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精选(九篇)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

第1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快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更是有效实施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市风能和光能资源丰富,拥有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资源优势,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大力度推广新能源的政策机遇,加快培植壮大风电和光伏产业,对加快我市能源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区域竞争的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市风电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光伏产业进入项目落户阶段。但由于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缺乏超前规划、布局和管理,在项目建设、资源管理和前期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清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考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加强协调,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培植的关系,加快发展与资源相适应的风电和光伏产业。

二、进一步明确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产业布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有序推进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并以风电、光电规模化开发拉动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风电、光伏产业链。发展思路上,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机制,促进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上,处理好市区装备制造与沿海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的关系,形成科学布局、完善配套的风光产业链;项目推进上,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关系,风光资源向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集中,向产业园区集聚,通过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带动,加快配套项目的落户和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建设。

(二)目标任务。到2011年,全市风电场开工建设180万千瓦,其中竣工陆上100万千瓦,开工海上80万千瓦。力争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480万千瓦;2020年达到140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1300万千瓦。对风电装备产业以兆瓦级以上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为重点,支持华锐等整机项目和一批配套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力争到2011年全市形成13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50亿元销售规模;到2015年,形成5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1000亿元销售规模;到2020年,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光伏电站重点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电站工程”。力争到2011年全市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50兆瓦,其中,屋顶并网发电工程50兆瓦,地面并网电站工程100兆瓦。到2020年全市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000兆瓦以上。以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光伏装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力争到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销售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突破500亿元。

(三)产业布局。风电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重点发展兆瓦级风电整机、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加快建设市区以江苏华锐为主的风电产业园和部级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支持国内外实力较强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与风电场投资商结成战略联盟,来*参与风电产业园投资和发展,支持沿海和内陆有条件的县(市)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风电配套产业。光伏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作为全市光伏产业的核心区,以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应用系统布局为主,加快推进市区光伏产业园建设,做好园区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工作;县(市)作为光伏产业的辐射区,发展与光伏相关的配套产业和太阳能电站。

三、进一步落实加快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成立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并对华锐风电产业园、重大光伏项目成立专门项目推进工作班子,建立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情况,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确保风电、光伏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适时筹建全市风电产业发展协会和光伏产业发展协会,架设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加大政策扶持。在切实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设立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市区风电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给予补助,对引进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以及省专项资金对我市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企业的支持。

(三)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发展机制。进一步理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准入机制。原则上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开发商优先选择市域内生产的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风能和光伏资源配置过程中,既坚持全市一盘棋原则,又充分调动沿海各县(市)积极性。市统筹40%的风电、光电资源,主要用于市区和内陆县的风电、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对屋顶光伏资源配置由县(市、区)政府负责统筹开发利用。所有拟建设的风电场和风电场区域光伏发电项目,由市发改委根据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对合作协议进行初审,报市政府审定后,统一由市政府与开发商签订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合作协议,并授权开展前期工作。

第2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 光伏产业 挑战 对策建议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而且,高纯多晶硅技术以及其他许多关键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但是,2007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也集中爆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引起高度关注甚至激烈争议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的市场格局、生产过程导致的国内高能耗和四氯化硅环境污染、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产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和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当前广受热议的焦点问题,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利用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国产化加快,许多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9GWp和3.8GWp,当年产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148%和138%,达到1.1GWp和1.7GWp,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7%以上,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的销售收入也增加到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

特别是多年持续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在这两年内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2007年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等3个企业分别建成了千吨级高纯硅生产线,使得全年高纯硅产量大幅增加到1130吨。2008年,随着江苏中能二期和重庆大全的各自1500吨多晶硅工程的建成投产,预计国内超纯多晶硅的全年产量将超过4000吨。而且,重庆大全和江苏中能公司实现了还原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多晶硅还原炉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据介绍,综合能耗已降到150-180kWh/kg(使得成本降低到约50美元/kg),显著低于其他国内同类企业的250-300kWh/kg,主要物料的综合回收率也超过98%。最近,江苏中能等一些国内企业还在积极准备开发引进流化床法、硅烷法等新型高纯硅生产技术,可望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综合电耗降至20-50kWh/kg,成本降至15-25美元/kg。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3家高纯硅生产企业的一期工程产能总计约为4.4万吨(规划总产能高达8.8万吨),如果这些项目能顺利建成投产,预计我国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将超过3万吨,将从根本上缓解高纯硅材料的供需紧张的矛盾。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不少地方和企业近年来积极建设MWp级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5月,全国已建和在建11个MWp级并网光伏系统,大部分预计在2009年建成。一些光伏设备制造企业还积极探寻建设更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的机会;江苏等省份还提出制定“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我国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的《常州宣言》提出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力争在2015年前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1.5元/kWh,在10年内使光伏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这意味着大约500亿kWh的年发电量和超过4000万kW的装机量。

(二)国际光伏产业的进展和发展前景

在国际上,光伏发电产业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持续政策扶持,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进步、硅原料和组件供需形势逐步缓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日本2008年恢复了中断两年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补贴政策。美国目前30多个州都实施屋顶并网光伏发电净电量计量法政策;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又延长了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德国继续对光伏发电实行为期20年的固定电价,2008年平均上网电价为45.7欧分,kWh。

国内外光伏产业界已开始描绘以居民销售电价和峰谷电价为临界点的并网光伏发电商业化时间表。德意志银行预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电成本最低可降到$0.1/kWh以下(约合0.7元人民币,kWh),乐观估计大约在2015-2016年左右可降到$0.15/kWh(约合1元人民币/kWh),使得光伏发电将于2010-2013年期间首先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实行较高平均零售电价的国家开始商业化发展。

在扶持政策和发展前景激励下,200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07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62%,当年统计安装量为2.83GWp,累计总装机容量大约为12GWp。据有关预测或展望,未来数年全球光伏市场将以大约60%的速度增长,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200GWp,绝大部分为并网光伏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乃至可能的经济危机,预计会减弱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长速度,并影响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普遍增加融资难度,而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二是国际能源价格(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幅回落将扭转各国销售电价持续增长的趋势,从而延迟光伏发电实现电网平价(grid parity)的时间点;三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和财政能力影响下,其今后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障碍和挑战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风险;近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应用也面临成本高、上网难、缺乏经验等障碍。

(一)国内光伏技术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内在竞争力不强和短期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目前我国光伏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仍然普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因此,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主要依靠市场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缺乏强大的内在竞争力。特别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纯多晶硅企业仍面临物料闭路循环和废液废气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存在四氯化硅副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成为我国高纯硅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却滞后于国内光伏产业和国际光伏市场,200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为20MWp,仅为当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和全球总新增装机量的0.71%,其中并网光伏发电装机仅为2MWp。因此,目前这种产业和市场格局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市场风险。而广受争论的光伏产业的高能耗问题,其实质问题也在于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即取决于国内光伏产业链建设和国内外市场的选择。相关研究已达成基本一致的结论,目前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所耗能量的回收期只有两到三年。但是,如果在国内生产高纯硅料及硅棒/锭和硅片(占光伏系统生产总能耗的70%-80%)、在国外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则光伏产业对我国而言即是高能耗的出口加工业。

(三)光伏产业在近中期仍缺乏足够经济竞争力,有赖于政府政策扶持

并网光伏发电的初投资目前大约为5-6万元/kw,预期上网电价3-5元/kwh,离网光伏系统的投资和供电成本更高,需依赖优惠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扶持。最近数十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重心随着各国光伏市场政策的变化而先后从美国(1996年以前)转移到日本(1996-2002年)和欧盟(2002年以来),即充分反映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主要是由扶持政策推动的。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比较系统完善的光伏发电经济激励政策,全国已建成的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中只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准予享受4元/kwh的优惠上网电价,有待于加快制定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扶持政策。

第3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近年来,全球能源体系加快向低碳化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契机,中国光伏企业深耕沿线市场,不但输出了先进的产业和产品,同时也传播了低碳发展理念和经验,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绿色名片。

企业另辟蹊径应对欧美“双反”

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同年10月,美国商务部作出仲裁,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当时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两个市场,国际市场环境骤变,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寒冬。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甲治说,欧盟委员会2013年12月起对进口的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最高64.9%的反倾销税和最高11.5%的反补贴税。当时,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中国超过70%的光伏产品都卖到欧洲。欧盟实施双反后,很多中国光伏企业调整不及时就倒下了。这给整个光伏行业带来了启示:不能过度依赖某个单一市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面对贸易保护壁垒,中国光伏企业另辟蹊径绕开“高墙”,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光伏产业作为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加速出海。

今年1月6日,天合光能控股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在越南正式投产,这是目前越南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单体设计总产能达1千兆瓦。去年3月,天合光能在泰国罗勇工业园区建设的工厂投产,总投资额2亿美元,规划年产能为700兆瓦光伏电池和500兆瓦光伏组件。

据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介绍,过去几年天合光能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以及荷兰等地通过投资、合资建设、收购兼并等方式,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原本是为了打破贸易壁垒应对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而建设的,实际上开拓了天合的国际市场。

“原来的一些压力,反而变成了发展的动力。”高纪凡说,“太阳能在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借助‘一带一路’的有利契机,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新兴市场,进而全球化市场布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一开始,大家担心欧美双反会让中国整个光伏产业垮掉,现在回头来看,由于政府鼓励扶持和企业及时调整战略,中国光伏产业不但顺利闯关,而且仍保持全球领先的优势。

把握机遇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晶科能源马来西亚生产基地于2015年建成投产,工厂位于槟城,占地约121千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美元,现已达到年产能光伏电池1.5吉瓦,组件1.3吉瓦,年产值达4.5亿美元,员工4100人,其中98%为当地招聘。与此同时,晶科在马来基地追加一百余万美元投资,设立光伏研发中心,特别从事光伏组件开发、试验和测试工作。

用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的话来说,“一带一路”建设给光伏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比较差、天然能源少、火电价格高,同时很多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的理想地。晶科将持续推动和当地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推进产学互动,普及和提升马来西亚当地人员对光伏应用的知识水平和研发水平。

无独有偶,凭借多年的新能源项目开发经验,苏美达能源积极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助力沿线国家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去年苏美达能源旗下合资企业Global Solar Co. Ltd在土耳其小镇伊斯帕尔塔建设的4.71兆瓦光伏电站就已经竣工并网发电。该项目占地8公顷,项目所使用的总计18500片高效光伏组件均由苏美达能源旗下辉伦太阳能提供。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发电量足以满足大约2500户四口一家家庭的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了3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苏美达能源主要对外输出工程总包能力,以中国领先的光伏技术为主带动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苏美达能源与泰国上市公司VTE达成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东南亚陆续展开光伏、地热、风电、生物质能、水电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业务。在巴基斯坦,继巴基斯坦Punjab省1.25兆瓦光伏电站之后,今年,苏美_能源还将在巴基斯坦承建50兆瓦的风电项目。

传递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和经验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局面,不是一枝独秀的小景观。“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也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中国方案。

高纪凡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建设中,基础设施、交通和能源三样最为关键。当下,中国正在大规模推进低碳化生产的变革,中国的光伏、风能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头羊。随着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全球能源行业处在大变革时代,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以智慧能源网络为平台的新能源体系正在形成。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应该推动中国的低碳变革方案在全球落地,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利用体系。

他建议,将中国的低碳变革方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变成全球落地的“中国方案”。例如,中国现在推进的光伏扶贫模式,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的无电力区推广,不仅能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还能够带来脱贫致富,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2015年联合国将“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纳为今后十五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7号目标,以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2016年招商新能源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新能源领域相关项目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行“熊猫100”计划,建设熊猫电站、打造样板电站,并以此为载体因地制宜,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提供一揽子能源解决方案,涵盖光伏、风电、海水淡化处理等方方面面。

第4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而且,高纯多晶硅技术以及其他许多关键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但是,2007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也集中爆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引起高度关注甚至激烈争议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的市场格局、生产过程导致的国内高能耗和四氯化硅环境污染、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产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和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当前广受热议的焦点问题,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利用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国产化加快,许多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9GWp和3.8GWp,当年产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148%和138%,达到1.1GWp和1.7GWp,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7%以上,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的销售收入也增加到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

特别是多年持续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在这两年内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2007年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等3个企业分别建成了千吨级高纯硅生产线,使得全年高纯硅产量大幅增加到1130吨。2008年,随着江苏中能二期和重庆大全的各自1500吨多晶硅工程的建成投产,预计国内超纯多晶硅的全年产量将超过4000吨。而且,重庆大全和江苏中能公司实现了还原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多晶硅还原炉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据介绍,综合能耗已降到150-180kWh/kg(使得成本降低到约50美元/kg),显著低于其他国内同类企业的250-300kWh/kg,主要物料的综合回收率也超过98%。最近,江苏中能等一些国内企业还在积极准备开发引进流化床法、硅烷法等新型高纯硅生产技术,可望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综合电耗降至2050kWh/kg,成本降至15-25美元/kg。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3家高纯硅生产企业的一期工程产能总计约为4.4万吨(规划总产能高达8.8万吨),如果这些项目能顺利建成投产,预计我国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将超过3万吨,将从根本上缓解高纯硅材料的供需紧张的矛盾。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不少地方和企业近年来积极建设MWp级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5月,全国已建和在建11个MWp级并网光伏系统,大部分预计在2009年建成。一些光伏设备制造企业还积极探寻建设更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的机会;江苏等省份还提出制定“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我国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的《常州宣言》提出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力争在2015年前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1.5元/kWh,在10年内使光伏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这意味着大约500亿kWh的年发电量和超过4000万kW的装机量。

(二)国际光伏产业的进展和发展前景

在国际上,光伏发电产业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持续政策扶持,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进步、硅原料和组件供需形势逐步缓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日本2008年恢复了中断两年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补贴政策。美国目前30多个州都实施屋顶并网光伏发电净电量计量法政策;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又延长了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德国继续对光伏发电实行为期20年的固定电价,2008年平均上网电价为45.7欧分,kWh。

国内外光伏产业界已开始描绘以居民销售电价和峰谷电价为临界点的并网光伏发电商业化时间表。德意志银行预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电成本最低可降到$0.1/kWh以下(约合0.7元人民币,kWh),乐观估计大约在2015-2016年左右可降到$0.15/kWh(约合1元人民币/kWh),使得光伏发电将于2010-2013年期间首先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实行较高平均零售电价的国家开始商业化发展。

在扶持政策和发展前景激励下,200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07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62%,当年统计安装量为2.83GWp,累计总装机容量大约为12GWp。据有关预测或展望,未来数年全球光伏市场将以大约60%的速度增长,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200GWp,绝大部分为并网光伏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乃至可能的经济危机,预计会减弱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长速度,并影响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普遍增加融资难度,而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二是国际能源价格(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幅回落将扭转各国销售电价持续增长的趋势,从而延迟光伏发电实现电网平价(gridparity)的时间点;三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和财政能力影响下,其今后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障碍和挑战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风险;近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应用也面临成本高、上网难、缺乏经验等障碍。

(一)国内光伏技术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内在竞争力不强和短期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目前我国光伏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仍然普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因此,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主要依靠市场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缺乏强大的内在竞争力。特别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纯多晶硅企业仍面临物料闭路循环和废液废气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存在四氯化硅副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成为我国高纯硅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却滞后于国内光伏产业和国际光伏市场,200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为20MWp,仅为当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和全球总新增装机量的0.71%,其中并网光伏发电装机仅为2MWp。因此,目前这种产业和市场格局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市场风险。而广受争论的光伏产业的高能耗问题,其实质问题也在于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即取决于国内光伏产业链建设和国内外市场的选择。相关研究已达成基本一致的结论,目前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所耗能量的回收期只有两到三年。但是,如果在国内生产高纯硅料及硅棒/锭和硅片(占光伏系统生产总能耗的70%-80%)、在国外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则光伏产业对我国而言即是高能耗的出口加工业。

(三)光伏产业在近中期仍缺乏足够经济竞争力,有赖于政府政策扶持

并网光伏发电的初投资目前大约为5-6万元/kW,预期上网电价3-5元/kWh,离网光伏系统的投资和供电成本更高,需依赖优惠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扶持。最近数十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重心随着各国光伏市场政策的变化而先后从美国(1996年以前)转移到日本(1996-2002年)和欧盟(2002年以来),即充分反映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主要是由扶持政策推动的。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比较系统完善的光伏发电经济激励政策,全国已建成的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中只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准予享受4元/kWh的优惠上网电价,有待于加快制定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扶持政策。

(四)有待于制定落实光伏发电上网的具体政策措施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增加了不可调度的电力装机,目前的技术标准也没有关于无功补偿以及电网调度等问题的相应标准和管理规程,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10kV)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380V/220V)自发自用。因此,目前我国还缺乏真正的光伏发电上网项目和充分的经验。

四、关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道路的探讨

为应对根据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切实建立符合国情的产业发展道路和政策措施,我国需要正确处理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关系,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如何增强国内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技术驱动(竞争力增强)和市场拉动。虽然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立即启动国内规模化并网光伏发电市场以支撑我国光伏产业,但目前的高成本使得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目前仍难以承受。而且,如果我国在当前启动大规模光伏市场和补贴,必将立刻扭转光伏市场的回落趋势,推高光伏发电成本。另一方面,国际光伏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仍为国内光伏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鉴于此,近期仍要努力通过技术进步、健全产业链、巩固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国内示范项目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在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仍是应首要鼓励发展的环节。自主化生产高纯硅是中国光伏产业降低价格的必由条件,但必须重点支持清洁高效、低成本的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近中期国内光伏市场应确立的主要发展方向

由于欧、美、日等国家早已实现电力普遍化服务,其太阳能光伏的推广应用在上世纪90年代就瞄准了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并于近年来加快大规模应用,包括大规模地面并网光伏电站。而我国目前还有大约100万无电户需要在2020年以前采用光伏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用电问题,潜在市场容量为200-1000MWp(1GWp),应成为近中期首要考虑、予以扶持的光伏市场。虽然某些企业认为必须依靠并网光伏发电而非离网发电来支撑光伏产业发展,但其实质问题在于只有并网光伏发电才能使得光伏企业进入下游市场并实现稳定售电收入,故而光伏企业十分热衷于并网光伏发电。不过,从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和有限财政资源来看,我国近期光伏发电的首要方向仍然是面向无电区的电力建设,同时可根据相关科技攻关和前期产业化工作要求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系统/电站,为启动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市场做好技术性准备。

(三)我国应制定光伏产业和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

按照前述的光伏产业政策目标和国内市场应用方向的相关思路,我国在当前和近期仍要坚持并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扶持政策,以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中游电池组件产业能力及国际市场份额。另外,根据国内无电区电力建设和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需求,予以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支持。鉴于我国还没有并网光伏发电的充分经验和可靠成本评估,也缺乏相近电价的支撑,而且地区差别较大,故而难以立即制定颁布统一的固定电价,而需要通过招标等途径探索相关经验,积累必要数据。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光伏产业通过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运作,迅速建立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大国,为我国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初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光伏发电价格仍然高昂,我国光伏产业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的出口依赖型产业”特征。为此,我国在近期宜制定实施以“提高技术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提供国内电力普遍服务”为中心目标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近期应抓紧开展如下工作。

(一)大力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扶持“技术推动型”的光伏设备制造业

要重点研发清洁高效、低成本、新型的高纯硅和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近期重点支持企业逐步完善改良西门子法,开展流化床法、硅烷法、冶金法等新兴高纯硅生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应支持技术领先的企业扩大产能,建立国家光伏技术研发和产品检测中心。要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稳步开拓“离网和并网并行,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在近期(估计2015年前),应在难以延伸电网或建设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另外根据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工作需要建设一批集中并网的大型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分散并网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在中期(估计2015年左右),随着无电区电力建设接近尾声和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在长期(预计2020年以后),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为此,近期应研究制定用户侧低压端光伏系统的发电上网和电量监控技术规程,制定颁布针对工商业和居民的“净用电量计费”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示范项目的实施投资经营主体和上网电价的招标办法等。在中期(2015年左右),随着经验和成本数据的积累再引入建立“控制总量规模的固定电价制度”,为在2020年后全面实施固定电价制度做准备。

第5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嘉峪关 光伏产业 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嘉峪关市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就地消纳能力强,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嘉峪关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129兆焦/平方米,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非常有利于建设光伏发电产业。

(2)具备较强的新能源自我消纳能力。作为重工业城市和嘉酒电网负荷中心,对能源消纳能力较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打造“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强化光伏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同步发展,积极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条件。

(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嘉峪关市抢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时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推光伏产业成为本市新兴优势产业。

(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多元化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光伏应用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6月,开展前期工作和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达1111.5兆瓦。

(1)光伏电站建设情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期规划建设1000兆瓦。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84兆瓦,并网发电334兆瓦。核准待建项目2个100兆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1个427.5兆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资金来源皆为公司自筹资金。已投产的光伏企业,发电成本不到0.7元/度,由于占有“先建少限”的先机,限电比率低,处于盈利状态。

(2)光伏应用情况。积极开展了光伏农业大棚的试点推广工作,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首例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已建成3座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成为全省集新能源开发、绿色电力示范应用、有机农业观光、高效生态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具备光伏发电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二、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网接入系统薄弱,影响企业产效转换。区域变电及供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电力输送网架结构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需求。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可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但仅40%左右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其余新建的光伏电站受电网满负荷制约,无法完成并网供电,电站产能不能转化为产值,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2)光伏产业链相对单一,多限于光伏发电。光伏产业的新衰主要取决于所具备本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地不具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技术,其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一无所有;与光伏产业相配套的光伏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规模有限;与电池组件相关的重要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光伏设备产业链急需延伸。

(3)高载能项目缓建,延迟了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以用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不足作用,致酒钢公司电解铝项目和工业园区部分铁合金、铝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前景,使部分已规划、审批的光电项目缓建、停建,光伏企业观望情绪漫延,明显延迟了项目建设进度。

(4)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是新兴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当前技术、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目前我省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激励扶持政策仍然不足,部分企业国家核定的补贴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在产业科学谋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共享共融,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以风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强化招商引资,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依托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积极加快光伏产业上下游联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光伏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光伏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3)强化项目建设,在产业化进程提速上求突破。把项目建设作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强化光伏电站项目和风电项目建设,不断扩展光电应用范围,围绕新能源产业配套要求,加快光伏产业配套项目进程,努力形成集光伏电站建设和风电、光电设备研发、制造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链,强化协调作用,保障各项目协调并进。

第6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国务院于7月15日出了光伏国策——《关于促进光伏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令光伏股立马上涨。

光伏发电要靠太阳,中国光伏业要步出寒冬就要靠国策——来自北京的太阳。

不过,要注意,这个支持光伏业的国策是把“双刃剑“,只支持优质光伏业,劣质光伏业将被淘汰。所谓优质,按今时标准是指:1.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2.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3.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4.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5.在电力净输入地区严格控制建设多晶硅项目。按上述标准,估计有三分之二的多晶硅公司要结业,这是汰弱的必然结果。

笔者对光伏业是门外汉,只能找些媒体上的资料来供大家参考。

业界表示,此次设定的光伏准入门槛不低。就单晶硅电池20%的转换效率而言,达到这一指标有一定难度。不但普通的单晶电池很难达到,就连诸多企业研发的高效单晶电池都望尘莫及。

即使技术上可过门槛,问题是再投资的钱从何来?这次的《意见》并未详述,估计国家会以一个主文件加N个小文件的方式出台光伏产业的细则,小文件由相关部门出台,这才谈到钱。

在政策支持方面,《意见》提出六大政策,分别为大力支持光伏应用、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改进补贴资金管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

电价和补贴政策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意见》确定了上网电价及补贴的执行期限原则上为20年,并提出根据市场需要调整该项政策。补贴价未具体化,要待N个小文件出台才知,估计要7月底才可明确。

在众多的不明朗中,中央对发展太阳能发电的目标是明确的——力争到2015年使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为何中央会在这点上如此明确?中国光伏业协会秘书处王世江博士表示,如果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推进光伏行业的兼并重组,阻力重重,但众多牵涉到地方产业发展和就业支柱的企业又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在此背景下,目前兼并重组的基本原则是: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将决策权交给地方,地方政府就可能凭借下放的光伏电站项目审批权,“倒逼”出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积极性。

要达此目的,除了地方政府配合以建电站利诱外,也要银行肯贷款。业内人士称,投资大型电站,需要银行提供70%以上的融资,否则没有哪个企业会轻易涉险。只有银行融资予以解决,考虑到每年国家的光伏补贴,光伏电站才会成为投资热点。在过去一年中,光伏企业为光伏电站垫资过多,现在少有动力兴建。

最重要的是,对光伏项目的补贴,最大的来源为可再生能源基金,而该项基金一直入不敷出,已征收资金和实际补贴需求缺口愈来愈大。不过,有消息称,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主要来源——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有望从8厘/千瓦时上调到1分6厘/千瓦时。这意味着每年至少多征收400亿元左右的资金,由此解决新能源补贴欠债难题。

从以上的一系列事件看,要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着实不易。

第7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一、太阳能光伏建筑简介

太阳能利用有两个重要途径,即光热和光电技术。前者如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更为大家所熟知;光电技术指的是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比较而言,光伏发电更高端,前景更好,在太阳能利用上将是主流。

20__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光伏发电开始融入奥运建筑。据悉,各体育场馆与运动员村等奥运建筑中将大范围采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利用技术。以国家游泳中心为例,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进行太阳能光电利用就是它的一大环保特点。

北京市大兴区一幢建筑面积为8000m2的生态建筑,被专家评议为“我国第一幢综合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建筑示范工程”。工程中“50千瓦大型屋顶光伏并网示范电站”是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0__年深圳建成目前亚洲最大的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总容量1兆瓦,年发电能力约为100万度。电站设计及安装与深圳综合展馆、花卉展馆等建筑融为一体,堪称国内绿色建筑的典范。

专家认为,这些建筑的设计和建成,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际上最先进的用能方式,并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二、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提出了“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即通过建筑物,主要是屋顶和墙面与光伏发电集成起来,使建筑物自身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资源生产电力。

bipv系统可以划分为光伏屋顶结构和光伏墙结构两种形式。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另外一种是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

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把封装好的的光伏组件安装在居民住宅或建筑物的屋顶上,再与逆变器、蓄电池、控制器、负载等装置组成一个发电系统。

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建筑与光伏的进一步结合是将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一体,用光伏组件代替屋顶、窗户和外墙,形成光伏与建筑材料集成产品,既可以当建材,又能利用绿色太阳能资源发电,可谓两全其美,而且可以降低bipv系统造价。

近年来,国外推行的光伏与建筑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在城镇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系统,通常采用与公共电网并网的形式。并网光伏系统不需要配备蓄电池,既节省投资,又不受蓄电池荷电状态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光伏系统所发出的电力;光伏阵列一般安装在闲置的屋顶或外墙上,无需额外占用土地,这对于土地昂贵的城市建筑尤其重要;夏天是用电高峰的季节,也正好是日照量最大,光伏系统发电量最多时期,对电网可以起到调峰作用;光伏阵列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大大降低了室外综合温度,减少了墙体得热和室内空调冷负>!

联合国能源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bipv将成为21世纪城市建筑节能的市场热点,太阳能建筑业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各国一直在通过改进工艺、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等,大力降低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和提高其发电效率。

三、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光伏建筑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太阳能发电有80%是并网发电,而并网发电基本是在城市,也就是说,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已经占整个世界太阳能发电最大比例。它的开发应用是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利用光伏技术发电的一大热点,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作为重点项目积极进行。

早在1993年,美国能源部出资2500万美元,和国立再生能源实验室合作,实施“pv:bonus”计划,发展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产品。

日本很重视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开始大力资助有关机构进行开发研究。同时,为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输电,日本1992年颁布了新的净电计量法,要求电力部门以商品价格购买光伏电量,并实行强补贴政策等。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国家。

德国是最早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国家,1990年首先开始实施“一千屋顶计划”,20__年通过新的可再生能源法,支持光伏发电,实行政府补贴和零利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屋顶光伏系统安装在新慕尼黑贸易展览中心,德国的光伏发展应用在欧洲处于领先。

第8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精准识别;光伏扶贫;分布式;集中式;扶贫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35

1金寨贫困现状及扶贫模式分析

11金寨贫困现状

1986年金寨县被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当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98元(当时温饱线为213元),全县有贫困人口4803万人。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启动实施的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2元,贫困线为380元,有贫困人口152万人。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72元,贫困标准为630元,有贫困人口11万人。2010年金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50元,贫困标准1500元,有贫困人口10万人。

2011年底,贫困户55909户,贫困人口195307人,贫困发生率338%。2012年底,贫困户51521户,贫困人口174814人,贫困发生率3008%。2013年底,贫困户45687户,贫困人口147723人,贫困发生率2568%。2014年底,贫困户35901户,贫困人口106036人,户均3人,贫困发生率181%。2015年底,金寨县有贫困人口8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53%。

12重点实施光伏扶贫

针对无业脱贫、无力可脱的“失能”“弱能”贫困家庭,金寨县重点把光伏扶贫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围@“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总目标,走出了一条光伏扶贫新路子。2014年分两批实施了2008户贫困户分布式光伏电站。2015年光伏扶贫项目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全面推开,建成5795户光伏扶贫电站、876户非贫困户光伏电站。

光伏扶贫有以下特点:一是光伏发电技术已经成熟且不断提高;二是光伏发电成本越来越低,光电转换率和投资回报率越来越高;三是光伏发电属于绿色新能源产业,国家支持鼓励发展;四是操作简单,无须过多的人力投入;五是光伏材料使用寿命25年以上,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因此课题组认为光伏扶贫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希望通过总结金寨县的成功经验,为其他贫困地区的光伏扶贫工作开拓思路。

13扶贫政策的实施

光伏扶贫是金寨精准扶贫的项目之一,因此在实施光伏扶贫前,必须先精准识别出贫困户,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做到精准扶贫。金寨县的扶贫工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做到了四个精准(逐户回查,使脱贫攻坚对象更加精准;整合资金,使脱贫攻坚项目更加精准;传递压力,使脱贫攻坚责任更加精准)。金寨县在贫困户识别工作中,综合考虑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2010年2300元不变价)、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和逐级审核等程序,以户为单位识别。具体做法为:

前期准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设立相应机构,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此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按照国家和省的实施方案要求,制定行政区域内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明确相关责任和要求。召开会议动员,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结对帮扶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和每个行政村,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农户申请。在广泛宣传贫困户识别条件和建档立卡工作程序后,由农户自愿提出申请。各行政村依据农户申请情况,组织专门人员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家庭基本生产生活情况。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各行政村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户建档规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村委会或驻村工作队按照初选名单,入户核实。

贫困户审核。行政村将全村贫困户名单在村内进行第一次公示。如公示有异议,可以进行多次公示,直至无异议。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户进行入户采集,填写《贫困户登记表》。

2金寨光伏扶贫模式

21集中式光伏扶贫

目前,金寨县实施的集体光伏电站有两个,分别是“15万千瓦光伏项目”和 “创福公司”集体光伏电站。这两个项目都是以集体为单位筹资建设光伏电站、分配电站收益,但在具体操作中略有不同。

“创福公司”集体光伏电站。2015年,金寨县光伏扶贫规模大举增加,全年共建设218座60kW的村级集体光伏电站。建设资金由村级创福公司贷款解决,总投资约9700万元。资金来源包括三个部分:县政府整合统筹财政涉农资金、企业投资、贫困户每户投资。按照23个试点村的具体做法,每村自筹8万元,县财政提供10万元无偿资金,企业投资30万元,其余195个村的建设资金全部由该村创福公司按照上述办法解决。

“15万千瓦光伏项目”。资金来源:总装机规模15兆瓦,共需投入建设资金1125亿元。其中40%由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投资,约045亿元,60%向银行申请贷款,约0675亿元。按年基准利率49%计算,20年还清本息。投资收益按每瓦每年11元计算,总规模15万千瓦光伏项目伏电站20年收入约为 33亿元,光伏电站使用寿命为25年,后五年发电量以衰减到80兆瓦以下计算,每年收入约为0132亿元,后五年发电收入按066亿元计算,25年总收入为396亿元,去除还贷还息1007亿元及运维等其他支出02776亿元,纯收入为2953亿元,每年收入约0118亿元。

22分布式光伏扶贫

分布式光伏扶贫有以下两种方式:

“救助型”光伏发电到户项目。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10000户,每户建设规模3000瓦,投资额24万元,每个贫困户自筹资金8000元,其余建设资金由县财政统筹各类资金解决(信义光能捐助扶持了2000户,计1600万元),产权归贫困户所有。

“增收型”光伏发电到户项目。在非贫困户中实施30000户,每户建设规模3000~8000瓦,建设资金24万元主要由项目实施户自筹,每装3000瓦在自筹12000元的基础上,由政府协助办理贷款12000元,由政府全额贴息。鼓励有条件农户多装,同等比例提供贴息贷款。

如果说集中式的收益方式像“入股分红”的模式,那分布式的收益方式则像“计件工资”的形式,光伏设施的发电由国家电网以1元/度收购,产生了多少度电贫困户就能拿到多少钱。光伏发电的1元售价中,除了执行电价04059元/度外,还有财政补贴05931元/度,这一部分补贴由中央财政补贴直接下拨给当地国家电网公司。

第9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目前,我市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在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的组件方面,*的企业已抢得先机,优势较为明显。现已集聚了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鑫美源工贸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光伏设备生产厂家,其中绝大多数厂家分布在海港区。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要设备“层压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他还有一些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如:电池板组框机、玻璃、焊带、电池板接线盒、EVA胶片等多个厂家。

客观说,*光伏产业起始于2000年成立的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市、区的重点扶持下,企业得到了快速提升,产品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陆续向光伏行业提供900多台各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设备,位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中国光伏前30家企业中,有27家使用奥瑞特设备。最近四年,企业每年实现产值翻一番。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我市光伏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以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已在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一定位置,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可以说目前全国光伏产业封装设备的主要基地就在*,并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已具雏形。2008年,全市光伏企业年总产值达2.5亿元,根据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对装备的需求,仅现有品种年递增将超过50%。

二、我市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却也并不尽如人意,整个光伏产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幼稚期”。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把挑战转化成机遇,是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我市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规模不够大,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多数企业散、小、乱,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整体实力不强,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单一,品牌零乱,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光伏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三高”——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是重要的产业特征,稳定的资金链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在国际市场硅料、硅片和组件价格大幅下跌,资本市场骤然变冷时,多数光伏企业资金回笼难、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高度紧张,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腰板不硬”是我市光伏产业的一大弱点。在光伏产业链中,产业结构明显呈现金字塔形,最上游是高纯度硅料生产,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其次才是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越往下游技术和资金门槛越低,利润越薄,竞争力弱,受市场冲击就越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我市既没有上游产品做支撑,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基本也是空白,上、下游产业链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光伏企业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目前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不多,市内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各自为战,为了抢占市场,相互之间不能在技术上沟通,一味在价格或降低设备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各家生产的设备规格不统一,用户在使用、配套消耗品选择、工艺系统配备等方面感到不便,甚至影响到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由于企业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协作与配套体系,使有限资源难以集中使用形成发展合力,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与先发地区比,我市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对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态势及巨大的发展空间缺乏应有认识。在全市范围内认识、了解、研究光伏产业的人不多,既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没有在企业界引起共鸣。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差距明显,在光伏产业的政策、布局、人才和资金等方面还没有配套齐全,形成合力。

五是科技支撑能力弱。虽然我市光伏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像奥瑞特一样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还太少。目前在光伏企业中也只有奥瑞特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大多数企业为近年成立的小型企业,自身处于艰难发展之中,无力投入资金研发,创新能力极其有限。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跟不上,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水平,技术攻关能力上明显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产业链中的“短板”。

六是光伏产业人才短缺。我市有众多的光伏生产企业,显然要求有一大批科技人才支撑,但由于我市尚无太阳能开发应用专业,适用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众多企业基本上是高薪聘请外地专家、高薪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光伏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一些小企业为了生产,甚至相互“挖人”,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频繁“跳槽”的也不在少数。

(二)当前我市光伏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的非理性成长踩了一脚“急刹车”,同时给管理者和投资者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不进行产业规划,不扼制盲目投资,不引导结构调整,不重视技术研发,不加强人才培养,光伏产业就永远“长不大”。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战略布局阶段,主要板块和重点城市都面临洗牌压力,国内34个省市都在抢占光伏产业制高点,明确提出发展光伏产业,大上光伏项目,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今后一段时期,光伏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产业整合趋势将加快,具备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管理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主导市场,而以代工、配套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市场转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另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光伏产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产值已达1600亿元。今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这两个文件被称为“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积极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二是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离网式发电。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贴。4月15日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而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早已启动。同时,在我国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中,节能环保行业占据重要角色,这些投资都为太阳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依据欧美国家的经验,一旦政府出台对商业化太阳能光伏利用的补贴,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将启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每年将呈现100%的爆发式增长。

*是国内光伏设备重要的生产基地,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从近几年国内太阳能光伏设备销售情况看,2006年销售额为5.97亿元;2007年销售额为10.35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17.66亿元;2009年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光伏设备产业的市场需求会依然强劲,也将继续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当前,如果我市能够抢前一步,抓住机遇,以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同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就能逐步跻身光伏产业梯队前列。

三、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启示及思考

通过调研,突出感到,有些光伏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并不占优势,光伏产业起步也不比*早,但他们光伏产业的发展步伐、太阳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加快发展光伏产业有诸多启示。

必须善于抢抓发展先机。可以说,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优势,也不可能自然转化为发展优势,就看是否善于从国家发展全局和宏观政策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我市在光伏装备制造方面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应该敏锐把握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应用步伐对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诸方面的重大意义,感悟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效益,抢抓发展先机,占领发展高地,培育壮大光伏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格局中确立一席之地。

必须注重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较早,但目前全市却没有一个光伏组件生产厂家,值得深思。要真正做大做强我市光伏产业,必须重视和研究产业自身特点,在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就把分散的产业节点联成产业链,使各链条有序衔接,同类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光伏企业的合作交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补链式”专业招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积极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互动是朝阳产业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市光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虽然有些优势,但若政府支持的力度不足,强度不够,也难以在强手如林的光伏产业领域争取到发展先机,也就难有作为。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规划、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给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有效引导市场、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增强企业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信心,形成促进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合力,培育形成优势产业。

我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如若借鉴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给予扶持,以积极的姿态加以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就能在未来国内市场中占得先机。

四、加快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我市光伏产业应坚持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环节实施“适时突破材料、发展电池组件、壮大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依托我市光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强化项目引进,打通产业链,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府推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在海港区建立光伏产业园,为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平台。由于我市80%的光伏生产企业集聚在海港区,要立足海港区现有基础,建立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短期内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有利于抢占国内光伏产业制高点。二是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入驻产业园的光伏企业在投资、用地、税费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目前海港区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基地的若干政策规定》,但由于市、区管理权限不同,在用地、税费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建议在光伏产业政策制定上要实现市、区联动,市、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切实提出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我市光伏产业整体发展。三是设立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市财政从每年增加的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统筹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成立协调机构,强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联动要求高,而且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离不开统一、高效、科学的组织引导。由于我市光伏产业尚无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不足,已经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太阳能光伏这一朝阳产业的加速发展。建议考虑实行由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组织机构“光伏产业发展办公室”,加强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跟踪、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动态;引导市内外投资者来我市对光伏产业进行投资。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有机协调的工作机制,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我市现有光伏企业都在迅速扩大产能,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准备投资光伏领域,企业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但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况,缺乏统一的引导。我市应尽快制定《*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要多听专家和企业意见。重点对光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保障措施作出明确的具有前瞻性的谋划,对太阳能推广应用的重点、目标、步骤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统一各方面的行动,促进部门分工职责的落实。这对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能够引导企业找准定位,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相互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形成发展合力。

——注重产业的有序衔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目前,我市在光伏组件的组装设备(层压机)和组装材料(光伏焊带)方面已形成规模,具有国内知名度。但在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终端应用产品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方面还很薄弱,几乎没有企业在做。当前应着力破解产业链难题,根据我市情况,努力保持住光伏产业中游占据的优势地位,在产业结构上以做强中游为核心,加强与省内上游生产企业合作,在材料方面适时寻求突破,并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可按照“适时突破材料、壮大电池组件、发展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打造更趋合理的光伏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注重把握市内光伏产业的前后衔接及合理配套,引导企业投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作到资源共享,前道扶后道或后道扶前道,实现产能、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恶性竞争。

——培育强势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由于太阳能电池封装设备的制造是集机械、电子、真空、加热系统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生产过程必然形成紧密联结的产业链,其规模化的分工协作,构筑了各资源、技术、成本等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其大规模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先发省市经验看,也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支持,产业带动效果显著。无锡通过扶持尚德新能源、邢台扶持晶龙集团、保定扶持英利新能源等,均在本地形成百亿产值的光伏产业群。在我市现有光伏企业中,奥瑞特、博硕两家企业已在国内光伏能源设备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具备了较强龙头带动能力。所以,我市应积极扶持这两家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发展光伏产业和相关产品,拓展、延长光伏产业链,实现增量推动,提升产业水平,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光伏产业发展优势。

——加大对光伏产业的宣传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要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光伏产业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共识,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意识,创造加速发展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同时,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要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注重成效。结合城市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适当加快我市太阳能路灯、交通指挥灯、广告灯箱、太阳能广场照明、建筑亮化美化工程太阳能源的推广应用,加速新建公用设施和住宅小区太阳能集热采暖建筑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引导对既有建筑实施应用改造,形成太阳能应用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全市城乡太阳能的规模应用,使太阳能应用成为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