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

第1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 岗位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化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高职教育,要求毕业学生既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能融入行业企业的发展,又能自我学习和创新。而传统的高职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畜牧兽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我国高职教育持续的、科学的良性发展。

为掌握行业企业岗位设置和生产技能,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此,我们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主流就业单位为突破口,大量地走访调研了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调查辐射了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饲料厂、兽药生产厂、少数动检部门,同时对在岗的部分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一并调查。

一、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调查结果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学生未来在企业中就业,最终目标是在生产结构中从事技术员和管理人员,甚至更高层的工种,因此,我们对领导层、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岗位都进行了调研统计。在调研的企事业单位中,虽然工作性质不同、生产结构和人员分配、人员所需能力不尽相同,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对取得的材料信息都进行了详细地汇总分析,得出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生产流程,每个生产流程各环节都对应着生产岗位,每个类型的生产企业除生产岗位外,还产生一些必要的附属岗位。

1.猪场的生产流程

饲养空怀母猪母猪的鉴定和人工输精饲养管理妊娠母猪母猪接产及产仔饲养管理泌乳母猪和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育成猪饲养管理后备母猪和育肥猪。

养猪场的附属岗位包括:饲料配比和成份化验、兽医防疫工作、人工采精和质量检验、种猪销售和售后服务。

2.鸡场的生产流程

管理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育成鸡饲养管理产蛋鸡和换羽鸡孵化种蛋鸡雏出售及售后服务商品肉鸡回收、检疫、屠宰及出售。

养鸡场附属岗位包括:饲料配比和成份化验、兽医防疫工作、人工采精和质量检验、人工输精、鸡雏销售和售后服务。

3.饲料厂的工作流程

采购原料生产加工各类饲料检查饲料质量运出销售饲料养殖场及养殖户使用饲料。

饲料厂附属岗位包括:饲料配方的研发、饲料配比及成份化验、技术人员指导养殖和疾病防治、组织促销活动、售后服务及追踪调查。

4.奶牛及乳业公司的生产流程

饲养犊牛选育后备母牛母牛的诊断、配种及妊娠诊断饲养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母牛的生产、哺乳及榨乳饲养管理干乳牛。

乳制品的贮存乳制品的加工乳制品质量的检验、化验乳制品销售。

奶牛及乳业公司附属岗位包括:饲料配比和成份化验、人工采精与输精工作、牧场各类牛饲养管理、兽医防疫工作、产品销售、售后追踪调查。

5.毕业生岗位技术

各种实验室检验技能;熟练掌握养殖各阶段生产技术、疾病防治技术;饲料配方组成、促销培训授课能力;正确专业观念和热爱本行业的情感能力,沟通和交际能力。

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1.按照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充分把握辽西北畜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确定了符合区域特点的高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畜禽饲养、养殖场环境控制、饲料加工、繁育改良、疫病防治、养殖场经营管理、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辽西北畜牧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需要,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畜牧兽医职业道德、较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依据“工学结合”的理念,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使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可行和有效,围绕着“工学结合”的高职核心办学理念,聘请并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能工巧匠召开研讨会,共同制定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行业背景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对整个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凝练出了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能力及核心课程,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校企联姻,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不断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不但可以解决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还能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培养模式上,可以选用“订单式培养”、“企业冠名班”、“校中厂”、“厂中校”等;在培养项目上,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技能训练项目的改革、专业教材的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等。

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为使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依据畜牧兽医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参考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法,结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定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监控指标体系,将教学质量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有机地结合,健全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过程+结果”的教学效果评价。

第2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日期:自2005年5月3日

至2005年6月9日

仿土鸡的高效饲养与疾病监控

学校:四川大学

学院:动科院

班级:畜牧兽医业

专时间:2005.5.31

姓名:搞心情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单位:市畜牧局太平防疫站

单位评语:该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勇于一线,发现问题,并积极调动脑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踏实求效,勤奋自律。

单位签章

市畜牧局太平检疫站

摘要(中文):

--------------------------------------------------------------------------------

关键词(中文):饲养、防疫

我所在实习的单位为江畜牧局三合防疫站下属的一个土鸡养殖场,该养殖场位于劳坪,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环境污染较小、交通便利,成立于一九九六年,属于一个比较年经的养殖企业。该养殖场现有土鸡场房八栋,分为雏鸡室和育成室,实属面积约为

平方米,拥有后山果园80亩。主要从事于土鸡的生产,销售。养殖场采用的是散养和放养相结合,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以完全利用后山果园的优势。从根本上利用良好的资源,以达到果园除虫,增加土鸡的肉质的口感和羽毛颜色为目标。

进入养殖场后,正是该养殖场新一轮的雏鸡育成计划,共订购鸡苗6000只,均为7日龄,在进场后养殖人员应做好之前的准备工作:1、对雏鸡室和育成室做好消毒工作,一般雏鸡室采用薰蒸法,将雏鸡的笼放入雏鸡室,将门窗关闭,采用甲醛薰蒸法(福尔马林30ml+15ml高锰酸甲,密闭30分钟左右,温度在24~27℃,湿度75~80%,效果最佳

。)育成室可以采用火烧法和消毒液反复冲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2、对料盘和饮水器作好消毒工作,用1%的新洁尔灭进行多次冲洗,洗好晒干,在雏鸡进入雏鸡室时放入饲料备用。3、雏鸡室应控制好相应的温度和温度.以保证雏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雏鸡到达鸡场后应进行初步的消毒,可采用喷雾消毒法进行消毒。

消毒后分批放入育雏室,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以调解雏鸡的应激,雏鸡可以自由采食之前已准备的好的饲料。雏鸡进场的第一个星期,场内饲养人员应轮流24小时值班,随时观察雏鸡的身体情况,以及室内的灯光、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及时作好调节工作。饲养员完工后应做好工作记录,以便轮班的同志和鸡场管理人员了解生产情况。需注意的是在雏鸡生长到一定的程度时,体格会逐步长大,饲养管理员应及调整育鸡栏的空间,以防止因空间过小,挤压等造成的伤亡。

雏鸡进场后到达一定的日龄后应开始做免疫措施,以防治疾病的危害。具体的名免疫预防程序如下:

n7~9日龄:鸡新城疫Ⅳ系+传支H120二联苗滴鼻;

n9~12日龄:鸡法氏囊疫苗饮水;

n23日龄:鸡痘疫苗翅内剌种;

n25日龄:鸡新城疫Ⅳ系+传支H52疫苗饮水;

n28日龄:鸡法氏囊疫苗饮水;

n80日龄:鸡新城疫Ⅳ系+传支H52饮水。

在进行免疫措施的同时,应注意基本的饲养管理,断喙就是雏鸡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断喙的目的在于防止啄癖,尤其是在开放式鸡舍高密度饲养的雏鸡必须断喙,否则会造成啄趾、啄羽、啄肛等恶癖,使生产受到损失,并可避免鸡只扒损饲料而提高养鸡效益。断喙的最佳时间一般在7-10日龄左右较合适,但应注意的是:

断喙前后两天不喂磺胺类药物(会延长流血),并在水中加维生素

“大学学习生产实习报告:仿土鸡的高效饲养与疾病监控”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K(每公斤水中加入2毫克)。

且不宜在气温高和免疫接种时断喙,以免加重应激。

断喙后饲槽中多加饲料,以减轻啄食疼痛;饮水中添加多维,并避免出现其它应激。

断喙时注意力集中,动作敏捷,切的长度适宜,灼烧后不流血。

当雏鸡到过 日龄时,将转为育成室进行开放式散养,此时饲养员应逐步更换饲料,同时进行其它的免疫预防,在免疫的同时也应仔细的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提早处理。饲养员在每日的工作中应做到“四检查”:

一查:早起开灯看鸡群:

早上开灯后看鸡群动态。健康鸡群开灯后看到饲养员,会发出“嘎嘎”叫声,表现出急需吃食的样子。如开灯后除大部份健康鸡出现些情况,室内仍有少数鸡只出现精神沉郁、闭目头弯曲到翅膀下,或站立发呆、翅膀下垂、羽毛蓬算,要饲养员驱感才活动,说明此时鸡只已发病。

二查:低头观察鸡粪

早上起来观察鸡粪便。健康鸡排出的鸡粪呈条状,或团状,并有少量白色尿酸盐。发病鸡会出现拉稀,口被污染,排出的粪便颜色呈绿色,白色,黄色,红色,或黄白红混合色或清样稀便。此时可根据粪便颜色判断鸡是否患病,患病程度。

三查:观察鸡采食快慢

健康鸡在采食的过程中活拨好动,食欲旺盛,整个鸡舍一片“嘎嘎”声,唱料声。如鸡发病则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吃料减少,食盘内所剩饲料较多。

四查:晚上听鸡舍动静

晚上关灯后听鸡舍动静。健康鸡晚上关灯后半小时内休息,安静无声。如发现“咕咕”或“呼噜呼噜”声。咳嗽喘息声,尖叫声,可能有传染疾病发生。

饲养员每天做完检察工作后,做好记录工作,有问题及时上报管理人员,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防止、减少鸡的死率,提高生产效益。

到成年鸡到60日龄时可移入山上放养。白天放鸡活动,晒太阳,觅食。早、中餐可喂半饱,发挥鸡觅食的积极性,晚餐喂饱。这样即可以节省节饲料,又可以减少山上害虫对果树的危害,其次,放养对鸡的生长发育较好,由其是对羽毛的生长。

在鸡达到80--90日龄时就可以进行销售了。

总结:本人进入养殖场实习后了解到,因为该养殖场是一个较年轻的养殖企业,在资金和经验上还不完全成熟。不具备孵化雏鸡的能力,所需鸡苗乃由其它地区订购。并且饲料也是由饲料厂提供,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成本价格。要降低成本可需从二个方面开始:

一、 学习新的高效养殖技术

Ø专家指导,学习鸡饲料的营养需要和合理搭配,收购玉米、豆粕等饲料中的主料。可采用分批实验的方式,自配饲料。

Ø学习孵化技术,到大型养殖厂进行学习交流,购进父母代种鸡,场内孵化鸡苗。

二、转变单一的养殖模式。

1、采用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方式

Ø在养鸡专业村,实行雏鸡共育,充分利用设备和技术力量,为雏鸡提供适宜环境。

Ø优质饲料、合理防疫,精心管理。

Ø雏鸡共育结束后,分散到农户饲养。

Ø农户根据自己的人、财、物及场地确定规模,一般农户饲养500只左右。

Ø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户饲养、集中连片开发,小群体、大规模饲养。

2、“公司+农户”,产销一体化

Ø采取 “公司+农户”的管理体制,使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对接。

Ø联接养鸡生产中的种苗、饲养技术、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集中对外销售优势。

已降成饲料、鸡苗采购费在成本为目标,提高鸡场的生产效益、产出高质量仿土鸡为宗旨,改变老的养殖生产经营方式,与时代结轨,与农业科技为伍发展高效的养殖方式,这样企业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宗上所述,是本人在养殖场的所学与学习后的总结。

报告人:搞心情

2005-5-31

实习单位意见:

实习单位盖章: 实习指导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3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养羊场成本核算就是对羊场生产羔羊、架子羊、肉羊、淘汰羊、羊毛、羊粪产品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总和进行计算,得到每长1千克羊肉需要多少成本,或者每出生1只羔羊需要多少成本,即养羊生产成本。

一、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析成本构成的各项消耗数量及其增减变化的原因,寻找如何降低成本的途径。在增加生产量的同时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羊场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方法,尤其在目前单位养殖效益逐年下滑的情况下,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够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1.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购买种公羊和基础母羊、死淘羊只、饲草料、人工授精、保健药物、水电和低值易耗品(扫帚、铁锨)等的费用,其中饲草料费用包括草料、精料的购入成本、运费和加工费用等。

2.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包括饲养管理费用,技术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办公费用,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用等。

通过计算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并对核算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加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养羊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1. 羔羊、育肥羊的成本

养羊经济效益体现在羔羊、育肥羊、淘汰羊、种羊、羊毛、羊粪的销售上,其中羔羊是销售、流通的主体,羊场都是对羔羊进行育肥或作为后备种羊进行生产的,所以核算出羔羊饲养成本是羊场生产成本核算的关键点。

①羔羊成本。羔羊外购或者自繁自养分摊的成本除以当年成活羔羊数,即得出每只羔羊的成本。羔羊成本构成如下:一是种羊的折旧分摊。一般种公羊和基础母羊在购买和淘汰卖出时的差价就是种羊的折旧费用,这些费用按母羊5年饲养期产活羔20只进行分摊;采用人工授精的,种公羊折旧费用还要分摊一部分到受配母羊身上。二是种羊饲养费用分摊。种公羊和基础母羊的饲草料、保健药物、淘汰死亡、办公开支等按发生的实际费用相加,这些费用要分摊在所产活羔和人工授精的母羊身上。三是补饲成本。羔羊断奶前要进行补饲以减少断奶应激,补饲成本包括饲料费用和舔砖费用。

②育肥羊成本。羊场一般在利用自繁自育的羔羊进行育肥的基础上,还要大量收购架子羊、育成羊、淘汰羊并对其进行2~3个月的短期育肥。育肥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加上羔羊成本或育肥羊购入成本就是育肥羊的成本。

2. 饲草料费

把当年所消耗的饲草料实际使用量,与购买价格相乘即得出总费用。规模养殖时,饲草料费用占养羊生产成本的60%~70%。

3. 人工费用

对于规模羊场、种羊场来说,人工费用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分摊到每只羊身上。人工费用除以饲养量即每只羊应摊费用。一般圈养200只羊需要1个饲养员。

4. 折旧和维修费

将固定资产如办公室、圈舍、饲草料加工设备的购入价格除以使用年限,再除以当年饲养量,即每只羊应摊的折旧费用;每年设备的维修费用除以当年饲养量,即每只羊应摊的维修费用。

5. 贷款利息

贷款利息是规模羊场、种羊场必须开支项目,将投入生产的贷款按照贷款时间计算出利息,再除以饲养量,即每只羊应摊的费用。

6.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括保健费、死淘费、办公费、杂交改良费等间接费用。此费用越低,养羊经济效益越高。

三、影响羊场效益的因素分析

影响羊场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作为羊场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生产管理中各个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生产方案,合理配置资源。

1. 羔羊成本

基础母羊繁殖率、分娩率和种公羊的遗传因素决定了羔羊的生产性能,只有提高羔羊成活率才能降低羊场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育肥成本

育肥阶段的饲料成本占养羊总成本的比例最大,也最有挖掘潜力。料肉比是影响该阶段成本高低最显著的因素。影响料肉比的因素有品种、遗传潜力、生长速度、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饲养环境、饲草料配方、饲养管理技术等,以上各个因素在不同羊场的影响程度有差异,但实际生产中发现大多都有挖掘潜力。

3. 保健费用

羊场医药费用开支少,死淘率低就说明管理措施到位。种羊和羔羊是保健的核心群体。羊场普遍都把消毒和疫苗作为保健的关键点来抓。生产中,保健费用一般占总生产成本的2%~5%,其中各个项目投入占保健费用的参考比例是疫苗26%,消毒15%,中草药等保健40%,治疗费15%,其他4%。

4. 人员

从业人员的责任心除了来自于自身素质,还来自于管理人员对职工积极性的调动。目前,提高工资福利和生活条件,组织技术培训和提高领导素质等都会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其责任心,从而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节能增效。

5. 其他

能否建立合理物资保管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引种,繁殖,疫苗和兽药采购与使用,疾病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生产记录是否全面、准确,决定能否规避风险、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作社、畜牧局、屠宰加工企业等单位来获得生产建设项目的多少,决定了采购、建设、生产成本能否降低,销售价格能否提高,养殖风险能否降低。

四、如何提高经营水平

第4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兽药;饲料;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4-0378-03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投入品的大量应用,兽药饲料从源头上影响着畜产品安全。为加强畜牧业投入品检验检测工作,保山市2003~2005年实施云南省农业厅、农业部下达的“兽药饲料检测体系”和“兽药残留检测站建设”项目,建设完善兽药、饲料、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开展畜牧业投入品检验检测,为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为畜产品安全构建保护屏障。为进一步加强兽药饲料检验检测工作,提高畜牧业投入品质量,为畜产品安全提供保障,笔者对2006~2009年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做法、经验和应用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对策措施,以推动畜产品安全科学发展。

1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意义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畜牧业是保山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保山市畜产品总量占全省第9位,除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外,每年有大量商品肉猪、肉牛、肉羊销往昆明、广东等城市,为省内外市场供应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动物性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兽药使用、兽药残留与人体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高度重视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部从1991年开始开展了对药物残留监测检验工作,2002年了共37种兽药及其他化合物禁用清单[2]。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但是,近年来国内非法使用“瘦肉精”、“苏丹红”、“蛋白精”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生产销售“红心蛋”、“三鹿毒奶粉”等,肉蛋奶等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以及饲养环节中滥用药物、超剂量使用添加剂、添加激素和违禁药品等坑农害农、坑害消费者的违法行为频频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已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工作,只有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扎实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才能实现畜产品从饲养场到餐桌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因此,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检验检测实验室和队伍建设

2.1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

2003~2005年,保山市实施了云南省农业厅下达的“兽药饲料监测体系”和农业部下达的“保山市兽药残留检测站建设”项目,2009年实施了云南省农业厅下达“保山市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资质能力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建成了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实验室面积350m2,主要仪器设备有:foss 2100 kjeltec定氮系统、agilent 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mettler dl38水份测定仪、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dvanced r-200真空旋转蒸发仪、北京普析as-990 super+f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海摩勒molion 1820超纯水机等仪器设备共60台(套),总价值150万元。设置兽药检验室、饲料检测室、精密仪器室、中药室、无菌室、试剂室和样品室,有通过培训获得资质持证上岗的检测化验人员6人,专门从事检验检测工作[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4]《饲料工业标准》[5]进行兽药化学药品、抗生素、中草药和饲料常规成分、卫生指标及部分兽药残留检测。并于2005年12月通过省级计量认证。2008年完成实验室质量体系转版工作,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合格证》复核换证。实验室设备、人员配备和检测能力,在全省9个州市级兽药饲料检测所中位于先进水平。为全市加强兽药饲料市场监管、提高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和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2.2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立

2004年10月,经保山市编委批准,在保山市畜牧兽医站加挂“保山市饲料兽药监察所” 牌子,2005年又批准加挂“保山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牌子,并正式挂牌运作。2005年11月,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确认具备饲料产品28个参数、兽药产品65个参数的检测能力,顺利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饲料兽药检测体系。2006年11月,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市政府批准设立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保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批准,在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保山市饲料兽药监测所”和“保山市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牌子。将技术支持机构职能进一步整合,为持续开展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提供了机构保障。

2.3检验检测队伍建设

在项目建设期间和运行中,加强对兽药饲料检验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2003~2009年,先后派兽药饲料检测人员到云南省兽药饲料所跟班学习或请专家现场指导共8期,派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检验检测业务培训班共7期,累计接受培训达38人次。通过连续多年的定向培训和学习,使检验检测人员逐步掌握兽药、饲料及畜产品检测技术,熟悉掌握相关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提高了业务素质,并做到持证上岗,为开展兽药、饲料及畜产品检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3.1兽药检验开展情况

2006~2009年共完成兽药产品质量抽检481批,合格279批,总合格率为58.0%。

3.2饲料检测开展情况

2006~2009年,完成保山市饲料产品抽检280批,合格172批,总合格率61.4%;完成德宏州饲料产品检验130批,合格84批,总合格率64.6%;完成预混料抽样送检8批,合格2批,合格率25%;完成动物性饲料产品质量抽检18批,合格12批,合格率66.7%;完成饲料企业委托检验饲料产品118批。

4检验检测结果的应用

4.1兽药抽检结果的应用

2006~2009年共完成兽药质量抽检481批,合格279批,总合格率为58%。抽检不合格的202批兽药代表数量:针剂13 774盒、片剂2 555瓶、散剂9 124袋,货值84 600元。各县区畜牧兽医局根据抽检结果,依据《兽药管理条例》对抽检不合格兽药产品的经营者进行查处。全市5县区对不合格兽药202批进行依法查处,其中:隆阳区查处84批,货值35 179元;施甸县查处30批,货值12 564元;腾冲县查处41批,货值17 170元;龙陵县查处20批,货值8 376元;昌宁县查处27批,货值11 307元。为全市加强兽药质量监管、提高质量、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4.2饲料产品抽检结果的应用

2006~2009年共完成对保山市饲料产品质量抽检280批,合格172批,总合格率为61.4%,抽检不合格的饲料产品108批、添加剂6批、鱼粉6批。代表数量:浓缩饲料114.3t、配合饲料52t、添加剂预混料6.5t、鱼粉23.2t,货值87.18万元。各县区饲料主管部门根据抽检结果,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对抽检验不合格饲料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查处。其中:隆阳区查处不合格的饲料、添加剂、鱼粉共66批,代表数量:浓缩饲料50.84t、配合饲料32.08t、预混料6.5t、鱼粉13.7t,货值46.99万元;其他4县查处不合格饲料产品、添加剂、鱼粉共54批,代表数量:浓缩饲料63.46t、配合饲料19.92t、鱼粉9.5t,货值40.19万元。为全市加强饲料质量监管、净化市场、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4.3饲料委托检验结果的应用

2006~2009年,先后与6家饲料企业签订饲料委托检验协议,共为企业检测饲料产品及饲料原料118批,为饲料企业制订整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开展饲料委托检验服务,使市内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市内饲料企业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较2008年提高20个百分点,投入品质量提高,为畜产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5检验检测结果应用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分析

(1)兽药饲料检验工作正常开展,每年可完成饲料质量抽检和委托检验200批,完成兽药质量抽检200批。克服因本地无法检验给饲料兽药监管带来的不便和行政处罚无依据,彻底扭转假劣饲料兽药坑农害农得不到打击的被动局面。

(2)兽药饲料检验工作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但如果市级不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将兽药饲料质量监管所需检验检测样品全部送省级进行检验检测,增加省级的检验检测负担的同时增加了市级的检验检测费用开支。从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管需要检验检测来考虑,节约检验检测费开支即是提高了经济效益。经初步测算,按每年检验兽药200批、检测饲料200批,兽药检验600元/批、饲料检测500元/批计算,则每年仅检验检测费一项就可节约22万元,扣除实验室运行成本12万元,可间接产生经济效益10万元。

5.2社会效益分析

(1)2006~2009年保山市各县区处理不合格饲料产品120批,代表数量:浓缩饲料114.3t、配合饲料52t、添加剂预混料6.5t、鱼粉23.2t,按照浓缩饲料4 500元/t、配合饲料2 500元/t、预混料10 000元/t吨、鱼粉7 000元/t计算,直接为养殖户减少购买假劣饲料损失87.18万元。

(2)开展检验检测和依法监督管理,可有效遏制市场饲料质量下降,按照每年遏制饲料质量下降2.5个百分点计算,4年可减缓市场饲料质量下降10个百分点,即间接提高市场饲料合格率10%,按2009年全市饲料生产1.6万t、销售16万t,共计17.6万t,则可增加提供合格饲料1.76万t,按每吨合格饲料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5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40万元,4年可增加养殖户收入1 760万元。

(3)2006~2009年,保山市根据抽检结果,依法查处不合格兽药202批,代表数量:针剂13 774盒、片剂2 555瓶、散剂9 124袋,货值84 600元,直接为农户减少损失8.46万元。

(4)因兽药不合格贻误最佳治疗时期或者保健无效果还可给农民带来损失,若按1元假劣兽药给农民损失8元计算,可间接为农民挽回损失67.68万元。

(5)开展检验和依法监督管理,可有效遏制市场兽药质量下降,按照每年遏制兽药质量下降2.5个百分点计算,4年可减缓市场饲料质量下降10个百分点,即间接提高市场兽药合格率10%,按2009年全市兽药销售1 000万元计算,即可减少购假劣兽药支出至少100万元,4年可减少购假劣兽药支出至少400万元。

以上5项共计为养殖户增加收入或挽回损失2 323万元,即每年产生社会效益580万元。

5.3生态效益分析

开展兽药饲料检验检测工作和依法加强兽药饲料市场的监督管理,可从根本上遏制假劣兽药饲料的生产或滥用,减少动物饲养过程中排泄物对土壤和水体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兽药饲料的质量安全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先决条件。切实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对实施从饲养场到餐桌各环节监管,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加强检验检测工作的对策措施

6.1加强检验检测与搞好服务相结合

检验检测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技术支持机构利用国家投资建立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完成官方检验检测任务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为养殖大户、饲料生产企业提供饲料委托检验服务,不断拓展检验检测业务、增强服务功能,间接地为畜产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6.2加强投入品检验检测与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相结合

技术支持机构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又能促进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因此,技术支持机构和市县主管部门、执法机构应相互支持配合,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相互促进,切实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不断净化市场,提高兽药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投入品质量不断提高,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6.3加强仪器设备更新与加强检测队伍建设相结合

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既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武装,又要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而现实情况是检测手段始终跟不上畜牧业发展对检测服务的需求。因此,必须继续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及时更新、补充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要加强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加大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扎实搞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保持检测技术先进,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7参考文献

[1] 濮永华.保山市畜产品安全状况及对策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09(11):14.

[2] 耿玉婷.实施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从农业生产源头控制药残[j].当代畜牧养殖业,2002(6):6.

[3] 濮永华.浅谈保山市畜产品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措施[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a):124.

第5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猪肉的质量和数量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规模化的猪场养殖已经成为行业的大趋势。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依然面临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对此分析了保育猪养殖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适合的养殖关键技术。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1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求

仔猪保育工作做起来非常不容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在生长发育的仔猪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自身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仔猪的消化能力有限,又要应对采食固体饲料的挑战,还有高发病源和频繁的免疫注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很难把握这方面的问题。其次,断奶应激反应对养殖阶段的仔猪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规模化的养猪场都会采取一次断奶的方法,断奶后,仔猪就要开始独立生活和采食,完全脱离对母猪的依赖,起初仔猪会很不适应,造成断奶应激反应。再次,断奶后,仔猪饲料从保育饲料到小猪饲料的变换、采食方式和时间的改变,以及从厂房到保育舍生活环境的改变,十分容易使仔猪不适应,造成应激反应。总体来说,规模化猪场加强保育猪的养殖和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2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1)减少断奶应激。在仔猪断奶的初期,为了避免仔猪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其喂食的饲料应当经过专门的处理加工,确保仔猪能够消化吸收,还应及时地注射高发病症的疫苗。这个时期,刚断奶的仔猪需要丰富的营养,以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仔猪断奶过程中,不宜直接转入保育舍,而是将母猪转到别的地方进行养殖,让仔猪留在原来的猪舍,尽量避免仔猪出现断奶应激反应。还要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给保育猪的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以此来减少向保育舍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适应和应激情况。2)做好饲料和营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想猪长得好,饲料是很关键的一项,猪的生长与繁殖和饲料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保育猪的免疫与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机率大。规模化猪场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饲料,若饲料储存不当,非常容易发霉、变质。倘若给保育猪饲喂了变质、霉变饲料,危害严重,甚至导致仔猪中毒,免疫力系统会受到严重影响,其繁殖能力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所以,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要把好饲料的质量关,任重而道远。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保育猪,有相当大的营养需求量,这也直接关系到保育猪的质量、品质。饲养员应该依据保育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猪群生长的全价饲料,严格控制好饲喂量,按时按量饲喂,科学合理搭配,特别注重饲料中的营养平衡,大力增强保育猪体质,从而提高仔猪自身的抗病力。3)加强保育猪的疾病预防。在保育猪养殖过程中,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应遵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的免疫体系。饲养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保育猪的免疫管理体系,定期接种疫苗,及时进行防疫检查,根据常见疫病流行的时间,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接种计划,特别是新出生的仔猪,饲养工作人员要格外注意观察,及时接种疫苗,母猪产前需注射疫苗。当发现保育猪出现疫病时,不能慌张,根据疫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及时用药治疗,细心呵护。4)增强保育猪猪群的科学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保育猪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良好的通风很关键。饲养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通风管理方式,保证圈舍具有较好的通风性,还要严格控制猪群密度,特别是仔猪保育舍,必须保证适宜的换气和温度。还需加强猪群分群管理。

3总结

总体而言,仔猪保育阶段在猪养殖过程中十分重要,仔猪生长、育肥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养殖和管理。在规模化养殖中,饲养员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掌握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加强饲料和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育良好,从而增强保育猪免疫力,确保保育猪健康地生长,进而降低成本,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猪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王鸿,张桂生.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2016(2):57-58.

[2]曾宪锋.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72.

第6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饲料;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737-04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饲料工业持续快速发展,饲料产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总产量从1990年的3 120万t,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1.62亿t。到2012年7月,根据农业部重点跟踪的159家饲料企业统计数据显示,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10.5%。但饲料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非粮饲料原料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非法使用违禁物资、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假劣饲料制售问题等,使得社会关注度和媒体聚焦度不断增加[1]。

为了应对饲料质量安全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压力,我国政府加强了对饲料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采取了多方位的治理措施,启动了以饲料标准化体系建设、饲料监测体系建设和依法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饲料安全工程”。政府对饲料监管给予了高度重视,也付出了高昂代价。令人困惑的是,一方面政府对饲料的监管保持着长期的高压态势,饲料抽检合格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资源等的广泛应用,以及更多环境污染物的出现,饲料危害因素越来越复杂,饲料中违规使用药品、添加剂的行为仍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鉴于此,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探讨饲料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期为提高饲料监管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1 饲料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主要形式

1.1 饲料生产许可管理

按照国家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文件对从事饲料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准入控制管理。目前,国家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文件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草案)、《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对饲料生产的许可条件及其相关的制度规范已做出了明确规定。由饲料行政主管部门,主要由饲料管理办公室对照许可条件,对要求进入饲料加工行业的企业就其人员、条件、设备、环境、消防、原料等主要生产要素进行准入的监督与把关。对不符合条件要求的企业实行限制或处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饲料生产企业的基本经营素质和规范化管理。

1.2 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年审制度

目前我国对已登记的饲料生产企业实行年审制度。由饲料企业自行送样检验,到湖北省指定的饲料检测机构进行年审,年审合格者,方能继续持证经营。年审不合格者,如限期整改后仍未达标,或伪造审查登记手续的,依照管理条例取消其企业登记资格,并依法予以处罚。

1.3 执行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例行抽检计划

农业部作为我国饲料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年度饲料统检(抽检)计划,并由全国饲料办和省、市、区各级饲料办采取普查、抽查和跟踪监测等方式,依照预定计划对其辖区内的商品饲料质量进行检测。近年来,监测项目重点是饲料产品质量(包括主要营养指标、卫生指标)、饲料中违禁品(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等。监测抽样工作一般由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和承担任务的地市畜牧局共同完成,化验工作由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及农业部确定的饲料检验机构承担,饲料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由农业部向社会公布。

1.4 饲料办协同监督执法部门对管辖范围的重点饲料企业或问题企业进行质量抽检

重点饲料企业生产总量大、销售范围广,为了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管,监管部门往往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其进行抽检,以增强这类企业的饲料安全意识。对涉嫌使用违禁药物或出现其它违规行为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或养殖场(户),也可由监管部门采取抽检、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其实行监督执法,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2 湖北省饲料质量安全政府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对饲料产品市场的监管乏力

在现行的饲料产品市场中,品牌众多,除部分知名品牌外,还存在大量的杂牌产品。据粗略统计,在一些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针对不同动物产品的不同生长阶段都有成百上千的饲料品牌,包括外来饲料与本地饲料品牌。这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单靠养殖户自身显然无法对其质量安全特性进行甄别。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饲料企业,生产条件差,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大多依靠赊销方式或熟人介绍,将低劣的饲料低价销给养殖户,劣质产品对优质产品形成逆向驱除,对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构成冲击,因此,迫切需要依靠政府对其众多品牌的饲料产品进行严格的准入管理。

2.2 对饲料原料市场的监管乏力

湖北省不属于玉米主产区,加工饲料所需的玉米、豆粕等原料产品往往是从外地调进。远距离大量购入,对运输、储藏条件会有更高的要求。由于气候原因,玉米原料极易霉变。而一些小型饲料企业出于利益原因,即便是原料霉变也不愿意舍弃,极易带来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降低原料价值,影响饲料品质,也给动物与人类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目前,饲料原料的生产属于种植业,归属于农业种植业部门监管,而商品饲料原料生产企业在饲料办备案不全,饲料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自身。大型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较为规范,大多数的中小饲料企业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原料采购管理。

2.3 对饲料经营企业的监管乏力

饲料经营企业是连接饲料企业与养殖户的载体,广泛分布于城郊或农村地区,它们点多,面广,监管难度较大。对一些由外地生产进入湖北境内销售的饲料产品,仅需进行备案登记,饲料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由于利益驱动,经营者通过拆包分装来添加违禁药物或其它低劣替代产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新颁布实施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已经明确规定,严格禁止商品饲料的分拆包装,但要彻底消除这种违规现象,仍需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2.4 对饲料代加工企业的监管乏力

在一些养殖小区,不少养殖户不愿直接购置价格相对高的商品饲料,而是委托饲料经销企业代为加工饲料原料,获取“准”商品饲料。由于代加工企业加工设备简单,加工网点隐蔽,加工人员专业技能缺乏,特别是饲料产品配方未经备案,添加物来源不明,因而成为饲料中违禁药物滥用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饲料部门对这类作坊式企业代加工饲料产品的监管完全流于形式。新《条例》中通过禁止自配饲料流通的规定,对代加工产品进行交易限制,企业准入门槛更高,日常监管范围更广,使其难度更大。

3 导致饲料政府安全监管低效的主要原因

3.1 饲料安全监管执法依据效力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饲料法。现行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法律效力更低。由于缺乏根本大法的统一指导,使得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置难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执法效果。虽然我国初步的法规体系已经建立,但相关条文较为模糊,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往往缺乏具体的行政授权和量化指标,譬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未授权饲料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有权力对疑似不合法律规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采取暂时扣押、封存等措施,给监管执法带来不便。有些法规颁布时间较早,未能及时修订更新,部分条例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例如,我国现行有关饲料用药的法规颁布于本世纪初,近10年内没有进行重新修订,而科学技术水平更新较快,饲料药物添加剂行业迅猛发展,多种新型药物饲料添加剂相继问世,饲料用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耐药性、药物残留、违禁药品滥用等均对畜产品形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虽然建立了一套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为核心的商品饲料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但各部法律之间缺乏整体协调性。例如农业部第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和农业部第1519号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物质》,前者规定了在商品饲料中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后者列出了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用的物质。假使某添加剂不包括在第1519号公告里,即可理解为是不被禁止在商品饲料中使用,而该添加剂又不包括在第1126号公告里,如此一来,对于该添加剂的使用,相关法律各执一词,出现了法律设置的真空地带,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3]。

3.2 饲料安全标准的制定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

3.2.1 部分饲料安全标准缺失 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2月,我国商品饲料工业质量标准体系拥有标准总量499项,其中基础标准23项,检测方法标准197项,评价方法标准15项,单一饲料及饲料原料标准55项,饲料添加剂标准111项,饲料产品标准46项,其他相关标准52项。这些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例如,2008年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显示,允许在商品饲料中添加的饲料添加剂有285种,而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中对应的标准只有111种,尚有174种饲料添加剂没有相对应的工业标准,占总数61.05%。饲料添加剂缺乏相应标准的,主要涉及新型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寡糖等。

3.2.2 部分饲料标准陈旧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已制定的饲料标准每5年应该修订一次,而目前实际情况却是,有部分标准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更新、修订。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中未修订年限超过10年的有174项,占总数的34.87%;5至10年的有164项,占总数的32.87%;近5年制定的有161项,占总数的32.26%。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商品饲料的原料、添加剂、加工工艺等发展迅猛,而近2/3的“老龄化”标准和目前新兴商品饲料工业技术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行的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已不能满足商品饲料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无法为商品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据,成为制约我国商品饲料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3.2.3 新标准的制定受制于资金限制 缺乏足额的专项资金,使得饲料的工业标准制定速度缓慢。据悉,国家财政对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缺乏足额资金的支持,每一项商品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国家财政仅拨款3万元。而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数量巨大,制定过程也纷繁复杂,需要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和验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专项资金匮乏,不利于调动相关人员开展标准制定工作的积极性,致使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举步维艰,进展受到影响。

3.2.4 部分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滞后性严重 商品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按理应该在新产品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之前。然而,我国经常出现的情形是,食品安全问题爆发才发现标准缺失。由于标准滞后或缺失,使得非法厂商有空可钻,给养殖业发展带来潜在危害。

3.3 商品饲料的监管机制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

3.3.1 饲料管理专职人员配置不足 从形式上看,湖北省自上而下的饲料监管机构已经确立,职能也较为明确。然而饲料办作为饲料监管的主要行政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人员配置不足的矛盾。据调查,全省17个地市级饲料办中,只有7个饲料办主任是专职人员,其余皆为兼职人员,而且大多数地市饲料办的行政编制仅1人,饲料办主任既是管理人员,也是具体工作人员。在县区一级饲料办中,绝大部分都是由畜牧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兼任的管理人员并不专门从事饲料监管工作,往往对饲料管理的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饲料行业的特殊知识与技能要求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兼职领导还容易因其他工作繁忙而无法专注于饲料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产生监管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3.3.2 饲料监管经费配置不足 财政资金投入是保障商品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饲料监管部门执行农业部饲料安全监测计划,有专门的项目经费支持,承担了监测任务的单位可以获得相应的财政经费,然而对大多数地区的饲料办及执法部门而言,其日常的管理工作,并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来源,经费来源主要取决于地方财政支持。地方财政不足,或者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就会使得工作经费较为紧张。部分地区(比如黄冈等地区)饲料办,可利用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政策,从地方财政中得到一定的经费支持。由于缺乏工作经费,监管部门就无力承担巨额的检测费用。我国省、市级饲料办属公务员编制,由各级财政负责其工资性收入及福利待遇;但县一级饲料办属事业单位,由单位负责其工资奖金收入及福利待遇。由于经费问题,基层单位正常的监管工作无法开展,执法人员要么无视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行政不作为,要么通过“钓鱼执法”,行政乱作为,这就使得饲料安全问题的监管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化管理。

3.3.3 对饲料监管目标考核的导向出现偏差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地都“食品安全一票否决”纳入了政府政绩考核范畴。饲料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的监督机制,然而由于受制于考核压力,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往往并不愿意过多暴露本地企业的诸多问题,这就比较容易产生虚高的抽检结果。而高抽检合格率水平与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之间形成反差,反而容易加剧公众对政府监管的不信任感。

3.4 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落后

湖北省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主要有3个机构组成,湖北省饲料监测所、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省饲料监测所是农业厅直属单位省畜牧兽医局所管辖,其主要职责是承担省农业厅制定的商品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数据分析工作。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挂靠于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为第三方的质检机构。该中心主要以粮油饲料质检为主,检测项目包括:(1)检测近30种禽畜、水产饲料产品,总检测参数近120种;(2)检测近50种饲料原料;(3)检测维生素、矿物盐、氨基酸、兽药、抗氧化剂、防霉剂等40余种饲料添加剂。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授权的专业化饲料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位于武汉市,挂靠于华中农业大学。该检验站可对畜、禽、鱼配(混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卫生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还能承担进出口饲料原料品质评价及产品残损评价。

由于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对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经费相对不足,我国只能在省一级城市建立有相应的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基层饲料检测机构基本处于空白。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基层饲料监管部门对其抽取的饲料样本均须送往武汉市的饲料检测单位,不仅增加了在途时间,降低了检测结果时效性,而且即使检测结果显示有产品质量问题,“问题产品”已被使用殆尽,造成的后果也无法挽回。

虽然饲料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已大为改善,但仍存在某些局限性。譬如,现行的检测手段决定了仅能对某些指定的指标进行检验(例如重金属元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若要检测出样本饲料中可能的有害成分,则面临着检测成本太高,耗时太长,结果不准确等矛盾,这就使得饲料抽检往往针对的是主要的是卫生或安全指标,而饲料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在抽检中就不容易被发现了[4]。因此,为保持抽检指标的科学性,有必要在常规检测中增加抽检项目。

4 政策建议

一个完整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应包括法律法规体系、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监测检测体系。其中,法律法规体系是基础,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依据,质量监管体系是主体,监测检测体系是保证。因此,加强商品饲料政府安全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完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建设

制定《饲料法》或者《饲料安全法》,为依法查处饲料生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进一步提高饲料安全监管执法效力。及时修订更新部分已不适应形势变化的条例,满足新形势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协调各部法律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完备科学的商品饲料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4.2 加强对饲料质量安全指标、标准的制定和风险评估

在制定标准方面,加大对饲料产品的储运、追溯类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力度,加快对生物毒素、有害微生物、农药残留等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大、国外重点监测、国内有滥用倾向的卫生指标的限量标准。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和国际贸易的要求,提高部分不适用或滞后设定值。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加强安全评价类标准的制定,特别是饲料安全标准的前期研究,中期验证试验及后期的评估,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广泛性。

4.3 完善商品饲料监管体制

首先,明确权力和责任,完善饲料管理体系。要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充实、稳定监管力量,提高其业务监管指导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并逐步建立起部门、地区间饲料管理工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新机制。其次,加大对市级、县级饲料行政监管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监管效率,保障基层单位开展正常的监管工作,使得饲料安全问题的监管从上自下形成一种有效的制度化管理。再次,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制度,落实饲料监管主体相关责任,规范监管信息的披露行为,正确发挥媒体及公众的重要监督作用,定期、及时、动态披露饲料质量安全信息。

4.4 加强商品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一方面,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将饲料监管检测机构工作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从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特别要重视对基层饲料检测机构的投资建设,提高饲料检测结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加快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和更新,增加饲料监测项目,扩大饲料监测范围,提高检测频率,提升监督检验检测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长乐.我国饲料安全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2005(9):50-54.

[2] 刘成江,周裕炎.“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禁而不止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湖南饲料,2007(4):16-18.

第7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内部控制的人员控制

内部控制的第一要素,就是内部环境(其中包括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等),所以进行岗位设置时必须考虑饲料采购、审批、执行、验收、付款、保管必须相互分离,应当明确审批人对原材料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原材料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并视具体情况对采购人员进行换岗,防范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贿赂,损害企业利益。

二、饲料的采购控制

猪场饲料采购是原材料管理控制活动的开始,要进行预算管理,要了解市场行情掌握饲料价格动态,视生产需要仓库库存情况而定,合理确定饲料库存,避免饲料积压变质、挤占资金造成浪费,采购计划单应该得到签字批准后,再进行按计划采购,单据上要注明数量、金额、供应商。交由仓管、采购员、财务各一份。

三、饲料的采购入库控制

应该严格执行饲料的入库程序。验收人员应对饲料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并核对采购计划中的数量,饲料的质量。检验合格后交由仓管复核无误后开具入库单,入库单上需注明数量、金额、供应商。仓管和验收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名。交财务一份,自存一份。

四、饲料的仓管控制

仓管人员应建立完整的台帐,对饲料进行详细的记录,维护好饲料的质量、安全与完好。并在保管过程中一定协调好饲料的数量,使饲料保持最低的必需限度,以节约成本同时,又及时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发现饲料低于安全量时及时汇报,定期清理仓库中变质和过期饲料并及时填写报损单,由审批人员签字后交由财务。

五、付款的控制

严格执行付款制度,会计人员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核对采购计划,在仓库管理人员的入库单上数量、发票上的金额、数量、供应商核对无误后才能付款。

六、饲料的出库控制

加强对领用饲料的管理,饲养员在领用饲料时必须填写领料单,报生产主管审批,才能办理领料手续。仓管必须开出库单,单据注明饲养员、料型重量,出库单一式三联,自存、饲养员、财务各一联。领料如有退回,应填制退料单,对退料质量、数量等进行验收后才能接收。

七、饲料的盘点控制

饲料有专门人员进行保管,防治饲料短缺和损毁。限制其他无关人员接触饲料,并定期进行盘点,保证饲料的帐帐、帐实相符,发现差异及时查找原因分清责任达到盘点控制的目的。盘点人员要有企业的负责人、财务人员、保管共同参与。并由仓管编制盘点表,标明结存的品名、数量,参与人员签名,并交财务一份,自存一份。

八、饲料的会计核算控制

建立会计核算控制制度,从采购成本到生产成本实施全程控制,并通过饲料明细帐,对采购、入库、领用、保管、退回、数量、金额、付款进行控制,并定期与仓库管理人员进行账目核对,确保帐帐、帐物相符。如有不符,分清职责、分析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账目。

九、饲料的会计财务处理控制

1.收到采购部门交来采购计划,不需做账目处理,但应合理协调统筹资金,便于采购完成,在收到采购人员要求付款的单据后,应与仓库入库单,采购计划单核实无误,审核采购过程中的运费,途中合理损耗,力资一并会计处理。借记原材料―饲料(饲料价格+运费+力资+途中损耗);贷记应付账款(xx客户)

2.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损耗,应根据有仓库和负责人签名的报损单做会计分录。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原材料―饲料。

3.发出饲料的账务处理,凭仓管报来的有饲养员签名领料单,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饲料价格。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饲料。

4.在月末盘点时,凭仓管饲料收入、发出盘存表,核对帐目,做到帐实相符。如有不符,查明原因,及时调整账目。如有盘亏,借记营业外收入,贷记原材料―饲料。盘盈,借记原材料―饲料,贷记营业外支出。由于保管责任,赔偿时,借记应收账款--保管员,贷记原材料―饲料。

第8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饲料加工学;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48-02

《饲料加工学》是实现现代动物营养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应用管理交叉学科。《饲料加工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饲料原料的加工技术、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生产单元的控制、饲料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评定技术、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饲料厂、饲料污染及控制等。饲料加工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用系统整体的思想方法实现符合饲料质量与安全规定的饲料产品生产及其控制与管理方法。通过学习饲料加工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解决饲料加工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饲料生产与管理、销售、畜禽养殖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饲料加工学》课程总学时52,其中30学时是理论课、22学时是实验课。由于该课程理论课部分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不能够在此时间内靠讲课的形式全部传授给学生。为了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解决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影响学习效果这一问题,本课程除了采用结合生产的多媒体教学以外,还采取了讲课为主,讨论为辅的讲课方式。

一、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实践性、协作性的优势。它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宽容度、有助于学生承认和研究他们的假设;鼓励学生学会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都关心所谈的话题;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能够导致思想转变。

二、《饲料加工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的具体方法

1.教师讲课。采用讲课为主的方法,教师讲课时间占理论课课时的6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靠语言来表述饲料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及维修等内容,教者吃力,听者乏味。讲课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近三年笔者每年讲课前到乌鲁木齐周围的饲料公司,了解该公司最新技术及饲料加工过程并一一拍照及录像,回来后结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PPT的制作;结合生产时间上遇到的一些问题讲述该课程主要知识点;饲料加工生产工艺及各个环节按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扩展课时容量,缩短了板书时间,改变了课程乏味状态,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课堂讨论。本课程还采用了讨论式教学,课堂讨论时间占理论课课时的35%。进行课堂讨论前根据每个班的人数进行学生的分组;讨论的问题选择和设计成为决定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好与坏、成与败的关键一环。所以笔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目前我国饲料加工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学生能收集到的资料来源出讨论题目、安排讨论事项和要求;进行讨论时邀请教学秘书和该学科的青年教师。

三、讨论式教学中采取的手段

1.分组及分配讨论题。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撰写以及课堂报告的顺利进行,根据班级学生数一个班或合班的学生分为10个组,每组组员自由组合,均包括男女学生;每组组设一名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及大纲安排出10个不同的讨论题目,其中的2题目报告前两周分给每2个小组。

2.说明讨论规则。为了保证讨论课有序进行,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规则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并提出准备的要求,如:查阅20篇以上与讨论题目有关的参考文献,整理文献后制作课件,对课件质量的要求,讲解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讨论时间为20~25分钟等。

3.按题目准备报告内容。每个小组拿到讨论题后,结合教材并通过查到的有关文献,准备讲稿,要求讲稿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阅读掌握了相关资料后,初步写出自己对讨论内容的观点,最后根据每个人所写下来的内容,该组学员一起制作课件。

4.课堂讨论。进行讨论时邀请教学秘书和教改课程的年轻教师学参加讨论课。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或者根据准备的内容所有组员进行分段阐述讨论题。讲解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组长或最后一个讲完的组员主持讨论。对于该组组员讲述内容下面的学生提出问题,组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答题结束后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

5.总结。总结评价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根据组员的课件制作质量、查阅文献数量、表达清晰度、讲解语速及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并给每个组员打分,该成绩占考试成绩的20%。总结评价时采取了鼓励为主的方法。

6.学生考核成绩的计算。考试成绩=实验成绩20%+考勤10%+讨论课成绩20%+课程论文成绩50%。

四、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时,学生参与性强,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每次用两学时进行两个题目的讨论,讨论过程中本人鼓励学生针对讨论内容进行交流,尽量每个人参与其中。讨论式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具有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使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有目的地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查阅资料、研究资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减少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其独立意识,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2.提高协作能力。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与合作、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和补充养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增强自信心,充实理论知识。

3.提高表达能力。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本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一句都可以,只要参与讨论过程提出的问题及补充内容合理就给讨论课成绩,而吸引全班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参与数量比预期的还要多,积极性也高,讲述和讨论的内容比较新,提出的问题中结合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通过课堂讲解及回答问题,相互讨论、纠正错误,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法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讲解、课堂讨论中真正体验到《饲料加工学》课程所涵盖知识的重要性及使用性,配合饲料加工的每个环节与饲料质量的关系及各环节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能力及该课程的兴趣。

5.扩大教师的知识面。讨论式教学过程中,也能够使教师获得可学习的机会,而且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目前我国饲料加工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出一些讨论题目,所以教师出题目之前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大量的资料、整理资料、熟悉资料、研究资料要了解当前饲料行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饲料质量问题引起的畜产品质量及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进行讨论时通过组织讨论,根据讨论的情况正确引导学生进入正题,组员回答完问题后,答案不全的可以适当补充,做课堂评价等有利于教师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饲料加工学》课程中采用讲课为主、讨论为辅的讲课方式后,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讨论课师生、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启发,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教学水平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也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立娜,李德显.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思考“讨论问题”的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10-11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2.

[3]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5-26.

[4]张昌吉.《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4,(13):30,31.

[5]柳伟.论讨论式教学法的若干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2):274-277.

[6]许庆方,董宽虎.Seminar教学方法在草产品加工学教学中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9,(06):56-58.

第9篇:饲养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饲料企业;养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6-0086-03

2012-2013年,围绕湖北省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对饲料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和食品安全问题,湖北省民营企业发展协会联合湖北省饲料协会、湖北省饲料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湖北省内数十家不同类型的饲料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典型访谈和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并结合调研结果对湖北省饲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查专题报告。

1 湖北省饲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饲料产业伴随着养殖方式的变革,湖北省饲料工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营销方式上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生产到综合经营的发展历程,饲料企业的发展由单纯的饲料生产到进入了饲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及其延伸拓展到更为宽广的产业领域,使饲料工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湖北省饲料工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其具体表现为:一是规模饲料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湖北全省的饲料企业总数一度达到600余家,经整合、提升,仍有439家;二是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大型饲料企业。如泰国正大、康地华美、澳华、亚卫、四川通威、希望、湖南唐人神、广东温氏、广东海大、山东六和、北京伟嘉、香港高龙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饲料企业相继落户湖北办厂,带动了本土饲料企业的迅速成长。湖北同星、浠水四方、武汉新华扬、湖北广济药业、安琪酵母、武汉正达、武汉天龙、宜城襄大、湖北农腾等具有较大规模的本土饲料企业为湖北饲料产业链的拓展和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共同打下了厚实基础。2012年,全省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突破600万t,饲料工业总产值230亿元;三是部分本土企业也成长为精品名牌。湖北广济药业的饲用维生素B2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湖北同星、武汉正达、武汉明天、宜城襄大等12家企业生产的饲料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全省有23个产品分别被纳入部级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省级优势且具有较高创新性产品目录;有24个产品分别被评为“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和“湖北信得过水产养殖投入产品”。湖北省饲料企业生产的维生素、酶制剂、微生物、矿物质等饲料添加剂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四是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全面振兴。目前湖北省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600余家,出栏肥猪占到了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60%,水产养殖面积66.67 万/m2,鱼饲料喂食量180多万t。据测算,1 t配合饲料可为养殖节本增收350元左右,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与使用单一饲料相比,可提高饲料报酬率20%~30%。规模化的饲料工业生产也比较好地从源头把握住了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2012年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7%,商品饲料连续多年检测没有发现瘦肉精的问题。同时,饲料生产企业还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参与饲料经销和配送达数万人。

2 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

湖北省饲料生产企业以小企业居多,低水平经营、低档次重复、低层次竞争问题突出。2010年,湖北省饲料企业平均年产量为1万t,与全国的平均水平7 t相差6个数量级。同时还由于饲料销售门店数量过多,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拆包、分装、前店后厂等现象也十分普遍,造成监督管理难度大。

2.2 饲料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小

一是受本地生产的饲料粮供应量限制,外采数量大。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和饼粕,全省的年需求量分别为800万、150万t,而玉米的实际产量只有200万t,菜饼和棉饼总量上虽然可以保证,但品位不高、利用系数低,豆饼的生产在湖北省更是空白,得靠外采满足需要。由于饲料粮被卖方市场所控制,货源和价格极不稳定,外采所增运输费用也转嫁到了饲料生产等下游各环节。二是政府拍卖用作饲料的粮食与市场价位每吨相差200~400元,为饲料利润的1~4倍。由于拍卖的粮食70%流向国企,剩余的30%虽然流向是民企,但都是大型民营企业。湖北省只有少数几家饲料企业有竞拍权,一般本土饲料企业很难得到这个机会。三是用工成本上升,2012年企业用工成本与2000年比上升了40%。四是中小型饲料企业受规模所限,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规模效益。这些问题导致湖北省大多数饲料企业的生存境况堪忧。

2.3 质量安全任务重

经过宣传普及和严格执法,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制造假冒伪劣饲料等现象虽然有所遏制,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为规避监管牟取利益,少数不法企业使用花样翻新的新型非法添加物。受饲料资源紧缺、市场销售形势看好的影响,一些非粮原料未经严格评审、批准就在饲料生产中大量被使用。另外,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饲料原料被污染等导致的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管理部门亟需提高监管能力,同时督促企业加强自我约束。

2.4 政策扶持乏力

饲料企业的“非工”、“非农”现状,导致了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被“边缘化”,饲料企业只能在长期的“自生自灭”中艰难发展。饲料企业的技术改造不能像工业企业那样得到政府的扶持,用地指标、财政资金和信贷支持方面也不能享受农业优惠政策支持。饲料企业的社会贡献度与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极不相称。

3 加快湖北省饲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饲料工业的基础地位

饲料工业是“上连种植业,下连养殖业”的中轴产业,是涉农的产业中工业化、市场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基础产业,其发展要切实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纳入现代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工厂化的饲料生产是养殖规模化的重要支撑,是养殖方式变革和实现养殖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从湖北省养殖业的发展情况看,无论是小规模的农户分散养殖还是规模化的集中养殖,所用饲料都源于工业化生产。根据湖北省畜牧、水产的发展,饲料年需求量可达2 000万t,而现在年产量仅600万t,饲料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为使饲料工业与湖北省的养殖业发展相适应,要尽快研究制定饲料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饲料企业与养殖业建立共赢发展联合体,鼓励饲料企业走有特色的专、精发展道路。

3.2 优化饲料工业的产业结构

一是合理布点,优化区域布局。根据饲料产销“大进大出”的特点,企业最佳辐射半径不宜超过100 km。根据养殖区域分布要求,引导投资建设一批起点高、标准高、现代化程度高的规模饲料企业。二是明确定位,帮助企业向专、精方向发展。通过鼓励兼并重组,提档升级,建立一批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饲料企业。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育100家10万t以上饲料企业,打造5家50万t饲料企业,形成大中小饲料企业配套的企业群落,实现饲料生产总量突破千万吨的目标,为养殖业强省建设提供优质足够的饲料保障。三是根据不同养殖种类群落生产出合理的饲料供给产品。目前,湖北省畜禽和水生养殖生物种类很多,每种养殖生物类别都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配套饲料产品,为了帮助饲料企业按需生产,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饲料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帮助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之间建立直销联合体和与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3 拓展饲料企业的产业发展空间

面对湖北省饲料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原料价格高、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多数饲料生产加工企业都处在微利甚至保本运行状态,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致使一些企业的生存问题相当突出。解决湖北省饲料产业健康成长问题,要拓展饲料企业的产业发展空间。一是要按照市场和企业的内在要求,鼓励和支持企业间的兼并整合。通过提升层次,实现标准化和多品种化生产,在创造规模效益中形成企业的多种竞争优势。二是鼓励和支持饲料企业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延伸。具有一定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需要注重向两头延伸,特别是向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延伸更是当前的新方向。饲料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发展养殖业。用比较效益较高的养殖收入填补饲料生产环节的效益缺失,以形成饲料生产企业内部的良性循环;也可以发展养殖产品的深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环节的加工增值来填补饲料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空间。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武汉德之邦牧业有限公司、武汉朝晖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高龙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需要主管部门认真总结并加以推广。三是鼓励和支持规模饲料生产企业向高科技领域延伸,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饲料生产基础上,提出“新战略、新发展、新跨跃”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产品研发为龙头,以核心产品规模化为基础,以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为保障,在做大做强饲料酶制剂的同时,创新增长方式,积极拓展工业酶事业新领域,将酶制剂扩大到农业、工业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做法,为有条件的饲料企业进行产业拓展和成功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四是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入饲料生产行业。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依托高新技术开发生物肥料产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规模企业,有着强劲的发展实力,目前正向饲料工业生产领域延伸。

3.4 加强饲料生产的安全防范措施

饲料是养殖产品达到安全标准的重要关口,饲料生产的原料、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要有安全防范的强制性执行措施。饲料生产企业除了建立专门的检测化验机构和配备技术人员外,还要建立饲料安全的逐级上报制度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检查制度及监测措施,将质量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纳入各级目标责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