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后勤服务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后勤服务的重要性

第1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后勤 服务管理质量 沟通和谐后勤

后勤服务保障部门,是一个综合性职能部门,工作涵盖面广,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资产管理、房屋修缮管理、物业管理、饭堂管理、饭堂劳工管理、劳保及办公用品管理、通讯管理、水务管理、物品采购管理及部门内务日常性事务管理等。主要特点:一是涉及范围广。后勤工作从内容上涉及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除去各职能部门工作以外的所有工作都要由综合部门来完成,而后勤是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工作所包含的内容也广,涉及的人也错综复杂。二是时间不确定性。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常体现于日常工作出现问题时,这也决定了后勤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所以后勤人员必须弹性工作,灵活掌握时间。三是工作的辅和服务性。后勤工作常常是为单位的其它专项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方便的条件,是一种辅工作,看似无足重轻,便往往细节之处决定成败,稍有拖延或失误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突出服务性,工作做到位。四是后勤工作的政策性。后勤工作有一定的政策性,因此要谨遵领导指示,不乱干,不瞒干,按照要求做到恰到好处。五是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后勤各项工作都与每位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几年来,我认为:做好后勤服务,既要吃苦耐劳,又要服务周到;领导交办的工作,既要领会意图,又要很好地去完成;接待工作,既要勤俭节约,又要合理得体等等;针对临时性、突发性、应急性的事情多的特点,要把握节奏、抓住主题、摸清规律、手里多掌握些预案;在实际工作中,要争取主动、争取领导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做工作才会更顺畅些。

针对这些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下面就创建优质后勤、和谐后勤谈几点认识。

一、努力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抓大事与小事的工作关系。后勤服务工作大大小小事务繁多,在工作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主要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但是小事也不能忽略,小事和大事是比较而言的,只抓小事而不抓大事,就会成为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小事一点不抓不办也不行,而且在某种情况下小事就是大事,或者会变成大事。因此,要正确处理抓好大事和小事的关系,两者要处理得当,大小事务处理起来就不会乱,就会井然有序,就会促进整个事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后勤保障部门是综合性职能部门,担负着一定的管理职能,比如后勤管理、物业管理、资产管理等等,它关系到日常工作的运转,决不能忽视。但是,它决不是纯粹的管理,是服务的手段和途径,为干部职工、为业务部门服务才是后勤管理部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优质高效服务的原则,不断改进管理手段,促进管理和服务的有序进行。

(三)把握好参谋与助手的关系。作为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当参谋的,作为参谋就必须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从整体工作来看,又是助手,工作中必须对领导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要坚持多请示汇报,并根据领导的意图多出主意、想办法,把工作做好。

二、努力提升四种素质

为建立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思想和能力基础,着眼于后勤保障工作的长远发展,不断提高四个素质,锻造一支作风一流、能打硬仗的队伍。

(一)提升政治素质。在工作中要牢同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增强群众意识和大局意识。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充分认识到后勤服务工作是单位整体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整个事业发展的保障;必须消除后勤服务工作“低人一等”的想法,努力培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良好职业素养。

(二)提升服务意识。后勤工作必须树立围绕以服务为中心做好优质保障服务的思想。只有真正树立这一思想,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后勤的作用。

(三)提升廉政素质。后勤工作常与钱物打交道,为此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法纪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把自我价值观与机关后勤工作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树立起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抛弃个人私利,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提升创新素质。当前,后勤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对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寻新方法,实现“自我突破”,才能使后勤服务工作达到管理到位、保障及时、服务规范、群众认可。

三、努力提高五种能力

(一)要有变通处理问题的能力。变通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创造性工作的具体体现。后勤服务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中,既要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则办事,但又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动性,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变通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诚信服务。后勤工作职能之一就是服务,诚信为领导、为干部职工服务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其次自己的位置要摆正;再一方面在工作要注意加强向领导多请示汇报、向业务部门多联系、多沟通,在平时就形成一种相互了解、关系融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服务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有分清轻重缓急的能力。后勤服务工作繁杂,事务很多,有主有从,有大有小,有急有缓,哪些事先办,哪些事后办,作为后勤工作人员应该考虑周全并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避免忙乱现象,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四)要有会管善管的能力。后勤部门承担着财产物资管理、办公环境管理、生活管理、服务管理等等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管好管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工作好坏。因此,作为后勤服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会管善管的能力,做到日常管理不缺位,管理责任不缺位,管理制度规定落实不缺位,这样才能使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管而不乱、管而有序。

第2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科研单位;后勤;服务

科研单位后勤部门是科研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科研单位正常运行的后盾,它为单位提供日常的服务,建立一个平稳、安全、优质的工作环境,保障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何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作为后勤工作人员要有正确的认识,爱岗敬业,加强服务意识,根据单位的需求,以科研工作为中心,提供高质量、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履行服务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为科研事业作贡献。

一、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力度加大,科研单位也在不断改革,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尤其是思想的不断解放,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也实现了物业服务社会化,后勤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物业公司,特别是在科研楼管理、安保、绿化、卫生保洁、设备维护等方面交给社会服务的比较多,物业公司利用科研单位提供的现有资源,提供高效、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后勤管理的稳定保障使得科研单位把工作重心放到科研创新上,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科研工作。科研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科研单位的一部分,关系到科研单位的发展,也是科研单位改革的重点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勤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支撑,科研人员会被诸多杂事大量消耗掉,就会影响科研一线的工作,牵扯科研人员的精力,从而影响科研单位的成绩。

高效优质的服务既是科研单位对后勤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科研后勤部门存在的价值,因为后勤服务涉及到各个单位、部门的利益,也关系每个职工的利益和工作钐,服务到不到位,服务质量的好与坏、多与少,服务的态度,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工作,间接给科研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它也能辅助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行政后勤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科研活动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保障,其管理、支撑、服务是实现后勤工作的保障,保证科研单位以科研生产为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做好科研工作。

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才能使单位财产物尽其用,为科研单位各项工作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为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以便科研人员不为琐事分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科研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研单位后勤部门主要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主要是给予科研单位日常工作运转的所需保障,例如做好消防安全防卫、日常保安工作、调配车辆正常出行、保证水、电的正常供给、提供安全可口的饮食、高质量的会议服务等,因此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责任性、安全性、高效性。正是由于它工作的基础性,后勤工作通常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管理范围也大,任务多且繁重,实际管理起来十分复杂。只有做好后勤工作,才能使科研事业单位有效发挥其职能,使单位资产正常运转得到充分利用,由此可见科研事业单位后勤工作对于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做好后勤工作的几点思考

后勤工作繁杂而具体,涉及面广,综合性极强,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研工作和职工生活,特别是随着后勤部门的精简、任务量大、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后勤服务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认真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增强政治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思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要经常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使思想觉悟得到提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在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所在的同时,任何岗位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做好一个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工作没有大小之分,尽自己的全责,在平凡的岗位做好平凡的事,就是尽职尽责,就是为社会作贡献,所以要加强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服务,坚定岗位服务、岗位奉献、岗位成才的信念,就是要在其位,尽其职,出其力,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自觉争当履行岗位职责的模范和标兵。

(二)学习奉献精神,提倡主动服务。通过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自党的十以来系列重要论述,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树起来,武装思想,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奉献不仅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更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始终牢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科研单位是以科研创新为重,科研单位的后勤部门担当着为整个科研服务的重任,只有做好了后勤保障,才能为科研这个中心服务,虽然后勤部门每一项工作都很微细,所以做好后勤工作也不是小事。每个后勤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和为科研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不论岗位在哪里,能力大小,都要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工作不同、岗位不同,但是为社会服务、为单位作贡献是一样的,所以后勤工作人员也要有奉献精神、更要有责任担当,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为科研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遵守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门,都有它的制度,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可为后勤部门人员提供行为规范和准则。后勤工作复杂多样,每种工作都有其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是后勤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这样可使后勤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使今后的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后勤工作人员在规范的制度下,认真遵守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劳动纪律、规章制度,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确定工作的目标,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要求自己,把握好工作态度,把工作制度化,减少和避免犯错误的机会,做好后勤服务的每项具体工作,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

(四)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专业能力。现在是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量爆炸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后勤工作虽然不起眼,但在我们后勤工作人员眼里,都是一份责任和义务,时代不同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后勤不仅要做事和服务,还需要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还要通过学习,学习先进的理念,提出更有利于服务的方式方法,把服务工作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人性化,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学习思考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与工作接轨,把学到的运用到工作中。如提出数字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体系,以计算机分配和程序化处理代替人工操作的“数字后勤”。由于后勤分工不同,后勤人员既要学习业务知识,增长实际工作的本领,更要注意理论的修养和锤练,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还要加强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科技知识,以保证后勤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事实上,后勤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科研的各项工作服务。

(五)增强节约意识,做好后勤工作。勤俭节约、降低成本既是新时期后勤工作的标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单位的要求。科研单位后勤也需要这样的原则方针,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克服一切困难,降本增效,提升单位资源利用率,减轻单位的负担,是每名后勤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后勤部门主要和单位的固定资产有关,大楼的维护保养、水、电管理,大型设备的调配、维修、更新,等等,后勤工作人员在维护、维修过程中,本着节约的精神去干工作,不浪费单位的资源,能用的就用,能修就修,杜绝浪费现象发生,为单位节约,也是后勤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后勤服务建设的有序开展。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固定资产和公用物资的管理力度,坚持余缺互调、修旧利废的原则,防止经费物化后人为的破坏浪费,特别是能用则用,重复利用,节减资源,为科研单位节约经费。

(六)严格自律,做好职业道德管理。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处处为单位利益着想,在廉洁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执行力和信服感。科研单位后勤系统里面有很多资源,不要把单位当成自己家的储物室,不能占工作的便宜,家里缺什么就从单位取,这是没有职业道德的。与钱有关的,不能假公济私,如利用工作之便,把公家的东西占为己有,侵犯了大家的利益,损害了集体利益。后勤工作的好坏,人的因素是关键,特别是常与钱、财、物打交道的多,要加强廉政教育,做好上岗培训,严格要求自己,先公后私、公私分明、公而忘私,把自己置于监管制度之下,克己奉公,头脑里时刻有道红线,时刻警惕,不放松自己,不犯错误,甚至犯罪。因此,应该紧抓人员素质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七)主动工作,做好服务。作为后勤工作人员,在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候,要积极主动,把需要做的想在前面,多提出方案,提前做好准备,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服务,多为他人着想,工作就会更出色,也是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如做好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停车服务,规范机动车停车场,划出非机动车的停车范围,保证车辆的安全存放,保持整个工作环境的整洁,也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保持良好工作心态,不是应付日常事务,而是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积极为科研人员服务,如做好科研报告会服务工作等。后勤服务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的从属性,工作来了才去做,我们可以通过总结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预要做的工作,掌握工作重点,把握工作主动权,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才能真正做好后勤工作,为科研服务好。

(八)及时解决问题,树立时间观念。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工作是临时性、突发性的,建立服务工作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落实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保证信息联系畅通,调度环节畅通,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接受任务,最短的时间内安排落实好。当然有的工作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所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另外,突发性工作可能同时来几个,那么就要分轻重缓急,先解决最重要的,再处理其他的,注意及时、准时解决当务之急,不要影响正常的科研次序。因此,作为后勤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正确的时间观念,正确、及时解决任何问题,为科研解除后顾之忧,服务科研。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后勤工作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在某些人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难以做出什么成绩,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勇于实践,从我做起,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为科研作出了贡献,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继红.浅谈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J].经济师,2012(5).

第3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后勤服务;高校;管理目前,我国正在对高等教育进行完善与改革,其中后勤服务管理方式的改革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新时期下,需要建立起一种相对完善的后勤管理体系,以便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当前高校管理体系中后勤管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此,研究高校后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改革也必须同步推进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整体需要。从实现中来看,高校后勤服务的改革必须要做到加强管理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和优化软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第一,加强后勤管理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应实行后勤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学校领导班子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后勤工作专题会议,及时、有效解决后勤所涉的各项重大问题或事项。同时要完善后勤管理结构,充实后勤管理队伍,增加后勤部门的领导人数和及时调整后勤管理机构、补充后勤管理人员。第二,加强后勤人员培训教育,优化后勤软环境建设。后勤软环境建设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后勤管理档次、质量和成效,后勤管理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关键和首要问题,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显得既重要又紧迫。为此,要通过定期不定期举行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后勤管理人员学习法律常识、高校后勤管理要领、后勤管理与现代科学技术、学校规划、基建管理常识、后勤管理基本程序、学校水电管理与维修常识、经济和食堂经营管理常识、后勤财务管理及报批程序等知识,逐步提高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学校升格后勤管理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后勤管理人员的学习还要坚持法制纪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互融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家庭美德意识,并结合后勤不同行业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增强后勤干部职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意识。第三,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增强后勤管理成效。安全问题是后勤管理工作中最根本和最基础的问题,而防火、防毒和防盗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应通过实行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来落实。

二、利用校外和社会资金,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资金困乏是众多地方性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也是制约学校发展强大的障碍和瓶颈。高校后勤承担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公共服务等重任,上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在高校资金有限的背景下,通过学校自有资金解决后勤管理中的所有项目显得并不现实。为此,引进、利用校外和社会资金就成为了必然,而且经过一些高校的实践也取得了较大成效。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校外商家和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建设的方式解决学生公寓建设、学生饮用水、学生公寓热开水供应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等问题。

三、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高效服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党中央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要求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并努力使其能够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用来指导中国“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巫文强,2011)。由此可见,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应该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但会危及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会在社会造成一系列难以消除的影响,尽两年在部分学校发生的学生中毒事件就足以证明了这点。为此,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高校师生饮食卫生健康应该提升到与高校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此项工作作为高校落实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落实。为此,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改善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生活条件,保证饮食卫生安全等作为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而后勤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师生服务的最主要的供应主体,更要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首先,要保证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提高食堂服务管理水平。学校如何改变过去发包承包方式带来的诸如食堂与食堂之间没法形成竞争、各食堂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对饮食卫生安全重视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服务质量不高和监督乏力等问题就成为食堂管理首位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最关键的就是要把食堂收回由学校对所有食堂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完善食堂经营管理机制、调动食堂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措施,提高食堂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加强食堂的硬件设施建设,制定了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实行全员聘任制与食堂所有的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此外还可以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契机,通过召开动员讲座会、现场分析会、整改提高会、督促检查和经验总结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以强化“主人翁意识” 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后勤各行业为单位开展自查自检和互检互查,严格厉行后勤管理所有规章制度和自我规范约束奖惩机制的专项行动;在后勤各部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后勤管理干部和广大员工认识到强化“主人翁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增强后勤管理部门尤其一线后勤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服务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优秀后勤服务员工的良好氛围,促进学院后勤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

其次,推进校园环境整治工作,竭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高校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增多和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必然会带来校园环境的清洁卫生和环境整治难度的增大,这也是诸多高校面临的而且亟需解决的难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注意调动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者的等生力军力量,号召人人动手,个个都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和整治工作,并配置以周密详尽的卫生责任划分区,把责任落到单位,落实到人,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激励机制。

再次,要规范后勤管理服务流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以及学生,应实行人性化管理,把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规范管理后勤事务的各项操作程序、办事程序以及服务程序,使管理工作变得简便快捷,并且易于操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周到、贴心服务。如在管理学生公寓时,应当将学生作为中心,坚持依靠、帮助、教育、关爱以及尊重学生为基本原则,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后勤事务的管理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其提供周到服务。如果一些高校学生在生活上确实遇到了困难,则要以学生实际的情况作为依据,为他们提供校内或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高校学生得到实践经验,而且又能让他们受到教育,并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与呵护。此外,在管理后勤服务时,应注重对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等。

四、推进高校后勤事务管理实现社会化

后勤服务企业是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后勤服务企业长期受到特有文化环境以及文化知识的熏陶,从而逐渐形成文化特色。因此,在改革高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使后勤事务的管理与服务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后勤部门应努力构建出与师生文化需求相符的,并具备后勤服务特色的高校企业文化。总的来说,在高校当中,后勤服务企业能够为师生提供多项综合性后勤服务,是组成后勤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后勤服务企业的宗旨是服务,生存的手段是各类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获得效益,所以后勤服务企业具备经营性质与服务职能,同时还具备一定管理职能。在新时期的环境条件下,管理与服务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商品,同时也是有偿的劳动,应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在企业进驻校园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关收费机制。对于教工以及教师的生活区来说,分摊物业管理费用时应将物业产权作为收费依据,并实现合理化收费;对于教学区以及学生的生活区来说,在收取特殊物业服务费用以及管理费用时,也应依照相关标准合理进行,从而让服务企业能够实现自我补血以及以业养业的目的。此外,对于提供后勤管理服务的高校企业来说,应实现自主运作以及合法化经营,在进驻校园时应遵守相关程序,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从而让提供管理服务的相关企业能够依法经营,在收取费用时,依照相关标准。后勤服务企业应将多种经营方式运用到后勤服务当中,并立足于新时期下高校当中的服务市场,在为师生提供舒适服务的过程中谋求自我发展。管理后勤事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高等教育,应积极探索与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相符的管理方式,建立起与实际状况相符的后勤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在改革后勤管理方式时,应认真完善每一项管理环节,深化改革服务方式,创新后勤服务手段,让高校当中后勤事务的服务真正成为社会化的劳动产品,从而不再让后勤服务成为新时期下高校的一个负担,让后勤服务可以充分实现社会化。(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学院综合管理处饮食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政贵,郭志德,朱晓梅.应用ISO国际质量标准思想构建不完全竞争业服务质量监控评价体系[J].商场现代化, 2010,25(17):9831-9832.

[2]肖志成,蒋琛.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控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21):517-518.

[2]鞠培锡.“以人为本”与高校后勤基层员工管理创新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4(10):835-836.

第4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胜利油田 东辛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094)

摘 要:油田“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形势任务对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服务夺油上产一线的基层后勤服务单位,如何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后勤服务工作?需要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充分认识提升基层后勤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不断丰富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内涵,树立基层后勤服务工作品牌形象,以此为支撑推动油田基层后勤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油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后勤服务;服务质量;基层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075-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崔金建(1962-),男,山东省荷泽市人,大学,中级,研究方向:后勤服务。

自勘探开发建设以来,胜利油田不断发展进步,这其中油田后勤服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油田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基层后勤服务工作为一线生产提供着坚实保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保障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为推进一线生产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油田“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升油田基层后勤服务服务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基层后勤服务的重要意义

后勤服务是油田基层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后勤服务工作是基层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油田一线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关系到基层员工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基层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基层和谐建设与大局的稳定。因此,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维护基层与企业改革发展利益大局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后勤服务工作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后勤系统的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问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失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能有任何的麻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要做到守土有责,万无一失,每一位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优质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以强烈的责任感切实做好优质服务保障工作,不给企业添乱,为基层提供坚实的后勤服务。

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工作中,后勤服务工作与一线生产建设工作同等重要,但后勤服务工作必须为一线生产建设工作服好务,充分发挥保障作用,这是后勤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如何主动地、创造性地为企业的一线生产建设和员工服好务,要求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奉献,做到主动、自觉、热情服务,做到高水平、高质量地服务,这样,才能使企业员工满意。近几年来,东辛采油厂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干部员工,认真执行厂党委决定,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无论是在生产建设,还是在推进采油厂实现高质高效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后勤保障作用,工作得到了领导与全厂员工的肯定。但是,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公共卫生问题,服务态度层面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等等,一些工作还不够到位,离企业员工对后勤服务工作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后勤服务工作要以服务一线生产建设、服务基层员工为宗旨,强化后勤管理,强化岗位责任,增强服务技能,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提升工作水平是后勤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服务工作队伍是后勤服务工作的使命要求。后勤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后勤自身建设,关系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无论学历知识还是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基层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被改革大潮所淹没,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从着眼长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改革与创新来说,当前,必须把加强后勤队伍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提高后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服务保障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更进一步改进后勤干部的工作作风,深入员工、深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更进一步塑造好后勤队伍形象,健全各项制度,严格管理,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基层后勤服务内涵

坚持以人本是提升基层后勤服务工作水平的内在要求。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质量意识、进取意识三种意识,强化员工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突出实际成效,注重多措并举,引导员工端正态度,切实把自已摆进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实现优质服务的入脑入心、高效执行、内涵发展。

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摒弃“不必要”的无所谓心态。现在,有的后勤服务人员还没有从自身素质需要迫切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服务工作,甚至认为“没必要”,服务搞不好,事关后勤服务系统整体形象、事关企业一线生产建设保障能力,必须正确地对待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忧患意识,要把提升后勤服务工作水平作为塑造形象、提高素质的契机,推进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摒弃“只求过得去”的低标准认识。有的员工认为提升服务水平只要订个方案,做个计划。提升服务质量要克服这种低标准的应付思想,树立质量效益观,变“重在参与”为“重在提高”,要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在优质服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服务质量的综合提升,使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每一位员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摒弃“无所作为”的不作为倾向。要克服怕苦怕累的情绪,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勤于思考,勇于钻研,争先创优。强化后勤服务工作,首先要在思想素质的提高上见成效。通过责任心、事业心教育,要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扎根岗位、干好本职的思想,要把本单位工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本职工作。其次,要在制度建设和增强执行力上见成效。做到程序明确:事有人管,问题有人解决;建立互动沟通机制。第三,要在基础技能的熟练上见成效。要通过活动开展,使每名员工的专业技能有所突破,有较大的进。第四,着力培养一批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优秀人才,宣传选树一批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先进典型,大力营造“人人学习先进,人人崇尚先进”浓厚氛围。

三、发挥文化优势,着力打造基层后勤服务品牌

基业长青,文化致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想胜利油田好,为胜利油田好”为主导,认真把握油田基层文化“责任、精细、执行、创效”的核心要素,积极树立“敬业、高效、奉献”的价值导向,温润员工心田,凝聚全员力量,打造服务品牌,在服务生产、推动发展中树立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崭新形象。

温润心田,大力倡导“敬业”价值导向。敬业是一种基本的职业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后勤服务工作大多是事务性、服务性、保障性的工作,每个岗位都很重要,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立足温润心田,引导全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精一行,超越平庸,“身”到“心”到,尽心尽职地干好本职工作。要发挥文化温润心田的作用,引导全员把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想的是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推诿,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进取。牢记责任和使命,以工作为幸福,以拼搏为动力,以奉献为荣耀,找准目标,坚定信心,创新实干,追求卓越,为油田的发展尽责任,作贡献。

耕耘心田,大力倡导“优质”价值导向。优质高效是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衡量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后勤服务工作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工作当中突发的事情多、应急的事项多、需要加班加点的任务多。这就从耕耘心田角度出发,把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的生命线,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己任,推行“亲情式”服务,引导后勤基层工作人员树立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将“家”的服务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做到工作要有责任心、接待群众要热心、服务工作讲诚心、咨询回答要耐心、业务处理要细心,做到遇事不推诿、办事不拖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断提升基层后勤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

第5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后勤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并且也是高职在校学生更好生存与发展的有效保障。随着国家不断推进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前进节奏,后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这些学校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国家示范性高职“教育教学制度领先、领导在管理的能力领先、专业设计实力领先、服务社会制度领先、综合水平达到大程度领先的最重要基础与关键点就在于后勤管理与服务保障的专业性。从当前国家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示范性的时代背景来看,后勤管理与服务在高职院校中的强化、内涵式的后勤管理建设任务的工作势在必行,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后勤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满足全校师生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保障,是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是支撑学校整体工作顺利、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后勤工作是实现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有效动力,是开展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其次,后勤的行政工作是降低培养人才的成本,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与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全校师生开展教育的课堂,可以保障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与稳定运行。

三、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特性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在占据学校工作重要部分的同时,有着其区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身特性。

(一)基础性与保障性的结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后勤保障工作具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用。它不单单在物质上给与保障,在通过后勤人员良好的服务与热忱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无形中给师生们提供了情感保障。

(二)服务性与安全性的结合

后勤的工作人员应该以最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来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素质教育,还必须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师生能够拥有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进行学习。

(三)管理性与教育性的结合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就在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表明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学校是一个无形的大讲台,后勤人员同时也是不站讲台的教师,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劳动教育、爱护公务教育、爱校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四、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后勤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其自身的特点也正是顺利推进后勤工作改革的基础,所以必须创建节约型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理念作为一种理想、观念,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和教育中已经大量的应用到各种各样的领域中,尤其是在大型的上市企业。因为理念一词不仅具有更多的客观性,其中的成分也很多。理念对于实践的意义与意识来说更加的浓郁,其内涵迫切表达了改进对于管理团队的意义。因此,后勤管理与服务制度在高职中不仅是表达了一中观念也是一种理想诠释,可以作为行动指南是它独特的一面。伴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进步,示范性后勤管理观念在高职院校中的不断更新,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格局,在新格局中稳步地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牢固的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我们知道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它不同于任何一个社会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它具有特定的运行目标与市场,并且这个市场的主体也是特殊的,它主要围绕高职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必须在实现教育人、培养人的前提下,以科研、教学的改进和师生的生活水平提高出发,通过公益实现服务带来生存,服务带来发展,服务带来效益的最终目的。总体来说,高职院校中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是通过管理规范、管理思想以及优质服务来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的。它具有教育与服务的双重性。因此,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是顺应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最基础前提,同时也是科学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二)有效创新“精细化、柔性化”管理与服务的模式

一定的模式既体现一种管理的理念,也是活动内容与流程的重要展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进步的灵魂。在国家不断深入地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汹涌浪潮中,高职中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更加有效的创新采用“精细化、柔性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注重管理过程与细节,实施精确的计划、控制、考核、决策的科学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拥有人本与科学的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一、注重细节;二、科学量化;三、立足专业。为了把精细化管理做的更好必须把这三点落实到位。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它更是一套管理方法。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和专业性越来越强的今天,企业要向做大做强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其中包括:一是精细化操作,就是指后勤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与标准进行,为了让学校的基础运营更加正规化、标准化,员工都应该遵循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二是控制方面的精细化,它要求后勤的管理工作必须遵循设计、审核、执行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进行全局控制,这样就可以减少管理上的漏洞;三是精细化的分析,这一点尤为重要,它是精细化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后勤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跟踪。柔性化管理重点强调以人为本,根据组织的文化、精神气氛以及共同的价值观进行人格化的管理。在研究人的心里和行为规律基础上,强调尊重人格、适应人性,重在文化的渗透与情感的触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要加强学生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服务与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其次要发动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坚持后勤部门的领导基础上建立各种自律委员会,时时掌握学生们的需求与意见。当然要不断加强和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做到以德服人、以情动人,以修己安人方式,在师生中创建持良好的管理形象,进一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三)打造一支业务素养高、竞争力强的后勤团队

高校的后勤工作渗透在包括从师生衣食住行到校园安全,从教学科研到管理服务等等方方面面,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是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高校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来看,管理与服务人员的配置结构不均合理,后勤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后勤职工或者一些分流职工。这些人很大程度上缺乏娴熟的业务素养,年龄结构老化,缺乏生机与活力,并且知识面比较狭隘。因此,高校就必须适时引入新人新方法,挑选知识性与技术型并存的鲜活力量来充实后勤管理队伍。在建造一支知识型、专业型的骨干队伍的同时,要加强队伍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在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上不断地提高,增加人力价值。其次,还要加强监督与激励制度,完善招聘、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方法,激励员工的认真工作态度。总之,高职院校中的各种工作与后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模式戚戚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管理与服务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建立多种培育模式,将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四)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底蕴的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形成。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艺术、信仰、道德、法律等等内容。对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而言,文化贯穿于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也是管理工作人员和师生生活的具体形式。由此,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就这样地应运而生。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不仅是高职院校文化的展示,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它既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战略部署,有效地推动后勤管理与服务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与发展并作为精神食粮贯穿在师生的生活当中。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历史使命,他们表现出来的服务意识与道德行为不仅了体现了荣誉感与责任感,还展示了一种文化。通过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的培育,营造一种向上的氛围,产生顺应发展的凝聚力。这种培育战略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天然动力,大力加强后勤管理与服务文化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内涵文化建设的指标之一,同时占据重要地位。

五、结语

第6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校后勤 改革 管理 市场经济 社会化出路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客观要求,有利于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关系到整个高教事业的发展,起到基础、保障和先行的作用,同时高校后勤改革又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要认清大形势,要有大局观,要站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高校后勤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纳入市场经济的范畴,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提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重加速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必须同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进度挂起钩来。”因此,高校后勤改革势在必行,要服从和服务于高教体制改革。

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需要用现代化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去保障。

因此,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就是要在政府引导下,运用社会的力量办后勤,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后勤,并创建一种新体制和新机制。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建立一种多元化支撑教育事业发展、全方位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后勤保障体制和服务体系,这样才能解除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抓教育,搞教学和科研。同时,这种新体制,也能使后勤职工从旧体制中解脱出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分析

高校后勤要充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全方位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后勤的现状予以分析。

1、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特殊性

高校后勤与社会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实施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师生员工,与社会消费群体相比,这一群体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固定性。他们的流动和自主选择性不大,主要在校园内生活与消费。二是单一性。主要为教职工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服务。三是脆弱性。广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家庭的供养,经济承受能力较差。四是政治稳定性。高校在政治上历来是思想最活跃的领域,是敏感地带,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市场转型中自身地位的特殊性。

2、高校后勤工作的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经济属性认识不足,用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后勤,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了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困境。然而事实上,高校后勤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同时具有两大属性。

一是经济属性。这是它的一般属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来决定的。服务是一种商品,要遵循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师生员工是消费者,也要为自己的消费支付相应的货币。这表明,高校后勤经营服务实体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追求经济利益。

二是教育属性。这是它的特殊属性,是由高等教育的行业特征来决定的。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同整个教育改革协调配套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而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勤服务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科学管理制度、职业道德规范。

我们深化后勤改革,发展后勤产业,走企业化、社会化道路,就是要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后勤服务工作,采取产业化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充分发展后勤资源的配置效应;就是要把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引进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就是将高校后勤通过改组、改制以及引进社会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办后勤的局面。为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 [2] [3] 

制的要求,遵循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经营与服务职能,积极培育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手段,通过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以达到确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高校后勤产业经营实体及其服务化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败。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进展

面对我国高校后勤所处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地高校的后勤改革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深化和改革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及管理方法,不断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以下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况。

、“模拟法人型”

“模拟法人型”是依赖学校办后勤,后勤仅仅是从事业性质的校办后勤转变为企业性质的校办后勤,没有改变学校自己办后勤、管后勤、学校后勤“办社会”的格局,其实质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学校后勤规模较小,实力不强,仍然是“一校一户办后勤”。由于该模式主要是依托本学校市场,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实体,多数没有注册法人资格,只是校内“模拟法人型”的资格实体。

、校际联办模式

校际联办模式是由若干所高校分离出来的后勤实体联合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或称后勤集团。这种模式,通过后勤资源的优化组合,打破了学校“一校一户办后勤”的格局,发挥了规模效益,实现了资源共享,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在区域范围内统筹后勤服务。如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组建北京第一行业联办后勤服务集团——北京恒通高校热力工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发挥了高校人才技术优势,降低了热力运行成本,从而实现了高校供热资源的共享。

、区域联办模式

区域联办模式是由省、市级区域内联合组建高校的后勤服务机构,面向区域内的高校开展社会化的后勤服务。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高校自办后勤的局面,其经营规模大、竞争力强。如上海市于年成立了服务中心和高校后勤发展中心两个市级高校后勤中心,发展高校连锁餐饮业、教育连锁超市家,建立了个后勤主、副食品配货中心,实行大宗商品的集中采购,价格比原来学校单独采购明显降低。这种方式彻底打破了原来“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格局,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及时发挥区域内协调指挥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吸引社会资源办后勤,通过市场竞标选择后勤服务,后勤资产以租金形式租给后勤公司,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后勤服务质量,以协议合同形式保证后勤基本公益性。这种是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投资,建立突破教育体系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后勤服务体系,由社会直接经营,服务对象在面向高校的同时也对社会开展经营服务,形成引进社会力量办高校后勤的格局。它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权责分离,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完全融入了社会,促进了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出路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保障能力有限,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必须面对我国高校后勤现况,从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思考,走出一条符合现代大学发展所需要的低成本、高效率、有质量保障的发展道路。

、创新管理观念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维护高校稳定为前提,正确处理后勤社会化改革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营与服务的关系以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大局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把维护高校稳定工作视为己任,常抓不懈。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联系,有利于减轻学校发展的压力和负担,做好交流疏导工作,重视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不稳定因素。后勤服务既要有利于降低后勤服务成本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又要考虑到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消除因后勤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而诱发的不稳定隐患,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创新管理体制

第7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84-02

全国性整体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从1999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开始的。全国高校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后勤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保障改革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对后勤改革的作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了以往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体制,将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由同一财务主体变为两个独立的财务主体,由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以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以经费拨款办法转变为以服务收费办法为主。

以上海为例,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确定的基本路径是后勤服务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成立相应的后勤服务实体,由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管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按照市场规律,实施企业化管理,组建新型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实体,逐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在改革过程中,上海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并对改革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选择适合的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为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使用有别于高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或《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根据后勤服务的行业特点,及时制定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校中心会计核算办法》、《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餐饮行业会计核算办法》等制度,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市中心的指导下,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2.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根据后勤资产情况,统一开发了库存管理软件,加强了后勤服务实体对餐饮及修缮等原材料的管理;根据固定资产来源情况,对学校提供的零租赁使用权资产和后勤服务实体利用自有资金采购的所有权资产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并对后勤服务实体的货币资金、银行账户和应收款项管理提出了要求。各后勤服务实体在市中心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做到了资产保值增值。

3.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正确反映经营成果。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推进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逐步确立完全成本观念,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细化核算主体,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后勤服务实体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以职能中心为单位建立若干个责任中心,使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通过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据实评价责任中心业绩和存在问题,建立后勤的内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后勤经济运行风险。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坚持以财务审计为抓手,重视对各托管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每年组织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也注重对后勤服务实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各项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及经营管理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实施审计监督和检查。内审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在提高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有效防范后勤服务实体经济运行风险和促进廉洁自律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遇到的新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由学校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的后勤服务工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越来越多地从教学、科研及学校管理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说其相对独立,是指一方面后勤已经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了,在财务管理上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后勤并没有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现代服务企业,仍然是学校系统的一部分。

从上海高校的情况来看,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虽然发挥了推进改革的载体作用,但实践证明改革初期确定的由“校办后勤”到“中心办后勤”再到“社会办后勤”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径并没有走通。主要原因:分离出来的高校后勤实体的资产、资金无法界定和划归,和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形不成资产为纽带的经济关系;虽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制度,但是由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属于市教委事业单位,因此老人还是离不开学校,新人也进不了中心;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关系呈现多种类型,即使是并入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难对其真正行使法人职权,充其量也就处在托管和被托管关系的层面上。

这一改革正面临着挑战,在后勤财务管理方面急需解决一些新问题。主要有:

1.财务管理的主体缺位或错位,财务管理的主体职能没有全面履行。高校后勤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服务实体后,财务管理上相对独立,出现了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缺位。上海高校由于有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这一后勤改革载体,及时承担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部分主体职能,保障了高校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分离出来的后勤服务实体并没有和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之间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其仍然是学校系统的一个部分,这就形成了对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错位。财务管理的主体缺位或错位,造成不少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报表没有和学校合并,资产管理缺位,学校对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职能没有全面履行。

2.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财务管理的效果有待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但高校后勤实体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社会效益,而这两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还是服务最优化、效果最优化或者效率最大化?高校后勤管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又导致其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都具有复杂多样性。这就使得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多元,财务管理的效果有待提高。

3.缺乏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个高校或者同一高校的各个后勤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要求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都必须共同执行或遵守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后勤会计核算制度等),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和完善一些适应性、操作性强,应该由校内各个后勤单位统一执行或遵守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资产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致使各个高校后勤实体、同一个高校内部不同的后勤单位之间在处理一些同类财务管理事项时无“法”可依,各行其是,从而造成各个高校之间后勤财务信息无法可比、甚至严重失真,使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后勤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失去了可靠的信息基础。

4.会计核算模式多样化,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高校后勤所属部门涉及行业众多并且这些行业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通常一个高校后勤实体是集饮食、运输、维护、医院、物管、商贸、通讯、水电服务等于一身的,这种行业的复杂性必然带来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复杂性。由于高校后勤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有使用餐饮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分行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与企业核算混合并存的财务核算方式。这样的核算体系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由于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存在差异,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这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后勤改革的重点不应放在后勤实体从大学剥离或让其尽快注册成独立法人方面,而应放在加强对后勤实体的建设上面。对这样一个长期在学校中按企业化运作的非独立法人的后勤服务实体的健康运行,需要有特殊的管理方法,其中,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尤为重要。我们既要避免放大后勤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走回改革前后勤管理的老路上去;又要在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抓住其特殊性,解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财务关系。高校后勤改革实现了高校后勤与行政管理规范分离,后勤体系摒弃行政管理的方式,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这是改革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也是继续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基本要求。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形成的甲乙方机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运作机制,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是深化后勤改革的基础。这种机制核心内容就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高校要全面履行其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监督和分析等职能,解决后勤财务管理中遇到的财务并表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优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巩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理顺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财务关系,避免走回头路。

2.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强化后勤财务管理的效果。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确定为服务质量最优化和资源耗费最小化,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各种资源的耗费尽量达到最小。不断更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理念,动员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力量,用最小的资源耗费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推动财务管理体制、制度、模式和方法的持续改进与创新,促进高校后勤和高校整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在进一步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的基础上,统一和完善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各个高校统一的、完善的后勤会计核算制度和一些重大财务管理制度,把各个高校后勤的会计核算行为和一些原则性的财务管理行为统一并规范起来。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再组织制定各个后勤单位统一的、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其他财务管理制度,把校内各个后勤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也统一并规范起来。

4.健全财务监督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会计监督、审计监督和综合评价三方面入手,健全高校后勤财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包括: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决算管理、利润分配、重大财务事项和会计制度等基础内容;审计监督包括外部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主要方式有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综合评价是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对象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等多方面加强对后勤的绩效评价。具体抓手有: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为总揽,提高财务决算编审质量,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全面反映后勤资产财务及现金流量状况;以推行全面财务预算为基础,实施后勤财务预算核准制度;健全重大财务事项报备、核准及审批制度,规范后勤财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等;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后勤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秋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2)

2.奚玉美.浅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制度建设.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

3.王仕会.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考.财政金融,2010(8)

4.杨婉昱.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创新研究.财务与金融,2011(3)

5.熊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探讨.事业财会,2008(1)

第8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的差别就在于其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说明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对校园环境建设、教学设施维护、校舍环境的建设、校园安全的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只是停留在对于校园基础环境的维护上,难以适应当前教学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一、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概述

(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内容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对于学校物质资源的管理、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办公环境的建设、对师生住宿环境的管理、对校园整体环境的维护等。可以说,后勤管理与服务所涉及到的是全校师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是创建优质校园生活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理念原则

创新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住以下三个基本的理念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后勤管理与服务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全校的教师与学生,所有的工作内容也是紧紧围绕着服务主体而建立的,所以就要求在创新发展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时,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的创新内容都要与教师和学生切实相关,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于他们对于后勤管理服务的要求与建议,从而制定出于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新计划和措施。

2. 勤俭节约的原则

学校可用于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资金投入毕竟有限,所以创新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就必须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于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配置,并时刻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和理念。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依据师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出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

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后勤建设,绝不可以只着眼于一时的需求,应该将眼光放在更长远的未来发展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长久的规划方案。对于后勤工作的建设并非一两天就可以完成,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建设工作,所以在进行创新发展时,要结合学校未来的发展计划,从而进行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对应的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战略的制定。

二、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

各个学校除了教学环节之外还会定期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类学校的学生都是以专攻职业技能为主要的学习目的,所以高职院校会经常开展各项技能竞赛,以产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目的。为保证学校的各项活动的顺利举办,就需要后勤部门对整个活动的场地、道具、设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统计,并且积极做好前期准备的各项工作,还要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场地的恢复等工作。

(二)是衡量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要素之一

一个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学校的综合管理的水平,尤其是在当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环境中,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水平逐渐成为了衡量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后勤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学校硬件环境、软件资源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由学校的经济实力以及教学理念等共同决定的,从学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就能够看出学校领导对于师生校园生活的重视程度,而从后勤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也能够看出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全面性。

(三)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的体现,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校舍的规范管理上。校舍管理是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点内容,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真正能够在课堂上的时间只能够占整个校园生活的三分之一,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校舍的环境当中度过。严格规范的校舍管理能够塑造学生的集体意识,对于学生言行的管理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人力资源的支持

在传统的观念里,对于后勤管理人员的普遍认知就是学历不高,工资水平偏低,没有十分可观的前途发展空间,这就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的管理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不起兴趣,甚至避而远之。这就使得能够在后勤岗位工作的人员的极度短缺,有些岗位只能聘用短期合同工或者返聘退休的教师职工来进行后勤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

正常来说,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服务的管理模式应该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模式相适应,应该更加具有先进性。但是目前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手段依旧较为单一,仍然采用传统的形式化的管理模式,这与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要求是严重不相符的,也不利于进行更好的后勤管理与服务。

(三)服务意识较弱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较为淡薄,没有认识到后勤管理服务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来说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后勤管理的人员的思维重点只放在了管理上,以一种较高的姿态来面对师生,却忽略了其所应该具有的服务性质,这就是一种角色定位上的错误。

四、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对策

(一)更新后勤管理与服务观念,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在思想意识层面进行新,并且加大力度进行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想进行创新发展,就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的投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于后勤管理人员的身份定位更加明确,对其工作性质的重要程度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学校也应适当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为吸纳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二)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模式,融入具有时代化气息的管理气息,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的制度,为创造更良好的校园后勤环境提供条件。学校应将后勤管理工作的考核纳入到学习管理工作的日常考核范围之内,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促进作用,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为提高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当前各高职院校应该着力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扭转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管理者的错误的身份认知,强调其应当具备的服务意识。后勤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的环境,而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的性质,所以,后勤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为师生服务的职能。

(四)创建智慧化后勤,做好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应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构建专门的后勤管理网络体系,搭建后勤服务平台,利用技术手段融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提升后勤管理服务的效率,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校园学习生活后勤保障。也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内容较多,各个方面所能够运用的管理服务的方式也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思维,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来进行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当前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在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从而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卞宝瑞.观念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

[2]王燕雅.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3]林碧聪.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文化创新机制探究[J].知识经济,2014(14).

[4]王国强.浅析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5]林胜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保障创新浅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2).

第9篇:后勤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校后勤 改革 管理 市场经济 社会化出路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客观要求,有利于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关系到整个高教事业的发展,起到基础、保障和先行的作用,同时高校后勤改革又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要认清大形势,要有大局观,要站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高校后勤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纳入市场经济的范畴,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提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重加速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必须同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进度挂起钩来。”因此,高校后勤改革势在必行,要服从和服务于高教体制改革。

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需要用现代化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去保障。

因此,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就是要在政府引导下,运用社会的力量办后勤,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管理的方法去管理后勤,并创建一种新体制和新机制。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建立一种多元化支撑教育事业发展、全方位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后勤保障体制和服务体系,这样才能解除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抓教育,搞教学和科研。同时,这种新体制,也能使后勤职工从旧体制中解脱出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分析

高校后勤要充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全方位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后勤的现状予以分析。

1、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特殊性

高校后勤与社会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实施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师生员工,与社会消费群体相比,这一群体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固定性。他们的流动和自主选择性不大,主要在校园内生活与消费。二是单一性。主要为教职工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服务。三是脆弱性。广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家庭的供养,经济承受能力较差。四是政治稳定性。高校在政治上历来是思想最活跃的领域,是敏感地带,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市场转型中自身地位的特殊性。

2、高校后勤工作的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经济属性认识不足,用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后勤,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了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困境。然而事实上,高校后勤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同时具有两大属性。

一是经济属性。这是它的一般属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来决定的。服务是一种商品,要遵循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师生员工是消费者,也要为自己的消费支付相应的货币。这表明,高校后勤经营服务实体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追求经济利益。

二是教育属性。这是它的特殊属性,是由高等教育的行业特征来决定的。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同整个教育改革协调配套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而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勤服务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科学管理制度、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