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光伏产业劣势精选(九篇)

光伏产业劣势

第1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中欧贸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69-02

自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外贸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相对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不断出现,尤其在光伏产业上表现得更加的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审视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欧未来贸易关系发展趋势要有明确的方向,以此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贸易中合理地处理各种贸易问题。

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概况

继美国提起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便纷纷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围攻,主要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和意大利的Prosun公司,纷纷向欧盟提出反倾销申请。2012年9月6 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中国光伏产业产品的相关立案调查,其涉及的金额高达210亿美元,随后,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启动了针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

1.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中欧光伏产业争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12年9月25日的EUProSu的诉讼,其质控中国光伏产业借助政府的资助疯狂扩张,提出以产品税收的方式惩罚光伏产业。欧盟要45天的时间对于此事进行立案。后2012年11月8日欧盟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2月28日欧盟委会宣布,在光伏玻璃协会的要求下,将会对于中国的光伏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的标准不符合相关的国际规定。自从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口登记。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业界提交了价格承诺谈判方案,对于此事欧盟直接给予回绝,没有给予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此时中欧光伏“双反”的价格承诺问题陷入僵局。2013年5月23日中国商务部就光伏产业的问题希望与欧盟展开协商。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中有14个国家反对“双反”议案。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访问德国,对于欧盟的光伏产业的调查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希望可以本着互利的原则解决争端问题。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运行临时反倾销税,并要求中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恢复,否则将会进一步提升反倾销税率。

2.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现状。根据最新消息,中欧协商通过价格承诺,保持中国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给予一定的上浮比例。7月27日,商务部官网传来消息称,中欧双方就中国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最终协议,统一价格承诺。此次的价格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方企业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中国光伏产业将会在欧盟市场保持其份额。次日获悉,中国光伏产品输出欧盟的价格下限为0.57欧元/瓦,此限制时效为三年。还对于输出的光伏产品的数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相关的详细结果将会在8月初给予确定。

二、中欧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为例

1.贸易总量巨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其贸易的发展规模和总量不断增长,并使得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市场之一。在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光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在2008年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水平。产量迅速扩张的前提下,也迅速开始了对国际市场的占领,一时之间成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仅仅是3MW,仅仅过了四年,到2007年已达到2 000MW,其后的2011年就有2 I GW的总量,是世界产量的3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2.欧盟贸易劣势地位较为突出。在中国和欧盟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对于中欧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自己处于长期的劣势地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和欧盟之间贸易依存性是迥异的,中国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欧盟市场对于中国的依赖,另外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欧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会是欧盟的贸易展开的首选,而日本以及相关的欧盟成员过与其以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还会去首选欧盟,由此给予中国产业带来的压力也是实际存在的。

3.中国贸易优势不具竞争性。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确占据着国际市场,有着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是这样的国际竞争力只是单单地反应在数量上和发展规模上,其实质性上的优势很难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能源的结构难以优化环境,恶化严重,还有过快的增长势必会造成国际上对于此产业的贸易反倾销,由此负面因素导致光伏产业的实际竞争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4.对内部经济影响巨大。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国内部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出口额急剧下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在市场的依存性很大,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光伏产业价格优势急剧下滑。其二,光伏产业面领着亏损的局面。其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行业的洗牌过程。一些技术能力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无疑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四,随着光伏产业的兴起,光伏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数量是庞大的,一旦其争端难以有效解决,将会使得中国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紧张。

三、中欧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1.短期内,矛盾与合作交织。在长久的中欧贸易中,中国和欧盟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保持着一定的规则。对于欧盟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将会积极地利用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相关的组织来发挥其建立规则的作用,从而使得其在中欧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不变,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欧盟会关注于提高资源效率技术的同时,强化其传统资源渠道,稳定其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综合来看,这与中国的发展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在未来的中欧贸易中,势必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和争端,但是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是双方的共同追求,在短期内这样的分歧存在也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贸易利益决定的,也是双方的贸易地位决定的。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矛盾,强化合作,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长期内,合作将成为主流。在中欧合作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虽然在某些领域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端,但是总体上保持着贸易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下,欧盟急于摆脱债务危机,中国是其贸易对象,而对于中国来说,其产业转型期间,需要保持和中欧的贸易关系。基于此,双方都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主题。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未来的中欧贸易关系,合作必将是主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四、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措施

1.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夯实贸易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国内经济,这是弱化外贸对中国经济作用的主要措施,一旦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于外界商场的依存度就会慢慢弱化,中国所面对的国际风险就会减少。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将市场的份额优化,实现渠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

2.端正贸易心态,促进互利发展。其次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实体,在一体化方面走得也非常快。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比较强。由此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以平等互利的为原则,实现双方的共赢。由此,我们需要端正贸易动机,开展更加广泛的互利合作。

3.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贸易水平。企业间的合作要不断的深化,各取所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此形成的企业其在自主创新上的能力往往会具备着一定的竞争力,其综合实力也会相应的增强。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争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贸易流向,从而最大限度的弱化国际市场的依赖。以此同时还会成为成本降低的关键措施。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改革的契机,企业可以借此优化器产品结构,强化其实际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在面对国际贸易危机、国际贸易争端时,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规避和应对。

4.加强政府间沟通,及时解决贸易问题。政府要不断强化政治磋商工作,对于贸易中遇到的争端要及时给予解决。目前,欧洲是中国光伏贸易最大的市场,欧洲境内相关的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坚持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双方的贸易问题。由此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应该强化政府之间的协商工作,从而保证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护,以实现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形势严峻,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各个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贸易争端解决者的作用,开展深入广泛的贸易协商,基于双方的经济利益,争取实现双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欧双方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还是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协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术创新,改善自己的市场结构,注重内需的开发,强化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要注意自主知识的创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政府来说,要审时度势地贯彻执行自己的外贸政策,在面对贸易争端问题上要坚持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江.中欧光伏产业互补互利 相互依存[Z].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

第2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一、当前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态势与特征

在经历了2003-2010年的爆发式发展之后,近两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和特征。

传统市场国家大幅削减光伏补贴。光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补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2011年2月,世界领先的光伏产业领导国德国率先下调了光伏上网电价,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其它欧洲各国纷纷跟进。2010年,光伏装机增速最快之一的捷克,更是提出了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在内的一系列针对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刚进入2012年,在中国宣布降低太阳工程补贴标准几乎同一时间,欧洲多国也宣布光伏补贴削减计划。德国政府从2012年3月9日起将补贴降低29%之多,从5月起开始每月都降低一定百分比,从7月1日起10MW以上的工厂得不到任何补贴。英国宣布,将向光伏安装户回购电力的补贴由每千瓦时43便士调降至每千瓦时21便士。欧洲是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份额。欧美各国大幅削减光伏补贴,给太阳能产业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受欧洲各国下调光伏补贴的影响,其所占全球市场比例不断下降,但欧洲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龙头地位不会有根本变化。与传统市场发展趋缓相反,其他新兴市场却在快速崛起,全球市场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首先,我国自2011年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光伏系统应用的政策措施,极大地鼓励了国内光伏系统项目安装的积极性。2012年,全国新增装机量约为4.5GW,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其次,日本自福岛危机之后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力度,《光伏补贴法案》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光伏项目投资积极性很高。最后,2012年,美国装机量增加至3.2GW,发展速度惊人。专家预测,2012年,亚太地区光伏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将提高到26%,欧洲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下滑至48.5%,未来美、中、日将会取代传统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量最多的国家。此外,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安装市场也积极启动,发展潜力较大。

成本下降带动了系统安装量的提升。近年来,光伏产品价格一路下跌。2010年9月,125毫米的硅片价格为2美元/片,如今跌至0.6美元/片;多晶硅也由两年前的55美元/千克跌到现在不足18美元/千克;2010年5月,组件价格是1.3美元/瓦,现在下降到0.7美元/瓦。制成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使系统安装成本明显下降,以前光伏组件(含硅片等原材料)占整个电站成本的60%以上,现在则只有40%左右了。以美国为例,2011年,光伏系统的平均安装成本比2010年下降了11%到14%;2012年上半年,加州地区又比2011年下降了3%到7%。成本下降带动了光伏安装量大幅攀升,2011年,全球总装机容量达到24GW,增长了24%。2012年,各主要市场国家的安装量继续攀升,如德国在2012年初预计当年新增装机量目标是2.5-3.5GW,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地达到了破纪录的8GW。

贸易争端此起彼伏。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对本国、本地区的光伏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光伏产品开展反补贴、反倾销调查。2011年10月,美国率先对我国发动“双反”调查。2012年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终裁结果,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告,跟风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虽然目前欧盟尚未作出裁决,但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前不久,印度也宣布将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虽然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新兴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壁垒,市场开拓难度加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光伏产业仍将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生存条件会持续艰难。

二、江苏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困难

光伏产业是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多晶硅原料到电池组件生产,再到终端的光伏电站建设,我省的企业都有涉足。2011年,江苏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89.9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但201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发展遭遇空前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大幅跳水。光伏组件从2011年的平均每瓦1.5美元降至目前的0.7-0.8美元。2012年1-10月,光伏产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了48.9%。虽然企业的出货量增加,但产品价格的急剧下跌造成企业营业收入锐减。根据我省四家主要光伏企业(阿特斯、天合、韩华、中电电气)的财报,四家企业共计出货量为3.5GW,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实现营业收入32.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4.4%。

企业经营困难。一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省内几家主要光伏上市企业总负债超过600亿元,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天合光能为67.57%,阿特斯为79.47%,尚德接近85%。过重的债务负担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在当前整个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系统已将光伏产业列为“高危”行业,纷纷收缩贷款规模,从严放贷,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加大。

生产出现停滞。江苏近千家光伏制造企业,有近半处于停产状态,大型企业也严重开工不足,员工下岗或待工。徐州中能硅业受到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倾销挤压,目前,库存7000吨,生产已处于停滞。尚德目前已进入破产程序。

三、多管齐下,促进江苏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困难重重的光伏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中国光伏产业联盟预计,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35GW以上,其中,欧美市场约占全球的40%-50%;中、美、日将贡献近45%的新增市场装机量,其中,中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10GW,同比增长122%。如何把握政策利好的契机,促进江苏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是我省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科学制定光伏发电规划并严格落实。最近,国家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陆续推出。2012年12月,财政部拨付70亿元资金,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3157兆瓦,示范项目原则上要在2013年6月底前建成。据悉,“十二五”规划关于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或将从21GW再次上调至40GW。江苏省作为光伏大省,要抓住有利契机,抓紧制定完善光伏发电规划,并积极争取在国家总体规划中占据较大份额。由于统筹规划滞后,我省光伏产业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13个地级市均建有光伏产业园,大型光伏企业只有20多家,其余数以百计的均是中小企业。此外,由于缺少太阳能资源基础数据,光伏发电企业仅根据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估算,造成一些电站建成后实际发电量远远低于计划的局面。建议我省对太阳能资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光伏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中长期规划指导年度计划,以年度计划指导项目核准,避免一哄而上,培育持续稳定的光伏发电市场。另外,要注重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为未来大规模的光伏应用奠定基础。

集成政策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虽然当前的发展遭遇困境,但光伏产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政府应集成政策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一是简化各种行政审批手续。目前,涉及到光伏电站项目的有发改、住建、财政、工信、市容、电网等多个部门,企业要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疲于应付,无所适从。建议光伏系统项目由发改部门负责立项审批(小于一定规模的采用备案制),由住建部门负责工程建设监管,由财政部门负责补贴发放。同时,将光伏发电项目审批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建议政府加大与银行的协调力度,研究光伏项目的金融支持方案,对于有订单、有市场、效益较好的企业,可以采取封闭式贷款、专款专用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改进电价补贴方式。目前,江苏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高于标杆电价部分暂在省出台的电价附加每千瓦时一厘钱中解决,但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审核、拨付严重滞后。建议简化补贴发放流程,改进补贴方式,省里留成部分可先行发放,国家返还部分省里也可先行垫付、年终结算,以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加快建立健全光伏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的产业技术标准可以有效防范出现劣质产品、原材料资源浪费、过度竞争甚至产能过剩等问题。我国在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方面长期滞后,与光伏大国地位不相称。为了保证光伏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美国和欧洲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进行规范,如美国的UL标准、欧洲的TUV标准等,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更为国外产品设立了隐性市场门槛。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兄弟省份已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如浙江成立了太阳能光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跟踪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江苏作为光伏大省,有能力也有责任率先实践。对一些江苏急需、又有江苏产业特色的相关技术要求积极申报各级标准,同时,鼓励和帮助企业将水平领先、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申报国家、行业标准。通过提高技术标准门槛,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低劣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基础性、前瞻性技术创新的支持。技术进步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要积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以终端市场为重点的光伏产业技术研发,特别是电池转化率、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家庭能源系统技术等基础性研究,降低成本,提升能效,增强稳定性,加快光伏发电走向平价电力的进程。适时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支持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法制保障。

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整合产业链资源。我省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三大板块中都拥有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在当前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要遵循市场规律,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剥离不良资产,推动兼并整合,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一是鼓励“走出去”,转化一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有效规避贸易摩擦。对于企业境外投资电池及组件生产、光伏电站等项目,积极给予支持和服务,以带动我省光伏产品出口。二是推动重组改造,调整一批。坚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如债权人重组负债企业,优势企业重组劣势企业,骨干企业重组中小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坚决关停落后,淘汰一批。借助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光伏产品指导目录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

加大对分布式发电的扶持力度。自给式太阳能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方向。江苏应顺应趋势,加大对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的培育,使我省的产能及应用与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相匹配。一是开展分布式电站的试点工作。积极鼓励体育馆、文博馆等综合性建筑体、大型厂矿企业、成片的保障性住房建筑小区等带头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应用太阳能发电。深入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太阳能示范村评选。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由点带面,促进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二是加强对分布式发电的建设管理。比如,住建部门应牵头对建筑物进行统计、归类、分析,解决分布式光伏项目屋顶资源难以获取的矛盾。又如,加紧对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光伏发电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合同管理。明确各项收费标准和结算方式,探讨由投资补贴转变为电价补贴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到开发商、电网企业和用电单位多赢,真正实现“用户侧并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电网调剂余缺”。

及早研究制定欧盟“双反”应对预案。近期,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上频频遭遇贸易战,美国的“双反”仅针对电池环节,企业还能通过将这一环节海外代工的方式进行规避。欧洲这次反倾销调查包括中国的硅片、电池、晶硅组件,几乎是全产业链的“双反”。而且,欧洲是目前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应用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出口总额的73%。因此,如果应对不力,欧盟的“双反”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很可能造成灭顶之灾。国家非常重视欧盟的“双反”立案,正在积极斡旋。但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欧盟放弃“双反”的基础上,而应主动筹划,加快研究制定应对预案,支持帮助企业开展“双反”应诉,妥善解决分歧和摩擦。

第3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曾经的“两高”企业,在给三水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了当地最大的污染源。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当地政府也曾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之间经历痛苦的抉择。

如今,三水工业园原有的传统产业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升级后,取而代之的则是高端制造、智能家电以及新能源产业,新的产业已逐渐成了这里的主流。

但是,在新兴产业纷纷崛起的今天,如何协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同时,对于三水而言,如何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定位?这都是当地官员一直思考的问题。

困境谋变

三水,这个由三条河流汇集而成,因水而得名的地区,由于一些用水大户,而受到极大影响。数年前,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如印染厂、陶瓷厂、皮革厂在此一度盛行。这也导致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那就是环境污染。

随同记者的司机陆师傅,已经在三水生活了12年。数月前,他还是一位运输司机,专门帮企业四处进货、送货。在过去的10多年间,他几乎跑遍了三水区的角角落落。

在他的印象里,这里虽然是农村,却很少能看到人们心中的田园风光。“很多地方都是陶瓷厂、印染厂,河水污染很严重,有时只能捂着鼻子往前走。”回想起这些,他一脸痛苦的表情。

虽然这些企业曾经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随着广东省提出“腾笼换鸟”的策略,加之第16届亚运会及残运会要在佛山市设立分赛区,这种污浊不堪的城市面貌,显然是当地政府不愿看到的。

三水区的官员们也开始了思考并进行了大的改变。尤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的步伐在加快,低端的陶瓷产业坚决不发展。仅2010年,当地政府就关停了11家印染厂和陶瓷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充满诱惑。2008年,曾有一个投资约10亿元的造纸项目,欲进驻三水西南,利税也非常可观。但是,三水区环保局还是断然投了“否决票”。原因就是,这个项目日排放量达到万吨以上,对水质污染严重。

这样的诱惑,不止一次。当地环保局几乎每隔两天就会碰上一次。令三水区环保局副局长翁汉仕颇为头疼的是,“当时每个月都会有20~30个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被拒绝。”近年来,三水区不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纺织印染业,要求只能进入定点的大塘工业园漂染纺织城;对化工类项目同样进行定点,并严格控制。

面对诱惑,当地环保局为何断然拒绝?翁汉仕说,更多的还是为了三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重污染企业不仅占地面积大,能耗高,而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约束。

当地政府更是下了死命令,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批准: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此,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行政事务局局长吴成贵对记者表示:“我们要把环境的容量和空间腾出来,发展高端产业。”

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企业,在早期开发的时候,当地政府在土地和税收上都给了企业一些优惠。而如今,很多来这里的企业已经不太考虑这些了,当地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现在园区的建设条件所带来的服务,已经远远超过了低地价带来的吸引力。

另外,在传统产业转型中,当地政府也帮企业“牵线搭桥”,鼓励本地的企业,跟行业龙头或是具有高技术的企业、院校进行合作。比如,日本的伊藤忠收购了三水一家企业的股份,这样企业就容易发展。

如今,三水园区90%的企业都是在这五六年间进驻的。为了更好地吸引高端企业,当地与中科院建立了创新中心,并使之变成了园区的孵化器。同时,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局,引进了一批为企业服务的中介、会计师事务所、融资担保机构等,很多事情企业在园区之内就能办。在吴成贵看来,他们已经具备了承接世界500强企业的能力。

借力起跳

从广州白云机场到三水工业园,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而从这里到广州黄埔港走水路,也仅需一个小时。这让三水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具有了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地理位置是我们发展汽配最大的优势。”三水区经济促进局局长何小玲说。据佛山三水工业园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三水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当地已引入了聚菱燕、日密科、金道汽配等30多个汽车零部件项目,规模以上核心汽配企业约27家,其中包括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

在广州汽车产业“一小时黄金配套圈”内,三水工业园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一区域内,有东风日产、日野、广州本田、广汽丰田等整车生产基地。而去年6月,汽车制造巨头一汽大众落户南海狮山,带动了周边汽配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三水汽配产业基地离南海狮山一汽的整车厂仅有1.8公里距离。

聚集的效应很明显。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以及承接一汽的项目,当地已经进行了准备。三水乐平镇党委委员何顺荣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规划了一块3000亩空地,用来建造汽配产业园,承接一汽大众的项目。”

不仅依托区域资源,三水还进行积极的结盟。不久前,长春汽车区与佛山三水工业园正式结为友好城区。这意味着,双方将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把汽配产业做大做强。在何小玲看来,一个整车厂的落户,一般都会引发配套供应商的跟随。不仅如此,三水区还试图通过开发区之间“结盟”,形成信息上的对称。

“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对引进相关汽配企业的落户会有促进作用。”配套商无需自行去物色落户地点,可以抱团一起过来。“我们充当的是一种桥梁的作用。”何小玲透露,三水在未来发展汽配产业上,除了工业园的空间布局规划,也会在产业上进行规划,将引入检测中心、研发中心。

在吴成贵看来,物流成本低和土地资源相对其他区域较多等,都是大多落户的汽配企业所看重的。同时,加之当初汽车零部件做得很好。“未来汽配将是我们的一个主导产业。”

在高端汽车配件之外,三水还瞄上了智能家电。在佛山,家电领域一直有着格兰士、科隆、美的这些老牌企业。有着先天优势的三水区,把海尔也列为了考虑的对象。

2006年,当地在做招商的产业分析时,就开始关注海尔,并一直反复追踪。尽管电器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当地看中的是海尔的活力和文化。

另外,海尔也出于它的战略考虑,要建海尔华南基地,辐射东南亚。这个基地更多地是瞄准第三代智能家电。

三水借力的支点,不仅仅局限于汽车零配件和智能家电,光伏也正在成为他们最新的名片。

光伏异军突起

当海归派人物、无锡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在美国纽交所引发了一轮光伏热潮时,广东的官员和企业家还在光伏是否是高污染产业的争议中徘徊。

“在做光伏的时候,大家有一种担忧。晶硅电池会不会污染很大,尤其是高能耗的炼硅。”吴成贵说。

事实上,在当地目前最大的光伏企业,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康太阳能)车间,更多的是高科技的设备和洁净化的生产。与很多光伏组件企业一样,当记者走进这家光伏企业车间时,除了佩戴专门的防尘衣帽、鞋套外,还要在强大的吹风机前进行除尘。同时,进入车间的每一位员工,同样也要换上专用的鞋子和外套。

爱康太阳能,2010年7月正式投产。目前年产能达到600兆瓦,是广东首家规模化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作为企业董事长的陈刚,当初之所以选择佛山三水也有一定的原因,在此处工作了20年的他,对三水甚是熟悉,但更重要的是,当地光伏产业是一片空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他如此打趣自己。

与爱康太阳能一墙之隔,是一家在技术路线上以薄膜立命的企业。这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下称中建材)投资的一家企业,在三水投80亿兴建光电玻璃基地,着力发展太阳能薄膜技术。

不过,就在记者采访期间,这家企业尚未有新的动向。站在爱康太阳能二楼的过道上,顺着沈昱手指的方向,中建材的厂区一览无余。沈昱是爱康太阳能的战略规划经理,他与现今担任天华阳光CEO的张怡曾是同事,均擅长于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

在中建材空旷的厂区内,几栋厂房整齐排列,只是厂区内鲜有车辆和行人。“他们还在等,相对于每台上亿元的设备而言,厂房值不了多少钱。”沈昱说。也许,在当下光伏市场整体遇冷的形势下,等待是最好的“过冬”方式。

虽然中建材厂区冷清,却并未阻挡其他光伏企业前来的热情。

不仅保威太阳能来了,有着央企背景的内蒙古神舟光伏公司也来了。2011年9月,神舟光伏把“金太阳”项目带到了三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屋顶光伏电站项目,是三水首个金太阳项目。据该项目负责人徐淑通介绍,其总装机容量2.5兆瓦,将与电网供电形成互补。11月18日,菲利斯这个原本在广州的太阳能企业,看重了这里的聚集优势,也举厂搬迁至三水工业园。

不过,面对园区土地日趋紧张问题。何顺荣说,未来要更重视引进优质项目,菲利斯的到来,有利于延长三水光伏产业链。而未来,他们还将在完善光伏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

在吴成贵看来,大批光伏企业聚集三水,对于处于危机状态的光伏产业而言,恰好是他们的一个重大机遇。他说:“面临危机,这个行业会洗牌,会去泡沫化。这样我们不会走人家的路,技术落后的企业,我们不可能再引进;同时,我们上的项目,会减少调整期。”

对于三水光伏产业的未来,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教授沈辉毫不讳言:“三水是广东光伏产业的希望。”

探寻新位置

随着原有落后产业的退出,以及汽配、光伏等新产业的兴起,如何找准三水工业园在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位置,成为了摆在当地官员面前的新问题。

何小玲表示,要想在佛山五区的汽配产业中脱颖而出,“三水的汽配产业将往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上聚集”。针对三水的起步晚于南海、禅城、顺德等地的劣势,三水区则提出了“要错位,而不是竞争”的思路。

依靠周围的资源优势,吴成贵深信:“我们能够把汽配做得更好。”同时,佛山狮山做LED的新光源,与三水的太阳能产业完全可以联合发展,重合之后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吴成贵看来,太阳能这个产业一定会用到家电上,找准结合点,产生效益。美的出了太阳能空调,既然美的能做,海尔也能做,智能的交通指挥系统跟太阳能结合。这样来看三水与周边区域进行融合,抱团发展的契合点还有很多。

目前,当地的这一思路已经得到了上级政府的首肯。而对于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做法,当地也在不断地向长三角学习。

同时,企业转型也是当地的一个抓手。当地的铝型材行业通过技术改造,能够生产太阳能设备边框;原有的设备生产企业,转型后可以生产太阳能设备;硅胶厂转型就可以生产太阳能设备背后的胶垫。

吴成贵称,下一步他们要把三水园区打造成一个部级的专业性的高新开发区,而第一个就是要打造专业性的光伏高新区。他们将主要在应用上下功夫,未来他们想建中国第一个“光伏应用实验区”。

但是,要想实现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也并非易事。今年3月,神舟光伏决定进军广东,徐淑通受派遣到当地进行市场调研,就尝过闭门羹。“太阳能在广东仍不被重视,很多企业嫌麻烦,宁愿让屋顶空着,也不愿装上电池板。”徐淑通说。此外,修建光伏电站对建筑的面积、承重、楼龄有不少要求,合作伙伴不易找。

由于光伏应用与建筑结合之后,从设计、规划都会有一套新的标准,所以,三水也正在探索。当地之所以要尝试设立“光伏应用试验区”,正是基于光伏现在国家有很多的扶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没有全部综合到一个地方来用,“光伏应用试验区”只是将这些政策融合到一起。通过示范应用,最后形成一个行业标准。

按照当地的计划,在未来5年园区白天电力的应用中,太阳能占到10%。目前,当地已经被列为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省市共建示范基地。他们将以此为基础,做全国光伏高新区,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

除了做好规划之外,当地还要做好对环境的大提升。光伏行业的技术含量很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它需要用研发来支撑这个行业的发展,它对环境的配套要求相对于其他行业也比较高。

目前,三水正准备建立三水新城,其定位就是产业兴城,主要是为了支撑三水未来高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另外,当地的路网还要升级,提升整个交通的效率。路网的接通实际上是资源的接通,所以当地路网对接珠三角主干路网的工程,都在大力推进。

当地政府提出,坚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所以,在工业逐步有所起色之下,当地将会在环境美化上下功夫。吴成贵最后说:“我们要把河床变成美景,在这里建立一个真正的南国水都。”

针对汽配产业起步晚于佛山其他四区的实际情况,三水区提出了“要错位,而不是竞争”的思路。

如何战胜平庸

纵观佛山三水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三水将光伏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转变为了“新发优势”,从园区的前期规划、具体项目的招商到产业集群的建设、园区品牌的建设等方面走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首先,注重高起点规划,以打造专一化、专业化的光伏产业园区为目标。佛山三水将光伏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主要抓手。

与国内其它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思路不一样,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佛山三水便制定了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借助高起点的规划来引导产业的发展。

此外,为了避免国内有些地区出现的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混杂发展的局面,佛山三水以乐平镇为基地,打造专一化的光伏产业园区,为日后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光伏产业,佛山三水还专门成立了专业的管理队伍与招商队伍,通过园区的专业性运营,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

其次,注重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相比于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广东发展光伏产业的时间相对较晚,单独依靠自身的滚动发展(如无锡引入无锡尚德这样的创业型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起点,浙江地区依靠本地的民营企业迅速进入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等)难以实现快速的超越。

佛山三水依靠引进诸如中国建材、爱康、保威这样的大企业,一方面实现了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建材的投资就包括了TCO导电薄膜的成套设备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高密度ITO靶材生产和薄膜太阳能生产线等三个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借助这些企业的品牌优势,也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加快了园区的产业集聚。

同时,注重产业的错位发展、高端发展,以应对区域之间的产业竞争。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园区数量众多,在产业布局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如江苏省的光伏产业以晶硅电池片的生产为主,浙江省的光伏产业以光伏产品的组件加工为主,江西省、四川省等地的光伏产业则主要聚焦在上游多晶硅材料领域。

面对各地的产业布局,佛山三水选择了错位发展和高端发展的产业发展路线,以中游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为龙头,以下游系统应用及专用配套设备的制造为延伸,打造综合性的产业园区。其中,中游太阳能电池强调多类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硅太阳能电池同步发展,下游突出为太阳能电池生产配套的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特色。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线,有效避免了区域之间的直接竞争,弱化了佛山三水发展光伏产业较晚的劣势。此外,注重软实力的打造,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目前,三水已拥有佛山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专业中心、中国电子信息标准化技术协会薄膜太阳能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服务机构,还将依托三水凯盛光伏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建设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质量检验及认证中心、产品展示交易、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平台。

根据《三水光伏应用总体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今后5年中,三水还将建立1个部级的建筑材料检测中心,2~3个省级光伏工程研发中心,持续完善服务平台的建设。

而且,注重园区品牌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对园区的认同感。品牌是一个园区长远发展的隐形助推剂。

2010年,佛山三水成功召开首届广东光伏产业(三水)国际高峰论坛,由此佛山三水光伏产业基地的品牌得到迅速传播,增强了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加快了产业集聚的步伐。

第4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变压器;战略;SWOT分析

1公司概述

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保定变压器厂,始建于1958年。1995年6月,成为国务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之一,并率先按照《公司法》改制并规范运营的企业集团。企业改制11年来,天威集团由单一产业、单一经济成分、单一生产区域发展成为以“双主业”为主导的多个产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全国多个区域拥有12个控股(全资)子公司、总资产60亿元、占地120万平方米、员工近8000人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保定天威集团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是国家520户重点联系企业之一、河北省大型支柱性企业集团。2001年在上海沪市发行A股股票,2004年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29家最具成长性企业之一,2006年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排名第39位。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在全国变压器行业居第一位,变压器产量居世界第一,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日本、巴基斯坦、苏丹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天威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天威英利是全球四大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电池产量进入全球前15名。天威集团先后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十佳企业”、“中国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等,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诸多殊荣。

2SWOT战略分析

SWOT是由英文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4个词的第1个英文字母构成,这种经营战略环境分析的方法,在国外普遍使用。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SWOT分析的主要思想:抓住机遇,强化优势,避免威胁,克服劣势。天威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环境的有关要素如下所述:

2.1S.优势

(1)S1,国内大型变压器行业龙头;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电力设备变压器生产基地之一,大型发电机组主变压器约占国内产量的45%左右;公司还是国内惟一独立掌握全部变压器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打破了换流变压器制造技术一直被瑞典、德国、日本等国外电气公司垄断的局面,已成功进入直流输电市场。公司05年共生产变压器230台;06年产量较去年增加40台/997万kVA,销量增加55台/1365万kVA。变压器订单截至06年4月接近50亿元,06年10月、06年12月、07年2月、07年4月又接2.39亿元、1.812亿元、1.14亿元和1.6亿元的订单;公司06年实现5000万KVA的年度目标,连续三年稳居变压器单厂产量世界第一;07年变压器产能将达到8000万KVA。06年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入选中国电气工业100强。

(2)S2,公司的特高压产品具有优势;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高电压大容量壳式变压器的厂家,也是唯一向核电站提供变压器的合格供应商。06年12月公司中标我国第一个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的晋东南变电站4台ODFPS——1000MVA/1000kV变压器项目,合同总价值1.812亿元,将于07年底陆续交货。

(3)S3,质量过硬;

公司输变电产业于1997年通过了ISO9000国际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核电公司变压器产品唯一合格供应商,国内唯一具有壳式变压器生产能力的制造厂家,是全国变压器行业掌握全部制造技术,产量最高,品种最齐全,电压等级覆盖面最宽的公司。750kV、500kV、220kV级变压器是公司拳头产品,其500kV级变压器始终保持着“零”事故率的世界顶级水平。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美国、日本、巴基斯坦、苏丹等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绿色能源产业于2004年取得了UL、CE、TUV和ISO9001等一系列国际认证,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着良好的销售业绩和品牌信誉,是国际知名的绿色能源生产企业。

(4)S4,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与国内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集团公司承担了500kV超高压变压器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在自主研发的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按照课题特点与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组成了科技攻关课题组,承担了500kV超高压变压器电、磁、热、力、制造工艺等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并对研究成果在工厂开展试验研究和模型验证。公司专家程志光博士提出的国际TEAM(TestingElectromagneticAnalysisMethods)第21基准问题,是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基准问题,为中国人在国际TAEM领域首次获得一席之地,有力地促进了超高压和特高压产品的研发。产学研的创新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5)S5,太阳能产业龙头;

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结构的光伏企业,06年公司光伏产业产值将突破10亿元。06年4月底公司启动天威英利三期工程建设,总投资30亿元,预计08年竣工,投产后天威英利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年产将达到500兆瓦,预计年销售收入160亿元、利润35亿元;06年该项目完成70%土建工程和30%设备安装工作,并形成10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每兆瓦需要17吨多晶硅)。在原材料方面,公司持有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材料基地新光硅业35.66%股权(新光硅业07年2月试产成功,公司预计08年将达到年产1260吨硅材料的设计生产能力);06年12月公司出资4516万元收购华冠56.52%股权(华冠为可再生能源业主管理公司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6)S6,公司享受国家税收政策优惠。

公司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自05年起所得税税率由33%调整为15%。

2.2W.劣势

(1)W1,公司新能源市场存在风险。

公司近年来不断进入新能源领域,一般认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情景广阔,但新进就意味着风险。

(2)W2,公司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公司凭其突出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每年都能招聘来一批大学生,但是由于用人体系的不完善,和内部机制的不合理,每年都有大学生辞职,人才流失问题较突出。

2.3O.机会:旺盛的市场需求

变压器行业的发展与电力建设息息相关,中国目前正处于电力建设的高峰期。按一般规律,变电设备容量比发电设备容量应该为12∶1,即每新增10MW装机容量就需配变压器120MVA,其中500kV变压器12MVA。而我国变电设备和发电设备容量比相对偏低,2000年不到8∶1。2007年新增装机预测为0.60亿千瓦,相应变压器容量需求为8.5亿千伏安,比2006年增长20%。2007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将达到6.38亿千瓦,如果按照每年装机增长6%的保守估计,每年新增装机3800万千瓦,变压器容量需求4.6亿千伏安。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报告,“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千米、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投资9000亿元左右;到2010年,我国跨区输电能力将达到4000多万千瓦、输送电量1800多亿千瓦时。可以据此断定,变压器市场仍然面临着光明的发展前景。2.4T.威胁

(1)T1,群雄逐鹿高压变压器市场;

中国700亿元的变压器市场容量是吸引众多资本进入的根本因素,实际上这么大的量已经使这个市场看上去十分炫目。中国巨大的变压器市场,再加上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廉价而又熟练的员工,吸引ABB、西门子等外国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纷纷来华建立合资企业,而且大部分都取得了对这些企业的控股权。

合资企业在中国的攻城略地一方面有力促进了行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合资企业通过其资金、技术实力,持续进行商战,将国内不少企业置于困难境地,濒临倒闭。变压器行业国有企业中的原骨干企业,虽然其质量有保证,信誉较高。但这些企业由于投资规模过大,负债过重,决策不当,经营不善等等原因,致使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企业效益低下,甚至亏损,无力偿还贷款。一些国有大型变压器生产企业任务严重不足,远低于它们的设计生产能力。总体而言,虽然变压器市场巨大,但我国传统变压器厂家普遍存在对高档产品制造经验不足问题,外资企业的进入必将导致该市场竞争激烈。

(2)T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所需原材料硅钢片、电磁线等金属材料在2006年及以前均上涨很快,造成公司毛利率逐年降低。进入2007年,有色金属价格出现了较大的下滑,但是未来走势仍不明朗,公司未来业绩要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3)T3,产能过剩的风险。

虽然受益于国内电网投资快速增长,输配电变压器需求旺盛,但国内的110KV系列产品的制造能力超过市场需求,公司扩产后产品销售增长能否与生产能力相匹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战略选择建议

通过如图1所示的SWOT经营诊断矩阵,可以看出该公司今后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加以展开分析,可以明确对该公司的战略选择应该是SO和ST共同并举的战略:(1)SO,通过运用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2)ST,通过合理的市场定位,适当程度的投资,增加抗风险能力,在国内外变压器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竞争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崔新健,王巾英.集团公司战略组织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美)亨格.(美)惠伦.战略管理精要[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5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以尚德为例,大约在十年前,政府也投了部分资金,那是为了扶持它,但在后来引入风投后,政府就退出了。当时,政府这么做没错,缔造了一家在全球范围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只不过,后来很多小的地方政府(县级、地级等),看到尚德的成功,或者说无锡的成功,就动了心思,它们很快上马了大量的光伏项目,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导致的结果是,凡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光伏细分领域,中国企业的产能全部严重过剩。

同时,还要看行业审批有没有规则,如果有规则,要看是不是兑现执行了。现在看来,审批部门也有责任,它们没有调控好,没有按照科学的方式来批项目。本来地方政府的冲动是可以遏制住的,但有些地方政府跑到部委来要批文,项目就批下来了。有关部门来审批项目,是不是做到了统筹安排,如果做了统筹安排,大家就不会一窝蜂地上。相比之下,很多发达国家建设光伏项目,主要是制造型企业,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耗能问题、对就业拉动的可持续问题等等,可能批得不多,产能过剩的情况很少。

对光伏的补贴是不是导致光伏产业危机的原因之一?我不这么看,相反,如果光伏的电对中国的国家能源战略确实有益,补贴还应适度提高。这一行业只有十年的历史,各国对光伏都有补贴,只是补贴力度不同,补贴的时间长短不同。目前看来,中国政府在应用领域的补贴还是很小的,因为中国的光伏应用其实才刚刚开始,一开始就补贴很少,这对于行业的起步,是不利的。

此外,光伏产业在技术方面不存在问题。光伏的产业链很长,从矿石里面提取硅料开始,一直到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最后才是电站。其中,还需要接线盒、切割液、钢丝绳,玻璃、边框、整流箱、逆变器等等子行业加以配套。可以说,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上述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2012年降到历史新低,而且这个降价的过程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是持续的。同时,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也在提升。在三五年后,光伏发电有望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接近甚至低于火电的价格,将带来大规模推广光伏应用的商机。相对来说,太阳能还是可再生能源,而煤炭、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光伏还是有优势的。

目前,光伏产品的消费者,也就是终端应用,买组件装到电站的,还是在国外,国内的光伏产品也就只能以出口为主。国内不是用不起光伏产品去发电,而是中国的火电价格相对于欧美国家,显得太低,光伏发的电只在电价高昂的局部地区有竞争力,靠补贴是不够的。但是情况正逐渐好转,结合“十二五”的能源规划,随着金太阳、分布式电站等政策的刺激,中国2012年的光伏组件装机量,估计会达到5GW左右,较之2010年,增长500%。后续国家和地方针对大型地面电站的扶持政策,应该会陆续出台。2015年,如果充满想象力,中国的装机量或许会达到30GW,这是2012年全球一年的装机量。

光伏产业是不是受创业投资资本推动而导致出现现在的困局?我感觉,光伏投资的主体应该是产业资本,比如以前做房地产,做矿的企业和个人,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过分乐观,纷纷进入了这个领域。并不能说是风投推动的泡沫,创投不过是锦上添花,因为行业内有风投投资的企业不过九牛一毛。很多硅片厂的投资额动辄数亿美元,而创投这几年的在光伏领域投资的绝对金额不会超过50亿。

中国很多产业都是这样被搞坏的。一旦一个行业有人赚钱了,大家都会去跟风、仿效,然后就是产能过剩,行业就完了。光伏行业本身门槛不算高,也不低,但很多项目都是通过贷款来完成,因此产品打折卖,它们并不在乎,好像做大了就安全了,但这样一下就把别人的利润弄没了,自己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现在,全国有几十个光伏产业园,不排除其中有很多是真正想发展光伏产业的,但其中很多都是以光伏产业园的名义拿地、圈钱,这是“挂羊头卖狗肉”。有些地区没有任何积淀就这么搞,没有任何意义,它们的所作所为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我认为,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问题,可以说是严重过剩。中国的产品销售将近占全世界的80%,产能是世界的200%甚至更高。因为统计口径不同,具体多少很难讲。有些地方政府,看到尚德、赛维等企业火了,为引进企业也动了心思,比如政策支持、批土地,协调银行贷款等,没有考虑项目引进之后,技术是不是有领先的优势,有没有市场,有没有客户,产品出来合格率有多少,产品有没有口碑,一系列跟销售有关的东西怎么弄?

这样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产能,怎么办?企业只能打折出售。因为大家的利润率狂降,有些企业的毛利率都是负的,这样老外不说你倾销、补贴才怪。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法可以是:把那些中小型、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重组淘汰,进行优胜劣汰,留下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具体来说,中国光伏产业要熬过这个难关方法有二:一是通过行政主导,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原来关闭中小煤矿就是这么干的,中小钢铁厂、水泥厂也是,光伏产业同样可以这样;二是,通过市场本身来优胜劣汰。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扛不住了,很多地区大批光伏企业关门停工,需要关注的是,这些企业以后还会不会复工,如果它们把设备卖了,把厂房租给别人搞别的产业,说不定行业就OK了。

光伏产业跟钢铁、造船产业一样,走上同样的产能过剩的老路都是重复的低附加值的,而没有高精尖的技术,政策设计时候就没有规划好。都说中国造船能力很强,其实不是。只能说中国造出吨位很大的用途简单的船,但实际利润很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单从需要多少工人上讲没有意义。韩国人造一艘高技术含量的船的利润,可能会超过中国人造20艘大的油轮的利润。因此,今年中国造船企业很惨,低端产品没有竞争力,远洋运输行业不好,企业更难过,很多船厂只能关了。

松禾在光伏产业链有接触、布局。我们在光伏产业上中下游看了很多企业,在北京投资了一个早期项目。它们拥有一项比较优秀的技术,我们投的资金不大,有为科技献身的勇气在里面。还有一个做接线盒的零部件企业(通灵电气),今年相较去年还能实现一定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行业地位靠前,技术有一定的领先,对客户的服务不错,客户构成还可以,在危机中还在发展,并新接了不少优质客户。

在光伏产业严峻的形势下,投资还是有机会的。我们选择光伏企业,主要的投资标准是:首先看它是做什么的,组件、电池片这一类的我们现在肯定是不投的;然后看这个团队是不是优秀、技术是不是领先、行业地位是不是前三名,这家企业的老板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创始人是稳健型的还是激进型的。不是说激进好,或者稳健好,我们更亲睐面对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企业家,也喜欢面对危险能抵制住诱惑的企业家。你比如说,现在国内的光伏电站领域,就需要果敢的企业家去开疆辟土,而不能固步自封,否则很快会被别人超越。

对于光伏企业的过冬准备,我想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首先,要提高技术,降低成本,这是行业大势所趋;其次,对客户要慎重选择,可以选择付款条件相对好点的客户,要会甄别客户实力,不要盲目去接新的单子,防止发生坏账。同时,要把现金流安排好,确保后继有力。松禾也在与被司一起面对行业变幻,我们理解企业家面对的局面,也会受邀参与重大决策,其实主要是帮助提供参考意见。

第6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业 扶持性政策 政策效果

一、引言

聚焦快速崛起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国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比其他任何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国家责任和国际道义压力。笔者认为,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性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模式

由于原材料成本约束和光伏发电技术的限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价格竞争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光伏发电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

对太阳能扶持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立法指引、购电补偿、税收抵扣或投资补贴等方面。

政府通过扶持性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流入,针对不同主体通过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产出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企业盈利后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对原材料计划价格控制、政府税收、贷款优惠及补贴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具备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各国将光伏产业从幼儿阶段扶持起来的美好蓝图。

三、光伏产业的扶持性政策的理论分类

纵观全球各国二十年的政府扶持性政策,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将其归为四大类。

(1)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 In Tariff,简称FIT)政策

此种政府扶持性政策最早是在德国的《再生能源法》中提出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是指电力公司有义务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可再生能源生产出的电力,让再生能源的电力得到充分应用。这种政策不但将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而且通过消费补贴切实扩大国内需求,对产业常青具有深远意义。

(2)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最直接地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系统的投资者积极性,同样提升居民对光伏系统的关注度和使用热情,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

(3)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优惠政策最有利地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问题,是提升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动力,也是最快实现经济规模的关键经济后盾。信贷优惠政策直接地反映出了政府的产业扶持导向,也以实际行动对民间资本投入起到了表率作用。

(4)市场政策

日本设立了到2020年累计安装光伏28GW的目标。意大利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实现300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应占印度电力需求的l0%,在电力构成中占4%-5%,2013年设立了到2022年光伏装机量达到20GW的目标。各国政府均在正式性政策文件中为本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绘制了美好蓝图,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府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意识,拉动了人民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的蓬勃发展。

(5) 补贴政策

德国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法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期20年0.457-0.62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2010年修正案增加了中小型规模屋顶光伏设施发电的自用消费补贴。2009年,美国对太阳能产品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包括初始投资30%的补贴和制造业30%的税收抵免。英国的“低碳建筑”计划补助住宅项目接近成本的50%,补助公共建筑及非盈利项目安装系统接近总成本的50%。政府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补贴从生产阶段的厂商直接补贴,转换消费环节的使用补贴,增大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扩大需求市场,进而激发厂商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

四、世界扶持性政策的效果预测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编撰的《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中记录了一项广泛的数据调查,并以此预测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情况下,未来五年世界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调查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交叉核对和市场的整体性分析预测,调查样本覆盖了所有典型的光伏企业、电力公司、国家协会和能源机构。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按照政府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构建了两种发展情景:

自由经济局面:假设了一种消极的市场行为,即现有的支持性机制难以加强或持续,或者现存扶持性措施将被大幅度削弱,但将合理的系统价格调整计算在内。在这种情景下,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的逐渐终止将带来产业转型期国家市场的严重衰落;

政策驱动局面: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意愿,政府考虑到光伏将作为未来主要能源而继续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并作出适当调整。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需要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和简化电网的连接程序。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量达到100吉瓦,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自由经济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4%,5年后全球累计光伏量达288吉瓦;而政策驱动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8%,到2017年预计全球超过422吉瓦的光伏系统可以安装入网。

(一)自由经济局面下,2012年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产业内部调整将导致2013年度的年安装量回调至27.8兆瓦,并以18.4%的年均增长率稳健上升,2017年世界年安装总量达到48.3兆瓦;局部来看,欧洲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维持10吉瓦左右的年安装量,增长幅度低;而五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年安装量将翻一番,美洲翻两番,中东和非洲地区虽然起步晚、基数低,但年均增长率达100%。(二)政策驱动局面下,全球年安装量的增长势头锐不可当,5年内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4%,年安装量于2017年达到84吉瓦;局部来看,各地区增长势头相当。(三)比较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的年安装量情况,差异是非常明显的,2017年预计年安装量在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下分别为48.3吉瓦和84.2吉瓦,说明各国的扶持性政策驱动可以导致光伏市场扩大两倍。

参考文献:

[1] 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R].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12

[2] 冯春林.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及效果评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8):66-69

第7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业 贸易摩擦 中美关系

1、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1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喜爱,至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将近一半。2009年,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但是,中国的光伏产业有95%的市场都在国外,国内的应用还是十分有限 。此外,2011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交织纠缠,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从此进入“极寒严冬”。

1.2光伏产业遭受的贸易摩擦——双反调查

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31.14%~249.96%的反倾销税。这一结果对原本处境艰难的众多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012年9月6日,欧盟启动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但并未就中国输欧光伏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出口的光伏产品(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率和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美国,欧洲等相继对中国光伏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恶劣影响将无法估量。企业生存成了首要问题,国际市场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国内市场尚未开发完全,光伏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无法解决,不少光伏企业倒闭。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工人将面临下岗,失业率上升不可避免。

2、光伏产业遭受贸易摩擦的原因

2.1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贸易摩擦激化的根本原因,世界贸易组织某些规则存在模糊性,特别是当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会激烈碰撞。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与现代战略性贸易理论比较,表明现论强调国家政策保护对贸易发展、利润重新分配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摩擦。光伏产业遭受双反调查与当前欧美的经济发展不景气有关。

2.2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崛起所设置的战略壁垒。WTO成员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首先要推定调查对象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否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当中国政府或企业不能对此充分证实时,进口方就要随意选择替代国价格判定其倾销行为是否成立。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调查基于很大的随意性,阻碍了中国光伏产业贸易的正常发展。

2.3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弱

随着产业转移,部分原东亚地区对欧美贸易顺差转入我国,由于东亚区域集团化趋势滞后,中国在应对由此增加的贸易摩擦时无法借助区域集团力量予以反击。同时,行业协会组织不力是造成我国入世后光伏产业等频遭技术性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另外,我国会计基础薄弱,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从而阻碍了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遭受反倾销指控的风险加大。

3、我国光伏产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

3.1充分发挥光伏行业协会的作用

3.1.1行业协会可以光伏产业建立倾销和反倾销的预警机制

行业协会可以帮助光伏产业时期应诉工作变得主动,争取更宽裕的时间准备材料,建立早期的预警系统,随时掌握反倾销信息,建立有效地商情网络,了解进口国行业动态及整个市场;另一方面,对从国外进口的相关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防止国外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倾销,一旦确认倾销行为的存在,就可以有充足的材料提出反倾销诉讼。

3.1.2积极帮助光伏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比政府组织更大的作用,它们可以发挥集体优势,通过收集信息、举办国际展销会等方式,与国外政府或别国的行业协会进行对话,为本国的光伏产业争取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

3.2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3.2.1对争端解决机制树立正确的观念

国内有人担心,中国频繁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会被他国视为“麻烦制造者”,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主张中国应慎重使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恰恰相反,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中国的基本权利,即使频繁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也是无可厚非的。另外,通过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利用WTO有约束力的裁决,可以“敲山震虎”,对有关国家形成威慑,使之不敢随意对中国出口采取不合理的限制措施。这样反而会减少中外经济摩擦,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3.2.2积极利用并且要善于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一,建立官民分工协作体制。在应对WTO争端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既要有明确合理的分工,又要加强联系和协作。企业一定要尽可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供所有有价值的信息。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沟通和引导工作,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合法权益。

第二,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在许多情况下,某一WTO成员所实行的不合理限制措施不可能只针对中国,而是要损害到多个甚至众多成员的正当利益。因此,在遇到此种情况时,中国应该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4、结论

从光伏行业看,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差距“也就在一两年左右”,中国能够很快赶上美国,但是,贸易摩擦给我国许多合作伙伴造成了困扰,使中国企业在增加后续合作和扩充投资上心态犹豫,这会严重阻碍我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

对此,首先,光伏产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规范产业秩序,促进产业自身的强大;其次,中国光伏企业应加强联合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应积极运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规则合理范围之内为企业争取最大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李金玲,李晓燕.“非市场经济地位”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前沿,2006.

[2]尹翔硕,王领.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因素.亚太经济,2004.

[3]郭友群.如何理性应对国际经贸摩擦.商业时代,2005.

第8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行业;SWOT;发展;宁夏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发展和推广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宁夏拥有丰富的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已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夏新能源产业正步入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亟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优化产I布局,开拓区内外市场,形成建消契合、资源互补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绿色清洁能源的助推作用。

一、宁夏新能源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行业发展政策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传统能源污染环境的压力,加之传统能源不可再生,宁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详见表1。

(二)新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

宁夏新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变化。由表2可知,宁夏新能源生产量由2008年的29.2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5年为171.85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3.10%;新能源消费量由28.6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64.75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90。详见表2。

(三)新能源装机规模

截至2015年年底,宁夏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1131.00万千万,占西北五省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18.40%,占全国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6.56%;其中风力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822.00万千万,占西北五省风力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20.65%,占全国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6.36%;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309.00万千万,占西北五省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18.40%,占全国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6.56%,详见表3。

(四)新能源发电限制出力情况

截至2016年年底,宁夏新能源发电量为181.07亿千瓦时,利用总时数为2932小时,弃用电量为23.35亿千瓦时,弃用率为12.90%;其中风力发电量为128.69亿千瓦时,利用总时数为1594小时,弃用电量为19.32亿千瓦时,弃用率为13.05%;光伏发电量为52.38亿千瓦时,利用总时数为1338小时,弃用电量为4.03亿千瓦时,弃用率为7.15%。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宁夏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过快,社会用电需求增长放缓,制约消纳能力提升,详见表4。

二、宁夏新能源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一是地理位置较好。宁夏地理优势和地貌特征蕴含丰富的光能、风能,具有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的优良条件,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确立宁夏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承接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探索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因此,宁夏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先天区位优势;二是发展速度迅猛。2015年,宁夏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到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6%,成为全国新能源外送基地。截至2015年年底,宁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096万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06万千瓦,超额超前完成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200万千瓦的目标。另外,宁夏已与中民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盐池建立2000兆瓦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站项目。

(二)劣势(Weakness)

一是新能源自我消费及外送能力不足。宁夏地域范围小,人口少,新能源自我消费有限,近年来外送电量也持续快速下滑,弃风弃光限电的形势严峻,新能源再建项目审批受到限制。2015年,新能源发电消费仅占全区全社会用电量的1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2016年全年,全区弃风率和弃光率分别为13.05%和7.15%;二是新能源发电成本与售电价格错配。由于新能源核心技术尚不成熟,装机成本高,发电成本亦高,而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不断下调,影响了新能源实现平价上网的速度和进程。此外,因价格补贴机制不完善、补贴资金征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参与市场竞争、健康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一是政策导向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并确立宁夏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国家十三五能源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能源生产布局继续西移,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宁夏十三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太阳能,有序开发风能。上述政策导向将有力助推宁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二是“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发挥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作用,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地区的能源合作,围绕《中国―阿拉伯国家科技园建设总体方案(2016~2020年)》,利用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阿科技园推广光伏利用模式。

(四)挑战(Threats)

一是周边省份同质化竞争。近年来,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新能源发展较快,光伏、风电装机不断扩容。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看,宁夏排在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之后,甘肃是宁夏的近2倍;从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看,宁夏排在内蒙古、新疆、甘肃之后,内蒙古是宁夏的近3倍;二是可能产生新的污染。风能、光伏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可能会带来隐性、间接污染。如光伏产业链附属产品硅晶电池的使用会产生污染,风车的应用会增大雾霾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全国新能源发展的多元化。目前国内新能源除风能、太阳能外,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发展也较快。从清洁性和产业链延伸度看,生物质能等更具优势。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宁夏新能源本地消纳和外送能力

一是建立新能源优先消纳制度,提高风电、光伏电力消纳比重。为加快绿色能源消费和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标,政府应出台新能源优先消纳政策,鼓钗仪工业优先消费风电、光电,从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宁夏自身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二是加快电网联通,促进区内外新能源消纳。加快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形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新能源互联网,保障新能源本地并网和跨区跨省输送。

(二)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助推宁夏新能源电力平价上网进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和《〈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意见〉主要任务分工方案》(宁党厅字〔2016〕38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积极开展PPP融资模式,多渠道探索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和实现装机设备“本土化”为抓手,从“供给侧”降低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同时,政府应完善并网价格补贴机制,多方合力加快实现新能源平价上网的速度和进程。

(三)优化供给结构,不断增强宁夏新能源多元化竞争力

立足于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宁夏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应合理限制风力、光伏装机规模的增量,实现最合理的清洁能源发电规模,发展重心向“建设、消费同步”转移,提高利用效率;统筹协调电源电网建设及区域布局,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强化新能源环保机制,增强其多元化发展的竞争力,逐步形成高效、清洁、经济、互动的现代能源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君言,陈梦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再生能源走廊――宁夏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01).

[2]秦艳.产业发展与能源足迹关系研究――基于广西、宁夏的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01).

[3]郭立伟,沈满洪.新能源产业发展文献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07).

[4]徐枫,陈昭豪.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5]许小平.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发展价格的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4(10).

第9篇:光伏产业劣势范文

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周期性下行后,光伏行业开始见底回升。

7月27日,被视为“友好收官”的中欧“光伏战”达成协议,中方对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的最低价格和总量做出承诺,在“量价受限”的条件下,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547.6%的反倾销税。

目前,中欧双方商定的光伏出口具体价格和数量尚未公布,但业内人士普遍推测,出口价格最低限度约为每瓦0.56欧元,总量在7GW左右,而去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总量约为12GW。

光伏谈判的利好结果,成功避免了中欧之间爆发贸易战的“双输”。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今算是一个难得的喘息时间。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未消除。中国光伏生产从2009年至2011年增长4倍,超过全球需求量。中国从5年前的默默无闻成为今日世界光伏板主要制造商,背后原因是国有银行的天量借贷和地方省级政府的刺激政策。但中国制造商的扩张超越了市场,大部分企业如今面临严重金融困难。

7月15日,一则名为《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消息被置于中国政府网显眼位置。《意见》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若该目标能最终实现,每年或将带动1000亿元市场需求,届时国内光伏行业产能的三分分一将可靠自身消耗,上下游产业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预测,接下来,随后将到来的还可能有光伏电站分区域定价、示范区试点项目启动、电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等细则。

上述政策的实施,对于光伏企业到底是喜是悲?江苏一家太阳能企业的高管表示,企业不能完全依靠政策活,政策也不是带动市场的最佳手段。

在他看来,引以为鉴的一个例子,便是近10年来德国光伏公司的兴衰成败。

2004年,当德国宣布引入“FIT”电价补贴政策后,欧洲、全球光伏市场由此大门洞开、行业蓬勃兴起,这一轮市场发展,有的德企在短时间内成为百亿明星,但同时也有类似尚德电力这样骤然间倒下的急先锋。

而现在,德国企业已一败涂地,在腥风血雨中惨痛倒下,大多数公司已破产或濒临倒闭,个别德企就是因为支撑不下去,才提起对中国公司的“双反”调查。他们力不从心的原因之一是:当“FIT”政策开始缩水、政府支持力度突然减弱后,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尽失,过去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反观中国市场,虽然也有牺牲者,但有些企业依靠政府的背书和大量借贷,仍然在市场中存活。而在这个夏天,更多的、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蜂拥而至后,国内光伏产业将可能再现好光景。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光伏的整体产能还很大(30GW左右),供大于求的事实摆在眼前;一些公司实际仍在亏损边缘,但通过政策的补救可能仍会“死而复生”,低劣产品或将继续充斥市场。

阿特斯公司一位内部管理层就称,“虽然政策已有,但中国企业也可以成为受益者,但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销售团队及合理的成本控制能力,当政策再度失效后,他们也又会被拍死在沙滩上。”他说,“中国企业并不缺乏对政策的理解,而是缺乏那些既理解政策、又知道抓住机遇、本身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队伍。比如在中德市场都非常萧条之时,一些技术上有优势、渠道得力的国内公司就能取道日本,取得了不少市场份额,总体上还是可以保持较好的销量及稳定的利润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