更好的达到能量摄入与支出的平衡,并指导患者进食能够规律化。正确合理地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3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病情发展怎样与其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消极不良的心理因素,对病情有极大帮助。4体育锻炼干预:运动,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是每个人都应当保持的,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每天都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应方案,循序渐进的锻炼,还要长期坚持。5相关教育干预:相关知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干预之一,应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且现如今未能达到根治,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教导患者自己测量血糖,及调整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用法,把血糖尽量控制住。

结果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恢复情况A组明显要好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由上可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治疗,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是控制老年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医学的转变与发展,糖尿病社区护理的教育干预已非疾病治疗的概念,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渗透于患者的治中与预后,成为影响此慢性病转归的关键。但是现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此方面要求差距还很大。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护理的干预下实施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正确服药、健康教育、学习自测血糖等措施,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都有了比较好的成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经过社区干预后,老年糖尿病患者就能够比较平衡的控制血糖,从而更进一步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病程长且治疗费较贵,选择社区护理及调理也相应会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在治疗中应进一步的进行推广及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彩形.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1,10:95.

2李芳.浅谈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12(5):1110-1111.

第6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ICU;睡眠障碍;原因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生理过程,由中枢神经系统主动调节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良好的睡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过程有重要的意义[1]。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ICU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多。ICU的老年患者由于环境变化、各种仪器的使用、疾病自身的影响等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ICU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ICU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龄在60~90岁。

1.2方法 对每位患者进行两次调查问卷,均在入ICU的第3d,及采取护理措施后第3d进行。

1.3结果 入院前2d有38例老年患者有睡眠障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后3d 29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消失。

2原因分析

2.1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住院时心情复杂,有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及由于患病而紧张、焦虑、恐惧,对疾病检查、治疗、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各种顾虑等,这些不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患者的睡眠状态[2]。

2.2环境因素

2.2.1噪音 ICU常见噪声包括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机械运转声、患者痛苦的、电话声以及医护人员的说话声、走路声构成了ICU病房内的噪音。国际噪声协会建议ICU的噪声白天不超过45dB,傍晚不超过40dB,夜晚低于20dB[3] 。

2.2.2光线 ICU病房白天和夜间常需持续照明,可导致患者对时间丧失正确认知,从而生物钟发生紊乱,加重睡眠障碍[4]。此外过多的视觉刺激还可导致危重患者的感知障碍。

2.3疾病因素

2.3.1疼痛 疼痛原因包括神经性疼痛、术后疼痛、慢性疾病的疼痛等。外科手术切口的疼痛刺激、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作时的心前区疼痛、重症胰腺炎剧烈的腹部疼痛等,由于危重患者的身体状态不能充分表达这些疼痛,如医务人员对疼痛估计不足,就会加重患者的焦虑、躁动和谵妄,引发严重的睡眠障碍[5]。

2.3.2舒适的改变 舒适度的改变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管道和监护仪及治疗设备,使患者有一种捆绑感,患者不敢活动,害怕管道脱出而产生紧张和压力,身体活动受限不能采取舒适卧位,从而使其产生睡眠障碍[5]。

2.4医护人员因素 频繁护理和治疗的干扰可影响患者的睡眠。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ICU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环境及ICU工作特点,解释呼吸机、监护仪使用目的,有关报警的原因,向患者解释如何活动躯体不影响监护和治疗,并随时将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尊重患者的感受,注意倾听、观察,再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6]。

3.2改善ICU环境

3.2.1降低噪音水平 加强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噪音知识的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移物轻。医护人员在使用各种仪器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放置仪器时尽量避免靠近头部。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报警范围,夜间减小报警音量[7]。要定期检查维护仪器设备,将转运声降至最低。另有研究显示[7], 夜间使用耳塞的ICU患者,可以改善其睡眠质量。

3.2.2改善光照 减少光线的不良刺激,调整室内光线,病房的灯光应使用相对柔和的光线,不要直射患者面部,关闭窗帘及走廊的灯光,应用加罩的壁灯或地灯,使夜间病房保持在较暗的状态,易于患者入睡,必要时提供眼罩,现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患者佩戴眼罩能有效改善睡眠[8,9]。白天应拉开窗帘,让房间保持足够的亮度,尽量使患者白天清醒,使机体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性。

3.3合理应用镇静与镇痛药 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去痛剂联合应用。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往往需持续应用镇静药物以治疗患者的焦虑、烦躁和疼痛,保证患者舒适度。近年来,镇痛与镇静治疗成为ICU常用治疗方案之一,以达到保持重症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

3.4合理安排治疗时间 尽量在患者清醒的时间里安排干预性操作,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患者睡眠的打扰。如无特殊情况当患者入睡时尽量少打扰患者休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白天应与患者多交谈,尽可能减白天睡眠。

3.5其他方法 研究显示[10]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可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夜间的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应合理穿插于患者的自然醒觉时进行,努力减少打扰患者的次数。

4 讨论

ICU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 睡眠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8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ICU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较差,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睡眠障碍能起到改善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睡眠障碍。因此,应重视ICU老年患者的睡眠护理,建立规范、标准的睡眠护理模式,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

测量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化差异制定出个性的护理计划。将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重列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范畴[11]。因此,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秀丽.新生儿异态睡眠与疾病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9):1186-1188.

[2]李惠聪.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1(22):188.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

[4]董秀云.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44-45.

[5]张洁,丁艳琼,冯锦茶.全机器人心脏手术术后早期ICU 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18-2919.

[6]韩希芬.骨转移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27(21):127.

[7]于静.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维修[J].中国实用杂志,2006,22(2):56-57.

[8]Richardson A,Allsop M,Coghill E,et a1.Earplugs and eye masks:do they improve critical care patients'sleep [J].Nurs Crit Care,2007,12(6):278-286.

[9] Hu R F,Jiang X Y,Zeng Y M,et a1.Effects of earplugs and eye masks on nocturnal sleep,melatonin and cortisol in a simul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J].Crit Care,2010,14(2):R66.

第7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1 误吸的危险因素

1.1生理因素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肌肉松弛,特别是食管平滑肌松弛后,食管的3个狭窄部消失,胃肠道功能减退,致使食物排空时间延长。当老年人改变或腹内压增高时即可发生食物反流。其次,会厌功能不全及咳嗽反射减退是发生误吸的根本原因。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当食团触及腭舌弓时,有可能不能及时激起吞咽神经反射,而只是当食团将进入声门区的气道时,才激惹喉上神经引起延迟性的吞咽反射,而此时部分食物已经进入到声门以下,导致误吸发生。

1.2疾病因素 正常的吞咽动作是一系列复杂、协调的神经肌肉运动过程,受大脑支配,需要口、咽、食管共同参与,因此其中任何一个部位的功能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误吸的发生。常见的疾病因素有颅脑疾病、神经肌肉病变、咽喉及会厌部位损伤、呼吸道慢性感染、昏迷或意识障碍、全身麻醉等。

1.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导致误吸的发生,如茶碱类、钙拮抗剂、多巴胺等药物在使用后平滑肌松弛,气道粘膜对异物清楚能力下降,当食物或痰液被吸入气管时不能及时排除。

1.4其他因素 如不能经口进食的老年病人在鼻饲过程中发生呕吐,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导致误吸的发生等。

2 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误吸的护理干预措施

2.1避免刺激咽喉部

老年人进食后应尽量避免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护理操作切不可在老年人进食后进行,以免引起恶心而致误吸。

2.2一般住院老年病人误吸的预防

2.2.1保证适当的进食,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颈部轻度屈曲。食物准备宜少而精,软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避免选择进食果冻状或颗粒状的食物。

2.2.2老人进食应在安定的状态下缓慢进行,进食时注意力应集中,不看书、电视,不要与人谈话及思索与进食无关的问题,以免精力分散引起呛咳。

2.2.3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如果病情不允许抬高床头时,可采取患侧卧位,有助于健侧功能的代偿。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在餐中和餐后1小时保持半卧位,或者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2.3吞咽障碍住院老年病人误吸的预防

2.3.1对于已经有吞咽困难及喝稀食易呛咳的老年住院病人,应将食物调成糊状,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应由护士喂食。护士在喂食过程中应注意掌握适当的速度,与老年病人互相配合。喂饭时,护士态度要和蔼亲切、不急不躁。

2.3.2给视觉障碍的老人喂食时,每喂一口都要先用餐具或食物碰老人的嘴唇,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然后将食物送进口腔。

2.3.3给一侧面舌肌瘫痪的老人喂食时,食物放在口腔健侧。

2.3.4对口唇不能紧闭、颊肌收缩无力的老人,护士应将调拌后的食物直接放入舌根附近等待咽下反射。每勺饭量不要太多,速度不要太快,要给老人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老人,动作要轻;鼓励老人进食时细嚼慢咽。

2.3.5对于吃干食容易哽噎的老年病人,进食时应适当喂食汤水,每口食物不宜过多。

第8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式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给予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治疗期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改善程度。

结果:护理干预实施后,治疗组患者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结论:通过落实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质量而言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 护理 老年脑卒中 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5-02

脑卒中是致人死亡的关键疾病之一[1],出现此类疾病的患者往往在心理状态及其活动方面,存在明显的失调问题,而抑郁正是多种不良心理活动中,最关键的表现形式之一[2]。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这一点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3]。我院针对部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问题,采取了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式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30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75.2±2.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76.1±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按医嘱给药,答疑患者问题,必要的沟通。

1.2.2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①通过指导、暗示、聆听、以及解释综合应用的方式,消除患者存在的紧张感与焦虑感;②通过介入音乐的方式,以活泼轻快的音乐曲调调动患者信心;③患者在躺卧状态下,进行神经肌肉的放松训练,以达到放松思想情绪的目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3 评价标准。对患者抑郁程度的评价采取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自评量表共包括20个项目,项目得分相加为总分,总分*1.25作为标准分。采取标准分进行衡量。无抑郁:53分以下;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而言,治疗与康复是同等重要的。除给予针对性、可靠的治疗措施以外,还应当通过对合理护理措施的落实,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康复的信心[4]。通过我院对所收治部分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的研究,发现: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出现的抑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的落实能够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患者对于疾病及整个治疗康复过程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一点对于确保患者心态、情绪的平稳性而言是尤为重要的。我院通过为期3个月的观察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改善明显,患者对于各项治疗的配合也更加的积极。这说明:通过落实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质量而言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单岩,史小艳,张振香等.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5):33-34

[2] 黄爱华,卢柳艺,何静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抑郁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9-1480

第9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内分泌科;护理安全;老年患者;预防措施

中老年人的机体器官往往会发生一定的生理退化,老年人关节会变得僵硬,视力也会更加的模糊,所以在住院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对内分泌科中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了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之前的中老年患者180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99例,患者年龄分布在53-76岁,其中健康患者25例,糖尿病患者135例,其他2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78例,合并惯性病患者91例。另外选取了实施安全护理之后的患者180例进行安全护理,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94例,然后对护理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都可以进行生活自理,无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两组患者各个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实施安全护理之前和之后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护理安全的隐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后期入院的患者实施了安全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对对影响患者安全的主要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对医院的环境向患者做出比较全面的解释,避免患者发生走失。在患者床头悬挂必要的警示标志,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发生坠床时间,同时在医院地面清洁之后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病房内的物品要摆放整齐,比较常用的物品要放置到患者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护理人员为患者发送口服药品之后要督促患者及时的用药,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之间保持沟通,了解患者自身的感受,对患者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必要的安慰。医护人员还要鼓励患者多进行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3讨论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是开展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视觉、听觉、记忆力都会有所减退,他们在住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等一些危险。如果医院的硬件环境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将会大大的增加。因此医院应当在病房和走廊等张贴一定的安全提醒标语。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硬件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患者穿着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老年人视力比较差,同时其记忆力也比较差,经常会发生药物的误服和漏服的情况,所以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发送药物的时候就要指导中老年人正确的服药之后才能够离开。内分泌科室的患者往往病程比较长,患者在长期反复的治疗过程中,精神上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往往会存在着焦虑和厌世的情绪,还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对医院的治疗产生一些怀疑,容易产生一些比较悲观的情绪。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充分的理解,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慰和疏导。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脆性比较大,这给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医院的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于风险的认识,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本组研究发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之后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大大降低,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针对内分泌科住院老年患者采取的安全护理,有利于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谭丽萍.防跌倒标识的建立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2期.

[2]林可可,赵静.住院老年患者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3]李源.护理标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内科,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