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精选(九篇)

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

第1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84-01

呕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其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刺激延脑呕吐中枢,反射性引起幽门、胃收缩,贲门松弛,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升高,导致胃内食物和胃液经食管排出体外。轻者是吃奶后少量奶汁从口角处溢出,较重的大量奶液从口鼻涌出、甚至喷出,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1临床资料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了66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38例,女婴22例,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1例,颅内出血者11例,缺氧缺血脑病者4例,喂养不当者5例,感染性疾病者15例,消化道疾病者10例,胃食管返流者10例,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及原因

2.1 呕吐羊水 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2 喂养不当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2.3 胃黏膜受刺激 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DIC等引起胃肠道出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4 颅内压增高 常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张力高,用脱水剂治疗并同时治疗原发病。

2.5 感染 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也可有胆汁,尔后出现腹泻。

2.6 胃肠道功能失调

2.6.1 贲门―食管松弛 在新生儿中占重要地位,常在喂奶后平卧时引起,呕吐物为奶液,也可有陈旧性或新鲜血液,呈喷射性呕吐,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1~2个月可自愈。

2.6.2 贲门失弛缓 呈间隙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即有乳汁溢出,用654-2等抗胆碱药有效。

2.6.3 胎粪性便秘 若生后数日内不排便或排便量过少,则引起腹胀、呕吐物量呈褐绿色或褐黄色粪便物,腹壁见肠型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肛查或灌肠排便后呕吐消失。

2.7 各种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大性狭窄或任何肠段产生的闭锁式狭窄等,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3 新生儿呕吐的观察

3.1 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 出生后1周内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应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观察呕吐的类型如属于溢乳,无压力呕吐,喷射性呕吐,频繁呕吐,间隙性呕吐,均应及时记录。

3.2 喂养与排便的观察 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3.3 患儿的反应情况 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3.4 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 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

4 护理

4.1 禁食,胃肠减压 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2]。

4.2 喂养不当所致呕吐 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4.3 洗胃、灌肠 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对胎粪性梗阻引起的呕吐,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呕吐停止。

4.4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脑炎。

4.5 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 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口对口人工呼吸[3]。

4.6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7 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 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4]。

4.8 做好婴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婴儿出生后,其家长既高兴又紧张。由于缺乏育儿知识和经验,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护理好孩子,加之婴儿出现呕吐等异常现象,内心更加恐惧。护理人员应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特点,生长发育知识,喂养方法和呕吐的处理方法,使其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婴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5体会

体会

新生儿肌肤特别娇嫩,全身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对新生儿进行专门的护理和关照。由于产妇产后体质虚弱、疲劳且初为人母,许多年轻妈妈缺乏抚育孩子的经验,面对小儿突如其来的呕吐,大多部分家属不知所措甚至恐慌惊乱,更不知如何去护理新生儿,这就更进一步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全面地做好新生儿期的护理指导,帮助母亲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6-440.

[2] 崔炎.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

第2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患肠道传染病?

1孩子天性好奇,小手喜欢到处摸

孩子的一双小手闲不住,爱到处摸,在不经意间会沾上各种各样的病菌,如果没有及时洗手,就会为病原微生物经手到口的传播创造条件,因而更容易患上各种肠道传染病。

2孩子肠道结构和功能还不成熟、不完善

肠道黏膜表面细胞的连接并不只是紧紧连在一起,而是既紧密连接,在特殊信号指导下又能分开。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不仅能直接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必要时还能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分泌液体,将吸附到黏膜上的病原微生物冲刷掉,有效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孩子的肠道还在生长过程中,黏膜细胞连接不完善,细胞间连接调节差,病原微生物相对容易入侵。

3孩子肠道益生菌总量不足、组成不稳定

成人肠道中寄生着大约2 千克细菌,其中大多为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能分解、利用肠道内的食物残渣,释放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等,还能帮助人体对抗其他病菌,如抑制大肠杆菌、拟杆菌等生长,阻止痢疾杆菌、粪链球菌等吸附到肠道黏膜而侵入人体等。

刚出生的新生宝宝肠道是无菌的,不过,出生几天后,细菌就在新生儿肠道中定植并迅速繁殖增加。但与成人相比,孩子肠道益生菌的总量不足,组成也不稳定,因而抵抗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也明显不足。

不同喂养方式,宝宝肠道细菌组成也会不同

母乳喂养宝宝的肠道细菌以双歧杆菌为主,达到总数的90% 以上;配方奶喂养宝宝虽然也以双歧杆菌为主,但只占40% 左右,而大肠杆菌等的数目则明显增加。肠道菌组成不同,对宝宝的免疫能力和免疫平衡有显著影响,比如母乳喂养宝宝肠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下降。

肠道传染病的典型表现

腹泻、呕吐是肠道感染的最典型表现。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感染大多先有腹痛,随后出现腹泻,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大多表现为先是发热、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并常伴有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高热不退、频繁呕吐、剧烈腹痛、大便中带血或脓血、精神委靡是肠道感染的严重症状。

肠道感染的传染性比较强,在幼儿园、小学中常集体发病。

护理的2 个重点

补水

肠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和纠正脱水。口服补液盐适合轻、中度肠道感染患儿在家庭中使用,按说明配制后少量多次喂给孩子。1 岁以下的宝宝每15 ~ 20 分钟喂1 小勺, 大约5m l ;1岁以上的宝宝每15 分钟喂1 ~ 2 勺,大约10m l。如果腹泻频繁,每次腹泻后都应该加喂10 ~ 15m l ;如果孩子呕吐,则等待20 ~ 30 分钟后再少量喂给。

饮食

没有呕吐或轻微呕吐的宝宝,应该尽量保持原来饮食, 不必限制饮食, 更不能禁食。吃奶的宝宝可以继续喂母乳和配方奶。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或大孩子,也可以继续喂给孩子喜爱的食物,但饮食要清淡,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包括纯果汁或甜饮料,以免加重腹泻。呕吐频繁的宝宝,除了继续少量多次喂给口服补液盐外,暂时停止喂奶或其他食物,等呕吐停止3 ~ 4 个小时后,尝试少量喂给稀粥等流质,呕吐停止8 个小时后可逐渐恢复原来的饮食。

用药的2 个原则

1不要马上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可以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同时,区分肠道感染病原是病毒或是细菌比较困难,因此不建议马上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盲目滥用抗生素反而可能杀灭肠道益生菌,致使腹泻迁延不愈。同样,也不应马上使用止泻药物,否则可因延迟病原微生物排出而加重病情。

2补充益生菌和锌

目前推荐使用益生菌类制剂和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作为肠道感染时的辅助治疗药物。益生菌和微量元素锌具有增强肠道益生菌,保护和修复黏膜细胞,调节肠道通透性,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对付腹泻的2 种食物

宝宝能吃辅食以后,有两种食物可以帮助宝宝对付腹泻。

熟苹果泥 将苹果隔水蒸熟,去除果皮和果核,捣烂成苹果泥,也可以去皮、去核后加少量水直接煮烂成苹果泥。苹果泥中的果胶能吸附细菌和毒素,而其中的鞣酸则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焦米汤 将大米或婴儿米粉用文火在锅内翻炒至焦黄后,加水搅拌煮成糊状。大米或米粉炒焦后,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炒焦后的淀粉还有吸附肠内细菌、毒素及气体的作用。

第3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A 小儿厌食,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上多称之为消化功能紊乱。发生厌食的原因有两种:1.消化功能不良;2.疾病因素:如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胃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

建议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规律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

Q 宝宝1岁多,睡觉时喜欢趴着睡,帮他调整姿势很容易惊醒他,而且没一会儿又趴着了。趴着睡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怎么帮他调整过来?

A 宝宝的睡眠姿式一般有以下三种:趴睡、仰睡、侧睡。

趴睡: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宝宝趴睡时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惊醒,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还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反流到口中引发的窒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床铺不能过软,周围不可以放置任何毛巾或玩具,以免发生窒息。

仰睡:可以直接观察宝宝睡况,四肢活动灵活,但是对婴儿不一定合适。因为婴儿容易发生呕吐,这样的睡眠姿势容易因呕吐物而引起窒息。此外,如果宝宝患有腺样体肥大,仰睡容易引起腺样体下垂,导致呼吸道梗阻而打鼾。

侧睡:我们通常习惯让婴儿侧睡,右侧卧可减少呕吐或溢奶的发生率,但是宝宝不容易控制,而且左侧卧位容易引起婴儿呕吐。

在宝宝安全的情况下,三种睡眠姿势均可以。如果你不想让宝宝趴着睡,可以在宝宝睡熟了之后,把他翻一下身,变成侧睡或仰睡。

第4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遇到何事都恐慌。纽约市心理学家利昂・霍夫曼博士表示,很多新爸妈对宝宝吐奶、呕吐等身体反应太过敏感,担心小家伙排便次数不正常,吃的是不是适量,哭得正常不正常等。带孩子的头一年,父母往往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神经紧张。其实宝宝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反倒是父母的恐慌可能会带给他们不好的影响。

不让孩子哭出声。大多数人认为,照顾周到的父母可以保证宝宝不哭。《妈咪婴儿基本护理指南》的作者珍妮弗・沃克博士表示,宝宝爱哭是天性,未必是因为父母“服务”不到位,他们即使吃好了也能哭得撕心裂肺。当然,如果宝宝哭了1个小时也哄不住,且伴有发热、皮疹和持续呕吐等症状,则务必赶紧看医生。

叫醒宝宝喂奶。人们普遍认为母乳太稀,如果宝宝只喝母乳夜里一定会饿,得中途弄醒他们再喂次奶。事实上,母乳绝对够宝宝安心地睡一整晚,妈妈们大可放心。

溢奶呕吐分不清。沃克博士表示,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频率。如果你的宝宝肠胃有问题,那么不管喂没喂食,每隔30~45分钟都会吐一次。

宝宝发烧乱吃药。3个月之前,宝宝体温超过38℃应看急症;若是接种完流感疫苗24小时内发烧,则不用太惊慌。有些年轻父母一看到体温上升就给宝宝用退烧药,这是非常不对的。

车内不装婴儿座。一般的汽车座无法替代婴儿座椅。建议选择优质婴儿座椅,请专业人士协助正确安装在车内。

宝宝口腔不护理。要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牙科医生建议:为了防止宝宝蛀牙(奶瓶龋齿),睡前别让孩子叼奶瓶;勤用湿纱布为宝宝清洗牙床;让宝宝1岁以后开始学刷牙。

夫妻生活被忽视。有了第一个宝宝后,初为人父人母的兴奋会冲淡夫妻间的情感交流。专家表示,全身心投入在宝宝身上时,也要抽空想想伴侣。

宝宝面前常争吵。宝宝3个月大时就能感知周围的气氛了,所以不要经常吵架,以免吓到宝宝;当然也别太过于压抑情绪,冷战同样会伤害宝宝。

第5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科医务人员;孩子;家长;医院;诊室;看病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健康教育工作多向功能的重要体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贯穿于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管理等许多具体环节。医院不仅负有抢救治疗病人的职责,也担负着向广大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预防工作,帮助群众建立自觉自愿的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和维护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生物环境和医疗环境,这虽只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但已成为医院工作不可缺少内容。[1]

孩子身体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作为儿科医务人员,经常与家长接触,发现好多家长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带孩子进医院看病,如何带孩子看病,带孩子看病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由于不正确带孩子进医院看病而延误病情,浪费人力物力的实例很多。为此,我科医务人员在确定家长的教育需求后,结合临床观察研究和生活经验,查找资料,将得出来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家长,主要内容包括:

1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前

1.1必须判断孩子有哪些不适。

1.1.1神智精神萎靡,疲乏,不爱玩耍,好哭闹;或神志不清。

1.1.2哭声哭是孩子的语言,如果突然啼哭、哭声异常。

1.1.3面色潮红、苍白或青紫。

1.1.4体温高热抽搐,二便失常,或皮肤伴有疹子等异常。

1.1.5皮肤红肿化脓,疹子,出血点或外伤流血等。

1.1.6呼吸呼吸音异常,听之鼻腔有异物感。有咳嗽、咳喘,咳痰,痰的颜色、气味、性状、量等有异常。

1.1.7睡眠嗜睡或昏睡,是摇叫不醒或是稍有动静则不能入睡;睡眠中惊叫,烦躁不安,摇头,手脚乱动,夜啼,多汗等。

1.1.8饮食食欲不振,饮食减少,哭闹拒食,呕吐等。饮水情况:口干舌燥喝水或是总想喝水。

1.1.9二便大便的次数,形状,性状,量,颜色,气味的异常。小便的量,颜色,气味的异常等。

1.1.10异常呕吐呕吐物的性状,量,颜色,气味以及次数。

1.1.11其他异常眼睛发红,流泪怕光;或身体某个部位有异常;或前囟门饱满,脖子发硬;或四肢活动异常,或抽搐;或进食异物和毒物;或食物引起呛咳或呼吸困难;或肚子异常疼痛;或进食鱼及其它动物食品被骨头刺到等等。

1.2判断病情急缓前囟门饱满,脖子发硬;神志不清,抽搐,高热抽搐,呕吐及腹泻不止,;肚子疼痛,哭闹不止,外伤流血骨折,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食异物和毒物,或进食鱼及其它动物食品被骨头刺等等,为急诊。急诊就近医院看,必要时,可拨电话120。

1.3家长必须注意的几点

1.3.1家长首先要镇定自若,给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孩子就会安静听父母的;反之,家长惊慌失措,不能控制感情,孩子就会更加惊恐哭闹;平时娇生惯养的孩子,见家长对自己的病如此焦虑,就更会小病大嚷,无病,这样不但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会掩盖病情,妨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家长保持镇定自若对稳定孩子情绪非常重要,孩子稳定的情绪是病情不加重的前提。

1.3.2孩子穿戴要适中,孩子穿衣过多或过少都是对病情不利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了不能再着凉,就将孩子包的严严实实,这样不但不利孩子呼吸,汗出过多,而且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窒息死亡。包裹严实,原本发热的孩子体温就会更高,容易引起抽搐。还有,头面部被盖住,家长看不到孩子病情变化,容易延误病情。孩子穿戴应按当时的季节气候冷暖穿衣包裹。

冬天,可戴口罩帽子,适度的衣服或大衣毯子包裹,千万不能捂嘴。冬天当然也不能少穿衣服。很多家长夜里带孩子看急诊,是急急忙忙把孩子从床上抱起来就走,常常连鞋袜都没穿;这样很容易使病体着凉,加重病情或产生其他疾病。

1.3.3尽量不要给孩子吃东西。孩子生病家长很心急心痛,孩子想吃什么,家长都会尽量满足。

有些孩子吃东西,会影响诊断和治疗,甚至加重病情。有些消化道疾病,因乱吃东西,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使病情更重。有些疾病对食物有禁忌,吃了使病情恶化。有些疾病的诊断需要空腹抽血检查,因进食而不能立即抽血,只好推迟到第二天空腹抽血检查。所以,想给孩子吃东西,最好在看完医生后,根据医生的嘱咐,适当给孩子吃一些。

1.3.4疾病的种类和轻重缓急的不同,护理和注意事项也有区别。

发烧的孩子,最好带些温开水频频喂孩子,也可带湿冷毛巾或降温贴贴敷在孩子前额。如果孩子发生惊厥时,可掐人中(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注意保持安静,减少刺激,忌强拉硬拽。

腹泻的孩子,可备低盐水,可随时喂。并多带裤子及纸尿裤;纸尿裤上的大便可保留到医院去化验。孩子如有呕吐,要将孩子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

咳喘,呼吸困难的孩子,要竖抱,可空心掌拍其背。哮喘的孩子,要避免尘土飞扬或有强烈异味的路,不能用衣物盖住头面部,使其呼吸更困难;应取半卧位。

腹痛的孩子,如果按揉有减轻,可能是蛔虫引起的腹痛,可继续按揉;如果按揉疼痛加剧,则不能继续按揉;因为,腹痛原因很多,如果是肠套叠,用力按揉,可使肠套叠加重;如果是化脓性阑尾炎,用力按揉,可能会使化脓处穿孔破裂,引起腹膜炎等等。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孩子应取头低脚高平卧位。

胸膜炎,肋骨骨折的孩子,应取健侧卧位,避免患侧卧位加重孩子痛苦。

1.3.5该带的东西,如:孩子衣服裤子几个空塑料袋;毛巾,纸,水杯。小婴儿还要带奶粉,奶瓶,纸尿裤等;可带些玩具和书;有体温计的也带上,可随时测量孩子体温(及时报告医生,并能避免交叉感染)。

再次进医院看病的孩子,家长要记得带病历及各种检查单,就诊时吃剩的药物。(这样,既能给医生提供一些资料,节省时间,又不会浪费再次买病历及药的钱,还有不必要的检查)。

哮喘的孩子,有剩余的哮喘雾化液及雾化器也要带上。

有特别的标本,如:食物中毒的呕吐物,异常尿粪便标本,异常的痰标本等。(能及时给医生看并能及时化验检查)为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还有,千万不能忘记带钱或各种就诊卡。

2到医院后

2.1初次看病的,可向导诊人员询问看病程序,并建立门诊病历本,填写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地址,电话号码等以方便医生建立挡案。(看病后此病历要放在家里固定抽屉,再需看病时带上。)

2.2达到诊室,家长必须提供的

2.2.1体温,神智,哭声,面色,皮肤,呼吸,呕吐,二便,睡眠情况,饮食情况以及其他异常状态等。

2.2.2发病时间孩子患病时间的长短和发病过程,间隔时间。

2.2.3病史出生顺利否,母亲妊娠月份够不够,母亲妊娠时的身体状况,孩子以前病史及家族成员的病史。家庭中有无遗传病、传染病史,过敏史;在托儿所、幼儿园的孩子,还应讲清有无其他孩子患传染病及类似病。

2.2.4以前的诊治孩子来医院就诊以前,是否还去过其他医院诊治过。已服过什么药,计量多少,做过什么检查,都要向医生讲明,避免重复检查浪费时间和短期内重复用药引起不良后果。

2.2.5病情比较复杂的,家长述说时要按发病的前后顺序,把病情发展变化的情况,一一向医生讲清。

2.3在诊室家长要注意

2.3.1有多个家长带孩子看病的,最好由一个人述说病情,说的不对,可由其他人补充或纠正,不要顺口答应医生"是是是"。

2.3.2年龄小,特别是五六个月以前的孩子,在进诊室之前,最好先让孩子排尿,或包纸尿裤,免得检查孩子时,大小便弄到家长或医生身上,搞得家长很尴尬。

2.3.3医生给孩子检查时,要把孩子脸朝向医生。孩子的面色、表情,对判断孩子的病情很有帮助。

2.3.4冬天穿得衣服比较多,家长一边述说病情,一边解开孩子衣服,能节省时间,有利医生尽快做出诊断。

2.3.5医生在用听诊器检查孩子时,家长不要说话,因为医生专心听心音或肺部的声音,听不清你对他说什么,也影响医生对孩子的听诊。

2.3.6咽喉部检查时,大人应将孩子抱紧,把孩子的两腿夹在大人两腿之间,一只手按着孩子的双手,另一只手夹者孩子的头部,免得孩子乱动,医生看不清咽部。

2.3.7不要指导医生开贵药,开多药,因为“药不对症,参鹿亦毒”。

2.3.8家长不要见到孩子哭就用力摇晃,拍打,还发出声音大声哄逗,这样做,孩子啼哭没有停止,却增加了诊室的噪音,影响医生看病。

2.4孩子出汗,要及时擦汗换衣呕吐物或大小便弄湿衣裤,要更换;小婴儿要及时换纸尿裤。换下的脏衣裤可放入空塑料袋里带回。

2.5发热口渴的孩子可喂水无消化道疾病的小婴儿饿了可喂奶或奶粉。

2.6哭闹的不耐烦的孩子,可以给玩具或看书。

3看完病

看完病取药时,要问清楚药的用法,液体药要注意瓶塞是否塞紧了。

要认真按医嘱吃药打针,做检查。如需要点滴或住院的,就按医院规定办理手续,不要因为怕孩子皮肉痛,而舍不得点滴或住院,而使孩子病情加重。

4带孩子看病的注意事项

4.1忌,一发烧就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就往医院跑,一天甚至几次,这是因为生病的孩子要多休息,而整天奔波与医院,不但人疲劳还会加重病情,又会被传染到其它病。(医院既是治病的场所,也往往是传播疾病的地方。)

4.2忌一天换个医院及几个医生看病。

4.3不必追求到大医院看病。虽然大医院的医生多,分科细,医疗设备先进,诊治疑难病准确率高。但是,大医院病人多,病种杂,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就更大,这是不足之处。对孩子来说,大多患的只是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一般的医院都具有诊治能力,而且相对污染少。这样,孩子被传染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同时,近处就医也可免奔波之苦,有利于孩子健康。

4.4尽量减少在医院逗留的时间。医院虽是治病的场所,但也是疾病交叉感染的地方,孩子体弱,抗病力差,如果在医院逗留时间过久,必然增加被传染的机会。离开医院后要注意洗手、洗脸,防止传染。

4.5取药后,不要顺手把药递给孩子玩。以免还没出医院大门,孩子就把药弄丢或药瓶子打碎了;更重要的是怕孩子乘家长不在意时,乱吃药,那后果很严重。

4.6如口服药和针剂有剩时,可看清有效期,与其病历同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已发现很多家长因药没放好,孩子误服住院);下次看病时一起带给医生看(医生看看可以不可以用,量是不是足够,这样就不会浪费。)。

4.7孩子生病,家长上火,忙乱中要保持理智,不要责骂医生,要与医生配合,才能使孩子得到及时诊治。

4.8记得及时复诊。

5总结

经过我们儿科医务人员的指导的家长,很多能正确带孩子看病。

第6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这时候,妈妈需要的,

就是要有一些基本的

护理常识和镇静的态度。

怎么能够知道宝宝胃不舒服呢?

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

让宝宝多少觉得舒服些呢?

另外,在平时我们该如何预防

宝宝胃不舒服呢?

如何知道宝宝胃不舒服?

呕吐和腹泻都是小宝宝消化不良的具体表现。有时候,宝宝吐出大量的牛奶或者食物;有时候,同样靠吃奶的宝宝,特别是靠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忽然开始拉肚子;还有些时候,你会发现宝宝的大便过稀,渗入到了宝宝的尿布里,并且味道难闻……这些,都可能是宝宝“胃肠道”疾病的明确表象。

是什么让宝宝拉肚子?

病毒感染

1、胃肠炎通常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能够很轻易地通过在空气中的飞沫从一个人身上传染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或者是宝宝没有清洗过的手接触到了食物和玩具,这些都能够引起疾病和持续几天的腹泻,而宝宝在几周之内才能好转起来。

细菌感染

2、肠胃炎同样可以由细菌感染引起。没有做熟的食物,没有安全存放的食物,以及使用没有清洗干净的瓶子里面都存在细菌。

食物过敏

3、宝宝对食物过敏,这也可以引起宝宝的胃消化不良。当每次给刚刚断奶的宝宝吃一种新食品时,你可以细致观察他对这种食物的喜好,和食用以后的身体反应,以确定这种食物适不适合你的宝宝。

还有的时候,哺乳期的妈妈们会发现她们自己吃的一些食物,也会通过乳汁,引起宝宝消化不良。所以哺乳期的妈妈们在查找宝宝的腹泻原因时,也不要忘了留意一下自己的饮食是否完全适合你的宝宝。

你需要知道的“呕吐”的几种可能:

宝宝呕吐可能同时并发耳部感染或感冒,所以父母要注意宝宝身体是否发烧、疼痛或者出现疹子。

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宝宝由于呕吐而面色苍白,这可是宝宝患有肠胃炎的一个常见迹象。

如果宝宝出现喷射状的呕吐,并且看得出他似乎感到很饿,那么这也许是幽门狭窄的典型症状。婴儿先天性幽门狭窄是由于随着婴儿一天天长大,吃得越来越多,大量的食物积存在胃里又无法进入肠道,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婴儿在进食后出现剧烈的喷射状的呕吐。如果孩子有这种疾病,一般在出生一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来。由于患病的宝宝无法正常吸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宝宝的体重不会增加,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脱水现象。所以,如果宝宝出现喷射状的呕吐,家长必须马上带宝宝到医院去确诊,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必要时医生会对宝宝做一次小手术,以彻底解决宝宝幽门梗阻的问题。

严重的呕吐或腹泻还会使含有人体所需各种矿物质的水分大量丢失,如果宝宝没能及时摄入足够的水分以补充丢失的大量水分,就会出现脱水现象。如果宝宝还不到两个月或是出现了脱水症状时,父母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确诊。脱水的主要症状是:宝宝口唇干燥;尿液减少且颜色呈现为深黄色;皮肤缺乏弹性,头顶的囟门会凹陷下去。

宝宝腹泻出现脱水现象,

你应该―:

继续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要停止乳类喂养,只能给宝宝喂凉开水。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生病后恢复乳类喂养时,不能马上恢复到原来的浓度,而要先尽量稀一点,然后再少加一点水分,逐步回到原来的浓度。

保持镇静。及早就医。

如何避免宝宝胃不适?

母乳喂养是避免宝宝感染疾病的最好办法。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因此能保证婴儿少生病,尤其发生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几率少,且能预防过敏。

对于呕吐的宝宝喂奶时要慢,尽量不要让他吞进空气,宝宝吃完奶后,不要马上有太多的活动。

基本卫生9注意

由于宝宝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很易于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所以要注意宝宝的卫生。具体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去完厕所后,给孩子换尿布后,做饭前都要洗手。

2、擦拭杯盘用的抹布有很多的细菌。每天更换擦拭杯盘用的抹布,或是在热水中洗餐具器皿并让其自然风干。

3、不要让家中的宠物进厨房。不要把小猫使用的食物托盘乱丢在厨房里。

4、宝宝1岁以前,有必要对他刚刚使用过的玩具和给他长牙时咬的牙胶进行消毒。等宝宝更大一些的时候,偶尔用热的肥皂水清洗就可以了。

5、安抚奶嘴也要注意时常消毒。当宝宝不用的时候,你要记得把它放在消过毒的容器里。

6、奶瓶卫生很关键。宝宝使用的奶瓶是能够引起胃病的病菌的滋生地。要注意清洗喂养宝宝时使用的奶瓶、小勺等器具。清洗之后附加的消毒环节也要持续到宝宝1岁以后。

7、把准备好的奶瓶放在冰箱里,并丢掉调制好、存放在冰箱里超过24小时的、任何没有使用过的婴儿食品(用来哺育婴儿的液体食物,含有人奶中的大部分营养物,它们非常容易变质,要时刻保持新鲜)。

第7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小儿坠床的伤情判断

注意其神志的变化,有无昏迷

宝宝发生坠床后,不要立即将宝宝从地上抱起,动作也不宜过猛,以免导致其他不必要的伤害。宝宝如果摔下后,能够马上大哭,自行爬起或者翻身,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宝宝摔下来后没有哭,或出现意识不够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况;在摔后两日内出现了高声哭叫、反复呕吐、睡眠多、精神差或剧烈哭闹、四肢肌肉紧张、牙关紧闭等任何一个表现时;又或者出现了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水、两只瞳孔不一样大等情况,则应立即去医院。

即使摔到头部,也不要总怀疑是脑震荡。脑震荡的特征是会有一定时段的意识和知觉丧失。如果宝宝一直意识正常,就不会有问题。宝宝坠床受到惊吓后可能会出现呕吐,暂时性脑部受到震荡也会出现呕吐,一般呕吐两三次后就好了,不同于脑震荡。

如果坠床发生后已是昏迷、神志不清,一定要将孩子放平,最好平卧在一块平板上,头侧向一方,急送医院。因为抱的姿式易使脊柱弯曲,特别是途中颠簸震荡会加重脊髓的损伤。头高位会加重脑缺血、缺氧,对预后不利。

检查着地部位有无外伤

看看身体各关节部位能否活动自如。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床高度落差小,婴幼儿体重轻,骨骼韧性好,不会造成致命性的摔伤。当头面部有出血性外伤、肢体瘀肿变形、四肢活动不对称、触摸其肢体或关节时出现哭闹或痛苦表情时,应警惕有无关节、骨骼损伤,一定要送到医院检查有无骨折或头颅损伤,以便及时处理。

如有创伤外出血,可拿清洁敷料如纱布放在出血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没有干净纱布,也可以用干净棉质内衣剪成条状加压包扎止血,尽快送到医院抢救。

宝宝如果流鼻血,可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但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宝宝头上或身上摔青了,或者有小肿块,表明有皮下出血,这时可用冷水毛巾敷一下,可以使血管收缩,停止出血。三日后,瘀青会渐渐消退。

宝宝坠床后,父母都会悔恨不已,但后悔埋怨是没用的,重要的是马上对症处理宝宝的情况,并且引以为戒。

避免坠床注意3点

给宝宝购买专门的婴儿床

应该选择合格的、有护栏的婴儿床,婴儿床的护栏可以对睡觉的宝宝起到预防坠床的作用。如果是自制的小床,家长可自己在婴儿床边加装护栏,以避免宝宝不小心跌落。床的稳定性要好,结构牢靠,不要一摇就会晃动;床里面要平坦;床的表面与拐角抚摸起来要光滑,没有毛刺,以免宝宝在床里玩耍时划伤皮肤。床栏要高于60厘米,这样宝宝就不会有翻出围栏掉下床的危险;布置小床时不宜垫得太厚,床栏内周围不要放置太多东西,避免宝宝爬上床栏;围栏的柱与柱之间的间隔应在10厘米以下。间距太大,宝宝容易滑出;间距太小又会影响宝宝观察床外的世界。

照看者离开宝宝时,不论时间长短都得拉上床栏;拉上床栏时需检查是否扣住以免床栏滑落。还需要隔十分钟左右回来看一下宝宝,以确保安全。床栏的插销要安装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以避免宝宝无意中打开插销而发生坠床。但是床栏也不能保证100%的不会发生坠床,家长不能长时间让宝宝一个人待在床上玩耍,宝宝害怕孤独,会想办法攀爬出去寻找爸爸妈妈,极易从床上掉下来。

设置障碍

孩子如果与成人一起睡,应将床摆放靠墙,让宝宝睡在靠墙一侧。床的高度最好小于50厘米,这样即使掉下来,也不至于摔得太重。

把宝宝单独放在大床上睡与玩其实是不安全的,不过妈妈可以自制一个“小围栏”,防止宝宝掉下床。妈妈可用叠起来厚厚的被子和枕头把宝宝围在中间,把拉得开的那一面朝外,背对宝宝,防止他把被子拉开后盖住脸又挣不脱而发生窒息。“小围栏”不要太靠近宝宝,应该给他留一个翻身的空间供其活动,宝宝就不太容易会翻出去。

但是对于会爬和站立的宝宝来说,在大床上玩是绝对不安全的。家长可以在床边的地面上铺些如海绵垫、棉垫、厚毛毯等,这样宝宝万一坠下床,有这些缓冲作用的物品在,不会磕在硬硬的地板上,损伤不至于太严重。

第8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2岁儿子出现腹泻症状,市儿童医院的医生诊断为“秋季腹泻”,让他在门诊留观室输液治疗。请问什么是秋季腹泻病?

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的腹泻,以6个月到3岁间的小儿居多。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体温在38℃~39.5℃之间,伴随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还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促发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患儿生命。

Q 李军 广东:

我的儿子才满周岁,最近患上秋季腹泻,一天拉肚子十余次,吃什么吐什么。请问。在家中如何判断孩子腹泻有无脱水?

临床上,判断腹泻患儿脱水的主要指标有:

体重迅速减轻

患儿体液丢失占体重5%以上考虑脱水存在:

少尿

尿量减少程度与脱水严重程度成正比;

眼窝凹陷

孩子双眼窝凹陷时提示已有轻中度脱水;

哭而无泪水

哭而无泪、口喝、烦躁不安提示机体严重缺水。

此外,婴儿前囱门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末端凉也是患儿脱水的现象。

Q 周莉 江苏;

我女儿在医院挂盐水针,输液快结束时孩子突然出现抽风症状,表现口吐白沫,呼之不应。面色及口唇发青,手脚抽动,持续时间约20多秒后缓解。请问,为什么孩子拉肚子也会抽风?

答:小儿腹泻惊厥(医学上称无热惊厥)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本病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加上患有腹泻病程中钙的丢失增多,且治疗中又未及时补钙所以容易出现抽风现象。此外,营养不良儿也易患上此症。确诊本病很简单,发病时只要给患儿抽血化验血钙是否降低就明确了。静脉补钙治疗腹泻惊厥可以获得迅速满意的疗效。

Q 丽君 湖北:

9个月的儿子患上秋季腹泻伴脱水,在附近医院打点滴。请问,孩子腹泻时到底要不要禁食?可不可以喂一点奶?

传统的观点对急性腹泻采用禁食6~8小时,甚至12小时的饥饿疗法,这种令“胃肠道休息”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许多研究表明,较长时间饥饿,不仅不利于患儿营养的维持,还会导致“腹泻一营养不良一易致腹泻”的恶性循环。儿科专家目前主张对急性腹泻应继续母乳喂养或喂食。母乳喂养儿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养儿可先喂稀释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喂养2~3天,以后逐渐增至全奶;半岁以上的孩子可选用米汤、稀饭或烂面条等,可给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并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但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

Q 王娟 湖南:

我2岁半的女正因为秋季腹泻伴脱水在医院接受输液治疗治疗,见输液单上没有用消炎药,为什么治疗秋季腹泻病不使用抗菌素?

中国腹泻病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或产毒素细菌引起,可以不用抗菌药物,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等)和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大约30%患儿拉脓血便患儿多为侵袭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仍主张使用敏感抗菌药物。通常使用一种当地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用药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再考虑更换一种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同时还可继发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性肠炎等,使腹泻病迁延或加重。

Q 董丽 湖北:

前不久,孩子在幼儿园传染腹泻病,一天拉肚子5~8次,呕吐2~4次,进食少。真把我们急坏了,附近医院医生开了几包口服补液盐回家服。请问,口服补液盐为何能治秋季腹泻病?

腹泻病儿的主要危险是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对急性腹泻并发轻中度脱水患儿。治疗首选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简写ORS。各医院和大药房都有出售)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孩子每腹泻一次,服ORS约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在得不到标准ORS的情况下,可用汤加盐溶液。具体配方是:米汤500毫升(1斤装酒瓶一瓶)+白糖10克(5毫升勺2平勺)+细盐1.75克(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毫升煮2~3分钟。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Q 桂英 广东:

我2岁的儿子突然出现严重拉肚子和发烧,医生要求给他抽血化验,然后进行输液治疗。请问,为什么要抽血检查?

需要住院治疗秋季腹泻患儿一般病情较重。儿科医生要求抽血检查患儿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度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1)秋季腹泻患儿绝大多数都合并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血检查有助于对病情轻重的判断;(2)为小儿输液治疗提供依据。根据验血结果,随时调整补液治疗方案;(3)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正确评估。

Q 张萍 广西:

近几天我儿子每天大便次数多达20多次,连尿布都不够用,小屁股都擦红了。白天在医院打吊针,晚上回家观察。请问,如何护理好腹泻患儿?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发生在家中,正确地生活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神志,精神状态。面容,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保留一些新鲜大便送到附近医院化验,有助于病因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做好床边隔离。

婴幼儿秋季腹泻治疗继续喂食,给予口服补液盐。做好液体疗法,合理应用药物。一般病程在一周左右就可完全治愈。

Q 芳芳 湖南:

我是一名幼师。中秋节后我班上先后有几名小朋友患上了秋季腹泻,请问,如何预防秋季腹泻?

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1)组织小朋友进行“三浴”锻炼,即阳光、空气和水浴,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2)食具的消毒特别重要。幼儿园的消毒工作尤其要做好。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把孩子用过的食具洗清刷净后放入食具消毒柜内,每天消毒1~2次;条件不足的,采用干蒸或煮沸消毒食具也可。具体做法:把婴儿所用食具洗净后置入大蒸锅进行干蒸(隔水蒸),上大气后15分钟(奶嘴在上大气后10分钟才放入)便可达到消毒目的;把洗净的食具放在大小适合的锅内与冷水一起煮沸。奶嘴在水沸后15分钟再放入,共煮沸20分钟便可取出备用。

Q 王小丽 广州:

我家宝宝出现轻度腹泻,我想请问一下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须及时送附近正规医院就诊:患儿在1~2小时内发生5~10次稀水便或者有便血;患儿已发生严重脱水,表现精神萎靡、两眼窝凹陷、非常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弹性较差、手足较凉。

母婴TIPS

年轻妈妈在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干净的杯子给孩子喂水。不要使用奶瓶,因为奶瓶不容易洗干净,不洁的奶瓶能引起腹泻;

第9篇:小孩呕吐后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护理;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36-02

消化性溃疡在儿科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性溃疡在儿童身上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长[1]。小儿消化性溃疡常伴有出血症状,且发病紧急,较为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出现大出血从而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高品质护理是预防严重并发症出现、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就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08年2月~ 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共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3~14岁,平均(7.9±1.2)岁。通过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后确诊患儿具有消化性溃疡,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58例患儿中29例为十二指球肠溃疡,22例为胃溃疡,7例为复合型溃疡。患儿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厌食、黑便、呕血等症状。根据资料显示,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补液、止血治疗,并且给予其抗酸药与抗感染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小儿消化性溃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注意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对于患儿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以及每日出入量都应详细地测量与记录。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脸色以及口唇颜色、大便颜色和量。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任何程度的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现象时,则表示可能为活动性出血,此时要立刻将情况报告给值班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治疗或抢救[2-3]。

1.2.2 治疗护理 在医师对消化性溃疡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出现呕吐或呕血的患儿,要轻扶其头部至某一侧,帮助其将呕吐物或血块吐出,避免呼吸道堵塞造成危险,在呕吐完后要按照医嘱给予患儿止血药物。对于消化道溃疡引发的出血量比较大的患儿要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维持体内血容量。

1.2.3 心理安抚与干预 小儿消化性溃疡发病迅速,病情危急,且给患儿带来的腹部疼痛较为严重,患儿自身及其家长都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害怕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态度温和语言通俗易懂的安抚,保证患儿不会再过度紧张与消极的情绪下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家长的情绪对于患儿的病情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对患儿进行安慰的同时也需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鼓励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增加自己的孩子可以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4]。

1.2.4 生活护理 对于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和其家长一起配合照顾患儿,保持其绝对的卧床休息,注意周围医疗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在此期间要禁止饮食,此时患儿和家长有任何的疑惑要给予其详细的解答,告知其禁食是为了使发生溃疡的胃肠道充分修养,促进胃肠道黏膜的修复。当消化道溃疡致出血的患儿得到成功止血后,可以给予其温热流质食物,当不再出血后,护理人员可以建议家长准备一些日常饮食,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辛辣、生冷、粗糙的食物,避免对胃肠道进行更剧烈的刺激导致溃疡加重或者是再次出血。

1.2.5 日常生活宣传教育 小儿消化性溃疡因患儿的肠黏膜修复快,只要在适宜的治疗与护理条件下,愈合率与愈合速度均佳。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可能性增大。在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家长监督患儿进行均衡饮食和合理饮食,每餐需定时定量,切勿暴饮暴食。在饮食的准备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建议家长准备温度适宜、口感适中的食物,避免制作过烫、过冷、辛辣的对胃肠道具有强刺激性的食物。对患儿出院后实行随访以便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儿保持日常良好的情绪,鼓励其多参与适量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免疫力,一旦有任何不适感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2 结果

根据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后得出,所有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与高品质的护理后,均已痊愈出院,其治愈率达到100%。58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9d,对其进行1年的随访发现并未再反复发生消化性溃疡疾病。

3 讨论

小儿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诊断较成人困难得多,主要因症状不典型。如空腹时反复发生上腹部疼痛及压痛伴呕吐者可拟诊为溃疡病[5-6]。胃液分析对儿童意义不大,因胃酸无明显改变,只少数病例增加。X线检查有时可帮助诊断。儿童时期发现典型的溃疡龛影者为数不多,因十二指肠球部位置深而固定,溃疡多在球后壁,正侧位较难看到。此外与溃疡浅而小,易愈合也有关。大多数表现为胃滞留增多,胃蠕动增强,幽门痉挛梗阻,十二指肠球部充盈欠佳,黏膜粗糙紊乱,局部压痛等间接征象[7-8]。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导致溃疡持续性出血,则会给患儿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患儿的临床表现一般早期出现哭闹、拒食,很快发生呕吐、呕血及便血,腹痛等症状。护理人员作为医务工作中的重要帮手,应该对该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面色、神智变化,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在患儿接受治疗时,要给与其心理安抚,帮助其配合治疗,减少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要对其自身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出院后复发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朱艳丽.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2214-2215.

[2] 李铭,王颖,孔令莉.小儿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6):534-535.

[3] 徐杰.32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00-201.

[4] 王安茹.217例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2(1):159.

[5] 张永红.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53-2654.

[6] 瞿邱炜.消化性溃疡出血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20-121.

[7] 黄小玲.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25例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