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精选(九篇)

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

第1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关键词】 椎间孔镜;术前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55-02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不干扰正常脊柱结构、术后不留疤痕、手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我院从2013年7月-2015年7月进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骨科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镜手术共计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年龄 22-63岁,平均年龄45岁,男25例 ,女7 例。

2.2 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调整患者心态,消除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的优虑、恐惧。对患者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为病人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医疗环境。耐心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解除患者因惧怕疼痛,而不积极配和功能锻炼的顾虑。

2.2.2训练 椎间孔镜患者手术常取俯卧位,向患者讲解训练的目的及方法,为耐受手术,指导患者练习手术,每天2次,循序渐进,直至能坚持1小时以上。通过训练可使病变椎间盘后间隙增宽,有利于呼吸和手术的顺利进行[1]。

2.3术后护理

2.3.1 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采用平托法移至病床上,平卧六小时,六小时后采用轴线翻身法翻身,翻身过程及翻身后保持脊柱在一水平线,用枕头置于脊柱后,术后24小时不坐立及下床。

2.3.2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双下肢运动及感觉情况,了解患者腰痛情况有无缓解,麻木是否减轻,及直腿抬高情况,有无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3.3饮食护理 术前术后无需禁食,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多食含纤维的食物,水果,蔬菜等,尽量少食甜食,不消化食物,以防止腹胀便秘的发生。

2.3.4咳嗽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避免着凉感冒引起咳嗽,咳痰,防止腹内压增加致椎间盘内压力增大,髓核再发突出。

2.3.5 大小便护理 术后24小时之内尽量在床上大小便,如有不能配合者,可戴腰围下床坐座便器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使用缓泻剂。防止腹内压增加致椎间盘内压力增大,髓核再发突出。注意观察尿色,因术中使用美蓝,尿色呈蓝绿色,术后12小时尿色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2.3.6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该手术虽然创伤小,但也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切口部位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等危险[2]。观察切口敷料渗出量,渗出液性质,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更换。

2.3.7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椎间孔镜术后的反复期。术后第三天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我们需要和患者沟通:告知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指导卧床休息,复查核磁,配合治疗方案。

2.3.8功能锻炼 术后第1~3天,行直腿抬高锻炼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初次由30度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天2次。第3~5天,加强以上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巩固锻炼的效果,增加康复信心。第7~14天,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2周后可改为飞燕式,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逐渐增加次数,并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3.1.1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和家属1月内尽可能以卧床休息为主,睡硬板床,在腰背肌锻炼的基础下,术后4周可逐渐负重。活动时戴腰围,腰围需佩戴2~3周。避免长久站立,坐立的姿势,6个月内应避免需长时间弯腰及体力的劳动。继续加强腰背肌锻炼,运动量以腰腿部无不适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如有不适随时复诊,定期复查。

3.1.2出院随访,建立出院患者联系卡,手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以便及时指导用药和康复锻炼。

4.小结

椎间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手术前要注意和患者的沟通技巧,让患者了解椎间孔镜技术,是微创治疗骨科疾病的最新的技术,解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注意病情的观察,健康指导及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同时加强出院指导,建立出院患者联系卡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本组病例由于加强围手术的各项护理,使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第2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干预影响

腰间盘突出疾病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顽固性的腰腿疾病,多发在青壮年,并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病症多表现为腰腿疼痛,并且在发病时疼痛更甚,病人往往难以忍受。现在对于腰椎间盘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研究发现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护理干预在腰间盘突出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概述。

1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影响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大多是采用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当非手术治疗方法不起作用或是患者疼痛难忍强制要求时我们会采取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卧床休息,但不能长时间卧床;二是药物治疗缓解疼痛;三是进行牵引,通过牵引按摩的方式将突出的腰盘慢慢的推回去,减轻患者疼痛。而护理干预就是在这些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或行为上的干预。

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从而促进病情的好转。对患者早期的腰背锻炼进行干预,可以让患者及早养成腰背锻炼的好习惯,促进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的提高,尽早纠正患者的不良坐姿,有效的预防腰推间盘疾病的再次发作。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可以使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形成良好的医护关系,让患者能够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早的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锻炼,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因为遵医嘱而缩短,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 护理干预的策略

护理干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策略,一是心理干预,二是行为干预,三是认知干预。下面笔者将分别介绍以下各个干预策略的具体措施。

2.1 心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护理患者心理。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不仅要了解患者在初次就诊时的心理状况,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定期的跟踪检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有消极情绪的患者要积极进行开导,要让患者了解腰椎间盘疾病并不是不可以治愈的,并且在每次治疗后可以让患者自己来表达一下治疗后的感受如何,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2.2 行为干预主要是有这么几种具体的方式:一是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而言,由于发病时腰腿十分疼痛,所以致使患者的食欲下降,胃肠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饮食的干预时,应该指导患者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的负担,同时为对抗疾病储存体力。再者,中国古话说吃什么补什么,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来说应该多吃一些壮筋骨的东西,像是猪蹄、猪肾这些,补充筋骨所需要的营养。在喝水方面,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该多喝水,特别是饭前喝水,增加脊柱和骨头之间的水分,骨缝,减轻患者痛苦。二是对身体姿势进行干预。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有很多是因为长久的不良坐姿或者站姿引起的,所以在进行护理干预时一定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要求患者站立时一定要站直,不要弓着腰,这样会增加腰椎承受的压力。在坐着时要背部紧靠着椅背,减少移动带来的震动。同时由于背部靠着椅背,背部会自然挺直,这样也能够减轻患者的腰椎压力。但是要告诫患者一定不能久坐,久坐腰椎长时间处于被压迫状态不能活动,会加剧病情。三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在患者急性发病缓解之后,可以让患者早早的开始进行腰背肌的锻炼。现在腰背肌的锻炼主要是由三点支撑法和五点支撑法还有飞燕点水法等等,指导患者一点一点的进行锻炼,切勿求快,要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三点式支撑法的锻炼步骤,首先让患者躺在硬板床上,因为硬板床对于维持人的脊柱形状又很好的促进作用,然后将两个胳膊放在胸前,只用头和两脚脚后跟将身体撑起来,然后使背部向后伸展。在进行锻炼时一定要慢慢来,切勿造成拉伤,在进行锻炼时旁边要有护理人员进行协助,当患者感觉到累的时候可以给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然后在继续锻炼。并且锻炼是要持之以恒才能起作用的,要指导患者不仅在住院期间要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在康复出院之后也要坚持进行腰背肌的锻炼,这样才能巩固治疗效果,防治疾病的复发。

2.3 认知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认知来进行干预工作。在患者入院后要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病因和治疗方案,让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患者共同商量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治疗中,医生要不断向患者灌输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且鼓励患者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活动。在患者出院后,医生要定期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近期的状况,看有无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并且要指导患者将在住院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坚持下去,坚持进行身体锻炼和注意饮食。通过这样在住院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不断强化,改变患者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不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观念。

3 结 语

腰椎间盘突出作为一种现代高发疾病,其治疗虽然不难,但是治疗的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症治疗效果,是现代医院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时应该推广的一种护理策略,帮助患者听从医生遵嘱,提高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愈的可能性。本文中提到的护理干预的策略可能并不完整,但还是希望能够为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自己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蔡丽莉.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06).

[2] 邹树红,王升英,张彦妹.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1(04).

第3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亦有年轻化趋势,好发年龄为20~50岁。我们在社区门诊接诊的初诊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对此病不了解,认为腰腿疼贴点膏药、打点止疼针就好了。所以在社区卫生工作中有必要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卫生宣教,让患者彻底、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因本病病程长、疼痛剧烈、机体活动受限,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导致患者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容易产生烦躁、忧伤等不良情绪。因此要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护理内容及方法总结如下。

一、心理护理

(1)用高度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关心患者,给其讲清楚有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因病程长,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思想疏通,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在门诊部的示教室组织社区居民观看有关该疾病的录像,讲解该疾病的症状、体征、检查、预防及护理措施。必要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3)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早发现、早治疗。病程长则炎症反应持续,局部黏连或增厚,进而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差。要让患者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锻炼时间的长短与疾病的复发成正比。

(4)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从多方面着手,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目前可以作为治疗这种疾病的长期手段,以期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复发,多方面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急性期及发作期的护理

(1)指导患者要平卧硬板床,这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卧于加垫子的木板床上,具体讲就是在木板床上铺薄褥子或垫子,这样能使腰部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明显减轻疼痛,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恢复腰椎间盘的功能。

(2)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卧床休息中最难坚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要跟患者讲清楚利害关系,如患者因不便而不能坚持卧床休息,则会影响疗效。患者应严格坚持卧床休息至少2~3周,即使在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也要佩戴腰围下床,不能做任何弯腰动作,以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

(3)卧床期间,要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椎扭转或屈曲;对受压部位轻轻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4)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饮食、睡眠、大小便的情况。

三、牵引的护理

(1)说明牵引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因对治疗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牵引前嘱咐患者不宜饱食,牵引后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家庭牵引一般选用较轻的重量,大体控制在患者体重的1/10~1/8左右,牵引一段时间后(约1周左右),患者症状如明显改善,则可适当增加重量。牵引一般每日1~2次,每次持续半小时。

(3)牵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家庭牵引简便易行、较为安全,但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牵引的姿势、重量、时间等应遵医嘱进行。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牵引治疗时,原则上都需卧床。家中需准备硬板床,以便保持拉力。若卧于席梦思等软床上,则起不到牵引的作用,甚至会加重症状。③牵引所用的牵引带必须合身。骨盆牵引带的拉力必须作用在髂骨翼上,并保护骨突部以防压疮。

(4)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可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屈膝屈髋的主动、被动活动,定时为患者翻身(注意事项同上),加强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2周后方可带腰围下床活动。

四、运动疗法的指导

(1)社区护士应教会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普遍存在腰腹肌无力,这影响腰椎稳定性,使症状迁延或易于复发,这一说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因此躯干肌肉练习的防治作用和巩固疗效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在急性期不宜锻炼,症状初步减轻后宜尽早开始卧位腰腹肌锻炼,避免腰椎明显屈曲或过伸的动作。症状好转时可先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后适当进行巩固性锻炼,神经根症状消失后应开始恢复脊柱活动的练习。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少量活动,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锻炼后不感到疲劳为宜,锻炼1~2周后逐渐增加次数。

(3)恢复期指导患者倒走、前后踢腿等,这种练习每日进行,至少持续3个月。

(4)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认为突出的椎间盘已摘除,身体已恢复健康,从此可以一劳永逸了,也有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认为再也不能从事工作和进行体育运动了。其实这2种观念都是错误的。手术完毕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治疗的结束,也不意味着从此丧失了工作和体育运动的能力。因为手术只不过是将突出的椎间盘摘除了,还需患者进一步用其他康复手段如功能锻炼等来巩固和增强疗效,避免复发。

五、用药指导

急性发作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药物减轻疼痛。条件许可可在家中输入25%甘露醇250毫升每日2次以尽快消除水肿,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执行。

六、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易根治,易复发。通过社区护理可让患者得到更多防病治病的知识,如卧硬板床,腰背部保暖,坚持功能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腰部过度负重,不长时间内保持某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保持正常的脊椎生理曲度,避免腰部的急性扭伤,尽量避免弯腰取重物,取物时避免大幅度弯腰和旋转,减少复发因素。

参考文献:

第4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关键词: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0 引言

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脊柱科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椎体滑脱等。对于该病症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早日康复。我院在关于该病症方面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50.14±4.99)岁;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55±4.55)d。患者坠跌伤42例,车祸伤23例,重物压伤13例。损伤椎体:T12~L267例,其他椎体1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经CT、MRI 检查后确诊。

1.2 康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发病时,其腰部和背部的疼痛比较严重,需要卧床休息。而且由于其对于生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治疗效果有担忧情绪[1]。面对家人的照顾,使得患者更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从而产生焦虑心理,不配合治疗。作为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2.2 病情护理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是否存在某方面的不适,有没有腹胀、腹痛等情况。如果一旦发生异常,要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1.2.3 饮食护理

患者受伤后往往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因此饮食护理是十分必要的[2]。在发病早期,应该配合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生冷食物。多让患者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在发病中期,患者的食欲会有所好转,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补品,加快康复;到病情的后期阶段,则要以强筋壮骨为主,吃一些滋补佳品。通过饮食调节,促进早日康复。

1.2.4 大小便护理

患者由于骨折后出血,容易形成腹腔膜后血肿,刺激肠系膜处的神经等,使得胃肠功能减弱,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3]。作为护理人员,要努力为患者制造良好的排便环境,引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指导患者每天定期排便。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反复多次的顺结肠方向推动,刺激括约肌。注意观察患者使用何种辅助排便方法效果好,以积极采取。对于腹胀严重的患者,可进行清洁灌肠等。注意饮食方面以纤维丰富的食物为主可促进排便。

1.2.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并发症,包括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骨折疼痛使得患者不敢翻身,腰骶部和双侧肩胛部长期受压,使得局部缺血造成褥疮。在护理的时候,要和患者讲解清楚翻身的重要性,辅助患者实行平衡翻身,用本院制造的渭良伤科油按摩肩背及受压部位等,促进血液循环;多擦身,勤换衣服,保持床单的干燥。多鼓励患者做全是锻炼,如深呼吸等,指导患者多饮水,预防肺部感染。患者要多饮水,保持尿液正常及排尿通畅,避免尿道感染。

1.2.6 护理

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平卧护理、翻身护理、垫枕护理等。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患者平卧的时候,要让患者的脊柱处于水平的位置,使得骨折椎体的压力不至于太大,绝对不可以坐着或者是下地行走。向患者讲解平卧的重要性,得到患者的配合。

1.2.7 功能锻炼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功能锻炼,能够减轻后遗症,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肌肉萎缩[4]。患者在疼痛减轻后,配合功能锻炼对于康复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锻炼讲究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坚持锻炼。主要的锻炼方法包括主动挺腹、五点支撑法等。在恢复的不同时期采取对应的锻炼方法。

1.2.8 出院指导

患者在出院的时候,要记得嘱咐患者坚持卧硬板床,坚持功能锻炼。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避免劳累,以乐观的心态进行生活。在3个月以后才能够练习弯腰活动,逐步进行恢复。定期复查。

1.3 疗效评价

经康复护理后,拟定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显效:经康复护理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脊柱畸形纠正,X 线片显示压缩椎体得到修复或部分修复,能够正常生活,可以参加工作;有效:经康复护理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腿部肌力正常,脊柱 X 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及椎间隙狭窄有所改善,可以从事一般工作;无效:椎体压痛、腰痛、腿痛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经康复护理后,78例患者在疼痛、腹痛、腹胀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对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显效44例(56.41%),有效34例(43.59%),总有效率达100%。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刚住院的时期,要和患者讲解病情的基本情况,让患者了解日常的注意事项,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只有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才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患者在进行翻身的时候,护理人员要保护好受伤位置的固定,避免腰部的扭伤。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在翻身的时候能够上下身一起翻,不要分别翻转。患者在进行平卧的时候,为了防止畸形或者是再次损伤,需要去掉枕头平卧。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软枕。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康复护理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梅, 杨元娇, 刘健仪.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综合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0): 69-70.

[2]杨春英.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9例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02): 113-114.

第5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关键词:下腰痛,腰背肌,康复治疗

 

下腰痛是以下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多见的是脊椎退行性变及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痛。下腰痛虽不致命,但常引起患者腰部功能障碍和形态改变,不仅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而且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康复治疗。下腰痛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功能恢复,因此光靠骨科医师的临床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康复治疗,才能实现功能的最大恢复,防止腰痛的复发。运动疗法,作为一种积极疗法,使患者从事运动,对急性后期的下腰痛患者非常有用,其目的是增强腰背伸肌的肌力,为退变的椎间关节提供一个动力性的稳定。下腰部主要承受纵向的压应力、剪力、应力以及弯曲和旋转的力量较大,要维持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脊柱内源性稳定因素与外源性稳定因素。,康复治疗。如二者去其一,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尤以外源性因素丧失严重,脊柱则难以维持其正常外形与功能。

下腰痛可因暴力而致,也可因慢性反复损伤累积而成。下腰痛好发于劳累过度人群和中老年人,可能与这些人群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骨以及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等组织的损伤有关,同样也与人们因年龄老化而出现的代谢减慢,以致影响了组织自然修复有关。如果下腰部诸多组织损伤与修复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即使微小的创伤也容易成为明显的损伤。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①机械性(结构性):如肌肉韧带损伤、椎间盘突出、椎关节退行性变、椎管狭窄、脊柱畸形、椎体前移、骨关节炎、骨折、蛛网膜炎和神经根鞘纤维化等。②炎症性:血清反应阴性关节病(椎关节病、关节强硬性脊柱炎、牛皮癣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③感染:包括脓毒血症(椎间盘炎、骶髂关节炎、椎骨骨髓炎、腰大肌脓肿)、结核、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带状疱疹)。④肿瘤:原发性和转移肿瘤。⑤代谢性:骨质疏松、软骨钙化、褐黄病和变形性骨炎等。⑥牵涉痛。虽其病因各不相同,但经研究证明躯干肌肌力与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康复治疗。躯干肌肌力的减弱使得腰椎生物力学结构失衡,导致躯干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进一步下降,下腰痛进行性加重。

因此腰背肌的锻炼很重要,它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结构之一,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能促使突出髓核还纳,受压神经血管与髓核分离纠正小关节和韧带因疼痛造成的异常位置,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从而延缓腰椎劳损退变的进程,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慢性腰部劳损和腰痛的发生。长期坚持腰背肌肌力训练,可加强脊柱周围肌力和外部稳力,起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因此,应当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其锻炼的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可以每天自我完成,患者腹卧位进行:腹部下放置一厚枕头,上肢放于背后或头后,腰背肌用力使躯干后伸抬起或同时后伸下肢和躯干及头部,用力收缩时保持约4~6s,每个动作重复5~6次为一组,每次重复2~3组。以上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3d。

人体腰肌是一个较特殊的肌肉群体,平常的生活、工作当中腰肌得不到锻炼,这可能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康复治疗。研究表明,下腰痛患者的椎旁肌截面比正常的小,日本学者角南昌三经过测定得出下腰痛患者的腹肌肌力大约是正常人肌力的67%;腰背肌肌力为正常人肌力的83%,且腹肌肌力下降更明显。,康复治疗。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向心性收缩时,下腰痛患者的躯干屈/伸肌力矩比(F/E)均大于对照组,说明伸肌受损程度更严重;且患者的屈、伸肌向心/离心峰力矩比值(C/E)均减小。

由此可见,下腰痛的生物力学改变是明显的。积极主动的康复措施能加强下腰痛患者躯干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使患者习得最佳姿势,从而促进脊柱各系统的稳定完善。由于腰背伸展时的椎间关节运动方向相反于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腰前屈活动方向,这就避免了腰前屈运动所造成的背伸肌及腰部韧带的牵张性劳损;腰背伸展运动以及腰背伸肌锻炼能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减少椎间盘的进一步损伤;另外,腰背运动促进肌肉力量的加强,改善了腰背部的血液循环,使腰背部积累的炎性致痛物质能够较快的清除,同时抵抗力的增强可以减少肌筋膜炎症的扩散,从而有效缓解疼痛。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得出腰背肌肌力的下降与下腰痛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对下腰痛的治疗不仅仅在于解除症状、去除病因、控制病情,更重要的是使患者最大可能恢复。因此我们对下腰痛患者除临床对因治疗外,还在疼痛缓解后重视腰伸肌的肌力练习,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改善腰痛症状。所以下腰痛最重要的康复手段应该是积极而主动的腰肌功能训练。对于下腰痛的预防,不同性别的要求是不同的,男性一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部的活动量较大,因此应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大体力劳动过后还应注意腰部肌肉的放松;而对于女性,由于其生理特点除加强腰背肌锻炼外,还应注意各种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另外,在生理周期、怀孕、产后除加强营养外还要注意保暖。,康复治疗。下腰痛与腰背肌肌力的关系我们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不同病因所致的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肌力的变化特点是否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永善.关于下腰痛康复的一些设想[J].中国康复学杂志,2003,18(11):649

[2]仇瑶琴,李树贞,成鹏,等.运动疗法在下腰痛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55

[3]陈建宇,梁碧玲,李赛铃,等.腰椎间盘推行性病变的MRI和椎间盘造影的影像学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52-3

[4]蒋绍武.构建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3(2):89-91.

[5]白跃宏.下腰痛的康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3):227.

[6]穆敬平,程建明,敖金波,等.夹脊电针配合激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07,27(8):553-556.

[7]黄建洪.腰背肌功能训练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3,18(3):198-198.

[8]FlorencePetersonKendall,ElizabethKendallMccreary,PatriciaGeiseProvance.Muscles:Testingandfunction[M].4nded.Baltimore:Williams&Wilkins,1993.166-168,349-352

[9]WhiteAA,PanjabiMM.Clinicalbiomechanicsofthespine.2nded[J].Philadelphia:Lippincptt;1990.379~474.

第6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C型臂监控下,用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达到减小椎间盘压力,使髓核缩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本疗法采用局麻,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我科自2007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此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男62例,女24例;年龄20~60岁;病程6周~12年。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排出椎管狭窄,突出钙化及后纵韧带钙化和游离性椎间盘突出。

2 治疗方法

病人俯卧或侧卧,常规消毒铺单,定位后,于病变水平旁开中线10~15 cm进皮肤皮下,肌肉,局麻,影像引导下18 G脊柱穿刺针(Spinemeedle)穿刺入病变椎间盘内后拔出针芯,置入激光光纤露出针尖约5 mm激光治疗能量一般调整在15 W,0.5~1 S时间,根据病人舒适程度调整脉冲间隔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因热量产生和气体积聚可出现腰痛,延长脉冲间隔时间并抽气即可缓解。

3 护理要点

3.1 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CT、MRI、心电、血糖、出凝血时间)等,术前清洁、消毒皮肤,穿宽松衣裤,术日当晚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2)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讲解术后需卧床3~5 d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及重要性,并告知主管护士会分阶段指导其康复锻炼的方法,增加患者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术前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

3.2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将患者平卧硬板床3~5 d,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翻身时保持脊柱成直线,避免扭曲。观察腰腿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术后1~5 d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七叶皂甙钠15 mg,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疼痛。排尿困难者,让其听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或轻轻按摩下腹部,或遵医嘱针刺太冲、阳陵泉、委中等穴,促进排尿。(2)饮食护理,术后进食以蔬菜、水果为主,蔬菜放少量盐和油,多喝新鲜果汁,注意蛋白质补充,少喝茶和咖啡,少量多餐。注意术前术后及康复期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木耳、竹笋、苹果、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不畅,晨起可喝淡蜂蜜水或淡盐水。(3)预防和避免复发,采取正确的起床、行走、坐位和蹲起姿势,不能做大弯腰动作。不要弯着腰抬重物,弯腰抬重物时应蹲下,将腰挺直抬重物。佩带腰围,限制腰椎活动,增强腰部支撑运动,保护腰部软组织正常结构。睡硬板床,不睡软床,防止腰部在睡眠时长时间被动弯曲。(4)要积极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在腰腿痛症状稍有缓解时就可以开始进行如下锻炼,仰卧踢腿锻炼,可有效防止受压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腰背肌锻炼,后踢腿和倒退行走是锻炼腰背肌的简便方法。仰卧位腹部支撑上身和下身抬起,锻炼背肌力量最有效。腰背肌强大可有效控制腰椎稳定性,防止其再次损伤。腹肌锻炼,仰卧以髋为轴抬高下肢,锻炼腹部肌肉也可帮助腰背肌,加强腰椎的稳定性,防止复发。跟踪随访3个月,无1例复发者。

第7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LDH患者70例。纳入标准[7]:(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相关标准[8];(2)具有典型症状与体征,通过腰椎CT或MR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9]:(1)伴有椎管狭窄、腰椎结核或椎体转移瘤等原因引起的腰腿痛;(2)伴有神经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病变部位等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相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腰椎牵引治疗,其中腰椎牵引采用间歇牵引模式,方法:患者仰卧至电动牵引床,按照腰椎间盘牵引操作常规进行规范间歇性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先轻后重原则从小剂量(首次为体重30%)开始,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加减, 最大重量不超过体重的80%;牵引持续40 s,间歇10 s,速度1/2,间歇期牵引力5 kg,牵引2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重力肌群伸展康复锻炼,包括侧卧剪刀腿训练、屈膝仰卧起坐训练、仰卧伸腿训练、俯卧背立撑起训练和平地游泳训练,如上5个动作每次依次进行训练,反复循环,1 次/d,3组/次,约30 min。锻炼的过程中嘱患者注意自身心率变化,以自感轻微疲劳为宜。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比较其治疗后临床效果。

1.3 评估标准

1.3.1 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功能的评估标准[10,11]  腰背部疼痛评分采用自制的视觉模拟游标卡尺(VAS)评价,其中0~10分分别表示无痛到剧烈疼痛,VAS得分越高表示腰背部疼痛越严重;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11],包括疼痛程度、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等8项,每项评分5分,总分共40分,ODI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差。

1.3.2 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8]  治愈:腰腿痛症状和下肢麻木感基本上消失,腰部功能症状和直腿抬高试验均无明显异常;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下肢麻木程度较前明显减轻,腰部功能和直腿抬高试验基本正常;有效:腰腿痛及下肢麻木程度较前有所减轻,腰部功能和直腿抬高试验较前有所恢复;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包括治愈、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相接近(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值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城市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近年来LD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12,13]。LDH的发病机制迄今跟尚未完全研究透彻,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及椎间盘自身退行性病变或损伤,脊柱区域生物力学关系遭受破坏,引起脊柱内外力学平衡紊乱,使得椎间盘组织如髓核等向后方或向外膨突,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引起引发神经根营养障碍、神经根炎或神经传导性损害,从而产生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下肢冰凉畏寒等症状就诊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4-16]。脊柱的长期稳定性主要通过脊柱内外平衡系统的维持,而由全身多块肌肉重力肌群系统是脊柱外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维持腰背部姿势。近年来最新的研究发现LDH患者退行或损伤性病变可造成椎间盘应力不均匀发生退行性变,引起椎间隙变窄,增加脊柱韧带过度承受而导致脊柱内外生物力学系统稳定性变差,造成腰椎稳定性下降,使得脊柱发生滑脱或前移,使腰背部肌肉的重力肌群受破坏[17,18]。因此,根據腰椎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脊柱内外平衡调控来改善腰椎稳定性,恢复脊柱应力平衡性,促使脊柱内外生物力学恢复稳定状态。

第8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电脑中频;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腰骶神经而产生的以腰腿痛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的临床诊断随着CT和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不成问题,但在临床治疗中虽然方法很多,而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们从2004年9月份开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融入康复护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15例病员全部来自我院疗养病区。其中观察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32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6 d。对照组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33岁;病程最长3年半,最短1周。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诊断。

1.2.1诊断依据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实验(+),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肌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CT和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1.2.2鉴别诊断排除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腰臀筋膜炎、神经肿瘤或硬膜外肿瘤、神经根炎、梨状肌综合症、腰骶部先天性畸形等。

1.2.3排除因素年龄超过65岁以上或具有手术指征者。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

2.1.1牵引治疗患者仰卧于腰椎牵引床,胸背及骨盆固定,纵向牵引,力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时间15~2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1.2电脑中频治疗患者腰椎牵引后,休息5~10 min,再进行电脑中频治疗。嘱患者去除金属物品,俯卧于治疗床,运用CM 2000型电脑中频治疗仪,用10 cm×20 cm电极敷料两块,并置于腰部疼痛点,接通电源,选用1号处方,治疗强度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 min。疗程与疗次同牵引治疗。

2.1.3康复护理患者经过牵引、电脑中频治疗后,返回病房,卧硬板床休息30~60 min,其间可饮水适量,注意腰部保暖。然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以下功能锻炼项目。一是“燕飞式”功能锻炼: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平伸后上举,双下肢后伸上抬,持续数秒钟后放松,反复数次;二是“五点支撑式”功能锻炼:患者仰卧曲肘,双手放于前胸,屈膝,双脚踏床与肩同宽,头、双肘、双脚五点支撑向上挺腰,持续数秒钟后放松,反复数次。以上二种功能锻炼项目,根据病员个人情况适量进行。一般要求:每次做3组,每组12次,每天锻炼3次。如病人症状缓解,可佩带腰围下床,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功能活动,但千万不能做弯腰动作。

2.2对照组

2.2.1牵引治疗同观察组。

2.2.2电脑中频治疗 同观察组。

3疗效评估

3.1疗效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2]进行疗效评定。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情况(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情况比较,χ2=5.26,P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归纳为腰部肌肉反复劳损,腰部椎体间顺应性逐渐下降,椎间小关节不断紊乱,直至椎管内外邻近韧带损伤,不能锁定腰椎间盘,最终导致单个或多个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腰椎间盘对脊神经根产生机械压迫,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出现。要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必须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位置[3]。采用腰椎牵引术,可以改变腰部常规受力方向,使紧张的肌肉松弛,错位的关节复位,椎管内外韧带粘连松弛,重建腰椎之间的顺应性,为突出物回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位置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4]。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侯树勋教授及其课题组经过临床研究和试验后提出:髓核中的炎性介质诱导的神经根炎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腰腿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而电脑中频具有能使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局部组织血管扩张等功能,可使病变处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得到改善,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还可使粘连组织松解,减轻对神经根的牵拉刺激,从而使症状得到消除和缓解。

上海东方医院骨科主任谭军博士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脊柱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而脊柱退行性改变与负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严格而科学的卧床休息,首先就去除了使腰椎病变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给疾病的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当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时,局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劳损、无菌性炎症及肌肉痉挛,组织中积蓄了大量的乳酸、组织胺、CO2等致痛物质,这会刺激感觉神经产生疼痛。卧于加垫的木板床上,能使腰部软组织松弛和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肌肉痉挛;适量饮水和腰部保暖,可促进血液循环,“运走”致痛物质;选用“燕飞式”或“五点支撑式”功能锻炼,可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护脊柱的力学平衡。

总之,牵引为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方面是通过腰椎牵引使腰椎力量得以调整,有利于突出物回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迫程度;另一方面通过电脑中频治疗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少炎性渗出物渗出,促进炎性产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吸收,减轻水肿及病理产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再一方面是康复护理,能使腰部软组织松弛和得到充分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护脊柱的力学平衡。实践证明,上述诸法结合运用,能明显缩短疗程,较好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S].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311

3朱沁,李胜利,闵晓俊,等.针灸配合自主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10):571-573

第9篇:腰椎病的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9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机制为腰椎间盘突出破裂或退变,对神经造成压迫所导致的综合性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下肢麻木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当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缓解腰椎间盘病变对腰部神经的压迫,从而减少患者疼痛,改善腰腿痛症状。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于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选取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牵引、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2.8)岁;病程为1 d~10年,多为伏案工作者。本组患者入医务所时,大多出现腰痛、下肢麻木和放射性疼痛症状,经X线检查发现腰椎生理前凸消失、脊柱侧弯等病变,均为经腰部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愿接受牵引、推拿和按摩等理疗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长期反复发作,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急躁和悲观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需要加强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情绪,倾听诉说,疏导其不良心理;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促进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亲情关怀,鼓励和支持患者。

1.2.2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的主要健康知识,包括病理改变、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教育患者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病情发作时需要在硬板床上进行绝对的休息,站立和下蹲动作要缓慢,避免产生疼痛;避免长时间坐位对腰椎间盘产生较大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戒烟戒酒,保证作息规律。

1.2.3 腰部牵引 患者取仰卧位,胸腹部和腿部分别通过胸腹板和臀腿版与牵引床进行固定;固定完成之后,臀腿部向下进行一定角度的弯曲,保证病变的椎间隙为该弯曲角度的顶点,在臀腿部进行左右运动时,胸腹板带动上半身做纵向牵引。牵引的重量为30~120 kg,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上下调节;每次牵引时间为20~30 min;臀腿部的弯曲旋转角度,一般设置为10°~25°。右侧突出患者做向左旋转,左侧突出患者做向右旋转,中央型突出患者一般进行左右同时旋转,角度为5°~10°。牵引治疗的频率为1次/d,20~30 min/次,连续牵引6次为一疗程[1]。

1.2.4 推拿按摩 (1)穴位点压法。双手拇指指腹对应,在两侧秩边穴和环跳穴上进行按压,按压的力度要由轻到重,按压以患者感受到酸痛感为合适,最后再以手掌进行轻柔的按摩。(2)屈膝屈髋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一手扶住患者的膝盖部,一手扶住双足,使患者双膝弯曲保持在一定角度,进行腰部的左右回旋运动;加大屈髋程度使患者大腿接近腹部,一手下压双膝,使患者腰部得到最大限度弯曲。(3)循经滚推法。患者采用仰卧位,先沿脊柱进行自上而下的滚推,对脊柱进行放松;再以肘揉法对腰臀腿等疼痛部位进行揉按,用力以患者能够忍受为适当;再以滚推法在患者后背、大腿后侧进行按摩,要求动作缓慢,一推一滚,滚推结合[2]。

1.2.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能够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抬腿练习、慢下蹲运动、脊柱练习以及快慢步交替走练习。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意外伤害。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坚持长期进行,促进腰背功能最大限度恢复。

2 结果

经过康复护理,本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28例治疗有效,2例需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是由于患者长期的腰肌劳累或者腰部受到外伤所致,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腰背部功能障碍,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4]。促进突出腰椎回纳或改变神经根位置,缓解或延迟退行性病变的持续发展,是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的根本[5-7]。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加强护理同治疗一样对病情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护理,能够健全患者疼痛,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完成牵引、按摩推拿和针灸等治疗[8]。在术后进行功能恢复康复护理,一方面能够缓解腰部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神经肌肉活动的恢复和肿胀的消失[9-10];适当的运动能够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提高肌肉的强度和耐力,减少结缔组织粘连,恢复腰部的活动度,巩固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整体康复护理,有效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巩固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预防再次复发,取得满意效果,2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需手术治疗,因此表明康复护理对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英.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4(23):226-227.

[2]陈银芝,孙月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5(22):216-217.

[3]吴风娥,刘丽涛,余传隆,等.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31-132.

[4]蓝红青,李绣球.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58-59.

[5]唐富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的观察及康复护理思考[J].大家健康,2013,7(1):130-131.

[6]赵静,李丹阳.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6):376-377.

[7]胡晓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9(7):466-467.

[8]杨谊.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215.

[9]王瑞香.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2):11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