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土壤保育的概念精选(九篇)

土壤保育的概念

第1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土壤水;土壤水资源;潜力;概念;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34-1

在国内外现阶段对水资源展开的评价与分析工作中,通常只是将地下水及地表水划作评价对象,而对于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水资源往往加以刻意或无意的忽略。这主要是因为土壤水资源本身具有难以保存、不便开采和分散性等特征,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无法对土壤水资源加以直接、高效利用所致。然而,土壤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农作物及其他各种植物生存与生长的必备物质条件。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不管是生长过程、发育还是果实形成,抑或是植物最终经济价值的实现,都需要水给予基础支撑。然而,不管是天然降水,还是灌溉用水,都首先必须转变为土壤水,之后植物才可对水资源进行吸收。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土壤水资源具有和其他水资源等同的作用,在对水资源进行评价时,应当将土壤水资源涵盖其中。

1 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潜力的概念分析

土壤水资源概念首先于1974年由前苏联学者李沃维奇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土壤水资源的内涵越来越清晰,但在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潜力的定义上还缺乏一个统一的观点。要对这二者做一个明确的定义,首先必须对土壤水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1.1 土壤水的形成

土壤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将地表水和地上水联系起来的枢纽,是二者进行转化的中间工具。降水形成并着陆后,一部分被植物截留,最终经过蒸发作用回归大气,其余部分和地面接触后,向土壤中进行渗透。其中,有一些降水向江、海、湖、泊进行汇集,有一些经土壤贮存,或者进行深层渗漏进入到地下水中。土壤留存的水体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或者经过蒸发回归大气。当土壤层保水能力相对较强时,土壤水饱和后形成壤中流。土壤水是一种非饱和水体,不断进行蒸发,不断由降雨或其他形式加以补充,同时也不断为植物所吸收,因此相对来说较为活跃。然而,土壤水只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目前还难以进行人工开采、利用和调度。

1.2 土壤水资源与土壤水资源潜力概念

根据上述对土壤水形成及特性的分析,可以对土壤水资源及其潜力进行定义。土壤水资源是在降水过程中,由土壤包气带加以储存、可以进行不断更新,在现行的生态条件下可被植被加以吸收,为人类间接或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土壤水资源潜力是当生态环境在未来某一时间受外界因素影响,如人类干扰或气候变化等,土壤包气带中储存有一定降水,可以为生态环境的维持所使用,或者为人类间接与直接使用的水资源。

2 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根据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资源潜力的概念可知,在对土壤水资源进行评价时,可以利用水量平衡法,利用蒸发量或补给量对土壤水资源进行计算。在对土壤水补给量进行确定时,应将降水中的地表产水量、植物截留量、蒸发量、渗入地下补给量进行合理扣除。同时,因为土壤水资源受人类活动、地形地貌和地下水深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评价时,要分区展开计算。

3 结束语

对土壤水资源在进行充分认识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应用,可以使水资源紧缺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用水保障。虽然土壤水资源不能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效利用,然而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提高土壤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使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利用量大幅降低,使土壤水资源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替代,从整体上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参考文献

[1] 张振伟.河北省土壤水资源利用潜力分析与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8.

第2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预防;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1. 土壤污染的概念极其危害

1.1 土壤污染的概念

陆地的表面拥有肥力,并且能生长植物,这些厚度在2m左右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土壤不仅仅可以给予植物生长的机械支撑力,还可以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其所必须的水以及氧气还有肥料等基本要素。随着近些年人口急剧膨胀,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批量的固体废物倾倒在土壤上,除此之外,大量的废水也渗入到土壤当中,而车辆所排放的尾气以及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也会随着雨水的飘落渗入到土壤当中。同时农业化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大量的化学肥量等散落到土壤上,最终使得土壤受到了大量的非点源污染,并在水土流失以及风蚀等等作用下,使得污染的面积越来越大。所以凡是干涉土壤正常的功能,损害植物生长尤其是农作物生长并降低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1.2 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的污染有着一定的滞后性,还有积累性和隐蔽性,是一种几乎无法逆转以及治疗的污染。正常来讲,污染物在进入到土壤当中,在直观上并不会有着很大的变化,通常都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详细地分析以及化验等等手段,才能确定该地土壤污染是否会对人畜造成影响。而由于污染物在土壤当中并不会稀释以及扩散,只会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在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依靠换土或者是对土壤淋洗等手段方能解决,但其治理的成本高的可怕,且周期长见效慢。

根据相关资料,我国大概1/5的耕地有着不同程度的铅、砷以及铬等重金属污染,其中被工业三废所污染的耕地面积就达到惊人的1000万公顷。这一片被污染的土壤中,其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雨水的洗刷后,深入地下水源中,不仅会引发人畜中毒,还会诱导生成一些疑难杂症,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2. 土壤污染的原因

2.1 农药过量使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所使用的农药量高达50~60万吨,使用农药的面积达到惊人的2.8亿公顷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量每公顷达到14kg。这些直接喷洒到土壤中的农药,其中有一大部分被土壤吸附,而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由于非生物以及生物的作用,会形成稳定性不同的产物。喷施于农作物上的农药,除却被农作物吸收之外,还有一半以上会洒落在农田上。农作物从土壤当中吸收农药,会在植物的根部、果实甚至茎、叶当中积累,进而影响人畜的生命安全。

2.2 化肥过量使用

在我国,化肥每年的使用量会超过4100万吨。不能否认,使用化肥是农产品增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大量的使用氮和磷化肥会使得土壤的结构被破坏,使得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进而使得耕层变浅,保水肥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又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剩余的未被植物吸收的一些化肥都会顺着植物根茎延伸至地下,甚至会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导致了土壤污染的范围加大。大量的使用化肥还会使得饲料农作物当中含有过多的硝酸盐,使得牲畜体内的氧气输送受到阻碍,导致牲畜患病甚至死亡。

2.3 大气的污染

机动车和工业废气对土壤的污染也非常大,这些废气中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当飘落到土地上就会造成土壤污染。其不仅会压制植物的发育生长,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还会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2.4 工业废水的污染

冶金、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废水的污染对于土壤污染来说是不可逆的一种严重污染,其造成的污染不仅仅是有机需氧物质污染,而且会造成重金属、热污染以及病原体的污染。这些污染会直接的影响农作物,使得农作物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健康。

3. 土壤污染的预防治理对策

3.1 加强宣传,建立长效机制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土地的污染防治重视不够,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土地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土地污染会破坏掉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污染农作物产品,危害人类和牲畜的健康,将人们生活的环境恶化。因此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对于土地污染的宣传教育必须要广泛地进行,提高各个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对于土地污染危害的认识。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观念,使得人们重视土地污染的防止工作,最终让人们知晓防止土地污染是必须要做的。二是要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并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可以保障规划的民主和科学,使得规划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从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建议将保护土壤质量、防治土壤污染纳入立法,使得保护土壤环境得到法律的保障,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四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国土的防护治理是一项事关到社会发展的长远事业,所以这就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以得到全社会长期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第3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农科;土壤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34

Reform and Practice of "Soil Science" for the Agricultural Majors

HUANG Jie—ying1,2, HU Hong—xiang1, LI Dao—lin1, ZHU Lin1, XU Qi—rong1, CAO Hai—sheng1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Anhui 230036, China;2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Anhui 230009, China)

Abstract: " Soil science " was one of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of the agricultural maj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il science" teaching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were executed on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jors;soil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物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更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土壤学》是与发展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各门农科专业课之前必修的一门先导性课程。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倍受关注的今天,学习土壤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烟草、草业科学、林学、植保、园艺教育、设施园艺、园林、茶学、生态学等十余个专业均开设了《土壤学》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树立爱土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提高学生在农业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纵观我国高校现有的土壤学教学,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发生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农科《土壤学》课程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形式简单、教学模式落后

长期以来,在《土壤学》教学方法方面,以教材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被动地听、勤恳地记, 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疲劳。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土壤学》理论部分比较枯燥,尤其在安徽农业大学自课程小型化改革之后,《土壤学》的理论课授课课时大幅度减少,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土壤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技术,如果仍旧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完成的。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善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不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的问题,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1.2 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第4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检测手段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

植物生长在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也是地球生命积极活动的前提条件。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土壤是分解物质的重要场所,是物质循环的重要部分。从环境污染角度分析,土壤不但是污染场所,也是减缓污染的场所,因此对于土壤污染积极治理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土壤污染概念及危害

(一)土壤污染概念。土壤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支撑能力,还将水、肥、气等肥力要素提供给植物促使其生长发育。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长速度惊人,工作发展迅猛,土壤表面不断被堆放与倾倒固体废物,有害废水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汽车废气、大气有害气体和飘尘利用雨水在土壤中降落。逐渐提高的农业化学水平,在环境中散落了大量的化学肥料与农药,造成土壤越来越多的受到非点源污染,在水土流失与风蚀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扩大了污染面积。因此,只要是对污染正常功能进行了妨碍,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利用粮食、蔬菜等对人体健康间接造成影响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土壤污染物质。

当土壤中存在较多的有害物质,已经超越了土壤自净能力,造成土壤发生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在土壤中有害物质及其分解产物不断累积,利用一定的方式被人体间接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即是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危害。1土壤受到病原体污染之后能够传播多种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通过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以及洗涤他们衣物用品的污水对土壤造成污染。经过雨水的渗透,病原体又会进入地下水中,进一步产生暴发流行这些疾病的水型。2土壤受到有机废气物污染之后,出现了大量繁殖传染病的媒介蚊蝇与鼠类。有机废气物对土壤造成污染之后,具有很大的危险性。3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土壤之后,间接对人们造成影响,具体是利用农作物、地面水或者地下水对人体造成影响。在磷酸钙生产工厂附近,土壤迅速增加了砷与氟的含量。在土壤任意堆放的有毒废渣,经过雨水冲刷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引起人、畜中毒。4土壤被放射性物质进行污染以后,利用发射性衰变形成射线。这些射线对人体组织进行穿透,导致机体出现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不但致使机体形成外照射损伤,还利用呼吸或者饮食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损伤,使人头晕、乏力、增加或减少白细胞等。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一)隐蔽性与潜伏性。在土壤中污染物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便是土壤污染,其后果主要是通过人体或者动物长时间摄入土壤污染生产的植物之后的健康情况体现出来。因此,土壤污染凸显出了隐蔽性与潜伏性,人们没有办法轻易感觉到。日本的痛痛病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0年代在神通川流域出现这一疾病,直到70年代才找到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铬废水所污染的土壤生产的硌米,这一过程大概20年。

(二)不可逆性与长期性。当土壤环境中出现污染物之后,其会自行发生迁移与转化,同时还会结合土壤形成物质产生相关的吸附、置换作用,这一过程大部分不可逆,最终污染物在土壤中产生难溶化合物。很多有机化学污染物的降解时间很长,因此,一旦污染了土壤,恢复工作十分困难。例如在沈阳发生的灌溉区污染,通过大概十年的努力,利用了很多方法,才实现了部分生产力的恢复。

(三)难治理性。假如大气与水体受到了污染,将污染源切断之后利用稀释与自净化也会造成污染问题持续逆转,难降解污染物在污染土壤中不断积累将很难利用稀释与自净化有效消除。一旦出现土壤污染,只是借助切断污染源的手段极难进行恢复,有时还需要采用换土、淋洗土壤才能对问题积极解决,其他治理技术收效很慢。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通常需要极高成本,治理时间很长。

三、土壤污染检测手段

(一)气相色谱法。气象色谱法是一种采用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还可以称为气象层析法,它对于分离化工成品十分适合,工作主要原理是在色谱中气相和固定液之间不同的成分拥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成分被气化之后会在整个色谱柱中运行,经过气化处理的组分会被反复多次进行分配,由于各个组分溶解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科学分析它们在色谱柱中的不同运行速度。所以该技术可以对各种农药残留物进行采集与扫描,在检测农残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典型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高效液相色谱创新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环境中逐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监测方法,具体是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进行分析,可以对有害种类进行监测,包含了残留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技术优势综合了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是一种优秀的痕量分析技术。其优点是构造简单的仪器、较高的灵敏性、检出限低、对气相干扰很少以及可以快速分析多元素等,当前广泛应用在环境检测中。

(四)其他方法。在对土地生态系统积极处理的过程中,不同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也会影响各种污染物的存在情况、转化原理,进一步对处理效率带来直接影响、对氧化还原环境积极了解并且科学调控,能够有效提高去除污染物尤其是N及有机物的效率。热重分析法是通过热天平控制程序温度,对物质质量和温度关系有效测量的一种热分析技术,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迅速灵敏以及仅需微量样品等。研究环境关系到改善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意义。TG-MS联用技术利用在线监测化学转换,可以积极对形成污染性气体的原理进行分析,进一步为它们避免与可控转化提供宝贵经验。

结语

目前国内外已经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环境中土壤污染情况和检测手段,为我国环境检测提供重要参考,从检测开始,认真做好保护环境工作。

参考文献

[1]房豪杰.我国环境中的土壤污染及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J].上海电气技术,2010,(2).

第5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预防;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1.土壤污染的概念极其危害

1.1土壤污染的概念

陆地的表面拥有肥力,并且能生长植物,这些厚度在2m左右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土壤不仅仅可以给予植物生长的机械支撑力,还可以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其所必须的水以及氧气还有肥料等基本要素。随着近些年人口急剧膨胀,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批量的固体废物倾倒在土壤上,除此之外,大量的废水也渗入到土壤当中,而车辆所排放的尾气以及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也会随着雨水的飘落渗入到土壤当中。同时农业化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大量的化学肥量等散落到土壤上,最终使得土壤受到了大量的非点源污染,并在水土流失以及风蚀等等作用下,使得污染的面积越来越大。所以凡是干涉土壤正常的功能,损害植物生长尤其是农作物生长并降低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1.2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的污染有着一定的滞后性,还有积累性和隐蔽性,是一种几乎无法逆转以及治疗的污染。正常来讲,污染物在进入到土壤当中,在直观上并不会有着很大的变化,通常都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详细地分析以及化验等等手段,才能确定该地土壤污染是否会对人畜造成影响。而由于污染物在土壤当中并不会稀释以及扩散,只会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在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依靠换土或者是对土壤淋洗等手段方能解决,但其治理的成本高的可怕,且周期长见效慢。

根据相关资料,我国大概1/5的耕地有着不同程度的铅、砷以及铬等重金属污染,其中被工业三废所污染的耕地面积就达到惊人的1000万公顷。这一片被污染的土壤中,其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雨水的洗刷后,深入地下水源中,不仅会引发人畜中毒,还会诱导生成一些疑难杂症,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2.土壤污染的原因

2.1农药过量使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所使用的农药量高达50~60万吨,使用农药的面积达到惊人的2.8亿公顷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量每公顷达到14kg。这些直接喷洒到土壤中的农药,其中有一大部分被土壤吸附,而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由于非生物以及生物的作用,会形成稳定性不同的产物。喷施于农作物上的农药,除却被农作物吸收之外,还有一半以上会洒落在农田上。农作物从土壤当中吸收农药,会在植物的根部、果实甚至茎、叶当中积累,进而影响人畜的生命安全。

2.2化肥过量使用

在我国,化肥每年的使用量会超过4100万吨。不能否认,使用化肥是农产品增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大量的使用氮和磷化肥会使得土壤的结构被破坏,使得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进而使得耕层变浅,保水肥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又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剩余的未被植物吸收的一些化肥都会顺着植物根茎延伸至地下,甚至会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导致了土壤污染的范围加大。大量的使用化肥还会使得饲料农作物当中含有过多的硝酸盐,使得牲畜体内的氧气输送受到阻碍,导致牲畜患病甚至死亡。

2.3大气的污染

机动车和工业废气对土壤的污染也非常大,这些废气中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当飘落到土地上就会造成土壤污染。其不仅会压制植物的发育生长,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还会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2.4工业废水的污染

冶金、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废水的污染对于土壤污染来说是不可逆的一种严重污染,其造成的污染不仅仅是有机需氧物质污染,而且会造成重金属、热污染以及病原体的污染。这些污染会直接的影响农作物,使得农作物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健康。

3.土壤污染的预防治理对策

3.1加强宣传,建立长效机制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土地的污染防治重视不够,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土地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土地污染会破坏掉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污染农作物产品,危害人类和牲畜的健康,将人们生活的环境恶化。因此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对于土地污染的宣传教育必须要广泛地进行,提高各个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对于土地污染危害的认识。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观念,使得人们重视土地污染的防止工作,最终让人们知晓防止土地污染是必须要做的。二是要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并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可以保障规划的民主和科学,使得规划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从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建议将保护土壤质量、防治土壤污染纳入立法,使得保护土壤环境得到法律的保障,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四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国土的防护治理是一项事关到社会发展的长远事业,所以这就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以得到全社会长期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3.2利用科技技术进行处理

土壤污染就现阶段来看,还是属于一项世界性上的难题,不少专家认为,最好的防止土地污染的方法就是别去污染它;所以利用各种科技技术手段防止土地污染的发生就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应该有3点:第一点就是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相关配套应该尽快完善,进而有效地提高城镇污水的处理率。第二点就是针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应该尽快完善,对生活垃圾以及生活污水还有粪便等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对于工业废渣等进一步提高处理率和处理效果,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二次污染。第三点就是广泛地推广科学的施肥技术以及相关的栽培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第四点就是提高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提高机动车出厂技术指标,淘汰黄标车,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程度地防止土地污染的发生。

3.3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和监测

防止土壤的污染,加强我国土地污染的调查和检测非常重要,在摸清我国土地污染总体的状况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壤污染检测制度,制定出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止和治理手段,有效地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除此之外,在检测人员的聘用上,一定要保证其专业知识的过关,不能滥竽充数,而在录取之后,经常性地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是根据每年土地污染的调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地保障我国土地污染的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而这些仅仅是主观上的处理方法,一些客观的强制性措施也不能忽略,例如加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执行力度也非常有必要。

3.4加大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力度

做好工业废水治理,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重要举措。工业废水的质和量不能采用典型的数据进行鉴定,因其变化非常大,应该进行实地的监测分析。工业上使用较多的是冷却水,使用过的水质通常变化不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液体以及洗涤废水水质却非常复杂,例如造纸、印染和酿酒等行业的用水量就非常大,所产生的废水污染严重。量小的工业废水处理上相比之下还较为简单,处理后的废水也可以满足相关的规定,但特殊的行业废水产生量不仅大,而且在处理上非常繁琐,造价也就非常高,这就使得不少黑心企业偷工减料,使得不达标的废水排入土地或者是河流当中。因此,加大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就非常有必要,对于废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应给予严厉的处罚,而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对废水处理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废水的污染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土地不会持续被污染。

结语

土壤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无论是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还是食用农产品引发的各种事件。所以让人们了解土壤污染的害处,科普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完善农药的配比,对污染排放的处理这些都非常有必要,而这些也是改善土壤现状,缓解土壤污染的根本所在。

作者:吴君莲

参考文献 

[1]蔡美芳,李开明,谢丹平,等.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s2):223-230. 

第6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土壤;肥料;可持续农业

中图分类号: S-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50

俗语说得好:“万物土中生,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通过这句话不难体会到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粮食作为立国之本,不单单要重视粮食生产还要注意粮食安全,土壤和肥料是保证粮食安全和人们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土壤的合理施肥和培肥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土壤和肥料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作用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保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提高与保持土壤肥力,持续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同时以高产、高效和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传统农艺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农业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步入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土壤和肥料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基础。肥料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高产的基础。整个农业体系中,提高土地的肥力不仅是发展的基础更是维护各种关系的关键。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要解决粮食问题,就要想办法提高粮食的单产量。但我国耕地肥沃程度分布不均,其中,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58%,耕地养分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加上施肥技术相对落后,肥料的利用率过低制约了作物产量的提高。所以,持续培肥土壤和合理施肥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壤和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土壤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类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场地。土壤起着营养库、养分转化和循环、雨水涵养,稳定和缓冲环境的作用。同时,土壤还能持续供给农作物所需求的各种元素,充分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肥料却是土壤养分重要的来源之一,因此,肥料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基础,既物质基础。通过研究表明,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提高农作物抗灾害的能力。

2 土壤肥料利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与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农民在施用肥料的时候都忽视了有机肥,而过于依赖化肥,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壤基础肥力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明显下降,土壤缓冲能力也随之下降,同时,各类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致使我国大部分耕地缺乏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等。

耕地退化、流失、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减少近82万平方千米的耕地。自2006年以来到现在,我国耕地面积已经缩减到1.22亿公顷接近了1.2亿公顷的耕地警戒线。我国目前的耕地面积很难合理解决粮食问题,土地的承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是否能保护好现有耕地,将直接影响农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还面临着化肥十分短缺的问题,相反有机肥料却被白白浪费掉。当积极增加化肥投入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化肥资源短缺的问题。农作物需要的氮磷钾元素,主要来源于不可再生资源,可以说是越用越少,而且还存在着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养殖产业日益壮大,产生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数量越来越大,但是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不但给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还让大量有机肥料养分流失。

3 解决对策

增加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进行培肥。简单说就是对耕地进行保育工作,主要提高土壤均衡供应养分的综合能力,充分增加农作物体系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容量和强度。在贫瘠的土壤上施用有机肥,建立起良好的有机和无机结合科学施肥观念。做到根据土壤和所种植的农作物进行施肥,提高土壤均衡供给养分的综合能力。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投入资金研发新型化肥,改进目前落后的施肥技术。以缓控释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其养分释放与农作物吸收同步进行,一次施肥可以满足农作物整个生长期的基本需求,有效减少肥料损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是未来肥料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利用3S技术对农田养分进行准确管理和精细施肥,按照田间每一单元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施入适当肥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作物产品的收入,还保护了耕地环境。

第7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植树造林;管理;技术

引言

研究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的方法,对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处于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时代,强化造林技术与管理水平,是确保营林质量,提升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优化森林资源结构的重要手段。在营林造林过程中,严格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造林,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植树造林技术概述

1.植树造林的概念

植树造林是当前林业整体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的重要环节,植树造林的木质就是利用林术的生长和繁衍规律,以植树造林规划为蓝木,采用人工干预和科学管理的措施与方法,应用各种生态和发展理念,在适宜造林的区域进行人工造林,在扩大有林地覆盖面积,加速林术成长成才的基础上,实现林区基础资源的蓄积、小环境的改善、区域生态的治理、社会发展的和谐,为林区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物资、技术平台。

2.植树造林的技术分类

2.1移植造林技术,顾名思义移植造林就是通过健硕植株的移植而进行的造林方法,当前植树造林工作中移植方法应用最为频繁和广泛,要选择好移植的苗术,应该选择适合苗龄、生长态势良好的苗术作为造林材料,做到规范地包装和运输,减少对苗术的破坏。要控制移植的时间和缩短苗术假植的间歇,使苗术能够迅速得到恢复,进而实现在造林地新的生长。苗术移植后应该做好施肥、浇水、培上等细节工作,给苗术一个更为有利的空间和环境,达到对移植树术成活率和成材率的保证。

2.2播种造林技术,在立地条件适宜、造林地面积过大的区域可以采用播种造林的技术,播种造林可以利用飞机高速、高效的优势,以飞播的形式散播苗术种子。播种造林技术的运用受到一定的条件和环境限制,一方面播种树种种子应该容易发芽,且种子资源非常丰富;另一方面,对立地条件有严格的要求,播种造林需要地势相对平坦,上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水资源有保障等先决条件,如果一条不允许,播种造林技术将难于取得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2.3分生造林技术,此种技术是利用树术可扦插再生能力,通过扦插再生而达到分生造林的目标。适于分生造林的树种有:杨树、柳树和松树,分生造林需要上质松软、湿润、立地条件优良,是植树造林各主要技术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类型。

二、植树造林的程序

1.清理造林地

选好植树造林的地点后,将可以影响造林的地面的草、低矮的灌木、站立的枯木、藏在地下的草根清除干净,整理出适合苗木生长需要,有利于树种的生根发芽,为树种未来的生长提起那做好准备提供良好便利的生长环境。造林地一般分为三种清理方式,一般应针对造林工程的计划进行选择,(1)全面清理:适用于有大面积的地形特点的平原地区;(2)带状清理:则适合于呈带状分布的河流山谷山陵丘壑等地域;(3)块状清理:更适用于地形分散区域差别较大的地形区。清理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的确定而选择清理手段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2.造林地整地

造林地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和立地条件,整地可以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增加造林地直接光照,进而可以推进造林地土壤物理性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川。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为了确保造林地整地质量,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整地方式。

3.人工种植

为防止严重病虫危害,种子应该在播种前应用药物浸泡,进行闷种和搅拌达到消毒及催生胚芽的作用。种植时应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播种,才能更好的提高造林效率。均匀地把种子撒到造林地称为撒播;按照一定的距离进行撒种,还可以可选择单双行的称为条形播种;按规定好的行距在种穴播种,粒的称为穴播。因树种不同种粒大小也有影响,所以要控制好每穴的播种数,大概10粒左右;在一整块地上或密一点或分散一点的播种方式称为块状播种。

4.造林管理措施之幼林期抚育管理的要点

造林之后的幼林一般都是一种分散生长的状态,要想提高其成活的比例就要给幼林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首先就是幼林对水的要求,要有足够的水分供其使用,还要有足够的肥力,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光照条件。不但要对其生长的土壤及土质重点管理;还要对幼苗本身做好修整去劣存优,以最好的姿态成长为森林。

三、造林管理措施之封山育林期抚育管理的要点

把自然下种后自然生长的以灌木为主或者因采伐变的荒芜的荒山,封锁禁止入内后通过人工繁育使其恢复成森林的过程称为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多年来以封为主育为辅,是封山育林具备了低成本、绿化快、高生态效益的优点,从而证实了封山育林封育结合不可分割的原则。

1.造林管理措施之退耕还林措施的执行

停止那些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的种植,有计划地针对性的种植绿化,对土地进行恢复。党的第三代领导以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立足国家和民族长远的发展战略,此重要决策对我国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

2.加强造林工程幼林的抚育管理

植树造林进程中对郁闭期之前的幼林进行差异性、全面性、阶段性的抚育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植树工程效率、增加植树造林产出的重要管理工作。要结合幼林在缓苗时期的需求特点,在生根时期的环境约束,在生长时期的条件控制,落实幼林抚育的重点,有效地将幼林从孤立、疏松和离散的状态,通过对水肥、温度、光照的控制,全面提升和确保幼林的成活率。重点做好幼林外部环境的管理,通过规范的抚育工作,对幼林苗木进行水肥、土壤方面的管控和约束,优化外部条件,提升抚育幼林的效果。重点做好幼林内部因素的控制,通过间苗、修枝、促根、平茬等基本操作,使幼林能够健康而迅速地生长。

3.加强造林工程的封山育林管理

植树造林是阶段性、长期性工程,各阶段都应该有管理的重点和控制的要点。在造林工程结束栽植和缓苗后,应该将管理的重点落实在强化封山育林的细节上。封山育林是对造林工程人为的封闭,使造林地能够有效发挥自我修复、自主生长的优势,使造林地植被和生态能够迅速形成体系,确保造林工程绿化的速度,控制植树的成本,提升林木生态与环境效益。

结束语

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是我国营林造林的两个基本环节,有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才能够保障植树造林的质量和速度,有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保障造林的效果和效益,进而实现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长清区林业局在近十年的荒山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创新机制,实行量化管理,以工程造林为主要手段,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造林,累计造林近十余万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切实提高了山区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促进了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基本概念    

荒山造林的量化管理是指在荒山造林过程中,针对造林小班(地块)条件千差万别,施工单位(公司)方式效果不尽相同的情况,为科学评价工作成效,便于操作,体现公平,通过对造林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施工和造林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具体化,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科学的分数和权重,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是林业工程(特别是较大面积造林工程)管理模式的一大创新。

2主要内容

2.1规划设计量化衡量    

主要包括立地类型的划分评估、造林作业技术设计和工程量及投资估算等3个方面。怎样将复杂的不一致的立地条件和科学的设计合理地体现在工程量及投资上,是其中的难点。为此,我们引进了因子系数的概念来体现各自的权重。

2.1.1首先在立地类型划分的因子选择上,依据体现差异重要因子、体现较强操作性和体现造林难度和管理难度的原则,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历年来荒山造林的经验,在考虑影响树种选择因素、造林成活情况、造林难易程度、造林成本大小等方面,经较系统的分析认为:

2.1.1.1重要因子:除土壤类型的较大影响外,土壤厚度、坡度、坡位3个因子是影响立地类型划分的重要因子,其重要值依次为土壤厚度>坡度>坡位。其中土壤厚度和坡度是影响造林成活的关键,而坡度和坡位2个因子均决定了造林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从影响程度分析,调查发现两个因子具有相关性,可将两个因子合并考虑。

2.1.1.2其他因子:如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石砾含量、土壤酸碱度(pH值)、土壤结构等为非重要因子或非关键因子。其中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石砾含量虽然变化幅度大,但对所选树种(侧柏、黄护等)在造林方面不构成影响。土壤酸碱度(pH值)在规划区范围内基本都是偏碱性土壤,而且土壤类别基本为青石山褐土、砂石山棕壤两种土类,仅在厚度上有较大差别,因此属于变化幅度较小因子。

2.1.2其次,在作业设计方面,划分为重点造林区造林和一般造林区造林。在5个方面体现出差异。即:整地规格分为大鱼鳞坑整地(大穴整地)和小鱼鳞坑整地(小穴整地);整地密度分为110穴/亩和166穴/亩;树种规格分为高1.2m和高0.8m;栽植密度分为220株/亩和236株/亩;混交比例分为7:3和6:42.1.3在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上,结合长清区造林季节时间、造林成活率强烈依赖造林后的自然降雨时机的具体情况,将长清区荒山造林工程造林投资包括整地费、种苗费、区内运输费、苗木栽植费、林木管护培育费等5项费用。区划为种苗费和造林人工费两大项计算。    种苗费根据对长清区及周边邻近地区的调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造林人工费在确定合理因子系数后,具体计算。    

第9篇:土壤保育的概念范文

精心准备菜地

“农民朋友心里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蔬菜种植是细活,从菜地的选择开始,就要精心准备,才能种出满园青绿。”蔬菜种植土壤耕作特点要求深耕、起厢。耕地深度应根据蔬菜种类和土壤性质决定,一般要求深耕25厘米—30厘米,种植萝卜、南瓜等必须深耕。粘性土壤必须深耕,疏松土壤和新垦地开始宜浅耕以后再逐渐加深,“深耕细作、扩大根系,是保证蔬菜丰产的关键。”

菜地翻耕后,在直播或定植前需要起厢,厢的大小高低应依土壤性质、地势高低和蔬菜种类来定。一般厢的高度为15厘米—18厘米,宽1—1.2米。为便于排水灌溉,平地整高些,浅根性蔬菜,如叶菜类等整低些;春夏雨水多,宜整高厢,秋冬季可整平厢。起厢应东西横向,以在夏季到来时减少强烈日光的伤害。另外,在倾斜地起厢,厢长须与斜坡呈90度直交,才能挡住水流和减少灌水的困难,减少养料和土壤的流失。

选种适时播种

依照蔬菜对光照和温度的不同要求,蔬菜播种时期分为春播和秋播。耐寒性的蔬菜,如胡萝卜、白菜、甘蓝、花椰菜、芥菜等适宜秋播,而喜温蔬菜,如瓜类、茄类、菜豆等适宜春播,“为了提前成熟卖上好价钱,春播蔬菜还可提早到冬末春初利用防寒保温设施播种育苗,然后移植栽种。当然这要求种植户技术过硬才行。”此外,葱、菠菜、四季萝卜等对温度和光照要求不严格,所以四季都可播种。

蔬菜播种方法有两种,即苗床育苗移栽和露地直接播种。凡需移栽的蔬菜,如甘蓝、花椰菜、芥菜、茄子等,应先育苗,再移栽,而不便移栽的蔬菜,如萝卜、豆类等移植后易伤害根部正常发育,应该直播。直播时,对细粒种子,如小白菜、菠菜等应将种子混和草木灰或细沙进行撒播,保证种子分布均匀;对胡萝卜、小白菜、菠菜等也可按一定距离开沟分行条播,这比撒播花工,但蔬菜生长期管理较方便;对蚕豆、豌豆、萝卜、马铃薯等大粒种子都用点播,即按一定的行株距挖穴播种。播种后盖土不能太厚或太薄,不然不利于种子发芽。也可盖土后盖草,保证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发芽,但注意发芽后适时揭开盖草。

把握时机移栽

育苗移栽是有讲究的。在苗床育成的秧苗到达一定大小时,应及时移到大田栽植,如番茄、茄子等,一般在6—7片真叶时,瓜类不超过3—4片真叶,甘蓝类、白菜类在5—7片真叶时,必须准确把握。

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应注意选择移栽时间。一般晴天宜在傍晚,可减少菜苗地上部分的蒸发,而阴天无风时不必限定时间。为减少菜苗根部损伤、增加吸水力、栽后成活快,在挖苗前应对苗床充分灌水,使根部多带土壤。

栽植时,应按预定行株距,开穴沟,施基肥与土壤充分拌匀,再放一层细土,然后将苗带土放入穴内,加以扶正,同时用手将土壤向根际压紧,浇定根水,使根部和土壤密接。有条件的浇定根水后即灌 “跑马水”,促进成活。

中耕除草培土

蔬菜秧苗定植成活后,进行中耕除草,使土壤保持疏松,增加土温,流通空气,促进肥分分解,调节土壤水分,减少病虫害。

中耕深度一般蔬菜宜浅,以4—7厘米为度。但不同的种类、生长期和土壤性质等中耕深度也不同,浅根性蔬菜,如洋葱、黄瓜等中耕宜浅;瓜类(除黄瓜外)、番茄、根菜类等深根性蔬菜,中耕可稍深。

播种后第一次中耕宜浅。幼苗在根分布处中耕应浅,行间应稍深;长大植株,根系扩大,为避免伤根,中耕宜浅些。中耕以生长前期为主,在蔬菜栽植恢复生长后开始中耕,以后间隔10—15天中耕一次,每次降雨或灌溉后也必须中耕一次。

生长中期叶片覆盖地面、根系布满表土层,应停止中耕。通气好、透水性较大的沙质土,中耕宜浅,粘性土可较深。气温低时可稍深,使地温升高快;天气温度高时,水分蒸发快,且杂草较多,一般中耕宜浅。

杂草危害性大,争肥水妨碍蔬菜生长,而中耕与除草往往结合在一起进行,在除草时应采取除早、除小、除净的办法。撒播的蔬菜,距离较密,须用手拔草;栽植株行距较大的蔬菜,可用锄头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