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产业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和研究
前言: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我国是光伏产业主要发展国家,是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最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较大影响,在世界光伏产业市场中占据较大发展比例。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调查和分析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阻碍光伏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需要不断完善光伏产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布局单一性,倡导整合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创新型能力,来满足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
1、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其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预计到2015年末期,我国光伏电网容量将高达8.26MW,在2016年初期光伏网络容量将高达30WM。其二,据统计在2015年末期,光伏热积面积将要增加到55万平方米,在2016年将会增加为25万。随着十三五政策出台,我国加以关注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建立全新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光伏产业60MW规划发展目标,实现乡村和城镇规划25万和城市规划目标55万。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不断颁发众多政策,完善当下光伏产业市场。例如:江苏省为了发展自身,就增加对本省光伏产业关注度,增加对企业投资。在发电环节投资了123.7万元,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50万元,极大的促进江苏省的发展。江苏省这一行为,主要是受到我国发展战略影响,各个不同省市也要 学习国家发展理念,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优势[1]。
2、发展局限性分析
2.1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企业,其也是我国朝阳产业之一,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据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在将会在近几年不断再加,但是站在短期发展形势来说,发展具有难度,压力较大。详细来说,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弊端,主要就是市场供求和需求弊端。在我国共有一百多家光伏企业,在2011年初期,太阳能能源产量高达37GW,在2012年达到45GW之多。结合世界的光伏产业能源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太阳能能源的高于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一半之多。但是结合本国国内市场和世界性市场来说,都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多,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2]。
2.2实质性操作弊端
实质性操作弊端,主要体现在上网电量结算环节。就一个外资企业来说,其在发展中,结算工作环节,无法利用发票,去电网单位开展结算工作。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和原有就是,企业具有外资性,在开具发票时,无法对经营范围进行更改,无法的搭配发电财务补助。其次,一些家庭居住期间,在上网电量结算时,也具有这一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完善。其次,光伏产业在发展环节,也会受到不同机构和系统影响。例如:光伏产业和农业和林业联系密切,和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密切。但是光伏企业在和不同系统整合发展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联系时,没有系统文件,不愿意审批等问题。
2.3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依赖。
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政策补贴力度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疲弱就容易引致补贴力度的收紧,欧洲是摆在眼前最活生生的实例。
3、解决方法阐述
3.1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增强和市场联系性
为了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完善当下存在问题,解决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确保企业产业投资的合理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形式,优化国内市场,倡导分布形式发电理念,政府做好引领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其次,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给予分布形式发电工作全面支持,把自身企业结合发展,为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分布形式发电问题[3]。
3.2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
上网电量结算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系统不同企业和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上网和下网系统,计量的形式和方法,利用科学性设备和装置,进行计量。建立计量标准,构建合理化量方案,完善和优化光伏项目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为核算工作奠定基础,确保电费计算合理性[4]。其次,企业要增加和不同产业联系,包括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搞好关系,保证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光伏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需要政府和不同机构加以关注,不断完善发展中存在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利用科学方法和举措发展光伏产业[5]。
3.3政府减少补贴,应给光伏企业慢慢断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此前联合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展目标在1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电站为4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6000万千瓦。“分布式是全球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首先,业务形态、市场机遇、融资渠道等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其次,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政策主导者和资源分配者,转变为市场监督者和配套服务者。此外,分布式的电力交易结构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改革,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竞价上网、直供电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能源电站的价值回报。
结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包括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实质性操作弊端,上网电量结算难度较大,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一发展现象,需要完善当下光伏市场存在弊端,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其次,也要增强和市场联系性,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增加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性,建立满足市场方案。
参考文献:
[1]辛魁武. 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4,12:169-170.
[2]陈晓梅,朱玉卿,贺筱筠. 国内二三线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上)[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9:17-21.
[3]张保民.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9-10.
关键词:光伏产业现状 光伏专业 专业建设
一、全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以来,光伏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继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后,欧盟又着手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加上原先的投资过大、产能过剩且无序竞争,光伏产业进入了“寒冬”。针对光伏产业的困境,2012年以来,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发生相关调整,由出口为主改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促进国内需求。国家多次完善光伏发电扶持政策,加大对终端环节支持力度。2013年7月,国务院又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八条意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出台配套措施。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给出的《2014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提到新增光伏装机10GW。我国政府采用整合光伏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来增强行业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配合国家政策出台了多项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如《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继续扶持光伏发电政策意见》等,新一轮光伏发电扶持政策的出台将有效刺激国内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土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进度,从而转变光伏生产企业依赖于出口生存的现状。本省还组建了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成立了中国光伏产业联盟。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明确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全省六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之首。太阳能光伏产业居江苏省十大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之首。目前,本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大约占全国的60%,占全球的30%左右,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全省拥有太阳能光伏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江苏省光伏产业苏南、苏中、苏北光伏企业竞相发展,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徐州等区域发展尤为迅猛。产业链上中下游齐头并进,太阳能电池产量与产能呈几何级数增长,吸聚了光伏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关联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根据江苏省最新发展规划,未来5年将大力发展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技术与装备,薄膜电池关键技术及大规模生产线,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区域建筑光伏和光伏微网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支持单晶硅和多晶硅等关键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水平;支持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各类产品研发,扩大其应用领域。同时,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配套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完善产业链,推动光伏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江苏省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机遇,将带动和促进江苏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导致人才需求量的剧增。而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暂,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的各层次人才紧缺,光伏发电专业人才储备相当少,从事光伏行业的技术人员大都从化工、电子、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相关行业经过二次培训后从业上岗,在技术层面上来讲,这些转型人员在进入光伏企业后,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磨合期、技术成长期及技术成熟期。
光伏产业一线技术人才更是严重不足。目前全国l200多所高职院校中,真正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不超过30家,江苏省不足10家,难以满足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因而高职院校在光伏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上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光伏行业急需大量专业学习和研究光伏科学与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光伏专业建设重点
江苏各高职院校以光伏技术专业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为任务,以加强与企业紧密合作为手段,以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力争将本专业方向建设成江苏高职院校骨干示范专业方向。
光伏建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暨“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课程、课程改革、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
2.创新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混编型”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3.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借助政府、企业、学院三方力量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探索“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的工学结合教学与实训形式,新建和完善一批校内专业实训室。
4.建立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虚拟教学、远程教学的目标。
5.服务江苏光伏产业,辐射长三角,以合作企业为主体, 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学历晋升方面的教学活动,共同申报课题,积极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扩大学院在光伏行业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服务。
6.与企业合作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及评价管理制度长效机制,明确评价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价,指导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扩大学院在光伏行业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服务;与企业合作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及评价管理制度长效机制,明确评价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价,指导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形成良性循环。
江苏各高职院校应抓住有利时机,依托江苏光伏产业集团优势,增设光伏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为培养多层次的光伏专业人才,拓宽高校学生就业面,促进光伏产业和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高职专业――对江西高职院校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材建设,2011(21).
[2]李文萱.高职院校光伏专业建设的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安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尚德光伏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0(29):35.
[4]田拥军,罗先进,文其知.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光伏发电及应用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1(5).
作者简介: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能源被不断的消耗,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可再生资源是人类未来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这些可再生资源中,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最快,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继风力发电之后产业化发展最快、最大的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太阳能的开采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我国开发新能源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1 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一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由光伏电池组件,交直流逆变器、蓄电池和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组成。首先,通过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次,再利用交直流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同时逆变器还可以自动稳定电压,改善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利用蓄电池将电能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在释放出来。充放电控制器则是可以防止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储能蓄电池组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设备,它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1 国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总容量达到了964.9 MW。到了2006年底,这个数据达到了4961.69MW。像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带状硅电池、聚光电池以及薄膜电池等太阳能光伏电池已经商品化和实用化。在国际市场上,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价格一般在3.15美元左右,并网后的价格为每瓦6美元,发电成本为每千瓦时0.25美元。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在不断的提高,晶体硅光电池的转换率为15%,而单晶硅电池转化率则达到了23.3%,砷化镓光电池更是达到25%的转化率。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也大大的延长,最多可达30年之久。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和欧盟,它们的太阳能发电总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专家预测,日后的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会朝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和美观实用的方向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总量也将占13-15%,预测到2100年光伏发电总量将占60%以上。
2.2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启用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市场不断扩大并出口到国外,装机总容量也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总量为35MW,占世界总量的3%。到2020年之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光伏市场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发电成本也逐渐降低,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的价格约为每千瓦时1.2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这个价格将会降低为每千瓦时0.6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光伏企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受到西方国家的反倾销等政策的打击,一些光伏组件的生产厂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开发应用应该转向国内,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西北等内地地区,光照充足,必须加大财政支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中国的应用,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随着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快速成熟起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但具有环保的特点,而且科技含量高,发电成本低,是对传统发电模式的重大突破。但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率还不高,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科技含量高,对材料的使用要求严格,因此必须加快研发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新材料,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开发国内市场,将光伏发电系统广泛的应用到国内,提高光伏产业竞争了,不断推进光伏产品的更新和升级,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为主。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207.5万吨,下降0.3%,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95.8%。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6万吨,增长1.6倍。
(二)外资企业是出口主力。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216.2万吨,增长2.6%,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99.8%。
(三)主要出口至香港地区,韩国和日本。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出口太阳能电池至香港地区63.4万吨,下降2.2%;出口至韩国40万吨,增长0.8%;出口至日本34万吨,下降14.7%。3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63.4%。
今年1月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上低碳理念盛行,太阳能产业发展带动市场需求旺盛。在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各国都加紧了发展光伏的步伐。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意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日本也提出了在2020年达到28GW的光伏发电总量;欧洲光伏协会提出了“setfor2020”规划,规划在2020年让光伏发电做到商业化竞争。在发展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得以迅猛增长。据预测,2010年~2020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34%。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价格也随之高涨,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
(二)国内产能旺盛,成为出口增长的有效保证。我国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已占据全球四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太阳能利用中最具意义的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应用的热点,近10年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光伏设备制造及一些光伏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伏产业出口创汇金额约为158亿美元。目前我国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余家,从业人数约为30万人。2009年我国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据全球总产能的25%、65%、51%和61%,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占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四成以上。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人才两大市场要素,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诸如天威新能源、无锡尚德、英利等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并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产能的强势,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接单能力,基本上满足了出口的全部需求。
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2010年12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借助财政补贴、“太阳能屋顶”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明后两年,四部门决定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开发区确定为我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财政部将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其中对关键设备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补贴。此次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政府部门有意拉动光伏电产业,通过政府扶持的方式加大光伏电的市场竞争力,光伏电上网电价也呼之欲出,这将改变我国光伏电长期依赖出口的状况。
(二)欧洲各国削减太阳能应用补贴,对我国光伏行业出口产生严峻考验。欧美国家近几年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直接促发了太阳能产业的勃兴。而自2010年起,欧洲主要太阳能应用企业正在纷纷退出或者逐渐削减享受补贴比例。2010年7月1日起,德国对屋顶光伏系统和和移除耕地农场设施的补贴额将减少13%,从今年10月1日起,总补贴额进一步减少3%。2011年9月,捷克出台政策,规定明年3月,建在农业用地上的太阳能发电厂将不再获得政府补贴,预计将减少700兆瓦太阳能电站的投资。10月,英国政府将大幅下调公共开支,其中,太阳能补助名列其中。自2011年12月31日起,意大利决定开始削减对太阳能光伏项目的补贴。未来几年,欧洲的需求将经历巨大的市场波动。这对以欧洲为重要市场的我国企业是严峻考验。为了赶上每个国家对光伏补贴的末班车,短期的订单量提高和产能释放可以预见。但长期来看,2010上半年欧元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0%和产业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加重了国内光伏出口的负担。国内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参与者在积极关注我国能源规划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各类计划的同时,还要时刻了解国外主要光伏组件进口国的市场变化。
(三)两头在外的行业现状,削弱国内光伏企业发展前景。尽管我国制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光伏产品,但两头在外的市场布局,却让我国的光伏产业无法逃脱一条锁链。近期,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公告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方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我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厚达5800页的申请书内,指控了我国政府所谓“不公平支持”的罪名包括出口限制、歧视外国公司、商品进口要求技术转让、补贴国内公司等多种。身为最大的出口国,国内光伏企业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国际话语权。两头在外,依旧是这个行业的现状实情。如何扭转日益狭仄的发展空间,启动国内市场无疑是业界共识。政策的制约是推动一体化的重要壁垒,尽管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但太阳能利用方面的管理体制仍过于分散,激励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
相关建议
关键词: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中欧贸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69-02
自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外贸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相对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不断出现,尤其在光伏产业上表现得更加的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审视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欧未来贸易关系发展趋势要有明确的方向,以此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贸易中合理地处理各种贸易问题。
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概况
继美国提起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便纷纷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围攻,主要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和意大利的Prosun公司,纷纷向欧盟提出反倾销申请。2012年9月6 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中国光伏产业产品的相关立案调查,其涉及的金额高达210亿美元,随后,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启动了针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
1.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中欧光伏产业争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12年9月25日的EUProSu的诉讼,其质控中国光伏产业借助政府的资助疯狂扩张,提出以产品税收的方式惩罚光伏产业。欧盟要45天的时间对于此事进行立案。后2012年11月8日欧盟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2月28日欧盟委会宣布,在光伏玻璃协会的要求下,将会对于中国的光伏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的标准不符合相关的国际规定。自从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口登记。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业界提交了价格承诺谈判方案,对于此事欧盟直接给予回绝,没有给予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此时中欧光伏“双反”的价格承诺问题陷入僵局。2013年5月23日中国商务部就光伏产业的问题希望与欧盟展开协商。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中有14个国家反对“双反”议案。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访问德国,对于欧盟的光伏产业的调查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希望可以本着互利的原则解决争端问题。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运行临时反倾销税,并要求中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恢复,否则将会进一步提升反倾销税率。
2.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现状。根据最新消息,中欧协商通过价格承诺,保持中国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给予一定的上浮比例。7月27日,商务部官网传来消息称,中欧双方就中国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最终协议,统一价格承诺。此次的价格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方企业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中国光伏产业将会在欧盟市场保持其份额。次日获悉,中国光伏产品输出欧盟的价格下限为0.57欧元/瓦,此限制时效为三年。还对于输出的光伏产品的数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相关的详细结果将会在8月初给予确定。
二、中欧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为例
1.贸易总量巨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其贸易的发展规模和总量不断增长,并使得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市场之一。在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光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在2008年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水平。产量迅速扩张的前提下,也迅速开始了对国际市场的占领,一时之间成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仅仅是3MW,仅仅过了四年,到2007年已达到2 000MW,其后的2011年就有2 I GW的总量,是世界产量的3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2.欧盟贸易劣势地位较为突出。在中国和欧盟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对于中欧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自己处于长期的劣势地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和欧盟之间贸易依存性是迥异的,中国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欧盟市场对于中国的依赖,另外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欧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会是欧盟的贸易展开的首选,而日本以及相关的欧盟成员过与其以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还会去首选欧盟,由此给予中国产业带来的压力也是实际存在的。
3.中国贸易优势不具竞争性。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确占据着国际市场,有着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是这样的国际竞争力只是单单地反应在数量上和发展规模上,其实质性上的优势很难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能源的结构难以优化环境,恶化严重,还有过快的增长势必会造成国际上对于此产业的贸易反倾销,由此负面因素导致光伏产业的实际竞争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4.对内部经济影响巨大。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国内部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出口额急剧下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在市场的依存性很大,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光伏产业价格优势急剧下滑。其二,光伏产业面领着亏损的局面。其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行业的洗牌过程。一些技术能力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无疑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四,随着光伏产业的兴起,光伏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数量是庞大的,一旦其争端难以有效解决,将会使得中国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紧张。
三、中欧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1.短期内,矛盾与合作交织。在长久的中欧贸易中,中国和欧盟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保持着一定的规则。对于欧盟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将会积极地利用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相关的组织来发挥其建立规则的作用,从而使得其在中欧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不变,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欧盟会关注于提高资源效率技术的同时,强化其传统资源渠道,稳定其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综合来看,这与中国的发展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在未来的中欧贸易中,势必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和争端,但是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是双方的共同追求,在短期内这样的分歧存在也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贸易利益决定的,也是双方的贸易地位决定的。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矛盾,强化合作,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长期内,合作将成为主流。在中欧合作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虽然在某些领域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端,但是总体上保持着贸易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下,欧盟急于摆脱债务危机,中国是其贸易对象,而对于中国来说,其产业转型期间,需要保持和中欧的贸易关系。基于此,双方都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主题。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未来的中欧贸易关系,合作必将是主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四、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措施
1.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夯实贸易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国内经济,这是弱化外贸对中国经济作用的主要措施,一旦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于外界商场的依存度就会慢慢弱化,中国所面对的国际风险就会减少。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将市场的份额优化,实现渠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
2.端正贸易心态,促进互利发展。其次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实体,在一体化方面走得也非常快。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比较强。由此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以平等互利的为原则,实现双方的共赢。由此,我们需要端正贸易动机,开展更加广泛的互利合作。
3.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贸易水平。企业间的合作要不断的深化,各取所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此形成的企业其在自主创新上的能力往往会具备着一定的竞争力,其综合实力也会相应的增强。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争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贸易流向,从而最大限度的弱化国际市场的依赖。以此同时还会成为成本降低的关键措施。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改革的契机,企业可以借此优化器产品结构,强化其实际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在面对国际贸易危机、国际贸易争端时,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规避和应对。
4.加强政府间沟通,及时解决贸易问题。政府要不断强化政治磋商工作,对于贸易中遇到的争端要及时给予解决。目前,欧洲是中国光伏贸易最大的市场,欧洲境内相关的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坚持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双方的贸易问题。由此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应该强化政府之间的协商工作,从而保证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护,以实现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形势严峻,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各个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贸易争端解决者的作用,开展深入广泛的贸易协商,基于双方的经济利益,争取实现双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欧双方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还是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协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术创新,改善自己的市场结构,注重内需的开发,强化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要注意自主知识的创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政府来说,要审时度势地贯彻执行自己的外贸政策,在面对贸易争端问题上要坚持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江.中欧光伏产业互补互利 相互依存[Z].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2011年上半年是一个晦暗不明的转折。
3月初,光伏组件在欧洲遭集体拒绝、此后光伏产品价格全线跳水,5月初又传出国家质检总局将对光伏产业的质量问题进行大规模整顿的消息……
在经历了2010年的火爆之后,这是否标志着,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新一轮大洗牌?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不足向外人道”的隐衷?刚刚起步的安徽光伏产业又将如何应对?市场在外是病因
“光伏组件在欧洲遭集体拒绝、质检总局整顿光伏产业,是由中国光伏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直接导致。然而,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的一个痼疾――市场在外。”
国家教育部光伏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安在接受《徽商》专访时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完全依赖向欧美市场出口光伏组件生存,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数据充分印证了张晓安的观点。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达到11,5GW,占到全世界60%的市场份额,不过95%的产品最终销往海外,尤其是欧洲。
这种“市场在外”的局面造成了欧洲市场一咳嗽,中国光伏产业就得发烧。
自年初以来,高速增长的欧洲光伏产业迎来一轮政策紧缩期。其中,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42%份额的德国已经确立了2011年中期光伏补贴加速下调方案,根据全年安装量不同,补贴将下调3%~12%;而占全球21%份额的意大利光伏市场,也将逐渐降低补贴比例。
由于对欧洲市场的严重依赖,此轮欧洲重要国家的市场紧缩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运行态势。3月初中同光伏厂商在欧洲遭遇的“集体退货”风波,就是这一影响的直接体现。
2011年3月2日,业内突然传出重磅消息。国内一些大型光伏企业,其最新的一批组件产品在抵达欧洲港口时遭遇欧洲企业的集体拒绝,他们接受中国组件产品的条件是:降价30%!而且,此次被拒的组件总量可能达几百MW,如果算上正在发货的、正在海运的,将接近1个GW。
尽管传闻中的几位当事人都矢口否认,但是从两位业内人士口中,《徽商》获知此消息属实。
其中,安徽派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鹏胜向记者透露,3月初,国内的确有一批光伏组件在欧洲遭拒,其中就有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老大尚德。
张晓安更是明确指出,不仅是今年的3月,在过去几年狂飙突进的草莽年代,由于抢占市场的需要,一些光伏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许多包括明星企业在内的光伏组件商都曾或多或少承受过退货之痛。而且,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不断壮大,未来,欧美国家对我国的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制裁或将成为常态。
也还是“市场在外”导致了国内市场上的光伏组件质量参差不齐,最终促使国家质监局下决心对光伏产业进行质量整顿。张晓安向记者透露,“大家都心知肚明,国内用的光伏组件质量是比国外低,毕竟95%的市场在国外。”
聂鹏胜也分析说,由于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在太阳能项目公开招标中,参与竞标的企业为了抢下项目,不惜以不合理的低价竞标。由于光伏组件的成本占光伏电站成本的一半左右,抢下项目的企业在采购光伏组件时也会压低价格。而光伏组件生产商就会把质量一般的产品低价卖给国内的项目,而质量好的组件则高价出口。
洗牌无法避免
除了“市场在外”,张晓安还认为,多年的野蛮生长也是掣肘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造成光伏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分析说,中国光伏市场一直是由民间资本所撬动的,其趋利性、盲目性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布局很不合理,大多停留在光伏组件生产阶段。而且近两年由于各地方政府的狂热,大量民间游资蜂拥而人,甚至一批箱包、皮具、印染等行业出身的“技术盲”也投入了组件制造的洪流。这也导致了中国光伏产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局面。
其实,早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央38号文件出台,曾判断中国多晶硅原材料产能已经过剩,而近两年,对于“产能过剩说”,各界也是争论不休。不过对于热情高涨的地方政府而言,根本无暇“坐而论道”。
数据显示,当前约有18个省在打造光伏基地,100多个城市将太阳能作为支柱产业,其中数十个城市都在打造千亿级多晶硅产业园。而合肥市也将光伏产业视为通向未来的门票。过去一年中包括赛维LDK、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等国内巨头纷纷落户于合肥市高新区。
尽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光明,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光伏产业在“”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
安徽光伏产业的现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据安徽省新能源协会名誉会长宋明预测,到今年底,安徽全省太阳能电池片的产能将高达十几个GW。然而,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的总产能也才11,5GW,并且当前光伏皖军在全国的位次仅能排在十名左右。
因此,张晓安认为,即将到来的质量整顿对行业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而且在他看来,在整顿质量之余,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内形成一波优胜劣汰的浪潮,通过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条件、生产的工艺技术的综合考核,让行业重新洗牌,鼓励高技术含量、低能耗的企业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
‘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很多小企业在技术和其他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就挤入了产业之中,然而无论谁进来,都似乎能够生存下去。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相对于省内对合肥光伏产业前景的一致看好,张晓安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引入赛维、晶澳、海润等国内大型光伏企业,是一个明智的举动,然而,政府在招商过程中忽视了产业链的延伸问题,目前大多项目仍然是光伏组件的生产,整个产业链条存在严重的缺失。”
关键词:太阳能;开发利用;光伏产业;光热产业
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减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可再生能源的减少起到了缓解作用。但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面临着开发难、投资大的情况,所以对这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研究也需要加大力度。地球上的可开采能源如果按照现在的使用速度,很可能在未来会面临资源上严重的供不应求,而且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对自然造成的伤害非常大。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形式,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性、免运输性、资源免费性、污染性小等各种优势掀起了一股资源利用新潮流。本文就太阳能产业在如何加入机械自动化技术提出一些建议和分析,希望对可再生能源的持续稳步发展利用作出贡献。
1.太阳能领域中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虽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被大家广泛认可的优势,但是在对此类能源的开发上还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中国在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生产技术上不能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在对一些太阳能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处理技术上也不成熟[1]。太阳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用于太阳能资源开发的设备具有复杂性,各种设备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多样,这就奠定了太阳能技术开发产业的高科技地位,同时需要将机械自动化结合到太阳能领域中,提高太阳能开发的技术和效率。
2.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应用
2.1.晶硅技术对太阳能技术的影响
目前在用电方面的重点产业是光伏发电产业,这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根据我国关于可再生能源推出的法律和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全球性重视,我国的太阳能产业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相应的开发设备也日趋完善[2]。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产业的综合能力还远远不足。现在我国多数的晶硅提纯技术是采用改良版的西门子法,并不具备自有的晶硅提纯技术,在生产发展中大部分技术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居于被动地位,用于生产开发过程中消耗的成本过大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2.2.PECVD技术对太阳能技术的影响
PECVD设备是广泛用于太阳能产业的技术,PECVD沉积Si3N4的设备发展已经达到了领先的技术水平地位,因为这种设备的成本相对于国际先进设备的价格较低,所以在国内也受到了一致的欢迎。虽然这种设备在价格上与其他国家先进的开发设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机械自动化方面与国际先进开发设备相比具有较大的距离,尤其表现在对设备装卸片的自动化上[3]。
2.3.硅片切片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太阳能硅片的线切割机理是通过钢线在机器导轮的旋转下被带动,通过钢线的高速运转发生摩擦产生的切割过程。在硅片切片技术中对生产的硅片有较大的要求,需要切片的表面光滑平整,允许有小于0.5mm的几何误差,对切片上任意一对弧线弦线长度也有明确标准要求。硅片切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精准,对硅片切片的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硅片切片也越来越薄,已经发展到全球最薄硅晶片厚度只有180mm的程度。我国硅切片的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有很大差距,在未来的太阳能开发技术上还留有很大发展余地,在自动丝网印刷技术上也尚未掌握成熟的核心要领。
2.4.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述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与自动化密切相关的发电系统,这种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太阳能产品进行智能化的跟踪,但是我国现在对逆变器等光伏发电系统的必要组件的设计开发技术上的资源很少,在生产规模和成本上尚未达到标准。由于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上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如何让开发过程更加智能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是研究如何降低开发成本。这种形势要求我国科研人员必须在对太阳能产业的研发中加大力度,以最快的速度改善中国在开发中的现状,增加对太阳能产业的研究力度,解决我国在太阳能开发技术中关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问题。
2.5.自动化在光伏逆变器中的应用
在光伏逆变器中,需要考虑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利用率问题,光伏逆变器系统大都在较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需要对光伏逆变器系统进行合理精准的设计,尽量减少该系统设备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太阳能产业相关科研人员在对光伏逆变器的研究开发中具备的缜密思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开发与研究。
3.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发展应用
目前利用太阳能技术开发的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比较典型的产品是太阳能热水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科学技术也逐渐加入到了建筑工程中,开发出了太阳能建筑,将太阳能技术融入到了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中国的太阳能发展中,机械化和智能化尚具有明显的不足,而太阳能建筑正是对太阳能产业技术机械化和智能化高标准要求的体现。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主要核心要求是机械自动化,现在研发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太阳能采暖装置,这种装置的主要特点是完全自动控制性,让整个设备的运行以智能化的方式进行调节。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目前在太阳能产业领域上并不占有主导地位,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相信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创新,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一定会稳步前进。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大量的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值得大家重视,在不断对资源的开采利用中,对大自然的破坏性也不容小觑,所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形势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仲颖,任东明,高虎,等.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09)[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34):324-326.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贸易摩擦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一、尚德电力公司简介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尚德电力)建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2005年,该公司在无锡市政府的帮助下完成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后,相继退出。同年底,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筹集各路资本8000万美元,成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经过短短几年跨越式、超常规的大发展,尚德电力的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已完全达到国际光伏行业先进水平,挺进世界光伏企业前五强。2007年底,尚德电力产品获得我国出口免检资格,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光伏产品免检企业。
二、尚德电力缘何破产
2012年9月6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一事。继欧美采取反倾销大棒之后,9月12日,印度也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调查申请。受诸于国内外环境多方面影响,国内光伏产业的利润率一度从最高的139%急剧下降到10%左右,光伏巨头尚德集团也在此次萧条中轰然倒下,直至破产重组。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我国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据统计,2012年全国有500多家光伏企业登记注册,光伏组件产能达到4000-5000万千瓦。然而,全球光伏组件市场需求仅在2000万千瓦左右,过剩额度达到一倍以上,供过于求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是企业对国际市场反应不灵敏。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国家对光伏电池的需求严重缩水。而国内光伏企业绝大多数出口业务都集中在欧美国家,尚德电力没有看清形势并及时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致使负债率大幅提升。
三是过度的出口市场竞争和大幅度削减的财政补贴。继国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光伏产品出口补贴政策又大幅削减,导致光伏电池组出口利润自2009年下半年的30%一路下跌到2011年四季度的全面亏损,内外交困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四是光伏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过高。国内光伏企业90%以上的销售都依赖国外订单,其中欧洲市场占了2/3以上,外贸依存度十分严重。在贸易保护主义日盛的今天,光伏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三、尚德电力给予光伏产业的启示
2013年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尚德电力破产重组的消息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这仅仅是国内光伏产业大萧条的一个缩影。针对尚德破产的反思,中国光伏产业要摆脱困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克服:
(一)完善光伏产业链,合理塑造新兴产业。
一个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是由上游硅料、中游组件和下游电站构成。而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首要关注的是管辖地区的税收、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与扶持幼稚产业的初衷背道而驰。由于缺乏鼓励科技发展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积极环境,中国光伏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缺乏技术支撑。为保证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只能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争取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做文章,以价取胜,致使产业始终处于低端竞争。为此,光伏产品应注意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换代,合理布局产业链上下游的均衡关系,如财政扶持资金应当从产业扩容转向新技术研发,电站建设及并网发电,使其成为我国新的支柱产业。
(二)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吸取国际贸易经验。
由于我国加入WTO时间较短,对世界贸易规则和针对各种危机应对办法还不太熟悉,其他国家可能会滥用规则来诋毁我国不正当竞争。很大程度上美国欧盟等国启动的“双反”调查是通过遏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减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因此,我们不能被发达国家所谓的各项法律依据蒙蔽,企业及政府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认真研究和吸取贸易纠纷经验。每一次国际申诉、仲裁等过程对我国企业和政府都是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光伏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可以利用以往相关企业国际贸易阶段的教训和经验,少走弯路;在进行国际贸易纠纷时,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武装自己,结合以往相类似的纠纷案例,化被动为主动。
(三)转变销售对象,扩大需求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90%的产品依赖出口,其中欧盟市场更是最大的消费区,在欧债危机和欧美国家“双反”的相互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订单急剧下滑。为摆脱对欧美市场的过分依赖,国内光伏企业应将视野拓展到国内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拉动国内消费和开拓出口新市场。
扩大内需是缓解国际环境冲击的重要调控手段。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国内市场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就是强心剂,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我国光伏产品应当减小对欧洲主体市场的依赖,积极开拓日韩等新兴市场,消除单一销售渠道带来的外部风险,提升光伏产业的市场生存能力。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级会展与经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参考文献:
[1]叶超,邓华宁,王珏玢.光伏巨头无锡尚德破产重整[N].新华每日电讯.2013,03,21
[2]朱荣章.无锡尚德破产带给企业的警示[J].财富视野.2013
关键词:光伏;集群化;必然性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近十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倾斜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最近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 最近5年达到40%以上。然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呢?集群化发展无疑是一种正确可行的道路[1]。本文就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作出了论证。
1. 集群化的概念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首先由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分析和描述这种现象时常常用“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揭示了相关产业联系和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2]。“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企业地理集聚特征,其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企业联系和规模结构以及对竞争力的影响。
2.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支撑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经济环境、体制边界、市场空间和竞争条件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也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光伏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急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探讨新的发展模式。集群化发展成为光伏产业的必然选择[3]。
2.1提高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集群化发展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光伏产业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资产约束和关键资源的限制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人世后外资企业可以进入所有行业,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因此,要想提升光伏产业整体竞争水平,单纯依靠财政扶持或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光伏产业之间只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才可能有效克服与其规模相关的劣势,依靠集群化发展,既能保持光伏产业灵活多变的特点,又能形成群体规模,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光伏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2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提高技术创新需要集群化发展
要想在短期内全面提高光伏产业的支撑能力,依靠传统“小而全”的发展道路显然已经行不通,而必须转向“小、精、尖”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光伏产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提高,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光伏产业如能形成一方群落或集群,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市场风险代价;又可以使光伏产业集中更多精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核心技术,使光伏产业基于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而且,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能促使企业问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从而使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3光伏产业发挥区域品牌效应需要集群化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不断增多,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必须创造出大量非农业的就业岗位,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提出了“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等战略。这都需要光伏产业在短期内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向骨干企业集结,组建乡企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光伏产业的灵活优势,通过产品分工、工序分工和经营分工,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系列的光伏产业,形成大规模加工经营的局面和优势。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区域品牌效应,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快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既有其必然性也具备了可行性。各地方政府一定要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地实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加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4]。
3.1提高区域经济产业集中度
企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模、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各地区政府应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要引导布局分散的光伏产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各地区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规模,提高光伏产业专业化竞争力。
3.2改善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发展环境。各地区政府应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委托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训,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通过组建各种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为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诊断服务,帮助它们改善经营管理等,为光伏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3.3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光伏产业集群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最具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加以重点发展,因地制宜,形成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在区域内重点培育一两个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区域特色光伏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发挥企业集群的整体效应,打造区域陛品牌、营造市场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是提高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5]。各地区政府要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创建和改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提升光伏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同华.山东省促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DOI:10.7666/d.y1469208.
[2]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22-27.DOI:10.3969/j.issn.1006-480X.2001.11.004.
[3]金青梅.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19(4):31-34.DOI:10.3969/j.issn.1003-3890.2005.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