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污泥处理方案精选(九篇)

污泥处理方案

第1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集中整治,推动我市工业企业污泥规范处置工作有效开展。

二、整治目标

从今年12月4日起,到明年3月10日止,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污泥规范化处置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使我市工业企业污泥安全处置率和综合利用率合计达到90%以上,企业泥污处理处置行为得到规范,逐步完善防治污泥污染的长效机制。

三、整治内容和步骤

本次污泥规范化处置集中整治分为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今年12月4日——12月30日)

召开全市工业企业污泥规范化处置和集中整治动员会议,对污泥规范化处置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为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工业污泥规范化处置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担任组长,市发改局、经贸局、公安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执法局、开发委、水务集团和有关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各乡镇(街道)和开发委在今年12月30日前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污泥规范化处置集中整治方案,召开相应会议,成立相应组织,部署当地的整治工作。

(二)调查摸底阶段(今年12月30日—明年1月8日)

环保、经贸、交通、开发委等部门和各个乡镇(街道)开展调查工作,掌握当地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泥及其种类、流向、运输、处置和利用等情况。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将调查结果在明年1月8日前汇总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限期企业整改。

(三)整改落实阶段(明年1月8日——1月20日)

企业是防治污泥污染的责任主体。企业应当根据环保等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制定防治污泥污染的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员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的具体措施、进度安排。

企业应当依法进行污泥申报登记,建立《固体废物运行台账》,如实记载有关污泥的产生量、处置量、流向等情况,保存原始处理凭证;委托处置的,应签订污泥运输和委托处置协议。

企业污泥如果近期内难以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的,可以暂时在企业内部堆放。污泥堆放要有识别标志,达到安全分类堆放要求,应当有遮雨棚,避免露天堆放,防止污泥随雨水流入河道,造成二次污染。

企业在明年1月20日前向市环保局书面报告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方案、台账建设和污泥处理处置等情况。

(四)检查验收阶段(明年1月20日——3月10日)

环保、交通、经贸等部门按职责在明年1月20日开始对企业污泥处理、运输、利用、处置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环保部门要重点对化工、医药、印染、电镀和造纸等五大行业企业的污泥处理处置情况开展检查,主要检查污泥处理设施、污泥流向、污泥委托运输协议、委托处置协议、发票、台账等情况。有关部门要将检查情况及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在明年3月3日前将本次污泥集中整治情况进行总结,并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明年3月6日起,绍兴市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我市污泥集中整治情况进行验收。

四、整治要求

(一)严格监督管理

环保、交通等部门要严肃查处污泥污染行为,严禁污泥产生、运输、利用、处置单位或个人向饮用水源、河流及其岸坡、交通干线、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倾倒或堆放污泥;严禁运输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污泥。对造成污染的违法行为,要严肃依法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快设施建设

污泥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集中整治行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经济开发区和各乡镇工业功能区要根据园区内企业污泥产生和处置的实际需要,制订当地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方案。对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处理处置,要遵守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第2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污泥处置 资源效益 投资效益

1、前言

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体积占处理污水水量的0.3%~0.5%[1]。城市污泥的大量产生,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瓶颈。因此,对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投资效益的分析,将有助于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

2、城市污泥处置途径

目前,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置途径主要有:土地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建筑材料利用。

2.1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即利用污泥中的植物营养氮、磷、钾等,将污泥制成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园林绿化、土壤改良、农用。

2.2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一种低成本可持续污泥处理方法。卫生填埋场建设周期短,投资相对较低,可以分期投入,管理方便,现场运行比较简单。

2.3焚烧

焚烧可使污泥成为灰尘,处理的对象是吸附水、颗粒内部水及有机物,所有病原物均可杀灭,有毒污染物被氧化,卫生条件也大为提高。

2.4建材利用

污泥约含有70%~80%有机物,含无机物20%~30%,其组成类似于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料成分,这为污泥建材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2]。

3、城市污泥处置的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

城市污泥处置项目方案投资效益分析评价方法,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因素划分,分为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在经济评价中,一般只有考虑资金时间因素,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才是合理的[3]。动态评价方法有现值法、年值法、收益率法等。以下主要对动态分析与评价方法中的现值法、年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进行分析与评价[4]。

3.1 现值法

现值法以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为主要形式。

(1)净现值法(NPV)

运用净现值法评价单一建设投资项目方案评价时的判断标准见表1。

(2)现值指数法

净现值反映的是城市污泥处置的投资项目方案净现值的绝对数额,而现值指数反映的是方案净现值的相对水平,即单位投资获得的净现值。

3.2 年值法

年值法和现值法实质上是等效的,评论结果是一致的。年值法包括净年值法和年成本法。

(1)净年值法(NAV)

运用净年值法评价单一建设投资项目方案评价时的判断标准见表2。

(2)年成本法

年成本法是年值法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即城市污泥处置的投资项目相比较的各方案除成本指标不同外,其他指标和因素基本相同[5]。

3.3 内部收益率法(IRR)

运用内部收益率指标评价单一投资项目方案评价标准见表3。

3.4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动态投资回收期(Pt’)是指在某一设定的基准收益率ic的前提条件下,从投资活动起点算起,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累计净现值补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

4、某市污泥处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

某市根据污水厂处理规模设计处理污泥总规模为200t/d,污泥处理厂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773.04 万元。拟定建设期 1 年,运营期 16 年,整个项目计算期 17 年。考虑资本成本、机会成本和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评估所参考的基准收益率为12%。

4.1污泥处置方案比选

经过综合对比,结合经济水平及污水污泥的特点,该项目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方案,可确保污泥经过处理处置后排放,而不影响周边环境。

4.2 社会效益

该处理项目占地少、发酵时间短,处理产物可完全利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4.3 环境效益

该处理项目的处理产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用土地填埋,可做有机肥基料、营养土等。

4.4 经济效益

该项目选择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作为方案评价标准。经计算,该项目在计算的生产经营期内年平均营业收入为2000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608.39 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319.20万元,年平均上缴所得税为59.97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1084.41 万元。内部收益率(IRR)为24.2%,净现值(NPV)为355.43万元,投资回收期(pt‘)为3.80年。

该项目内部收益率大于本行业基准收益率12.2%,盈利能力能达到行业最低要求。净现值大于零,在财务上可接受的。投资回收期为3.8年(含建设期)低于基准回收期14年(含建设期) ,投资能按时回收。因此,该项目在财务评价可行。

该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能力超过了要求水平,国民经济效益大于费用支出。因此,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国民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该项目财务评价可行,国民经济评价效益显著,项目在经济分析上是可行的。

第3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污泥 综合利用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如果不加处理的任意排放和投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产生量必将有较大的增长。如何妥善地处置污水厂污泥,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1.污泥最终处置的主要方式

目前,国内外污泥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综合利用、填埋、投海。

(1)综合利用

①农田林地利用

污泥脱水后堆肥农用是目前国内一些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研究和开发的课题,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1,故污泥农田林地利用是最佳的最终处置方法,但污泥中也含有对植物及土壤有危害作用的病菌、寄生虫卵、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N、P的流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甚至可能含有一些致癌物质,目前对重金属污染研究较多。因此,在作农田林地利用前,应进行堆肥处理以杀死病菌及寄生虫卵,同时还应去除这些有害物质。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检测手段跟不上要求,处理成本无法和经济效益相平衡,化肥的普遍应用造成销售市场难以开发等,这些使得此种处置方式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我国有大量工业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一般都较高。

为提高污泥的农用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一是把污泥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料,适当添加钾肥以补充污泥肥料中钾的不足,这样可以提高肥效降低有害物的含量;二是在经济政策上优惠使用污泥复合肥料的单位或个人,如免费提供试用肥料样品,免费为施用污泥复合肥料的区域或地块作土壤营养状况分析等。

②污泥焚烧产物利用

污泥中合有一定量的有机成分,经脱水干燥的污泥可用焚烧处理。在日本,该方法巳占污泥处理总量的60%以上、欧盟也在10%以上。为防止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气体,焚烧温度应高于850℃。污泥焚烧所产生的焚烧灰具有吸水性、凝固性,因而可用于改良土壤、筑路等,也可作为砖瓦和陶瓷等的原料,另外,污泥灰也可以作为混凝土混料的细填料。将污泥转变成一种颗粒状燃料,可以很好燃烧,其热值和褐煤相当,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远低于焚烧过程,其残余物可用于建筑工业。

污泥焚烧可以从废气中获得剩余能量,用来发电。在脱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固硫剂等添加剂制成合成燃料,该合成燃料可用于工业和生活锅妒,燃烧稳定,热工测试和环保测试良好,是污泥有效利用的一种理想途径。

③低温热解制取可燃物

污泥热化学处理因其无害化和减量化彻底,地位已逐渐增强。污泥低温热解是一种发展中的能量回收型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它通过在催化剂作用下无氧加热干燥污泥至一定温度(

④建筑材料利用

污泥可用于制砖和制纤维板材。

污泥制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另一种是用污泥灰渣制砖。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应对污泥的成分作适当调整,使其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相当。当污泥与粘土按重量比1:10配料时,污泥砖可达普通红砖的强度。利用污泥焚烧灰渣制砖时,灰渣的化学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是比较接近的,制坯时只需添加适量粘土与硅砂。比较适宜的配料重量比为灰渣:粘土:硅砂=100:50:(15~20)。

污泥制生化纤维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所含粗蛋白(有机物)与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的水溶液这一性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干燥、加压后,发生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从而制成活性污泥树脂(又称蛋白胶),使之与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压制成板材。其品质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的标准。

(2)填理

污泥填埋有填地与填海造地两种。

污泥消化后经脱水再进行填埋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型污水处理厂中常采取的方式,经过消化后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脱水后作填埋处置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方式。由于消化装置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操作难度大,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况且脱水污泥含水率大大高于普通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要求的30%含水率,因此需再经处理才能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或者设置专用的污泥填埋场,根据污泥的含水率及力学特性等因素进行专门填埋,但此法有占地较大、选址受阻及存在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

污泥填埋的操作要求与垃圾填埋相似。污泥填埋场的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污水,必须集中加以处理;污泥填埋场四周应设围栏,并采取相应的防蚊蝇、防鼠措施,未经干燥焚烧处理的污泥,宜小规模分层填埋,生污泥泥层厚度应

污泥填海造地,应遵守下列要求:①必须设护堤,渗水也必须集中进行处理,以防污泥和污水污染海水;②污泥或灰渣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填海造地标准。

(3)投海

沿海地区,尤其是有大江、大河入海口附近,可考虑把生污泥、消化污泥、脱水泥饼或焚烧灰渣投海。投海污泥最好是经过消化处理的污泥。投海方式可用管道输送或船运,其中管道输送较为经济。在污泥投海工程实施前,必须搞好投海区的选择(离海岸10km以外,水深25m左右),以保证海水的稀释与自净作用。

总之,综合利用将是今后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填理由于占地多,潜在生物可利用率低,渗滤液可污染地下水,后续处理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海洋投弃将逐渐被禁止。随着科技的发展,污泥的有效利用的方式和有效利用率将会进一步增加。

2. 污泥利用方案的选择

(1)污泥利用的潜在风险

污泥利用需满足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不能造成新的环境危害。污泥利用的环境问题是重金属和氮对土壤、作物、水体的影响以及病原物污染,所以具有潜在风险。污泥的热能利用无疑是风险最小的,而土地利用则需严格管理,只有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污泥标准才可用于农作物,而且污泥肥的施用也需严格定量以控制重金属的积累和减少氮、磷淋失对水体的污染。至于病原物污染,热干化的安全性较佳,因其高温灭菌作用很彻底,产品可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碱性稳定化基本上也能达到安全标准;堆肥则不足以保证安全性,因病原物仍有少量存活且产品的高含水率(一般为30%~40%)可使病原物复活,故采用堆肥方案时需加强对堆肥质量、场所和施用场地的管理。

(2)利用方案的比较

①农田林地利用

用污泥对农田、林地、草坪施肥或进行土壤改良以及用于市政绿化、育苗等,不仅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树木、花卉及草坪等的生长,而且可避免污泥中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因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人畜产生的危害,除此之外土壤的自净能力还可使污泥进一步无害化。因此土地利用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利用前需堆肥化处理,堆肥化若采用静态条垛工艺,成本最低,但其生产周期长、占用土地多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若采用发酵仓,其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将增加,而且若要制成复合肥还需烘干造粒设备,这样其成本优势就大大削弱了。

②污泥焚烧产物利用

污泥焚烧效果好,焚烧产物既可用作新的产品原料,又可回收热能。国外已有较成熟经验和工艺,可以直接借鉴使用。但总体来说焚烧的成本最高(是其他工艺的2~4倍)。今后应从降低成本,减少二次污染角度着手,生产新设备。

③低温热解制取可燃物

污泥低温热解效果亦好,污泥可通过干馏提取油、气等,不但可做燃料也可用于制造四氯化碳等化工产品,具有工业化利用前景,且能量回收率高,经济性优于焚烧处理,是大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在热解机理和动力学研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进一步探讨。在工艺和设备的改进方面有待新的突破。

④建筑材料利用

建筑材料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泥填埋所占用的土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而且可以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3)其他因素

污泥处理设施的选址是方案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污泥宜就近处理以节省运输费用和减少湿污泥运输对沿途造成的污染。由于污泥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带来臭味、有毒有害气体及病原体等环境问题,所以选址会对方案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

3. 结语

第4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曝气池 倒置型A2/O工艺 污泥

1 前言

为配合北京市关于污水处理后作为水资源再利用战略方针的实施,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一步实施工艺技术改造,控制氮、磷的排放指标,使之适应于目前高碑店湖及第一热电厂冷却水使用要求。其工艺技术改造工程可分两步。第一步满足或优于高碑店湖目前湖水水质。第二步是随着北京市工农业的发展及沿河污水排放控制的实施,高碑店湖水质将逐年好转,直至达到国家四类水体水质标准,届时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实行第二步改造,使之满足排入高碑店湖水四类水质的要求。

2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现况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于1993年10月24日竣工投产,一期工程处理能力50万吨/日。二期工程投产运转后,处理能力达100万吨/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40万人,汇集北京市城区的大部分生活污水、东郊工业区、使馆区和化工路的全部污水。

该污水处理厂采用前置缺氧段活性污泥法工艺,即在推流式曝气池前端设置缺氧段,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性质,防止污泥膨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目前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的二级出水直接排入通惠河下游,除约5500万吨/年用于农业灌溉外,剩余的每年超过2亿吨处理出水还没有得到利用。但随着污水资源化工程的实施,一期工程47万吨/日的处理出水将通过"水资源化再利用工程"的泵站输送至高碑店湖及再利用管网,作为北京第一热电厂、东郊工业区的循环冷却水水源及其它市政杂用水,因此对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期工程的出水部分已作为华能热电厂冷却水补充水的水源)。

3 改造规模及处理程度

3.1改造规模

改造规模为50万吨/日,即对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50万吨/日)进行改造。

3.2处理程度

本改造工程的出水水质目标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改造后,使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水质优于目前第一热电厂冷却水取水水源-高碑店湖湖水水质。根据排水公司提供数据,其水质对比如下表。

第二步:随着北京市污水管网的完善及沿河污水排放控制的实施,高碑店湖湖水水质将逐年好转,直至达到国家四类水体的水质标准。届时,将对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进一步工艺改造,使50万吨/日的出水满足高碑店湖四类水体的水质标准。

本改造工程只进行第一步改造。

地点 项目 BOD(mg/l) COD(mg/l) 总磷(mg/l) 氨氮(mg/l) 高碑店湖 12.1 46.6 1.3 11.7 现况高碑店污水厂总进水 129 319 6.5 30.7 现况高碑店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 11 47.2 4.5 27.2 改造后高碑店污水厂二级出水要求 10 40 1.5~1.0* 10 四类水体水质 6 30 0.2 TKN 2 注:* 如果进水磷浓度在5毫克/升左右,出水亦可达到1毫克/升左右

从上面水质对比表可以看出,现况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与高碑店湖水质的主要差别是总磷,氨氮不是主要问题 (上表中二级出水氨氮27.2毫克/升,因运行鼓风量不够,溶解氧较低,未达到硝化程度所致),只要加大曝气量,现有曝气池的处理能力可达到70%左右硝化程度,出水氨氮满足要求。

4 工艺方案

在确定本工艺方案过程中,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除磷技术,并咨询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的David Jenkins教授,最后确定了如下工艺改造方案。

4.1污水处理系统生物法除磷改造方案

一般来说,生物除磷只能去除60%~80%,对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只靠生物法使磷降至1毫克/升比较困难。要保证较高的稳定的除磷效果,又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只有采用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方法。化学除磷是起辅助和把关作用。全部污水量化学法除磷,运行费较高,所以本工程暂只考虑生物法除磷。

4.1.1 将曝气池改造为倒置型A2/O工艺

污水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起源于生物超量除磷现象的发现。污水生物除磷就是利用活性污泥中聚磷菌的超量磷吸收现象,即微生物吸收的磷量超过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磷量,通过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改进或运行方式的改变,使细胞含磷量相当高的细菌群体能在处理系统的基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污水生物除磷工艺流程中都包含厌氧段和好氧段,使进入剩余污泥的含磷量增大,处理出水的磷浓度明显降低。

最基本的生物除磷工艺为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法),这种工艺是使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依次经过厌氧和好氧区。其原理是在厌氧区中,污泥中的细菌将储藏在细胞内的聚磷酸盐进行水解,释放出正磷酸盐和能量,这时厌氧区内污水的BOD5值降低,而磷含量升高。而在好氧区内除磷菌又利用有机物氧化的能量,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藏于体内,水中的磷又转移到污泥中,通过排除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同时在好氧区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有机物进一步被氧化降解,氨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转化为硝酸盐氮,一部分硝酸盐氮随处理后的出水流入水体,另一部分硝酸盐氮通过污泥回流带到缺氧区内,在缺氧区内首先将硝酸盐氮去除后再进入厌氧区进行磷的释放,同时可提供氧,因此既达到部分脱氮的目的。进而达到排放标准,保护接纳水体,节省能耗。

本改造工程工艺方案的特点是:设置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浓缩酸化池(利用原浓缩池)上清液进入处理区,10%来水进入缺氧区,90%来水进入厌氧区。

由于污水中碳、氮、磷比普遍较低,为了避免厌氧区中污泥浓度降低、增加营养物质,以及避免回流硝酸盐对生物除磷的不利影响,在厌氧区之前设缺氧区,10%原水进入缺氧区,90%原水进入厌氧区,初沉污泥经浓缩酸化池后,上清液排入进水泵房,与原水一同进入曝气池。活性污泥利用约10%进水中的有机物、由浓缩酸化池而来的易降解的BOD5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的氧,消除了硝态氮对后续厌氧区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厌氧区的稳定物除磷效果。

原曝气池1/12为厌氧区,其余为好氧。改造后将原池2/9改为缺氧区及厌氧区。其中缺氧区为30分钟(按100%污泥回流量的实际停留时间计),长度为17米。厌氧区为45分钟(按100%污泥回流量的实际停留时间计。不计污泥回流的名义停留时间为1.5小时),长度为47米。其中在厌氧区进水端分出一实际停留时间为15分钟(按100%污泥回流计)的强化吸附区,长度为15米。其余仍为好氧区(名义停留时间为7.25小时)。见下图(单位为毫米):

4.2 污泥处理系统改造方案

4.2.1 剩余污泥进行机械浓缩

在污水生物除磷工艺中,为防止使吸附在剩余污泥中的磷通过污泥处理上清液重新返回到污水中去,污泥系统要进行改造。原流程为剩余污泥泵将剩余污泥提升至初沉池,与初沉污泥共沉,其混合污泥再进污泥浓缩池,浓缩后,消化、脱水。因浓缩池停留时间过长,处于厌氧状态,磷又被释放出来,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达不到除磷目的。所以,必须对原污泥系统进行改造。

该方案是将剩余污泥与初沉污泥分别处理,初沉污泥仍进现有浓缩池,并将浓缩池改造,使之做为浓缩酸化池,将其产生的易生物降解的BOD投加到曝气池,增加碳源,有利于磷的去除和反硝化的进行。剩余污泥则单独进行机械浓缩。由于浓缩时间短,此时磷不会从污泥中释放出来,而达到除磷目的,这就需要另建一座污泥浓缩机房。

4.2.2 消化池上清液、脱水机滤液处理方案

剩余污泥(含水率约99.5%)采用机械浓缩,污泥体积均约为1000吨/日(含水率约94%)。为充分利用原有消化池,并达到污泥稳定和资源化目的,故将机械浓缩后剩余污泥与经过浓缩池重力浓缩的初沉污泥一起送入消化池及脱水机房消化和脱水。由于厌氧状态下,污泥中的磷还会释放出来,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该污泥经过消化、脱水后,大约有800吨/日的污水排出。如果包括初沉池污泥进入消化池消化、脱水后排出的污水约为1800吨/日。再加上脱水机滤带冲洗水量,总计大约3000吨/日的含磷污液排出。该部分含磷废水如再返回污水处理系统,将会增加进水中磷的浓度,达不到预期除磷效果。为此决定将消化池上清液、脱水机滤液进行化学法除磷。通过铁盐和石灰法比较后,采用石灰法。

石灰法化学除磷所需石灰量与磷的含量关系不大,而只与污水的碱度有关,因为羟基磷灰石的溶解度随PH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所以,随PH的增加而促进磷酸盐的去除。PH>9.5时,全部磷酸盐均能转化为非溶解性磷酸盐。

初步按投加4000毫克/升的生石灰(Ca(OH)2)计,每天需投加石灰12吨左右。投加石灰的的主要设备有石灰贮存罐、石灰投料器、石灰消解器、石灰浆贮存池及搅拌设备、除尘设备,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及搅拌设备,助沉剂贮存及投料设备,中和沉淀池及刮渣设备,石灰、石灰渣的输送及运输设备等。由于水中PH值>9.5,所以还必须再碳酸化。本工艺利用已有沼气发电机排放的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中和。石灰法除磷效果较好,并能有效地同时去除COD及重金属。但是由于石灰的腐蚀性很强,所以需加强对设备的管理、维修及维护。

除磷后富磷污泥经处置后可作为复合肥料,达到污泥再利用及资源化目的,除磷后出水水质良好亦可回用。

4.3 改造工程工艺方案

综上所述,改造生物除磷工艺方案:曝气池将原池改造为倒置型A2/O工艺。污泥工艺增加剩余污泥机械浓缩;原有浓缩池改为浓缩酸化池;浓缩酸化池上清液做返回曝气池;消化池上清液和脱水机滤液及冲洗水收集后采用石灰法化学除磷。

5 工程设计主要参数

5.1 曝气池改造为倒置型A2/O工艺

(1)2/9改为缺氧区及厌氧区。缺氧区及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90分钟,总停留时间2小时。其中厌氧区进水端设置停留时间为15分钟的强化吸附区,后续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为7.25小时。

(2)增设水下推流器36台。

(3)增设中隔墙36道。

(4)更换曝气头。

(5)10%原水入缺氧区,90%原水入厌氧区。

5.2 更换鼓风机

现有8台鼓风机,只有2台能正常工作。曝气池需氧量按碳化、硝化计,需5台鼓风机,(其中1台备用)。所以,需增加风量为600立方米/分钟、风压为7000毫米水柱的离心鼓风机3台。

5.3 剩余污泥机械浓缩方案设计

5.3.1 更换剩余污泥泵

(1)剩余污泥量:干泥量为64.8吨/日,污泥浓度5克/升,折合为含水率为99.5%时,污泥量为1.3万吨/日。

(2)现有6台剩余污泥泵(在现况回流污泥泵房内),因原设计为连续工作,为配合浓缩机房,改造为14小时工作制,不能满足要求,须更换:故选用6台潜水泵(4用2备)。流量为250立方米/小时,扬程为13米。

5.3.2 新建浓缩机房

(1)剩余污泥量:干泥量为64.8吨/日,污泥量为1.3万吨/日(含水率99.5%)。

(2)带式污泥浓缩机,处理能力150立方米/小时,带宽3米,7套(6用1备),14小时工作制。包括污泥进泥泵、冲洗水泵、投药装置、现场控制柜等配套设备。

(3)浓缩机房:平面尺寸为长50米、宽20米,一座。

(4)浓缩机投药量:按2‰计,每日投药量约为0.13吨。

(5)污泥贮泥池:长15米、宽8米、池深3.5米,内设水下搅拌机,2台。

(6)浓缩后向消化池污泥投泥泵:流量为15立方米/小时,扬程为40米,6台(3用3备)。

(7)改造部分剩余污泥管线。

5.3.3 浓缩酸化池设计

利用现有4座浓缩池改造为浓缩酸化池。并相应改造管线与配套设备。将原一一对应的进出泥管线使之互相调配,增加灵活性,增设互相连通管及阀门,便于运行控制。

5.3.4 石灰法处理污液

(1)石灰处理工艺流程

(2)石灰贮存罐

石灰投加量:12吨/日。

石灰贮存罐:直径2.5米,高度2.3米,2套。

除尘设备:1套。

石灰处理站:平面尺寸长30米、宽15米,1座。

(3)石灰投料计量器

投加量12吨/日,2套。

(4)石灰消解器

直径0.7米,高度1.3米,2套。

(5)石灰浆隔膜计量泵

流量500升/小时,扬程0.3兆帕,2台(1用1备)。

(6)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

设计流量60立方米/小时·座,直径6.2米,池深5.15米,4座,采用搅拌机械。

(7)中和沉淀池

型式:平流式。

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日。

停留时间:2小时。

平面尺寸:长12.3米、宽5.1米、池深5.5米,一座。

刮泥机:1台。

利用沼气发电机烟道废气中二氧化碳中和,选用气体压缩机,流量400立方米/小时,压力0.1兆帕,2台(1用1备)。

6 建议

(1)根据实测,除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磷浓度较高外,北京其它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磷浓度一般为4~5毫克/升左右,所以应对排入本污水处理厂的排磷大户进行控制,并加大力度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磷浓度将会大大降低。如果进水总磷浓度在5毫克/升以下,仅采用生物除磷工艺就基本可达到预期处理效果,节省化学除磷运行费过高的问题。

(2)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全国最大的一座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出路尚不落实。污水处理后的的城市污泥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及多种植物需要的营养素,在满足农用污泥标准前提下,应重点开发污泥快速固化、高压造粒制取颗粒肥料,彻底解决污泥无害化的问题,使其变废为宝、得到妥善处置。

参考文献

1.城市污水高级处理 Russell L.Culp Gordon L.Culp 俞浩鸣译 1975

2.污水除磷脱氮技术 郑兴灿 李亚新 编著 1998

第5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某城镇再生水厂总服务流域面积约5km2,日处理总规模6万m3(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为4万m3,二期工程为2万m3),再生水厂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工业废水量约占总处理水量的30%。再生水厂总投资20200万元。总占地面积8.367ha,其中一期占地面积5.916ha。项目计划2016年10月建成投产。再生水厂主体规模按近期设计,预留远期工程条件;一级处理构筑物按远期设计,设备按近期设计,预留远期条件;二级生化处理构筑物和设备按近期设计,预留远期条件。本文在考虑再生水厂进水稳定性、灵活性及节能降耗方面,对原方案中的工艺流程及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案运行稳定、灵活、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

2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去除率

根据对现状污水水质监测情况,参照邻近和当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确定该再生水厂进水水质。根据对该项目尾水受纳水体功能类别、再生水供水范围及水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指标。具体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去除率见表1。

3原工艺流程

项目原工艺流程采用A2/O+MBR工艺,工艺流程见图1。

4调整后工艺流程

项目调整后工艺流程采用A2/O+二沉池+高效澄清池+砂率/超滤工艺,工艺流程见图2。

5工艺流程及方案的优化

5.1增加初沉池

初沉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SS中的可沉固体物质及飘浮物质,BOD5可去除20%~30%,同时可均匀水质,便于后续生化处理。由于本项目进水SS为350mg/L,较常规污水处理厂偏高。为了有效去除部分可沉悬浮物,降低后续SS和有机污染物负荷,减少曝气系统堵塞,在生化池前增加初沉池。考虑到旱季和雨季进水水质有一定的差异,故设置初沉池超越管线,可根据进水水质灵活运行调整。

5.2优化深度处理流程

在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上,原工艺流程采用A2/O处理后,直接进入MBR膜池,在MBR产水泵的抽吸作用下,使用膜过滤的方式实现固液分离。鉴于MBR膜具有工程投资较高、运行费用较高、MBR部分日常维护工作量大、管理复杂等特点,对原深度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最终将深度处理流程调整为二沉池+高效澄清池+砂滤/超滤工艺,在原工艺流程上增加二沉池+高效澄清池+砂滤工艺,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增加二沉池后,将生物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降低出水SS,减少后续辅助化学除磷加药量和减少沉淀污泥量,降低高效澄清池负荷。深度处理过滤部分以气水冲洗滤池为主,辅以外置超滤,进水水质较差时同时启用气水冲洗滤池和超滤,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5.3沉砂池的优化和调整

将原旋流沉砂池调整为曝气沉砂池,除砂效率高,且砂砾较为清洁便于后续生化处理。由于曝气沉砂池内水流呈旋转态流动,无机颗粒之间相互碰撞与摩擦频率增加,可将颗粒表面附着的有机物“剥离”,达到洗净砂砾的目的,使排除沉沙中的有机物含量低于10%。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保证稳定的除砂效率,受流量变化影响小。同时曝气沉砂池还具有一定的除油功能。

5.4生化反应池(A2/O)优化和调整

A2/O生物池作为生化处理的主要构筑物,是再生水厂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运行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厂的出水水质能否稳定达标。为此,对原A2/O处理工段进一步分析、论证和优化调整。在原方案基础上增加一级缺氧和好氧,即每组生物池分为6个区,按水流方向依次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1、好氧区1、缺氧区2和好氧区2,各功能区之间设置隔墙分隔,以保持各区内相对稳定的生化反应环境及稳定的水力推流状态,同时可避免进水及回流污泥发生短流现象。采用多级A2/O型设计,可强化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确保氨氮、总氮在生化池去除,以及最大限度生物除磷,减少化学除磷药剂量和化学污泥量。水力停留时间增加,有效池容增加约10%,改善了生化池的处理效果,除磷脱氮处理效果明显。

5.5储泥池的优化和调整

将原有常规储泥池调整为污泥斜板浓缩储泥池。污泥浓缩采用侧向流斜板浓缩池,对剩余污泥进行快速浓缩处理,这类池型在类似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良好,不仅水力停留时间短,有效避免了磷的释放,而且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97%以下,污泥减量明显(污泥减量4~5倍),有利于污泥后续深度脱水处理。

5.6污泥脱水设备的优化和调整

将原有离心浓缩脱水一体机优化为高干度隔膜压榨机,深度脱水后成为块状污泥,运输方便。原方案浓缩脱水一体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80%,脱水后污泥量为68m3/d;调整后的高干度隔膜压榨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60%,脱水后污泥量为34m3/d,较调整前减少1倍,污泥减量化及由此带来的运输费用和处置费用大大降低。

5.7消毒工艺的优化和调整

原消毒工艺采用普通自动型高效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结合污水处理厂运行经验,对消毒剂消毒效果、运行成本、运营管理、附属设施建设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考虑次氯酸钠具有“高效、高速、广谱、无毒、无害、无残留物污染,运输、储藏更安全,操作管理更简便可直接购买成品”等优点,确定消毒工艺采用次氯酸钠。

6厂区总图布置的优化和调整

第6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冬季运行;工艺调控;设备调控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主体工艺主要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这两种方法的核心技术均是利用活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在环境中去除。在影响微生物活性的诸多因素中,温度是极其重要的一种[1]。在冬季寒冷地区,气候变化会导致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易引发污泥膨胀等现象[2]。关于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冬季运行管理的经验总结,目前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研究。胡涛等[3]结合在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多年的运行管理经验,对污水处理厂的冬季运行进行研究,认为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要关注与污水接触的各种设备和工艺管线,做好防冻保温措施,防止上冻结冰。孟杰等[4]分析了东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泥膨胀的特点及控制措施。叶红等[5]研究了江苏淮安某污水处理厂冬季运行现状及运行管理,通过分析污泥负荷和运行效率,得出了微生物的活性随水温变化的曲线,并列举了设备常见的故障及保养情况。而关于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工艺及设备的运行管理,目前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多年来在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经验,总结了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调控及设备管理经验,对同类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冬季运行管理,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1工程简介及主要工艺流程

1.1工程简介。我国华中地区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位于郑州市南部地区,总占地面积约196亩,设计规模为10×104m3/d。该污水处理厂于2014年9月对单系列进行培菌试运行,同年11月底出水达标。1.2主要工艺流程。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预处理段采用常规的粗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工艺,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预处理段设置了初沉池,二级生物处理段采用前置缺氧段A2/O工艺,三级深度处理段采用高效反应沉淀池及V型滤池,然后经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后,达标排放。初沉池的初沉污泥、二沉池的剩余活性污泥以及高效池的剩余化学污泥,统一进入污泥均质池,然后经进泥泵提升至脱水机房,进行离心脱水处理。

2冬季工艺运行方案

2.1预处理段工艺运行方案。污水预处理段作为污水处理厂的第一道处理工序,在整个工艺流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污水预处理段采用常规的粗细格栅、曝气沉砂池以及平流式初沉池工艺。与常规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一样,在冬季运行时,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段的工艺运行首先要考虑根据泵前池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进水泵的开启台数;其次,当温度在零度以下时,加大粗细格栅及螺旋输送器的开启频次和每次的开启时间[6]。由于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粗细格栅都在箱体内,即使在冬季,箱体内的温度也较为稳定,因此,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运行时,螺旋输送器的开启频次和开启时间都比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少一些。2.2生物处理段工艺运行方案。在冬季,由于水温较低,微生物活性降低,为了维持总体的微生物活性,达到与夏季一样的处理效果,地上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延长污泥停留时间、增大生物池污泥浓度等方法来调整工艺。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同时通过增加生物池溶解氧浓度来保证微生物的呼吸需要,通过投加乙酸钠碳源来保证总氮的处理效果。夏季,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的污泥浓度一般在2000~2500mg/L即可达到处理要求,而在冬季,污泥浓度一般控制在3000~3500mg/L,冬季污泥在生物池的总停留时间控制在16~24d,生物池出口DO控制在2.0~2.5mg/L。2.3深度处理段工艺运行方案。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段工艺采用高效反应沉淀池及纤维转盘滤池,所加药剂为聚合氯化铝,消毒所用的原材料为盐酸和氯酸钠,深度处理段对总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保证出水总磷达标,聚合氯化铝单耗控制在25~30mg/L;氯酸钠单耗控制在1.5~2mg/L,盐酸单耗控制在4~5mg/L。2.4污泥处理段工艺运行方案。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采用高速离心浓缩脱水机,所投加的药剂为聚丙烯酰胺,在夏季,每处理1t干污泥,所需的聚丙烯酰胺一般为4~5kg,而在冬季,将处理1t干污泥所需的聚丙烯酰胺控制在5~6kg。

3冬季设备调控方案

3.1预处理段设备调控方案。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污水预处理段的设备主要有粗格栅、进水泵、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相关设备、初沉池刮吸泥机等。楚金喜等[6]介绍了地上污水处理厂冬季设备运行方案,主要从设备的保温、防冻等方面采取措施。由于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段的大部分设备都在箱体内,即使在冬季,也很少出现结冰的情况,因此,预处理段的设备调控主要考虑加强巡视,调整设备运行模式,尽量采用手动模式运行。考虑到栅渣的清运问题,将预处理段的砂水分离器设置在箱体外部,砂水分离器与曝气沉砂池的提砂泵是联动运行的,当提砂泵运行时,砂水分离器会自动运行。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若提砂泵故障或因其他问题而停运时,应把砂水分离器中的砂水放空,防止上冻结冰;如遇上冻现象,也不能强行开启,应采取解冻措施后,方可正常开启。3.2生物处理段设备调控方案。整个生物池、二沉池及鼓风机房等生物处理段的构筑物都设置在箱体内,在冬季外界低温的情况下,箱体内的温度始终保持恒定,对于生物处理非常有好处。对于搅拌器,在冬季可根据需要,间歇运行;对于污泥泵,应确保每台设备每个月运行的总时间基本相同;对于高速鼓风机,即使自动运行的情况下,也应设置每台鼓风机当月的运行时间基本相同。3.3深度处理段设备调控方案。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段采用高效反应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消毒以盐酸和氯酸钠为原料,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深度处理段的构筑物中,高效反应池以及V型滤池、消毒池均在箱体内部,加氯、加药间以及盐酸间在箱体外部。冬季的设备调控主要通过观察药剂的混凝效果、矾花的生成情况以及斜管是否堵塞来调整设备的运行频率以及投药的数量。V型滤池在冬季重点观察过水能力,当过水能力降低时,可手动调节,缩短反冲洗周期。盐酸间和加氯、加药间在污水处理厂是重要危险源,在冬季加强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3.4污泥处理段设备调控方案。该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段的主要设备是高速离心浓缩脱水机及其配套设备,储泥池上有搅拌器。由于储泥池在箱体外,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可能会结冰,因此,储泥池的搅拌器需要加大开启频次,当池面上冻时,禁止强行开启。由于该污水厂的脱水机是两用一备,三台脱水机轮流开启,确保每个月每台脱水机的开启时间基本相等,因此在实际运行时,总有一台脱水机处于停运状态,在机器停运前,需要对转鼓进行冲洗。在冬季运行时,加大对脱水机的冲洗力度,保证脱水机内的污泥全部冲洗干净。

4结论

箱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其优点在于温度较为恒定,能降低温度变化对微生物的冲击负荷,缺点在于箱体内的气体不易扩散,因此,箱体的通风和消防安全防护措施应该更加完善。相对于地上式污水处理厂来说,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均在箱体内部,冬季的运行管理也相对轻松。

作者:商晓敏 王江涛 王亚鹏 单位: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钱程,任丽波,姚瑶.寒冷地区冬季低温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5):84-86.

[2]田口广.活性污泥膨胀与控制对策[M].张志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15-50.

[3]胡涛,高玉顺.北方高寒地区污水处理厂冬季运行管理[J].科技论坛,2009,9:29.

[4]孟杰.东北地区污水处理厂冬季低温运行办法[J].民营科技,2014,8:255.

第7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 设计规模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与处置

 

hot points on urban wtp design

abstract: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why the constructed size of the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s unconformable to the practical wastewater discharge in this country frequently, are discussed. and the personal ideas of the authors on inflow quality forecasting, treatment process selection, norm and disinfection of wtp effluent and stabil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ludge are given.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已建成百余座污水处理厂,但在控制水污染方面,形势不容乐观。预计今后还有大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待建设。在建设城市污水厂过程中,设计工作是龙头,在设计时常常碰到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各方争论。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剖析,供读者参考。

1 污水处理厂规模

污水处理厂规模是指进厂污水的水量与水质数值。当然,首先要明确污水处理厂是合流制系统处理厂,还是分流制系统处理厂,还要弄清近期及发展后的处理厂规模。在工程建设中,这些数值都能按有关资料计算确定,但是,处理厂建成后实际情况与预测结果有较大不同。有的处理厂建成后,长期达不到设计规模;有的处理厂建成后马上要扩建,而在周围又无空地,这些现象使设计人员感到困惑,随之成为讨论的热点。

关于处理厂建设规模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已有专家进行过论述[1~2],主要原因是城市规划调整、市政建设不配套、排水体制不健全等等。笔者同意上述看法,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有下列几个主要原因。

1.1 领导者对城市污水工程建设认识不足

业内人士均知道,城市污水工程的组成包括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与排放4个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建污水厂是不能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领导者应从全局的角度去度量处理厂建设的地位,并确定相应系统规模。对一个地区而言,其开发建设过程是按计划滚动开发。对污水系统来说,也可以逐步建成,直到达到规划规模。在这里要提出的是污水系统逐步形成的过程要与地区开发同步,决不能半途停滞或打乱系统总体布置。

1.2 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方法操作

一个开发区的建设,涉及地面建筑与地下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一般容易忽略“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程序。例如,房地产开发商急于进行住宅建设,多个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互相不沟通,影响排水系统实施的系统性。住宅建设的进度是很快的,而地下管线特别是筹建地区性污水厂,需要2~3年时间,有的可能要更长的时间。由于住宅建设进度快,污水厂还未建成,街坊已形成,居民入住产生的污水被迫采用化粪池过渡,暂接雨水管道排入附近河道,导致河道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过几年后,污水厂建成后,照理应该把住宅污水改接入城市污水管道,污水进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遗憾的是污水改接工作已无人过问,或因经费无着落而听其自然,其结果是污水厂厂内水量不足,而居民生活污水继续污染水体,处理厂投资不能发挥应有的环境效益。在上海曾作过调研,要改接一个规模为7.5万m3/d污水收集系统,其投资要上千万元。

总结过去的经验,应该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程序。

1.3 处理厂选址

一座城市污水厂建成后,运行时间是很长的。上海东区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已连续运行73年(1926年建成),虽经几次改建、扩建,目前运行十分正常,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因此,选择处理厂厂址,应着眼长远考虑。当然,要求预测三四十年后的发展情况是困难的,但希望远离住宅区。在工程实施中,往往为节省近期投资,希望污水厂距居民区近些,总管短些、投资可省些,这样做常常带来不良后果。上海有几座污水厂被居民区包围,以致污泥消化池建成后就从未使用过,另外,由于距居民住宅近,处理厂臭气污染环境,导致厂群矛盾突出。

在选择处理厂厂址时,应尽量远离市区,并留有充裕的扩展余地,笔者建议能设300m以上卫生隔离带则更好。

2 处理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是依据进水水质、水量状况,再依据受纳水体环境容量或者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确定应该去除污染物的项目与数量,从而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经常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2.1 进水水质预测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进水水质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大差异,通常预测值偏高。例如,深圳滨河污水厂投产运行后的前10年,bod值在80mg/l左右,还不到设计值的一半(设计值200mg/l),直到1998年才逐步上升,进水bod值100mg/l~200mg/l(频率为54%),平均为190mg/l。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污水收集系统不配套。如本文上节所述,有些污水经化粪池后接入污水管,雨污水管混接、管道施工质量差,地下水渗入,导致进水浓度偏低。上海市污水管网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od值在250mg/l~300mg/l,ss值为300mg/l~350mg/l,如果污水管网不完善或设化粪池,bod值120mg/l~150mg/l左右,ss值150mg/l~200mg/l,由于对拟建处理厂进水水质预测是确定处理工艺的依据,因此需要慎重对待。

2.2 处理出水水质标准

处理厂出水水质是按照尾水排入水域类别,再依照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满足各项指标要求。1998年开始实施的二级处理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排放标准

项目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bod5/mg/l 20 30 cod/mg/l 60 120 ss/mg/l 20 30 氨氮/mg/l 15 25 磷酸盐/mg/l 0.5 1.0

采用二级处理工艺,处理出水恐怕难以达到氨氮与磷酸盐标准,需要采用脱氮除磷工艺流程,特别是一级标准中磷酸盐指标0.5mg/l,有相当难度。有人提出,处理厂尾水排入非蓄水性河流或非封闭性水域,是否还要控制如此低的磷酸盐含量。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或者化学除磷工艺,需要增加基建投资与经常运行费用,同时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运行管理水平。笔者建议,在有些场合,经当地环保部门认可,在近期似可放宽磷酸盐标准,以节省近期投资。

2.3 污水消毒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要加氯消毒,而且对生物处理后投氯量规定为5mg/l~10mg/l,并设停留时间为30min混合接触池。80年代建的城市污水厂,大都有加氯消毒设施,包括加氯机、氯库、混合接触池,建成后已有10余年,从未使用,所以氯库等构筑物已移作它用。有人提出,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城市二级处理厂出水水质未确定大肠菌群数及余氯值,所以处理厂出水要不要加氯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建议环保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及市政建设部门应着手研究污水消毒这一课题,解决加氯量、大肠菌群数、余氯量及其相关关系。

2.4 处理工艺比选

目前,国内建成的城市污水厂绝大部分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生物膜法应用很少。上海在50年代建成一座用砾石为滤料的生物滤池,运行40余年,处理效果良好,经常费比活性污泥法低50%多,但并未引起人们重视。1921年在上海已建成一座活性污泥法处理厂,1926年又建成两座活性污泥法处理厂,处理规模各为1.4万m3/d,其中上海东区污水厂一直延用至今,对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微处理机与自控技术设备的进步与普及,对活性污泥法工艺进行改革,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污水处理方面,利用外国资金,引进了一批国外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使污水处理技术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各种活性污泥变法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例如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等。综观这些革新的活性污泥法,它们适用于不同场合,满足不同出水水质要求。

笔者认为,在方案比选时,主要控制的条件有用地范围、尾水排放、污泥出路、地质条件、发展余地、管理水平、运行费用、工程投资、环境影响等诸方面。在满足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前提下,应着重研究运行费用与管理水平。已知一些污水厂建成后,由于运行费用高而无法正常运转,而另一些处理厂引进高级监控仪表设备,由于缺乏具有一定水平的维护人员,这些仪表设备被闲置。所以,要从目前国内的现状出发,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切忌盲目跟风。笔者认为,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选用氧化沟、sbr法具有明显优点,而大型污水处理厂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仍是首选方案。

3 污泥处理与处置

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会截流与排出一定量的栅渣、沉砂和污泥。对城市污水厂而言,其数量大约为进水量的0.5%~1.5%。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案是经常讨论的热点问题。

3.1 污泥稳定

如何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中规定的污泥稳定要求,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污泥中温消化、污泥好氧消化、污泥投加石灰,还有污泥焚烧方法。

采用污泥中温消化方法,可以杀灭污泥中的寄生虫卵,同时还可回收能量,消化后污泥可用作农业或绿化肥料。采用污泥中温消化似应有一个经济规模问题,但尚未能有详细经济分析。在80年代中期,污水厂处理规模为2.5万m3/d左右,建了几座中温污泥消化池,但由于经济上不合算,投产不久就停用了。目前,能正常运行的中温污泥消化池,其处理厂规模均在20万m3/d以上,看来大型污水厂采用污泥中温消化方案是可取的。采用污泥浓缩、脱水、中温消化、消化污泥再浓缩、脱水外运,其投资大约为100万元/t干泥~200万元/t干泥(不含水),经常运行费用大约700元/t干泥~900元/t干泥。

目前,大部分中小型污水厂产生的污泥,经浓缩、机械脱水后,运往农村作肥料或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这些污泥实际上均未达到稳定要求,是否会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是值得注意的。污泥好氧消化、向污泥中投加石灰及污泥采用焚烧处理方法,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3.2 污泥综合利用

污泥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已有各种报道,例如利用污泥制砖、制陶瓷等用作建筑材料,甚至从污泥中提炼维生素b12等等,但大部分是实验室试验,与实际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城市污泥的最终出路,还是用作绿化或农田肥料,改良土壤,这似乎是较现实的综合利用方案,目前,缺少组织推广应用的机构,在政策上也缺少支持。事实上,城市污水厂污泥作为“绿色植物”的天然有机肥料是具有广阔前途的。

3.3 污泥集中处理厂

一个城市若有多座污水处理厂,可把各处理厂污泥集中起来,建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污泥处理厂,包括处理下水道清通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化粪池污泥等等。当污泥处理厂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减少单位投资,降低经常费用,也便于污泥综合利用。

4 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有关工程规模、处理工艺选择、污泥处理与处置等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但归结到一点,就是使工程设计能更切合目前我国的具体现状。为了克服不可预见的因素,城市污水厂建设似可先建一级处理部分,待污水系统完善后,积累了若干年进厂水质水量资料后,再建二级处理部分,以更好发挥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晓明.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与处理标准的确定.给水排水,1997,23(9):20~23

2 王杉.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中的难点.给水排水,1998,24(10):11~14

3 周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中国给水排水,1996,11(1)

第8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污水厂;改造设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适应城市发展带来的更高的环境需求,现在污水厂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造,提高效率,适应新的污水处理标准集要求。

1 污水厂需要改造的原因

污水厂需要改造的原因很多,大体表现为:(1)污水厂服务范围内的人口的变化、产业性质的调整,以及污水厂服务范围增大等都会导致污水量的增加、污水的进水水质不同于设计水质,为适应污水量的增长及水质的变化,污水厂必须及时进行扩容、改造;(2)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大众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国家的污泥、污水、臭气的排放标准不断地提高,这也使得污水厂必须要通过提标改造来满足新的标准;(3)目前很多污水厂都运行多年,其设备和技术都很陈旧,工作效率不高,这也是污水厂需要进行改造的原因;(4)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此来减少物力和人力。

2 污水厂改造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污水厂改造的首要原则是在目标可达的前提下,通过对现有的污水厂的污水处理容量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最大程度的对污水厂现有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不做较大的土建改动。其次优选在不进行较大土建大改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污水厂原有的运行方案、维护程序等进行改造,从而实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目的。总之,改造方案的确定本着最经济、合理的原则。其改造的步骤一般包括:

2.1 对需要改造的污水厂进行全面分析评估

对需要改造的污水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是改造设计的前提,目的是通过对实际运行数据的收集,配合采用工艺计算、水力计算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并作出评价、了解操作规程并作出评价等等手段对污水厂的生产现状及运行状态进行评价,以期对污水处理厂的现状设施的挖掘潜力进行评估,对污水厂的扩建改造提供依据。具体的工作包括:分析历史数据,如污水的进出水水质、水量(平均流量、峰值流量等)、各单体的运行参数(如生化池的污泥浓度、溶氧等等),初步提出污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污水厂设施,包括单体容积、配套的设备、连通的管渠等,进行工艺复核,对照现行的标准校核原有工艺的实际处理能力,对现有工艺可能存在的瓶颈点进行确定,如无法解决,则需要重新核算确定扩建的规模。

2.2改造方案总体论证

在对污水厂全面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首先要进行总体方案论证,从而确定适合本工程的改造方案。总体论证包括如下的几方面内容:

1、确定改造工程的原则,包括适用的排水体制等等。

2、对改造规模进行论证。改造工程的规模论证和新建工程是有区别的,不同在于,要针对新确定的处理要求,对原有工程的处理能力进行论证,不足的部分由新建的工程内容解决。

3、分别对污水、污泥、臭气的国内外成熟的处理工艺进行综述,初步提出适用于本工程的两到三种改扩建方案,这里指的方案包括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的方案,新建工程内容采用的方案。对比选工艺列出流程图及主要设计内容,并从工艺的功能适应性方面、施工的难易程度方面、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比较,并从总投资、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经济比较,最终通过综合比较确定适合本工程特点的推荐方案。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完善:(1)现场测试;(2)新技术的小试;(3)该中技术在其他污水厂的工艺计算以及运行调研情况。将这三项的分析结果作为方案最终选择的依据。

2.3 对推荐的改造比选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详细的工程设计至少需要包括如下的内容:

1、总图的设计。改造工程的总图设计是改造的重点,因为改造工程一般希望对现有设施的运行降低到最小,希望在不停水或尽量短时间的停水的状态下,完成改造工程,因此在总图的布置上,要多方案比选优化。

2、各专业设计要配套进行。工艺、电气、自控、建筑、结构、机械、暖通等专业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

2.4 实施改造工程

改造方案确定之后,需要建设新构筑物以及安装新的设备,运行新的维护程序,同时要注意开展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3 污水厂改造过程中常用技术

3.1 水力改造

对污水厂的水力改造能够改善或者解决流量分配不均、死水区、短流、密度流、污泥流失、射流等问题。

3.1.1 水力改造能够均匀分配流量

一般老厂由于建设较早,分期相对比较多,流量分配不均的情况比较普遍,有条件时,通过建设配水井,或者改造配水堰,通过建立多个堰配水,尽量使每个堰都能对应一组处理单元,通过设置合适的堰宽,控制堰上水头,使得处理单元流量与总流量的比例呈正比。如果采用孔口配水的方式,孔口的尺寸所对应的水头损失应与其处理流量成正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各处理单元前安装控制阀和流量计,保障流量的均匀分配。

3.1.2完善构筑物内导流设施

导流设施最有效的是挡板的设置。例如沉淀池内进水挡板能够消能、均匀进配水、防止断流、解决污泥絮凝的问题,刮泥板设置的挡板能够起到消能、减少密度流形成的作用;出水挡板能够防止活性污泥系统因为密度流而导致污泥随出水而流失的问题。

导流设施还包括在导流墙的转角设置倒角,在生化池的厌缺氧段需要进行改善。考虑增设推流器进行导流,并保证一定的底流速度,防止淤积。

3.2 设备的改造

由于各类新技术、新设备的推陈出新以及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技术不断提高,污水厂的设备也是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的,因此污水厂在处理过程中的要对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不满足使用功能的设备适时更换。设备更换要注意:(1)设备选择要考虑在不改造或简单改造原有土建的前提下进行;(2)要采用无堵塞、高效的潜水泵以及变频设备,以此来提高污水厂的输水能力;(3)要采用新型机械的细格栅以及新型的除砂设备,以来来提高污水厂的预处理能力;(4)要采用高效曝气设备,以此来提高污水厂的供氧可靠性、充氧能力同时降低能耗;(5)增设在线监测系统和自控设备来提高污水厂处理污水的能力;(6)采取先进的控制方法,在保证供氧充足的基础上,小幅度的降低供氧量,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3.3 工艺改造

3.3.1增加水量水质的调节设施

如果污水厂的总图布置允许,可以考虑增设调节水池,用于适应进水的水量、水质变化。

3.3.2 营养物去除

营养物去除是指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采用在污水反应池内加入聚合物或者金属盐等化学药剂的方式去除池内有机物以及除磷的目的是可行的,但是成本较高,并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大,建议作为生物除磷的辅助。污水中氮磷的去除还是立足于优化工艺的流程,有限通过生物的方法去除。例如优化生化池的流程,控制厌氧、缺氧、好氧的分区,调整进出水的配置等等各种方式,达到生物去除为主的目的。

3.3.3 对污泥膨胀的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污泥膨胀是由于大量的丝状菌存在而引起的。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为改变二沉池的运行模式,以污泥在曝气或者多点进水的方法,降低二沉池内的固体负荷量;可以辅助对活性污泥加氯处理,在回流污泥内或者在反应池的混合液内直接加氯处理,以此来减少丝状菌的数量。

3.3.4深度处理

一般通过(1)混凝、沉淀、过滤等等处理方法;(2)增设曝气生物滤池;(3)膜技术;(4)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池相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深度处理。

3.3.5 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污泥能够减量、稳定、无害。通常污泥处理的方法书通过储存、浓缩、厌氧或好氧消化、堆肥、干化、湿式氧化、焚烧等方式进行。

结束语: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以及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污水厂的改造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污水厂的改造一般包括:(1)设备更新、(2)污泥污水处理的工艺改造;(3)检测以及控制技术的应用等。在改造的过程中要注意:(1)必须建立实时、完整的数据收集体系,尽可能的多收集实际数据以及对各类突发状况的应对记录;(2)由专业的设计公司、咨询公司对污水厂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分析,科学确定污水厂需要改造的重点,制定出有效、经济的方案;(3)提高污水厂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污泥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现状;技术发展;未来走向

随着中国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长,水体污染愈加严重,极大影响了人民健康及经济发展。加强污水处理避免污水和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污染土体,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客观分析

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和生活方面的污水,城镇污水处理的主要工作有污水回收、再利用以及污泥的处理。资料显示,二零一零年我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了六百一十七亿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仅有六成左右,其余百分之四十的污水几乎不经处理就流入了河流,造成极其恶劣的城市水污染现象。可喜的是,到二零一三年前半年止,我国建立了约三千四百八十座工厂专门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该年度前一个季度新建近三十座。此外,就设立污水处理厂的数目来说,约有六百五十个城市具备了污水处理专用厂,约占城市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一点二亿立方米。

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2.1 城市污水处理现有技术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方法依照功能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按照污水处理的程度可以分为一、二、三级处理技术;此外,还有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等。此处仅以活性污泥法和一级处理技术为例。

2.1.1活性污泥法

顾名思义,活性污泥法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残留下来的污泥,主要通过将空气注入污水中,空气中的有氧成分促成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形成强吸附和能氧化有机物的微生物群。这种污水处理技术隔离了污泥和水,处理后的污泥或流入曝气池,或进入原有的预设系统。其重点在于处理污水中的污泥成分,净化水质,从而达到除污的目的。

2.1.2 一级处理技术

一级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它主要通过物理方法过滤悬浮物质,实现对污水的预处理。它普遍适用于当今城市污水处理――通常城市污水处理人员都会驾驶汽艇或小船穿梭于受污染的水域,打捞一些生活垃圾。一级处理技术相对而言比较粗糙,未能达到完全净化水质的作用,无法剔除一些溶于水质的污染物质,尤其是一些工业有害物质。但一级处理技术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配合了化学除污法和生物除污法的使用,将长期在城市污水去污中发挥作用。

2.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障碍

2.2.1资金投入发展规模略显不足

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在资金投入上还显欠缺。如前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任何个体甚至企业都难以承担其费用,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努力才能最终达到去除污染、净化水质的效果。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探索尤其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现实不尽人意,资金无法满足技术开发所需的场所、设备、人才引进等的现实依然存在。

2.2.2 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较高

运行维护的管理费用高是又一障碍。就目前已经研发出来的除污技术来说,除了一些基本的如一级处理技术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成本也相应低之外,其他的除污技术不论是运行费用,还是管理维护费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鉴于这个原因,国家仍需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正常运转资金的投入,以保证研发出来的技术能长期造福于人民。

三、国家针对污水处理政策及发展走向趋势

3.1 “十二五”以来,国家针对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

单从“十二五”规划至今,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2011)指出要“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在技术、设施、运营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同年3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重点从技术领域阐述污泥处理工作,指出相关路线和方案及管理策略。令人瞩目的,是《“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2),指出到“十二五”结束时,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按级别须分别达到30%(县城或重点城镇)、70%(设市城镇)和80%(直辖市、省会城市等),是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志性文件。此外,广西、福建、江西和安徽等地纷纷出台关于污水处理处置方面的地方性政策。

3.2 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走向

城市污水处理未来发展走向至少包含:遵循水资源利用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多级处理方案并进以及循环再利用。遵循水资源的利用规律,依据各个地区不同时节降水量的多少,进行合理的生产生活用水规划,是城市用水、污水处置的前提所在。同时,在处理城市污水污泥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多种处理方案齐头并进,实现优化配置,为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持。此外,鉴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富裕的国度,城市污水处理还应该考虑循环再利用。将污水处理干净不仅仅是保护水源的纯净,水资源的重复使用也是一大目标。

总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及时处理好城市污泥污水,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一定要加强对不同水域水质的勘探,重视相关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同时,政府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引导工作,出台相关的政策,为城市污水处理处置指明正确的方向,尽可能将城市污水治理引上一条尊重水资源利用规律、多级治理、循环利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聂书桥.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科技传播.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