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老年护理综述精选(九篇)

老年护理综述

第1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 机构养老服务效率研究 我国保险机构效率研究综述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 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综述 养老机构风险管理研究 居家养老研究综述 可展机构研究综述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行模式探究 机构养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养老机构品牌策略研究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金融机构运行机制和效率研究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分析及对策 旅游产业效率研究综述 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研究综述 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2]任洁.机构养老服务效率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 2016(2):58-68.

[33]任洁,王德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国内外研究比较[J].西北人口,2016(5).

[34]尚振坤.中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J].人口与经济,2008(2):50-54.

[35]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13(4):42-47.

[36]孙建萍,周雪,杨支兰,等.我国养老机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23-4724.

[37] 陶巍巍,张新宇,衣运玲等.家庭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与需求[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71-472.

[38]王莉莉.中城市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业发展分析[J].人口学刊,2014, 36(4).

[39]王雪辉.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5(11).

[40]邬沧萍,谢楠.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1(1):4-8.

[41]吴敏,李士雪,Ning等.济南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定性研究:老年护理人员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 27(11):729-730.

[42]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3]吴玉韶,王莉莉,孔伟等.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8):13-24.

[44]席群,陆新华,夏雨.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供需分析研究――以南通市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1):132-134.

[45]叶小刚,王立剑,胡晗.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 2015(2).

[46]于潇.公共机构养老发展分析[J].人口学刊,2001(6):28-31.

[47]袁维勤.养老机构之立法缺陷及其补救刍议[J].理论与改革,2008(2):135-137.

[48]张俊良,曾祥旭.市场化与协同化目标约束下的养老模式创新――以市场人口学为分析视角[J].人口学刊, 2010(3):48-53.

第2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妇产科;护理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从最开始的数据的传输到现在的方方面面,如今不论是全日制教学还是医学护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妇产科等科室其对护理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对实习护生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措施,本文就对该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11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护生59例,其年龄在20-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0.5)岁,其中本科20例,大专27例,中专12例;观察组护生59例,其年龄在21-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4±0.7)岁,其中本科18例,大专30例,中专11例;带教老师主管护士7人,护师9人,其中本科6人,大专10人。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护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即带教老师讲一些经典的案例场景进行模拟,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和引导的方式来分析案例,在分析得过程中提出护理过程中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将具体的病情案例逐渐转化成学生的理论知识。

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即通过计算机将教授的内容通过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递,通过动静结合、视听兼备的方式让学生全新的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1.3效果判定标准

护生在实习结束之后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考试,其综合实习成绩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优(即分数在90-100分)、良(即分数在80-89分)、中(即分数在70-79分)、及格(即分数在60-69分)、不及格(即分数在50-59分);另外自制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填写。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对比

对照组护生考核成绩中优23例,良25例,中7例,及格2例,不及格2例,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显示优38例,良16例,中4例,及格1例。其中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带教老师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请款对比

观察组护生其带教老师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学护理实习教学中多用到多媒体教学方式,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该种教学模式有非常巨大的优点,其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将所要教授的内容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其教学的内容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妇产科护理知识非常繁杂,很多概念根本不能够使用相对简单的语言进行解释和描述,有时即使使用模型也不能完整的解释清除,这样一来学生觉的生涩难懂,老师讲的费劲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而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动静结合,将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和动态的视频动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瞬间让生涩难懂的概念内容变得更加的容易理解和方便记忆,其三扩展课堂的教学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不用老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只需要在课前将所要将的知识内容制作成ppt,然后直接面向学生逐条讲述,有效的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因而所讲述的内容也会不断得到提升。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对传统的板书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观察组其护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实习护士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带教老师和患者对于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素环.浅谈《妇产科护理学》常见教学法[J].科学教育创新,2013,23(08):213-214.

第3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6.156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而冠心病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 但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 手术的风险较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54例, 女31例;年龄60~76岁, 平均年龄(68±4)岁;术前心绞痛史65例, 合并高血压27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7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4例, Ⅲ级39例, Ⅳ级22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2例患者有3支以上冠状动脉发生病变。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多有焦虑、抑郁、恐惧、孤独心理, 患者往往希望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尽快解除痛苦, 但是他们担心术后疗效不明显, 亦担心离开亲人且增加自身家庭经济负担。为解除患者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各种疑虑, 促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临床上应组织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监护室护士与患者见面, 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各种管道的作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减轻甚至消除患者不良情绪。②一般护理:通常情况下,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多为择期手术, 手术前患者多需接受内科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将患者心功能、心脏氧供与氧耗调整至理想状态。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其进行交流, 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主要是指导患者咳嗽、腹式呼吸、术后早期活动、床上大小便等。③合并症护理: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在术前定时监测血糖、血脂、血压, 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 鼓励患者多吃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并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禁忌烟酒,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空腹血糖不超过8 mmol/L, 餐后血糖不超过10 mmol/L[3]。

1. 2. 2 术后护理 ①呼吸系统监护:a. 肺部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 但是老年患者稳定内环境、调节体温的控制能力较弱, 从而使得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 如轻微咳嗽、无寒颤、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 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急促, 因此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不错过任何可疑征象。b. 冠状动脉搭桥术过程中麻醉、手术创伤、体外循环等可以导致呼吸系统分泌物潴留, 加之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肺萎缩, 从而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因此术后呼吸系统监护显得尤为重要。在呼吸机支持期, 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四肢末梢循环、呼吸音、胸廓活动度、呼吸频率等, 并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 并确保胸腔引流管、气管插管通畅。在气管插管拔除期, 由于肥胖、残余麻醉剂的作用, 老年患者易发生呼吸遗忘, 此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 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 在深呼吸时还可以嘱咐患者用软棉垫压住胸部切口, 通过这些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②心脏功能监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排指数、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力、动脉血压等指标, 并根据这些指标调节血容量以及血管活性药、强心药、利尿药的剂量。当心排指数

2 结果

85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包括早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3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上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理想方法, 主要适用于内科药物疗效不佳、病情严重、不适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冠状动脉搭桥术有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两种模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手术期间心脏跳动仍然得到了保持, 因此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低, 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他疾病, 所以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降低, 围手术期以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 85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全方位的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术后仅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且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在这些护理措施中, 不同措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合并症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呼吸系统监护预防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心脏功能监护预防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发生, 并发症护理、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综上所述, 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涤菲, 薛蓓.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上海护理, 2010, 10(5):42-44.

[2] 张甜甜. 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2):297.

[3] 智红晓, 马慧, 李军, 等.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山东医药, 2010, 50(34):46.

[4] 徐宏.整体护理对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作用的探讨.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6):1055-1056.

第4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 产科;护理带教;目标管理法;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 R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4-011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 teaching of obstetrics nursing.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50 nursing students practice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s were chose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were set up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50 nursing students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practiced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s with application of target management method for teaching were set up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heory of target, operation skill objectives, service objectives of each item score and comprehensive effect evalu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heory of observation target,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skill objectives, service target scores were (88.12±6.45), (85.42±7.32), (83.72±8.4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Obstetrics; Nursing teaching;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Theory of knowledge; Skills; Service level

临床实习作为护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为护生提供专业知识结合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培养护生将其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产科实习,由于产科复杂操作多、护理强度大,对护士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对产科实习护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带教,包括护理程序、护理操作、心理辅导及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指导,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如何提高带教效果、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产科护生是我院产科护理带教人员一直探索的问题之一[3]。临床护理带教的传统模式主要以带教护理人员讲解、示范为主,忽略了护生自身的特性,不能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4]。目标管理法是近年来各个科室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的护理教学组织形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目标管理法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年龄18~22岁,平均(19.2±3.1)岁。另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观察组,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年龄18~23岁,平均(19.5±2.2)岁。两组入选护生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护生进入产科后, 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病区环境 、物品放置、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各班职责、工作流程、实习教学内容。

观察组在上述带教的基础上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①统一培训:对产科的带教老师对目标管理法的内容进行培训。②制定具体的目标:结合产科的的总体教学目标、实习生的大纲要求及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等内容。其中理论目标指掌握产科的基本护理理论、护理常规、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目标包括会阴冲洗、按摩、产后子宫恢复、恶露的观察等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5]。对在产科行手术的患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胎儿宫内监测、产程观察、新生儿护理等。掌握剖宫产、高危产妇的护理及各产程中的观察重点。产妇的急危重症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有些患者入院时病情就很紧急。例如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急性DIC、子痫、新生儿窒息等,一旦发病,需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如何对危重患者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6]。设立每个实习月分别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分别适合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教学目标。服务目标包括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等。③根据目标拟定带教方案: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护理实习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进度表格发给每位护理实习生,掌握实习生实习的掌握进度,使实习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预测性[7]。④带教老师的选择:根据目标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责任心强的护师,且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试卷的形式考核护生的理论知识达标情况,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操作技能目标考核采用多名带教教师进行抽签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细节的评分均提前进行指定,然后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服务目标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表,从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方面进行评价。上述评价结果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为良好、一般及较差。良好: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80分以上;一般: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80分间;较差: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分以下[8,9]。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各项目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综合评价效果比较

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而观察组患者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实习实现了临床实践与理论相接轨的过程,也是护理学生从课堂学习转化到临床实践的阶段[10]。护生临床带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内,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

有效的带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日后护理带教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11]。本研究对照组的主要教学方式为灌输式教学,多由带教教师根据已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或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查房,护生处于被动地位。本研究观察组由带教老师从临床实习项目的背景、目的、方法、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讲解,为达到预期目标,围绕预期目标因材施教,采用护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如床边教学、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使护生产生兴趣,在整个带教过程中鼓励多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该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护生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对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最大限度帮助护生避免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失误[12-13]。同时运用目标管理法,可以让实习护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工作方向。在护理学生进科后,带教老师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如产科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常规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操作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带教老师与护理学生都有学习的方向感[5,14]。通过制定目标,也使护生能掌握标准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实现产科护理管理正规化;同时目标管理法也大大提高了实习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带教效率,消除被动性。带教老师通过目标管理法每周有计划有目标地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强化技能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短期内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

本研究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将目标管理法应用于产科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及服务态度,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兴梅. 目标管理在二级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2012,41(33):3561-3562.

[2] 周健,倪彬. 运用目标管理法优化临床路径[J]. 现代医院,2010,8(3):68-69.

[3] 钱湘云. 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42-1645.

[4] 朱加敏,任爱玲,薛晓英. 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方法现状与展望[J]. 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6):41-42.

[5] 谢陵,李芳. 目标管理式临床带教在传染科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45-146.

[6] 武宏丽.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产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4):495-496.

[7] 薛晶晶,孙建萍,任佩姝.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11c):3085-3087.

[8] 吕小静. 优质护理带教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实践与效果[J]. 西南军医,2013,15(6):715-716.

[9] 包玉美,陈雅珍. 循证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与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93-94.

[10] 张飞云.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06-107.

[11] 李琼兰,江秀敏. 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5):135-136.

[12] 董淑萍,李惠玲,庞曼蕖. 改进临床带教方法培养护生综合能力[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63-164.

[13] 张世琼,夏梅,王华. 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38-39.

[14] 鲍凤香. 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74-75.

[15] 钟小洁. 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运用目标管理法的效果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94-95.

[16] 王蓉. 目标管理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 哈尔滨医药,2014,34(2):140-141.

[17] 徐全能. 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3-84.

[18] 李素琴,黄丹钧. 目标管理法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98-99.

第5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09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6.048

老年科是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一个综合性科室,简而言之,老年科是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患者所开设的一门学科,综合了常见病症的防治、保健、康复、营养、心理等内容[1]。预见性护理(predictive nursing)又被称之为超前护理(advanced nursing),主要是指临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与分析,提前预知其潜在的护理风险后,根据相应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程度,为其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2]。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已经成为临床的一种必然趋势。鉴于上述内容,本次研究围绕预见性护理对40例老年科患者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预见性护理的40例老年科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老年科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70~95岁,平均(81.45±1.15)岁;病症类型:脑卒中40例,冠心病32例,股骨骨折8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老年病者;(2)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3)手术耐受性好者;(4)无肝肾功能衰竭者。排除标准:(1)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依据患者病症类型和病情进展资料合理安排病房、病床。密切观察老年科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波动情况,如察觉异常者应仔细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并上报医师处理。加强早晚护理,分早晚两次清洁其口腔并注意保暖,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降低感染发生概率。强化安全防范,患者活动场所应具有良好的照明条件,及时清洁地面,同时应在临床医护人员陪同下出病房活动。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以30 min为宜,在如厕时应采取坐式,防止一时性脑贫血发生。保证患者具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应预留出6 h以上睡眠时间以及1 h午睡时间,并且在睡前禁止摄取咖啡、浓茶,定时按摩患者患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肢体废用[3]。

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其护理内容如下:(1)感染的预见性护理。针对行有创治疗且机体免疫能力较差,感染风险较高的老年科患者,术后应重点观察生命体征指标波动情况,特别是体温的监测应每6小时监测一次并准确记录在记录表中,如果遇到术后高热患者,则应每0.5~1小时监测一次直至恢复正常。定时观察手术切口部位是否存在感染情形,并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实施抗生素、抗菌药物预见性抗感染护理,以此降低感染发生概率。(2)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鉴于老年科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特别是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在其患肢下垫25 cm左右的气垫,提高静脉血液回流效果。同时肢体偏瘫者应由专业人员对其患肢部位实施穴位按摩,在每天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患肢两次,15~30 min/次为宜。对于深静脉血栓风险系数较高的患者,应及时穿戴压力中级以上的弹力袜,以加快血液循环速率。(3)压疮的预见性护理。临床医护人员积极鼓励或者是协助患者每1~2小时翻身或变换体位一次,同时及时对其皮肤情况做出详细评估。需要卧床休息的老年科患者应采取舒适体位,将四肢或者是双足跟部采用水囊或气囊垫架空,定时清洁患者与床面相接触的皮肤,每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擦浴1~2次,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被、服。如果患者受压部位出现轻微潮红现象,可以采用红花油或者是稀碘涂抹患处皮肤,2~3次/d。(4)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预见性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及时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尿常规、血细胞比容、肝肾功能、血糖、酮体、血气分析),在必要时测定其衄尿渗透压[4]。随后依据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情形予以针对性纠正。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其中并发症包括压疮、感染、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予以评定,总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了2.1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5.5%,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老龄化速度仍然在加快[5]。加之当前我国医养结合仍然存在着政策保障不足、养医衔接程度不高、服务能力缺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越发强烈。基于此,我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全国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以此来满足老年患者就诊治疗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医养结合进程[6]。

当前我国老年科患者普遍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多种器官处于衰退状态,细胞内液不断减少,一旦出现发热或呕吐、腹泻情形则容易出现水和电解质失衡现象[7]。(2)免疫力低,恢复速度慢,并发症发生率高。机体免疫能力是抵抗外界病毒、细菌侵袭的重要屏障,但是老年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提供足够的免疫抵抗力,因而在行手术治疗后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速度往往较慢,并且由此所诱发的并发症居高不下。鉴于上述特征,对老年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一方面能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护理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8]。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其提供安全、优质、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推动其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第6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 门诊; 老年高血压; 综合护理;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4.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84-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尤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易并发多种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1]。治疗高血压,控制血压上升是关键,而血压控制效果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饮食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2]。为此,从多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医院对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就诊顺序为划分依据,将8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55~85岁,平均(65.7±4.3)岁;病程3~25年,平均(12.5±1.5)年。参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

年龄56~84岁,平均(64.6±5.4)岁;病程4~25年,平均(12.4±1.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定期检查血压、指导患者用药等。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包括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用药,并从多方面控制入手。受疾病的困扰,患者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会增加人体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的控制。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积极和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等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减轻其内心恐惧;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内心状态,并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有效的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血压的有效控制。

1.2.2 饮食护理 患者血压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饮食有关,故饮食治疗也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3]。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协助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进食应以易消化、清淡类食物为主,不可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热量类食物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可适量进食一些钙含量高的食物,如芹菜、豆类、蘑菇、虾皮等;为了促进排便,可多进食粗纤维食物。

1.2.3 运动干预 运动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运动,能够消耗掉人体中多余的热量,减少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控制血压上升。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如太极拳、散步、跑步等,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的70%为标准,但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患者自理能力强,可鼓励其多自己做事,提升其主观能动性。

1.2.4 用药干预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病程长,需终身坚持服药。如果停止服药,血压因为没有药物控制,很容易升高,甚至诱发中风或其他危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及中断服药的危害性,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坚持服药的必要性,提高服药依从性。同时,告知患者服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轻微不良反应不需停止服药。

1.2.5 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含量或停药,改服其他药物;教会患者自测血压的方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禁烟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进行观察与记录;根据自制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评分量表、健康行为评分量表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高血压防治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进行评估;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两组的满意度,满分100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满意度评分共分为3个级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总分>80分;基本满意:总分在60~79分之间;不满意:总分不超过60分[4]。其中,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

o理前,两组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水平、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防治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等项目的评分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且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期的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的满意度远远高出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引发其他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有资料显示[5],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实现对血压的控制,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护理指的是医护人员从多方面对患者给予护理服务,旨在消除各种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以利于患者康复或预后的一种护理模式[6-7]。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试验组给予了综合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得知,经过护理干预,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这表明,综合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上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表2可发现,试验组的高血压防治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这表明,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大大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从表3可看出,试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7.50%,远高于参照组的82.50%,两组差异显著。这表明,综合护理在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由于能够取得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患者满意度高。本文所述和文献[8]的论述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

由上述可知,对于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给予了较高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在R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顾建月,叶萍.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J].健康研究,2015,35(6):618-620.

[2]包凤娟.针对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89-191.

[3]陈国香.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147-148.

[4]朱丽娟,何俊.综合干预护理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1C):139-140.

[5]陶玲玲.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22-123.

[6]廖晓梅.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3):26-27.

[7]袁小荣.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2):149-150.

第7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老年精神疾病;安全问题;护理干预

老年性精神方面的疾病是指,超过60岁的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中包括患精神疾病迁延至老年期的患者。由于患者出现精神功能方面的障碍,或因种种原因入院治疗,而这些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若出现安全方面问题,会给医院带来经济和社会声誉方面的损失[1]。一直以来我院对该类患者安全问题较为重视,现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对该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取得的成绩,做以下总结性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37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对比上述患者未采取护理干预前的安全状况。患者中28例男,9例女;年龄范围60~78岁,均龄为66.1±8.7)岁;病程均超过3年,其中精神分裂和躁郁症各14例,老年性痴呆3例以及其他精神障碍6例。

1.2方法

首先,按照常见安全方面问题分门别类制定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患者个体化精神疾病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需注意的安全常识。再有就是在住院全过程实施安全目标监护,以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安全方面问题。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上述患者经护理干预,发生躯体被损伤、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大小便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发生躯体疾病情况、发生坠床等意外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

表1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发生安全问题情况对比 [n(%)]

注:与护理干预前对比,*P

2.2上述患者经护理干预,自我管理方面:掌握预防跌倒常识、及时反应身体不适、及时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疏解能力、自诉大小便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

表2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方面的对比 [n(%)]

注:与护理干预前对比,#P

3 讨论

由于精神方面功能障碍主要是慢性疾病,且具有高复发率的情况。如何做好精神方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是当前精神护理方面的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2]。尤其是其中老年性精神疾病患者,对其护理时做好患者精神状况的评估,以便护理过程中能够对症护理。在实施对患者个体精神心理护理同时,还应加强安全方面的风险预估,提前做好常见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同时还分门别类制定预防风险事故的护理计划,并将该护理计划投射进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当中。

本组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较之护理干预前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通过合理人员将专业护理技能运用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患者中发生安全方面问题的情况明显降低,而生活自理能力却明显增强。患者专业的指导及对自身照顾管理患者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护理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发生躯体被损伤和发生自伤自杀行为明显减少,大小便情况和生活自理情况得到改善、并且减少了躯体疾病的发生,还避免出现坠床等意外情况。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身体出现的不适等情况,能够主动表述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

护理时,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支持,对患者饮食和睡眠状况综合评估,护理时还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是否有攻击性和是否有过自伤和自杀行为,同时还了解了患者躯体被损伤情况,并对患者入院前饮食和大小便情况做了详细了解,以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积极预防安全性问题。由于老年患者本来行走不便,加上患有精神方面功能障碍,需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低血压,所以说首先应注意住院环境的安全防护,避免病房光线不充足,对可能造成风险事故的地方未设置危险提示等[3]。同时护理人员还加强了安全巡查,以避免患者在病区内出现安全事故。护理人员还在患者用药后细心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引导患者讲出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护理人员耐心观察,还了解到患者情绪及形成原因,护理时通过指导其掌握自我管理方法,并通过健康宣教方式向其讲解康复知识,在和谐护患关系同时,也深化了护理工作内涵。

综上,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起到了积极预防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出现安全方面问题的作用,且护理效果确切,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海涛,冀秀英.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2012,2(20):125-128.

第8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社区 老年人 痴呆症 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34-01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本病起病徐缓,病程呈进行性,病因迄今未明。它是导致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首要原因[1]。目前,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没有疗效显著的治疗措施,所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现就如何做好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综述如下。

1 饮食护理

对于痴呆患者,应该合理调制饮食,以低脂,低盐,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为主。许多研究表明,天然动植物食品具有延缓脑衰、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2]。乙酰胆碱是种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可以常吃富含胆碱的豆类及其制品、蛋类、花生等。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重要的营养素之一,除了参与脑细胞的组成以外,还具有软化血管、分解胆固醇,保证脑内血液循环通畅、提高脑细胞活性、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的作用。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进食时,患者要做到定时定量,最好是与家人一起进食。食物要简单、柔软,进食速度要缓慢,做到细嚼慢咽,以免食物堵塞引起窒息。每天还要摄入足够的水分以保障机体需要量,可以给患者安排每天的喝水时间。

2 用药护理

AD患者存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3],甚至伴随着其他各个系统的疾病,因此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是必然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多以口服药物为主。痴呆患者因记忆受损常会忘记吃药,吃错药或不按药量服用,所以患者服药时必须有人在边上陪伴,协助其按时将药物服下,避免遗漏或误服。痴呆患者往往不认为自己患病或者多疑,认为给的是毒药,常常拒绝服药,家人要耐心解释劝其服下。另外,痴呆患者常不能清楚述说不适,家人需要留心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发现后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3 安全护理

AD患者随着疾病的进程,会并发神经功能、行为功能、语言功能等障碍,症状表现为摔倒、自残、走丢等[4]。患者多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室内地面保持干燥、平坦无水迹,让患者穿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摔倒引起骨折。尽量减少患者单独行动,利器、锐器应该隐蔽放置,防止其自残或伤人。避免让患者直接接触电源、煤气罐,以防火灾等意外发生。对于有毒有害的物品应该加锁放置,以免误服中毒。对容易走丢的患者,外出时应有人陪同,并在其身上放置标有姓名、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以助于走失时被人送回。

4 心理护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5]。由于疾病的影响,AD患者常常会出现暴躁、激惹、易怒等不良情绪。若是这些不良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将进一步加快病情发展。因此,要针对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家人需耐心倾听其诉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伤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其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6];要多陪伴患者,根据患者个性,采用鼓励、安慰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减少其孤独感、失落感;尊重患者,重视痴呆者的自我决定权[7],指导其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让其感受到生活乐趣和自我价值,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家人还要多观察患者的言行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而患者自身也要努力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调节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5 康复训练

研究表明: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在认知、定向力和自我照顾能力上对患者有帮助及改善[8]。患者在训练中得到有效锻炼,延缓与社会的脱离和情感交流的缺乏。在借鉴国内学者对AD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①自理能力训练:维持患者现有的生活能力,每日指导患者做一些简单家务,比如洗菜、扫地,每日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②社区交往能力训练: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参加社区活动。一方面,通过外界动作、语言、色彩等刺激,提高记忆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③智能训练:可以让患者进行简单的拼图游戏,对一些色彩、图案进行分类整理,进行由易到难的数字计算。④记忆认知训练:鼓励患者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帮助其识记目前生活中的人与事,以恢复记忆和减少错误判断。

6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老年性痴呆相关的知识。指导家属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方法,及早发现痴呆病程的进展,一旦出现加重或恶化,及时就医,避免导致严重后果,同时也要留意是否伴发其他系统疾病。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与训练,使其更好地照顾患者,延缓痴呆进展的速度。同时也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家属对痴呆患者的厌烦感,减少负面心理的影响。

综上所述,老年性痴呆病程较长,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家庭护理十分重要。通过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对患者的饮食、用药、安全、心理、康复等方面进行护理,减慢病变的发展速度,延缓病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哲宇.精神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5.

[2] 顾克敏,曾秘,刘敏,等.阿尔茨海默病的营养治疗[J].临床护理杂志,2005,4(6):68-69.

[3] Baldeiras I,Santana I,Proenca MT,et al. Peripheral oxidative damage in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mild Alzheimer's disease[J].JAD,2008,15(1):117-128.

[4] 吴叶,孙菊凤.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C):143.

[5] 张少茹,李小妹,王作仁.老年痴呆的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62-64.

[6] 成穗莉.家庭病床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安全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7):279-280.

第9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的,近年来由于静脉留置针所具有的多方面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操作非常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而具有弹性,能够随着血管的形状而弯曲,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节省穿刺的操作时间,为患者的临床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1]。留置针的留置效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免疫能力较低,住院时间较长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需要保护好患者的血管,延长留置的时间。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对部分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65~8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为62~8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操作进行静脉穿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进行穿刺固定以及封管。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2.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护士应向患者耐心的讲述静脉留针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效果、必要性等,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将静脉留针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及指导,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2]。

1.2.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需要进行静脉留针的老年患者大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输液治疗,病情较为严重,患者易产生消沉、低落、烦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照顾,使其能够达到心理上的放松,更好的配合治疗。

1.2.3静脉的选择:要选择粗直且血流丰富的静脉,避开前臂正中静脉、上枝头静脉以及下肢大隐静脉等[3]。针对瘫痪患者,为了不影响健侧肢体的活动,避免血栓的形成,应选择患者侧肢体的血管穿刺,针对患皮肤病或者感染处,禁止穿刺置管。

1.2.4消毒护理 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之前要进行消毒护理,在固定之前将留置针针座用75%的医用乙醇进行消毒,并且采用2%的碘酊配合75%的医用乙醇对输液部位进行消毒,并延长静脉留针的时间,防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4]。

1.2.5固定护理 用长条布胶布在敷贴的边缘进行固定,胶布首尾要重叠缠绕但是不能过紧,确保患者静脉血液的正常循环。两边用医用胶布固定。

1.2.6正压封管护理 输液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正压封管护理,防止患者体内回血引发抗凝,同时还能延长静脉留针的时间。

1.2.7穿刺手的护理 患者穿刺的侧手避免长时间的下垂,嘱咐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的上臂切勿做剧烈性的活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行浅静脉留置针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2例患者出现了导管阻塞,1例患者出现了皮下血肿,2例患者出现了液体渗漏,2例患者出现了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导管阻塞,10例患者出现了静脉炎,9例患者出现了皮下血肿,8例患者出现了液体渗漏,并发症发生率为61.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P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留置时间为(5.4±2.6)d,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5.0%,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5±2.1)d,患者的满意度为79.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平均留置时间明显要由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目前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小,能够减轻患者痛苦。老年患者年龄过大,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复杂,血管逐渐硬化,血液粘稠度较高,在临床上给予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对老年患者血管的损伤,但是在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由于护理不当而造成患者局部感染、针头滑落回以及回血堵塞等各种状况,最终使得静脉留置的失败[5]。因此,在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应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让老年患者了解更多的关于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提高静脉留置的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由此可知,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应用综合型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白二丽,冯霞,陈丽.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6).

[2]陈安红.特殊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3(10).

[3]蒋洪娜.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浅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C].中国肿瘤内科进展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