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精选(九篇)

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

第1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一、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土地的盐碱化过程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进步的进程的,它与人类的生存、活动以及农业的规划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盐碱地的存在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影响经济的发展。对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和机制,一般认为有一下几点。

1.自然原因盐碱地是一定地区环境下的土壤组成,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并且发育壮大的。气候、地形、地质、水文以及水文地质和生物因素等,对于盐碱地的形成影响最为突出。气候干燥、日照强烈、蒸发量大的地方,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分布原生岩和次生岩的地方,由于岩石的风化和搬运作用,也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2.人类活动的影响众所周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和环境起到不同程度的存在破坏以及重建等作用。人类在满足自身需要时,大量的开发土地、利用土地,于是人类的活动对于盐碱地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人类不恰当和过度的开发,使得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产生盐碱化与土壤次生盐碱化。3.农田规划灌溉的不合理由于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导致在灌溉过程中,管理不够合理,用水不量化,抬高了地下水位,加上由于强烈的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化,并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同时,由于科学观念的缺失,很多地区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也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土壤的肥分容易流失,使得土壤贫瘠、地表板结从而加速土壤的盐碱化进程。外国学者研究人员统计表明,全世界约为55%的土地分布于干旱以及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常年雨量相对较少,干旱气候带的年降水量不足250mm,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也仅为250~500mm,这些地区极易形成盐碱地。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有50%以上的灌溉地区由于盐渍和水渍危害,使得每年约有数百万公顷的灌溉地荒废。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常年干旱少雨,而且蒸发强烈,是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特点,由于这些独特的干旱气候条件,加之受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成土母质含盐等因素影响,从而在盆地内部存在广泛的盐碱过程,并且人为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严重的土壤次生盐碱化。从这几点盐碱地形成原因大体上可以概述我国北方盐碱地形成的机制。

二、农田盐碱地治理的综合措施

1.研制和选用耐盐性植物在盐碱地的治理的措施中,采用生物措施被一致认为是最为有效合理的改良途径。该项措施主要是通过筛选适应盐碱环境的优良的抗盐品种来开发和利用盐碱地。发展耐盐碱植物,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降低使用高质灌溉水的费用,还有利于在盐渍环境下农业生态的整体的良性循环以及改善环境。在进行耐盐碱植物的研究时,首先要明确该植物能够耐盐碱的适应范围,了解其盐分的敏感期的耐盐碱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根部的土壤的盐渍度。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入野生碱茅属植物对不同地区的盐碱地进行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目前,常见的耐盐碱化程度高的植物有:玉米、向日葵、苏丹草、甜菜、大豆、红麻、棉花、高粱、荞麦等等,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盐碱化程度选用合适的耐盐碱性高的植物,提高盐碱地的利用和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

2.覆盖改良盐碱地盐碱地有一个规律:“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运动规律,只要通过控制土壤的水分蒸发就可以减轻盐分的表聚现象,达到改良的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逐步发展,使得其机械化水平极大的提高,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成为了现实,生产上推广的应用面积逐步在扩大,随之兴起了有关作物秸秆施用后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也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改良盐碱地的一个措施。在盐碱地上覆盖作为秸秆之后,可以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额抑制盐分的表聚现象,阻止了水分与发起间的直接的交流,对于土表的水分起到阻隔的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光的反射率和热量的传递,有利于降低土表温度,进一步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改良盐碱化土地。该项措施是将农艺与水利相结合,既能起到节水的作用,也能起到培肥改土的作用,在原有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是一项综合的治理措施。随着这种高效生态无毒无污染的土壤改良措施的出现,其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盐碱地的改良和农业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来讲,除了可以利用作物秸秆进行覆盖之外,还可以利用地膜覆盖、水泥硬壳覆盖来进行盐碱地的改良,他们在减少弄改天土壤的无效蒸发、调节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促进作物出苗,提高产量方面作用重大,效果明显。

3.采用水灌溉治理措施采用水资源灌溉治理盐碱地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但是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多,淡水资源这一个占世界水资源总量不到3%的资源用以灌溉治理盐碱地就显得十分短缺。所以,通过寻求别的水资源来进行灌溉治理是一个新的方向。目前,常采用的用以灌溉治理盐碱地的水主要是劣质水,包括微咸水、咸水等,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也有利于盐碱地的治理,提高农田的粮食产量,减缓人口、粮食以及资源和环境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采用劣质水灌溉治理盐碱地,其水质的盐分也有一定的限值,而且采用何种灌溉的方式和途径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通常采用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和地面灌这三种方式。喷灌能够节水灌溉,提高产量,但受风影响较大,且白天灌溉存在造成叶子的被盐灼伤现象,所以可以选择在夜间进行喷灌;滴灌具有很好的节水作用,一般是湿润作物的根系带,同样的水量,滴灌可以使得作物获得更多的水分,进而提高产量和作物的品质;地面灌需要相对较多的水资源,比较浪费水资源。

4.化学改良措施盐碱地的治理过程中,碱土的治理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国外研究学者研究表明,碱化土壤的改良需要加入含钙的物质来进行改良。于是便出现了采用石膏改良碱土的先例,并在国内外取得较大的成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更多利好的事物和工业品,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废弃物,比如废渣之类。采用工业废渣进行尝试改良盐碱地,是一个研究的新热点。制碱工业产生大量的氯化钙,橡胶恒业副产品苏大盐,这些都是可以用作碱土和盐碱地改良的化学品。同时,磷石膏、柠檬酸渣以及碳业工业中排除的副产物脱硫石膏等等,都可以用来改良盐碱地,并且效果相对不错,作用显著。盐碱地的改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综合的有效措施,用化学改良剂的同时,可以结合其他方式比如添加有机肥并且种植耐碱性高的植物,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起到改善盐碱地土壤的作用,也可以为土壤增加营养,更可以解决由于化学改良剂的产地同碱化土壤地区分布不一致的矛盾,利国利民,意义重大。

三、农田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盐碱地改良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为有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考量,并且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

1.种植的适应性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盐碱地行,可以栽培不同的园林植物,因地制宜,要坚持“适地适树”的选择,选择那些具有一定耐盐碱能力的植物,配合治理措施,起到更好的功效;

2.盐碱改造,科学规划在使用改良肥和化学改良剂时,改良土壤治理盐碱,需要注意地下水位的高低,可以采用“大水压盐”、“间湿间干”等方法,同时浇水要适度,必须根据不同的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特点进行管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注意治理措施的适用范围对于采用灌溉的防治治理盐碱地,由于要用到很多水资源,所以该措施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值,并且由于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比较昂贵的费用,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而化学改良治理盐碱地,则比较适用于中、轻度的盐碱地治理,一般pH值在7.8~9之间,土壤的含钙量不宜太高,并且最好本地具有相关的生产企业,这样减少一定的运输成本,治理成本也随之下降。

第2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盐碱地 新和县 改良治理

一、新和县地理位置介绍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隔渭干河与库车县相望,北隔勤格山与拜城县相邻,南连沙雅县。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尖,西南部宽,呈三角状。分东北部渭干河冲积平原和西南部洪积平原两部分。主要水源来自渭干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天干冷。年均气温10.5℃,年均降水54毫米。

二、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一)降低作物产量,形成低产田

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盐碱对作物的危害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

(二)造成绿洲野生植物的破坏

在灌区内,人们为了减轻耕地土层中的盐分,往往进行大水压盐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提高,而灌区内的夹荒地由于没有灌溉只有蒸发作用,耕地中的盐分转移到荒地中,形成所谓的干排或旱排现象,荒地中自然植被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而遭受破坏。

(三)危害人类健康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是盐分运动的载体,又是盐分寄存的场所灌区在引水过程中,盐分也随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区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则引入灌区的盐分就会积在耕地土壤和通过淋洗进入浅层地下水中,长期发展下去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质逐步恶化,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四)危害人类社会环境

土壤盐碱化还危害人类社会环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五)农区耕地土壤退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质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可导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弃耕,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三、新和县盐碱地改良治理措施介绍

按照阿克苏地区盐碱地实际情况以及新和县地理位置分析,笔者认为所进行的盐碱地改良措施应当按照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盐碱地治理相互结合共同治理。所以笔者建议:

(一)通过水利对土壤盐碱化进行改良治理,效果突出

根据相关的改良结果看来,通过水利进行改良的方式,对于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有着较好的效果。因为地下水位的太高,导致土壤盐碱化程度加深,但是,通过排盐以及排水等一系列水利工作可以将地下水位实现有效地降低,并且此类的降低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有竖井灌排,明排以及暗排等等多种方式。对于新和县的盐碱地而言,其大多数都处于地下水,并且这种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按照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度矿化的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在地下埋深的深度保持在

(二)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地下水位得到适当的降低,同时节约水资源

通过将先进的水资源技术应用到土壤的灌溉工程中,可以使得土壤本身的盐碱化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的节水技术包括有喷灌、低压管道灌以及膜下滴灌等技术,都属于高效率的水资源节约技术,在制定向相应的节水技术的同时,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灌溉制度进行选择以及制定,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便是一方面保证灌溉物只接收到生长所需要的用水,但是同时又可以使得在生长所需水的使用过程中,并不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从而使得整个地下水会随着土壤在不断地高温蒸发的过程中,降低地下水的水位,这样做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因为地下水水位增高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所以,在一些条件比较充足的地区,按照实际要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以及对相关的节水配套措施进行加强,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用水,同时将水资源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矛盾问题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最终收取到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增加,使得土壤的盐碱化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

(三)通过化学的应用进行土壤盐碱度改良质量

所谓的化学手段,便是通过化学性能对土壤的盐碱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概念,其主要针对的便是苏打盐土以及碱土的一种特殊的改良手段,并且经过大量的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生物改良、农业改良以及水利改良等相关的改良措施,对于土壤碱化而言,有着极为突出的改善效果。尤其是针对中度盐碱度以及轻度盐碱度、苏打盐化土壤而言,有着极为突出的改良效果,但是对于一些盐碱程度较为强烈、碱性土壤程度突出以及苏打盐土的改良而言,还应该通过化学添加剂的方式进行配合使用,才能从真真意义上的对眼见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真正做到绿色概念。

(四)对盐碱土壤进行农业改良

所谓的农业改良,对于已经完全盐碱化或者尚未完全盐碱化的土壤而言,改良的效果十分突出,对于一些盐碱程度较高的农田而言,可以有效地加快盐碱土壤的治理效果,而对于一些盐碱化尚未发生的土壤而言,也有极为突出的预防效果。在目标土壤进行土地平整,并且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栽培技术以及土壤耕作技术,对地力进行科学的培肥,可以使得土壤逐渐恢复正常,并且成为高产的土壤田地。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地势相对比较低的土壤而言,一般选择稻早轮作的方法,并且采用洗盐的方式进行改良质量,一般在2年或者3年以后,土壤的盐碱程度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四、结束语

对于土壤而言,其盐碱化将直接导致耕地的减产甚至是无法适合耕种,从此成为一片废土,同时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言能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对土壤的盐碱化进行合理并且科学的改良治理,并且对土壤的盐碱化进行一定的遏制,才能真正的使得土壤恢复活力以及生机。对于该类的改良治理而言,还有许许多多的办法,笔者只是将其中较为常见以及作用比较突出的几种改良治理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希望可供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借鉴以及分析。

参考文献:

1.潘多锋 申忠宝 王建丽 高超 李道明 张瑞博 邸桂俐.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127-131.

2.崔喜艳 刘忠野 胡勇军 郭继勋.不同盐碱草地羊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J].中国草地学报,2012,34(5):40-46.

第3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近年来,我县对中低产田改造已取得很大成就,针对中低产原因,进行综合治理。一是低洼易涝地,主要通过挖沟排水,修条田,广泛采取高垅栽培早熟品种,施用热性肥料,增施磷钾肥料及地膜覆盖等农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二是轻盐碱地,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包括地上、地下水),采取“以稻治涝”,“以稻治碱”,“小井种稻”等生物措施,改旱田为水田;在水源不足的地区,改种耐涝抗盐碱作物,主要是向日葵、高粱等。三是对风砂、风蚀易旱地主要采取营造防风林措施,以林带成网,改善农田小气候,配合催芽坐水种,增施农肥,提高地力等措施治理。经多年的连续治理,我县中低产田改造已大见成效。中产田平均亩产达600公斤,低产田平均亩产达500公斤。如果再进一步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使现有的中低产田平均上升一个档次,即把中产田升为高产田,低产田变为中产田,每亩平均增产100公斤,全县每年可增加粮食总产3.8亿公斤,因此全面开发改造中低产田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一项重要措施。

低产田包括8个土类,13个亚类,以石灰性黑钙土亚类面积最大,为57.089万亩,占全县中低产田总面积的15%,占低产田面积的37.4%。其次为盐化草甸土亚类,面积为43.96万亩,占全县中低产田面积的11.6%,占低产田面积的28.8%,再次为草甸风砂土亚类、草甸碱土亚类、石灰性草甸土亚类、盐化黑钙土亚类,面积分别为15.08万亩、9.833万亩、8.382万亩、7.876万亩,这四个亚类总面积为41.171万亩,占低产田面积27%。

改造中低产田,要摸清低产原因,分析障碍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去进行。低产田,作物产量处于相对低水平,土壤理化状况差,肥力水平低。特别是土壤存在限制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某些障碍性因素,如、沙、冷、碱、薄、瘠、旱、涝等不良状况。治理的基本对策是改土,消除土壤障碍因素。中产田: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处于相对中等水平,土壤无明显障碍因素或障碍程度轻,影响高产的主要障碍是肥力不足,治理的基本对策是培肥地力。具体改造措施如下:

1.瘠薄地

主要土壤种类是破皮黄黑土,破皮黄黑钙土,薄层黑钙土,土壤的主要障碍特征是瘠薄,改良的对策主要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多施农家肥,实行秸稞还田,化肥做到配方施肥。

2.涝洼地

主要土壤类型是草甸土、草甸黑土、草甸黑钙土等,这些土壤的共同特点是地形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粘重,通气透水性差,地温低、冷浆,易涝。改良措施一要治涝、二要改土、三要采用抗涝耕作栽培技术:

治涝:主要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治理外洪和内涝,对于岗坡间平洼涝区的治理应采取挖沟排水,包括修建台条田,或在涝区周围岗坡、荒地、沟坡、地头、路边等大量植树造林,滞水保土、降低地下水位。在农田兴建农田保林护网,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对于沿江河的涝洼地除应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修筑洪堤,高水高排,建站强排等措施加以治理。

改土。主要是改造涝洼地的粘重特性,调节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可采取压沙,施炉灰渣,施用热性有机肥料如马粪、炕洞土,小灰等,对土壤有增肥、增温、暖地“把干”等良好作用。

抗涝耕作栽培措施。主要可采取顶浆打垄,开沟晒田,大垅高作秋翻细耙等措施以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改善通气透水条件,加速土壤水分散失,促进养分转化。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开发水田以稻治涝,这是合理利用洼地资源,加速农民致富的一项成功经验。

3.盐碱地

主要土壤类型除盐土和碱土外,还有地形低洼的盐化草甸土,盐化黑钙土等。这些土壤主要障碍性状是土壤中含有足以抑制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过高的盐分或碱性,一般都低洼易涝。因此治理涝洼地的短期措施都适用于治理盐碱地。对于轻度盐碱化土壤,由于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实,肥力条件较好,只要有了较好的治涝措施作基础,并且在耕种管理上注意采用抗盐碱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化肥施用上尽量施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盐碱危害就会得到控制并逐步得到改良。

对于中度盐碱地,特别是重碱地,改良难度大。有水源条件可开发种稻,只要有了通畅的灌排水设施,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平整土地,单排单灌,泡田洗盐,增肥压沙,抗碱播种,保苗灌溉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改造,盐碱地可成为稳产高产农田。

第4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盐碱地;改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并重的“宜居城市”是每个城市的愿望,但我国不少城市处于盐碱土地区,含盐量较高,立地条件较差,迫切需要改善绿化环境面貌。为此,笔者探讨了某地区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盐碱地园林绿化由于受到立地条件的限制,工程的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加大,隔离客土、栽植、管护是盐碱地绿化技术的关键。

一、盐碱地土壤改良

在众多的改土措施中,关键是遵循水盐的运动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做好水的文章,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径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管水。具体的土壤改良方法有以下几种:

1.物理改良

(1)绿地整形:平整绿地时留一定的坡度,挖好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2)深耕松土:在雨季到来之前对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进行深耕,以疏松表土,保持土壤良好的墒性,增强土壤的透水性,阻止盐分上升。(3)铺设隔离层:栽植树木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于树穴中,随后添加客土,或者在树穴内铺设隔离层,通过铺设粗煤渣、碎木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防止土壤底部的原有盐分上升,然后填以客土。

2.化学改良

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树皮、马粪、泥炭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盐碱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可有效降低其pH值,但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在小面积改土时,可尝试使用食醋等有机酸,既能改碱又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3.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以及耐盐碱植物,如景天类、早熟禾、紫花苜蓿等,对盐良有积极作用,且投资小无污染,还可以通过遮盖地面改良。遮地面是通过乔、灌、草复合种植,严密覆盖地表,或通过地表覆盖柴草,减少水分蒸发,推迟修剪,减少修剪次数,增加绿地郁闭度,以达到抑制盐碱的上移和积累的目的。

二、盐碱地绿化

盐碱地绿化需要采取综合的改土措施并辅以科学地选择花木树种,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铺设隔离层

通过铺设隔离层,可以防止绿地底部的原有盐分上升。隔离层所用的材料为煤渣、石子、石屑,采用块状、颗粒状,不能太碎,更不能用炉灰或石粉、泥土等杂质含量太多的。其中,常用的石屑直径≤1cm,石子直径≤3cm隔离层铺设厚度为15cm,厚度误差范围为±1cm。施工时,机械车辆不能进入绿化场地,避免隔离层与底部碱土碾压在一起,减弱隔离作用。也可在隔离层上铺设麦草稻草、麦秆等材料,其铺设厚度为虚铺50cm。

2.客土回填

回填客土及深翻整地是盐碱地绿化工程的关键环节。在客土回填以前,绿地的四周用塑料布与周边的碱土进行隔离,防止绿地四周碱土中的盐分渗到绿地内施工时,塑料布的底层与隔离层紧密结合,顶部高出绿地表面约20cm,并用石块等压紧,防止再回填客土时滑落。边回填边用机械向里推,完成后将绿地表面整平,注意保护周围的绿化设施。客土回填完成后,苗木栽植之前必须进行绿地的深翻。

3.适地适树

在盐碱地区植树绿化,要选适合当地生长、耐盐碱、抗风沙、抗干旱、耐水湿的植物品种。适合于盐碱地栽植的树木和花木主要有:国槐、白腊、毛白杨、垂柳、法桐、合欢、蜀桧、石榴、西府海棠、大叶黄杨、紫薇、紫穗槐、月季、沙棘、柽柳、红花刺槐、构树、紫叶小檗等耐盐碱花木。耐盐的草坪品种主要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匍匐剪股颖和白三叶等。在充分利用好当地乡土树种的同时,适量引进筛选出一些新的乔木树种,丰富景观层次与结构,提高绿化质量。同时,野生植物是自然选择形成的原始种质资源,它不仅对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盐碱土绿化中可以直接应用。

4.适时移栽

提倡秋栽,落叶栽植以11月份为佳。秋季土壤脱盐之后盐分比春季低,水分条件也好,栽种后土壤即封冻,不至于产生返盐,而且比春季地温高易发新根,次年早春根系发育早,可提高树木成活率。除杨树、柳树外,其他树种均以浅栽为好,栽植深度比苗木原土印深12cm左右浅栽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渍烂根,又能保证根系有良好的透气性。苗木移栽起苗时必须注意保护根系,无根系的或根系不好的不能装车,带土球的要严格保证土球完好,不带土球的根系要沾泥浆保水。

三、养护管理

盐碱地的绿化树种要因地制宜,按照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种植点的立地条件进行管理。采取小苗密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1.科学灌溉

建设绿地时,一般都设给水管网,利用自来水浇绿地。根据“大水压碱,小水逗碱”的俗语,掌握“浇大水、浇足水、浇透水”的原则。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以防土壤再次发生盐碱化,低凹处要注意排水。树木花草种植后首先要浇1次透水,之后每隔7-10d再分别浇2次透水,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树穴浇3次水后要进行树池封堰,即能保水又能防止返盐返碱。后期的浇水则视天气和树木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浇灌,每次浇水要浇透,但浇水次数不可太频繁。

2.合理施肥

施肥最好施粗肥,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以疏松土壤,增强通透性,利于土壤脱盐碱同时配施有机肥,以鸡粪马粪为最好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而且在有机肥腐化过程中还能产生酸性物质来中和盐碱,使植物的立地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绿地施肥要根据树种、树龄、土壤而异。

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城市绿化植物的防治要注意安全,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农药。

第5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盐碱地;资源利用;现状;改良对策;甘肃金塔

中图分类号 S1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275-01

金塔县地处内陆盐区,降雨少蒸发大,土壤中有害盐类淋溶弱,地下水、地表径流缺少排泄外流出路,洗盐效果差,盐分屯积低洼下游区域,造成1.56万hm2中、重度盐碱耕地作物受不同程度危害而减产,若不采取持续、科学的改良措施,仍会加剧其次生盐碱危害。2011年根据甘肃省土肥总站《关于开展甘肃省盐碱地整理调查摸底的通知》精神,金塔县农技中心抽调12名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村组,对全县盐碱耕地取样1 700个,测定全盐量、CEC值等21项理化指标,同时对全县盐碱地资源利用现状、改良利用的成功对策进行了调研和总结。

1 盐碱地资源现状

1.1 分布及资源状况

金塔县现有盐碱耕地4.044万hm2,占耕地的89.2%,其中轻度2.484万hm2,占54.8%;中度1.13万hm2,占24.9%;重度0.43万hm2,占9.5%。耕层平均全盐量2.81 g/kg,主要有盐化灌淤土、盐化潮土两大类。中度以上盐化灌淤盐碱土有0.444万hm2,主要分布在西坝乡晨光、西移村,东坝镇三上、西盛村,大庄子乡双桥村。土壤各层普遍含有可溶性有害盐类,1 m土体内平均含盐量为4~20 g/kg,此种土壤对作物生长影响差别大,轻者作物生长受到抑制,重者出苗不齐,保苗不易,甚至死苗、不出苗。土壤盐分来源主要为原生盐渍化,其次为次生盐渍化,后者是因大水漫灌或局部地形较低,盐随地表径流带入低处和人为的拉碱土、碱砂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盐分以硫酸盐为主,其次是碳酸盐、氯化物、重碳酸盐;中度以上盐化潮土类盐碱土处灌区下游最低洼的部位,是金塔县典型的盐碱地,由于作物受着潮和盐的双重影响,土壤生产性能差,产量低下,全县共有该类土壤1.06万hm2,主要分布在大庄子乡、西坝乡、东坝镇、古城乡、中东镇。盐化潮土多在盐土的基础上开垦利用的,虽经洗盐,但脱盐不彻底,如利用不当或不加以改良,盐分含量仍会因地下水位的升高等原因而增加,严重者演变返成盐土,成为难利用地,亟待改良。

1.2 盐碱荒地状况

金塔县有盐碱荒地4.804万hm2,其中有利用价值的2.195万hm2。主要分布在西坝、中东下游地段、古城乡、大庄子、东坝、鼎新片各乡村夹片荒滩上,主要为盐土类,包括旱盐土和草甸盐土2个亚类,其剖面特征是中下部有锈纹锈斑层、潜育层及胶泥层,层次明显,自然植被以红柳、碱蓬、花花柴、白刺、盐爪爪、芦草等为主,覆盖率为10%~43%,土层厚为0~89 cm。

2 治理开况

经过“七五”、“八五”中低产田改造,使0.533万hm2的重度盐碱耕地得到有效改良。2002―2012年期间,通过国家农综开发、耕地整理、有机质提升等项目驱动,全县各级政府广泛宣传,技术部门积极总结探索,广大农户多措并施,累计治理盐碱耕地1.721万hm2,平均投入渠道修筑、土地整理等工程、机械和人工费1.2万元/hm2;累计治理投入20 648万元,年新增产粮食9 033 t。

3 盐碱地改良对策

针对金塔县盐碱地的理化特征和地下水质,生产中改良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1)挖排阴沟排碱。就是根据水渠地面排列和流向,挖1.0~1.5 m深的排阴沟,将耕地积水排出的同时将盐碱带出。主要对分布在黑河堤岸或水库边地势较低的耕地而采取的降盐碱措施。

(2)加强渠系建设,减少渠系渗漏,以避免土壤次生盐碱的形成。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砖混渠道24 269条,长4 134.3 km,呈“树型”贯穿全县各乡镇、村、组。

(3)合理灌溉。合理安排灌水次数、灌水量,实行薄灌、浅灌,避免大水漫灌、串灌,在盐碱大的区域尽量用含盐低的河水或深井水灌溉。

(4)秸秆还田。增加农田秸秆还田量,利用腐熟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中和固定一些碱性物质来降低水溶性全盐量,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如小麦高茬收割、棉花秸秆粉碎还田等。一般一次性秸秆施入量不超过3.0~4.5 t/hm2,以防有机酸过多而影响下季作物出苗[1-2]。

(5)广辟肥源,重施农家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通过重施农家肥、广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墒保肥能力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一般年施入腐熟农家肥37.5 t/hm2,夏季作物收后套、复种绿肥。

(6)种植抗盐、耐盐作物[3]。如甜菜、向日葵、大麦、蚕豆、高粱等,通过作物生长吸取土壤中大量的碱性离子,达到降盐目的。

(7)秋泡冬灌,用水洗盐[4]。秋、冬泡水应先浅后深,以降低盐分在土壤中的位置,通过排水使土壤脱盐[5]。

(8)采用铺沙压碱、挖碱窟窿、扫盐结皮、垫换客土等方法来治理盐碱。

(9)地膜覆盖。地面覆盖地膜可以抑制地表水分蒸发,减缓盐分向地表聚集,降低耕层土壤全盐含量,目前全县年地膜覆盖面积达3.68万hm2,占耕地的81.2%。

(10)施用免申耕、禾康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重度盐碱地。近2年,全县推广应用0.28万hm2。

4 参考文献

[1] 宋轩,杜丽平,张成才.有机物料改良盐碱土的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4(8):58-61.

[2] 刘万代.大豆田覆盖秸秆的防盐增产效果及适宜用量[J].河南农业科学,1996(2):10-11.

[3] 郜翻身,张三粉,崔志祥,等.改良中、轻度盐碱土的有效措施──覆膜种植玉米[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6):31.

第6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拉萨;盐碱地;番茄;栽培

拉萨市地处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下流谷地北岸的冲积平原上,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年降水量200~510 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光照充沛,适合发展设施番茄栽培。

根据两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截止到2015年底,拉萨全市新增日光温室15000栋,设施蔬菜面积将达到1867 hm2,蔬菜总产量达到35万t,其中番茄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会逐年增加,番茄在高原人民日常蔬菜消费中占据着重要角色。但拉萨河谷的大部分地区栽培环境较差,土壤盐碱化较严重,加之灌水、施肥、环境调控等关键技术不到位,导致植株徒长,坐果率低,病害较重,产量低,使得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 拉萨河谷土壤盐碱化原因

拉萨河谷土壤盐碱化原因有:(1)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通常情况下,土壤地下水与表层土壤水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地下水位恒定,表层土壤中的离子含量相对稳定。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引起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着水分同时运动。水分蒸发后,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积累,盐分离子达到一定高的浓度时,就发生土壤盐碱化。(2)灌溉不当。在干旱地区,为了提高农业产量,灌溉是通常的耕作活动[1]。如果灌溉方式和用水量适当,则不会对土壤地下水位产生影响,只是补足土壤饱和含水量。但是,大部分地区一般采用大水漫灌,水分较长时间覆盖在土壤上面,土壤毛细管被水分填充,使地下水与表层水连通,地下水位提高。土壤表层水蒸发退去时,地下水中的盐分会在土壤表层过量积累,引起土壤盐碱化。

2 拉萨河谷设施栽培土壤盐碱化改良措施

2.1 化学措施

化学改良是对设施内土壤增施石膏、磷石膏、黑矾(主要含硫酸亚铁)等化学改良物质,既可降低碱性,又可置换土壤中的碱性物质,达到改良的目的[2]。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或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及有机垃圾等。

2.2 物理措施

(1)合理施肥,多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料在腐烂过程中能产生酸性物质中和盐碱,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2)地面覆盖,用塑料薄膜、秸秆等物覆盖地表,可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抑制土壤返盐。(3)疏松土壤,在雨后和灌水后及时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改良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活动,加快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4)合理浇水,采用微灌技术,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3 盐碱地设施番茄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拉萨番茄栽培主要集中于5-10月份,其他月份由于气温较低,栽培难度较大且种植成本较高而栽培面积较小。可以选择耐低温强光、抗盐碱、产量高、品质佳、商品性好、耐贮运、植株叶量适中、通风透光性好、抗多种保护地病害的优良品种,如早丰、苏粉2号、中研988等。

3.2 育苗

育苗是拉萨地区番茄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育苗培育植株矮壮、茎节粗短、叶肥厚深绿、茎色红绿间半、已现蕾、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高25~30 cm的实生苗。

3.2.1 种子处理

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 min,然后在常温清水中浸泡3~4 h后捞出,再用40%甲醛溶液100倍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15 min,将消毒后的种子捞出洗净,置于25~28℃保温保湿条件下催芽。

3.2.2 播种

拉萨番茄育苗一般于3月中下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宜在温室内做畦播种,畦宽1 m、长5~6 m,畦埂高出畦面10 cm,畦内整平踩实后铺营养土。用50%多菌灵对苗床营养土消毒,按8~10 g/m2与适量细土混匀,播种时下铺上盖。播前苗床浇足底水,水渗后用细土覆盖畦面,播种量为50~60 g/m2,均匀撒播,播后覆1 cm营养上。由于气温较低,苗床需加小拱棚保温,保持床面湿润。

3.2.3 育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5~18℃,地温16~18℃。种子拱土和齐苗时各覆上1次。出苗后加强保温防幼苗受冻,白天保证20~25℃,夜间12~15℃。幼苗期一般喷水3~4次,保持土壤湿润,但忌大水浇灌。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为花芽分化期,为促使早开花和降低开花节位,应提供低温(15~18℃)和短日照条件。幼苗长到4叶时进行分苗,株行距10 cm×10 cm。

3.3 定植

当番茄苗龄45~50 d、高15~20 cm、5叶1心时,选择晴天定植。温室内土壤经过改良后保证酸碱度适宜再定植幼苗。定植前整地施肥,每667 m2施4~5 t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开始定植前15~20 d,即4月中下旬时提早扣棚,促使室内土温升高。拉萨大部分地区在5月下旬温室内10 cm处地温稳定在10℃左右,最低气温达到5℃以上并能稳定1周左右即可定植。每667 m2种植2800~3300株,株距28~33 cm、行距65 cm,定植深度为8~10 cm。

3.4 田间管理

定植后温室内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0℃,最低在15℃以上。结果期白天气温以25~26℃为宜,夜间温度以15~17℃为宜,上午室内温度达到25℃时,打开通风孔通风,下午室内温度降到15℃时关闭通风孔保温。果实膨大期每隔7 d浇水1次,每15~20 d随浇水追肥1次,浇第1、2次催果水时,每667 m2施磷酸二铵15 kg,在结果前和结果后期,叶面喷施0.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肥。当植株长到30 cm时即可绑蔓吊秧,随着植株生长,每隔3~4片叶还要绑蔓,使秧蔓固定在吊绳上。拉萨常用单干整枝法,每株仅留1个主干,所有侧枝、侧芽全部摘去。打杈应在侧芽长3~6 cm时在基部抹去,不留残茬,每穗保留4~5个好果,多余的疏掉。结果后期要将植株下部老叶、黄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利于通风透光。

3.5 病虫害防治

设施番茄主要病害为猝倒病、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3],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温湿度调节尽量减少发病,采用改善环境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常见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锌、百菌清及波尔多液。番茄虫害种类很多,常见且为害比较严重的有蚜虫、棉铃虫、小地老虎、白粉虱、二十八星瓢虫等[4]。了解掌握虫害发生规律,关注虫害预测报信息,在温室风口处加设防虫网,棚内悬挂黄板,并在风口处适当增加黄板,注意清除虫株落叶,经常通风改善环境,必要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3.6 适时采收

一般在7月下旬后进入采收期,此期应及时采收。拉萨番茄采收以转色期采收为主,待番茄果实顶部逐渐转色以至1/4着色时及时采摘,分级包装上市。

参考文献

[1] 郗金标,邢尚军,张建锋,等.几种重盐碱地土壤改良利用模式的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6):99-101.

[2] 刘贞,董文宇,周广柱,等.滨海城市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探讨[J].北方园艺,2008(4):180-183.

第7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施工技术

1 客土法

盐碱地施工技术措施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掉一层盐碱土换来农田好土,搬运农田客土回填绿化是一条简便省事又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绿化方式,只要回填的客土达到一定高度,使滨海地下盐碱水埋藏深度对于植物或草皮不构成盐害,那么客土回填进行绿化是一种立竿见影的绿化方式。但是客土来源最初是从郊区良田、菜地买土来进行回填的,但这只是暂时的方法,绝非长久之计。因为采用这种取土路线最大的弊端是毁坏了农田、菜地,形成了在一个地方建设生态环境,同时却破坏了另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与当今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逻辑不相符;除此之外,采用客土法来建设城市绿化的做法与国家对国土、可耕地和农田的保护政策格格不入,随着发展农业、保护农田的政策落实,大面积回填取土的做法被禁止,土源越来越紧张,应当及时改变客土绿化的建设路线,积极去找技术突破。

2 隔水层法

隔水层工程措施是改良盐碱土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原理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这一水盐运动规律,采取修建完善排灌系统、灌溉淋洗、蓄淡压碱等措施,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改良利用目的的方法。灌排工程主要是加速排出土壤和地下水中由洗盐、灌溉、降雨所淋下的盐分,控制地下水位于不至使土壤积盐的深度,并能及时排出涝水,调节区域水文状况,满足作物对土壤、水分、空气、养分、热量的要求,达到改土增产的目的。

3 地形起伏法

平整土地,构造起伏地形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防盐抑盐,因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常与地表不平整有关系。土地不平是促使土壤盐分水平移动,造成盐分在局部地区集聚,形成土壤积盐和出现盐斑的原因之一。盐渍土壤中的水溶性盐是随着土壤水的运动而移动的。

4 深翻改土法

实践证明深耕深翻是改土治碱的一个有效办法。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淋盐洗碱,降低盐碱危害。深耕结合精耕细作,能根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如能结合增施有机肥,盐碱化耕地的状况会大为改善。

5 大水浇灌压盐法

在实际的盐碱土壤改良措施中,大水浇灌的重要目的就是灌溉压盐。盐碱土壤含有过多的易溶性有害盐类,首先要靠冲洗(大水浇灌)使土壤脱盐方可进行种植利用,因此,冲洗(浇灌)是改良盐碱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冲洗的任务一是以水溶盐,二是以水排盐,三是以水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淡化地下水,为作物生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冲洗水量与土壤脱盐效果成正相关,冲洗水量越大脱盐效果越好。根据黄骅市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园林绿化要求,草花植物的根系大都在10~25土层内,乔木的主要根系活动层在100~150,因此,从实际工程角度看,脱盐土层达到100左右即能满足草木的正常生长。

6 土壤改良剂法

采用通常的施工措施改良土壤时,很可能因土壤脱盐过程而伴随着土壤碱化的趋势,土壤碱化表现出湿时泥泞、干时坚硬,最终造成土壤呈强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为此,可以使用土壤改良剂来消除土壤碱性。通常土壤改良剂有2类。一类是含有钙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其原理主要是利用钙离子替换土壤中钠离子。另一类是酸性物质,如硫酸亚铁,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其酸性中和土壤的碱性,并促使土壤碳酸钙的溶解,使钙离子替换钠离子,从而降低土壤的碱化度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使用土壤改良剂时,灌水量的确定原则则是既要保证有足够灌水量促进其溶解,又要将进入土壤溶解的交换性离子与各种钠盐淋洗到地下水或土体下层,同时不引起地下水位明显抬高。另外,大面积绿化时可采用撒施,并且要尽量均匀一致,随后用旋耕机耕翻20~30。

7 增施有机肥改良法

增施有机肥的目的是为了熟化盐碱土壤,盐碱土壤不仅土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害作物生长的盐类和碱类物质(如NaCl、)等,而且土壤板结、贫瘠、性冷,难以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严重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大大阻碍了园林建设水平的提高。而有机肥料恰恰能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在腐烂过程中,还能产生酸性物质中和盐酸,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针对沙土保肥力差,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因而宜采用多次施肥的办法。结合整地工作,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围,一般每年施肥4~5次。施有机肥时,混合一定量的麦糠,可改良土壤结构。

生物复合肥是以土壤有益微生物为核心的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生物肥料。它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增进土壤肥力、改善植被品质,以致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具有长效、高产、优质、无污染等特点。

参考文献

第8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环境材料;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应用

一、环境材料和农业环境概述

环境功能材料、生态材料等指的都是环境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被应用于人类生产、制造以及加工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使用功能,但是会产生最小的环境负荷。

环境材料能够协调环境,生a材料中只需要耗费较低的资源和能源即可,排放的温室气体也相对较少;同时环境材料拥有较强的舒适性,不仅经济实用,同时也具有美观舒适的特点。我国现有环境材料包括地环境复合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等,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二、环境材料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一)盐碱地危害性

土壤盐碱化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拥有较大面积的盐碱地,在总体的耕地中,20%的耕地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盐碱化状况。盐土指的是拥有高于0.6%的易容性盐存在于土壤表层中,在盐碱化土地中,植物无法对水分进行有效的吸收,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过量的高浓度离子,从而产生单盐毒害。同时,过多的盐分产生于植物体内,将导致严重的生理代谢失调现象产生于植物中,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2]。值得注意的是,高盐浓度会导致呼吸困难,但是低盐浓度对呼吸是有利的,因此,盐碱地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植物蛋白质分解和死亡的现象。

(二)环境材料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进行改良盐碱地的实践过程中,综合应用了多种措施,包括生物、化学水利或物理等,而对环境材料的应用,属于现代化学手段中的代表。现阶段,我国在发展中,将两类环境材料应用在盐碱地的改良中,第一类为加钙环境材料,其拥有较强的替换功能,典型的有石膏、煤矸石和氧化钙等;第二类是甲酸环境材料,拥有一定的化学作用,典型的材料包括酸性肥料、腐殖酸以及硫磺等。

三、环境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不合理的农业施肥、利用污水进行灌溉以及工业污染等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高达2500×104hm2,其中总农田面积的1/5已经遭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耕作层是重金属滞留的主要位置,一旦发生重金属滞留现象,其滞留的时间都相对较长,无法在微生物的基础上被有效分解,长此以往,将导致植物、土壤中的水分都成为重要的介质对重金属的危害进行传递,从而影响人类健康[3]。同时,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二)环境材料的作用

在修复重金属土壤的过程中,现有的关键技术拥有工程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化学改良措施四种类型,现阶段,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固化修复技术。

从整体上来看,在化学修复技术中,化学固化修复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重金属固化剂和重金属钝化剂加入到土壤中,从而转变土壤中重金属的理化性质,这样一来,在沉淀、吸附作用的影响下,会降低生物有效性和重金属的迁移能力。现阶段,我国广泛应用的重金属稳定固化修复材料包括无机矿物、磷酸盐和有机堆肥等。其中,能够促使重金属产生稳定效应的材料是矿物材料和有机材料,在对这些有机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还原土壤中的Cr6+,同时生成Cr3+,导致毒性在土壤中有效降低,并促使重金属向硫化物转变并沉积。在控制和修复重金属土壤的过程中,含铁矿物、磷酸盐以及沸石等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些材料同时还具有易获得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只需要花费较低的成本即可。而在应用环境材料治理重金属土壤的过程中,高分子保水材料是一种新的材料内容,其能够有效固化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污染程度,同时还会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材料是环境学和材料学相结合的产物,从我国农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必须科学应用环境材料加大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力度,在将环境材料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为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丽成,黄占斌,石宇等.环境材料对Pb、Cd污染土壤玉米生长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19(6):1386-1392.

第9篇: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盐渍土分布情况,对我国盐渍良技术方面的动态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在盐碱地区进行城镇绿化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并针对河北省域内盐碱地现状,提出了通过筛选并推广应用耐盐碱植物,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采取合理的养护管理技术等综合手段来提高盐碱地地区的绿化效果,更好地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统称,我们把含有大量盐碱的土壤称为盐渍土,把拥有大量盐渍土的地区称为盐碱地区。土壤盐渍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盐碱成分在土体中积累,使得其他类型的土壤逐渐向盐渍土演变的成土过程。

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世界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各种类型盐渍土的面积9.5438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这些盐渍土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0%,其中90%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10%是由于人们不正确地运用灌溉、化学改良剂和砍伐森林造成的次生盐渍化。

我国盐渍土分布也十分广泛,根据农业部组织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467万公顷(不包括滨海滩涂)。其中盐土1600万公顷,碱土86.7万公顷,各类盐化、碱化土壤为1800万公顷。在3467万公顷盐渍土中已开垦种植的有667万公顷左右。据估计,我国尚有1733万公顷左右潜在盐渍化土壤,这类土壤若开发利用、灌溉耕作等措施不当,极易发生次生盐渍化。我省主要为滨海盐土,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等地,其盐渍化程度高,面积广。

1我国目前盐渍良技术方面的动态

1.1盐渍土已经逐渐被看作一种资源来加以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政策主要是生产粮食,盐渍化的土壤由于不适合粮食生产而被闲置。随着环境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也开始将盐渍良服务于生态环境的改造,使之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例如天津开发区曾是被中外专家称为“绿色植物”的滨海盐土,经过对其十几年的改良,已经创造出一片美丽的绿色环境,天津人将开发区作为一个生态城区来建设,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能力。

1.2盐渍化改良的指导理论有新的发展

以往多以水利措施为主要土壤水盐调控杠杆,以临界深度理论作为其治理依据。随着人们对盐渍土认识的加深,土壤水盐调控和监测手段的进步,服务目标的多样化以及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临界深度理论逐渐显得有些片面性和绝对化。山东寿光滨海盐碱良试验区提出了“最小淡化水层”的改良目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张万均为首的科研组提出了允许深度的新概念,并依据允许深度创建了浅密式快速排盐新工艺,通过十几年的治理,将开发区滨海盐土的土壤含盐量由初始时的4.73%稳定地控制在0.3%以下,基本解除了盐害,使园林绿化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1.3土壤化学改良剂进一步推广运用

各地研制的土壤改良液,在加速土壤脱盐,降低土壤pH值等方面也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经我们近年试验发现其改良持久性较差,需在以后加以改进。

1.4生物改良措施受到重视

种稻洗盐、种植绿肥等传统生物改良法在不同的盐渍土上,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的改良效果得到更广泛地研究与应用。通过相关措施配合下的农业耕作,虽然短期内也能使土壤盐分下降,但其洗脱的程度、影响深度及土体脱盐的稳定性远不及林业措施。

1.5筛选出了一些耐盐植物

现在全世界已发现的盐生植物约3000种,我国的盐生植物约1000种,可是我国在植物抗盐性、抗盐植物品种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甚少。近两年,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大起色,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共同从100多种野生或栽培蔬菜中筛选出了10余种能耐受1/3~1/2海水盐分浓度的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经筛选出可在土壤含盐量0.7%~1.0%,最高1%~2%种植的滨海柽柳一号、沙枣等适生树种及芙蓉葵、海滨锦葵、蜀葵等花卉品种,能耐受1/3~1/2海水盐分浓度的海蓬子蔬菜品种。

1.6加强关于盐碱地灌溉管理及咸水灌溉方面的研究

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农业途径有节水灌溉和咸水利用两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滴灌为主要代表的微灌成为一种完整的灌溉技术,并得到普遍运用。大量事实表明,微灌是目前世界上最节水且灌溉质量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只局部湿润作物根际附近的土壤,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在盐渍土上,灌溉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大水洗盐”,怎样将先进的微灌技术运用到盐渍土壤灌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清楚。

1.7建立区域盐分预报系统,推广先进测量技术

土壤盐分的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区域水盐运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我们需要在认识区域水盐运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行的区域水盐预报系统。与土壤盐分快速测定相适应,全球定位系统(GPS)也被成功地引入到土壤盐分绘图,这使得人们能够快速掌握土壤盐分的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8大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耐盐植物品种的筛选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远源物种不能杂交的,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的在200多种植物上实现了基因转移。因此,人类应当有能力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将耐盐植物的耐盐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组织培养繁殖耐盐植物,为快速筛选耐盐植物提供技术保证。

2盐碱地区绿化应树立的基本观点

2.1树立大绿化的观念

随着城市的发展,绿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座公园、一个广场和一个小区,也不仅仅把绿化局限于某个城市内部,而是扩大到了外部更广的范围。人们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观念,把那些被人为割裂开来进行研究、设计和管理的单体、局部统一起来,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使其达到对整个大环境进行改善的目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沿海滩途上的盐生植物群落,没有了沼泽地里丛生的芦苇,没有了繁茂的农田林网,即便是城市内绿化得繁花似锦,对整个城市环境的意义也不大,也不能维持多长时间。在局部绿化取得的成果,如果没有与大环境的融合,其对环境改善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是残缺不全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绿化的观点。

2.2树立维持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核心的观念

保持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设计的观念贯穿于整个绿地规划和建设中,按照生态设计的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其原理要求我们尽可能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尽可能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原有材料服务于新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摈弃原有的那种对土地资源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对淡水资源有着极大需求量、对资金投入有着极大的依赖性的园林绿化模式,重新选择一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的绿化模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3树立先行保护现有绿化资源的观念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保护是比修复更为经济简便的途径。优良的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经历成百上千年,而其破坏则是在瞬息之间。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再去修复,那么花费的时间和代价则是数十倍或成百倍,甚至根本无法恢复。因此,保护原有绿地生态系统和绿化成果刻不容缓。

2.4在绿化中切实重视乔灌草的结合

在自然界不同生态环境下,乔灌草能很好结合,巧妙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构成多样的植物群落。高大的树木,低矮的小草,丰盈的灌木,各有其不同的生态功能,他们占据不同的空间,吸收不同空间的阳光与空气,发挥着不同的生态功能。在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内,乔灌草几乎谁也离不开谁。在大自然中,有些自然条件严酷的地方,可能无树无林,却是辽阔的草原,形成“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壮丽画卷。草能在极严酷的条件下生存繁衍,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一味地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或机械地把乔草比例定在7∶3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才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

3河北省盐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我省要在盐碱地区搞好城镇绿化,就要了解国内外盐渍良技术方面的动态,学习探索盐渍良的新技术、新方法,树立在盐碱地区进行绿化的科学发展观。根据河北省的实际,在本省盐碱地区进行绿化,应从以下几个较为具体的方面加以考虑。

3.1选择应用较耐盐碱的园林植物

3.1.1选择适应性强的乔灌木。选择适宜的乔灌木树种或品种作为骨干树种或基调树种是盐碱地区绿化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我省盐碱地区,旱柳、白蜡、香花槐、榆树等乔木在绿化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应大量推广应用滨海柽柳一号、沙枣、沙棘、紫穗槐、中华柽柳等抗性更强的灌木。

3.1.2选择耐盐碱的草坪地被植物。抗性草坪地被的选择是盐碱地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鸢尾科的马蔺、早熟禾属中的一些草种及品种、羊茅属中的一些紫羊茅种及品种在盐碱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同时应大量筛选应用一些当地现有的抗盐碱草种资源,如极抗盐碱的碱茅(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Scribn.etMerr.]、耐盐碱抗旱的碱草(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seKitag.]、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等草种都是盐碱地区园林绿化的优良草种资源。

除上述乔、灌、草植物之外,对藤本和水生等植物品种也要精心筛选,最好是土生土长的植物品种如西伯利亚白刺等,切忌一味追求新、奇、特。

3.2采用合理的绿化工程技术措施

在盐碱地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除选择好抗性强的植物品种之外,还要结合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以使绿化植物能够持久良好生长。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技术措施,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绿化要求及资金情况而定。

3.2.1客土地面提升法。在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区域尤其是盐碱地低洼处,可结合修建高60~100cm的花坛、树池,内填优良客土来提升地面。具体做法是:先在建好的花坛、树池内取出30~50cm的盐碱土,再回填以20~30cm的粗砂和10~20cm的煤渣,用优良的客土将花坛、树池填满后种植花卉树木。此方法可以防止积水,适用于绿化面积较小,要求较为严格的重要景点的局部绿化。在较大面积的绿地建设中,可以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创造微地形的变化,在地形凸起部添加客土,并种植不耐盐碱的植物,在凹处则种植较为耐盐碱植物。这样既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高度,又丰富了景观层次。

3.2.2加大种植穴规格,增加客土容量。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地段,植树前挖长、宽各1.5m,深1.0m的大种植穴,先在下部垫20cm厚的碎石、煤渣、粗砂或珍珠岩等作排水层,然后填以优质种植土进行树木栽植,栽完并浇水后,以5cm左右的中砂覆于表面,以减少蒸腾。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乔木类种植。

3.2.3地下滤水管网排盐法。盐碱地的一大特点就是地下水位高,带有盐碱的水分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碱会滞留在地表,给绿化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布设合理的排水管网,降低地下水位是搞好盐碱地绿化的治本措施。具体方法是:在绿化地块60~80cm地下埋设一定密度的滤水管网进行地下排水。要求管网密度为5m,铺设坡度为1.5%~2.0%,以便排水顺畅,同时修建检查井,并与排水系统相连。每隔一定时间后,要将集中在检查井中的盐碱水排出。这一方法适用于绿化面积较大、土壤含盐量较大的绿化区域。

3.2.4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在土壤含盐量较高、排水不畅的重点绿化区域,可采用此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种植前挖深60~80cm的坑穴,底部夯实,用水泥沙浆做防水层,同时留一定的排水孔。坑穴周围则修建高出原地面30cm以上的挡土墙,坑底部填加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最后填满优质客土进行绿化种植。这种方法费用较高。

3.2.5隔离层防盐法。在绿化规模较小但景观地位较为重要的绿化区域,如花坛、树池、花台、花镜等处,可设隔离层方法来减轻盐分对植物的损害,具体做法是:先将绿化区域挖深100cm左右,底部和周围用塑料膜封闭,底部铺设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然后填加10cm以上的有机肥,最后填满优质客土。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阻隔盐碱的侵蚀且造价较低。

3.3科学养护管理

3.3.1科学浇灌。树木花草种植后首先要浇1次透水,之后每隔7~10d再分别浇2次透水,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树穴浇3次水后要进行树池封堰,既能保水又能防止返盐返碱。后期的浇水则视天气和树木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浇灌,每次浇水要浇透,但浇水次数不可太频繁。

3.3.2增施有机肥。盐碱地改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施用有机肥,因有机肥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同时,在有机肥腐化过程中还能产生酸性物质来中和盐碱,使植物的立地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3.3使用盐碱地改良剂。在盐碱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可有效降低其pH值,但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在小面积改土时,可尝试使用食醋等有机酸,既能改碱又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4结语

(1)筛选和选育耐盐碱的盐生植物品种依然是当前需要做的重点工作,这是盐碱地绿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盐碱地绿化苗木最适宜栽培方法研究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降低成本、节省投资,这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