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污泥处理措施精选(九篇)

污泥处理措施

第1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

Abstract: Ther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of deepening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disposal of sludge,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o avoid extrem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rational use of sludge science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economic value to society.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city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 for reuse,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ity sludge treatment.

Key words: city sludge; treatm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污泥是一种常见的固态污染物,但是如果将其进行合理的加工,则会成为一种有用的资源。传统城市污泥处理方式并没有一定的规范化的污泥处理工艺以及科学化的污泥治理制度。 但是污泥堆积不仅会影响城市的面貌也会不利于环保工程的建设。 为此,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污泥处理处置措施、法规及标准,本文综合讲述了污泥的预处理措施及资源再利用的方式,为污泥处置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污泥的预处理

污泥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 刚排出的污泥中含有诸多的有害成为,且体积庞大,如果直接处理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对污泥进行环保化处理之前会对其进行预处理, 污泥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污泥的稳定化、消化、热处理、脱水等处置方式,最终达到降低污泥中微生物含量、杀菌减量化的目的。 此外,经过预处理的污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有利于后续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

1.1 污泥的稳定化

常用的 3 种污泥稳定的方法有:消化法、碱性稳定化和热处理法。

1.1.1 污泥的消化

污泥的消化是指在人工控制下, 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气体和残余稳定物, 主要包括好氧消化和厌氧消化。 好氧消化法的降解程度高,易脱水,运行管理简单,但运行费用高,消化污泥量少,随温度波动污泥的降解程度的波动较大,故相较之下厌氧消化较常用,该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污泥体积,消除恶臭,较易脱水,污泥性质稳定,更宜作肥料。

1.1.2 碱性稳定法

碱性稳定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控制污泥的酸碱度,当污泥的 PH 值调节到 11.0~12.0 是,可以直接作为农田中的肥料。 具体的处理方法为:向城市污泥中加入一定量得强碱物质,如石灰、水泥窑灰等。 另外,这种处理方法也能够杀灭污泥中所包含的病原体,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恶臭和钝化重金属。

1.1.3 污泥的热处理

热处理方法能够是污泥趋于稳定化,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通过热处理工艺的完成能够是污泥固化,破坏污泥中结合水的结构,对污泥的热处理的方式包括常压下 30~75℃和 75~190℃两个处置阶段。 此外,污泥经过热处理工艺后,可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且能够除去臭味。 经过热处理后的污泥能够达到减量的目的。 但是经该方法处理后,部分可溶性有机物质、有毒重金属及 NH3-N 易溶出回流到原污水中,从而造成处理出水水质下降。

1.2 污泥的浓缩和脱水

为了便于对污泥的运输管理, 必须对污泥进行必要的浓缩和脱水处理。 污泥的浓缩技术主要包括重力压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转鼓机械浓缩、带式浓缩机浓缩等,经过浓缩后污泥的含水率可达到 95%~97%,经过浓缩处理后的污泥大大降低了自身的质量。

经过浓缩处理后的污泥,污泥大部分的质量源于其中所含的水分,因此脱水处理时污泥减量化的最佳途径。 具体的脱水措施主要包括两种: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 自然干化需基于气候干燥的条件下才能够发挥作用。 事实上,机械脱水是一种常见的污泥脱水处理方式,相对于自然干化,机械脱水的处理效率较高。

2.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污泥处置是根据污泥的最终去向,将污泥进行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传统上大多采用填埋、投海和弃置堆放、焚烧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会带来占用土地、污染地下水或海洋环境、填埋场渗水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给生态环境埋下安全隐患,这些方法也逐渐被环境法案和国际公约等制约。 为避免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人们已认识到污泥处理的优先顺序是减容、利用、废弃,污泥的利用和资源化成为研究主流。 污泥的有效利用可分为土地利用和热能利用,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污泥堆肥、焚烧、生物沥浸等。 以下我们以污泥焚烧为例做简要说明。

3.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案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污泥是一种废弃物,但是清洁生产的理论中没有废物的概念,所谓废物实际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如果对污泥进行合理的处理利用,污泥也可以成为其他过程的原材料,即污泥的根本出路是化害为利、 实现资源化污泥处理方案时需要因地制宜。 目前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环保材料、热能利用等。

3.1 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是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污泥资源化处置方式,主要有农田利用和城市园林绿化或林地利用。

3.2 建材利用

污泥是一种黏土质资源, 同时含有大量的 Si,Al,Ca,Fe 等成分,将其干化、磨细后与黏土或粉煤灰按一定比例掺和,在高温下烘焙烧结可使污泥稳定化,并用于制成建筑材料。 该法可达到处置污泥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以污泥制砖为例,其原理是利用污泥焚烧灰的成分与黏土的化学成分相似。 目前,国内外比较常见的城市污泥制砖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城市污泥焚烧灰添加适量辅料成型烧结制砖;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城市污泥干燥、 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土地利用、 建材利用、环保材料、破碎后与黏土或粉煤灰等辅料以一定比例混合,烧结制砖,同时还可利用污泥的潜在热值,节约制砖成本。

3.3 环保材料

3.3.1 污泥制吸附剂

对于含碳较多的生化污泥, 在一定高温下, 以污泥为原料通过化学途径将其制成含碳吸附剂, 为生化污泥的处置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制得的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COD 去除率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有机废水吸附凝聚剂。 吸附饱和的吸附剂若不能再生,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用作燃料进行燃烧,污泥中有害成分被彻底氧化分解。 如日本以脱水污泥滤饼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脱水, 酸洗去杂质, 碱活化后制成了高性能的活性炭,其细孔比常规活性炭比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 也有研究者利用石化污泥成功制备用于吸附溢油的吸附剂,经过碳化和活化处理后,去油率可达 99.6%。

3.3.2 污泥制絮凝剂

从剩余活性污泥中提取一些可絮凝的微生物菌种, 通过微生物技术对其进行发酵、抽取、精制,合成一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此种高分子絮凝剂能够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消化掉, 此种物质不仅能够容易加工处理,而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4.结 语

污泥经过处理处置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资源化利用。 上述的几种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方法基本上囊括了现今主流的资源化利用处理方法,涵盖面广,对各种不同组分组成的污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此外污泥的处理还应兼顾环境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平衡,尽可能地提高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效率。 所以今后在开发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方法的同时应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 工程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尽可能使污泥被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李兵,尹庆美,张华等.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与资源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

谭江月,龙炳清,朱明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及有效利用[J].新疆环境保护,2003,25

第2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污水提升泵,水质

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当中,污水处理系统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性的事故和故障,在出现这些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应该针对本厂的工艺运行特点进行及时到位的工艺调整,使污水处理系统在异常的工艺环境下,活性污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确保尽快恢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出水水质达标的要求。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主要反应物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在一定的工艺流程中对于生存环境是有特定的要求的,保持活性污泥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即保持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反应器———曝气池的稳定的运行环境,是维持污水生物处理达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工艺调整的关键内容。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生存环境,受曝气池进水量、曝气量、回流污泥量三个主要因素控制,保持三个主要控制因素在许可范围内是工艺控制操作的主要目的。在正常运行的曝气池内,三者应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并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是当三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时,这种动态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在失衡的环境中,活性污泥正常的生存将受到极大地冲击,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最终会使处理出水超标。为避免污水处理厂出水超标,在某些影响到工艺运行的紧急情况下,采取一些适当的应变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能造成工艺运行异常的各种因素有:1)污水处理关键设备故障;2)汛期暴雨进水;3)水质的严重超标。以上是对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环境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几种因素,并且由于它们的影响,将会使微生物中均发生大的改变,影响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导致出水超标。在工艺运行当中,应对上述可能造成工艺运行异常的因素重点监控。

1污水处理的关键设备故障

污水处理的关键设备是指影响到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中的反应器的曝气池运行环境的各项因素的各种设备,主要包括污水提升泵、鼓风机、污泥回流泵等设备。

1.1污水提升泵

污水提升泵发生故障进行检修时,进入曝气池内的污水量将减小或者断流,曝气池内的有机负荷下降。由于进水中缺少胶体的絮凝作用,二沉池出水带有大量的碎散的活性污泥絮体。在长期的营养物质缺乏的情况下,容易诱发活性污泥发生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老化以后,会使处理出水处理效果下降,出水水质超标。工艺调整措施:可超越初沉池运行,进水有机物不经过初沉池降解,直接进入到曝气池内,以提高进水浓度。由于进水量减少,下调鼓风机的出风量,降低向曝气池内的鼓风曝气量。减少回流量,避免大量的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内,导致曝气池内的BOD污泥负荷率过低,诱发污泥膨胀。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下调曝气池内的MLSS浓度,使之适应进水量减少的工艺情况。如发生长时间未能检修好污水提升泵,长期内无进水,应考虑间歇运行或停运鼓风机,避免过度的曝气导致活性污泥完全老化,死亡,解体,否则在恢复进水后,需要重新培养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

1.2鼓风机的故障

在鼓风机发生故障时,曝气池内的微生物供氧不足,曝气池内有腐殖性气味,活性污泥颜色发黑,处理效果下降,二沉池内的出水开始发生混浊,并散发出腐败性的气味。当完全失去供氧时,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将大量死亡,二沉池内有大块的发黑的污泥上浮至池体表面,处理效果完全丧失,而且在曝气内由于缺少生物混合反应的搅拌动力,活性污泥将沉淀到曝气池底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丧失,导致出水超标。工艺调整措施,当部分曝气机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停运污水提升泵等措施,减少进水量,降低曝气池内的BOD负荷率。减少回流污泥量,降低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曝气池内的三个环境因素值总体下降,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同时应加大二沉池的剩余污泥排放量,避免因降低曝气池污泥浓度而使二沉池的污泥量增加,污泥上浮,影响出水的SS值。在发生鼓风机停运检修的故障造成曝气池内长时间完全无曝气时,应立即停止向曝气池内进水,停污泥回流泵,对初沉池出水采取超越生物处理段的工艺运行。

1.3回流泵的抢修

在回流泵发生故障后,直接影响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回流量,致使曝气池的MLSS浓度下降,曝气池内微生物总量下降,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处理效果降低,导致二沉池出水的BOD超标。由于对二沉池底部的活性污泥回流不及时,造成了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处于厌氧状态,二沉池表面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伴有死亡腐化的大块污泥上浮,致使二沉出水的SS超标。二沉池底部沉积的污泥因不能及时回流,致使沉积形态发生变化,使二沉池进水的异重流形态发生改变,周边出水的流体性态紊乱,造成二沉池出水质恶化。二沉池底部污泥大量的淤积,二沉池的刮吸泥机的运行负荷增大,严重时可能造成后行走轮抬起,机架变形,驱动电机烧毁等事故。工艺调整措施:部分外回流泵出现故障时,应采取减少曝气池进水量的工艺措施,保持恒定的污泥负荷率。下调曝气量,整体降低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反应环境的各项指标值。当回流泵全体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向曝气池内进水,打开曝气池的超越阀门,对曝气池、二沉池采取超越运行,采取间行间歇曝气或者停止曝气,避免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老化,絮凝体破碎。

2汛期暴雨

每年的夏季是暴雨多发季节,在6月~8月期间,会经常出现夏季暴雨天气,如果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部分雨水管网合并入污水管网,在暴雨期间会使大量地表雨水灌入污水管网。对污水处理造成极大地影响,因此对汛期的暴雨也应采取相应的工艺调整措施。汛期暴雨天气的进水特点:短时间内进水急剧增大,进水水质有机浓度较低,进水中含大量的泥沙,并有大型的漂浮物冲入厂区。在短时间内的暴雨雨量进入厂区以后,首先会对粗格栅和细格栅造成很大的物料冲击。在粗格栅处容易淤积泥沙,并可能会出现大型的漂浮物;在细格栅处会有大量的细小的漂浮物,造成短时间内的冲击负荷,对细格栅的运行造成损害。因此在暴雨期间应使粗格栅连续运行,并对粗格栅的运行进行密切的监控,避免因大型漂浮物导致粗格栅损坏。细格栅在运行期间也应密切观察,防止损坏。由于暴雨期间短时间内大量的低浓度的雨水和污水进入污水管网,暴雨期间应开启多台水泵以降低管网内大量雨水的压力。但是这些超负荷流量的污水进入生物处理段,会造成曝气池内活性污泥被污水带走,使之大量流失。因此在暴雨期间的工艺操作主要的原则是保证系统里的活性污泥不流失,一般可采取超越活性污泥段的工艺调整措施。恢复工作一般在污水提升泵泵房的液位进入到正常液位以后进行。

3进水水质恶化

进水水质恶化的情况根据时间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内的恶化一般指一天内的某次巡视发现进水水质严重恶化,但其他时间未发现异常。长期的恶化指一天内多次巡视发现的进水水质严重恶化的情况保持不变,或持续数日的情况。对于短期内的进水水质的恶化,可不作工艺调整,但应加强巡视,特别是曝气池的巡视工作,可适当增加化验项目的化验次数,特别是镜检观察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长期进水水质的恶化,会对曝气池内活性污泥造成高负荷的冲击,在恒定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有机负荷上升,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繁殖速率加快,好氧微生物高速增殖会导致氧气的缺乏,使曝气池呈缺氧状态,曝气池内混合液颜色发黑,有腐败性气味。活性污泥系统对污水中高浓度的有机负荷氧化分解不彻底,使二沉池的上清液出水混浊,BOD,COD等指标超标。大幅度的进水负荷的变化,容易造成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膨胀。针对长期性进水水质的恶化或超过设计进水浓度,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工艺的调整。首先应调高曝气池内的溶氧值DO,可通过调大鼓风机进风导叶的开度或增开鼓风机,使曝气池内溶氧值升高,满足好氧微生物急剧增殖的需要。提高曝气池MLSS浓度,保持活性污泥中F/M值,使其能大量处理高负荷的污水。投用备用线路,提高污水在厂内的停留时间,保证处理效果;可采取人工措施稀释进水,将深度处理出水部分排入厂区污水井内,使处理后的二级出水通过厂区污水管网回流至污水提升泵房内,和超标进水混合,以降低进水的有机负荷。

4实施

基于污水生物处理的特殊性,活性污泥对环境因素变化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且对环境变换产生的反应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应急性的工艺操作的实施应考虑到有效的实施时间。既要保证活性污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又要避免过急地实施工艺调整,导致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在进行工艺调整期间,管理人员应增加对主要工艺构筑物的巡视次数,同时,化验员应增加每日曝气池内微生物镜检,SV,DO等参数的测定次数,及时反映出曝气池内的各项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配合好工艺调整及工艺恢复的工作,确保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出水水质达标。

作者:郝晓光 邵巧霞 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张自杰.排水工程(下册)[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徐亚同,黄民生.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与异常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第3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危险废物;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64-02

1 引言

综合利用、焚烧和安全填埋是危险废物末端处理处置的三大技术手段,其中,综合利用是采用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方式。针对含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的特点,结合笔者在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经验,对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探讨。

2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优势

2.1 减量化

减量化是指将产生的或随后处理、贮存或处置的有害废物量减少到可行的最小程度。废物减量化包括源削减和有效益的利用,重复利用以及再生回收。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的根本途径。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是重金属的减量化,有效减少重金属排放量,减轻环境负担。

2.2 资源化

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项目一般提取污泥中有用成分,或采用化学法将有用成分置换合成形成新的有用物质,将从污泥中提取的物质应用于社会,是资源化的明确体现。

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是废物资源化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也是对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变革,是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需正确识别环境影响,做好二次污染防治。

3.1 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项目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处理不当排入水体可能污染影响项目周围的水环境质量。故最大程度提取污泥中有用成分后,工艺废水需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废水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浓度降到最低。以重庆某企业为例,含重金属废水采用蒸汽机械再压缩(MVR)工艺,其原理是利用高能效蒸汽压缩机压缩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提高二次蒸汽的焓,被提高热能的二次蒸汽打入蒸发室进行加热,以达到循环利用二次蒸汽已有的热能,从而可以不需要外部新鲜蒸汽,通过蒸发器自循环来实现蒸发浓缩的目的。该工艺将含重金属废水中重金属浓缩到污泥中,交与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确保废水中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达标,其他污染物符合相应排放标准。MVR工作原理见图1,MVR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工艺流程见图2。

3.2 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项目中一般采用化学提取及合成工艺提取重金属等有效成分,废物污染源通常为酸溶、氨水浸泡等工艺流程中产生的酸雾、碱雾等,采用的治理方法常用的有碱雾喷淋吸收塔、酸雾喷淋吸收塔等,采用酸碱中和原理,将工艺产生的酸雾、碱雾中和吸收,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3 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项目运行后产生的噪声主要是各种机械设备噪声,经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消声、隔声及绿化等综合措施后,确保厂界噪声昼间夜间等效A声级达标。

3.4 固废废物影响及措施

含重金属污泥综合利用项目固体废物为提取污泥中有效成分后剩余污泥以及工艺产生的污泥等,多为含重金属的危险废物,需交与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避免危废二次污染。

4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4.1 注重治理措施的可行性评价

在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合理、可行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应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出发,减少危险废物污染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废物排放量。治理措施需要结合区域环境规划,突出强化监督管理措施。

4.2 注重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应注重考虑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不仅考虑危险废物的贮存量,还需考虑相关辅助材料的贮存量,结合相关物质临界量确定项目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若存在重大危险源,需按照风险评价导则做风险相关预测评价。

同时考虑事故池及其他风险防范措施。事故池必须根据泄漏物料、消防废水、初期雨水的事故应急收集方式确定容积。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防止危险废物泄漏的防范措施、危险化工品泄露的防范措施、道路运输过程中危险废物泄漏的防范措施、安全管理措施等,同时需要提出项目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4.3 注重运输环境影响评价

当前危险废物运输以道路运输为主,运输过程中需遵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做好收集、暂存、包装、转移等措施及手续。首先,产废单位需用符合要求的容器装盛危废,暂存地等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志》(GBl8597-2001);其次,转运单位需持危险废物运输资质,运输容器符合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尽量避开居民聚居点、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路段;第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单位需做好接收方案,外来危险废物进厂登记、检测、入库暂存、处理等;第四,做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等工作,做好危险废物登记记录,并保留10年以上。

第4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COD高;pH冲击;重金属;硫化物

中图分类号: P618.5文献标识码: A

笔者所在污水厂采用AB工艺,日处理污水14万吨,所接纳的污水主要为工业废水(约占70%)和生活污水(约占30%)。由于工业废水比重大,进水水质经常出现不同的异常指标,对此针对性采取了很多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进水COD超标,溶解性COD高

1.1 问题详述

该厂进水成分复杂,进水中工业废水占70%主右,主要是化工、制药、农药、化纤、印染和焦化废水,难以生物降解的成分比较多,导致进水COD经常超标;

进水COD正常为500-600mg/L,但时常出现1000mg/L以上的高值,且此时进水SS约为200mg/L,SS/COD

1.2 采取的措施

笔者将A段的溶解氧由0.2-0.5 mg/L提高到0.6-0.8mg/L,A段的COD去除率明显提高,A段出水COD由740 mg/L降到570mg/L左右,A段的COD去除率由32%提高到42%左右.同时经A段处理后,污水的可生化性也有所提高(见表1)。

表1A段溶解氧调整前后处理效果单位:mg/L

Table 1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dissolved oxygen treatment effect Unit:mg/L

时间 溶解氧mg/L 进水COD mg/L 出水COD mg/L 去除率% 进水

BOD/COD 出水

BOD/COD

调整前

调整后

0.2-0.5

0.2-0.5

0.6-0.8

0.6-0.8 1088

1065

1041

1009 738

745

598

573 32

32

42

42 0.47

0.39

0.36

0.37 0.45

0.37

0.41

0.39

1.3 去除机理分析

笔者分析A段对有机物的去除以吸附、絮凝为主,生物代谢为辅,且根据Bohnke教授对于多个AB污水厂的研究证明,A段去除有机物2/3依靠吸附作用,1/3依靠生物代谢降解。A段去除污水中的大分子聚合物类有机物较常规活性污泥要40%-50%,因此提高A段的去除效果可以大大降低后续的负荷。

笔者通过提高A段溶解氧,增强A段污泥的絮凝作用,水解速度也有所提高,会使得在好氧状态下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提高生化性;同时提高曝气有利于小分子易挥发有机物的吹脱作用,对于VOCs类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作用;综合以上作用,在进水COD超标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 pH冲击

2.1 问题详述

笔者所在污水厂上游化工废水较多,进水pH变化范围大(2-12之间),pH冲击经常出现,pH冲击后造成A段污泥严重受损,A段DO出现波动,A段去除效果大大降低,严重时导致出水超标。

2.2 采取的措施

对于pH冲击,首先要明确是高pH还是低pH,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于高pH冲击,A段DO变化不大或稍微提高,此时需要加大A段的污泥回流,基本保证处理效果,对于pH冲击,特别是pH

2.3 机理分析

AB工艺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比较强,主要源于A段的外源微生物补充特性和A段微生物的快速增殖性以及污泥回流的水力稀释作用,其中水力稀释作用是最直接的作用,也是可以人为调节的。而对于高pH的冲击,由于在高pH条件下,混凝沉淀作用会有一定的作用,其毒性要小于酸性条件下,通过有效的水力稀释,都可以尽可能的减轻pH对系统的影响。

3 重金属、硫化物影响

3.1 问题详述

由于上游企业产品调整,AB工艺的污水中硫酸盐和硫化物浓度分别高达1800mg/L和25mg/L,从而导致A段发生大量的硫酸盐转化,生成大量硫化物,A段回流污泥的S2-浓度高达140mg/L,B段进水的硫化物达到10mg/L以上,B段易发生丝硫菌污泥膨胀;同时由于进水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在延长SRT后,导致重金属在污泥中富集对硝化细菌产生毒害,降低硝化细菌的活性,出水氨氮产生波动。

3.2 采取的措施

提高A段的溶解氧浓度,将DO浓度提高后,检测A段出水的硫化物明显降低,同时提高A段的污泥回流比,减少污泥在中沉池的相对停留时间,增强A段污泥的循环速度,并适当增加剩余污泥排放,在多项措施下,终于有效解决了硫化物、重金属的影响。

3.3 机理分析

3.3.1 硫化物、重金属毒性原理

硫化物属强还原性物质,污水中的硫化物不稳定,容易被空气氧化,生成单质硫。高浓度的硫化物将造成曝气池的溶解氧急剧降低。

硫化物既是酶的激活剂,又是酶的抑制剂:少量的硫化物-将对酶起到一定的激活作用,但过高的硫化物将对酶起抑制作用,将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的活性,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需在酶的参与下才能正常进行,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将降低生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硫化物对好氧微生物的毒性很大,它会与细咆色素系统中的重金属离子起反应,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害作用。

大量硫化物持续进入B段曝气池,引起丝硫细菌、O21N型细菌的过量增殖,出现污泥膨胀,污泥指数达到250-300,造成最终沉淀池污泥沉降变差,出水水质恶化。

过高的硫化物在B段氧化后,在水中产生的单质硫以胶体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微白色的悬浮液,使最终沉淀池的水浊度升高,透明度降低。

重金属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亚硝化细菌抑制更加明显。据文献记录,硝化细菌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金属浓度,由于重金属离子在液相的活度与污泥中的活度完全不同,硝化细菌可以承受10mg/L-20mg/L的浓度。

3.3.2 提高A段DO的机理分析

A段兼氧运行,溶解氧的控制范围为0.2~0.5mg/L,将溶解氧控制在0.6 ~0.8mg/l.,提高硫化氧的氧化速度;同时曝气搅拌效果也得到增强,硫化氢吹脱作用得到释放,回流污泥内的硫化物可以很快被氧化,减轻其影响。

A段的搅拌性能提高后,进水中的Fe,Zn,Cu,Cr等金属离子可与S2-的去除率,同时重金属也在A段予以去除。通过检测,中沉池出水Zn,Cu,Fe,Ni,Mn,Cr等金属离子浓度都大大降低于A段进水浓度,其中A段Zn2+的进水浓度为2.72mg/L,中沉池出水浓度为0.19mg/L,从而有效得实现了重金属在A段去除,不会在B段继续富集,不会再产生抑制作用。

3.3.3提高A段的污泥回流比,及时排放剩余污泥

通过加开A段污泥同流泵,提高A段的污泥回流比,减少污泥在中间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以减少SO42-的还原量,降低A段回流污泥的H2S和S2-浓度。同时中间沉淀池的污泥减少后,泥位降低,减少了由污泥扩散到水中的S2-,中沉池出水的S2-浓度也大大降低。

及时排放A段剩余污泥,降低A段污泥浓度的同时,A段污泥中H2S和S2-浓度也大大降低,减少污泥在A段的循环,降低A段曝气池的需氧量。

排入浓缩池的污泥及时进行脱水处理,避免污泥在浓缩池中的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的硫酸盐进一步转化为硫化物.通过上清液溢流回到AB工艺的进水,增加进水的硫化物浓度。

第5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结合工程实例,在符合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阐述CASS工艺在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污水厂的运行稳定,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关键词:CASS工艺、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优化设计

CASS工艺为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的简称,由Goronszy教授于ICEASD基础上开发出的改进型SBR工艺,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自动化控制程度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

1、工程概况: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某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8×104m3/d,占地6.67hm2,其中首期用地4.01hm2,二期用地2.66 hm2。两期处理规模各为4×104m3/d,其中首期工程已于2009年建成运行,并已通过环保验收。二期工程已完成图纸设计,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工艺流程见图1,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2、污水厂运行状况

该污水厂首期工程自建成以来,整体而言运行状况良好,年出水达标率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但是,运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在二期扩建工程设计中,针对首期工程运行中曝露出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进水水质

该污水厂位于广东省肇庆某部级技术工业园区,服务区范围内以生活污水为主,约占设计总水量的2/3,同时也收纳工业园内的工业废水,占总水量的1/3。工业废水成份较复杂,包括纺织印染废水、电子元件废水、金属加工废水、化工及皮革废水、铝业废水、生物制药废水等等。其中印染废水、皮革及金属加工废水所占比例较大。

图2 进水CODcr分析示意图

依据污水厂进水水质的分析,详见图2。进水的CODcr有80%的情况在200~400mg/L的正常水平,8%的情况出现CODcr超过400mg/L的情况,极少数情况现进水CODcr超过700mg/L。同时由于进水中有部分经过一级处理的工业废水,进水的BOD5 有80%情况在100mg/L以下,属于生化性较低的污水。TN含量为15mg/l,TP含量为2mg/l,均偏低。此外,难以避免某些工业企业将重污染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中,造成污水厂进水中重金属、重油等含量严重超标。

2.2 污泥回流

首期工程中CASS池污泥回流为单池形式的污泥回流,如1#CASS池的污泥回流泵仅能将1#CASS池中的污泥由好氧区回流至厌氧选择区。首期工程设有四个CASS生化反应池,未设配水设施,导致各池的回流污泥只能回到对应反应池。这种回流方式的优点是某一生化池的污泥出现异常,不会影响其他生化池;在运行发现中,当某个CASS池中活性污泥因某些原因而出现活性污泥量不足时,不能及时利用其他CASS池的活性污泥进行补充,以提高生物处理效果。

2.3设备运行状况

若要污水与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工艺配套处理设备的运行稳定是极其重要的前提,由于受投资控制、设备招标中性能参数不齐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污水厂的设备性能饱受运行管理人员的诟病。这也使得该污水厂在较长的一段调试周期内不能达到环保验收标准。主要体现以下设备:

1)闸门及阀门;CASS池进水、进气的密闭性差。设计采用闸阀,阀门安装于进水、进气的竖管上。调试初期,阀门的密闭性均尚可。运行一定时期后,由于阀门自重较大,并安装有电动装置,使得阀板产生偏向力,阀门不能有效关闭,密闭效果逐渐减弱。使得CASS池在沉淀滗水阶段仍在曝气,污泥难以沉降。

2)带式压滤脱水机

设计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化压滤脱水机,运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水机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参数。设计脱水机处理能力为40m3/h,而实际只能达到20 m3/h,二是脱水机经常出现故障不能运行,使得CASS不能及时有效排泥,影响生化处理效果。

3)紫外消毒设备

设计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方式,在实际运营上发现紫外线消毒存在紫外灯石英套管滋生苔藓,以及经常出现灯管爆裂及镇流器烧坏的情况。

3、污水厂的优化与完善

3.1针对进水水质变化的优化

由于污水厂进水中生活污水约占60%,工业废水约占40%,且服务范围内现状工业企业行业类型多、跨度大、其中包括电镀、染整、电池、制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污水水质成分复杂,变化大。虽然环保部门对这些企业加强监控,但污水厂进水偶然还是会出现异常情况。通过现场踏勘和调研重点企业排污口水质、进厂水质、分析其成分,科学地评估和预测污水水质,并充分考虑水质突然恶化的风险。

图3 污水处理应急处理工艺流程图

在不能有效遏制重污染工业废水偷排的情况下,污水厂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是必要。优化的方法是在正常处理流程外,增设应急处理单元(见图3中虚线部分)。具体措施为在生化处理单元前设置加药间和物化反应沉淀池,当进厂水质恶化时,启动应急处理单元,以去除进厂水中过高的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保护后续生化处理单元不受侵害。

3.2 CASS池污泥回流控制措施

首期工程中各生化池的回流污泥方式无法相互混合,使回流污泥失去调节和均质的机会。且CASS池前无配水构筑物,不利于各池进水水质的均衡。优化的措施是增设CASS池前配水井,对生化池进水和污泥回流起调节和均质作用。同时改造首期工程污泥回流管,通过控制阀门的调节增强污泥回流方式的灵活性。可有效改善污水厂运行中存在的进水水质不稳定,造成某个CASS池污泥生化性能差的问题。

3.3设备选型的优化

首期工程中设备故障引起污水厂运行不稳定,固然有设备自身性能等方面的因素,但是设计中如何存在一些不足,如CASS池的进水进气阀采用闸阀,安装于竖管上。应该根据CASS工艺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在某些关键设备上应采用性能效果较好的设备,如CASS池进气阀应选用球阀,水平安装于进气管上。

同时针对首期中脱水机处理能力不足的现状,新增的脱水机宜在投资范围内选用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并弥补首期工程处理能力的不足。如选用离心脱水机,与带式机相比,离心脱水机优点在于污泥脱水率高、处理量大、占地小、可实现全封闭运行,环境清洁、设备维修量小。

此外选择紫外消毒设备时应应选用单支灯管的UVC输出强度高的灯管,其次应考虑UVC电光转换效率,同时根据污水厂的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应考虑实时调节系统的选择;并采用在线清洗自动控制清洗装置进行清洗,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

4、结论

近年来,CASS工艺的设计、运行管理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它具有投资少,占地少,抗冲击负荷大等诸多优点。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结合本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在污水厂设计工艺比选时,应该深入调查并科学地评估和预测污水水质、水量变化情况,充分考虑水质突然恶化的风险。

2)针对污水厂进水中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大的CASS工艺,设计时宜考虑应急措施方案,避免CASS池中活性污泥中毒瘫痪;

第6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x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措施,由于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及工程投资等问题,而忽视了运行成本,造成处理厂建成后运营成本过高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对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优化,对降低费用、节约处理成本十分必要。

1、污水处理厂的能耗分析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多采用以生物处理工艺为主的二级或三级处理,通常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污泥的处理处置3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能源消耗包括电、燃料及药剂等方面的消耗。国内外众多污水厂能耗分析表明,污水提升泵、曝气系统和污泥加热设备是主要的能耗设备。对于一般的二级处理工艺而言,提升泵的耗电量占全厂用电的10%~20%,曝气系统占50%~70%,污泥处置(消化、脱水)占10%~25%,三者的能耗综合占直接能耗的70%以上。因此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重点在于提高提升泵、曝气系统和污泥处理的用电效率,减少能耗。

2、节能降耗措施

2.1 工艺节能

(1)合理选择设计参数

将现状已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与现场排水水质资料对比分析,提出合理的污水进水设计参数,避免取值过高,使构筑物及设备过大,造成能源浪费。

(2)采用合理的处理工艺

采用合理的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节能的重要环节。项目所选工艺流程经应过多方案比选,选用污水处理效果好,节约能源的工艺、技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SP)、AB法、A/O、A2/O、经典SBR及其改进工艺(如CASS和ICEAS)、氧化沟、BAF等,其工艺比较见表1。

表1 主要生化处理工艺比较表

污水处理厂在设计时除考虑不同工艺各自特点的同时,还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温、地形、电价、征地费用及项目自身的情况、原水水质情况、出水达标要求、污泥处置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选取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易于管理、运行可靠,且有利于近、远期结合的工艺方案,使能耗最低。

(3)污泥处理系统的节能

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的脱水和污泥的稳定。目前污泥脱水设备有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和离心机。前两者需要投加无机絮凝剂,通常为铁盐、石灰或铝盐;后两者主要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真空过滤机运行稳定可靠、脱水泥饼性状好、管理方便,但耗电量大;板框压滤机间歇工作,操作简单,泥饼量最少,但生产率低;离心机适用于难脱水的污泥,不散发臭气,但由于转速高,设备磨损大;带式压滤机生产率高,运行稳定,可连续运转,耗电最低。因此脱水设备应综合考虑污泥处置方法、污泥性质、处理厂规模等,从而实现节能。

(4)节约药耗

污水厂常用的药剂主要是PAC、PAM等絮凝剂。在加药系统中采用高精度的计量仪表和投加设备。加药系统均采用复合环控制方式。絮凝剂投加量先根据流量进行比例投加,再通过FCD、出水浊度检测的反馈信号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投加量。采用复合环控制系统能使水厂的加药量始终处于最佳值。

(5)其余节能措施

污水厂平面布置应严格控制处理工艺流程的总水头损失,以降低进水的提高度,达到节能目的。

对处理构筑物进行合理的分组,在非满负荷的条件下,可用两组或三组并联运行,减少了各段之间的水头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

2.2 设备节能

(1)提升泵的节能

提升泵的电耗一般占全厂电耗的10%~20%,是污水厂的节能重点。提升泵的节能首先应从设计入手,进行节能设计;污水厂投产后,通过加强管理或更换部分设备进行节能。

1)精确计算水头损失,合理确定泵扬程

从泵的有效功率NU=γQH,可以看出当γ、Q 一定时,NU与H 呈正比,因此降低泵扬程节能效果显著。

工程设计时为降低水泵扬程可采取以下措施:总体布置紧凑,连接管路短而直,尽量减小水头损失。

2)流量调节方式

污水厂进水量往往随时间、季节波动,由轴功率N=NU/η1 (η1为泵运行效率)可以看出,一定流量扬程下NU 是一定的,而泵的轴功率直接由η1 决定,所以应选择合适调控方式,合理确定泵流量,以保证泵始终高效运转。另外可通过设置多台水泵和变频调速措施使水泵长期运行在高效段范围内。

(2) 曝气系统的节能

鼓风曝气系统电耗一般占全厂电耗的50%~70%,是全厂节能的关键。最根本的节能措施就是减小风量,而减小风量必须提高扩散装置效率,降低污水对氧的需求。

1)改进布置方式

传统的曝气池,曝气管是单边布置形成旋流,过去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真正推流,另外可以减小风量,但经过多年实践与研究发现,这种方式不如全面曝气效果好。全面曝气可使整个池内均匀产生小旋涡,形成局部混合,同时可将小气泡吸至1/3 到2/3 深处,提高充氧效率。

2)采用微孔曝气器

微孔曝气器可以减小气泡尺寸,增大表面积,因而转移速度高,节约风量。天津东郊污水厂和纪庄子污水厂均采用微孔全面曝气,比穿孔管节电20%以上。

3)风量控制节能

选择风机时,都要在计算需气量基础上加上一个足够大的安全系数,以满足最大负荷时的需要。所以在日常负荷下一般都要适当减小风量,负荷低时更应如此,这不仅是节能的需要,也是防止过曝气、保证处理效果的要求。而进行风量控制是曝气系统效果最显著的节能方法。根据已有工程运行经验,采用DO 控制风量可节电10%~30%。

(3)其他措施

1)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政策要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特别是部分关键工序采用数控设备及专用设备,以提高工效,节约能源并保证产品质量。

2)应用变频技术使电机运行状态由轻载转变为接近新条件下的额定负荷量,使效率和功率因数提高,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变频技术节电率可达21%。

3)加强设备、电气维修保养,使设备在最佳状态先运行。

4)加强维修、操作人员的培训,力求全面掌握设备的使用、操作性能,通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的效果。

3 节能发展趋势

污水厂的节能减排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设计到工艺、设备及其它诸多环节。因此,污水厂的节能技术应从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处处树立节能意识,不断开发研究节能新工艺;设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污水厂要建立能耗绩效的管理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总结节能经验,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使污水处理技术由高能耗向低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旭,龙腾锐,郭劲松.城市污水处理能耗能效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6):143-148.

[2]杨博,杨长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2(4):148-151.

第7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环保;安装

前言

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城市生态环保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系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系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系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国内外一般都采用生化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因为生活污水的BOD5/CODcr≈0.5,可生化性强。接触氧化法具有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有机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柳沙丽园小区总住户为1336户,生活污水最高日排放量为1215 m3/d,最大时污水量126.64 m3/h。由于小区地形主要为山地,而且附近市政道路没有城市污、雨水排水管网,经报市环保部门审批后,拟建设小区污水处理系统,即全部污水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后,接入小区地埋式一体化集中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后,排入邕江。设计的污水处理量为Q=1500T/d,选用了工艺成熟、运行可靠的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小区污水处理站平面示意图如下(见图1):

三、污水处理系统工艺

3.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

3.2污水的水质及排放标准:根据设计及市环保部门要求,本小区污水经处理后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污水水质及排放标准主要指标

3.3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二,一是考虑设备运行对居民的影响,二是考虑尽可能节约运行成本,由于本小区位于坡地,拟将污水处理站建于靠近江边的小区地势最低处,且远离居民区,生活污水通过小区污水管网重力流形式流入调节池,减少了通过水泵抽入调节池环节;在污水处理站的池面及周边进行绿化,并利用处理后的排放池内的水作局部绿化用水,可谓一举两得。

3.4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3.4.1格栅池

内置粗、细自动格栅。污水首先通过两套粗、细自动格栅再进入调节池,粗格栅栅距为20mm,主要去除较大杂质,细格栅栅距3mm,主要去除较小杂质。格栅池内再备有一套人工水力格栅。当自动格栅需要维修时使用人工格栅,人工格栅间距为15mm。格栅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生活污水通过格栅后重力流入调节池。

3.4.2 调节池

调节池为钢砼结构,用于调节污水的水量、水质,同时池内设置曝气管1套,使污水中污泥不沉降。调节池的调节时间为12小时,池内设潜水泵2台,互为备用,由液位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启停泵,也可人工操作控制,出水接入接触氧化池。

3.4.3 接触氧化池

接触氧化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污水由调节池泵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采用双螺旋鼓风曝气,内置SNP填料,池中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降低BOD5和CODcr的目的。接触氧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7小时,是污水处理的核心设施。

3.4.4 沉淀池

沉淀池是接触氧化池的配套设施,其作用是使污泥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本项目采用的是四斗平流式沉淀池,选用四斗平流式沉淀池可以降低空间高度,排泥方便。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0.8 m2/m2.h,沉淀时间为2.5小时。沉积于污泥斗中的污泥由气动提升装置抽取,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流入调节池,其它的则排到污泥消化浓缩池。沉淀池出水则重力流入消毒池。

3.4.5 消毒池

本项目采用的消毒方法为氯消毒法。氯消毒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时在水中的加氯量分为需氯量和余氯,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和氧化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部分,另外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出水中需保持少量剩余氯。本项目选用漂白粉片(次氯酸钙)为消毒剂,该消毒剂氯有效含量高,消毒剂配备在加药装置内进行,自动滴加。消毒池内混合反应和消毒时间为0.75小时。

3.4.6 排放池

出水排放池是为了储存消毒后的出水,停留时间为0.75小时。该水池设有溢水口,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自动流出至小区雨水管网,排入邕江。

3.4.7 加药系统

本系统有两套装置,分别为投加氯和凝聚剂(PAC)两种药剂。氯是用于排放水的消毒。凝聚剂为污泥脱水所需。整套装置包括药剂储存箱(PVC)、搅拌机和加药计量泵。氯液的投加则由计量泵来调节。

3.4.8 污泥好氧消化浓缩池

从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含水率约为99%,污泥经过好氧消化后体积有所减少。设置污泥浓缩池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在浓缩池内利用污泥自身的重力作用得以沉降,沉淀后的污泥含水率下降至95%,达到污泥浓缩的目的。污泥浓缩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加固定盖板。

3.4.9 污泥脱水系统

由污泥浓缩池来的污泥含水率仍较高,为流体状。为了减小污泥的体积,便于污泥运输,本方案选用带式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与压滤机配套的有污泥混合器、滤布冲洗泵、空气压缩机等。为了使污泥能顺利脱水,必须投加凝聚剂。浓缩污泥在污泥混合器前与凝聚剂充分混合,然后流入压滤机。脱水后的污泥含水滤约为75-80%,为块状固体,块状污泥外运处理。

3.4.10 鼓风机房、控制室

鼓风机房兼控制室设为地上式,面积约为15,内安置2台低噪声三叶罗茨鼓风机,2台风机互为备用,风机上装有消声器,风机房需内衬隔音材料。控制室内安放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和监视系统。

四、施工关键工序分析

4.1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本案池体为地埋式,底板深为-6.00m,既要防止污水渗出池外,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又要防止地下水渗入池内,加重设备运行负荷,因此,做好池体的防水工作是很重要的,我们施工的方法如下图所示(见图3):

4.2池内排污泵安装要点:由于水泵一直位于污水内,对水泵的质量及安装工艺要求高,首先,水泵的泵体应选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机械密封性能要好,且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过热或过载保护装置,有密封泄漏监控装置和可靠的接地装置。其次,安装时要考虑防渣吸入叶轮措施及便于维修的设施。如:在泵体外设置细密的不锈钢网罩,安装泵体提升的维修用轨道、滑轮等。

4.3 池内金属管道的防腐:长期处在污水环境中的金属管道很容易受腐蚀的,有条件的最好选用不锈钢或非金属压力管道,如用一般的镀锌钢管,必须采取严密的防腐措施,我们通常采用“三油二布”的防腐方法,其施工工序如下:架起被防腐管道――清除表面灰尘涂刷环氧煤沥青漆第一遍――缠绕玻璃丝布第一层(预留接口)检查合格涂刷环氧煤沥青漆第二遍――缠绕玻璃丝布第二层(预留接口)检查合格涂刷环氧煤沥青漆第三遍检查合格交付安装焊口补敷清理施工现场。

4.4 鼓风机安装:除按国家规范安装风机实体外,还必须考虑隔音、防震及通风等问题,小区内的噪音污染是最容易引起民愤的,切实做好机房的隔音防震措施事关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稳定。我们在风机底座安装高质量的隔震垫,在风机上装有消声器,在风机房内墙上衬隔音棉和吸音孔板。同时设立专用通风设备,有效排除风机运行时产生的高热量。

4.5 控制柜及电气线路安装:风机及排污泵成套件(控制柜、液位开关、自动耦合装置等)应由供应商统一供货,以保证元器件的极配,控制柜除配置常规的自动、手动装置外,还要配置声光报警及物业监控设施,以利于故障的及时排除。连接排污泵的电源线必须使用高质量的防水电缆,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五、调试与验收

污水处理设备调试分为单机调试和联动试车两大步骤,各步骤都要做出详细的调试方案及应急措施,并做好记录作验收依据。

5.1 单机调试:单机调试是在无负荷状态下对单体设备进行试运转,其目的是检验该设备或仪器仪表制造质量无内在缺陷,确认其安装质量符合要求且其机械性能满足规定要求。因此设备的单机调试是以安装分部分项工程已经竣工为开始,以设备具备联动试车的条件为终止。

5.2 联动试车:联动试车是在整套系统的设备均已完成单机调试且已合格的基础上,按照工艺流程系统的划分,从无负荷联动试运转过渡到系统通污水以检验整个工艺系统是否通畅,测定各项工艺参数是否接近或达到设计规定。

5.3 系统验收:整理好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资料、设备(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系统调试记录,报建设、设计、监理进行验收。在小区入住率达70%,且系统正常运行时,申报市环保部门进行水质检测。本案一次性验收合格,水质检测达到设计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六、结束语

第8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污泥;处理;现状;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速正在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城市管理工作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增加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为我国城市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城市生活人口的不断增多必然导致城市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增多,污泥也随着污水处理量的增多而日渐增多,由此导致了污染物处理工作量上的增加。在城市污染物处理当中,污泥处理工作因污泥的主要特性而具有一定的难度。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近年来污泥中所富含的物质变得更加复杂,这又增加了污染物处理的难度系数与复杂性。污水处理厂在对污泥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对水体和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如何有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已经成为摆在污水处理厂各项工作面前中的重点,是污水处理厂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下面主要从笔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中对我国污泥处理现状的认识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城市污泥厂处理与控制污泥的几种方法。

1 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泥的实际状况

1.1 污水处理厂对污泥的处理工作不够重视

污泥通常状况下都是伴随着污水处理而产生的,污泥中含有所中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在现实的污水处理厂中,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污水处理中,污泥处理工作却被忽视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往往不认为污泥处理是其工作的内容之一,对产生的污泥视而不见,大量的污泥被任意的堆放着,甚至进行了随意的处理。

1.2 开展污泥处理工作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污水处理当中,为了污水处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污水处理设施相当完善,处理工艺和技术也比较成熟。然而我国污水处理厂对污泥处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污泥处理工作的起步也比较晚,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进行污泥处理的设备还没有在污水处理厂得到普遍运用,目前国内仅几个一线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拥有污泥处理设施。我国进行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3 对污泥处理工作缺乏有效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污泥处理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污泥处理工作的各种管理机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针对污泥处理工作所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起来,污水处理厂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对污泥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规范污泥的处理工作,对污泥的堆放与处理进行严格的控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施管理,同时还有确保对污泥进行无害处理后方可重新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避免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的污泥被用于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造成污染,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处理的有效措施

2.1 通过污泥熔化的手段进行污泥处理

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污水绝大部分是工业废水或是农业污水,这些污水中富含了非常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被沉淀在污泥当中,为此决定了污泥的成分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成分可以采用污泥融化处理技术。污泥熔化处理技术的主要是用过对污泥进行高温分解处理,通过高温加热的手段,使污泥中的工业化合物与工业金属发生反应,并对其实施剥离,这种方法可以对污泥中的有用重金属进行重新的回收利用。污泥中的重金属被剥离后,污泥经过进一步无害处理后,可以重新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污泥的回收利用率,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利用的重要手段。

2.2 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污泥消化的手段实施污泥处理

在残留的污泥中,经过技术人员的分析,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碳、硫、氢、氧等元素,针对这一特点,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污泥消化的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污泥消化是指在人工控制下,通过微生物如酶、细菌等物质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使污泥中有机物质被逐渐的分解消化,这其中包括有氧消化和无氧消化两种消化方式。

有氧消化法是将酶或者细菌注入污泥当中,再将这些污泥平摊在室外的处理池内,使其充分的与空气接触,最大程度的刺激酶或者是细菌的生物活性,再依靠他们的有氧代谢和微生物内源代谢,有效的稳定和分解消化污泥中的有机物质。有氧消化法的优点在于对污泥中的有机物质降解程度很高,易脱水,且产生的肥份很高,运行管理简单,但是运行费用却很高,而且由于微生物本身的活性有限,所以,能够消化污泥量比较少,降解程度随温度波动大。而无氧消化是当前污泥消化处理常用的消化方法,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不断进行无氧代谢,分解消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其最终分解成一些无机物和气体,通过无氧消化,污泥的体积会显著的减小,而污泥的质量也会变成黑色粒状结构,容易脱水,性质比较稳定。

2.3 对污泥实施土地利用,提高污泥的回收利用率

出于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考虑,同时,也是对于我国资源利用率的考虑,污泥土地利用是当前比较合理比较经济也比较实用的处理方法,而该方法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证实,是一条健康环保的处理途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污泥的土地利用是适合国情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处置方法,包括农用、森林、园艺、生活垃圾填埋极盖土及废弃矿场土地改良等等,当然污泥的土地利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限制,其中重金属是限制污泥土地利用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2.4 对污泥实施建材利用,充分挖掘污泥的多种用途

污泥建材利用,是比较高科技的利用方法,污泥中存在的大量的重金属的确对于工业的回收利用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内的条件仍然不成熟,所以,该方法没有得到普遍的采用。在进行污泥建材利用是,技术人员应当首先建立一个严密的使用、管理、监测和监控体系,关注区域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作物等相关因子的状态和变化,以确保污泥使用的安全有效。有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排处理后的污泥含有机废物、重金属和一些有害微生物,可用于制造砖块、生态水泥、陶粒、填料等。

3 总结

虽然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工作还不被重视,污泥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但相信随着人们对污泥处理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污泥处理工作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视,并将列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作的内容当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我国污泥处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处理污泥的水平,加大对污泥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各种资源投入,为有效地开展污泥处理工作提供必备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污泥处理工作的规范与引导,协助污水处理厂处理好污泥处理工作,确保我国污泥处理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杰,田宁宁,王凯军.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新思路[J].中国给水排水,2008(6).

第9篇:污泥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施工 污染 防治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城市基础设施为骨架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开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城市建设事业呈欣欣向荣发展态势的同时,因建筑施工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噪声污染、气味污染、灰尘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等亦日趋严重,成为当今环保型、集约型社会发展背景下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城市建设施工项目中,如何合理协调建筑建设的实用性和经济环保性,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施工引发的环境污染成为建筑施工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城市建设施工中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防治措施。

一、城市建设施工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1、扬尘污染

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主要来自于:①旧建筑物的拆迁。在新建工程中,需将旧的建筑物拆除,许多施工单位在该过程中未采取扬尘环保措施,大量建筑垃圾任意堆放,造成尘土飞扬。②施工场地的布置、土方开挖。施工项目中在布置施工场地时,都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场地的地表和植被,造成土壤,遇风时便会将灰尘刮起,导致扬尘污染。③物料运输。在施工过程中,运送建筑材料、废弃土料及施工垃圾的运输车辆如不采取有效的遮盖措施,容易沿路遗洒,造成扬尘污染。

2、噪声污染

相关调查报道指出,在所受理的城市建设施工污染环境问题投诉中,噪声污染投诉居首,且投诉逐年增加。因此,噪声污染一直是施工环境污染问题中的热点和难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浇注所产生的噪声;工地挖掘、堆砌所产生的噪声;升降机、切割机、电锯等机械设备运作产生的噪声以及物料装卸和运输所产生的噪声。

3、废水污染

建筑施工需水量较多,同时排水量也较多。在施工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废水环保处理措施,极易造成废水污染。如:出窑的干砖润水后未被砖吸收的废水随地流淌造成的污染;消石灰粉加水淋洗造成的污染;施工所使用的泥浆、物料和混凝土清洗造成的污染等等。

4、废弃物污染

有关研究报道指出,在城市垃圾的整体数量中,城市建设施工垃圾所占的比率高达30% -40%。而这些垃圾则主要指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废弃物。如:碎石、玻璃、碎碴、塑料、砖块、木头、铁器、钢筋、废弃包装材料等等废旧丢弃的材料、泥浆残渣。这些因建筑施工引发的废弃物污染成为城市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制约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步伐。

二、城市建设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1、扬尘污染防治

首先,在旧建筑物拆除施工中,严格避免野蛮施工,应根据城市施工工地管理规定,坚持自上而下、逐层逐件的拆除原则,尽可能的控制尘土的产生。在拆除高层建筑物过程中,所拆物件需通过专用通道或其他运输工具吊运,严禁凌空抛撒。同时,针对拆除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尘土的建筑物,需先进行洒水或喷淋处理,再行拆除施工,避免尘土飞扬。另外,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应停止拆除或爆破施工,控制扬尘污染。

其次,在场地布置、土方开挖施工中,工地内应设置临时物料堆放场,并在堆放场周围设置硬质密闭围挡、覆盖等防尘措施。施工现场,规划专门空旷地带,用做储料场和灰土拌合站,密闭存放水泥、以及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并严格保证搅拌机机棚的封闭状态,必要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尽可能的避免扬尘污染。

最后,在物料运输过程中,应对施工工地进出道路和物料运输道路进行洒水、清扫、硬化处理。同时对于运输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车辆应选用密闭式的装置车辆,严格控制物流运输过程中因遗洒、刮风引起的扬尘污染。

2、噪声污染防治

针对城市建设施工中存在的噪声污染问题,施工单位一是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如在施工工地周围加设一隔音罩或隔音网装置,控制噪声传播源;二是在施工设备上,施工单位应尽量选择有消声装置的设备或能够有效降低噪音的机器进行作,如?采用环保型振动机具,泵车采用电动液压型。并加强机具保养、,无锈蚀机件运转,保证“十字”作业运转。控制机械的使用时间,对噪声高的设备要分流使用。三是控制打混凝土等强噪音的工作时间,对于混凝土连续浇筑,必须做好周围居民工作,并向环保局提出书面报告。每月进行三次噪声监测,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另外,对人为活动噪音应有管理制度,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不得大声喧哗、吵闹,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加强教育,使人为噪音减少到最低点。

3、废水污染防治

首先,在泥浆的污染问题上,应采取相应的人工处理措施,将泥浆及时固结,严格控制泥浆流入场外,造成污染。

其次,在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的处理上,应根据废水量、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水域功能要求和地形等条件确定。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布置沉淀池,并保证有足够沉淀时间,及时清理沉淀池;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废水经沉淀,加入絮凝剂,上清液收集回用,泥浆自然干化,滤池应及时清理。

最后,在干砖润水作业中造成的废水污染问题防治上,应合理把握润水量,严格避免肆意润水造成的废水随地流淌污染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引流措施,将任意流淌的废水引流至施工场地污水排水口中,避免废水污染。露天作业中的废水含有害物质时,应设置集水沟(管)予以收集,导入废水调节池(库),并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

4、废弃物污染防治

在废弃物污染的防治上,一是要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处理,将碎石、玻璃、碎碴、塑料、砖块、木头、铁器、钢筋、废弃包装材料等等废旧丢弃的材料、泥浆残渣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各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回收利用,控制废弃物污染。二是针对施工产生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集中到垃圾堆放点,并做好定时清运工作。三是生活垃圾、废渣必须统一收集后外运或运送到掩埋场掩埋处理,禁止将生活垃圾较长时间堆放在施工区附近,从而在整体作业中加强建筑施工进程中废弃物污染的防治,降低环境污染。

三、总结

扬尘污染、噪声污染、废水污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建设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施工单位在开展各项施工作业时,应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建筑施工引发的环境污染,提高建筑建设的经济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