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光伏产业优缺点精选(九篇)

光伏产业优缺点

第1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现状 问题 应用前景

1 光伏发电的发展及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就通过实验发现了“光伏效应”,证实了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在195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制作完成了单晶硅太阳电池,从此进入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发电新时代,而作为最基本光电池材料的晶体硅在光伏发电产业中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工作效率和生产规模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到3美元以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范围内,印度的光伏发电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50多家公司从事与光伏发电技术有关的制造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对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生产在欧、美以及亚洲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目前为止,主要的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规模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其光伏发电市场份额占到了全世界光伏发电总量的五分之四左右。为了成为世界光伏发电市场的领头羊,美国和日本先后出台有关太阳能技术和光伏发电的研究开发计划,如百万屋顶计划和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由此可见,在国际大环境和大市场下,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势头是十分迅猛的。

1959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并于1971年成功应用于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中。1979年我国开始实现单晶硅工厂化,在此之后引进了国外光伏发电产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初步形成了属于我国的光伏产业。而在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国际市场的驱动,我国的光伏产业迎来大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日益增多,光伏发电技术渐渐应用于通信、交通、天气、偏远地区等不同领域.太阳能电池的使用率也逐年提高。尽管我国的光伏发电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同国外比较还有一定距离,但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2 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上游产业污染严重

虽然太阳能源和光伏产业属于绿色无污染的能源产业,但利用太阳能的上游产业和硅材料的相关生产和加工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例如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时会伴随四氯化硅和氯化氢等废气污染物。特别是四氯化硅,如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变成某些酸性物质,从而对土壤带来污染和破坏。我国将大部分目光放到了光伏产业的优点优势上,对太阳能制造引起的相关消极影响却缺乏有效的重视和监管。

2.2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我国拥有众多光伏发电企业,且产业化产品中出口份额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在大部分时间内只重视自身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忽略了同类企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往往无法团结对外,这就导致了当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国际带来的反倾销危机压力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缺乏统一的组织或者协调机制,去管理光伏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仅仅只靠少量的光伏产业协会显然无法满足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3 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尽管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已经减少了数十倍,但同传统发电手段相比价格依旧过高,这也成为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就必须依靠本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我国政府针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仍有所欠缺。在美国,采用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家庭会获得政府一定数额的补助。在法国和印度,使用可再生资源的企业项目都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而在我国,此类针对光伏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手段仍需出台和完善。

2.4 部分群众的认识不足

光伏发电虽然并非近几年的事,但对我国大部分人,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很多人缺少对光伏发电的足够认识,或多或少存在着不信任的态度,这也反映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光伏发电产业缺乏有效宣传与指导,导致消费者认识不足。

3 光伏发电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是人类目前研发的新型能源中最可靠、最有代表性的发电工艺,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必定会代替传统发电方式,成为发电方向的主流。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产值每年能达到40GW,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接近195GW,届时光伏发电的产量会占到全球发电量的1%左右[1]。而到2040年时,光伏发电的比例会快速上涨到21%左右。世界能源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光伏发电为世界总发电带来的贡献呈飞跃式发展,从2000年的0.01%,到2020年的1%,到2040时比例会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急需透过传统的手段,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未来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道路上,我国应采取上网电价均摊方式,通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来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技术成熟后进而过渡到取消法规,使其真正成为切实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部级太阳能光伏研发中心,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不同的产业基地,例如在我国西部成立硅材料生产基地,而在东部沿海地带建立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在加大光伏发电研究的同时还要积极研发应用光伏的系列产品,包括光伏建材、光伏家电、光伏灯具和文具等。在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和吸收其他新型发电产业优势,通过开展独立光伏电站、城市并网光伏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的建设和示范来大力培育我国光伏发电市场。

4 结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更加主动和高效地利用好光伏发电产业的优势,为光伏发电创造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2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而且,高纯多晶硅技术以及其他许多关键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但是,2007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也集中爆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引起高度关注甚至激烈争议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的市场格局、生产过程导致的国内高能耗和四氯化硅环境污染、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产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和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当前广受热议的焦点问题,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利用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国产化加快,许多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9GWp和3.8GWp,当年产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148%和138%,达到1.1GWp和1.7GWp,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7%以上,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的销售收入也增加到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

特别是多年持续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在这两年内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2007年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等3个企业分别建成了千吨级高纯硅生产线,使得全年高纯硅产量大幅增加到1130吨。2008年,随着江苏中能二期和重庆大全的各自1500吨多晶硅工程的建成投产,预计国内超纯多晶硅的全年产量将超过4000吨。而且,重庆大全和江苏中能公司实现了还原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多晶硅还原炉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据介绍,综合能耗已降到150-180kWh/kg(使得成本降低到约50美元/kg),显著低于其他国内同类企业的250-300kWh/kg,主要物料的综合回收率也超过98%。最近,江苏中能等一些国内企业还在积极准备开发引进流化床法、硅烷法等新型高纯硅生产技术,可望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综合电耗降至2050kWh/kg,成本降至15-25美元/kg。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3家高纯硅生产企业的一期工程产能总计约为4.4万吨(规划总产能高达8.8万吨),如果这些项目能顺利建成投产,预计我国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将超过3万吨,将从根本上缓解高纯硅材料的供需紧张的矛盾。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不少地方和企业近年来积极建设MWp级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5月,全国已建和在建11个MWp级并网光伏系统,大部分预计在2009年建成。一些光伏设备制造企业还积极探寻建设更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的机会;江苏等省份还提出制定“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我国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的《常州宣言》提出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力争在2015年前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1.5元/kWh,在10年内使光伏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这意味着大约500亿kWh的年发电量和超过4000万kW的装机量。

(二)国际光伏产业的进展和发展前景

在国际上,光伏发电产业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持续政策扶持,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进步、硅原料和组件供需形势逐步缓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日本2008年恢复了中断两年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补贴政策。美国目前30多个州都实施屋顶并网光伏发电净电量计量法政策;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又延长了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德国继续对光伏发电实行为期20年的固定电价,2008年平均上网电价为45.7欧分,kWh。

国内外光伏产业界已开始描绘以居民销售电价和峰谷电价为临界点的并网光伏发电商业化时间表。德意志银行预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电成本最低可降到$0.1/kWh以下(约合0.7元人民币,kWh),乐观估计大约在2015-2016年左右可降到$0.15/kWh(约合1元人民币/kWh),使得光伏发电将于2010-2013年期间首先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实行较高平均零售电价的国家开始商业化发展。

在扶持政策和发展前景激励下,200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07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62%,当年统计安装量为2.83GWp,累计总装机容量大约为12GWp。据有关预测或展望,未来数年全球光伏市场将以大约60%的速度增长,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200GWp,绝大部分为并网光伏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乃至可能的经济危机,预计会减弱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长速度,并影响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普遍增加融资难度,而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二是国际能源价格(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幅回落将扭转各国销售电价持续增长的趋势,从而延迟光伏发电实现电网平价(gridparity)的时间点;三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和财政能力影响下,其今后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障碍和挑战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风险;近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应用也面临成本高、上网难、缺乏经验等障碍。

(一)国内光伏技术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内在竞争力不强和短期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目前我国光伏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仍然普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因此,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主要依靠市场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缺乏强大的内在竞争力。特别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纯多晶硅企业仍面临物料闭路循环和废液废气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存在四氯化硅副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成为我国高纯硅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却滞后于国内光伏产业和国际光伏市场,200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为20MWp,仅为当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和全球总新增装机量的0.71%,其中并网光伏发电装机仅为2MWp。因此,目前这种产业和市场格局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市场风险。而广受争论的光伏产业的高能耗问题,其实质问题也在于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即取决于国内光伏产业链建设和国内外市场的选择。相关研究已达成基本一致的结论,目前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所耗能量的回收期只有两到三年。但是,如果在国内生产高纯硅料及硅棒/锭和硅片(占光伏系统生产总能耗的70%-80%)、在国外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则光伏产业对我国而言即是高能耗的出口加工业。

(三)光伏产业在近中期仍缺乏足够经济竞争力,有赖于政府政策扶持

并网光伏发电的初投资目前大约为5-6万元/kW,预期上网电价3-5元/kWh,离网光伏系统的投资和供电成本更高,需依赖优惠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扶持。最近数十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重心随着各国光伏市场政策的变化而先后从美国(1996年以前)转移到日本(1996-2002年)和欧盟(2002年以来),即充分反映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主要是由扶持政策推动的。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比较系统完善的光伏发电经济激励政策,全国已建成的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中只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准予享受4元/kWh的优惠上网电价,有待于加快制定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扶持政策。

(四)有待于制定落实光伏发电上网的具体政策措施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增加了不可调度的电力装机,目前的技术标准也没有关于无功补偿以及电网调度等问题的相应标准和管理规程,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10kV)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380V/220V)自发自用。因此,目前我国还缺乏真正的光伏发电上网项目和充分的经验。

四、关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道路的探讨

为应对根据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切实建立符合国情的产业发展道路和政策措施,我国需要正确处理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关系,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如何增强国内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技术驱动(竞争力增强)和市场拉动。虽然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立即启动国内规模化并网光伏发电市场以支撑我国光伏产业,但目前的高成本使得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目前仍难以承受。而且,如果我国在当前启动大规模光伏市场和补贴,必将立刻扭转光伏市场的回落趋势,推高光伏发电成本。另一方面,国际光伏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仍为国内光伏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鉴于此,近期仍要努力通过技术进步、健全产业链、巩固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国内示范项目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在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仍是应首要鼓励发展的环节。自主化生产高纯硅是中国光伏产业降低价格的必由条件,但必须重点支持清洁高效、低成本的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近中期国内光伏市场应确立的主要发展方向

由于欧、美、日等国家早已实现电力普遍化服务,其太阳能光伏的推广应用在上世纪90年代就瞄准了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并于近年来加快大规模应用,包括大规模地面并网光伏电站。而我国目前还有大约100万无电户需要在2020年以前采用光伏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用电问题,潜在市场容量为200-1000MWp(1GWp),应成为近中期首要考虑、予以扶持的光伏市场。虽然某些企业认为必须依靠并网光伏发电而非离网发电来支撑光伏产业发展,但其实质问题在于只有并网光伏发电才能使得光伏企业进入下游市场并实现稳定售电收入,故而光伏企业十分热衷于并网光伏发电。不过,从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和有限财政资源来看,我国近期光伏发电的首要方向仍然是面向无电区的电力建设,同时可根据相关科技攻关和前期产业化工作要求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系统/电站,为启动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市场做好技术性准备。

(三)我国应制定光伏产业和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

按照前述的光伏产业政策目标和国内市场应用方向的相关思路,我国在当前和近期仍要坚持并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扶持政策,以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中游电池组件产业能力及国际市场份额。另外,根据国内无电区电力建设和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需求,予以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支持。鉴于我国还没有并网光伏发电的充分经验和可靠成本评估,也缺乏相近电价的支撑,而且地区差别较大,故而难以立即制定颁布统一的固定电价,而需要通过招标等途径探索相关经验,积累必要数据。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光伏产业通过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运作,迅速建立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大国,为我国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初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光伏发电价格仍然高昂,我国光伏产业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的出口依赖型产业”特征。为此,我国在近期宜制定实施以“提高技术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提供国内电力普遍服务”为中心目标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近期应抓紧开展如下工作。

(一)大力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扶持“技术推动型”的光伏设备制造业

要重点研发清洁高效、低成本、新型的高纯硅和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近期重点支持企业逐步完善改良西门子法,开展流化床法、硅烷法、冶金法等新兴高纯硅生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应支持技术领先的企业扩大产能,建立国家光伏技术研发和产品检测中心。要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稳步开拓“离网和并网并行,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在近期(估计2015年前),应在难以延伸电网或建设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另外根据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工作需要建设一批集中并网的大型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分散并网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在中期(估计2015年左右),随着无电区电力建设接近尾声和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在长期(预计2020年以后),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为此,近期应研究制定用户侧低压端光伏系统的发电上网和电量监控技术规程,制定颁布针对工商业和居民的“净用电量计费”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示范项目的实施投资经营主体和上网电价的招标办法等。在中期(2015年左右),随着经验和成本数据的积累再引入建立“控制总量规模的固定电价制度”,为在2020年后全面实施固定电价制度做准备。

第3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业挑战对策建议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而且,高纯多晶硅技术以及其他许多关键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但是,2007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也集中爆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引起高度关注甚至激烈争议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的市场格局、生产过程导致的国内高能耗和四氯化硅环境污染、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产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和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当前广受热议的焦点问题,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利用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国产化加快,许多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9GWp和3.8GWp,当年产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148%和138%,达到1.1GWp和1.7GWp,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7%以上,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的销售收入也增加到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

特别是多年持续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在这两年内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2007年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等3个企业分别建成了千吨级高纯硅生产线,使得全年高纯硅产量大幅增加到1130吨。2008年,随着江苏中能二期和重庆大全的各自1500吨多晶硅工程的建成投产,预计国内超纯多晶硅的全年产量将超过4000吨。而且,重庆大全和江苏中能公司实现了还原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多晶硅还原炉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据介绍,综合能耗已降到150-180kWh/kg(使得成本降低到约50美元/kg),显著低于其他国内同类企业的250-300kWh/kg,主要物料的综合回收率也超过98%。最近,江苏中能等一些国内企业还在积极准备开发引进流化床法、硅烷法等新型高纯硅生产技术,可望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综合电耗降至20-50kWh/kg,成本降至15-25美元/kg。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3家高纯硅生产企业的一期工程产能总计约为4.4万吨(规划总产能高达8.8万吨),如果这些项目能顺利建成投产,预计我国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将超过3万吨,将从根本上缓解高纯硅材料的供需紧张的矛盾。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不少地方和企业近年来积极建设MWp级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5月,全国已建和在建11个MWp级并网光伏系统,大部分预计在2009年建成。一些光伏设备制造企业还积极探寻建设更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的机会;江苏等省份还提出制定“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我国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的《常州宣言》提出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力争在2015年前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1.5元/kWh,在10年内使光伏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这意味着大约500亿kWh的年发电量和超过4000万kW的装机量。

(二)国际光伏产业的进展和发展前景

在国际上,光伏发电产业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持续政策扶持,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进步、硅原料和组件供需形势逐步缓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日本2008年恢复了中断两年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补贴政策。美国目前30多个州都实施屋顶并网光伏发电净电量计量法政策;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又延长了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德国继续对光伏发电实行为期20年的固定电价,2008年平均上网电价为45.7欧分,kWh。

国内外光伏产业界已开始描绘以居民销售电价和峰谷电价为临界点的并网光伏发电商业化时间表。德意志银行预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电成本最低可降到$0.1/kWh以下(约合0.7元人民币,kWh),乐观估计大约在2015-2016年左右可降到$0.15/kWh(约合1元人民币/kWh),使得光伏发电将于2010-2013年期间首先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实行较高平均零售电价的国家开始商业化发展。

在扶持政策和发展前景激励下,200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07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62%,当年统计安装量为2.83GWp,累计总装机容量大约为12GWp。据有关预测或展望,未来数年全球光伏市场将以大约60%的速度增长,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200GWp,绝大部分为并网光伏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乃至可能的经济危机,预计会减弱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长速度,并影响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普遍增加融资难度,而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二是国际能源价格(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幅回落将扭转各国销售电价持续增长的趋势,从而延迟光伏发电实现电网平价(gridparity)的时间点;三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和财政能力影响下,其今后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障碍和挑战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风险;近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应用也面临成本高、上网难、缺乏经验等障碍。

(一)国内光伏技术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内在竞争力不强和短期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目前我国光伏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仍然普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因此,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主要依靠市场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缺乏强大的内在竞争力。特别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纯多晶硅企业仍面临物料闭路循环和废液废气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存在四氯化硅副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成为我国高纯硅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却滞后于国内光伏产业和国际光伏市场,200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为20MWp,仅为当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和全球总新增装机量的0.71%,其中并网光伏发电装机仅为2MWp。因此,目前这种产业和市场格局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市场风险。而广受争论的光伏产业的高能耗问题,其实质问题也在于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即取决于国内光伏产业链建设和国内外市场的选择。相关研究已达成基本一致的结论,目前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所耗能量的回收期只有两到三年。但是,如果在国内生产高纯硅料及硅棒/锭和硅片(占光伏系统生产总能耗的70%-80%)、在国外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则光伏产业对我国而言即是高能耗的出口加工业。(三)光伏产业在近中期仍缺乏足够经济竞争力,有赖于政府政策扶持

并网光伏发电的初投资目前大约为5-6万元/kW,预期上网电价3-5元/kWh,离网光伏系统的投资和供电成本更高,需依赖优惠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扶持。最近数十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重心随着各国光伏市场政策的变化而先后从美国(1996年以前)转移到日本(1996-2002年)和欧盟(2002年以来),即充分反映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主要是由扶持政策推动的。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比较系统完善的光伏发电经济激励政策,全国已建成的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中只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准予享受4元/kWh的优惠上网电价,有待于加快制定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扶持政策。

(四)有待于制定落实光伏发电上网的具体政策措施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增加了不可调度的电力装机,目前的技术标准也没有关于无功补偿以及电网调度等问题的相应标准和管理规程,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10kV)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380V/220V)自发自用。因此,目前我国还缺乏真正的光伏发电上网项目和充分的经验。

四、关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道路的探讨

为应对根据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切实建立符合国情的产业发展道路和政策措施,我国需要正确处理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关系,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如何增强国内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技术驱动(竞争力增强)和市场拉动。虽然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立即启动国内规模化并网光伏发电市场以支撑我国光伏产业,但目前的高成本使得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目前仍难以承受。而且,如果我国在当前启动大规模光伏市场和补贴,必将立刻扭转光伏市场的回落趋势,推高光伏发电成本。另一方面,国际光伏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仍为国内光伏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鉴于此,近期仍要努力通过技术进步、健全产业链、巩固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国内示范项目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在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仍是应首要鼓励发展的环节。自主化生产高纯硅是中国光伏产业降低价格的必由条件,但必须重点支持清洁高效、低成本的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近中期国内光伏市场应确立的主要发展方向

由于欧、美、日等国家早已实现电力普遍化服务,其太阳能光伏的推广应用在上世纪90年代就瞄准了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并于近年来加快大规模应用,包括大规模地面并网光伏电站。而我国目前还有大约100万无电户需要在2020年以前采用光伏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用电问题,潜在市场容量为200-1000MWp(1GWp),应成为近中期首要考虑、予以扶持的光伏市场。虽然某些企业认为必须依靠并网光伏发电而非离网发电来支撑光伏产业发展,但其实质问题在于只有并网光伏发电才能使得光伏企业进入下游市场并实现稳定售电收入,故而光伏企业十分热衷于并网光伏发电。不过,从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和有限财政资源来看,我国近期光伏发电的首要方向仍然是面向无电区的电力建设,同时可根据相关科技攻关和前期产业化工作要求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系统/电站,为启动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市场做好技术性准备。

(三)我国应制定光伏产业和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

按照前述的光伏产业政策目标和国内市场应用方向的相关思路,我国在当前和近期仍要坚持并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扶持政策,以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中游电池组件产业能力及国际市场份额。另外,根据国内无电区电力建设和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需求,予以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支持。鉴于我国还没有并网光伏发电的充分经验和可靠成本评估,也缺乏相近电价的支撑,而且地区差别较大,故而难以立即制定颁布统一的固定电价,而需要通过招标等途径探索相关经验,积累必要数据。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光伏产业通过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运作,迅速建立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大国,为我国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初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光伏发电价格仍然高昂,我国光伏产业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的出口依赖型产业”特征。为此,我国在近期宜制定实施以“提高技术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提供国内电力普遍服务”为中心目标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近期应抓紧开展如下工作。

(一)大力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扶持“技术推动型”的光伏设备制造业

要重点研发清洁高效、低成本、新型的高纯硅和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近期重点支持企业逐步完善改良西门子法,开展流化床法、硅烷法、冶金法等新兴高纯硅生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应支持技术领先的企业扩大产能,建立国家光伏技术研发和产品检测中心。要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稳步开拓“离网和并网并行,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在近期(估计2015年前),应在难以延伸电网或建设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另外根据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工作需要建设一批集中并网的大型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分散并网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在中期(估计2015年左右),随着无电区电力建设接近尾声和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在长期(预计2020年以后),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为此,近期应研究制定用户侧低压端光伏系统的发电上网和电量监控技术规程,制定颁布针对工商业和居民的“净用电量计费”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示范项目的实施投资经营主体和上网电价的招标办法等。在中期(2015年左右),随着经验和成本数据的积累再引入建立“控制总量规模的固定电价制度”,为在2020年后全面实施固定电价制度做准备。

第4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张旭,黄少彬,赵建花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2011 年以来,美、欧等先后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金融危机以来光伏产业

的困境更趋严重。常州是中国光伏产业重要基地,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挑战使得常州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如产能过

剩,利润下滑,市场萎缩,资金紧张,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放大和加剧,常州光伏产业发展只有放下包袱,审时度

势,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力度,强化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才能实

现光伏产业再腾飞。

【关键词】常州;光伏产业;美欧“双反”;策略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进步,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成

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光

伏能源由于其可再生及清洁能源等特点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

的新兴能源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迅速突破光伏产业

在材料、市场和人才等发展上的瓶颈,走上快速发展和崛起之

路。“十一五”期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年增长超过

或接近100%;2007—2010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连

续4 年居全球首位,2010 年太阳能产量接近10 GW,占全球总

产量的近50%。①但是,由于盲目扩展、产能严重过剩、缺乏核心

技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等原因,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光伏行

业整体脚步开始放缓,原材料价格不稳定、银行不断压缩信贷、

利润空间被挤压,库存压力增大,行业利润下降严重。特别是

2011 年以来,美欧先后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反补贴“双

反”调查影响,使得中国大部分光伏产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

常州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早城市之一,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的重要基地,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

性。本文以常州光伏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美欧光伏

“双反”背景下,常州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应

对策略。

一、“双反”问题的提出

(一)美国“双反”的历程

2011 年10 月19 日,美国SolarWorld 公司牵头联合其它6

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

诉,称中国75 家相关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

美国进行倾销,要求联邦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展

开“双反”调查。

2011 年11 月9 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

调查。

2011 年12 月2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初裁中国输

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该案正式进入美

国商务部调查阶段。2011 年3 月20 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裁结

果,决定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2.90%~4.73%反补贴

税,其中,无锡尚德税率2.9%,常州天合光能4.73%,其他中国

公司3.61%。

2012 年5 月18 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太阳能电池产品

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 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

~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其中英利、无锡尚德和常州

天合光能分别为31.18% 、31.22% 、31.14% , 未应诉企业为

249.96%。

2012 年10 月11 日,美国商务部作出最终裁决:倾销税幅

度为18.32%~249.96%。补贴税税幅度为14.78%~15.97%。具体

对象包括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电池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

材料等。

2012 年11 月8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美方将

针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

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2012 年12 月7 日,美国

商务部自12 月7 日起,开始征收,预计该关税将至少为期

5 年。中国光伏企业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内政治生态牺

牲品和受害者。

(二)欧盟“双反”历程

2012 年7 月24 日,以SolarWorld 公司为首成立的欧洲光

伏制造商联盟,向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

提起诉讼。2012 年9 月6 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对从中国进

口的光伏电池及其他光伏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2012 年11 月

8 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2013 年3 月6

日起,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2013 年5 月

24 日,欧盟成员国内部拟就欧委会征税建议案投票表决。最终

有17 国反对对华光伏“双反”议案。2013 年6 月4 日,欧盟委员

会宣布,从6 月6 日起对产自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

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 月6 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

倾销税率将升至47.6%。2013 年7 月27 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

员会宣布,经过谈判,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友好”

解决方案,该方案将提交欧委会批准。至此中欧光伏争端尘埃

落定,这一谈判结果对于中欧双方意义重大。

二、美欧“双反”背景下,常州光伏产业存在发展问

题分析

事实上,全球50%的光伏产品来自中国,中国60%的光伏

产能在江苏,江苏1/3 产能在常州,常州作为江苏,乃至全国光

伏产业的重要基地,必将成为美欧光伏“双反”的最大的“重灾

区”之一。美欧“双反”使得常州光伏产业过快发展中遇到的问

题更加显现和加剧,光伏产业的发展遇到严峻挑战。

(一)规模较大,鱼龙混杂,产能过剩

目前,常州已有光伏及相关产业企业150 余家,约占江苏

省企业数量的20%,由于光伏产业门槛较低,进入相对容易,见

效较快,使得光伏产业蜂拥而上,遍地开花,鱼目混珠,既有以

天合光能、华盛天龙、亿晶光电等国内和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和

知名的龙头企业,还有规模较小,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的企

业,同时,由于大量资金和企业的进入,使得光伏产能迅速增

大,2011 年常州市光伏产业产能已突破5 GW,太阳能电池组

件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1/6,出货量约占全国的1/5。但是受政

策支持和技术障碍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消费非常有限,2011

年底,天合光能组件产能达到2 GW,同比增长67%;亿晶光电

组件产能达到1 GW,同比增长100%;不完全统计,常州市光伏

组件产能已超过4.5 GW,占全国组件产能的13%,出口规模

大,其中美国市场占30%多。但截止2011 年年底,仅建光伏示范

项目14 个,装机总量只有22.7 mw。可谓大产业、小应用。①美欧

“双反”使得光伏出口严重受阻,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如果

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带来资金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市场缩水,竞争加剧,压力突增

目前,中国光伏产品近20%出口美国,近70%出口欧洲。欧

美是常州光伏产品出口重要市场,其中美国市场占常州光伏出

口30%多,美国“双反”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18.32%

~249.96%的反倾销税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对于平均

毛利润不超过10%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法承受,大部分中

小光伏企业也只能忍痛割爱,逃离美国市场。事实上,受欧债危

机、人民币升值及欧盟“双反”等影响,其市场容量减少,汇兑风

险加大,光伏产业市场竞争将更激烈。常州光伏企业多,产能规

模大,竞争优势不明显,常州光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压力剧

增。目前,常州光伏企业的产品出口占到全市出口的17%,在光

伏产业受到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对常州的外贸影响就比较直

接。受美国“双反”和欧盟“调查”影响,常州的光伏产品的出口

额大幅下跌40%左右,直接拉低常州外贸出口7 个百分点,②严

重影响了常州2012 年外贸出口的增长。

(三)利润下滑,亏损严重,效益降低

常州光伏企业在经历几年爆发式增长之后,普遍进入了产

品价格持续下降、效益深幅下滑时期。美欧“双反”,使得价格优

势完全丧失,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特别是“双反”事件后,市场

紧张加剧,一些企业急于出货,相互压价,利润进一步降低。数

据显示,在产品出厂价格暴跌,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等各类成本

提高的共同挤压下,常州光伏产业成本费用利润率2012 年一

季度仅为3.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

相比大跌13.1 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12 年一季度,常州57 家

光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1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9.4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4%、12%;实现利税5.8 亿元,利润3 亿元,同

比分别下降63.8%、76.7%。其中,23 家亏损,亏损面为四成。③

截止2012 年一季度末,天合光能负债总额21.36 亿美元,负债

率达到了67.58%。④

(四)信贷困难,资金紧张,经营维艰

2011 年以来,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受光伏市场前景

悲观预期等因素影响,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对中

小光伏企业采取贷款收紧政策,同时,由于受光伏产能过剩、价

格暴跌、库存积压严重等因素影响,企业自我循环,自主造血功

能严重受损,主要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一大批光

伏制造企业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美欧光伏“双反”使得企

业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雪上加霜。就常州而言,在风险控制上,

无论金融机构总行和上级行均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将贷

款转为贸易融资、上收授信权限、停止新增授信,甚至压缩退

出。其中有5 家银行对辖区9 家光伏企业实行“压缩”政策、4 家

银行对辖区6 家光伏企业实行“退出”政策,其余均实行“维持”

政策,没有银行实行“进入”政策。特别是对中小型光伏的贷款

却较为慎重,目前一般只收不贷。谨慎的信贷政策背后,是光伏

企业较低的开工率。至2012 年一季度末,较2011 年10 月增加

4 家半停产企业。⑤2012 年8 月初,常州市“上半年的工业经济

分析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常州的光伏行业大部分企业开工

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上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停产、半停

产的企业数量超过60%。⑥

(五)缺乏品牌,缺乏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

由于光伏产业技术门槛低、早期见效快等原因,很多企业

蜂拥进入,地方政府基于政绩,急功近利等,常州光伏企业不同

程度存在着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规

划。只重视引进,不重视消化,只重视贴牌,不重视研发。由于我

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市场在外、核心技术在外、原料在外”

特点,使得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拳头产品,忽视产品

更新换代,进而沦为其他企业拉龙套的角色和附属,缺乏核心

竞争力,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在美欧“双反”背景下,尽显

败象,无能为力。

三、“双反”背景下,常州光伏产业的应对策略

毋庸置疑,美欧“双反”,印度“跟风”等给中国光伏产业带

来巨大风险和挑战。面对光伏“双反”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常州光伏企业只有认清形势,逆袭而上,顺势而为,破解难题,

充分发挥企业、政府和市场各自潜力和能动性,实现常州光伏

产业的再发展。

(一)树立信心,放下包袱,迎难而上

正如时任温家宝总理在大连2009 年夏季达沃论坛讲话所

讲的,危机时刻,“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应对危机“坚持

到底就是胜利”。①常州光伏企业有产品、有规模、有特色、有优

势、有龙头,更要有信心。美国“双反”,有挑战,更有机遇,常州

光伏企业既不能妄自菲薄,无可作为,也不能盲目自大,错失机

会。不能等国家政策,靠政策救助,要市场开恩,而应该审时度

势,发现问题,分析市场,准确定位,调整战略,优化策略,取长

补短,发挥优势,争取在新一轮整合和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加大地方政策扶持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1.加大政府金融扶持力度,帮助重点光伏企业渡过难关。现

阶段,受“双反”影响,大部分光伏企业资金出现问题,甚至一些

企业已经资金链断裂,在这一问题上,常州市委市政府要审时

度势,区别对待,重点培养,充分发挥金融扶持的杠杆作用,提

高资源效益,促进资源整合。对于产品有前景,有市场、有潜力

的企业,要给予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和支持,保持这些企业

的竞争优势,激活这些企业的创造力,使这些企业能够赢得喘

息机会,谋取后发优势,创造发展机遇。

2.出台光伏应用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常州光伏消费市场。由

于光伏产品使用成本较高,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巨大,一般消

费者很难承受,推动效应不明显。只有通过立法和政府政策支

持确保投资回报和风险降低,才能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内需比

例。常州地方政府应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吸引资金投入光伏市

场的经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光伏产业应用市场。(1)可

以通过无息贷款、货币补贴,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提高企业使

用太阳能的积极性;(2)加快出台地方太阳能电力并入总电网相

关政策,改变光伏市场结构,扩大光伏产品应用力度;(3)加大农

村太阳能应用补贴,优惠政策引导城市开发商应用太阳能,强

制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应用太阳能等,促进常州光

伏应用市场的发展。

(三)深化光伏企业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常州光伏产业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产业规模、员工人数等

都呈几何式递增,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企业规模扩张过大过

快,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未能及时跟上,员工缺少必要的培训

等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减员增

效,科学管理,断尾求生,降低成本是企业通常的选择。因此,一

方面,光伏企业可以精简机构,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培训,凝聚人心,提高员工素质;通过进行

技能和管理的提升,优化工艺和流程,推动企业成本下降,提升

企业经营效益。

(四)加快行业整合,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做强常州优势

产业

美欧“双反”推动了光伏产业发展快速进入产业成熟期,光

伏产品市场价格下跌至合理水平,超额利润消失,常州光伏产

业优势荡然无存,国内光伏产业将掀整合潮,企业将进入残酷

的市场淘汰赛。

1.合并一批,淘汰一批,扶持一批,从根源上解决市场供需

失衡的恶疾。常州光伏产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未雨绸

缪,采取措施。(1)加强行业准入制度管理,通过严格的政府及行

业标准,特别是要从能耗、环保要求、安全生产等方面规范和引

导光伏行业投资;(2)通过推进关、停、并、转、扶等措施,加快行

业整合,提升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动常州光伏产业良性

健康发展;(3)通过建立健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原料和产品的

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保证多晶硅、光伏组件等原料和最

终产品的质量,规范引导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2.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打造品牌企业,引领产业高端,做强

光伏产业。目前,常州已有天合合能等六家上市公司,其中天合

光能和亿晶光电已成为国际级光伏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居重要

地位,也是美国“双反”的重点对象。常州光伏产业要实现产能

大、效益高,必须加强政府对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政策扶持,资

金支持和平台服务力度,确保这些企业发展条件得以满足,发

展环境持续良好;即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品牌企业为导向,培

育和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进而形成核心竞

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集团)。只有这

样,才能带动常州光伏产业走出困境,走向快速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人才引进和科研投入力度,开展科技创新,提升

产品竞争力

人才、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共同构成企业发展的生产力,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常州光伏企业要进一步以人为本,加

大投入,科技创新,产品升级。为此:(1)加大人才引进强度,完

善自我培养机制,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常州光伏企业围绕关键技

术及重点产品,加大优惠措施,灵活用人机制,筑巢引凤,大力

引进高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完善人才竞争机制,注重人才的专

业培养和使用,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良好条

件。(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创新科研投入模式。一方面,企业要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树立技术强企理念,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

造和更新、技术攻关上舍得投入资金和人力;另一方面,积极开

展银企结合,让商业银行风险投入企业或入股企业,实现金融

资本与企业资本的有效融合,既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

又可以降低企业资金使用风险,实现“双赢”。(3)强化产业和企

业研发重点,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光伏产业关键环节、关键部件

国有化的研究;重点引进技术专利、技术情报和基础性科研成

果,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降低研发成本;实现核心技术自有

知识产权国有化,通过技术能力储备,推动质量提升,优化成本

和产品结构,增强常州光伏产业链在光伏技术路径选择上自主

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4)加大产、学、研结合深度,加快产

业升级换代。充分利用常州科技城平台,依托天合光能国家光

伏重点实验室及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发掘院、校、所

资源,联合攻关,共享收益,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和知

识产权的自主份额,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提高常州光伏产

业整体科技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份额,加快科技转化生产力,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正如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光伏产

业是中国少数在科研与制造水平上处于国际前沿的行业。坚定

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保持低成本、高品质,帮助企业加

快转型升级步伐。”

(六)瞄准光伏发电市场,自建电站,消化过剩产能,实施光

伏企业的“自救”

光伏产业,即光伏发电产业,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

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研究表明,从光伏产业链角度看,电站仍

然是投资回报率最高部分,特别是随着相关组件价格下降,光

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因此,自建光伏电站,一方面,企业

可以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和利润,另一方面,可以为自身组件

销售提供稳定销售渠道,消化过剩组件。光伏发电已成为光伏

企业拉动需求,实施自救的重要途径。为此:(1)利用常州光伏

科研开发优势,加快光伏发电的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发电预

测系统,太阳能发电量的实时监测,智能电网、(下转第159 页)

有了机构的保证和适宜的评估方法,然而如果员工不能很好地

执行酒店的意图,最后的效果还会打折扣。培训工作主要包括

两方面的培训:首先是关于收益管理策略方法的培训,让员工

清楚什么是收益管理、都要遵循哪些原则;其次是收益管理系

统软件使用的培训,普通的员工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

培养既精通收益管理系统又熟悉收益管理理论的专业人才。收

益管理的实际活动、政策、系统有一个共同的倾向———用少量

的资源(酒店的客房)换取最大的利润。

2.加快实施收益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实施收益管理的过程

中,酒店大力培养收益管理方面的人才,建立高素质的收益管

理队伍。收益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实施起来会很复杂。收益管理

的实施离不开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的支持,这些人员必须具备

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才能培养出来。收

益管理人员主要是从酒店内部选拔,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这

样的员工流失,以免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培养人才。

3.加大收益管理系统的开发力度。实践证明,收益管理的实

施并不是简单组建一个收益管理部门、买几台电脑、引进一套

软件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酒店高层经理的支持,是一个“一把

手”工程。首先,要在酒店内部建立和培养收益管理思想。对所

有员工进行收益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员工清楚地了解实施收益

管理的目的,认识收益管理的实施对酒店的重要作用,特别是

要认清收益管理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员

工认真看待这个系统。其次,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提升收益管

理在酒店运营中的地位,使其发挥主导作用。酒店的一切经营

活动都要服务于收益管理。运用收益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

起酒店内部市场机制、内部核算机制和内部收益管理机制,做

好酒店的内部营销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桂顺.酒店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翠玲.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生产力研究,2010(12).

[3] 徐秀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

参考,2010(71).

[4] 韩丽萍.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论基础分析[J].内部控制,2011(2).

第5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光伏组件;积尘;除尘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电站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组件表面积尘的清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光伏发电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制约着光伏发电企业的电能转换效率。据NASA研究表明,每平方米范围内仅4.05克尘埃将造成太阳能转换电能比例降低高达40%[1]。光伏电站业主只有做到定期清洗,才能为太阳能转换效率的稳定提供保障。就当前光伏电站光伏组件表面清洁次数而言,对于空气相对于清洁而潮湿的内蒙古每一年达到五次。而对于我国西部严重缺水的青海、甘肃、新疆等较干旱地区,部分电站每年需要清理多达数十次,极大地提高了光伏电站运维成本。可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以上问题,国内外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的清洁研究主要体现在机械除尘方面,而电帘除尘技术尚未实现广泛推广,仅应用在要求更高的航空航天领域。

1 国内光伏组件清洁现状

我国光伏电站一般位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偏远地区,沙尘天气相对较多。尤其对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型地面电站而言,多数位于周边植被非常稀少,风沙天气频率较高的荒漠地区。该地区的光伏电站不仅临着远离水源地,降水量较少,而且地下水也十分匮乏,通过雨水自然冲刷和消防水车难以实现对光伏组件及时有效的清洗。光伏电站的装机规模主要分布在数十兆瓦乃至数百兆瓦之间,其占地面积通常达数平方千米,电池板数量更是高达上万块乃至数十万块,即便有充足的水源、设备和人力,要完成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全面清洗,其庞大的工作量也难以想象[2]。

针对光伏组件表面积尘的清洁问题,国内主要采用是机械除尘的方法,又可将其分为人工清洁、高压水枪清洁和专业清洁设备等方式。根据三种不同清洁方法,本文分别从设备成本、人工成本、消耗水量、清洁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1 人工清洗

(1)人工、设备成本:据相关统计,1兆瓦光伏组件约6600平方米,每人每天可清洗100平方米,一位工作人员需要66天。按每人每天80元估算,1兆瓦组件清洗一次的人工费用为5280元。按1个月清洗3次估算,1兆瓦每年的人工费用高达19万元。

(2)优点:用水量与费用相对较低,1兆瓦每次清洗的用水量约1吨,并能够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3)缺点:不易实现对众多人员的管理;难以保证清洁效果的一致性;清洗效率偏低;对光伏组件表面有磨损,对透光率和寿命产生一定影响。

1.2 专业清洗设备

(1)人工、设备成本:清洁设备一次性投入资金过大。

(2)优点:1兆瓦每次清洗用水量约5吨,相对节水;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

(3)缺点:对光伏电站地面要求较高,否则移动设备难以实现清洁;若清洁车辆非直线运动,组件收到的压力大小不均,可能损坏组件,故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完成操作。

2 国外光伏组件清洁发展现状

针对光伏组件表面的积尘问题,国外从多方面着手研究,目前在电帘除尘和机械除尘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2.1 电帘除尘

电帘除尘技术在火星、月球等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的研究机构。截止目前,该项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已经得到成功应用。例如,2010年,NASA研究小组在火星空间任务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一款具备自动除去太阳板表面灰尘的太阳能电池板[3]。该电池板不但能够提高光能发电效率,而且能够完成表面的自动清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型太阳能电池板清洁的维护费用,不仅清洁效率较高,而且可以实现无水化清洁,尤其适用于地处我国西北荒漠戈壁地区光伏电站。但应用该技术总体成本较高,目前难以应用在在大规模光伏电站。

2.2 机械除尘

光伏组件表面机械除尘方面, 2013年,日本未来机械公司提出能够清除灰尘与颗粒的方案,该方案由未来机械公司与香川大学共同研制出的一种清理沙尘机器人,该清扫装置重约10.9千克,对角线长度约0.56米,充满电可持续为电机驱动旋转电刷进行清洁工作两小时,在干旱地区的清洁效果可达到人工清洁程度。2013年11月,美国太阳能公司Sun-Power为解决旗下电站清洗耗水的问题,专门收购了一家制造清洗机器人公司,据称该机器人可减少大约90%的用水量。

2014年3月,日本Sinfonia Technology公司研制的新型清洁机器人,不仅具备可将光伏组件表面自动清洁干净的优点,而且擅长清洁角落处沉积的沙尘。该清洁机器人将纺板刷、刮刀与内部的洗涤剂储存器实现巧妙组合,清洗灰尘的效果十分理想,而且每小时清洗面积高达304.8平方米。该机器人甚至太阳能面板自动倾斜至30度时实现清洗。但其仅可以应用在差距小于50.8cm的跨度,实现从一块光伏组件面板爬到另一块面板上,完成清洁工作[4]。采用这种先进的清扫方式,可清除光伏组件表面沉积的沙尘量的99%。但以上几种光伏组件表面清扫机器人无法满足我国多数光伏电站光伏组件不在同一平面安装的需要。

3 展望

随着太阳能光伏电站规模不断扩大,针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清扫技术的研究力度也会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国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2014年9月,青岛昱臣智能机器人企业研发的国内首个无水清洁太阳能光伏电板的智能机器人,体积十分庞大外形与挖掘机相似。该智能机器人每小时能清洁8000平方米,其效率约是人工清洁的十倍,填补了国内外光伏清洁领域的多项空白,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相信今后不断会有新的技术、新的清扫机器设备,加入到光伏组件的清扫行列中来。经综合分析可知,比较理想的光伏组件清洁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清洁过程中不会损坏光伏组件并不伤害操作人员、噪音低且不会再次产生粉尘漂浮、清洁能力强且体积小、电量消耗少、针对光伏组件材料而开发。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清洁,综合来讲今后将会朝向智能化、专业化、无水化、低功耗、小体积等方向发展。

4 结语

我国的光伏发展速度处于世界前列并已初具规模,国家政策支持及时到位,为大力发展我国光伏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现阶段光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要继续为光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政策支持。其次要实现光伏发电装置国产化及自主研发能力,为光伏发电的顺利进行扫清技术障碍。三是要引进技术,因地制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地区选择与之相适宜的建设规模。四要根据光伏电站的实际情况,研制出能够解决光伏组件表面的积尘问题。以上问题的有效解决,更有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岑先富,朱超林.光伏组件积尘对发电量的影响及自动清洁经济效益研究[J].太阳能,2013(21):45-48.

[2]魏宇平.魏宇平的光伏电站清洗大“路演”[J].太阳能发电,2013(9).

[3]高凌云.太阳能电池板除尘新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2010(5):52.

第6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从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然后到太阳能电站的设计、开发、运维以及转让,我们现在全产业链打通了”,一手把苏美达新能源板块做起来的苏美达集团总裁蔡济波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如今凭借新技术的突破,苏美达意欲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稳扎稳打

以贸易起家的苏美达凭借对市场的敏感嗅觉,在2006年开始进军光伏国际贸易领域,最多时苏美达每年光伏设备出口达3.7亿美元,进口更是多达10多亿美元。

但由于当时光伏行业是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而且没有研发和制造,很难和客户形成更深层次的合作。于是,为了争取话语权及主动性,也基于苏美达集团从贸易往实业转型的整体战略,2008年苏美达开始组建工厂,进入光伏研发与制造领域。

随着光伏神话的破灭,之前疯狂“攻城略地”的光伏企业深陷泥潭,而苏美达光伏产业却逐渐脱颖而出。蔡济波对《英才》记者表示,苏美达的光伏产业之所以稳健,和其前期没有在固定资产上大规模投入不无关系。

苏美达第一期光伏组件厂2008年兴建投产,第二期也是两年之后的2010年开建,虽然当时光伏产品需求旺盛,但是苏美达在产能上依然进行严格控制――即使能卖500兆瓦的产品,但苏美达的产能也保持在200-300兆瓦,另外的一半在外面代工。

这不仅避免了盲目的重资产投入,也保证了技术上的先进性。

去年苏美达技术更先进的盐城东台第三期项目投产,后续已显落后的第一期项目也将适时关停。“光伏技术更迭很快,我们的三期项目应该是技术最先进的,如果当时2010、2011年我们就已经扩产这么大,那么如今就扩不动了”,蔡济波说,“但是由于旧技术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所以新扩产的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越低,那么竞争力也就越差”。

此外,光伏电池片环节由于对技术和专业人才要求高,当时初涉此领域的苏美达便采用和专业公司合资的方式,但即便如此,苏美达也在电池片领域控制盲目扩产。

蔡济波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没有新技术,不扩产。因为他认为,如果技术上没有突破,只做和别人一样的产品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也会增大风险。

如今,经过十多年在新能源领域的运作,苏美达培养出了一支可以组织、对接新技术的专业团队,通过多种创新,实现了对市场现有同类产品的优化突破。

“如今太阳能光伏行业要靠技术创新来引领”,蔡济波表示,拥有创新突破的技术,以及通过借壳登陆资本市场的苏美达,在“技术+资本”的合力下,力图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发力分布式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和消费国,越来越多的光伏从业者把目光转移到了分布式光伏电站。蔡济波认为,分布式最符合新能源的特征,而且分布式更能w现管理的精细化,因此苏美达后续也准备在分布式电站领域“大干一场”。

虽然分布式光伏产业有万亿产值蓝海,但专业人士也指出,优质屋顶资源稀缺、部分项目建设质量低下,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资金上的捉襟见肘以及缺乏历史优秀业绩的背书,令不少银行融资机构望而却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布式产业可持续发展。

对此,在拓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时候,苏美达可以实现从电站方案的设计、审批、建造以及运维全部包揽,并且还保证电站电量,这是很多中小企业所难以具备的优势。另外,苏美达还能利用自身在金融方面的资源,帮助业主解决融资问题。

比如某电站造价1500万元,而企业只需先行出资400万元。其余1100万元,可以由苏美达帮助对接金融机构来进行项目融资,由于有苏美达对电站质量的背书,金融机构不仅对项目提供融资,而且还不需要业主进行担保。

除此之外,苏美达还和国机集团体系内的其他公司协同开发分布式能源项目。今年3月,国机集团旗下成员企业国机精工下属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三磨)和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与苏美达集团下属苏美达能源举行了“三磨”1MW分布式电站项目并网和白鸽4MW分布式项目签约仪式。

这个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由苏美达能源负责电站设计、前期项目衔接工作、融资方案以及运维支持。预计该电站每年发电量可达到100万千瓦时,80%以上的电量可用于企业自用,此外,多余的光伏电力也可直接上网,并与电网进行售电结算,从而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第7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介绍了辽宁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辽宁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辽宁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97-02

1 辽宁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

1.1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基本概念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资源最为丰富、最清洁的能源。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按照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的定义,分布式能源的主要特点是安装在用户端的,能够在消费地点(或附近)发电的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清洁发电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发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在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也因为输出功率相对较小、污染小、能缓解局地用电紧张状况的特点,而被业内寄予厚望。

1.2 辽宁太阳能资源概况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辽宁属于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据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省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显示:辽宁省年均太阳能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年日照小时数超过2200小时,除东部山区外,总体上属于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地区,尤其是整个朝阳地区以及盘锦、营口、大连的沿海地带,太阳能资源丰富;历年变化相对平稳,各年代呈小幅度波动;春夏季好,秋冬季差,5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

根据辽宁各地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可将太阳能资源划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较小区4个区域。Ⅰ级: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包括辽东湾东部沿海、大连和长山群岛以及辽西北的建平县。这些地区的年均总辐射量大于5200MJ/,年日照时数一般超过2700h,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发电或热利用。Ⅱ级: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主要包括辽西、辽西南、辽南地区以及辽北一带。该地区年均总辐射量处于(5000~5200)MJ/,年日照时数一般超过2600h,可以在该区域推广应用太阳能采暖、农业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Ⅲ级:太阳能资源受限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年均总辐射量处于(4800~5000)MJ/,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400~2600h之间。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仍有利用价值,可开展农业温室、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备用通讯等。Ⅳ级:太阳能资源短缺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包括抚顺东部和整个本溪地区。该地区的年均总辐射量小于4800 MJ/,年日照时数少于2500h。该区太阳能资源较少,一般只能小规模、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利用。以上数据表明,辽西、辽西南、辽南地区以及辽北一带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发电或热利用。

1.3 辽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2013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光伏发电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63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10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千瓦时。2013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92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21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80万千瓦。

2014年初,国家能源局提出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备案总规模1400万千瓦,其中给予分布式光伏的备案规模就达到8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8月7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容量99万千瓦,超过2013年全年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2013年12月5日,辽宁地区首个超兆瓦级分布式电源项目大连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式电源项目并网接电,并网容量共计3000千瓦,电能消纳方式为自发自用余量上网。2014年辽宁省计划增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规模20万千瓦。

2 辽宁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发电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小而分散、技术简化等特点,但目前每瓦成本还需7元左右,成本仍比较高。要想扩大推广范围,降低成本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分布式光伏发电泛指满足自发自用比例、单个并网点在6MW以下的光伏发电项目,这类项目通常从几千瓦到几兆瓦不等,单个项目容量越小,单位造价越高。即便是兆瓦级的大型分布式项目,LCOE(度电成本核算)也基本都在0.8元/(kW・h)左右,相比光伏发电时段(早8点到下午4点左右)工商业正常用电加权平均价格(0.7~0.9元/(kW・h)),价格优势也并不明显。即便加上国家给予的分布式补贴0.42元/(kW・h),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也不是很高,投资收回年限基本都在6~8年左右。从辽宁省自建且已并网的家庭光伏电站来看,投资一个中等规模的家庭光伏电站,需要投入5万元―8万元,这种电站成本回收期一般都在10年以上,最长的甚至称要20年。另外,专业市场的缺乏也抬高了家庭光伏市场的门槛,因为光伏电站建设依靠专业技术,大多数普通居民人难以自己解决。从经验上来说,由于余电上网部分卖给电网公司只能得到脱硫煤标杆上网电价(0.25~0.52元/(kW・h)不等)加0.42元/(kW・h)的补贴,就目前居民用电价格水平来说,靠家庭光伏电站投资赚钱几乎没有可能性。家庭光伏电站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试验和环保示范效应上,投资回报期长和低盈利性,制约着家庭光伏电站的推广。

2.2 并网服务工作效率低,电费结算及回收难度较大

虽然国家发改委的《分布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也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和运行作了具体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布式发电项并网难这一关键问题。但在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备案程序、并网程序、审核办法、验收程序、技术标准、补贴发放等执行层面,尚缺少细则的支持。各地方电网对并网没有细化标准,审批手续复杂,工作效率低,导致一些准备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企业单位、公共建筑,都打消了念头。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属于新型发电业务,目前在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电费结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按照国家财税政策规定,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客户结算上网电量时,需向供电企业提供结算凭证,即销售发票。而居民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供电企业就不能根据现有政策进行财务处理。

2.3 项目单位和用户不是同一主体,经济关系复杂,融资平台仍不完善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建筑物屋顶拥有者、项目单位和用户不是同一主体,经济关系复杂,利益难以平衡。造成很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申请下来后无法顺利推进,或由于没有可租用的大面积连片屋顶,建设成本难以控制。目前,国家电网只承认拥有大产权的房屋住户拥有自主上网发电的资格。但是,还存在着一部分小产权房的业主希望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国家电网实际上也为他们提供了用电服务,但当这些人建设光伏电站时,却不允许其并网发电。这不仅有失公平,更会丧失一部分潜在的光伏电站建设者。

3 促进辽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对策建议

3.1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削减光伏发电成本

近20年来,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应用发展迅速,究其原因在于:一是科技,二是补贴政策。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和补贴方法降低成本,使分布式光伏发电得到推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从国家保障能源安全和供应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太阳能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按照有利于太阳能电力经济合理发展的原则,尽快细化居民光伏发电税收优惠度和补贴政策标准,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使得普通居民安装家庭光伏电站有利可图。同时,也要进行服务模式创新,以有效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在建立光伏专业服务市场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太阳能租赁模式。

3.2 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服务水平

电网企业应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提高电网吸纳光伏发电的能力,为光伏发电企业提供结网服务;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与光伏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优先调度和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及时结算电费。

为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管理工作,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服务水平,各地电网企业应广泛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业务的相关培训,内容涵盖光伏并网服务工作动态、服务举措、项目进展情况和光伏发电相关知识等,使员工增强了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对此,沈阳供电公司要求针对设备安装、检修维护等各环节的流程规范开展系统排查,加强现场勘察,明确光伏发电用户危险点,堵塞管理漏洞,消除风险和安全隐患,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实施安全管控措施,梳理停电通知等流程。同时明确安全责任义务,在调度和运行单位建立详细的用户档案,加强光伏用户发电管理。

3.3 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运营模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成本上还高于常规能源,在发电特性上又是波动的,在现阶段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自我发展,还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地方政府应做好屋顶资源的统筹协调工作,引导建筑业主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或配合开展光伏运用,协调电网接入、项目备案、建筑管理等事宜。可根据需要,对达到一定屋顶面积、符合安全条件且适宜安装光伏的新建和扩建建筑物要求同步安装或预留光伏发电设施。地方政府还可以将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纳入节能减排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并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折算成节能量和减排量参与相关交易,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应放宽投资主体限制,让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创新分布式光伏投资运营模式。

3.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做强辽宁光伏发电行事业的根本

光伏发电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正因为这样的行业特点和现状,使得该行业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为应对人才的紧缺局面,我省一些高校设立了相关专业,如沈阳工程学院,已经于2011年开始招收太阳能光热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光伏发电一线技术人员。我省应大范围地进行光伏发电各层次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有相关专业基础的高校都应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在政策上对这些院校给予政策倾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建立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人才培养,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光伏发电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第8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光伏发电;电池;太阳能

引言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各国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不是应有的发展规律,而是因为温室气体大量被排放的结果。气候的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还会造成海平面上升等,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已经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大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资源严重短缺,而且资源的开发更是使环境恶化。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阳能必将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太阳能是太阳能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如下特点:

1. 储量丰富:按照现在的辐射量来看,太阳能还能持续使用约100亿年,可以无限制的开采,几乎不存任何的风险。

2. 分布广泛:虽然不同区域的太阳能的辐射能力不同,但是相对于其它能源来说,可以辐射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不需要燃料和输电线就可以进行发电。

3. 能量大:太阳能每四十分钟传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一天全球能量消耗的总和。

4. 清洁性和经济性:人类可以直接开发利用太阳能,既环保又清洁干净。

1.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优点:(1)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绿色环保。光伏发电本身不需要燃料,没有CO\-2的排放,不污染空气,不产生噪声。(3)应用范围广。只要是能获得光照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它不受地域、海拔等因素制约。(4)无机械转动部件,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一套光伏系统只要有太阳,电池组件就会发电,加之现在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基本不用人工操作。(5)太阳电池生产资料丰富:硅材料储量丰富,地壳中含量在氧元素之后,列第二位,达到26%之多。(6)使用寿命长。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寿命可达20~35年。(7)太阳电池组件结构简单,体积小且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建设周期短。

缺点:(1)能量密度低。尽管太阳投向地球的能量总和极其庞大,但由于地球表面积也很大,使得单位面积上能够直接获得的太阳能量缺很小,最高约为1.2kW/m\+2左右,绝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的日照时间内低于1kW/m\+2。太阳能的利用实际上是低密度能量的收集和利用。(2)占地面积大。由于太阳能能量密度低,这就使得光伏发电系统的占地面积会很大,1MW光伏电站占地约需1万平方米。(3)间歇性。大多数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白天发电,晚上用电。(4)随机性,受气候影响强。雨雪天、阴天、甚至云层的变化都会严重影响光伏发电。(5)地域依赖性强。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使各地区日照资源各异。光伏发电系统只有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效果才好。

2.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简介

(1)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原理

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到蓄电池中或者直接供给负载的装置。白天工作的时候给负载供电,当发出的点不足以提供负载时,由电网来提供,多余的部分则回馈给电网。

(2)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及分类

根据光伏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关系,一般可以分为离网光伏系统和光伏并网系统。离网光伏系统不与电力系统的电网相连接,作为一种移动式电源,主要用于边远无电地区供电。光伏并网系统与电网连接,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部分,可为电力系统提供有功和无功电能。目前,光伏并网发电是世界光伏发电系统的主流应用方式,即光伏系统通过并网逆变器与当地电网连接,通过电网将光伏系统所发的电能再分配,比如供当地负载或进行电力调峰等。光伏并网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光伏列阵、逆变器和电网。

其中,光伏列阵主要由光伏组件组成,其应用可以分为单个组件、组件串联及组件并联等。逆变器是DC/AC变换器,由于光伏列阵是直流电,一般也可以在前面加DC/DC环节,电网是无穷大的电源。

目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按照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不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该系统没有蓄电池;另一种是“可调度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该系统则含有蓄电池环节。前者是将直流电能直接转化为交流电能,后者系统增加了储能环节,首先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然后根据需要将系统进行并网或者用作独立源,系统的工作时间和并网的功率大小可以进行设定。前者系统出现故障时,逆变器必须停止工作,使其与电网和负载断开,后者在功能和性能方便虽然比前者有所提高,但是在全球还是很难与前者相比较。原因有:蓄电池的寿命不长、价格相对还比较昂贵、蓄电池笨重体积大和不可调度式系统集成功能强,本文将采用不可调度式。

光伏并网逆变器按照结构又可分为:单相并网系统以及三相并网系统。实际上光伏并网系统基本上都可以划分成两类: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和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两级式的比单级式的多出DC/DC变换。

3.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利用光伏效应实现光电转换。光伏效应是指由于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的PN结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对于常用的以半导体硅为材料的光伏电池,在光照前也就是说在平衡状态的时候,PN结形成的耗尽层中形成由N区域指向P区域的电场。当光照射到PN结后,打破之前的平衡状态,产生空穴电子对,由于垒电场的存在,使得空穴向P区移动,电子向N区移动。结果P区出现多的空穴,N区出现多的电子,从而在PN结处形成光生电动势,方向与垒电势方向相反。一部分光生电动势抵消掉垒电势,则剩下的光生电势使得P区带正电和N区带负电,这样在P区和N区之间就有了光伏效应。

上述可知,光伏电池实现光电转换大致有四个过程:

1. 光伏电池吸收太阳能光子,并且在PN结两边产生空穴电子对,一般称之为“光生载流子”。

2. 光生电子进入空间电荷区。

3. 由于垒电势的存在,光生载流子被分离,其中电子进入N区,空穴进入P区。

4. 光伏电池收集被分离的空穴和电子,接入负载则产生光生电流,从而获得电能。

4.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造成了今天的能源短缺,伴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重。人类必须努力寻找能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然而太阳能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又是无污染的能源,而且现在太阳能发电新技术不断被专家提出并开始应用。在当今社会,世界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来鼓励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炳山.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人学,2009.

第9篇:光伏产业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光伏发电企业;困境;原因探析

一、中小型光伏发电企业面临困境的内部原因

(一)高成本、低竞争力

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因为其环保高效,成本因素也不得不考虑。发展新能源需要高成本,但是其竞争力的低下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事这类行业的企业发展依赖政府的新能源电价补贴,而很少在技术方面进行自主研发,这导致了竞争力的低下。企业发展有很大局限性的因素之一是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国产比重不高。要想将塔式光热电站的发电成本变得更低,必须从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各种方面做文章,当然也离不开融资、税收等几方面的优惠政府政策。确实,就光热、光伏这样的可再生能源行业而言,它们的初期发展过于依赖政策支持,如果没有大力度的支持,就没有本质的变化,成本也不可能降低,也不能在技术成熟的过程形成能与传统火电等行业相提并论的竞争力。对于我国光伏发电行业来说,目前的重要任务应是加快示范项目建设和电价政策快速落实,把握行业最佳的发展时机。

(二)缺乏可持续发展

光伏企业在为了保证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时候,一方面达到经营目的和提高本身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保证企业能够长时间的繁荣发展。在考虑眼下发展的需求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鼠目寸光的用未来利益换取发展,追求短期利益。

光伏发电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与政策这些因素的影响,技术研究存在滞后性,地方政策的不稳定性,都是企业未来发展没有计划、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比方说,光伏电站只能在白天进行供电,而在夜晚这样的需求波动时段不能供电,这使得电力公司必须在这种时候拥有其他的电力供应方,如果拥有先进的储能技术,这种问题将迎刃而解。

(三)核心技术,设备需要进口

无论是成本的问题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技术与设备都是其中的关键点。本世纪光伏产业发展速度惊人,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相关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一向以其低成本优势支撑着一个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光伏发电产业中的许多高端设备确必须依靠进口,中小型光伏企业进口设备费用达到企业设备总成本的50-80%。国产的EVA、TPT等材料在抗老化、降温、耐腐蚀等能力上都远远比不上进口货色。除此以外,像DCDC逆变器和DCDA逆变器生产这样的核心技术上,国产的无论是工艺精良水平还是效率优劣程度都决定了依赖进口的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没有不断的去创新和生产线的开发程度不足,这都导致了公司不能拥有长足进步。

二、中小型光伏发电企业面临困境的外部原因

(一)供应高速增长,需求有限

与用电消费“减速换挡”相反,近年来电力供应增速因为受电力项目建设周期滞后影响,反而延续过去高速增长态势。2014 年新增装机超过 1 亿千瓦,年底发电装机达到13.7 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 9.0%,超 出用电 4.8 个 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十二五”前 4 年电力绿色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4 年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升了 7 个百分点,而煤电比重则下降了 7 个百分点,2014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 33.3%;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也相应提升了 6.4 个百分点,2014 年达到 25.6%。供给量的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甘肃电网 2010年需电量 790 亿 kWh,最高负荷为 12350MW;2015 年需电量 1200 亿 kW・h,最高负荷为 16900MW;2020 年需电量 1700 亿 kW・h,最高负荷为 24000MW。“十一五”增长率分别为 13.4%和 14.7%;“十二五”增长率分别为 7.9%和 7.4%;“十三五”增长率分别为 6.6%和 6.8%。[9]需求水平的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左移动的时候将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出减少。而平常用电价格不可能上涨的情况下,这里导致的价格溢出只能由国家补贴,当各个发电企业的销售电价上涨之后,民用销售电价却不能变化,让武威润峰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部分50MW工程项目中的设备只能选择停运,利润空间的大幅度缩减,公司只能依靠国家补助来幸幸苦苦维持正常运营。

(二)并网技术欠缺

并网技术一向是困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光伏发电因为其本身特点具有的局限性,并不能为电网提供稳定持续的电能,电力公司必须在用电高峰期准备其他像火电这样的稳定供电者,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瓶颈,再加上电网规划和发展的缓慢,直接导致能源在跨越地域的消费程度极低,更加不能满足光伏发电企业的需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虽然已经出台了诸多关于光伏发电的规划,但是并没有提及电网规划,电网项目核准滞后于新能源项目,跨地区通道能力输送能力并不能与地区先进项目相匹配,极大程度上约束了太阳能发电资源的消纳。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发电量已达到12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量超过600万千瓦,但2017年才能够投产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明显迟了两三年的时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