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山体生态修复技术精选(九篇)

山体生态修复技术

第1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依靠“有形手”——由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

切实依靠国家的相关体制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给我国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路线指导,但矿业行业法律的缺失、体系的不完善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国际上一些国家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的体制制度建设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澳大利亚是一个重要的矿业大国,其在矿山环境恢复方面领先国际,从其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经验上看,依靠国家的相关体制和制度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与矿山环境治理相关的制度和体制建设,如在2005年和2007年,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分别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都强调了建立矿山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在国家指导意见的推动下,我国的矿山生态补偿体制正在建设完善中,该体制的最终实现将带给我国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一个很大的加速度。此外,抵押金制度是矿业大国澳大利亚政府制定的、旨在促进被矿山开采破坏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一种强效措施。就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来看,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保证金纳入矿山开采许可证制度,不仅可行,而且还能进一步确保矿山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源。

放开“无形手”——将矿山环境治理纳入市场机制

明晰矿山环境治理的产权。将矿山环境纳入市场机制,就是指矿山环境治理的市场化,即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其目的是实现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投资、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规范化管理。要实现市场化,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产权明晰。在我国,生态资源的使用权、所有权和治理权是分离的,矿山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时,并没有将矿山环境资源纳入企业运营成本中,矿山企业的经济行为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转实际上被转嫁给了他人和社会。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因此,必须要对矿山所有权、使用权和治理权归属进行明确限定。在市场环境下,要想实现产权明晰,就应在下放使用权的同时,明确会造成环境问题的责任主体以及环境治理成果的受益主体,这两个主体的确定意味着责任主体作为日后矿山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人的生效,也意味着受益主体成为日后矿山环境治理主要受益人的生效。发展市场主体,实现产业化经营。

发展市场主体,是指要大力发展直接从事环境治理、资源性生产的企业。现阶段,要想进一步推进矿山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步伐,就需要不断吸引有实力的矿山环境治理的投资企业主体,不断培育有能力的施工企业主体。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市场主体,才能为进一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矿山环境治理的产业化经营是当前我国矿业恢复青山原貌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要实现最终的产业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遵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产权明晰的新型企业,实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为完全市场化提供良好的前提。二是加强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只有用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证产业化的实施,矿山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才能够早日实现。三是建立矿山环境管理系统。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矿山环境产业化经营定能帮助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拉拢“好帮手”——加大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使用

综观国外矿山环境治理成绩斐然的一些国家,笔者发现,其通常采用的治理技术有3种,即传统工程治理技术、生物工程治理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在矿山环境治理中,传统工程治理技术是最基础性的,生物工程治理技术是应用性的,生态恢复技术则是恢复性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这3种技术是有着内在联系性和逻辑性的矿山环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步骤。但就我国的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传统工程治理技术和生物工程治理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而生态恢复技术由于部分政策上的原因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真正实现的案例不多。传统工程治理技术。传统工程治理技术是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主要包括地质体加固、岩土体补强、地质体改造及水文地质结构改造修复等技术。

第2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1.1建设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铀矿山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30多个地县境内,在铀矿开发项目的建设和阶段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周围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开发建设过程中,地表景观破坏,耕地植被生产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问题。矿山井下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露天开采引起的滑坡等地质灾害。

1.2生产运行阶段的影响

生产运行阶段为重点阶段,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阶段,其中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已经成为了世界性话题。

1.2.1重金属污染

尾矿、废石中重金属元素很容易随雨水在土壤中迁移,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后,扩散迁移比较缓慢,且不被微生物降解,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过程后,容易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当其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通过土壤—植物(作物)系统,经食物链被动物或人体摄入,潜在危害性极大。因此重金属污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止。

1.2.2地下水污染

传统的铀矿开采、加工和水冶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元素经过多种途径进入地下水,并随地下水流动而扩散,给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矿区地质变化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溶浸采铀中的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三废”大量减少,但溶浸液的扩散或渗漏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黄国夫指出:酸法浸出对地下水影响较大,大量溶浸剂和氧化剂导致含矿含水层中各种试剂组分含量增高,水酸度增大,重金属含量和有害元素大大超标。张振强指出:碱法浸出可使铵离子引入造成污染。对矿区及附近地下水质检测尤为重要。

1.2.3固体废弃物污染

我国铀矿的开采力度在逐年增大,我国铀矿具有类型多,规模小,形态复杂,矿化不均匀,品位低,埋藏条件多变,矿石开采量大,采矿贫化率高等特点。开采一吨铀矿石往往需要采出4~7吨固体废物。铀矿采冶造成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放射性废物,铀矿开采、冶炼时产生大量低品位废石和矿渣,长期堆放在矿区废石堆和尾矿库中,其放射性虽然不及高放废物强但由于规模大、数量多,且多以露天存放,因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放射性污染源。

1.3退役后的铀矿山

退役铀矿山的主要污染有:放射性废渣,未封闭的坑道口,露天采场废墟,矿冶尾渣,废水,土壤中氡析出率等。主要工作有废石堆治理、矿井封闭、废水处理和辐射环境治理及监测等。

2修复技术

2.1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铀矿山的各阶段难免给周围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等带来损害。既然无法避免就应使其危害最小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铀矿山建设、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该制度,实现铀矿开采与环境治理的一体化,并且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伴随铀矿开采的整个过程。

2.2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目前我国常用的治理重金属污染方法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存在消耗成本高,对土壤结构损害较大,会带来二次污染等缺点。生物法不仅成本较低,不会带来二次污染,还能够在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同时修复矿山的生态系统。但生物法也有其缺点如治理效率较低、效果较差。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必须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尽管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植物选取方面仍有待加强。寻找、筛选和培育对重金属具有超级累能力的植物,及增加其生长量缩短其生长周期的方法。我们不仅仅是提高单个技术得营运,把三种方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获得一个最优的处理方法。

2.3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铀矿区地下水中污染物质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需要相应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持,才能做到地下水污染的修复。目前国内主要有地表净化法和地下清除两类。

2.3.1地表净化法

地表净化法是指将被污染的地下水抽取到地表专门的处理场地,经过多重化学反应,得到大量难溶行盐类,处理后深埋地下。这种方法不仅要求专门收集和存储措施,处理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故未被广泛运用。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绿色,安全廉价的生物修复技术。植物根系过滤技术在废水,湿地污染修复中具有极好的效果,通过植物-微生物共存作用,可将铀从地下水体活土壤中永久性去除。2.3.2地下清除法地下清除方式是从注孔中加入净化剂或通过专门技术构筑地下含水层处理工程,来达到消除污染的治理方式。地下清除方法较多,而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前景较为开阔。Lovely提出利用微生物以氢作为电子供体将地下水中可溶性的六价铀转化为难溶的四价铀,进而防止其迁移和扩散。Pollmann等从德国铀矿废石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细菌,可以高度富集毒性金属以及贵金属等,在铀矿山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2.4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方法

铀矿山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为氡的析出和占地面积过多。有矿石废渣中的氡,可通过迁移而大量进入大气中,对周围人们造成一定的辐射,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为覆盖法,即使用粘土、黄土、红土、石块或者水泥等不同物质覆盖在废渣石,以降低氡的析出。配合使用含磷物质和植物修复技术对周围铀、铅等重金属进行吸收降低其辐射和重金属含量,最后将去除掉铀等金属的废渣石进行再利用,可回填井下采空区。即可减少污染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2.5退役后的铀矿山

废渣石、废水、矿井封闭及监测为退役铀矿山的主要工作。废渣石可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对铀矿山矿井封闭可采用全井充填方式或者封闭淹井的方式,效果良好。关于废水可建造废水沉淀池或污水处理厂。通过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水稀释法、循环利用法等方法进行废水处理。我国部分矿山循环利用吸附尾液,使污水排放量大大减少。在退役铀矿山治理的问题上不仅技术重要,而源项调查和长期监护方面也很重要。

3结论及展望

第3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景观改造

矿山废弃地是指在采矿活动中被破坏、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废石堆废弃地、采矿坑废弃地、尾矿废弃地、其他类型废弃地[1]。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2]。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制定相关的法令和法规强制对矿区采矿后的土地进行修复。传统的废弃地景观营造主要是植物种植或简单的一些土地改造,侧重于对恶劣场地的处理和增加植被。随着现代的技术和新理念在矿山修复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人们更注重废弃地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循环使用,运用生态学,美学以及其他学科要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护、运行良好的完整生态服务系统[3]。因此,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及景观再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模式探讨

1.对待矿山废弃地态度的转变

通过对国内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表1)单一复绿型、综合治理型和资源循环利用型三个典型阶段。我国矿山废弃地的改造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80 年代后,研究工作才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开始建立法规,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可能由于单一复绿的模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工种项目生态修复效果都很不理想。而后,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开始进入废弃地改造领域,改造方式从单纯的生态复绿进入综合治理阶段。土壤整治,植被恢复,微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工种措施,成功地运用于矿山废弃地综合治理,并出现了一些优秀案例,如神府东胜矿区,唐山南湖公园等。随着现代工业艺术及生态美学思想的演变,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矿山废弃地改造与利用得到了体现。

表1矿山废弃地改造模式分析乐

2.矿山废弃地改造方式转变

在改造方式上,现代矿山生态修复和改造已逐渐从传统的复绿层面向生态景观层面过渡,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态修复过程更注重模拟自然,尤其是地貌、地形、水文、生态等,依靠自然、人工促进的修复过程,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和废弃地的文化艺术价值再现。

从改造策略上看,现代景观营造更加注重场地特征的挖掘与表达,注重场地文化的传承与再现,展示自然与技术的关系,探索废弃物的景观特质及观赏价值,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改造方法上看,现代方式常常采用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相结合,更注重区域的整体设计和自然模拟设计,如美国矿山废弃地修复技术“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4]。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原则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人们更注重对矿山废弃场地精神的挖掘,对于场地遗留物及废弃物的处理,从场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重新审视矿山废弃地的态度和改造。因此,如何在矿山修复中变废为宝,实现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每位景观规划师将面对的重要问题。

1.自然生态式修复原则

传统的生态修复模式一般是基于人为干预下“水平梯形坡面,直渠排水”的地形设计,修复后景观不完全自然地协调周围环境,水土保持效果也不好,而且需要长期的人工养护。因此,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推崇一种在新理念下的生态修复模式——“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 其基本内涵是:应用现代 3S 技术对扰动区或周边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候等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应用数学,应用计算模拟等先进技术,设计出一种近似自然地理形态的人工修复模型,并按照设计模型施工的一种生态恢复方法[4]。它强调整个修复后的生态系统必需能够自我维护,自我保持,功能逐渐增强。

2.安全生态的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核心内容,对修复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增加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与植被群落,构筑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矿区生物多样性格局。利用乡土植物来增加景观的适应性和地域性,选择耐污能力、抗病除害能力、抗寒能力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的植物,同时也要加强地带性植物的引种驯化,适当引进国内外特色优良品种。

3.特色景观元素的处理和利用

矿区景观营造要反映矿区的地域自然和景观特色,,景观元素的适应性改造与循环利用是切实有效的途径。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是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户外博物馆的实例。杜伊斯堡的攀岩公园利用料仓高大厚实的混凝土制成了攀岩墙,墙面上被矿石撞击和摩擦形成的划痕和沟槽成为了登山爱好者们自由攀爬可以利用的天然锚点。

三、矿山废弃地景观营造内容及方法

通过在进行矿山修复与景观改造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清理废物;(2) 加固或清除危险建筑物和浮石;(3) 堵塞危险洞穴,填充矿坑;(4) 用门和石暾封堵坑口、矿井;(5)覆盖表土;(6)植被恢复。

1.废物(污染物)处理

矿山废弃地残留着许多矿业污染物,比如煤炭矿区的重金属污染物、多环芳烃等。 场地的污染净化是修复工作的基础,通常废弃地污染较轻或对环境不产生较大影响的区域可以进行工种处理。对受到污染的表土和其他污染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完全移除;深层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固化措施,即在污染上壤的上面,覆盖一层沥青,然后再铺置新土,进行植被修复。

2.地表痕迹的处理和再利用

采矿过程留下的人为遗迹,如废弃的矿渣、尾矿、矿坑等,可以通过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保留下来。表2,通过国内矿山废弃地改造案例总结了矿坑的常见改造与利用方式。

3.植物景观设计

在矿山废弃地景观重建的初始阶段,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从景观层面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独具特色的植物选择与种植设计,既可作为改良土壤、美化环境、恢复生态环境的先锋,又具有对硬质景观的柔化协调、空间造景功能。下面重点探讨一般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3.1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适生种类,括抗旱、耐湿、抗污染、抗风沙、耐瘠薄、抗病虫害,甚至可以考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种类;

3.2优先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3.3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3.4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形等,满足造景需要。

四、结束语

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了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不能只强调技术和手法,还应该注重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法律法规执行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使矿区的生态修复在为辅助管理下自我修复和维护,回归自然,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表2矿坑的改造与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晓艳,姬长生,王秀丽. 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J]. 矿业快报, 2008,10(10):22-24.

第4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矿区生态修复亟待开展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

6月中旬,广东一个矿山修复项目的签约仪式吸引了媒体和土壤修复领域专家的关注。韶关市环保局、科学技术局联合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签约成立了“广东省大宝山及周边地区土壤环境污染修复联合平台”。

“这一项目的亮点是要对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大宝山矿区实行生态修复。将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通过覆盖土壤、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还要恢复矿区周边的植被和湿地系统,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实现整个区域的生态恢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表示。

对于矿区来说,开采会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等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表植被退化、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源地污染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矿损毁土地累计4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每年330公里~470公里的速度递增。因采空或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塌陷、滑坡、地裂缝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千余处。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加剧了人地矛盾。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修复方式,不能凭空而定。矿山修复的模式、方法及手段,因修复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及服务功能有所不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肖武表示。

比如,在山区林场或者荒山进行的采矿活动,由于人类活动较少,往往更注重生态修复;在东部平原地区进行的开采,由于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迫切需求,修复的方向以复垦出来土地为主。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黄锦楼说:“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还远未展开,矿山修复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进行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多注重修复数量,缺乏对修复质量的重视;修复示范及探索性工作做得比较多,单项技术应用较多,从系统尺度修复较少。

“提倡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恢复的状况,改变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快立法速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肖武说。

矿区需要多渠道筹集修复资金

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

据了解,矿山修复的资金目前主要来源包括矿山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家投资修复资金。其中国家投资修复资金来源包括各类保证金、绿色矿山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等。

“矿区的土地开发价值不高,所以商业模式跟城市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污染场地不一样。矿区修复资金需要更多渠道来筹集。”黄锦楼表示。

“矿区修复应基本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与农村耕地污染、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不同的是,矿区污染场地由于有矿区业主,往往能找到相关责任方出资进行治理。黄锦楼说:“开采企业必须承担所开采区域的一部分修复费用。但是若涉及粮食安全及饮用水安全的区域,政府部门要配套相关资金,制定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以调动企业进行矿区修复的积极性。如允许企业申请相关低息贷款,引入有开发价值的新产业等。”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处于很长一段的计划经济时期,在那段时期开发的矿产,现在已经无法找到相关责任方。更重要的是,原来的矿区从利润到矿产都交给了国家,责任方到底是谁难以厘清。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说:“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新破坏的生态环境必须由矿山企业进行100%修复,已破坏的‘旧账’由国家通过适当方式予以解决。”

王学龙表示,每年中央都会安排一部分资金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推荐哪些企业来接受这笔资金。接受资金的企业进行部分资金的配套,以矿山地质工业项目、农田复垦等形式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由国土资源部委托相关部门监督实施,并进行验收。

在德国,联邦政府针对新老矿区分别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联邦矿山法》规定,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老矿区,联邦政府专门成立矿山复垦公司从事矿区的生态补偿与恢复,所需资金由政府全额拨款,并按联邦政府占75%、州政府占25%的比例分担。对于新开发矿区,矿区业主必须对矿区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补偿与复垦提出具体措施,这也是矿区开展项目审批的先决条件。具体措施包括预留企业年利润3%的生态补偿与复垦专项资金,对因开矿占用的森林、草地实行等面积异地恢复等。

绿色开采体现以防为主理念

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绿色开采体现从源头制止破坏的理念,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

生态保护,必须从源头抓起。边破坏边治理,甚至破坏后再治理的方式,并不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矿产是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能不开采。那么,如何减少矿产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矿产生态修复难度几何?

黄锦楼强调:“修复最好以防为主。因为一般的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系统有个阈值原理,当外界对系统的干扰超过了阈值后,就很难恢复。”

从源头制止破坏,就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理念,即绿色开采。

所谓绿色开采,就是综合考虑资源效率与环境影响的现代开采模式,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形成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努力去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开采技术。

这是由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高鸣在2003年提出的,其目标是使矿山开采过程中资源开发效率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第5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关键词 裸岩边坡 边坡绿化 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山体边坡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C

苔山风景区位于隆化县伊逊河西岸,多年来由于自然作用和人为原因形成了大面积的悬崖和陡坡,碎石堆积,草木萧疏,严重影响了苔山风景区的景观风貌。苔山沿伊逊河形成了大量次生裸地(岩石边坡),目前苔山裸岩边坡主要表现为险峻陡峭、物理结构不良、贫瘠、干旱等,对隆化县伊逊河沿岸整体景观、土地资源、居住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均产生不利影响。

县林业局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工程分两期完成,明确质量和时间要求。采取工程式生物措施,及时对露天采石场、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复绿。2012年5月份施工一期建设,初见成效。现已完成造林56亩,栽植油松大苗850株,栽植蒙古栎70株;完成秋季栽植前整地23亩;完成幼林抚育20亩;完成边坡裸岩挂网喷播8700平方米。

一、项目概况

隆化县苔山地处河北省承德市东北部,南靠滦平县,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为邻,北与围场县相连。隆化属中温带、半湿润兼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冀北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春季骤冷骤热,升温快,大风多,气候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气候温和,雨水集中。

二、裸岩边坡现状

苔山治理区域范围内共计有6处岩面,由原采石坑坑壁组成。林业局一期治理选择4个裸岩面进行治理绿化。治理前的裸岩坡面基本无土壤基质。坡度大于70B体娠量假Z较缓部位有少量草本植物涉b眼可辨其身指标减錾教逯患嘀始胁闩级猩倭啃嗄净蚣傩怨嗄旧ぃ渲旮呙飨缘陀谥芪教逋嘈蜕铩W苤教寰诤螅乇碇脖黄苹笛现兀δ芑旧ナВ渚欢问奔涞淖匀桓橹茫蛩亮魇в跋欤墓畚⒑跗湮T教迳衔淳墒牟课唬脖桓哺橇己茫悄疽运墒魑鳎衔∈瑁黄溆辔缤敛荼局参铮猩倭康桶嗄尽?

三、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原则

结合苔山治理区具体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规划苔山综合治理方案,明确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向。依据治理难度,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编制分区治理方案,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工程进行重点防治。并按各分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四、综合生态修复模式

苔山裸岩坡面、地面碎石间含土量少、水分难以保持、太阳辐射强烈导致高温、干旱或水涝等极端环境条件。植被复绿必须有与相宜的立地条件,即需创造和解决土壤条件、营养条件、物理条件和植物物种条件等。同时,要恢复植被,首先需了解植物生长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按不同类型治理设计的要求,结合边坡物理治理工程的手段可进行以下一种或同时进行数种类型相结合的生态治理,以达到景观要求与生态修复的最优化目的。

(一)堆积体边坡挖种植穴绿化技术。

对坡度60度以下,高度一般不大于60m坡面稳定性好,底质有一定风化性的,清除浮石后交错挖鱼鳞坑,坑大不小于1m,坑低边设弧形石块(砖块)围栏,弧口向上向边延伸50―100cm,离坑底5cm设排水洞,坑内填50cm以上含有保水剂的有机基质(营养土)。

对于种植穴土质不好的,应加大坑穴的规格,并将杂物筛出清走,换上好土。栽植樟子松、蒙古栎,采用支撑树干的外来木材必须杀虫消毒处理。

对坡度较大,高度较低,用扩大境界、放缓边坡、覆土绿化。首先向后或上边扒开泥土堆积层,暂存堆放,然后放缓边坡,再在坡面上回覆堆积保存泥土。

(二)挂网喷播绿化。

苔山裸岩治理项目引进了适用于高陡岩石的绿化技术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本技术是采用特定混凝土配方和混合植绿种子配方,对岩石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一种新技术。此技术的核心是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技术,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是三峡大学的专利产品,它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植被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增强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而且可使植被混凝土不龟裂,改善植被混凝土物理、化学特性,营造较好的植物生长环境。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岩质边坡防护与快速绿化问题,而且在灌草植被与基材的共同作用下,基材的抗侵蚀性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该技术还可以保障植被快速成型及生态稳定性。可选择的植物种有狗牙根、紫花苜蓿、根茎羊茅、胡枝子、波斯菊、多花木兰、紫花苜蓿、白三叶等。

(三)柔性防护网系统技术。

倒坡岩石部位采用SNS主动防护网,柔性防护网系统是由菱性钢丝绳网,镀锌铁网双层构成。柔性防护网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以覆盖或包裹斜坡或岩石的主动防护系统和阻拦斜坡上的滚落石的被动防护系统。防治各种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崩塌、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

(四)坡脚种植穴栽爬藤。

在里面种植耐干旱、贫瘠的灌乔木和藤蔓类攀爬植物,远期藤本与木本结合面式绿化。在种植前,在坑穴、槽台内填充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的种植基材(成分与钢筋植生袋笼框内相同),藤蔓类攀爬植物种植在坑穴边缘达到上攀下垂的效果,为加快爬藤的攀爬速度,可在坡面挂塑料网或铁丝网。爬藤类可选扶芳藤、蛇葡萄、金银花、五叶地锦、爬山虎、葛藤。

五、综合生态修复模式效果分析

通过对苔山裸岩边坡的治理,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破损山体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将会大大改善。草木茂盛,植物的叶片可以洗尘、滞尘、吸收有毒物质,释放有益健康的杀菌物质,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发达的根系可以固定砂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贮水能力。生态系统将逐渐恢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净化大气的功能,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作者:金章利,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平面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李桂圆,刘高鹏,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吴长文,章梦涛.山体缺口生态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第6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2014年春节前夕,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要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总书记嘱托内蒙古的这三项制度改革进展得如何呢?

“复方疗法”保护生态

在内蒙古,东西向的阴山山脉是维护和保持其内亚荒漠草原生态稳定的重要山脉,其中中段的大青山则是山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如今,在大青山前坡游走,山上的连片森林与山脚下的广袤草原相得益彰,然而,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块生态宝地,在过去却是一片荒地。

对于资深骑友张永平而言,大青山曾是他骑行的好去处。然而,十多年前,大青山就已慢慢淡出了他的视线。“那时候大青山的环境就不适合骑行了。”原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对建材需求的增大,在大青山前坡出现了很多采石场、白灰场、挖沙场、搅拌站等矿石企业,不仅弄得砂石、黄沙漫天,道路也遭到了破坏,原来大面积的草地、森林也越来越小,水土流失、地被退化严重。

这样的环境破坏不仅让老百姓叹息,更是政府心中的大石头。201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以八个发展定位、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和七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8337”发展思路,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并且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实际上,在2012年,这一发展思路就体现在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中。整个治理区域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承担了127平方公里,是工程的绝对主力。

对于这个投资额高达百亿的大项目,新城区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期限仅5年,目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80%。在这么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面前,新城区没有当作应急工程来对待,而是全盘考量、科学论证、综合施策,运用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旧村改造、产业经营相互叠加的‘复方疗法’,系统推进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 新城区委书记张锐强调道。

在这套“复方疗法”中,科学论证无疑是关键,呼和塔拉万亩草原的生态修复项目就体现了这点。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生态”)作为该项目的承建方,是一家以草为业的上市公司,其核心生态修复理念是“尊重自然规律、模拟天然草场,实施人工干预下的自然修复”。

为了能践行这一理念,蒙草生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对于呼和塔拉万亩草原的生态修复,蒙草生态首先实施了基础调研,对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植被退化状况、水分条件、肥力等开展调研和科学论证。基于调研,蒙草生态根据典型草原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采用禾本科和豆科相结合,草本、灌木和花卉相搭配的原则,应用了抗旱、低碳的蒙古冰草、羊草、补血草等50多种乡土植物。

而后,蒙草生态通过清理垃圾砾石、平整地形、耱地、土壤镇压、松土、耙地等对土壤进行了改良。接着,以人工和机器将经过科学配比的草种进行播种,并量化配比,引入了诸如蚯蚓、蜜蜂、菌群等促进当地草原生态系统构建的动植物。经过3年的自然生长,广袤的绿草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

如今,不仅呼和塔拉草原恢复了过去风貌,山坡上也种上了成片成片的绿树,并建起了5万亩森林公园,融入了林下经济、草原马汇、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2015年,在这片草原上,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蒙博览会。得益于这套“复方疗法”,大青山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当张永平骑着山地车回到这片他阔别了10多年的草原和森林时,他由衷地感叹:“大青山,真的大变样了!”

其实,不仅在大青山前坡,近几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这片土地上开展的大大小小生态修复和保o项目不计其数。科尔沁的沙地修复、阿拉善的荒漠治理、巴彦淖尔盐碱地修复、乌海矿山修复、白云鄂博矿山生态修复、白泉山荒山生态治理、扎鲁特破损山体修复、海绵城市建设、节水园林建设、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试验区建设等项目让绿色在这片土地上慢慢扩散开来。不仅要有修复和保护,还要有预防和预警,包头市环保局为此专门建立了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和环境监管调度指挥中心,中心建成2年以来,全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增加了82天。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全自治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内蒙古自治区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是非常坚决的,不仅从党委到政府各部门有一系列政策,还将科研机构、企业都纳入进来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韩国栋说道。

产学研齐发力

在内蒙古这场浩浩荡荡的生态保护运动中,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呼和塔拉草原的生态修复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有明显成效?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从事的产业其实并不神秘,就是把最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驯化出来,大规模地推广运用到生态修复、园林绿化和生态牧场以及牧草种业上去。”别看“驯化”与“推广”就两个简单的词语,其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们勤劳攻关的结晶。针对具有不同典型代表性的生态修复类型,蒙草生态建立了包括和林格尔抗旱植物、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畜牧产业、呼伦贝尔耐寒植物、巴彦淖尔盐碱地改良、阿拉善荒漠生态修复、通辽蒙草沙地治理与林草牧业、京津冀乡土植物等12家科研机构。

在建立研究院、培育乡土植物、研究修复技术的同时,蒙草生态还在储备生态修复大数据,其中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中已有草原种质资源1700多种,2400余份;植物标本1600多种,10000余份;各类土样11300多份。依托这一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蒙草生态开发出了以修复类型和经纬度为依据的系列产品,只要了解修复类型或者经纬度,就可以提供相应的草原生态包,里面包含种子、肥料等生态修复必备元素。

在这样一套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下,蒙草生态得以迅速抓住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修复的关键,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成效。不只在呼和塔拉,成立20余年恚蒙草生态已经开展了千余项生态修复工程,不仅遍布内蒙古自治区,还承接了杭州、厦门的生态景观建设,更走出了国门,向包括迪拜等在内的中东城市输出我国的生态修复技术。

在内蒙古,像蒙草生态这样融合产学研的生态环保企业不止一家。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盛生态”)着力打造“蒙树”品牌,成立于2011年的它也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院――和盛生态科技研究院,致力于生态修复的林业研究。该公司建设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通过种植乔木、管理灌木、恢复草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措施成功恢复了4万亩植被严重退化的黄土丘陵,不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申请注册,还获得了“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CCB)标准的金牌认证。

“这两家企业的方向都是对的,以绿色产业为先导,利用适应当地的物种资源进行生态修复,而有一些生态修复,虽然引入其他物种在当时看效果不错,但过几年就不见效果了。这就是因地制宜,具有可持续性。”韩国栋分析道,“不过除了技术的可持续性,还要有模式的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将生态修复与经济,特别是社区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说白了,就是要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

龙头企业带领农牧民“造血”

蒙草生态和和盛生态是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领域的龙头企业,他们不仅有着扎实深厚的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科研功底,在具体推行过程中,还十分注重与当地老百姓的互动。 “如果长期以来的植树造林和绿化保护没有和社区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老乡的收入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了,时间长了,他们难免会动这片绿色的歪脑筋。”韩国栋分析认为,这也是很多生态修复保护难以维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在呼和塔拉草原这片砂石的土地上,当地农牧民的生活状况并不是很好。煤窑村的李德宝过去虽然有60亩土地,但大部分都撂了荒,只能种一些小麦,满足家里的温饱后就所剩无几。顶多再养两头牛、几只羊。“一年最多只能有一万多元”,一家六口人生活得很是艰难。

如今,随着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的推进,李德宝不仅将自己60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地能得到300元;家里还在景区里开了农家乐,一年能增收4万多元;而他自己则白天给景区做环卫,晚上给景区当保安,每个月也能有4600元的收入。这样一来,他们一家的收入是过去的十倍,生活相比过去大大改观。

像这样在生态修复和保护过程中促进当地百姓就业、帮助其增收的案例还有很多。和盛生态在推广林业修复的同时,也将当地农牧民组织起来护林,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包括中草药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给当地农牧民提供了一条新的生财之路。

“只有将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变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韩国栋表示,“无论是蒙草生态还是和盛生态都将当地农牧民的生计和其科研成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他进一步指出,在后续发展中,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还需要很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方方面面,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产物,仍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总结。

此外,除了直接提供工作岗位,蒙草生态还引入了金融创新工具,建立了“牧草银行”,牧民的草产品能在“牧草银行”中“资源储存、自由流转、稳定收益”。2015年,蒙草生态的“牧草银行”为市场提供了近30万吨优质牧草,带动当地数千户牧民增收近两亿元。

“我们想要实现的是全产业链共赢,因此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利集团同样是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有500多万奶农,其中多数是小微企业,怎么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伊利集团为此建立了三大学院:牧场合作发展学院、经销商发展学院和供应商发展学院,从奶源的生产加工,到终端的销售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其生产力。“经过学院培训的奶农基本上都能实现饲养成本的降低和奶牛日产奶量的增加。”

不过随着饲养能力的提升、规模的扩大,很多奶农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资金短缺。对他们而言,身边最值钱的就是奶牛,但银行的贷款对活物是不允许发放的,这就成了奶农头上的一个紧箍咒。为了帮助农牧民解决这一问题,伊利集团专门成立了小额担保公司,架起了奶农和银行之间的桥梁,对于有资金需要的合作伙伴,由伊利集团出面担保,帮助其获得资金用于再生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伊利集团已经给2000多个合作伙伴担保了50多亿元的贷款。

创新机制,融入“一带一路”

除了带领农牧民“造血”发家致富,实现利益共享,龙头企业在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首届中蒙博览会上,作为特装展位亮相的蒙草生态积极探索与蒙古国在草种业、农业科技、产业投资、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互补优势,并与蒙古国纳乐格日塔日亚楞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建设优质牧草产业链体系。

据悉,该届博览会上,投资贸易洽谈硕果累累,共签署了各类合作协议166项,涉及资金高达1485.9亿元。

除了博览会,内蒙古自治区还在国际航线、跨境电商、旅游等方面与蒙俄加强合作交流机制。追求发展,永不止步。未来,内蒙古自治区还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并在首届中蒙博览会基础上,办好第二届中蒙博览会。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实际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很多自治区的龙头企业已将视野放在了全球。作为全球乳业8强、亚洲乳业第一,伊利集团凭借过硬的技术创新和质量口碑早就开始在全球化战略中进行布局:在大洋洲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乳业一体化生产基地;联手欧洲生命科学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建立了中国乳业目前为止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与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和英国天祥集团打造全球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张剑秋看来,“全球产业链”是伊利品牌的重要内涵。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带一路”虽然覆盖五大洲,沿线许多国家不仅是产奶量大国,而且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一半,但这样的广阔市场也对中国乳企的营收规模、奶源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织好全球国际乳业深层次融合这张大网,将是无数“伊利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克服挑战,抓住机遇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蒙草生态如此,和盛生态如此,伊利如此,自治区其他很多企业也是如此,自治区政府和党委更是如此。今年年初,在带队考核呼和浩特市党政领导班子2016年度工作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强调,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奔目标,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7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关键词: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滇池流域

中图分类号:S718.52;S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 3168(2012)01 - 0072 - 06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for Mining Wasteland in Dianchi Basin

ZHOU Huirong

(Ecology Branch of Yunnan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 types of mining wasteland in Dianchi Basin mining area, with the ideas combined rehabilitation and development together, this paper proposed three kind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topography recovery and maintain techniques, soil matrix recovery techniques vegetation recovery techniques, And elaborated methods and measures on various aspects of technology。 Taking Huangtupo quarry, Kunm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n Dianchi Basin as example, technical poin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quarry wasteland also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ining waste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ianchi Basin

收稿日期:2012 - 01 - 13.

作者简介:周惠荣(1975 - ),女,广西柳州人,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长期以来,滇池流域范围内的大量矿山开采对流域生态环境及整体景观造成极大影响,为此,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关停滇池流域“五采区”的决定,矿区关停后形成的大量采矿废弃地亟需治理和开展生态恢复。

开展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是保护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昆明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镇上山”和工业项目上山实施的土地专项整治重点之一。由于采矿废弃地是一种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特点接近于裸地,生态恢复难度极大,恢复技术的选择和设计尤为关键。

1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主要理论基础

1.1恢复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理论认为,退化生态系统依靠自然恢复或通过人工措施,采用适当的工程方法和植被重建,可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1],且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自然恢复指生态系统受损未超负荷,压力和干扰去除后,恢复可以自然发生。当生态系统的受损超负荷并不可逆时,依靠自然力很难或无法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依靠人工措施恢复,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恢复途径

Fig. Way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许多研究认为,自然恢复会形成更为稳定、丰富的植被群落,但采矿废弃地上植被的自然恢复是十分缓慢的,出现木本植物定居最快也要在5年以上,再经过20~30年,木本植物的盖度才能达到14%~35%[2],50~100年左右才能渐渐恢复,而土壤系统的恢复可能要持续100~1 000年[3]。采矿废弃地属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其受损是超负荷的,是生态学中典型的极端条件下的恢复和重建[4],恢复途径应以人工恢复为主。

1.2基础生态学理论

相关的基础生态学理论主要有群落演替、限制因子、生态适宜性和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理论。限制因子即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水分、温度或光照等一个或多个因子;生态适宜性及生态位理论中,“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被认为是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决定因素[5]。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长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生态恢复一般应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先锋群落到顶级群落的演替规律,并首先解决恢复中的限制性因子问题。生态位宽的物种具有较强适应性,可作为先锋树种;生态位重叠小的物种适宜作为伴生树种,需考虑适宜的个体数量以维持物种多样性。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1期

周惠荣:滇池流域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1.3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景观异质性有利于物种生存延续和生态系统稳定,结合景观异质性原理建立生态恢复的目标,可给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带来现实、空间联系及高效的优势。

生态恢复除了物种层次、种群和群落层次的恢复外,还应考虑景观层次的恢复,即从更广的区域至景观尺度综合考虑。但景观层次的生态恢复实践刚起步,其尺度大小和有效性有待研究。

1.4土壤学理论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础,不同土壤的理化性状,即土壤物质组成、质地、结构、养分以及水、气、热状况等直接影响到植物能否健康持续生长。

采矿废弃地中,只有在土壤基质恢复的前提下,植物群落才能在废弃地上重新构建,而后生态系统才能渐渐恢复。

2采矿废弃地现状

2.1采矿废弃地类型及特点

滇池流域采矿废弃地共224个,总面积为2 990.6 hm2,分布在主城四区及呈贡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宁县,均位于滇池流域Ⅱ级保护区范围内[6]。开采方式均为露天开采,根据采矿矿种可分为采石、采矿、取土和采砂4类废弃地,其中以采石、采矿(主要是磷矿)类废弃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3%和40.6%。

2.2采矿废弃地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2.1环境污染

由于废弃地内植被破坏、地表,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大气环境;疏松堆积物极易流失,影响地表和地下水;采矿废弃物中含有污染成分,伴随着水土流失而污染滇池水体。据霍震等人(2009)研究,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高敏感区主要受到采石和磷矿污染源影响[7]。

2.2.2水土流失

矿产开采导致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滇池流域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736.84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2.8%,年土壤侵蚀总量283.1万 t,土壤侵蚀模数为994 t/(km2·a),年均剥蚀厚度0.74 mm/a[7]。

2.2.3景观破坏

露天采矿造成山体、岩石,特别是采石形成的众多山体缺口使城市面山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严重破坏了滇池面山景观,影响景观的环境服务功能。

3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3.1恢复原则和思路

遵循可持续性、协调性、与景观再造相结合等原则,按照恢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结合“城镇上山”和工业项目上山的需求,尽快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消除安全隐患,将废弃地恢复到自然的或可利用的状态。

3.2技术分类

针对滇池流域采矿废弃地特点,结合恢复原则及思路,将生态恢复技术分为地形地貌恢复及修整技术、土壤基质恢复技术及植被恢复技术3类。在采取削坡、护坡、场地整治、客土覆盖等工程措施以维持地表基底稳定、恢复土壤本底的基础上,实施植物措施来恢复和重建稳定的植被群落。

对于分布在城镇面山、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有重大影响,或面积较大、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废弃地,必须先进行地形、地貌的恢复和修整,在此基础上恢复土壤基质及植被或进一步开发利用;面积小、影响不大或无开发利用价值的废弃地则以植被恢复措施为主。

3.3生态恢复技术及方法

3.3.1地形地貌恢复及修整技术

地形地貌恢复和修整包括山体修整、场地整治、防排水工程3方面,山体修整即实施削坡、护坡工程,使开挖边坡坡面和山体稳定;场地整治是通过回填、挖高填低或挖低填高,对破碎地形进行恢复或整理,使场地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为后续开发利用奠定基础;设置防排水系统是为满足场内防洪及安全的要求。

1)削坡工程

对土质边坡高度大于5 m、石质边坡高度大于8 m的不稳定边坡进行分级削坡,同时清除坡面浮土和松动危岩体,使坡面安全稳定。削坡一般采用直线型、台阶型和分级马道3种形式。直线型适用于高度小于15 m且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0 m的非均质土坡;台阶形适用于高度在12 m以上、结构较松散,或高度在20 m以上、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以及石质坡面;分级马道适用于高度在10 m以上的弃渣场、排土场和采砂场边坡,马道宽2 m。削坡后的坡比一般应缓于1∶ 0.5。

2)护坡工程

护坡包括坡脚防护和坡面防护,坡脚防护以挡土墙为主,墙后排水;坡面防护以植物护坡为主,也可采用工程护坡或砌石草皮等综合护坡;另外,对现场条件不允许、削坡工程量太大或削坡无法有效改善其稳定性的边坡,可采取注浆加固法、预应力锚杆(索)和SNS主动防护网进行加固防护。

3)场地整治工程

对采石场、采矿废弃地的采空区、采坑等坑凹地,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或其它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或污泥、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填平,恢复原地形地貌;对于地形破碎的采区,按合理的场地标高,挖高填低修整地形;挖低填高则是利用场内采空区、采坑或凹陷地形,进一步深挖改建作为小水库、鱼塘等利用,填高部分恢复为农地、园地或林地。对整治后作为建设用地利用的,对场地稳定性和坡度要求较高,坡度一般应小于8°,回填材料以土夹碎石为主并分层铺设辗压;复垦为农地的一般坡度在15°以下即可,回填材料则以有机废弃物为主。

4)防排水工程

场内根据防洪排水需要修建浆砌石或土质排水沟渠,排水沟分干渠与支渠,断面形状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大小根据汇水量和洪峰流量计算确定。

3.3.2土壤基质恢复技术

1)覆土工程

对土层薄或无土壤层的采石场、采矿废弃地,须采用全面或局部客土覆盖的方法恢复土壤基质。客土土源首选表土或熟土,如昆阳磷矿开采时设置的内排土场存放剥离表60.7万 m3,全部用于闭坑区植被恢复。而绝大部分废弃地没有收集存放表土,若异地取土则会造成2次环境破坏,因此客土可利用渣土或基础建设开挖弃用的心土进行土壤熟化后再使用。常用土壤熟化技术措施有:施用有机肥(如人畜粪、塘泥、沼气渣肥、食用菌袋料渣、废弃中药渣等)、种植绿肥(如紫花苜蓿)、施用生土熟化专用肥等。全面客土覆盖厚度一般为:土质边坡3~5 cm,岩质土边坡5~10 cm,岩质边坡15~20 cm。

2)土壤改良工程

土壤瘠薄、结构差的取土场、采砂场废弃地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直接改良土壤,即通过深翻、施加有机质(如秸秆、锯木屑、糠壳等)等改善土壤结构,或施用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种植绿肥等提高土壤肥力。

3)水土保持工程

主要是通过坡顶修建截水沟、坡脚排水沟等措施,或用土工布、彩条膜等临时覆盖,在植被恢复前减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与防排水工程结合考虑。

3.3.3植被恢复技术

1)植物选配

植物种选择应遵循生态适应性、先锋性、可演替性及持续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兼顾景观效果等原则,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共选择推荐包括乔、灌、藤、草在内的41个植物种类用于生态恢复(表3)。

树种配置上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藤、草结合,配置时考虑生态位错开,如先锋树种与群落优势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乔木与灌木草本、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等。一般情况下,坡度35°以下可采用大中乔木、灌木、草本混合搭配,坡度36°~45°配置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坡度46°~60°以草本、攀缘性灌木为主,坡度超过60°的种植藤本。

乔木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藏柏(Cupressus torulosn D.Don.)、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Don.)、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Schott)、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滇朴(Celtis Kunmingensis Cheng et Hong.)、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 J.Poiss.ex Franch.)、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黄槐(Cassia surattensis Burm.f.)、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ex Vent.)、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冬樱花(Cerasus serrulata(Linds.) G.Don ex London)、银杏(Ginkgo biloba Linn.)、香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Nees)

灌木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车桑子(Dodonaea viscose.(L.) Jacq.)、苦刺(Solanum deflexicarpum C.Y.Wu et S.C.)、云南含笑(Michlia yunnanensis Franch.ex Finet et Gagnep.)、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L.)、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云南黄素馨(Jasminum subhumile W.W.Smith)、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

藤本 地石榴(Ficus tikoua Bur.)、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 (Tobl.) Rehd.)、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 Choesy)

草本 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D.Don)、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金鸡菊(Coreopsis basalis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芒草(Miscanth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

2)建植技术

由于矿区立地条件差,采取挖大塘或开挖种植槽后回填客土的整地方法。坡度45°以下建植方式以植苗为主,超过45°坡面以播种为主,并结合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袋、三维网、生态灌浆、植生基材喷附等特殊措施建植;高陡边坡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在坡顶坡脚及分台台阶上,或利用石壁中凹陷微地形、石缝等砌筑植生盆种植藤本。

3)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主要包括水肥管理、修剪、人工调控几个方面。植被恢复初期水分管理尤为重要,有条件的地方应修建蓄水池和灌溉管网进行浇灌。早期人工调控指更换树种、补植,后期则通过整枝、间伐、刈割等措施,及时调整种内种间关系,使植被向稳定群落演替。

4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土坡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方案黄土坡采石场面积达277.7 hm2,是滇池流域面积最大的采石场,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洛羊街道办事处黄土坡村,老昆石公路和呈黄公路交叉口北侧,地理区位突出,拟建的呈黄快速公路及昆嵩高速公路从矿区纵贯而过。采石场地处滇池盆地边缘中山丘陵区域,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场内零星分布有云南松、圣诞树、圆柏、小叶栒子、火棘、蕨类、白茅等树种,周围主要森林类型为云南松林和圣诞树林。

4.1恢复重点及难点分析

采石场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极其破碎,边坡高陡,据调查,采石场内现有87个高陡不稳定边坡,坡度多在60°~80°,最高边坡高度达86.1 m;其次是基岩,土层极薄甚至没有土壤,坡质以石质、土石质为主,立地条件极差。采石场恢复重点是场地整治,高陡边坡是恢复难点,土壤是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

4.2恢复模式考虑

基于采石场面积较大、地理区位突出的优势,其恢复方向主要是土地开发利用,而植被恢复和景观营造可提升土地价值,因此恢复模式分为建设用地开发、绿地景观营造和植被恢复3种,建设用地按土地Ⅰ级开发整理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恢复,景观营造恢复为园林绿化用地和风景林地,植被恢复则起到防护、隔离作用。

4.3主要技术措施

4.3.1建设用地场地平整

为避免大挖大填,结合现状地形,采用分台场平的方法,各台标高参照道路设计标高等合理确定。

4.3.2高陡边坡削坡与植被恢复

削坡坡比为1∶ 1、1∶ 0.8、1∶ 0.67和1∶ 0.5,即削坡后的坡度分别为45°、51°、56°和63°,分2~4个台阶削坡,台面宽2 m、沿内侧按2°放坡排水;坡顶和坡脚种植地石榴,台阶上种植清香木和多花蔷薇,利用地形的凹陷处、石缝等种植多花蔷薇和地石榴。

4.3.3土壤改良及整地

由于采石场土壤缺乏,所以采用外调客土全面覆盖,客土来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1#主干道两侧的建设工地,经熟化处理后使用。植穴规格:乔木100 cm×100 cm×100 cm、灌木60 cm×60 cm×60 cm;种植槽规格为50 cm×50 cm,植穴或种植槽中回填客土。

4.3.4恢复目标群落拟定和树种选择

拟构建以滇青冈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选择滇青冈、旱冬瓜、构树、清香木、滇朴、黄连木、火棘、胡枝子、多花蔷薇、地石榴、草本地被(戟叶酸模、波斯菊、孔雀草和紫花苜蓿混播)等树种,根据场地坡度、坡质等的不同进行不同搭配,平台及缓坡区采用乔、灌、草混合搭配,坡度较陡区种植多花蔷薇和草本地被混播。

4.3.5绿地景观营造依山就势

如利用采石场内现有采坑,进一步深挖后改造为水体景观,保留部分开采遗迹景观作为科普和展示,稳定边坡改造后作为户外攀岩运动、拓展训练场地等。并选用红叶黄栌、银杏、黄连木等色叶树种营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被景观。

5讨论

1)采矿废弃地普遍存在地形地貌破坏、山体缺损、土层破坏、植被丧失等特点,须采用工程方法和植被措施结合进行生态恢复,视其恢复或利用方向而有所侧重。

2)植物群落的构建和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生态恢复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要评价其效果,应尽快建立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评价时间及标准体系,且该体系应尽量与管理体系相适应。

3)采矿废弃地恢复或利用形式可多样化,如复垦为农地,栽种经济林果,生态旅游,健身运动场地,修建小水库和鱼塘,种养业结合,苗木基地建设,开采遗迹景观保护及开发等。具有区位优势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可优先恢复为建设用地。另外,选择有代表性的2~3个矿区作为生态恢复示范点,进一步研究废弃地恢复技术和利用方向,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江红,孔素丽.浅谈矿区生态系统重建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J].矿山测量,2007(4):82 - 83.

[2]赵方莹,孙保平.矿山生态恢复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白中科,赵景逵,朱荫湄.试论矿区生态重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35 - 41.

[5]刘国华,舒洪岚,张金池.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构树种群及其伴生树种生态位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84 - 185,188.

[6]李红旭,马玉春,马勇,等.滇池流域采矿区植被恢复规划[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2):132. - 134,135.

[7]霍震,李亚光.GIS支持下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5):12 - 16.

[8]顾卫,江源,余海龙,等.人工坡面植被恢复设计与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9]孙延良.基于水土保持理念的生态公路建设[J].森林工程,2011,27(3):80 - 82.

[10]宋海涛,王海波,刁云飞,等.黑龙江省乌拉嘎金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情况研究[J].森林工程,2011,27(5):29 - 34.

[11]董世魁,刘世梁,邵新庆.恢复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李斌,陈月华,童方平,等.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营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64 - 69.

[13]李秀珍,冷文芳,解伏菊,等.景观与恢复生态学——跨学科的挑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第8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关键词】矿山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维修监测;维护流程

0.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煤炭开采作业中开始广泛的使用矿山机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但同时对矿山机械故障的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矿井中所应用的设备规模大很多,而且也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在成本核算中人工费的份额不大,但是维修费用却很高。所以要想降低费用成本,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就要提高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但是,煤矿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限制,煤矿的机械设备在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样也会受到煤矿企业特殊工作环境的影响,所以在井下环境工作的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机率会很高。另一个方面原因是因为煤矿企业一些固有因素决定了机械设备在井下使用过程中的限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故障率会增加,加之作业空间狭小,给机械故障的排除增加了很多困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采矿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就有了更高要求。采矿机械设备技术更新越来越快速,实现了大型化、机械化和机电一体化的水平,对于机械故障的检测也更为复杂化。因此,为了达到能够使得矿山机械设备处于一种良好的正常工作状态,我们必须要将煤矿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管理协调统一起来,对矿山机械设备进行诊断和维修,这对煤矿机械的维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立矿井调度室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很好方法。

1.故障诊断技术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故障检测与故障诊断,通常合在一体统称为故障检测和诊断(FDD)。

1.1故障的定义和故障诊断的机理

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会为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使煤矿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产量,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倍增。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光有正常的磨损会发生故障,还有工作的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发生故障,机械设备在出现故障后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和任务的完成,致使企业经济受损。所以这时就需要企业及时进行故障诊断,科学正确的诊断出机械设备某个部位的不正常情况,快速准确的排出故障,从而使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1.2故障诊断过程

1.2.1状态监测

矿山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会有种种状态信号,所以在状态监测过程中主要监测这些与设备运行有关的状态信号。

1.2.2特征提取

在监测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状态信号中的特殊信息,并予以提取,这些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与故障锁有关的信息会为故障诊断带来有利的数据支持。

1.2.3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就是根据之前所获取的信息,并且通过相关补充测试等一些辅的信息来找到设备故障的位置。

1.2.4决策

根据设备故障特征状态和趋势,做出决策。设备诊断是经过分析处理以获得最能识别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多种信息,当其功能出现相应的异常信息,机械劣化过程产生的油液成分变化的化学信号等。利用检测仪器,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诊断,可以及时预测机器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

2.矿山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技术特点

随着矿山机械设备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故障诊断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快速发展。根据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位置等总结了矿山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技术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2.1目的明确

为了更好的确定机械运行的状态、检查相关部位的故障情况,从而可以分析出故障所发生的原因,并且可以根据原因制定经济有效的维修方案。

2.2实践性强

正是由于煤矿企业工作环境的限制,煤矿机械大部分都是在井下工作,工作时同样会受到井下环境和作业空间等因素的影响,煤矿机械设备易于发生故障,甚至事故,使得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会更高,使用故障诊断技术,会使处理结果能够很快得到实践验证。

3.矿山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流程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正是基于矿山机械故障的多样性,成因的复杂性和进行故障诊断所需要的知识对诊断策略的依赖性以及机械设备自身工作特点的优越性,提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矿山机械远程故障诊断。因此,传感信息融合的自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将有利于提高诊断策略的可靠性。

4.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故障诊断在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维修中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维修方式已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的维修需要,所以现在对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的维修不仅要采取主动的方式,还需应用上计算机的高科技诊断步骤,这样会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有效的节约了成本,维护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高科技的诊断技术有效的缩短了企业维修设备的时间,延长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服务期限,提高了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加了效益。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包括故障诊断技术本身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从经济观点出发,还是从整个作业来考虑,准确及时、有效地实现矿山机械远程故障诊断的方法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德超.浅谈矿山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与市场.2011(04).

[2]赵磊.浅谈机械设备状态故障与监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2).

第9篇:山体生态修复技术范文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管理,重要性

Abstract: China is more than one earthquake country, a strong earthquake caused huge losses of life and property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roads, bridges also suffered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engineering is necessary, but should choose a reasonable premise to meet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bridge span bridge structure program, as far as possible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within a suitable range. After years of bridge experience in survey and design, the methods used in bridge seismic design and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special areas.

Keywords: bridge seismic damage;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

很多矿山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都不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日常工作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仅靠电工负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工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应付生产中,根本谈不上机电设备的管理。而很多矿山的负责人在观念中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还不够重视,对于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的机电专业管理组织,职能管理意识淡薄,甚至供电系统的施工都没有按照设计进行,而是仅凭电工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对于机电设备的性能也没有按要求进行测试,仪器仪表的校验也不按照规定来办,总之,矿山企业的机电管理机构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欠缺。

(2)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一般在矿山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真正科班出身的只有微不足道的几个人,很多矿山企业没有专职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技术管理无法与生产相结合,而仅有的几个机电技术人员又是仅凭经验相当然的进行原始操作,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非常贫乏,并且也受到经验的局限,无法应付日益加大的设备故障率。

(3)矿山机电设备认识不到位

在矿山进行设备采购入厂时,无论是配套设施还是安装调整试都没有做到位,盲目的把设备投入到生产中来,于是造成本该发挥最大效益的机电设备因为人为的盲目性,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总之,矿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对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在企业生产的诸多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至关重要。首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首要因素。设备管理是增产增收、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次,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是提高工作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的关键。企业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是依靠设备来完成的。设备的运行效率与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密切相关,因此要想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把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最后,设备良好的运行的状态和管理是实现降低生产消耗的有利途径。只有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才会有正常的原材料消耗。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

2.如何加强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管理

2.1抛弃陈旧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

矿山企业中的现代化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使管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矿山企业的机电设备包涵了企业生产中的所有设施,其工作地点、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并不统一,因此对其进行的管理模式必须抛弃旧的机械式的管理方式,按照统筹管理、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管理。首先,在管理思想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上也要适应现代的要求,树立人本思想、民主管理思想、现代经营思想、公开竞争思想等。其次,在管理技术上要适应大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符合生产发展要求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2.2提高矿山企业机电设备在生产中的可动率

可动率是在想让机电设备运转的时候,设备就能及时正常地运转的比率。也就是说,按一下按钮,设备马上就能进行所需工作的状态。可动率的理想状态是100%。而且必须以那个为目标。矿山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安全往往是与参与生产中的机电设备密切相关的,设备的故障可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矿山企业必须好好地对机电设备进行预防保护,事先排除故障,并有必要使改变程序的时间缩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可动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2.3适时地对矿山企业机电设备进行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就是在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有可靠的保证措施及依据的情况下,根据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安排检修项目和时间,并主动实施的检修。状态检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事后检修工作,节约工时和费用,使检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因为有了状态检测,有关专家在办公室就能很方便地浏览到所管变电站任一设备的当前和历史状态,并能迅速地对设备的未来状态进行预测。

2.4加强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的更新

矿山企业中,旧的生产设备不仅会对经营效益产生阻碍,而且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对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的更新。设备更新是指对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用新的设备更换或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另外要注意,在设备更新过程中,要把设备的更新改造同加强对原有设备的维护修理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现有设备是完成生产任务的主力,因此,要加强对现有设备的管理,做好维护修理工作。要确保在设备更新时,不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和消耗增加。

2.5加强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矿山企业中的机电设备维修是指机电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矿山企业生产中,机电设备的损坏时有发生,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良好、安全运行,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其次,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最后,设备修理。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

3.小结

目前,矿山企业中的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日益增高,管理层次也越来越复杂,这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矿山企业中的机电设备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没有这些设备的安全运行,就无法保证矿山企业的生产。因此,应按照本文所提建议,努力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以保证企业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全军.浅谈矿山机电设备管理[J].矿山机械, 200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