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光伏产业优势精选(九篇)

光伏产业优势

第1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部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第2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业;实证研究;国际竞争力

一、文献综述

(一)光伏产业特征的介绍

光伏产业特征:由于太阳能级的硅材料要求纯度99.99%以上,对技术和资本要求都高,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虽说拉晶炉和铸晶炉等生产设备现在已较便宜,但是因铸锭和切片环节仍需众多工艺属于技术密集型。制作电池片和组装属于加工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发电系统要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组等,显然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我国的光伏企业尚德、英利绿色、晶澳、天合光能基本上在国际上都在排名前十,这可以说明我国光伏产业的具有竞争力但是很多的文献表明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弱。介于这个原因和我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我们对光伏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政策角度、产业角度等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研究。从政策角度分析的有如下等:赵玉文(2003)指出我国的政策法规对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沈辉、舒碧芬、闻立时(2005)通过结合我国太阳能光伏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制定优先利用太阳能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肖庆文(2009)指出在我国技术空心化的情况下,需要需求政策鼓励从而快速实现光伏发电技术的产业化。从产业角度分析如下:周四清(2007)通过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提出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闻立时(2009)指出在金融危机下,通过提高技术可以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王晓宁(2009)根据我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的状况,针对我国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王发明(2009)阐述了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及治理结构最后提出了我国光伏产业升级的条件、路径和方式。赵勇强(2009)通过对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对比,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不合理的产业和市场结构、不到位的监督和引导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壁垒,并对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李晓亮、李敏、张晓阳(2010)通过钻石模型中的指标对江苏的光伏产业进行研究表明江苏的原材料自给力、产业灵活性、政策力度都较为欠缺,最后提出了建议。余中东(2010)通过对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虽光伏产业已有较多研究,但从产品品目研究的文献还较少,本文将通过国际评价的指标对我国的光伏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评价方法和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选择

根据光伏产业的产业链的情况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HS2007并结合说明产业竞争力的目的并结合了我国海关的细分编码,确定了5个6位品目编码,如下表格。

表1 HS编码和商品名称分类

品目编码 商品名称

280461 纯度超过99.99%的硅

854140 太阳能电池

854370 太阳能发电系统用控制器

902480 全自动太阳能池片强度检测机

940540 太阳能路灯

数据来源:UNcomtrade

表2 RCA

品目编码 2007 2008 2009 2010

280461 0.80 0.57 0.27 0.25

854140 2.15 3.09 2.94 3.12

854370 1.95 2.40 2.50 2.36

902480 0.10 0.15 0.19 0.16

940540 3.40 3.79 3.08 3.01

(二)指标分析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公式如下,RCA=(X/Y)/(Xw/Yw),X是某国i产品的出口额Y指是某国全部产品的出口额Xw是全球i产品总出口额Yw是全球全部产品的总出口额。若RCA1表明某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若RCA=1说明某国在该产品上具有世界平均水平。

从表2中可以看出,RCA大于1的品目有3个,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控制器、太阳能路灯都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比较优势,但是硅的RCA从07年的0.8降到10年的0.25,即我国硅材料的国际竞争力是逐步下降的,其中检测机的RCA值也显示不出比较优势。

2.进出口价格比

进出口价格比(PR)是用来说明该产品的附加值的大小,公式如下PR=Pe/Pi PR,Pe是某一商品出口的单位价格,Pi指的是某一商品进口的单位价格。

表4 中PR

品目编码 2007 2008 2009 2010

280461 0.38 0.26 1.07 1.41

854140 0.67 0.36 0.36 0.24

854370 11.00 10.00 11.17 11.17

902480 16.45 183.57 19.48 9.25

940540 2.00 1.50 2.00 1.33

我们可以看出3种商品的进出口价格大于1,说明这3种商品具有高的质量和附加值,进出口价格大于5的是控制器、检测机,这些高科技的产品是值得我们国家研究和开发的,我国应该扩大这些产品出口,但检测机的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处于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我国这些设备技术逐渐陈旧有关;太阳能电池的PR

3.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越大表示一个国家的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则越高。公式如下IMS=Xi/Xwi,Xi指的是该国i产品的出口总额,Xwi指的是全球i产品的出口总额

表5 中国的光伏产品IMS及其排名(括号里面的国家指的是该产品出口额最多的国家)

品目编码 2007 2008 2009 2010 2007 2008 2009 2010

280461 0.08 0.06 0.03 0.04 3 4 5 4

854140 0.23 0.31 0.31 0.49 2 1 1 1

854370 0.21 0.24 0.26 0.37 1 1 1 1

902480 0.01 0.02 0.02 0.03 13 9 9 7

940540 0.36 0.38 0.33 0.47 1 1 1 1

所考察的5种光伏产品中,经过07年到10年的发展,我国已有3种产品的IMS位于世界第一,除了太阳能电池是低质量和附加值之外,其余的2种皆为高质量和附加值的商品;硅在10年都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从IMS的值可以看出其的占有率都未达到0.1,说明前几位的国家占有世界上此产品的大部分出口,因此我国相比下实际的竞争优势不够。

三、总结与建议

(1)虽太阳能电池是在3个指标中都处于竞争优势的产品但其属于低附加值产品,这和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处在光伏产业链的组装环节有关。另外我们看到太阳能池片检测机是处于竞争劣势的,而此产品对于生产太阳能电池来说是大成本,说明我国出口多但实际盈利不大。根据数据表明截至到08年,在我国生产电池的企业有40余家,生产组件及应用企业500家以上,可见我国生产组件的企业数量之多,规模小,无自主品牌,竞争力弱。我们也可以整顿生产组件的企业,让低效率和能耗的高的企业倒闭或者被兼并,从而使我国强的企业更强增加我国的竞争优势。

(2)根据《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综述》中的成本分析表明,多晶硅约占光伏发电系统的37%,可见硅材料重要性。而我国的硅材料是低质量和附加值的商品且没有竞争优势,因为提纯硅材料的技术被欧洲、日本等所垄断。我国光伏企业与国外签订的协议是只要采用类似的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且不管在这一流程下进行任何改造创新都要向出让国缴纳技术转让费,所以硅提纯技术亟需发展。我国应该优化产业链的结构,加紧研究开发尽快掌握核心的提纯技术,从提高我国的出口产品的产品附加值。

(3)光伏系统所需部件发电机、控制器、逆变器、连接器等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我们再根据Solarbuzz的统计的2010年的安装量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德国、意大利、捷克共和国,份额分别是42.46%、20.52%、7.79%。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排名是全球第七位,但我国所占份额不足3%,说明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只处于初级的阶段,具有优势的光伏系统的产品都用来出口。这样一易受外国需求影响,而自己需求不足导致应用不足。据资料知光伏系统的安装量每增加一倍则成本下降20%,所以我国应该尽快设定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认证体系,加快光发电上网的项目审批。

参考文献:

[1]褚文博,隆涛.美国光伏产业路线图[J].新材料产业,2006(1).

[2]周四清,马超群,李林.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

[3]闻立时.金融风暴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走势的思考.[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1).

[4]肖庆文.以需求鼓励政策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科学版),2009(1).

[5]李晓亮,李敏,张晓阳.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苏省光伏产业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0(1).

[6]王发明.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以我国光伏产业为例[J].经济管理,2009.

[7]胡兴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综述[J].上海电力,2008.

[8]赵勇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近期进展、挑战和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9.

[9]余中东.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J].河北学刊,2010(9).

第3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双反”调查;光伏企业;太阳能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一、美国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历程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Solar World在美国的子公司Solar 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联合其他六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本地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近十年来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限制调查,也是美国首次对中国新能源发起的“双反”调查。

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光伏反补贴初裁结果:税率为2.9到4.73%。其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光伏反补贴税率为2.9%,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有关税率为4.73%,其他单独税率资格的企业税率为3.61%,并追溯90天征税。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约250%的高额反倾销税。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光伏产业“双反”做出终裁,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光伏太阳能企业双反成立,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到15.97%反补贴税。

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围追堵截,欧洲债务危机使欧美市场萎缩,中国光伏企业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国外出口举步维艰。“内忧外患”已然成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继续发展、乃至生存的主要障碍。

二、“双反”调查的背景

国际经济交流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双反”调查的导火线源于美国三家光伏企业的相继倒闭。三家企业在破产申明中都将公司的败落归咎于全球光伏产品的需求下降及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还特别强调是来自中国同行的竞争。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光伏产业的确发展迅猛,短短时间内就成为全球化程度极高、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新兴产业,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3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但是从产品出口目的国所占市场份额来看美国并不是中国光伏企业的主要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光伏产品出口市场中,美国只占大约百分之十几的出口比例,德国、意大利、荷兰所占比例相对更大一些。相反,从光伏产业的多晶硅料进口来源来看,有数据显示美国还是中国的主要材料供应市场之一,所占份额高达27%,仅次于原材料供应商之首的韩国。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就一直处于低迷阶段,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进展迟缓。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一直计划着把发展新能源产业视为本国经济复苏和提振美国出口的核心工程,而与此同时对于迅速崛起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倍感压力。

国内上层建筑的客观需要,近些年来,奥巴马政府一直加大对国内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各类振兴计划和投资方案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旨在一方面加快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另一方面增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从而稳定民心。据悉,破产的Solyndra公司正是奥巴马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对象之一,获得过奥巴马政府提供贷款担保项目的巨额资金,也曾一度被该政府作为标杆广泛颂扬。Solyndra公司破产之后,这项贷款担保政策开始遭到严重质疑,标杆企业的倒闭势必使奥巴马政府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于是顺理成章借机找到中国光伏企业进行狠狠打击,以表决心,继续获得美国商界的支持和信赖;另一方面也算是回击共和党人的质疑和谴责,为2012年美国大选中能成功连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经济影响

(一)导致多国联盟“绞杀”中国光伏企业的危险局面

自2011年10月美国宣布对华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开始“双反”调查,国内就一直存在美国的制裁会不会“传染”到欧洲的担心。美国市场只占到了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的20%甚至更低,而欧洲市场却是中国光伏产品最重要的销售区域,2011年在中国光伏产业全球销售格局中欧洲占到了高达74%的市场份额,所以无论是涉及范围还是影响面都更加广泛。果不其然,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告称,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如果说美国‘双反’只是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声誉,那么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立案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与此同时,2012年6月8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印度也将在美国影响下对我国的光伏业发起‘双反’调查,可能很快就会出公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业对印度的出口额达6.13亿美元,出口的光伏组件几乎占印度市场安装量的70%。对此印度光伏企业表示强烈不满,和美国一样,将本国光伏企业业绩不佳的原因同样归咎于中国同行的竞争以及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特殊照顾”,并效仿美国对中国出口印度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申请,游说印度政府对从国外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15%的关税。美国的“双反”调查引发了多国联合“绞杀”中国光伏企业的危险局面,当前我国光伏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可能将遭受“灭顶之灾”。

(二)削弱了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中国光伏产品在出口竞争中主要是具有价格优势,根本原因在于最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的集聚发展、规模化生产、中国光伏企业从业人员的前瞻性商业战略和高技术的管理水平。但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少数企业却指控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存在倾销行为,本质上是由于这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落后,又不思进取,从而寻找外部原因,将本行业销售市场不景气的状况嫁祸于中国生产企业。这样一来,美国“双反”调查的裁定必将会提高中国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同时增加的反倾销反补贴税会使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冲击。业内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358.21亿美元,其中向美国的出口达20.51亿美元;对欧洲出口约为204亿美元,占光伏总出口额的56.95%。现在美国商务部已经做出终裁,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些政策实施后,中国光伏产品成本低廉的市场优势在美国将伤逝殆尽,其市场份额将随之缩水,特别是中国对美国太阳能产品的最大出口商如尚德、天合、英利也会蒙受更多的损失。同时整个光伏企业对美出口成本将增加35%左右,严重削落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阻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在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在能源形势以及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在技术不断进步和产业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产业之一。但美国的“双反”政策无疑是使中国光伏企业面临损失,为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进而阻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以国内两大光伏巨头常州天合光能和英利绿色能源为例,2011年天合光伏组件出货量约为150万kW,美国市场占天合出货量的21%,销售收入约4.5亿美元,由于“双反”存在追溯期,已给天合造成了约3600万美元的损失;2011年英利光伏组件出货量约为160万kW,美国市场占总销售收入的15%,约合3.5亿美元,“双反”调查也已给英利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这无疑将造成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利润减少,收益下降,行业继续发展进程放缓。而光伏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日益增长的对新兴能源需求的长足动力,其发展符合每一个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国家的宗旨。因此,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双反”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甚至阻碍了全球人类利用新兴能源的发展进程。

(四)降低了中国的社会福利

此次美国“双反”政策的出台不仅不利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出口状况,也会影响到中国就业状况以及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据有关行业协会估算,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出口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0万,带动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00万。“双反”政策的出台影响行业的整体对外贸易发展,随之也将对我国光伏产业数几十万人的就业前景造成直接威胁,同时导致光伏企业逾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银行将面临逾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种种影响直接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

四、中国应对“双反”调查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加强国内光伏产业的整合

困境亦是机会,危机亦是挑战。在“双反”的压力下,如果光伏行业能够转变发展思路,实现产业升级,为整个行业寻求一条新的生机,从长远来看,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光伏产业一路蓬勃发展,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环境下,光伏行业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业内人士初步估计,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新增的产业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人民币;并且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将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据悉,2008年,中国的光伏企业还不到100家,不到四年的时间,现在至少有500多家。2011年全球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量是20GW,而仅中国市场的光伏组件就达到35GW。由此可见,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目众多,产能严重过剩,这必将会引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甚至行业间恶性竞争。因此,统筹规划,进行行业整合已迫在眉睫。首先,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生产集中度。重点扶持产业链完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高消耗、重污染的劣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优化;其次,对各优势企业自身而言,也应注重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建立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光伏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光伏行业良性发展。

(二)调整光伏产品市场布局,重点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从光伏产业发展之初,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和市场都是“两头在外”,即产品的原材料来源和产成品的销售大部分处于国外市场,特别是国内产能销量大部分依赖国外市场。而根据现在的市场形势来看,欧美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缩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必须为目前过剩的产能和未来光伏产品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如何拉动内需,鼓励该行业在国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解决方式。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如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相关企业对光伏产业等清洁能源的资本成本,加大对内部市场的调研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再如将政府的出口补贴转向鼓励和支持光伏企业对品牌的建立、市场的培育以及长期发展策略而不是短期行为这一重心上;其次政府和光伏企业强强联合,加快光伏电站建设。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加强非并网式、离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应用,解决阻碍农村光伏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农村光伏市场开发。以此带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消费,进而拉动国内需求。

参考文献:

1.岳宝彩.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立案或成定局[J].能源周刊,2012(5).

2.王辉.印度或将对我国光伏业发起“双反”调[EB/OL].,2012-06-12.

3.孙鸿航,孟浩,苏竣,姚强.美对华太阳能“双反”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2(8).

4.傅苏颖.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 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J].证券日报.2012(A03).

5.张兴科.美国对华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

第4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业 贸易结构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本文以山东云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光伏产业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因其在光伏产业链上游存在技术壁垒,该公司现主要以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为主,还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而且未来光伏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但是该公司拥有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有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成产成本相对较低,对大量生产光伏产品和应用光伏产品有着先天的优势。机械自动化程度低,依赖人工劳动,生产效率低。

一、山东云凯公司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光伏产品技术落后,人才短缺

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成为制约企业光伏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技术的研发需要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的提炼技术,目前还不能自主生产高纯度的多晶硅,使得企业只能依靠进口晶硅材料维持产业链的发展。对此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企业进入低、产品差异度低等,产业间的竞争加大,因此企业利润会降低。

(二)出口市场不稳定

欧洲各国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力度逐渐减少,对于本国的进口产品采取了谨慎态度,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增加,开始减少光伏组件的进口,近几年,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光伏产业飞速发展,造成公司出口面临困境,产品积压。山东云凯光伏生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总量较低,对国内市场过度依赖,一旦国内市场出现政策或需求变动,光伏产品就会积压过剩,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三)贸易壁局圃肌⒊隹诓品单一

虽然山东云凯光伏产品进出口逐年增长,但产品和市场集中。出口产品主要有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站,对外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其主要原因为产业链不完整,企业自身实力有限,企业竞争实力不强,产品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没有达到系统性。

(四)处于产业链下游,企业供需失衡

山东云凯光伏还处于直接参与生产方面的阶段,包括光伏电池的生产和组装,组件的封装和系统集成,光伏系绕的安装和维护等,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下游,对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晶硅原料的生产及设备制造技术还不具备,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晶硅原料,在国内用进口原料进行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与国外的企业形成产品互补,形成了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现状。运用进口原料制备光伏电池,将电池出口,山东云凯光伏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只是“代工者”的角色,技术含量低。

二、推动山东云凯公司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科研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山东云凯光伏在光伏产品生产中,将“高耗能、高污染”留在了国内,而将“清洁、无污染”送给了国外,实际上只是国外的“代工车间”,究其原因就是尚未掌握高端技术,科研水平不足。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人才,寻求政府在资金和光伏技术上的扶持,在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是在生产多晶硅及其设备的生产上,早日摆脱“代工者”的角色,向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加大科研力度,在原有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将产业链垂直整合,努力将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上面转变,形成垂直、完整的产业链。

(二)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近期,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光伏产业出现了的较大波动,但这种波动只是暂时的,新兴能源取代石化能源将是必然的趋势。2016年,我国光伏电池新增装机便达30GW仅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3.5%,不到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的7.8%,国内市场需求与光伏产品的产量严重不匹配。欧美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市场需求日趋饱和,增长速度减缓,占全球份额减少。光伏企业应努力寻求新市场,减缓市场单一风险。与此同时,非洲、中东和南美开发光伏产业力度加大,出现很多生产采购商。

(三)突破贸易壁垒,到光伏产品出口市场设厂

经过美欧“双反”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我国光伏产业将会持续性地面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束缚,针对这些问题,该企业可以通过资本、技术输出的方式到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家或者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及地区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还可与当地光伏制造商入股合作,从而突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为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链整合,加强品牌意识、改进技术、提高优质服务。

(四)寻求政府的扶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法规

企业应积极寻求政府政策的扶持,向政府寻求金融方面的支持,企业想扩大规模存在着问题,国家应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贴息或减息贷款,来增加资金的周转和使用的范围。寻求政府财政补贴,可以增加人们购买的欲望,从而刺激消费,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寻求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的对象包括企业本身和购买者,为企业的资金周转减轻压力。

参考文献:

[1]孙岳军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前景分析[D].复旦大学,2009.

[2]凌捷.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走向及战略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2.

[3]王江.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困境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2.

第5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R-SCP;Q易保护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007-05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常规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不管是从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还是从国家能源多元化安全战略的角度,光伏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变得愈加显著。我国光伏产业在2009―2011年迅猛发展,但自2011年底开始,连续遭到欧美为主的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保护措施的制裁,这对于“两头在外”的我国光伏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目前,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提出的“双反”措施,是世界最大的、最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保护案例。

一、我国光伏产业遭受贸易保护措施案情回顾

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2011年底以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因屡遭欧美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受到严重影响。

(一)欧美各国的贸易制裁

从2011年底至2014年底,我国光伏产业分别遭到美国、欧盟、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的反倾销、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及裁定。

2011年10月18日,美国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提出“双反”调查申请;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做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 World为首成立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讼,涉及产品范畴超过此前美国“双反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欧盟委员会2013年6月4日决定,将2013年6月6日―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税率将升至47.6%。

2012年11月,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2014年5月22日,印度商工部就光伏产品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征收最高达每瓦0.81美元的关税。2014年8月,印度财政部决定不执行印度商工部对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美国、马来西亚出口至印度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裁定。

2014年5月14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No.2014/38号公告,对我国出口澳大利亚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2015年10月反倾销调查正式终止。

2014年12月,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应其国内Eclipsall Energy Corporation、Heliene、Silfab Ontario和Solgate四家光伏企业申请,正式对原产于或自中国进口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CITT)于2015年7月3日做出最终裁决:涉案产品的对加拿大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威胁。

(二)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日落复审案情回顾

发生于2012年欧盟与我国就光伏产业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案于2015年12月7日到期。2015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宣布,决定对适用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启动日落复审调查。2016年1月7日,因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变化符合2013年8月6日,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符合最低限价措施的目的,决定终止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部分期中复审调查。

二、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的R-SCP范式理论分析

(一)R-SCP范式分析的特点

R-SCP范式是施蒂格勒(1971)在SCP产业经济学分析范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基础上,增加政府规制(Regulation)派生出的分支分析范式,其含义是: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产业中企业的市场行为,不同的市场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市场效绩,而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制措施来直接影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进而产生政府期望的市场绩效。

政府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政府监管,都有共同的涵义,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或者通过某些具体的行动对经济个体或行业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市场结构:主要是指外部各种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所在行业所产生的可能性影响,其中包括企业竞争地位、市场结构划分、产品需求的变化。

市场行为:主要是指产业内的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为针对企业外部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解决这方面的影响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价格竞争、技术研发等。

市场效绩: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产生不同的变化时,行业或企业利润、成本、市场份额所可能产生的变化。

R-SCP分析范式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中,加入政府规制,强调它们之间的递进因果关系,经常被用来分析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产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所以,只有改善市场结构,采取反垄断的政府规制,才能获得良好的市场绩效。

(二)R-SCP范式下政府实施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理论分析

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在对外贸易中,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战略性产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较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例如常用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壁垒措施。

将R-SCP范式与国际贸易学的关税保护理论相结合来考虑,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解释进口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实施贸易保护的行为动因和实施条件。

1.各国政府往往会对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业补贴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决定各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国政府会积极鼓励和扶持本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技术创新的资本密集特征、高失败几率就必然导致民间研究资本和力量的投入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资本支持,势必促使各国政府会对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大量的政策关注、提供各种形式的产业补贴来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也就形成了政府对产业的规制行为(Regulation)。

2.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时期内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密集型、重大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基础,其产品消费需求往往具有全球性的特点,而能够实施技术创新开发和产品生产的国家会非常少,对先进技术又严格实行保密措施,就会导致产业发展初期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国家十分有限。如果一些企业因获得政府的大力补贴扶持抢先获得产业技术突破,形成产业优势,就比较容易形成国际市场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Structure)。

3.垄断利润将驱使产能短期内迅速膨胀过剩

技术领先国的优势企业由于先期进入国际市场并处于垄断地位,能够通过垄断新产品的出口贸易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势必要大力扩大产能;而资本的逐利本性和政府的补贴也会进一步导致大量的企业投入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产能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和提高。但是,由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不成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是极度有限的,膨胀的产能将很快就超过新兴的市场需求,生产企业就会进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在国际市场上低价倾销产品。这就形成了战略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国的补贴和倾销共存的市场行为(Conduct)。

4.保护性关税的利益转移效应推动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根据关税理论,进口国对战略性产业的产品征收高额的保护性关税,可以产生利益转移效应,即通过征收进口关税,进口国能够将出口国的政府补贴或出口企业的垄断利润通过关税收入形式转移成进口国的财政收入,同时又降低了出口国的企业利润、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速度;进口国政府的关税收入也可以转投给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技术,加大追赶技术领先国的能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国政府的补贴行为和企业的低价倾销行为又为进口国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提供了征税依据。这就形成了战略新兴产业贸易保护措施的市场绩效(Performance)和进口国的政府规制行为(Regulation)。

三、我国光伏产业遭受贸易保护措施的R-SCP范式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R-SCP分析范式,结合光伏产业的进口国在2012年实施贸易保护行为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来分析进口国政府的贸易保护规制行为,即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的贸易保护行为。

(一)光伏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处于全球垄断地位

从光伏产业的全球产业链分布来看,由于光伏产业链中游的电磁及组件产品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因此吸引了我国大批企业的进入。在2012年时,我国有上百家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厂商和近千家中小型太阳电池制造厂商,产能增长迅速,国内的竞争愈发激烈,国外的市场占有率不断越高(见表1),客观上形成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处于世界垄断地位。

2.欧美国家是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国际垄断买家

全球的光伏产业链最下游的发电集成应用系统的消费市场主要在欧洲和美国。由于光伏电池和组件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中的战略地位不高,欧美、日本等国家在产业链中游生产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企业并不多。因此,欧美国家对光伏电池和组件的消费需求,只能靠进口来满足(见表2),我国出口的电池和组件产品总量中95%都被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在2012年时,欧洲市场的光伏发电集成系统需求占全球80%以上的产业链最终产品需求,其中德国和意大利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量就高达全球装机量的70%。例如,德国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8GW,其超过一半的光伏电池和组件都是从中国进口。

3.国内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竞争激烈且处于自由竞争状态

我国的光伏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由最初仅有的几家光伏企业发展到现在,仅可以统计到的光伏企业就有500多家。国内大部分光伏厂商均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生产并出口的光伏电池和电池组件。谋3可以看出,2009―2011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国各地企业数量和产能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低价竞争也更加激烈。我国光伏企业出口额呈上涨趋势,与此同时光伏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4.国内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差异化小

从产品的特点来看,若供货厂商的产品具有特色,或购买厂家转换货源供应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很长的适应时间,则供货厂商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有能力在产品上议价。我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主要包括光伏电池和电池组件,这些产品技术要求低、差异较小,大多属于同一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优势不足。

(二)光伏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1.国内企业低价竞销出口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

由于我国光伏企业集中在光伏电池和组件领域,80%销售市场在国外,且企业数量众多,难以形成经营联盟。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行为方面,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拓展时呈现严重的恶意竞争状况,故意降价销售,部分企业甚至报价比成本还低,引发同行业内的严重内耗。国内厂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一方面削薄了中国企业从国际市场本应赚得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容易给国外的反倾销申诉提供口实。例如,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价格从2006年的16美元快速降至2011年的4美元左右。

2.国内企业在光伏电池组件环节横向兼并严重

横向并购可以短期内快速扩张企业产能规模,使生产成本降低。我国的光伏企业在经营中,过于重视规模经济效应,而不是技术效益,采用横向并购的方式,依靠以规模生产压低成本,而不是靠技术创新来占领市场。例如,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6年8月收购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MSK公司。

3.国外企业重点研发下游产品高端应用技术

国外光伏企业发展早,掌握核心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上游电池原料、下游光伏电站集成应用环节,而我国光伏企业大部分缺乏技术创新,都在为欧美代工生产廉价的电池和电池组件。就我国技术比较强的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方面,我国也落后与欧美发达国家。

(三)光伏产业的市场效绩分析

1.国内光伏企业缺少贸易定价权

国际定价权往往指的是某地或者某个机构在某种商品上的定价能左右或严重影响国际上对该商品价格的定价能力,即称为国际定价权。

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地位,导致在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销售领域缺乏技术优势和竞争力,失去产品价格的控制权。

2.国内企业净利润水平逐步下降

2011年,受国内产能过剩、欧债危机及美国“双反”调查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甚至导致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破产。从在美国上市的我国光伏企业的财报数据显示,2011年各家企业的出货量仍大幅上升,但净利润却普遍同比大幅下滑至亏损,归根结底是由于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各大光伏企业在2010年利润水平创高后,自2011年开始大幅度下降,一直到2013部分企业的毛利率有微弱的上涨趋势,但仍未恢复。

3.国外光伏产业掌控行业发展的技术优势

2012年以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只是集中在产业链中游的产能扩张方面,而多晶硅光伏材料的提纯和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等产业核心技术都被国外所掌控,我国一些企业多晶硅光伏材料的提纯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先进企业。同时,尽管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氯气、多晶硅生产的副产品四氯化硅均是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工艺落后、产能较小,我国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解决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此外,自动化程度高的光伏材料加工设备生产技术长期掌握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手中,光伏产业重大装备制造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垄断,我国光伏产业主要生产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设备价格高昂、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发展。

(四)光伏产业的政府规制分析

政府规制是指政府对经济行为的管理或制约,它的目的是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的内在问题,使经济效率最大化。一般规制是围绕对市场中的产品价格、数量或进入、退出市场的控制方面进行。

1.进口国政府获得实施贸易保护行为的主动性

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引起了欧美国家的恐慌,引发贸易摩擦。鉴于我国政府的补贴行为,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在国外市场进行销售,严重影响国外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的发展,致使国外有些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倒闭,其国内产业链脱节,危及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发展。这是欧美国家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贸易保护行为原因之一。

我国各级政府对光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政府补贴,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补贴行为也给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反补贴”贸易保护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进口国政府对我国光伏产业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我国政府提供的产业补贴,本意是减轻我国光伏企业发展负担,而由于光伏产业的全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特点决定,被欧美国家利用贸易保护关税措施,将我国政府的财政补贴效益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转移给其本国的光伏产业中,压低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

四、结论

本文将R-SCP范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光伏产业贸易保护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光伏产业的市场结构方面:我国国内光伏企业数量众多,且大部分都集中在产业链中游的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环节,产品同质化明显;我国光伏电池和组件出口处于国际垄断地位,而欧美国家是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垄断进口国;欧美国家拥有产业链的下游产品需求优势,可以利用优势市场地位向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压低价格采购。

2.光伏产业的市场行为方面:由于我国国内光伏产业处于自由竞争态势,并盲目扩张电池和组件产能,行业内的价格恶性竞争趋势无法控制。这既导致我国出口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的获利空间缩小,又为国外实施“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提供口实。

3.光伏产业的市场效绩:国外光伏产业掌握核心技术且具有很大的竞价优势;我国光伏企业“赏吩谕狻保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缺少贸易自主定价权。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地位和能力方面明显落后,导致我国一旦遭遇国外的贸易保护制裁却无力实施有效的反制措施。

4.进出口国政府规制方面:我国政府为扶持本国居战略性地位且技术水平落后的光伏产业,不断大幅度进行财政补贴,反而为欧美各国实施“反补贴”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机会。欧美各国对我国实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贸易保护措施,能够实现战略性贸易保护关税的利益转移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枫,李云龙.基于SCP范式的我国光伏产业困境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2(6).

[2]郑燕,张吉国.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SCP视角[J].科技和产业,2013(12) .

[3]张晓明 闫申.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势力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7).

第6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之一。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1]目前,我国太阳能利用在建筑领域中技术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其次是被动式采暖太阳房,并在太阳能光伏技术和照明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应用数据和经验。高校应从自身功能和优势出发,积极参与研发太阳能光伏技术、并在建筑中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探索有效的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节能有机结合的载体与方式。 1光伏技术及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1光伏技术 光伏是指光生伏特效应(即光伏效应),是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太阳能光伏技术即太阳能发电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太阳能电池板在光照条件下接收太阳光并产生电能,使太阳电池组件产生一定的电动势能(即发电),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将由光能转换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里。到需要用电时,蓄电池组为逆变器提供输入电,通过逆变器的作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送到配电柜,由配电柜的切换作用进行供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般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等设备组成。因太阳能电池板本身只具有发电功能而不能储存电能,且发出的是直流电,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利用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和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两大类别。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出的电能是典型的安全、清洁能源,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使用范围广泛,且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当前,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突出难题是成本收益问题。人类一旦在光伏发电技术上进一步实现重大突破,光伏产业将实现井喷式发展,而光电也将成为火电的有效替代品,能够有效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1.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的光伏转换,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形成以硅材料应用开发为中心的产业链条。一般来说,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硅生产、硅碇和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技术研究等。我国自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1971年首次将光伏电池应用在东方红2号卫星上,1973年在地面应用太阳能电池,但直到2000年,因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高等因素,地面应用范围仍然有限。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光伏应用市场强力启动及国内政策大力推动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高增长态势,表现出“中间独大、两头在外”的显著特征,即企业大多集中在利润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的光伏电池制造环节,企业制造光伏电池所需的高纯硅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大,且生产制造出的光伏电池则对出口的依存度高。上述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光伏电池产量已超全球总产量的50%。随着常规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出现,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产业,我国也不例外。2005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26%,2007年增长率更是达到218.9%,光伏电池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远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长47%的水平。200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并在光伏产业上形成了主要以硅材料、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 二是光伏产业链主要处于低端。与其它产业相比,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润从上到下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其价值形态呈现出从左上到右下倾斜的形状,与一般产业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形状不同。目前,从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生产环节分布的企业数量看,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毛利润较低的电池制造、组件生产环节,其光伏产业链价值不到30%,而毛利润较高的环节被美、日、德等掌握硅材料提纯技术的国家获得,其光伏产业链价值超过70%。 三是光伏产品应用不广。受光伏发电上网成本较高、光伏发电自身技术局限性较大、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光伏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2011年的光伏产品出口比例达95%,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应用小国”。这不仅使光伏产品过分依赖于海外市场的出口,导致光伏产品国内外市场不平衡问题的出现,也对光伏产品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四是光伏电池生产原材料依赖进口。太阳能晶硅制造处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技术门槛较高、投资规模较大,技术被国际市场垄断。长期以来,美、日、德三国的7个公司的10家工厂集中了超纯硅材料的制造,从事高纯度硅原材料生产的企业较少。国内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生产工艺落后、能耗较高、规模效益较低、污染较大的问题,生产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国内光伏企业对硅原料增加的需求。因此,我国光伏电池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基本上依赖进口。[3] 2高校研发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优势 一是高校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高校在激发创新思维、开展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既是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开展原始创新的主要场所,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数据显示,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为36.1万人,两院院士41%来自高校;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38个,占62.7%,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13个,占34.6%。[4]由于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多个学科的相互配合,而高校本身就具备开展多个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的优势,两者能有机结合、有效融合,能为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发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和人才支撑。#p#分页标题#e# 二是高校具有较广的辐射范围。高校是由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组成的、以教育和生活为主的社区,辐射面较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全国共有普通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2132所,独立学院298所,分校办学点62个,合计2492所。[5]2009年,全国高校在学总规模为2979万人,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总人数983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占9.9%,到2015年,这三个指标将分别提高到3350万人、14500万人、15%。[6] 因此,在高校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增强高校学生的低碳节能意识,并通过他们将低碳生活理念和节能意识及行为推广到工作单位、家庭、社区,对整个社会关心、参与低碳节约的生活方式产生强大的辐射力、感染力、渗透力。 三是高校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高校的终端能源消费以生活消费为主,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占的比重不大,但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依存度较高,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煤炭、能耗水耗总量较大、人均能耗较高等问题。2008年,研究者根据对45所高校能源统计结果测算,全国高校煤炭使用占用能种类的比例最大,达48.1%;总能耗约2924万吨标准煤,占同期全国总能耗的9.6%;总用水量41亿吨,占同期生活总用水量8.14%;人均年能耗1.034吨标准煤、年生活用水量145吨,分别是同期全国人均年能耗的4倍和年生活用水量的1.95倍。如果按照“十一五”期间的总体节约目标是实现已有用能项目和已有用自来水项目人均用能在2005年所耗能量和所耗水量的基础上均降低15%测算,每年全国高校节能量为387.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826万人特大城市一年生活用能总量;每年节水量为4.735亿立方米,相当于544万人特大城市一年生活用水总量。[7]由此不难得出,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和生活于一体,既是人口的高密集区,更是能源消耗大户,对节能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需求。因此,高校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源动力。 3高校研发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思路 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应用的系统性、开创性、技术性较强,不仅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政府、社会面临的新课题。在实现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质量的背景下,高校应把握《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机遇,创新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光伏技术研发应用的有效模式,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 一是确立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方向。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特点,明确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开发方向与重点,注重解决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问题。瞄准世界光伏技术前沿,发挥具有广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优势、拥有大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优势、具备开展综合交叉研究的学科优势,加快研究开发先进的光伏技术,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依法保护原始性知识产权,力争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成果的先进水平。对接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发挥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生力军的作用,主动承接与国家战略性光伏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重大科技相关的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强多晶硅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关键工艺流程技术及逆变器、反应器、大型氢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创新研究,力争改变这一领域核心技术大多被发达国家掌控的局面,为国家光伏产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提高光伏技术和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搭建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平台。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组建太阳能光伏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有效整合学科专业、仪器设备及校内外科研团队等优势资源。设立光伏技术研究机构,以室、所、中心等组织形式,创设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的专业研究机构,以机构为平台,开展与光伏产业相关的信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工作。健全机构运行机制,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机构有序运转,激励科研团队对太阳能光伏技术和产品进行集体研究攻关,发展与光伏技术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借助学科的发展凝聚科研团队、增强科研能力、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对外深度合作,与国内外的相关高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共同举办专题会议,组织理论研究,开展咨询服务,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研发技术等,并积极参与政府发展光伏产业的政策规划研究和企业对光伏产品的生产研究,增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 三是推进太阳能光伏技术成果转化。高校应发挥与企业、市场联系紧密和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生力军的作用,促进研究开发的光伏技术和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强光伏新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引导科研人员转化光伏技术成果,围绕促进光伏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目标,出台鼓励政策,激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并在成果评定、成果奖励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予以肯定,增强科研人员投身于光伏技术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创造性。搭建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平台,联合政府、科研院所、企业、NGO建立光伏技术交易市场,举办形式多样的光伏技术成果洽谈会、展示会,畅通光伏技术成果转化和光伏技术产品开发的流通渠道,实现光伏技术成果供需各方的无缝对接,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建立光伏技术成果转化融资保障体系,争取各方资源,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高校扶持为激励的光伏技术成果转化资金支撑体系,依托光伏技术发展基金或光伏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将光伏技术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知识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四是丰富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形式。高校应在政府引导和示范下,通过多种措施、多种形式开发和拓展光伏产业的应用领域,鼓励并支持光伏发电产品应用项目,实施“光伏屋顶”计划,将适合光伏应用的教学、科研、办公建筑的楼顶建成光伏屋顶或光伏电站。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即在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上铺设太阳电池组件以提供电力,同时使得太阳电池组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而不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推广太阳能半导体照明工程,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技术与景观、亮化、照明等需求相结合,如江西教育学院昌北新校区建设了太阳能路灯工程,共建有太阳能半导体照明路灯49盏,每盏功率为60W,完全由光伏太阳能发电,每晚照明时间长度约为10-11小时,每年发电约为11267千瓦时。面对全社会推进光伏技术研发应用的良好机遇,高校应秉承科学理念,加大创新力度,突出比较优势,有序推进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发应用。#p#分页标题#e#

第7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优势;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目前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其中尤其是电力能源需求最为紧迫。我国大部分地区依靠火力发电,但是火力发电会对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且在电力调度中损坏大,电荒现象也时有出现。因此,绿色能源的到了人们的光伏关注,其中尤其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为引人瞩目。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又环保的绿色能源,在新时期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我国发展光伏发电的资源优势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资料显示我国日辐射量达每平方米 4 千瓦时以上,地区更是辐射量每平方米高达 7 千瓦时以上,如果全部对其太阳能资源进行开发,其能量相当于每年 17000 亿吨煤所产能量。目前太阳能发电已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将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电能结构,拉动西部地区经济稳步增长。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

1、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广泛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各国政府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7.5GW,较上年的18.1GW相比,涨幅高达52%,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67GW。全球近28GW的总装机量中,有将近20GW的系统安装于欧洲,但增速相对放缓,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占全球装机增长量的55%,分别为7.6GW和7.5GW。2013年以中日印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29%,其装机量分别为2.2GW,1.1GW和350MW。此外,在日趋成熟的北美市场,去年新增安装量约2.1GW,增幅高达84%。

2、我国太阳能广泛产业发展的现状

2011年7月24日,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在2011年7月前核准建设的、在当年年底前建成投产的项目,执行1.15元/千瓦时电价,7月1日以后核准,以及在年底前未投产项目,则按照1.00元/千瓦时电价执行。此外,发改委将可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调整上网电价。近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年均增长41.3%,近5年为49.5%。中国已经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2008年产量达到了2540.7MW,2009年产量约4000MW,约占世界产量的40%。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1、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

与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是

(1)从环境效益上说,太阳能光伏发电污染排放少,不会有资源枯竭的危险,使用者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能源理念。

(2)从经济效益上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源质量,不需要消耗燃料、不受地域限制,设施一旦投放,即可就地发电,经济效益显著。

(3)从技术角度而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无机械传动部件,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发电,加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采用,维护成本低。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缺点

(1)从环境效益上来说,光伏生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多晶硅的生产。多晶硅行业是个重污染的行业, 国内尾气回收工艺不尽完善,晶硅副产品是四化硅是高毒物质,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将造成寸草不生土地几百年都无法使用等巨大的环境风险。

(2)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虽然太阳能光伏一点投入使用后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前期投入上,投入成本仍然是巨大的。他能量密度低、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受气候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再者,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高昂,目前仍然达不到将其进行民用普及的水平。

(3)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迟迟不能降下来也可以说是一个技术难度。为了降低成本,现在普遍采用多晶硅代替电池中的单晶硅。多晶硅材料制备的新技术、快速掺杂表面处理技术、提高硅片质量等是当前的主要技术问题。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问题

未来太阳能能源肯定是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当光伏发电在电网电源中的比例达到一定规模时,必须考虑其对电网电压频率控制的影响,必须对光伏电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控制。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增加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难度,如何利用光伏发电并网智能化技术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是突破的重点之一。

(二)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业和市场不对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受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世界光伏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

(3)光伏产业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机构管制,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实践,相关技术人才匮乏,研究力量薄弱,高端实验设施落后。

五、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一定会成本,使之普及开来。

太阳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能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光伏的应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和企业的创新研发力度,一定能够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现阶段光伏技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电子器件及高效模块降低特定系统平衡成本;通过高效的生产方案、通用型材料的增用以及新蓄电池的观念等手段降低电池成本;通过引进先进封装技术及提高电池工作效率来降低特定模块的生产成本。最后,通过降低电池成本一定会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整体成本。

(2)未来民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大行其道

当太阳能光伏生产的整体成本降低之后,未来的民用太阳能产业一定会大行其道,将在通信和工业应用、农村和偏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亦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于城市而言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升高层建筑利用率。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农村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可以与风能发电系统互补满足农村基本用电要求。另外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路灯等都将为家庭和市政建设节约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零排放、无污染,且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已经适合规模应用,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必将在公共建筑或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光伏发电也将成为我国的一种常规能源。

结束语:太阳能光伏发电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但是在经济利益复杂和多重能源并存的局面下,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生产企业必须深入的加快研发节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府方面更加需要推进绿色能源普及使用的进程,制定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和法规条文,保障光伏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相信在市场改革和政府政策的联动作用下,我国的光伏发产业必定能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晶;赵争鸣; 周德佳.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J]. 电气应用. 2007(10)

[2] 吴福保;王湘艳.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 [J]. 电力与能源 . 2013(07)

第8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业 扶持性政策 政策效果

一、引言

聚焦快速崛起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国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比其他任何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国家责任和国际道义压力。笔者认为,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性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模式

由于原材料成本约束和光伏发电技术的限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价格竞争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光伏发电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

对太阳能扶持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立法指引、购电补偿、税收抵扣或投资补贴等方面。

政府通过扶持性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流入,针对不同主体通过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产出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企业盈利后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对原材料计划价格控制、政府税收、贷款优惠及补贴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具备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各国将光伏产业从幼儿阶段扶持起来的美好蓝图。

三、光伏产业的扶持性政策的理论分类

纵观全球各国二十年的政府扶持性政策,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将其归为四大类。

(1)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 In Tariff,简称FIT)政策

此种政府扶持性政策最早是在德国的《再生能源法》中提出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是指电力公司有义务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可再生能源生产出的电力,让再生能源的电力得到充分应用。这种政策不但将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而且通过消费补贴切实扩大国内需求,对产业常青具有深远意义。

(2)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最直接地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系统的投资者积极性,同样提升居民对光伏系统的关注度和使用热情,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

(3)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优惠政策最有利地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问题,是提升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动力,也是最快实现经济规模的关键经济后盾。信贷优惠政策直接地反映出了政府的产业扶持导向,也以实际行动对民间资本投入起到了表率作用。

(4)市场政策

日本设立了到2020年累计安装光伏28GW的目标。意大利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实现300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应占印度电力需求的l0%,在电力构成中占4%-5%,2013年设立了到2022年光伏装机量达到20GW的目标。各国政府均在正式性政策文件中为本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绘制了美好蓝图,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府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意识,拉动了人民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的蓬勃发展。

(5) 补贴政策

德国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法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期20年0.457-0.62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2010年修正案增加了中小型规模屋顶光伏设施发电的自用消费补贴。2009年,美国对太阳能产品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包括初始投资30%的补贴和制造业30%的税收抵免。英国的“低碳建筑”计划补助住宅项目接近成本的50%,补助公共建筑及非盈利项目安装系统接近总成本的50%。政府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补贴从生产阶段的厂商直接补贴,转换消费环节的使用补贴,增大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扩大需求市场,进而激发厂商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

四、世界扶持性政策的效果预测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编撰的《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中记录了一项广泛的数据调查,并以此预测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情况下,未来五年世界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调查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交叉核对和市场的整体性分析预测,调查样本覆盖了所有典型的光伏企业、电力公司、国家协会和能源机构。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按照政府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构建了两种发展情景:

自由经济局面:假设了一种消极的市场行为,即现有的支持性机制难以加强或持续,或者现存扶持性措施将被大幅度削弱,但将合理的系统价格调整计算在内。在这种情景下,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的逐渐终止将带来产业转型期国家市场的严重衰落;

政策驱动局面: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意愿,政府考虑到光伏将作为未来主要能源而继续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并作出适当调整。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需要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和简化电网的连接程序。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量达到100吉瓦,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自由经济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4%,5年后全球累计光伏量达288吉瓦;而政策驱动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8%,到2017年预计全球超过422吉瓦的光伏系统可以安装入网。

(一)自由经济局面下,2012年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产业内部调整将导致2013年度的年安装量回调至27.8兆瓦,并以18.4%的年均增长率稳健上升,2017年世界年安装总量达到48.3兆瓦;局部来看,欧洲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维持10吉瓦左右的年安装量,增长幅度低;而五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年安装量将翻一番,美洲翻两番,中东和非洲地区虽然起步晚、基数低,但年均增长率达100%。(二)政策驱动局面下,全球年安装量的增长势头锐不可当,5年内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4%,年安装量于2017年达到84吉瓦;局部来看,各地区增长势头相当。(三)比较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的年安装量情况,差异是非常明显的,2017年预计年安装量在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下分别为48.3吉瓦和84.2吉瓦,说明各国的扶持性政策驱动可以导致光伏市场扩大两倍。

参考文献:

[1] 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R].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12

[2] 冯春林.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及效果评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8):66-69

第9篇:光伏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光伏 技术管理 特点 问题 对策

1.引 言

1.1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资源有限和环保要求的双重制约下发展经济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挑战。其中,传统的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使得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转向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太阳能以其独特优势必将在本世纪得到长足发展。

近几年,中国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研发应用的相关政策,将把无锡建设成世界级太阳能产业基地。如今,无锡的光伏产能产量已居全国首位。据统计,2010年无锡的太阳光伏企业电池产量2600MW左右,占全国产量的28%,全球产量的16%。

为了让使用太阳能发电更具吸引力,自2011年开始,中国政府对生产制造厂商提供保证价格。如今,中国光伏企业,尤其是无锡这一大型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目前面临美国出口重大压力以及欧洲市场的疲软不振,对转向国内市场的需求更为紧迫,而转战市场最大的挑战就是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因此,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技术管理为研究重点,基于企业研发管理理论及技术组织管理等理论分析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太阳能光伏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自身特点,结合中国本土及无锡本地情况,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理论著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有利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理论性资料;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进行讨论。

1.3 研究意义

该研究针对中国,特别是无锡市太阳能光伏企业进行研究,并专门讨论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相关问题,以适应经济大潮下的新型竞争形势。

无锡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大、基础好,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意在通过进一步优化企业技术管理结构,使无锡太阳能光伏产业顺利度过艰难时期,完成企业技术管理结构的优化升级,力图使企业占据产业链的上游。

1.4 文献综述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5月初公布了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三部委确定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MW。

何丰伦、戴劲松等专家呼吁高度警惕新能源发展的五大误区,同时提出太阳能相关企业发展所要注意的问题;却秦在太阳能冬日物语中提出由于太阳能产业的高成本特点,要求企业改变商业模式或调整企业战略。

2009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总结了2008 年全球光伏产业的总发展态势,同时预测了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以及中国今后的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并指出中国是潜在的光伏重要市场,2020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装机容量将超过日本。

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显示:2011年太阳能发电容量增长了73.3%,达到了自1996年的最快增长速度。总容量达到63.4 GW。产能在过去的5年增加近10倍。EuPD Research在《电网平价》一文中指出:若想使光伏行业真正获得竞争力,应将关注点由组件制造商转移至光伏价值链上的其他部分。

2.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特点及其企业管理特点

2.1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特点

2.1.1 规格标准明确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关键设备有: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储能设备、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等。虽然随着技术进步太阳能光伏发电关键设备的标准将会不断完善,规格将会不断提高,但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关键设备的规格标准是很明确的,不会存在较大的争议。

2.1.2 专业性要求高

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设备的生产及装机应用涉及到物理、化学、计算机及气象等多领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专业性极强。在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中还需运用管理学中PEST环境分析法。因此,太阳能光伏企业既要支持每一领域的技术研究,又要完成各领域技术的有机融合,突破技术瓶颈,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2.1.3资源投入大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论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前对技术环境的分析,还是电站施工过程中和日常维护中技术工程的应用,都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的建设是一项不可逆的工程,一旦投入各种资源,就必须将整个工程进行下去,否则之前的投入便不能收回。从另一方面来讲,电站设计之前的各项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在技术环境评估中,需要分析国际、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光伏并网接入规范、光伏系统技术标准等;光伏系统关键设备,如光伏设备满足项目的供给能力以及光伏设备对系统的影响等;具有国际合作基础条件的大型、超大型项目需要分析项目技术、原材料、人才、市场的国际化。

2.1.4 技术应用性强

在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中,所追求的是提高转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两大方向。转化率的提高可以使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则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更多的收益。因此,领域内的技术进步可以迅速投入生产和建设进行检验,可行的技术将会创造更多的效益,推广之后将更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此良性循环,可不断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

2.2 光伏企业技术管理特点

2.2.1 研发环境要求高

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属高技术产业研发领域,其产品研发技术提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表2-3为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研发技术影响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

2.2.2技术选择多样化

国外的太阳能光伏行业技术的发展是多样的,有晶体硅技术、非晶硅等其他技术。而在国内,晶体硅技术几乎占据垄断地位,并且各大晶体硅技术的厂家几乎全部是P型晶体硅技术这一分支,因此国内整个产业将来技术进步的方向选择上比较少。

例如,无锡尚德,南京中电等国内最早使用SE 技术的电池厂家,电池转化效率大大领先于行业中其他竞争对手。可以说,如果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生产企业能够拓展其技术发展分支,其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

2.2.3与企业所在产业链位置联系紧密

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要与与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位置相适应。从表2-4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发展模式,根据图2-5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资源需求情况,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应向硅材料提纯、硅片生产倾斜。

国内第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产业链低端企业没有技术外泄的后顾之忧,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可以适当向产业链高端攀登。

2.2.4产品市场定位较单一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同时基于成本的考虑,太阳能光伏产品只能用于独立光伏电站、风光(柴)互补电站等光伏电站及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光伏产品可能还会应用在交通、通信、石油、海洋、气象、汽车、家庭电源等领域。

3.国内光伏企业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人才资源缺乏

3.1.1光伏企业运作风险大对人才发展极其不利

光伏企业投资大,由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等一系列经营风险,光伏企业运作的风险、融资等成本会高于一般企业。这使得大部分光伏企业无法提供优厚的薪资福利来吸引人才,更难留住人才。

3.1.2光伏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阶段,缺乏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

无锡市光伏企业大都处于初创阶段,且科研与管理团队大部分来自海外,包括国际知名科学家、技术开发工程师等组建的精英技术研发团队等,本土优秀光伏人才未必受到重用,不利于留住和培养人才。

3.1.3高端人才缺乏,缺乏相关培养机制

光伏电专业人才紧缺,是无锡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许多企业除了一名主要创业者(总经理)外,连招聘一个同类专业的帮手都相当困难。另外,在无锡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光伏电专业。

3.2 研发周期长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属知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组织形式多样,所需的研发周期较长。而太阳能光伏产品因光伏发电项目类型多、技术要求高、光伏发电项目周期长、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知识继承度低、信息处理方法复杂等特点而使得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研发周期较长。

3.3 研发环境较差

资金是进行光伏发电产品研发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和企业是两个最主要的科技资金来源。一些企业也从收益中抽出一部分投入到自己的研发机构中,但是由于光伏产品研发的高风险, 政府对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研发拨款所占份额较低,这也给企业筹集资金造成很大的困难。

中国在世界光伏发电制造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光伏发电制造企业的规模,如无锡尚德,在世界同行业企业中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国内企业基本采用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原材料,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国外,属典型的“两头在外"式生产。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都会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放到这一新能源产业中来,这对我国光伏制造企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在没有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也没有开展有效的产品开发活动,生产技术严重落后,技术研发环境较差,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

3.4 技术转化率小

太阳能硅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材料的提纯属于高技术高产业投资环节,而我国的技术能力有限,硅提纯产业门槛相对较高,生产晶体硅的企业属于少数,并且技术落后于国外,差距很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应用的投入非常大,新技术的应用风险很大,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非常小,因此只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才可能在实际生产得到应用。

4.国内光伏企业技术管理对策

4.1 大力培养太阳能光伏高级人才

4.1.1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充分挖掘国内人才资源,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国际顶尖光伏人才,巩固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稳定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以及关键岗位工人。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培养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4.1.2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鼓励高校开设光伏电专业,鼓励大学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光伏等新能源高级人才,支持企业建立光伏等新能源教学实习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内,特别是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无锡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光伏人才。

4.1.3政策支持光伏高端人才发展

对光伏电企业是否能尽快列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领军人是否能申报列入“国家”和“省”,都需要政府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既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环境,也要解决一般人才实际困难,实现人才服务的全覆盖。

4.2 优化产品技术研发环境

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在研发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 应选择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培养大量学科及综合高级人才, 适合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中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其中, 基础研究是高校的优势所在, 对光伏发电产品的开发有重要的支持和先导作用。而企业拥有对于市场准确的把握, 可以对研发项目的市场前景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其次,通过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加快建立光伏产业商情信息网络, 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参加贸易展销会、洽谈会、贸易团出访、接待来访等机会获得市场信息。

4.3 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转化率

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从企业文化入手。国内光伏企业应建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统一在技术创新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共同方向的意识精神和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

企业可建立管理技术创新与转化的专门小组,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励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对新技术进行产权保护,并加快新技术进行实际检验后投入产品生产环节。

5.结论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发展其他能源产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并缓解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光伏技术的发展,为产业地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对我国的光伏产业技术管理特点作了介绍,了解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技术管理的相关问题,弄清问题所在及应对方法。

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因金融危机爆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技术水平有限,仅靠劳动密集型光伏产品的大量出口而获利。随着国家政策的关注,会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举措出台,由国家的政策保障,企业与高校的结合培养高技术人才,资金、技术、人才问题便能够解决,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一定会通过提高自身技术,优化技术管理而摆脱窘境,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希望本文可以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注:本文部分研究成果来源于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2217)。

参考文献:

[1]任新兵.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周娟.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D].河北大学 2011

[3]BP 世界能源统计 2012[J/OL].http:///statisticalreview

[4]Stefan Krauter.Sol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photovoltaic energy systems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5.

[5] 熊健.中国太阳能企业面临外销的压力[J].时代金融.2012(13)

[6]周明,李宗植.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科研管理.2011(01)

[7]吴明.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应用[J].认证技术.2010(06)

[8]每日光伏新闻 2012[J/OL].http:///

[9]沈达.太阳能行业中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苏州大学 2010

[10]罗如意.杭州光伏人才建设的危机与对策[J].杭州科技.2011(04)

[11]叶明.江苏省技术创新的态势分析[J]. 科研管理.1991(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