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原创音乐大赛精选(九篇)

原创音乐大赛

第1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到了18世纪,音乐家之间的音乐演奏对抗赛时常出现,著名的如亨德尔与斯卡拉蒂、莫扎特与克莱门蒂、贝多芬与沃尔夫等。

19世纪的欧洲各地也时兴举办各种合唱与乐队比赛,最早的国际音乐比赛为俄国钢琴家A·鲁宾斯坦于1890年在圣彼得堡自费创办的国际钢琴与作曲比赛(此赛事后于1910年停办)。

20世纪后,各种比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至今大约有一百多个,其举行的日期与方式各有特点,比赛项目有钢琴、小提琴、声乐、室内乐、指挥、作曲等。参加者需先报名,待批准后,在评委与观众面前演奏指定的曲目与自选曲目,最后评出各种奖项,诸如大奖、一、二、三等奖、特别奖、金(银)牌奖以及奖状(证书)等。由于各比赛的授奖方式与界定名称的不统一,所以以上有些奖项在运用上有时含义有些不同,下面大致介绍一下。

大奖:一般称最高的奖项(如一等奖)为大奖,但也有的比赛将一、二、三等奖均称为大奖,另外还有对最佳者授予大奖称号,其次再分一、二、三等奖的;特别奖:大多数比赛用于等外的奖称;金(银)牌:作为附加奖励,一等奖授金牌,二等奖授银牌,有的比赛对于进入最后一轮比赛的等外最佳者进行表彰时也发给金(银)牌奖称;奖状(证书):凡参加比赛者发给一种说明参加比赛通过轮数的证明书,一般只发给未入选的参加者,也有只发给通过预选者的。还有一种无头奖的二等奖,有些比赛没有头奖(也有缺二、三等奖的),这是因为评委们感到此次赛事的水平没有达到既定的要求而不授予最高奖项,若特此将二等奖看做一等奖是不正确的理解。

1957年,国际音乐比赛联合会成立,音乐比赛逐渐得以规范与健康发展,下面就对一些著名的国际比赛做一简介,以期对小演奏家们参赛有所帮助。

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Carl FIesch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最早创立于 1945年,起初只是一个国内性质的比赛。真正的第一届国际小提琴比赛则是在 1968年作为伦敦音乐节的一部分开始举办的,以后隔年举办一届。中国小提琴家薛伟于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比赛中获得最优秀演出奖。

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Genev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1933年设立,每年举办,比赛项目有大提琴、管风琴、长笛、双簧管、室内乐等,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比赛。中国钢琴家顾圣婴曾获 1958年该赛事钢琴比赛二等奖(无一等奖),圆号演奏家韩铣光获1960年该赛事银质奖。

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家比赛(Besancon Youth International Conductors Competition)

1951年在法国设立的一项著名的指挥类比赛,于每年的9月份举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于1959年获得该赛事一等奖,中国指挥家水蓝于 1987年获得第37届比赛的第二名。

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比赛(Budapest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原为1933年创立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1948年后改用现名。其下属的各种比赛还各有专称,如埃尔凯尔声乐比赛、李斯特—巴托克钢琴比赛、卡萨尔斯大提琴比赛、西盖蒂小提琴比赛、韦伊奈室内乐比赛等,且均不定期举办。中国钢琴家刘诗昆曾获1956年钢琴比赛三等奖,小号演奏家聂影在 1984年的小号比赛中获匈牙利作品演奏特别奖,蔡妮获伴奏奖。

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Marguerite Lon Jacques Thibaud International Piano,Violin Competition)

由著名法国钢琴家M.隆与小提琴家 J.蒂博于1943年创办于巴黎,原为三年一届,1949年后隔年举办一届。中国钢琴家李坚曾在1981年的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International Violon Competition,Jean Sibelius)

1965年设立于芬兰赫尔辛基,五年一届,参赛者年龄为16到33岁,名次设一至八名,第一名可与芬兰广播交响乐团举行联合公演。中国小提琴家胡坤曾获1980年第四届比赛的第五名。

法国广播电台国际吉他比赛(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Guitar Competition)

1959年设立,每年10月份举行单项比赛,由法国广播电台主办。其项目既有演奏比赛,又有作曲比赛,其进行方式较独特,参赛者先送录音带,每年选出最好的四到五名到巴黎参加公开比赛。该赛事可以说是吉他比赛中最著名的,当今众多的吉他演奏名家大都是此赛事的头奖获得者,如A.庞塞、 T.桑托斯、渡边范彦、山下和仁等。

舒曼国际音乐比赛(Schumann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1956年为纪念 R.舒曼逝世100周年在原民主德国的柏林设立,每年举办,主要项目为声乐与钢琴比赛。中国钢琴家周广仁曾在首届比赛中获第八名;歌唱家黎信昌获1960年声乐比赛第四名,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获1960年弦乐四重奏比赛第四名。

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Tchaikovsky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1958年创办,开始只设钢琴与小提琴,后又增设了大提琴与声乐,四年一届,曲目侧重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国钢琴家刘诗昆在第一届比赛中获二等奖,殷承宗在第二届比赛中获二等奖。

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Queen Elisabeth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of Belgique)

原为 1929年成立的以“伊丽莎白皇后音乐基金会”主席 名字命名的伊萨伊小提琴比赛。其第一届的头奖得主便是后来的小提琴大师伊斯特拉赫,第二届为钢琴赛,头奖获得者后来也成了蜚声国际乐坛的钢琴家,他就是吉列尔斯。1951年后比赛改用现名,并按第一年钢琴、第二年小提琴、第三年作曲、第四年休整的次序循环进行。1985年该赛事的小提琴比赛上,中国台湾的胡乃元获第一名,大陆的胡坤获第四名。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International Frederic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1927年在波兰华沙设立,每五年举办一届,比赛曲目以肖邦作品为主,第三届以后因二战而中断,1947年后恢复,1955年起仍按每五年举办一届。中国钢琴家傅聪曾获1955年该赛事第三名,李明强获1960年该赛事第四名,刘亿凡获1980年该赛事特殊奖。

日本国际音乐比赛(Japan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1981年由日本演奏联合会创办,每三年举办一届,是一个比赛项目丰富的大型国际比赛。中国小提琴家薛伟曾在 1983年第二届比赛上获第三名,钢琴家杜宁武获钢琴比赛第五名。

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ARD Internationaler Music Competition Munich)

1952年在原西德的慕尼黑创立,第一届只有钢琴、管风琴、小提琴与大提琴四个项目,后逐渐增至二十六个项目,每年除必赛钢琴与声乐这两个项目外,同时还设其他项目。

朴次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International String Quartet Competition)

1979年在英国设立,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男子四重奏组在 1982年第二届比赛中获梅纽因奖,中央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获评委会主席奖, 1985年第三届比赛上,上海音乐学院弦乐四重奏组获第二名。

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InternationaI Violin Competition Premio Paganini)

1954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创办,每年举办,是著名的国际小提琴赛之一。1987年,17岁的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即获得第34届比赛的金牌。

利文特里特比赛(Leventritt Competition)

1939年由纽约利文特里特基金会创办,以纪念律师和音乐赞助人埃德加.M.利文特里特。比赛项目由小提琴与钢琴交替进行,其奖励主要是提供与重要管弦乐团合作的系列演出以及一定的酬金与录音合同。

第2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个人档案

姓名:白留刚

兴趣:听音乐、看书、上网、打篮球、网球、跆拳道等。

座右铭:做不到,并不代表永远都做不到。

最有印象的电影:《导火线》

喜爱的音乐类型:R&B

喜爱的音乐人:周杰伦

喜爱的演员:刘涛、刘亦菲、成龙

喜爱的运动:打篮球、网球、跆拳道

喜爱的歌曲:《爱我别走》、《转角爱》

参赛宣言:我只是想用我的快乐,我的活跃让更多人感受音乐,关注音乐,认识阳光音乐,同时也认识我这个运动阳光男孩。

小编印象:

白留刚,如同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名字一般。他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喜爱听音乐、上网,他同样喜欢打篮球和网球,为了健身,他还专门学习了跆拳道,这个运动型男生碰上好书了也一定要读一读。不过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的是,他比其他人多一点自信,勇于向大家介绍自己,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次活动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机会,我要试一试。”想法明确,目的简单,是机会就应该把握,亲身参与才有乐趣。

小编印象:

从小就很喜欢唱歌的李静,虽然没有条件接受专业训练,但并没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李静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店,闲暇之余还是会唱唱歌,写写词。这次参加第三届网络音乐节原创歌手的比赛也是想通过这个平台、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认识她,她说:“不管这次比赛结果如何,我还是会继续我自己的喜好,写写歌词,唱唱歌,用歌声来表达我的感情。”

个人档案

姓名:李静

兴趣:唱歌、上网、创作

座右铭: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最有印象的电影:《丑女大翻身》

喜爱的音乐类型:抒情类

喜爱的音乐人:那英

喜爱的演员:吴君如、周星弛

喜爱的运动:羽毛球

喜爱的歌曲:《好男人》

参赛宣言:有了音乐的陪伴,从此我不会再觉得孤单。

个人档案

姓名:齐林

兴趣:比较广泛

座右铭:没有什么不可以!

最有印象的电影:《母亲》

喜爱的音乐类型:抒情歌曲

喜爱的音乐人:黄家驹

喜爱的演员:蒋雯丽、李幼斌、于荣光

喜爱的运动:爬山、游泳

喜爱的歌曲:《不再犹豫》

参赛宣言:畅想在音乐的舞台,用音乐抒发自己的心情。

小编印象:

齐林,来自陕西赛区的一名创作型歌手,带着他的作品《鼓起勇气爱你》登上了第三届网络音乐节的舞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一男孩暗恋一个女孩,每天放学后默默地跟着她,静静地把她送回家,突然有一天女孩在男孩的视线里消失了,再也不曾出现,经打听才知道女孩已经转学了,男孩为此伤心了许久。这男孩正是齐林本人。

个人档案

姓名:徐强

兴趣:看书、听音乐

座右铭:永不言败!

最有印象的电影:《保镖》

喜爱的音乐类型:流行乐

喜爱的音乐人:张学友

喜爱的演员:张国荣

喜爱的运动:网球

喜爱的歌曲:《祝福》

参赛宣言:放飞音乐的梦想,不必在乎结局,因为我在享受和音乐相伴的每一分钟。

小编印象:

小时候的徐强就非常喜欢跟着收音机学唱歌,越学越过瘾,到了后来尽管父母不是很支持,但是他还是毅然地选择了音乐这条道路。徐强的创作灵感来自身边朋友的爱情和自己的经历,他说:“看多了、听多了,就很有体验,所以为我写一些比较伤感的情歌做了一定的铺垫,我就想写出适合大众情怀的歌,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大家的共鸣,觉得听到我的歌,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自己好像也是这样的。”

个人档案

姓名:蒙冰

兴趣:唱歌、魔术、运动、睡觉、吃饭

座右铭:我的右边是墙!

最有印象的电影:《大话西游》

喜爱的音乐类型:R&B

喜爱的音乐人:周杰伦

喜爱的演员:T-BAG

喜爱的运动:乒乓球、篮球、台球、羽毛球

喜爱的歌曲:《静》

参赛宣言:音乐这条路和其他几条路汇成了我人生的路,少了音乐,我的人生就不完整。

小编印象:

第一次听到了他的歌,是那首王力宏原唱的《两个人不等于我们》,蒙冰的声线跟力宏真的非常非常像,恰有那种深情和温和的金牛座的自然。蒙冰在前奏里加上了一段告白,让整只曲子的感觉非常有画面感,有了一种MTV的感觉,当然也就迥异于其他人的版本了。

听他的慢歌,觉得他应该是个喜欢安静低调的人,可是听完他对周杰伦一些歌曲的演绎和改变,才知道,他实际是非常有创意的,也是活泼幽默的。

小编印象:

一首《武汉姑娘吖》自问世以来在网上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因此袁娟这个名字在网上已经被众多网友所熟知。因为最初喜欢嘻哈说唱继而发展到自己创作,当知道有第三届全国网络音乐大赛之后,袁娟也报名并上传了这支由她自己创作《武汉姑娘吖》,没想到短短几天,这首歌曲就以不错的成绩成为华中赛区的第三名。袁娟很高兴自己的创作能够能得到网友们的肯定。

个人档案

姓名:袁娟

兴趣:电影、音乐、篮球、跳舞

座右铭:无止尽的努力、无止尽的谦虚、无止尽的忍耐!

最有印象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

喜爱的音乐类型:Hip-Hop,R&B,Funky

喜爱的音乐人:万臣

喜爱的演员:沈银河、卓别林

喜爱的运动:只要是运动都喜欢

喜爱的歌曲:《Never Say Goodbye》

参赛宣言:我要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音乐认识嘻哈说唱。

个人档案

姓名:尕让邓真

兴趣:电影、音乐

座右铭:态度决定一切!

最有印象的电影:朋友

喜爱的音乐类型:民族音乐

喜爱的音乐人:李泉

喜爱的演员:李连杰

喜爱的运动:篮球

喜爱的歌曲:《Yesterday》

参赛宣言:不要刻意在乎结果,在过程中努力地做自己喜欢的。

小编印象:

一位年轻的藏族歌手,却有着继承和传播古老藏族文化的热情,他怀着对古老文化的虔诚和对草原的依恋,先后创作了《雄鹰》、《草原女孩》等歌曲,并希望通过第三届中国网络音乐节暨全国网络音乐大奖赛将这份热情传递每一位热爱自然的人。尕说:“其实歌手唱歌不是凭着一副好的嗓音就可以的,唱一首歌就是给别人讲了一个故事。如果是欢快的歌那就是给人讲了一个高兴的故事,如果是悲伤的歌曲就好像在述说自己悲伤的往事,唱歌需要用情感。其实创作出来一样东西,只有是你骨子里的东西你才能把它做好,所以歌手必须经历过才能去创作。”

公告

第3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PK 全国歌手大赛

在前三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四届中国网络音乐节全国歌手大赛以“感动网络唱响真爱”为主题,继承并发扬严谨赛制和良性竞争机制的优秀传统,吸引众多的网络音乐爱好者积极参与。大赛采用网友投票为主、专家推荐为辅的方式,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既符合网络音乐主流特点,又能贴近时代反映网友心声,还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最优秀的选手和网络音乐作品。

大赛分为各地方和网络赛区,经历赛区初赛、赛区复赛、半决赛、全国总决赛等阶段。地方赛区设置华北、华南、华东和西部四个大赛区,每个赛区选择一个落地城市作为该赛区的具体承办方,组织该区域选手的比赛。同时设置全国歌手大赛官网,征集6家网站作为具体承办方,组织其用户通过官网参与网络赛区比赛。各赛区统一参赛规则、评奖规则,独立组织比赛,同期进行,选出共60位优胜选手和作品参加半决赛和决赛。最终,活动组委会在这60位选手中评出全国十大歌手、最佳原创作品奖、最佳人气歌手奖、最佳上镜奖、最佳潜质奖等多个奖项。

教育 音乐嘉年华

网络音乐嘉年华是中国网络音乐节的特色活动,组织全国歌手大赛的获奖选手和其他特邀歌手,在重点城市和校园开展歌手演出、器乐会演、音乐讲座、互动游戏等相结合的富有节庆色彩的娱乐活动。

在音乐节举办过程中,随着全国歌手大赛各分赛区优胜选手的陆续产生,在传统节日或者其他节庆期间,中国网络音乐节组委会将选择几个大城市和特色城市,在当地的文化广场或时尚街区空旷地带举办为期两天的“城市音乐嘉年华”,设计各种时尚、热烈的歌手演出、器乐会演、现场游戏等文化活动,并联合电信运营商、音乐网站等,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大主题开展多城市巡回演出。选择网络音乐活动基础较好的大学校园,组织大赛获奖歌手举办“校园音乐嘉年华”,与大学生激情互动。

娱乐 快乐音乐堂

快乐音乐堂是根据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状况和特点设计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孩子及成人的形式新颖、专业和趣味性并重的互动音乐普及课程。参与项目的专家横跨各个专业,其中大部分为从欧洲及美国留学归来,受聘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各专业精英,还有长期身处海外的外籍华人音乐家。他们对于中国目前的音乐教育状况十分了解,同时又吸收了大量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共同创建了这种特殊的快乐音乐教育方法,以期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和了解音乐本身,有利于身心的发展。所有快乐音乐堂的互动音乐课程,均突出互动、快乐、轻松、健康、参与等特点,使参加者充分体验健康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建立与他们的和谐关系。

专家评审团阵容

陈彤

著名音乐制作人,国内worldmusic领军人物。其音乐作品有张艺谋的《2008年申奥宣传片》,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多部影视作品及我们熟知的CCTV一系列的台标音乐,为孙楠、韩红、韦唯、金海心等众多知名艺人制作过音乐作品。

刘沁

资深音乐制作人,曾就职于滚石、百代等国际著名音乐公司,现任美国环球音乐版权公司音乐制作人,发行过《影子》、《爱很透明》、《距离》等多张专辑,为李宗盛、林忆莲、孙楠、谢晓东、周华健、张学友、那英等制作过音乐。曾经在中国音乐原创、青年歌手大赛中担任评委评审。

第4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再细读他正式出版的这一论著,更觉有写篇书评的必要。我从来都认为演奏家的理论高度与其表演立美的程度是相互辉映、交融的,对于段召旭的追求和选择,难道不值得支持和鼓励吗?

该论著的特色在于:

一是历史与逻辑的交互

段书以肖邦大赛的核心理念“肖邦精神”与“纯正性”作为逻辑基石,放在逻辑的起点与终点,贯穿全书,并将其置于肖邦音乐的发展及肖邦国际比赛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审视,使论点的展开、论域的递进既有论述的聚焦,又有历史发展的动态和相关视野的辐射力。从引言第一页始,“肖邦精神”与“纯正性”就被作者郑重推出。第一章第四节《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历史上的几次争议》都是围绕评委和参赛演奏家在比赛作品的弹奏中对“肖邦精神”与“纯正性”理解的不同,从而产生了分歧,导致评价的大相径庭进行了讨论。第二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演奏的美学分析》四首曲目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原则亦是紧扣“肖邦精神”与“纯正性”。在第三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判的主流意识》中,作者在第一节又集中全面地分析大赛对“肖邦精神”与肖邦演奏“纯正性”的倡导。第四章《不同演奏倾向的美学聚焦》分析的个性化表演,其参照对象还是“肖邦精神”与“纯正性”。

但是作者的笔触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让这一鲜明的聚焦点在历史的发展中、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展开。如在第一章论述每次比赛争议时,作者不只交待矛盾双方对核心理念理解的差异,还探究了其原由并从后续发展的角度展现了这些有异议的演奏家当今的现状。又如第三章第三节,作者把肖邦比赛的主流意识和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观念演变进行了相关的链接,找出大赛强调的“肖邦精神”与“纯正性”与表演美学流派的新古典主义的联系,突显其来龙去脉的历史轨迹。由此可见,点与面、核心理念与相关音乐文化时空发展的互动,使观点的阐明与展开,论述的层次与布局具有逻辑和历史的交互。

二是宏观与微析的结合。

作者在论著第一章花了三节的笔墨介绍1―16届肖邦国际比赛的全貌,包括比赛概况、评委和前三名获奖选手的具体信息,又在附录《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历史回顾》中图文并茂地加以翔实罗列。给读者对大赛具有十分全面与宏观的整体感。同时,又在第二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演奏的美学分析》中,以肖邦的《“英雄”波罗涅兹》《第一叙事曲》《第三谐谑曲》《第一钢琴协奏曲》四首乐曲为例,比较不同演奏家的风格、纯正性和独特个性。

以《第一钢琴协奏曲》为例,作者把前苏联女钢琴家、第四届肖邦大赛冠军达维多维奇,第五届比赛第三名中国钢琴家傅聪、第七届冠军阿根廷女钢琴家阿格里奇、第八届第一名美国钢琴家奥尔逊、第二名日本女钢琴家内田光子五个版本进行比较,首先从整体比较了他们演奏全曲的速度和风格特征,指出达维多维奇版的稳健经典、傅聪版的诗意深沉、阿氏的豪爽潇洒、奥尔逊版的恢宏多彩、内田光子的灵动精巧。然后,作者从某些闪光的细节进一步分析他们的特色。如达维多维奇在第二乐章演奏的如歌优美,101―103小节弹奏的宁静空灵。傅聪弹奏引子的爆发力,音乐层次的清晰细腻。阿格里奇的抑扬张弛,第三乐章的疾风骤雨。内田光子触键干净、音色漂亮,处理上却有些造作,不够自然。次之,作者从几个版本对乐谱的遵照和依据的程度来进行比较。他认为傅聪的演奏基本上尊重乐谱,在作曲家没有具体力度标记之处,就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阿氏没有按乐谱行事的细节是把第三乐章第260小节强记号弹成弱,与前面的渐弱衔接自然。奥氏的演奏忠实乐谱,只有个别细节与谱子不同。再者,作者比较了版本中演奏家的个性发挥。他指出,达维多维奇与傅聪版在第一乐章速度保持统一,表现了他们演奏的一丝不苟,而傅聪更是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奥尔逊高度忠实于乐谱形成强调客观性的特性,内田光子演奏的古典风韵使肖邦古典与浪漫交织的风格凸显。召旭在此章的细微剖析与比较体现了其论著宏细结合的特点,同时亦仍然离不开逻辑基石的纯正性、演绎肖邦精神的个性化以及两端张力的平衡与分寸。

三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

作橐黄音乐美学的博士论文、一部从美学角度审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专著,是构建于表演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正如其导师张前教授在著作序言中指出的:“段召旭这篇论文的特点和新意在于它的美学视角,在于它在更深和更高的层次上,对肖邦钢琴大赛所倡导的‘肖邦精神’和肖邦演奏的‘纯正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解读……对音乐原作与表演创造的辩证认识与论述,是该论文对音乐演奏美学论述的核心所在与出彩之处。”?q?

音乐演奏作为二度创造其解读原作的客观性与演奏家个性展现之辩证关系、平衡程度从来都是音乐表演美学关注的基本论题。段著以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实践为研讨、思考的论域,从动态、多元的角度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动态的角度。即以发展的、可变的视角来分析掌握这一原则的关键――“人”的因素。作者借鉴了身体美学的研究成果,从“身体活动和思想感情这两个‘人’的基本方面入手,探讨音乐表演‘纯正性’中的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性之间的关系。”?r?他认为基于人身体结构的同与异,演奏家忠于作曲家所指示的“演奏动作图示”既有与之一致的普适性,又有因人而异的差别。加上,肖邦时代的普利耶尔钢琴的限制,他无法想像出当代的演奏家在现代钢琴上展现其作品的表现力,乐器制作的区别更加大了这种差别。再从更重要的心灵体验看,尽管很多演奏家都力图回到肖邦的时代、进入他的感情世界,但毕竟时过境迁、人的感情又复杂多变,作曲家的心灵与演奏家的内心是无法达到完全的一致的。所以客观性与个性创造的辩证关系,要从动态的视角理解,静态、机械的强求不符合音乐的实践、社会的实践、人的实践。

多元的角度。作者认为肖邦音乐内涵的丰富性、精神世界的多样性为表演者提供了演绎这种辩证关系多元化的基础。成为演奏家不同出彩亮点的依据。无论是波利尼的抑扬张力还是傅聪的东方诗韵,无论是阿格里奇的挥洒畅意还是内田光子的古典色彩,都是忠于肖邦音乐基调上的多元创造。

这种多元还来自不同文化的评委和获奖选手以不同文化的角度理解肖邦音乐以及演绎肖邦音乐的张力,把握纯正性与个性挥洒的程度。同样作者强调的伽达默尔“视界融合”的关系,也存在视界理解与变化,不断的历史生成与新旧视界融合程度的多样性。这样的多样性亦令客观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具有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理论的阐释不仅从整体布局上紧扣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实践,而且在论述与分析上也紧密联系自己对大赛获奖者演奏的感性体验,自己演奏肖邦作品的心得。正如作者在书中强调的“笔者除了对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思考之外,特别注重反复聆听与比较分析历届肖邦大赛前三名获奖者演奏的肖邦作品的录音录像。力求从实际音响入手,对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进行美学审视,避免纯粹的纸上谈兵和空泛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s?这充分说明他的研究具有形而上的观照与形而下的实践操作的互动,道与器对应的优势。

笔者认为段召旭著作的价值,首先在于对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面面俱到的介绍和深入细致的评析。在此可以了解到一切与之相关的信息。其次,作者对肖邦作品演绎的具体剖析、对肖邦演奏纯正性的精细阐述,有助于一切热爱肖邦音乐的欣赏者、演奏肖邦作品的表演者、研究肖邦艺术的学者以一种发展的、开放的、多元的心态来理解“肖邦精神”。

再者,论著中对音乐表演美学客观性与创造性辩证关系解读的新颖角度、独到见解,对不同表演版本个性精细入微的分析,为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探究具有另辟新径、增色添彩之功。

最后,书的价值,充分显示了作者积累的丰富资源、蕴涵的独特素养、积淀的大量实践、形成的气质与个性。作者与他的作品两者之相恰、统一,是这本论著的又一亮点。

从段召旭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钢琴学习、演出实践与艺术理论的学习、钻研如同复调的呈示、展开,在其人生中交织进行。段召旭生长在一个音乐之家,其父是中国铁路文工团歌剧演员,曾师从臧玉琰、朱崇懋等名家。家里的音乐氛围培养了他对音乐的兴趣,从5岁习琴师从名家周广仁教授,10岁登台演奏,11岁获河北省钢琴比赛中学组第一名,便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17岁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周铭孙教授,钢琴硕士毕业后留校从事钢琴的教学和演奏并多次在国内外钢琴比赛中获奖、多次担任钢琴赛事的评委。他在国内外成功举办几十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无论是在泰国、新加坡、香港的舞台上,还是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等艺术圣殿的演奏,都以精妙的技艺、鲜活的音乐形象、准确生动的演绎令听众纷纷喝彩!笔者尤其喜欢他弹奏的李斯特作品,激情澎湃、气势非凡、触键干净清晰、色彩炫丽多姿!在一些高校举行的讲解音乐会,他都会对每首乐曲的旋律特点、表现技巧、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和盘托出。精彩的讲解与美妙的弹奏交相辉映,让整场音乐会达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更让笔者欣喜的是他在审美趣味上对流行音乐的兼容。200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疯狂钢琴》有其改编的7首流行音乐的钢琴曲。在高校的演奏会上,他也弹奏了自己根据张信哲原作编写的钢琴曲《直觉》与《别怕我伤心》。这令他在钢琴上有更开阔的发挥空间,在美学领域有更多元的比较视野,具有雅俗共存的度量。

段召旭在中学时期兴趣广泛,除了音乐之外,还喜欢看书、画画、写诗歌和小说、打乒乓球、健身等。大学任教后,亦醉心于写乐评、搞研究,因此,他终于进入音乐美学研究的领域,完全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他写的乐评《诗意与抒情的展示――听陈萨“盛宴李斯特”钢琴独奏会》介绍了演奏家陈萨别开生面的李斯特演奏风格,抒情的诗意诠释了李斯特音乐深刻、哲理的内涵,考究的音色、清晰的布局、适度的控制表现了形与神的高度融合。言之有物的论述、栩栩如生的描绘令欣赏者顿悟、阅文者身临其境。他发表的论文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自由穿梭,既有实践的理论升华又有感性的通透妙悟。为了在这样两个领域中不断进取,他还继续拜石叔成和周广仁教授为师提高钢琴水平,拜张前教授为师攻读音乐美学博士,从此开始了新的征途和新的飞跃。

笔者期待段召旭在该著作再版时能精益求精,对其核心概念“肖邦精神”与“纯正性”进行精确界定,注明谱例所引用的版本。在阐释不同版本个性化技巧的发挥时更多地联系不同演奏家对乐曲内涵的独特理解及其文化渊源,著述定会更加周全。

第5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吴雁泽“《苗家六月》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不仅有贵州的地方特色,还结合了流行的展现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寻觅远古的誓约

漫步在苗家六月

那把红色的雨伞

撑起古老的浪漫

声声悠扬的笙笛

打动了谁的心哟

美丽善良的姑娘

你把谁来约――

《苗家六月》――婉转而动听的音乐旋律回荡在苗乡的古驿道上,响彻在清水江的河畔边,这来自苗乡的天籁之音,以那美妙传情的神韵,感动着贵州,感动着黔东南,也感动着中华大地……。

《苗家六月》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自建国以来唯一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参加全国最高规格音乐赛事的原创音乐,这首歌通过广播电视的播出和网络的传播,携手贵州独立音乐制作人冯锐的《永远》、《红了》等优秀原创歌曲借助“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这一平台集中展示了贵州原创音乐的实力,对宣传贵州、宣传黔东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贵州和黔东南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了郑建安。

郑建安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美丽的吴洋河畔,大自然的神奇风光及阳光雨露沐浴着他的成长和灵性。1983年郑建安考入贵州黔东南民族师专音乐系就读。毕后一直在校园里担任音乐老师。其间,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他工作之余一头埋进了音乐的旋律中,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执着追求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遨游。在每一个夜晚和黎明里,苗乡侗寨那悠美而婉转的曲子在他的脑海里久久回响,从他的笔尖里一涌而出,就像清水江的清流激荡而回旋。

郑建安对人温文尔雅和蔼可亲,20多年来,他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都用音乐记录下来,用音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天公不负有心人,20多年里的风风雨雨里,由于他对音乐事业的执着追求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郑建安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他的处女作“党给我们的金太阳”于1993年在上海哆来米音乐刊物发表后,其后又有40多首音乐作品频频而出,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凯里学院校歌》、《山那边水那边》、《巴拉河之恋》、《我就在你身边》、《勇敢面对》、《苗家六月》、《爱在哪里》、《握住千年的手》、《幸福就好》等。《党给我们金太阳》1993年获得了全国“童心向党”创作一等奖。

2008年郑建安创作的《苗家六月》,从参加“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以来,便以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一路闯关,获得了“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西南赛区前十强,并代表西南赛区参加了2009年5在北京举行的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的总决赛。

第6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与第二、三届比赛一样,作曲家杜鸣心教授继续担任比赛评委会主席,他提出:“举办作曲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国音乐的创作,积累民族音乐的文献,繁荣我们的音乐文化生活,无论是在作曲方面还是在表演方面的。”在谈到我国艺术歌曲时,杜教授说:“赵元任、黄自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创作的艺术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玫瑰三愿》《花非花》等等堪称经典之作,仍是现在音乐会上久演不衰的曲目。当代作曲家在艺术歌曲领域中仍在辛勤的耕耘着,如叶小纲于2005年参演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作品,一个女高音与管弦乐的交响曲《大地之歌》,该作品的特点是运用了中国戏曲的行腔吟诵及叹歌来表现唐诗意境,并在音乐中加入了川剧锣鼓。这部作品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创作风貌与创作理念,但这样出色的作品对整个中国音乐界来说还是太少了”。

歌唱家郭淑珍教授谈到:“能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委会副主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并会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任务。因为在我看来,第一,本次大赛作品的征集,不分国籍、年龄,不限职业、题材,规模大、范围广、限制少,这样的比赛一定可以掀起一股创作热情,起到繁荣创作、发掘作品的意义。第二,我们的声乐教学也确实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展现民族精神面貌的好作品、新作品经演出实践的检验还可以逐渐转化为教学资料。而且,在本次大赛中我们声乐系的学生会参与其中,这对我们的教学也是一次极大的促进。”当谈到对本次大赛的一些期望时,郭教授说到:“我希望能向社会征集一些优秀的歌词,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来全面带动中国歌曲的发展”。

对于评选合唱作品,评委会副主席杨鸿年教授倍感欣慰,他说:“在我们国家,这些年很少举办合唱作品比赛,这次举办的大赛真的是很有意义。这些年,我参加了许多的国际、国内合唱比赛,甚感中国合唱太缺少优秀的作品了。像赵元任先生在上个世纪创作的《海韵》,迄今为止,仍然是一部佳作。另外,像杜鸣心教授改编的合唱作品《嘎哦丽泰》,也是在合唱演出时倍受青睐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对中国合唱界来讲,只是杯水车薪。那么,这次大赛的举办从创作角度讲,可以引导有志致力于中国合唱音乐的人士参与到创作中来,我相信,这次比赛一定可以出精品。从实践角度来讲,我以前也接触过一些作曲系的老师、学生的作品,但作品传唱性不强。我希望,在比赛的同时,能召开一个关于中国合唱的研讨会,探讨如何解决曲高和寡的问题,解决作品的创作与推广使用的问题等,双管齐下,深入其中。”杜鸣心教授也同样谈到了创作问题,“现在有很多作曲家过度热衷于现代技法,创作出来的作品既缺少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同时还缺乏对现代技法的深度理解与消化、吸收。这样的作品自然无法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时间久了,自然就被人遗忘了。所以,思想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第7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一、规模大 范围广 品种齐全

本次展演无论是规模、范围,或者是品种,都具有大、广、全的特点。其规模,有职业、非职业的组合65个(其中,职业组39个,非职业组26个),近两千人参加,规模不可谓不大。从参加展演团队分布的地域来看,北至辽宁、内蒙,南至广州,西到新疆、,东至山东、上海、福建等地,几乎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域人民群众的性格特点也尽现于音乐之中,北方唢呐以热情粗犷、高亢嘹亮的吹奏展现了当地人民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南方丝竹温婉、柔美的演奏成为南方人含蓄、内敛感情表达方式的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各具特色,羌族的羌笛飘逸悠扬,藏族的扎木年铿锵嘹亮,新疆维吾尔族的手鼓节奏活跃奔放。从参加者的年龄看,最小的只有16岁,最长的已达85岁高龄;因此,无论从参与者的地域或年龄来看,其范围都不可谓不广。其参演的65个组合,从乐种看,除重复之外还有47个,在复赛、决赛中演奏的曲目达226首,基本上覆盖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乐种及其典型曲目,因此可以说,品种比较齐全。

为迎接本次展演活动,一些省市还进行了自下而上的选拔赛,然后才参加全国的初赛、复赛,初赛评比录像,选出的优秀组合参加全国的复赛,再进入决赛。从初赛的127个组合,到参加复赛的65个组合,决赛的45个组合,这是一个由广到窄,由多到少,由普及到提高的过程。这样一次参与面广、规模浩大的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活动,大大提高了专业民族器乐演奏人员、非专业民间乐种以及音乐爱好者对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的关注和重视,并且成为民族器乐民间乐种传承发展的一次普及推广活动。

二、重传承 有底蕴 根深叶茂

本次展演不仅带来一场民族器乐的视听盛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活态传承的一次检阅。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施行,出台了许多举措来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挑战。本次展演活动以民族器乐民间乐种为载体,对民间乐种的传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上世纪中叶我国有三百七十多个民间乐种,现在已经减少至一百余个。因此,对民间乐种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次民间乐种展演中,尤其是在非职业组的演奏中,人们惊喜地看到,民间还保留着一些稀有的乐器、乐种和乐曲,如:“软弓京胡”、“挫琴”、“锣鼓柜”、“金钩”、“粉蝶大套”等,保护和传承这些乐器、乐种的演奏技巧和乐曲将有利于我国民间乐种的活态传承。

本次民间乐种展演中还出现了一批具有浓郁传统演奏风格特点的民间乐种组合,如陕西康家唢呐班、甘肃陇东道情音乐等,无论在乐器组合、演奏方法、旋律的加花减字、音乐风格的掌握等方面,都具有当地原汁原味的风韵,纯朴敦厚;广东音乐团五架头组合、潮州市民间音乐团、弦诗细乐、江南丝竹小乐队、十八板、山东枣庄崔家班、福建南音、西安鼓乐、达娃雄努、新疆阿瓦提县刀郎木卡姆、巴尔鲁克等,都严格地保存了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方法,继承传统曲目演奏的润腔、韵味。山东艺术学院的挫琴复原表演,山东菏泽弦索乐《碰八板》乐曲的复原研究和演奏,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应用价值。

在传承队伍方面,既有来自于广大城镇乡村的本土班社,扎根于本乡本土,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有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大中城市的专业民族器乐团体,技艺高超,造诣深厚;还有正在专业音乐院校深造的青年学生虽然特点各异,但是他们都十分重视民间乐种的原样传承,无论是山东枣庄崔家班的唢呐、河北胜芳南音乐会的吹奏、福建泉州南音乐团的南音演奏、广东音乐团五架头组合的广东音乐,或者是中央民族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团的江南丝竹、广东潮州市民间音乐团的潮州大锣鼓、中央音乐学院金磬组合的唢呐吹奏,都在力求对民间优秀传统乐种的原样传承,传先辈乐人高超技艺、淳厚神韵,承民间乐种百代乡情、人文底蕴。高水平专业团体的民族器乐组合虚心向民间团体学习,说明他们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已经从某些对民间乐种的忽视向重视转变,认识到向民间乐种学习、将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教学内容和演奏曲目的重要性,已在将重心下移,扎深根于民间,其发展必定枝繁叶茂。专业团体、专业院校的积极参与,体现了该领域专业方面的最高水平,重在建立新时代的专业标准。在非职业组的社区活动团队中也不乏专业水准的人才与优秀的表演节目,他们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看到广大的城市乡村是民间乐种传承与发展的“家园”,是我国民族音乐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生态环境和群众基础。专业音乐院校的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民间乐种的唢呐、笛子、笙等乐器演奏,说明对民族文化宝贵遗产的传承正在引起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专业音乐学校培养优秀民族乐器演奏人才也是开辟民族器乐民间乐种传承的一个渠道,正在形成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传承队伍,我们的民间乐种将后继有人。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传承、发展都必须培养观众群体。对于民族器乐和民间乐种来说,又应当培养喜欢听民族器乐音乐会、民间乐种传承演奏的听众。在此,韩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韩国的传统音乐会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并且由国家出资,免费派车接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到国家的音乐厅欣赏传统音乐,实际上这就是在培养新一代的观众群体,进而形成具有较高民族文化素养、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国民。从本次展演来看,台下的观众也能与台上的演员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互动,这应当是与当地唢呐鼓吹班盛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接受民间乐种的熏陶密切相关。因此,只要坚持长期的演出,就一定能够形成相当数量与质量的观众群体。有了观众群体做基础,才有民族器乐民间乐种传承发展的市场,才有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的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才能经久不衰,代代传承。

三、觅创新 求发展 与时俱进

在本次展演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组合与民间音乐品种。如“四川羌笛”是在羌族乐器羌笛基础上组合而成的音乐演奏形式,其演奏以羌笛飘逸悠扬的音声为特点,倾诉着深挚内在、坚毅顽强的民族感情。在蒙古族四胡基础上形成的“苏雅丽琴组合”是以蒙古族四胡为基础加上三弦形成了大、中、小四胡与三弦合奏,用此组合来一边演奏一边演唱蒙古族民歌、说唱。“天歌组合”是以杨柳青年画为基础而复活的一种演奏组合,根据杨柳青年画中有关“十不闲”的演奏图形,挖掘研制失传多年的“十不闲”乐器,恢复一个人手脚并用、击打十种乐器的演奏形式和演奏技法,并且加上吹打乐器。一些省级的专业团体则在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乐种及其流派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取其精华,融合创新,如山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鼓吹乐组合,它是以鲁西南鼓吹乐为基础,吸收融合鲁中南、鲁北、鲁东等鼓吹乐流派而形成的富有山东特色的民族鼓吹乐表演团队,成为山东鼓吹乐的优秀代表。这些都在丰富各民族、各地域的音乐演奏形式,丰富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人以既有民族、地域特色,又有新颖独特风格的全新感觉。

在本次展演的许多组合中,我们可以发现参与民间乐种演奏的乐器组合在发生变化,如:西安鼓乐的乐队规模变大;天歌组合在演奏时加上了大鼓、架子鼓;这些都丰富了原有乐队的音色、气势和表现力。

本次展演规定,参加复赛、决赛的每个组合都必须演奏一首传统曲目,另一首曲目不限。一些参演的民间乐种组合演奏了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同时,在展演中人们也欣赏到了一批根据传统音乐元素新创作的优秀作品,如中央民族乐团演奏的曲目《咏南》、《绿染江南》,就是既吸收了江南丝竹的典型性旋律音调和创作手法,又颇具新意的精品。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演奏的《海州五大宫调——南调》对原曲作了恰当的整理和细致处理,丰富了原有乐曲的意境,充分发挥了它的优美幽雅和深挚内在的意蕴。天歌组合演奏的《渔童送福》用生动而富有童趣的音乐语言呈现了吉祥昌盛的生活画卷,《十不闲之炫》则用富有变化的音乐语言展现了乐观主义的情怀,二者都既有新颖的立意,又有浓郁的天津民间音乐风格特点,尤其是其中打击乐段落的即兴发挥,为乐曲情绪的展开增色不少。四川羌笛乐曲《羌山恋》、《思念如潮》以羌族民歌的旋律音调为基础发展而成,其旋律既有浓郁的羌族音乐风格特征,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宁夏歌舞剧院演奏的《大典》,选取了富有时代气息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旋律音调来进行创作,展现了宏大的气势。这些乐曲的成功整理和创作,体现了“继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原则。

音乐要想发展,创作是源头,民族音乐更是如此。本次展演,尤为可喜之处是民间乐种曲目创新队伍的扩大,以往民间乐种的曲目创作大都由民间乐手来完成,而本次展演中由于专业民族乐团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加入,极大地激发了音乐专业人士创作具有民族或地域特点器乐曲的热情,他们依据某一乐种的旋律形态特点、音乐思维方式与整体风格倾向创作了一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或地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既体现了当代专业创作的高水准,又不失一脉相承的传统根基,既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又不觉得陌生,体现了既要“熟悉”(传承)又要“新颖”(创新)的创作追求,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新气象。

第8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基本功比赛举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长江钢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于2012年11月9日至1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

该赛事创办于1994年,每三年一届。前五届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本届比赛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柏斯音乐集团共同主办。柏斯音乐集团的大力赞助确立了本届比赛的非盈利性质,所有的选手和观摩人员实现免费参与,这也成为赛事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一页,此举为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本次比赛评委会由十七位知名专家组成,他们中既有音乐教育界资深的理论研究学者,也有多位活跃在一线、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声乐、钢琴、指挥和舞蹈专业的教育家以及来自专业音乐媒体的评论家参与其中;评委会主任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杨瑞敏担任。

本届比赛共设理论与鉴赏、声乐、键盘、自弹自唱与合唱指挥、器乐或舞蹈五个项目,同时穿插由声乐教育家马秋华和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担任主讲的声乐和合唱指挥专家讲座,以及英国钢琴家亚历山大·乌尔曼的独奏音乐会。共130余名选手参赛,设置小学组和中学组全能奖和一、二、三等奖,以及相关项目单项奖。比赛所有参赛选手全部由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学研究部门按照规定统一选拔,每省包括中学(含高中)和小学各两名,均为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一线专职音乐教师;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余名骨干音乐教师到场观摩。(宁)

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

呈献理查德·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亚洲首演

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建立里程碑式合作,双方签署联合制作协议,在2013年理查德·瓦格纳诞辰两百周年之际,将瓦格纳著名歌剧《帕西法尔》首度呈献在中国的舞台上与观众见面。此部歌剧的中国首演,也将成为中国音乐界纪念这位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的良好契机。

此部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版的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将由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的新任艺术总监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携手导演迈克尔·舒尔茨和舞美设计大师亚历山大·博尔津,于2013年3月在萨尔茨堡进行首演。此后,该歌剧将与中国爱乐乐团和瓦格纳大师指挥家彼得·斯奈德、导演迈克尔·舒尔茨联手合作,在2013年10

月举办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亮相。(宁)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

11月2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迎来本届闭幕音乐会。音乐会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携“中国三大男高音”——戴玉强、莫华伦、魏松以及美国摇滚

老将迈克尔·波顿同台奉上。

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跨界盛会,从交响乐经典、歌剧名段到世界民歌,从独唱、重唱到合唱,丰富的演唱演奏表现形式串联成一场饕餮盛宴。音乐会的演出曲目包括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中的唱段《今夜星光灿烂》、《其妙的和谐》以及雷哈尔、马斯卡尼歌剧作品中的名段,音乐会下半场更有雷振邦的《怀念战友》、王洛宾《在那

遥远的地方》等经典中国老歌。

此次闭幕式音乐会融合了西方歌剧、中国经典歌曲和外国当代流行金曲,这是十五载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第一次,突显出了本届“音乐由你”主题所带来的跨界与融合,为观众带来

更有新意的音乐体验。(宁)

“中国之声”作曲比赛即将举办

为繁荣和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积累和丰富中国音乐经典文献,传播与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在继承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时代新曲,中国音乐学院将举办“中国之声”作曲(系列)比赛。其主题与宗旨为“立足传统,创造未来;基于民族,面向世界”。提倡创新性、艺术性和学术性,鼓励

推出中国风格的原创作品。

“中国之声”将设计为一个系列的作曲比赛,第一届(2012年)的体裁为:一件乐器的无伴奏独奏曲。今后每届进行轮换,包括:室内乐、协奏曲、管弦乐及汉语言声乐作品等形

第9篇:原创音乐大赛范文

一、分类不准确。青歌赛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今年又增加了大合唱。如果大合唱单列一类,小组唱也应单列。而原生态唱法可归属民族唱法。一定要划分的话,可把现在的美声唱法叫西洋美声唱法,现在的民族唱法叫中华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叫民间唱法。

二、综合考试欠公平。一是有的题目出得太偏,考歌手的文化、音乐素质,应从经典作品和公共知识中出题。二是有的一组两题都很难,有的一组两题都很容易,应是一题难一点,一题容易一点,否则就是靠碰运气,这样对歌手不公平。

三、第二现场嘉宾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考评的两个评委,讲评得恰到好处,特别是余秋雨先生讲得生动、深刻,富有感染力。第二现场的嘉宾,有的讲得文不对题,有的喜欢表现自己,有的话太长,起不到帮助观众欣赏理解歌手演唱的作用。

四、评委打分不合理。在团体赛中,原生态唱法一般都得高分。重视民间艺术是对的,但不能走向极端。原生态唱法中有的节目奇装异服,假扮原始状态,声音尖叫;有的精野、奇诡怪异,这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浮躁心态在音乐上的反映,实无艺术可言,却得到高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审美倾向。美声唱法的打分也偏高了一点。而打分较低的是民族唱法,一般都是低分,有的唱得相当不错,结果还是低分。其实最有群众基础,最具中华民族音乐魅力,最应该重视、提倡的是民族唱法。

为了使青歌赛越办越好,发现培养更多的新人,使这项比赛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特提出如下不成熟的建议:

1.调整思路,把发现、培养人才,推动创作,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社会审美水平作为主要宗旨。要不断总结历届比赛的经验教训,认真进行反思,不断地提高艺术品位、使大赛活动趋向完美。

2.扩大组团规模,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省、市都可组团,让更多的单位可以组团参赛,增加广泛性。

3.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音乐的专业和业余教育,用各种方式开展不同规模的少年儿童音乐大奖赛和其他形式的大赛,为青歌赛储备后备人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