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精选(九篇)

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

第1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Abstract:Currently,the solution to operational risk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just reach the surface but not into the inter core,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commercial banks shall alter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way of “up-bottom mode”to“bottom-up mode”,and with using modern technology,create a powerful platform of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achieve the goal of dynamic management and self-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risk,that is the real solution to operational risk of commercial bank.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3-0074-04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依然停留在“案件防范”、“加强检查监督”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防控的范围和重点依然定位于银行内外部的“欺诈性”违法行为和案件,对于来自银行内部的流程风险、系统风险、人员风险及银行外部事件风险的关注还不充分。本文认为,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为“自下而上”模式,直接向一线人员征集风险信息,主动追踪、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借助科技之力,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与自我完善。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及分类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类。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其中: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业务运管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漏洞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泛指在商业银行内部所有由于人员方面的原因给业务操作带来的风险。具体到业务运行工作当中,可以分为操作失误风险、违法行为风险以及核心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核心系统、周边系统自身或系统之间,因设计缺陷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直接或间接风险,分为系统漏洞风险和系统失灵风险这两个方面;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的冲击,导致银行发生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将典型的操作风险事件分为七大类:一是内部欺诈事件,指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违反监管规章、法律或公司政策导致的损失事件,此类事件至少涉及内部一方,但不包括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二是外部欺诈事件,指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抢劫财产、伪造要件、攻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系统或逃避法律监管导致的损失事件。三是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指违反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法律或协议,个人工伤赔付或者因歧视及差别待遇导致的损失事件。四是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指因未按有关规定造成未对特定客户履行份内义务(如诚信责任和适当性要求)或产品性质或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事件。五是实物资产的损坏,指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如恐怖袭击)导致实物资产丢失或毁坏的损失事件。六是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指因信息科技系统生产运行、应用开发、安全管理以及由于软件产品、硬件设备、服务提供商等第三方因素,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办理业务或系统速度异常所导致的损失事件。七是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指因交易处理或流程管理失败,以及与交易对手方、外部供应商及销售商发生纠纷导致的损失事件。

二、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次,完整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尚未建立,即使是计划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商业银行,其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路亦不例外:识别(根据监管分类列出操作风险事件类型)、评估(定期进行操作风险自我评估)、计量(损失数据收集)、控制(根据自我评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监测(审计部门持续监测)。但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操作风险管理,实际效果却不尽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操作风险识别“以点概面”。操作风险点无所不在、数量庞大、层出不穷,现有的分类其实只是沧海一粟。理论上说,操作风险点当然是可以动态扩张的,但由于局部私利、信息不对称、操作风险隐蔽性等原因,不可能全部列出。商业银行要管理好操作风险,应做到“实时报告蚁穴状况,确保有及时足够的沙袋堵住漏洞”。

二是操作风险控制“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由于操作风险涉及面广,风险类型复杂,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模式实际上多为各职能部门分散管理,有些银行虽声称将操作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统一管理,实际上全面风险管理部门仅是进行形式上的牵头管理,实际管理职责仍落相关职能部门。涉及人员的操作风险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管理, 涉及系统的操作风险主要由科技部门管理, 涉及外部事件的操作风险主要由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部门管理, 涉及流程的操作风险由各所有业务及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各职能部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

三是操作风险监测“形同虚设”。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监测工作主要由审计部门或是风险部门负责,风险监测主要依靠各级风险监测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往往是发生案件后,才开始突击检查、查找漏洞、处理有关责任人,风险监测人员主动发现风险的能力不强,被动式、运动式、临时性的监测活动占据主流。此外,由于考核激励机制的原因,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对大量损失较小的操作风险采取“就地消化”的策略,对损失较大的操作风险采取“过滤加工”的策略,形成“隐瞒文化”,导致操作风险信息在银行内部不能真实、全面、及时上传,风险监测形同虚设。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体系的构建

操作风险实际上是一种全流程风险,只要有业务、有行动,就会存在人员误操作或流程设计不当或系统出错等风险,而且,操作风险还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实时变化。操作风险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商业银行过去的那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天然是一种“低效管理”。因此,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管理为“自下而上”管理。真实的风险信息,最权威、最及时、最有效的来源途径,一定是直接接触业务、直接接触客户的人员,商业银行应将操作风险管理扁平化,直接向商业银行所有个体员工采集操作风险信息,主动追踪、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各个组成模块具体要求如下:

(一)操作风险信息收集

商业银行应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对全行所有人员开放,允许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不满意见或完善建议,直接在意见建议中心提交。这些意见建议经过后续的筛选、处理、反馈、固化流程,为商业银行自我完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交信息人员可自由选择实名或匿名两种方式,系统应默认匿名方式,以保护信息提交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打击报复。提交信息人员应填写基本信息,必填项包括:姓名、银行卡号。其中:商业银行应确保“姓名”项真实,以防止恶意人身攻击、无中生有的举报等,但是,商业银行应确保操作风险信息系统中的个人资料绝对保密。

(二)操作风险信息有效性判断

商业银行应在总行风险管理部设置操作风险管理岗对风险信息进行有效性判断,过滤掉与工作无关的、已处理过的风险信息,将有价值信息转入处理流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应内置即时通讯工具,对信息提交者未表述明确的风险信息进行沟通明确。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设置操作风险岗应判断风险信息职责所属,交主办部门或相关分支机构处理,并应将风险信息进行分类,为后续统计分析、风险评估作准备。

(三)操作风险事件处理

接受交办的机构提出处理或整改意见,交具体经办处理;具体经办经机构负责人同意后及时填写处理结果。系统设置办理时间提醒,具体经办人员每隔4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收到办理时间提醒,超过48小时收到催办提醒。若接受交办的机构对部门职责有异议,认为不应由其主办的,应说明理由,并转办相关部门。若转办部门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提交商业银行机构职责管理部门裁定,若仍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提交行领导裁定。

上述处理流程均应公开透明,借助公众的监督评价,可以切实提高相关处理人员及机构的重视程度,确保处理的效率及质量,杜绝敷衍了事、推诿拖沓的现象。

(四)操作风险处理情况跟踪

主办部门应根据处理情况,及时提交处理进度汇报;若在设定的时限内,主办部门未反馈处理情况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应自动发送催办函件,若催办后一定时限仍未得到反馈意见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应定期生成未及时处理项目名单,由操作风险管理岗联系主办部门确认情况,有必要的,可提交上级领导反映情况。

商业银行应为优秀的建议意见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建议意见的质量,对意见提出者进行物质奖励,只要是对商业银行流程优化、制度完善、增收减损有帮助的建议意见,均应得到物质奖励;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系统应与网银系统自动响应,操作风险系统应每日对得到物质奖励的员工进行批量自动划帐,并进行奖励提示,以提高员工贡献建议意见的积极性。

(五)操作风险处理情况评价

主办机构处理结果在系统中实时展现,商业银行所有人员均有评价权,但一名人员仅允许体现一个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修改。处理情况评价:时效(快/中等/慢)、效果(好/一般/差)、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系统自动计算时效、效果、满意度比例。根据满意度不同采取不同处理结果。例如满意度达到80%的,作办结处理,满意度低于20%的,发回原主办机构重办;重办后仍达不到办结标准的,提交上级领导裁定。与部门考评挂钩。考虑到管理职责越多,被提出意见的可能性越大(例如:风险管理部门),管理职责少的部门,被提出意见的可能性较小(例如:机关工会)。因此,在进行部门考评时,应区分部门类型进行差别考核(例如:分类为前台营销部门、管理部门、后台支持部门),主要考核满意度指标,同时,对业务量较大的机构适当给予加分。

(六)操作风险成果运用

商业银行意见建议的主办机构对意见建议的处理,不应就事论事、简单整改了事,而应举一反三,根据风险处理结果修正现有流程或制度,达到业务流程不断优化、政策制度适时调整、操作规范简明展现的目的。因此,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应设置“操作规范中心”,该中心包括“制度系统”及“操作系统”,根据改进建议形成良性映射,不断循环优化。

操作规范中心应内嵌“制度系统”,提供制度查询、制度制定及制度修订功能,主办机构对建议意见进行处理,形成处理方案后,需要以制度形式对管理要求进行固化的,可直接在制度系统中申请制度局部更替或是起草新的管理制度,经有权人批准后,系统自动将新旧制度进行替换,确保制度查询人员在系统中查询到的是最新有效的制度及管理要求。

“制度系统”应配合“操作系统”使用,将零散、分割的制度转化为流程化、完整的管理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仅需输入岗位名称,系统就自动提示岗位职责、操作规范、风控要点。主办机构修订或制定制度后,即应同步更新操作系统,确保系统展示的管理要求、操作规范实时有效。

(七)操作风险事件后台分析处理

1. 操作风险事件库管理。操作风险种类繁多,为实现操作风险的针对性管理,商业银行可参考巴塞尔协议损失事件类型,对操作风险进行三级细分,确保所有风险信息对应的风险问题得到准确分类。由于操作风险事件繁杂、操作风险分类需要统一标准,分类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该项分类工作应由总行操作风险管理岗负责。商业银行进行操作风险分类后,将能够直观展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薄弱环节,为商业银行针对性加强相关领域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明确指向。

2. 操作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评估银行操作风险情况,提交总行决策管理层审议,为管理层采取操作风险控制措施、配置操作风险管理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具体做到:

(1)风险状况评价:总行操作风险职能机构应定期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状况,揭示银行操作风险整体情况、主要风险源及风险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的风险点等,使得总行决策管理层清楚知道银行操作风险状况及薄弱环节,为制定实施有效的操作风险的控制策略提供支持。

(2)修正情况报告:报告操作风险控制成效,包括:一段时间内收集操作风险信息数量及同比变化情况,操作风险事件整改数量及进程,挽回损失金额或优化流程效果评价,操作风险事件整改相应调整商业银行基础制度、操作流程的数量及情况等。

(3)管理措施评价:分析风险事件所映射的流程环节及暴露的控制薄弱点、评价操作风险主办机构操作风险控制措施的主动性、有效性、效率及效果、报告操作风险事件整改的员工满意度及整改不力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建议等。

3. 操作风险计量。商业银行应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建立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关键监测指标,例如:“内部欺诈事件数”、“外部违规事件发生率”、“操作风险损失率”和“综合人均发案率”、“百万元以上案件发案件数”,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跟踪,一旦发现关键风险指标异动,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追查异动深层次原因,加强相关领域操作风险的关注及防控。

为明确展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及挽回损失情况,商业银行应对损失及损失挽回数据进行统计。应责成操作风险事件责任部门,按规范性要求统计风险损失金额及风险挽回金额,损失事件一经发生,均需纳入统计。

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展望

虽然操作风险事件纷繁复杂,但管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关键是要从业务和管理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业务差错、产品缺陷,还是违规操作、贪污受贿,都是操作风险事件的表现形式,核心问题都是业务流程或制度的完善。由于业务流程及制度渗透到银行的方方面面,要真正完善好业务流程及制度,商业银行应该鼓励操作风险问题的暴露和纠正。实际上,任何个体都不会独立存在,任何行动也都会与他人产生联系,操作风险事件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被他人员获知。如果这些风险苗头、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导到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并在公众的监督下得到有效控制或整改,那么,势必将消灭数量众多的操作风险,大大减少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展望未来,若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打造高效实用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以“自下而上”思维管理操作风险,就一定能够实现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第2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近年来,市社保中心紧紧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力度,努力提升社保服务效能,精心安排部署,全面开展风险点大排查,着力解决社保经办领域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重大风险问题,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不稳定因素,坚持做到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抓早、抓小、抓了,将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一、基本情况

我市社会保险工作以扩大参保覆盖面为突破口,以确保社保待遇发放为中心,以提高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以规范业务经办流程和完善内控制度为重点,以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抓手,不断推进了社会保险经办“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关联化、人性化”建设,扎实推进“三个全面取消”工作,全面提升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截至2020年5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63万人、5.5万人、81.49万人、14.9万人、12.2万人,征缴社会保险费分别为13920万元、35551万元、4314万元、773万元、1258万元,支出各项基金分别为63935万元、45120万元、13349万元、2827万元、9821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岗位设置,防范经办主体风险

近年来,紧紧围绕“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总体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全中心的重点工作来抓,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稽核科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逐项查找业务科室经办事项风险,提出相对应的防控措施。强化岗位设置,对每位工作人员都设置了岗位职责和经办事项。严格授权管理,对各项业务办理均实行了严格的授权管理,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内控监督,防范经办制度风险

按照“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流程规范、运转高效”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从经办风险管理各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印发了《白银市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白银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规程》,明确了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内控内容,将内控办法贯穿于业务操作流程之中。建立业务痕迹保留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抽查机制和风险预测预警机制,确保内控机制有效运行。梳理关联业务,建立各险种之间业务联合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关联业务”作为切入点重点稽核,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对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待遇审批部门执行社保政策和工作流程情况进行稽核,并及时分析稽核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向被稽核部门反馈稽核意见,促进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常态化日常稽核,不定期开展专项稽核,着力做实参保人数、缴费基数。认真执行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政策,把好待遇支付关,严格核查享受待遇人员申报资料,确保资料齐全、合规。

按照省人社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河北省养老保险基金贪污案件的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4起贪污养老保险基金案件的通报>的通知》(甘人社通﹝2019﹞439号),开展为期5个月的基金风险排查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专项整治的通知》(白社保发﹝2020﹞5号)至各县区社保中心,要求全面梳理排查基金运行风险。

(三)加强学习教育,增强抗风险意识

近两年来,我市市县(区)两级社保经办机构高度重视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工伤保险条例》等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等文件。同时,继续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近年来,根据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能力的提升,我们组织全市社会保险经办人员进行了社会保险省集中系统经办平台培训,大大提升了业务经办能力。通过强化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干部职工履职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四)梳理再造流程,加强经办管理,防范业务环节风险

2018年以来,我中心先后印发《白银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流程图》和《白银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手册》。根据“放管服”改革和“四办”要求,我中心对经办的所有经办事项及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认真解决社保经办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及难点问题,印发《白银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第二批科室经办事项及流程》,依据现行社会保险有关法规和政策,明确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划分为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费征缴、个人账户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核发、财务管理、稽核、业务复审、内审、业务档案管理等环节,各项业务经办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经办规程依法依规经办,依法依规审核、审批,取消重复证明35项,解决堵点问题5项。

(五)执行财务规定,加强基金管理,防范财务环节风险

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内控、内审、稽核等制度,完善财务会计操作规程,落实基金对账、信息披露、要情报告等规定,加强社保基金风险评估分析、研判和监控,及时预测、预警、预报社保基金风险状况和安全情况,确保不发生重大要情及系统性风险。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要求,制定了《白银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规定了财务负责人、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11项。加强财务管理,统一使用全省A++财务管理系统记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和挪用,资金全部存入规定银行,分险种建账、分别核算,做到基金收入支出审核、复核和审批手续完备。

(六)规范信息操作,强化信息管理,防控数据系统风险

我市始终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多次与市农行合作,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五险合一的“白银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版)。2017年,随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的完成,参保人数信息的剧增,我局又采取“财政铺垫,社会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1200万元,购置设备,在农行白银分行建立标准社保中心机房,将我市运行的“白银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版”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险数据进行了集中管理,原我局社保机房作为同城容灾备份机房使用,提高了信息系统容量和数据安全。2019年10月8日,根据全省信息化建设要求,启动了“甘肃省集中式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业务已切换至新系统内开展。强化网络延伸,将城乡居民医保系统向社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村社延伸,构建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络平台。制定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关于规范使用系统管理员账户的通知》,制定信息管理系统账号分配及授权流程,按规定设置系统操作及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用户权限,杜绝一个人全过程操作信息系统,防止冒用他人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信息系统,越权、非法进行系统操作。按规定设置政策参数,严禁擅自篡改、删除、增加业务信息或重要数据。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有关数据及相关材料及时备份,业务系统与外部互联网隔离,互联网计算机不得保存涉密信息,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参保人员信息数据等问题发生。

(七)加强廉政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防控工作责任风险

根据人社部、省市有关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制定了《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了解放思想和行风建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印发了《白银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行风作风建设大整改大改进大进步活动工作方案》等,不断改善和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建立了周四学习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自己讲”等方式,持续把学习各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业务知识和党的政策方针引向深入。“请进来”,先后邀请工行白银分行、农行白银分行就文明礼仪、信息化安全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专题讲座3场次,提高干部职工服务意识、仪表仪态、信息安全意识和作风建设。“走出去”,选派干部职工20余人次赴人社部能建中心、省厅等机构参加党建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自己讲”,组织局领导和科级干部开展讲社保、讲党课“双讲”活动,目前已举办业务知识讲座40场次,“党课教育”15场次。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我局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支部组织集体学、干部职工自觉学、针对问题讨论学、落实任务实践学”的良好学习机制。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建立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党风廉政教育等制度,利用每周召开的周列会,对各科室开展谈心谈话和廉政教育。开展要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省人厅进行汇报,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批示,进行专题警示教育。建立白银市查处和防范社会保险欺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组织召开了白银市查处和防范社会保险欺诈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对全市查处防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讨论建立了全市社保基金行政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对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市县(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及衔接程序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加大。一是自2019年靖煤公司“老工伤”人员纳入白银市工伤保险管理后,当年基金缺口近4000万元。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当期已清算完的27家中央、省属单位基金当年缺口达5000万元,参保前历史欠费达2.6亿元。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

(二)部门间协作欠佳,信息共享难度大。一是社保经办机构与财政部门存在沟通不畅问题,导致有时社保基金发放不到位。二是与公安、医疗机构及民政等部门无法做到实时联系沟通,导致参保人员个人信息变更后不能及时更新社保数据信息,影响数据质量,同时影响参保人信息准确性,参保人员死亡后不能及时防范社保基金流失。

(三)基金监管力量薄弱。由于受编制、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基金监管机构尚未健全,专(兼)职监管人员紧缺,基金监管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现有的基金稽核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金稽核的方式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

(四)信息化工作不能适应业务工作的需要。一是省集中信息系统上线后操作流程还不流畅,造成相关业务经办时限延长。二是信息系统分割,数据资源无法共享。除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为省集中信息系统外,其余均为独立系统,数据资源未整合,导致各科室、各部门数据不共享、不对称。

四、今后工作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沟通市级财政和省厅等部门,恳请给予社保基金调剂金补助。

二是促进政府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及时有效联系沟通。加大社会保险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互动,从而尽可能从源头上堵塞社保基金运行风险漏洞,防范社保基金流失。

第3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1社保工作特点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1.1社会保险内涵逐渐加大

且更加注重合法合规,尤其是社会保险法公布后,使社保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社会保险工作涉及参保人员切身利益

随着社会发展、法律意识提升。参保人员对自己的利益的关注度和维权意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保工作必须科学严谨、合法合规,增强服务意识及功能。

1.3铁路企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

存在参保人员范围广,参保情况复杂,待遇支付存在差异,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等问题。

1.4社会保险的工作具有繁琐

直接面向职工、信息异动多、政策算法调整多、环节多、数据多、资料多等特征。在工作中,每个业务流程都不能出错,且具有衔接性等。而依靠人工不能保证信息的绝对准确及变更的及时有效性。

1.5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相对复杂。

根据省人社厅的要求,我处实现了各种保险基金的统一征缴,存在参保人员基数大、情况复杂、异动频繁、数额大等特点,为了减轻站段工作量,确保征缴及时准确,保障基金安全,亟需信息系统的支持。

1.6我处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因为各项保险的各个环节最终还是落实到信息的处理上。所以日常工作必须依赖于计算机,包括字处理、表格处理、计算、打印等处理。各科也在工作中摸索实践,基于工作开发了部分信息系统来辅助业务处理,如社保统一征缴系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征缴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①各科室的信息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维护多头化,增加工作量和出错率。容易导致信息不一致。如:职工个人信息不一致、需重复录入、维护工作量大,易出错。②现有系统只是基于各自自身业务的需求,进行数据处理。各科各险种之间数据交换和衔接能力差,与业务流程不能很好对应。③存在一定的风险点。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没有明显区分、不能较好地实现相互卡控。个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系统界面不够友好,纠错能力不强,可能造成主客观数据错误。④业务经办人员需精通业务,岗位互控互换不能有效实施,业务流程不易进行有效卡控。⑤站段工作量增加、需多个科室进行不同的业务。站段报数需通过FTP、U盘等模式操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并有一定风险。⑥数据安全性不高,各自维护自己的系统及数据,容易丢失,不易管理。⑦各种报表、查询不方便、不规范。不方便领导查询、单位查询、及参保人员个人查询。⑧操作日志记录不完善、个人操作权限管理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基于以上现状,经多方调研、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开发一套社会保险管理平台的设想。社会保险管理平台主要是指:基于路局现有办公网,在现行社会保险政策和相关管理办法基础上,运行最新信息技术,建设一个以科学方法对各管理和经办环节进行规范优化的信息系统,集成各险种业务数据及流程,并具有安全、准确、简便、高效、可扩展性等特性。

2社会保险管理平台所需达到的要求

2.1安全性

管理平台需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保证基金征缴、待遇支付等环节安全性,确保基金安全。包含如下几个方面:①业务流程的安全可控性。需设立相应用户权限,管理层、各科室、查询、单位操作、单位查询、个人查询等分级管理。重要操作需实现岗位互控,并均在数据库中日志记录。无相应权限人员不能修改或查询数据。分层管理。路局———站段———个人。重要环节,需多人审核。②平台安全性。平台的开发基于成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开发工具,保证平台的安全性,保证系统不被篡改攻击。③数据的安全性。设置相应权限,做访问控制,不能随意更改后台数据。每日业务数据均需实现自动备份,并借助安全的备份设备及技术,避免数据的损坏、丢失等现象。④个人操作权限实行秘钥管理,并定期更换密码。

2.2准确性

①维护同一个单位库、个人信息库。在参加工作、参保、调动、信息异动、退休、基数调整、待遇审批支付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信息维护,保证各险种信息共享一致。操作人员按照各自的权限来分别完成信息录入、维护、删改、审批、确认等操作。②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办法等要求,用计算机来实现各个流程的业务处理,保证处理正确,避免人为因素。③征缴计算、待遇支付、各项汇总等均按系统预设各参数字典、计算方法实现计算。

2.3简便性

①键盘或鼠标操作,界面友好,无歧义,流程清晰。②操作简单、各站段使用方便。③考虑个人计算机水平差异,简化操作。④各项查询,及报表准确方便。减少人工填报。避免二次录入错误,自动汇总计算。

2.4高效性

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2.5可扩展性

①模块化管理,业务及政策变动后,可较好地实现新政策的功能需求。②方便开发后续功能,如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社保信息推送等。③数据接口,实现原有系统数据较易迁移。与地方社保管理部门导出导入数据准确方便。④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换。⑤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家属费用补助管理。⑥将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总公司、路局等每年相关报表数据的查询汇总逐步纳入系统,实现自动计算,保证准确率,提高效率。⑦为了使全局广大职工、离退休人员、家属以及各级社保专兼职干部了解掌握社会保险知识,知晓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我处根据国家、地方政府和总公司的政策规定,结合职工群众的需求,本着“方便职工办事,提升服务效率”的理念,编制印刷了业务办事流程、各险种相关政策、两定机构介绍等资料。社保信息平台建成后,可将上述资料电子版本挂载在平台上,方便查阅。与纸质资料形成互补,实现多渠道覆盖。通过社会保险平台的建设,我们最终要实现以下目的:①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业务闭环管理。社保管理流程其实是一个闭环管理的业务过程,业务一般由参保人员提出,站段上报,社保处审核,经办机构办理,最后结果反馈参保单位,通知到参保人员,享受相应待遇。通过信息平台来规范工作流程的目的就是要顺利完整的实现这个闭环管理全过程,使各项社保业务办理能够准确、有效、完整的进行。②数据集中管理,维护多险合一的数据库。③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网上办理。④数据挖掘,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⑤逐步形成电子档案,记录业务经办日志,完善社保历史延续。

3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功能设置及技术实现

系统划分为基本信息维护、统一征缴平台、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企业年金、后台管理、公共服务等十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基本功能为:基本信息维护:单位信息维护,包括成立、撤销、变更、合并等;参保人员信息维护,包括新增、修改、调动、身份转换、其他异动、维护个人各险种编号等功能。统一征缴平台:实现单位及个人基数的上报、审批、汇总;每月各险种基数的计算、上报、确认;补扣补缴;相关报表的汇总打印等。养老保险子系统、工伤保险子系统、失业保险子系统、医疗保险子系统、生育保险子系统、企业年金子系统等实现各险种业务流程的网上处理。后台管理:由管理员或各险种负责任维护,包括各项基础字典数据、待遇计算支付中需要的各参数、比例等信息,各级操作人员权限,系统设置等。公共服务:包含最新社保政策及管理办法速递、最新通知、公文流转、业务办理进度查询、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等等。每个业务功能:由具体业务流程构成。各种相应数据维护、报表生成打印、信息查询。上述子系统均分为三级管理:路局、站段、参保人员。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如不同险种,或修改或查询权限。

4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开发过程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实现需采用较为先进的开发语言、数据库。保证系统先进性和后续可维护、可扩展性。基于较为先进的开发平台、服务器架构。开发过程须遵循科学严谨、从实际出发、解决管理问题等原则,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调研阶段

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专家咨询、借鉴经验等方法,制定出具体需求,调动各科室积极性,充分考虑经办人员、基层站段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系统的总体研制方案,包括软件需求、系统结构、系统流程、功能模块。与此同时,为保证系统开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降低开发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调研工作始终贯穿于系统的开发整个过程。

4.2软件设计、研发阶段

制定与业务办理流程相匹配的信息处理流程,设计出科学的系统模块并搭建起后台数据库的模型,整个设计研发过程中要依据总体研制方案充分体现上述社保信息平台的要求。开发需采用较为先进和成熟的平台及工具,采用三层结构,数据库及业务实现层架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需能访问路局办公网即可访问社保信息平台,无需安装其他软件。

4.3软件测试和使用阶段

系统开发完成后,需从业务流程、数据准确、安全性、报表查询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测试,发现存在的漏洞,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归纳分析,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满足了现场的实际需要后,才能投入运行。

4.4后续维护阶段

系统投入使用后,要做好系统的软硬件及网络维护,做好后台数据字典及应用权限的管理,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并在使用过程中,收集整理发现的问题及用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响应社保政策法规或管理办法的变动,及时修改维护系统。建立严格的权限分配、系统巡检维护、数据备份、功能修改、数据维护等管理办法及台账。

5社会保险信息平台产生效益分析

第4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一、医疗保障范围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大额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为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享受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遇。

二、缴费基数、资金来源与缴费年限

1、缴费基数

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缴费基数;缴费率为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之和(包括单位和个人部分);大额医疗保险费按政策规定缴纳。

2、资金来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大额医疗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均由失业保险基金缴纳;大额医疗保险费的个人缴纳部分按自然年度从失业人员医保个人帐户中划缴。

3、缴费年限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缴纳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与失业前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三、失业人员医疗保障待遇

1、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享受待遇期限与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相一致,同时不再享受原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补助金待遇。

2、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在参加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在联网结算功能未开通之前,由本人先行全额垫付。其医疗费用在治疗期结束后一个月内携带《社会保障卡》、《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证、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专用收据、相关病史等资料及复印件,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证明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

四、操作流程

1、专户专管

设立失业人员专户,建立虚拟参保单位,对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障进行管理。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分别负责本区域内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纳入工作,统一为失业人员办理参保登记、缴费、证卡发放、停保等工作,负责为失业人员提供住院、异地就医、特殊疾病申报、生育保险待遇兑现等医疗服务工作。

2、参保及缴费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月的20—25日将当月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情况向医疗保险申报征缴机构进行申报,为新增失业人员办理参保登记,为停发失业保险金人员办理停保申请,按《申报缴费通知单》为失业人员办理缴费手续。

3、停保及接续

因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而停保的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的可按规定跟随新单位继续参保缴费;未能实现就业的,根据本人意愿,可按规定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停保后随即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可不设等待期。

4、失业人员转移

失业人员在省内跨医疗保险统筹地区流动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关系随同转移,其纳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应缴纳的费用,由为其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失业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同转移,执行转入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其应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转出地标准一次性划入转入地失业保险基金。转入地失业保险机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为失业人员办理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缴费手续。转出地划转的资金不足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由转入地失业保险基金予以补足;超出部分并入转入地失业保险基金。

5、重复缴费的情况

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后,因用人单位和本人预缴或用人单位补缴等原因导致重复缴费的,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对后,可将重复缴费部分退还失业保险基金。

6、两类特殊情况

(1)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3个月以内的失业人员,在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前提下,经本人书面申请,可将应为其缴纳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费按月发给本人。

第5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1)强化基金内控意识。对于基层社会保险基金的内控意识的强化,首先要强化基金风险理念,管理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基金面临的诸如信息系统风险等在内的风险越来越多,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基金内控管理的重视,尤其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进而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的降低。其次,要建立责任制度,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作用,建立领导责任制,避免发生不良行为。第三,降低内控成本,提高内控效率,要结合相关机构的情况,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受到最佳的效益。

(2)加强对内部组织的控制。首先,要科学合理的设置科室和岗位,定期对科室设置与岗位分工的合理性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保证内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实现工作部门与工作人员各负其责。第三,控制内部纪律,各个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部门的特点,针对具体的岗位,制定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内部纪律要求,使得内部控制的刚性增强。

(3)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对于业务流程的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将社会保险基金内控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做到位,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面梳理工作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流程关键点,将各个职位的工作责任与监督检查标准落实到位,从制度上对相关部门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其次,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将社会保险基金内控的相关要求纳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中,对管理风险起到良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使得基金安全得到保障。第三,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尽量将医疗、工伤、生育,以及失业等保险全部实现各个地区、各个省市级别的联网。

(4)加强对内部管理的控制。首先,要积极探索对基层社会基金内部控制有效监管的办法。省市级别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经常针对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同时要加强监督流动,尤其是内控方法,要重点探索。其次,要加强对基层经办机构资源的整合,由于基层机构编制不足,并且专业人员及少,养老(含生育、工伤)、医疗、失业等保险经办机构分开设立,出现了严重的人力资源不足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强基层经办资源的整合,建立集中统一的基层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种管理服务风险的良好解决。

第6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1、存在问题:新考录人员试用期内实际在事业单位工作,但因未落编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不能按事业职工缴纳,工龄和职称聘任时间不能连续计算。经过人社局多次协调各用人单位、财政局、社保局、机关事业保险局、失业保险局,历时半年仍有部分业务不能办理。

其中,经过协调相关机构,试用期养老保险业务因未进编制,只能在社会保险局按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待试用期满进编后转移到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继续缴纳,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各单位经办人员和职工普遍搞不清楚。一些原在异地缴费的新考录人员,需多次请假往返异地社会保险局、机关事业保险局协调办理。如果已进编制,则只需去异地办理一次,进了编制可以按月缴纳,不再需要办理补缴核定和单独向财政局申请补缴经费,政府、人社、社保、财政、单位之间不再需要单独行文、签字、审批、核定、申请经费、拨款、单位补缴、登记等等繁琐的程序。

试用期工伤保险,因未进编,无法缴纳。

试用期失业保险,因未进编,不能按事业单位缴纳。

试用期医疗保险,因未进编,需单独申请经费缴纳。

第7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目前,从总体上看,经办机构内控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还是基础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社保事业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用于规范社会保险经办人员行为、防范风险以及风险发生后用以评价和处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严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和明确的职责体系、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和健全的信息系统等。然而,一些经办机构忽视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没有业务操作系统,没有明确而全面的授权审批制度,也没有针对具体业务流程设计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没有一套发生风险后的有效处置措施,内部控制处于十分粗放的状况。例如在有些经办机构,业务审批由一人全程办结,维护数据记录等核心数据由一个人操控,同时,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又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等。

二、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

实施内部控制需要有效的组织保障。在通常情况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集中、独立、全面的组织职能体系为基础的。组织职能体系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设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制定内控制度和监督内控实施的专门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内部控制就会流于形式,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大部分县一级经办机构、部分市一级经办机构、个别省级经办机构没有专设的稽核(审计)部门,未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方合理分工和相互制衡的权力约束机制。同时,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紧张,工作头绪多,从而导致内控管理形式上难以具体操作。同时,内控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现有的经办机构特别是县级经办机构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回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是基层社保机构很难招聘到真正懂业务的专业人才。再者,现有工作人员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上岗后主要是通过前任业务人员的“传帮带”,很容易形成偏离内控要求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

三、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薄弱

有效的经办机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更需要能够保证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目标的价值观和精神寄托。但经办机构文化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即在教育员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依法合规、审慎诚信等思想教育方面,与建章立制相比还欠功夫,甚至有的地方还很薄弱,控制环境缺乏灵魂,对内部控制正确认识不够,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观念淡漠,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将内部控制工作当成当前社会保险新形势下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因而工作缺乏主动性。

从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出发,跟踪世界内部控制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强化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控制方向上,着力构建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同其他管理科学一样,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20世纪末,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内部体系的防范,而应从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前瞻性的视角去应对。2004年10月,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SO)正式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内控,并且会全面取代内控,从而形成了内部控制向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合理性。为此,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企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即由内部控制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风险来源随着系统开放程度的扩大而更加复杂。为保证实现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构建一个以风险为导向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控制体系,并着力由内部控制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这项规定对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着力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包括社会保险稽核、社会保险反欺诈、社会保险经办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基金安全管理等项内容。只有全力做好这些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应对经办机构内外的各种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目前,社会保险反欺诈工作仍显薄弱,难以遏制日益严重的社会保险基金欺诈冒领行为。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立法,加大打击力度,以提升经办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二、在控制方式上,着力完善信息系统控制

随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的业务量不断增加。因此,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业务经办风险进行控制,才能适应社会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应侧重于通过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来实现对经办风险的控制,向“人控加机控,以机控为主”转变,即在组织内部控制模式上,突出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业务流程控制。通过在业务流程中嵌入程序化的控制环节,提高内部控制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成本。

(一)流程再造优化信息系统控制环境

主要是围绕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满意度和最大限度地防范经办操作风险、节约经办管理成本等,优先对那些已经不适应或风险问题突出的业务流程实施再造。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以流程为导向配置经办岗位和明确岗位权责,为开发信息系统功能,设置程序化控制环节创造必要条件。

(二)抓住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机遇

“金保工程”建设为推进社会保险经办信息系统控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社会保险经办系统应统筹内部控制设计,结合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统一业务流程和经办规程,有计划地实施信息系统控制,力求实现三方面变化。一是通过完善信息系统,使内部控制手段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实时控制,变被动控制为积极的预防控制。二是充分依托信息化技术,在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扁平化的同时,简化内部控制层次,包括监督检查内部控制,总体降低内部控制成本。一方面,经办机构的管理层、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人员,可以直接监督所有经办人员的履职过程,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另一方面,使内部控制从管理者或监督检查人员单兵作战,转变为全员参与、协同进行内部控制的局面。无论是管理者、监督检查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均可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人员的作用,提高整体的内部控制能力。三是通过信息系统控制,对风险级别高的数据项,设置业务操作中的数据逻辑控制,对不规范的操作进行预警或提示,杜绝部分不符政策规定或逻辑关系的数据进入数据库,提高数据的质量。

三、在控制成效上,着力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

国内一些社保经办机构并不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仍然发生了失控事件。这都与经办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设计缺失,特别是与内部控制运行失效有关。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他的企业“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对于内部控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经办机构来说,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应从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出发,多措并举。

(一)强化领导层内部控制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实现社会保险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经办机构领导层应尽的职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表明,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另外,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所谓的内部控制体系,其实质是一整套有效的质量责任体系。只要人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就能建立起有效的防范体系,而在这个责任体系中,明确领导层尤其是明确“一把手”负主要责任更是关键。要将内部控制工作当成硬性任务常抓不懈,列为领导目标责任制,要像抓社会保险征缴、社会保险清欠、社会保险扩面那样狠抓内部控制工作,发现风险苗头就及时纠正。

(二)上级对下级经办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监管

国际经验表明,促进内部控制建设仅仅依靠一个组织的自身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一过程中,监管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中,上级经办机构应对下级经办机构内部控制进行监管,包括科学地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将监管的重点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转移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上来。监管方式主要是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其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应有区别地开展监管,有效利用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将检点放在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经办机构。最重要的是监管不能走过场,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内部控制检查评估标准和程序认认真真地得出检查结论,提出整改意见,扎扎实实地监督问题整改。通过监管,要让被监管部门确实看到自己工作存在的缺陷,确实了解由工作失误而产生的潜在风险,确实提高经办工作水平。

(三)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内部控制能力

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业务性、综合性都很强的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的队伍履行职能。在金融机构、商业保险机构和许多大企业,都设置有负责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不长,整体上缺乏高素质的内部控制设计和组织管理人才,特别是面对信息化发展和全面综合实施内部控制新形势的挑战,经办机构应健全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和专业队伍。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全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各个岗位履行内部控制职责的能力,提高经办操作效率、质量。

四、在控制环境上,着力培育内部控制核心文化

第8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县XX局

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深化“放管服”和“四办”窗口服务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及公共服务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公共服务监督,整体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现将我局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局长XX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放管服”工作顺利推进。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力度,把该放的权力放出去,该取消的取消。切实规范行政审批办理。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列明行政审批事项设定依据、申请条件、基本流程、审批时限、审查环节、内容、标准、要点、注意事项等,做到统一审批标准,简化审批手续,严格规范办理。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制度,明确各个节点承办岗位、审批权限、运行程序、承诺时限、经办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简化行政服务事项的办理內容,缩短办理流程,凡申请材料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实行即时即办,切实优化服务,提高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率。积极推行“一窗式”受理,对适合网上审批的实行网上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严格按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落实省、市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大力推进XX部门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截止目前为止,“双随机一公开”共公示xx家抽查企业。同时紧紧围绕加大就业、社保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要求相关业务科室,下属参公单位要按照上级决策部署,以严明的纪律、扎实的作风、有效的举措,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

二、不断优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1、围绕“稳增长”做好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面向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就业专项活动的公开工作。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周”、“就业扶贫行动月”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活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2、围绕“促和谐”做好劳动关系工作。积极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xx%以上。做好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着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办案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接受登记xx次,裁决案件终局xx件,非终局xx件,调解案件xx件。做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加大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着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截止目前,共办结举报、投诉案件xx件,立案xx件,结案xx件,为xxx余名劳动者追讨工资xxx余万元,结案率xx%。

二、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服务质量。编制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向社会公开并实时更新、动态管理。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少压缩办理要件,合计xx项(件),缩减办理时限。持续加强XX窗口服务建设,设立XX局责任领导巡查制度,全局范围内设立工作人员桌牌,窗口工作人员佩戴胸牌,实行首问责任制。加快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窗口标准,优化窗口服务流程和业务控制流程。畅通优先服务“绿色通道”。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大力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三、优化四办服务,简化办事流程。针对政务服务“四办”事项,我局认真梳理及统计本局政务服务整体情况,细化到各局属单位,各业务股室,压缩时间、精简材料、简化流程,改革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一)行政许可(总计x项):分别是xxx工作制审批。其中xxxx许可由原来xx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更改为xx个工作日)。此三项都已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二)公共服务事项:

1、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合计x个子项):

(1)xxx介绍: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x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2)xx登记: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x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3)xx登记:流程再造前办理要件数为x件,流程再造后要件数为x件。(4)xx登记: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x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5)xx: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x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6)xx指导: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x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7)xxx服务: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x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公共就业服务事项总计流程再造前需要x步流程,x个要件,优化了x个环节,减少了x个要件。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时间。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1)xxxxxx接收,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出,取消了档案收费的规定。在此过程中简化了x个工作程序,方便了办事群众。

(三)行政给付事项

1、xxxxx核定给付: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5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核减原失业人员每月采集指纹进行指纹生存认证环节,节约了失业人员办事时间及成本。

2、xxxxxxxx医疗保险给付:由原来流程再造前需要办理要件x件,现优化为需要4件。办理时限由原来的x个工作日缩减为x个工作日,从原来的一个月报销一次改为半个月报销一次。

(四)行政确认事项

1、xxxx缴费基数的核定确认:流程再造前分x步,优化为x步。

2、xxx参保登记:流程再造前办理流程分5步,流程再造后流程共计x步。

3、xxx医疗保险参保登记:流程再造前办理要件为x件,优化后仅需身份证x个要件即可。

4、xxxx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流程再造前需要办理要件为x件,压减为x件。

5、xxxxx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核定:流程再造前办理要件为x件,压减为x件。

(五)行政征收事项

1、xxxx基本养老保险费征收方面;由原来参保单位自行缴纳优化后改为由银行代扣代缴。减少了中间环节,真正做到给参保单位减负。

2、xxxx医疗保险征收:流程再造前办理要件为x件,流程再造后压减为代购代缴银行账号x个要件。

(六)积极推行“一网通办”。在xx保险待遇核定给x付、xxx险参保登记(xx保险参保登记)、xx保险缴费基数的核定确认(xx保险缴费基数的核定确认),xx就业服务(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五个事项上实现了全流程网办。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第9篇:办理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刊、专栏等方式,通过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保险扩面的良好氛围。

二是认真扩面检查。社会保险扩面重点围绕用工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申报缴纳稽核、农民工工资清欠和是否有使用童工等情况展开。通过查看凭证、会计报表情况,检查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合同签订、申报核定等工作,督促他们按规定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与税务、工商部门互通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和年检情况,新增纳税企业和纳税人情况,养老保险参保和缴费情况,以增强监管的主动性。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岗位分散和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现场办公,方便参保缴费。对县外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通过广泛宣传为他们接续养老保险提供方便。同时,扩面工作还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外,督促其他职工都要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范围。

三是依法督促整改。针对部分单位有经济能力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而单位负责人认识上不足,导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展缓慢,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依法督促限期改正或强制缴纳。

二、存在的问题

峡江县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困难还非常多。据统计,到20****年9月底,除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424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82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结余146万元,生育保险基金结余5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430万元,医疗保险基金结余629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社会保险基金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将会出现缺口。收支缺口的出现,将使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大大削弱,使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事业的协调发展要求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县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位负责人认识不足。由于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对社会保险重要意义认识的不足,导致劳动者应保未保、已保未缴、已缴停缴等现象屡见不鲜。在上门做其工作要求其为劳动者办理参保手续时,他们总会采取“游击战”等种种方法来应付劳动保障执法人员。对于民营企业,情况更不好,他们常常是以“今天老板不在,明天会计不在”为借口予以应付。即使老板在也只谈他的业务,把执法人员晾在一边不理不睬,常使得执法人员十分尴尬。(二)企业负责人法制意识不强。县域经济民营化后,用人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运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些用人单位负责人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诸如,用工事前事后不办理录用备案手续,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管理上采取家长制、一言堂、老板一人说了算,劳动者谁提出合法要求,谁就随时会被辞退走人的可能。(三)制约措施不力。尽管《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早已明确规定,对不按规定参保或履行缴费义务的单位和责任人可处罚款,而在实践工作中,可操作空间太小,加上方方面面关系网等诸多干扰因素的存在,处罚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四)宣传力度不够。有些用人单位法人和劳动者对参保政策了解甚少,造成不愿办理参保手续。随着企业改制不断深入,民营企业日益增多,广大民营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成为当今社会保险扩面的重点。有的老板认为自己就是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不容易,为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愿给被雇用的劳动者参保。有的企业老板虽然愿给劳动者参保,但有的外来劳动者则不愿参保,认为打工不固定,片面认为单位即使要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自己本人还需要承担一部分,为了眼前利益,认为不合算,只愿眼前每月拿几百元现钱放进自己的口袋才放心,这些现象较普遍地存在着。(五)相关部门缺乏配合协调。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是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作,扩面征缴工作应是全社会的义务。而从近两年的实际工作来看,相关部门缺乏有机配合,整体联动难度大,从而形成劳动保障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六)失业人员续保能力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续保工作,成为社会保险扩面的一个新困难。从2002年开始,随着全县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失业人员在不断增多,部分4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已办理续保手续,但大部分年龄在35岁以下的失业人员续保比例很低,不足30%,这部分人员成为社会保险扩面的一个新难点。失业人员本身就是社会救助和帮扶对象,更需要社会保障来解决其困难,因此参加社会保险就成为解决其丧失劳动能力、治疗疾病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此类人员基本生活也只借助社会保障,没有承担参加社会保险的能力,因此,失业人员续保工作已成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新困难。(七)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一是社会保险参保单位有局限性。养老保险、工伤、生育保险仅在企业中实施,机关、事业单位不参加。从我县企业情况看,企业发展空间有限,企业经营和效益存在不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参保对象,限制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范畴和支撑能力。二是参保对象有局限性。按照目前政策,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仅限于城镇人口参加,农村人口不能参加社会保险的限制给工作带来了很大制约。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还会遇到一些用人单位以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为由拒绝参保,如有些行业使用的促销员,事业单位使用的临时工、季节工等非正规就业人员,还有的小企业老板东躲不见面,不提供账号、地税登记号,对执法人员下达询问通知书全然不顾,做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对以上这些行为,政策上没有明确的规范,劳动执法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四是工伤保险在建筑领域、路桥建设等用工弹性大、流动频繁与缴费实名制很难操作。五是民营企业主存在观望、攀比。一方面以县政府优化环境为理由,利用廉价劳动力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另一方面,以类似的企业未参保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同时,职工为了眼前的利益,认为只要按月拿到工资就可以了,参不参保无所谓,缺乏维权意识。六是较好的事业单位以职工不会失业为由,对参加失业保险持抵制态度。

三、有关建议

为改变目前社会保险扩面的被动局面,现就做好我县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体联动。政府要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领导小组,采取首长负责制,要开展实质性工作,定时“议事制度”等。因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要加强税务、工商、财政、审计、体改等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社会保险扩面牵头职能,加强督促指导和基本管理,做好政策解释、宣传,加大扩面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核尽核。安全生产监督局将各类矿山、化工、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参加社会保险,特别是工伤保险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依法督促其参保,否则不予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建设、交通、水务、发展改革、工商等部门在核发、工程招投标、办理工商年检、核发税务发票时,要先查验《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缴费凭证,督促未参保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并缴费后,再办理相关手续,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参与职工管理、推行集体合同协商制度中,要把社会保险作为重要内容。公安部门要提供外来人员有关资料,督促流动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司法部门要及时受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强制执行申请并负责执行。工业园区办要协调民营业主为社会保险扩面提供方便。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进行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营造参加社会保险利国利民的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解决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认识上的不足和观念上的误区。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意识。

(三)加强依法征缴,定期通报。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做好征缴范围内各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和征缴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稽查手段,定期、不定期的有重点稽查用人单位申报的基数、比例、工资总额及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等,强化基金征缴力度。为彻底扭转部分单位“扩面”工作乐意的就参加,不乐意的就不参加这个怪圈,由县政府出面,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比如:以县政府督查室的名义定期下发社会保险扩面政务督查通报,并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到位。对欠费较大的单位可在办理单位退休手续、享受社会保险优惠政策上予以冻结,并责令其限期予以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