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篆刻培训范文

篆刻培训精选(九篇)

篆刻培训

第1篇:篆刻培训范文

【关键词】 篆刻 审美 情趣 线条 章法设计 欣赏

在小学书画教育中,美术教育和篆刻教育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审美特征更好地融入到篆刻艺术教学中,我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在线条中体现审美情趣

一般来说,篆刻艺术因缺少书面的墨色表现,再加上其线条的单一,使得篆刻无法在体势和墨色变化上去寻求表现的空间,但反过来,篆刻中的线条单一精细和外形空间的小巧玲珑以及以刀的利落,韧劲和钝性强,增加了对汉字点画,结字布白的细致准确的表现,更有一种“铁笔生花”的新感觉。线条是篆刻中最为表现力的元素,线条在我国造型艺术中,又是最简洁,最概括,最单纯而又最深刻的,几乎是人类生命的象征,人类在长时间的观察分析中,总结出线条主要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和折线,其表现力各不相同: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表示优美、柔和,给人以柔美的曲度感;折线表示转折、突然、断续,折线形成的角度感受则给人以上升、下降、前进等方向感。把各种不同形式和表现力的线条综合在一起运用于篆刻,便可以将力量美、节奏美、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刚劲之力如铁画银钩、柔和之力似绵里裹铁”。对篆刻艺术而言,线条是由形到神的展露,作为线条化的篆刻艺术,更需要艺术线条无穷的魅力。自然而然要强化如下步骤:

1、教学中强化提炼线条的训练

一幅优秀的篆刻作品不正是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欹正、疏密等诸因素有机调和成的一幅线条画吗?因此,在篆刻教学中不断地强化对学生线条的训练是提高篆刻技能的关键和基础,在实施教学中我往往采用“一看,二写、三比较、四总结、五再写”的步骤对学生进行线条训练。“一看”就是要求学生在拿到篆书字帖后不要急于拿起笔书写,应先观察字的结构布局,哪几个笔画靠得近,哪几个笔画分得开,笔画的粗细、转折运笔是有变化的,必须要求学生观察清楚。“二写”就是学生在仔细观察字的结构笔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这样学生书写往往会带着思考去摹写,而不是一味得随心所欲胡乱写一通。“三比较”就是要将自己书写的字不停地与样帖进行比较。“四总结”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书写的字与样帖在结构、笔画上有什么区别,哪些地方有待改进。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再书写”,想必进步会更大。当然,这五个环节必须多次循环训练,才能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在教学中能坚持这样做,必然能取得不错的收效。

2、运用不同的篆刻材料,体现不同的线条魅力

古人用刀在龟甲、兽骨、竹片上刻字、刻画,当然是受到时代的限制,但是这种书写形式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也不乏美感,的确不同材质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艺术美感。为了提高篆刻作品的艺术效果,我尝试了以青田石,萧山珍粟红石为主的若干种印石的线条训练,从不同纸质到不同石材,用不同笔性书写篆书,到不同石材进行篆刻线条的训练来体现书法、篆刻的高雅艺术,体现汉字线条的顿挫、转折、疾迟、崩裂等,使学生从中感悟线条的艺术美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章法上,提升学生对篆刻作品的审美品味

所谓章法,就是指对一方篆刻作品的整体字体安排。章法的形式构成是感知书法篆刻形式美感的直接外在因素。一幅优秀的篆刻作品往往给人以疏密相间、顾盼多姿、韵律和谐、气势贯通、浑然一体的整体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提供青田石,萧山珍粟红石为主的印材,由于石材质地确定线条的质感,让学生在线条成形过程中,感受崩裂的线条对章法所产生的效果。在兴趣小组的指导活动中,我特意精心设计,参照美术教材第12册第7课潘天寿先生的印章“一味霸焊”(如图)来尝试线条的训练,通过摹写、临刻、比较、感悟线条对印章内容、章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从中感到潘老篆刻追求雄大、奇险、强悍的风格,给人以振奋向上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在学书法篆刻艺术时对章法的关注,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创作欲望及美术素养。

三、精心设计印稿,体现篆刻艺术的过程美

学习篆刻,一般应从临摹入手,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篆刻的主要方法。通过临摹,能够较深入地认识与体会优秀篆刻艺术在字法、章法、刀法上的表现技巧,掌握带规律性的东西,化为己有,到时再进行创作。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如下阶段:

1、临摹阶段:选印谱,一般从秦汉印起步,也可以用明清以来取得较高成就的著名篆刻家

的印谱为范本。初学者应选择印面完整,文字清楚的白文印来临摹,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确定印章时,首先要“读印”,待掌握其特点后,再将印章文字用水印法,或用反写法将字反写石上,经审视调整后奏刀。奏刀用冲、切刀为主,白文印从细到粗的笔画成形过程,朱文印则反之,刻好一遍后,钤盖在纸上,再与范本对照不似处修改,如此反复数次,努力做到酷似原印,并可用敲击研磨等手段,摹仿原印的残破审美效果。

2、临创阶段,在一定量的临刻汉印的基础上,即可开始进入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阶段,这叫“摹仿创作”,这个阶段很有用,也很有成效,故很有必要。具体方法:一是确定所刻内容后,从印谱中去找寻自己喜欢达到一、二个文字风格,再从工具书中查找所需的范字,用填字法与之统一协调后动手文字上石等其他步骤。另一种摹仿创作是完全风格上的摹仿创作,选择印谱中类同的印式风格,在工具书中找到所需内容文字,基本照原本在印面上排版,视觉效果相仿,再奏刀。当然,较高境界的手段是自己设计印稿,这一过程必须是前两个阶段基本功底较扎实的前提下,还要了解印稿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如平而不板,奇而不怪,呼应有情,对立统一,善用残损,避免雷同等原则。经过这一过程中,你为在时而的成功中获得喜悦,享受过程美。

第2篇:篆刻培训范文

不知是谁说过:“篆刻是什么?是让你朝思暮想的情人!”这话听起来有点别扭,但对于酷爱篆刻的人而言其实一点儿也不为过。只有热爱才能产生创作的冲动与激情。寒冬酷暑,刀耕不辍,刻印的感觉犹如与情人幽会,虽然苦但很美!茶余饭后,别人坐在电视机前、麻将桌边,而我却独守在几案旁,披刀上阵,挑灯夜战,倾听刀与石碰撞所产生的交响乐章,独自陶醉,乐此不疲。

不懈的创作中有艰辛苦痛也有幸福快乐,我正是在这种“痛苦并快乐”的探索中不断前行。

学印之初,在老师的带领下,临摹了一些秦汉印。虽然当时的学习不太系统,所临印风格也比较杂,但一次次的刀石碰撞,使我对篆刻有了肤浅的认识。

大学毕业后,经同学崔自默介绍,认识了庄上名家明瓒老师,在其指导下系统临摹了大批秦汉玺印,这段学习持续了半年,后老师去了日本。这半年的系统训练,为自己今后的创作打下了正确而坚实的基础,使我终生受益。

不知道篆刻之路是否有捷径可走。于我而言,这许多年的探索,走了许多弯路,才使我深深感到: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但仅仅靠勤奋和努力也还不够,还要选准努力的方向。

记得吴昌硕曾说:“摹拟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基于汉印的学习与创作,是我最初的主攻方向。从汉印的学习中,去体会“平正端庄、浑厚朴实”的特点,并应用于创作。但后来发现自己的作品平正有余,而生动与变化不足。“师古而不泥古,忘其形而求其神,方为高格”,说起来容易而做到却着实不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经过长时间的痛苦思考和探询之后,把学习的重点重新定位在先秦古玺上。“古玺印文字奇特,结构精妙”(黄宾虹语),特别是其章法布白参差错落,活泼生动,自然天成,再加上边栏界格的巧妙运用,很适合我求奇求变的审美心理。在学习创作中,我积极借鉴、选择吸收,通过在变化上求统一,在率意中寓精妙,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5年以一组古玺印作品参加了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印大展,获得了精品奖提名,参加了其现场的决赛,认识了许多仰慕已久的前辈及同道。

2006年是我篆刻创作历程中重要的一年,有幸拜徐正濂先生为师。通过与徐老师的书信往来,徐老师真挚坦诚的为人之道、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令我受益颇深。从徐老师那里,我除了在线条塑造、章法安排、结字赋形等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得到提升之外,还接触到了全新的篆刻创作理念。由于有名师点拨,加上坚持不懈的创作,自觉有了明显进步。

一直以来,我总是把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描绘的“明净清澈、静谧闲适”的田园风光作为自己向往与追求的理想境界。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更多地表现了“秀逸、圆润”,而忽视了生、拙、厚重与大气。

第3篇:篆刻培训范文

二十二年前,我在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的时候,迎来了“”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其中一个从山东大学毕业的学生,比我小两岁,同样爱好书法、篆刻,人也开朗,不久,我们就成了好朋友。这个新来的学生就是刘绍刚。

绍刚那时从周绍良先生整理墓志,每天和墓志、碑帖打交道,我们在一起谈论书法,也常在一起写字。记得绍刚到京不久,在中国美术馆展览《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作品,其中便有他的作品,还是获得二等奖。但那时他似乎并不常写字,倒是很痴迷刻印。据周绍良先生说,绍刚的印刻得很不错。我也觉得很好。于是就请他刻了很多印,他从未推辞过。我的许多印章,都是他那时给我刻的。一年多以后,绍刚参加了由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的首届全国篆刻征稿评比,成为北京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作者。我才对他刻印的水平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了几年,他就又回到母校,去跟他的业师蒋维崧先生攻读研究生,一学三年回来,文字学和书法方面都大有长进。

绍刚篆刻,对古玺和秦汉印都下过很大功夫,又学黄牧甫、乔大壮、蒋维崧诸家。欣赏他的印章,能感觉到即有秦汉古朴淳厚的味道,又有浓郁的书卷气,这就与一般印人拉开了距离。绍刚平时给人的印象是很随和、很懒散的样子,也从来不以擅长书法、篆刻自居,每当我向别人介绍他是篆刻家或书法家时,他总是红着脸,连连摇头。但据和他住邻居的同事讲,绍刚每天下班后,都在宿舍里读书、临帖或刻印,还是很勤奋的。说绍刚懒,也不算冤枉他,他即不懂得如何推销、经营自己,把名利看的很淡,也不愿走关系,去谋取什么地位或利益。但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懒散,才使他的印和书中少个几分俗气,多了一点雅气。

第4篇:篆刻培训范文

数十年来,张小明的篆刻、书法富有神韵润达,彰显特色,众多作品遍布全球,是社会公认的中国篆刻家。

张小明有一句话说的好:“文化创意是创业中最困难、最关注、最没规律可循,但最其乐无穷的光明产业。”

正当中年的张小明酷爱创业的“idea”(创意),理想引领理念,心态决定状态,文化创意精妙,做大篆刻产业。

书法是篆刻的硬支撑,笔法、章法内涵丰富,篆刻、书法本是孪生兄弟,创业的“idea”就像十月怀胎,需要手与脑的配合,需要敏捷思维,“idea”的灵威,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这才是创业的“idea”的真正内核,文化创意产业为什么说光明灿烂全在于此。

张小明豪情创业,激情做事,创意不断,成绩斐然,曾为中国著名书画家韩美林、肖峰、丁绍光、雷振民、官布、张书杰等众多名流大家及外国友人、政企要员及国家、省、市政府刻印诸多作品并被精心收藏。

2006年6月,《兰亭序》荣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银奖;2006年10月,《龙凤同心章》、《四大名石组合》荣获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大奖;2007年10月,《翡翠古玺印组合章》在西泠印社第二届印文化暨艺术休闲商品博览会中荣获产品类铜奖;2009年7月,《中国印石四宝》荣获第三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铜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作品评为大奖并得到了国内外名人名家的青睐。

在此期间,张小明还赢得社会上的赞誉:2008年,荣获中国改革三十周年成就巡礼暨改革之星――中国改革优秀人物荣誉称号;2008年,经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审查、评定,授予“全国百家企业家”光荣称号;2009年8月,被中央媒体和专业媒体共120余家新闻机构评为“中国文化经济十大新闻人物”殊荣。

特别强调的是,杭州萧山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长期以来对张小明早年创建的“萧奕斋印石文化艺术馆”工作肯定,支持有嘉,对张小明的文化创意企业对萧山、杭州乃至浙江省所作的贡献十分赞扬,并鼓励张小明利用“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度萧山区文化创意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的通知”相关精神发展印石篆刻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杭州萧山文化创意产业,申报财政扶持资金办一个有国际知名度的“上规模,有档次,代表萧山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形象”较大型的“中国杭州萧山名石篆刻文化艺术博物馆”,为杭州萧山区争光,为印石(宝石)篆刻文化增彩。

第5篇:篆刻培训范文

毛国典,1964年12月生,河南上蔡人。1987年毕业于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东方印社副社长、江西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江西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

书画、篆刻作品获中国第二届美术金彩奖优秀奖,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优秀奖,全国第七届水彩画展优秀奖,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及“最佳探索提名奖”,全国第三、四届正书展全国奖,全国首届大字展三等奖,南京林散之传媒展提名奖,全国第五届篆刻展提名奖,全国首届行书展提名奖,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作品入展全国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特邀)等。

书画、篆刻作品入展中国水彩画百年展,全国第九、十届美术作品展,全国第五、六、七届水彩画展,全国水彩人物展,全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展,全国第七、八届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法大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展,全国第一、二、三、四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四、五届篆刻展,全国第一、二届扇面书法展,西冷印社一、二、三届国际书法篆刻展,西冷印社第四、五届篆刻评展,全国当代中青年细朱文篆刻展

出版有《墨海弄潮百人集・毛国典书法篆刻集》、《毛国典水彩画集》、《毛国典素描教学示范》,于《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报刊。

《青年书法》(以下简称青):毛先生您好,按照采访惯例,请您简单回忆一下您的学书经历。

毛国典(以下简称毛):我生在农村,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因为当时农村条件较差,平时也只是自己凭兴趣写字而已。1984年考入河南周口师范学校(现为周口师范学院)艺术科美术专业之后,学校开设了书法课。主讲老师为许东方先生。1987年毕业被分配到(开封)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之后的第二年,正式在李逸野先生、李强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当时我主要是学习汉代隶书和魏碑。1993年上半年又在李强先生的引荐下拜李刚田先生学习篆刻,从此我就与书法篆刻结缘。

自1988年正式学习书法至今已近二十年,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是按书体来系统学习的。1988―1995年主要是以学习魏碑和隶书为主,1993年开始学篆刻,1996年开始临习汉简(武威仪礼简)、行草书、小楷和篆书,1999年开始水彩画创作参加全国美展。我就是按这个顺序进行学习的。

青: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美术,您在设计、装潢方面都很专业。工作中您除了教学以外,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外边兼职从事一些商业活动,而是静下心来潜心于书法、篆刻、水彩画。我曾经在乔延坤先生处见过您在郑州工艺美校任教时的各种书体的临作,如今,您多年的沉寂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毛:我上大学时学习的专业是油画,在校期间和毕业之后对油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画了许多油画习作和创作。其间又开设有艺术设计课程,平时在设计方面也花了一定的时间,毕业分配到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之后,学校专业已决定我毕业后必须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所以又把精力花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上来,并经常代四年级装潢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临帖、临印上来,并按老师的指导系统地学习书法和篆刻。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攻书法,并耐着寂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当时在想:我的一生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才有意义。所以我并没有和别人一样去兼职和从事其他商业活动,一直在默默地临帖、学习,这要靠一个人的毅力和恒心。在学习书法方面我是下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功夫。最让我欣慰的是,我学习书法篆刻起步较晚,但我没有走一点儿弯路,这要功归于李刚田先生、李强先生、李逸野先生,有了他们的指导,才有了我今天的进步和成长。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河南书法的大环境非常好,是一片培养书法家的乐园和沃土。

再说我的水彩画创作。多少年来,水彩画一直伴随着我,自从1987年毕业之后的十多年里,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书法和篆刻上了,直到1999年才回过头来开始水彩画创作并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连续三次入选全国美展,并在当年加入中国美协。从1999年的第九届全国美展入展开始至2006年的全国水彩百展,七年间我入选了中国美协主办的十五次全国美展并有四次获奖。因为画画,也占去了我大部分时间,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书法的学习和创作,我就是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的。

在郑州工作的多年时间里,在我学习书法的道路中,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书友乔延坤先生,他几乎伴随了我在郑州工作的所有时间,我们一起临帖、讨论、看展览、打篮球等等,他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青:能否回忆一下您第一次入展中国书协展览时的情景?

毛:我第一次投国展是1993年全国第二届新人新作展,侥幸入选。从1988年至1993年五年时间里,我没有参加任何书法展赛的投稿,五年间我一直在坚持临帖。当我第一次收到中国书协寄来的入选通知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也给我日后学习书法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青:您的隶书风格独特,个性突出,请谈谈您的隶书取法。

毛:我的隶书学习,最早是取法汉《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把汉代隶书的基础打好之后,1996年开始临习《汉武威汉简之仪礼简》。在我学习汉简的过程中,《汉武威汉简之仪礼简》我用功最深,对我影响也最大,后来又临习《武药简》、《王杖诏令简》,再后来临习《马王维帛书中的老子乙本》、《战国纵横家》、《黄帝经》并吸收其他汉简的笔法。

青:您从传统一步一步走到个性的足迹又是怎样的?

毛:在多年的隶书创作中,我有意地把汉隶(主要是《礼器碑》)和汉简(主要是《仪礼简》)结合,即用《礼器碑》的用笔、《仪礼简》的结构进行试验性创作。再后来,我又把其他汉简的笔法和小篆的笔法运用其中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其中我又把艺术设计的理念融入进来,以便丰富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有一种装饰的美感,即是我现在隶书的创作风格。

我从传统的学习一步步走到今天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学习、临帖、思考、试验、创作的过程的,给我最大的体会和感悟是学习书法不仅路子要正,要下大功夫临帖,还要多思考,多领悟,多向名师请教,要有理性地对待临帖与创作。

青:以您目前的年龄,书法风格的形成应该说是比较早的,并且一直走了这么多年。风格的形成固然重要,但是风格形成得过早很容易结壳,或者很难发展。基于此,您是怎么考虑的?

毛:书法风格的形成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不是刻意要做出什么风格。我的隶书创作到目前的面貌,也是我不经易走到今天的,而不是有意成了自己的风格。我认为风格形成过早不是件好事,必会使书法创作有走入程式化的危险,也很容易结壳,对于以后的创作会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有碍于以后的长远发展。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也很想尽快跳出来,唯一可以解决的方法,就是再临帖,从古人那里吸取营养和符号丰富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基于此,我很清醒地知道以后路子该如何走。

青:请您谈谈书法创作的个性与深度问题。

毛:书法的个性,即作者的创作符号,也可以说是属于自己的创作符号。个性和深度是成正比的,没有深度也不可能有创作的个性。这里的深度,我想不仅泛指把一家一帖临精、临像,应该还包括对书法的感悟、对书法的理解、对工具的把握和驾驭等方面。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书法的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也才会有个性的存在。

青:书坛有种现象,就是擅长篆隶者不擅长行草,您如何看待?

毛:对于有人说擅长篆隶者不擅长行草,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要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任何人学习书法也不可能做到各种书体皆擅。从大的范围来划分,篆书、隶书和楷书为一类,行草书为一类,一类为静,一类为动。无论从历史上和当代大家来看,其中很多擅长篆书者,行草书成就也很高,只是一个人学习书法存在一个侧重问题。

青:您先是在河南生活、学习、工作多年,对河南的书法整体情况比较了解,前几年又到江西工作,如今已是江西省书协的秘书长,对江西的书法创作状况也比较了解,您对江西省青年书法作者的创作状况如何看待?

毛:我在书法上的成长主要是在河南,没有在河南多年的铺垫和基础,没有河南老一辈书家的关爱和提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一直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我在河南工作时对我帮助、扶持过的老师、老书家、老前辈和我书法界的好朋友们的。河南书法界很团结、很真诚,老师爱护学生,前辈提携后学,没有帮派之争和门户之见,大家都能以平常心对待和往来,这一点我感触很深。

我2001年调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任教,2004年调至江西省书协工作之后,六年来对江西书法应该是有一定了解的,这也是协会工作的一部分。江西书法相对河南书法而言,书法队伍小了许多,但我会用河南成功的经验来打造江西省书协。近年来江西省书协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邀请全国著名书家来讲学、交流和举办多种形式的书法展览,书法群体也在渐渐扩大,今天的江西书坛也在变化和成长之中。

江西书坛,特别是一批中青年书家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整体实力和水平都在提高,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高、路子正、眼界高。近年来在全国书法大展中连连入展和获奖。但江西青年书协作者队伍和实力比起书法大省的河南、江苏、山东还存在差距,以后还要加大培训和引导力度。

青:刚才我们提到,您是学美术出身,所以您对作品的形式非常关注。色宣的拼接如今在展览中非常流行,形式的制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能否向读者介绍一些拼接的技巧和注意的地方?

毛:是的,我是学美术出身,并且又在学校一直从事着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从色彩和形式方面,我占有一定的优势,我参加的历届全国书展,包括篆刻展,我都非常注重形式的创作和色彩的搭配,这犹如人的服饰、女性的淡妆,能平添一丝美感。现在的全国书展已不同于过去,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质量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再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早已不随时代,从过去全国展的白纸黑字到用仿古、洒金、洒银,再到红色宣、佛教黄,各种色纸、各种尺寸和形式的出现,无不与形式有关。到如今,全国书展已很难见到白纸黑字的作品。

形式制作要靠经验,建议作者去艺术书店买两本基础设计方面的《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前者专门研究色彩的搭配,后者专门研究点、线、面的构成。

青:您还是再具体一些,向读者介绍一些色彩搭配和形式制作的基本方法吧。我想这是读者非常关注的。

毛:好的。形式创作和色宣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运用同类色的深浅变化来制作一件作品。因为同类色只有深浅之分,不会出现太大的冷暖对比,如黄色的深浅变化,绿色的深浅变化和灰色的深浅变化等。2.要注意面积对比,一张作品的不同色彩搭配尽量不要相等,要扩大一个颜色,缩小另一个颜色。3.一张作品的形式制作尽量要控制在三个颜色之内变化,不适宜过多。4.白色洒金、洒银和深浅灰色为中性色,也叫调和色,任意和冷暖色搭配都能起到调节的作用。5.尽量不要用补色对比来作形式。如黄与紫、绿与红、绿与褚石,因为补色对比难度高,必须要用白、灰色分割和色彩面积集中、分散的处理方法。6.会运用国画颜料打界格。

如果作者对色彩把握不准,就可运用最简单的办法来制作,即白洒金或洒银和浅烟灰色放在一起,任意和其他一种色宣搭配在一起都能作出很协调的形式感。

青:在书法创作中,形式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人们更注重作品的内涵。重形式,可能会增加一些视觉的冲击力,但也很容易失去内涵,对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

毛:人们在欣赏书法时,首先关注的还是作品的质量和内涵,如果作品水平很差,再好的制作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制作形式只是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效果,第一还是看作品,第二才是形式感。

青:您不仅在书法、水粉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篆刻也有自家面目。您对自己的篆刻如何评价?

毛:我的篆刻作品,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创作上受李刚田先生的影响较深,因为我从1993年开始学篆刻就是在李老师指导下进行的,但我并没有直接学李刚田老师的风格。我是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先从临汉玉印开始,继而学习汉私印、官印和古玺印。篆刻相对书法而言,我做得很不够,主要是时间太少。从风格上言,我的作品是属于工稳、古雅一路的印风,但我的篆刻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创作的个性符号,我会在以后的篆刻创作中继续努力来寻找自己的突破口,来不断地完善自己。

青:您曾参与过中国书协展览的评选,对于投稿作品,您认为最大的特点和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毛:我参加过中国书协展览的评选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其一,整个展览投稿数量和参与的作者人数空前;其二,整体书法水平很高,特别是一部分小行草和册页,技法娴熟、制作精良;其三,用各种色宣和色彩搭配越来越多。

当然,不足也是存在的,比如说行草书和小楷(特别是小行书长卷)过多,篆隶过少而且真正好作品更少。这些都应该引起广大作者的注意。

青:能否谈一下您目前的创作状况?

毛:我目前的创作状况仍然是以隶书、行书为主,兼顾其他书体。在没有创作任务的情况下,还是以临习为主,因为只有通过临习前人法帖,才能使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青: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您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追求。

毛:路漫漫,我会不停地向前走。

第6篇:篆刻培训范文

1964年11月出生。号清竹轩主。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艺名北京画院常务理事、香港皇家艺术学院国画艺术教授、新加坡世贸中心臻雅轩画家、中华艺术促进会理事、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北分会会员、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ISQ9000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著名国画家。1994年作品《屈原九歌》获我画中华美“西苑杯”大赛奖。1995年赴新加坡举办《行健画展》。1995马来西亚《裴行健画展》。1996作品《散花图》参加中韩名家作品展。1997作品《清夏》参加法国巴黎《中华名家作品义展》。1997年作品《乡惰》、《归汉》参加“庆七一迎回归”大型书画联展。1997年作品《鹰》参加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获优秀奖。1999参加在德国举办的《东方人物画展》。1999年作品《原野》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1999年作品《恩》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002参加香港《行健画虎展》。2007年参加周汝昌一百零八幅咏红手迹百位名家大型主题创作《诗画红楼》。出版有《行健国画集》等著作。

栾义家

1956年生于辽宁海城,初名毅家,笔名拙夫,号玉皇山人、斋名佳艺轩、玉皇山馆。现为中国国学书画院院士、辽宁书法家协会会员、千山印社理事。1976年入伍中国人民23军,1978年受训于军教导大队,1988年开始起潜心研究书法、篆刻兼绘画。2002入展八家书法先进县联展。2004年入展辽宁省政府、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最高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展,跨世纪艺坛名录三等奖,东方之子书画篆刻展二等奖2007年为全国著名界画画家郝庆田先生百米长卷“圆明园”制印百方。

第7篇:篆刻培训范文

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入展全国展览,曾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二等奖,首届全国大字书法作品展三等奖,第二届“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第五届篆刻展铜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曾参加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家邀请展”,篆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及国内大型机构收藏。随中国青年书法家代表团访问韩国;在“中国书法环球行

走进非洲”活动中,作为中国书法家访非代表团成员。曾担任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老子诞辰2587年”全国书法展、全国第四届刻字展、“邓石如”杯全国书法大展、全国第四届西部书法展、“百里杜鹃”杯全国书法大赛评委。

谷松章(以下简称“谷”):您的篆刻雄浑恣肆,请您谈谈您的取法过程和风格追求。

李洪义(以下简称“李”):学习篆刻,我走的是一条广而博、博而专,不断地调整方向,转益多师,走出自我的发展道路。起初,我被白石老人印章空间留白和治印刚健浑朴、逸趣天成所打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线质难以达到刚中至刚的境地,难以雄强。经过审视,我将下一个着眼点落在同是表现阳刚之美的吴昌硕篆刻上。吴昌硕功力精深,乱头粗服间有刀有笔,深得浑厚华滋之妙。在学习吴昌硕篆刻的同时,我亦将《吴昌硕临石鼓文》作日课,求其笔意。继而我又在“西泠八家”和明清流派印诸家中游历,学习赵之谦、吴让之、黄士陵、汪关等,复归平正一路。随着手头资料的丰富、眼界的开阔,我逐渐明白了“印宗秦汉”之理,于是心摹手追,把自己关进一片自我的天地,沉浸在分朱布白的方寸之间。刻印习字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印外求印,印从书出”,此为印学不二法门。

谷:江浙沪的篆刻,明清积淀很厚,当前的发展反而受到一种惯性的制约,而像宁夏、内蒙、甘肃等地方的篆刻,普遍有着雄强、新颖的表现,有着无拘无束的奔放感。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另外,在当意印风走红的大背景中,又怎样突出个性?

李:江浙沪一带自古至今,名家辈出,在那里学习书法篆刻是很幸福的事,有众多名师的指点,师兄弟间相互学习借鉴,成长快且空间大。特别是书画,自古以来都是口授手传,看到过去大家的自传,学生都住在老师家里学习,令人羡慕。然而事物是辩证的,有一长必有一短,大家头顶的光环总还会笼罩住门徒,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手心;门派之间的诸多关系也是玄妙的,这就会无形中形成一种惯性制约。他们眼中之物也多是身边的小桥流水般典雅的景致。而宁夏、内蒙、甘肃等地的篆刻家,相对属于“自由之身”,身旁无大家的约束。但学习过程很不易,只有把准方向,放眼篆刻传统的长河,在其中取一点逐步开掘。西北地域广阔壮美,耳濡目染,西北印人的印风多雄强,就像草原上的奔马和戈壁上的吉普车行驶无拘,在篆刻中找到了相应的自我语言。

当意印方走红是因为有着一批真性情的艺术家在不断地探索和表现自我,特立独行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写意印家的涉猎面往往更广,甲骨、钟鼎、瓦当、砖文、古币、碑版……无不信手拈来,经融会贯通,融入刀笔间。篆刻的独特韵味离不开文字,能以刀,线质有韵味,庶几得之。

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写意印风,是超出了当代书法的,在材质上也有突破性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看到写意印风中有探索图像模式的,典型的是一些块面支离的印风,虽然尚待完善,但也说明了传统经典与当代开放的多元性正在发生碰撞。篆刻家独立的审美价值取向得以自由延伸。

谷:我们看明清流派篆刻的边款,字都很小,很精致的感觉。到了当代,边款的字大了许多,有人批评为粗糙。您的边款和印面风格高度统一,并且常作篆书款,款式也很丰富。您怎样看待边款字大小的问题?

李:明清篆刻作品除实用功能外,也是篆刻家与社会贤达

主要是书画家、藏家、文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边款文字多,字且小,很精致,耐把玩。到了当代,印章走进展厅,印面、款字都刻大了,文字相应少了。篆刻的独立艺术功能更突出,而边款的叙事、言志少了许多。当代印人边款借鉴青铜纹饰、古代玉器纹样等,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可以说:边款的文字大,是当代篆刻艺术注重视觉形式的一种表现。就边款而言,江浙沪一代印家刻款、拓款的水平较高。

谷:您认为写意篆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从印史资料上看,最早的印章实物为商代玺印“亚禽氏”和“瞿甲”等。这两方印从形制、文字处理到印面处理均具有写意性,布局上有巧思,开合对比,线质上轻重变化,边框统一,和印文对比处理均有浪漫主义色彩。这可以说是写意篆刻的先河。

我要特别讲一点:古陶上的徒手刻画,作者心态放松,文字大小富于变化。开放式的自由刻画,使得字势篆法表现出陶文特有的丰富审美特质,新颖别致,个性突出,大可为写意篆刻借鉴,并可为对镜铭、金文的借鉴提供参照。

谷:您老家在江苏丹阳,但是生活在大西北。从“杏花春雨江南”到“骏马秋风蓟北”的环境改变,对您的性格有怎样的影响,对您的艺术又有怎样的影响?

李:我老家江苏丹阳,父母从上海支援大西北来到宁夏银川。小时候,我生活在荒凉银川的“小阿拉”圈子里面,血液中既得江南山水滋养,长于塞北又饱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空旷、雄浑之气的浸染,西北人性格中的豪放、率真影响着我,因此我的性格中亦俱双重性。在篆刻上工、放兼能,相对而言,写意印风更能抒感。

谷: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您学习书法篆刻的经历和师承情况。

第8篇:篆刻培训范文

急就章,望名思义,取其立等可取,来源于篆刻。

在我同,秦以前,“印”、“玺”是通用的,是秦始皇规定“玺”仅为帝王专用,王公大臣们只能用“印”,而我们今天常说的公章的“章”,出现得稍晚些,得等到西汉。

今天我们常见的篆刻作品,多刻于石材之上,这源于元代的王冕。在那之前,皇上用玉玺,官员们用铜印作为自己的印信。铜印得铸,是个慢功夫,平时还显不出来,可一到战场上,它的弊病就出来了。

西汉叫期,尤其是汉武帝以后,战事频繁,将领们常常是临危受命,哪里来得及慢条斯理、一板一眼地去铸印。通常都是中军掌印的小吏得到命令后,立马在事先准备好的铜胚进行刻凿。等将领们在帐中的筹划结束,这印也就刻就了。草草凿就的印信虽将就可用,但脱笔省缺等问题总是免不了的,因而,仅适用于军队之救急,被称作“急就章”。

仓促而成的“急就章”,凿刻之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快,布局、笔法、笔意等均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可就是因为这儿,粗糙之中往往带有一种质朴自然的情调,歪歪扭扭之中却体现出了平时追求不到的天真烂漫之韵味,自然舒展,生动活泼,不乏野趣妙笔,因而,被后世很多篆刻家所仿效。如最近刚创出单幅作品过千万的齐白石就曾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得好的?”

急就章从刻印开始,慢慢就发展到了各个领域,不仅文体、书法有急就章,各行各业。只要是速成的事或作品,都可被称为急就章。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更让急就章风行起来。

急就之作,虽缺少精心的策划,但也不乏传世之作,如1984年,非洲饥荒之时,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多里奇创作的《天下一家》,被世界众多明星赈灾义演中唱响,至今魅力依然。可这作品,虽匆匆而成,却是创作者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而发,与我们今天常见的急就章,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9篇:篆刻培训范文

简历是求职者应聘活动的起点,也是招聘者招聘工作的开端。对求职或招聘的任一方而言,简历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法教师应聘简历,以供大家参考。

书法教师应聘简历一:姓

名:国籍:目前所在地:广东省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湖北身材:176 cm 60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51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文教法律类:书法教师、酒店/旅游后勤类:保安、客户服务类:服务工作年限:30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均可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 其它国家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广州城市职校起止年月:2009-08 ~ 2010-01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教师工作描述:从事书法专业教学,艺名设计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省某中专最高学历:中专毕业日期:1974-07-01所学专业一:设计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1971-091974-09广东省某中专设计 语言能力外语:俄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曾在公安县东方超市做美工.

培训经历:华中师大的文学训练班

华中美院的绘画训练班(卢)花鸟

中央美院服装设计系美术训练班

国际全国奖获得老书法训练班,电教写 详细个人自传书法教学、艺名设计

月薪要求:2000元左右/月。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电话:手

机:QQ号码:电子邮件:个人主页: 书法教师应聘简历二:杨XX,男,汉族,现年41周岁。1993年于XX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执教于XX市XX镇中心学校(九台二十四中)。后入XX师范大学进修三年,1998年获得中文本科学历。2003年考取XX教育局校级后备干部、XX市广宣后备干部。工作认真勤恳,屡获各级奖励,深得社会、领导、家长与学生好评。

更因家中直系三代十多人从事幼儿、中小学、大学教育工作,教育世家的事迹曾在电视节目中播出。

工作之余,尤好书法与文学,几十年乐此不疲,颇多收获。

幼承庭训,勤习书法不辍,研习众帖,曾多次获得省市级个人奖励 和教师指导奖。书写教学中颇多个人见解,个人编写的书法教程系统完善,方法独特科学灵活,针对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教学,能让学生轻松快乐短时高效地掌握书写要领。现为XX市书法协会会员、柳风书画研究会秘书长。

出于对文学的喜爱,在诗词与现代诗歌创作特别钟情。在初中时,与乡土作家王XX、李XX、韩XX等创建《萌芽》文学社,出社刊多期,时任诗词编辑;高中时,与同学巩XX、范XX等创建《春草》文学社(后改名《飞虹》,时任社长),社会影响深远,现在依然是XX实验高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学时,与曲XX、范XX、孙XX等创建XX省大学生文联,出期刊《晚星》,获军歌歌词作者公木老人好感,欣然为刊物题字;高中时开始发表作品,现为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XX省新诗学会会员。

因对文字的热爱,更有多年办刊经验,在假期开始了兼职的编校工作。先后为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XX出版集团、XX文史出版社、香港金陵出版公司等编校图书,如《名著阅读365》、《蓝猫》四格漫画、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文学系列》年选、出版公司《科学致富》普及手册等不下几百种;并帮朋友思宇、于XX、韩XX、王XX等完成了个人著作《中国精神》、《零点开始》、《倬佛喜剧选》、《月光家园》的编校出版工作。

从2011年开始,由于教学工作需要,先后又从事了书法教学工作,和教导干事。

书法教师应聘简历三:姓 名:

性 别: 男

年 龄: 22岁 学 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生 婚姻状况: 未婚

户 口: 汕头市

居 住 地: 陕西省西安市 近期任职: 书法老师

待遇要求: 3500--5000/月 到岗时间: 面谈

希望地区: 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希望岗位: 企业管理 教师 行政助理

自我评论

对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方式多变,幽默与严肃兼有,性情柔和,有上进心。2008年于陕西西安市内“七彩”少儿培训班兼职书法老师;2009年暑假于广东普宁“杨凌”书法培训班兼职书法老师;2009年上学期间于陕西西安市内“华清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兼职书法老师;2010年于陕西西安市内“添彩”少儿培训机构兼职书法老师;2011年暑假于陕西西安市内“天合”美术培训机构兼职书法老师至今。工作经验

某公司 2008-05 - 2011-07

公司性质:

担任职位:书法老师

工作职责和业绩:

2008年于陕西西安市内“七彩”少儿培训班兼职书法老师;2009年暑假于广东普宁“杨凌”书法培训班兼职书法老师;2009年上学期间于陕西西安市内“华清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兼职书法老师;2010年于陕西西安市内“添彩”少儿培训机构兼职书法老师;2011年暑假于陕西西安市内“天合”美术培训机构兼职书法老师至今。 教育经历

西安工业大学 2008-09 - 2012-07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美术学书法

专业描述:本专业培养具备书法学与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职能,在书法、篆刻和文学方面进行教学、研究和创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教育心理学、书法教学研究、中国书法史、中国书论、楷、行、隶、篆、草书创作与研究、古代汉语、古文字研究、文化史专题等;本专业学生就业是多方面渠道的,可以在文化部门工作,如新闻、出版、文物、档案、艺术、旅游等,也可在教育部门,如教育局,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等。

技能专长: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