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精选(九篇)

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

第1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9-02

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0岁。影像学检查均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符合①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②根性疼痛重于腰痛③经药物、卧床等治疗无效④没有药物滥用及心理疾病⑤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弯腰困难。

2 治疗

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病人在清醒状态下局麻微小皮肤切口完成。对椎管呐无干扰,在椎间孔镜下取出突出变性髓核组织,创伤小、不破坏椎旁肌韧带、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对病人创伤小、效果好。[2]

3 护理

3.1心理护理① 经皮椎间孔镜间盘切除术虽然是微创手术,但属于新技术,患者对此技术认识不足认为和一般手术一样,术后疼痛难忍,存在疑虑。②术前护士应讲解此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术中可与患者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大小便可自理。③皮肤切口小仅7mm、软组织损伤轻,不破坏椎旁肌肉及韧带,脊柱稳定性好。手术耗时短1小时左右、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美观等特点[3]。④住院时间短,3-7天即可出院,4-6周可正常工作、学习,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对此项技术的信任和配合。

3.2术后护理

3.2.1术毕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患者神经压迫症状明显减轻,疼痛消失,次日即可下床行走。

3.2.2穿刺点无菌敷料包扎,观察有无肿胀、出血、感染倾向,返回病房监测生命体征,口服或静点抗生素3天。

3.2.3当日指导其做直腿抬高练习,防止神经根粘连。第二日锻炼腰背肌。

3.2.4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大小便,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3-7天即可出院。

3.3出院指导

出院后嘱病人加强腰背肌锻炼及下肢功能锻炼,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姿势,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定期复查。

总之,腰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疼痛是最常见症状。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4],使患者能正确对待腰间盘导致的腰腿痛,PELD是真正的微创手术,是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标志,护理技术也应不断提高,完善护理理念。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5]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消除了住院后心理上的压力并结合良好的护患沟通,明显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消除紧张心理,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明显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了费用,积极有效的配合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是患者重返社会、工作、生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梅莉.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20(5)

[2] 刘维芳,白桂有,梁法禹.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2011.23.145-146

[3] 胡永立,檀增亮,王玉河.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J].山东医学.2010.50(30).246-247

第2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显微椎间孔镜;开窗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临床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引起髓核脱出纤维环之外,从而刺激或者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的腰腿痛病症。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提出采用显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对该手术治疗方法存在较多的争议[1]。本文结合我院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显微椎间孔镜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52.65±7.1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7.45±2.16)年;其中10例合并隐窝狭窄。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5.41±6.88)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7.45±2.16)年;其中9例合并隐窝狭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窗手术治疗,术前首先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病变位置,然后取病变椎间隙为中心,切长为3~5 cm的切口,从髓核突出侧紧贴棘突骨面分离直达椎板间隙上下缘,对椎板进行开窗,充分暴漏髓核团,并进行摘除。摘除结束后检查椎管内有无残留髓核,神经根管有无狭窄,伤口有无出血,确定各项达标后放置硅胶引流管,常规缝合伤口[2]。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首先进行常规消毒,通过X线片确定病变位置,在病变椎间隙距棘突旁8 cm处进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在透视观察下穿刺针抵达椎间盘中央,注入2~3 ml的造影剂,切0.5 cm的皮肤切口,采用三级扩张套管逐级扩张,之后将显微椎间孔镜工作套管置入椎间盘内,通过冲洗等操作,彻底摘除染色突出变形髓核组织、射频收缩组织或者突出物、止血、消融、纤维环及髓核成形,然后缝合伤口[3]。

1.2.3护理方法

1.2.3.1术前护理 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定位,并且进行术前一般检查。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等。术前备皮,训练患者卧床大小便,以免术后卧床不习惯影响排便。

1.2.3.2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担心预后效果,从而产生焦虑、担心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该主动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识,消除患者的焦虑、担心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自信心[4]。同时告知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消除患者术后的担心顾虑。

1.2.3.3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观察患者的面色和拇指伸屈肌力情况,注意辨别患者嗜睡是麻醉症状情况还是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观察输液管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渗液,出血现象,防止感染的发生。

1.2.4预防并发症 术后帮助患者翻身,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嘱咐患者有效咳嗽,以免咳嗽用力造成切口疼痛。

1.3疗效判定 优:临床腰腿疼痛完全消失,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和生活无影响;可: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趋势[5]。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术后2 w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显微椎间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并且容易被患者接受。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同时,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术后优良率良好。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 w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提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干预,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针对性的护理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鞍安民,陈仲.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术式远期疗效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4,18(12):711-714.

第3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微创椎弓根钉加骨水泥强化治疗;外科护理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越来越多,此类患者多合并骨折疏松、椎体骨密度下降、骨小梁稀疏,使其临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加骨水泥强化治疗能够恢复椎体的高度,加强脊柱的稳定性,改进了手术方法,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10年6月~2012年12月,共30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1~83岁,平均为67岁。椎体骨折发生于胸11到腰2,其中胸11骨折的有5例,胸12骨折的有10例,腰1骨折的有8例,腰2骨折的有7例,26例患者有明显的轻微外伤史,所有病例均有持续性腰背痛,坐位和站立位时困难,翻身疼痛加重。疼痛时间至手术前平均为2.5d (1~4d),术前均经X线片、CT及核磁共振明确诊断为椎体新鲜骨折,CT及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均有椎体后壁轻微的不完整,有少量的骨碎片压迫硬膜囊,其中有13例出现轻微的脊髓和神经根症状,椎体无肿瘤或炎症破坏,脊髓无病变。X线片提示脊柱后凸畸形,椎体骨质疏松。

1.2 方法 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于口形垫上,C臂X光机透视定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C臂机定位于患椎上下两邻椎的双侧椎弓根相对应皮肤处,分别切开皮肤皮下约2cm,切开腰筋膜,于骶棘肌多裂肌间隙分离至双侧关节突及横突交界处,透视下于患椎上下两邻椎的双侧椎弓根投影处以定位套筒开口,C臂X光机透视定位下顺椎弓根方向钻入定位套筒,置入导针,拔除定位套筒,于分别旋入4枚长度相当的椎弓根钉,调配骨水泥置入椎弓根钉内,经皮下安放预弯后的固定棒,撑开复位、旋紧螺母固定,C臂X光机正侧位透视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骨水泥弥散良好,椎弓根钉在位,1号可吸收线缝合腰背筋膜,清点器械敷料无误,4号丝线缝合皮下皮肤。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对新鲜骨折的椎体顺利完成空心椎弓根钉内固定及骨水泥注射填充。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者20例,术后48~72h内疼痛明显缓解6例,术后一周疼痛缓解2例。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能自行行走,接受随访28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25例未再出现疼痛,占89.29%,3例在随访4~6个月时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占10.71%,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和继续腰部功能锻炼后好转。本组13例中有脊髓和神经根轻微症状的患者均好转。所有的病例无骨水泥反应、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外伤至脊柱的损伤,造成心理压力大,产生紧张、恐惧、悲观、抑郁心里,加上老年人常有孤独失落感,结合这些心理特点。护士应关心和安慰老年患者,不要直呼床号、姓名,应以长辈的尊称,让老年患者感到亲切,人格受到尊重,要耐心周到的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同时争取患者家庭的支持,尽量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1.2生活指导 因老年人唱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需要做好饮食指导。由于患者脊柱损伤,术前应长时间卧床,容易造成便秘,所以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嘱咐患者多饮水,多进水果及蔬菜类食物,避免便秘、腹痛及腹胀的发生。如有排尿困难的患者,应及时导尿。

3.1.3完善各项检查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心、肺、肝、肾内脏器官疾患,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易使治疗复杂化,因此,及时做好各项检查,心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3.1.4肺功能训练 老年人肺功能相对较差,术前需要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吹气球等活动,如何有效的咳嗽、深呼吸等训练。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并且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头晕、出冷汗等血流量不足的现象。

3.2.2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由于术中牵拉、挫伤或硬膜囊外血肿,易造成脊髓损伤,此外脊髓对缺血及术中刺激耐受性差,可能也是脊髓损伤的原因。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或消失、大小便失禁,患者清醒后,立即检查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检查方法:牵引患者某个脚趾让患者判别,评价其感觉。让患者活动双下肢并与术前比较,评价肌力是否正常。如出现双下肢麻木、足趾活动障碍或伴有神经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3.2.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手术后立即加强监护,加强翻身及拍背,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深呼吸锻炼,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雾化吸入,翻身时必须要整个躯体同时转动,保持脊椎过伸位,避免脊椎扭曲,以防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术后常规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管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注意功能锻炼,从而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3.2.4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恰当合理的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的功能锻炼,对于促进代谢,维持和增强体力,预防并发症和改善肢体功能十分重要,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老年性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和接受力下降,护士在指导其功能锻炼时,要耐心讲解,多示范,使患者掌握有效的锻炼方法。麻醉效果消失前给予被动训练,指导患者家属按摩四肢肌肉,活动四肢关节,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当天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踝、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第2d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支腿抬高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增加抬高度数及停留于空中的时间,先单腿先单腿再双腿,3次/d,10~20下/次,术后第5d进行五点式腰部功能锻炼,方法:患者仰卧于床上,以双肘部、双足根部及头枕部为支撑点,尽量用力向上挺起腹部,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以做到最大幅度为宜,维持3~5s后平缓躺下,不断循环,次数及强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术后3w根据患者情况再结合按卧位-坐位-站位-行走过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站立时保持腰部直立,循环次数以个人情况而定。

4出院指导

佩戴腰围等腰部保护支具3个月,此3个月内不负重,半年内不宜从事体力劳动或弯腰提重物,避免大幅度弯腰扭腰运动,以免引起腰部再次受伤,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X线片,如有不适及时随诊。适当参加户运动,多接受阳光照射,长期服用预防骨质疏松药物,钙剂+维生素D +骨吸收抑制剂,三者联用。

5 讨论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微创椎弓根钉术加骨水泥强化作为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已应用于临床。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迅速缓解疼痛,重建椎体强度与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尽快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椎弓根钉进入椎管或者骨水泥渗漏到脊柱旁或椎管内,可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2]。因此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肌力、反射及排尿、排便情况。如发现双下肢感觉麻木、肌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肺栓塞情况少见,主要是由于骨水泥向椎管静脉渗漏引起,临床上出现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喘憋以及 紫绀、血压下降等情况应考虑肺栓塞存在,本组病例没出现上述情况。

微创椎弓根钉加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好,而且疗效持久[3]。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患者能够耐受[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康复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屈燕铭,黄仁辉.骨水泥强化对老年性腰椎骨折患者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19-2920

[2] 胡明,黄凤山,李大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钉道治疗伴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4);340-344

第4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Key words】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Intraoperative care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脊柱退行性疾病日益增多,困扰着广大病员。目前针对腰椎退行性侧弯、腰椎不稳症、腰椎退行性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往往保守效果差需手术干预,目前的手术疗法主要有后外侧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等传统的融合方法,具有需剥离肌肉、破坏脊柱的稳定结构、最终残留顽固的腰背疼痛等,有学者甚至称之为“融合病”[1]。在传统椎体间融合的基础上已发展形成多种微创椎体间融合的新技术,目前常见的微创椎体间融合有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等,据报道疗效满意[2-4]。我院从2012年7月至今采用经皮斜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例,近期效果满意。此手术方法不同于传统手术,高质量的术中配合对手术成功尤为重要,现就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岁,均表现为顽固性的腰背疼痛而无下肢神经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经过严格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其中2例为腰椎退行性滑脱,1例患者为退行性侧弯,1例患者为医源性腰椎不稳症。

2术前准备

2.1心理准备该手术是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对此缺少认识、存在疑虑,特别担心手术是否会成功。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d访视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该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疗效,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介绍成功病例,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减轻其思想负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手术方法、手术、配合要点等,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鼓励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2.2物品准备器械护士于手术前日备好手术中使用和备用的器械,包括脊柱外科常规器械及OLIF特殊器械-美国Amendia公司提供的ZeusO椎体间融合器及SAVANNAH-T椎弓根螺钉,另备“c”臂x线机、铅衣、铅颈围、俯卧位的翻身枕及俯卧位垫。

3手术配合

本手术是新开展手术,所开展的4例手术都由同1名器械护士与同1名巡回护士配合手术,手术前1w,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主动向医生了解手术方案.熟悉手术步骤,反复学习并掌握本手术专用器械的名称及使用方法与使用顺序。

3.1巡回护士配合

3.1.1巡回护士术日调节室内温度至22-24℃,在手术室门口热情接待病人并认真核对,用亲切的语言消除病人紧张或恐惧的情绪,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并协助麻醉工作。检查电刀、双极电凝、吸引器等确保其性能良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将各种用物准备齐全,以免延误时间,影响手术,如明胶海绵、骨蜡等。

3.1.2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给患者双眼涂上红霉素眼膏,使上下睑合拢,再覆盖眼贴,防止俯卧位后眼球外凸、角膜干燥;轴线翻身俯卧位于俯卧位垫上,两肩胛及髂前上棘处用软枕垫高,恢复脊柱的生理前凸。置时脊柱应保持平衡,避免旋转和扭曲,尽量使病椎处于水平位,有利于“C”臂X线机透视,同时保持胸腹部悬空,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头偏向一侧置于C型喱头圈,口鼻处于头圈空隙处,保护双眼、颧骨、耳廓不受压;双臂向头部自然弯曲,用束臂带固定于搁手架上;保护阴囊不受压;膝关节屈曲15-30°,踝部保持自然使足尖自然下垂。

3.1.3术前定位术前定位是否正确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在术者定位时,及时配合术者调整患者及“C”臂X线机的位置。透视正位须确保两侧椎弓根影处于对称位置,透视侧位须确定椎间盘倾斜线。

3.1.4手术人员及患者的防护本微创手术是全程在“C”臂机监测下完成的,参加手术的人员须穿铅衣、系铅颈围,患者的非手术区域必要时用铅衣覆盖,尽量减少放射线对手术人员及患者的损伤。

3.2器械护士配合

3.2.1器械护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熟悉手术方法、手术步骤、专用器械的名称及使用方法与使用顺序,手术日提前30min洗手,认真检查各种物品灭菌效果及器械是否齐全,整理器械,按手术顺序依次排列整齐,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所有器械、纱布和带棉的数目并登记。术中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默契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行椎间盘摘除需用神经剥离子及带棉保护硬脊膜,防止损伤脊髓;内固定操作时需将植入物和各种配套工具有序地递给术者。脊柱区域血循环丰富,加之松质骨不易止血,为保证手术野清晰,对松质骨出血需准备骨蜡止血,对椎管内静脉丛出血,用双极电凝止血或填塞明胶海绵,并保持细头吸引器通畅。

3.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术中“C”臂X线机需正、侧位交替摄片,无菌单铺放要合理,用无菌仪器套包裹“C”臂X线机的荧光增强器,保持术野无菌。在每次调整“C”臂X线机位置进行摄片时,及时提供双层无菌单遮盖“C”臂X线机的X线管,防止污染手术野。术中随时监督手术医师术中无菌操作,严防污染。

4小结

OLI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微创、对椎旁肌肉影响小、不破坏脊柱骨性结构、理论上可降低临近节段的退变、术后可早期活动等优点,但其也存在适应证相对窄,医患需暴露于X线下等缺点。本手术是最新开展的微创技术,熟练的高质量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组病例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随访临床疗效、融合率等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及进一步的随访。

参考文献

[1]Schwender JD,Holly LT,Rouben D P,et a1.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initial results[J].J Spinal Disord Tech,2005,18Suppl:S1-6.

[2]Lowe TG,Yahemia AD.Unilateral transforaminal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 n [J].Clin Orhop Relat Re s,2002,394:64-72.

第5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Can-Help系统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7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Can-Help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Sextant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screw system was used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the Can-Help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system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8 months.Th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X-ray exposur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Key words] Thoracolumbar fracture;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Can-Help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胸腰椎骨折在R床上比较常见,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均可导致胸腰椎骨折的发生。胸腰椎骨折临床结局通常较差,死亡、截瘫等均是其可能的临床结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都有着较大威胁。近些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通常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包括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疼痛程度轻、病情恢复快等[1-3]。目前微创内固定技术应用较多,疗效不一,而关于不同微创技术疗效比较的报道比较少。为此,本次研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属于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椎间盘均无明显损伤;将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大于2周、需要进行前路减压的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合并多发伤或者多发骨折者排除。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常规组:男女患者之比为23∶20,年龄22~68岁,平均(45.25±3.74)岁;实验组:男女患者之比为24∶19,年龄21~69岁,平均(45.63±3.5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实验组:采取Can-Help微创椎弓根系统治疗。术前选择全身麻醉方案,患者采取俯卧,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对伤椎体表进行定位,将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体表进行投影,并进行消毒、铺巾处理[4]。选择椎弓根体表标志为中心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切口长度为2.0 cm左右),并将软组织扩张管插入,之后将工作套筒拉钩置入,进行电凝止血处理[5]。在头灯辅助下显露出伤椎上、下椎体的关节突关节与横突部位,采用中空穿刺器穿刺进入椎弓根部位,之后进行透视确认,将内芯拔出,将定位导丝插入,并将穿刺器拔出,再次确认,沿导丝旋入中空丝攻,并Can-Help系统置入。之后采用持棒器将已经预弯的纵棒夹持,将纵棒插入,旋入螺帽,固定牢固,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处理[6,7]。

常规组:采取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将导丝分别置入伤椎的上椎与下椎双侧椎弓根部位,直至椎体前中柱,作4个长度为1.5~2.0 cm的手术切口(以导丝为中心),并严格将工作套筒、扩张管、开口器、开路器等通过保护套筒钻入椎弓根,将Sextant系统椎弓根螺钉拧入,将置棒器进行安装,并置入连接棒后撑开,矫正畸形后将螺帽拧紧并固定,另外一侧安装方法同上,并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对固定后的位置进行确定,复位满意后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缝合[8-10]。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手术期参数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

1.3.2 影像学参数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由伤椎头侧椎体下终板与伤椎尾侧椎体上终板夹角构成)[11]。

1.3.3 ODI指数 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取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比较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OD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ODI指数明显优于常规组(P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愈合快、疗效好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取代了跨关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等传统术式的统治地位,目前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疾病应用最广泛的方案为单轴向螺钉系统,这是由于该类方案可实现有效复位,多轴向螺钉系统主要适用于脊柱矫形手术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但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微创的需求,该类操作系统也逐渐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12-14]。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来说,上述两种微创治疗方案各有利弊,但是长期以来,Sextant系统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较为普遍[15]。

本次研究对常规组患者采取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对实验组采取Can-Help微创椎弓根系统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Cobb角、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表明两种系统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效果更佳。Can-Help 系统的单轴向螺钉内固定原理与开放性手术较为相似,同时其特有的撑杆器对防止术后矫正角的丢失也有明显效果,因此有着更好的复位效果。此外,Can-Help 系统在安置时采用通道置入,可有效节省手术时间。Sextant 系统被应用到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治疗中后,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有研究发现,Sextant 系统的矫正效果不及单轴向螺钉,术后伤椎前缘矫正丢失角较大。Sextant系统采用的4钉固定,可发生悬挂效应和平行四边形效应,刚性较差,当应力集中到4 钉固定上时矫正角度极易丢失,甚至发生断钉、退钉等事件[16]。有研究[17]认为,Sextant 系统未融合关节突也是矫正效果丢失的重要原因。还有研究指出,Sextant 系统的万向钉应变性较差,与连接棒之间的正交效应得不到保证。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术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角、ODI指数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证实了Can-Help 系统的微创特性更为明显,这也与相关文献[18]报道结论一致,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采用Sextant系统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万向钉无法随着棒形状的变化而与棒保持正交效应,且该类操作方案缺乏撑开的装置,使得无法进行复位操作,仅仅能够借助复位与预弯棒和螺钉相互结合产生的悬衔作用进行复位操作,进而使得矫正效果下降[19,20];另外,治疗过程中适用的螺钉类型均为万向钉,在连杆之间无法上横连杆,导致实际治疗过程中无法进行关节突融合操作,使得术后患者远期椎体高度具有较高的丢失率[21,22]。

Can-Help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其具有适合内固定微创置入与有效矫正后凸畸形等优势,并适合进行内固定置入采用工作通道的原理,植入后可在直下将微创置钉操作程序进一步简化,有利于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以免较长时间进行X线暴露。另外,其复位系统的特殊性有利于内固定适合撑开前柱,可对后凸畸形进行有效矫正;单轴钉涉及原理相比较多数的开放手术内固定系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复位效果的优势更佳,手术治疗后可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有效维持,以免出现矫正丢失情况,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综上可知,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Can-Help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辅以临床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罗亚平,常小波,王勤业. 后路胸腰椎微创手术术前定位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 实用骨科杂志,2016,22(8):721-722.

[2] 王军,黄健,郭伟康. 微创经皮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 31-32.

[3] 朱烨,陈剑,何登伟,等. 创伤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呼吸衰竭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6, 14(11):1848-1850.

[4] ⒎煽。何登伟,朱科军,等. Wiltse 入路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7):644-647.

[5] 蒋毅,吴磊,左如俊,等. 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行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的初步报告[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5):428-433.

[6] Qi L,Li M,Zhang S,et al. C1-C2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old odontoid fractures[J]. Orthopedics, 2015,38(2):94-100.

[7] 晏怡果,王文军,欧阳智华,等.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 Quadrant 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204-208.

[8] Ravikanth M,Babu TVS,Chandrasekaran A.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short segment posterior fixation,spine[J].Comparison Between Short And Long Segment Tran-spedicular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2016,12(96):12-13.

[9] 周竖平.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评价[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4):694-695.

[10] 钱玉强,王强,彭俊,等. 3DC型臂X线机在PVP和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5):521-522.

[11] 张结合,张滟,任戈亮,等. Quadrant系统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5,14(4):576-579.

[12] Picazo DR,Villaescusa JR,Arnaíz JM. Management of non-traumatic thoracics verteb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female with previous malignant tumor[J].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4,12(9):89-91.

[13] 熊永发,闫飞,代端明,等.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骨折术中X射线放射情况分析[J]. 家庭心理医生,2014,10(8):281.

[14] 严坚强,孙奎,梁必如,等. 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临床应用[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杂志,2014,20(12):123-124.

[15] 吕荷荣,刘克昌. 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 中医正骨,2014,26(10):40-41.

[16] 杨晋才,海涌,关立,等. 自制环锯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J]. 脊柱外科杂志,2015,12(6):351-355.

[17] 梅伟,王春丽,王庆德.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0):103-104.

[18] 齐海亮,高景,史淑娟,等. 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7):588-592.

[19] 陈国平,洪天禄,李淑葵,等. 改良微创 TLIF 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J]. 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0):923-926.

[20] 陈国平,洪天禄,李淑葵,等. 腰椎微创手术器械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6):537-540.

[21] Terada Y,Toda H,Hashikata H,et al. Treatment of non-traumatic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A report of five cases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urological Surgery,2016,44(8):669.

第6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 空心椎弓根螺钉 微创技术 经皮穿刺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C形臂

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失稳症及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是近年来脊柱固定方法的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由于其风险系数相对较大,关键环节要求技术精确。对术者要求较高,致其未能广泛开展。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经过随访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2岁。车祸伤16例,建筑坠落伤8例,其他伤6例。骨折节段T11~L3,其中T11 2例,T12 9例,L1 8例,L2 6例,L3 3例、同时有T12、L1 2例。外伤至手术时间2小时~2周,平均3天。

手术方法: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俯卧位,术野常规消毒,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伤椎上下各一椎体双侧椎弓根入路。导针经皮穿刺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确定进针点及进针角度,深度。导针深度达椎体前1/2处。沿导针旋入工作套管于椎体后缘前方约1cm处,空心钻沿导针扩孔达椎体前约2/3处。钻入空心椎弓根螺钉,4枚螺钉置好后,在棘突同侧切口下沿椎板后缘建立椎旁肌下隧道,安置2根纵行螺杆(已连接选择好角度螺帽),以保证椎体高度恢复,连接横杆。冲洗伤口后缝合皮肤。术后患者卧床休息1天之后可让患者腰围护腰下床活动。

结 果

经术中C形臂X线机下透视,术后与术前X线片及部分CT片对比,以及1个月~3年的随访,该手术临床效果满意。骨折复位满意,后突角由术前25°降至5.8°。椎体前缘生理高度平均由52%恢复至90%。

讨 论

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骨折的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尤其是脊髓,圆椎,神经根的彻底减压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手术有效恢复了脊柱的生理前突及生理高度,起到了恢复椎管矢状径及神经根管容积的作用。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是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扫描进行确诊。其适用范围包括腰椎滑脱症神经症状轻或CT示椎管无明显变窄者。对神经症状重者则列为禁忌,以常规手术彻底解除神经压迫为宜。

它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术中切口小,美观,创伤出血少,且无需广泛切开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从而避免了肌肉软组织剥离过多所导致的迟发性脊柱不稳。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等优点。对腰椎滑脱症,腰椎失稳症及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和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对术者要求该手术入路的解剖熟悉、操作熟练。

操作技术:首先是患者正确的,要求患者伤椎的平衡俯卧位并使透视所见正位两侧椎弓根与棘突对称,大小相等,上下终板平行,侧位的椎体垂直不偏斜。手术中穿刺点:一般侧位片针尖进入椎弓根1/2时,正位片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中央;侧位片针尖到椎体后壁2mm处,正位片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内侧缘,这是保证穿刺针不穿破椎弓根进入椎管的重要影像学依据。空心椎弓根螺钉尖理想位置在椎体中前3/4~1/2处,由后上向前下倾斜。

近年来,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的同时,微创手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而对广大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医务工作者对胸腰椎后路术式的深入研究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被结合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和内窥镜技术,从而开始被更多地应用于腰椎滑脱,脊柱骨折,腰椎失稳症,脊柱肿瘤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成为微创脊柱外科的基本技术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脊柱手术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7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微创介入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及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者;另排除心功能Ⅱ级以上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者及肺部感染急性期患者;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实验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1~68岁,平均(52.44±3.4)岁;病程2~9年,平均(5.20±1.64)年;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0~68岁,平均(52.42±3.2)岁;病程2~8年,平均(5.19±1.61)年;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对照组开展保守治疗,实验组则开展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及臭氧介入术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将垫垫在腰部,屈膝、屈髋。选正中线,在其旁边开8~10cm,作进针之用,局麻,冠状面与穿刺针之间呈45°角。通常情况下,当穿刺至椎间盘时,患者会有较明显柔韧感,针尖位置在左右中点、椎间盘中央髓核部位及中后1/3处为宜。通过开展CT薄层扫描,能显示针尖位置及穿刺针行径,再对针尖进行调整,直至位点理想,将激光光纤置入,分两点气化,各间盘发射能量为600~1200J。完成气化后,取5~15ml医用臭氧,缓慢注入(50μg/ml),开展CT扫描,且分别在手术前后,对比影像形态学变化。此时,大多能见盘内出现“空洞样”(3~4mm)变化,部分病例能见5~6mm变化;此外,观察椎管内臭氧的弥散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加注臭氧。完成手术后,卧床1~3d,然后佩戴腰围,起床适当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神经营养类、激素类药物;一些患者术后症状未有明显缓解,或术后3d时由于神经根水肿而有“反弹”情况发展,对此,可加用理疗、牵引等传统辅助手段治疗。

1.2.2护理方法

(1)术前护理入院后,叮嘱患者睡硬板床,做好保暖及心理护理工作,本组患者多有既往治疗效果不佳的经历,因此对臭氧介入治疗有着很高的期望,但由于对此方法了解不深,过于担心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疗效,内心会产生疑惑、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活动,将抽样治疗原理、过程及效果介绍于患者,另将所需注意事项一并告知;还可与传统手术作对比,从中将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掉,增强其安全感,提升其治疗护理配合度。将术前的常规检查工作做好,比如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常规等;术前做好体位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的训练,预防术后不能下床所引起的尿毒瘤、便秘等。受术中及术后特殊体位的需要,为最大程度提升患者对体位的耐受力,术前可积极引导患者开展卧位训练。术前沐浴1次,手术前4h禁水、禁食,并做好镇痛、镇静处理。(2)术中护理配合积极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将各种急救器材、药品准备好,心电监护,术中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做好心理护理,随时对患者进行询问,若存在不适,即刻告知医师,做好处理。当患者进入CT机操作台时,需要将体位摆好,首先在CT引导下,准确定位穿刺部位,并做好CT机位以及穿刺部位角度的准确记录,除此之外,还需准备好纸和笔,尤其是用于在患者身上划线的油性笔。对机位进行调整,将相关线条划好,开静脉通道。准备好穿刺材料,常规消毒,将臭氧机启动,且将臭氧浓度调整好,将其维持在60%。医师操作中,需对患者神志、呼吸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及时询问患者,方便患者状态的实时掌握,尤其是在输注胶原酶操作时,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由于胶原酶实为一种提取于细菌中的蛋白质,因而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在运用CT机进行相关操作时,需要将急救药物及抢救机械准备好,防范于未然。在完成手术后,需用敷贴,将穿刺部位贴好,在进行翻身时,动作需轻柔。避免翻身后,腹部垫枕掉落,血液冲入,而导致体位性低血糖。翻身后,需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检查,并对运动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做好记录。(3)术后护理完成手术后,叮嘱患者取平卧位,睡硬板床(6h),卧床休息(24h),在3d内,除了大小便外,尽可能不下床活动。卧床休息能够减轻腰椎的纵向压力,消除或减少椎间盘压力,预防椎间盘再度移位,加速纤维组织形成,促进康复。(4)术后观察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对穿刺点位置有无红肿、出血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另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下肢麻木程度改善程度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症状评定内容为神经根水肿、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黏边等。依据直腿抬高试验对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2]:经直腿抬高试验,如果>70°,皮肤感觉与肌肉力量均恢复正常,腰腿痛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即优;若直腿抬高试验>70°,适当劳累后,腰腿会出现偶发性的疼痛症状,但适当休息可缓解,药物与下肢疼痛症状不受限制,即良;若直腿抬高试验增高<70°,有着比较频繁的疼痛症状,活动受限,即为可;若疼痛症状未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无改善,即差。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9.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腰疼疗效评分对比

两组入院时腰疼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实验组腰痛评分效果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实验组神经根水肿、椎间隙感染、神经根黏连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均低于后者(P<0.05)。

第8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阶梯式康复护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恢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43-01椎间盘镜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性高、伤口小、术后疼痛轻微、离床活动早和恢复快等优点。术后神经根受压因素解除,疼痛症状得到改善,而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短则1-3个月,长则1年。据报道,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不可能通过手术修复的[1]。正相反,手术可能导致肌肉和(或)神经的损伤造成术后肌肉的萎缩,因此术后患者需有计划的进行腰背部的功能锻炼才能完全康复。本研究主要对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病程4-19年。按照抽签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受累位置及直腿抬高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采用同一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内容:

1.2.1手术前康复护理患者入院后教会患者在术后24h需要做的康复训练及如何正确戴腰围和术后正确起床的方法。

1.2.2手术当天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运动,主要的训练项目有:①被动和主动直腿抬高,5-10次/组,2-3组/d,此练习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②足踝泵练习,清醒时尽可能多做,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③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痛苦时尽量多做,大于500次/d。

1.2.3术后24h观察组患者可佩戴腰围下地站立、行走,继续进行术前的康复训练项目。

1.2.4术后2-7d患者一般住院4-7d,在这期间除了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在无不适得情况下逐渐增加站立和走路的时间。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

1.3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使用疗效评定标准主要按照Nakai C4级评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2]:①优:症状与体征完全改善,完全恢复正常工作;②良:症状与体征基本得以改善,劳累之后偶尔出现腰部及下肢酸痛症状,但可恢复正常工作;③可:症状与体征改善比较明显,遗留轻度腰痛或者下肢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与正常生活;④差:治疗前后并未见显著好转。

1.3.2腰痛病情恢复情况评价主要采用贺续珊改良的Fairbank JC“腰痛病情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定[3]。

第9篇:腰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开放术式;腰椎退行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c)-00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with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reating 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 admitted in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TLIF.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ngth of stay and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respectively were 88.4% and 90.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ngth of stay and VAS scor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TLIF; Open surgery; 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腰椎自然老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临床表现以腰痛、下肢疼痛、大小便与障碍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神经功能损害,丧失自理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干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得以广泛应用,较传统开放性手术,其创伤小,疗效理想,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1]。鉴于此,该研究整群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接诊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诊的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研究对象均有严重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且经保守治疗3个月病情无明显好转,影像学表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0.5±4.6)岁;病变部位:L4/5节段23例,L5/S1节段20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0±5.4)岁;病变部位:L4/5节段26例,L5/S1节段17例。全体患者均无腰部手术史,已排除腰部畸形、肿瘤等情况,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式治疗,即:患者于全麻状态下取俯卧位,以后正中为入路,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向病变节段椎板和关节突置入椎弓根螺钉后,结合神经关节受累情况,切除椎间盘与部分椎板与小关节突,清除硬膜囊与神经根附近病变组织。将切除的自体骨质重新切割后置入椎间,根据椎间大小选取1根相应的cage,装进自体骨后置于椎间,固定完毕后拧紧螺钉[2]。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术治疗,即:患者于全麻状态下取俯卧位,借助透视镜在体表标记病变部位。取腰部一侧与减压侧多裂肌外侧作纵切口,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建立工作通道。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于通道内完成手术操作(与对照组一致),完成手术操作后取出工作通道,置入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完毕后拧紧螺钉。

1.3 统计指标

统计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直腿抬高≥60°,疼痛感完全消失,下肢感觉、肌肉、运动完全正常。有效:直腿抬高≥40°,疼痛感明显缓解,下肢感觉基本恢复,肌力4级,运动轻微受限。无效:较治疗前疼痛、跛行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

1.5 统计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数据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病变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直至中后期,腰腿部有明显疼痛感,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后才引起重视。临床对其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或手术,缓解疼痛症状,并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用药治疗虽能在短期内有效缓解症状,但针对神经受压、症状严重者治疗效果则不甚明显,需尽快实施手术,清除压迫神经的病变组织,保护神经,解除症状。

开放式经椎间孔间融合术是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椎间盘,减轻腰椎病变节段压力,通过重建腰椎,保护受损神经来解除疼痛、行动受限等症状。为确保重建具备腰椎的稳定性,在清除致压组织后还会用螺钉或介入体内固定[3]。手术操作复杂,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术后康复。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开放术式术虽能有效治疗疾病,但术中出血量大,患者术后需长时间住院。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微创技术的引进使传统经椎间孔间融合术迎来革新[4]。微创经椎间孔间融合术切口小,于建立小通道中完成手术操作,降低了软组织受损风险,术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更易恢复。有研究人员对上述两种术式的椎间融合率进行对比,发现随访3~5年,两种术式椎间融合率无显著差异,大部分患者均能实现完全骨性连接[5]。

随着腰椎退行性病变发病率逐年递增,其治疗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曹正霖等人[6]经研究发现,弹性棒动态内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加强腰椎稳定性,治疗优良率为80%。陈国平等人[7]则采用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证实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不过直视下手术技术要求高,临床需酌情使用[7]。在该组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90.7%,P>0.05,故认为两种手术疗效相当;观察组手术时间(131.4±38.6)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02.6±22.7)min,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则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较开放术式,微创手术虽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少,疼痛感解除效果理想,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故优势更明显,该研究结论与现有报道内容基本吻合[8]。

综上所述,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均能取得理想效果,微创手术更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赖征文,李敏,熊卜贵,等.微创改良TLIF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0):816-819.

[2] 冯硕,田伟,刘波,等.髂嵴高度与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的探讨[J].山东医药,2014(38):63-65.

[3] 吴浩,陈永杰,张璨,等.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华医学杂志,2014(23):1764-1768.

[4] 张学良,王文己.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3):8580-8583.

[5] 申练兵,谭俊铭,何翔,等.腰椎退行性病变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76-677,679.

[6] 曹正霖,周守国,黄耀渠,等.弹性棒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期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82-84.

[7] 陈国平,洪天禄,李淑葵,等.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4):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