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精选(九篇)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

第1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课程;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往往是多专业、多方向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占有很大的学分占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也会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相关影视资料放映,课程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状况尽管有所改善,但基本教学模式仍相对较为僵化,灵活度不够,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尽管一直在滔滔不绝的讲解知识点,但学生能接收的、能掌握的知识很少,久而久之,这种状况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学生们的课堂认可度和知识接受度,这对于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广播电视编导教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本文通过相关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以为这一教学效能的提升提供相关借鉴。

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

1.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丰富的个体情感是进行艺术学习的一个必要要素。在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个体情感的过于注重使学生过多的运用感性思维,在需要运用理性思维、需要系统思考的理论知识面前常常会感觉手足无措,这时教师如果仅仅对这部分内容一带而过、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会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求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形成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正确的树立艺术创作思想,进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艺术观念,以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的令人欣喜的构思和作品。

例如,在讲授《图片摄影》课程时,教师应从摄影艺术的本原、本体方面入手,对图片造型、光线、色彩等视觉语言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基本功能,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实际操作拍摄。最后将进行艺术鉴赏理论总结,让学生在自己作品和优秀的摄影作品的欣赏中回顾有关理论知识,并发现自己学习中缺失进行弥补。

2.教材选择

在电视传媒事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院校应不断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教材的改进和完善工作。例如,仅仅在6-7年前,我国很多高等教育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都会将王宏建或孙美兰主编的《艺术概论》作为制定教材,两本教材着重于艺术本体理论方面的阐述,对于艺术发展规律、艺术体系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理论指导能力,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重新进行了教材筛选。当前由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由王杰泓老师主编的教材逐渐获得了高校的广泛青睐,此教材以艺术本体和艺术本原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艺术语言的阐述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艺术审美理论体系,通过体系化的知识讲解向学生灌输间距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艺术和艺术文化的相关知识。当然,尽管选定好的教材在知识体系阐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并非就需要完全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进行教学,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参考教材章节流程的基础上来确定具体的艺术教学内容。

二、教学实践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有一部分理论课程学习起来相对较为枯燥,如果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就会非常容易让学生陷入机械学习的僵局,死记硬背,满篇乱读,进而无法顺利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以《图片摄影》课程为例,在这一课程第二章摄影艺术鉴赏的讲解中,学生对摄影艺术鉴赏中的精神活动过程的理解可能非常有限,甚至只能记住几个艺术名词,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对于什么是艺术鉴赏、何为审美心象、心境共鸣也只是懵懂。如果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然后进行鉴赏,甚至于摄影者详细说明拍摄理念,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则教学效果将会大相径庭。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引入实践教学,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具体的艺术类别划分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不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让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对于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和认为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甚至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初就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偏好,通过自由结合的方式成立兴趣小组,为日后的学习、创作和经验探讨提供方便。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题材偏好、艺术创作习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学生用镜头说话,用视频进行作品创作,并注意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要求。以广播电视的艺术要求进行作品阐述并非等同于用影视的方式对艺术类别进行解释,因为,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多样的,既可以是纪录、专题类型的,也可以是故事、叙述题材的……例如,在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档电视节目,节目类型自定,可邀请嘉宾,并由教师进行指导,运用学校演播室或相关设备进行拍摄编辑,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制作节目的流程和工种,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中摄像、音箱、灯光等方面的使用规律和要求,而节目作品可以在校园电视台进行播放或集中展映。在基础课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校园青春主题作品的拍摄,讲述发生他们身边的故事,不管是摄影摄像、画面构思、主题创作、花絮设定,还是阐述风格和后期剪辑都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形式形成一定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以及重要性均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个人的综合艺术感知的能力也会一同成长。进而有效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和专业知识追求的渴望度,在后续的学习中态度更加端正、参与热情更加高涨,可谓是一举多得。

必须注意的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课堂教学外延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使他们的专业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获取同步进行,齐头并进,以让两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基础理论知识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石,专业技能是其日后进行艺术创作的功底,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在今后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在确保两者不偏不倚的基础上,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创作的基本结果、相关节点和自己的期望目标予以明确,并在创作中通过自身情感和思维的呈现,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作品。

三、教学改革方式

1.团队精神的培养

分工精细、工作量庞大是广播电视创作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创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互助协作意识,因此,强化学生团队精神,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在组内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共同来完成任务,鼓励他们多讨论、多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让每个人都既能在团队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团队的力量。就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自我为中心成为团队合作的鸿沟,他们互助合作精神的提升绝非朝夕间便能实现的。教师对他们积极的进行心理引导和心理疏导,对团队中产生的问题和分歧认真的进行处理,以及设置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让他们意识到合作不但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2.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时期。对于广播电视作品创作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现下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明显,更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思考、不跟风、发挥自我优势、活跃思维的创造力培养。同时培养学生问题应对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问题面前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行艺术作品创作,只有这样,当他们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后,才能在职业岗位上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进而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考核方式的创新

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储备支撑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艺术作品创作,并在特定时间对此进行综合测评,进而让测评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也会更加具有积极性,他们会努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吸收和消化理论知识,并在创作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实践创作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方式的微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出现,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师才能在辛勤付出后得到最丰厚的回报。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还需要教学工作者继续进行探索,使其继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卓威,张亚伟.多科性大学影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02)

[2]王晓雷.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以白城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2013(68).

[3]李英春,忻志海.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4]王书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6.

第2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并且广受欢迎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处于不断摸索—改革—适应—再摸索—再改革—再适应的阶段。这意味着教育教学中应该秉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造性、实践性的特色,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新兴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尚处在摸索阶段,我院专业课教师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之后,发现培养方案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课时少。

在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理论课开得较多,覆盖面过大,占据较大比例的课时量,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少。虽然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但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压缩了实践课时,甚至取消了实践环节;或者即使有了实验课仍然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的实践仅仅局限于少量的课堂时间,下了课实践也随之结束。

2.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我院08年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于学校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明显不足。我院为了缓解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一个班分成三到四个小组,甚至有些班级学生人数多要分成七、八个小组。一次课只能一个小组上,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做不了几个实验课题。如《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实际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是一个由易入难的过程。但是,由于设备数量少,平均每个学生接触设备的时间有限,一学期下来,可能学生只是对设备的功能、特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对设备的操作技巧、在节目创作中的使用规律要熟练掌握就很难。

3.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按照科学的专业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包括从节目前期策划开始到编、导、摄、录、制等多门实验课程的统筹协作,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验课链条,而目前,由于师资、设备等问题的制约,有些课程在开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讲授,使专业实验课开设不完整。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我们开设此门课程仍然是重视新闻写作而忽视镜头前采访。《影视语言》这门课由于设备有限,学生人数多,所以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学期下来,学生用到摄像机实践的次数很少。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要使学生对设备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所学得的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使学生形成立体化的“画面感”,使理论知识更充分地体现在一个个生动的电视画面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4.缺乏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来指导学生专业实习。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老师真正涉足广播电视业而具备实际操作的经验,甚至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从事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从书本理论到书本理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多少实践经验,实践的课程过少,也非常单一。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落实教学的关键。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点列入。此外,我院还邀请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方面的编辑、制作及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在制订新的培养计划时,调整原来培养计划中不合理或不适应新形势的课程设置和先后顺序,增加实践教学和本专业需要的实践项目和内容。

2.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建设优质实验平台。

专业引进高端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提供摄像、照相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建成集数字音频录制、数字音频编辑、广播节目制作的多功能一体的电声实验室。以高性能的先进设备的引进及高端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式实验课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且产生自己新的创作空间并予以实施,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4.充分利用校内媒体机构,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提供在校实践机会。

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学生电视台、校报等媒体性质的学生组织。学生在各个部门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这种实践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开放性实践模式,学生在完全宽裕、自由的情况下自我发挥创造,对于综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5.深入校外媒体进行实战演练实践。

我院先后在省内七家电视台、三个传媒公司建立实践实习单位,这样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进入电视台、传媒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性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实际情况,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奔赴新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专业实践模式,实践证明该实践模式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时红燕.对高等师范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4):181-182.

第3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现状;评价

1 广播电视编导的存在基础与历史发展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和《小逻辑》中都曾提及“凡合乎理性的即是真实的,凡真实的即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在即为合理”。存在是现象,而我们要透过现象洞悉其本质。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保有量的数据形成,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数据,我们透过这个数据,能够看到这一现象的成因。作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支撑,往往与其核心发音区域的方言有着最为直接的方言从语法、词汇方面与华北官话保持高度相似。现代汉语普通话,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延安播音,标志着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端;1958年的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实验播出,标志中国电视的起始;1985年8月,我国正式通过租用国际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开始了我国卫星广播电视的新纪元;198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了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专业化频道的诞生;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1993年5月10日,《一丹话题》在央视首播,这预示着主持人品牌的“栏目化发展”;2000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并开始尝试流媒体节目播出;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的《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11年)》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全国共有广播节目2587套,全年共播出节目13057.5万小时;电视节目3274套,全年共播出节目1675.3万小时。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两级办台、四级办台到制播分离,再到流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为准播音员、主持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2 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储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83年增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名录。截至2000年,全国兴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形态以本科为例,全国范围内仅有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四所本科院校承办此项专业。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含专业方向)的院校,数量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截至2012年3月,全国共483所高校已针对此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办学形态涵盖:有专业性传播类学科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有综合性学科全面类大学,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有艺术类专业院校,如吉林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有民办本科独立院校,如长春光华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等……仅以吉林省为例:截至目前,本科层次即有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北华大学文学院、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吉林动画艺术学院、长春光华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8所院校正在兴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有诸如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和通话师范学院等院校正在申报或有意向申报此专业。从办学的初衷来看,有的是因为学科的相关优势进而深入研究,有的是远见前瞻洞悉行业人才的需求,有的是为了完善与健全学科建设,有的是发现职业的乐观前景盲目跟进,有的则是因为专业热门方便招生收入看好……经过短短十数年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嬗变,我国的广播电视编导教育队伍增速迅猛。但是在增速过快的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精准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单一、专业课教材内容落后、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陈旧局限等方面的问题。这就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尖锐与客观的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解决浪费学生资源进而更好的保证人才输送质量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要探索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之道。

3 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的评价

近些年来,一些崭新的媒体形式如雪片一般走入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历史悠久的为您服务、东方时空等电视栏目的出现,到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播放软件的应用,再到土豆网、优酷网等网站的建立,直到今天手机电视、楼宇电视、高速广播、隧道广播、流媒体、自媒体、付费电视……媒体样态的纷繁入眼,让我们感受到媒体的变化。归结起来,无外乎是传播对象的细致化,传播内容的专业化,传媒定位的服务化,传媒方式的互动化。事实上,就是传统形象的转变,从广播到窄播、从共性化到个性化、从泛业化到专业化、从政府媒体到新媒体、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媒体的分众化的加强,要求主持人要达到相应能力,制作出各具特点的节目,以满足受众口味的需要。基于此,媒体行业的市场关切,就要求其自身形象的转变,从原有的单向传递,向“服务行业”倾斜。进而,精心设计多种多样的新视听业务,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更加个性化、更高质量的“视听盛享”。从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能够达到“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境界。建立创新人才“方向能力拓展通道”,创设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艺术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着力培养艺术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如:综艺晚会主持群拓展通道、动漫配音拓展通道、广播剧演播拓展通道、体育赛事转播解说拓展通道等,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媒体从业职业,它是与广播电视媒体的时展律动的脚步相统一的,个性化、专业化、分众性、互动性等特质都是这一行业本质属性。因此,高校教育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进行知识层面的教育。换言之,并非是简单的培养基础的、专业的、相关知识层面的等等……表层的、技术性的能力,也并非是学生浅层次的观察力、判断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和流于形式的创作力等专业能力,而应该是培养在校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等方面的个性品质的教育。这样的塑造才是可以伴随一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黄鑫.“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目标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毕一鸣.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定位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7(12).

第4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实验 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更新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不论是在各大城市还是村县等地方,对于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和对于信息知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播的形式相对于传统方式来说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根据社会的快速的发展,社会对于电视、电影、等传媒类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量也在不断的加大。那么作为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高校也就成为培养传媒人才的重要地方,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就更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专业。怎样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求的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学生就成为所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及教师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单独从广播电视编导这一学科来说,开设在我国从产生到普及也只有20多年的时间,那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过去的广播电视媒体的节目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编导这个新兴专业也在跟进脚步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除了全国各大知名高校有这样专业以外,在各个省市的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也在不断开设这一专业。但是这种高速的发展就会带来一些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过快引领科技的不断更新进步,广播电视行业的各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所使用的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这些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能够加快制作的质量和速度并与世界接轨,而作为高校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重要阵地,则不能及时地更新实验设备和与之配套的理论知识,在学校的实验硬件设备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脱节的现象。

1 调整核心课程讲授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环节的比例,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1)在调整核心课程讲授课与实验课环节上,以新闻采访,电视短片制作、纪录片等几门课独立的开设实践课程进行阶段性实践教学。这几门实践课程独立的开设不但解决了初期实践教学课程的条块分割问题,还可以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和实践教学效果。其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还有很多课程,是可以增加实验实训环节的,如,广播编辑与制作,摄影艺术、电视摄像、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采访学等,都带有着很强的实验性,处了增加实验课时之外还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总体分数,把实验学分与理论学分真正的从传统意义上分离开来,形成各自的学分模式。并按学期和年度的不同为各个学年开设阶梯样式的实验课,使之形成实验课环环相扣,不断递增的形式。在不同的实验课上可以利用三个阶段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能动性:①以个人为单位制作,提高学生个人对于整体操控的掌握能力,并能清楚的了解个人的不足之处;②以组建小组为单位,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③以小组之间的合作为单位,因各个小组实验训练内容不同,同时可以提高沟通的能力。

(2)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教学,其核心思想是一周七天全天性开放,从根本上开放和从传统意义上开放模式解放出来,这样可以把学生从封闭式的学习环境中完全解脱出来,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思考空间和更加充足的实验空间。其最终目标是充分利用学校有效资源避免学生因时间限制而中断学生的创造发挥。

开放实验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开放实验设备,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化地实施和改革。在整个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节中,由于教学的手法和过去传统方式的教学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在这种开放性实验室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验学习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基础实训实验。这一类型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针对制作电视节目前期与后期灯光的运用和节目制作编排上的训练,通过摄像机以及非线性编辑系统实验设备的开放性使用,使学生可以运用课余时间练习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气候所运用的灯光和摄影手段的多方面训练。第二种为复习性实训实验。这一类型的教学重点在于针对学生以掌握的节目编辑制作与创作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实验课教师拟定的一系列主题实验当中选择其中的一个系列,对实验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学习,在复习性实训实验的过程中将实验室开放,能够使学生的电视节目创作在充足的实践时间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更能将摄像构图、布光角度、机位设置、和电视画面编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复习性实训实验当中去。第三种为创作性实训实验。这一类型的教学重点在于由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练习,而练习的内容需要包括一定时间的限制、策划书、采访、和采访方案、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利用实验室设备开放的有力条件,使学生能够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能够制作出精良作品的能力。在创作短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将全程进行跟踪性指导,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扎实性和前后期制作技能的熟练成度。制作完成后,并组织学生个人讲解、观摩、点评、总结。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重要的是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还可以逐渐发现设备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所需的与时代相符的现代仪器实验设备,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复已有的实验设备的破损,这样就避免了过去教师上完课后就把实验室门关上,学生没有实验的地方可去,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之后的便利条件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电视节目的前期与后期制作。实验室的开放不仅大大增加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为学生做出精良的电视作品和积极进取的优秀学生提供了物质和时间上保证。

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电视摄像制作、视频编辑、摄像构图、布光角度、机位设置、和电视画面编辑等等。其他课程中的一些实验环节也是可以在实验室内完成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运用课余时间来充实实验内容和复习性实训实验,加强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牢固掌握。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对于学生平时实验课学习有很多的帮助,更有助于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和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练习的机会。

2 通过建设校园广播电视台给学生建立一个实验实习基地

近些年来通过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实验方式和手法也在更近脚步,不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设备都在力求和国内和国际接轨。高校都设有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报社等实验性强的校园组织。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力求在学生毕业后能到了公司能有一技之长。所以依托校园实验实习基地这个平台,可以建立起专业性较强的开放式的实验实习基地,让学生可以和社会接轨。这不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以个对外宣传本专业的好方法。

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报社等实验性强的校园组织,由于实验实习的工作性质和范围的决定,需要大量的采集信息,编辑制作,和播报工作。所以须要学生参与编排和播出,因此,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一个真实性的广播电视采编制作环境的熟悉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便具有了很强的实战性,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能够将传统意义上的实践和理论知识真正的保持一致。

在一个电视广播机构中,一个电视节目的播出是由多个栏目构成的,校园广播电视台就可以根据电视广播机构的运行模式选择播出时间,设置不同的电视广播栏目。在这样的设置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根据栏目类型和目的的不同进行各门专业课的实验与创作了。使学生在宽泛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根据栏目各种不同的主题将课程中曾经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初级实验练习的制作方法和手段与实际创作结合起来。这种学了完全开放学校实验设备还开放了学习模式,是一种理论知识融于实际的有效途径。

3 毕业论文与作品结合的方式答辩

在近些年来毕业生的毕业形式多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出现,艺术类的学生更是如此,但是由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并且学校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把这一原则放在首位,所以艺术类的学生只是通过论文的形式毕业,并不能完全能够展示出学生的长处。所以毕业形式以作品创新能力的展现和对理论知识通过论文表现是比较符合艺术类毕业生特点的。毕业答辩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最终总结。而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论文以外,对自己的另一方面就可以通过节目制作的作品最终完成的情况来判定。把大学四年所掌握的广播电视艺术原理、采集、编辑、播出等技能反映在一个电视作品当中去,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答辩,是一种检验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成果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毕业前最后的实验实践机会,以这样的形式完成最后的作品。这能让学生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能够通过大学四年实验的努力手里拥有一定的东西来说服即将走进的企业或电台。切身走入媒体行业,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的体会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媒体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第5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1)职业敏感性。

由于广播电视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所以它要求展现的内容带有时代特色,能够与时俱进,特别是对国内与国外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使内容带有时代特色,因为这些事件是人们共同关注的,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具有职业敏感性,关注人们关心的事件,要抓住人们的心理进行电视文艺创作,这样不仅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还能对社会上的焦点进行及时跟进。例如,电影《亲爱的》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编导受近年来拐卖儿童事件的启发,开始了电影创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启发人们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提醒孩子提防坏人。

(2)优良的表述能力。

具有良好的表述能力是一名广播电视编导的基本功。当一个作品被创作出来后,观看过的人就会产生“这就是我想要的”感受,这种情况在文学上称之为共鸣,即这个作品反映人们的心理需要。想要得到观众这种来自心底的认可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具备过硬的表述能力,这种表述能力通常表现在口语、文字和电视语言上,在口语、文字的表述上,通常体现在对编导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上,可以让他们理解在这部作品中,编导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自己制作这个作品的目的,双方共同合作实现作品的完成。在电视语言上,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对摄像机、字幕等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把握,从而实现对整个工作进行把控。

二、社交能力以创新能力的培养

(1)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交能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这是现代人生存的基础。但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对社交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其他的工作,由于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是要与其他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工作的,是一团体进行合作的工作,这就要求其具备过硬的社交能力。曾经有人做过相关调查,那些尖端人才都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时,通过良好的社交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如果一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不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那么,当他遇到困难时,会很少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决当前的困难。但是现在的社交情况显示,有些人只愿意与有钱或有权有势的人进行交往,对其他人却不屑一顾,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社交方式。一是谁都不确定在遇到困难时谁能帮助自己或愿意帮助自己。二是这是一种违背人文关怀的行为,他的这种做法会遭人唾弃,从而影响其作品在社会中的认可,没有认可等同于失去了市场。

(2)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传媒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对传媒行业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用新的感官视角看待问题,提出新的理论与观点进行创作。在技术产品上,要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产品的创作,提升作品质量与工作效率。在发展策略上,要将眼光放得长远,看到未来电视文艺的发展方向。例如,现在很多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各个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都在制作这一类节目,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看到这类节目总有不被关注的一天,电视台工作在那时又要怎样进行。

三、专业的学识

电视文艺是一种对文化要求较高的艺术形式,它能影响人的思维与感受,又面向大众,这就要求在进行作品创作使带有一定的教育成分,让观看后的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要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编导人员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1)德才兼备。

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要对多领域进行探寻,所以他在工作中的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要具备多种技能。例如,当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时,他要具备记者的工作能力,当进行作品拍摄时,他就要具备编剧的能力,扮演导演的角色。此外,他还要精通摄影、写作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是各种技能的集合体。在具备过硬的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良好的德行,因影视作品在进行商业传播时,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人民思维,它反映的内容应是积极健康的,在反映国家现状的同时,不给人民群众传播、灌输不良思想。

(2)彰显自己的长处。

第6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一、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分别是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传播学硕士点;另有现代教育技术、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电影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7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学院现有本、专科生1700人,研究生249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17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75人,此外还有在职研究生85人。

二、招生专业简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播音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音像公司、互联网站、电子传媒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采访、编辑和制作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传播学概论、新闻学理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形体训练、语言学概论等。

主要选修课程:化妆与造型、公共关系学、影视配音艺术、体育评论解说、活动与会议主持、类型节目主持、音乐鉴赏、现代礼仪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要、中国艺术鉴赏、西方艺术鉴赏、社会热点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以培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主持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艺术史、中外电影史、中国电视艺术史、艺术学概论、文艺美学、素描、色彩构成、速写与构图、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策划学、影视语言与导演、摄像技术与艺术、电视节目编辑、影视特技、数字动画基础、动画艺术技巧、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数字录音制作、电视节目创作、影视美术、影视化装、戏剧艺术、主持艺术、影视表演艺术、音乐基础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五官端正,无形体缺陷,有一定艺术素养;非色盲、非色弱。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影与电视剧剧本创作、影视编导与制作、影视产业策划、影视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创造、鉴赏及选题策划和市场推介营销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与营销机构、各类媒体、相关院校、文化艺术市场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选题策划、影视制片、宣传、营销,以及评论、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影视学概论、影视文学创作、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创意广告文案策划、影像产品的市场营销、影视编导、视频制作、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经典影片解读、中外戏剧名作解读等。

主要选修课程:艺术传播学、美学原理、艺术哲学、信息与网络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西方文化名著选讲、平面设计、广告创意案例解读、文化人类学等。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影视动画编导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动画作品,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动画创作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动画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创意造型,动画艺术概论,动画人物速写,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与数字绘画,美术构成法则,中外艺术史,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无纸动画技法,三维动画技法,无纸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艺术学概论,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动画后期制作与特效,数字雕刻艺术,定格动画,漫画创作,动画衍生品设计开发,广告动画创作,网络技术与网页设计,连环画鉴赏与创作,动画策划与项目推广,插画创作,动画导演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热爱数字艺术事业和动画创作,有一定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播音与主持艺术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1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初试3月2-4日,复试3月5-6日。

初试科目:基本素质测试(指定稿件朗读、模拟节目主持)。

复试科目:综合艺术素质测试(指定稿件播读、即兴评述、现场答问)。

广播电视编导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6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3月7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影视创作与评论

1、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2、影视创作与评论:(1) 电视编导基础;(2) 命题故事编写;(3) 电视栏目、节目分析。

戏剧影视文学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4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3月5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戏文创作与评论

1、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2、戏文创作与评论:(1) 分镜头脚本写作;(2) 命题故事写作;(3) 电影评论写作。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1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 3月2日

考试科目:彩画、连环画

1、彩画

考试要求:根据考场提供的黑白动画截图,绘制一幅彩色动画图像。使用四开横幅素描纸,由考场统一提供;自带画架、画板、三角尺、铅笔、钢笔、毛笔、水粉颜料等。

2、连环画

考试要求:根据提供的动画稿本故事绘出连环画片断,采用写实画法,不得采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包括:(1)设计主人公形象;(2)绘制三幅能代表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画面;每幅都应画出边框线并注明顺序号;在每幅下面写出对故事画面的文字描述或角色语言对白(每幅不超过50字)。使用四开横幅素描纸,由考场统一提供;自带画架、画板、三角尺、铅笔、钢笔、毛笔等。

第7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广播电视编导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贺州学院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hzxyjg201645。

对于目前的高校现实情况而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理论教学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实践教学基础之上的平台与教育模式,会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呈现差异。贺州学院是一所位于我国西南部欠发达地区的普通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找到了对应的策略和措施,为创新创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界定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1]

应该说,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与我国当前倡导普通高校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宗旨是相适应的。它也必将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积极推进我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的转变。

当然,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之初,就要开放办学思路,争取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外部政策,特别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支持;这也需要有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主,以科研为辅。

二、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弊端

(一)传统课程体系下的学分制的限制

在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下,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分制。“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学生各个科目学习情况的考察,以计分的形式进行量化统计,最终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各项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学分只有累积达到一定的最低标准,才可以在四年毕业时获取相应的学历与学位证明。在这种模式下,包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内的专业教研室,从学生入校之前,就已经给学生们设置好了未来四年各个学期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这种教学计划一方面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然而这种强制性系统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减弱了学生在修学计划上的自由,特别是在前两个学年,大量必修的基础学科理论课,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创新潜能。

(二)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讲,单一的课堂教学与非线性编辑室软件学习,远远无法满足该专业的学习。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要求师生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进行调研、策划、拍摄活动;虽然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上看,有不少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传统班级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一个老师无法带领或者更好地引导、指导学生突破教学场地空间与时间限制,而学校管理层不定时课堂教学巡视与检查,更给老师的实践教学带来极大障碍;另一方面,信息时代教育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的办学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当前网络自助学习、协作学习、微课程、反转课程俯拾皆是,特别是学生毕业时,大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落伍,进入单位后需要再学习,这是当前高校教育所遇到的问题。这更加促使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符合应用型办学定位下创新创业的模式。

(三)传统办学定位脱离市场需求

不问市场,更不问企业,教学只有三尺讲台,没有校企合作平台,学生毕业后没了人生的舞台。从当前与未来市场需求来看,无论是广播电视台,还是影视专业制作公司,甚至与之密切相关的远程教育办公室、各企事业内部宣传部门都需要大量影视专业制作人才,且需要的是有熟练操作与制作经验的影视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懂理论、夸夸其谈的毕业生。不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差,甚至落后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院校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精通摄影机、摄像机操作,掌握后期非线性编辑与影视特效制作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对于电视编导专业来讲,不是理论教学基础薄弱的问题,而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的问题;是办学定位不清晰的问题,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企业与市场需要的问题。

三、校企合作平台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措施

近两年来,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办学转型的发展大势,我校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采取了诸多措施。主要如下:

(一)号召全体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全校明确了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发展方向,相继召开了贺州学院转型发展大会,树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谋发展,谋创新的教学氛围。广大教师与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普通师生的认识程度与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应用型办学定位的落实,影响到学校的百年发展大计,影响到学校的生存;而广大师生认识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扩大与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革新创新创业理念,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使学校与企业资源获得优化,实现信息共享、校企双赢。

(二)从顶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落实创新创业各项措施的难点,就在于受到传统课程体制与体系的影响。我们组织了广播电视编导方面专家学者、教师召开过很次的动员会、研讨会;同时在教学方法、考核测试、实训实习、学生毕业作品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然而其成效还是有限的。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课程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那么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便也难以得到具体落实。传统教学往往有大量理论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获得应的学分,而学分制也没有从根本上避免许多重复科目与课程的设置,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仅从表面上看,与“广告”直接相关的就有广告学概论、现代广告学、广告理论与实务、中外广告史、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广播电视广告学、电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广告摄影、广告文案写作、广告作品评析、微电影广告赏析等科目;与“编辑”相关的就有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电视新闻编导、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与实务、网络新闻编辑等,这些课程从文字上看似乎并没有重复,然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太多重复的章节与内容,失去教学的兴趣与激情;而学生在学了其中的一两个课程后,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却又不得不去教室上课,以获得必要的学分。所以,必须从顶层设置上进行改进,使专业教研室在课程设置上获得更多话语权,使更多专业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获得重视。

(三)加大对专业硬件设备使用与建设力度

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在每年招生200人左右,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但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硬件设备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包括专业非线性编辑的电脑设备不足,专业摄影摄像设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与实践的需要。同时,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室与演播厅封闭式的管理,使之无法得到更加合理、充分、有效的使用;而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实训室与演播厅,将为专业师生提供更多的自、选择权和使用权。同时,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加强系统建设,要积极推动校园电视台建设,开设广电专业相关的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通过各种平台让学生更充分地展现专业技能,更好地参与学习与实践。

(四)增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科班出身的博士、硕士和教授、副教授人才比较缺乏;同时,引进并留住本专业高级人才以补充专业建设的不足,也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当前与未来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要靠制度,但也要富于人性化,真正让人才成为校企平台合作下的优势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五)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校发挥校编导协会的职能,努力办好学院微电影大赛、方言微电影大赛、预防艾滋病微电影大赛、公益广告大赛;设立相关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全区、全国性大学生DV与微电影大赛,实施“互联网+”活动,并将之实践成绩与学生学分替代对接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力。同时,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全面加强与电视台、影视公司、远程办、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宣传部门,特别是与凤凰教育集团的合作,创建数字媒体孵化中心。这些对于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尚在学堂的学子早早成为了影视行业和广电行业的强有力的预备军,成为毕业后人才市场上含金量高的“香饽饽”。

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除了理论教育外,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2]也是践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符合我校创建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也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

注释:

[1]王贤芳.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改创新,2012(2).

[2]李晓春.兰州文理学院的校企业共建新模式[J].世界广播电视,2015(5).

第8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专业频道 节目

特色

如今我国电视专业频道林立,节目竞争丰富多彩,观众需求多样,原有的播视格局早已被打破。传统的节目编排手段已经面临着更加科学、合理、系统的挑战。电视节目各要素如何组合?多个电视节目如何编排?电视栏目的整体编排如何设计?专业频道的专业资源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科学、合理、特色的电视节目编排。

一、专业频道电视节目编排需要遵循的原则

用好的节目创造好的收视,再用好的收视去拉动频道创收,实现购买、生产、编排、播出、创收的良性循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遵循专业频道节目编排的基本原则。

1 找准专业频道目标受众人群。

节目编排的最终目的是“效益的最大化”。在节目编排过程中常常要考虑节目时段与目标观众日常生活节奏是否合拍,要考虑与相邻节目是否相适,还要考虑与其他竞争频道的竞争等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其实就是寻求节目专业的亲和力、内容的贴近性以及频道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在节目编排之前要充分利用收视率分析数据,注重专业频道的分众化传播倾向,明了频道要吸引的是哪一部分受众,对频道主题所覆盖的受众群体要有效分层,找准频道的目标受众人群。收集、分析这些来自受众的信息资料及其与收视率之间的关系,从中探出收视规律。并根据目标受众群体的需要确定播出内容、播出时段,使满足目标受众群体需要的节目,安排在目标受众群接触电视最多数的时段播出。避免目标受众过于窄化、过于单一。

2 在电视节目编排前做到知己知彼、胸中有数。

在电视节目编排过程中,电视编排人员应当明确了解如下内容:(1)自己频道拥有哪些节目,竞争频道有哪些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特色如何?收视率如何?观众轮廓是怎样?明了竞争频道分别拥有哪些强档节目?内容特色如何?(2)同一时段竞争频道节目,其收视率是高于本频道,还是低于本频道?原因是什么?(3)频道每天收视率最高的时段是哪些?与竞争频道竞争最激烈的是哪类节目和哪些时段?(4)每一节目,尤其是品牌节目,所安排的播出时段是否适当?(5)自己频道与竞争频道有哪些优势和劣势?(6)自己频道对节目的宣传是否足够或恰如其分?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在编排中做到了知己知彼,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频道节目播出的框架,科学合理安排节目播出,发挥节目的传播功能。

3 突出频道品牌节目,固定播出时间。

在符合观众收视习惯的基础上,频道品牌节目的播出要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段,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收视心理,突出品牌效应。湖北教育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8858新闻眼》一直固定在晚间20:30时段,20:30黄金时段播放自办新闻栏目是教育频道战略发展的重要部分,这个时段播放自办新闻节目对抗同时段推出电视剧的其他竞争频道。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它却可以给《8858新闻眼》更多的展示空间和发展机会。而且对专业频道而言,强调自制新闻节目创新标志着专业频道间的竞争已进入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品牌竞争的新阶段。自办新闻节目对专业频道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当下,还有许多专业频道对自办新闻节目没有形成过多重视,或无暇来研发自办新闻节目,湖北教育频道对《8858新闻眼》的培养无疑是为未来的竞争抢占先机。

4 新增节目要选择合适的时段播出。

频道新增节目要选择合适的时段播出,尽量把播出时间安排在竞争对手的前面,抢占先机。并且尽量避免与其他竞争频道的强势节目“撞车”。

二、专业频道电视节目编排方法

电视节目编排是“二度创作”,需要对很多影响因素进行比较、选择,这些因素大多有着关联性,或互为补充,或相得益彰,要让它们为编排的主题服务,彰显专业频道的个性特色。因此,编排需在采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颖,独具匠心的特色编排手段,挑战竞争对手,取得收视效益最大化,以下方法与技巧都可以在节目编排过程中发挥效能:

1 周边效应编排。利用自己频道强势的品牌节目、栏目或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带动、提升那些在此节目播前或播后的其他节目、栏目收视率。

2 导引式编排。即在一个强势的节目后面接播有潜力的新节目,借之前的强势节目为后来的节目积累、延续观众。新节目或收视率不太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强档节目之间,产生“调配”的作用,因为上一强档节目的观众,可能对下一强档节目产生“收视期待”心理。这样编排的优势就是若后播的节目也有一定的实力,那么,该收视率的优势也会更容易被延续下来。

3 板块式编排。把频道相同类型的节目安排在一起播出,形成大板块的节目,使其产生规模效应,有效垄断播出时段的目标受众群体。同时也比较容易突出频道的定位。使用该方法前必须清楚自己频道各时段的受众特征,使板块节目安排在目标受众容易接收得到的时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捆绑式编排。在两个强势节目之间安排播出一个弱势的节目,利用两个强势节目去拉高中间节目的收视率。但使用捆绑式编排时有一点要注意,中间播出节目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受众流失过多,不但起不到拉动作用,反而会降低后播节目的收视率。

5 横向编排。每天在同一时段播出同样的节目。长此以往,依靠这种播出的连续性、同一性来吸引观众的持续关注,以培养自己的目标受众。这种方法在各频道已得到广泛运用。大多数白天节目。如新闻节目、谈话节目和讲堂节目都是遵照这种方式编排的。如湖北教育频道从2008年以来在每天午间12:30准时播出讲堂类节目:《荆楚讲堂》,吸引了不少男性观众,收视率一直稳定攀升。

6 针锋相对编排。就是在与其它频道的收视竞争过程中,主动出击,与竞争频道安排相同类型或风格相似或收视强劲的节目,争取竞争频道的受众资源。这种方法更多的是拼频道以及节目的实力。是对频道综合实力的较量。这种编排策略一般面对的是同一观众群,以求扩展自己频道节目的收视群,提高收视率,频道本身的知名度也会对竞争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这种方法大都应用在本区域的优势频道上,同时,也更多见于黄金时段的竞争。针锋相对编排策略的运用要慎重,具有一定的风险,做得好,将有利于自己频道品牌的形成或扩张,同时也很容易使自己频道的节目陷入同质化旋涡。

7 无缝隙编排。就是在两个节目之间减少广告,缩小“破口”,让第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或者在前档节目结束后,利用提示信息

播放后一挡节目的精彩片段,设置悬念,使观众专注于自己频道的节目,不着急换频道。

8 对抗式编排。指在竞争频道的节目播出之前,安排自己频道的受众喜爱强势节目,先发制人。这种编排方式,可以降低竞争频道强势节目的初始受众数量,如安排受众喜好的电视剧,与竞争频道的综艺节目或新闻节目对抗,这种做法一般是在频道实力相当或强于对手的情况下,才可能使用。

9 锁定式安排。就是设法安排有相当长度的优质节目,始终吸引观众,从而封锁其他频道的节目。如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以及电视连续剧。

10 先入为主式编排。在黄金时间一开始,或其他频道重点节目未开播,就安排本频道收视率高的节目,以抓住观众,吸引他们收看本台节目。

三、如何强化节目编排

1 坚守、延长黄金时段收视,再开发和利用非黄金时段收视。

晚间黄金时间段从电视诞生以来,凭其高收视率和高广告价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黄金时段通常是指18:00-22:00这段时间,这段时间观众的开机率最高,观众规模也最大,因而注意力价值电是最为可观,这一时段各频道可谓好戏连台,竞争也最为残酷,所以这一时段的节目编排也最为见功夫。黄金时段各频道大多以播出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或新闻节目为主,那么在编排上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讲求针对性,一定要明确竞争对手,实力强的专业频道,应当采取以强对强的方式;而实力有限的专业频道则更多的要讲求常变常新,出奇制胜。

晚间22:00之后是后黄金时段,在这一时段的节目编排中,更要树立新的编排意识,善于运用新的编排手法,把高收视率节目和低收视率节目进行穿插编排,做到峰谷结合,形成多点支撑,推出适合特定目标受众的节目播出,有利于形成观众递增,延续黄金时段收视。

非黄金时段,通常是开发价值较小的时段。如果专业频道注重收视调查,细分频道非黄金时段受众人群。有针对性的编排对象性节目,将不失为开发和利用非黄金时段收视之良策。

2 加强电视剧场的编排。

近几年来各电视频道对电视剧这一开放性资源的争夺已呈白热化态势,对电视剧场的编排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各显其能。目前,在我国众多的专业频道中,除少数专业频道做的很好外,大多数专业频道的定位都是以自办栏目见长,影视剧支撑、呈大众化专业频道态势。由于财力的限制,专业频道不可能投入巨资引进大片或播出首轮大制作的电视剧。如何对电视剧的播出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对提升专业频道整体收视份额至关重要。

时段安排符合观众日常生活习惯是电视剧编排的基础;时期安排配合生活潮流的改变是电视剧编排策略创新的切入点。对电视剧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有序分配,进行电视剧的主题化编排、关联式编排、集中式编排、博弈式编排、无缝式编排。更要注重“非黄金时段”电视剧场的开发,专业频道非黄金时间段播出电视剧对观众的生活、收视习惯是个挑战,要锁定该时段的收视群体,就要编排一些精品剧、对象性剧作为该时段电视剧的主打类型。扩展长假编排理念和策略,深入做好寒假、暑假电视剧特别编排,打造对象性剧场、品牌剧场,吸引固定观众群体。注重挖掘库存电视剧的潜能,譬如:湖北省广电总台拥有1个卫视频道、2个综合性频道、5个专业频道,每个频道都有自己的电视剧资源。如何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现有的电视剧资源?将库存的电视剧根据看点归类,在根据自身频道时段的观众特征、需求,有的放矢地播出电视剧,挖掘库存电视剧是专业频道降低剧场成本。走出资源困境的有效手段。电视剧的各种编排方法要灵活运用。各种编排方法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 编排中注重节目导视的有效传播,抓住观众注意力。

传统的节目导视通常叫节目预告,电视节目导视的功能主要有引导观众选择电视节目、引发观众的期待心理及增强观众的记忆效果,实现有效传播。

一直以来,节目导视每个频道都会做,但做法和重视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虽然不能说不重视,但编排者没有很好的节目的编排策略,只知道每周制作二至四期节目导视,每天反复多播几次。我们在预告节目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告知观众。电视节目的播出。一旦错过就可能看不到了。它与网络和平面媒体可以反复观看的特性不同。因此,节目导视有效传播、告知的作用尤为重要。从每天的节目开始我们都要有一个节目导视,而且分几个段落做几版预告样片并配合字幕进行预告。将各个重点的节目甚至是每期栏目都像播广告片那样随时重复播出。给观众发出信息,达到吸引观众收视的目的。这如同报纸杂志在头版封面的位置导读本期内容是一样的。此外,其他各个栏目或节目都要有一盘棋的协调运作意识,在栏目或节目即将播完时要以主持人播报或字幕等方式预告下一个将要播出的节目。有兴趣的观众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锁定频道一直看下去。

第9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新媒体;职业素质;信息化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很大冲击。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新媒体对传统的媒体龙头----广播电视传媒业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利用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流信息,体现了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业带来的影响

(一)技术的革新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传媒需要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是一个技术和产业融合的系统工程。网络知识技能的更新和网络科学技术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专业化的技术维护、技术设备的及时更新以及广播电视传媒数据库的不断完善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经营理念的改变和节目内容的创新

随着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形势要求,广播电视业需要努力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丰富服务功能,创新业务形态。另外行业管理体制也许不断改革,努力完善节目生产体制,使得新媒体环境更能有效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

(三)传播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具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这种弹性与包容性的、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只有通过产业融合,技术改进、业务开拓和服务创新,才可以符合新媒体个性化、互动性、双向性的传播特征。

二、新媒体视域下思考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需具有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热爱广播电视事业岗位,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编导人员需从互联网更多受众所传播的大量信息中,去伪存真,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猎奇性和高关注度,而抛弃正确的价值观,或不顾职业原则、道德水准和品质要求,令创作偏离正确价值取向和政治要求。

2.科技文化素质

在网络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环境下,手机视频、平板电脑、微博、微信、博客、网络电视等的出现推动并加速了网络媒体与传统电视的深度融合。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该积极借助并熟练掌握网络的新技术,探索编导工作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新规律,才能提升节目制作水准。同时,还应保持对新时代社会和生活的高度热情和敏感度,凭借良好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使节目创作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走向。

3.审美素质

审美是广播电视艺术中最为本质的特性。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必须拥有较为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挖掘其本质,并借助广播电视媒介表达和传递受众可以接受的审美感受和艺术享受。在网络媒介国际化和经济化的特征下,应避免节目的庸俗化和媚俗化,创造真正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并充满内涵与影响力的广播电视节目,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

4.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编导应具备深厚的文学知识、影视知识、熟练运用广播影视视听语言和制作技术以及各类节目策划和创新的能力等。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广播电视编导,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身边事物的改造水平、以及对不同观众的了解程度都会直接影响节目的品质和收视率。

5.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

广播电视作品的完成需要团队的积极合作和编导的良好协作,在信息化时代,优秀的社会交往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交圈为基础的,新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交的各类社会资源和专业资源的获取渠道和速度,向社会学习,从社会生活中挖掘灵感和主题,也渐渐成为广播电视编导必备的一项综合素质。

6.学习创新素质

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应具有极强的策划创作能力,不能纯粹模仿收视率较高的原创节目,阻碍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的良性发展。浙江卫视的“选秀”定位、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定位、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广西卫视的“女性”定位、湖南卫视的“娱乐”定位、东方卫视的“体育”定位等,不仅出于电视产业竞争的需要,与与新媒体所带来的变革息息相关。广播电视编导要立足于社会,紧抓住时代脉搏,制作出节目理念新颖、内容充实、题材创新的广播电视节目,发挥出广播电视作为社会主流媒体的榜样作用,保持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体的高度信任。

结语

新媒体时代给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先进的新媒体传播理念及熟练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对手机媒体、交互式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虚心学习,从而让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能够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迎接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段雨欣.浅析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J].新课程,2012(4).

[2]刘宇飞.谈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3]王馨颖.如何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记者摇篮,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