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土壤检测培训范文

土壤检测培训全文(5篇)

土壤检测培训

第1篇:土壤检测培训范文

1.1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1.1.1示范推广了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区、镇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和各粮食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水稻高产品种“秋优金丰”的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表现为群体结构合理、肥水管理得当、病虫防治得力,水稻平均产量达628kg/667m2,比面上生产平均增产6.19%,合计总产增加432t,收入增加133.92万元。在上海市水稻高产方检查评比中,“盈影”、“稻德”两家合作社荣获上海市2013年度水稻高产创建评比二等奖。

1.1.2推广种植了耐热青菜“闵青101”。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以物化补贴的形式,共发放耐热青菜“闵青101”种子360kg,同时发放了低毒、低残留农药(如甜核•苏云杆菌、施加乐、科诺BT、云大、春雷霉素等)配合该青菜品种种植。此外,还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指导、新品种及新技术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经过1年的推广,各示范户一致认为“闵青101”在耐热性、产量、品质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主栽进口品种无明显差异,但在整齐度上还稍有欠缺。从考查数据、种植情况等来看,“闵青101”耐热性佳,与“华丽”、“华达”等进口品种相当,夏季高温期间虽在地时间较长,但仍无焦心、皱叶等不良表现;品质良好,经品质检测,蛋白质、粗纤维、微量元素等含量都达优良水平;产量较高,夏季毛菜产量达1500kg/667m2以上,比对照“华丽”增产10%。但整齐度稍有欠缺,将继续不断对其父母本加以提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种的整齐度。

1.1.3引种试验了草莓新品种。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调优草莓种植品种结构、进一步丰富市场,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引种试验、示范了高效经济作物草莓的新品种。根据实施方案,在上海航育种子基场及周边果蔬种植农户中,引种了约18000株“初恋之香”草莓,同时摸索了其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2013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产量达3000~3500kg/667m2,产值为18000~21000元/667m2。该品种为白果草莓,因其颜色特别,适合采摘礼品配送,且也是西餐和西点良好的配饰,因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1.2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1.2.1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闵行区土壤特点,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利用科技项目资金,购买了测土配方肥分发至各粮食种植户。补贴标准:示范基地补贴数量为8t;合作社补贴3kg/667m2,按面积计算补贴数量。通过测土配方肥的使用,提高了磷钾养分的投入比,氮磷钾(N∶P2O5∶K2O)投入比达1∶0.20∶0.22,高于闵行区平均水平1∶0.07∶0.08,通过“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相结合”,不仅协调了水稻施肥结构中氮、磷、钾养分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果,还为水稻创高产奠定了基础。同时,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利用苗情简报、生产培训等形式指导农户施用配方肥:分蘖期增施水稻专用肥,促进有效分蘖,保证群体数量;拨节孕穗期追肥,促进幼穗分化、秸秆粗壮及提高大穗成穗率。通过技术培训、科技入户指导,水稻种植户普遍改变了以往施用化肥的习惯,了解了平衡施肥的科学性及其对促进水稻获取高产的重要性。

1.2.2研究了上海白猪(“上系”)氟烷基因及其多态性。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以上海市畜禽种场为实验基地,采用PCR-RFLP技术对41头上海白猪(“上系”)的氟烷基因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上海白猪(“上系”)未检测到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均为NN,未出现Nn和nn型基因。该试验结果为上海白猪(“上系”)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切实掌握了上海白猪(“上系”)核心群的肉质情况,从而实现了通过选种选育手段而非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手段来提高猪肉品质的目标。同时,为上海白猪(“上系”)的选育提供了分子标记,也为上海白猪(“上系”)专门化品系的建立、系统的选育及肉质方面采用标记辅助保种奠定了基础。

1.2.3加强了渔业水域环境监管。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分析了主要养殖水域、渔业水域的水质状况,以切实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对区域内8家水产养殖场的水源、池塘水、主要渔业水域的河道进行了水质检测,定点抽取水样、分析数据。目前闵行区渔业养殖水体的水质总体状况一般,北片地区水源水质较差,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浦江镇养殖场大部分水源中COD偏高、活性磷酸盐全部超标,表明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9条河道分别于2月、6月、9月、10月进行了4次水质常规检测,各检测点的水质状况较好,pH值、溶解氧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部分河道中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等指标超标,水体呈现富营养化。

1.2.4示范推广了蔬菜新农机。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解决蔬菜苗移栽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由闵行区农机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和航育基地有关人员共同配合,在闵行区7家蔬菜园艺场推广使用了井关2ZY-2A型蔬菜移植机,累计移栽面积达66.67hm2次,种植蔬菜种类以闵行区种植量较大的辣椒、番茄为主,蔬菜苗通过育苗中心获得。通过调查,该机器性能稳定可靠、移栽效率高、漏栽率低、移栽深度符合作物的农艺要求、且没出现倒伏现象。为解决蔬菜播种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由闵行区农机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和航育基地有关人员共同配合,在闵行区11家蔬菜园艺场推广使用了璟田2BS-JT10型精密蔬菜播种机,累计播种面积达100hm2次,种植蔬菜种类以闵行区种植量较大的鸡毛菜、大白菜为主。通过调查,该机器性能稳定可靠、播种效率高、漏播率低、节种增效,且对产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1.3强化示范基地建设

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强化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上海航育种子基地,是一家以种源农业为核心,涵盖粮食、蔬菜、水产和花卉等多种产业、多个品种的研发、育种及培训、科普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基地。基地建设始于2011年9月,占地面积达19.47hm2,建成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该基地示范种植“闵青101”3.33hm2,夏季毛菜产量达1500kg/667m2以上,秋季大棵菜产量达3000kg/667m2左右。又如上海稻德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月,目前是“上海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户,也是“上海市水稻标准化生产地”示范户,并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无公害认证,在2011年通过了大米绿色认证;2013年该合作社示范种植“秋优金丰”,并作为测土配方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实际水稻产量达734.1kg/667m2,完成了超高产创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

1.4培育科技示范户

闵行区科技入户以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为主线,积极推广“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2013、2014年邀请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交大农生学院、上海市农技服务中心等高校科研单位和上级主管专业部门的12位具备良好资质的专家,并会同从闵行区农技服务中心、闵行区检测中心、闵行区疫控中心、浦江镇农服中心遴选出41位指导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示范种植水稻高产优质品种、耐热青菜“闵青101”、草莓新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蔬菜新农机等。一年来,已培育科技示范户304户,其中水稻种植示范户为121户,示范面积达848.98hm2;蔬菜种植示范户为183户,示范面积达36.22hm2;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达1612户,产业人数达1900多人。

1.5完善专家、指导员、示范户对接工作制度

专家、指导员与基层对接的主要工作有:

(1)负责制订杂交稻高产创建和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进实施方案,示范基地统一挂牌,技术指导员使用统一印制的手册,专家和指导员全程负责示范点和结对示范户的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的实施与完成。

(2)在上海航育种子基地及周边示范户(合作社)建立耐热青菜“闵青101”示范点,专家组成员和闵行区农技中心的推广人员定期进行入户到田的技术指导,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编制了耐热青菜“闵青101”高产制种技术规范和商品菜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3)指导上海航育种子基地及周边果蔬种植户试种“初恋之香”草莓,并摸索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4)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5)通过现场示范、技术培训等形式向示范户展示、介绍蔬菜新农机的功能及作业特性。除以上5个方面的工作外,专家组还进行了设施土壤修复、犬出血性腹泻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工作。如2013年7月28日,专家组成员指导城市超市合作社开展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处理,清洁田园后将土壤深翻40cm以上,并将土壤中的植株残体再次清除干净,通过该措施,设施土壤得到了初步修复,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又如2013年,专家组成员先后5次在浦江镇甲干犬场进行了犬出血性腹泻病的防治技术指导,并通过制备抗血清,在断奶前数天和断奶期用抗血清对易感品种犬进行预防被动免疫等,使病犬的病死率从60%降至40%左右。组织专家服务团召开研讨会2次,形成了闵行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指导性建议,具体内容包括:

(1)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议在闵行区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主要是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和蔬菜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集成示范。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方式、调整碳氮比,蔬菜废弃物经高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在蔬菜基地内循环利用,减少了蔬菜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主要是利用夏季太阳能,对大棚土壤进行深翻和高温闷棚处理,达到治理连作障碍和修复土壤的目的,有条件的园艺场应每年安排1/3面积进行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处理;蔬菜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根据蔬菜水肥需求,结合灌溉设备,为番茄、黄瓜等作物提供个性化灌溉施肥指导方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的目的。

(2)根据闵行区种植特色,在蔬菜合作社推行适合种植的果蔬类土壤改造,只有合适的温床,才能长出茁壮的禾苗,然后在土壤耕翻作畦、蔬菜移植等作业中,逐步采用机械代替人工。

1.6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及示范户培训

根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指导员、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指导员业务水平、强化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然后由指导员、基层农技人员对示范户进行田间培训,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主要有杂交稻推广和高产创建的技术培训、耐热青菜“闵青101”种植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新农机技术培训,一年来培训人数合计达300人次。

1.7利用信息媒介扩展对接渠道

通过12316上海三农服务热线,农户可直接与专家、指导员进行视频、语音对话,寻求帮助。12316热线的专家均来自闵行区农委委属各单位,具备农业领域的高级职称,专业涉及农业植保、农业机械、蔬菜安全、动物育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产养殖、水产病害防治、畜牧兽医、农产品检测、农产品认证技术、农产品质量监管、土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2013年共接听来电29次,完成解答23次,转出工单5次,分别涉及粮棉油、蔬菜、花卉等方面的问题,凡在专家解答领域的来电咨询,都由专家亲自回电解答;无法首接解答的,都将工单转至市总中心或相关分中心处理。此外,2013年还完成了2次科技下乡活动,内容为蔬菜及水稻种植技术指导。为扩展对接渠道,农业网专门开辟了“便民服务——科学技术”栏目,该栏目分为“农业新品种、农机设备、实用技术”3个子栏目,用于推广农业新品种、农机新设备及农业实用技术;2013年有关项目信息近300条。闵行区农委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微博首页有专门的视频展示,播放一些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宣传视频,利用微博广覆盖、快传播的功能优势向农户推广农技知识,2013年微博15条。

2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运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制不够顺畅、机制不够灵活、缺乏“一专多能”的推广人员、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等。为进一步推进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推广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要建成2个“秋优金丰”粳型杂交组合产量目标为750kg/667m2的超高产示范基地。

(2)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重点做好耐热青菜“闵青101”的推广和番茄“闵粉一号”的示范。

(3)蔬菜新农机示范。引进性能可靠、功能多样的MSE18C型可变式平整高旋耕机进行生产性试验。

(4)做好BLUP种猪遗传评估技术和深度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与示范。

(5)开展科技入户,组织技术培训。

(6)继续深化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机制,加强推广人员的培训,利用农业协会优势,将私营企业纳入推广体系。

3结论

第2篇:土壤检测培训范文

1农机技术当中的信息技术

随着全球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且全球定位系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也积极参与到了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制工作中,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目前已经逐渐开始进入到应用阶段。通过在农机设备上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就可以有效掌握各种收割农机设备的分布,这对更加合理调配农机的分布,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有效保证各地的庄稼按时进行收割。此外,现在一些先进的无人化农机设备,其上边也都有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该系统的引导下,机械可以自动完成农作任务,有效提高了农机工作的效率,并降低了农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在网络上打造一个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其可以及时对各种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并对这些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可以有效建立当地的农业信息地图,其可以为指导当地农业部门的生产,可以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虽然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互联网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这给农业技术的推广,打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组建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站,定期向农民推广一些农机技术,农民可以通过对这些资源的下载,来进行相关农业技术的学习。此外,针对当前农机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也可以组建专门的农机租用网站,方便用户在网上进行各种农机的租用。

2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技术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无人大棚管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其就是依靠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对信息的交互的。在大棚当中,有非常多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对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视频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输到大棚智能管理终端中。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查看,就可以有效掌握目前大棚的实际状态。如果大棚的环境需要调整,其就会通过互联网,向大棚管理终端系统,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有效指挥各种执行机构来完成各种动作,有效调整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如果有外人进入大棚,还可以及时发出警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田间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了可能。通过插入到土壤当中的土壤情况检测装置,能够及时掌握土壤的实际营养情况,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传输到农民朋友的手机上,让农民朋友及时掌握土壤的肥料情况。如果发现土壤的肥料情况需要进行调整,就会及时进行调整,及时对土壤进行施肥,保证土壤的肥力。通过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农作物进行更加精准的播种,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减少对种子的使用量。在精准种植技术中,需要用到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通过土壤情况的分析,就可以掌握土壤目前的实际状况,让播种计划的制定更为合理。通过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种子的播种更加均匀,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精准灌溉技术。灌溉水平的高低往往对农作物的产量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需要更加精准的灌溉。为了有效实现精准灌溉,需要采用多组水分传感器,对土壤的水分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土壤缺水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时,其就会自动启动灌溉系统,对土壤进行灌溉,当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时,其就会自动关闭。通过精准灌溉系统和施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技术先进程度往往比较高,对实际操作人员往往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让这些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一定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除了可以采用比较传统的集中培训外,还可以采用目前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培训技术,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范围和质量。时代的发展,给农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进一步促进农机技术的发展,应该将发展迅速的农机技术有效融入其中,让农机技术取得更大的发展,让传统的农机技术重新焕发出生机,进一步加大农机的自动化程度,更加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作者:米拉西·米尔扎别克 单位:新疆阿勒泰市阿苇滩镇农机站

第3篇:土壤检测培训范文

西班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面积50.6万平方公里。据2010年统计,西班牙全国人口4460万,GDP为1604亿美元,人均GDP为35220美元;耕地面积126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农业增加值为481.2亿美元、占GDP的3.0%。主要农作物有葡萄、玉米、小麦、甘蔗、马铃薯和各类蔬菜。多年以来,橄榄树栽培面积和橄榄油产量位于世界第一,葡萄酒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或第三。位于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自治区(Andalucia)是西班牙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心,南临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面积8.7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区。阿尔梅里亚省(Almeria)位于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东南部,是其所属的八个省之一,面积8774平方公里,人口63.6万人。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夏季温度达到40℃;气候干燥,从1976-2003年,平均每年降雨量为300毫米,近年来年降雨量均没有超过400毫米。该省农业包括蔬菜、水果、油料、畜牧和水产业,农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24%,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约60000人,有13000多个种植户,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20000欧元/年。虽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但气候干燥,且地貌大部为山区、丘陵和沿海滩涂,蔬菜和西甜瓜只能在温室中生产,设施农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阿尔梅里亚是欧洲其他地方冬、春季蔬菜和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因此有欧洲“菜篮子”之称。从1963年到2010年,阿尔梅里亚平均每年设施面积增加约600公顷。目前,该地区设施农业总规模接近3.0万公顷,其中玻璃温室不到100公顷,主要用于育苗和科技展示,其余均为塑料钢架大棚(温室),集中分布在阿尔梅里亚沿海的西部一带,密度居世界第一。阿尔梅里亚蔬菜和西甜瓜年产量约300万吨,是西班牙第一、世界第五生产地(世界前四位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和土耳其)。多年来,阿尔梅里亚的蔬菜产量超过西班牙全国的30%。近年来,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上蔬菜和西甜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排在其后的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墨西哥、美国和中国。2007年至今,阿尔梅里亚每年出口130万吨左右新鲜蔬菜和西甜瓜到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除西红柿和甜瓜外,阿尔梅里亚的每一种蔬菜和西瓜的出口量都占全国的50%以上。当地的集约化农业衍生出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涉及包括温室建设和维护、塑料薄膜、种子、种苗、包装品、农业化学投入品、生物农药、无土栽培基质、苗床、农业机械、农业灌溉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质量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系统以及废弃物处理、金融服务、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贮藏、农产品加工、运输和超市等各类企业250家,其中西部的大面积设施农业带分布约200家企业,吸收劳动力10000多名,他们参与设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年经济效益40亿欧元。

2阿尔梅利亚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做法

2.1开展设施的低成本、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阿尔梅利亚当地政府部门从私人手中购买土地,并经统一规划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后,把温室以成本价(现在约为18万欧元/公顷)卖给或者贷款给农民,每个农户的温室面积约2~3公顷。当地政府和技术部门高度重视温室的规模化建设。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逐步以大面积的温室代替小型温室,集中发展连片温室,提高温室规模,生产用温室的面积从1公顷至20公顷不等,温室分布地带的土地利用率在85%以上。在发展规模化温室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光照、温度、水和土地资源条件,温室建设全部实行标准化。

2.2大力改良土壤,推广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当地绝大多数的温室(70%~80%)土壤为“三明治式”结构,即底层是从外地运来的土壤、中间层是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上层是沙子,每隔3年更换一次中间层。这种结构不仅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减轻了连作障碍。正是通过这种形式的土壤改良,当地人战胜了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基质栽培技术逐步得到应用。目前,阿尔梅里亚的基质栽培面积占全部温室面积的20%以上,约是我国基质栽培面积(3000公顷)的2倍。在节水农业方面,当地政府和农业推广部门一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实行海水淡化,另一方面从改善温室结构、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方面着手,推广设施农业节水技术,温室园艺作物每吨水的效益达12.5欧元。阿尔梅里亚的农业节水措施如下:①推广使用喷雾和滴灌系统;②推广温室集雨技术;③发展小型的和以家庭为基础的水利设施。

2.3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阿尔梅里亚率先按照良好农业生产(GAP)规范(UNE155001)要求,进行农业生产并做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措施如下:杜绝使用PVC和PRFV薄膜;优先使用各种栽培和生物学措施,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手段;使用传感和分析系统,避免能量和资源的浪费;土壤消毒严格禁止使用溴甲烷;在采后和销售前严格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务必保证喷雾和滴灌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系统损坏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完善残留物控制体系;最大可能使用生物天敌代替化学农药;栽培本地原生物种作为温室的隔离带;培育、使用抗病虫新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箱。2010年,阿尔梅里亚有机蔬菜实际生产面积约占总生产面积的20%。相对地说,有机农业产量较低,发展有机农业的关键是确保产品的质量。

2.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阿尔梅利亚每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都有一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他们负责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服务。每年在生产和出口两个环节,控制产品安全方面的投入达1000万欧元。检测蔬菜、水果可能携带的葡萄灰孢霉、晚疫病菌、沙门氏菌以及病毒的次数超过10000次,农药残留检测达到6000次。当地所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都建立和使用农产品追溯系统。每个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农产品质量,不符合质量或者农残超标的农民不仅将无法出售其产品,而且应退出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阿尔梅里亚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环境卫生和清洁生产。农业生产环境整洁不仅是现代农业特别是观光休闲农业应该具备的,而且极大地减少了环境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为了推动蔬菜产品质量升级和标准化生产,目前在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都广泛对果类蔬菜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分级。例如,根据西红柿的大小、色素、光滑度等进行分级,通常分为4级。

2.5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大量蔬菜、瓜果的销售和出口依赖于现代物流业。阿尔梅利亚港运、公路运输发达。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农超对接以及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竞卖系统把农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与荷兰的花卉竞卖相似,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普遍使用农产品竞卖系统,每天早晨来自各地的中间商和经销商参加竞卖。这一系统的广泛使用可以保证在12小时之内将当日蔬菜或水果以各方满意的价格运抵欧盟各国。

2.6培训新型农民,改善劳动力结构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培养新型农民,并且免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培养技术人员,吸引年轻的、具备专业化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政府规定:所有40岁以下、经过注册的农民在岗前都需要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基础班和提高班,培训总学时要达到270学时。通过培训并获得生产资格证书后,农民可获得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培训一是注重实效,如农民可根据自身种养殖情况和所在地区农业区划情况,选择生物防治、动物疫病防治、作物改土、草莓蔬菜栽培、农产品加工、银行信贷与动物福利等课程;二是严格规范,以农药培训为例,农民只有通过农药培训获得使用资格后,才有资格使用农药,对没有参加农药培训或培训时间达不到相应学时的,可申请有农药使用资格的人帮助使用农药,重点培训农民的自律意识。自治区政府还规定,对40岁以上的农民,不强制参加培训,但限定只能在原有土地生产经营,并不享受贷款和其他政策性支持,直到退休。

2.7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农业科技阿尔梅里亚设施农业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民渴望科学技术并积极接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农业生产。许多新的技术诸如土壤改良、植物营养、籽种农业、设施农业、生物防治、农业清洁生产、农业污染防治、农业水资源保护、设施专用农机具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成化农业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其应用和管理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阿尔梅里亚大学是当地唯一的承担农业科研、示范和推广的科研教育机构,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技术依托。这所大学的突出特点是紧紧围绕当地设施农业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如温室结构与生产功能的关系研究,包括遮阳网的颜色与光照强弱之间、防虫网孔大小与病虫害传播之间、温室的形状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温室地面、地上设施建设等。

2.8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西班牙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比较成熟,组织化程度高,管理规范。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而且主要起到了市场和投资的作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共有1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规模和管理职能已经形成了多个层次: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联盟等。其中,阿尔梅里亚有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地60%以上的农户都已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社约有150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和西甜瓜生产市场占全部市场的65%~70%。高度发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农业生产资料、设施工程建设、农产品物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3阿尔梅利亚发展设施农业对我们的启示

可以说,阿尔梅利亚的设施农业是欧洲最为成功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一,吸引了多国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场主以及科技人员前往学习和交流。阿尔梅利亚设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然而水和耕地匮乏,农业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为基础,其设施成本低、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也较低。但是,当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设施农业发展,诸如推行设施低成本、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花大力气改良土壤、推行节水技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物流业以及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当前,北京市全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把设施农业视为主要发展途径,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处于全国最高水平。然而,阿尔梅利亚发展设施农业的一些做法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从长远看,需要引导与设施农业相关的产业集群发展这一产业集群能够就近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以及农业生产的风险,将不断增强设施农业的竞争力。

3.2稳步增加设施农业面积,推行温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温室质量、确保温室能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融抵御严寒和干旱、强光或弱光、节水、防虫等功能于一体。推广节水农业技术,要从温室地上和地下设施设计、温室周边集雨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3.3逐步扩大单栋温室的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北京市温室周边的土地利用率为50%左右。扩大温室规模务必考虑到如何控制和保持温室的温度、光照、湿度、CO2浓度等的均衡,这显然需要加强对北京地区温室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保温系统、光照系统等,在这方面欧洲国家的温室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在耕地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学习阿尔梅里亚的经验,开发土地资源、实行土壤改良,扩大设施农业可利用的土地面积。

3.4高度重视设施农业清洁生产需要尽快制定本市设施农业清洁生产的一些政策,这不仅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所需要的。

3.5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培养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以合作社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如规范有机农业生产、扩大基质栽培面积、推广集成化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等。

第4篇:土壤检测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要点

1.1混凝土施工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必然会涉及混凝土的使用,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则显得十分必要。在混凝土的具体应用中,首先,要做好混凝土的配比,为了确保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必须进行配比试验,从而使混凝土达到合理的坍落度和水热化。其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可以进行分层浇筑,每一层的浇筑要循序渐进,一层的施工工作结束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以此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1.2钢筋结构施工

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中,钢筋通过与混凝土的有效配合,从而达到相应的支撑效果,而钢筋则可以被看作是高层建筑的骨架,因此做好这方面的施工十分必要。首先,钢筋的使用要配合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中对钢筋架进行合理放置。其次,在建筑外层框架的设置中,所用框架的材料应该以全钢为主,而且在框架的搭接过程中,要采用核心墙、斜撑、钢梁等方法,进而提升高层建筑的稳固性。最后,在钢筋的捆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规范性捆绑,减少钢筋捆绑中的随意性,以此不断提升钢筋结构的施工效果。

1.3地基施工

地基施工是高层建筑土木工程的施工要点,良好的地基施工质量能够为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在地基施工中,施工要点是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可以采用注浆法处理技术,即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强度,进而达到施工目的,这一施工技术所选择的浆液主要为水泥浆和硅酸钠,通过搅拌混合,将其作为施工所用的浆液。由于建筑地基条件不同,为此所准备的浆液也会有所不同,在施工前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评估,确定浆液的使用量。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单纯的水泥浆作为浆液进行注入,待水泥液凝固后,也能够极大地提升地基的硬度和稳定性。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还可以采用换填法处理技术,主要作用于施工地点土壤条件不理想的情况,该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地基施工区域原有的不达标土壤进行替换,以此改变地基土壤的稳定性,达到施工目的。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挖掘工具将地基处的原有土壤予以清除,然后使用新的材料将其替换,最常见的替换材料是碎石等质地坚硬的材料。而且在确保填充材料硬度的基础上,还应该确保所使用的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在换填的基础上要做好强夯处理,施工人员要借助能够产生较大压力的机械设备对地基土壤进行强行夯实,以此进一步稳固地基。该施工方法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较强,如借助带有重锤的起重机,施工人员将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迅速落下,对地基土壤进行压实,然后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在重锤的压力下,地基的土质会随之发生变化,其稳定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

2高层建筑土木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1完善施工设计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建设必然会涉及众多环节的施工控制,每一环节的施工控制效果,最终都会反映到整个建筑质量上,为了确保各个施工环节工作得到有效控制并确保质量,前期的施工设计工作必不可少。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此次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然后明确每一环节的施工内容及要点,并通过相互商讨为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得出完善的施工方案,从而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指导,使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每一环节的施工工作,以此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方案中,还要做好相应的预案,因为在施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不可控制的因素,并对既定的施工方法运用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有预案,促使施工人员能够有效防范施工风险,并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另外,为了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工程项目的参与企业要寻求专业设计公司的帮助,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要求,然后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当设计公司进行设计时,需要安排施工人员参与其中,针对特定的施工环节进行商讨,以此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进而充分发挥施工方案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指导作用,从而提升工程质量的控制效果。

2.2做好施工材料管理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必须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机械设备等,因此施工材料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施工材料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材料存放仓库,对现有的施工材料进行类别划分,将不同的施工材料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而且所建立的材料存放仓库应该具备干燥、通风等特点,仓库中也要配备必要的防火、警报等设备,确保工程材料的安全存放。其次,在材料存放完毕后,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标识工作,因为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在品种规格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即使同一种施工材料也会划分为不同的规格,利用标识,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快速识别,并迅速供应施工所需材料。最后,管理人员在施工材料存放时应做好相应的清点工作,确保存放的施工材料与货物清单内容一致。而且管理人员还需要针对出库的施工材料做好详细的登记,在材料发放时需要相关人员的签字。总体而言,通过科学的管理,防止施工材料出现受潮、变质、破损等情况,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高效的材料供应。

2.3做好施工人员培训

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每阶段施工开始前,都要围绕此次施工内容对参与人员进行施工培训,在施工培训中要设立科学的培训流程,由浅入深设计培训内容,而且要理论结合实际,不仅要求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原理,还需要施工人员通过必要的培训掌握施工要点。在培训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案例分析法的科学利用,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或者模拟的方式帮助施工人员掌握各环节的施工要点,而且在施工培训阶段还应该做好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对此次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高效参与施工实践。2.4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前期的施工方案制订过程中,应明确每一阶段的施工任务和施工时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通过必要的监督,促使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进度要求高效开展各个环节的施工工作,并保证施工质量。如果某一阶段出现工期延误,则需要对工期延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通过系统分析,如果是施工人员自身的原因,则需要责令其改进;如果是施工工艺的运用不合理而导致工期延误,则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在保障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施工工作的有序推进。

2.5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实践中,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施工的标语,并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等防护装备,但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仍然存在漏洞,事故率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这样不仅会对整体施工造成延误,而且会使项目投资者的成本投入进一步增加,因此,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则显得十分必要。在具体的施工安全管理中,首先,要进行前期的安全教育;其次,安全教育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罗列高层建筑施工所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最后,结合真实案例,向施工人员传授相应的防护技术,在传授过程中要进行现场模拟。

2.6做好施工检测

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还要增加检测单位把关,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施工隐患,确保施工质量。例如,在水泥检测中,要确保施工所用水泥没有超过保质期以及水泥的生产批次真实有效,针对施工人员所调制的水泥,其检测稠度、细度及凝固时间符合要求后才能够投入使用。在钢材检测中,要做好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焊接试验检测,以此确保所用钢材符合施工要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中,施工技术的科学运用及工程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施工人员要能够注重各项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以此确保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而且施工单位要能够从多个层面入手完善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滨睿.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6):164.

[2]陈广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2):137-138.

第5篇:土壤检测培训范文

关键词: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

1设施大棚蔬菜的主要栽培技术

1.1确定合理的种植时间

设施大棚蔬菜的栽培质量和生产效益取决于种植时间的合理性。对于反季节蔬菜来说,选择春季是效益最高的时期,栽培人员要注意把种植时间确定在春季前后、产量最高期。现阶段,蔬菜种植已经由以往的1a1茬转变到如今的70%以上为1a2茬,定植期为:1a1茬确定为10月上旬和中旬,1a2茬确定为第1茬在7月的上旬和中旬,第2茬在12—次年1月,此阶段的种植效益能够达到最高。

1.2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蔬菜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菜苗的成活率和最终产量。要实现高产高质的目标,就要在选种工序上下功夫。通过大棚薄膜创造的温室条件能为蔬菜提供充足的光热资源。采用设施大棚栽培模式的农产品一般都是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洋香瓜等主要蔬菜和瓜果,选择良种一般可以提高15%的产量,经济效益也能提升10%左右。

1.3配方施肥

施加足量的肥料是增产的基础,也是增加蔬菜体内养分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此,栽培人员要重视底肥的施加,并且要同速效肥搭配使用,以便达到持续、速效。设施大棚栽培所使用的速效肥主要有三元复合、磷酸二铵等。此外,在施加基肥时,应当辅以一定量的铁、硼、钼等微量元素,钙、硫等中量元素肥料。对于瓜果类,需要将肥料与水搭配适量比例,便于吸收。

1.4大棚类型的选择

在栽培蔬菜之前,一定要确定合理的棚型,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生长特性、资源需求等因素选择棚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蔬菜产量。对于棚膜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作物的能源需要。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把大棚膜分为聚录乙烯、聚乙烯、EVA膜;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长寿无滴膜、半滴膜、消雾膜等。栽培人员要结合蔬菜的生长特性合理选择。例如栽培黄瓜时选择聚氯乙烯膜,这种膜对光的吸收与分解同黄瓜的颜色相符合,生产出的黄瓜颜色正;种植西红柿时,要选择聚乙烯膜或则EVA膜,这是因为西红柿属于喜光喜温,耐弱光性、耐低温性较高的作物,这2种膜刚好能够满足西红柿这类作物的生长要求;种植茄子时则可以选择EVA膜,这种膜的透光率最高,并且抗老化、无滴性高、消除烟雾,茄子上色好。

1.5嫁接技术

蔬菜嫁接是当前应用得最为广泛地一种栽培技术,增产量显著,工序简单,成本低廉。原理是依靠秥木的抗性,能够帮助作物根系更好地进行物质吸收,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一些顽固性病菌,减少病虫害的侵蚀程度。嫁接蔬菜种类包括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嫁接方法有靠接法、插接法、劈接法。例如黄瓜嫁接直接使用黑籽南瓜嫁接或者白籽南瓜嫁接即可,不仅能够缓解黄瓜后期容易出现枯萎病的问题,还增加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和性能,抗寒性、抗旱性也得到提高。托鲁巴姆嫁接茄子,对枯萎病、黄萎病防效达95%以上,还从根本上解决饿根结线虫病的为害。辣椒疫病是毁灭性病害,通过嫁接可以基本上得到控制。

1.6起垄栽培技术

这是设施大棚蔬菜栽培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对反季节深冬栽培具有实用意义。采用起垄栽培能够极大地增加蔬菜种植土壤的受光面积,显著提升地表温度,便于浇水施肥、杂草处理等工作,是种植多种蔬菜的高效措施,如辣椒起垄栽培能够减少根腐病和疫病的出现,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1.7全地膜覆盖

能够适当降低因大棚造成的高湿环境,降低根腐病的出现几率,防止作物发病;能够提升地表温度,促使瓜果类蔬菜更好着色。减少了施加农药的次数,并且由于地膜能够反光,可以增加光照在蔬菜叶面的强度。

1.8两膜夹一苫

草帘上加层浮薄膜是最近5~6a采取的又一项增产措施,特别是深冬雨雪天意义更大,比没有浮薄膜的晚上增加1~2℃,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的风险,延长草苫的使用寿命。目前,栽培人员专注于农业项目规划设计、生态餐厅,温室大棚,智能温室大棚,单栋大棚,光伏温室大棚,温室大棚资材,温室大棚配件,园林花卉大棚,玻璃温室,PC板温室,连栋膜温室,节水灌溉设备,苗床设备等现代农业设施的设计研发,反映了此技术的综合性、现代性、高效性。

1.9修复板结土壤

土壤板结是大棚蔬菜的常见问题,主要是因为土壤表层缺乏有机质,致使内部构造紊乱,在降雨量明显期会破坏土壤、土料分散,在干燥时便会因为土壤的内聚力作用使得土层表面硬结,无法在上面种植蔬菜。蔬菜对土壤的营养、透气性要求较高,例如黄瓜的最适宜土壤含氧量为17%,低于10%则会影响发育,低于2%则会生长不良,氧气不足将会形成多种有害物质制约根系的吸收,导致生理病害的出现。修复板结土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增施有机肥和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调理剂、适度深耕、合理灌溉、坡地栽培技术、太粘土壤等。经过处理的板结土壤,在蔬菜种子播种后,能够增加种子的呼吸作用,提高出苗率。

1.10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棚蔬菜生产改变了蔬菜生长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与土壤营养,同露地栽培相比,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更为重要,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据调查,黄瓜病虫害主要有27种,西红柿病虫害有45种,辣椒病虫害有43种,豆类和其他瓜果类也有若干种病虫害。对此,及时、准确、高效、科学预防并治理这些病虫害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安全健康设施蔬菜种植标准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是未来设施蔬菜的主要方向。

2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措施

2.1强化责任意识

强化监管意识,切实落实责任。特别是在秋大棚和越冬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质量安全风险集中、问题易发时期,设施蔬菜栽培中心要落实监管职责,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农贸市场不发生重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技术落地。栽培科室人员要定期巡查指导,向栽培人员提供安全生产技术,在发现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当及时上报并安排隐患排查工作。加强重点排查,治理突出问题。对于地方大棚种植区和蔬菜主要生产基地,应当重点分析农药库房、品种和使用情况,查看田间农药废弃包装物等,对于发现的问题隐患,立即要求整改同时建立和完善蔬菜基地联系人制度督促落实。

2.2落实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查处非法,严肃追责。要进一步加强对设施大棚蔬菜栽培的农药检测和抽查力度,一旦发现农药超出国家限定标准,应当立即责令停止上市销售,由检测人员对大棚蔬菜进行详细检测,确认超标的种植蔬菜一律全部铲除。同时还要对该温室大棚土壤进行农残检测,若也超标,立即封棚,待种植户完成整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种植蔬菜,对于违法生产,且拒不整改的合作社负责人、种植户,应当根据我国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规定对合作社负责人、种植户进行责任追究。做好宣传培训,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设施蔬菜种植中心还要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增强设施蔬菜种植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安全生产、安全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3结论

设施大棚蔬菜是我国当前应用得较为广泛地一种种植模式,为从生产源头保障蔬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市场提供健康、营养的蔬菜,设施大棚栽培人员要做好上述工作,强化技术应用,重视安全生产,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大棚为重点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段周.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