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轮机工程技术精选(九篇)

轮机工程技术

第1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 学徒制 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办法

一、现代学徒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航海类专业的特点

近年来高职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方法、新模式。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开创阶段,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发展的步伐是紧迫的,需要职业教育做出大胆的尝试,与企业不断的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开拓新局面。

航海教育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海船船员是一个全球性的职业,具有强烈的国际通用性、法律规范性和岗位特定性。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0年对马尼拉公约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公约对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生要想上船实习,必须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取相应证书,而证书的考取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二、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探索

学院于2015年首次将“现代学徒制”运用到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中,通过与多家航运公司积极对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达成一致,并签署相关合作办学协议。

1.生源选拔过程

首期“现代学徒制班”生源选拔过程采取的是双选模式,学生自愿报名,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考核后确定。首先学院在本专业范围内进行了关于“现代学徒制”方面的宣讲会;其次公司进行宣讲,包括公司企业文化、培养计划、工资待遇等等;最后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提交报名申请表。之后学生要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机工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证书,再由校方和企业负责人结合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方面进行最终筛选,确定到船实习名单。

2.课程层次设置

“现代学徒制班”主要面对高职二年级学生进行,第三、六两学期进行学徒制模式培养。我们按照“三线并行、三级递进”的模式,对课程重新进行优化,保证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之前,考取具备上船资格的相应适任证书。

学生在第一学年,需要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基本安全、精通艇筏、高级消防、精通急救、保安意识、保安职责、值班机工业务、值班机工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并考取Z01、Z02、Z04、Z05、Z07、Z08、机工证书,这样他们就具备了上船的基本条件,上船做见习机工,为船舶的支持级岗位。

在第三学期结束,学生回校继续进行三管轮岗位的知识理论学习,并且由于在船实习半年,对船舶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容易。在第五学期结束,学生需要考取海船船员三管轮适任证书,在第六学期再次到船顶岗实习,做见习三管轮,为船舶的操纵级岗位。

3.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采用“内培外引、校企融通、专兼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完善,“双师型”教师达到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50%以上,青年教师都具备到船顶岗实习的条件。相关合作公司根据学徒制的需求,挑选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和职业素养优秀的轮机长作为“现代学徒制班”的专业师傅,在船实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

4.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素质好、专业技能强、英语水平高”满足航运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修订完善了航海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本着以遵循能力递增及岗位升迁的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适任证书考试为着力点,以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深入实施“双主体三层次四融通”和“双主体三阶段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作为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5.完善考核模式

“现代学徒制班”学员对原教学计划中应修课程实行免考不免修政策,学生在船实习期间,需要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期结束后,带回学校,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依据,成绩合格给予学分。同时,在实习期结束,将由船舶带队师傅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进取心、团队合作、英语考核、工作业绩等五个方面的表现给出企业考核成绩。

三、结论及展望

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一流航海类专业技术人才,就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及方法作保证。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相关公司共同努力下建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新的尝试,同时也是新的起点。随着现代学徒制实践经验的丰富,通过践行“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航海教育将会不断发展,培育出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职成[2014]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4.8.

第2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这种部件能够把流量大的设备和性能小的设备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此时液体会沿着设备的出口散去,我们能够获得理想的流量值数。运行的时候,性能大的设备会将流量顺着它的出口一直运行到结束的地方,这样能够降低设备的输出值,换句话讲,它能够把磁的指标降低到我们理想的数据。其中最方便的部件是通过人为方式进行的。辅助弹簧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开启或者是闭合,当我们为阀门设立开启功能的时候,它的不合理状态就能被有效及时的改进。我们在对这种部件进行操控的时候,最方便的措施就是使用杠杆或者是倍的设备。

    导控(气动或液压)卸载阀是操纵方式的一种改进,主要是它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操作行为,不需要实地进行。它和其他的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通过电气等对阀门进行有效地制约,除了能够实现我们提到的远距离操作行为以外,它还可以借助电脑进行自动工作,无需人力,这样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是一种生产力的解放,基于它的这些优点,我们将其定义为最为简便有效地方式,值得我们大力推广使用。

    需要我们人为方式进行的部件多是用来进行速率比较高的路线,比如对运行速度有极高要求的起重机的相关部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如果不对其进行指令操控,它将会持续的进行流量的输出动作。然而常开阀门,它的运行状态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回路会持续的进行流量比较小的输出活动。压力传感卸载是最普遍的方案,弹簧作用使卸载阀处于其大流量位置(左位)。当压力值到达我们预先设置的标准数据的时候。溢流开口就会自行运行,此时卸载开口就会受到相关的力的影响而转变到相应的方位上去,通常来讲是设备跌右侧。压力传感卸载阀基本上是一个达到系统压力即卸的自动卸载元件,普遍用于测程仪分裂和液压虎钳中。

    流量传感卸载回路中的卸载阀也是由弹簧将其压向大流量位置(左们)。该阀中的固定节流孔尺寸按设备的发动机最佳速度所需流量确定。当发动机的工作速率大于我们理想中的数值标准的时候,节流小孔的压力就会相应的提升,这时卸载开口将会自动的变换到相应的地方,通常是在设备的右侧。所以,大流量泵相邻的元件做成可对最大流量节流的尺寸,所以它使用的能量相对较低,而且工作运行非常安全稳定,最重要的花费的资金较少,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众多的范畴之中,最显着地运行是限定流量可以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数值,这样就能就将设备的功效得到很好地提升。或者是将设备在速率较快的时候的压力值进行合理地约束,我们最常使用到这点的是运载生活以及生产废物的运输车 。

    压力流量传感卸载回路的卸载阀也是由弹簧压向大流量位置(左位),不管是当它到达我们提前设置好的压力指数亦或是设定的流量值,它都会自行进行卸载工序。不论是在正常的模式之下还是在单纯的转动的时候,它都能够有效的开展工作。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点使得我们节约了许多流量,因而很好的得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它具体非常有效地负载以及合理的运行速率,因此常常被用到我们的各类工程挖掘机等中。

    2 通过合理的的设置流量控制指数来提高性能

    不论泵的转速、工作压力或支路需要的流量大小,定值一次流量控制阀总可保证设备工作所需的流量。在这种回路中,泵的输出流量必须大干或等于一次油路所需流量,二次流量可作它用或回油箱。定值一次流量阀(比例阀)将一次控制与液压泵结合起来,这样的好处是不仅有效地去除管线设置环节,而且能降低出现泄漏问题的几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好的控制了费用,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此种齿轮泵回路的典型应用是汽车起重机上常可见到的转向机构,它省去了一个泵。

    负载传感流量控制阀的功能与定值一次流量控制的功能十分相近:即无论泵的转速、工作压力或支路抽需流量大小,均提供一次流量。但所示方案,仅通过一次油口向一次油路提供所需流量,直至其最大调整值。此回路可替代标准的一次流量控制回路而获得最大输出流量。

    3 通过合理有效地控制旁路的流量来提升设备的性能

    对于旁路流量控制,不论泵的转速或工作压力高低,泵总按预定最大值向系统供液,多余部分排回油箱或泵的入口。此方案限制了系统的流量,使其具有最佳性能。其优点是,通过回路规模来控制最大调整流量,降低成本;将泵和阀组合成一体,并通过泵的旁通控制,使回路压力降至最低,从而减少管路及其泄漏。

    旁路流量控制阀可与限定工作流量(工作速度)范围的中团式负载传感控制阀一起设计。此种型式的齿轮泵回路,常用于限制液压操纵以使发动机达最佳速度的垃圾载卡车或动力转向泵回路中,也可用于固定式机械设备。

    4通过设置干式吸油阀来提高性能

    干式吸油阀是一种气控液压阀,它用于泵进油节流,当设备的液压空载时,仅使极小流量通过泵;而在有负载时,全流量吸入泵。这种回路可省去泵与原动机间的离合器,从而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空载功耗,因通过回路的极小流量保持了设备的原动机功率。除了上面讲的这些优点,它还能有效的减轻设备在进行不负载的状态下产生的噪音问题 。干式吸油阀回路可用于由内燃机驱动的任何车辆中开关式液压系统,例如垃圾装填卡车及工业设备。

    5合理选取设备的运行方案,做好设计工作

    目前,齿轮泵的工作压力已接近柱塞泵,组合负载传感方案为齿轮泵提供了变量的可能性,这意味着齿轮泵与柱塞泵之间原有清楚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了。合理选择液压泵方案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整个系统的成本,与价昂的柱塞泵相比,齿轮泵以其成本较低、回路简单、过滤要求低等特点,成为许多应用场合切实可行的选择方案。

第3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齿轮加工 高效切削 刀具 涂层技术

中图分类号:T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19-01

作为工程机械中重要的传动元件,齿轮的加工质量对于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及其在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高效切削工艺在齿轮加工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加工设备以及加工刀具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工程机械齿轮的加工质量,解决其低自动化生产加工问题作用重大。

1 高效切削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设备中的应用

高效加工设备的应用是高效切削在工程齿轮加工中,解决低自动化生产下的加工问题,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其运用的高效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数控成形磨齿机、高效数控滚齿机以及车铣复合中心等。

在工程机械齿轮技工实践中,磨齿通常是齿轮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磨齿加工中,多运用展成法进行齿轮磨削,然而这传统的磨削方法存在着磨削效率不高,加工设备结构复杂等缺陷,不利于工程机械齿轮生产效率的提高。将高效切削引入其加工过程中,应用成形磨齿技术代替展成法磨齿,可大幅提升齿轮的磨削效率,约为展成法磨齿的2倍。然而运用成形磨齿技术的缺陷就在于初期的烧伤与磨削裂纹等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磨齿机中的运用,结合大流量冷却装置等的研发运用,工程机械齿轮的成形磨齿发存在的弊端也就迎刃而解,而且有效运用数控成形磨齿技术,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中,还可实现齿向与齿形的修形,以提升齿轮在传统过程中的平稳性,还有助于其磨削精度的大幅提升。

数控滚齿机具有高刚性特征,伺服功能强大,滚刀头驱动功率相对较大等特征,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中的应用,可充分发挥其数控伺服功能强大、高滚速等优势,实现滚齿过程中的温度补偿,是齿轮加工中一种高效的加工设备。高效数控滚齿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滚刀转速苏范围比较广泛,约在200~1500 r/min之间,相较于常规的滚齿机滚速范围(800~1800 r/min)而言,滚刀的旋转速度大幅提升,可实现加工过程中滚刀的高速旋转。同时,高效数控滚齿机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七轴四联动,主轴与分齿的展出运动无须挂轮,仅需以机械连链为载体便可实现,而且运用数控轴驱动的进给系统,可实现径向与轴向的自动变速进给与轴向L循环。加之,此种机床的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可依据工件自动找正数据进行串刀量的准确计算,促进加工中自动串刀的实现,有助于解决齿轮生产加工中低自动化水平的问题。此外,高效数控滚齿机具有较高刚性,齿轮切削过程中可实现工件的液压自动夹紧,减小了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在提升齿轮传动中的稳定性的同时,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实践中,滚刀的切削力度及其磨损情况均可通过操作面板观察实现,完成加工后,还可实现齿轮的齿向与齿形误差的自检,有助于提升齿轮加工质量。

随着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中,数控化设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对于提高齿轮加工与切削效率意义重大。其中车铣复合中心实现了车削技术与铣削技术的有机统一,可在同一设备上实现五轴联动,有助于一次性完成齿轮加工中铣齿、车削工序以及轴类工件装夹,且在齿轮加工实践中,转速可高达1200 r/min,切削效率非常高。

2 高效切削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刀具中的应用

先进刀具在工程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切削速度,解决切削过程中滚刀崩刃以及滚刀磨损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在淬硬齿轮加工中,为解决齿轮淬火变形问题,多运用刮削技术对齿轮的加工质量进行改善。由于齿轮模数在8~14mm之间,因此,运用的滚刀多为合金刀片滚刀,这种焊接式的硬质滚刀在加工过程中切削的速度无法满足要求,而且这种刀具需要较长的刃磨时间,且刃磨之后滚刀的精度及其容易受损,无法全面满足高效切削的要求。基于此,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中,为充分满足切削的速度要求,可将可更换刀片组合滚刀应用于切削加工实践之中,相较于焊接式硬质刀具而言,其切削的速度可提升40%左右,而且还可获得相当稳定的齿轮加工质量。同时,运用这种先进刀具,在齿轮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刃磨,提升了加工的速度。在加工过程中,若单个刀片的磨损量超出要求,可更换另外的切削刃或刀片,省略了拆卸刃磨环节,在节省换刃时间的同时,还减少了加工原材料的同时,有助于加工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实践中,在制齿加工中,滚齿工艺是核心的工艺技术,在滚齿加工中,占有超过70%的比重。然而在滚齿加工中,常规滚刀多以高速钢为其主要材质,这就造成了在滚齿加工中,若切削速度大幅提升,就极其容易引发滚刀磨损量增大等问题,减少了滚刀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加工成本。针对这一问题,随着涂层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钢滚刀涂层技术在滚刀工艺在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运用ALCrN、TiNC等的滚刀涂层处理技术,在齿轮加工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滚刀的质量,提升加工效率作用巨大。涂层处理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防止滚刀崩刃问题出现,提高滚刀的耐磨性、耐热性,并减小滚刀在切削过程中的切削摩擦力。以M42刀具材料为例,在其应用工程中,经TiN涂层涂层处理,其涂层滚刀效率可大幅提升,切削速度可达145 r/min左右。由此可见,在工程机械齿轮加工中,加大进给量以及全面提升滚刀的转速是实现高效切削的最有力的途径。在切削速度提高的同时,可快速排出切屑,从而减轻切削热,可降低齿轮加工中冷却使用成本,还可获得环保效应。

综上可见,高效切削在齿轮加工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加工设备以及先进刀具两方面实现,在提高了工程机械齿轮加工中切削效率、降低加工劳动强度的同时,还可获得高质的加工产品,对于促进机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齿轮加工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智华.基于PLC的渐开线齿轮加工系统设计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15):185-186.

第4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自主研发;轮机工程;实训基地

一、高职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轮机员,目前国内高职轮机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三管轮”,主管船舶辅锅炉、各种水泵、甲板机械、应急设备和各种管系。现代船舶技术含量高,轮机员岗位责任重大,对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轮机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轮机工程校内实训基地普遍配置了轮机模拟器和自动化机舱等大型贵重设备,由于自身技术力量有限等原因,通常直接采购成套设备。这些投入巨资购置的大型设备,在一定时期可以迅速提升单位的培训技术水平,收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一次性投入大。如轮机模拟器和自动化机舱均需数百万元人民币。

2.难以保持先进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依靠生产厂家进行设备更新、升级耗资巨大,大多数高职院校无力承担。

3.设备功能扩展受到限制。成套采购的设备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掌握核心技术,难以及时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改造,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三、产学研结合开展轮机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轮机工程实训基地为重点建设专业的核心建设项目。学院发挥贴近生产一线优势,立足于自主研发,开展应用性研究,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轮机员适任证书考试和评估训练要求,具有先进性和低成本特点的高职轮机工程实训基地。具体建设方式包括:

1.独立开发

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开发机舱集中监控与报警系统、船舶机舱测控系统、燃油远程监控系统等,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安全、报警按照中国船级社CCS规范附加标志AUT0-0要求进行设计,依托学院加工车间以及外协企业加工生产。

2.联合开发

对于技术难度较大,学院尚不具备自主开发的系统,如多模式船舶电站,与上海海事大学开展合作,结合本院实际需要制定技术方案。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开发过程,并承担了信息采集等功能设计。

3.设备改装

学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8320CZ船舶柴油机、中央空调、冷库、舱底污水、压载水、油舱、泵浦系统等,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满足轮机员适任证书评估训练需要和船舶主流技术发展,并将其纳入机舱集中监控与报警系统的集中控制。

原8320CZ船舶柴油机仅能进行现场操作,经自动化升级改造,形成主机遥控系统,包括遥控操纵台、遥控装置、伺服机构、测速反馈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部分组成,实现在机舱集控室上位机对主机的各参数和状况进行监测。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1.实训基地功能

学院先后组织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2005-2009级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现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轮机员适任证书考试评估通过率起到有力支持作用;2009年对社会船员参加内河船员适任证书实际操作评估开展了3期训练,效果良好。其他机电类专业学生也依托本系统开展了现场教学、实训等,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2.实训基地技术先进性

实训基地依托科研项目,立足自主研发开展建设,专业教师先后到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航海院校以及交通部南海救助局等单位调研,咨询专家并在实船调研,制定的技术方案符合先进船舶的主流技术;同时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利用依托的科研项目开题报告会、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机会,邀请行业专家来院指导,确保实训基地技术水平。

3.实训基地可扩展性

目前航海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船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各类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如2010年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开始施行。本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立足自主开发,对航海技术和船员适任证书考证评估工作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方便改造升级,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4.实训基地建设成本

学院建设的实训基地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同时,成本不到国内同类产品的1/2。实训基地建设立足自主研发,一方面培养了项目组成员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控制成本,如在设备选型时对传感器线制的选择、制定技术方案时对信号传送方式的处理等,有效降低了成本。

实训基地基于学院原有的实训设备建设,对尚能够利用的主机等充分利用,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加装了传感器、电磁阀、智能仪表等,节约了建设成本。

5.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

依实训基地的远程监控、仪表选配、软件开发等成果,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协议,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为三向公司开发了5套制冷空调设备,并参与三向公司2010年全国中技职业技能比赛单片机技术装置的程序与PCB板的开发。

学院与广东省珠江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实训基地开发过程积累的“机舱集中监控与报警系统”、“燃油远程监控技术”等,成功联合申报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09年度科技项目“面向中小型航运企业的节能减排成套技术方案应用及推广”(编号:2009-4-003),对以上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自主研发建设轮机工程实训基地的探索、实践及成果,指出立足自主研发,采用多种方式,可以建设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可扩展性好和成本低廉的高职轮机工程实训基地,也可为其他高职院校轮机工程以及其他工科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弋,张雪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18-123.

第5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 铁道车辆论;CAD/CAE;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U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199-02

随着机械设计领域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机械产品的质量、规格、生产率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设计中,先进技术的采用成为必要。CAD/CAE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技术,在车辆车道轮的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铁道车辆的设计、制作工程复杂,程序繁多,需要建模的准确,车辆轮尺寸的精确、模型的设计、零件的装配等过程都需要CAD/CAE技术的辅助,使之设计精确,提高建模效率,降低建模错误率,确保铁道车辆轮生产的规格化,进而提高铁路的工作效率。

1 CAD/CAE技术概述

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机械设计技术中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两者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CAD技术是指以计算机软件为工具,例如UG、Solidworks,对实物进行模拟制作,利用仿真模拟展现产品的结构、外形等,即是利用计算机绘制、设计机械产品及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简称CAE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设计技术,它利用计算机软件,例如MARK,求解分析产品及工程的结构性能。

目前,CAD/CAE技术在机械、建筑、电子等工业领域广泛应用,是一个效率高、综合性强的高新技术。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建模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理念、型号而改变参数,改变、修改模型的尺寸,并保持零件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就使设计的程序简单化,对数据的利用更全面。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对于尺寸、模型、规格的计算更为精准。在铁道车辆轮设计方面,需要利用CAD/CAE计算机软件,建立车辆轮的三维模型,对车辆轮的几何尺寸进行分析,建立参考数表,依据参考数据进行精确的设计。同时,利用CAD/CAE技术,对于铁道车辆轮的结构、受力分布等进行分析计算,建立车辆轮的计算模型,在设计、制作中提高制作精度、增强产品质量。

2 铁道车辆轮对设计对CAD/CAE技术的应用

2.1 在多维绘图中应用CAD/CAE技术

在铁道车辆轮的设计中,数据、图形的绘制需要需要占据大量的时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数据的精确,图形绘制的标准具有较高的要求。利用CAD/CAE技术进行图形的设计,建立三维建模,绘制模拟实体的三维图形。在多维图形的绘制中,首选需要选择适合且功能较多,以交叉绘图为主的工作软件,例如3D―MAX等,绘制不同的图形,从不同的截面设置参数,确保参数的准确,图形比例的合理。例如,在绘制某一种型号的铁道车辆轮时,可以对横截面、外径、内径进行参数设置,从多维图中从不同角度进行检查、调整图形及参数,使其合理、精确。同时,在绘图软件中,对填充剖面、调用图块、区分层次等功能进行运用,使铁道车辆轮的多维图形精确,合理,确保在实体设计中图形准确。

2.2 在实体中应用CAD/CAE技术

铁道车辆轮设计对于CAD/CAE技术的应用,在车辆轮实体设计中运用广泛、对于设计有重要的帮助作用。CAD/CAE技术的应用,用CAE技术车辆轮的承载力、运转速度、受力分布进行求解分析,对其结构性能分析,建立车辆轮的计算模型。用CAD技术,根据数据建立三维建模,包括表面、实体、线框等模型。根据软件所提供的造型模块,如如球体、圆柱体、楔形体等绘制,在绘制中根据分析的数据设置参数,同时,从不同横切面研究模型的精确度。对于零件的设计,对于简单的零件可以AutoCAD工作软件对其进行绘制,对于复杂的零件则可根据二位设计中的结构来定义,然后通过三维实体造型进行拉长、旋转等,使其变成新的基本体,利用三维实体进行设计,使其成为所需零件,在零件的设计中,要确保结构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实体模型的设计,在运用CAD/CAE技术时,要注意在设计中对于整体模型的多角度、全面的检查,检测铁道车辆轮的整体实体性、完整性。

2.3 对于车辆轮部件检查的应用

CAD/CAE设计中,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对铁道车辆轮的不同的零件进行拆分、检查、组装。将零件间的装配途径记录在CAD/CAE软件的资源器中,在对部件进行检查分析是,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在装配中,可以根据软件的资源器记录,正确的监测部件间的装配,以此检查各零部件间是否装配正确。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车辆轮数据存在的问题,对零部件进行更改,提高其精确度。同时,在车辆轮设计中应用CAD/CAE技术,在图形绘制中可以随意的隐藏部件,可清晰的看到车辆轮内部的结构,对各个部件进行旋转检查。还可对铁道车辆轮的运动进行演示,在演示中检查各配件之间的紧密度。在演示时,可是设定一定的路程,对于出现不能完成路程、零件之间存在碰撞、车辆的受力不平衡的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改,完善设计图形,防止在制作中出现产品不达标、不能正常使用的状况发生。

3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更加智能化,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更加全面、完善,CAD/CAE技术也将朝信息集成化、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机械设计中将更广泛的运用。在铁道车辆轮设计中,CAD/CAE技术将应用到更多的方面,对于车辆轮的模型设计、车辆轮的检查维修、车辆轮新型模型的开发设计等都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进而车辆轮的承载力、运转速度等都所提高,铁道的运输将更加完善、快速。

参考文献

[1]李德庆.浅论CAD技术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2):319.

第6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斗轮机;回转结构;故障;技术;改造

斗轮机在发电厂、煤矿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物料输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输送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斗轮机回转机构比较容易出现故障,这会影响斗轮机的正常运行,会影响物料传输的效率,影响了生产系统正常的运作,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的故障进行了介绍,还对技术改造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帮助,降低企业由于斗轮机故障而造成的损失。

1 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故障分析

本文对某型号斗轮机斗轮回转机构常见的故障问题进行了分析,还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有利于技术维修人员针对故障原因找到应对措施。

1.1 斗轮机回转驱动装置常见故障及原因

回转驱动装置是斗轮机重要的组成,其可以为斗轮机运行提供动力,驱动装置是由轴承座、减速机、耦合器以及电动机等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一般都安装在斗轮机的两侧,有利于保证斗轮机驱动效果。回转驱动的方式可以改善滚轮的受力情况,有助于提高斗轮机卸料的质量。斗轮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驱动装置容易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这可能是由轴承座引起的,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做好轴承的工作,会导致轴承损坏,这一故障发生的频率比较高,一般斗轮机在连续运行100h后,可能就会出现一次轴承故障,这会导致斗轮机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效用。斗轮机与轴承座是一体的,在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对斗轮机进行拆卸,这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容易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在处理的过程中,技术维修人员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轴承损害除了与不够有关,还与轴承中煤粉堆积过多有关,工作人员没有做好粉煤灰的清理工作,使得很多煤粉在运输的过程中进入了轴承座的间隙,使得轴承磨损加大了。

1.2 斗轮机导辊组故障及原因

导辊组也是斗轮机的组成之一,其有着确定轨道的作用,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保证斗轮机在轨道上正常的运行,在取料的过程中,导辊组需要固定在斗子上。在本文介绍的这种斗轮机中,取料机共由4组导辊组,其分布在滚轮圈的周围,可以保证斗轮机在轨道上正常的运行。导辊组在具有支撑的作用,其对斗轮机的运行有着辅助作用,如果辊轮无法正常的转动,会影响斗轮机的正常取料运输,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辊轮不转圈还会导致卸料不彻底,斗子中的煤灰没有卸完,这会影响下一次取煤,还会导致煤粉阻塞在辊轮周围,增加了辊轮运行的摩擦力,还会影响辊轮的正常转动,增加了导辊组出现故障的概率。辊轮组的轴承如果没有做好粉煤清理工作,会增加摩擦,会导致轴承磨损严重。

1.3 斗轮机滚轮圈故障及原因

滚轮圈是斗轮机的组成之一,其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大,这与其运行方式有着较大的关系,滚轮圈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这会导致螺丝松动,还可能导致滚轮圈断裂。分析其形成故障的原因可知,造成故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滚轮圈的两侧安装驱动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受力状态,提高了斗子取料、卸料的能力,但是在驱动安装过程中,如果安装不对称,使得两侧所受到的驱动力不平衡,就会造成在滚轮圈运行过程中的剧烈震动;(2)由于导辊组中的轴承受到损坏,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维修,就会使得导辊组与滚轮圈之间的摩擦增大,加剧其运行的振动效果。

2 对于斗轮机回转结构的技术改造

2.1 斗轮机回转结构驱动装置常见故障技术改造

对于这个型号的斗轮机回转驱动装置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将驱动装置中的轴承座两侧端盖进行更换,根据相关的技术规定,选择合适的骨架油封装置进行安装,将原来的毛毡油封进行替换,这样能够改善轴承座的密封性,使斗轮机运行过程中,煤粉不容易进入轴承座中,另外,还增加了轴承座中轴承的性,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力减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轴承的损坏。(2)改变原来轴承座一体式结构,将其改造成开放式四螺柱结构,这样就使得轴承座很容易进行拆卸,为其检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可以在日常运行间歇中对轴承座进行检查、清洗等。

2.2 斗轮机导辊组常见故障技术改造

针对上述导辊组中常见的故障以及原因,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原来导辊组的导组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是与导辊轴分开的,这样情况下煤粉就会对其转动有阻碍作用,将其改造成轮、轴一体化,就是将导辊轮固定在轴上,这样就能降低煤粉对其转动的阻碍作用;(2)将原来的固定轴改造成开式二螺柱轴承座,并将导辊组的轴承安装到轴承座中,这样就降低了堆积煤粉对轴承的损坏,并大大阻碍了煤粉进入轴承中。

2.3 斗轮机滚轮圈常见故障应对措施

对于斗轮机滚轮圈常见的故障,除了有效的技术改造外,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故障的预防,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行滚轮圈两侧的回转驱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两侧受力均匀,调整双驱动装置中滚轮圈与销轮的间隙。保证其两侧受力平衡的状态下,就会大大消弱其运行中产生的振动;(2)如果遇到煤堆结冰、或者用于取硬质料物前,需要对滚轮圈的连接螺栓强度以及滚轮圈受力进行重新的核算,并在原来连接的基础上,增加滚轮圈之间的连接点。可以加焊连接法兰,用螺栓进行固定,这样就会增强滚轮圈的承载能力,保证其在挖煤、取煤过程中,不会出现连接螺栓松动、断裂情况。

结束语

斗轮机在发电厂以及煤炭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材料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斗轮机回转机构比较容易出现故障问题,本文对斗轮机常见的故障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解决这些故障的措施,企业在使用斗轮机时,一定要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要针对斗轮机常见的故障,制定防治措施,要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还要对维修技术进行改造,提高故障维修的效率,保证斗轮机可以正常的运行,从而为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斗轮机回转结构的技术改造方式,希望可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于永发.堆取料机斗轮回转常见故障与改造[J].矿业装备,2011(5).

第7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燃气轮机;发电;联合循环

中图分类号:TK4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先进的燃气轮机能量转换效率已可以达到36%~60%,最大单机功率等级范围已从数百kW达到340MW,发电最大功率(联合循环)已发展到500MW及以上。简单循环效率已由原来的18%有效提高到40%;而对于组成联合循环机组而言,其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已可以达到60%左右,联合循环大功率高效率发电机组已成为燃气发电市场研发主流。大功率高效率联合发电,无论在能源利用效率,还是在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对常规火力发电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的研制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综合投资等因素的制约,其研发和制造工业发展进程较慢,距国外先进发达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我国燃气轮机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外燃气轮机研究成果,研制符合我国联合循环大功率高效率发电的燃气轮机发展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燃气轮机研制应用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为了给工业提供可靠动力支撑,逐步从国外引进一大批以柴油、原油、以及重油等为原材料的中小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建设了一系列燃气轮机发电厂,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中小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主要以美国GE公司的6B、瑞士ABB的13D等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主。为了推动我国燃气轮机研制工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结合国内燃气轮机发电市场,按照集中招标、引进技术、内外联合的发展战略,对我国规划批量建设的燃气轮机发电站工程项目,采取“打捆”式设备招标采购模式,由国外先进燃气轮机制造企业与国内制造企业相互结合组成联合体,进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工程项目的竞争投标,以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制作技术。尤其是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在吸收和引进国外重型和轻型燃气轮机研制技术的基础上,以逐步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机械设备研发、制造生产的国产化、本地化和知识产权自主化。目前,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本地自主化工程项目,依靠"打捆"招标联合研发模式,共研制了25个电站项目的59台大功率燃气轮发电机组。我国自主研制的中档功率工业燃气轮机QD185型,已于2010 年年底完成所有功能调试,并已具备发电能力;110MW级R0110重型燃气轮机,已在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及系统重大项目》等计划的支持下,通过了国家全速空载验收试验,但由于无试验条件考核电站实际进行工况,尚未进入到实际市场中。在大量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燃气轮机研制技术领域在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并在吸收引进和掌握重型和微型燃气轮机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测试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在发展大功率、高压比、高效率大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进展。

2 燃气轮机主要发电形式

2.1 简单循环

由相互独立的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相互结合组成的简单发电循环系统,也称为开式发电循环系统。其主要优点在于调节响应快、操作简单、起停灵活、综合投资较小等,大多用于电网调峰和交通、工业生产等小容量动力系统需求。目前,我国工程中应用最高效率的开式发电循环系统,主要以GE公司研发生产的LM6000PC轻型燃气轮机为主,其热效率可以达到43%。西门子公司研发生产的SGT5-8000H也与2008年通过简单循环运行鉴定。

2.2 前置循环热电联产

由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以及余热回收锅炉共同组成的循环热电联产发电系统,它将燃气轮机发电后排出的功后高温乏烟气,利用余热锅炉进行回收,转换为蒸汽或热水加以进一步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前置循环热电联产系统主要以热电联产为主,也有将余热锅炉回收利用的蒸汽再回注到燃气轮机系统中,进而提高燃气轮机的综合出力和能源转换效率。目前,国内使用的最高效率前置回注发电循环系统,使GE公司研发生产的LM5000-STIG120轻型燃气轮机,其转换效率可以达到43.3%。前置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其能源总转换效率通常不超过80%。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通常采用余热锅炉补燃技术进行技术升级,其补燃后的能源总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2.3 联合循环发电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发电系统,主要由燃气轮机直接驱动一台发电机,然后将燃机发电机组排出的高温烟气,送入到余热回收锅炉中,利用烟气中所含的热量,在余热锅炉系统中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再去驱动燃气汽轮发电机组,从而形成燃气-蒸汽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我国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为使建成后的燃气发电厂单位电能投资最省、热效率最高、以及投产后经济效益更好,对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研究和方案优化。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主要用于发电和热电联产,工程中用于发电的最高效率联合循环系统是ABB公司自主研发的GT26-1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能源转换效率为58.5%。

此外,还有燃气轮机用于发电的形式还包括IGCC整体化循环发电系统、核燃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气烟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气热泵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等,其中燃气热泵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热效率极高,如果用于直接供热领域,其热效率可高达150%,是未来清洁能源利用的主要节能降耗发展方向。

3 我国燃气轮机发展趋势

由于研制和生产大功率、高压比、高效率的集成化、系列化、规模化、谱系化燃气轮机的难度较大,要在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效果较好燃气轮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升级改进,提高其工作性能和热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我国燃气轮机应向高效率和低污染等方向发展:通过采取提高压比、涡轮进口温度、以及金属结构优化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轻型航改燃气轮机和重型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和国际燃气轮机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结合贫油直接喷射燃烧 (LDI)、贫油预混气化燃烧 (LPW/PY)、以及富油-猝熄-贫油燃烧(RQL)等先进的干低排放燃烧技术,即在不对燃气轮机燃烧系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降低燃烧区的火焰温度,达到降低NOx、CO、以及UHC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对于燃气轮机的研制和应用,我国应在学习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在更高的技术基础起点上结合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现状,组织专业科研机构、高效、制造企业等有关科研力量开展持续有效的先进大功率高效率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的研究探讨;制定相关优惠和鼓励政策,大力促进引进的先进发电机组向国产化、系列化等方向快速发展;加紧燃气轮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推动燃气轮机在我国各行各业中高效稳定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靡洪元.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电力设备,2006,7(10):8-10.

第8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 :机械工程图 图形检索 图形分解

前言

着生产的进行,工程图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分类存放、人工翻阅的方式在大量己有一工程图资料中查寻所需的图纸,要全面、快速地找到结果变得越来越困难。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制造业的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设计的产品一般都有了以矢量形式存储的计算机CAD工程图。

1.计算机工程图检索技术的分类

自从在工程设计领域使用计算机技术以来,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大量的计算机工程图文件,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人们对视觉信息理解的深入以及图像检索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工程图检索技术经历了基于文本信息检索、基于成组技术的检索以及基于图形内容的检索三个发展阶段。

1.1 基于文本信息的工程图检索

基于文本信息的图纸检索系统通过文本数据库来组织工程图纸文件,使用诸如产品类型、设一计人员名称、设计日期和简短的文字说明等这些关键字和附加信息对图纸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这样一来,对图纸的检索就可以通过对文本数据库进行检索实现,上述的关键字可以从标题栏和明细栏中提取相应的文本信息得到,这需要人工查询相关字段,输入数据库中,也可以在预先知道标题栏和明细表在图纸上的具置以及栏中各字段含义的前提下,利用一些接口程序,如AutoDesk公司的AutousP或ObjeetARX等进行二次开发,编写程序自动提取所需的文字信息,完成数据库的组织。

1.2 基于成组技术的工程图检索

基于成组技术的图纸检索利用了部件的类别信息,因此对于某个零部件图纸的检索要求,系统会首先确定该零部件的类别,然后仅在图库中属于该类别的图纸中进行检索,这种实现方法对于保存有大量文件,分类详细、准确的图库,能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准确性。然而,这种方法虽然考虑到了同类零部件之间在几何关系或拓扑关系上的联系,但其对这些联系的描述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总结,再用文字纪录,所以其实质仍然是基于文本关键字的一种检索方式,而零部件的类别信息以及设计图纸的内容只用几个关键字是很难全面而准确进行描述的,因此这类方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无法对图纸中的多个部件同时检索,保存图纸时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零部件的名称和类别信息必须十分准确等。

1.3 基于内容的工程图检索

从上文可看出基于文本的图纸检索以及基于成组技术的图纸检索存在诸多弊端,究其原因可知问题的产生与提出这种方法时人们对图形的认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有很大关系,因此这些问题是方法本身所固有,仅靠改进技术细节难以克服,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出现的难点。

2.工程图中几何图形的提取方法

基于对机械工程图及机械CAD图内容和特点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工程图中图形的轮廓用粗实线和虚线表示,与此对应,在符合制图标准的CAD图中,所有属于这两类轮廓线的图线实体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利用程序提取CAD图中所有的图形实体,再逐一判断它们是否属于轮廓,就能找到所有轮廓线,然而,这种方法要完整地提取轮廓,要以图中存在完整的轮廓为前提。

工程图虽然具有实形性的特点,但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图幅来表达大量的工程语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又采用很多其他的规定表示方法,例如对机件局部的剖切视图,尺寸相同、均匀分布的图形要素的简化画法,对称机件采用的省略画法等,这些画法虽然较完整地描述了机件的信息,但破坏了图形轮廓的完整性,给使用计算机自动提取图形轮廓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提取轮廓之前,应该针对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采取对应的措施尽量恢复被省略或被打断的轮廓线来复原完整的图形轮廓。

经轮廓恢复处理后,图形中就不存在中断或者不完整的轮廓线。如果图形是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绘制的,则在CAD图形中同类线型一般具有相同的线宽和颜色,那么组成轮廓的各图线的属性是完全一致的,这时利用程序筛选出具有这类属性的所有图线,就可以提取出轮廓的整体图形。

在完成轮廓提取后,需要将轮廓信息保存下来以供后续处理使用,由于在以后的处理中主要使用了组成轮廓的各图线的信息,为了便于处理和检查,本文设计了CAD图中轮廓线的输出接口代码,利用C+十语言的文件输入、输出函数,将组成轮廓的各个图线的几何信息另外记录到一个文本文件中。

3.机械工程图的描述方法

机械工程图样的度量性好,而立体感差,实形性是度量性好的根本基础。从投影的表达方式来看,诸多表达手段正是为实形的,例如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配合表达等。实形性是图形检索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图样的相似是产品相似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相同或相似的几何图样对应的机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视图内部轮廓线一般是连续的,图线之间或者以端点相连,或者图线的端点落在其它图线上,当一根图线横跨另一根图线时,这两根图线将通过交点分割为四根图线。而那些和其他图线没有连接关系的图线一般不属于轮廓线。连续性可以用来判断一条图线是否属于边缘轮廓线。

4.检索数据的组织

复杂机械工程图中的图形轮廓最终可以分解为三类几何图形的组合形式,这一分解过程一共包括三个阶段,在分解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复杂图形被分解成为一些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是相互邻接或相互包容的关系,封闭图形间的组合形式反映出了轮廓的整体组成结构;在分解的第三个阶段,那些不属于规定的几种简单图形的封闭图形被进一步分解,最终用矩形、圆和三角形这三种简单图形的组合形式来表示它们,分解得到的简单图形的数目和相互关系描述了复杂的封闭图形。

结语

工程图是制造行业在设计和生产中表达设计与制造信息的重要技术文件,如何有效地从大量己有的工程图中检索到类似产品的图纸设计资料,从而为新设计提供参考,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图的生成、保存和修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工程图形文件中的资料,计算机工程图检索问题的被提了出来。在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技术和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研究领域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处理这个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使得快速地查找所需的图纸设计资料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l] 干玉,邢渊,阮雪榆.机械产品设计重用策略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2,38(5):145一148

第9篇:轮机工程技术范文

该中心由青岛科技大学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建。其中青岛科技大学是亚洲橡胶专业门类最全的综合性化工大学,培养了中国橡胶行业50%以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素有橡胶业“黄埔军校”美誉: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由青岛科技大学的一批专家于2000年创立,2006年成功上市,2011年、2012年连续两个年度位居橡胶机械行业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同时,中心还吸引了一批行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其建设,如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等。

近年来,中心以建设国家橡胶与轮胎行业最高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平台为目标定位,围绕橡胶轮胎成套装备与控制技术、橡胶轮胎制造工艺与生产技术、橡胶新材料开发及生产技术等,与参建单位和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一起,共同开展技术与产业化研究。中心不断整合行业内外优势资源,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心的创新基地、平台支撑和成果转化作用,致力于推动橡胶与轮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化、产业化应用推广,推动中国早日进入世界橡胶与轮胎强国之列。

一、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努力打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模式创新试点。

中心秉承“发挥产学研优势,凝聚经验智慧,奠定坚实基础,努力追赶超越,自主创新突破:着力攻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给,支撑行业持续协调发展,与市场分享新科学技术成果:在科技创新的神圣使命担当中延伸出无限的前景、事业和价值”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中心组织按照“分权制衡、立足长远”的原则,采取论证、决策、运行三位一体的闭环运行管理模式。中心下设管理决策委员会、管理执行机构(包括监察部、项目开发管理部、运行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和技术论证委员会,管理决策委员会承担决策职能,技术论证委员会承担论证职能,其它各机构承担运行职能。中心目前已经搭建起了涵盖化工板块、信息化与装备板块、轮胎示范板块、循环利用板块及新兴板块等全产业链的板块布局。

中心在组织模式、运行模式、合作模式、保障模式上进行了颇具创新性的探索。创新体系模式构建以解决行业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为基础,以产学研资源整合为支撑,以技术自给为顶层设计。组织模式上,把中心置于牵引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顶层位置,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运行模式上,决策、论证、执行三足鼎立,分权制衡,分工协作,闭环运行,同时决策者也是执行者的身份,使得执行更加有效:合作模式上,以项目运作为主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平台共建为方向,实现产学研利益共享:保障模式上,与山东省企业法律风险研究会和橡胶谷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密切合作,为中心及参建单位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各种法律保障,解决贸易纠纷、技术壁垒、文化冲突等各种法律问题,为企业顺利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二、积极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橡胶轮胎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中心充分发挥青岛科技大学及行业中优秀企业的各自优势,以行业应用需求为导向,发挥创新基地作用,重点突破制约橡胶轮胎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并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无缝对接,基本形成了“基础研究一技术创新一工程产业化”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技术创新链。

2009-2013年,中心及战略合作单位共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等95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承担横向委托课题3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项23项,承建国家及省市重点实验室18个,起草制定橡胶与轮胎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103项,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7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4项。

中心已经聚集了国内外橡胶行业50%的著名专家学者,拥有一批行业内学科带头人,并稳定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领军的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工程技术开发队伍,聚集了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行业专家近百人组成专家技术委员会。

中心作为部级行业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深知新材料是跨越式发展的“核武器”,没有新材料,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只能跟随外国发展,只有研发出新材料,才会有革命性的突破和超越。所以近年来,中心以打造全球轮胎材料研究领域领跑者为目标,努力搭建世界知名的材料领域综合平台。积极筹备橡塑新材料研究院建设,建设研究用房30000平方米,配备国际上最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检测仪器,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专家和高水平研究人员,争取3-5年内将其建设成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中心还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开发了数字化轮胎全系列成套装备、废旧轮胎成套检测与工艺装备、高性能子午胎模具技术、低滚动阻力乘用子午胎、冬季安全轮胎、废旧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技术等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与代表性成果,且已在行业中大规模推广应用,提高了轮胎装备产品的质量均一性和技术参数稳定性,实现了轮胎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我国橡胶轮胎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探索高效研发及合作模式,促进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做大做强。

中心以提升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做大做强橡胶轮胎产业链条为主线,积极探索高效、集约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已经开展了橡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轮胎成品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的转化,现已基本打造出一条――从最上游的橡胶原材料开始,到生产轮胎的信息化装备、轮胎生产工艺技术、轮胎生产示范工厂、轮胎产品、技术输出孵化,再到旧轮胎翻新、废轮胎循环利用,直至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完整的橡胶轮胎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为加速我国橡胶轮胎行业的转型升级,增强行业整体实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1.自主建设研究基地,成立实验及测试中心

建设了数字化轮胎装备产业化基地――装备产业园,推动了我国轮胎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建设顺式异戊橡胶研发与产业化基地,生产能完全替代天然橡胶的稀土异戊橡胶:建立反式异戊橡胶产业化基地,生产制造绿色低碳轮胎所需的反式异戊橡胶。

建设了智能化散料气力输送和高精度配料实验室,为多家知名轮胎企业提供了橡胶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研发技术和试验测试,提升了我国橡胶及相关行业在散料输送和配料技术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建设了智能密炼实验中心,面向橡胶、轮胎行业前沿课题进行综合性科研生产实验及示范:拥有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定的计量理化检测中心,为橡胶装备、机加工企业开展了多项计量仪器的实验测试及检测服务。

2.孵化培育,技术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

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心的科研示范基地,通过实施“交钥匙”工程,已经技术输出孵化了国内外近20家现代经济规模的子午胎企业,加速了橡胶与轮胎相应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发展和升级,为橡胶与轮胎行业培育输送相关技术、人才,转让成果。

3.积极参与产业技术战略联盟

中心先后参与组建了国家轮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轮胎工艺与控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联合攻关等手段、途径,共同转化橡胶与轮胎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

4.收购国外企业及人才,组建研发中心

中心依托单位――软控股份于2009年在斯洛伐克投资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并从当地招聘优秀的研发人才,这也是中国橡胶轮胎装备业在海外设立的首个研发中心:于2011年收购美国WYKO公司并建立起美国研发中心,开展轮胎成型系统核心装备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5.加强开放共享平台建设

中心积极搭建行业共享共用的最优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组建了橡塑材料科学研究院,以低碳轮胎新材料、功能材料、轮胎用绿色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循环利用为研究中心,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搭建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数字化轮胎协同制造平台,使行业内轮胎产品退赔率由目前的12%下降到8%左右,交货准确率提高20%以上,公共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链规范,形成产业集群。

四、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辐射扩散,带动行业升级改造;同时开展技术、人才培训,为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心积极开发并输出橡胶轮胎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努力发挥行业影响辐射作用,力促业内企业提效降耗,为行业升级改造提供重要保障:每年向行业企业输出高端装备500套以上,为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降低了轮胎生产的能耗污染,提高了轮胎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预计到2015年,我国橡胶轮胎业内企业将能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20%~3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30%。同时,中心研制的数字化轮胎成套装备及轮胎产品,使我国橡胶轮胎企业的建设投资成本大幅下降,由原投资8亿元只可建年产全钢子午胎30万条的工厂提升到现在可建年产120万条规模的轮胎厂。

精选范文推荐