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

第1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1-005 0-03

1 互联网+时代及其特征和意义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早在2014年11月,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就已经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

“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互联网思维的深化和拓展的实践成果,推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改造和影响了传统行业,出现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影视等新兴行业。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是指跨界、变革、开放、重塑融合。二是创新驱动。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四是尊重人性。例如UGC、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等。五是开放生态。六是连接一切。

“互联网+”催生新兴经济形态和新兴经济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环境。互联网行业领袖纷纷就“互联网+”献计献策。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国内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两会议案《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呼吁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2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

2.1 科技自媒体和互联网+科技自媒体

自媒体英文为we media,科技自媒体是公民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理解和掌握的科技事件、资讯、知识、信息的载体,如科技博客、科技微博、科技微信、科技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以及TMT领域的新媒体或新锐科技媒体或科技|尊客,如36氪、钛媒体、虎嗅、爱范、极客公园、互联网分析沙龙等网站。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是互联网+对科技自媒体的改造和创新,科技自媒体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具有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更加强大的传播功能,通过连接一切等强大的新兴互联网功能,再造新兴经济运行模式,造就最具有科技传播意义的新兴媒介功能。

2.2 创新性突破的3种表现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科技传播创新形态――自媒体在新兴技术条件下的再创新,这种创新是“互联网+传统”的创新,是新兴技术组合传统科技传播内容资源而迸发出的创新。其创新性表现在: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内容资源传播创新、移动互联结构创新。

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对于互联网+科技自媒体而言,按照“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技术创新逻辑,技术组合形态发生了变革,新兴技术、传统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系统性、结构性重组,呈现出新的科技传播自媒体功能,更加适应人的需求,同时,创造人的需求,这就是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对于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的功能贡献。

内容资源传播创新。传统科技内容资源传播一直以来以博大精深的精英状态传承科技知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社会公众,在认知、接受传统科技内容资源传播时非常困难,难以实现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效果。科学普及工作近年来开展的非常好,形式更加生动灵活,内容更加喜闻乐见,易于理解。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是当下和未来科学普及、科技传播的新媒体载体,它不仅能够满足科普工作的需要,更是能够创造社会公众对各种科技内容资源的需求。

移动互联结构创新。移动互联在变革传统产业的同时,对于科技自媒体的结构进行了再造和重塑,结构的变革,首先带动的是内容资源配置和组合方式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传播方式的变革,相应的是产品、营销、市场的变化和盈利模式的创新。

2.3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的实质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是互联网+传统科技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的结构性突破。这种创新性盈利模式的财富起源于版权、知识产权的价值。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传播的内容资源主要是具有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价值产品,这些是盈利的财富泉源。这也是传统经济学向互联网经济学的转变,传统经济思维模式向互联网经济思维模式的突破,是文化、科技、创意、资本、技术、版权或知识产权融合汇聚形成的新兴经济模式。价值实现模式的转变,要求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模式、媒体运营模式都要相应的发生创新性变革。互联网+对于价值实现模式的挑战和突破尤为剧烈,新兴经济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价值诠释。

3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

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学中,“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自身以及对利益相关者资源的整合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及商业架构,它涉及到了企业的成本结构、收入结构及利益机制,是企业商业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研究中,“盈利模式”是基于具体业务的获利方法。盈利模式蕴含于网络媒体一般商业模式之中,受制于其一般的、总体的经营逻辑,但盈利模式更加着眼于价值实现或收入取得,更加基于具体的业务或产品。就目前来看,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可以围绕增值服务、众筹出版、网络聚合、社区互动等进行分析探讨。

3.1 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实质是一种价值满溢后的统计性盈利。增值服务统计性盈利也是一种明显的交叉补贴,即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付费人群补贴免费人群,日后付费补贴今日免费。我们无法确定交叉补贴的比率,但增值服务的统计性盈利特质明确了网络媒体增值服务开发的基本方向:以社区凝聚大量用户,在价值满溢基础上培育大量增值服务产品,建立具有强大统计计算功能的收费系统,收集增值服务长尾。

增值服务是价值满溢后的统计性盈利。基于网络社区、激发用户互动、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舞台,免费集聚用户规模、构建社区基础,使得“特权”、“个性”获得增值收费机会。满足用户功能、情感、社会性需求的海量增值产品,对应海量用户个性选择,营收长尾显现,用户成长体系培育增值需求,收费系统精确统计计费、收集长尾。

通常,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广告收入、会员制收费、电子商务、虚拟增值服务、网页游戏、无线增值服务、数据挖掘、API分成、APP应用分成、植入广告模式、内容付费模式、内容输出型盈利模式等。此外,020模式适合互联网+科技自媒体通过微信自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拉动线下的收益,这种盈利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以大范围复制。增值服务、免费等盈利模式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以后,逐渐进入经济学和商业流通领域的,改变了传统科技媒体的盈利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含金量。

3.2 众筹出版

众筹出版是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的模式之一。通常采用粉丝捐赠模式或用户赞助模式来众筹资金、技术、内容等。众筹出版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中,常用于对于科技文献、档案的出版和传播。科技文献、档案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料。政府资助出版传播是我国科技文献、档案出版传播的主流。然而,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出现以后,众筹出版应用于科技文献、档案的出版传播,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当下,这种盈利模式在科技自媒体中还不是主流,存在于不知名科普作家的作品出版、粉丝或用户感兴趣的话题的汇聚传播等方面。在未来,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的众筹出版,来判断社会公众的兴趣和需求,出版满足市场需求的科普作品、科技文献、科技档案等。中国语言文字学对于象形汉字“众”的解释是“三人为众”,对于众人而言,无论是财富,还是智慧都是最优化的组合,众筹出版作为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在内容和资本两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粉丝或者用户的作用,共同打造一个依托科技自媒体众筹平台的盈利共同体。

3.3 网络聚合

网络聚合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中属于比较常见的。通常采取自媒体联盟分单、品牌展示型盈利模式来进行。例如,速途网在科技传播领域首创自组织系统,以注册用户自主内容、通过注册用户投票实现自动编辑,结合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增强其自媒体功能。2013年12月,速途网自媒体联盟成立,吸引行业内大部分自媒体人入驻。网络聚合在方便用户、提供便捷服务、集成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聚合在盈利模式中为科技自媒体用户在互联网+条件下优选最佳的自媒体资源、集成用户最需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资金、技术、服务、产品和需求的最优化组合。科技自媒体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依托网络聚合,可以充分发挥其知识集成的功能,更好地传播科技信息、资讯和有关科普知识等。传统中国财富思维讲究聚财。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不仅聚智,还可以聚财。网络聚合盈利模式下的自媒体运营,十分有利于网络财富的汇聚。

3.4 社区互动

社区互动是结合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功能开发设计的一种盈利模式。通常采取社区增值业务、会员服务模式、服务输出型盈利模式、社区关系型盈利模式来进行。

钛媒体是国内首家TMT公司人社群媒体、一人一媒体平台、最快速和精准“找到”、“读懂”、“分享”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高质量的内容、国际趋势的众包方式,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最富远见、也最具人性的商业科技内容。

36氪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是中国真实高效的互联网创业投融资平台,对创业者和投资人进行严格实名审核认证,帮助创业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早期融资,为投资人筛选最优质匹配的项目。截至2014年8月,有认证创业者7243人、认证投资人976人、收录创业项目超过19100个。

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中,社区属性突出的是极客公园,特点是聚焦互联网产品和科技趋势,通过优秀的产品观察报道,以及高质量的线下活动,汇聚了中国互联网最优秀的创业精英和产品人群。2014年,极客公园通过频繁组织线下活动,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创新者社区。

第2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摘要]手机已成长为移动多媒体,是当代当之无愧的大众媒体。它不仅具有媒体的各种特性,是新一代媒体,而且属平台性媒体,在这个平台上集纳了多种功能与服务。这使得手机媒体具有快速、便捷、可移动、海量信息等多种优点。本文旨在分析手机媒体的各种盈利模式、模型及其利弊,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利益流为核心,着力构建新的手机媒体盈利模型,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从信息流量、广告主导、内容整合、平台整合等方面构建了模式,以探求手机新媒体高速成长的动力、效益规模化、效益可持续化的途径。

[

关键词 ]手机媒体 盈利模式 整合`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新媒介,开启了一个新的传媒时代。数字媒介,尤其是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凭借信息产业新技术,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

首先是移动终端持有人的海量,远远超出传统媒体的受众,且持续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1月23日消息,艾瑞咨询集团《2013年中国智能终端规模数据》: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5.8亿台,同比增长60.3%。全球手机用户注册数达到50亿。目前,新媒体拥有的受众数量,以绝对优势压倒传统媒体,且广告量增长迅速,而传统媒体广告特别是纸媒广告日益下滑,受众流失,前途堪忧。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移动终端盈利模式不清,大部分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广告。如苹果APP STORE中,有近40万个APP被称为僵尸应用,6成开发者无收益。艾媒数据显示,APP开发者经济持平的占300%,实现盈利的仅占15%,入不敷出的占55%。

从消费者角度看,不妨归纳为如下几种:

1.订单式,或购买式。消费者直接向内容提供商下订单,支付一定费用,获取所需服务。如手机报、付费游戏、手机购物等。

2.参与式,也称式。参与其中某个环节的互动,支付较小费用,有机会赢得较大金额奖励。如手机电视互动节目等。

3.免费获得式。消费者免费获得某种信息或服务,但必须忍受各种广告的干扰,付出时间成本。内容提供者通过获得广告支持,分摊成本并获取利润。

综上所述,移动终端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研究较少,对于蓬勃发展的手机媒体而言,这些模型失之过简,对平台化的手机媒体而言,失之于零乱,缺乏整体感。且大多囿于业务流程研究,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归纳总结,务实有余,理论探讨不足,没有充实的理论作支撑,缺乏鲜明的理论框架和新的理论观点,对模式的动力研究不足,还有较大的开创空间。此外,从产业发展的态势看,未能完全勾勒出产业大势下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因而很有必要对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再研究。

整合理论下的盈利模式

当前,新旧媒体产业融合特征十分明显。为了实现规模效应和持续盈利,整合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不仅仅是整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状态。”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魏炜认为,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这个定义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利益相关者不但存在于以往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环节,还可以向两方面拓展。首先,往外面拓展,跨行业、跨商业生态的合作伙伴、客户等,也可以是利益相关者。苹果IPHONE商业模式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唱片公司、信用卡公司、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等等,这些是以往的手机产业没有的,也是苹果能迅速击跨手机巨头诺基亚的重要原因。其次,往内部拓展,一些独立性(有独立输入和独立输出,能独立核算价值)较高的组件也是可以分离出来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如现在提倡的开放式平台,被称为独立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就有为独立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做培训、做营销、做设计的公司等等。

第二层意思,一个交易结构要成立,需要参与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能得到比其他交易结构更大的利益,换言之,要让利益相关者获得超过机会成本的收益。这就涉及到在设计商业模式时该如何对价值空间进行创造与保护。要让竞争对手无法攻破交易结构堡垒,且无法模仿,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掌控有独特的资源,这是必要的关键点。如独家核心技术、独家经营权等。

——商业模式能不断升级,如所谓的快鱼吃慢鱼,能永远先行一步,并确保不被剽窃泄密。

潜在的市场价值非常庞大,很多企业只能做其中若干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只能获得这些环节的价值。事实上,企业可以利用参股、购买股权、股权置换、联合等很多种方式去分享其他环节的价值。如腾讯公司涉足电子金融业、电子商务,均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功,引来业内外的瞩目与争议。

产业链整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武祥认为,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总是存在大量的碎片企业。商业模式的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安排。如果某企业创建了一个合理的交易结构,让众多碎片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扩大业务规模,就有希望打造一个成功的平台,成为聚合商。

碎片化供给主要指某个行业或者企业的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存在大量的中小经营规模企业,集中度很低。这个环节可能不存在少数企业主导市场或独占市场技术,也可能有少数企业主导市场或技术。

例如手机开发企业苹果、小米、HTC等,在开发手机时,联合产业链上的手机生产企业,在手机内部预置一些APP,根植于手机系统中,手机用户不能轻易删除,这样,在实现手机销售时,手机开发商和APP开发商,已经掌握了一些潜在的客户资源。

几乎在所有的行业,在不同的产业链环节——研发、配送、制造、服务、营销,都有大量的碎片企业存在。产业链平台整合已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势。

版权整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阎晓宏预计,“整合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版权集约是数字出版得以实现的前提”。笔者认为,这一规律也适合其他媒体内容资源。

一是深刻理解版权,要整合版权资源,集约版权。目前,传统媒体对版权缺乏控制。把内容资源整合、集约、控制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搭建平台。出版人要转型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内容提供商,一定要形成和运营商对等的谈判能力。如湖北手机报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闻、内容信息的整合,可以理解为一种版权资源的整合。

二是可以进行些联合,这种联合应该是在资本控制下进行资源整合,整合版权资源,整合人才资源,整合特定作品市场资源。湖北手机报在全省范围内对各地市州的手机报广泛松散联合,资源共享,利益按比例分成,发行量从五六十万份迅速增长到300万份,并向1000万份级新媒体发起冲刺。

三是国家在数字出版过程中,要对企业进行规划指导、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现在,国家对文化的投入很多,但真正投入到对资源控制上的不多,对文化资源的控制不够。从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国家控制了相当数量的文化资源,对唱响网上、网下主旋律都非常重要。财产权中权重最大并与出版和数字出版关联度最高的是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版权的控制权实际上是文化和内容的控制权,控制了版权就控制了文化和内容,甚至控制版权后也可以选择不出版。

实事求是而言,这三种整合理论,并不是针对移动终端而言的,但是,这些理论完全可以移植到移动终端。笔者认为,通过这几类整合,可以将分散的、碎片式的手机用户聚合起来,如同建立一个超级大市场,里面内容十分丰富,内容的结构,按公司,或产业链,或版权进行聚合。在这个平台,可以预置一些客户端之类的软件作引导,消费者可自由进出。各取所需,公平交易。对消费者和运营商而言,都容易形成规模效益,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

平台整合

1.手机媒体平台定义。

手机媒体平台定义为:依托手机媒体,通过无线移动传播技术,集多家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于一体、多种服务与功能于一体,为用户提供廉价、快速、便捷、安全服务的一个场所或舞台。这些服务包括融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的多媒体内容,也包括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跨企业、跨行业的内容与服务。

在可见平台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接。手机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等联手,以利益为纽带,以满足用户获取利益为目的,共同搭建了一个面向用户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与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性很强,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与博弈,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很强,信息流与利益流瞬时发生。

2.手机媒体平台支撑条件。

在数字内容产业这一大背景下,依附于应用软件的信息内容消费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提高应用的使用频率和内容的下载规模就成为相对重要的盈利方式。同时,由于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媒体,其传播范围、互动性、伴随性特征越来越被广告主所关注,将移动终端特征与广告客户营销需求结合起来的广告也相应增多。目前,通信类的收入占各运营商总收入的比例已经降到70%左右,多元增值业务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

在分配方面,之前的移动运营商、CP、SP都根据不同的业务按照相对固定的比例进行收入分成。随着以内容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各业务系统参与者的利益分配格局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日本NTTDOCOMO开创的I-MODE模式是个较好的参照。这一模式中,移动运营商通过代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的方式与其进行利润分成,留给自己的只有9%,剩下的全归内容提供商。这种方式对内容提供商的激励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促进了业务的良性发展,也十分值得国内借鉴。

数字化条件下贸易方式的改变,突出表现便是贸易手段的电子化。这为创新手机盈利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便利。

(1)交易工具——电子数据交换(EDI)代替有纸贸易数字化,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高度统一。

(2)支付方式——电子货币代替纸质货币。

(3)交付方式——在线与非在线的融合(020)。

3.手机媒体平台发展态势。

目前,手机移动客户端主要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1)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为自身产生的内容。

(2)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不仅包括自身产生内容,还整合了更多其他媒体的订阅资源,即“新闻+订阅”模式,甚至用户自己生产的新闻。

(3)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是依据算法产生的内容。百度新闻是该类模式的典型例子。

注释:

[1]李晓东 鲁磊 张敏:《传统媒体转型,出路在哪里?》,《新闻前哨》2014年第4期

[2]魏炜:《四步设计卓越商业模式》,《新华文摘》2011年第23期

第3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内容; 渠道; 盈利模式; 创新; 扩张; 集成

  目前城市电视台和中国大多数电视台一样,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但不同之处则在于,城市台作为非卫星传输的地面频道,无法通过在本地播出节目大举实现广告盈利。覆盖范围的狭小决定了广告份额的有限,所以,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城市台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图从渠道运营商向渠道和内容集成商转变的视角,探讨城市电视台创新盈利模式的多种途径。

1 何谓内容?何谓渠道

    电视台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制作和播出,简单地说,制作就是内容,播出就是渠道,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存在,渠道以频道的形式存在。以往电视台的盈利主要靠渠道即播出来实现,而节目内容本身是免费提供给观众的,电视台是通过把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注意力和关注度—通常以收视率来表示的影响力卖给广告商,从而实现自己的盈利。创新盈利模式就是要使电视台不仅在播出渠道上赚到广告的费用,而且在制作环节赚到节目内容售卖的版权收益;不仅在传统播出渠道上赚到广告的费用,而且要在多媒体终端上赚到广告的费用,从单纯的渠道运营商向内容和渠道的集成商转变。

2 国外电视台的内容经营给我们的启示

在国外,频道的细分是非常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美国直播卫星电视公司拥有285个普通频道和130多个全时高清频道,内容涉及新闻、电影、体育、娱乐、宗教、纪实等多种类型,其中各个类型的电视频道又细分为很多专业频道,如新闻类有世界新闻频道、国内新闻频道、财经新闻频道、各地新闻频道;娱乐类频道有音乐频道、电影频道、纪实频道、表演频道等;但这还只是第一层次的细分,还有更细的划分,如音乐频道又分为摇滚频道、古典频道、流行频道、乡村频道、爵士频道;纪实频道有真实频道、探索发现、国家地理、历史频道等等。这些细分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也使得它的内容制作者有了自己独特的市场空间。在美国,除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自制自播外,其他娱乐类、生活类、纪实类节目大多是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或者在辛迪加购买的,就是说,电视节目不仅是自给自足的产品,而且是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靠出售节目内容的版权也可以实现盈利,而且是节目制作者的主要盈利模式。

3 内容创新的几个着力点

中国目前还是制播合一的电视体制,但国家一直鼓励非新闻类的节目制播分离,这也从制度上保证了渠道和内容的分别经营。在覆盖手段和范围无法与央视和省级卫视竞争的情况下,城市电视台要想走出单纯依赖广告的盈利模式,急需从内容制作入手创新和突破。

3.1 找准定位、高端策划

针对目前城市台频道内容严重同质化的现状,频道定位一定要科学、细分,避开央视和其他同行,形成差异和特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做深、做专、做精某一个或几个节目品类。如央视做音乐频道,城市台就可以只做流行音乐或古典音乐,甚至可以像《同一首歌》那样只做活动;央视做生活频道,城市台可以只做家居或美食、服装频道,这样才能在内容上突破,做成精品和品牌,不仅能在本台的频道播出、在各种新媒体终端播出,还能成为其他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力争占领全国市场、海外市场,从而走出版权销售加多终端广告的复合盈利模式。但无论制作哪一种节目,都必须瞄准行业最高标准,占领某一细分市场制高点,谋得在整个电视市场和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著名的民营节目制作公司光线传媒就已经占领了娱乐节目中演艺圈这块的细分市场。但目前科技节目、体育节目、动画片还有大片的空地,即便是娱乐节目也只是刚刚兴起。

3.2 精品制作、品牌营销

精品制作不仅是制作手段精良,更是创意、策划的精良。我们都喜欢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的节目,不仅被其中旖旎的风光、刺激的冒险所吸引,而且也为其中独特的哲学、美学视角所折服,而这一切都是依托于一个个好的创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句句经典的旁白构成的。品牌营销是指节目的推广与发行。长期以来,我们的节目一直是自制自播,一次性使用,所以它只是产品不是商品,也无法进入流通环节。但如果电视台把自己定位于渠道和内容集成商,不仅要运营渠道,还要经营内容,则其节目就必须进入推广和营销的通道并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销售出去,取得广告以外的版权收入。目前很多民营电视机构开始在这一领域显示身手,如光线传媒制作的《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最佳现场》等电视节目,已经在全国620多家电视频道播出,覆盖全国所有地区。

城市台在版权推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1)横向推广、跨区域推广,把节目推广到其他的电视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要跨媒体、跨行业推广,把节目的版权推广到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不同的媒体和终端,实现一个产品的多次盈利;3)要纵向推广,依托版权做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比如,美食、家居节目可以进入品牌授权市场,文艺节目可以进军演艺经纪,少儿节目可以进军动漫制作、以及服装、玩具等衍生品和主题公园的开发,从产业开发角度,拓宽盈利渠道。

4 渠道扩张的着力点

前面我们讲的主要是内容方面的创新。但要做渠道和内容集成商,在渠道方面的运营也不能忽视。城市台在渠道上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渠道扩张战略。

一是多开办电视频道,二是运用新媒体传播。在内容不足,覆盖有限的当下,新开电视频道只能分切本地蛋糕,并不是渠道扩张的良策。利用新媒体倒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其中网络电视不仅可以增加电视节目传播的渠道,还可以提高覆盖范围,使城市电视台超出节目覆盖的区域,成为实际上的全国媒体、世界媒体,而通过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则进一步提高了节目覆盖的深度。

第4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第5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 手机报 盈利模式

一、何为手机报

所谓手机报,是指将传统纸质媒体的信息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以手机为终端载体,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

1、手机报操作模式: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第一种模式类似于传统纸媒,就是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第二种模式是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WAP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方式。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大多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因为第二种模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最先发展的是短信,信息很少,通常最多是70个字,多是一些笑话或者提示,只是用户之间的一个交互;然后就发展为彩信,彩信的存储量就很大了;同时还有语音,还有web,就是通过手机提供上网服务;再往后呢,会推出手机电视。因此,手机就相当于整合了以往的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还有网络,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很宽的资讯的平台。这个资讯平台有媒体的基本要素,手机报只是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只是把报纸这个传统的媒体通过手机这样一个介质传播发送出去。”

2、手机报的受众定位:手机报将其受众定位为关注时讯的精英阶层。北京好易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汤丹松表示,“手机报的读者是这样一群人:社会中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年龄层次在25―45岁、对资讯高度敏感的精英阶层”。荆楚网打造的《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报手机报》等彩信手机报产品就是专为追求“资讯全面、时效第一”的都市白领和成功人士打造的特别服务。

3、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从目前手机报的实践看,手机报主要通过3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报手机报》等每日发送类型的彩信手机报产品,每月的包月费用为3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然而仅靠订阅费与流量计费,手机报收入微薄,盈利空间有限。作为手机报整个运营过程的掌控方,占有了大部分利润,传统纸媒所能分享到的利润更薄。所以,如何构建一个稳定、有效、质好的盈利模式,是决定手机报能否得以良性发展,实现传统纸媒又一个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条件。

二、蓬勃发展的新媒体

1、全国第一家手机报

2004年7月18日,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开始了国内报业数字化的新纪元。随后,手机报在全国各地以“遍地开花”之势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由传统报媒、电信运营商和技术服务商共同打造的这个新型传媒,全国已达数百家。

2、湖北第一家手机报

荆楚网的无线业务在湖北省是起步最早的,在2006年3月,荆楚网就正式推出了以湖北手机报为主体的湖北首家无线新媒体,涵盖了短信、彩信、WAP等多种无线传播形态。《湖北手机报》是由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湖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款新闻资讯类的信息产品,其内容主要包括湖北要闻、财经、便民咨询、热点追踪等,它是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编辑成手机用户可以接收的彩信短信,用户可以像浏览报纸一样阅读当日最精彩的新闻内容。这些资讯基本来自《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体育周报》、《三峡晚报》等省内10多家主流媒体。《湖北手机报》作为湖北无线媒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起点高、内容权威,极大丰富了全省移动数据业务内容,为湖北信息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3年来,《湖北手机报》发展迅速,用户最高达到40万,深受用户好评,在及时重大新闻、把控宣传重点、有效引导舆论方面成效显著。

3、强大的阅读优势

手机报利用彩信实现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手机彩信传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快速、便捷,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间上:手机报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无需在线即可瞬问接收“报纸”全部内容。在传统订户订阅的报纸还在印刷厂、邮局的时候,手机报已经显示在手机上。而且手机报提供的50K媒体数据包是一次性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不会像上网浏览一样有掉线或等待的情况发生。

②空间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比方说,只要订阅了《湖北手机报》的用户,就算是出差到了,也能第一时间看到新鲜出炉的湖北新闻。

③内容上:丰富的内容也是手机短信、彩信受人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机彩信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使终端用户收到50K的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因此,手机报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份包括报头、版次、标题、导读、照片甚至广告的原汁原味的“报纸”,资讯十分全面。

④技术上:手机是一种无线通讯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手机彩信服务不需要繁琐的手续和漫长的等待,用户只需按动几个键,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享受这项服务了。而且手机彩信不像打电话和上网,必须要求接收方也同时在另一端。信息可以存储在彩信平台的服务器上,一旦对方开机,信息就会自动发送,接受信息的一方既可以实时回应,也可以延迟回应,信息保存在手机中,方便随时查阅。

⑤在用户使用上,订户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存储有价值的信息。手机报一期只有30K-50K,而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容量大约3M-30M,因此可以存储多期报纸。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有选择地存储单条信息。

⑥手机报在“交互性”方面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手机报不仅可以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更可达到跟踪、报料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报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读者和报社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⑦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手机的交流手段更加方便、交流速度不断加快,实际上也带来了交流频率的增加和交流内容的扩大。这一特点使它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新闻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更新快,要求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这正是手机报的优势所在。还有很多人利用手机的群发功能,将这些信息再转发给更多的人,充当了所谓“N极传播” 中的一环。

⑧此外,手机报还很好地保护了个人隐私。看报虽然不涉及重大隐私,但阅读到一些关于较为庸俗或私人的内容时不免尴尬。有了手机报,不会再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

专家预言,手机将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介”,而这种“手机报”的产生似乎印证了这种预言。它的出现毕竟为处于发展瓶颈中的纸媒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三、手机报的发展困境

被业界视为传统报业利润又一个新的增长点的手机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特别是受其盈利模式的限制。

1、手机终端的限制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2亿,但是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

2、阅读习惯的影响

据了解,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而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还需要适应过程。

3、人们对运营商收费的反感

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3元,相比于传统媒体全年几十元的定价,手机报在价格上具有极大优势。然而,随着近年来,大量短信乱收费现场的产生,导致人们对运营商收费的敏感程度大大提升,一听到手机报将从话费中进行代扣费,人们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如《湖北手机报》,2006年上线初期,采用的是免费体验手段,有10万多订户,效果良好,然而正式收费之后,订户数量迅速下滑。

4、运营商的平台及技术制约

基于手机报内容、发行渠道、技术保障各自特性及其需要的考虑,在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中,手机报产业链价值就必须通过内容提供商(CP)、电信运营商与技术服务商(SP)三方的合作来实现。传统报媒负责信息内容的采集与制作,技术服务商则负责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最后电信运营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平台将处理好的信息发送给终端手机用户。由于电信运营商掌控着整个技术平台,拥有巨大的手机用户,具有不可比拟的渠道优势,因而在手机报的整个运营模式中占有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电信运营商的态度与决策会制约手机报业务的发展。

四、手机报发展前景展望

1、内容上,从拷贝传统媒体到探索新的报道方式

目前的手机报,原创性的内容并不多,大多还是对所依靠的传统纸媒的内容拷贝。从长远看,手机报应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和受众定位,从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内容报道。

2、盈利模式上,从依靠用户定阅收费到依靠广告收费

从目前看,由于市场运作手段不成熟,手机报基本上采取了依靠收取订阅费的模式来赢利。这样产生的弊端就是由于定费高而造成一些有意者望而却步。现在一些手机报开始探索依靠广告赢利的模式,也就是借鉴传统媒体的“双重售卖”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协调好新闻和广告的空间比例和时间比例,不然会让手机报用户产生排斥。

3、媒介生态上,从占领市场到互利共存

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经过竞争、协调和融合所形成的“和谐”媒介生态,如今面临着被手机报打破的态势。手机报作为新生媒介,必然要有一个向传统媒介争夺吸引力和市场的过程。但是,正当的竞争是促进各种媒介共同发展的前提。正如在互联网冲击下,报纸走向了深度,广播强化了快捷,而电视强化视觉冲击一样,手机报的出现,也会促使各种媒介强化自身特点,走向互利共存。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技术和媒体的不断融合,使媒体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关于新兴媒体的概念层出不穷。新的媒体不断产生,使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游玩方式得到了深刻的改变。相形之下,媒介经营管理在受众、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五、结语

第6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微博;媒体自律;盈利模式

根据2012年2月7日在京召开的贯彻《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座谈会的会议精神要求,新浪、网易等隶属于北京市网管办管理的数十家网站微博将在3月16日后必须以“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实施实名注册,否则所有未实名认证的老用户将被强制拦截,不能再言、评论和转发。而早在2011年12月,广州和深圳对包括腾讯微博在内的七家微博企业已经实行微博实名制试点工作,但是按照广州的规定内容,对微博客用户实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目前只在新用户中进行,对老用户暂无强制性要求。

一、国内微博发展历程简介

微博是基于Web3.0平台的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对比Web2.0时代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微博并不能被定义为一种革命性的创新媒介,而是网络博客的一种衍生形态产品。然而,相较于普通网络博客而言,微博的的生命力体现在其开放性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等)、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短消息[1]。从2009年开始,微博(Micro—blogging)这个由国外的“Twitter”中国化之后的新兴媒介平台,由领军人物“饭否”一炮打响,在历经“饭否”、“叽歪”、“滔滔”之后,终于由后起之秀“新浪”将微博平台在中国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全新兴趣点。而腾讯微博也是紧随其后和“新浪微博”两分天下,目前国内微薄注册用户数量已超3亿,“全民微薄”的大潮正不断袭来。

二、微薄传播模式分析

(一)多级传播与“氩原子模型”

“氩原子模型”是根据原永涛《“氩原子模型”——网络传播模式的模型化建构》[2]提出的,用于网络传播模式的分析模型对微博传播模式进行的分析研究。通过套用模型对微博传播活动之中的传播模式以及作用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氩原子模型由三个不同半径的同心球组成,其形似氩原子的电子层轨道分布图,因而称为网络传播模式的“氩原子模型”。

1.初级分众传播模式。半径最小的球体OP1代表微博的初级传播过程。在这个球体中,全体微博用户微博信息,与其他微博用户互动,形成“个人——个人”“个人——群体”的传播过程。

2.次级分众传播模式。二级的大众传播模式。半径稍大的球体OP2代表了微博传播中的二级传播过程。二级传播中被融合加工的信息由球体OP1的初级微博传播向球体OP2的整个互联网平台全方位的扩散。在传播实践中,网络的活动范围受到网络传输技术、网络物理覆盖范围、网络使用人数及其分布、网络服务应用等因素的制约,OP2的边界即是网络物理范围总体的边界。

3.多级传播模式。半径最大的球体OP3代表了广大信息受众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主流媒介,包括报纸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

(二)“氩原子模型”微博传播结构分析

1.球面结构。在传统传播模式中,一家报纸、一个广播电台或一个电视台的传播模型的拓扑结构为星型,即由该报纸、电台、电视台为中心呈放射状传播,而整个报纸行业媒体、广播行业媒体、电视行业媒体则分别构成了总线型传播结构,线上每一个点均呈放射状传播。对于微博传播结构而言,由于传播主体的准入门槛极低,因此其传播主体种类、数量巨大,单个传播者形成面上的单个“点”而所有“点”通过互联网分散、均质的连接,没有边、角之分,构成了无断片的球体“面”式传播模式。

2.传输通道。尽管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仍然客观的存在着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区别,网络受众存在于P2和P3之间,以A表示。受众A与受众传播平台P2、大众传播平台P1之间存在密集的信息传输通道,这种通道全部具有双向传输特性。而在微博上,通过评论和转发等功能,使得传输通道的双向传输性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微博的“@好友“功能能够让这种传输通道在固定群体内多向传输,形成传输通道“网”,并且最终形成一个球面结构。

3.控制核心。以同心球的球心O代表网络传播的控制核心。网络传播的控制核心,从实践中看,该控制核心的主体通常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力机构、组织,控制的手段有行政、技术、法律、道德等。在微薄中,这种控制核心不仅仅包含政府监管和微薄媒体的自律等途径,也通过“意见领袖”发声和微薄用户的公众舆论监督,保障控制核心持续发挥作用。

三、微博发展现状分析

在微博平台中最大的作用不是直接做生意,而是跟消费者建立情感的互动[3]。在网络社交服务突飞猛进的今天,微博平台在同类产品中并不算高枕无忧,因此,如何保障微博平台的使用度和话题度,如何挖掘微博平台新的盈利模式和渠道,如何为微博受众提供更加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是微博平台在新时期需要去努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转贴于

(一)竞争格局分析

“新浪”“腾讯”两家独大。目前新浪微博占据着绝对的用户数量,而腾讯微博因为腾讯QQ所积累的用户忠诚度和黏度也获得了不少的用户量,两家背后都有各自强大的公司实力作为支撑,未来的发展形势继续被看好。搜狐微博因为一直缺少公众关注度和用户黏性,“饭否”在微博发展的黄金时期被封长达一年,发展前景都不,明朗。而“豆瓣说”已经下线,“点点”等轻博客空间在服务项目上与传统的微博平台尚有一定的区分度,保有各自生存空间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存在巨大的变动。因此在未来的微博市场,新浪和腾讯继续领跑的局面不会改变,其他的微博平台如果没有更加明确的市场战略,前景值得堪忧。

(二)盈利模式分析

虽然目前微博平台在使用率、话题度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微博平台的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显现。目前国内微博平台基本都是依托大型网络公司进行运营,尚未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国内微博大多还是一个与用户沟通交流的平台,像戴尔利用其Twitter账号@delloutlet进行营销并获得相关收入近700万美元的案例在国内毕竟还是少数[4]。特别是微博平台广告收入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微博的持续运营能力。因此,无论是定位为新媒体还是社交服务提供商吗,微博平台都必须进一步开拓盈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否则,微博只能成为下一个如今已衰败的“博客”。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携手电商打造全新盈利模式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博平台极高的互动性和受众数量具备成为电子商务集团新的合作对象的潜力。因此,如何能够进一步挖掘微博平台的电子商务潜力,将微博的受众转化成为电子商务的客户群体,这将是微博寻求新兴利益点,在未来能否实现又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微博平台可以借鉴“一号店”的模式,参考手机系统刷“二维码”的购买方式,通过开发一种帮助客户在微博平台实现“线上购买”环节的功能,然后通过线下企业或者仓储配送实现全部交易,然后通过和线下企业进行分红实现收益。

(二)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凸显

微博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得现代公民更广泛的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公民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话语权的力量。诸如,由人民网、中青在线和天涯社区联合颁发的“2010年度微博人物评选维护权益奖”的获奖者钟如九,为了维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于2010年9月17日在微博上披露“自焚抗诉事件”过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0月10日,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和县长苏建国被免职。这些事实证实了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说的“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论坛这类互联网功能,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5]。

(三)政府监管效用日益凸显

现在开始进入一个旗帜鲜明的社会化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新锐传播形态开始成为信息集散的重要力量[6]。经由微博账号虚假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甚至是利用微博平台实施诈骗行为等等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但是以往只能由微薄媒体实施“辟谣”、“禁言”、“销号”等措施进行处理,很难实现杜绝此类问题的目标。我们看到央视几次就“微博诚信”问题进行了报道。而从2011年底,“微博实名制”就以试点的方式开始进行了探索式的推进过程,我们期待着通过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微博在面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时,能够相对应实施更具效力的处理措施,进一步净化微博风气,打造健康良好的发展平台。

微博平台作为新媒体对我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但从目前而言,微博平台还未形成清晰盈利模式,因此如何能够让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媒体快速成长为一个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同时又能规范运营,并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甚至是形成产业,这是政府和微博的运营商在未来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鹏.重新点燃的web2.0激情一Twitter类网络应用的传播形态研究田[J].东南传播,2009(1).

[2] 原永涛.“氩原子模型”网络传播模式的模型化建构[J/OL].中华传媒网,2005-08-29.

[3] 李忠美.利用微博营销增进客户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6).

[4] 胡渺.企业微博营销七项注意[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0(9).

第7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新媒体被看好,报业却为“只投入没产出”的境况苦恼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3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已经发展成为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其间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央视市场研究(CTR)预测:互联网广告收入将于2014年超越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坐上广告业的头把交椅。

然而,被一致看好的新媒体,却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让先知先觉的报业践行者左右为难。放眼全国,新闻网站在不断聚合自己的影响力,不过在吸引访客眼球的同时,支撑其经营的盈利模式却显得比较单一。①在iPad版和手机电子版进行了投入的多家都市报,同样没有得到满意的回报。正是因为缺少创新,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才让报人感到苦恼。

新媒体生态下,报业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尴尬境地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获得丰厚的利润,需要掌控产业链。可以说,一家企业在产业链条所处的位置,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境地。在新媒体生态下,报业正处在整个链条的底端,境地被动而又尴尬。

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报业的最大危机,就是长期以来赖以安身立命的经营模式遭到破坏。我们知道,1833年本杰明·戴创办了只卖1美分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首次在街头叫卖,同时他实施了一个天才的创意:低价销售报纸,收入依靠广告。这种办报创意一经推出,便成为风靡全球的最基本的经营模式。在广告的支持下,大量的廉价报纸得以印刷,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大规模的信息传播平台。报纸凭借自己在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不断攻城略地,发行量和广告刊登额一次次刷新纪录,创造了报界一个又一个传奇。

但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到来,新媒体传播打破了时空概念,其速度快、信息供应量大,交互性、草根性、平等性、及时性和便捷性强等鲜明的特征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当人们拿着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各种网页、视频和报刊时,受众的注意力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原来报纸掌握内容生产、控制发行数量,现在无偿将内容提供给网络和新媒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换句话说,报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原有的不可替代性不复存在。

与新媒体相比,在内容生产上,报纸失去了掌控力,在消费观念上也备受冷落。现在人们宁可每月花几十元到上百元的上网费,也不愿花一分钱买内容。这种消费倾向,迫使媒体内容提供者越来越处于媒体产业链的末端,而屈就于网络运营商和新终端生产商。

跳出单一的广告投放模式,创新多元盈利模式

我们知道,市场化报纸是通过低价销售吸引广告投放的模式发展,为了承载更多广告量,报纸越变越厚。但广告极易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趋缓,支撑报业广告的楼市、车市、制造业、金融业大幅收缩了广告投放量,直接导致市场化报纸经营状况的停滞和恶化。

报业进军新媒体,多数采用报网合一、捆绑广告的做法,打包承揽并同时在报纸和网站上投放。这种方式虽然有效解决了报纸不断增厚、发行量不断扩大的成本压力,但依然是传统的单一的广告投放模式。除此之外,在实践中,还有哪些新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呢?

1.内容收费模式

报业是内容产业,大量的自采原创新闻、深度报道、社论等内容,是市场化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报业可以为不同的媒介量身定做内容,依靠售卖内容实现盈利。需要指出的是,收费的内容要有不可替代性,是报业原创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而不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大路货。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在今年第三季度,《纽约时报》所属的时报公司成功为其网站吸引来大量的付费群体,电子付费板块开始盈利,他们通过这样的形式开拓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而一年前,《纽约时报》推出付费墙时,很多人还为此担心内容免费的互联网环境下,综合类报纸留不住读者,如今盈利成为现实,受此鼓舞,加入收费模式的综合类报纸开始增多。今年加拿大四家报纸以及英国多家报刊开始推行付费阅读方式,付费阅读正成为报纸数字化转型寻求盈利模式的一个选择。

此外,有的报社自行开发新闻及资讯的应用程序,通过收取小额下载费增加收入。如《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3月开发应用程序,下载费为1.99美元。英国《卫报》开发的应用程序下载收费为3.99美元,在推出10周之内有10万用户下载。

2.渠道终端模式

报业不能单靠内容去打拼,新媒体环境下还应打通渠道关系。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所说:“报业目前应该运用新媒体的渠道,让自己的内容与服务更有价值,就如同修100公里的公路,将最后1公里修通了,效果才最大。”

2008年1月,潇湘晨报、红网等斥资1200万元共同创立湖南红网传媒有限公司,主攻楼宇电视。与分众传媒主打广告不同,红网传媒的定位是“电梯新闻中心”,红网传媒在长沙设立了1500个终端,在益阳、株洲等周边市州也有近500个,2010年已开始盈利。

一直在互联网打拼的乐视网,更是在今年9月19日高调宣布进军智能电视机生产领域,未来9个月内,乐视将推出超级电视。“超级电视不仅仅是智能电视机,而是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乐视TV超级电视的推出,为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添加上‘最后一屏’,也标志着乐视已建成一套完整生态系统。”乐视网创始人、CEO贾跃亭如是说。

3.合作分成模式

未来移动端将更加网络化、社交化,和个性化。数字化时代的广告营销是精准化营销,云计算背后的海量数据库,可以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在此技术上,报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将开创共赢的广阔空间。

“云端读报”是光明日报联合方正集团共同推出的移动媒体出版平台,它通过与通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厂商合作,通过运营收入分成的方式为传统媒体提供可靠的收入来源,建立起“传统媒体+通信运营商+平台支撑方”的全新运营模式。

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Verve Wireless 为500多家地方媒体网站合作,提供移动通信网络平台,创造了独特有效的盈利模式。这种合作不是通过手机流量,而是通过手机发送手机折扣券与“短词租赁计划”等相结合的营销策略,来取得大宗收入。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手机平台帮助地方企业建立消费群电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以投放广告;然后,报纸出版者或广告商租赁由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关键词(例如“啤酒”),当消费者输入关键词以及每个商品的目录编码时,就可以通过手机获得某个酒吧或者商店的折扣券,报纸从中可获得70%的分成。

4.电子商务模式

在国际市场疲软、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不利状况下,电子商务逆势而上。根据商务部最近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5.8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9231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5%。2011年,仅山东省网上交易人数就已超过2000万人,以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实现的经济总额突破6000亿元大关。

电子商务已从一种经营业态发展为一个产业,报业也在以不同的形式挖掘这个富矿。比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与杭州网、每日商报于2007年成立杭网每日商城,发展电子商务。外加配送服务,送货上门,以家庭日用消费品为主,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两年后,杭网每日商城营业额就突破1500万元。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奥一网,2010年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南都商城、南都团购,改变了彩信手机报单一盈利模式,当年营收数千万元。

再如国内数十家主要都市类报纸联合淘宝网开办的“壹报壹店”报业馆,按不同地域,分为湖北馆、浙江馆、福建馆和广东馆等,主营来自原产地的特色产品。在浙江,钱江晚报是淘宝天下“壹报壹店”的独家合作伙伴,全面负责浙江馆招商、经营和服务。钱江报系旗下“窝里快购”负责“壹报壹店”浙江馆的运营。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巧妙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效销售。

5.概念推广模式

一个好的概念可以为人们勾画出一幅令人期待的愿景,就像汽车营销中的概念车一样,报纸也需要概念产品。

比如现在京华时报和联想集团合作,开发出“云报纸”,使互联网“活”在报纸上。除了看更多新闻内容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云报纸”在线购物。只要用手机拍摄报纸上的商品图片,手机将直接进入该商品的购物网站,实现点对点下单。“云报纸”还可以让报纸上的广告“动”起来,变平面广告为视频广告。

再如,有人引入进化论理论,认为将来的报纸是A4式模式。像动物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一样,报纸可以进化,可以在印刷纸上把自己弄成一个电脑屏幕的样子,来吸引读者平行移植的视觉。电脑屏催生了小版张报纸,手机屏幕将催生A4式报纸。像英国《卫报》的G24就是一个A4式模式,《每日电讯报》的“TELEGRAPH PM4”也是在下午4点前出品的新内容,你可以在下班前登录它的网站,用A4纸打印出来或是下载到手机上,在回家的路上阅读。

总之,新闻传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必然死亡的媒介,只有不断死亡的媒体。如今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第一产业,我国的IT市场正以每年15.6%的速度增长。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冲击,传统报人不能再简单地去重复,必须做出更多的不同。

注释:

①罗婷:《透视北京报业新媒体布局》,《中国记者》,2010年第8期

参考文献:

①范东升:《拯救报纸》,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第8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广播和报纸,是相对与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而言的。而传统的广告模式,不只是传统媒体在使用的,网络上的一些平台也是在使用相同的模式。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遵循“二次售卖”模式。即媒体将媒介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媒体受众,再将受众卖给广告商,通过收取广告费来获得利润。在这一模式下,媒体靠“买内容”盈利,利润往往很小或不盈利甚至亏损。但从利润总额看,由于广告收入的增加,就可以弥补相应的损失,甚至能够增加利润总量。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媒体要占有较大的媒体传播市场份额,才能依此获得较多的广告收益。目前,广告收入在传统媒体的盈利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的大。据统计,将近有一半的传统媒体,其广告收入占经营收入的9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许多媒介集团的广告、发行或节目收入往往只占其全部经营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自从网络上的新媒体出现后,首当其冲的广告聚集地就是门户网站了。门户网站是指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库,也叫网络超市。门户网站主要包括大型综合门户、行业门户、地方门户。这些门户均有其不同的受众群体。其优势是网站内容丰富、总用户人数多。具体的投放方式就是购买广告位置,依靠轮刷和点击量算费用。

百度作为搜索引擎目前在国内的老大,因为广告收入占了总收入很大的一块,现在也将百度拿出来提一下。百度的主要功能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对客户是不要钱的,但是排位还有广告位是对广告商收费的。链接、图片、排位等都是百度的广告位,虽然比不上门户,但是百度其实也到处都是广告位。

淘宝是电商平台,与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广告方式有所区别。淘宝基本没有再招广告商,而是把广告位卖给淘宝店店主。淘宝有淘宝直通车、钻展、淘宝客等等,都是针对淘宝的推广平台,这些上面卖的就是广告位,计价方式各有不同。不只是广告位,还有关键词,关键词的贩卖就和百度类似了,谁出价高,谁的位置就会比较靠前。

大概总结一下,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大概分为广告位硬推和关键字两大类。媒体作为中介,收取投放人的钱,再将这些信息对用户免费展示。

各种各样的红包们

微信在去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红包,微信红包的玩法简单,它背后是腾讯财付通运营的名为“新年红包”的公众号,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关注新年红包帐号后,微信用户可以发两种红包,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还有一种是普通的等额红包,最为流行的是前者。今年,红包的玩法有些变化,改成了摇一摇,还没有到开始的时间,到了时间可以去体验一下。

微信红包最初的目的是增加启用微信支付的用户的数量,而“抢”红包的功能又能一次性炸出潜水的用户,营造微信群中的热闹氛围。

今年,微信一共有35亿的红包,其中5亿现金红包,和30亿的卡券红包,本人猜测卡券红包多是由赞助商提供,也就是说,微信投入了5个亿在新年红包上。但是除了五个亿之外,用户之间还会互送红包。甚至互送红包在微信上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只是过年,随时都有红包在微信上飞。

微博和陌陌在支付宝的支持下,也玩起了红包,现在把他们与支付宝也结为一派。

微博的红包由大V小V的博主发起,粉丝可以抽红包,也可以往红包里加钱,抽到不是粉丝的人放的钱,就要加粉。微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花钱买粉丝。

再来看支付宝钱包。之前,支付宝与微信的厮杀一直打的火热,最终支付宝为了蹭到微信的流量使用了土办法,却也是当前可行的最佳方法。用图片附加验证码的方式,这样在任何平台上发出来的都是图片,也就一路畅通无阻了。

微博陌陌等的支持金额暂时无法确切的查证,但是只支付宝上,有1.56亿的现金红包和4.3亿的购物红包。微博一共有十亿。

颠覆

最后,再来谈谈红包是如何颠覆传统广告投放的。前面说到,传统的广告投放是花钱买广告位和搜索的,把钱交给提供广告位的平台。微信平台的红包,企业不需要把钱交给腾讯,企业把交给广告位主的钱直接给了客户,花钱给客户自然比给广告位主花钱效果更佳。这样下来,时间久了,企业哪还愿意投放广告,自然是去找能够直接找到用户的途径。用户收了钱,也就证明用户真的看到了。

腾讯不收任何人的钱,却又是赚钱的。微信提现需要一天的时间,何况还有些用户不经常提现。现在假设用户收到红包的一刻就提现,从提现到到账的这一天时间内,钱去哪了呢?去哪了不知道,但肯定是被腾讯拿去赚钱了。就像银行存款一样,腾讯就是这样一个银行,只要有钱没提出来,腾讯就有钱花。广告不用来盈利,却是腾讯的资本来源之一。这样算来,红包就是腾讯巨大的宝库。腾讯这一次微信红包共计35亿,手机QQ红包共计30亿,超大的金额简直是要将客户粘死的节奏。

第9篇: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困境与突破

当前中国社会新时代媒介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恰好与社会转型期基层人民的需求转变处于同一历史时间点上,因此,新媒体,尤其是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标志着全社会媒介资源迎来了泛社会化、全社会话语权的下放。在民主自由得到进一步发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全社会带来了舆论场的喧嚣氛围[1]。用户在这一过程中,由传统的被动告知转变为主动的自我表达,标志着传统社会舆论传播格局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主流媒体作为国家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变革中自身的受众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面临不断下降的报刊发行量、逐年递减的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大幅下滑的广告业务和人才的流失。其中地方主流媒体受到的冲击最大,进而直接影响到媒体传播内容的质量。

一、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

(一)政策困境:管理机制的束缚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包含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多方面内容的全媒体传播系统。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是先有应用客户端,然后才有新闻客户端这样的发展顺序,这就代表着新闻客户端本质上是一个跨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因此,新闻客户端不仅仅要能够提供信息,还要能够将新闻资讯和生活服务等功能相融合于一体。正是这样的客观现状,使得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和现有管理体系之间产生了巨大冲突,单就内部管理而言就是极大的挑战。

(二)市场困境:版权保护的匮乏

新闻客户端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又缺乏相关的市场规范秩序,监管政策与监管技术手段均未能跟上市场发展进程。对于以生产原创内容为主要业务的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而言,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隐患与障碍。复制与抄袭之风盛行,市场上同名或相似度很高的客户端数不胜数,且客户端界面设计等也没有相关版权保护,事后的处罚和管理工作也无法顺利有效开展。混乱的市场环境,使得各种投机取巧的恶性竞争行为层出不穷。

(三)技术困境:内容优势的缺失

从近些年的客户端运营市场实践来看,优质的客户端通常都具备优质的内容、简洁的界面和良好的社交互动三个主要特点。然而,在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中,技术研发的板块通常是由业务外包的方式完成,由于是与技术公司的短期合作,很难凸显出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商业媒体中,如今日头条、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等,具备算法产生内容、人性化阅读设计等核心竞争优势。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往往在这些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无疑使其在与商业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自身困境:战略规划的不足

(1)整体战略的缺失。部分主流媒体存在着缺乏媒体融合整合发展的战略规划,从名称到内容,甚至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与传统媒体平台相重合的,客户端的定位仅局限于主流媒体内容的另一个平台。(2)创新思路的不足。主流媒体相比较商业媒体而言,对市场的细微变化缺乏感知与预判能力。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缺乏对自身发展需求的深度思考,缺少精细的谋划和长远的经营。(3)用户互动的缺失。传统的媒体运营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地转变,用户的参与渠道和参与方式还停留在固定端互联网时代,用户在客户端上的参与感匮乏无法有效产生用户黏性,进而造成用户的大量流失。

二、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突破思路

(一)转变思路,聚拢用户

地方主流媒体,具备规模大、发展时间长久、自身结构系统性强、具备广泛的群众公信基础、信息来源权威性的天然优势。在报纸、广播、电视时代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下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地方主流媒体与地方党政机关之间的天然亲密联系,自身的影响力及号召力不容小觑。如果能够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灵活应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以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生活的角度,满足主流媒体受众对新闻资讯的切实需求,即能实现对受众的有效聚拢。按照我国传统媒体格局的行政级别划分,自高到低依次分为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四个媒体级别。加上我国本身地域辽阔,物理空间跨度大,致使地方媒体在新闻舆论控制及壮大自身影响力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地域的限制。然而,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传统媒体发展的地理界限。借助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红利,构建无地理差别、无行政等级差别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新闻行业向着互动性、多向性发展[2]。

(二)活用资源,突出优势

地方主流媒体不应该只作为一种信息端口,而是应整合媒体优势资源,努力向公共服务化网络平台发展。强化主流新闻媒体的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构建具有多种模式的综合服务体,如新闻+政务、新闻+生活等。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蕴藏着无限机遇。在新旧媒体博弈的关键期,地方主流媒体更应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革新发展理念[3]。地方主流媒体如若继续沿袭传统线下的传播方式,将很难跟上新时代媒体融合的时展风向,更难以精准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应化被动为主动,自上而下革新自身内容单一陈旧、缺乏创新、脱离基层日常生活及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况。评估媒体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媒体所掌握的用户情况,这直接决定着地方主流媒体是否能够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对此,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在发展自身客户端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切勿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况,而是要集中精力和“兵力”,放在提升新闻客户端的领导性和服务性上。

(三)自我创新,凸显特色

同年,《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出台,以进一步向全社会和各级行政机关单位明确建成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此,地方媒体在面对不断革新的社会传播挑战时,更应贴合国家基本指导政策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突破口,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从平台角度出发构建主流新闻舆论阵地、从服务群众角度出发规划运营项目,加强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思维。在与市、县级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地方主流媒体可不断构建并完善自己的“中央厨房”,形成新闻产品“一次采集,一体谋划,多元生产”的传播链条,“一个平台,上下联动”的传播模式,提升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网络平台服务水平,并积极对接当地政府部门、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将服务延伸至基层,切实满足基层需要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资讯新媒体平台。

(四)深度融合,加强服务

新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既不是对现有业务的修补,也不是对现有业务进行简单的改造,而是要真正孕育出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与市场能够高效对接的新业务项目。目前,地方主流媒体客户端在业务开辟上,主要采取新闻+服务的模式。这种客户端的新运营模式在为用户提供新闻资讯外,还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增值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对客户端的使用黏性。然而,这些客户端往往在互动板块上投入力度不够,与用户的互动感较弱。打造地方媒体与用户良好互动的新闻客户端,需要媒体能够充分听取用户的声音,让用户能够将自己的切实需求和意见、建议准确地表达出去。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就结合自身优势,在线上通过移动终端界面等多渠道收集用户提问,实现信息自下而上的有效传递,将百姓需求和建议及时汇总、转达。

(五)积极探索,创新盈利模式

尽管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现在已呈“遍地开花”的局势,但是无法忽略的一个弊端在于: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在商业经营工作上依然存在短板。目前,国内的新闻客户端除了少数头部企业,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通过自身的强大广告效益实现了自身盈利外,很多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在创新盈利模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如何实现自身盈利?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在新媒体时代是否依然管用?还有哪些更好的盈利模式可以开发与创新?这些都是地方主流媒体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以看到,一部分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正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比如,瑞安日报社就利用自身的新媒体平台积极响应城市智慧政府的发展建设工作。通过和当地政府建立紧密合作,以APP等新媒体平台作为通道平台的总入口,将各政府部门的新媒体端口接入到自身平台中,对全市统一政务消息,掌握60多万人的日常数据,再结合自身报社的品牌效应组织活动。不单如此,瑞安日报还陆续开发了无线城市客户端和问政平台,直接推向各政府、机关单位,实现数据的二次盈利。地方主流媒体虽然不具备与互联网巨头企业相媲美的资金、技术及超大用户量。但是,地方主流媒体具备贴近基层、精细化管理和地方特色等发展优势,只要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就能创新新闻客户端的盈利模式。

三、结语

地方主流媒体相继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是地方主流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重要实践。地方主流媒体要坚持移动优先发展的原则,借助移动端的传播,牢牢占据社会舆论的信息引导、思想引导及文化传承和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4]。因此,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应进一步全面创新主流新闻表现方式,丰富主流新闻的报道内容,展现地方特色发展成果。通过新时代技术不断合理开发自身新闻客户端功能,打造政、民良性互动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地方主流新闻客户端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季翰.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与路径[J].新闻知识,2019(011):65-67.

[2]王楠楠.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策略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48-149.

[3]段振宇.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新闻传播,2020(03):55-5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