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老年妇女护理范文

老年妇女护理全文(5篇)

老年妇女护理

第1篇:老年妇女护理范文

关键词:中医保健管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

围绝经期是妇女特有的生理阶段,是女性由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老年期的阶段,是人体衰老的过程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机体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显著降低,伴随出现一系列生理及心理改变,会影响到妇女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1,2],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诸多病症。如何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及心理状况,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保健管理倡导“治未病”理论,可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具体病情,开展体质干预,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通过影响妇女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疾病的目的。目前,中医保健管理方式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而开展此次研究,以探讨中医保健管理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效果,在研究中,112例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了中医保健管理,达到了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目的,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10月—2017年10月管理的围绝经期妇女2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112例,年龄为44~59岁,平均年龄为(49.5±3.8)岁;绝经情况:未绝经81例、已绝经31例。观察组围绝经期妇女112例,年龄为43~59岁,平均年龄为(49.4±3.7)岁;绝经情况:未绝经83例、已绝经29例。2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绝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在43~59岁,具有初中或以上文化程度,围绝经期妇女对研究知情同意,经服务中心保健部批准。排除标准:患有心脑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研究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内容如下:对围绝经期妇女开展集体教学,详细讲解围绝经期的注意事项,告知围绝经期妇女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每月组织一次活动,讲解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为期3个月。观察组围绝经期妇女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中医保健管理,内容如下:①饮食方案。要结合围绝经期妇女的饮食喜好和饮食习惯,采用辨体保健处方为围绝经期妇女制定膳食,在不同时间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适当调节,每周对围绝经期妇女开展3次饮食调节。②锻炼方式。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实际情况,采用辨体保健处方为围绝经期妇女制定锻炼方案,指导围绝经期妇女每周开展运动疗法3次,每次15min以上。③音乐干预。结合围绝经期妇女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条目,采用辨体保健处方为围绝经期妇女制定音乐干预方案,指导围绝经期妇女每周播放保健音乐3次,每次15min以上。将每次干预的时间和效果进行记录,由护士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对围绝经期妇女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以确保围绝经期妇女的执行情况。为期3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

1.4评定标准

生存质量评分标准[3]:内容包括心理维度(7条目)、生理维度(16条目)、血管舒缩维度(3条目)、性生活维度(3条目),共计29条目,采用1~6评分法,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4]:包含20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即换算为100满分,分数越高,焦虑越明显。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标准[5]:包含20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即换算为100满分,分数越高,抑郁越明显。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2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心理维度、生理维度、血管舒缩维度、性生活维度)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心理维度、生理维度、血管舒缩维度、性生活维度)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心理评分比较

2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3个月后心理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3个月后心理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围绝经期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为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在此阶段,机体卵巢功能衰退,会伴有多种生理功能改变,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会持续久一点,多数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征,诸如月经改变、泌尿生殖道改变、神经精神症状、皮肤皱纹增多、心血管系统变化、骨质疏松等,同时,由于机体雌激素水平降低或波动,可出现一系列心理或生理改变,诸如焦虑和抑郁,且诸多学者认为,绝大多数妇女会在围绝经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少部分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较为严重,将影响到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然而,她们的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整个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心理影响和经济影响。因此,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对于整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何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疾病状况,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围绝经期妇女需要经过经、孕、产、乳等生理过程,会造成精血不足,加上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而肾阴处于较低状况,会影响到机体的体质状况,从而出现“肾阴”和“肾阳”状况的动态失衡,这将造成脏腑气血的环境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脏腑功能失调。肾藏元阴而寓元阳,如阴损则及阳,反之,阳损则及阴,如果真阴真阳不足,则不能濡养温煦脏腑,会推动正常生理活动之所需,进而诱发诸症丛生。而诸多中医学者认为[6,7],中医辨体保健处方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调护起居、锻炼形体、药物干预、音乐干预等诸多形式,实现综合性保健,达到改善围绝经期妇女体质、强健体魄的目的,可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2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心理维度、生理维度、血管舒缩维度、性生活维度)、心理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心理维度、生理维度、血管舒缩维度、性生活维度)、心理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保健管理可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降低焦虑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在心理维度、生理维度、血管舒缩维度、性生活维度等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体现,因而认为,中医保健管理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疗效显著,分析如下。中医保健管理可以让围绝经期妇女始终处于一种身心愉悦的状态,尽量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多给予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安慰和鼓励,让家属开展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认知度。饮食干预可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实现理气解郁、调理脾胃的目的,音乐干预可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实现调理气机、鼓动气血的目的,有助于促进围绝经期妇女的食欲,并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睡眠,使围绝经期妇女可以长时间保持舒畅情志,开展适度的身体锻炼可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实现疏肝行气、开郁散结的目的,从而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偏颇体质,进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中医保健管理遵循了“个体化”原则,可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的围绝经期妇女制定相应的健康调理处方,具体分析如下:对于平和体质的围绝经期妇女来讲,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饮食干预可采取中庸之道,吃的不饥不饱,且多吃五谷杂粮,多吃水果蔬菜,运动疗法可采取温和的锻炼方式,而老年人可以适当散步或打太极拳。对于气虚体质的围绝经期妇女来讲,会表现为元气不足,例如气短、疲劳、自汗等,还会伴有精神不振、性格内向等特征,给予围绝经期妇女饮食干预时,可采用益气健脾的食物为主,例如黄豆、大枣、鸡肉等,而制定运动疗法时,多采取柔和的运动方式。对于阳虚体质的围绝经期妇女来讲,会表现为阳气不足,畏惧寒冷,精神不振、性格内向、低沉等,饮食干预时,可指导围绝经期妇女多食用甘温益气的食物,例如牛肉、羊肉、狗肉等,实施运动疗法时,尽量选择舒缓柔和的运动,例如广播体操等,也可多听一些激昂、豪迈、高亢的音乐,以舒缓围绝经期妇女的情志。对于气郁体质的围绝经期妇女来讲,主要临床表现为神情抑郁、忧虑脆弱,且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的反应能力较差,食物中可多选择海带、小麦等,尽量增加围绝经期妇女的户外运动,坚持长时间运动等。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再进行研究,且观察时间较短,可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再进行研究。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跨度较大,可将围绝经期妇女分为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分析,能更加明确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任红娟,杨睿.坤泰胶囊对比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2):116-118.

[2]王聪,徐书君,原嘉民,等.奇经四穴在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生存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977-3979.

[3]黄绮华,张馥菲.中医体质辨证调护改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13-15.

[4]张丽,姚艳敏,宋巧凤,等.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1):1742-1744.

[5]谢芳,李高飞.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HAMDSDS评分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18):2512-2514.

[6]倘余乐,段贤春,李琴,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5):730-732.

第2篇:老年妇女护理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护理制度;借鉴与启示

1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社会背景

韩国护理保险制度是在人口老龄化这个大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与中国相比,韩国的人口基数小,人口少子高龄化趋势发展较快,相对于中国而言,韩国几乎不存在什么人口红利一说,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较中国而言要快得多,这就使得韩国不得不迅速找到一条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道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条件的进步,人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同时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对于以居家养老为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韩国来说,青壮年数量的下降与老年人数量的增多及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愈来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护理功能越来越弱,原本以女性护理为主的传统的大家庭模式逐渐解体,核心家庭于单身家庭越来越多,妇女更多的是选择外出工作而不是选择留在家庭中扮演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角色。单纯的依靠家庭养老已经无法解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这种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需要社会的支持。最后,在韩国护理保险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之前,传统的对老人的救助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需求,关于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也需要以一种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更加的社会化。

2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的内容

韩国的护理保险制度集中解决的问题是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因此整个制度的核心是针对该问题的《老年长期护理法》,该法的主要内容是被保险人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在65周岁以下的、患有老年痴呆或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老年疾病的老年人,包括享受医疗救助的老年人,但其中不包括轻度老年病患者与残疾人。老年长期护理基金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享有护理的老年人承担部分费用。基本的标准是实行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费用、统一保险费标准,其实施程序为:首先,当被保险人需要长期护理保险时,应由其本人或其家属提出正式申请;第二,负责长期护理保险的组织或部门在接到申请之后,应对被保险人进行实际调查,经过严格的审定之后按照被保险人的病情级别确定为其提供的长期护理等级;第三,确定对被保险人提供何种护理之后,应由申请人或申请人家属与提供长期护理的机构共同协商制定护理计划,也可以直接接受机构提供的长期护理计划。

3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取得的成效

韩国护理保险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效,从其内容上看主要是因为其服务内容之丰富、服务范围之广泛能够基本上满足所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的需求。例如在服务种类与服务时间上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包括日常护理与特殊护理,因此也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的护理需求。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实施以来,主要取得的成效可以分为四点:第一,韩国护理保险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将对老年人的护理确定下来,实现了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第二,护理制度的确定,缓解了老龄化背景下家庭的负担,免去了家庭的后顾之忧,许多年轻人得以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将护理保险统一,也有利于对整个护理保险市场的统一管理,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是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照顾。第四,护理保险法中明确了政府、护理机构与个人三方的权利与义务,缓解了政府财政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或与老年人护理时长,增加就业。

4对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4.1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合理市场化。由于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由政府统一提供的养老保险已经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需要。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国家、家庭以及社会上非营利组织的力量,还应将部门养老护理服务进行合理的市场化,对那些具有高层次高标准护理要求且能够负担得起护理成本的老年人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长期护理。4.2加大力度发展社会服务。从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制度发展来看,韩国在老年人服务机构与护理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地区差异采取不同的老年人护理方式,例如对缺乏养老服务机构的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直接进行财物救助,而对较发达地区的相对富裕的老年人,则鼓励一些企业或社会组织以市场竞争的方式合理的开放老年人长期护理市场,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4.3发挥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功能,为护理制度提供充足资金。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老年人的养老与护理仍然主要以家庭和政府为主,老年人的经济来源通常是儿女或者是政府给予的补贴,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能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保制度对养老保险以及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柏年.养老保险制度中经济支持与服务保障的一体化建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2]杨程.日韩两国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

第3篇:老年妇女护理范文

关键词:妇科肿瘤;两性关系;质性研究

妇科癌症是妇女健康的重要威胁[1]。妇科癌症的诊断会从多方面对两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2]。子宫切除术或卵巢切除术等[3]引起的阴道瘢痕形成、阴道缩短[4]、阴道萎缩[5]以及阴道干燥[4,6⁃8]等身体变化会导致女性性功能障碍[9]和性功能低下[10]。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原因还包括对性行为和癌症复发的恐惧、性欲下降以及担心发生感染等[7]。McCallum等[4]报道,妇科癌症患者还会因为生理、心理和人际关系经历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她们的性生活发生障碍。最常见的困难包括焦虑(担心被伴侣拒绝或抛弃)、性自我改变(女性身份和生育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Sekse等[11]报告说,患有妇科癌症的妇女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无能为力,这使她们对性生活关注下降。Penar⁃Zadarko等[12]发现,患有卵巢癌的女性认为自己失去了女性气质和性欲。因此,妇科癌症患者存在普遍的性生活障碍,而由于文化的影响,无法从医务人员获得足够的性知识。目前关于妇科癌症患者两性关系体验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妇科癌症患者两性关系体验的现况,为临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以2019年5月—12月在盐城市某三甲专科医院确诊为妇科癌症的妇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确诊为妇科癌症;②年龄≥18岁;③知晓自己所患疾病;④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②伴有其他躯体严重疾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批。研究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标准[13]。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0例,为保证研究对象隐私采用N1~N10编码。在这项研究中,年龄为(52.5±12.6)岁。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为受过质性研究培训,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曾对癌症患者进行过定性研究,并已从事妇科护理1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提纲收集数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研究目的初步制定访谈提纲;通过咨询护理学博士1名、妇科肿瘤主任医师3名、妇科专科护士2名、妇科肿瘤临床护理专家3名,对访谈提纲进行修订,最终确定访谈提纲包括:①您被诊断为癌症后,对性生活有无担忧?②您的性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影响?③您是怎么应对的?④您对目前的性生活状况是否满意?⑤您觉得接收到的性相关信息是否足够?在必要时,研究人员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提出其他明确的开放式问题。访谈是在妇科病区的一个独立房间里进行的。每个患者都被单独访问,每次采访需要30~45min。1.2.2资料整理与分析。运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分析,访谈结束后12h内,反复聆听录音,对文字及录音材料进行逐字逐句转录,并标注患者谈话时的动作、表情,以辅助深入理解谈话的含义,将其整理为文本资料。沉浸于资料中进行分析,反复推敲、对比、思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找出关键点,编码汇总析出主题,再将资料反馈给受访者,核对信息的真实性。

2结果

本研究共总结出3个主题,出现了三大主题,分别是妇科癌症患者性生活困难、癌症对性生活的影响和患者的应对。

2.1妇科癌症患者性生活困难的情况

使癌症患者性生活困难的情况被分为两类:生理症状的影响和对性交和疾病的恐惧。2.1.1生理症状的影响。大多数癌症妇女因阴道润滑减少,在性交后感到疼痛,这使她们对性生活产生了恐惧和抗拒。她们还补充说,化疗后,她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时常感到疲乏、缺乏食欲和虚弱,而性生活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还有一些妇女指出,她们在手术后出现更年期症状,如潮热和体重增加,这也对她们的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降低了她们的性欲。N7:“我有一个结肠造口袋,我不想同房。因为疼痛,在手术后5~6个月内不能同房。我也感觉到的剧痛就像是阴道被刀割了一样。”N1:“我想暂时避免同房,因为我有疼痛感。子宫里有缝线,我至少一年都不会有。我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术。”N3:“我不想同房。我的子宫是这样的,我拿着这个袋子(结肠造口袋)就不能同房了。如果大便流进袋子里,我怎么能有性接触?我的缝线可能会裂开。因此,我们已经三年没有同房了。”2.1.2对性交和疾病的恐惧。有些受访者表达了她们对同房的恐惧,并说她们避免同房正是因为这种恐惧。这些妇女担心疾病会恶化、复发或传播,她们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伤害,比如会并发感染,也害怕会因为同房而将疾病传染给配偶。N6:“阴道有缝线,我害怕需要二次手术。”N2:“我不能同房,我担心我会感染。”N10:“我不想同房。我很害怕。三年后这种病扩散到我的肝脏,我担心这种病会扩散到我身体的其他部位。”

2.2癌症对性生活的影响

几乎所有女性的性行为都受到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受访妇女说,她们经历过性高潮丧失、性欲不强、同房缺乏乐趣和同房频率降低。N6:“我没有感受到快乐,我不愿意。同房只是为了让我丈夫高兴而不是我愿意这样做。”N7:“实际上,我不想同房。我在这方面有困难。我告诉自己我应该满足他的愿望,这是一种责任。”

2.3患者的应对:应对可分为积极应对和应对障碍

2.3.1积极应对。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来自配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她们的应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她们丈夫那里得到的支持。N4:“自然地,我的性欲在我手术后减少了。然而,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忍受一切。我丈夫很体贴人。当我们没有同房时,他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N9:“我有几个好朋友能和我一起分担这些烦恼。我觉得和她们谈话很舒服。”有一些受访者认为,相信自己能康复,冷静思考后,当注意到自己病情积极的一面,能使她们放松下来。N9:“我以为我很幸运,因为我单身时就经历过这种疾病。如果我结婚了,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性生活困难。我总是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这很重要。”一些中老年妇女由于年龄的原因不认为同房缺乏是一个问题,有些受访者表示她们的性生活在被诊断为癌症之前就结束了。N5:“我和我丈夫在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老了。”有些妇女使用药物/乳膏来应对阴道干燥等影响她们性生活的身体症状。N10:“我觉得我阴道有点干燥,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医生,医生开了药,拿到之后,我觉得很舒服。”2.3.2应对障碍。有些妇女得不到配偶、家人和朋友的充分支持,从而导致她们对性生活障碍应对困难。N7:“我没有朋友。我们最近才搬到这里来。我不能和任何人说。我丈夫也不太体谅我。他对我说,癌症很难治好。我需要心理支持。”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她们没有得到妇科癌症对性行为的影响以及她们是否可以性交的相关指导。她们还补充说,希望医护人员能向她们提供相关信息。有些受访者也说,他们不好意思询问上述问题,这会让她们感到羞耻。有一位受访者表示,她觉得很尴尬,因为她的医生是个男医生。N9:“我不知道该怎样做,因为我没有从医生和护士那里得到相关的任何信息。”N6:“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谁也没有告诉我这件事。我也没问任何人。我觉得很尴尬,因为我的医生是男性。我正在接受放疗,我不知道能不能同房”。N7:“我希望医生或护士主动告诉我。我不好意思问性相关的任何问题,不然他们会认为我特别想性交。”一位未婚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她没有结婚,她不能和医生或护士谈论性问题。N9:“因为我没有结婚,所以我不能和我的医生或护士谈论性问题。其他人也没有给我任何信息,在社会上也没有人好意思谈论性。”

3讨论

3.1妇科癌症患者性生活困难的影响因素

使妇科癌症患者性生活困难的原因很多,包括癌症引起的身体症状,以及对疾病的恐惧和相关认知不足。身体症状,如阴道润滑减少和性交疼痛,更年期症状,以及害怕性交被发现对这些妇女的性活动有负面影响。这些妇女之所以害怕同房,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的疾病会恶化、复发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并可能传染给她们的配偶。先前,关于妇科癌症的报告主要包括她们阴道干燥[4,6⁃8,14]和同房困难[4⁃5,15]的经历,使她们的性生活受到影响。Howell等[16]在对卵巢癌女性的定性研究中发现,癌症治疗引起的身体变化对女性的性活动也有负面影响。Reis等[9]发现,患有妇科癌症的妇女认为性交会对自己的配偶造成损害并将疾病传染给配偶,所以害怕同房,因此避免同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妇科癌症的相关信息不足会导致对性的恐惧。如果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伴侣提供相关信息,可以防止因信息不足有关的误解,并有助于减少他们对性生活的担忧。及时提供妇科癌症相关的信息有助于患者的性健康,并提高其满意度[2]。

3.2妇科癌症对性生活的影响

妇科癌症对性生活的影响包括高潮能力丧失、性欲不强和缺乏同房的享受,以及同房频率降低。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可造成性高潮能力丧失、性欲不强和缺乏同房的享受,从而导致同房频率降低。先前的研究表明,妇科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和性欲降低[6⁃7]。Reis等[9]发现,癌症及其治疗会导致性欲丧失和性高潮减少。Sekse等[11]和Cleary等[15]的研究表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性欲的丧失。在本研究中,一些妇女尽管她们不愿意,仍进行了同房,因为她们认为满足配偶的性需求是她们的义务,如果不满足这些需求,内心将有一种罪恶感。由MerghatiKhoei等[17]进行的一项关于女性性行为意义的定性研究中,发现很多女性以满足配偶的性需求为己任,她们认为这是婚姻赋予她们的责任。因此,妇科癌症对性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性行为的认识,需要医护人员在制定改善癌症患者性健康的干预措施时,提供指导。

3.3妇科癌症患者需求

社会支持是患者应对妇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医护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员方面得到的支持很少。社会支持被证明是应对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18⁃20]。Yilmaz等[19]发现,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在妇科癌症妇女的疾病应对策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家庭成员外,妇科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源还包括医生、护士、亲属和其他患者[21]。黄悦等[22]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通过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石艳等[23]表明医护人员应主动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提供两性健康知识指导,及时改善患者与伴侣的两性关系及亲密度。在本研究中,一些受访者从她们的家庭、朋友和医护人员那里得到了足够的支持,而另一些妇女则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有研究表明妇科医护人员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性问题的关注度不够,且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案[24]。所以,医护人员在加强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以及为患者提供直接支持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大多数女性希望医护人员向她们提供癌症对性行为影响的宣教,但现实中得到的信息很少。一些受访者表示,她们不好意思询问医护人员癌症是否对性生活有影响,因为这会让她们感到羞耻。Southard等[25]发现,护士很少询问患者的性问题,而患者却希望医护人员关心她们性方面的问题。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性知识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把与性有关的话题视为禁忌,在社会上谈论这些话题并不舒服[3⁃4,7,9]。在本研究中,一名受访者因为医生是男性而回避提问,另一名受访者因为未婚而不敢询问性生活方面的问题。因此,男性医生和未婚可能是女性患者询问有关性问题的障碍。妇科癌症患者需要获得关于她们身体可能出现哪些变化,以及她们在性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相关信息。他们更迫切需要与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4,11]。意识到这些需求时,护士在为妇科癌症患者提供护理时应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信息是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应充分告知妇科癌症患者有关疾病及治疗方案对其性生活的影响。并应该鼓励她们谈论相关的性问题。对不想谈论性的患者,使用书面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有助于患者应对癌症的因素有:使用药膏或药物缓解阴道干燥等生理症状、认为自己会好起来的信念、乐观的情绪以及对自身情况积极的认可等。此外,一些妇科癌症患者认为她们的疾病和伴随的问题是她们的命运,她们所经历的只是命运的一场考验。乐观的情绪对应对也有积极的影响[26⁃27]。叶淡清等[28]发现运动干预也可缓解癌因性疲乏,并提高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疾病心理应对措施,并帮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4结论

第4篇:老年妇女护理范文

关键词: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

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预期寿命延长等现实因素影响,亟需加快推进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以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为更加审慎地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文结合威海实际进行调研论证,力保制度健康起步,走得更远。

一、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的迫切要求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00多万,老年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占人口总数的19.7%。而威海市是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全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60.75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3.85%,远超国际上10%的标准。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67万人,呈现深度老龄化特征。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2020年威海市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岁,老年群体的养老护理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2.小型化家庭结构负担沉重

由于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威海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基本保持在1左右,大大低于2.1的更替水平和1.8的国家控制目标。长期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导致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目前全市家庭超过92万户,户均2.7人,独生子女家庭58万户,占家庭总户数的63%。“4-2-1”家庭结构(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小孩)的增多,导致失能老人护理问题日益突出,护理水平低、时间成本高、经济压力大,亟需建立社会化的长期护理制度以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3.缺乏保障的护理需求挤占医疗资源

2015年,威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为36336元,农村居民为16313元。养老护理费用逐年递增,家庭服务人员工资指导价位中位数为24000元,公立养老机构收费800元/月-4300元/月之间,重度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更高。受护理成本和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老人在衰老过程中以居家养老为主,一些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往往以住院的方式缓解家庭护理的经济压力。但失能老人长期住院费用是养老机构护理费用的8-10倍,给医保基金长期平衡带来较大压力。

二、可行性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

截止2015年底,威海市医疗机构达到2626所,执业(助理)医师7188名、注册护士8704名,其中千人口医师、护士数分别为2.6和3.1,千人口床位数6.22张,居山东省领先水平。全市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个、三级甲等中医院3个、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1个,在山东省率先实现每个区市至少建有一个三级医院的目标;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达45元。

2.医养结合机制运转良好

2016年,威海市成功争取了全国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大力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相互协作,建立了医疗巡诊服务制度,形成了互补、互助、互动、互融的发展格局。推动医养结合综合体建设,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开办护理机构,计划总投资7.69亿元推进7处医养结合项目,并将优先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范围。

3.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推进

连续两年实施千名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试点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助制度,对初、中、高级及以上护理员每人每月按50元、100元、150元标准给予岗位补助。目前,全市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40%以上。对经批准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的高等院校,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级再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目前,全市现有12所院校设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招收学员1280人。

三、制度设计

1.建立多层次医疗护理服务

为满足不同参保对象的护理服务需求,拟开展三类医疗护理:医疗专护,为因病需长期保留各类插管、长期依靠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维持生命体征、瘫痪或昏迷短期住院不能好转以及其他术后仍需长期住院维持治疗的,在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机构护理,为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在养老机构接受长期医疗护理;居家护理,为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居家接受医护人员上门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对医疗护理费用实行“定额包干”结算办法,引导护理服务机构提供适宜适度的护理服务,减轻医保基金支出和家庭经济负担。

2.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

为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按照责任分担原则,坚持筹资渠道多元化,由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筹集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参照我省试点城市的普遍做法,采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补助资金、福彩公益金和个人缴费等多渠道共同负担,并接受企业、单位、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助。

3.建立流畅的管理服务办法

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开展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纳入定点协议管理,完善待遇享受人员准入、准出、监督审核机制。各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要安排医师现场审核申请人的病情及自理情况,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量表)的标准进行初步评定,统一提交社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将符合条件的参保人纳入保障范围。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要参照住院管理模式,配备相应的医师、护士和护工,如实上传治疗费用明细,填写巡诊记录,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四、小结

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利于解决长期失能者的养老护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尊严;有利于缓解“以医代养”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从粗放的生活护理向精细的专业护理转变,形成群众受益、基金减支、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先期低水平起步,在参保职工中推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扩大到城乡居民。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外延内涵的扩大,失能患者能力等级评估机制的建设,与现行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等问题,有待在制度推行过程中逐步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

第5篇:老年妇女护理范文

关键词:哮喘;妊娠;健康教育

妊娠期哮喘控制是很特殊的,不仅要考虑到对疾病本身的疗效,还要顾及治疗对患者及胎儿发育的影响。研究显示哮喘妇女妊娠时发生早产、先兆子痫、婴儿低出生体重、畸形的危险性增加,而控制哮喘则危险性下降[1,2]。国外调查显示[3],许多哮喘妊娠妇女希望有一个自然受孕的过程而自行停药,常忽视疾病本身的预防控制,更多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患病期间不重视健康教育指导或疾病护理知识欠缺,出院后也得不到持续的健康教育指导,注重疾病护理的患者多数通过网络来获得疾病相关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而网络中传播的妊娠哮喘护理多残缺,片面或陈旧,若获取信息有误可能影响病情的发展,加重妊娠期间心理负担或影响胎儿发育,可见结合健康信念模式规范妊娠哮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健康信念模式概念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人们从接受信息到改变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传播→觉察信息→引起兴趣→感到需要→认真思考→相信信息→产生动机→尝试行为态度坚决→动力定型→行为确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行为改变都会受阻。因此,对于哮喘妊娠妇女可以运用健康信念模式理论分析影响其健康行为的因素,帮助改变错误认识,使其对哮喘妊娠有正确的认识,建立积极的健康信念,自觉采纳健康行为。

2健康教育对象

2.1患者

患者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一些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需要护理人员结合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并自觉采取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健康行为。

2.2家属

家属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家属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有利于理解、鼓励与监督患者的院外缓解期的治疗。

2.3社会人群

利用大众媒介,提高社会人群对疾病危害性和严重性的认识,从而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形式

3.1定期讲座

讲座是健康教育最常用的的形式,便于患者系统的学习哮喘知识,其优点是讲解系统、全面,节省人力物力,适用于较大的人群学习。3.2小组讨论适用于较小人群的的学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及现身说法。并针对患者不正确的行为观念给予及时纠正指导。

3.3个人教育

护理人员与患者面对面地交谈,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解释和指导,及时评价效果,动态评估教育,达到健康教育目的。有研究显示:对哮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个人干预途径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3.4家庭走访或电话随访

通过家访和随访可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正确有效地处理哮喘急性发作。有研究显示:家庭访视能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降低哮喘的复发率[5]。

4健康教育的内容

4.1孕期教育

4.1.1避免诱发哮喘的因素告知患者哮喘的良好控制是其怀孕的必要前提,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哮喘,将不利于其与胎儿的健康,使其意识到诱因的危害性及严重性,进而觉察到避免诱因的重要性,从而采取健康行为。对于诱因确切者,指导患者避免再次接触。对于诱因不确切的患者指导避免接触各种诱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及刺激物(如被动吸烟)等,告知患者及家属要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室内温湿度要适宜,强调以家庭为基础的全面环境控制,以减少哮喘发生率。朱晓明等对37例哮喘患者进行家庭环境干预治疗研究,发现环境干预后患者血清总IgE含量较干预前下降了157.03,FEV1%达到92.5%,较干预前高11.3%[6]。告知患者运动、食物、冷空气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致喘原因,孕期须加强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冬春季节减少外出,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通过以上讲解与指导,使患者对避免诱因达到“知”“、信”“、行”。

4.1.2孕期哮喘知识的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孕期哮喘相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满足其健康需求,改变其不利于健康的观念,促进其采取健康行为。①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哮喘对妊娠的影响,强调妊娠期哮喘的管理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使患者正确认识哮喘,确立健康观念。②指导孕妇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记哮喘日记。内容包括每天用药、出现症状频率及诱因、峰呼气流速值,血氧饱和度、胎儿情况等,并告知患者携带哮喘日记定期复诊,并行肺功能测定。③告知患者孕期坚持用药的目的,使患者清楚孕期用药对她和胎儿的影响远低于哮喘未控制带来的危险性[3]。陈丽玉等通过对24例妊娠合并哮喘患者临床治疗研究发现,疾病控制的总体有效率达到91.7%(22/24),治疗2周后FEV1%明显提高达82.5%,产后婴儿发育良好,无死胎、无畸形,随访6个月后未发现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好[7]。告知患者哮喘常用药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教会患者正确用药,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纠正不良的用药习惯,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者停药,要坚持规律用药[8]。④通过实物示范教会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吸入装置及峰流速仪,详细讲解吸入疗法的注意事项,每次吸入治疗药物后10min左右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引起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等不良反应[9]。反复评估孕妇是否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和峰速仪的使用方法,并及时给予指导,使患者掌握正确方法。⑤指导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处理技巧。ACT作为评价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较为实用的指标,李琴芝等通过观察组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干预后6个月测算,ACT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的传统健康教育,接近“完全控制”的效果,提示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可达到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控制急性发作的目的,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10]。

4.1.3重视孕期心理疏导对所有妇女,妊娠都是一个心理相对紧张的时期,而妊娠合并哮喘的孕妇,更加担心疾病本身及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伤害,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哮喘症状。根据孕期不同阶段及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应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指导正确认识疾病与妊娠的关系,哮喘控制的患者怀孕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胎儿的发育不受任何影响,使患者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有利于哮喘的控制。叶桂兰等通过对86例哮喘患者进行精心的心理教育指导后,有82例能说出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效果满意率95.3%,能以良好的心态和康复的身体回归家庭和社会[11]。

4.1.4重视孕期胎儿监护孕期哮喘控制不佳可因孕妇缺氧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或宫内窘迫。妊娠早期注意观察早孕反应,孕6个月以上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胎心音、胎动情况,必要时可使用仪器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胎心等情况[9]。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告知患者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使患者明确自我监护的目的并积极配合,必要时间歇吸氧。对于哮喘控制不理想或中、重度哮喘患者,指导患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孕32周时开始连续进行超声监测[12]。有研究表明产前健康教育是影响产前检查次数的独立因素,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妇女对自身的健康更为关注,有较强的孕产保健意识,重视产前检查[13]。

4.2分娩期教育

大约有10%的哮喘病人在分娩时病情发作[14],因此,让患者了解分娩时及产后继续服用控制哮喘的药物非常重要。向患者讲解在分娩过程中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及处理措施,使患者认识到危害性,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正确行为配合。通过向患者讲解分娩相关知识,让其熟悉分娩环境,了解分娩过程,以减少分娩的恐惧,指导孕妇学习拉玛兹分娩减痛法,使患者能运用分娩技巧积极配合,使产程进展顺利。告诉患者分娩时的劳累和紧张是导致产时、产后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使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吸氧。告知患者利用宫缩间歇期进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并有利痰液的咳出和缓解呼吸道干燥不适的感觉,避免因咽痒而引起的刺激性咳嗽。顾素芹对30例妊娠合并哮喘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孕期哮喘发作并给予吸氧与药物治疗患者,分娩时间多为37周~40周,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6例,婴儿发育均良好(其中一例为双胞胎),均无畸形。随访一年,未发现婴儿先天性疾患,生长发育良好[15]。

4.3产后教育

指导患者产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鼓励多饮水,预防肺部感染。坚持规律用药,治疗哮喘的药物很少对哺乳的婴儿产生影响[16],但是茶碱类药物应该慎用,因为新生儿可能发生毒副反应,可引起婴儿激惹、失眠,应减量或停药[12]。产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对哮喘控制不佳者需暂停母乳喂养,以避免因劳累加重哮喘,以及使用多种平喘药物可能对婴儿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产后用药及哺乳知识的规范化健康指导,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保健知识,进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

5小结

传统的健康教育通常为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哮喘和妊娠知识的宣教,缺乏系统、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对患者进行健康行为的训练,比如如何正确用药、心理调适、饮食等。这种健康教育模式不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将会导致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不好。研究显示通过对68名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发现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达到97.62%,治疗依从性达到95.46%,满意度达到了97.8%,比普通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要高14%[17]。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的不足,对不同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具体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增加了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健康教育新模式。然而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18],我国目前护理人才较缺乏,使得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BlaisL,KettaniFZ,ElftouhN,ForgetA.Effectofmaternalasthmaontheriskofspecificcongenitalmalformations:a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J].BirthDefectsResAClinMolTeratol,2010,88(4):216-222.

[2]MurphyV,NamazyJ,PowellH,etal.Ameta-analysisofadverseperinataloutcomesinwomenwithasthma[J].BJOG,2011,118:1314-1323.

[3]LimA,StewartK,AbramsonM,etal.AsthmaduringPregnancy:TheExperiences,ConcernsandViewsofPregnantWomenwithAsthma.JournalOfAsthma[serialonline][J].2012,49(5):474-479.

[4]赵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99-100.

[5]曾秀莲.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行家庭访视的效果现察[J].护理与康复,2008,7(1):12-14.

[6]朱晓明,王巍,叶晶,等.家庭环境综合干预对尘螨过敏性哮喘发病情况的影响[C].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250-252.

[7]陈丽玉,吴宝强.24例妊娠合并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65-66.

[8]陈滢冰.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19):95-97.

[9]李春玉,张小红,曾金武.支气管哮喘患者妊娠期健康教育[J].护理学报,2008,15(6):90-91.

[10]李琴芝.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4):445-446.

[11]叶桂兰,姜丽华,韩秋风.医学理论与实践[J].2011,24(10):1198-1199.

[12]蒋雷服,殷凯生,黄茂.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689-692.

[13]刘筑玉,郭华,潘伟芳,等.546例孕产妇产前检查及妊娠分娩异常与健康教育关系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3):162-165.

[14]姚湘琳.18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688-689.

[15]顾素芹.支气管哮喘合并妊娠30例护理体会[J].江西医药,2012,47(8):749-750.

[16]张海燕.妊娠期哮喘研究新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5,10(43):69-71.

[17]丁兆红,齐海燕.健康教育路径在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